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书写技巧和对应内容的典型示范,通过模仿和学习范本,我们可以提高写作水平。现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音乐和语言一样,不同民族都有过自己创立并传承下来的记录音乐的方式---记谱法。各民族的记谱方式各有千秋,但是目前被更广泛使用的是五线谱和简谱(据说简谱是由法国思想家卢梭于1742年发明的)。
简谱应该说是一种比较简单易学的音乐记谱法。它的最大好处是仅用7个阿拉伯数字----1234567,就能将万千变化的音乐曲子记录并表示出来,并能使人很快记住而终身不忘;同时涉及其他的音乐元素也基本可以正确显示。简谱虽然不是出现在中国,但是好象只有在中国得到非常广泛的传播。
一般来说,所有音乐的构成有四个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长短”:
1 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间的音组成的,从钢琴上直观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键盘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键盘音越高。
2 音的长短:除了音的高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长短。音的高低和长短的标住决定了该首曲子有别于另外的曲子,因此成为构成音乐的最重要的基础元素。
3 音的力度:音乐的力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强度。一首音乐作品总会有一些音符的力度比教强一些,有些地方弱一些。而力度的变化是音乐作品中表达情感的因素之一。
4 音质:也可以称音色。也就是发出音乐的.乐器或人声。同样的旋律音高男生和女声唱就不一样的音色;小提琴和钢琴的音色就不一样。
一、五线谱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一种方法。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从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于欧洲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1根线代表f音高,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发展成4根线。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线画成红色,c线画成黄色(后成为五线谱中高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13世纪有人使用第5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16世纪又有加线的办法,使音高的记载更完备。
有量记谱法为13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这种记谱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涂以黑色的,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称为有量白符,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纪左右。
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到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节线原用于文字谱,17世纪末被五线谱所采用;升降记号通用于18世纪,表情记号取有量记谱法;装饰音记号源于纽姆谱,17世纪系统化用于五线谱。
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五线谱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则于19世纪中叶以后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而有所推广。
二、简谱
一种简易的记谱法。有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一般所称的科谱,系指数字简谱。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o表示。每一个数字的时值名相当于五线谱的4分音符。
数字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17世纪时法国天主教方济名会教士j·j·苏艾蒂加以改进后用来教唱家教歌曲。18世纪中叶,著名的法国思想家j·j·卢棱再加改进,大力倡导,并编入他的《音乐辞典》之中。19世纪,经过p·加兰、a·帕里斯和e·j·m·谢韦3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这种简谱在西方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
19世纪末叶,简谱传到日本,再传入中国。1904年沈心工编著出版的《学校唱歌集》是中国最早自编的一本简谱歌集;之后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学校,30年代随着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简谱得以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倚音是竹笛上常用的装饰音之一。一般分单倚音和复倚音两种。在乐曲中根据内容需要,适当运用倚音,可以丰富乐曲的表现力。
倚音在演唱或演奏时,越短促越好,不能占主音太多的时间。
装饰音在主音前面的叫“前倚音”,装饰音在主音后面的叫“后倚音”。
还有一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在一起出现的,以十六分音符记谱的这种小音符叫作“复倚音”。复倚音的符干上不要加斜线。
加在一个音的'左上角的一个小音符叫单倚音。在小音符的下面加两条横线,用一条弧线把它和本音连接起来。加在一个音的左上角的小音符在两个以上的叫复倚音,也用弧线把它们和本音连接起来。
倚音分为长倚音和短倚音,或前倚音后倚音。
各种音程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是非常丰富和明显的,但不能独立地说某种音程表现什么感情,因为音程只有当它与其他的音乐要素结合起来时,才能显现出其表现能力.如音程各音在调式中的倾向关系以及节奏特点等条件都是密切相关的。
旋律音程是曲调进行和发展的基础,曲调也就是旋律音程在某种节奏关系上的连续进行,它的进行方向及运动状态对其表现力有极大影响。
和声音程是多声部音乐组成的基础,多声音乐就是和声音程在某些法则支配下的相互编织及连续发展,它是根据其协和与不协和性以及稳定与不稳定性来丰富自己的表现力的。
课程知识是每位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从小学到大学,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课程,这些课程知识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生活。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为课程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和升学的工具,更是为了培养我们成为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人才。在我长期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课程知识对我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科目,可以对世界、历史、自然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和规范,同时也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文学、历史和社会现象等方面的知识。在学习数学时,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科学时,我们可以了解科学发展历程和日常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的场景。通过这些课程知识的提升,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生活。
