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条据书信

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规划。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教学计划范文,供教师们在教学工作中参考和借鉴。

望海潮高二必修

望海潮。

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导入。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v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柳永: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四.朗读本诗。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自由朗读。

五.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试着背诵。

二.学生齐读。

三.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柳永开创的。

四.具体分析词。

(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二)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t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饔暌嗥妗s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写了山河水量个方面。“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t”,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t”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时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祝愿。

五.艺术特色。

本文是慢词,所以在艺术手法上与小令有所不同。本词重在用铺叙的手法,例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六.背诵本词。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

江南胜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杭州的美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杭州或者西湖美景的诗词?有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柳永的《望海潮》,感受一下什么叫真正的美,什么叫脱俗的美。

1、作者简介。

先由学生介绍,然后教师出示课件补充: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为人放荡不羁,但才情卓异。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代表人物,有《乐章集》。

2、写作背景。

先由学生介绍,然后教师出示课件补充: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1、自由朗读这首词,思考这首词上片写了什么?下片写了什么?

上片: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下片: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2、由此可以看出杭州是一个怎样的城市?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生活和平,富足安乐,景色优美,安定和谐,国泰民安,官民同乐等。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1、作者在词中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图景?请为这几幅图景命名。学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明确:自然风光图都市繁华图民生安乐图。

2、找出你喜欢的词句并进行赏析。(进行方法指导:引导学生从意象、炼字、手法、意境等方面进行赏析)。

示例: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描绘画面:郁郁葱葱的树木环绕着整个江堤,汹涌的江涛发怒似的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巨浪,壮阔的钱塘江像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

赏析意象、字词:该句意象鲜明,“云树”以云来修饰树,既表现了树的浓密又与前文“烟柳”呼应,增添了一份清新朦胧之美。一“绕”字表现了绿树成行,长堤迤逦的情态。“怒涛”中波涛怀怒意奔涌而来表现其澎湃汹涌之态,一“卷”字,极富形象性和动感,再现了钱塘江白浪滔天、浪花飞溅的`景象。

分析手法:“霜雪”以比喻的手法表现了波涛的颜色和寒冷。

概括意境:“天堑”暗指钱塘江,以“无涯”表现其雄伟壮阔,使词的意境变得雄浑壮阔。

相传,金主完颜亮读到柳永的《望海潮》一词,对其中关于杭州盛景的描绘大为赞叹,遂即作出南下攻宋的决定。并在出兵前赋诗言志,极具慷慨豪迈:“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课件出示:你认为本词描写的哪幅画面激起了金主完颜亮对南宋的觊觎之心,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

这首词上阕极力赞美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极力描写西湖美景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风光和人民安定欢乐的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所显现的繁荣太平景象,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请课下阅读白居易的《忆江南》,对比赏析与本词在写景方面的异同。

《望海潮》教学设计高二必修四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掌握互文,点染等艺术手法。

三、教学课时。

45分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在上课前老师想问问大家,有那些同学去过杭州呀?没去过的也没关系,老师给大家放映几张图片让大家感受一下杭州的美丽景象。这是现在的杭州景象,那么一千年前的杭州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柳永留给我们的一幅“文字画”来看看一千年前的杭州又是怎样的一幅美景。

2、师:请大家结合课文注释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并且找出这首词是围绕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生:“形胜”,“繁华”

师:全篇紧扣“形胜”和“繁华”做文章,两条线索有分有合,交叉进行。接下来就请大家跟着老师走进这首词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来写杭州的“形胜”与“繁华”的。

师: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词的上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从地理条件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恨重要,风景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历史悠久着笔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才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开头三句,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接下来几句,便从各个方面来描写杭州的“形胜”和“繁华”。

师:“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一句写出了杭州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及都市户口的繁庶。这是对杭州“繁华”的描绘,接下来一句作者笔锋一转对杭州的自然景色的进行描绘。“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里作者的视线由市内转到郊外,在这里请大家注意这两个字――“绕”、“卷”字,自古以为人们评价这首词时都认为这两个字用的相当准确。一个“绕”字让我们看到了钱塘江岸古树成行,呈现出一种迤逦之态,远远望去这些树木与云天相接,更显得美丽别致了。“霜雪”比喻浪花,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卷”字既写出了波涛汹涌、浪花飞溅的逼真情态,也写出浪涛力度与气势。“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作者抓住“珠玑”“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富裕反映出来。最后,再用“竟豪奢”,暗写杭州富民比夸争富,反映了杭州这个都市繁华和奢侈。

板书:绕、卷。

师:这首词的上阙分别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这些角度对杭州这个地方进行了描绘,展示了自然风光图和都市繁华图,让读者从宏观上对杭州美景有了初步领略。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词的下阕,看看这位大词人是怎样运用他的生花妙笔来进行描绘的。生诵读文本。

生:西湖。

师:那作者笔下的西湖是怎样一幅美景?

生:“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师:“三秋桂子”照应“叠t”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三秋、十里”,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ppt展示图片)。

师:西湖如此之美,那我们来看看,在这样的美景中都生活着什么人呀?

师,分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师:是不是说就是白天吹着优雅的笛声,晚上唱着采菱歌呢?

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呀?

生:是白天晚上都有低声和歌声。

师:词人为什么这样写?

生:互文手法。

师:非常好,这就是互文手法,我们来看看互文的定义。(ppt展示: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师:互文呢有十来种分类,而我们主要学习的就是单句互文和对句互文两种。复习回顾了互文的定义呢,现在我们就再来回顾一下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遇到过的互文实例。

师:单句互文就是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

所谓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例如:(ppt展示实例)。

注:师生互动讨论,最后教师总结明确如下:

(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也讲不通意思。

(2)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而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句中的“秦”、“汉”、“关”、“月”四个字是交错使用的。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师:我们再来看对句互文。

对句互文(也叫互文相补)。

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例如现行教材里的:(ppt展示过程同上)。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辞》又作《木兰诗》)。

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衣裳。”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后凯旋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辞》又作《木兰诗》)。

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又作《木兰诗》)。

按字面的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战死沙场,壮士从军十年凯旋归来。”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而归来的都是壮士呢?事实上,“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将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只有这样理解诗句才显合理。

生:钓叟莲娃,他们的生活情态是“嬉嬉”

师:很好,“嬉嬉”二字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卷。可以看出他们生活安逸,自得其乐呀。

我们再看下一句,看看又写了什么人,他们又是怎样的生活情态?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汉乐府《陌上桑》说:“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后世文学因此用“千骑”来代指一个地方长官的随从规格。这里的“千骑拥高牙”呢,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其主角是杭州的地方官孙何。

生:孙何一样的达官显贵,情态是: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沉醉于这一切美好之中。

师:我们看到了两类人了,生活如此安乐美好,那见证这一切的又是谁呢?

