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等方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计划,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编制教学工作计划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目:
数学。
课
题: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训练技能:
结束技能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概念。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推导。
时间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学技能要素。
结束能力。
学生学习行为。
总结。
思考5分钟。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总结。
我们可以把今天学习的判定定理从边、对角线、角这三个角度归纳整理成如下形式:
组员:冯春雷。
向静成周礼菊。
吴
令
孔翠碧。
8月,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召开。这标志着我国在数学领域的研究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然而作为文化组成部分的数学,你又了解多少呢?罗素在1前说了一句经常被人引用的俏皮话:我们不知道数学研究的是什么,也不知道研究的结果是真是假;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外尔给数学下定义说,“数学是无穷的科学”。这些都让人们渴望了解数学,今天我们就学习《数学与文化》一课,来真正认识数学这门无穷的科学。
二、解题。
课文节选自《数学与文化》一书的绪言,是全书的总论。课文论述了数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和工具”的重要地位,分析了数学能够影响人类生活的几个特点,高度评价了数学在促进人类思想解放、使人类摆脱宗教迷信等方面的历史功绩,认为它最根本的特征是“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并把数学提高到文化盛衰、民族兴亡的高度来认识。
作者齐民友是当代著名数学家、博士生导师,曾任武汉大学校长。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出现的成语以及直接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明确:
成语:泽被天下、风调雨顺、淋漓尽致。
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a.首先,它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b.另一个特点是它不断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c.再一个特点是它不仅研究宇宙的规律,而且也研究它自己。
以上三点说明数学在人类理性思维活动中的特点,学生很容易找到。下面两点则需要细读文章来概括:a.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和工具。b.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
(解说:课文虽较长但语言通俗,适合学生自读。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一方面标示出成语,一方面将直接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画出来。重在引导学生自读并摘取要点。)。
(2)划分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数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和工具”的重要地位。
第二部分:第2-5段,分析数学影响人类生活的几个特点。
第三部分:第6-8段,评价数学对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刻影响,指出数学表达了一种探索的精神,并从文化盛衰、民族兴亡的高度来认识数学。
(解说:把握文章层次结构,是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列出文章结构提纲,以提高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
2.具体研习,攻克重难点。
(1)第1段中哪些语句能说明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的重要地位?
明确:“它几乎是任何科学所不可缺少的”,“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和工具”,“它的思想是许多物理学说的核心,并为它们的出现开辟了道路”,“它曾经是科学革命的旗帜”,这些语句都能说明数学在文化中的地位。而最直接的是“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和工具”。
(解说:设计这一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提炼主要信息并进行筛选的能力。也许有学生会找到“没有任何一门科学能像它那样泽被天下”这一句,教师要适时引导:这一句只是形象的描述,不是确定的结论。)。
明确:数学追求的“完全确定、完全可靠”不同于语言表述的严密与准确。数学的对象必须有明确无误的概念,其方法必须由明确无误的命题开始,并服从明确无误的推理规则,以达到正确的结论。
(解说:设计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理解“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含义。)。
明确:三个概念都是一个含义,数学方法指的由明确无误的命题开始,服从明确无误的推理规则,以达到正确的结论的理性思维的过程。
(解说:设计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清晰认识人在认识宇宙和人类自己时必须持有的客观态度和标准。)。
明确:逻辑的要求和实践的检验是一种求真的态度,只有用这种求真的态度才能解开“宇宙和人类的真面目是什么”这样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迷。此外,“无论是几千年的习俗、宗教的权威、皇帝的敕令、流行的风尚统统是没有用的”,正是数学所具有的这种求真态度使人类摆脱宗教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得到思想解放。
(解说:这是一句很难理解的话,首先要搞清楚“习俗、权威”等对什么是没有用的――是对认识宇宙和人类自己。然后确定逻辑的要求和实践的检验是一种求真的态度。正是这种求真的态度使人类思想得到解放,并摆脱宗教等方面的影响。设计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从上下文中找到相关信息并进行筛选整合,从而得出较为准确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分析了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所具有的第一个特点。作者从数学探讨的对象和方法指出了数学追求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的特点,并指出其在摆脱宗教等方面影响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继续研习课文。
(5)是什么在驱使数学不断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欧几里德、牛顿等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明确:从古希腊起,人们就有一个信念: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是可以用数学来描述的。这一信念促使数学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欧几里德、牛顿等例子说明了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而这种综合正是对数学进行研究时的那种化繁为简以求统一的过程。
(解说:设计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理解数学是在极抽象的形式下进行研究的,研究的过程是化繁为简以求统一。)。
(6)“难道看不出这也是一种把生命归结为最简单成分的不同位置、不同形式、不同数量而成的数学味很重的结构吗?”“由一堆砖石固然可以建成宏伟的纪念碑,却也可以搭起一座马棚,它们的区别究竟何在?”结合上下文,说出这两句话的含义。
明确:第一句话作者借dna的双螺旋结构一例说明人们在用数学去讨论物种的进化与竞争,讨论遗传的规律,并使人们认识到这种数学味很重的结构。这也恰恰证明了数学所追求的宇宙的根本――可以用数学来描述的、简单的、合理的世界。这种深层次的研究能破除迷信,体现了数学对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第二句话中,“它们的区别”也许就是“一堆砖石”“在数量上、形状上、结构上的差别”,这正是数学想解决的深刻的问题,这种研究是在极抽象的形式下进行的。
(解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是这一课的难点,重在让学生理解数学在影响人类生活时所表现出来的深刻性和抽象性。)。
(7)第4段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数学的自我完善性?
