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条据书信

家乡习俗庙会(热门21篇)

家乡习俗庙会(热门21篇)



作文是人们用文字表达思想和感情的一种方式,写好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我们下一番功夫。小编特意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令人赞叹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家乡习俗庙会作文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风俗。我最喜欢的春节风俗就是逛庙会。

庙会大约起源于东汉时期,是古老的中国民俗文化活动,一般从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它既是宗教的,又是世俗的。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既与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又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同时,这一时期的道教也逐渐形成。它们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生存竞争。在南北朝时都各自站稳了脚跟。而在唐宋朝时,则又都到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动:圣诞庆典、坛醮斋戒、水陆道场等等。佛道两教竞争的焦点,一是寺庙、道观的修建;二是争取信徒,招来群众。为此在其宗教仪式上均增加了各种的娱乐活动,如舞蹈、戏剧、出巡等。这样,不仅善男信女们趋之若鹜,乐此不疲,而且许多凡夫俗子亦多愿意随着添趣,为了争取群众,佛道两教常用走出庙观的形式扩大影响。北魏时佛教盛行的“行象”活动就是如此。所谓“行象”,就是把神佛塑像装上彩车,在城乡巡行的一种宗教仪式,所以又称“行城”、“巡城”等。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迁都洛阳后,大兴佛教,每年释迦牟尼圣诞日都会举行佛像出行大会,出行队伍以避邪的狮子为前导,宝盖幡幢随后,音乐白戏、诸般杂技,热闹非凡。

过年我也去逛了庙会,那里有趣的可真多啊!有斗鸡、杂耍、话剧表演等,数不胜数。但是我最喜欢舞龙表演:两条多人目光的巨龙被一大群人围在中间,一个人高举绣球,逗引着那两条巨龙,巨龙摇头摆尾、追逐着绣球,一摆动,龙身上彩色的须子也随着飘舞,铃铛也叮叮作响,清脆悦耳,舞龙人的技艺真是高超,从容的让巨龙摆着龙头、龙身、龙尾,两条龙争夺着绣球,缠绕在一起也不手忙脚乱,依旧井井有条的摇摆,看的观众眼花缭乱。两条龙越斗越勇,越斗越烈,音乐的节奏也更加欢快。

一红一橙两条龙缠绕在一起,更为新年添上独一无二的色彩!我爱春节,因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好的祝愿。

家乡习俗庙会作文【】

过年时节,北京的一大活动——逛庙会吸引了不少游客。大年初三,我、大姑、敏姑和奶奶就赶上了一场。

庙会是北京旧时的习俗,富有北京的民俗特点。它又称“庙市”和“节场”,它起源于佛教和道教的一些宗教性的祭祀活动。久而久之,它成了老百姓购物娱乐的场所。那天,我们坐地铁去地坛公园参加庙会。隔了老远,我就看到了前方熙熙攘攘的人群蜂拥在入口。因为南门的人实在太多了,所以就开始了分流。但我们还是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进园第一眼就看见几个卖糖葫芦的小贩在吆喝,各种各样的糖葫芦摆满了柜台。再往里走,就什么都有了!葫芦丝、空竹、风车……老北京味充满了整条街,看得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当然,新时代的玩具也不少:充气狼牙棒、魔术用品、最新的“植物大战僵尸”中的僵尸、植物公仔、愤怒的小鸟公仔……这就是年货街。走过繁忙的年货街,就到了炊烟滚滚的食品区。烟雾缭绕中,夹杂着各种美食的味道,不禁使人垂涎三尺。走到烟雾的核心,便看到了羊肉串、灌肠、驴打滚、炒素疙瘩、臭豆汁、烤鱿鱼等美食。羊肉串上的肉又大又多,有筋有肥,香味四溢,真够过瘾的!臭豆汁的欢迎度很高,但它一股酸臭的泔水味,让我无法接受。我发现,购买它的人大多是一些老北京,他们还喝得津津有味哩!“酒”足饭饱后,我们来到了娱乐区。在娱乐区的中心有一堵墙,划出了一块地方,使我的好奇心变得兴奋,使我迫不及待的想进去看一看。沿着墙根走,我发现了门。进去一看,原来是祈福区!祈福区的正中,是一个祭祀区,祭祀区上是大柱大柱的香,不少人在上面祈祷来年平平安安。传统庙会嘛,当然少不了传统味。祈福、杂耍、猜灯谜……一样也不能少。杂耍的人很牛,在一根手指上把球耍得团团转。猜灯谜的地方人很多,我努力地动脑,但总是猜不出,看来这还不是一般的难啊!最后,老爷爷看见我年纪小,就另给了我一个谜,我猜中得到了一个小气球。

我给大家带回了一个谜:“震后领导在。打一日常用品。”怎么样,你也猜不出吧?时间如箭,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回了家。

家乡习俗作文

除夕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很忙,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爸爸妈妈都很忙。

我看见我母亲用她的擦洗在全家人面前光彩照人。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胶水把“福”字倒贴在大门上,我问爸爸:“为什么要倒贴?”父亲告诉我:“福落福来,意为福来快。”突然意识到,哦!原来贴春联有这么多知识!

