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条据书信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专业16篇)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专业16篇)



通过事迹材料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小编选取了一些感人至深的事迹材料,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伟大的人们。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江景雨:男,现年34岁,汉族,大学本科,20xx年参加公安工作,是濮阳市公安局卫都分局社区大队民警。他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在日常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品德高尚、事迹突出、群众公认,是孝老爱亲模范。多年以来,长期悉心照料全身偏瘫的父亲,夫妻和睦,兄弟姐妹团结友爱,家庭生活和谐,赢得了单位同事和邻居的认可。

江景雨自幼生活在范县张庄乡江庄村,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父亲江进文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带着3个孩子种地,并侍候年老多病的奶奶,直到1997年奶奶去世,生活虽然艰难,还算幸福。可能是自幼见到了父母对奶奶的孝敬,造就了兄妹三人的孝老爱亲。到20xx年,江景雨考上大学后,噩运就向他们袭来,父亲在外地打工突发脑溢血,全身瘫痪;同年底,母亲突发心脏病去世。年青的弟弟、妹妹既照顾瘫痪的父亲、又要供应读大学的哥哥,艰难的熬过了这几年。到20xx年,江景雨在濮阳市公安局参加工作后,就在胡村集租了房子,将父亲接过来,一边上班,一边照顾瘫痪的父亲至今。

七年半,2700多个日日夜夜,江景雨为父亲喂饭、喂水、喂药端屎、倒尿、翻身、拍背、洗脸、擦身体,病卧在床七年的父亲的床铺总是干干净净,房内没有任何异味,身上也从来没有生过痤疮、湿疹。七年,短暂而漫长的七年,他做到了为人子所能做到的一切。

今年5月12日,已经病了13年的父亲又复发疾病,在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了25天,兄妹三人倒班在医院伺候,直到医生说再住院用药也没有效果,需要的是锻炼,才出院。现在正在胡村集弟弟租住的平房里生活。

在一起多年侍候老人,让兄妹三人比一般的兄弟姐妹感情更深,兄妹三人从没有吵过嘴、红过脸。兄妹三人都已经成家,都得了配偶的最大支持。团结友爱,家庭生活温馨和谐,做到不离不弃、守护相助、患难与共,也堪称楷模。

江景雨始终以一颗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用实际行动知孝、行孝、弘孝,让父亲在天伦之乐中幸福生活着;用自己言行注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含义,树立了榜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孙秀玲是呼图壁镇西河社区的一位普通的居民,今年61岁,她照顾93岁高龄的婆婆和精神一级残疾的儿子十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在儿女眼中是好母亲,在丈夫眼里的好妻子,在婆婆眼里是好媳妇,在街坊邻居眼里是模范典型。在她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朴实、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儿女的好母亲。1971年孙秀玲和刘学安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孕育了四个子女,在她的养育下三个子女上了大学,一个儿子光荣的应征入伍。可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大儿子患上了精神错乱症,丧失了自控能力,无奈之下孙秀玲带着孩子四处求医,进行药物和康复治疗,在她的细心照料下,现在儿子可以自控,也有了部分自理能力。

丈夫的好妻子。20xx年孙秀玲的丈夫患上了帕尔森综合征,生活不能自理,刚开始,丈夫还能够在她的搀扶下下床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越来越重,一年后最终卧床不起,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料。从此,她开始了对丈夫长达10年的护理,20xx年丈夫去世。10年来,她对患病的丈夫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真情书写人间真爱。

婆婆的好媳妇。公婆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这话不假。从结婚到现在的43年来,她和93岁高龄的婆婆感情深厚,坚持每日端茶送水,融洽相处。婆婆如遇生病住院,都是由孙秀玲一手操持,常常是当她照顾完婆婆又忙完家务事情,已到深夜。对此,婆婆有时深感内疚,孙秀玲总是安慰婆婆说“家里事我来操心,一切都会好起来,你请放心吧。”

邻里的好帮手。她不但对自己的丈夫、孩子、婆婆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姊妹。邻居的大小事情也都喜欢找她帮忙,都能尽心尽力一帮到底,小区里的老人,她都问寒问暖,成为他们的贴心人,受到邻里的爱戴。只要谁有困难,有求与她,孙秀玲都会给予热情帮助。

孙秀玲同志,孝敬老人,奉侍丈夫,睦邻友好,为家庭、为社会默默奉献爱心和责任心,温暖了一片人,成为孝老爱亲的好榜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xx,男,汉族,xx年8月出生,群众,硕士,长治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教师。

xx年11月,在妻子肝功能衰竭病危时,他不离不弃,将自己70%的肝脏捐献给妻子。

结婚23年来,xx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妻子,在精神上安慰鼓励妻子,多次陪同妻子到北京、xx等地求医,xx年妻子确诊为一种少见的肝脏疾病。虽然进行了西医、中医、中西结合治疗,但病情却没有好转,逐步加重。xx年10月底,妻子病情急剧恶化,转往北京治疗。

xx年11月1日,xx陪同病危的妻子住进北京武警总医院。在抢救过程中得知只有肝移植才能挽回生命,但是妻子需要的“o型小肝”最为稀缺,许多病人在漫长地等待中离开。为救妻子必须尽快做亲属活体肝移植手术。但是妻子的父母年龄已超,两位姐姐血型均不合适。在得知夫妻间也可以捐献时,xx主动要求做捐肝配型,并且配型成功。

清瘦的xx非常清楚手术风险,活体肝移植手术被称为”医学制高点”,但他安慰妻子说:“夫妻之间财产是共同的,器官也是共同的,爱里没有惧怕,你也不要有任何负担。”

在医院的伦理听证会上,面对专家提及的“妻子不一定得救,自身可能有危险”等手术风险,他坚定地连说了三个“我愿意!”。

xx年11月11日,经过共计20多个小时的手术,xx约70%的肝脏成功植入妻子的体内!移植科护士长说:“这是我院亲体肝移植手术中,第一例丈夫给妻子捐献的。”

手术后,在重症监护室里,虽然身上有很多插管,xx总是用坚定的`眼神无言地鼓励着妻子;他首先离开重症监护室,在看不到妻子的两天里,向来少言寡语的他总是不断向家人和医生了解妻子的情况;妻子出重症监护室后,他刚能下地就帮妻子打腹带,端水送药,推着轮椅上的妻子往返于病房的走廊。

