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进行合理调整。小编精心整理了一些小学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通过旧知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基本算法。
2.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一、课前热身。
1、分享一个小数点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小数点的重要性。
2、复习一个数分别乘0.1、0.01、0.001得多少,结论:一个非0的数乘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倍,乘0.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0倍乘0.0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00倍。
3、复习口算乘法。
4、复习整数乘小数笔算乘法及计算方法。
二、类比迁移,情境展开教学例3。
出示例题。
2.尝试计算。
(1)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3.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4.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一)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1.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1)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2)师: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点小数点时,先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再点上小数点。)。
3.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交流,逐步归纳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将教材第6页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补充完整。
(三)、引发冲突,突破难点。
教学例4。
1.出示例题。
2.尝试计算。
(1)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师: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3)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呢。
(4)总结算理:乘、点、画、添。
=32.5(元)。
(2)6.5×5=32.5(元)。
答:买5米要用32.5元。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教学片段:
已知36×28=1008。
36×280=36×2.8=36×0.28=。
3.6×2.8=。
师:观察,口答。说体会。
生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扩大10倍,积也扩大了10倍。
生2:36×2.828缩小10倍,是2.8。
生3:积是1位小数。
师:那么积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生4:点在0和8之间。
师:怎么想的?
生5:一个因数缩小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缩小10倍,所以点在0和8之间。
生6;因数中是一位小数,所以积也是一位小数。
师:那么3.6×2.8呢?积大概是多少?
生7:大于6,小于12.
师:猜一猜,积是多少,小数点又应该点在哪里呢?
生:10.08。
师:用计数器验证一下。
学生用计数器验证。
师:能用竖式计算么?
让学生自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尝试自主计算。
分析与反思:
这节课是在教学整数乘小数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唯一不同的是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教材以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公式为介入,引出需要学习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题,先估算再计算。重点对笔算进行探索。这样做虽然符合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让学生知道了数学源于生活,但是这个情境本身对于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推导过程,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
学生在学小数乘小数之前,刚学过小数乘整数,计算的方法相类似,而今天学习的小数乘小数,与前小数乘整数比较,一个是看乘的小数有几位,在积点几位。一个是把小数位数相加的和在积点几位。计算方法和积的小数位数都有相通和借鉴之处。
所以,把这节课开始内容调整了一下,把面积的计算换成根据已经积推导的计算,以小数乘整数的计算作为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推导基础,以此知识作为新知识生长点。这样更能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之间的联系,能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这样定位我觉的教师就可以完全跟着学生的学程走,是以学生的学来定教师的教。如果以书本的计算长方形的例题,也许学生就沉迷于各个房间的面积大小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就难以把握了。
2.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四个环节进行。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指名板演。(用竖式计算)。
65×5=976×14=。
订正时,可让学生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口答。(出示投影片)。
(1)填空。
5.6扩大()倍是56。
9.76扩大()倍是976。
(2)去掉下面各数的小数点后,分别扩大多少倍?
3.24.780.0370.06。
(3)下面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后各是多少?
485853450。
3.填表,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出示投影片)。
订正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先从左向右观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积也随着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再引导学生从右向左观察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随着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最后归纳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随着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师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这些知识都是为今天学习新知识做准备。下面我们运用这些知识一起研究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意图:让学生充分回忆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进行迁移做好准备。教师要注意让全体学生参与,动口、动手、动脑。
(二)运用迁移,学习新知。
教学内容:课本第1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具准备:将课本第1页的“复习”中的表格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问: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让两个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被乘数、乘数、积)。
还可以叫什么?(因数)。
2.复习整数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
出示小黑板的复习题。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他学生打开教科书,在书上自己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第2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第3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第4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反过来比较:
第3栏与第4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第2、1栏与第4栏比较呢?
