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教学计划需要综合考虑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计划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所制定的具体行动步骤和时间安排,它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如何编写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教师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通过阅读教学计划范文,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提升教学的创新性和实效性。请大家阅读一下教学计划范文,领略不同教学风格和优秀教学设计的魅力。
教学目的: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阅读课文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目标积极收集有关资料并运用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及审美情趣。
4、能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重点: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阅读课文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目标积极收集有关资料并运用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难点:
将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信息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阅读课文,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展示河面变窄了。(6分钟)。
(注:引导学生比较“树叶真绿得可爱”与“树叶绿得真可爱”的异同,从而认识作者用词之准;引导学生深研“我说许多株榕树”的错因。)。
二、出示课件,展示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样子。(6分钟)。
1、同学们仔细观察大榕树枝干不可计数的状态,再读读课文,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的文字描写。
(注:提示学生注意到这段文字的精练,和之所以精练的原因。)。
2、指名朗读第七自然段,自我评价。
三、出示课件,展示大榕树树冠近景。(8分钟)。
1、同学们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说说你最欣赏作者哪些句子,为什么?
2、根据你对大榕树树冠的的观察,你认为对这样的景象还可以作怎样拓展性描述?请说一说。请大家评一评。
3、齐读。指名朗读第八自然段。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指名再读。齐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4、读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出示课件,展示作者二次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10分钟)。
1、分组学习:你认为哪些句子对景物描写最精彩?并结合画面谈一谈为什么?各学习小组交流见解。
2、指名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自我评价,说说我这样说的理由。
五、出示课件,对比展示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看到的景象,为学生导游解说提供虚拟场景。(10分钟)。
1、组内练习: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收集的资料,集体为导游创作解说词。
2、小组派代表上台导游。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初睹榕树比肩观察说出你的见解。
比肩表达。
枝干无数相互应和。
相互启发。
叶绿耀眼对照欣赏。
拓展表达。
鸟语鸟影对比细品。
交流看法。
1、研读重点段:借助课件,通过品读重点词句,认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感受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初步感知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南国的思想感情。
一、展示目标,定向。
同学们,昨天我们了解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分了段,这节课,我们要深入研读课文,重点研究课文二、三两段,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大榕树和鸟儿的,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研读写大榕树和鸟的段落,品词析句,体味感情。
(一)研读第二段。
2、交流反馈,师随着学生的讨论相机打出有关词句,点拨启导。重点:
(1)第7自然段抓住“数不清”“枝上又生根”“斜躺”等词语,联系第5自然段“河面变窄”“一簇簇……”等词句和第6自然段我和朋友的争论,体会榕树的大和奇。
(2)第8自然段抓住“全部生命力”、“展示”,体会榕树的叶茂;抓住“那翠绿的颜色……颤动。”体会榕树的叶绿、叶美;抓住“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结合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热爱榕树,热爱大自然,热爱南国的思想感情,。
(3)课件展示榕树近景,让学生仔细观察,对照7、8两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棵榕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感受榕树茂盛、奇特的静态美。
(4)指导朗读第8自然段,体会作者对榕树、对南国的赞美之情。
3、返读本段,引导质疑:
对于写榕树的部分,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估计讨论重点:
(1)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而不用“靠近”?
(2)第9自然段中说“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却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子。”这是怎么回事?)。
4、小结:这个部分,作者通过榕树的枝干、根、叶,写了榕树大和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那静静的样子,这就叫静态描写。
(二)研读第三段。
2、交流反馈,师随着学生的讨论相机打出有关词句,点拨启导,重点讨论:
(1)第12自然段:抓住“到处……到处……”体会鸟的数量多;抓住“大的、小的|、花的、黑的”体会鸟的种类多;抓住“叫、飞、扑”体会鸟儿的姿态美和心里乐;对照起初的“清静”,体会鸟儿活动时的“热闹”。引导学生和描写榕树部分比较,认识这部分是采用动态描写。
(2)第13自然段:观看众鸟在大榕树上纷飞欢叫的录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结合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进一步体会鸟儿的欢乐。
(3)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一句的含义,并读出赞美之情。
3、小结:这一段,作者通过鸟儿的数量、颜色、姿态写出了大榕树上千鸟荟萃的热闹场面,写出了鸟儿在大榕树上活动时的动态美。
(三)返读课文二、三两段,回顾学法,质疑问难。
三、引导学生紧扣学习目标进行自我小结。
四、进行检测练习并反馈矫正。
文档为doc格式。
。
《鸟的天堂》课文是巴金先生的作品,是我们学习的课文之一,看看下面的人教版鸟的天堂课文,请看:
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我们走过一段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
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资料,明白海峡两岸的小朋友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蕴含的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台湾的各方面的资料、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此刻是什么季节?
生:冬季。
师:在冬天你们最盼望干什么事?
生:……。
生:下雪。
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23看雪》,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高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做一下标记。
学生按老师要求自读课文。
三、检查自读状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2、质疑: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其他学生能解答的先解答,解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可放在理解课文的环节中再解答。)。
四、以读促讲,理解全文。
(一)理解1、2自然段。
1、指读1、2自然段。
2、出示课件(地图):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明白台湾很难看到雪的原因。
3、出示课件(课文插图1):
让学生看图观察讨论: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说。)。
4、出示课件(课文第二自然段):
练习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台湾孩子对雪的向往和喜爱。
(二)理解3—11自然段。
1、(1)以小组为单位读3—11自然段,看看孩子们向老师提出了哪几个问题?画下来,讨论一下。
(2)出示课件(学生问老师的四句话):
范读、指读。读好这四句话的语气。
(3)出示课件(第四句话):
多种形式读,指导读好其中的自然停顿地方。
2、(1)过渡:北京下雪的时候是怎样的情景呢?