术后近11年多来,xx的手机里设定着5个闹钟,分别提醒妻子按规定的时间起床、进餐和吃药;当妻子不在身边,该吃药时他会准时打电话提醒;他仔细记录每一次的复查结果,进行对比;多方查找资料,为妻子合理搭配饮食,使其得到最好的康复。他鼓励妻子恢复正常的心态,融入正常人的生活。他陪同妻子参加了两届“中国器官移植运动会暨中国器官捐献日”,两人一起参加“亲体50米迎面接力”,与大家一起展示健康的新生活。

在xx的精心照顾下,妻子健康快乐地生活着。同一个家庭,同一个肝脏,因为有爱,苦难变成了祝福。他们一起坚守着不变的承诺-----让我们一起慢慢变老。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王xx,开城镇都督村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七年如一日服侍患有心脏病的公公和孝敬尚在人间的婆婆。无微不至,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六店街道。自与丈夫结婚以来,她和公婆的和谐程度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把她视如己出,从未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对她说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们,xx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

20xx年,身患心脏病的公公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在众多的子女中,是和老人关系最融洽的三儿媳妇王xx主动去医院照料公公,她没有在丈夫的三个姐姐和两个嫂子面前说一句抱怨的话。多年来,身患疾病的公公和年迈体弱的婆婆一直住在xx家。公公自手术后,老年病缠身不能起床正常活动,连吃饭都要人喂,这些年来吃喝拉撒睡全靠儿媳xx一人照料。xx对一双公婆真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生活上多方照顾,夏天买回夏装,冬天买回毛衣、羽绒服。婆婆经常腰、腿痛,xx就给婆婆寻医问药,擦腰洗脚或陪送医院诊治,就像女儿照顾母亲一样。

丈夫—因工作需要经常不在家,xx不仅悉心照料公婆,还特别重视一对儿女的学习,把这个家操持得美满温馨,从不让丈夫多操心,她既是一个孝顺的媳妇,又是一个贤惠的妻子,还是一个善良的母亲。

邻居都羡慕徐家有一个像女儿一样好的儿媳妇。王xx的事迹不但在六店街道而且在周围村庄也传为佳话,没有谁不夸她的。都说:“有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

经典国学《弟子规》中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王xx用自己切实的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在越来越文明的新农村里,这样的好媳妇就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杰出代表!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我对女儿的教育从每一个细节入手,教育孩子全面发展。我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自信心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我经常给女儿鼓励,对她的能力给予肯定。和女儿学校的老师交流后,我会及时地把老师对女儿的表扬扩大化后告诉女儿,并告诉她老师对她的期待,女儿就表现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自信。学好文化课是孩子教育的一项中心内容,而大多数家长却又往往无能为力,在这方面我也不例外。但是,我始终认为学习好的关键在于培养读书的习惯,激发钻研的兴趣,一旦有了习惯,想不学都不行,一旦有了兴趣,要挡也挡不住。要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做家长的不但要讲明道理,还要放好样子。为此,我自己从参加工作到现在,特别是在孩子上学以后,始终坚持读书不辍。现在,读书已经成了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再有什么功利色彩。其实,我们的.读书学习,不仅是给孩子们做榜样,那也是赢得孩子们的尊重啊!

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塑造与培养,我们既要尊重其个性,又不能放纵其任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具体个人,但个性的存在又应当以不侵害他人的权益为界限。我的工作比较忙,星期天加班是经常的事。但每周日(或周六)下午,孩子完成了家庭作业以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总是挤出时间陪他出去散步。

现在,每周日下午的散步,对于我和孩子都已成为一种美好的期待。我们期待着通过这散步来愉悦心情,放松精神,交流思想,增强信任。我的孩子才上初中一年级,我对于家庭教育的做法和看法是否正确还很难说。

孩子还有一段长长的人生路要走,在他这一段关键的人生路途上,我会努力做好他的朋友,与他一起分担挫折的沮丧,也与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我会努力做好他的榜样,并愿他的表现比我这个“榜样”更出色。对此,我有足够的爱心、信心、耐心和平常心。为了锻炼孩子的毅力,我常常陪他做徒步旅行或爬山。其实,家庭的教育就是要我们陪着孩子一同走过,做他们的朋友;就是要我们树立良好的长者形象,做他们的榜样。

我想,在教育的过程中,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从现在起,尽可能多地把时间留给孩子,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做他们真正的朋友;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与时俱进,科学教子,争做合格家长,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我是—校区三年级五班的班主任李xx。自从踏进保师附校的大门,我听到一个最多的词那就是“家人”。从此让我知道在工作中也能找到像家一样的感觉。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家庭。

我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全家人相互关爱,老人爱护包容子女,我们做子女的更是对老人倾注了全部的爱心来孝敬老人。我们的家乡是阜平老区,每个家庭成员骨子里都带着山区人民的勤劳和朴实。公公是干了一辈子的老教师,现已退休。曾荣获过“市级优秀劳动模范”奖,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深知在山区,要想让孩子们有出息,再苦再累也得让他们上学。”也就在他们那个文革的年代,别人都不让孩子上学,这位老人却用每月一两块钱的工资,供出了四个大学生。现在的每个孩子都在县城和市区工作。也正因为此,儿女们非常孝顺,敬重父母。在当村也是出了名的幸福家庭。正因为父母的勤劳,影响着这个大家庭的每个成员。

对待工作,我一直是勤勤恳恳、努力工作。把教室布置成像“家”一样温馨。对待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们一样,教他们做人,希望他们成才。对领导分给的每一项任务,尽全力做好。我是20xx年来附校的,曾接待过市教科所的听课,受到领导们的好评,去年接受学校临时派给的《爱牙护齿》主题班队会,获得优秀主题班队会奖。今年的11月份我校迎接各县校长团的听评课活动,我被临时受命。因时间紧,任务急,来听课的60多名校长均是各县教育界的专家,我倍感压力重重。但经过几天几夜的备课,再加上附校语文大教研组这个坚强后盾,我们顶住了压力,在当天呈现了一节具有现代气息的小组互助展示课堂。赢得了当场听课老师们阵阵掌声。孩子们的成果更是喜人,自这学期起开始正式写作文,到目前为止,我班已经有11名同学的作品被编入《全国优秀小学生作文选》中,其中一名同学的《有趣的课间活动》荣膺“语文周报杯”第四届全国语文素养大赛的三等奖,我也被授予“全国写作教学成果铜牌奖”“优秀辅导教师”的称号。