课程知识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需要通过实践加以运用。例如,在学习语文时,我们需要读书写作,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得写作技巧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学习数学时,我们需要通过数学公式和实际场景相结合来解决问题。在学习科学时,我们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现象来加深理解。课程知识的实践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培养实际能力,增强对课程知识的兴趣。
课程知识不仅仅在学校里有用,更是影响着我们的人生方向。在学习历史时,我们可以了解文化遗产和社会历史,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文化和传统。在学习科学时,我们可以了解人体健康、环境污染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的发展。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课程知识能够点燃我们的求知欲和社会责任感,让我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第五段:总结。
总而言之,课程知识的学习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要通过实际应用,深入了解课程知识的内在含义,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发展潜力。我相信,只有将课程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的理想和社会的发展。
音乐理论简称"乐理",包括相对简单的基础理论----读谱、音程、和弦、节奏、节拍等。下面小编整理了音乐乐理基础知识大全,大家来更全面的了解乐理吧。
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四种性质。
音的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
音的长短是由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则短。
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音的振动范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音色则由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等而不同。
由于音的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音乐中所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但噪音也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来,叫做音列。
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级。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
乐音体系中,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
基本音级的名称是用字母和唱名两种方式来标记的。
字母体系:c d e f g a b
唱名体系:1 2 3 4 5 6 7
钢琴上白键所发出的音是与基本音级相符合的。钢琴上五十二个白键循环重复地使用七个基本音级名称。
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叫做八度。
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用“升”或“#”来标明。降低半音用“降”或“b”来标明。升高全音用“重升”或“×”来标明。降低全音用“重降”或“bb”来标明。
如:升c或#c 降c或bc
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音,我们将音列分成许多个“组”。
在音列中央的一组叫做小字一组。它的音级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
比小字一组高的组顺次定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
小字二组的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2来表示。
比小字一组低的组,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及大字二组。
小字组各音的标记用不带数字的小写字母来表示。
大字组用不带数字的大写字母来标记。
大字一组用大写字母并在右下方加数字1来标明。
大字二组用大写字母并在右下方加数字2来标明。
总的音域是指音列的总范围,即从它的最低音(c2——c5)间的距离而言。
个别的人声或乐器的音域是指在整个音域中所能够达到的那一部分,如钢琴的音域是a2——c5。
音区是音域中的一部分,有高音区、低音区、中音区三种。
在整个音域中,小字组、小字一组和小字二组属于中音区。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和小字五组属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和大字二组属低音区。
各音区的特性音色在音乐表现中,有着重大的意义。高音区一般具有清脆、嘹亮、尖锐的特性;而低音区则往往给人以浑厚、笨重之感。
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叫做音律。
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半音——的音律叫做十二平均律。
半音是十二平均律组织中最小的音高距离。两音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半音的'叫做全音。八度内包括十二个半音,也就是六个全音。
在音列中的基本音级中间,除了e到f、b到c是半音外,其余相邻两音间的距离都是全音。
根据复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的纯五度关系,即由某一音开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次一律,再由次一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再次一律,如此继续相生所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相生律。
纯律是于五度相生律用以构成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之外,再加入第五分音来作为生律要素,构成和弦形式。
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
由两个相邻的音级构成的半音叫做自然半音。如;e—f #e—#f #g—a
由相邻的两个音级形成的全音叫做自然全音。如:c—d c—#d ba—bb
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或隔开一个音级所构成的全音,叫做变化全音。
如:b——bbb #c——be
音高相同而意义和记法不同的音,叫做等音。
记录乐曲的方法叫做记谱法。
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进行的符号叫做音符。
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间断的符号叫做休止符。
用来记载音符的五条平行横线叫做五线谱。
在五线谱上面的加线叫上加线。下面的叫下加线。
由于加线而产生的间,叫做加间,在五线谱上面的加间叫上加间,下面的叫下加间。
音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符头(空心的或实心的椭圆形标记)、符干(垂直的短线)和符尾(连在符干一端的旗状标记)。
用单符干记谱,符头在第三线以上时,符干朝下,写在符头的左边;在第三线以下时,符干朝上,写在符头的右边。符头在第三线上,符干朝上朝下都可以,根据邻近的符干方向而定。符尾永远写在符干的右边并弯向符头。
附点写在音符符头和休止符右边的间内,而不记在线上。
在乐音体系中,两个音之间的高低关系,叫做音程.音程中的两个音,高的音叫"上方音"(冠音),低的音叫"下方音"(根音)。
1、极完全协和音程:纯一度、纯八度。
2、完全协和音程:纯四度、纯五度。
3、不完全协和协和音程:小三度、大三度、小六度、大六度。
以上这三种音程的音响效果各有不同:
极完全协和的音程,听起来是一个音,或者是几乎是一个音的效果。(纯八度有一点空洞的感觉)。
完全协和音程,听起来是互相包容的,很舒服的感觉.