生:词人。

生:羡慕,赞美。

师:好,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词的下阙。

词人一共写了三种人并描绘了他们的生活情态,作者这样写有何深层目的?

生:这是一首以拜谒为目的创作的词,这样写突出社会安定祥和。

板书:自得其乐、沉醉、欣羡。

师:那我们再看最后两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句的作用又是什么?

生:是为了表明他的创作目的和住旨。

生:自然风光图,都市繁华图,民生安乐图。

师:那大家说这些图美吧。作者为什么把这首词写得这么美,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他的“点染”艺术手法的运用。那什么是点染呢?(ppt展示:点染是传统国画中的技法名称,中锋点景物,侧峰层层渲染,才有立体感.移动到诗歌上,“点”是正面点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铺写,从而使诗歌的形象更为丰富,意味更为浓郁,而不至于使诗歌过于单调、枯瘦。)。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点染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总是怎样运用的?(ppt展示并明确)。

(1)。

《长亭送别》。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染。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点。

师:看完了实例,我们来看看点染在本词中的运用。

词总起一笔点出:形胜与繁华,又在接下来的描写中以三副图景染之,所以呀,我们看《望海潮》中点染的运用如下:

点染。

东南形胜自然风光之美。

三吴都会民生安乐之美。

钱塘自古繁华都市繁华之美。

师: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请大家下去预习下一首词《雨霖铃》仔细品味一下我们这位大词人的不同风格,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讨论。

郭晓阳。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

1、比较赏析两首词的意象,体会独特的意境。

2、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对诗意的探寻,培养家国情怀。

比较赏析两首词的意象,体会独特的意境。

讲授法、白板展示法、直观演示法。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江南盛景自古让人魂牵梦绕,尤其是素有美誉的杭州和扬州。

有很多描写杭州的诗词: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也有很多描写扬州的诗词: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苏轼《江城子》。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殷芸《《殷芸小说·吴蜀人》》。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柳永笔下的杭州和姜夔笔下的扬州。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学生白板展示,师生共同探讨)。

两首词意象选取不同,组合方式不同,表现手法、所呈现的意境、所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歌语句,并分析比较。

三、合作探究。

(一)这两首词意境特点、情感色彩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二)为何一百年前的富庶会变成一百年后的萧条?

明确:“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导致北宋灭亡是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和纸醉金迷。

四、拓展延伸。

《望海潮》《扬州慢》,一欢歌一悲吟,你更喜欢哪种情感表达?说明理由。

明确:

(一)历史的真实:繁华和灾难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花开花落,城市、国家就是在这样的起起伏伏中向前发展的。

(二)文学的审美表达:讴歌盛世和反映灾难都是文学家的责任。

五、巩固提升。

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城市是我们望得见的山、看得见的水、看得见的记忆,请结合今天的学习,写一段你的“城市记忆”。(100字左右)。

学生写作事例:

六、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学习了两首词、两个人、两座城,以及同学们笔下的城,是记忆叠加的书写,更是古今中外人类共同呼吸的印证。冯骥才先生在《城市为什么需要记忆》中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我们应当庆幸自己生于中国,我们有古老和年轻的城市,同学们高中努力学习,可以考西安交大,去古老的城市西安;可以考上海复旦,去年轻的城市上海。然后请你们和古人一样,用文字,用文化记忆来书写城市,这样,城市的精神就能生生不息的延续下去了!

《望海潮》教学设计高二必修四

学习目标:

1、体会词的音律美,感受词的意境美。

2、探究学习这首词的艺术手法。

学习方法:

以学生为主,诵读、讨论、分析、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宋代杭州的繁华富饶,增强民族自豪感,

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去过杭州吗?(我也没有去过.)我这里准备了两幅杭州风景的图片,大家欣赏一下。(展示课件)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样的?我这里没有图片了,我给大家准备了一幅“文字图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展示课件,板书课题、作者)。

2、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展示课件)。

3、介绍作者、背景,复习关于词的知识,(展示课件)。

二、诵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意境。

1、初读课本,扫除字音障碍,词义、词的活用,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互相核查。

2、再读课文,体会词的音韵美。(本词押“a”韵)。(指导学生齐读)。

3、欣赏“文字图画”。(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能说出大体意思就要热情鼓励)。

(1)哪些词语最能概括体现出杭州的特征?

形胜、繁华(板书)。

(2)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或场面表现这些特征?

(同学找出具体景物和场面,并作简要分析)景物场面。

(3)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一个词(字)概括(美)。

景------美(板书)(有类似的词语就可以)。

(4)生活场面呢?

民------乐官------愉(板书)。

(5)一个词概括“人间天堂”(板书)。

(6)探讨最后一句,帮助加深理解全词感情,照应投赠之作,“好景”值得夸耀----祝愿早日回到京城。

惊叹、赞美、羡慕的感情。(板书)。

(7)带着感情再次诵读课文。

小结文字图画:这些景物和场面,就是诗词当中的意象,本词借助意象所给人的美的情趣,所体现出来的欢乐愉快的情调,就是本词的意境。

嗅觉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词,虽不一定“摇头晃脑”,内心一定要倾情投入,把词所体现的情调读出来,感受词的意境美。(先自由读,再找一个同学范读)。

4、同学们读的已经相当不错了,换一种考查方式,前后四位同学一组,在词中找出一句你们最欣赏的句子,借助想象和联想,用语言文字描绘出来,一人执笔,合作完成。

(1)、找同学读。

(2)、小组之间交流。

(3)、贴到后黑板“合作探究展示台”上。

5、学习探究艺术特色。

作者为什么把这首词写得这么美?同学分析探讨,在课文中找到依据并分析。

(1)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2)先概括后具体,一句一景,从不同角度来写,写景有层次感。

(3)运用了比喻、夸张、铺排、点燃、动静结合等手法。

(4)用词特别准确。

作用:突出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6、情感态度价值观:宋代已如此富有(投赠之词,多少有点夸大),应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7、小结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找出二个用词准确的例句并分析。