在生活中,我深刻地认识到,父母对孩子影响是非常大的`。平时我们对待父母,好东西一定留给老人一份,吃饭时让长辈先吃,我们再动筷子等等,让孩子耳濡目染,学会尊重长辈。我女儿在附校南校区一年级一班学习,她性格开朗活泼,对待学习是个非常认真的小姑娘。每天放学到家就得6:30,我开始做饭,孩子就到学习桌前忙着她的作业了。吃过晚饭后,我们就都找学习桌报到了,一起检查作业,讨论问题。每天我和孩子的必修课就是书法描红,爸爸当裁判,谁的字好,孩子就会到墙上的打分表上加分。最后一项必修课就是读书,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通常孩子做完作业后,我们都会坐到她身旁看自己的书。孩子性格活泼好动,开始时坐不住,一会儿爸爸这个啦,一会儿妈妈那个了,我们总会示意她选自己喜欢的书去读。逐渐的她也能模仿大人和我们一起畅游书海。我家是一个小型的图书馆,我爱人是高中的老师,我们留给孩子最多的就是书,屋里有三个书架,摆满了各种书籍,楼下还有一个小书库。孩子自小就在书里长大,从撕书开始到拿着书玩,再到看着书乐。孩子最让我感动的时候也有,有一次该睡觉的时候,孩子忽然告诉我:“妈妈,今天我们数学做了个小测试,我错的挺多的,不过已经都改过了,我想再做一张小卷子。”我说:“明天再做吧,太晚了。”在孩子的坚持下,我听着她读题的声音睡着了。醒来后,看到她卷子做完了,灯也不知什么时候关的。更让我感动的是,每当我接一项讲公开课任务时,家里就成了我最好的备课场所,孩子就当我的学生回答问题,我爱人在一旁当听课专家,评价我的课堂。就说刚刚结束的校长团来我校听课,我准备的是《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用我师傅梁永胜老师的一句话说,“课讲得非常成功,让他们挑不出大的漏洞。”成功的背后除了在学校一遍又一遍的试讲,在家里也是一遍又一遍的演练,包括我的每一句话的语气声调,我爱人也帮我揣摩到位,当我讲完这一课后,不仅学生掌握的牢,就连我家的小姑娘,也能把小兴安岭四季的美说得头头是道。

每当周六日的时候,就是女儿最开心的时候。我家住在高开区,楼下就是名畅园广场,广场内植被非常多,孩子就可以自由的拥抱大自然了。对于家庭教育,我曾反复读过《卡尔。维特的教育》、《蒙台梭利的教育》、还有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的敏感区》。深知幼儿早期教育尤其是0到六岁前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也知道,大自然能教给孩子很多东西,所以我们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发现。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她就对着小花产生兴趣,她低头看着花,问我们花的中间是什么?上面的小粉又是什么?花的结构,就在我们聊天中教给孩子了。另外,赶上放假,女儿大概在不到两岁就跟着我们爬很远的山下地,每天最少往返一次。小家伙开始是让大人换着抱,后来,锻炼的她都是自己上山,下山。到了深山里,捉蝴蝶,捉蚂蚱,山间的小溪里捉泥鳅,看小鱼,都是她的最爱。所以孩子有一个非常棒的身体!不但动作敏捷,力气大,而且大山还锻炼了女儿有一个坚强而不服输的性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和爱人和眭相处,互相尊重体贴。在精神生活上给老人家体贴和安慰,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享受到晚年之福的乐趣。两位老人在老家阜平,家有上千棵枣树,几百棵核桃树,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谁也没在他们身边。也曾多少次说过,把树包出去,不种了。老人舍不得这一辈子积攒的树,总在说:“趁我们现在还能动,不给孩子们找麻烦,等实在动不了了再说吧。”我们也就勉强同意了,其实这二老已年过七旬。所以赶上农活忙时,我们每周五开完会后就驱车赶往阜平老家下地干农活。都说当老师的节假日最多,按说放假应该去旅旅游,好好玩玩,我们很少去,一放假,尤其是寒暑假,我们肯定在老家的枣树林里忙活着。有人曾问我婆媳关系最不好处了,你是怎么做的呢?按我婆婆的话说,“亲近还亲不够呢,哪还有时间拌嘴啊!”老人们非常明事理,什么事都给我们做好了榜样!所以我们也为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样。为了使女儿能够更加健康快乐成长,我们夫妇二人一方面洁身自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位,另一方面率先垂范,做出榜样,生活俭朴。在物质生活追求淡泊,不慕新潮,不摆阔气,从不浪费,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之有度。严于律己。以言行影响女儿,为女儿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一个家庭加上丰富的文化生活则是一种文明。不管是收入多还是收入少,不管是学历高还是学历低,只要大家在一起和睦相处,心疼每一个亲人,这就是开心家庭。我们遵纪守法,在社会是好公民,在单位是好员工,在家里就是好父母。如果对家庭,下一个定义那就是一句话:“家和才能万事兴”!也希望我们这个和谐的家庭为社会献出一定的正能量!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以加强未成年人道德素质建设为重点,我校开展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评选表彰了我们身边的典型,鼓励我们全体学子增强道德意识,践行道德规范,养成良好品格,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引导我们全体学生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促使文明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争做富有理想、品德高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一代马家人。

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独立自强的阳光男孩。从踏进学校的第一天,便勤奋向上,积极学习,友好待人,团结互助,文明有礼,赢得了老师的称赞和同学的尊重。从小,老师就教我们什么是孝老爱亲,孝老爱亲就是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关爱亲人。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仁者爱人”,仁者首先要有一颗善良的博爱之心;“爱人”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这是传统美德的核心。人需要爱,世界应当充满爱,“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亲情之孝延伸到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大孝大爱,形成新的美德。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要把这种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八岁让梨者孔融,九岁为父温席者黄香等等。这些经典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诵读了,从小我就学会为爷爷,奶奶捎上最爱吃的糕点,有好吃的零食为爷爷,奶奶留着,给奶奶裂了口子的双手搽润手霜,为爷爷擦汗,拿毛巾,找拖鞋,饿了自己煮面条吃,自己烧开水+6。干得最多的是擦桌子,妈妈每次都称赞我,因为我擦过桌子,抹布我都洗得干干净净的。能帮妈妈分担家务,我很开心,十分自豪。