说明:这个规律非常重要,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地掌握。
二、新课。
教师出示例1。
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该怎样列算式?(多让几名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的列式写在黑板上。)。
还表示什么?(求6.5的5倍是多少。)。
讲解:过去我们学习的是整数乘以整数,今天我们列的乘法算式是小数乘以整数。同学们想一想,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相同不相同?(相同)。
让两名学生说一说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教师板书: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先复习一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让两个学生说一说。
讲解算法:小数乘法可以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进行计算。
板书:
如果把这个式子变成整数乘法,就要去掉小数点,那么这个式子就变成了什么?(65×5)教师在小数乘法的竖式右边写出整数乘法的竖式。
引导学生讨论:
“6.5变成65相当于小数点怎样移动?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因数扩大了10倍。)板书:
“另一个因数变化了没有?(没有)。
“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另一个因数没有变化,那么新的积与原来的积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积比原来扩大了10倍。)。
“那么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把新的积怎么样?(缩小10倍)。板书:
“要把325缩小10倍,就要把小数点怎样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板书:
“所以6.5×5的积应该是多少?(32.5)。
讲解:“买5米花布要用多少元?(32.5元)。在横式上写出得数,注明单位史称,板书答案。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先把被乘数看作整数,被乘数扩大10倍,这样乘出来的积也扩大1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要把乘出来的积再缩小10倍。
3.基本练习。
做教科书第1页下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全班学生掌握的情况,以及存在问题。
集体订正时,让两名学习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特别要让学生比较一下这道题与例题的异同。(这道题被乘数有两位小数,都是小数乘以整数。)使学生认识到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的小数位数应该一样。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1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可有意识地让中差生说,并按照下面的问题顺序回答:读算式;说出是什么数乘以什么数;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做练习一的第2题。
3.做练习一第3题的前两道小题。
学生独立计算,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可让计算有错误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使他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四、小结。
引导学生根据例题与练习中被乘数的小数位数的不同情况,总结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以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五、作业。
练习一的第3题的后四道小题,第4题。
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多媒体。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
连加。展示:3.5+3.5+3.5=10.5(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引导:出示(边说边演示):
强调:我们可以把3.5元转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转化成10.5元。注意在列竖式时因数的末尾要对齐。
2.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算式:0.72×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还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演示。
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这两种方法。
(3)比较:(见板书设计)。
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用乘法比较简便。
(4)追问: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
生:先把0.72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转化成72×5=360,得出结果后再把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3.6。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积末尾的0可以直接去掉。
指导学生归纳出: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要先把小数看作整数来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当积的末尾有“o”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把“0”去掉。
师:(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顺利地买完了风筝,那就让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吧!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1题。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2题。
同桌之间相互谈谈是怎样点小数点的。
3.指名板演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3题。
4.不用计算,你能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148×23=340414.8×23=()1.48×23=()0.148×23=()()×()=34.04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作业:教材第4页练习练习一第1、2、3题。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各的简便运算。
1.通过旧知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基本算法。
2.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因数比1大(或小)时,积和另一个因数的大小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一、类比迁移,情境展开。
教学例3。
1.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
(2)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3)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2.4×0.8=________2.尝试计算。
(1)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学生的讨论结果。
3.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4.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1.92×0.9=________。
(3)师: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二、深化探究,总结算法。
(一)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1.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
2.师:观察例3及“做一做”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二)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1)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2)师: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点小数点时,先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再点上小数点。)。
3.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交流,逐步归纳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将教材第6页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补充完整。
三、引发冲突,突破难点。
(一)教学例4。
1.出示例题。
(2)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0.56×0.04=________。
2.尝试计算。
(1)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师: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3)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呢?
(二)及时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其中既有一般的小数乘法,也有积的小数末尾有0和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类型,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
2.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的计算。
(三)探究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1.集体订正“做一做”第2题时,引导学生分别将每组题中计算的结果和第一个因数比较大小,发现其中的规律。
2.组织学生交流、总结自己发现的规律。
(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怎么样?
(2)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怎么样?