我的家人在楼上忙着的时候匆匆赶回爷爷奶奶家。

我和爸爸回到老家后,开始贴春联,爷爷奶奶妈妈忙着做饭。我们家分工明确,又开始忙碌起来。我和爸爸在贴春联上已经是“老伙伴”了,协调性可谓完美。所以,短时间内,我们就能完成所有门贴春联。即使贴完春联,也不能停下脚步。走一会儿跑一会儿都停不下来。

终于到了下午,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聊起了一些开心的事。那是春节联欢晚会,我们饶有兴趣地看着。“咚”在天空中笑了笑,我催促爸爸赶紧放烟花。首先,放一挂土红色,他像一条龙,在他身上舞动着金色的鳞片;然后,有好几种烟花,像金菊、流星、串珠……笑脸在天空中绽放,把夜空变得美丽。声音过后,各种烟花纷纷飘落在空中,像美丽的花朵,五彩缤纷,真的很美!

春节的气氛很热闹,春节的人都兴高采烈,春节的孩子们更开心。我喜欢春节!

家乡习俗庙会作文【】

初五那天我们一大早就去了地坛庙会。我还是第一次逛庙会,见到什么都好奇,远远看到的就是一副喜庆的情景:满世界都是红色,一栋古色古香的牌楼向我展开,牌楼两旁的树上挂满了灯笼,一直延伸到远处,牌楼下面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群,每个(人,因为你并不能看到每个人的脸,真切就显的假了,倒不如模糊的好)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过年的喜庆。很多人还带着个牛犄角,中年人背着小孩,拎着玩具;小孩举着风车,拿着气球。

一进大门我就看到人群中站着一只巨大的金牛,它穿着红肚兜,肚子上写着一个大大的红色的“春”,右手中握着着一只风车,一双童真的大眼睛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好像在欢迎我们,在说着:“新年快乐,牛年大吉,欢迎你到庙会来。”

它身后的那条街挂满了红灯笼和彩旗,描写道路两边、年货;我想都没想就拉着爸爸妈妈钻了过去。原来是买年货的地方,大家都在疯狂的卖年货,卖风车的人站在货架上拼命地摇动着会敲鼓的风车,叫着“15一个,大姐给孩子买一个吧?”卖小牛头饰的人自己带了两顶小牛帽子,拿着大喇叭喊了又喊……有的卖巨大的棒棒糖、鬼脸面具,甚至还有牛粪!

渐渐地我们来到了民俗文化展,那里是由一个一个的小店铺的形式展出的,每一个店都有一个民俗文化,都有陕西凤翔泥塑、安徽徽州三雕、青海热贡艺术、河北皮影艺术……每个小店门前都堆满了人,我在人群中探头探脑,看到了皮影的小店,店门上挂满了皮影,那鲜艳的油彩好像天上的彩虹,那雕刻巧夺天工让我立刻爱上了它们,就使劲拉着妈妈的衣服说:“妈妈,我们快去看驴皮影!”

一转身我看到了老北京叫卖剧的台子,主持人正请几个观众跟几个老一辈学老北京叫卖,我老爸竟像一个小孩一样边举着手边上。

家乡习俗庙会作文【】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三,是颜奶奶的生日。一大早我和奶奶、妈妈就去大庙赶庙会。

还没到大庙,远远的我们就听到了锣鼓声和阵阵的鞭炮声。我们到了文姜广场,一下车,我们看见到处都是人,马路上,山上,河岸上,简直是人山人海。有卖水果的,有卖棉花糖的,有卖香和纸的,有卖糖葫芦的,有卖玩具的,有卖糖画的……今天,有好几家锣鼓队在表演,鼓声震耳欲聋,好像在比赛一样。一对对的秧歌队穿过人群。文姜广场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声声,场面真是热闹非凡不亚于正月里过年的场面。