碰到邻居,我都会主动打招呼。我爱和李老师用英语打招呼,因为他每次都会耐心地纠正我的口语,我很爱邻居的小妹妹,几次甚至想抱起她,都被妈妈阻止了,妈妈说我力气太小,怕摔坏了妹妹。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妈妈一起去买菜,妈妈买了很多菜,回家时,我坚持要帮妈妈提,回家后,我看见自己手上的勒痕,心想妈妈平时提那么多东西,该多累。以后只要我和妈妈一起出门,我都会坚持帮妈妈提东西。

我爱帮老师拿拿东西,为同学们抱抱本子,能成为老师的小助手是我最有成就的事,我一定谨记老师的教导,尊师重友,遵守纪律,刻苦学习,不骄不躁,以一个孝老爱亲的文明美德少年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我是班上的小干部,为了让学校有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我任劳任怨,不怕吃苦,脏活累活我都抢着干,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培养了同学们热爱劳动的品质,同时也是老师的小助手。只要同学向我寻求帮助时,我都耐心解答。我和同学们一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与同学们在互学互比中取长补短,一起进取;与同学们在交流探求中,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每年的暑假寒假,我都自告奋勇地和爷爷去放羊,杂草丛生的山路,我不得不手脚并用,爷爷总是用木棍子推开路边荆棘,让我走,回来的时候我已经到了爷爷背上,有个蚊子落到了爷爷脖子上,准备偷袭爷爷,我眼疾手快,“啪”地消灭了它。不明情况的爷爷拍拍我的屁股说:“调皮佬!”中途,爷爷特地把我带到了一棵枣树下,枣子树梢高枝细。我踩在爷爷的肩头,一手抓着树枝,专挑大个的'枣子摘下来,给爷爷,爷爷再把枣子扔进竹篮里。突然我看见爷爷额头已经布满了豆大的汗珠,就说:“爷爷,今天就摘这些吧!”爷爷问我:“我的小宝贝是不是累了呀?”“我怕踩疼您了。”“那行,回家吧。”到家了,我挑了些红透了的枣子洗干净了,递给爷爷和奶奶先吃,然后自己才吃。爷爷和奶奶都说我摘的枣子真甜。

可恶的颈锥病从爷爷奶奶脖子上爬到了妈妈肩头,天晴或下雨的时候,就会很疼很难受。这时候,我就偎在妈妈身边,给妈妈捶捶肩,揉揉脖子,妈妈说这招最管用了。

一天放学回家,妈妈不在家。肚子已经开始唱空城记了,不如帮妈妈做饭吧。我巡视了一遍冰箱,最后决定煮汤圆。先把锅里加上水,等水烧到冒泡泡时,就从冰箱里拿出汤圆,小心翼翼地一个个放进锅里,再拿锅铲轻轻地在水里划动几下,盖上锅盖,等汤圆都浮到水面上了,就火关小,再稍微煮一下,松软可口的汤圆就可以吃了。我吃了一碗,给妈妈留了一碗,等妈妈回家时,端上我亲手煮的汤圆给妈妈,我看见吃汤圆的妈妈心底里都是笑盈盈的,哪怕还有几个汤圆煮破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深深地体会到,孝老爱亲是温情、是动力、更是一种美德,是一座人与人之间架起的爱心桥梁。我会以此为起点,更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孝老爱亲的美德少年。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道德传统,源远流长。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的本分。美林镇旺业甸村王义霞,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有着最朴实、最真诚美德的人。

王义霞,1956年10出生,年逾花甲的她性格率真,待人热情,做事麻利,乐于助人。王义霞一家四口人,她本人20xx年在美林镇工商所退休,丈夫现在美林镇中心校工作,儿子有自己的小公司,女儿在锦山中学任教师,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王义霞的孝顺在村子里远近闻名,她不仅孝顺自己的父母公婆,还义务担当起了姨公公、姨婆婆的晚年生活。自1992年起王义霞夫妇就开始照顾无儿无女的姨公公、姨婆婆。姨公公身体一直不好,王义霞在照顾姨公公期间还没有退休,那12年间,工作家庭两方面的压力,加之孩子正直教育的关键时期,邻居说,王义霞是起的最早的睡的最晚的,因为白天单位有工作,她只能在上班前和下班后挤时间。春夏要耕种老人的地,秋天要为老人准备过冬的柴,冬天的时候还担心屋里冷,每天都要去老人的院子照看。丈夫那时候还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王义霞总说,家里的事还是女人要多做。所以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工作,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上有老下有小,王义霞总是说,谁的家里没老人谁的家里没孩子,咬咬牙都过去了。20xx年,她的姨公公安详的离开了人世。

到王义霞家走访时才发现,原来她的姨婆婆是聋哑人,八十几岁高龄的老人,精神奇佳,心态特别好,虽然没有言语上的交流,但是短暂的停留,老人家用手势、动作告诉我们,多亏了这个外甥媳妇。老人指着新盖的房子,又指了指王义霞夫妇,听邻居说了我们明白,难怪老人的院子看起来比王义霞夫妇的院子要整齐宽敞,原来20xx年王义霞夫妇花7万元给老人翻盖了新房,难怪老人一直在指她的新房子。老人又指了指自己的额头,指了指王义霞,表情很痛苦,听王义霞解释明白,前些天老人不小心摔破了头,缝了三针,在锦山照顾孙子的王义霞听说之后,马上赶回来照顾老人。人不是铁打的,本来患有心脏病的王义霞,在照顾老人期间,劳累和心疼使她心脏病发作,20xx年6月赶往北京安贞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在手术期间,丈夫、儿子、女儿寸步不离的照顾她,她感动的直落泪;人家说,付出总有回报的,丈夫的体贴、儿女的孝顺那都是她的点滴付出的回报。

王义霞用她的温情细心照料老人,为老人排忧解难,为他们撑起一片睛朗的天。她的孝贤行为对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儿子目前经营一家打印喷绘店,女儿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儿子和女儿都非常孝顺。王义霞常说:"孝敬、照顾老人是应该的,也是做人的根本。"她的一双儿女也总说:"妈妈的一言一行就是我最好的榜样".王义霞是儿子和女儿的第一任好"老师",在他们的成长中托起一片风帆;她用真爱全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生活中温馨的"港湾",在她身上无处不展现着一个东方女性的美德:善良和贤惠。

王义霞同志她就像一棵大树,在炎炎夏日里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放飞希望,自己却总是守巢。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腼腆的一笑说:"这些都我应该做的呀".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出的却是最崇高的品质。王义霞用自己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孝顺的晚辈、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贤惠的妻子最无私的奉献,在她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中华民族最光辉的美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xx是已退休10年的老蒙医。他退休不退志、退休不退职,发挥余热受到各界群众的好评,同时也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时刻放在心上,体现在行动中。