2、课后练习第一题。

附:板书设计。

望海潮。

柳永。

景美人惊叹。

杭形胜间。

民乐赞美。

州繁华天。

官愉堂羡慕。

高中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

教学。

设计由本站会员“tukj8”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宋词的常识和词人柳永的有关成就贡献,分析意象与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品味语言;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对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希望激起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分析意象意境,理解内容和情感,并对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教学难点】鉴赏其中的艺术手法。

【学习重点】:从意象入手,分析意象意境,在朗读中品味语言和技巧。

【学习难点】:鉴赏艺术技巧。

【教法与学法】教法:指导朗读,小组合作探究,点播提问;学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提前预习、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同学们到过的城市中,你认为哪个城市的风物最让你赞叹?能给我们描述一下吗?(学生自愿发言)对于展现描写都市风貌的美,宋代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可谓是最佳典范,传说此作品竟引起金兵南下侵占的欲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看他是如何描写杭州之美的。

二、首先请阅读单元说明,明确单元目标。然后简介宋词的有关常识及作家柳永。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展示)。

三、

1、首先提问背诵,以此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因为熟读成诵是鉴赏的基础)。

2、老师示范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有意识给同学们校音。

3、全体齐读,振奋精神,便于进入情境。为鉴赏做准备。

四、疏通文意。

找两名同学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上阙和下阙,最后用展示,意在引起对比,引导学生要提高表达能力。

五、分析意象意境:(作为鉴赏的切入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分钟,同时找出词中出现的意象(同学们合作研讨,自己去黑板板书)。

2、老师提示:指导分析意象和意境:

上片: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十万人家云树堤沙怒涛。

天堑珠玑罗绮————杭州(美丽、富庶繁华)。

下片:重湖叠巘桂子荷花羌管菱歌钓叟莲娃。

千骑高牙————西湖(美丽、祥和、游人不断)。

六、整体把握内容与情感:(落实教学重点)。

研讨课后第一题:(前后桌四人为一组,研讨组织一份共同的答案,五分钟后回答)。

提示: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从地理位置说是东南重镇;从历史传统上看是三吴都会;自然景观方面有钱塘,有西湖,有壮丽,有秀美;从市井面貌上看,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百姓生活方面呈现出安居乐业的祥和局面。

从全词看,作者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七、分析艺术技巧:(突破难点)。

提示:这是结构方面的艺术技巧,用这三句总领全词,概括介绍杭州情况。下面的内容都是针对这方面来铺叙的。(提示同学们:)善于铺叙,首尾完整,这也是柳永词作常用的技巧。

探究问题2、针对景物方面的描写,你能看出哪些艺术技巧,或者表现手法?

提示:整体看1铺陈描写,时空全方位写出杭州的.美丽与繁华。(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

2点面结合,既有对杭州全貌的描写,如“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也有局部细致的刻画,如“烟柳画桥”“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等典型事物人物的展现。

3大量运用数词,(十万三秋十里千骑)。

4融情入境,作者把对杭州的喜爱完全融入到了对景物的刻画中。

5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珠玑罗绮羌管菱歌嬉嬉钓叟莲娃)。

局部看:比喻(怒涛霜雪)夸张(十里荷花千骑)。

八、深化成果,展示评价:

1、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们结合刚才鉴赏提示,自由发言。老师用展示示例)。

2、看前人如何评柳词(展示)。

九、课堂小结,整体评价:

迷醉于柳永笔下的杭州,不禁心向往之。然而同学们认为柳永的描写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吗?(同学们回答)不尽然,作者这样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称赞当地长官孙何,这是柳永的一首投赠之作。不过客观评价,这首词在艺术表现方面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承平气象,形容曲尽,为拓宽宋词的艺术表现天地作出了贡献。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大声齐读全词,来感受一位婉约作家的豪放之气。

高中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高中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范文。

《望海潮》教学设计高二必修四

【设计理念】本单元是学习宋词,所选四位此人都是宋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大家,因此不能仅停留在对一词一作的赏析,要看到作家的特点和贡献。但考虑到学情本身,及高考要求,需要老师给出明确的鉴赏方向,循序渐进,让学生有的放矢,学有所得,既能满足考试需求,又能真正提高鉴赏水平,完成课标要求――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宋词的常识和词人柳永的有关成就贡献,分析意象与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品味语言;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对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希望激起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分析意象意境,理解内容和情感,并对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教学难点】鉴赏其中的艺术手法。

【学习重点】:从意象入手,分析意象意境,在朗读中品味语言和技巧。

【学习难点】:鉴赏艺术技巧。

【教法与学法】教法:指导朗读,小组合作探究,点播提问;学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提前预习、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同学们到过的城市中,你认为哪个城市的风物最让你赞叹?能给我们描述一下吗?(学生自愿发言)对于展现描写都市风貌的美,宋代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可谓是最佳典范,传说此作品竟引起金兵南下侵占的欲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看他是如何描写杭州之美的。

二、首先请阅读单元说明,明确单元目标。然后简介宋词的有关常识及作家柳永。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课件展示)。

1、首先提问背诵,以此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因为熟读成诵是鉴赏的基础)。

2、老师示范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有意识给同学们校音。

3、全体齐读,振奋精神,便于进入情境。为鉴赏做准备。

四、疏通文意:找两名同学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上阙和下阙,最后用课件展示,意在引起对比,引导学生要提高表达能力。

五、分析意象意境:(作为鉴赏的切入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分钟,同时找出词中出现的意象(同学们合作研讨,自己去黑板板书)。

2、老师课件提示:指导分析意象和意境:

上片: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十万人家云树堤沙怒涛。

天堑珠玑罗绮――――杭州(美丽、富庶繁华)。

下片:重湖叠t桂子荷花羌管菱歌钓叟莲娃。

千骑高牙――――西湖(美丽、祥和、游人不断)。

六、整体把握内容与情感:(落实教学重点)。

研讨课后第一题:(前后桌四人为一组,研讨组织一份共同的答案,五分钟后回答)。

提示: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从地理位置说是东南重镇;从历史传统上看是三吴都会;自然景观方面有钱塘,有西湖,有壮丽,有秀美;从市井面貌上看,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百姓生活方面呈现出安居乐业的祥和局面。

从全词看,作者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七、分析艺术技巧:(突破难点)。

提示:这是结构方面的艺术技巧,用这三句总领全词,概括介绍杭州情况。下面的内容都是针对这方面来铺叙的。(提示同学们:)善于铺叙,首尾完整,这也是柳永词作常用的技巧。

探究问题2、针对景物方面的描写,你能看出哪些艺术技巧,或者表现手法?