3.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并结合具体例子明确应用这个关系可以判断乘法计算中的一些错误。
四、实践应用,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1.练习二第1题(基本计算)。
(1)学生独立练习。
(2)组织学生交流和订正。(其中有第一个因数的位数比第二个因数的位数少、积的小数末尾有0和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等多种类型同时出现的小数乘法计算,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练习二第2题(基本应用)。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指导学生看懂每种商品各有多少千克。
(2)引导学生回顾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3)学生独立完成。
(二)拓展练习。
补充题:在下面算式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你能想出不同的填法吗?)。
0.48=()×()=()×()。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练习。
练习二第3、4、5题。
循环小数是个新知识。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通过例7和例8,先让学生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根据学生计算出的除法竖式,让学生观察它们商和余数的关系,由于余数是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而且这样的重复是循环不断的,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进而简单介绍循环小数的简写。接着,教材通过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最后简单教学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学了循环小数等概念,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
1、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思想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教学学法。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情怀,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可见,新课导入中激趣的重要性。新课开始,我采用故事情境法,让学生体验“循环”的意思,从而说说生活中的“循环现象”,深入理解循环的意义,为后面学习新知作个好的铺垫。
新课程指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依据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一个小组计算的动手情境,让学生动手计算,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多层次多网络,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小数还可以分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中还有循环小数等。
好的练习设计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进而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完新知后,我设计了三类练习,一类是填“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在学生填完后我适当进行总结,深入渗透“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但无限小数不一定循环小数;有限小数一定不是循环小数”的思想。第二类是练习循环节的近似值,这也是本课的教学内容之一,主要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时进一步巩固以前学过的求近似值,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最后我设计了一道“趣味数学”题,一方面让学生学研究循环小数的规律,另一方面感受数学给我们带来的内在美。
1、讲故事“从前有座山……”让生说说为什么这个故事讲不完?
2、揭示“循环”,让生举例生活中的循环现象。
3、引入到数学现象中。
以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现在课堂所追求的一种情境教学。并让学生结合生活说说循环现象,为新知教学架梁铺桥。
2、交流总结得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以及循环小数。
3、重点研究:循环小数的特征(得出定义及探索是怎样发现它是循环小数的)
4、让学生出题判断是否是循环小数,加强理解循环小数的定义。
5、深入得出: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有限小数一定不是循环小数。(并举例证明)
6、看书并教学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索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研究小数的两种形式: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及循环小数。这充分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看书质疑,对新知及时进行巩固,并让学生提出想学习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1、填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1)出示六个数,你们有什么疑问?(3。1604是什么意思?)并教学三个循环节的写法。
(2)让学生填空。交流并小结:先选出有限小数,再做无限小数,从无限小数中得出循环小数。渗透数学思想。
(3)教学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2、填空:用““四舍五入”法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3、判断题:错的说说原因。
针对本课知识点较多,我在练习设计时考虑到多层次、多角度。并在第一题的练习中渗透数学思想,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1、说说本节课学到什么知识?2、趣味数学(课外延伸题)
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多媒体。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
连加。展示:3.5+3.5+3.5=10.5(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引导:出示(边说边演示):
强调:我们可以把3.5元转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转化成10.5元。注意在列竖式时因数的末尾要对齐。
2、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算式:0.72×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还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演示。
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这两种方法。
(3)比较:(见板书设计)。
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用乘法比较简便。
(4)追问: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
生:先把0.72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转化成72×5=360,得出结果后再把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3.6。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积末尾的0可以直接去掉。
指导学生归纳出: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要先把小数看作整数来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当积的末尾有“o”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把“0”去掉。
师:(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顺利地买完了风筝,那就让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吧!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1题。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2题。
同桌之间相互谈谈是怎样点小数点的。
3、指名板演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3题。
4、不用计算,你能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148×23=340414.8×23=()1.48×23=()0.148×23=()()×()=34.04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作业:教材第4页练习练习一第1、2、3题。
板书设计。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各的简便运算。
读题后,请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并板书:
6.5+6.5+6.5+6.5+6.5。
提问:这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加法算式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几个加数相同,都是小数。求n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提问: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想一想它的意义是什么呢?
(6.5×5,表示5个6.5相加是多少,或6.5的5倍是多少)。
板书:6.5×5。
教师:6.5×5是小数乘以整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呢?
出示思考题,并组织学生讨论。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相同)。
(2)它们有什么不同?(小数乘以整数中的几个相同加数是小数,而整数乘法中的几个相同加数仅限于整数)。
讨论后概括出: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练一练,说出下列各题的意义。
0.9×463×68.4×15。
(4个0.9相加的和是多少?6个63相加的和是多少?15个8.4相加的和是多少?)。
2.理解法则。
教师:我们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下面继续研究它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可联系前面复习的知识,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出示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并试做。
(1)怎样把6.5×5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2)把6.5×5转化为整数乘法后,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3)要想使积不变,应该怎么办?