退休之前他是一名蒙医,是搞专业技术工作的。退休之后他深深感到党和国家的大事与自己息息相关。因此他每年花几百元订阅报刊杂志,每天花大量时间读书看报,把学习与思考当做一种乐趣。有人说:“你退休了还看报学习,花那么多精力干什么”。他说:“人退了工作,但思想不能退,要走好人生之路,就要活到老学到老”。几年来,他勤奋学习的同时还向报刊撰写了近百篇文章他用蒙文写了许多科普文章和文学作品,发表于《xx日报》等,受到了报刊、读者好评。xx年又在青海的《柴达木报》上发表了《作者简介》,向广大读者介绍了他的情况。

他是我县高级职称,资历深厚的老蒙医。他退休之后好多牧民及城镇居民都找他看病,让他得不到片刻休息。但他顾不上休息,病人随来随诊,对老、弱、病残者,他到病人家里去看病,但从来不收任何出诊费用,都是义务看病。他虽然退休了,依然关心单位的.发展。给单位写了许多有关民族医药方面的材料,帮助解决了青年蒙医解决不了的问题。去年他又写了《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蒙医药志》一书,不收任何稿费。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一直与各邻居及社区居民友好、和睦相处。他的二儿子是县上领导干部,儿媳也是党城派出所科级干部,他们平时的工作很忙。但是二位老人没有任何怨言,给他们做饭看孩子,让他们放心工作,同时又照顾双方的老人。双方有两位高龄老人,妻子的母亲92岁,已经卧床不起两年多了,自己的母亲现年97岁在孩子家住。他们老两口每天两头忙,细心照料老人,尽心侍候,为二位老人洗衣做饭。二位老母亲体老多病,因此,在饮食方面,即要注重食物搭配又要注意营养补给。晚上能使老人睡个安稳觉,他们平均一宿起床查看三四次,全身心的照顾母亲是他们老两口生活的全部。他们夫妻二人为尊重母亲的生活习惯,让老人们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生活,他们尽量去配合。老年人喜欢回忆过去,一件件事情老母亲总是喜欢重复诉说,每次他们都用心倾听,耐心安慰,使老人感受到子女的关爱,因此,他们家的2位老人成为全县少有的高龄老人。

他平常除了照顾90多岁的两位老人外,还帮自己的子女看管孙子,更对周围邻居关怀备至。他家住的楼房没有搞卫生,他就主动打扫,楼道灯容易坏,他为了方便大家,经常更换坏了的灯泡,邻居忘了带钥匙出门,进不了家门,他就请进自己家坐坐,等他们回来。他们住的楼房门前没有晒被褥的地方,他主动拿起铁丝和木棒在楼门口搭起晒杆,方便居民们。冬天下了雪,他就早早起床,主动扫雪,给居民通行带来方便。这些事虽是一件件一幢幢小事,却受到居民们的赞扬,受到邻居们的尊重。好多居民说:“现在哪里还有这样的好心肠的人,经常为别人办好事,不求任何回报”。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现年35岁,技校毕业分配到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以下简称xx集团),现为xx集团本部资产管理公司聚氯乙烯厂的一名普通女工。,她与xx公司员工自由恋爱结婚。作为普通工人,他俩收入微薄,婚房只是一间十三平米的小屋。20xx年7月儿子出生,小家庭沉浸在欢乐中。虽经济不算宽裕,他们仍在隔壁租好房子,将公婆从农村接来,一家人在一起过着简单和睦的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3月22日丈夫在重庆万州不幸因意外摔死,当时儿子还不到两岁,27岁的尝到了人生的苦痛、莫测与无奈。亡夫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本养育了一双儿女,期盼着能享受天伦之乐。但是女儿20xx年因病去逝,老人又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命运对两位老人是却是如此苛刻,唯一的儿子也离他们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现实,再一次给年岁已高的公婆沉重打击,公婆相继病倒。

家里失去了男人这个顶梁柱,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接踵而至——老的病,小的弱,微薄的工资要养活4口人,困难可想而知!她感觉天都要塌了,无法想象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办。她想到了死!想到黄泉路上去追寻那相亲相爱的丈夫。但看到一夜白头的公婆无依无靠,再看看蹒跚学步的儿子天真无邪,几年来一起生活的相濡以沫,善良的老人早就和她融为血肉相连的亲人了,自己真的就能放弃他们吗?不,不能啊!意识到:自己决不能垮!丈夫不在了,她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她要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要扛起两个老人老有所养的担当,命运既然这样安排,她只能坦然面对,坚强地挺下去。

擦干了眼泪的,面对公婆无助的眼神,她一字一句对老人许下承诺:“爸、妈,佰均和姐都走了,从今以后你们就把我当亲生女儿来看待,我也会把你们当成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孝敬。”看到可爱年幼的孙子,再看看神情坚定的媳妇,两位老人放下心来。一家人住在一起后,儿媳尽心照顾老人的生活,饭桌上的肉、好吃的菜,尽量给老人和孩子留着。八年来,虽然日子过得非常艰苦,但和睦谦让的他们,让孩子享受到了无比的幸福与快乐。

为了让儿子从小树立孝敬老人的意识,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天天让儿子为卧病在床的公公拿药端饭,让孩子和她一起照顾两位老人,尽可能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增强生活的信心。

八年的光阴,为家庭付出了女人最好的青春年华,同事和朋友都希望能有一个男人帮帮她,每次介绍的男友,得知她还要供养前夫多病父母的实际情况后都离开了。现实的残酷没能动摇决心,她回忆起以前和丈夫的相濡以沫,想到公婆儿女双亡的无依无靠,她知道自己不能放弃老人,她毅然选择了前夫的父母,放弃了重新组建家庭的希望,她要替逝去的爱人尽到赡养双亲的责任,让爱人在九泉之下瞑目。

孩子一天天长大,需要各种学杂费,公公一直生病,只能靠简单的药物维持,生活上再怎么节约开销每月仍捉襟见肘,经济压力让喘不过气来。善良的婆婆为了替她减轻一些生活负担,偷偷去捡破烂换钱以贴补家用,面对生活的艰难,面对“倔强”的老人,她不得已默认了婆婆的做法。一次婆婆一大早就出门了,到傍晚仍没回来。下班得知后,不顾天已经下起了大雨,急忙跑去周围的几个小区找寻,当她在一个垃圾站低矮的屋檐下看到弯曲着脊背、被雨水湿透了的婆婆,看到婆婆身边的一筐破烂时,她不禁流泪满面,深深的自责,死死咬住嘴唇,颤抖着叫了一声:“妈,让我来背。”婆婆用慈爱的眼光看着她:“不关事,妈和老汉拖累你了,娃儿,你也辛苦啊”。当背起沉沉的破烂,一手撑起伞,一手扶起年迈的婆婆,冒着大雨往家里走的时候,天已经黑尽了。

