三年级教案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过程的合理控制和评价,提高教学质量。积累好的教学资源是教师们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分自然段指读全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背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讨论交流。
(1)“蒙蒙的”是什么感觉?(体会春雨的特点)。
(2)读中体会:“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引导学生读出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
(3)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先引导学生理解“赶集”的意思,再讨论春天的花草与“赶集”有什么联系?最后说说“赶集”在文中的意思?要让学生想象花儿争相开放的春天的特有景色)。
3.出示课件,展示“微风、细雨、柔柳、青草、绿芽、鲜花”这些景物,与“飞。
来一只只机灵的小燕子”的画面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述?
4.你能美美地把这段文字读出来吗?配乐指名朗读。
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重点字词理解句子意思,通过对“斜、掠过、唧唧”的理解尽情的体验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和快乐。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2)板画体会“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3)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
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对“几痕”和“几根”的辨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
五、总结全文。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2.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春天的美丽和燕子的可爱。
六、作业超市(自选两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3.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燕子外形的写法,抓住这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写一段话。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照样子写叠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扫请生字。
1.大声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
2.小黑板检查生字、词。
3.分段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
1.看图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下这美丽的槐花。
3.指名读。读了这句你能说说它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4.指导朗读。你们喜欢槐花吗?谁来读读。从这句花里读懂了什么?
(板书:花多色白花形可爱)。
第二课时。
知识和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突破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春光明媚的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你能背诵描写春景或物的古诗吗?(宿新市徐公店,村居等)。
2.春天是令孩子们最兴奋的季节。读了《美丽的槐乡》,你已经有了哪些收获?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槐乡之美和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
出示句子: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二、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个地方?你最喜欢什么呢?自由板块式学习课文(根据学生的选择,学习课文)我们来自由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
2.你读懂了什么?(槐花香气扑鼻)那些词中体会到的?(熏醉、美滋滋、卧在、)。
3.课文那些句子写了槐乡孩子热情好客?
板书:热情好客。
4.指名读。
师:谁知道槐花饭是怎样做的?(指名回答。)。
5.在槐花芬芳的季节里,槐乡孩子热情好客,槐乡旅游胜地,假如有外地的小朋友来到我们这里,你会怎样招待他们。
6.四人小组讨论。
7.交流。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思考:你看到了什么?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内容。
2.自由读第三小节。
3.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味甜纯朴可爱。
4.指导朗读。
你能读出他们纯朴可爱吗?
四、学习第四小节。
师:槐乡的五月是怎么样呢?我们来齐读最后一小节。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因为,五月的槐花盛开了,形态可爱,香味诱人,这时候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们采花做饭,享受花香,用槐花饭来招待客人,装扮自己,所以,五月是孩子们的季节。)。
课文的最后一段是文章的什么?
五、总结课文。
槐乡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孩子并让孩子大饱口福的花,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自然地抒发出作者对槐乡的喜爱之情。
1、认识本课“谅、诱”等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偷、请、躲”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的美,受到美与情感的熏陶。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师:“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1、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诱饵”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尽情”、“香甜”、“原谅”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来品味。
4、整体回顾全文,美读中品味诗中所蕴涵的情感。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躲”、“诱”、“叔”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小练笔:回到家里,“我”会挨妈妈一顿骂,甚至一顿打吗?如果你是那位妈妈,你会怎样对待孩子呢?代替妈妈给孩子写几句话吧。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通过文中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小姑娘纯真、一丝不苟的美好形象。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感受小姑娘认真负责的美好形象。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叔叔的良师益友。
教学过程:
一、切入。
1.出示“小读者”“编辑”这两个词语,读一读,说说什么是读者和编辑。
2.揭示课题。
3.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内容并识字。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新词检测。重点注意:“您”和“你”的区别;“及”和“级”的区别。
3.再次默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随机板书以下内容:小姑娘、编辑、两个错别字。
5.课文中的小姑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品读体会小姑娘的可爱。
1.外貌的可爱。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小姑娘外貌的词句。