(2)出示课件(北京下雪的情景):让学生欣赏雪境,感受下雪的乐趣。
(3)你们看了这段雪境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谈。
(4)出示课件(第九自然段):
让我们一齐来感受这完美的雪景,体会北方孩子玩雪的乐趣吧!
齐读第九自然段。
(三)出示课件(课文插图2):
1、学生观察并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看到北京孩子玩雪的情景,台湾孩子的情绪怎样?学生自由谈。
2、出示课件: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3、你期望台湾的小朋友到北京来吗?学生自由谈。
4、出示课件:欣赏台湾的一些风景片。
5、你愿意到台湾宝岛去看一看吗?
学生自由谈。
6、引导学生比较(第2自然段与第9自然段,第10自然段与第11自然段)朗读,边读边想,讨论交流:
橱窗里的雪景与真的雪景有何不同?
(都很美,一是静态的,不能玩;一是动态的,能玩的、好玩,因此更美丽,对孩子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台湾孩子们和北京小朋友盼着什么?
(台湾孩子们盼着到北京看真的雪。小朋友盼着和孩子们一齐玩,盼望祖国统一)。
7、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
(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大胆发表观点)。
五、分主角表演读全文。
让学生按课文资料分为“叙述者”、“孩子们”和“老师”三种主角表演朗读,在过春节的欢快乐曲声中,在电脑课件展示课文插图的形象氛围里,让几组学生扮演主角、表演朗读、展开竞赛、巩固成果。
文档为doc格式。
。
工作单位:南康区大坪乡小学。
学科年级:四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贴近生活的乡镇环境,已经对鸟儿飞翔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让学生能正确地读写词语: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在早读课中朗读预习,学习生字词分别带入相关词语,读出对应滋味的情感来。接触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作者是巴金,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ppt课件引入课题。
学生观看学习。
利用媒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ppt观看,几种鸟类的展示,你觉得哪种最漂亮?
通过早读的预习,请想一想你见过哪几种鸟类?
ppt幻灯片展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你从这篇课文中,体会到了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
2.鸟的天堂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一种情感;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一、小组合作,理解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做批注。
要求:在你读课文时,你从哪儿感受到一颗童心给予另一颗童心的幸福与快乐?
2、小组讨论交流。可以结合文章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感受。
二、全班讨论、交流,体验情感。
预设(一)。
(出示)“是我求妈妈一定把它们送给你的。”
1、“求”是说妈妈舍不得送吗?妈妈捐赠了“一大包四季的衣服”又怎能不舍得送小玩具呢?(抓住“求”字初步将“童心”和“天堂”联系。)。
妈妈的想法是大人的想法,只是穿衣、吃饭不是孩子快乐的全部。童心和童心是相通的,此时的灾区小朋友需要玩具,他们也需要童趣的快乐,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的,更需要精神的。
这句话感受到文中的小朋友特别想送给灾区小朋友毛毛熊,让他们也能有玩具玩,让他们感受到快乐。
预设(二)。
(出示)适当出示一些关于唐山大地震的资料,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废墟掩埋一切的”的情景,进一步感受剪纸给孩子们带来的巨大幸福感。
“他分到的书很新,翻开第一页,……大家妒嫉的分享了他那份巨大的欢乐……”(出示)。
1、请同学们补充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2、“竟”字说明什么?作者的丈夫当时怎样想?(流露的是一个孩子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意外的惊喜。)。
3、“高兴欢呼起来”说明了什么?(“高兴欢呼起来”说明了他们特别高兴,因为唐山大地震使得他们失去了家庭,亲人,朋友,两张剪纸带给孩子们巨大的快乐。)。
预设(三)。
(出示)“你可知道,废墟掩埋了一切的背景下,这两张剪纸带给一个可怜孩子的是什么吗?”“那是一个快乐至极的天堂。”虽然是一张简单粗陋,在大人眼里毫无价值的剪纸,但里面却盛满了一个孩子浓浓的情和深深的爱。在当时的情况下,带给孩子的是无比的幸福和快乐。教师可引导孩子带着感情去读,在读中悟情。
(出示)“自己爱的,就相信小朋友一定也爱。哪怕捧在手里的只是几粒石子……他们就共有了一个快乐的天堂!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感受。之后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去读,在读中去体会孩子与孩子的心灵是相通的。
预设(四)。
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对于孩子们来说什么才是“真正的天堂”。这小小的毛毛熊和发带代表的是一个小朋友的友爱和深情,带给灾区小朋友的是欢乐和幸福。灾区的小朋友不光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也需要精神上的帮助。
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心情。
文中还有两处明显体现“我”对“剪纸”态度的地方,请找出来(出示)。
1、为什么“我”看到剪纸时嘲笑它的粗陋。那是两张“四不像”的剪纸,是我所见到的“最糟糕”的剪纸……后来贴在胸口,最后又说“我多么希望自己就是这两张剪纸的赠送者,多么希望童年时的一次赠送被人刻骨铭心地牢记着,越来越成为一笔钱金不换的财富……”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体现“我”对“剪纸”态度的变化的句子。
2、理解“我多么希望自己就是这两张剪纸的赠送者,多么希望童年时的一次赠送被人刻骨铭心地牢记着,越来越成为一笔钱金不换的财富……”(从“贴”这个字看出来作者被她丈夫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充满友爱的童心真的是一笔千金不换的财富啊。)3、说明童心的可贵与美好,深深感动了作者,作者也希望自己给别的小朋友带过快乐和幸福。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去朗读。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情感升华,达到共鸣。
(出示)教师小结:“真正的天堂”是真正属于孩子们的欢乐与幸福,是充满童心、童趣的。真正的天堂:充满友爱、善良的童心。
五、回归整体,积累语言。
读完全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把你想说的话表达出来。
六、布置作业,拓展练习。
想象灾区的小朋友收到毛毛熊和发带时的情景,续编故事。(注意想象要合情合理,从童心的角度去思考。)。
《捐赠天堂》教学反思。
《捐赠天堂》是冀教版五年级下册一篇揭示童心可贵的文章。看到课题,我想学生一定和我一样心生疑问:“捐赠”怎么和“天堂”联系在一起了呢?看完课文我才知道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墨向我们讲述了丈夫小时候得到的一次捐赠,在那个废墟掩埋一切的世界里,孩子们不仅失去了亲人、家园,更失去了童心中的至爱和乐趣,而此时“翻开第一页,里面竟有两张剪纸!”这份快乐的幸福感是任何物质帮助所不能取代的。“这欢呼引来了全班的同学,大家妒忌地分享了他那份巨大的欢乐……”此时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安慰。但是已过去30多年的唐山大地震对于一直在蜜罐里生活的五年级孩子,他们能真切地体会到那个年代人物的感情吗?起初我很担心,但是汶川、玉树大地震、重演了历史的悲剧,似乎是唐山大地震的翻版,孩子们至少在铺天盖地的电视画面中受到了内心的震撼,这也许会对课文的学习打下情感的伏笔。所以我想把教学定位到一个“真”字上来,即,让学生学真实的语文,真实地学语文,悟真实的情感。
