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条据书信

数的意义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模板20篇)

数的意义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模板20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语言的简洁明了,逻辑的严密性和步骤的合理性。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六年级教案范本,希望对大家的教学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百分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导入新课。

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桃花心木)。

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及资料,让学生了解桃花心木。(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不懂的生字词用彩笔给画出来;

3、在课堂上交流自学的成果,老师适时反馈意见;

出示课件的生字词练习,检查和巩固自学成果。

萎()秧()番()锻()勃()雅()。

委()殃()翻()段()脖()难()。

三、再读课文。

1、理清文章的整体脉络,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交流解答,老师适时引导、点拔;

3、赏析美词佳句,边读边画,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有感情的读一读。

四、感悟种树人奇怪做法。

1.提出问题: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请大家默读课文3-11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并在句子旁边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悟。

2.学生读出句子,其间教师引导说出怪在哪,理解“莫名其妙”,然后指导读出抓住“有时”等读出“奇怪、疑问”的感觉。

板书设计:

3、桃花心木。

秧萎番锻雅勃。

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数的意义2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拔萝卜--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加与减(一)》中的内容。

本课时的内容是在整十数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先提供了小兔子拔萝卜的情境,从中引出问题:“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教材中提供了四种计算方法(并非让学生全部掌握,学生还可以有别的方法)。在学了加法计算之后,让学生试着计算:“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了多少个萝卜?”以促使学生从加法计算迁移到减法计算上去。这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的最大不同。

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知识作为基础,有一小部分学生在上学前已对竖式有简单的了解。对于看图编故事和从图中提出问题,前面的学习中已有过练习。这些都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

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中,力图体现出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想办法解决,并能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自己探索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从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得出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幅画,谁能用一个好听的故事把它讲给大家听?

生:森林里住着小兔一家人。有一天,兔哥哥出去玩,忽然看见一片萝卜地,这儿全是它喜欢吃的萝卜。它赶紧跑回家叫来妹妹,一起拔萝卜。兔哥哥一下拔了36个萝卜,兔妹妹拔了23个萝卜。

(师生掌声起,该生很高兴,甜甜地笑了。)。

二、讨论。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a:我知道了兔哥哥拔得多,兔妹妹拔得少。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a:为什么兔哥哥拔得多,兔妹妹拔得少?

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b:因为兔哥哥大,兔妹妹小。

生c:因为兔哥哥长得壮,比兔妹妹力气大。

师:(对生a)他们的回答,你满意吗?

生a笑着点点头。

生d:为什么兔哥哥不把自己的萝卜分给妹妹一些呢?

生e:兔哥哥长得高,吃得多;兔妹妹小,吃得少。两个人的萝卜刚够自己吃。

生f:它们两个是一家人,拿回家后一起吃。

生g:我想知道,兔哥哥和兔妹妹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生h:兔哥哥比兔妹妹多拔了多少个?

生i:兔妹妹比兔哥哥少拔了多少个?

(教师将生g、生h、生i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三、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生:36+23=?(有的学生已报出结果。)。

师:算出结果的同学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同学自己想办法计算36+23的结果,可以用小棒、算盘、练习本等。

(学生动手探究,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引导、帮助。)。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a: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我在左边摆3捆零6根,就是36,在右边摆2捆零3根,就是23。然后数一数,一共5捆零9根,就知道36+23=59。

生b:我是拨计数器算的。我先在十位上拨了3个珠子,在个位拨6个珠子是36,再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一看是59。

生c:我是用口算得出的,6+3=9,30+20=50,50+9=59。

生d:我也是用口算得出的,36+3=39,39+20=59。

生e:我也是用口算得出的,36+20=56,56+3=59。

生f:我是用竖式计算的(边列竖式边说),先写一个加数36,再写第二个加数23,并把加号写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写好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再计算:30+20=50,6+3=9,答案也是59。

师:很好。在列竖式时一定要注意,两个加数中个位的两个数上下要对齐,十位上的两个数也要对齐。然后再计算:个位上6+3=9,把9也写在个位上,和上面对齐,十位上3个10加2个10是5个10,5写在十位上,和上面对齐。

师:以上四种方法:摆小棒、拨计数器、口算、列竖式,你认为哪种最简单?

生a:我认为列竖式简单。

生b:我认为口算简单。

四、探究类推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两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四个人共同去解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

小组长汇报:

组a:我们解决第一个问题,兔哥哥比兔妹妹多拔了多少个萝卜,我们的算式是36-23=13。

师:你们是怎样计算36-23的?

组a:我们用口算,6-3=3,30-20=10,10+3=13。

组b:我们列竖式(边写边说),先写第一个数36,再写第二个数23,6-3=3,3-2=1。

师:是3-2=1吗?