虽然生活艰难,但是却没有因为家庭原因影响过工作,十五年来,她勤勤恳恳地干好本职,通过不懈努力,从一名普通包装操工成长为一名dcs自动控制系统的操作骨干,多次被分厂评为“操作能手”,她用加倍努力工作来回报社会、公司、领导、同事的帮助和期望。

只是一名普通女工,没有多少丰功伟绩,但是她那种在重重困难和打击下不自弃的坚强与独立和对公婆不抛弃的坚守,深深地激励和感动了周围的人。她把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真实地融入平凡而又平淡的点滴生活中,她用真心善待人,以挚爱感染人,让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成为一盏不灭的长明灯,照亮了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xx,女,36岁,xx县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名教师。

xx性格温柔、美丽善良,是一位勤劳,坚强的贤妻良母,她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注重百善孝为先,是婆婆无法割舍的好儿媳,丈夫心中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亲。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无怨无悔的关爱孩子,以一个典型的东方女性的心态,默默的做着她应该做的事,把“孝”、“爱”两字深深的刻在自己的心里,用实际行动,抒写着“孝”和“爱”的朴实与无华。

1、孝顺婆婆。

百善孝为先,一个女人最重要的品质应该是善良。说起她与婆婆的相处之道,她就一个字,“爱”,把她当成自己的妈妈来爱。她总是人前人后亲切的称呼婆婆为“娘”,很多同事朋友都以为她口中的娘是她的亲妈呢!她的婆婆今年已经60多岁,育有三个子女,公公在二十多年前就因病去世了。婆婆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三个子女拉扯大,由于年轻时吃了太多的苦,现在身体越来越差了,经常头晕感冒、发烧咳嗽,体弱多病。为了照顾好老人,她每天6点钟就起床做早餐,处理家务,接送孩子,天天如此。为了让娘的身体更健康,她教娘做简单的老人操,每晚抽出时间和娘一起做。娘没有读过书,听不懂普通话,看不懂电视节目,她就说说新闻笑话给娘听,给娘解闷。娘喜欢听山歌,也会唱山歌,她总是鼓励娘去九龄公园与人对歌,跳广场舞。娘出去总跟别人说修了几辈子的福,娶了这么个好媳妇。

2、孝敬父母。

她的父母也年近60岁了,父亲是一名教师,患有低血糖,血管硬化,有好几次在上课的时候无故晕倒在讲台上。有一次还在骑车上班的时候,因腿脚不灵便,车子和人一起摔倒在了路旁边的草丛上。母亲没有工作,腿脚经常麻痹,风湿痛,去年还因车祸被汽车轮子压伤脚,生活上行动都成问题。她总是抽出时间去照顾母亲,开导她乐观面对,和父亲一起寻医问药,每天给她洗泡脚,按摩穴位,经过她半年的精心照顾,现在母亲终于可以正常走路了。因为父母都靠长年吃药维持身体,而弟弟在外打工,常年不在家。她总是抽时间去照看他们,每天下班后都抽出时间带着小孩和父母去散步,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她丈夫是个正直的人民警察,现任澄江派出所教导员。与丈夫结婚10年来,一直在丈夫的身边默默支持他,全身心照顾好家庭和孩子,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公安工作中。值班频繁、加班多、难顾家这是警察的职业特点,因为工作繁忙,丈夫一个星期才回一次家,夫妻聚少离多。由于作息时间的不规律,经常加夜班,精神压力大,导致失眠症。她理解丈夫,支持丈夫,家庭锁事她尽量自己解决,如换个水龙头,灯泡,通下水管等等,邻里关系也处理得相当融洽,他给丈夫常说一句话就是:“安心工作,家里有我”。

由于长期的劳累,她本人身体也不是很好,但无论多忙多累,她都没有忽略对侄子和女儿的关爱。尤其是对侄子,由于残疾的哥哥嫂嫂(哥哥患小儿麻痹、嫂子是聋哑人)没有能力养育他,她就把他接回家中当成亲生儿子来照顾。侄子三岁半刚来家里有好多的坏习惯,如不讲卫生、不讲礼貌、撒泼等等。她就耐心地纠正侄子的`不良习惯,善于发现侄子的点滴的进步,及时表扬肯定,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她经常和侄子的班主任交流,共商教育对策,并及时把老师对他的表扬扩大化,侄子表现得越来越乐观自信,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在家长会上还被多位科任老师点名表扬。她发现侄子喜欢画画,女儿喜欢跳舞。她就送他们去参加兴趣班,她努力做孩子们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分担挫折的沮丧,也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和孩子共同成长。

为了弥补侄子缺少的父爱母爱,所以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只要女儿有的,侄子也有,甚至是女儿没有的,侄子也有。记得侄子四岁时,有一次深夜40度高烧不退,必须及时送医院,可当时丈夫值班,外面风大雨大,她二话不说背着侄子就往医院跑……凌晨五点,她才拖着疲惫的步伐背着熟睡的侄子回到家。而她却因为晚上淋雨重感冒了,卧床不起,可她一点都不后悔,虽然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可她早已把他当成自己亲生儿子。

小姑患有癫痫病,时常会发作。有两个小孩,妹夫没文化,只靠做苦工赚钱养家。去年暑假因为小姑的婆婆患癌症跳井自杀,受刺激发病,一天发作几十次,又没钱看病,一个星期几乎没有进食,生命垂危,丈夫和娘赶到湖南把她接到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丈夫和娘不停地鼓励她,开导她,最终抢救过来,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星期然后接回家治疗修养。回家后,小姑还很虚弱,头晕脑涨,站立不稳,手脚也是僵硬的,时常需要人在旁边照顾。她主动把照顾小姑的重担揽在身上,为了让小姑放松心情,早日康复,她每天煲鸡汤给小姑补身体,并带着三个孩子,扶着小姑一起去丹凤山散步。每晚给小姑洗澡,按摩全身经络,鼓励开导小姑坚强地活下去。在她的细心照料下,小姑一天比一天好,慢慢可以自己走路,手脚也变得柔软了,气色也越来越好,有时还能帮忙做一些家务,只是还要继续吃药。现在小姑一家已过来xx生活,她一直在精神上和经济上支持鼓励生活拮据的小姑。