提示:整体看1铺陈描写,时空全方位写出杭州的美丽与繁华。(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

2点面结合,既有对杭州全貌的描写,如“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也有局部细致的刻画,如“烟柳画桥”“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等典型事物人物的展现。

3大量运用数词,(十万三秋十里千骑)。

4融情入境,作者把对杭州的喜爱完全融入到了对景物的刻画中。

5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珠玑罗绮羌管菱歌嬉嬉钓叟莲娃)。

局部看:比喻(怒涛霜雪)夸张(十里荷花千骑)。

八、深化成果,展示评价:

1、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们结合刚才鉴赏提示,自由发言。老师用课件展示示例)。

2、看前人如何评柳词(课件展示)。

九、课堂小结,整体评价:

迷醉于柳永笔下的杭州,不禁心向往之。然而同学们认为柳永的描写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吗?(同学们回答)不尽然,作者这样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称赞当地长官孙何,这是柳永的一首投赠之作。不过客观评价,这首词在艺术表现方面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承平气象,形容曲尽,为拓宽宋词的艺术表现天地作出了贡献。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大声齐读全词,来感受一位婉约作家的豪放之气。

十、作业布置:巩固背诵全词,预习并背诵下一首《雨霖铃》。

板书设计:

望海潮――柳永。

意象艺术手法。

形胜。

杭州都会如何表现――。

繁华。

《望海潮》教学设计高二必修四

本单元是学习宋词,所选四位此人都是宋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大家,因此不能仅停留在对一词一作的赏析,要看到作家的特点和贡献。但考虑到学情本身,及高考要求,需要老师给出明确的鉴赏方向,循序渐进,让学生有的放矢,学有所得,既能满足考试需求,又能真正提高鉴赏水平,完成课标要求――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宋词的常识和词人柳永的有关成就贡献,分析意象与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品味语言;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对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希望激起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分析意象意境,理解内容和情感,并对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教学难点】。

鉴赏其中的艺术手法。

【学习重点】:

从意象入手,分析意象意境,在朗读中品味语言和技巧。

【学习难点】:

鉴赏艺术技巧。

【教法与学法】。

教法:指导朗读,小组合作探究,点播提问;学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提前预习、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同学们到过的城市中,你认为哪个城市的风物最让你赞叹?能给我们描述一下吗?(学生自愿发言)对于展现描写都市风貌的美,宋代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可谓是最佳典范,传说此作品竟引起金兵南下侵占的欲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看他是如何描写杭州之美的。

二、首先请阅读单元说明,明确单元目标。然后简介宋词的有关常识及作家柳永。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课件展示)。

1、首先提问背诵,以此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因为熟读成诵是鉴赏的基础)。

2、老师示范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有意识给同学们校音。

3、全体齐读,振奋精神,便于进入情境。为鉴赏做准备。

四、疏通文意:找两名同学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上阙和下阙,最后用课件展示,意在引起对比,引导学生要提高表达能力。

五、分析意象意境:(作为鉴赏的切入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分钟,同时找出词中出现的意象(同学们合作研讨,自己去黑板板书)。

2、老师课件提示:指导分析意象和意境:

上片: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十万人家云树堤沙怒涛。

天堑珠玑罗绮――――杭州(美丽、富庶繁华)。

下片:重湖叠t桂子荷花羌管菱歌钓叟莲娃。

千骑高牙――――西湖(美丽、祥和、游人不断)。

六、整体把握内容与情感:(落实教学重点)。

研讨课后第一题:(前后桌四人为一组,研讨组织一份共同的答案,五分钟后回答)。

提示: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从地理位置说是东南重镇;从历史传统上看是三吴都会;自然景观方面有钱塘,有西湖,有壮丽,有秀美;从市井面貌上看,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百姓生活方面呈现出安居乐业的祥和局面。

从全词看,作者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七、分析艺术技巧:(突破难点)。

探究问题:

1、本词中前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是结构方面的艺术技巧,用这三句总领全词,概括介绍杭州情况。下面的内容都是针对这方面来铺叙的。(提示同学们:)善于铺叙,首尾完整,这也是柳永词作常用的技巧。

2、针对景物方面的描写,你能看出哪些艺术技巧,或者表现手法?

八、深化成果,展示评价:

1、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们结合刚才鉴赏提示,自由发言。老师用课件展示示例)。

2、看前人如何评柳词(课件展示)。

九、课堂小结,整体评价:

迷醉于柳永笔下的杭州,不禁心向往之。然而同学们认为柳永的描写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吗?(同学们回答)不尽然,作者这样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称赞当地长官孙何,这是柳永的一首投赠之作。不过客观评价,这首词在艺术表现方面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承平气象,形容曲尽,为拓宽宋词的艺术表现天地作出了贡献。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大声齐读全词,来感受一位婉约作家的豪放之气。

十、作业布置:巩固背诵全词,预习并背诵下一首《雨霖铃》。

望海潮教学设计

1.比较赏析两首词的意象,体会独特的意境。

2.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对诗意的探寻,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比较赏析两首词的意象,体会独特的意境。

【教学方法】。

讲授法、白板展示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江南盛景自古让人魂牵梦绕,尤其是素有美誉的杭州和扬州。

有很多描写杭州的诗词: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也有很多描写扬州的诗词: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苏轼《江城子》。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殷芸《殷芸小说·吴蜀人《。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柳永笔下的杭州和姜夔笔下的扬州。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学生白板展示,师生共同探讨)。

两首词意象选取不同,组合方式不同,表现手法、所呈现的意境、所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歌语句,并分析比较。

三、合作探究。

(一)这两首词意境特点、情感色彩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二)为何一百年前的富庶会变成一百年后的萧条?

明确:“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导致北宋灭亡是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和纸醉金迷。

四、拓展延伸。

《望海潮》《扬州慢》,一欢歌一悲吟,你更喜欢哪种情感表达?说明理由。

明确:

(一)历史的真实:繁华和灾难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花开花落,城市、国家就是在这样的起起伏伏中向前发展的。

(二)文学的审美表达:讴歌盛世和反映灾难都是文学家的责任。

五、巩固提升。

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城市是我们望得见的山、看得见的水、看得见的记忆,请结合今天的学习,写一段你的“城市记忆”。(100字左右)。

学生写作事例:

六、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学习了两首词、两个人、两座城,以及同学们笔下的城,是记忆叠加的书写,更是古今中外人类共同呼吸的印证。冯骥才先生在《城市为什么需要记忆》中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我们应当庆幸自己生于中国,我们有古老和年轻的城市,同学们高中努力学习,可以考西安交大,去古老的城市西安;可以考上海复旦,去年轻的城市上海。然后请你们和古人一样,用文字,用文化记忆来书写城市,这样,城市的精神就能生生不息的延续下去了!