明确:希腊人开辟了研究无理数系的道路,越来越多的“不可能性”的出现,体现了数学在不断反思、不断批判自己;理性思维感到有问题时就要变,体现了数学在不断否定自己;从怀疑部分到怀疑自己的整体,都体现了数学的自我完善性。
(解说:这一段的阅读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数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因而只设计一个例子来说明问题。)。
(8)在对全文进行.总结时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明确:作者高度赞扬了数学在人类理性发展中的成就,它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精神生活,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永恒的主题是“认识宇宙,也认识人类自己”。在探索中,数学的理性思维给人类的思想解放打开了道路。同时,作者站在文化盛衰、民族兴亡的高度阐明数学的重大意义。
(解说:设计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认识,从而理解文章的内涵以及作者的主要思想。)。
3.课堂训练。
结合课后练习四,让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数学史上的小故事,结合自己学数学的体会谈谈对数学这门学科的认识。
(解说:这是一个比较开放的课堂训练,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可以自由表述观点,不求统一。)。
二、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数学与文化》绪言全篇,以加深对本课的理解。还可以阅读相关数学史的普及读物,提高自己对数学这门科学的认识。
教材地位:
学习本课之前,本册教材已经安排了认识因数和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这些内容与本节课紧密相联,是学习本课的铺垫和基础。同时,找公因数又是约分的基础,而约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本课在分数运算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材编写者编写本节课时,贯彻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非常注意促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讨论、归纳等学习活动,在“找公因数”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五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倍数和因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积累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数学学习一个重要特点是:探索发现和抽象概括的过程中需要具体的、形象的数学例证作支撑;同时他们在进行数学概括时往往不够完整,在数学表达上往往不够严谨,这些都需要精心的引导。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公因数。
2、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热情,培养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理解公因数和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公因数。
教材处理:
教材首先呈现了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12和18的因数,再让学生将这些因数填入两个相交的集合圈中,引导学生重点思考的问题是: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与公因数的概念。教材用集合的方式呈现思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材在练一练中,呈现了两组找因数、公因数和公因数的练习,一组是8和16,另一组是5和7。第一组是两个数存在倍数关系找公因数;第二组是找互质数的公因数。我在教学这两种特殊情况时,给出更多的数字,安排了三对数,第一组4和8,16和32,6和24,每对都存在倍数关系,先让学生找一找公因数和公因数,然后观察公因数,发现每组的公因规律。第二组安排了三对数3和7,8和9,15和16,都存在互质的关系,也先让学生找一找公因数和公因数,然后观察、发现每组的公因数都是1,然后现去想一想,每组数都有些什么特点,从而概括这两种特殊情况组找公因数的方法。
教法学法: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把四基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对本节课主要选用了探究性学习方式。同样的,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为了使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和谐统一,我还选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
1、学具操作:合理的使用学具能促进学生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帮助学习建立数学建模。
2、白板运用:恰当的课件演示,给课堂带来清晰的层次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引导方式。强大的电子白板可以更好的辅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4、课堂板书:必要的板书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思维与教学过程同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复习找因数的方法)。
回忆旧知识,又是为向新知识的延升做好铺垫。
让学生找出12的所有因数。并说说是怎样找的?找因数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白板上出示1、2、3、4、5、6、7、8、9、10、12、15、18、20数字和集合圈1)。
让学生将12的因数拖入集合圈中,回忆找因数的方法。怎么找因数才能又快又有顺序?
用乘法算式,有序、不易遗漏。
二、探究。
探究1:认识公因数。
再找一找18的所有因数,并出示集合圈2,让学生将18的所有因数拖入集合圈2中。
9、18。
移动集合圈。展示交集动态的过程。
师:左边的集合圈填的是什么?(12的因数)右边的集合圈填的是什么?(18的因数)中间的圈里是?(即是12的因数也是18的因数)。
那我们可以给他取个名字?(公因数)。
我们可以将4放到中间的集合圈中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即是12的因数也是18的因数,我们就称他为12和18的公因数。
巩固练习。
你学会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了吗?试一试吧。
找6和9的公因数找30和45的公因数。
探究2:认识公因数和最小公因数。
如果请你找出12和18的公因数,你会觉得是哪一个数字呢?
巩固练习。
在前次练习的基础上,找6和9;30和45的公因数。
我们学会了找公因数,那同学们能找出这三组数的最小公因数吗?你有什么发现?
所有数的最小公因数都是“1”。
探究3:找特殊数组的公因数。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公因数。
1、4和816和326和24。
2、3和78和915和16。
做完后分小组相互交流,从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每组的两个数有些什么特点,和他们的公因数有什么关系?是不是有这些特点的两个数,它们的公因数都有这些规律呢?分小组验证。
反馈得出结论: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较大的数是两个数的公因数。
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时,他们的公因数为1。
三、练习反馈。
四、归纳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那些知识?
2、我们是运用什么方法获得这些知识的?
(不但让学生谈知识技能方面的收获,还着重让学生谈谈了学习方法、情感态度方面的收获,再一次激起良好的情绪体验。)。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复习旧知.。
(1)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投影)。
问:是几个?是几个?是几个?
(2)填空。
是4个是是个是个.。
(3)口算并说明计算理由.。
30+28056+6139+20。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授.。
这样的分数加法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分数加法.。
(板书:简单的分数加法)。
2.教学例1.【演示课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出示例1。
一张长方形纸,做纸花用去,做小旗用去,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这道题应该怎样想呢?(演示动画分数加法例1)。
是2个,是1个,2个加上1个是3个,就是.因此。
(板书:)。
(3)计算并说出思考过程。
3.教学例2.【演示课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演示动画分数加法例2)。
提问:怎样列式?