学生交流朗读以下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可爱:扎着蝴蝶结,年纪不过_岁,扑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脸蛋红扑扑的。
2.找出写小姑娘神情和语言的词句。
3.放声朗读这些词句,指名读,随机点拨说话人在话语中表达的感情。
4.学生默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5.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随机点拨。重点注意以下语句;。
(1)“你是编辑叔叔吗?”“我是来提意见的。”小姑娘从书包里掏出我们最近出版的一期杂志,一本正经地说,“这里有两个字错了。”
(2)“是的,我查过字典啦!”小姑娘抬头看了我一眼,像背书似的说,“11页„„谁叫‘包么’呀”小姑娘大概是看到我尴尬的脸色,她不再说下去了。从这段话中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为了这两个错别字下了工夫,不但查字典还要把错误的地方记熟,小姑娘活泼又善解人意等)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好这一段话。
(3)“嗯,”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她改正。”
从这一段话体会到些什么?(爱读书、真诚地帮助朋友)启发学生思考从哪里看出小姑娘是在及时帮助朋友改正错误?——为了两个错别字特意跑一趟,来回要走几千米的路。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真诚,一丝不苟)随机板书“来回几千米”。
6.读课文,再说说小姑娘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品读体会编辑的心情。
1.默读课文,找出写编辑叔叔的心情、神情变化的词语。
2.交流后出示以下词语:甜丝丝的、愣住了、诧异、将信将疑、尴尬、火辣辣、笑着问、久久难以平静。
3.读课文,抓住这些词语进行体会。
4.讨论:编辑叔叔为什么心里甜丝丝的?引导学生读好第1段。
后来编辑叔叔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在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想,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从时时刻刻和千千万万体会到什么?“怎样的人才被称为良师益友呢?”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的良师益友?(启发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谈:小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让编辑们办的杂志更完美;小读者的夸奖和感谢,让编辑的工作更快乐让编辑充满信心)。
五、完成作业。
1.分角色根据提示语朗读课文。
2.识记本课生字新词。
区别形近字:蜜、密;稿、搞;极、级;淘、掏。
3.书写生字。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语。
教学要求:
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以及课文的中心思想。
2、掌握课后思考题,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是生长在城市中,你们知道山沟里的孩子们是怎样生活和读书的吗?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自由读课文,看看他们的情况。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说一说山沟里的孩子生活和学习是怎样的?可以结合文中的有关句子来说明,教师加以适当讲解。
三、课文通过三方面来讲山沟孩子的,先讲了清晨孩子去上学的情景,天还没有亮,山沟里还黑着,孩子们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去上学。通过描写野葡萄、牵牛花、女孩子身上的新褂子颜色的变化,来描写孩子们上学要起得很早。
四、指导学生朗读,重点体会。
五、课文第二部分讲了,傍晚山沟里的孩子才从学校放学回家,孩子走过那座山,翻过这座山回家,天色已晚课文通过对山楂果、路边的草垛、男孩子身上的褂子的颜色的变化,说明孩子放学回到家天色很晚。
六、天边的云黑黑的,山沟里的路黑黑的。远处狼在嚎,羊栏边的黄狗往往叫,天黑洞洞的。这些景物的描写充分体现出了孩子们上学的艰苦条件。只有月亮照亮了孩子们回家的路。
七、小组讨论:山沟里的孩子们每天是怎样上学的,小组分别汇报学习。
九、把学过的课文再读一读,争取有感情流利的朗读。
十、布置作业:
预习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说一说山沟里的孩子们每天是怎样上学的?我们应向他们学习些什么?指名回答。
二、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有一个怎样的传说?
三、指名回答。
四、这把金钥匙其实指的是什么?回答:是知识的钥匙。山沟里的孩子们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掌握知识,用知识使自己的山沟变一个样,把山沟建设得更好。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六、学习本课生字生词:把认字表中的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画一画,并读一读,再自己组一个词,扩充词汇练习。
七、学习写字表中的生字。
罩:笼罩上下结构上面的部分是四字头,注意不要写成四。
匙:钥匙半包围结构,注意最后是的最后一笔要长一些。
慧:智慧这个字笔画较多,中间一部分横要出头。
貌:面貌本字的左边部分较难写,要重点指导。
勤:辛勤这个字左右结构,左边的部分注意不是草字头,最后一横要变成提。
程:启程左右结构左边是禾木旁,字形较简单。
八、布置作业:
本课生字写在作业本上,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和环境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2.教学难点为体会恶劣气候、环境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翠鸟”,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问候下老朋友,板书:燕子。
2.课件出示燕子图片,说说你对燕子的了解。
预设:生可能会从以下几方面说自己对燕子的了解,燕子是候鸟;燕子的生活习性;燕子的外形特点等。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提出这样的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根据课题提问,一方面紧扣了课题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教给学生抓住课题质疑的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教学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文中的新字。
(2)努力把课文读正确,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舒适启程疲劳料峭覆盖救护车厢濒临死亡。
欧洲瑞士特殊长途跋涉气温骤降。
【设计意图】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这里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有利于促进学生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3.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观察,发现“洲、瑞、殊、骤、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并且左窄右宽。
(2)重点指导书写“骤”和“涉”。
骤:让学生明白笔画较多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些。同时,如果一个字有两个捺,书写时其中一个一般要变成点。然后复习学过的字“送、这、迟、欢、食”等进一步巩固。
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字书写时不要多加一点。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生字书写的指导并不是一味的给予,而是通过巧妙分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书写的方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学生的写字姿势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分散指导书写,能够有效降低难度。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再读课文,思考刚刚提出的问题:燕子会飞,为什么还要用列车送?