生:是3个10减2个10等于1个10。

组3: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算式也是36-23=13。也用口算,30-20=10,6-3=3,10+3=13。

五、总结。

师:在这节课中,你们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

生a:我认为自己表现得很好。

师:哪一点表现得很好?

生a:老师提的问题我认真思考,还积极发言了,而且我讲的故事很好。

生b:我认为自己表现得还可以,我也积极发言了。

生c:我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好,我把36+23算错了。

师:同学们也可以评价一下别人。

学生踊跃发言,都很注意发现其他学生的长处。

师:在这节课中,有好多同学都表现得好,他们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而且把小组活动组织得很好。大部分同学也都能好好地去学习,个别同学没积极思考,老师希望你下一节课有所进步。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比较满意的是:

1.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好。

本节课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不再只是听,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动起来,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学生并没有刻意调整自己注意力的举动,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学生是课堂的中心,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2.本节课打破了学科界线,关注了学生的发展。

现在的学科理念是:学科本身并不是核心内容,它们只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本节课中学生看图编故事、从图中提问、对于问题的回答、交流自己的计算过程、课后对表现的评价,全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这已不能简单地将它仅仅划入数学学科的范畴。

3.本节课让学生自己经历、体验知识、结论形成的过程,自己去探索方法,并从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由此可以看出本节课并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同样也关注过程和方法、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的意义2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小结:分数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关系.。

2.下面各句中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提问:单位一是谁?分数表示谁与谁的关系?

二、新课:

1.意义:上面这些表示关系的分率和倍数都可以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种数叫百分数.。

(板书课题,并把上面句中和图中的分数改成百分数,指导读法.)。

(1)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占全年级的70%.(读作:百分之七十)。

(2)已经修了一条路的25%.(读作:百分之二十五)。

(3)今年的钢产量是去年的120%.(读作:百分之一百二十)。

提问:这些百分数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谁与谁的关系?谁表示100份?

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补充板书)。

追问:百分数是一种什么数?

2.指导写法:

读百分数时,与分数的读法一样.(示范读法)。

练一练:用手指在桌上写一写,然后读一读.。

在本上写:25%16.7%1.25%100%131%。

3.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教师出示投影)。

同:都是数,读法相同.。

三、练习:

1.读百分数:(互相读)。

1%5%99%100%300%0.6%38.3%233.3%。

2.写百分数:(两组互相看)。

百分之七百分之四十六。

百分之五点三百分之三百一十点六。

百分之五十五百分之四百。

百分之零点一百分之百。

3.把下图中的阴影部分用百分数表示,说说阴影部分、空白部分各占整体的百分之几.。

4.用阴影表示下面的百分数,说说百分数表示谁占谁的百分之几.。

5.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本书,已经看了它的75%,还有25%没有看.()。

(2)一根绳子长50%米.()。

(3)分母是100的分数叫百分数.()。

(4)火车的速度比汽车快25%,火车的速度是汽车速度的125%.()。

6.看图填空:

把()看做单位一,()占()的60%,没走的路程占()的()%.。

把()看做单位一,()相当于()的32%,苹果树是()的()%.。

把()看作单位一,()相当于()的27%,现在用电是原来的()%.。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读书,复习今天的学习内容.。

2.书第68页5~8.。

六、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区分比和比例

教学要求:1、使学生能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却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正、反比例的意义。

(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2)从a地到b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3)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总面积。

(4)海水的出盐率一定,晒出的盐和海水重量。

3.判断下列各题中已知条件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把已知条件用等式表示出来。

(1)一辆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照这样速度,5小时可行300千米。

(二)新课。

(1)用以前方法解答。

(2)研究用比例的方法解答。

题中涉及哪三种量?哪一种量使一定的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系?

能不能利用这个关系式列比例解答?

解比例,同学自已完成,及时纠正。检验。

改变例1中的条件和问题。

1、以前的发法解答。

2、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

3讨论结果填书上。

4小结:用比例知识来解答应用题,就是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来解答。

整理和复习。

教学要求:

2、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知识整理。

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形成支识网络。

2我们学习哪些知识?用合适的方法把知识间联系表示出来。汇报同学互相补充。

复习概念。

什么叫比?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根据什么?

什么叫呈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反比例的关系?

什么叫比例尺?关系式是什么?

基础练习。

1填空。

六年级二班少先队员的人数是六年级一班的8/9一班与二班人数比是()。

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大圆和小圆的周长比是()。

甲乙两数的比是5:3。乙数是60,甲数是()。

2、解比例。

5/x=10/340/24=5/x。

3、完成26页2、3题。

综合练习。

1、a×1/6=b×1/5a:b=():()。

2、9;3=36:12如果第三项减去12,那么第一项应减去多少?