望海潮教学设计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是学习重点,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宋词的常识:词牌名、词题、小令、中调、长调、婉约派、豪放派。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柳永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被称为北宋婉约派正宗。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望海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配乐朗读,读出节奏,感受语言美。

三、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感悟词意。

【上片】写杭州城的优美风景与繁荣景象。“形胜”、“繁华”是点睛之笔,概括全篇。

【下片】写西湖景区清秀迷人的湖光山色与官同游同乐的愉悦祥和气氛。(形胜、繁华)。

【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由景到物、由物到人的描写顺序,起承转合的典型结构】。

【背景】。

这是一首投赠词。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往京城开封应试,路过钱塘(今杭州)赏观钱塘江大潮,游览西湖胜景,想拜访任两浙转运使的好朋友孙何,又很难见到他,于是自创新曲,谱写了这首《望海潮》。让青楼歌伎传唱,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风格】。

对仕途充满憧憬,又是写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投赠词,赞叹杭州胜景与繁华,包含着对朋友政绩的褒扬赞美之意,也表现作者心目中的政治理想与抱负。

无论从意象画面气势或氛围来看,都更加接近于豪放词的风格,可以说是柳永词作中较特殊的一首。

四、欣赏诵读【四读品味,情感升华】。

【诵读要求】读出优美的风景,读出优雅的语言,读出审美的激情。

【诵读技巧】节奏鲜明,抑扬顿挫,适度夸张,情感丰富,读出韵味,余味无穷。

【上片】首句读出惊喜感叹之气,“繁华”处上扬下顿为下文蓄势。读杭州风景的词句,“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要读得婉转清丽,又要读出作者的惊艳赞叹之情,读钱塘江潮壮观的词句、如“怒涛”、“霜雪”、“天堑”等富有意象特征和情感的词,要字字铿锵,读出大潮劈面奔涌而来的雷霆万钧之势,也读出观赏者的惊叹之情。到“竞豪奢”语气要上扬而有余味。

【下片】读西湖美景的句子,意象清秀亮丽,充满闲情逸致,节奏要深情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要读出对朋友诚挚的褒扬与祝愿之情。

五、合作探究赏析(品味语言、鉴赏形象、感受意境)。

鼓励学生交流分析自己喜欢的语句,从意象氛围、表现手法或者炼字等任一方面简单说明喜欢的理由。

【上片赏析“云树绕(映、掩)堤沙,怒涛卷(似、如)霜雪,天堑无涯。”】。

“绕”字写尽绿树婆娑、江堤曲折之美,“怒涛”写巨浪滔天,声势浩大,“霜雪”比喻浪花铺天盖地;“卷”字写浪滔汹涌激荡。全句写尽钱塘潮之声、力、形、;势,惊心动魄。

【下片赏析“重湖叠巘清嘉(呼应“湖”“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数量词)”】。

“三秋桂子”照应“叠巘”,写山中桂花之“嘉”。“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之清秀。红花绿叶,桂子金黄,莲子清香。“三秋”,从时间写桂子飘香。“十里”,从空间写荷花满湖。全句不着形色而启人联想,形、色、香具备,把西湖名胜最动人心魄最美的景致概括描述,具有强烈震撼力和联想空间。

【祥和温馨的生活画面】。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互文,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羌管弄晴”写白天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总括,写百姓温馨游乐。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官员游乐:一是宴酣之乐,二是山水之乐。“千骑”写阵仗之大,“醉”写心中陶醉,“吟赏”写精神愉悦,无一字写情却字字关情。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的“好景”,字面是杭州的美景,也暗含对其政绩的赞许,友情祝愿的意味更浓厚。

六、迁移拓展、比较鉴赏。

善于铺叙,是此词一大特色。作者从不同角度精心选取最典型的景物,一句一景,从多维时空极力铺排,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杭州的极度繁华。

试比较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与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以及本词对“荷花”的描述。写一段文字,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作家的作品,并简单说明理由。

望海潮教学设计

一、导入:

我国诗坛有两大巨星,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们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他们二人有着深厚的情谊,但诗作风格却截然不同,李白是浪漫派的代表,杜甫是现实派的代表。若将这二人的诗作风格做个比喻的话:李白如同开了一辆小轿车,这小轿车上只载着潇洒浪漫的自己。而杜甫呢,他如同开了一辆大卡车,这车上载着国家、载着人民。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两首诗的学习来认识这位诗坛巨星——“诗圣”杜甫。

二、走进诗文《望岳》。

看到诗题,我们不难发现这两首诗的共同之处:都有“望”。一首在望:“岳”,一首在望:“春”。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试着读出“杜甫望到了一座怎样的泰山”?生齐读诗文:力争读出杜甫所望泰山的特点。生范读诗文:读出泰山的特点。

生分层感情读:首联男生读,颔联女生读,颈联尾联全班齐读。

师1问:读得如此动情,相信大家定能读出此时的杜甫望到一座怎样的泰山。请大家在小组内商讨后做以。

总结。

生回答,师板书。高大雄伟。

神奇秀丽。

令人激动。

积极乐观。

师3问:杜甫只是想登上泰山之巅吗?(适时引导:本诗创作于唐朝最为鼎盛的“开元盛世”时期,此时的唐朝就如这泰山一般“高大雄伟”。)24岁年轻的杜甫他想:为国效力,在这样的盛世建立功业!

三、

拓展延伸《春望》。

《望岳》是“望”,《春望》也是“望”,但这两首诗表现诗人的心境一样吗?生自由诵读诗文,感受此时杜甫的心境。生齐读诗文,读出杜甫当时的心境。生范读诗文:余生想象,如果你就是杜甫,此刻站在国都长安城的曲江池畔,你看到了„„(齐读诗文)。

沦陷。

感伤。

凄凉(此处着重引导生抓字眼分析景物特点及想象画面)。

忧民。

思家。

这忧思背后,我们不难看到杜甫眼中的“凄凉”,更能看到杜甫心中定在望:望妻儿、望家园、望和平、望安定、望幸福、望国与家能拥有真正绚烂的春天!