(不完全协和音程,听起来有一点跳的感觉,虽然如此却还可以容忍,所以也算在协和音程之内)。
4、不协和音程听起来就十分刺耳了,这种音程包括大二度、小二度、大七度、小七度、以及增减音程。
不协和音程使人的听觉受到刺激。但是在特定的情绪和条件时经常使用到这种不协和音程的,我们在音乐作品会常常听到它们。
单音程比较简单些,它是指在一个八度之内的音程,叫做单音程。超过一个八度之外的音程叫复音程。
单音程的称呼比较容易一些,是几度就可以直接称呼。比如大三度、纯八度、增二度、小七度等等。
复音程相对来讲就比较复杂一些。简单的办法可以用“加七”或“减七”的办法来算。
用“加七”的办法算是这样的:把现有的度数加上七度,然后一共是几度就直接称呼它的度数。(请看谱例1里的1、3、5、6)。
用“减七”的办法算是这样的:减去八度但是要称为“隔八度的`多少度”。下面举例:
谱例:
音程的转位。
音程的转位:就是把音程上下两个音的位置颠倒过来(根音和冠音互相倒置)上方音成为下方音,下方音成为上方音。这就是音程的换位。
音程转位可以在一个八度之内,也可以超过一个八度。
音程的转位可以单独移动根音和冠音,也可以将根音和冠音同时移位。
谱例:
(一)音程通过转位以后,除了改变它们之间的度数以外,还改变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种类。
1、首先是大音程经过转位以后,都变成了小音程,而小音程却成为了大音程。
2、增音程和倍增音程经过转位都变成了减音程和倍减音程。
(二)音程转位以后改变了度数,计算的方法如下:
原位音程的度数和转位音程的度数的总和相加起来是九度。要计算转位音程的度数只要在九度里将原位音程的度数减掉,就是转位音程的度数。
还有一个办法是反过来。将原位的度数与转位的度数相加等于九,也是可以的。
依此类推。
(三)音程转位以后不改变它们的性质,也就是说:协和音程经过转位仍然是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还是不协和音程,不完全协和音程同样也是依旧。
(四)音程经过转位以后,单音程变成了复音程,而复音程则变成了单音程。
(1)单手握小棍,轻敲桌面,分别用中速、快速、慢速三种速度练习,打出非常均匀、准确、无轻重音的点子。
(2、同样的方法,加上轻重音,即2/4的强、弱,3/4的强、弱、弱,4/4的强、弱、次强、弱,以及其他种节拍强弱关系。
(3)双手握棍,一只手一拍打一下,另一只手同时每拍均匀打两下,再练习每拍均匀打四下,均匀再打三下。开始不管节拍,只求均匀,然后再加上节拍。
(4)两手交换。
(5)速度也可适当改变,但每拍四下的速度不宜太快。这些练习并不复杂,但如能熟练掌握,将能有效地为初学者打下良好的拍感和节奏感基础。
(6)学生能力强的,还可进一步练习2对3的拍子,即:一只手每拍打出平均的两下,另一只手同时打出平均的三下,再两只手交换。这个练习,只有每拍的头一个点子是打在一起的,后面双手的点都不对齐,即不打在点子上。如果这“关”能过,就不会再感到拍子上的困难了。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逐渐感受到自己的成长。通过学习的实践,我掌握了很多新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技能水平。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如何去应对一些烦恼和挑战。下面,我将就这些方面展开一下我的体会。
首先,课程学习对我的知识素养有着显著的提升。在学习中,我接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这让我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扩展了自己的视野。比如,在软件开发的课程中,我学习了很多常见的编程语言,比如Java、Python等等,掌握了很多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这些知识的学习,让我不但掌握了更多的技能,也为我今后的职场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如何去应对烦恼和挑战。在学习的过程中,偶尔会遇到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或者遇到编译器出错等等这些不可避免的困难。此时,我会尝试调整自己的心态,去思考问题的本质,同时我会向师兄师姐或者专业老师询问一些问题,这些方法都能够帮助我逐渐克服难关,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关键的一个点在于,我不仅仅明白了“错误是常有的”,更重要的是我会总结经验,避免犯以前的错误。