3用5、2、15、6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

实践与应用。

1、如果a=c/b那当()一定时,()和()成正比例。当()一定时,()和()成反比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区分比和比例

教学要求:

2、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知识整理。

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形成支识网络。

2我们学习哪些知识?用合适的方法把知识间联系表示出来。汇报同学互相补充。

复习概念。

什么叫比?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根据什么?

什么叫呈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反比例的关系?

什么叫比例尺?关系式是什么?

基础练习。

1填空。

六年级二班少先队员的人数是六年级一班的8/9一班与二班人数比是()。

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大圆和小圆的周长比是()。

甲乙两数的比是5:3。乙数是60,甲数是()。

2、解比例。

5/x=10/340/24=5/x。

3、完成26页2、3题。

综合练习。

1、a×1/6=b×1/5a:b=():()。

2、9;3=36:12如果第三项减去12,那么第一项应减去多少?

3用5、2、15、6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

实践与应用。

1、如果a=c/b那当()一定时,()和()成正比例。当()一定时,()和()成反比例。

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

比例的意义。

比例比例的性质。

解比例。

正反比例正方比例的意义。

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

比例应用题正比例应用题。

反比例应用体题。

百分数的意义

标知识。

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过程。

方法收集、整理有关百分数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体验百分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

态度。

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相关信息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体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教具。

(课件)。

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彩笔、搜集有关百分数的材料。

教师准备:智慧树(智慧果)、课件、方格纸。

教学流程。

节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春天是植树的季节,植树节是哪一天吗?对!植树节那天,我们双语实验学校开展了植树活动,(随机展示图片)一个多月过去了,在同学们的精心呵护下,小树苗的成活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这是四、五、六三个年级的植树情况统计表。

1、初读信息,形成认知矛盾。

出示表格:

(前一部分)。

年级成活棵数植树总棵数成活棵数占植树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四年级8108/10。

五年级212521/25。

六年级172017/20。

观察表格,你认为哪个年级的学生植树情况好些呢?为什么?

(出示植树总棵数)现在呢?哪个年级的学生植树情况好。

师:哦,老师明白了,原来你们在比较未成活的棵数,未成活的棵数少的植树情况就好。

师:这样比较可以吗?(引导学生质疑、冲突)还有没有别的建议?

有的学生提出用减法比较不合适。

师:你以为用什么方法比较才合适呢?

学生讨论得出比较成活棵数和植树总棵数的比。

(2)看成活棵数占植树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设置一个个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进而更深入地进行思考,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在对比、讨论中进行优化。)。

二、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1、自学课本,解决问题。

生自学课本。汇报交流:

2、举例验证,解决问题。

a:师:老师去超市买了这两种饮料回来,让你选,你喜欢喝哪种?为什么?

品牌价格(元)果汁含量。

鲜橙多3.0010%。

农夫果园3.5030%。

出示: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用百分数的意义解释果汁含量。

教师出示两件毛衫的图片。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由,能用百分数的意义合理的解释。

同位互选一个百分数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

3、联系实际,教学百分数的写法,解决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教师出示三杯水的图片。

师:老师这儿有三杯蜜水,你能从图中看出哪杯蜜水甜吗?

学生回答,说名自己猜测的理由。

师:(出示1、2、3号杯,第一杯蜜13克,蜜水25克;第二杯蜜27克,蜜水50克;第三杯蜜11克,蜜水20克)现在我给大家提供一组数据,请你们四人小组研究研究,把你们比较的过程写下来。

四人小组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汇报1:第一杯蜜水中有水12克,第二杯蜜水中有水23克,第三杯蜜水中有水9克,水越少,蜜水就越甜。因为9﹤12﹤23,所以第三杯甜。

汇报2:只要比一比蜜占蜜水的几分之几就可以了,也就是比较一下13/25、27/50、11/20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就可以了。13/25=52/100、27/50=54/100、11/20=55/100,所以第三杯水最甜。

师:大家同意哪一种方法呢?(大部分同意第二种方法,但解释不清第一种方法的症结)。

明确:解决这类问题时不能只求出差,而要求蜜占蜜水的几分之几。师:有时候只求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要把它们通分,再比较。既然它们都变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了,那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分母是100得分数表示什么。

学生明确,54/100就表示蜜占蜜水的百分之五十四。

同位互相说一说,另外两个分母是一百的分数的含义。

学生汇报,百分数应用广泛,便于比较。

师:那么百分数与分数之间有什么异同呢?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明确: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后面不能带单位的。

四、回顾质疑,巩固新知:。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师:我们这节课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用一个百分数形容我们这节课解决问题的情况。

学生思考回答。

师: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名人名言,与大家共勉。

(课件出示)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区分比和比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2.4:1.6和60:40。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60:40。

内项。

外项。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如::=: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如::0.5=1.2:。