2.在学生自主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简洁解疑。
4.将学生寻找出来的原因浓缩成两个字:麻烦。
交流:天气恶劣;非常疲劳;昆虫被冻死。
出示句子: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的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1)学生比较体会,比较“骤降”“下降”“降低”三个词在表达效果、表达作用上的区别;想象“风雪不止、所有、几乎”等词描述的恶劣情景,体会这样恶劣的天气给燕子飞行造成的困难。
(2))体会“长途跋涉”。
课件出示图片文字:每年的九月份,成千上万的燕子就要开始出发到南方去过冬了。一路上,它们要飞越非洲大陆、阿尔卑斯山脉、撒哈拉沙漠,行程有五千多公里,每天基本上要飞一百多公里。
(3)体会“饥寒交迫”。
燕子飞了这么远的路,昆虫又被冻死了,小燕子们会怎么样?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随即出示句子“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将自己的心情融入句子中,进行朗读体会。(个别读,齐读。)。
4.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是一列什么样的火车?再读课文,体会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板书:关爱。
5.再读句子,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政府?课件出示有关瑞士政府课外资料。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有机地将前后文的学习联系了起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
。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剃、执”等10个字,会写“表?胆”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和感受。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我”和老剃头师傅剃头的不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我”给小沙剃头的内心感受。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分析总结“剃头大师”指的是谁。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剃、执”等10个字,会写“表、胆”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和感受。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出示理发图片。
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理发吗?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位“剃头大师”,看看他是怎么给别人理发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剃头大师)。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为什么以“剃头大师”为题目?
(2)“剃头大师”剃出的头很好看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课件出示)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课件出示)。
剃头执木尺否则骂人仇人习惯受刑厘米摸耳朵。
指名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翘舌音“受、仇、执”,前鼻音“惯”。
5、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表胆鬼理夺骂仇差付倍虽件。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虽”,翘舌音“差、仇”,前鼻音“胆、件”。
(2)学生写生字。
a、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胆理骂仇倍。
(2)熟字比较。如:麦一表兔一鬼奇一夺着一差。
(3)组词扩展:虽然一件文件付钱付出。
b、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c、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d、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表”——上面的竖压住竖中线,下面别漏掉一撇。
“鬼”——第六笔的撇从口中而出,第七笔是竖折弯勾,第八笔是撇折。
“虽”的第八笔是提。
e、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f、展示学生作品。
6、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轻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用生字卡片检查)(课件出示)。
噩梦:做内容恐怖的梦,并引起焦虑恐惧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
监督:察看并加以管理。
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
冤家:一般指仇人,或者死对头的意思。
耿耿于怀:有心事的样子。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时髦:新颖符合时势潮流。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思考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1自然段)表弟小沙胆小,什么都怕,尤其是怕剃头。
第二部分(2~6自然段)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情况。
第三部分(7~18自然段)“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
(板书:小沙怕剃头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过程“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10个会认的字,会写了12个字,了解了“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我”和老剃头师傅剃头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剃头执木尺否则骂人仇人习惯受刑厘米。
摸耳朵表弟胆小鬼理发眼神差付钱双倍虽然一件。
2、谈话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给小沙剃头的事情,现在,我们继续探究“我”是怎么当“剃头大师”的。
二、朗读课文,重点感悟。
1、自由读文,看看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从文中找出来,和同学交流。
(1)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课件出示)。
“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跟受刑一样。”
老师傅剃头,小沙的感受是?(跟受刑一样。)为什么会这样?