希望大家能在这样绚烂的春天,登上属于自己的人生之巅!

望海潮教学设计

江南胜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杭州的美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杭州或者西湖美景的诗词?有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柳永的《望海潮》,感受一下什么叫真正的美,什么叫脱俗的美。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先由学生介绍,然后教师出示课件补充: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为人放荡不羁,但才情卓异。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代表人物,有《乐章集》。

2、写作背景。

先由学生介绍,然后教师出示课件补充: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这首词,思考这首词上片写了什么?下片写了什么?

上片: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下片: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2、由此可以看出杭州是一个怎样的城市?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生活和平,富足安乐,景色优美,安定和谐,国泰民安,官民同乐等。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四、具体探究。

1、作者在词中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图景?请为这几幅图景命名。学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明确:自然风光图都市繁华图民生安乐图。

2、找出你喜欢的词句并进行赏析。(进行方法指导:引导学生从意象、炼字、手法、意境等方面进行赏析)。

示例: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描绘画面:郁郁葱葱的树木环绕着整个江堤,汹涌的江涛发怒似的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巨浪,壮阔的钱塘江像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

赏析意象、字词:该句意象鲜明,“云树”以云来修饰树,既表现了树的浓密又与前文“烟柳”呼应,增添了一份清新朦胧之美。一“绕”字表现了绿树成行,长堤迤逦的情态。“怒涛”中波涛怀怒意奔涌而来表现其澎湃汹涌之态,一“卷”字,极富形象性和动感,再现了钱塘江白浪滔天、浪花飞溅的景象。

分析手法:“霜雪”以比喻的手法表现了波涛的颜色和寒冷。

概括意境:“天堑”暗指钱塘江,以“无涯”表现其雄伟壮阔,使词的意境变得雄浑壮阔。

五、拓展延伸。

相传,金主完颜亮读到柳永的《望海潮》一词,对其中关于杭州盛景的描绘大为赞叹,遂即作出南下攻宋的决定。并在出兵前赋诗言志,极具慷慨豪迈:“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课件出示:你认为本词描写的哪幅画面激起了金主完颜亮对南宋的觊觎之心,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

六、课堂小结。

这首词上阕极力赞美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极力描写西湖美景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风光和人民安定欢乐的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所显现的繁荣太平景象,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七、布置作业。

请课下阅读白居易的《忆江南》,对比赏析与本词在写景方面的异同。

望海潮教学设计

《望海潮》这首词从写作目的上来看,格调并不高,有吹嘘政绩,粉饰升平之嫌。但它是宋词中较早的全面描绘都市生活的作品。同时它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杭州繁荣、壮丽的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教学目标。

1、诵读全词,疏通词意。

2、把握意象的特点,揣摩其组合方式,体会独特的意境。(重点)。

3、思辨阅读,体味本词风格。(难点)。

学习过程。

导入。

创作背景故事导入。

《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一直不得志,便到处飘泊,寻找晋升的途径,希望得到他人的引荐。据罗大经《鹤林玉露》所载,柳永从家乡前往开封应试,途经杭州,得知朋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但因身份悬殊,他一介布衣,无法见到。于是柳永写了《望海潮》这首词,请当地著名的歌女在孙何宴会上唱。后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唱这首词,孙何被吸引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便说你的老朋友柳三变所作。孙何请柳永吃了一顿饭,就把他打发走了,并没怎么提拔他。由此看来,这首词是一首干谒(投赠)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感知。

一、整体感知,疏通词意。

1、解题。

明确:“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2、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3、再读,结合注释通词意。

要求用散文化语言描绘全词意思。

明确:杭州,自然环境之优美、城市经济之繁荣、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形胜”指地理形势重要、交通便利、风景优美的地方。“繁华”是指人口众多,商铺林立,罗绮珠玑尽显奢靡。.

上阙写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和市井风貌;下阙写西湖山水风物之美,人文风貌之佳。

品意境。

二、品读鉴赏,小组合学。

ppt展示:

意境中既包含着诗人笔下描绘出的不同景物组成的具体图景或环境氛围,也包含着诗人寄托在这图景或氛围中的思想与情感。意境可以看成是由多个意象连缀而成的完整画面。将不同意象进行组合搭配,构成浑然统一的意境,从而表达具体的思想情感。

我是鉴赏者,小组合学交流:

全词中你最喜欢那几句,阐述喜欢的理由并推荐给同学。

要求:

赏析你喜欢的句子中选取了哪些典型意象?这些意象有何特点?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再有感情地诵读。

总结:柳永在《望海潮》中,有意选取了多个表现繁华富庶的意象相互连缀,共同营造了“东南形胜”“自古繁华”的杭州美景。全词开篇先以“形胜”“繁华”两词奠定全词意境基调,并点出杭州“三吴都会”的重要地理意义。

上阙从多个角度铺叙杭州的城市风光与自然风景:首先,作者着眼于市容,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等细微景物,突出江南水乡的秀美雅致,又以“参差十万人家”的全景,呈现出杭州城人口众多、鳞次栉比的繁荣景象;其次,“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一大句从城内转向郊外,借蜿蜒的堤岸、如云的堤树,以及宽阔的江面、翻涌澎湃的钱塘江潮,描绘杭州美丽雄奇的自然风光;最后,视角再转回闹市,描绘杭州街市上琳琅满目的珠玑罗绮以及竞相奢华的市民风气,体现出都市富庶的生活风貌。

下阙,柳永将描绘重点转向西湖风光,同样是包举自然景观和人事风情:重湖、叠巘写西湖周边山水相依、重叠错落的整体风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秋季和夏季,展现出不同季节的西湖美景;“羌管弄晴”直至“吟赏烟霞”,则从官、民两个角度写杭州人的游乐生活,不论吹笛的渔人、采菱的少女,还是仪仗出巡、饮酒作乐的达官贵人,都能尽享西湖美票、自得其乐。词的最后一句收束全篇,为整个铺排做了总结。可以看出,柳永此词所取意象,或为城市风情,或为郊外景物,或为乐庶生活,从多个角度浓墨重彩地描绘杭州繁荣、壮丽的景色。

析手法。

三、品析技法。

ppt展示:

点染,是国画用语,指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幅富有层次、和谐统一的图画。借到古典诗词中来,“点”即抽象的评点或总说,“染”即具体描写或分说,二者紧密相连,表现作者的情志。

1、试分析本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

明确:

(1)上片中“东南”三句是点,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是染。

(2)下片中“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吟赏烟霞”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描绘。人是景中人,也是景中景。

2、有人认为全词的“点”在最后两句,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么说?