再次,通过参与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逐渐锤炼出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给出的题目或者作业都是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沟通和协同的机制。通过积极地进行相互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共同完成了很多有挑战性的任务。这些过程的中间也涉及到组员之间的思想和交流上的障碍,随着每次的完善和沟通,大家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协调,团队精神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此外,课程学习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在课程中,我习惯通过不断地分析和总结经验,来寻找新的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我能够更快地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也能够更好地应对新的问题和挑战。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慢慢学会了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提高了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更好地提高了自己的创造力。
最后,通过课程学习,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成就。在课程的最后阶段,我们通过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不仅可以将课程中所学知识实际应用到实践中,同时也对自己的知识造诣进行了深刻的检验。在课程设计中,我有时会遇到很多问题,不仅需要完成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还需要考虑到产品的市场营销和维护。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我得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取得了自身的成长和实际的收获。
总之,通过一段时间的课程学习,我受益匪浅。在知识素养和创造力上,我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也从中感受到了成长和成就。通过与他人的协同工作中,我学会了沟通技巧、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等重要素质。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方式以及对待困难的态度,也进一步锤炼了我的思维能力和适应性。因此,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挑战,我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和努力,不断前行。
许多不会识五线谱或简谱的人说:“我不懂乐理”。其实,这句话应该直接说;“我不识谱”。因为不识谱确实属于不懂乐理,但仅能识谱也不一定懂乐理。
系统学习过乐理的人都知道;基本乐理分三大部分,一是记谱法、二是音程与和弦、三是调式与调性。很明显,识谱问题仅仅是记谱法的一小部分。翻开有关记谱法的几个单元,音值组合法、自然/变化半音、全音、等音、基本音级/变化音级等等,内容不仅局限于(音符高低、时值长短、附点休止等)记谱、读谱方面的.东西。识谱问题;仅仅局限于认谱子,并不是研究乐理,所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难事。
倚音是用来装饰主要音的小音符。倚音有前倚音(包含单倚音、复倚音)、后倚音(包含单倚音、复倚音)。
前倚音:记在主要音左上方的小音符叫前倚音。只用一个小音符装饰原因者为“单倚音”,用两个以上的小音符装饰原音者为复倚音。演奏的时候,先吐出第一个倚音,再过渡到其他的音。
后倚音:记在主要音右上方的小音符叫后倚音。只用一个小音符装饰原因者为“单倚音”,用两个以上的小音符装饰原音者为复倚音。演奏的时候,在原音即将结束时带出后倚音,后倚音不用吐奏。若遇到与原音同度的倚音,可用叠音或打音的方法,将倚音和原音区分开。
1、在演奏的时候,时值要短促,不能增加原拍子的时间。
2、倚音吹奏速度的快慢应根据乐曲风格速度等要求灵活掌握运用。
每个人上课都有自己的方式,每个人上完同一堂课吸取的知识也不尽相同。从课前预习到课上听讲,再到课后复习,这一路走来,不管是学习策略还是课程知识,都值得我们总结感悟,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下面我将结合我个人的学习经历,总结出自己的“课程知识心得体会”。