真正的生活之花唯其沐风浴雨,霜冷雪冻,才会绽放苦涩而又芬芳的清香。“孝”出于心,“敬”生于情,她用自己朴实无华的爱,在风霜雨雪的人生路上,诠释着世上最动人、最芬芳的亲情。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因为爱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因为爱收获了感动和感恩,她也将在孝老爱亲的路途上继续前行。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一、黄xx同志是我单位推荐的孝老爱亲模范,主要事迹摘要如下:

1、常怀感恩之心,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让父母丰衣足食过晚年。

2、长达七八年的时光里,家庭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幸,母亲身患重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妻子身患绝症长期救治几乎失去生活信念,哥哥不幸去逝、弟弟家庭变故陷入困境,自我也患糖尿病,仍坚持岗位,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独自承担起照顾、护理母亲、妻子的全部职责,在救治过程中,不怕苦,不怕累,不嫌脏,不惜钱财,给重病中的亲人以真切的亲情和人道的关怀;多年来陪护妻子治疗和养护,鼓励妻子战胜疾病痛苦,树立生活信念,除此之个,还给予困难中的姊妹以力所能及的扶助。

自2007年至今长达七八年的时光里,他的家庭先后遭遇不幸际遇。先是年老的母亲身患多种疾病,大小便失禁,之后恶化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当时他在单位担任执法队长职务常有外勤,忙完本职工作总是匆忙回家照顾母亲;但屋漏偏遭连夜雨,2008年春,年仅46岁的妻子患卵巢癌并已进入晚期,不仅仅如此,哥哥不幸去逝,孀居的嫂子带着尚未成家的`侄儿经济也有些困难,弟弟也因家庭变故陷入经济困境,之后自已又患了较为严重的糖尿病,必需治疗。

在这种状况下,组织和领导给予他及时的关怀和照顾,他被委派到非公有制单位“银河数控”任党支部书记。尽管如此,独自撑持起这样一个家庭,所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母亲瘫痪在床,他体谅兄弟姊妹的难处,承担起母亲所有医治费用的同时,堂堂男儿独自担负起照顾、护理母亲的全部职责,大小便的清理、揉肩捶背、洗澡擦身的日常护理他都是亲自动手,为了让母亲呼吸新鲜空气,他买来轮椅推着母亲外出晒太阳,怕母亲生褥疮,他买来气垫床并亲自为母亲做按摩;他爱母亲,只要母亲活着,他吃苦、受累也心甘情愿;母亲多次病危,他都及时送到医院救治,莲山课件尽可能挽留她的生命;母亲医治无效逝世,他为母亲办理丧事,老人入土为安,他常怀念于心,追思母亲恩德。

在孝敬自我父母的同时,也以“老吾老及人之老”之心关爱帮忙有困难的老人。一天,他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求助电话,一位在外地工作的朋友,独居家中、八十多岁的母亲突发中风,急需送医院救治,尽管这位朋友与他平日没有往来,但他在安抚朋友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老人家中,将老人送到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治疗,并垫付门诊费和押金,直到病人的亲属赶来才离开。由于救治及时,老人得已康复,目前生活完全自理。

妻子患的是卵巢癌,发现的时候已是晚期,严重的病情和即将应对的治疗中的痛苦使妻子几乎失去生活信念;一日夫妻百日恩,二十多年的夫妻更是情深义重的,“执子之手,与子皆老”,他用真情感动着妻子,多年来陪护妻子治病、养护,鼓励妻子战胜疾病痛苦,树立生活信念。在医生的推荐下,他的妻子先后理解了近20个疗程的化疗和3次生物疗程;每次化疗之后,他都亲自护理,应对因疾病折磨得烦燥不安脾气古怪的妻子,他怀着心疼与爱怜任劳任怨、精心陪护。为了争取妻子生命的延续,他先后带妻子奔走于南京、广州、重庆、长沙、益阳、湖北等地,求医问药,不辞艰辛。当打听到一种叫“野生猕猴桃树根”对癌症有缓解作用的时,亲自开车数百里到茶林县,请当地药农带领他到原始森林中寻找。在他的精心关怀和照顾下,妻子鼓起生命的风帆,顽强战胜疾病痛苦,乐观生活,常参与练气功、打军鼓等有益健康的活动,创造了晚期癌症病人生命延续的奇迹。

黄xx同志尊老敬亲的事迹感动着他的亲人、同事、邻里,是当之无愧的尊老敬亲道德模范。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xx,女,1944年2月出生,小学文化程度,xx镇xx村村民,1957年任xx市粮村兰家塔村大队长、妇女主任26年。xx年被评为xx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担任村大队长、妇女主任期间,xx牺牲小我,顾全大局,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她牵头计划,逐门逐户走访群众,改变妇女思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全村的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她积极发动全村妇女投身农业生产,为村上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带领妇女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为当时村上争取粮食3000多公斤,同时,xx改变传统种植,带头发展养兔场,为村发展开阔了思路,她积极宣传法律法规知识,身体力行践行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用自己的言行宣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成为全村效仿的榜样。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xx坚持自力更生,对美好生活充满着无限向往,依靠自己的精致手工,为整个家撑起了一方天地。她擅长传统手工制作,利用农闲时间制作老虎枕头、手工鞋垫、老式布鞋等,同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带头剪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传承传统艺术,带领村民向美好生活前进,累计制作老虎枕头3000余个,老式布鞋8000余双,鞋垫600余双,依靠制作手工赚钱,建起了自住的3间窑洞。与此同时,xx主动给村上姐妹们现场指导手工制作及传统剪纸,把自己的`手工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们。在她的帮助和带动下,村里向上向美的人多了,群众更加坚信依靠自己辛勤劳动能过上好日子。xx在平凡的生活中彰显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她的带动下,全村游手好闲、赌博斗殴的不良风气逐渐改善。