一、努力创设意境,走入文本,架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文本、教师对话的过程。”所谓“境为心所感,情自心底生”通过听家长讲述唐山大地震的感人故事和经历,结合汶川、玉树大地震的媒体报道等,尽可能让学生达到与当事人一种情感的共鸣,在这种真实的背景下,学生融入了课文,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揣摩,逐渐将得到幸福快乐的深度延深,能达到“至极”的理解层面。
二、朗读与感悟有机结合。我有效地实施了多种朗读训练手段,如:体会“充溢”一词时,做手势朗读,从而理解到捐赠者的美好童心给受赠者带来的欢乐幸福是无比巨大的;再比如,丈夫所说的那段话富有哲理又非常感人,可以说是体会“天堂”一词的最好诠释,我让学生把手贴在胸前,这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朗读暗示,并不断指导朗读入境,入心,通过学生朗读感情的升温,奏响了情感教学的最强音。学生的理解层次自然在加深,语言文字――心灵触动――语言文字,我认为这就是“带学生在文章里走一个来回”。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通过写下最想说的话和续编故事,释放学生情感的收获,落实对语言文字的训练。
一堂课下来,我的心再次掀起波澜,可能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如果我能再多多关注学生深层次的真情感言,可能会更加丰富对文本的解读,更丰富学生的情感收获。因为有了汶川、玉树大地震,所以课前我预设一定会有更加个性化的理解,即使稍有偏颇,同样是一份精彩的生成,对于我的课堂教学是一笔宝贵的经验,那就是,我要让我的学生每天能真真实实学语文,真真正正学做人!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课文《春风》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借助拼音认识10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6个字;认识偏旁“几”(几字头儿)、折文儿;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了解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背诵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春天景象的图片或动画情景。
学生:搜集春天的图片或照片。
1、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现在看到和感受到的是哪个季节,大自然有些什么变化。
2、 板书课题,读课题。
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1、 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提醒要读准的字音。
2、 全班交流,提醒同学难读的字音。教师相机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导认读。
3、 开火车读生字词语,巩固对生字字音的掌握。
1、 抽学生朗读儿歌,说说儿歌讲了什么。
2、 把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要读好儿歌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和表示春天特征的词语。
采取教师引读,学生自读、互读的形式练习背诵。
1、 结合课后第二题,说说校园里的.春天。
2、 交流搜集的春景图片资料,说说春天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展示作品。组内同学合作,可以采取作诗、绘画、朗诵等形式完成。
1、 抽读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
2、 自主择字组词语。
3、 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字形。
4、 书写要求会写的字。提醒学生书写这些应注意写好的笔画。
教师可重点指导书写:朵、条、给。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学习作者描写事物静态与动态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感受文中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第一段。环境优美舒适。想不想知道人类的朋友的天堂是什么样的?)。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去感受一下那里美好的景象。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的景象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两次,第一次在黄昏鸟栖息了,因此看到的是大榕树的奇特美丽,第二次是在早晨是鸟最活跃的时候,因此看到的是天堂里的居民----鸟热闹活动的景象。)。
二、深入阅读、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一)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二)汇报交流。
大榕树:
1.大。
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投影。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学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
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学生丙: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4)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一万多平方米。)。
(6)我们教室的面积约30多平方米,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教室?(结合具体情况请学生作答。)。
(7)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学生甲: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什么?树叶多。)。
(1)重点体会“推”。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学生乙:好像把它的-------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树叶绿得发亮,给人的感受——翠色欲滴,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生长旺盛,充满作者的喜爱之情。)。
(2)重点体会“颤动”。(颤动指在微风吹动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3)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学生丙: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多媒体播放。
(5)同学们再读这部分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大榕树的?(远——近,静态描写)。
(6)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鸟
1.学生汇报这里写了鸟热闹活动的场面。鸟儿多。
2、师: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体会出这里的鸟多?