两个外项的积是×=0.6。

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

2.4×40=1.6×60。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填一填。

(1)=。

()×()=()×()。

(2)0.8:1.2=4:6。

()×()=()×()。

(3)4×5=2×10。

4:()=():()。

=

4.做一做。

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

5.课堂小结。

(1)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2)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三、作业。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4~6题。

课后记:

百分数的意义

5000×3.75%×2=375(元)5000×(1+3.75%×2)。

5000+375=5375(元)=5000×1.075。

=5375(元)。

三、实践应用。

第11页做一做。

完成练习时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注意计算要准确。

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第14页的第9题。

板书设计:

5学会购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购物(课本第12页例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教学重点:运用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出示第12页的例5。

2、让学生仔细读题,说说想到了什么?

着重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3、分别计算出在a商场和b商场所花的实际费用,进行比较:

a商场:

230×50%=115(元)。

b商场:

4、从而得出在a商场购物更省钱,所以在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三、课堂练习:

第12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如何才能进行合理购物。

五、作业:

第15页第13、14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词语铺垫导入,揭示新课。

1、词语铺垫。

丑陋渺小鸿毛卑微唾弃灭亡。

美丽伟大泰山崇高爱戴永生。

2、本单元我们已学过关于鲁迅的哪些文章?你了解到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生简单汇报。

3、揭示课题,板书,齐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三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呵平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试着读好这一句。

四、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

2、生汇报发现:对比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对比,2、3、4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的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对比朗读。

4、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有的人”指的就是哪两类人?引读第一小节,这两类人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虽生犹死,虽死犹生);对这两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生汇报出几种态度:批判,赞扬,热爱。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充分激发学生情感。

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学们两两对读,一人一句,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看谁最能读出臧克家的心声。

5、师生对读,烘托诗情。

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更--爱戴、敬仰、怀念…….损害人民利益的人我们更--痛恨,蔑视,憎恶。。。。。。

五、研读品悟,升华情感。

1.看课文题目,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齐读),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诗人该不会忘了吧?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鲁迅的影子。学生读诗找诗句。

2、汇报读诗句。结合所学课文简单谈谈你的理解。

4、让我们把深深的敬仰献给那些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齐读描写鲁迅的诗句。

六、课堂小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打算做个怎一个什么样的人?

3、总结:读两句诗,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3、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情况,办一期手抄报:“走近鲁迅”。

20《有的人》。

虽死犹生骑人民恨。

对比。

虽生犹死俯人民爱。

圆柱的体积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1米、1分米、1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2.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探究新知.。

我们学习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概念: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一)实验观察,建立体积概念.。

1.教师演示实验:

第一步:出示有杯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

第二步: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第三步:拿出石块后,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绿色记号.。

观察思考: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

个现象,说明什么?

汇报归纳: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向上挤,水面向上升.。

石块大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

石块小占据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2.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方法:

第一步:拿出装满细沙的杯子,把细沙倒在一边.。

第二步:把一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第三步:把杯中细沙倒出,把一大些的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了什么?

汇报归纳: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放人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

这说明木块也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木块大占据空间大,木块小占据空间小.。

3.总结两次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以上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归纳:物体都占据空间,物体大占据空间大,物体小占据空间小.。

教师明确: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4.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实物比较:字典和大词典桌子和椅子水桶和茶叶桶课本和练习本。

(教师出示一组体积接近的物体)提问:这两个物体谁的体积大?

(二)认识体积单位.。

教师指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时只凭感觉是无法判断出谁大谁小的,这就要我们。

精确地计量物体的体积.计量体积就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

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1.认识1立方厘米(出示一块1立方厘米的体积模型)。

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是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

说一说: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比较小.。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厘米比较恰当?

2.认识1立方分米.(出示一块1立方分米的体积模型)。

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体积大一些,是一个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

说一说: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物体比1立方厘米的物体大.。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分米比较恰当?

3.认识1立方米.。

思考:什么样的物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板书: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文档为doc格式。

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意义》教案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正确读写百分数.。

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

教师小结:分数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关系.。

2.下面各句中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提问:单位一是谁?分数表示谁与谁的关系?

1.意义:上面这些表示关系的分率和倍数都可以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种数叫百分数.。

(板书课题,并把上面句中和图中的分数改成百分数,指导读法.)。

(1)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占全年级的70%.(读作:百分之七十)。

(2)已经修了一条路的25%.(读作:百分之二十五)。

(3)今年的钢产量是去年的120%.(读作:百分之一百二十)。

提问:这些百分数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谁与谁的关系?谁表示100份?

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补充板书)。

追问:百分数是一种什么数?