讨论后,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学生的思考过程。
答:买5米要用32.5元。
教学意图: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迁移的方法,通过讨论、尝试,自己探索新知。
(三)反馈调节,归纳方法。
1.反馈调节。
(1)完成“做一做”。(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14个9.76是多少?
练习时,要注意行间巡视;订正时,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调节。
(2)计算。
0.86×70.375×124(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订正时,要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归纳方法。
(积的小数位数和被乘数小数位数相同)。
总结计算方法:小数乘以整数,先按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总结后,组织看课本,让学生提问题。
教学意图:在练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算理,并通过学生观察、讨论,自己发现规律,总结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孕伏发展。
1.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
0.8×43.5×719.6×12。
2.下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4.3×80.72×63.726×80.54×7。
3.根据282×12=3384,不用计算直接说出各式的积。
28.2×12=2.82×12=0.282×12=。
4.列出乘法算式,并计算。(全班动笔)。
(1)5个2.05是多少?(2)4.95的7倍是多少?
5.计算。
0.45×1081.056×25(可分组进行)。
订正:0.45×108=48.6,1.056×25=26.4,这两题的积的末尾是0,应先数好积的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再消去“0”。
6.小明看到远处打闪以后,经过4秒钟听到雷声,已知雷声在空气中每秒传播0.33千米,打闪的地方离小明多远?(从打闪起到看到闪电的时间略去不算)。
解题前,要向学生说明看见的闪电是光,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是每秒传播30万千米,远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因此从打闪起到看到闪电的时间可略去不记。
订正:0.33×4=1.32(千米)。
7.课堂小结。
小结前,可先让学生提出问题,解疑后,再总结。
8.孕伏发展。
计算6.5×0.56.5×0.82。
教师:你们知道这两个算式的意义吗?应该怎样计算呢?这是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同学们如有兴趣,课后可以想一想。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和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增强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意识。
3、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刚刚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判断锐角和钝角,进一步拓展完善对角的认识,为以后学习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理解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一)在生活中找角。
1、课件出示例5:在图中,你能找到哪里有角?
2、根据学生汇报,在上图显示描出六个代表性的角。(2个直角,2个锐角,2个钝角)。
(二)在交流中复习。
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判断直角?
(三)在问题中引入。
1、课件演示:从例5实物图中抽取刚才描出的六个角。
2、引发思考:这些角长得一样吗?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分类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交流汇报,感知特征。
1、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角,你按什么标准分类?说说分的理由。
2、全班反馈,交流分法。
方法一:按是不是直角分为两类。
方法二: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三类。
(二)分类验证,体验特征。
1、验证直角。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进行正确的判断。
2、验证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
明确方法:像这两类角有时用眼睛就能分辨它是属于哪一类角的,就不需要三角尺去验证。
(三)归纳整理,认识特征。
1、自主命名,发挥想象。
2、明确概念,点明课题。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其实人们已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叫做钝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锐角和钝角。
3、比较大小,深化认识。
(1)用活动角拉一拉,能拉出哪些角?
得出方法:把直角的开口拉大就成钝角,反之把直角的开口缩小就成锐角。
(2)揭示规律:锐角直角钝角。
三、巩固新知,理解运用。
(一)连一连。
1、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
2、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二)找一找。
1、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第9题。
2、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3、小组合作:找一找身边的角,并说一说分别是哪类角。
(三)画一画。
1、学生独立画一个锐角、钝角和直角。
2、同桌交流:说说画法,相互判断画得是否正确。
(四)演一演。
1、自由表演:用身体的四肢动作表示角。
2、汇报表演。(这是趣味性的练习,学生只要做出动作基本符合三类角的特点就可以,不需要用直尺去比。)。
(五)想一想。
1、找出下面三角形中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材第44页第10题)。
2、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从三种三角形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上分析。
四、梳理反思,拓展延伸。
(一)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二)到生活中找角,并向你的家人和同学说一说各是什么角。
教学内容:
课本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具准备:
将课本的“复习”中的表格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问: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让两个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被乘数、乘数、积)。
还可以叫什么?(因数)。
2.复习整数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
出示小黑板的复习题。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他学生打开教科书,在书上自己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第2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第3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第4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反过来比较:
第3栏与第4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第2、1栏与第4栏比较呢?