学生甲: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学生乙: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我们体会了“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学生丙: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除了鸟多你还能体会出什么?(鸟欢乐的景象)。
学生丁: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我们从中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3.播放课件录相:“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4.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学生齐读(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6、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
三、重点探究,升华主题。
(天堂——人们想象中美好、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那株大榕树是鸟儿生活的乐园。文中共出现了六次“鸟的天堂”四次加引号的是作者饮用别人的话,指天马河上的那颗大榕树,而课文题目和最后一句中不加引号的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生活得自由、幸福。)。
2、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追求自然和谐美好,让小鸟无忧无虑的生活。)。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出示思考题:
1、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描写了高大茂盛的大榕树和群鸟欢快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可有多种答案,畅所欲言。如: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五、布置作业:
1.本文语言优美,找出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读读、背背并抄写下来。
2、写一段导游词来介绍这里的景象。
附: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第一次:(黄昏)树:大茂盛奇特美丽留恋。
第二次:(早晨)鸟:多欢快壮观美好}赞美。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3.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4.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6.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教学准备。
1.学习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使其能自主提出问题,产生较强烈的阅读需要。
2.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平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
3.网络课件的制作:网页文件格式、上传至局域网服务器或internet网站、包含bbs论坛(供学习共同体间交流或师生间指导答疑)、作必要的信息代理(本地资源索引和初步的internet泛在资源代理)。
教学过程。
1.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描述“鸟的天堂”那美丽而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众鸟活动的奇妙景象。
2.组织全班交流,拟订主要问题。
(1)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2)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
(4)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5)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6)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7)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1.导入,激发兴趣。
2.提出活动内容。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设疑。
(1).因以前曾作过一些网络阅读的简单尝试,学生们对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便捷特点已有初步体验。在学文后提出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时,学生们纷纷建议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学习者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帮助学生归纳出主要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展开网络学习,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组织指导。
1.学生按共同的阅读兴趣自愿组合,以二至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学习共同体。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
3.小组组内分工、组织协作。
(1).明确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活动目标搜集资料,将感兴趣的材料进行初步地整理加工。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鸟的天堂”的解说词。
(2).指导使用网络课件。
熟悉课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导利用bbs论坛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
(3).明确网络阅读的具体目标,是排除无关干扰、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关键。
(4).网络中的信息是海量的,不管是信息的搜集、整理,还是信息的评判、加工,都要求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本课中,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来组织的:
(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引导组内分工协作。
(二)组织组际合作,利用bbs讨论区和作品展示区,在小组间创设一个研讨交流的和谐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自主探究。
1.各小组根据本组目标,展开自主探究性网络阅读。
根据本地资源索引,阅读校园网资源库中的资料。
利用网络课件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访问国际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
进入bbs论坛,将搜集的资料粘贴于bbs与他人共享,或阅读他人提供的资料。
在bbs中进行组际交流或师生交流,质疑、交流想法、组织协作。
2.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信息。
3.各小组根据资料尝试撰写解说词。
(1).利用局域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各小组学习情况,适时调控。
(2).进入bbs,释疑,并为学习有困难的小组提供指导和帮助。
(3).在bbs中组织和指导各学习共同体内部及组际间的分工协作。对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各小组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
总结评价。
1.完成解说词的写作,将其修改后发表于作业展示区。
2.阅读和评价作业展示区中的作品。各小组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进行小组间的经验交流。
3.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整理好本次活动材料,制作网页并上传。
4.对作业展示区的作品发表评论,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5.对本次活动总结评价,组织学生将本次活动成果及有关材料、记录制作成网页上传至学校网站,进行网络展示。
6.帮助学生归纳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尝试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7.给学生们的学习成果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其得到自主探究活动的价值体验,是激发其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利用网络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的重要环节。
8.让学生们对网络阅读中积累的经验相互交流,对存在问题的自我反思,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网络阅读的的基本方法,有利于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
(该教学设计获江苏省“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说课评比活动”三等奖、扬州市二等奖)。
教学设计说明。
为了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育部对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作了全面的规划。规划的核心之一就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科课程的整合”,而“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则是规划的另一个重要层面。网络已悄然走近我们的课堂。在我们对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作出一些尝试的时候,我们也一直不断地在思考:网络究竟能给目前的教学带来什么?在教学中该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而尽可能地避其弊?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建构更有效的教与学的模型?网络教学环境中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别该怎样定位……在进行《鸟的天堂》这一课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构思和实践中,我们也同样反复地作着这样的思考。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分析。
1、本课的教学内容。
在今年新版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鸟的天堂》一课中,安排了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在布置本次活动时,学生们对模仿导游写解说词很感兴趣,也急于想搞清一些问题,例如:鸟的天堂在什么地方?具体有多大?有多少年历史了?上面都有些什么鸟?解说词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可对于活动中要求的“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学生们感到很困难:翻遍学校的图书室也不一定能找全这些资料,其实就是教师也不一定能全了解这些信息。因为有不少学生以前曾尝试过利用因特网查找资料,当时就有学生建议:能否组织我们上网收集资料?于是,我们就设计了这样一节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性学习课。
2、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刚颁布的九年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新提出的要求。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并且把它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并列,其目的是加强语文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把本课定位为一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辅导课”。
如果作为一次简单的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的学习活动,其目标应是很简单的: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有关“鸟的天堂”的信息,拓展知识面,并尝试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但是,作为一节有组织的网络环境下的拓展阅读与应用文写作辅导课,其教学目标的定位则必须是多层面考虑的:在拓展知识的同时如何提高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在网络阅读的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究的兴趣?如何组织学习共同体及他们之间的合作,让学生明白在网络环境下合作精神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怎样合理调控学生网络学习中的行为以更利于他们养成良好而积极的网络学习习惯?归结下来,就是如何落实“信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和”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这样的最终目标。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确定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定位本课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b、情感与态度。
1.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2.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c、方法与习惯。
1.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3、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按照上面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
如何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定位为: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读13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画家虚心的优秀品质和牧童敢于向别人提出意见的精神。
3、练习用“……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练习用“……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感悟人物品质。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板书,设疑引入。
(教师板书牧童和画师,把它写成一大一小)。
师: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齐读课题。
那么这个小小的牧童和大名鼎鼎的画家之间会发生一件什么事呢?