2.指导写法:

读百分数时,与分数的读法一样.(示范读法)。

练一练:用手指在桌上写一写,然后读一读.。

3.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教师出示投影)。

同:都是数,读法相同.。

1.读百分数:(互相读)。

2.写百分数:(两组互相看)。

百分之七百分之四十六。

百分之五点三百分之三百一十点六。

百分之五十五百分之四百。

百分之零点一百分之百。

3.把下图中的阴影部分用百分数表示,说说阴影部分、空白部分各占整体的百分之几。

4.用阴影表示下面的百分数,说说百分数表示谁占谁的百分之几。

5.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本书,已经看了它的75%,还有25%没有看。()。

(2)一根绳子长50%米。()。

(3)分母是100的分数叫百分数.()。

(4)火车的速度比汽车快25%,火车的速度是汽车速度的125%。()。

6.看图填空:

把()看做单位一,()占()的60%,没走的路程占()的()%。

把()看做单位一,()相当于()的32%,苹果树是()的()%。

把()看作单位一,()相当于()的27%,现在用电是原来的()%。

四、总结:

1.读书,复习今天的学习内容。

2.书第68页5~8。

倒数的认识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请同学们拿出听算本,我们听算几道题。

生:笑……。

师:有些同学在下面偷偷地笑了!你们笑什么呀?

生:(齐)太简单了!乘积都是1!……。

师:对,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你们还能写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

生:(齐)能!

师:那好,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请大家准备好课堂练习本,我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请你写出乘积是1的任意两个数,看谁写得多,而且能写出不同的类型。

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一分钟到,停!谁愿意把你写的念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师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这么多乘积是1的两个数,还是几种不同的类型,不错。

生:(抢着说)我还有更多的……。

1/5×5=1,1/6×6=1,1/7×7=1,1/8×8=1,1/9×9=1。

师:太厉害了!如果给你们充足的时间,你们还能写多少个这样的乘法算式?(无数个)。

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有说我也会的,也有说不信的……。

师:你要能猜出来,也可以来试一试呀。

生1:老师,我请你猜。

师:好。

生1:我写的第一个数是4。

师:那你写的第二个数是1/4。

生1:不对,我写的是0.25。

师:是吗,1/4和0.25相等呀。

生2:老师,我也请你猜。

师:都来为难我了!

生2:我写的第一个数是10/8。

师:那你写的第二个数是8/10或是0.8。

生2:老师,你没化成最简分数呀!

师:你的也不是最简分数呀。

师:你们也能猜吗?

生(齐说):能。

师:为什么能猜到?

生:因为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师:对,你们所写的这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像这样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我们把它称之为互为倒数。

教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生齐读。

师:黑板上所写的两个数的积都是1,所以他们互为倒数。比如2/9和9/2和乘积是1,我们就说2/9和9/2互为倒数。(师板书2/9和9/2互为倒数)。

生1:“互为”是指两个数的关系。

生2:“互为”说明这两个数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生3:我举个例子来说,比如“2/9和9/2互为倒数”就是说2/9是9/2的倒数,9/2是2/9的倒数。

生:学过,约数和倍数。比如: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的倒数与约数、倍数一样都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必须是相互依存,而不能独立地存在。

师:5和1/5的积是1,我们就说……(生齐说)。

师:0.25×4=1,这两个数的关系可以怎么说?

生1:0.25的倒数是4,4的倒数是0.25。

生2:这两个数不是分数,好像不可以说它们互为倒数?

师:可以吗?

生:可以,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这两个数的乘积也是1。

师强调只要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都是互为倒数。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不错。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是不是真正理解了倒数的意义。

1、判断:

(1)得数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2)因为10×1/10=1,所以10是倒数,1/10是倒数。

(3)因为1/4+3/4=1,所以1/4是3/4的倒数。

2、展台出示练习十t1、t2,口答。

(t1:3/4×()=17×()=1。

t2: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4/37/686/73/41/8)。

分数乘以整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图示,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探索分数除以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圆柱的表面积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肖老师的这堂课总的来说准备充分,如教师的教具,学生的学具,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练习;教师语言精练,教态自然大方,难点突破,重点突出,练习有坡度。

具体如下:

一、优点。

1、合理的利用教材。

圆柱体的表面积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表面积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上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将表面积的计算作为重点来教学。教学设计和安排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整堂课容量较大,但学生学的轻松,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

2、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

本堂课在教学上采用了引导、放手、引导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新课前的复习,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由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到圆柱体的表面积。通过圆柱体模型的演示,引导学生复习圆柱体的特征,进而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在教学侧面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思考该怎样计算,再让学生动手探究。在实践中,学生很清楚地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在学生会求侧面积的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圆面积,从而总结出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立体转平面,形变量不变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二、不足。

圆柱体的物体在生活中很普遍,如学生的透明胶带,矿泉水瓶盖等,让学生动手测量这些物体的有关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兴趣会更高写,也让数学回归到生活。练习中,出现三个不同直径的圆,而出示的图片却是三个圆同样大,直观效果不明显。

圆柱的表面积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引入新课(复习圆柱体的特征)。

1、复习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2、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几何形体——圆柱。知道它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引入:两个底面和侧面合在一起就是圆柱的表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设疑: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哪些面的总面积是圆柱体的表面积呢?