明确:

(1)这两句显现了投赠之意,虽是祝愿之辞,但“好景”已笼括了繁华美景、生活祥和之意。

(2)一“夸”字则点出赞美、歌颂之情,既赞美景又歌颂治理有方,不用“异日”再“图”,词人已将好景图描绘出来了,尤其是百姓富庶、官民和乐的场景,那是统治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善思辨。

四、思辨阅读。

思考点:

(1)选景之壮伟、场面之宏阔。“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2)数词的使用开阔了意象。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数词运用,均带有夸饰语气,可以说具有豪放词的气概。

启示:不要定式思维,具体作品具体分析。

入情读。

五、深读体悟,再次有感情地诵读全词。

作业。

六、布置作业。

从《望海潮》的语言、构思、意象、意境、情感、手法等方面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角度,写一则不少于400字的文学短评,分享自己阅读欣赏获得的审美体验。

望海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吟读诗歌,读出诗味。

2、以诗译诗,读懂诗意。

3、比读赏析,读透诗情学习重点、难点:

在比读过程中赏析诗歌的炼字美、手法美、传情美等。教学设想:

设计吟读----译读----比读---背读四个教学活动,在大量的实践中感悟积累,提升能力。学习过程:

导入:杜甫,一个对诗歌的创作精益求精,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人;一个不论穷达都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的诗人;一个命运虽然坎坷却令人肃然起敬的诗人;今天,让我们带着对他的仰慕、敬意走进他的作品,走进他的人生。

活动一:吟读。

过渡:自古就有“一章三回读,一句十会吟”的读书方法,鲁迅《从百草到三味书屋》中也提到了老先生的吟读:“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看得出吟读的韵味。

教师提示吟读方法:

声音要有一点起伏(高低、轻重、节奏、拖止)节奏的划分;带一点古人的味道(肢体语言,投入)学生活动:自由的、旁若无人的、自我陶醉的大声朗读课文。学生朗读展示:

生生评价,教师评价指导。以朗读中出现的问题为引导的切入点,如诗歌的感情基调、高低、节奏的指导。

《望岳》的自信豪放,《春望》的沉郁忧伤。

教师示范,师生合作,感染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吟读。活动二:译读。

过渡:吟读读出杜甫诗歌音韵之美,带着余音绕梁的回味,用笔欣赏语意之美。

教师提示译读方法:

把古诗译成现代诗,以诗译诗,保持诗的语言把有些字解释一下,有些字的意思扩展一注意力求押韵教师示范:

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深三月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学生活动:

选择自己最有感悟的一首诗歌以诗译诗。小组交流,展示:

教师结合具体内容适时指导。

“齐鲁青未了”的含义;“国破山河在”中“国”含义;感叹词语的表现力。师生合作译读:生读诗,师读译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我该用什么来形容你?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明暗清晰,判若黄昏和晨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小结:一首简短的诗歌我们可以演绎出无数种与之表情达意想附的现代诗文,感受的到诗歌语言的锤炼,含义的丰厚。

活动三:比读探究提示:

异:诗歌的创作背景;风格基调;主题思想。

诗歌的语言(我欣赏„„因为„„)。

炼字、修辞、写作手法(虚实结合、化静为动、对比、移情于物、细节刻画)。

同:“望”的作用诗歌的层次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教师据展示点拨引导:异:

“造化钟神秀”中“钟”拟人,虚写;“阴阳割昏晓”中“割”夸张,化静为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于物;“国破山河在”中“破”的触目惊心;“白头搔更短”的细节刻画。

同:“望”统领两诗;两诗先景后情。

小结:理性的比读走入作品,感受炼字美,传情美,人格美,思路美。活动四:背读两诗。自由背读,齐背。

结束语:杜甫,裘马清狂没有消磨他的壮志,十年困守没有沉沦他的赤诚,他的“圣”

不仅艺“圣”亦德“圣”。让我们带着深深地敬仰走进他更多作品。

望海潮教学设计

2、柳永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长调与小令平分秋色。

三、品读词作。

1、请一位学生朗读《望海潮》,如有错误,请其他学生纠错。目的:读准字音。

2、请全体学生看文中注释默读本词。目的:理解词意。

3、老师配乐范读。请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速及节奏。

4、请全体学生齐读。

四、品析杭州自然风物之美。

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明确:运用炼字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字词来品析词句的意境美。例如:“烟”:写出了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根据意境指导朗读:轻声舒缓的读。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明确:运用炼字法,分析“绕”、“卷”用字的妙处。根据意境指导朗读:音调急促提问:此句为何与柳永婉约派词风不尽相符?明确:由于年龄、际遇的不同。

3、“重湖叠t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分析湖山、桂子、荷花的意象营造的意境。根据意境指导朗读:惊叹、艳羡的读。

五、品析杭州百姓生活的繁华和谐。

1、“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展现了杭州人民生活的富庶和奢华。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明确:运用互文见义的手法营造出欢乐祥和的意境。通过“嬉嬉”一词了解杭州百姓生活的怡然自得。

根据意境指导朗读:热闹、祥和,轻快地读。

3、“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根据意境指导朗读:陶醉满足的读。

六、小结:

词人柳永一句一景向我们细致入微的描绘出杭州的三重美:美在风景、美在生活、美在和谐,融情入景,表达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与赞美。

七、迁移应用:

品读了柳永笔下杭州的三美,请学生们观看有关兰州的幻灯片,用美的眼光、智慧、优美的文笔描绘出我们脚下这片热土的美丽之处,表达对它的热爱与眷恋。然后与同学们分享写作的内容。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望海潮》;

2、搜集有关杭州美景的诗词。

板书设计:自然风物壮美清嘉。

百姓生活繁华富庶。

官民同乐政治清明。

――――――――――――――――――――――――。

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评课内容。

两堂课都是以词作为教学内容,听课时我在想诗词教学在哪些方面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诗词教学在当今时代实际上是诗心传递的过程。要讲好诗歌,必须要品味诗的味道,引导学生感受诗意,带领学生融入诗境,而其中最需要紧扣的是诗的语言去想去品。诗词教学是否还原了诗词的本色,是否变成了其他文体的教学,一堂课首先观察是否明确关注诗词的文体特征,观察学生是否走进了诗词的语言,从而引导学生走进诗的情感与内涵。