1974年xx回到xx村,在自己已经生有一女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收养了出生70天生来瘫痪的儿子xx,至今已照顾50年。xx由于生来智障自己无法吃饭,他的一日三餐都靠xx亲手喂饭,并且每日给他梳洗,同时,由于xx无法移动,自己无力大小便,张爱珍时刻注意定时帮助他上厕所,每月4次定期擦拭身体,多年以来,xx的胳膊在她的精心照顾下,现在已经可以做简单的动作,同时还能自己简单的进食。1972年xx丈夫身患肝癌,患病期间,呕吐不止。她每日为丈夫擦拭身体2次,定期给他换衣服,饮食上也尽量顾忌丈夫的口味,丈夫行动不便,她又在床前伺候他大小便,从未让丈夫身着湿衣,丈夫身患重病5个多月,她尽心服侍从未有过半句怨言。丈夫去逝后,迫于巨大的经济压力,xx年xx选择了再婚,婚后xx又承担起照顾了年幼继子的重任,照顾起居饮食外,直到其成年结婚,现在自己已经年迈且患有腿疾,丈夫因生病而丧失劳动能力,儿子离异孙子无人照顾的情况下,她靠传统手工,供养俩个小孙子上学,可谓尽心竭力,但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俩年前,小孙子因为一场车祸住进了医院,xx在顶着巨大经济压力的情况下,尽心照顾小孙子,钱不够了,她四处奔走筹钱,小孙子哪疼了,她必定第一个冲上前去询问,没日没夜照顾了2个多月。这种不是亲人却胜似至亲的爱,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赢得了周围群众的一致称赞。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小杨,50岁,是一名退休职工。家住长兴园。杨雨西同志自从1983年与丈夫结婚后,20多年如一日孝敬婆婆,照顾家庭,婆媳关系亲密胜过亲生女儿。

结婚时,由于婆家兄弟姐妹多,加之当时经济条件比较差,家庭生活不太富裕,杨雨西决定婚事新办,一切从简,取消了在宾馆预订的婚宴,仅仅双方亲戚在一起吃餐饭,就算将婚事办了。对此,她受到了婆家和邻居们的好评。婚后她们跟公婆一起住,由于婆婆身体不好,紧张的工作之余,她包揽了家里的大部分家务。后来,她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儿,一家老小更是其乐融融。

婆婆由于早年守寡,一个人将三个子女拉扯大,大半生的穷苦日子,让她落下了不少的病根,有冠心病、哮喘、高血压等多种严重疾病,为了让婆婆身体健康,她和丈夫一起带她四处求医问药。婆婆每月的门诊医疗费用都在600元上,而退休工资仅区区500多元,有时婆婆独自一个人看了病,觉得药费太高,不舍得买药吃,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想了一个办法,只要时间允许,每次都亲自陪婆婆去医院看病,看完病后,先将婆婆送回家,她一个人再去医院划价拿药,然后总是对婆婆说,现在药价又降了,您的退休工资足够买药了,我们也不用给您贴钱了,让婆婆觉得没有增加家里的经济负担,也安心多了。而实际上,她用自己并不多的工资收入支付了婆婆所有的医疗费用,而她自己在生活上则是能省就省,勤俭持家。近年来,随着婆婆的年岁越来越高,朱小华还特意为老太太买了电子血压计、家用氧气瓶等家庭医疗器具。在饮食上,她也是尽量就着婆婆的口味来,精心安排适合老年人吃的食谱,老太太对媳妇是打心眼里喜欢。长时间同婆婆的和睦相处,她们有了许多的相似之处,如:性格越来越像,都是大大咧咧的,直爽子、乐观派;共同的爱好也越来越多,喜欢相同的电视剧,同一个影星、同一种类型的歌曲,就连喜欢吃的东西都一样。婆婆常说“我有这个媳妇真是晚年得福!”20多年的朝夕相处,她和婆婆从没有红过脸。耳濡目染,儿子也很孝顺老人,有好吃的总忘不了奶奶,时常给奶奶捶背按腰,端茶送水,讲小故事给奶奶听,把老太太乐得合不拢嘴。

小杨对“孝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孝顺不仅仅是让老人吃好穿好,还要给予老人更多的精神关怀,让老人气顺,心情好比什么都重要。作为媳妇,要做到尽善尽美的“孝顺”是不可能,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终会有回报的。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xx,男,1949年出生,中共党员,鄂城区泽林镇余山下村村民。其父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把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接到家中当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父亲去世后x夫妇接过爱心和孝心的接力棒。为了方便照顾老人,他们将自己的母亲送到三弟家赡养。

家里条件拮据,他们宁愿自己饿着肚子干活也要让老人吃上米饭;家里无钱买药治疗老人肾炎,x在医生的指导下亲自到白雉山采摘草药,一采就是20xx年,老人在董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肾炎奇迹般的痊愈了。老人怕拖累x一家曾几次想绝食自杀,x夫妻那几天轮流日夜守在她身边,耐心开导老人。为了让老人解开心结,x夫妇专门用人力车拖着老人到城里、西山公园等处游玩。他们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奶奶,50多年来,接力悉心照料老人至103岁。

董家两代人孝行善举感动众生,x被评为鄂州市第二届“孝老爱亲模范”。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王立梅,开城镇都督村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七年如一日服侍患有心脏病的'公公和孝敬尚在人间的婆婆。无微不至,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六店街道。自与丈夫结婚以来,她和公婆的和谐程度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把她视如己出,从未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对她说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们,立梅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

2005年,身患心脏病的公公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在众多的子女中,是和老人关系最融洽的三儿媳妇王立梅主动去医院照料公公,她没有在丈夫的三个姐姐和两个嫂子面前说一句抱怨的话。多年来,身患疾病的公公和年迈体弱的婆婆一直住在立梅家。公公自手术后,老年病缠身不能起床正常活动,连吃饭都要人喂,这些年来吃喝拉撒睡全靠儿媳立梅一人照料。立梅对一双公婆真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生活上多方照顾,夏天买回夏装,冬天买回毛衣、羽绒服。婆婆经常腰、腿痛,立梅就给婆婆寻医问药,擦腰洗脚或陪送医院诊治,就像女儿照顾母亲一样。

丈夫徐鲁生因工作需要经常不在家,立梅不仅悉心照料公婆,还特别重视一对儿女的学习,把这个家操持得美满温馨,从不让丈夫多操心,她既是一个孝顺的媳妇,又是一个贤惠的妻子,还是一个善良的母亲。

邻居都羡慕徐家有一个像女儿一样好的儿媳妇。王立梅的事迹不但在六店街道而且在周围村庄也传为佳话,没有谁不夸她的。都说:“有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

经典国学《弟子规》中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王立梅用自己切实的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在越来越文明的新农村里,这样的好媳妇就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杰出代表!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