预设:因为老师傅的老掉牙的推剪,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预设: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板书:害人精:小沙吃尽苦头受刑一样)。
(2)“我”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课件出示)。
“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剃头老师傅还熟练。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我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短的只剩下一厘米。”
“我剪掉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2、“我”和剃头师傅谁剃得好?
预设:当然剃头师傅剃得好,因为“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
预设:而我剃完头发之后,小沙“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板书:剃头大师:熟练随意乱剪见了鬼)。
3、“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预设:在小沙的嘴里,“害人精”是剃头的师傅,因为小沙害怕理发,他们给他理发,弄疼他,让他很不舒服。
预设:“剃头大师”是我对自己的称呼,以为自己能理发,特像“剃头大师”的架势。
4、其实谁才是真正的“剃头大师”,谁才是个“害人精”?
(老剃头师傅是“剃头大师”,“我”不会乱剪才是“害人精”。)。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自由读文,读出感情。
2、题目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为题目?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预设:这里有些自嘲的成分,嘲笑自己不懂装懂,硬冒充“剃头大师”,结果把小沙的头发剪得不成样子。
预设:通过这件事,是在回忆童年的趣事,表达对童年的怀念。
2、朗读、背诵诗歌,感受我们对大海的热爱,以及大海对“我”的意志品格的影响。
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语文能力。
“我让奔腾的浪花钻进我黝黑的身体”这句话的理解。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海浪》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考考你,看你对本课的生字掌握的怎么样?那就让我们开上小火车来读一读吧。
2、指生分节读诗歌。
二、感情朗读诗歌,品析词句,感受诗情。
同学们读的真好,下面就让我们踏着这美丽的浪花走进诗歌,去感受大海的浩瀚与博大吧。
学生汇报诗歌写了哪几个人?教师板书:爸爸、妈妈、我
爸爸把海浪装进录音机,你知道他喜欢的是海浪的什么吗?
师:是啊,大海就象是个调皮而有善变的孩子,它时而轻柔、舒缓,时而又波涛汹涌、巨浪滔天…爸爸又怎么能不喜爱它呢?你能读出爸爸对海浪的喜爱之情吗?(相机指导朗读)
2、爸爸对海浪是如此的喜爱,那妈妈呢,她又钟情于海浪的什么呢?
你们想的真美啊,那就让我们带着美美的感觉去读出海浪的美来吧。朗读第二节。(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发散思维训练:爸爸妈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了对海浪的喜爱,那你能想像一下:我们还可以把海浪装进什么里呢?用谁,把海浪在他的里,说句子。
5、作者喜欢让奔腾的浪花进他黝黑的身体,想象一下:奔腾
的浪花是什么样?(不断涌起的,向前不断推进)
6、哎呀,浪花怎么会钻进我的身体里呢?
7、查字典理解“坚毅”的意思。
8、什么叫“无穷无尽”?还可以用“无穷无尽”形容什么?
“无”--“无”—的词语都是表示没有的意思,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9、想像:于是,我有了……
小结:在海浪的洗涤之下,小诗人得到了锻炼,他有了强健的体魄,塑造坚韧了品格。让我们带着对大海的热爱与赞美来读读3到5节诗吧。
三、欣赏美丽的大海。
大海是博大的,大海也是宽广的,下面就让我们乘着海浪去感受一下大海的浩瀚无边吧。课件欣赏美丽的大海。学生说感受。
四、欣赏儿歌
五、仿写:模仿本文诗歌的形式,写出你对大海的喜爱。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课时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
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
深入研究,品味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
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
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
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
四、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
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六、布置作业
1、《黄冈》第2课
2、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的资料
3、同步课外阅读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师生动地讲故事)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dai(等待)。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与“阅”、“闭”,“腿”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四、作业:
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
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
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
(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5、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6、引导学生简单归纳中心内容。
7、拓展练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学生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交流交流。
二、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默读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妈妈的养育之恩是无价的,应该孝敬父母。
通过两张账单的对比,懂得妈妈的养育之恩是无价的,应该孝敬父母。
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一、导入
1、板书“060”,质疑:看到这个特殊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
2、(在算式下方打一个问号)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里。只要同学们把课文读懂了,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3、出示课题,读题,理解“账单”。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可以反复地读,读到自己认为满意了再停止。
2、出示难读的词: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蹑手蹑脚小心翼翼
指名读,结合理解
小心翼翼、蹑手蹑脚
3、默读课文,用上“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几个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师:课文所写的这件事中有两份帐单,那么我们就来研究这两份帐单。
1、学习彼得账单。
a、出示彼得账单。
b、请你仔细看这份账单的每条款项,一条一条读,指读。
从这一份账单上,你可以看出小彼得是个怎样的孩子?