第一位老师音色很好,激情导入,语调铿锵,教学有板有眼,步骤清晰。这是一首登临诗,表达辛弃疾的愤慨之情、爱国之忧。领悟词人既含蓄又慷慨激昂的情感,引导学生思考由何而登临,然后分上下片讲解。有层次,步骤简洁。第二位老师讲解的《望海潮》中柳永一反自己习惯的写作手法,变得豪放。柳永这个慢词高手写出了铺陈的味道。上课的老师由兰州入题,从上下片融入朗读理解内容。最有意思的是提出这首词与柳永的婉约词风不符。最后由兰州景色的写作作结。教授过程对诗词的理解颇为到位。

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诗词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处的位置是什么?两堂课中学生没有主动体悟词作,提出自己对词作的观点、看法和理解。老师还是满足于我教你记,我教你懂。诗词教学讲究个人独特的阅读体验。怎样摆正学生读诗词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诗词感悟中走进作者、走进自我这一点需要注意。两位老师的掌控力太强,老师讲的很好跟教学很好不一样,一定要注重学生学得怎么样。

2、教师在诗词教学中是怎样的角色?这两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所有问题都是牵着学生走,教学显得“严密”甚至让人觉得无痕,其实是用细碎的问题慢慢肢解诗词,诗词变成碎片化对某些词句的理解。两位老师对诗词的理解过于严密,没有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没有引导学生深入诗词的深处,还是浮在表面上。有点遗憾!这个单元的单元提示第一要求反复吟咏,第二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那么这两堂课老师留给学生联想和想象的地方在哪里?所以课堂问题的设计缺乏有效思考,老师不是报幕员,而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学习者。其实这两堂课的展开可以从词作的词眼入手,让学生思考起来,这才是有意义的教学。要懂得基于教的教学和基于学的教学是不一样的。

3、这两堂课对诗词语言的品味极度欠缺。诗词教学中对语言的品味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两堂课我几乎没有感受到有语文味的品味,没有感受到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只有“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稍有体现。其实可以抓住“云”、“绕”、“卷”字深入品味,落到语言内涵上,所有感情都是从语言中悟出来的。其实缺乏有效诗词语言的品析背后暴露出老师解读诗词的过程中自己没有注意它的语言。《望海潮》数词运用比较突出,“十万”、“三秋”、“十里”、“千骑”就已经能展现出杭州的美丽和繁华。不要只想我该怎么教,要想我教些什么,哪个地方值得教。

望海潮教学设计

本单元是学习宋词,所选四位此人都是宋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大家,因此不能仅停留在对一词一作的赏析,要看到作家的特点和贡献。但考虑到学情本身,及高考要求,需要老师给出明确的鉴赏方向,循序渐进,让学生有的放矢,学有所得,既能满足考试需求,又能真正提高鉴赏水平,完成课标要求——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宋词的常识和词人柳永的有关成就贡献,分析意象与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品味语言;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对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希望激起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指导朗读,分析意象意境,理解内容和情感,并对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鉴赏其中的艺术手法。

:鉴赏艺术技巧。

1课时。

提前预习、背诵。

一、导入:在同学们到过的城市中,你认为哪个城市的风物最让你赞叹?能给我们描述一下吗?(学生自愿发言)对于展现描写都市风貌的美,宋代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可谓是最佳典范,传说此作品竟引起金兵南下侵占的欲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看他是如何描写杭州之美的。

二、首先请阅读单元说明,明确单元目标。然后简介宋词的有关常识及作家柳永。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课件展示)。

三、朗读《望海潮》,因声求气。

1、首先提问背诵,以此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因为熟读成诵是鉴赏的基础)。

2、老师示范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有意识给同学们校音。

3、全体齐读,振奋精神,便于进入情境。为鉴赏做准备。

四、疏通文意:找两名同学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上阙和下阙,最后用课件展示,意在引起对比,引导学生要提高表达能力。

五、分析意象意境:(作为鉴赏的切入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分钟,同时找出词中出现的意象(同学们合作研讨,自己去黑板板书)。

2、老师课件提示:指导分析意象和意境:

上片: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十万人家云树堤沙怒涛。

天堑珠玑罗绮————杭州(美丽、富庶繁华)。

下片:重湖叠巘桂子荷花羌管菱歌钓叟莲娃。

千骑高牙————西湖(美丽、祥和、游人不断)。

六、整体把握内容与情感:(落实教学重点)。

研讨课后第一题:(前后桌四人为一组,研讨组织一份共同的答案,五分钟后回答)。

提示: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从地理位置说是东南重镇;从历史传统上看是三吴都会;自然景观方面有钱塘,有西湖,有壮丽,有秀美;从市井面貌上看,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百姓生活方面呈现出安居乐业的祥和局面。

从全词看,作者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七、分析艺术技巧:(突破难点)。

提示:这是结构方面的艺术技巧,用这三句总领全词,概括介绍杭州情况。下面的内容都是针对这方面来铺叙的。(提示同学们:)善于铺叙,首尾完整,这也是柳永词作常用的技巧。

探究问题2、针对景物方面的描写,你能看出哪些艺术技巧,或者表现手法?

提示:整体看1铺陈描写,时空全方位写出杭州的美丽与繁华。(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

2点面结合,既有对杭州全貌的描写,如“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也有局部细致的刻画,如“烟柳画桥”“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等典型事物人物的展现。

3大量运用数词,(十万三秋十里千骑)。

4融情入境,作者把对杭州的喜爱完全融入到了对景物的刻画中。

5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珠玑罗绮羌管菱歌嬉嬉钓叟莲娃)。

局部看:比喻(怒涛霜雪)夸张(十里荷花千骑)。

八、深化成果,展示评价:

1、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们结合刚才鉴赏提示,自由发言。老师用课件展示示例)。

2、看前人如何评柳词(课件展示)。

九、课堂小结,整体评价:

迷醉于柳永笔下的杭州,不禁心向往之。然而同学们认为柳永的描写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吗?(同学们回答)不尽然,作者这样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称赞当地长官孙何,这是柳永的一首投赠之作。不过客观评价,这首词在艺术表现方面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承平气象,形容曲尽,为拓宽宋词的艺术表现天地作出了贡献。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大声齐读全词,来感受一位婉约作家的豪放之气。

十、作业布置:巩固背诵全词,预习并背诵下一首《雨霖铃》。

意象艺术手法。

形胜。

杭州都会如何表现——。

繁华。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