板书:底面积×2+侧面积=表面积。

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首先应该计算它的底面积和侧面积。

(二)根据条件,计算圆柱的底面积。

圆柱的底面是圆形,同学们会求它的面积吗?

(多媒体逐一出示圆柱及条件,求它的底面积,并记录结果。)。

条件:(厘米)r=3d=4c=31.4。

底面积(平方厘米)28.2612.5678.5。

(三)教学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

1、引导探究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剪圆柱形纸筒)。

(3)汇报交流研究结果,多媒体课件展示。

(4)小结:同学们会动脑,会思考,巧妙地运用了把曲面转化为平面的方法,探讨发现了圆柱体侧面积正好等于它的底面周长与高的乘积。

2、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

多媒体回到前面三个圆柱,逐一给出三个圆柱的高,求它的侧面积。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条件(厘米)h=5h=8h=10。

侧面积(平方厘米)94.2100.4862.8。

1、设疑:学会了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怎样计算它的表面积?

2、学生根据数据进行计算?

3、汇报计算方法及结果,媒体出示结果进行验证。

表面积(平方厘米)150.72125.669.08。

(五)小结:圆柱表面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三、练习巩固,灵活运用。

1.求下面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1.6m,高是0.7m。

(2)底面半径是3.2dm,高是5dm。

四、总结反思,畅谈收获。

这个课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1、有感情、熟练地朗读课文。

2、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能够感悟并有所启示。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情。感受人们对同等、和平、发展的渴看。

:感受人们对同等、和平、发展的渴看。

1、自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更槪。

2、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3、从每个孩子的先容中你知道了什么?

提出题目:从每个孩子的先容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句子画下来,感悟情感。

2、小组讨论。(把自己的感受将给小组的同学听,体会感受,)。

3、全班交流。

1、分角色朗读,品味语言的魅力。

2、例如:“我”开始说:“我们的国荚冬很美”是很自豪的,而接着说“但还有很多题目,比如有xxxxxx、、”是很伤心的,“我真想狠狠揍他”是痛恨的,“我是黑皮肤,我也想像一切美丽的国家美丽的公民一样,高昂着头自由的生活”是渴看的、激昂的。

1、想想小朋友先容自己国家事的心情,指导感情朗读。

2、讨论能不能说所有人的皮肤都是“阳光皮肤”?

3、比较本课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由于雷隶热爱世界和平的精神体会“我”的美好愿看。

21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不顾美、英等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回新中国的浪潮;今天又有很多海外学子纷纷回来报效祖国。查阅这方面的材料,将感受最深的做成卡片,先容给同学。

明确:例如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则,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阅读钱学森写给人大常委会求救信,感受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1996年8月,在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开幕式上,一个中国男孩宣读了他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人沉醉在失往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回眸。他对我说:‘孩子,等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和妈妈相约,等爸爸凯旋那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往迎接他。”

“后来,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捧着鲜花,接回来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我大声呼喊:‘爸爸,我亲爱的爸爸呀,我才只有11岁,需要您的爱,需要您那有力的大手,需要您那宽广的肩膀……’但是,爸爸却再也不会醒来,爸爸的嘴微张着,仿佛在呼唤什么。”

这个孩子叫雷棣,他的父亲雷润民——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一名军事观察员,两年前在中东执行任务时牺牲了。得知父亲牺牲的消息后,雷棣非常悲伤,发高烧一连几天不退。妈妈看着沉默的儿子,忍着巨大的悲痛说:“记住,孩子,你爸爸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雷棣一头扑进妈妈的怀里,泣不成声地说:“妈妈,我会记住的。”他和妈妈把爸爸的骨灰盒拿回来,放在爸爸生前读书的写字台上,那顶象征和平的蓝盔搁置在骨灰盒上。书桌上照片里的爸爸一如往日,用平静而深情的目光看着他。

从此,雷棣似乎一下子长大了。像很多孩子一样,雷棣原来也很调皮。爸爸不在了,雷棣却变得懂事了。晚上,他会静静为妈妈掖被角,看到妈妈不舒服,会再三叮嘱妈妈往医院。他非常关心国际政治,留意中心电视台播放的国际新闻,特别是看到那些妇女儿童在战乱中受伤害的情景,他情绪十分激动。他知道爸爸是为了保护这些妇女儿童牺牲的,他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的人民在饱受战争的苦难。他下决心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他还知道,要继续爸爸的事业,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为此他发奋学习。他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了名次,他的作文获得了奖、登了报,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读了《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爸爸精通四种外语,所以能胜任联合国复杂的维和工作。雷棣从小就留意学习外语,爸爸牺牲以后,他更加努力,初二时,英语已达到大学二年级的水平。