说明:这个规律非常重要,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地掌握。
二、新课。
教师出示例1。
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该怎样列算式?(多让几名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的列式写在黑板上。)。
还表示什么?(求6.5的5倍是多少。)。
讲解:过去我们学习的是整数乘以整数,今天我们列的乘法算式是小数乘以整数。同学们想一想,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相同不相同?(相同)。
让两名学生说一说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教师板书: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先复习一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让两个学生说一说。
讲解算法:小数乘法可以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进行计算。
板书:
如果把这个式子变成整数乘法,就要去掉小数点,那么这个式子就变成了什么?(65×5)教师在小数乘法的竖式右边写出整数乘法的竖式。
引导学生讨论:
“6.5变成65相当于小数点怎样移动?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因数扩大了10倍。)板书:
“另一个因数变化了没有?(没有)。
“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另一个因数没有变化,那么新的积与原来的积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积比原来扩大了10倍。)。
“那么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把新的积怎么样?(缩小10倍)。板书:
“要把325缩小10倍,就要把小数点怎样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板书:
“所以6.5×5的积应该是多少?(32.5)。
讲解:“买5米花布要用多少元?(32.5元)。在横式上写出得数,注明单位史称,板书答案。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先把被乘数看作整数,被乘数扩大10倍,这样乘出来的积也扩大1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要把乘出来的积再缩小10倍。
3.基本练习。
做教科书下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全班学生掌握的情况,以及存在问题。
集体订正时,让两名学习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特别要让学生比较一下这道题与例题的异同。(这道题被乘数有两位小数,都是小数乘以整数。)使学生认识到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的小数位数应该一样。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1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可有意识地让中差生说,并按照下面的问题顺序回答:读算式;说出是什么数乘以什么数;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做练习一的第2题。
3.做练习一第3题的前两道小题。
学生独立计算,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可让计算有错误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使他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得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分和综合素质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
二、探索计算方法。
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
2.探索计算方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
3.研究问题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
三、试一试。
第1题:要注意提醒学生把得数末尾的0去掉。
第2题:在列竖式计算时,给被减数小数部分添上两个0,计算时不容易发生错误。
四、练一练:
第2题: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对所有的学生不必提出统一要求,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多一些,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少一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第3题:让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什么原因,并进行改正。
第4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估算的作用。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p32p33。
教学目标:
2、知道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初步认识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各数位上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用小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你能说说吗?(出示课件)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这么多的地方用到小数,说明小数的应用十分广泛,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把各自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宽(或高)的数据说一说。(教师将各个数据分别按整米数和非整米数两类板书)。
师:这些不够整米数的部分,如果仍然要用米作单位写出来,除了用分数表示外,还可以用怎样的数表示出来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2页的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但是,小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小数的知识。
二、探索发现。
1、认识一位小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例1米尺图。
把1m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多少分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
教师介绍出示: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1米。
那2分米、3分米呢?学生试着完成填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交流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观察上面的等式你能发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吗?
循环小数是本课时的难点,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感知是概念掌握过程的首要环节,从新课的引入开始,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充分感知数学中的循环现象。上完这节课我反思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新课导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是一节课中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上课一开始,我先根据一个故事,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出“依次不断重复”,再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加深感知。可以说教学中,我合理地创设和运用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学效率的提高。虽然导入不错,但如果加入些更直观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如: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总结出循环小数的特征。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动脑、动眼、动口研究问题,获取新知。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区别,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阅读数学书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
三.小结草率,失去精彩。
本节课是个概念课,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如: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以及循环小数简写读写法等,由于准备不够充分,我只是形式上让学生说说今天都有哪些收获,如果好好准备的话学生会很有说头,这样草草的收尾,效果不好,是一个遗憾。
四、练习过少,拓展不够。
我这节课感觉都是在学新知,没有安排练习。如果可以针对循环小数的重点“依次不断重复”这几个关键词语可以出一些练习题,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循环小数的特点,那就更好了。同时也可以增加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区分的有关练习。循环小数的读法本无需掌握,教学时我让生读一读。但”循环节”也要作为知识拓展介绍给学生知道。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但愿我可以经过不断的反思,取得一定的进步!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黑板有多长。
1、教师拿出米尺量黑板的.长度。
2、教师将实际所量长度写在黑板上。课本上黑板长度为2米36厘米。
3、教师提出问题:黑板长多少米?