(板书:)。
思考:得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2)教师出示图片,板书。
(3)再让学生说的思考过程.。
4.练习.。
(1)口答:
(2)计算并说思考过程.。
提问:1用分数怎样表示?(可表示为、、、)。
小结: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写成分子、分母相同的任意分数.。
三、随堂练习.。
1.填空。
(l)2个加上3个,是5个;就是。
(2)3个加上4个,是个,就是。
(3)2个加上7个是个,就是.。
2.判断正误,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3.计算.。
4.一块皮子,做皮包用去这块皮子的,做皮鞋用去这块皮子的,一共用去这块皮子的几分之几?(列式计算,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法,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五、课后作业.。
文档为doc格式。
。
1、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3、使学生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4、理解纳税、利息的意义,知道它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百分数的应用
本单元的课时安排:10课时左右
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材首先指出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有广泛的'作用,接着通过两个实例引出百分数的概念。教材这里强调的是两个数量的比,并联系比的概念说明,百分数也可以看作是以100为后项的一种比,所以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最后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百分率的含义尤为重要。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word里“页面设置”里“页边距”和“纸张”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在掌握以前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较灵活的应用该设置对页面进行调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操作,鼓励学生寻求自我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创作作品(制作自己的胸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教学重点: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掌握对word文本页面设置的方法。教学难点:多栏设置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由与学生们的真诚交流入手,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展开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
充分发挥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展开构思。
设计意图。
一、1、向学生做自我介绍。
谈话导入。
2、出示准备的word里制作的胸卡图片。
3、引导2-3名学生做自我介绍。
4揭示、板书课题。
5、初步了解胸卡。
二、师生互动,1、构思设计胸卡时所。
要添加的各项内容。
生展开交流。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生看教师的胸卡,说出自己通过胸卡对老师的了解向老师介绍自己。
说说对胸卡的了解。
共议目标,探索新知。
2、与全班同学共同设。
想操作中将会出现的问题。
同学和老师提出。
三、应用新知,独立设计制作自己的胸卡。
四、展示作品,共同评价。
五、总结新知,扩展练习。
并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点拨。
4、发动学生进行制作。
师走到学生中间巡视,相机指导。
与学生们一同欣赏胸卡作品,并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向学生介绍“页面设。
置”将文本变大功能,并希望学生能独立设计一份板报。
共同体会发现学习的乐趣。
生独立完成自己的胸卡作品,遇到问。
题可以请教身边的同学或者老师。
展示自己的胸卡作品,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及在制作中的心得,与同学共同交流。
同学间互相评价。
接受制作板报的任。
务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给每位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创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息技术课的兴趣。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要受到本节的局限,最大限度的延伸到生活中去。
【教学目标】:1、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是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的。
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够根据现实场景提出问题,并且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配套的课件,以及活动统计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我们星期天都有假日小队活动,你们的假日小队开展过哪些活动呢?(学生汇报)。
仔细观察这幅画面,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每组推选汇报员。
(1)合唱。
(2)报幕。
3、拍照。
介绍拍照的常识,你知道一张胶卷有多少张吗?你怎么知道的呀?
那么剩下的胶卷够不够呀?你怎么知道的呀?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剩下的胶卷不够照,你可以想个什么办法呀?小组内交流一下,说一说4、浇树。
出示浇树的场景图和对话,一共有35棵小树苗,还有8棵树苗没有浇。
提问:看了这些你想知道什么呀?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再集体交流。
5、收电池。
这里有3个小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让我们来给他们起个名字。
看了他们收集电池情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可以小组合作,看哪一小组提的问题多,解决的问题也多。
小组活动,看哪一组的问题最多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谈话:我们也开展了很多假日活动,出示你们课前的调查表。
参加(活动)的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有(多少)人。
学生分组学习,根据活动统计表,提出用加法或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自己解答。看那一组的问题最多,回答的最好。
班级内交流。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八册和第十册已经初步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统计表的制作和条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小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编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受到国情的教育。
教法建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统计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2.计算.。
教师提问:表格中“合计”的数据怎样算?
3.引新.。
统计表不仅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具体数据,而且还能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表中合计的数据表示了三年同类项目收入的总和,现在的表格,还能反映出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的总收入的百分比吗?(不能)。
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教师提问: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2.增加栏目,扩展统计表含量.。
教师提问:
(表格右侧旁边)。
(2)能不能把表格向右侧扩充一下,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也纳入表中?
(学生扩充表格,并计算百分数,填入表内.)。
(3)我们再纵向观察,这组百分数表示什么?
(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4)你们能概括地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做的?
(把原来的统计表右边增加一栏,再把每一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填写过去,这样就成了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3.强调“合计”中“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4.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1)2000年全村总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2)2000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4)2000年村办企业收。
入占全村总收入的_________%.。
教师提问:
(1)通过看表回答问题,你发现全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总收入是怎样逐年变化的?
(逐年增长)。
(2)其中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怎样?
(很大)。
(二)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四、课堂练习。
1.陈庄三户农民1999年和2000年平均每人纯收入的情况如下:
陈志刚1999年2186元,2000年2274元;
李卫民1999年2140元,2000年2261元;
陈世昌1999年2205元,2000年2313元;
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五、布置作业。
1.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六、板书设计。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一、教学内容:
本课选择学校校本教材的教学内容为:黑白棋。
二、设计意图:
黑白棋是一款经典的策略性游戏,它规则简单,行棋方法变化多端,通过黑白棋的游戏教学,首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其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和反应能力;其三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和集中注意力能力;其四能够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协调运作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品质。
由于它棋法的灵活性、游戏过程的多变性和游戏预设的多样性,所以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策略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1、本班共78名同学,通过调查了解,发现本班已有56名同学接触过这款游戏,有22名同学对黑白棋游戏比较陌生。
2、此款游戏需要两人对弈,因此只需准备39套器具即可。
3、本次教学的活动主体是五年级学生,五年级的孩子,对于棋类的游戏比较熟练,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就接触过围棋,对于围棋的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具有了一定的推理判断能力。黑白棋的规则比围棋简单,比较容易上手,因此,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掌握棋规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它的变化却非常复杂,游戏进行过程中,每一回合都可能会发生急剧的变化。“黑白棋只需要几分钟学会它,却需要一生的时间去精通它。”故要玩得比较精通,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四、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黑白棋游戏的规则,学生掌握黑白棋的游戏规则。
2.在游戏的过程中,按游戏规则,通过两人对奕,探究如何棋出高招,初步总结战胜对手的策略和技巧,使学生会玩、巧玩“黑白棋”游戏。
3、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透过事物的表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洞察力。
五、教学要点:
1、通过了解黑白棋游戏的规则,学生掌握黑白棋的游戏规则。
2、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透过事物的表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洞察力。
六、教学准备:
学生:黑白棋器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黑白棋器具一套。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起源。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广播体操锻炼身体,做眼保健操保护眼睛,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大脑也可以做体操。大脑的体操知道是什么吗?大脑的体操呀,就是下棋。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一起探究黑白棋【板书黑白棋】,来锻炼我们的思维。
我们的口号是多媒体课件出示:动手启迪心智,玩乐拓展思维。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到的资料讲故事。
多媒体课件出示:日本人如何修改黑白棋的。这个长谷穿五郎很聪明,他看到换棋很麻烦,就把棋子涂成黑白两面的,再吃子只需要将其翻过来就行了,所以黑白棋又叫反棋、翻板棋。
(二)观察器物。
教师引导提问:谁能给大家再介绍一下我们手中的棋具?