有一天,一位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教授在路上向雷棣问路,雷棣用熟练的英语为他指路。教授提出要到他家看看,雷棣和妈妈热情地接待了他。雷棣还为客人演奏了肖邦的钢琴曲。教授得知雷棣的父亲在维和行动中牺牲了,对雷棣说:“我要邀请你往哥本哈根大学读书,用度全部由我们支付。”雷棣平静地回答:“我爸爸对我说过,‘记住,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往赢得成功’。我要像爸爸那样,做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我会往哥本哈根,但我要凭自己的努力往。”教授激动极了,说:“你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我相信今后会在中国驻丹麦大使馆里见到你。”

雷棣正在长大,一个企盼为世界和平做贡献的孩子正在奋发努力。雷棣希看自己长大以后像爸爸那样优秀,像妈妈那样坚强。他说:“我一定要往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

《百分数的意义》六年级数学教案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

3、会写百分数。

4、区分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

5、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比较、分析、分辨的能力。

(一)、引出百分数,教学百分数的读法。

师:近年来,我们学生的近视率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视,根据去年年底的统计,我市学生的近视情况如下(媒体出示)。

2、揭题。

生展示他们找到的百分数。

师有选择的板书并小结:看来生活中这样的数确实挺多的。数学上把这样的数,叫百分数。那么什么是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怎么写?还有哪些跟百分数有关的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师:大家都在关心我们学生的近视情况,作为老师当然更要关心我们学校同学的`近视情况。下面是老师调查的二、三年级的近视情况(出示表格)。

年级总人数近视人数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近视率。

二年级202。

三年级253。

师:二年级的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多少呢?三年级呢?哪个年级的近视情况好些呢?你是怎么比较的?可以先在草稿本上写写算算。

学生反馈:可能会出现通分成分母是50的,也可能是100的。

师挑选通分成分母是100的提问:为什么把分母都通分成100呢?(便于比较)。

2、教学写法。

师:二年级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10/100,又可以写成二年级近视率是10%。(媒体出示再板书)我们写百分数的时候在分子10的后面加上百分号。看看我们写百分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百分号的小圆圈写小点)那么三年级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12/100,可以怎样写呢?生写在草稿本上,指名一生板演。

师:三年级的近视率12%指的是哪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师:也就是说三年级的近视率12%表示?(三年级近视人数是总人数的12/100)(板书)。

师:那么二年级的近视率10%又表示什么?(二年级近视人数是总人数的10/100)(板书)。

2、生自主说。

师:那么谁能说说我市小学生的近视率18%,中学生的近视率49%,高中生的近视率64.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自己轻轻地说一说。

生反馈说,师选择小学生近视率表示意义板书。

师:看到这些信息,你想说什么呢?

3、小组内说。

生反馈,师挑选组的代表说,并板书。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已经说的都非常接近了。百分数就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板书意义)。

1、辨别。

师:我们来看看下面的百分数是表示谁是谁的关系呢?

出示:

鸡的只数是鸭的75%。

一根绳子的长度是一根铁丝的51/100。(51/100可以改写成51%吗?)。

出示:

一堆煤重87/100吨。(看看下面这个分数可以改写成百分数吗?为什么?)。

2、师小结:分数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后面不能加单位。

3、加深理解进行判断。

(1)一段绳子长29/100;。

(2)一段绳子长29%米;。

(3)分母是100的分数都是百分数;。

(4)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

(五)、巩固练习。

师:简单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会写百分数了吗?

1、写出下面的百分数。

百分之一百分之二十八百分之零点五。

2、读出下面百分数,想想下面的信息给了你哪些启示?

(1)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2)地球总储水量中只有3%是淡水,而这些淡水中可以直接饮用的只有0.5%。

(3)今天我们班同学的出勤率是100%。

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其实爱迪生说过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同学们对于学习也要付出努力,不怕辛苦。

六年级《比意义》教学设计

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意义教材是从富有教育意义的神五飞天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

学生在已学过和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比的意义”。虽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了一些“比”,但并不了解数学的比和生活中的“比”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比值的含义,知道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比值。

3、理解并掌握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4、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引导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1、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倒数的认识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

2.投影出示圆柱.。

使学生明确:圆柱.。

3.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圆柱的认识。

二、新授教学。

(一)圆柱的认识。

1.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

2.教师出示实物.。

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

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二)圆柱的面.。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3.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三)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四)操作实验。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四、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五、实践作业。

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六、板书设计。

六年级《比意义》教学设计

教材采用了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对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产生初步的体验和感悟,再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用各自的语言进行描述,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总结的方法。而对百分数的写法(主要是百分号的写法)则采用了讲解的方法。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会运用百分数表述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

3、通过对百分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1、体会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明确其具体含义;

2、抽象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明确百分数的意义。

概率统计思想。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什么?但是课题很特别,谁发现了?的确,正常的数它不会说话,但是,当一个数回到具体的问题,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去的时候,它呀,就会说话了。

2、提出4个问题,感受数会说话。

(1)看到100分的考卷,什么感觉?