我们买了票,来到大庙里边。只见院子中间有一个方形的水池,池中有个三层的莲花石,上面有一个抱着寿桃的小男孩,他的脚下有一股泉水正在喷涌,这就是灵泉。泉水清澈见底,水中有一群群的金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爬上十几级台阶我们来到雄伟的大殿,殿里供着颜奶奶的塑像,颜奶奶是那么的慈祥和善。许许多多的香客正在烧香磕头,祈求颜奶奶能够降福人间。穿过大殿,我们来到了后院,我们看了颜奶奶的故事。远在周朝,凤凰山下的郭家娶了个美貌的媳妇,婚后不久,丈夫去世,媳妇饱受公婆的虐待,但她依旧十分孝顺公婆。每天担着尖底桶到几十里远的石马去挑山泉水给婆婆喝,日复一日,无论寒暑从不间断。孝行感动上天,太白金星化作凡人,赠送马鞭,把马鞭放于水缸沿上,一提马鞭水缸的水就满了。从此颜奶奶不用挑水了。一日颜奶奶回娘家,小姑子看到马鞭好奇,把马鞭提出来了,顿时发了大水。颜奶奶出门不远,预感不妙,赶快回家,一下子做到了泉眼上堵住了大水,救了全家。从此这股泉水便喷涌不绝,汇聚成孝妇河。孝妇河滋养了一代代的博山人,颜奶奶的孝行也影响着一辈辈的博山人。看了颜奶奶的故事,我们还观看了24孝蜡像故事。

大庙之行使我受益匪浅,我要向颜奶奶和历代的孝子学习,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家乡习俗庙会作文

每逢过年,我都会吃家乡的美食—东阳美角。今年春节因为可恶的疫情,我们没有回老家,可我好想念那香香的味道啊!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说:“我们来学做麦角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开心地拍手赞同。

说干就干!我和妈妈挽起袖子,系上围裙,准备好面粉、蔬菜、肉末等食料。首先,妈妈在面粉里撒上盐,浇点水,不断搅拌,慢慢地面粉就变成了面团儿。接着,轮到爸爸上场了!他用拿铿锵有力的大手不停地揉啊揉,把面团揉得富有弹性,妈妈说这样吃起来才有劲道呢。然后,妈妈开始擀面了。擀面杖在妈妈手里有节奏地发出“叭叭叭”的响声。几个来回后,妈妈就象神奇的魔术师一样,把大面团变成了一张张薄薄的小面饼。可是小面饼有方的,有宽的,有的还像三角形……一点也不像外婆做的那样圆。我眼睛滴溜儿一转,脑子里蹦出了一个妙计。我大声嚷道:“妈妈,我们可以用一个盘子倒盖在面饼上面,然后用牙签沿着盘子的边缘绕个一圈,面饼不就变成圆圆的了吗?”妈妈直夸:“小帮橱真利害!真是个好主意!”不一会儿功夫,一张张圆圆的小面饼做好了,象一个个圆圆的月亮,又象一张张圆圆的笑脸。“太棒了!”我欢呼雀跃。

面皮做好了,就要做馅儿了。妈妈把豆角、肉末,“嗒嗒嗒”地用刀剁了又剁,把豆角和肉都剁成小颗粒。妈妈又把菜肉倒进锅里加上姜、鸡精等佐料爆炒,菜在锅里欢快地跳跃着,发出“嗞嗞嗞”的声音,菜香四溢,我忍不住咽了咽口水。终于开始包麦角了!我学着妈妈样,小心翼翼地把两大勺菜馅放到圆面皮的一边,然后像好玩的折纸一样把面饼对折,再用灵巧的小手在麦角的边缘用力地按一按,搞出点花边。哇!一个大麦角做好了!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最后,妈妈把大麦角放到锅里煎。几分钟后,热腾腾、香喷喷的麦角出炉了!黄黄的花边外衣、鼓鼓囊囊的肚皮儿!我迫不及待地咬一口,香气扑鼻,香浓的汁水在我的嘴里流淌着,回味无穷!我狼吞虎咽一口气吃了好几个呢!

啊!这就是我家乡的年味啊!

家乡习俗庙会作文

农历正月初五,我们全家一起去逛新春庙会啦!刚听爸爸说“逛庙会”时我心里充满了新鲜和好奇,庙会是什么样子的呢?那里会有什么好玩的呢?我以前还从来没有逛过庙会呢!

路上很多汽车堵啊堵,过了许久我们终于到达大棚所城庙会门口了。刚下车我就听到了庙会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喇叭里敲锣打鼓充满喜庆和欢快的春节音乐不绝于耳。我忍不住兴奋地四周张望,许多大人带着小孩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地赶来,人群络绎不绝挤挤攘攘形成一片无比繁华的景象!我们迅速走进庙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处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灯笼红彤彤的就像一个个红红的大肚子。庙会里人山人海欢声笑语,到处都是红红的小摊小铺,店里的小二们吆喝着招呼源源不断的客人,他们手脚不停地忙碌着,几乎每个摊位的生意都异常兴隆和人气爆棚。

庙会里最吸引我的还是无穷无尽的风味小吃,各种各样的美食数不胜数品种繁多:臭豆腐、羊肉串、鸡蛋仔、烤鸡肉、煮肉丸、天津狗不理包子……还有我最喜欢的水果冰淇淋非常好吃可口!这里琳琅满目的美食应有尽有,真是吃货们的乐园!我们在庙会里挑选了许多大家都钟爱的美食,痛快地一起品尝和分享美美地大吃了一顿!