一、预习阶段。
预习是为了在上课之前对课程知识有一个初步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课堂上讲解的内容。我在预习阶段,在课本、笔记和参考资料之间穿插使用,避免卡在某个知识点上,无法向前推进。对于难于理解的知识点,我还会去寻找其他材料来理解,例如查找相关视频并观看,或去网上搜索类似问题的解答,以便对知识点形成初步的了解。这样,在上课时,我就会更加有信心,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二、听课阶段。
听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听讲不仅需要专注认真,还需要做好记录整理。在听讲过程中,我会将关键内容、重要思路和例子都进行记录。而在举例过程中,我会尽量尝试自己动手去做,这样会更好地理解知识。在课堂上,有时我们会遇见不理解的地方,我会及时问老师或同学,或在下课后去请教老师,帮助自己理解。此外,我还会在问题解答部分及时帮助同学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我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三、复习阶段。
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巩固自信心的一个环节。在复习时,我会将上课的笔记、习题以及教材进行混合使用,针对重难点进行强化复习。而不是仅仅机械地去背诵内容,这样很容易忘记。在时间安排上,我会按最后考试时间来安排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在考试前莫名其妙地越来越忙。同时,在合适的时间提前进行复习,便于遇到困难及时补救。
四、总结阶段。
单纯地完成以上的阶段不足以完整地体会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回顾和自我检查。对于我来说,总结主要是帮助自己方便将知识点进行分类,比如说哪些比较常考、哪些并不常考,哪些重点可能会作为深入探讨的方向。同时,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也会尝试提取出一些学习策略,以便在将来类似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应对。
五、反思阶段。
总结是对自己成功的阶段的回顾,但反思是对自己失败的阶段的反思。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扰,而这些经历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我会尝试对自己做错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排查和分析,尝试从头思考问题的本质。这样做对我来说,不仅可以改善错误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让自己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更好地跳出“框架”思维,开启新的思路。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在我的“课程知识心得体会”中,我尝试总结并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希望能对其他同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相信不管是哪种学习方式,只要踏实努力,都能在学习中取得一定的进步。
5------------------------这是基本符号,没有任何符号。
5(下面一点)-------基本符号下面加一个低音点,表示比基本音低一个八度。
5(下面两点)-------基本符号下面加两个低音点,表示比基本音低两个八度。
5(上面一点)-------基本符号上面加一个高音点,表示比基本音高一个八度。
5(上面两点)-------基本符号上面加两点高音符,表示比基本音高两个八度。
记录音的强弱拍,必须用小节线来划分,就是一根垂直的线,它将乐曲分为若干小节。乐曲结束时用的一粗一细的两条垂直线,叫终止线。
记录每小节有几个强拍几个弱拍,还必须要用拍号。在简谱中,拍号写在乐曲的开头,比如2/4,3/4,4/4,分数线下面的“4”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同理,二就是以二分音符为一拍,8就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分数线上面的数字表示每小节有几拍。
在各种拍子里强弱是有规律出现的。
单拍子(每小节有一个强拍)。