(2)100米的跑道长吗?

(3)100米高的杉树,感觉怎么样?

(4)在伊拉克的一次爆炸行动中,有100个儿童受伤或者死亡了,感觉又怎么样?

有没有发现,本来不会说话的100,现在怎么了?会说话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会说话的百分数,其实一个道理,当百分数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只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一定能听懂百分数的话。不过同学们,要想听懂百分数的话,首先我们要干什么?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

达成目标:新颖的课题,对100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为后续学习和深入研究打下伏笔。

二、精心点拨,分析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首先得认识百分数,研究百分数。

根据我们前面五年的经验,从4个方面着手,板书,读法,写法,意义,用处。

2、读法、写法小组合作解决。

合作之前,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百分数和老师提供的百分数。

交流时,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读法。

写法,师强调百分号的写法“小圆圈”。

在练习本上快速的写上3个百分数,比比谁写的百分数又快,又有点特别。

交流。强调出百分数的4种:百分号前面的数是整数的,小数的,比100大的,等于100的。

交流。

及时鼓励表扬。

师小结:同样的一个98%,不同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老师总结了大家的想法,就是“这里的98%表示棉占衣服的98/100”,(区别分数与百分数的读法的不同)。

下面那两个百分数,你能不能用这样的方式说说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吗?同桌一人说一个,开始。全班交流。

带领同学看屏幕的三句话,谁占谁,边说边勾。

原来,百分数都是用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其实,孩子们,这就是百分数的意义。(板书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5、用处,过程中感受。

都说百分数会说话,下面的时间,请大家仔细的看看屏幕上的三个百分数,你从哪一个百分数当中感受到了什么?读出了什么?它可不是三个抽象的数哦,如果你带着真正数学的眼光,你是能独处一点东西的,把你的感受在死人小组里面好好的交流一下,有不同的想法,及时的进行补充,开始。

全班交流。

师提醒是哪一个数告诉我们这些的?

我发现,好像蛋白质的含量好像都是选择用百分数来表示的。我找了几种动物的蛋白质,我们来看一下,(屏幕出示表格),比较得出鸽肉蛋白质含量最高,难怪有人把鸽肉称为动物当中的蛋白质之王。

那也就是说,这里的百分数并不能明确的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它只能反应蛋白质和整个肉的一个关系。正因为百分数它不是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它表示的是量和量之间的一种百分之几的关系。(板:关系)。

简单介绍百分率,百分比,百分点。

没有名称说明它们能不能作为具体的量?它只能表示量和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问题,蓝色星球,进一步感受。

7、每一个百分数,当我们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能说话吗?组内合作探讨交流。两名学生读自己收集的百分数。

学生写百分数。

两名学生汇报。

达成目标:认识百分数及其类型。组内合作,交流补充自己的理解。

全班交流,四五个同学发言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

1、一件衣服总共分成100份,然后棉占98份;

2、这里面不含棉的占2%;

3、百格图来表示;

4、线段图来表示;

5、一件衣服的棉布占衣服的一百分之九十八。

达成目标:区别分数与百分数的读法的不同。

2、它们表示的是一样东西是另一样东西的百分之几。

组内交流感受。

两三个同学说说对98%的感受。百分数,方便,简洁,便于比较。

达成目标:在对比中构建新知,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认识。

学生回答自己的观点。

没有。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每一个百分数,当我们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能说话吗?继续考验大家。(出示7个百分数,三句话)从这七个百分数里边,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到下面的括号里。

(1)啤酒在西方是一种饮料,酒精含量约占xx。

(2)成年人的人体当中,水分大约占总体重的xx。

(3)地球上的水资源,海水占了xx,淡水占了xx。

四人小组里面,说你的想法,更要说你的理由。

先组内交流。

几名学生回答并说明自己的理由。达成目标:深入感受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

四、反馈巩固,分层练习。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83页做一做1-2题。

自主完成练习。

达成目标:巩固新知。

五、课堂总结,提升认识。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2、爱迪生格言。小结本课所学知识及收获。

达成目标:学会总结概况所学知识,通过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深入理解格言,立志努力。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