(评析:教师利用把“画师”写大,“牧童”写小的视觉误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畅所欲言,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学习铺垫良好的氛围,老师“他们之间会发生一件什么事”看似平常,却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生自读课文。
2.看看你又认识了哪些词语朋友?(课件出示词语)。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感悟。
1、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戴嵩很著名、画画得好呢?请大家细细地默读课文1—4段,用笔画出来。然后和同桌相互读一读。
指名汇报。(相机出示句一: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2、(读懂句二: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相机认读“价”“购”。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说明戴嵩的画特别受到大家的喜爱?(这句话哪个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说你的理由)(没有不、争着购买)。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戴嵩的画不仅画得好,还画得很快呢。
3、(汇报句三: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师:沉思片刻就是想了一会儿。戴嵩胸有成竹,很快就想好了。还有什么词说明他画得快?(一会儿……一会儿……)。
师:是啊,戴嵩的画技真是太高超了,谁能用这个关联词说个句子吗?
这儿有两个词写得特别好,是哪两个词呢?
(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齐读这段)。
(评:这一片断的教学有两个亮点:一是在词语的理解上。低年级的孩子不能以理性的思维来理解词语的意思,需要老师为他们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识,或者通过直观手段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逐步把握词语的深度。教师出示徐悲鸿的马图,引导学生对“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的理解,这样学生就能获得丰富的表象,感受画家绘画的娴熟。二是在语言表达训练上。克拉申认为,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是语言的输入(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输出(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如果没有语言输出,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是不可能的。这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戴嵩画艺之精湛时抓住“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子反复诵读,让学生品读感受,引导学生练习运用这些关联词语说话,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这对低年级的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是大有益处的。)。
师:戴嵩的技艺如此高超,围观的人是赞不绝口。(指名读三四自然段)。
师:这里有三个词语都是赞美的近义词,请你把这三个词语找出来,用笔圈记。(夸赞、称赞、赞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词。
师:咦,同学们,围观的人只有。
师:谁还来大点声喊一喊?(生读)。
4、师:面对小牧童的批评,戴嵩是怎样的.态度呢?到底是大画家画错了,还是小牧童说错了?我们读一读5、6自然段就知道了。
指名读读戴嵩的表现。
和蔼是什么意思?那咱们再来读读这一句。(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师:从戴嵩的表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虚心。
师:你们认为牧童说的对还是不对?为什么?
师:是啊,当我们发现了别人的错误时,就应该勇敢的指出来。
戴嵩听了牧童的话,有什么感受?
(评点:这一部分是师生、生生、及文本对话的重要环节,对话是否成功关键是看教师对文本细读后会抛出怎样的话题。温老师以角色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表演中浮现画面,深入感悟人物语言的刻画,进而感受人物品质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读读议议中树立起画师与牧童的人物形象。
四、拓展升华。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课文中的人物说点什么吗?
2、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不论是大画家的虚心,还是小牧童的勇敢都很了不起,都值得我们学习。那你觉得老师刚开始这样一大一小写课题还合适吗?(集体改课题)。
3、齐读课题。
(评点:学生语文能力过关的主要标志是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交际。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对人物评说,这是对文本理解的深化与概括,也是对学生言语表达的一次训练。)。
(总评:1、写文章讲究前后照应,课堂教学也要前后照应,让学生在心中画上一个圆满的圆。本课的教学教师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画出心中的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以“想想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过程中感悟课文内容,最后让学生发表对老师书写课题的评议,又引导学生紧扣课文内容,训练语文表达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将语言和思维表达训练落到实处。整个教学走了一个来回,把小画家的品质和画家的人格深深地铭记在心中。
《苏珊的画》是冀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讲述的并不是苏珊的画怎样好,而是苏珊通过画画这件事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在让孩子正确认读课文中的15个生字的基础上,让孩子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的课件。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精读大椿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图文对照:欣赏图画(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井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3c5l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你为什么这样读?
b、“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c、“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d.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
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a、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
c、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d.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
e、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点击课件--百鸟纷飞图。
精读写鸟部分。
1、请大家静静地看,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
出示课文,请你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场面?
b.读不好的,老师说: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c,师读后,师点评:
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
d.13小节呢?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好,试试看。
5、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
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抄写句子,积累语言。
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
拓展练习,读写结合。
“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导游词。
我今天要说的课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课《西湖》。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
2.学生分析:学生都没有到过西湖,对西湖的美景毫无感知,再加上学生只有九岁,常规教学中,单凭语言文字的描述他们是不能够完全领会西湖如诗如画的美景的。因此,根据学生特点,我在本节课主要应用了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2、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步:
其中前两个是我在本节课中整合点的主要表现部分。具体我是这样操作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了西湖美景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西湖迷人的风光,随着播放,学生进入西湖美丽神奇的湖光山色之中,激发他们对西湖深深的向往之情,然后,乘势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领略西湖风光。
首先我让学生认真倾听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朗读,让他们从文字中感受杭州和西湖的美丽,再结合图片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镶嵌”和“明珠”的意思;接着我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让他们从优美的文字中感受西湖的美丽风光。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只是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是无法真切的感受到西湖的清奇秀丽的。这时我就想到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亲自到西湖体验一回。因此我为学生展示了由声音、文字和图片组成的画面…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真切感受到了西湖的美景,也学会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也就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最后我为学生展示了夕阳斜射和华灯倒映下西湖的美景,将月光下西湖的景色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我让学生配乐朗读,提高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这也是对教学重点的巩固。
(三).全课小结:。
我以苏轼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结束了今天在西湖的游览,也为本节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几个西湖的相关网址,让学生课后自由发挥,,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西湖的兴趣,也增大了本节课的信息量,使语文教学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一、教学内容: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
二、教材分析:。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表达感情的方法相结合。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明确指出:让学生好学,乐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情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情感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入文本折射的情感情境中,使学生共同完成内心体验及内心世界的丰富。教师要努力营造师生情感积极投入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地与文本对话,与角色沟通,真正做到入境、入情、入心,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文本、教师三者的融合体,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四、教学目标:
1、初步领会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懂得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2、采用不同的阅读形式,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3、使学生感受“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五、教学重点:
感悟体验大榕树的特点和鸟的特点。
六、教学难点:
1、为什么要把大榕树称作鸟的天堂?