句式:我觉得他是一个()的孩子,因为他()。
过渡:妈妈看了这份账单,什么话也没说。妈妈当时的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
晚上,小彼得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所要的报酬。但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份妈妈写给他的账单。妈妈的账单上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读“妈妈的账单”。
(1)请你仔细读读妈妈的账单,看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妈妈的账单上后面的金额写的都是0芬尼。)
是啊,这是一份特殊的账单,谁愿意来读一读。
师:十年,妈妈把彼得渐渐地拉扯大,她给了彼得十年的幸福生活,却只要——(生回答)十年里,妈妈每天照料着彼得的一日三餐,仍然只要——(生回答)当彼得生病的时候,妈妈……却只要——(生回答),妈妈把所有的爱,所有的牵挂都给了小彼得,还是只要——(生回答)。多么特别的一份帐单呐!这难道仅仅是一张薄薄的账单呢?这是一份()的账单,一份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母爱呀!
(3)、彼得手拿妈妈这份爱的账单,读了起来,读着读着,许多往事拥上心头,他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十年里妈妈亲手洗的衣服是那样干净,舒适;十年里,妈妈的怀抱是那样的温暖;十年里,妈妈每天做的饭菜都是那么可口;他想起了很多很多成长中的故事。让我们也跟着小彼得回忆成长中妈妈给予我们的爱吧!
想起了自己过生日时,妈妈()
想起了天冷的时候,妈妈()
想起了生病发高烧时,妈妈()
想起了自己有了一点进步时,妈妈()
想起了(),妈妈()……
(妈妈为你的付出是应该的,妈妈不要你的钱;母爱是无法用价钱来衡量的。)
4、你能替他深情地读读这份账单吧
师:妈妈的爱,记不清,也数不尽。当小彼得感受到妈妈无处不在的爱时,面对这份自己开给妈妈的账单,你一定能猜到小彼得此时此刻的内心。
出示:羞愧万分。什么叫“羞愧万分”?
5、你们从那些词句中知道小彼得羞愧万分的?
四、联系生活总结。
1、我们的妈妈,也是用这样的爱陪伴着我们长大的,此时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什么呢?
2、师小结:一句真诚的祝福,一杯浓浓的热茶,都是回报妈妈的一种好方式。老师希望,大家对妈妈的回报不仅是表现在今天,更多地表现在日常生活中!
1、通过品读课文感悟老婆婆虽然贫穷但心里却充满阳光。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微笑能带给人们快乐和幸福的道理,学会在生活中善待每一个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微笑的魅力,在生活中善待每一个人。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真诚的微笑能带给人们快慰,让人释怀。
导学互动
课件
(一)提纲导学
1、直接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对《礼物》这一课的初步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
2、导学提纲
(2)、老婆婆生活环境是如此艰苦,那她是怎样面对生活的呢?
(3)、生活贫穷、外表不美丽的老婆婆却受到人们的尊敬,这是为什么呢?
3、自学设疑
(二)合作互动
相信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个人体会,让我们来碰撞思维的火花。
4、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并与小组成员共享自己的读书体会。
5、展示评价
对导学提纲中的问题,小组长汇报,组员补充,其他小组给予及时的评价,师给予及时的指导。
预设一:面对家境如此穷困的老婆婆,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预设二: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老婆婆虽然穷,但她生活的怎样?请用用几个词语概括。
预设三:这礼物究竟“神奇”在什么地方呢?
6、质疑解难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大胆说说出来,让我们来共同解决。
(三)导学归纳
7、学生归纳
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字词句、写作手法、情感体会)
8、教师指导
老师对同学们整体表现做出点评,提醒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
(四)拓展训练
9、拓展运用
(1)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哪些人到过老婆婆那里?各式各样的人接到老婆婆的礼物都产生了神奇的作用,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除了课文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些人?讨论交流。
(2)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没有神奇的礼物要送给别人呢?你收到过这样的礼物吗?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
10、编题自练
同学们,请你们当一回小老师。根据这节课的知识,编一道试题考考同桌,加油哦!看看哪一位同学编的题比较好!