学生仔细观察器具,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师总结:这么短的时间同学们就有这么多的发现,真棒。为了便于我们记住棋谱,我们再给每个格编上序号,比如这就是a1,这是h8等(多媒体出示黑白棋的器具,编写序号)。
(三)介绍规则,明确规则。
教师引导提问: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玩了,谁知道这款游戏怎么玩?请同学们认真听他说,看看谁先学会。
预设1学生回答:我知道黑白棋的棋盘是一个有8*8方格的棋盘。下棋时将棋下在空格中间,而不是像围棋一样下在交叉点上。开始时在棋盘正中有两白两黑四个棋子交叉放置,黑棋总是先下子。下子需与对方棋子相邻且与己方原有棋子夹住对方至少一子,该棋子变成己方的颜色(吃子)。无棋可下或64个方格已满,子多为胜。
教师评价:介绍很清楚,同学们明白了吗?
如果学生介绍得不清楚,教师进行补充。
教师评价:
真聪明,一下子就掌握了下棋的规则,但是老师请大家清楚的说出规则,谁能说?
预设生1:我知道了棋局开始时正中有两黑两白四个棋子交叉放置。
学生边操作边讲解。
预设生2:我知道每次都是黑棋先下子,在一个空格落下一个棋子,能翻转对手一个或多个棋子,才是一步合法的棋步。
……。
教师评价:你们真不简单,一下子就掌握了游戏的规则。看来只有掌握了游戏的规则,才能更好地对战。
教师谈话:请看大屏幕,老师将游戏规则编成了一首儿歌。再读一读吧!
【ppt展示】需要注意的重点游戏规则,加深学生的印象,突出游戏的重点。
黑白四子交叉放,黑棋总是先下子,棋子落在空格中,落子之后必翻棋,空走绝对不合法、胜负很好来判定,中途全吃就为赢,满盘之后数一数,棋子多的为赢家,棋子少的不气馁。
学生再读游戏规则。
(四)应用规则,实战探索。
教师引导:现在,咱们已经明晰了比赛规则,但老师还想加上一条,中国人有句古话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咱换换“棋子一落,驷马难追”,做到不悔棋,同意吗?在对战前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等会儿老师喊停后,请你结合自己的战况,总结胜败经验,把你的感受和发现记录下来并跟同伴交流一下。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展开对战吧!
1.师巡视引导,并注意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如比如除非至少翻转了对手的一个棋子,否则就不能落子)。
2.对奕双方相互交流。
对奕双方在明确了游戏的玩法规则之后,每次落子都与对方说一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让对方明确两人虽是“对手”,但又是切磋棋艺的朋友。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发现并正确对待输赢,从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既重棋艺,更重棋德。
3.游戏结束,全班交流。
师提问:我知道让我们先暂时休战,先一起来交流一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对奕,你有了什么新的发现?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应对的?
预设1:发现开局的几步虽然对战局影响不大,但也要引起重视,不能在开始时掉以轻心。
师评价:你说的很有道理。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预设2:中盘的'时候要努力占据一条平衡边。而且要试图占据四个角,因为这些地方不容易被对方夹吃。
预设生3:现有时只需放置一颗棋子就可以在多个方向上翻转对手的许多棋子。要时刻寻找这样的机会。
预设生4:走一步看三步。
教师评价:是呀!要牢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注意瞻前顾后才行。
教师评价:你们这么短的时间就发现这么多技巧,真是有心的孩子。
多媒体出示:黑棋看起来已经处于重重包围之中,如果你是执黑子者,你会就此缴械投降吗?谁来演示一下自己的方法。解释一下你的做法。
教师引导:说说你从此举中获得的启示。
教师总结:所以说刚才下棋时,暂时领先的千万别掉以轻心,落后的同学更不必气馁,黑白棋的乐趣就在于一招改变棋局,位置比点数更重要。
交流之后,让我们再和对手战一次吧!
(五)交流收获,拓展练习。
教师引导。
这会儿棋下完了吗?谁想说一说你是如何应对这次对战的?
预设生1:我是这样做的:一开局,我就尽量让棋子集中。开始时吃点亏没关系,后面我尽量让棋子避开离边的第二格,同时想方设法占据边角。占到有利位置后很容易就把对方的一大片棋子变过来了。
师评价:真了不起!你掌握了黑白棋的制胜法宝,已经像一个黑白棋小将军了!而且你从宏观和大处着手,分析得头头是道。
预设生2:我也是努力占据四个角,而且我尽量诱使对方占据离边的第二格,这样我就很容易顺着他占边角了。
师评价:你真的是太棒了!你很会运用战略战术,都学会诱敌深入了。
预设生3:我是每走一步都三思而后行。因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棋子少的时候也不能气馁,因为随时都有翻盘的可能。
师总结评价:是呀,虽然黑白棋的棋盘看起来很广阔,不过只要你肯静下心来,用心体会,一定会进入到黑白棋的纵横天地之间,享受到黑白棋带给你的无穷乐趣。
(六)评价激励,延伸练习。
教师引导,这节课你们玩得开心吗?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首王安石的诗。老师来读给大家听。这首诗告诉我们下棋就是为了寻找到乐趣,不要为了胜负而耿耿于怀,违背了下棋的初衷。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教师总结:黑白棋只需要几分钟学会它,却需要一生的时间去精通它。同学们都是善于学习的孩子,相信你们一定会善于探索,让我们动手启迪心智,玩乐拓展思维。
八、教学板书:
黑白棋。
动手启迪心智玩乐拓展思维。
九、创新特色:
本次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生活,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放松,在放松中又学到了很多学习的方法,本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次很好的活动。
十、教学后记:
在黑白棋对战的游戏里,充分开拓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我们看到了人人皆有无限的潜能与可能,未来更是行行出状元的时代。对学生潜能素质的开发研究是素质教育的过程和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较为前沿的课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研究和开发。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真实操作出发,发现孩子对战中自主探索的策略并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同时不能轻易否定孩子的棋步,而是要加以引导和启发,充分开拓孩子的多向思维,让孩子尝试每一种可能性找到最佳招数。我在教学中尤其更要注意调动孩子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孩子有充分的兴趣探索黑白棋的技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确立目标”过程改进的四个考虑要素是指:课标、教材、学生、中考。
(一)对课程标准的考虑,最重要的要理解和把握以下四点:
1、初中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又不能上成纯语文技巧训练课,而是要努力达成两者的统一。我个人的观点是,初中语文教学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础上,应该略偏于工具性。也就是说,要更重视语感培养,并为此进行必要的技巧指导和强化训练。
2、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里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为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二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人把它提炼为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这一理念的价值,简单来说,你同样设计一个问答环节,就千万不能兴奋于有一两个学生答对了,而要多想想,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能使多少同学学到知识,提高本领,得到有益的启迪和熏陶。
3、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二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照顾差异,保护好奇心、求知欲,激发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理解这一理念的价值就是要真正懂得尊重学生。教学设计要优先考虑学生的需要(想学什么)、可能(能学会什么)、困难(学习中有什么障碍),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机会留给学生;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把指点用在需要处。
4、初中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分为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块。每一块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需要我们严肃对待。我们需要经常对照这些任务,问一问自己有没有足够的重视,有没有有效的措施,有没有为保障这些任务的最终实现完成自己的阶段任务。