2、体会大榕树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以及群鸟快乐自由的生活。
七、教法学法:
1、情感教学法。
2、自主学习。
八、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天堂”)同学们,你理想中的天堂是什么样的?(生自由发言)大家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带着我们走进了梦一般的世界,那你想知道“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吗?(板书“鸟的”)就请和我一起走进这里吧!
(设计理念:利用学生喜欢幻想这一年龄特点,教学伊始就抓住学生的心,激活学生思维,设置悬念,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想一想,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设计理念:初读课文,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学生知道:这篇文章讲了什么,读完之后我喜欢那哪部分,为后面的精读作好铺垫。同时又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用喜欢的方式读书,尊重了孩子的读书习惯。)。
(三)抓住重点,感悟体验。
1、学生默读课文描写大榕树的这一部分,边读边想边划,读完以后,想一想,说说你有哪些体会收获?(注)。
(1)大榕树的“大”,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从文本具体的语句中感悟体验出大榕树(独木成林)的大。(一簇簇,许多,看不清,不可计数,卧)。
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重点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一片片树叶绿的发亮,再眼前闪烁,就像一个个新活的生命,是那么有生机和活力,让人眼前一亮)。
(适时评价,激发兴趣)。
3、看图,进一步感受大榕树的硕大无比以及富有生命力的美丽。教师配音简介“鸟的天堂”。(这是一株500多年树龄的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榕树树冠大的出奇,浓阴覆盖着天马河河心小岛上约20亩土地,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设计意图:安排几次不同的朗读形式,如默读,听读,师范读,自读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与文本相通,与作者共鸣。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有张有弛,稳定学生兴趣,利于下一个高潮的出现)。
(四)重点品析,有感情朗读课文。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课文的重点语句。
注意下面两句话的读法:
“我/有机会/看清了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注意停顿,重音)。
生自由朗读,也可结组读。
师(你听到了什么,你感觉到了什么?)。
2、看到这么美丽的南国的树,请你展开丰富的想像,这时你最想怎样?(生自由发言)。
生1:我如果是一个音乐家,我会用最动听的歌喉,为他唱响美的颂歌。
生2:我如果是个画家,我会用最亮丽的色彩,描绘出迷人的画卷。
生3;我想如果生活在这里该多好!
……。
师:(老师也想变作一只快乐的小鸟,到这株漂亮的大榕树上安家落户,那将是多么美好啊!)。
(设计理念:循序渐进,步步推进,为情感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感到不吐不快,由想说,敢说到会说,从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五)抓住重点语句,继续感悟体验。
1、学生默读课文描写“鸟”的这一部分,边读边划边想,说说你有哪些体会收获?
(1)鸟“多”(数量多、种类多)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鸟儿欢快自由,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数量多:我们把手一拍,……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种类多: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快乐,自由;……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兴奋的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生1:我仿佛看到了上千上万只鸟一起翱翔,在蓝天下嬉戏。
生2:我看到海滩上停泊着一群群鸟,有的在梳理羽毛,有的再捕食水里的游食……。
生3:我看到有一对母子,鸟妈妈正在和小鸟亲密的说着什么,那只小鸟乖顺的依偎在妈妈周围,好美啊!
……。
3、放课件影片,随着音乐,图片深入体会榕树的美和鸟儿的自由。
(设计意图:学生再次与文本对话,能找出具体语句,加以体会,与心灵沟通,将文本抽象的表述转化成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情感达到高潮)。
(六)重点品析,有感情朗读课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哪位同学能把鸟儿给读活了,让它们自由地在我们面前飞翔。
注意评价(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请你展开丰富的想像,说说你想对这些鸟儿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第二次有感情朗读文章,情感升华,此时鸟的天堂已形象的展现在大家面前,再次朗读,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把握与感情的释放。)。
(七)针对文章内容,大胆质疑。
你觉得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1)为什么把大榕树叫做鸟的天堂?
(2)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3)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师给予鼓励,引导讨论。
(设计意图:梳理文章脉络,从这些问题的回答中,体会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增强环保意识)。
(八)回顾内容,引发感受。
现在,谁最想告诉老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锻炼学生胆量,加深印象,确实受到美的熏陶)。
(九)拓展作业。
一、教学内容: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
二、教材分析:。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表达感情的方法相结合。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明确指出:让学生好学,乐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情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情感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入文本折射的情感情境中,使学生共同完成内心体验及内心世界的丰富。教师要努力营造师生情感积极投入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地与文本对话,与角色沟通,真正做到入境、入情、入心,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文本、教师三者的融合体,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四、教学目标:
1、初步领会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懂得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2、采用不同的阅读形式,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3、使学生感受“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五、教学重点:
感悟体验大榕树的特点和鸟的特点。
六、教学难点:
1、为什么要把大榕树称作鸟的天堂?
2、体会大榕树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以及群鸟快乐自由的生活。
七、教法学法:
1、情感教学法。
2、自主学习。
八、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天堂”)同学们,你理想中的天堂是什么样的?(生自由发言)大家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带着我们走进了梦一般的世界,那你想知道“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吗?(板书“鸟的”)就请和我一起走进这里吧!