1.了解课文把这场雪称做瑞雪的原因,体会北国风光的雄伟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2.学会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分”,理解“瑞雪、凛冽、笼罩”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要求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落的特点,能按时间顺序说说下雪的过程。
重点:
1.按要求默读课文。
2.阅读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落。
难点:理解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
词语卡片课件录音机课文磁带
2课时
教学要点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下雪的经过;学习第1--3自然段及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
1.板书:雪。你看到“雪”字会想到什么?
2.在“雪”前板书“瑞”,(完整课题)“瑞”读音(),意思()。(:吉祥,好。)字形比较:瑞()端()
3.说说题目的意思。师:这是字面上的意思,学了课文我们会更明白。
4.认真抄写“瑞雪”2遍。齐读课题。
二.了解课文大意
1.听老师朗读课文。想想这是什么地方的一场雪?为什么把这场雪叫做“瑞雪”?
2.交流:读读学生自己找出来的语句和段落。同时,利用语言环境教学部分生字。
字音:凛冽()霎()时间笼罩()分()外巍巍()三层()被枕()掷()追逐()(在括号里注上读音)
字形:凛冽、霎、巍、罩、掷、眉(各写一个)
字意:霎时间、分外、巍巍群山、眉开眼笑
3.认读生字词语。
三.自读课文
1.字词学得不错,课文能读正确吗?请大家自己大声读课文。
2.指名分节读课文。评评哪个同学读得好。
四.学习第1--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3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指名读,并框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
昨天中午傍晚夜里今天清早
3.齐读这些词语。
4.细学第1自然段。
(1)默读第1段。这段共有几句话?请标上句序。
用“--”划出描写雪前情景的句子,用“~~~”划出描写下雪时情景的句子。读读划出的句子。
(2)第1段除了写下雪的经过,还写出了这场雪的一个特点--雪下得很大。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这一段,用“o”圈出写雪大的词。
(3)品味佳句: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a.点击课件:下雪时的景象,理解“大片大片、纷纷扬扬、霎时间、全都笼罩”。
理解:山川、田野、村庄一片白蒙蒙的景象。
b.朗读训练,读出雪“大”的语气。
c.试背这一段。
5.指名读读1--3段课文。
(1)哪几句是具体描写雪后美景的?
(2)边听老师读边想象。说说你眼前仿佛看到什么。
6.默读第3段。把第2句话改成“被字句”说说。(雪后的大地被一轮红日照得分外耀眼。)
你知道“好一幅”“好一派”的意思吗?用赞叹的语气读第4句话。
7.书面练习填空:
茫茫田野()好一派()的北国风光
巍巍群山()好一幅()的喜人图画
8.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练习
1.填空:
( )的寒风刮起来了,( )地刮了一个下午。()的雪花从天空中()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在()的大雪之中。
2.抄写生字词语。
3.辨字组词
瑞()冽()馒()分fen( )
端()列()慢()分fen( )
教学要点
学习第4、5自然段,知道课文之所以说这是场瑞雪的原因。总结全文学习,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词语。
2.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3.听写第3节的第3、4句话(作业 本第6题)
二.学习第4、5段
1.默读课文第4、5段。思考:为什么老农笑了?
2.点击课件,欣赏雪景,理解“瑞雪”的含义。
板书:供水“雪”杀菌保暖
3.哪个词写出了老农喜悦的心情?理解“眉开眼笑”。
4.朗读训练。
5.出示农谚: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6.齐读第5段。面对大雪,孩子们又是怎样的呢?用“o”圈出动作的词。
7.朗读训练。
三.总结全文
1.课文按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顺序,描写了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画面。这场雪不仅景美,而且对庄稼和人也有很多益处,所以我们叫它“瑞雪”。
2.引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一( )红日一( )雪白一( )喜人图画一( )风光
2.完成作业 本第5题和第7题.