4、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先小组交流,各小组选代表汇报。
5、教师公布答案。
三、精讲例题。
1、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一份就是1厘米,36厘米就是100分之36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36米。
2、黑板总长等于2米+0.36米=2.36米。
3、自学回答,鹌鹑蛋和鸵鸟蛋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千克?
4、教师叫学生回答。
四、当堂训练。
1、复习导入,判断对错。(小黑板出示)。
(1)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10份是1角。()。
(2)把1000千克平均分成1000份,5份是0.005千克。()。
(3)百分之十二就是0.02。()。
(4)十分之七米用小数表示是10.7米。()。
(5)0.05表示百分之五。()。
(6)3.21是三位小数。()。
(7)0.034写成分数是()。
2、写出下面的小数。(9分)。
(1)蜂房的容积几乎都是零点二五立方厘米。写作:__________。
(2)人的眼睛大约能分辨只有零点零六毫米的物体。写作:_________。
(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三米。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个数,十位、十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字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0,它是(),读作()。(8分)。
4、请你用0、3、6、9四个数字(每个只能用一次)按要求组数。
(1)整数部分最大,而小数部分的千分位是6的数是()。
(2)0不读出来而小数部分是两位小数的是()。
(3)0读出来,而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小数且不是0的是()。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做2、4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1、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三道练习题。教师集体订正答案。
2、独立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板书设计:
循环小数是小学数学第九册上期教学内容,是一个新知识,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课本的例8,是教学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例9,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由此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本节课通过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成为发现者。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建构主义教学论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生先前的经验和学习兴趣。新课开始,我以学生身边的循环现象为导入点,通过计算求商,让学生在不公平的“除尽”与“除不尽”的比赛中发现问题,初步感知有限小数,无限小数,让学生体验“循环”的含义,从而说出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循环”含义,从而为进一步探究“循环小数”的意义架起桥梁。
循环小数这种数学现象,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讨论中获得循环小数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与合作交流,创新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动脑、动眼、动口研究问题,获取新知。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阅读数学书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再通过讨论、师解、生自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享受了不同的成功。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从个别的事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习设计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进而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完新知后,我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四、通过回顾,思考,弄清本节课所获得的新知识,在大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进一步明确学习重点,掌握知识要点对所学知识得到了及时的巩固、提高、升华。
本节课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及新的教学理念。注重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氛围,使全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教学效果好。
1、故事导入:
师:你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这个故事总是在依次不断地重复同一个内容。)。
师:不错,大家已经发现这个故事的一个特点了。板书:依次不断地重复。
师:谁能根据这个特点接着老师的故事继续往下讲?(让几个学生继续讲这个重复的故事。)。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讲不完。)。
师:如果老师让你们照这样不断重复地一直讲下去,不叫停止,想一想,你们要讲多少遍?(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循环、无限。)。
生:要讲很多很多遍。
生:要讲无数遍。
师:像这样讲的遍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生:是无限的。
师:你们刚才讲的遍数呢?
生:是有限的。
2、举实例,引入主题。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
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循环现象吗?谁能举例说一说?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循环。
(2)、白天与黑夜的循环。
(3)、周一至周日的循环。
(4)、1月到12月的循环。
(5)、钟表从1走到12的循环。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其实在数学中也存在着这样有趣的现象。在数学王国里,就有这么一位特殊的小数朋友——循环小数。(板书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们再次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循环小数。
0.75÷2.5=28÷18=。
78.6÷11=1.5÷7=。
1、个别演版。
2、讲评,统计作对人数。问个别学生计算错在哪里?(目的:学生要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做题是这样,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
3、观察你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你有什么想对同学和老师说的吗?(小组讨论,个别发言)。
同学们说的真不错!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刚才的小发现来完成下面的判断题。
(1)、一个小数,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3)、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也是循环小数。()。
(4)、循环小数8.3742742…也可以写成8.3742。()。
(5)、7.80=7.8()。
讲评:(1)、强调重点字词。
(2)、是5位小数,是有限小数,不是循环小数。
(4)、让学生明确循环小数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一般写法,一种是简便写法。
(5)、个别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比大小的方法:先写成一般形式,再比大小。
你的方法真不错,那就让我们利用这位同学的方法完成下面的练习。
1、0.330.31.231.2331.451.45。
2、从大到小排列。
0.60.60.6060.60…0.06。
(1)、学生独立完成。
(2)、个别演版,把自己比的方法展示出来。
(3)、统计做对的人数,个别说说自己的错因。
提醒学生注意:要看清题目要求是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
要用“”连起来。
比的结果里要写题目里给的原数。
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思、说和做,解决了许多问题,那就让我们来互相说说这一节课学习的感受吧!