2/4一二一二一二一二一二。
强弱强弱强弱强弱强弱。
3/4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
强弱弱强弱弱强弱弱强弱弱强弱弱。
4/4一二三四一二三四一二三四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强弱次强弱强弱次强弱强弱次强弱强弱次强弱强弱次强弱。
6/8一二三四五六一二三四五六一二三四五六一二三四五六一二三四五六。
强弱弱强弱弱强弱弱强弱弱强弱弱强弱弱强弱弱强弱弱强弱弱强弱弱。
另外还有些不常用的拍子:3/8,4/8,2/2,9/8……。
拍子还有一拍子,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散拍子,不用小节线划分,自由演奏,在乐曲开头用“散”或草头符号表示;混合拍子,一首乐曲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拍号组合起来就是混合拍子。
切分音它改变了原来的强弱规律。比如:53326554把相同的音用延音线连上,就可以唱成一拍,532654,强弱就在中间的音上,所以叫切分音。
共鸣指的是一种振动。当一个发音体振动时,引起了其他物体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产生了共鸣。
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余的为泛音,基音决定音高。
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最低音是基音,以基音为标准,其余1/2、1/3、1/4等各部分也是同时振动,是泛音。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定的音色,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
音高是用一秒钟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的,频率多则音高,频率少则音低。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音“a”,是每秒振动440次的声音。
音名指西洋乐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称。这些名称没有统一,各个国家不同,被广泛采用的是cdefgab。
配器就是给一段主旋律配上多声部伴奏的总谱的过程。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音乐过程。
配器是作曲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指器乐合奏曲中各种乐器的配合。其内容要点为:
1、各类乐器性能;
2、各类乐器的音色对比与配合效果;
3、乐曲原音响统一效果。
配器除用于初始写作之外,亦常用于现成乐曲配器,如将钢琴曲、重奏曲等 改编为管弦乐曲。
配器中的主要乐器依次是长笛,电子琴(一般两架),小提琴(至少两把,一把小提琴负责长音,一把小提琴负责部分旋律及复调)小号,长号,吉他,贝司,鼓。
京剧唱腔伴奏以主奏乐器京胡为主,采用满腔满跟的伴奏方式。即伴奏基本上和歌唱曲调一致,其间还可以有多种装饰音或高低八度的翻奏。伴奏的任务还必须演奏过门等纯乐器的部分以联接唱句。通常所指的唱腔音乐是包括主奏乐器为主的乐队伴奏在内。
第一,字面含义:配器是指给声部分配乐器。这就说明,在分配乐器之前“主要声部”或“结构因素”已经基本确立(注意措辞,是“基本确立”)。
第二,拓展意义:是指以“单维空间”到“三维”或“多维空间”的处理方式。
第三,配器的.创造性,不在于“染色”和“渲”,而在于“染”。前者可以被看成是基于骨架声部的活动(可以看成是“看谱”或“背谱”),后者则在基于骨架声部和结构因素基础之上的“创造”(可以看成是“离谱”)。也有学者用“独立性装饰”和“非独立性装饰”。来形容配器理论中对于创造性思维“维度”的配器情况。
大管为c调乐器,按实音记谱,根据所演奏乐器的音高记写在低音、次中音或高音谱表上。音域为(b)b(1)(#)g(2)。
大管不同音区的音别较大。低音区浑厚、饱满、有力,吹奏时,气息损耗量极大,应避免长时间在此音区停留;中音区温和、甜美,是常用的旋律音区;高音区富于戏剧特色,有管弦乐队的“小丑”之称。
两百多年来,大管从原始状态到现在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它不仅可以演奏连音、跳音、滑音、颤音、震音、滑舌、双吐、三吐、循环呼吸等,而且经过多年的学习,可以演奏出四个音的和弦等等。
1.音乐。《周礼·地官·鼓人》:“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晋潘岳《西征赋》:“隐王母之非命,纵声乐以娱神。”唐李复言《续玄怪录·麒麟客》:“歌鸾舞凤及诸声乐,皆所未闻。”清高士奇《扈从西巡日录·康熙二十二年三月朔壬寅》:“妙妓杂乐,无不毕陈,云贺药王生日。幙帟徧野,声乐震天。”