(设计理念:利用学生喜欢幻想这一年龄特点,教学伊始就抓住学生的心,激活学生思维,设置悬念,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想一想,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三)抓住重点,感悟体验。
1、学生默读课文描写大榕树的这一部分,边读边想边划,读完以后,想一想,说说你有哪些体会收获?(注)。
(1)大榕树的“大”,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从文本具体的语句中感悟体验出大榕树(独木成林)的大。(一簇簇,许多,看不清,不可计数,卧)。
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重点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一片片树叶绿的发亮,再眼前闪烁,就像一个个新活的生命,是那么有生机和活力,让人眼前一亮)。
(适时评价,激发兴趣)。
3、看图,进一步感受大榕树的硕大无比以及富有生命力的美丽。教师配音简介“鸟的天堂”。(这是一株500多年树龄的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榕树树冠大的出奇,浓阴覆盖着天马河河心小岛上约20亩土地,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南国风光的思想感情。
2、了解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
1、品读重点词句,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的静态美和众鸟纷飞的动态美。
2、了解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1、品读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榕树的静态美和鸟儿的动态美。
2、了解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师查阅资料,制作课件,生通过图书、报刊杂志、网络收集有关鸟的天堂和大榕树的资料,并预习课文,提出自己认为值得研究的一两个主要问题。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1、师生合作,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和研究的重点问题。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一、揭题引疑,了解学情,确定目标。
1、揭示课题,引疑:
初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估计学生会问:“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在哪儿?为什么把那里叫做“鸟的天堂”?那儿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2、了解学情:
通过课前预习,你还发现哪些问题?(学生自由畅谈)。
现在,你已经弄明白哪些问题?是怎么弄明白的?(生展示课前准备资料和预习成果,师根据学情简介作者和鸟的天堂,存疑)。
3、确定目标:学习就应该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根据课后问题的提示,结合课文的特点,你认为学习《鸟的天堂》,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哪几个问题需要重点研究?(师生讨论,筛选并确定学习目标和研究重点)。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有不懂的字词可以向计算机请教。
二读:默读课文,想想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三读: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边读边想:课文可以怎样分段?理由是什么?
三、自学汇报,巩固字词,理清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读通课文。
2、检查字词:先听打生字,再扩词比赛,然后说说“缝隙、应接不暇”等词中带点字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说说整个词的意思。
3、说说分段情况(鼓励不同分法,以下按四段分法研读课文)。
四、完成检测练习,并反馈矫正。
五、学生自我小结,师作简要概括。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教具: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随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一)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1.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22.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独立研读课文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二)集体交流: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1)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心得。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2)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远:许多株一簇簇榕树大。
近:一株干:不可计数绿。
根:垂伸茂盛。
枝:卧富有生命力。
叶:翠绿堆。
(3)教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1)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2)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3)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4)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3(5)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课件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五、自选练习。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间,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旋律,观看了草原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谈)草原的确是一个辽阔无比、景色迷人、令人向往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观赏草原美丽的景色。(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播放)。
如果把这5个自然段分成两大部分,你会怎样分?(分成写景和叙事两部分)。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你读了这篇课文的整体感受,你会用哪一个字?(美)围绕着“美”,写了草原的景美和草原的人美。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接下来,请你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朗读,边读边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学生品读课文后小组交流)。
四、精读课文,欣赏佳句。
1、刚才交流的是景美的同学请举手,看来美好的事物人人喜欢。老师也喜欢第一自然段。(播放第一自然段)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仔细找一找这一自然段一共描写了几种景物?你最喜欢哪种景物?为什么?(学生默读课文)。
2、集体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
(1)草原的天(播放)。
为什么喜欢草原的天?他和别的地方的天什么不同?怎样读出它的特别之处?(抽生读,学生评价)。
作者想高歌一曲表示满心的愉快,你想怎样表示你满心的愉快?(学生交流)。
(2)小丘和小丘上的羊群(播放)。
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引导学生说出把羊群比做了白色的大花,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比做了绿毯。(抽生读,学生评价)。
(3)草原上的骏马和大牛(播放)。
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引导学生说出通过“回味”这个词可以看出把骏马和大牛当作人来写,更突出草原的美丽景色。(抽生读,学生评价)。
(4)让学生跟随画面复述第一自然段。
3、草原上的人热情好客,你是通过那些句子体会的?(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播放)。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2)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3)是什么让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板书民族团结)。
(4)联系内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一定很多,你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收获吗?(学生交流)。
五、作业。
1、设计广告语。假如你是个导游,请设计出介绍内蒙古草原情况的广告语。
2、我们的家乡山美水美人也美,仿照课文做一个写景叙事的小练笔。
草原。
造就。
景美民族团结人美。
创造。
一、成功之处:
1、精选重难点,提高课堂时效性、
2、精心设计重难点,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不足之处:
“读”是学生与文本间实现心灵对话与沟通的最有力桥梁、我虽进行了读的训练,但读的不充分,不畅快、我认为在重点之处还应加大读的力度,反复地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不可计数,颤动,应接不暇“等词语。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学生提前认真预习课文;教师制作课件。
(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
1、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相传四、五百年前,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课件出示:大榕树)。
(二)整体感知,感受作者的情感。
1、听课文录音,思考:
(1)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
2、汇报交流。
(1)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在傍晚,没有看到鸟,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在早晨,看到众鸟纷飞的景象。)。
板书:榕树鸟儿。
(2)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是什么?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课件出示)。
3、这个感叹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赞美)。
4、大家一起来赞美鸟的天堂。引导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这是作者的感慨,能不能把这感慨地味道再读的浓一些。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体会树美鸟乐。
1、理解榕树的大,绿,生机勃勃的特点。
(1)在作者的眼里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榕树?作者看到大树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默读5—8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
(3)交流: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榕树?
板书:大,茂盛,生机勃勃。
(4)作者看到大树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引导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榕树的大?
学生汇报交流。
投影出示句子: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a、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树干数目多,树很大。)。
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表)。
巴金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他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榕树,可见榕树之大。c、看到这大得罕见的榕树,我们能不惊喜吗?把这段话大声朗读,体会一下。
(6)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榕树的茂盛呢?
学生汇报交流。
出示句子。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a、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生汇报(叶子绿、枝繁叶茂、有光泽、榕树充满活力)。
c、体会“颤动”是什么意思?