(二)对教材的考虑,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1、全面熟悉初中语文教材(最好适当了解小学和高中语文教材),把握教材体系和编制意图,从而结合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作出系统规划。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制特点是“主题合成单元”模式,它既不同于新人教版的“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淡化文体模式,又不同于旧人教版的以文体为单元的编排模式,而是一种综合,是一种妥协式的选择。我个人感觉,它基本呈现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表达角度类,即单元课文的组合侧重于内容范围的类同,像“民俗风情”、“至爱亲情”;第二种是表达方式类,即文体类同,像“借物抒情”、“小说之林”;第三种是读书方法类,像九年级上册开始的“学会读书”系列。注意到这种联系与区别,可以为我们的具体教学设计提供宏观把握和思考。
2、了解一册教材和一个单元的教材在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解和落实课程标准的学段教学目标。这一点尤为重要。课程标准的学段教学目标是很笼统针对整个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的,譬如其中提到阅读教学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那么具体到某单元课文的教学设计时,就需要根据单元特点,思考落实这一要求的可能性,并结合这一任务的系统学习计划,确定这单元的教学在系统计划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3、把握课文,不只是理解课文的思想特色和艺术特色,还必须思考其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其在学生语文素养中的独特价值。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摒弃“教课文”的观念,而代之以“用课文教”的观念,那么,我们必须在分析教材的同时,弄明白应该教什么,值得教什么。这样,我们就需要改变每篇课文都是生词、作者、背景介绍,分段、概括段意„„的笼统的、走马观花式的教法,而代之以根据系统教学需要和课文特点,突出重点,力求解决问题的扎实的、蜜蜂酿蜜式的教法。
(三)对学生的考虑,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理科老师一般都明晰新授是旧知的延伸,因而教学设计常常估计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来为新授服务。语文学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没有理科那样直接和显性,所以,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每篇课文、每堂课设计成独立的新授课。这又是语文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
前文说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建议,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改进,有必要把原来的偏重“目标导向设计模式”,改变为偏重“状态变化设计模式”,从而鼓励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多思考如何了解和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何保障新授的“新”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顺畅延伸。
譬如,在设计议论文复习第一教时时,一般用让学生填空,来系统复习议论文的常识,但如果增加在填空前让学生回忆议论文常识和填空后点拨“知识系统整理复习法”,那实际的教学效果将好得多。
同样,在“论点”复习中,改变一般的讲——练模式,而是从学生掌握的难易程度出发,设计成:从标题直接找论点——从标题中发现论题,以论题指导寻找论点——在论题指导下,抓住体现作者观点的重要语句自己概括论点。这样三个梯度的设计,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的经验,帮助他们在复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可以帮助学生攻克难点,在发展的同时,获得探索与进步的喜悦。
2、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差异性。这个道理理解很简单,但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总是特别容易疏忽照顾全体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我个人认为主要跟我们没有明晰的“让大多数学生学会点什么”的想法大有干系。克服这种状况,对改变语文课堂的高耗低效极其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改进的时候,多想想,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否是大多数同学能达到的,在教学过程安排上,如何保障让绝大多数同学参与学习过程,在具体环节设计上,如何体现好、中、差学生的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如何帮助大多数学生实现教学目标。
譬如,有一位老师教《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安排全体同学准备3分钟,把超过1100个字、涉及8种不同的发声方法、10多种发声物体的第二段文字复述出来,实际教学只给了一个同学发言机会。这样的教学,是典型的漠视全体学生的行为。说明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为了教给全体学生(或大多数学生)什么,也没有考虑到大多数学生是否有能力用3分钟时间完成这样的目标,更没有考虑让多数同学明确本次复述的要求、掌握复述的要点和方法。因此,全体学生的准备是散乱的,发言同学的发言对其他同学是难有启发的,老师对发言的评价是随意和模糊的。如果仅仅是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那要求学生边读边理清“那个人发现了哪些不同的发声方式”可能更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和成功。
3、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
这同样是一个常常听说,但实际工作中很疏忽的问题,而且也十分复杂。这里只能举个例子抛砖引玉,提供思考。
在教议论文单元的时候,我们一般是从教材的角度考虑应该教什么论点、论据、论证,但少有人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上考虑,他们在学习读、写议论文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我个人觉得,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读、写议论文的主要障碍来自于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偏弱,阅读议论文,可能难以理解作者的思路展开方式和论证优劣。学写议论文,则缺乏逻辑分析能力,不知道怎样才能说清道理。所以,在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增加逻辑思维训练环节。譬如多问问学生,要你来说清那个道理,你认为该说清哪些问题。通过几篇课文的反复训练,让绝大多数学生明白,逻辑思维主要解决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还有必要让学生明白,说理总有针对性,三大问题侧重解决哪个,服从于说理的对象和客观需要。更难的是,在说清“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常常需要分析出一二三来,从不同的侧面论证,这种分析能力的锻炼除了依据课文让学生加深感知外,有必要及时地、反复地布置小练笔强化训练。
学会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思考教学设计,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适合学生,也更有利于学生的顺利发展。
(四)对中考的考虑是必须的,相信大家也是认可的。但实际工作中,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中考要求认识模糊,平时教学缺少针对性。中考考些什么,我们大体上都知道,但平常的教学中到底如何帮助全体学生掌握应对中考的知识和技能,实际研究得很不够。这样,平时的教学不是漠视中考,就是用题海战,希望广种博收,造成效率低下。
研究中考要求,研究中考题型,寻找解题规律,思考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解题的知识储备和技巧积累,并和日常教学巧妙结合,是值得为、大有可为的一件事。
2、对中考要求认识偏废,平时教学以偏概全。这是尤为明显的一件事,像本文开头说到的作文教学,还有比值越来越高的语言题和发散题,它们加起来要占到卷面分值的60%左右,但是,很多老师的平时教学用功不够。从教学设计上考虑,除了教学时间上的保证之外,更要思考如何在平时最大量的阅读教学中,重视结合语言训练和作文训练。这同样是值得为、大有可为的一件事,需要大家的悉心研究和尝试。
譬如,最近我给本校初三语文备课组提了个建议,每周安排一次抄作文作业,即每周给学生提供一篇中学生优秀作文,和一张中考作文纸,要求抄写必须符合四个基本要求:
一、用0.5黑水笔;
二、字迹必须清楚端正,且努力把字写在格子中间;
三、必须准确、规范地点好每一个标点;
四、必须规范分清段落。我提示这项训练的起因除了适应中考变化的要求,还因为在这些基本要求上,我们三年(加小学是9年)的教学后,学生总体做得太不如人意了。
讲了那么多,似乎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确立目标”过程的改进讲成了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复杂而重要的。没有对以上问题的通盘考虑,就不能解决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模糊、偏颇、凌乱、虚空等问题,而不解决目标问题,就不可能解决过程问题、方法问题、效果问题。必须做一个心怀课标和学生,眼盯课本和中考的初中语文教师,做到对三年的初中语文教学有一个通盘的目标设定和过程、方法研究,然后把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当作这个系统中的一个节点、一个脚印,努力做一个思路清晰的初中语文教师。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
2、知识目标:通过演示和对简易天平的.实际操作,观察,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质、从等式出发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是不是方程。
3、能力目标:通过简单的天平实验理解并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结合教学内容,培养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教具准备:
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本节课选自国家规划新教材《职业生涯规划》模块四,本课介绍了中职生的创业优势,强调了在校期间的创业准备;从职业生涯教育的本质特点出发,对创业有关内容的学习着眼于“准备”。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创业对本人、社会发展的作用,明白创业者应有的素质和能力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的,明确在创业时要充分发挥中职生的优势,要珍惜学生时代的大好时光,为创业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明确在创业时要充分发挥中职生的优势,了解在校期间应做的创业准备。
2、运用。
构思商业计划。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珍惜学生时代的大好时光为创业做准备。
三、教学流程。
1、熟悉创业流程(2分钟)。
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创业流程:
(1)进行市场调查,分析经营环境。
(2)确定具体目标。
(3)准备创业条件。
(4)进行工商登记。
(5)开始生产经营。
(设计意图:形象生动、简单明了的流程图,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的五个重要环节。)。
2、了解市场行情(3分钟)。
教师出示市场调查的五个方向,各组根据自己的创业梦想,选出调查的主流方向。
四、总结(1分钟)。
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和各团队的学习表现做以总结,尤其是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在毕业前期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创业准备。
五、布置作业(1分钟)。
各团队课后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结合创业梦想完善商业计划。
教学意图:
幼儿由于动作和语言在发展,生活范围扩大,独立性增长,他们有渴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游戏是孩子的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为此设计了此次活动《爬行动物表演》。通过体育游戏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身体的适应能力、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控制和调节自身行为的能力,以及对幼儿园生活的向往心情。
教学目标:
1、尝试边爬边顶球前进。
2、调节肢体协调活动的能力。
教学准备:
垫子,气球,球门若干。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教师与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小乌龟地上爬,毛毛虫叶上爬,小猴子树上爬,小蛇本领大,树上地上都能爬。
二、情景导入。
提问:今天小动物们要开表演会了,小乌龟来了,毛毛虫也来了,他们是怎么爬的呢?
师小结:小乌龟和毛毛虫爬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我们来看看他们爬行的方法。
三、学爬行。
1、提问:小乌龟是怎么爬的?毛毛虫是怎么爬的呢?(教师请个别幼儿师范)师小结:小乌龟的爬行方法是手膝着地,慢慢地往前爬,毛毛虫的爬行方法是手部和腹部着地,向前蠕动。
2、幼儿自由学小乌龟和毛毛虫爬,教师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学小乌龟和毛毛虫爬行。
3、提醒运动量大的幼儿及时休息。
1、师:小动物们表演会开始了,大家准备好了吗?
教师讲解玩法和规则:幼儿分成8组,在四条路的两端分别排队站好,从起点出发,沿着路边爬边顶球前进,顶球又快又稳的小组获胜。
2、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讲解注意事项,提醒幼儿注意速度太快皮球滚跑。
3、重复游戏。
五、放松部分。
1、提问:今天哪组小朋友获得了第一名?
师小结:请大家下次玩的时候注意顶球的方法和力度要控制好,其他小朋友要加油哦!
2、整理器材回教室。
教学反思:
幼儿体育运动游戏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追、跑、跳、丢及攀爬,任何一种教学都有其目的,幼儿体育游戏是以幼儿为对象施于运动、游戏,并引导其达到教育的目的。在自然的游戏活动中,启发儿童内在潜能,促进儿童身体、社会、认知等层面的发展。让幼儿能有体力应付日常生活之所需。在生活、学习、游戏中能自觉地遵守各项规则,会学着互相合作,有一定的责任感。大班儿童,往往能连续做一种游戏达40-50分钟,对于有爱好的竞赛性游戏,有时甚至还可能更长。
总之,教师做个有心人,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等优势,孩子就能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章第五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数学思考: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猜想、推理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你知道吗?
活动一:探究四边形内角和。
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与研讨,并汇总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然后把四个角加起来,发现内角和是360o。
方法二:把两个三角形纸板拼在一起构成四边形,发现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相加是360o。
接下来,教师在方法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把一个四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
师:你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吗?六边形呢?十边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
教学内容: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
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丰富的游戏活动和对生活中几种常见游戏(或现象)剖。
析与解释,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
能按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
学具准备:
扑克牌若干张;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
(生:抛硬币)。
师:这种方式公平吗?为什么?
(生:公平。因为一枚硬币只有正面和反面,每一个足球队都有50%的先发球的机会;……)。
2、引出课题: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师:谁都不吃亏。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指)读“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3、提出问题:
生1:都有什么分数呢?
生2:可能性有多大?……(根据学生说的重点圈出字眼)。
二、认识:
(一)活动一:
师:大家想一想,如果我抛掷10次,正面大约可能出现多少次?为什么?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抛掷20次呢?