1、出示相关图片,展示南极风光。
2、简介背景,导入课文。
南极大陆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又使人向往的地方。1986年1月,北京大学附小的杨海蓝和上海市蓬莱路第二小学的吴弘,于北京时间13日21时,顺利到达南极乔治岛长城站。当天下午,考察队队长高伯伯带领他俩游览了企鹅岛,还同小企鹅合了影。(板书课题:登上企鹅岛)
1、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标出课文里的生字、新词。
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课文里生字的读音。
3、出示词卡:你能正确读出下面这些词语吗?
登上企鹅大陆尽管厘米鱼鳞状帽子捕食
4、小组合作,记忆字形。
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你对哪些字记忆最深刻?为什么?
1、出示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的8个字。
2、提醒学生注意:
“陆”字中右边的一竖不能分开写。
“帽”字右上角不是“日”字。
“陆、帽、嘴”等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鹅、所”两个字要平均分在田字格的两边。
3、学生学写生字,每个字写两个。
4、互评,看看谁写得既正确又美观。
1、辨字组词。
状()、境()、挠()、捕()、驴()
壮()、镜()、绕()、铺()、驱()
2、积累本课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8、登上企鹅岛
鹅、所:左右相等
陆、帽、嘴:左窄右宽
帽:右上角不是“日”字
陆:右边的一竖不能分开写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温暖”的含义,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词句,体会关键词的意思及在本文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理解“温暖”的含义,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词句,体会关键词的意思及在本文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早上广播站的播音你听了吗?今天早上有一篇故事是
讲雷锋叔叔的,那雷锋是谁呢?大家都是细心的孩子,知道处处留心皆学问,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雷锋有关的文章《温暖》。
看,仔细听。
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一起来闯关,请看我们今天的第一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2自然段:
1、划一划:划出雷锋关心战士的句子。
2、议一议:雷锋发现小韩棉裤上的洞时,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4、“轻手轻脚”“一针一线”“轻轻地”这些词好在哪里?
(六分钟后比一比谁完成得好)
第一关完成得非常好,那第二关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
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3—6自然段
1、用“”划出雷锋做了好事后的表现的词语。
2、抓住“不吭声”“大惊小怪”等词想一想:雷锋当时是怎么想的?
3、讨论“又是班长……”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4分钟后赛一赛哪一组最棒)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小韩觉得心里暖哄哄的?
1、写作技巧渗透:
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围绕雷锋
帮小韩补裤子为线索,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描写。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大胆的运用这种方法。
2、收集雷锋语录:
今天老师也收集了一些雷锋叔叔说的话,大家看一下: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雷锋叔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那我们以后的生活中,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多做好事。今天回去之后呢,大家就可以学一学雷锋叔叔,不留姓名的做一件好事,明天的课堂中,我们一起交流心得。
板书设计:
17、温暖
轻手轻脚
缝棉裤一针一线关爱战士不图回报
捅炉子一声不吭
认读7个字。
选择合作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用冒号,引号写一句话。
懂得在生活中,学习之中遇到困难要坚强、勇敢。
分角色朗读,在熟练朗读中体会大山说的话。
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并试写一段对话。
结合具体内容复习冒号引号用法。
准备图片,课上写话练习。
学生准备
巩固复习冒号引号用法。
课前分组,准备练习分角色朗读。
一、课题导入。
二、自学生字、新词。
自由学习生字生词(借助字典等。)
三、学习交流。
1、到题目你想问些什么?
2、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次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话的方式: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次细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注意收集问题
5、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都介绍了谁?
(出示课件,分角色朗读)(课前分组)
四、分角色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读。然后选择较好的小组展示,大家评议。要读出语言行动,形象,活泼,有感情地朗读。指名答,写了小河、小溪、瀑布、大山之间的对话。
五、让学生说说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懂得到了什么?
六、指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
全文运用了冒号、引号,在写句子前,可让学生自选一两句,读一读,体会用法,然后再写。
1、一看,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图片。
2、一想,这幅图中都有哪些动物?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挥想象,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充分利用说的机会激发学生想象力,并且引导理解较慢的同学,给他们做示范,时间要给足。先让擅长发言的同学说,之后让理解较慢得说,实在不好的要复述别的同学发言,做到学说,学写,以促进全面协作)
4、它们之间的对话写出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然后查字典注意正确使用冒号,引号(小组内自己交流,把好的作品再集体展示。)
七、作业:
1、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完成写话。
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深刻的体会到小河的快乐,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了小河的坚强与勇敢。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wenmizhishi/198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