2.今指歌唱。可以有音乐伴奏,亦可无音乐伴奏,皆以歌喉为主,与器乐不同。
低音管,英文:bassoon,(或称巴松管,在中国大陆又称大管),其意大利文fagotti来源于乐器的形状——柴棒,是木管乐器中双簧乐器家族的成员,自19世纪,低音管衍变成现在的样子。从那时候以来,它在管弦乐,协奏曲及室内乐作品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低音管有着独特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并可灵活演奏出多种音乐特色。音色具有比较明显、浑厚的簧乐声调特点。像双簧管一样,低音管有两片簧片,并可借着超吹(overblow)技巧将音程提高八度或以上。巴松管的音色暗沉而庄严,宛如男中音的音色,特别在中音与高音部份更近似男中音的音色。低音结实有力,多于交响乐队中重复低音弦乐器。
巴松管长约8英尺,因此乐器是折起来的。巴松管的按键系统使演奏者便于操作广泛间隔的孔,控制音高。
大管又称巴松管,来自意大利文fagotto的原意为“一捆柴”——非常形象。是双簧片的低音管乐器,它身高约134厘米,内膛总长254厘米,管身木制。它的吹嘴哨子是装在一个相当长的像“s”形的金属管上,并可随演奏者要求调节。演奏时,用挂带挂在演奏者的颈项或肩头。
其高音区音色哀伤痛楚,中音区温和甜美,低音区严峻阴沉,断奏时则具有幽默顽皮的效果。大管还有一种低音的变种乐器——低音大管(低八度),是木管族中的最低音,音色听起来阴险狠毒,称得上是黑暗恶势力在管弦乐队里的总代言人。
音乐语言的各种要素互相配合,具有千变万化的表现力。旋律尽管是音乐的灵魂,但其它要素起了变化,音乐形象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一定条件下,其它要素甚至可起重要作用。
1、什么叫记谱法?一首曲子一般都包含高低、长短、强弱等要素。把这些要素用各种记号、符号记录在纸面上的方法叫记谱法。古今中外使用过和正在使用中的记谱法是有很多的。拿我国来说,古今使用过的记谱法就有多种。据说早在战国时代,卫灵公手下的音乐师叫师涓的,就能用某种记谱方法记谱了。据文字记载,我国隋唐时期就产生了工尺谱、减字谱(古琴用),宋代又又产生了俗字谱。工尺谱几经沿变,至今仍有民间艺人使用。不过近、现代在我国使用比较普遍的是简谱和五线谱,尤其以使用简谱的人最多。从世界范围来看,使用最普遍的是五线谱。
2、什么是简谱?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记录音高的一种记谱法,读过书的中国人几乎都认识它。这种记谱法的是法国的修道士苏埃蒂1665年提出来的。后来,将它加以改进和积极推广的竟然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卢梭。由于这种记谱法不方便于记录多声部的、复杂的音乐,在欧洲几乎从未普及过。1882年前后,美国人梅森到日本讲学时把它传入日本,19世纪曾有一度在日本学校通用过,不过后来他们也不用了。清朝末年,简谱通过留日学生传入我国。1904年,沈心工先生编写的“学校唱歌法”一书出版,曾风行一时,从此简谱便在我国普及开来。笔者认为,简谱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记录方法,在我国普及和推广音乐方面曾经而且仍在发挥很大的作用。不过由于它记谱有不少局限,而且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又都不用它,我们应当创造条件推广、普及五线谱,以利于提高音乐水平及与世界各国进行音乐文化交流。
3、什么是五线谱?五线谱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记谱法,在目前的记谱法中,五线谱相比较而言最为严密、准确、科学。它用五条平行横线记录声音的高低,用空心(或实心)椭圆或在它一侧加竖线(有的还在竖线的一端加“尾巴”)的图形作音符,表示音的长短(实例请见本站登载的曲谱)具有立体感,便于记录多声部音乐。它17世纪末正式传入我国,在清朝康熙年间宫廷编撰的“律吕正义续编”中,对它有详细介绍,可见传入我国之久。1930年,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将梅兰芳唱的戏曲用五线谱记录下来,出版了“梅兰芳歌曲谱”,该书是我国第一部记录戏曲音乐的专集。有些人认为五线谱比简谱难学。有这种观念是容易理解的。其实主要原因并非五线谱难,而是改变从小养成的读谱习惯难。你从小接触的乐谱都是简谱,已经习惯于简谱那一套,现在要改当然难了。如果从幼儿园开始就用五线谱,小学、中学音乐教科书也一律如此,平常所见的谱都是五线的,旷日持久,就习惯成自然了。现在有不少孩子三、四岁就开始学钢琴(学钢琴就非用五线谱不可了),由浅到深,由简到繁,读谱练琴齐头并进,所以不少孩子年纪虽小,视读线谱的能力却比许多成年人强得多。什么道理?熟能生巧嘛!