师:那么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2,是公平的。那么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实际操作的时候又是怎么样的呢?想不想试一试?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请看实验步骤:
1.每组抛20次,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2.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正面朝上的次数。
3.试验完成后思考:正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有什么关系。
1、两张牌中有一张红桃a,从中任摸一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生:1/2。(齐说)。
师:声音这么宏亮,怎么想的?
生:……。
2、三张牌中有一张红桃a,从中任摸一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1/3)。
师: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分数?
3、四张牌中有一张红桃a,从中任摸一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1/4)。
4、要使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为1/6,那怎么办?
(二)活动二:
1、问:现在轮到你们了,要按游戏规则来。看看你们找到的相关可能性的分数多还是教师多,开始吧。
2、生汇报:
师:哪个组派代表先来说?
组2:(几分之一)我们找到了……。
组3:(几分之几)我们找到了……。
组4:(几分之几)先说分数,再说是什么牌。……。
组5:还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几一个可能性的问题。……。
3、师小结:从活动中看到大家能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提醒,做到我会你也会,我明白的你也要明白,真是不易。
三、实践:
1、圆饼图。(自做)。
安盛超市:袋里装9个球(其中有3个红球)。
永信超市:袋里装4个球(其中有2个红球)。
3、选一选。
4、3个正方体。
四、归纳。
1、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师:是啊,你们的表现让听课老师和我都认为你们特智慧、特勤奋、特精彩。我相信智慧和勤奋会让你们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数学问题,成就你们一次又一次的精彩。祝愿孩子们课课有精彩,一生精彩!下课。
教学目标:
1、尝试边爬边顶球前进。
2、调节肢体协调活动的能力。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玩法。
教学准备:
垫子,气球,球门若干。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教师与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小乌龟地上爬,毛毛虫叶上爬,小猴子树上爬,小蛇本领大,树上地上都能爬。
师小结:小乌龟和毛毛虫爬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我们来看看他们爬行的.方法。
三、学爬行。
1、提问:小乌龟是怎么爬的?毛毛虫是怎么爬的呢?(教师请个别幼儿师范)师小结:小乌龟的爬行方法是手膝着地,慢慢地往前爬,毛毛虫的爬行方法是手部和腹部着地,向前蠕动。
2、幼儿自由学小乌龟和毛毛虫爬,教师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学小乌龟和毛毛虫爬行。
3、提醒运动量大的幼儿及时休息。
1、师:小动物们表演会开始了,大家准备好了吗?
教师讲解玩法和规则:幼儿分成8组,在四条路的两端分别排队站好,从起点出发,沿着路边爬边顶球前进,顶球又快又稳的小组获胜。
2、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讲解注意事项,提醒幼儿注意速度太快皮球滚跑。
3、重复游戏。
五、放松部分。
1、提问:今天哪组小朋友获得了第一名?
师小结:请大家下次玩的时候注意顶球的方法和力度要控制好,其他小朋友要加油哦!
2、整理器材回教室。
教学反思:
幼儿体育运动游戏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追、跑、跳、丢及攀爬,任何一种教学都有其目的,幼儿体育游戏是以幼儿为对象施于运动、游戏,并引导其达到教育的目的。在自然的游戏活动中,启发儿童内在潜能,促进儿童身体、社会、认知等层面的发展。让幼儿能有体力应付日常生活之所需。在生活、学习、游戏中能自觉地遵守各项规则,会学着互相合作,有一定的责任感。大班儿童,往往能连续做一种游戏达40―50分钟,对于有爱好的竞赛性游戏,有时甚至还可能更长。
总之,教师做个有心人,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等优势,孩子就能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教材以两位小数的意义为主要研究对象,向前联系一位小数与整数,往后发展到三位小数和四位小数,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以及记数方法。例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切入,先教学两位小数的读法,再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学生体会两位小数的意义不是很轻松的。而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又是他们初学时感到不习惯的。从有利于教学出发,例题先讲两位小数的读法,再让学生感受到两位小数的含义。例2通过数形结合,建立小数的概念。
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多媒体课件
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
1角=()元,1分米=()米。
2角=()元,1厘米=()米。
1分=()元,1毫米=()米。
1、出示例1: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
指名回答问题。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橡皮的单价0.3元是3角;信封的单价0.05元是5分;练习簿的单价0.48元是4角8分或48分。
(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既使学生消除对这三个小数的陌生感,又为下面体会小数的意义埋下伏笔。)
2、教学小数的读法:
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0.05读作:零点零五;0.48读作:零点四八。
引导学生总结读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的方法:
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
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想一想:0.3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05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48元呢?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0.3元是1元的十分之三。
(学生根据三年级的知识,完全可以回答出第一个问题。)
0.05元是1元的百分之五。提问: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以作如下的引导。)
思路: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_____;0.05元是5分,是5个,也就是1元的_____。
根据上面的思路,让学生说明0.48元是1元的。
学生回答: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_____;0.48元是48分,是48个,也就是1元的_____。
观察板书: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到0.05和0.48都是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
4、“试一试”
a、理解:1厘米是米,米可以写成0.01米。
指名理解1厘米为什么是米。
(1米=100厘米,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厘米,1厘米也就是1米的,就是米。)
b、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4厘米与9厘米。
学生回答并说名理由。
c、观察板书:
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百分之几的分数)
这三个小数呢?(两位小数)
我们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两位小数又表示什么呢?(百分之几)
1、出示例2:
把什么看作“1”?(正方形)
看着图形将和写成小数。学生自主填空后回答。
提问:0.1表示什么?0.01又表示什么?
教学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理解变态发育的含义。
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理解变态发育的含义法。
板书设计:
一、两栖动物的生殖。
1、雄蛙的鸣叫及其意义。
2、雌雄蛙的抱对及其意义:
3、青蛙的生殖特点: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生殖活动离不开水。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蛙的发育的四个阶段: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内部结构等方面的区别。
4、变态发育:在发育过程中,幼体和成体不仅在形态结构上有很多差异,而且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发育过程就叫变态发育。
5、两栖动物:象青蛙这样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两栖动物。
6、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7、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8、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和水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集体完成学案任务一。
二、自学教材合作探究。
1大家思考一下一般在什么季节可以听到蛙叫?青蛙一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雌雄蛙都会鸣叫吗?他们的鸣叫有区别吗?其意义是什么?
3除了鸣叫之外,青蛙在繁殖季节还有那些现象呢?其意义是什么?
4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什么?
5青蛙的发育过程与家蚕有什么异同?