生:我知道小数按照小数部分的位数可以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的一种。
生:我知道循环小数就是数字在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有规律的无限的重复。
生:我们在写一个循环小数时,虽然在小数部分只写了几个数字,但是后面的省略号表示这是千军万马,浩浩荡荡的。
生:我感觉循环小数是一望无际的。
同学们的表述太精彩了!接下来,让我们放松一下:请欣赏美丽的图案。
吗?
你能利用今天学习循环小数的现象设计一种花边?
《循环小数》上过后,我一直在思考着这节课中的一些问题,总为一些能注意到的没有去完善的去处理而感到遗憾,还没有能够的冷静处理课堂中宝贵的生成资源,几天了心里总觉得比较遗憾,哎,记录下来吧!希望能够给自己以警示。
一.不能够冷静处理学生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没有让学生自我去体验。
上课一开始,我先根据一个故事,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出:依次不断重复等循环小数意义中的关键性词语,可是第一发言的学生就说这个故事的内容是循环的,直接说出“循环”一词,而我也给这个学生及时评价,没有让学生自己去说说循环的意思,而是按我的教学设计继续引导学生去说:依次不断重复等词语,如果当时能够让学生自己说说循环的意义的同时说出:依次不断重复。我认为能让学生自我去体验循环的意义,也许效果会更好。
二.时间安排与预设的有误,没有合理的去“增、删”练习题。
循环小数的意义在本课时中是个难点,所以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循环小数意义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的透彻,耽误了一点时间,而在练习中我设计了闯五关能和循环小数做朋友的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拖堂了三四分钟,我课后想当时为什么没有说闯三关或四关,也许以后就会为针对课堂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一些习题,使课堂更完美。
三.收尾草率,失去了精彩。
本节课是个概念课,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如:循环小数、循环节、有限小数、无限小数以及循环小数简写读写法等,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学生会很有说头,但是由于时间上的关系,我只是形式上让学生说说今天都有哪些收获,就这样草草的收尾,又使本节课失去了另一个亮点,又一个遗憾。
细节决定成败,但愿今后的我能谨记此教训,逐步向成功迈进!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2页例1及做一做。
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在此基础上,本课时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例1以本单元主题图的买书情境为线索展开教学,自然引入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学习,重点解决的是列竖式时小数点应对齐的问题,突出计算的算理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夯实基础。
(二)核心能力
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的过程,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培养迁移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发展数感。
(三)学习目标
1.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学习重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五)学习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小数加减法(例1)》名师教学课件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想一想: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请你任意写出几个一位数加减法的算式,并进行计算。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导入
(1)口算,并说出口算的方法。
2.5+0.9=1.2-0.5=
7.8+1.6=4.7-2.8=
11.7+2=8.6-5.3=
1.2+0.8=7.5-2.5=
(2)列竖式计算
师:你能说一说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预设:
生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生2: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师:同学们已经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记在心了,如果换成小数的加减法,你们还有办法解决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课题)
2.学习例1。(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法
出示购书情境:
预设:
(2)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你能先估一估买这两本书小丽要花多少元吗?
预设:
生:
因为两本书的价钱都往小估了,所以小丽买书的钱会比10元多。
(3)师:“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学生独立尝试,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预设:
生1:
生2:
生3:
预设:
生1:都是用加法解决,结果相同都是10.74元。
生2:前两种方法是把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进行计算的,第三种方法是直接用小数进行计算的。
预设:
生: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6)教师:列竖式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
预设:
生1:在学习一位小数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生2:6.45表示6个一,4个十分之一,5个百分之一;4.29表示4个一,2个十分之一,9个百分之一。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得到10个一。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7)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
预设:
生:喜欢第三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简单,并且所有小数加法都可以这样计算。
小数减法
出示:《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1)教师:关于小数加法,同学都会计算了。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独立解决。
预设:
小数点对齐。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
(2)教师: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1:和小数加法相同,竖式计算时都要将小数点对齐;
生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3)教师: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吗?