(快速抖动、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样子。)。
d、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榕树的颜色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十分旺盛。)。
让我们和作者一样从心底发出赞叹。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7)引导学生朗读5—8自然段。读出对榕树的喜爱之情。
(8)思考: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对榕树采取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呢?
小结:作者从大榕树的枝、干、叶进行了描写,这种描写方法就叫静态描写。
板书:静态。
2、感受大榕树众鸟纷飞的景象。
过渡: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不禁产生了怀疑,这是鸟的天堂吗?请大家默读10—13自然段。用曲线画出描写鸟的句子。
(1)你能读一下课本上写鸟的句子吗?
学生汇报。
(2)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应接不暇)。
(3)理解应接不暇。你能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吗?
(鸟儿太多了,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4)我们也到鸟的天堂去看鸟儿。(课件出示:鸟儿在榕树上活动。)。
(5)看了这图片,你想说什么?
学生汇报(鸟儿真多。鸟的天堂真美。鸟儿真快乐。鸟的天堂真热闹。)。
(6)课件出示句子:“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有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起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7)这部分写了鸟的活动大小不一的鸟,颜色不一的鸟,不同姿态的鸟,构成一幅“百鸟图”,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写,这是动态描写。
板书:动态。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2—13段,读出鸟儿的欢乐之情。
(四)升华情感,加深理解。
1、同学们,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
大榕树周围的景色美,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筑巢休息,农民不让捉鸟,使鸟受到保护,这真正的成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我们要爱护鸟类,爱护和我们一同生存的动植物,只有这样,我们的地球家园才会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和谐。
2、面对这么美的树,这么欢的鸟,作者感到留恋,从心底发出赞叹(课件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法大家在今后的习作当中,也可以运用进去,它会使你的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六)作业布置:
同学们,这美丽,众鸟纷飞的奇特景观吸引来许多的游客,你打算怎样向她们介绍呢?课后请同学们写一写“鸟的天堂”的导游词。
(七)板书设计榕树:
大茂盛多快活?静态描写?动态描写。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相应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与景的表达方法。
大榕树的投影片,鸟儿纷飞的投影片。
:2课时。
1、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天堂”的意思。谁来说一说。
2、在生活中常用“天堂”来形容什么?
3、投影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出示“林海”的图片,看图片,用天堂来各说一句话。
4、那么今天我们来随着著名巴金去广东省新会市南部的天马村,看一看那里鸟的天堂。
5、板题,齐读,问: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能解决上面那些问题?还能知道什么?
1、大榕树的美丽:突出大榕树的大和茂盛的特点,从那些句子、词语知道的。
3、了解作者静态的表达方法。
4、让学生当小导游来介绍大榕树。
5、众鸟纷飞的情景:作者是抓住鸟的什么来写的?
鸟的数量多,鸟的种类多,鸟的姿态多都是从课文那儿体现出来的?
指导学生朗读,在这段教学侧重朗读的指导和练习,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6、了解作者动态的表达方法。
7、对照“众鸟纷飞”的投影用天堂来说一句话。
8、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1.想一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
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追问: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
(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然后让学生一只手当苍蝇,一只手当蜘蛛,另一个同学双手在上当松脂,表演体会那一瞬间的情景。
(3)随后老师出示幻灯片,边讲解边演示松脂包住这两个小虫的活动片。
(4)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5.组织讨论。
6.讨论小结。
7.指导朗读第二段。
(1)明确要求:第一要处理好重音;第二要用平和、轻松、有趣的声调,给人以有趣的感觉,不能使人有紧张的恐怖的感觉。
(2)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老师点评。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后,老师指导他们讨论,然后再指名说说。老师随机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
地壳变动埋在海底时间漫长。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2.出示思考、练习第2题,按照这题下面的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3.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4.老师小结。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松脂球。
形成。
化石。
琥珀。
发现。
样子、价值。
如何促进小学生乐于开口说英语,如何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和全面的发展,我觉得要从以下三个步骤入手:
2)“提问式”英语课文教学英语情境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操练课文有效到位操练课文的方法也有很多,如运用游戏,比赛等形式进行操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使操练更有效。1)复述课文。复述课文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最佳方法,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给出课文中的关键词、短语,要求学生提纲性地口述课文大意。对于有故事情节、趣味性较强的课文可由学生分别担任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进行表演性复述。还可利用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的图片、图表、实物等引导学生复述。
2)师生问答。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根据课文内容,学生以小组互相问答,也可在全班由教师、学生共同提问题进行问答。在了解、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师生进行这样的练习,不仅使学生复习、巩固词汇、句型、语法知识,同时也使口语、听力训练变得简单、易懂,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性和自信心大为增强。
3)书面练习。在对学生进行听力、口语、阅读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对他们进行一定量的笔头训练。该项训练既要考虑有利于复习巩固本课知识,又要考虑练习题具有综合性、新颖性、灵活性的特点。如可做些选择填空、句型转换、完形填空、改错练习等。此外写日记、小短文也是不可缺少的书面练习。
在英语课文教学中,应让学生自主参与,充分地接受听、说、读、写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一、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边读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想想作者抓住那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3、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
4、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西湖美景图。
2、让学生介绍自己所认识的西湖。
二、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查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
1、学生分段朗读完课文后讨论:
(1)作者为什么没说过西湖的一句好话?西湖不美吗?谈谈你的看法。
(2)东坡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应如何理解?
(3)作者这次来西湖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
(4)作者去访灵隐具体写了几方面的绿?用笔把它画下来。
(5)想像一下西湖的美景,并说一说。
五、给课文分段。
六、巩固练习。
1、边读边想像西湖的绿的美景。
2、体会作者表达的对西湖的赞美,对西湖的绿的喜爱之情。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wenmizhishi/140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