学习任务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1思考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较少的原因。
2我们应该怎么做?
练案玩成学案上的练习题。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应该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学习新理念,新教学方法。以下是我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改革目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作为出发点,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不是作为一个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都活跃起来,使学生学会了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从而喜欢上数学。
二、重知识联系实际。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三、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四、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初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知识目标:
1、认识青蛙和蜥蜴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注意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看图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通过对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习惯。教学重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青蛙的观察实验。
2、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教学流程。
一、导入。
青蛙和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内容。
二、互动授课。
(一)两栖动物。
教师出示青蛙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第25页“观察与思考”的内容仔细观察,回答以下问题:
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青蛙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的皮肤有什么特点?
3、前肢与后肢有何区别?这与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关系?
4、他靠什么呼吸?
学生找出问题并回答,教师总结。
1、与环境保持一致,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现象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的结果,是生物进化的方向。
3、引导学生观察青蛙幼体,幼体用什么呼吸?像什么?指出两栖动物与鱼类的关系。让学生找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并默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通过回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2.蜥蜴的身体分部有何喝点?有何好处?
3.蜥蜴的四肢有什么特点?
4.蜥蜴的皮肤是怎么适应陆地生活的?
5.蜥蜴用什么呼吸?
6.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学生观看图片讨论、分析题目。找出答案;教师检查自学成果,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简要。
讲解。
师:请同学们找出并记住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生背诵,同桌互查,教师抽查。
师:同学们知道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最大的爬行动物吗?
生:恐龙.。
三、课堂小结。
(一)、两栖动物。
1、青蛙。
2、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1、蜥蜴。
四、板书设计:
一、两栖动物。
1.观察青蛙:
(1)体色:保护色。
(2)体表:皮肤裸露,能辅助呼吸。
(3)四肢:前肢短小,后肢发达。
2.主要特征。
1、蜥蜴。
(1)生活环境:陆地。
(2)出现颈部。
(3)体表:角质鳞片。
(4)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
2、主要特征。
五、作业:
课本29面第1、2、3、4题。
1、初步学唱弱起的歌曲。尝试根据前奏的速度变化反映并歌唱。
2、发现“顺序”在记忆中的作用。
3、在根据歌词拍打自己身体部位的过程中感受韵律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会表演唱歌曲《幸福拍手歌》。
2、幼儿会唱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活动过程:
1、音乐律动《头发肩膀膝盖脚》。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边唱边摸自己身体的相应部位。
(2)改变音乐的速度,幼儿用缓慢、正常、快速三种速度,表演唱《头发肩膀膝盖脚》。
2、幼儿学唱歌曲《快来拍拍》。
(1)教师范唱歌曲一遍。
教师在演唱的过程中不做动作,以避免动作干扰幼儿倾听歌曲。
(2)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歌词内容。
教师:我唱的歌中,拍了身体的哪些地方?
(3)教师再次示范唱歌曲,引导幼儿找出歌词排列的规律。(从头到脚)。
(4)教师引导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教师用点头的动作提前暗示幼儿歌曲即将开始。
3、教师尝试用与前奏一致的速度唱歌,做身体动作。
(1)引导幼儿随钢琴弹的不同速度边做动作边唱歌一遍。
(2)教师引导幼儿解决“跟不上”的困难。
教师:这次,我们不仅要把歌曲出来,还要跟着钢琴的速度做动作。如果你觉得自己跟不上,可以怎么办呢?(教师引导他们听前奏并看教师动作的暗示)。
4、教师与幼儿将歌词中的部分不唱,改成用拍手的方式玩唱歌游戏。
(1)教师指导幼儿以较慢的速度玩歌唱游戏。
教师:这个歌曲还可以玩更好玩的唱法,我们来试试吧。当唱到“脚”的时候,我们忍住不唱,而是用拍手的方法来代替。
(2)教师与幼儿尝试用正常地速度玩唱歌游戏。
教师:我们的伴奏音乐要快一点,大家试一试能不能跟得上呢?
5、音乐表演《幸福拍手歌》。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10---11《文具》.
《文具》蕴含的数学知识是6--10各数的认识.本节教材安排了四个活动,每个活动及练一练中的1,2题,都渗透了由物到形再到数的抽象过程.第11页第3题发射火箭倒计时的情境,暗含着10以内各数的顺序,要求学生会把10以内的数顺着数和倒着数.
整合思路。
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由物到形再到数的转变过程,同时能依据火箭发射情境倒着10个数,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看得几,摸得着的东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很快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进一步体会6---10各数的意义.
学会正确书写6---10各数.
渗透数数的多种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6---10各数的意义.
难点:6---10各数的写法.
【设备分析】。
本节设计在模式二(卫星接收系统,电脑,电视加模式一全套设备)环境下进行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直观的画面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体会6---10各数的意义.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数数,认数的基础,所以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并会用数表示.但学生对6,8,9这几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会有些难度.
【教学准备】。
课件,小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直观感知6---10各数.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文具店看看,你们想去吗大家请看(课件出示"找朋友"主题图)......
请大家帮这些文具找找它的数学好朋友.
(学生观察好后,口头回答)。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找朋友活支,可使学生进一步感知6--10各数).
由物到形,由形到数,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请同学们拿出小圆片,将刚才画面中的各种文具的个数摆出来.
请一生将小圆片摆在黑板上相应的数字前.
请集体认读6---10各数.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个数是6---10的物体,并和同伴说说这几个数字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用小圆片摆数,实现由物到形的抽象.再通过小圆片和相应数字对应,实现了由形到数的抽象.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物体,是加深学生对6---10各数意义的理解.)。
观察各数,掌握写法.
引导观察6---10各数的形状,看看它们分别像什么.
让学生试着在田字格写一写各数.
让几名同学到讲台上交流自己的写法.
指导起笔,运笔,落笔.
让学生描写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各数的形体特征,目的为写数奠定基础,让学生尝试写数,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指导书写,是教给学生正确的写法.)。
巩固练习。
引导弄清题意,让学生独立完成1,2题.
课件出示火箭发射场景,让学生学会倒数10以内的数.
学生自主填数。
(设计意图:通过数形结合的练习,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书写能力.)。
拓展性学习。
请4人一小组,合作编6---10各数的歌谣.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课总结引导学生谈收获.(设计意图:意在回忆教学过程,整理知识,内化知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wenmizhishi/11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