预设:
生1: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即每一位都是在求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差。
生2: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比较内化,突出算理
快速口算:5+20.5+0.20.05+0.02+
5-20.5-0.20.05-0.02-
你有什么想法?
生1: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生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
无论是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还是分数加减法,本质都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加减,计算时,必须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巩固练习。
(1)口算:
练习十七第1题。
(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98+0.5612.53+4.676.07+4.89
5.64-1.787.2-0.815.62-7.46
强调:在计算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要根据小数的性质划掉。
(3)下面是小明的体重统计图。
(1)小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
(2)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
5.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列竖式时,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然后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问题:如果小数部分的数位不同,怎么进行计算呢?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试一试。
(三)课时作业
1.计算并验算。
3.64+0.4821.56+6.747.85+9.19
41.2-15.68.24-3.5611.65-7.39
答案:4.1228.317.04
25.64.684.26
解析:【考查目标1】正确列出竖式计算并验算,注意计算的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2.小丽家两个月的电话费和上网费如下表,把表填完整。
答案:略。
解析:认真观察表格,分别计算出4月、5月两种费用的总数和每项费用两个月的总数。
3.解决问题。
(1)杯里的水有多少千克?
答案:0.95-0.35=0.6(kg)
解析:【考查目标3】认真观察,第一幅图中空杯子的质量是0.35千克,装水后的质量是0.95千克,用0.95千克减去0.35千克就是杯子的质量。
答案:2.5-1.5=1(千克)2.5-1×2=0.5(千克)
解析:【考查目标3】认真分析题意,先算出减少的'质量就是一半蜂蜜的质量,再算出一整瓶蜂蜜的质量,用总质量减去蜂蜜的质量就是瓶子的质量。
课本第1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4题。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将课本第1页的“复习”中的表格写在小黑板上。
一、复习。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问: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让两个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被乘数、乘数、积)。
还可以叫什么?(因数)。
2.复习整数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
出示小黑板的复习题。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他学生打开教科书,在书上自己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第2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第3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第4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反过来比较:
第3栏与第4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第2、1栏与第4栏比较呢?
说明:这个规律非常重要,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地掌握。
二、新课。
教师出示例1。
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该怎样列算式?(多让几名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的列式写在黑板上。)。
还表示什么?(求6.5的5倍是多少。)。
讲解:过去我们学习的'是整数乘以整数,今天我们列的乘法算式是小数乘以整数。同学们想一想,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相同不相同?(相同)。
让两名学生说一说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教师板书: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先复习一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让两个学生说一说。
讲解算法:小数乘法可以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进行计算。
板书:
如果把这个式子变成整数乘法,就要去掉小数点,那么这个式子就变成了什么?(65×5)教师在小数乘法的竖式右边写出整数乘法的竖式。
引导学生讨论:
“6.5变成65相当于小数点怎样移动?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因数扩大了10倍。)板书:
“另一个因数变化了没有?(没有)。
“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另一个因数没有变化,那么新的积与原来的积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积比原来扩大了10倍。)。
“那么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把新的积怎么样?(缩小10倍)。板书:
“要把325缩小10倍,就要把小数点怎样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板书:
“所以6.5×5的积应该是多少?(32.5)。
讲解:“买5米花布要用多少元?(32.5元)。在横式上写出得数,注明单位史称,板书答案。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先把被乘数看作整数,被乘数扩大10倍,这样乘出来的积也扩大1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要把乘出来的积再缩小10倍。
3.基本练习。
做教科书第1页下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全班学生掌握的情况,以及存在问题。
集体订正时,让两名学习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特别要让学生比较一下这道题与例题的异同。(这道题被乘数有两位小数,都是小数乘以整数。)使学生认识到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的小数位数应该一样。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1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可有意识地让中差生说,并按照下面的问题顺序回答:读算式;说出是什么数乘以什么数;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做练习一的第2题。
3.做练习一第3题的前两道小题。
学生独立计算,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可让计算有错误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使他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四、小结。
引导学生根据例题与练习中被乘数的小数位数的不同情况,总结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以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五、作业。
练习一的第3题的后四道小题,第4题。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tiaojushuxin/7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