4、什么是小夜曲?文章有各种体裁,如记叙文、议论文、诗歌、散文等,都是文章的体裁。音乐也有各种体裁,如小夜曲、摇篮曲、奏鸣曲、圆舞曲、小步舞曲、波尔卡、玛祖卡……都是音乐的体裁。小夜曲是音乐体裁的一种,是用于向心爱的人表达情意的歌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流传于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最初,小夜曲由青年男子夜晚对着情人的窗口歌唱,倾诉爱情,旋律优美、委婉、缠绵,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形式也有所发展。“中外著名歌曲”中登载的舒柏特、托西尼作曲的小夜曲,都在世界上流传甚广。
5、什么叫波尔卡?“波尔卡”这个标题不是起概括和提示音乐内容的作用,而是表明它的'体裁属于一种男女对舞用的舞曲。起源于捷克民间,曾经风行全欧,西洋不少著名作曲家都用过这种体裁写过音乐作品。它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
6、什么叫玛祖卡?也是属于男女对舞用的舞曲。起源于波兰,也曾在欧洲风行一时。它与波尔卡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为二拍子,而它却是三拍子。一般三拍子的曲子重音是落在小节的第一拍,而玛祖卡却常落在第二或第三拍。比如“浅易琴谱”中所登的汤姆生《玛祖卡》,多数小节的重音就是如此。玛祖卡所表达的情绪一般都活泼热烈,演奏时需掌握这个特点。
7、什么叫小步舞曲?“浅易琴谱”里已登了两首由巴赫作曲的小步舞曲,其实巴赫写这种体裁的作品并不止两首,而且许多古典音乐大师如贝多芬、莫扎特等也都写过以“小步舞曲”命名的作品。小步舞曲起源于欧洲的宫庭,曾在法国宫庭流行一时。它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曲,速度缓慢,从容典雅,颇具贵族的风格。
8、什么叫圆舞曲?圆舞曲又名华尔滋,也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曲。起源于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蹈。起初流行于维也纳的舞会上,十九世纪风行欧洲。以斯特劳斯的佳作《蓝色多瑙河》最为著名。它有快步和慢步两种。与同样也是三拍子的玛祖卡不同,它的重音一般都落在小节的第一拍上。也与同样是三拍子的小步舞曲不同。圆舞曲的特点是节奏鲜明,旋律流畅,不象小步舞曲那么温文尔雅。不过必须明确,音乐不是数理,不是逻辑,这种区别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并非是绝对的。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建立新型学校,于是一批新型的学校逐渐建立了起来。当时把这类学校叫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科。所以“学堂乐歌”,一般就是指出现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今天的年青人可能很少人认识它们,但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期的的学堂乐歌以旧曲填新词为主,用中国民歌、小调的曲调或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这可以说是它们的特点之一。
10、andanteallegro.....什么意思?这是在钢琴乐谱上常见的外文字。这类外文字叫音乐表情术语,多数用意大利语。网友中使用中遇到不懂的可查看音乐词典。现将琴谱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术语释义如下:
largo广板46。
lento慢板52。
adagio柔板56。
andante行板66。
andantino小行板69。
moderato中板88。
allegretto小快板108。
allegro快板132。
presto急板184。
11、在西洋音乐史上,叫做“斯特劳斯”的著名音乐家有四个,请注意不要张冠李载。第一个大名顶鼎,他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作者约翰。斯特劳斯,有圆舞曲之王的美名;第二个就是新年音乐会压轴节目《拉德斯基进行曲》的作者,也叫约翰。斯特劳斯,是前者的父亲,为表示区别,人们常在其名字的前面加一个“老”字,或者在其名字后面的括号中加一个“父”字。小约翰的音乐成就来自父亲的启蒙,后来超过老子,但老子却坚决反对儿子搞音乐,还曾为此上过法庭告过儿子呢。第三个叫弗兰兹。斯特劳斯,是十九世纪德国大音乐家瓦格尔的同代人,是当时慕尼黑宫庭乐队的首席圆号手,他在音乐上并没有可以写入史册的成就,却因多次敢于公开对瓦格尔表示鄙视而出了名。第四位是此人的儿子,叫兰兹斯特劳斯,以创作交响诗和歌剧著名。
12、以“多瑙河”命名的最著名圆舞曲有两首:一首是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另一首叫《多瑙河之波圆舞曲》,是与斯特劳斯同时代的罗马尼亚音乐家伊凡诺维奇写的,原来是管弦乐作品,因为写得美,又适宜用人声来唱,人们便填词而使它成了声乐作品。这两首作品,堪称圆舞曲的双璧或姐妹花。
13、“哈巴涅拉”与“圆舞曲”“波尔卡”一样,都是西洋舞曲中的体裁。它起源于古巴,其音乐特点为中速,二节子。比如本站“钢琴乐谱”栏目中比才的《哈巴涅拉舞曲》所呈现的节奏型,就是这种舞曲典型的节奏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wenmizhishi/187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