当我们吃饱喝足以后,大家继续愉快地结伴往前走。我看到了张灯结彩的街道,街道很狭窄也很拥挤。古老的房屋座落在街道两旁散发着历史的韵味,我们仿佛穿越了时光回到了明清古代时期。这条绵延不绝的街道有数不清的小卖部一家挨着一家,大大小小的摊子上摆放着各色各样的玩具、土特产、服装、工艺品、年货小吃……还有一些风格各异的酒吧和茶馆,这些又不乏现代感。我们流连忘返在庙会街道上,时而溜达时而停留,一路走走停停完全忘记了时间。

转眼到了下午,妈妈说:“天色有点晚了我们要回家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热闹的庙会。这次春节逛庙会让我体会了过年的一项传统习俗,家人们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地逛庙会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想:明年如果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再来呢!

家乡习俗作文

自古以来,中国都有非常多的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国庆等等,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我们家乡的一个传统风俗——赛龙舟。

赛龙舟不仅仅是端午节的习俗,还是我们家乡的习俗。至今为止,我还非常清晰地记得那一场激动人心的龙舟赛。

那是一个在别的地方看似再平凡不过的端午节,在我们那,可是热闹翻了。那天天公也作美,把坏天气收拾得远远的,把云朵排成了一个个巨大的笑脸,仿佛它们也想观看这场比赛。一大早,我就被妈妈拉了起来,虽说到底还是有些不情愿,但想到马上就要举行的龙舟赛,心中便欣喜万分,毫无一丝怨念。

我们乘车赶到赛场上时,发现场地上的人已经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了,他们全都兴奋地大声叫着,喊着,仿佛他们的激动是释放不完的。我妈妈拉着我往里挤,过了好半天,才能看到完整情况:龙舟已经准备就绪了,舟上的那些选手们全部对着我们招手。此时,我也按捺不住我的激动,大声尖叫起来。

终于,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到来了。裁判一声“预备”,选手们就做好准备,打鼓的准备打鼓,划船的准备划船,指挥的准备指挥……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开始!!!”裁判的声音映入每个人的耳膜,选手们顿时如狂牛一样:“预备,划!”“一!二!三!四!”一句句有力的话语,一声声嘹亮的口号,甚至是一曲曲令人兴奋不已的号子,无一不体现出了这些“战士”们的倔强。他们你追上我,我又追上你,不亦乐乎。

慢慢地,龙舟远去了,群众们都追过去看,我也不例外,那阵阵鼓声如惊雷一般,震撼着我。

终于,在终点线,我看到有一条龙舟正极速前进。队员们喊着“嘿!哈!嘿!哈!”鼓声“咚咚”地响,它风一般地冲过了终点线。顿时,人群中欢呼了起来。我一看,这不正是那条“腾云驾雾”的龙舟吗?没想到它还真“飞”过来了!

家乡习俗作文

每个人的家乡都不一样,而且都拥有其独一无二的习俗特点,如绍兴的黄酒节、内蒙古的“那达慕”、山西的黄河灯会……我的家乡是湖北,那里最独特的习俗就是结婚。你可别小看这结婚的习俗,它可是我家乡最隆重、最热闹的习俗。

在结婚前夕,男方要在家里祭拜天地、祖先等,告知他们有婚事要举行,祈祷他们保佑自己婚事美满、幸福。

结婚当天,男方出门去迎娶新娘之前还要再祭拜一次祖先,以示自己要出门迎娶了。男方乘坐迎亲车队去女方家中迎娶,迎亲车队最好是六的倍数。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表示庆祝。每每这时,同村的人也会同新郎一起燃放鞭炮,以表示祝贺。新郎到达新娘家后,先向新娘家人问好,接着持捧鲜花给新娘。每到这个重中之重的时刻,新娘的姐妹或好友总是会刻意阻扰新郎。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小孩子都会躲在一旁“咯咯”直笑,快乐极了!经新郎苦苦哀求后,新郎最终以九百九十九元的红包礼成交,比喻新娘新郎在一起长长久久。新郎给予新娘捧花后,将新娘挽出大厅,要带新娘去新郎家了!

新郎与新娘一起上香,接着祭祖。新娘向父母叩拜、道别,新郎只要行鞠躬礼就好了。所有人都要离开新娘家时,绝对不可以向新娘家人说再见。我有一次参加姑姑的婚礼,和姑婆说了声再见,就被姑婆敲了一下脑袋。回新郎家的路上也要燃放鞭炮。到达新郎家门口时,家人也要燃放爆竹。新娘下礼车时,应由新郎家的一个长辈扶持新娘进入厅堂。进入厅堂是不可以踩门槛,因为门槛代表门面,新人应横跨过去。新娘入厅后,也要跨过火盆,然后踩碎瓦片,代表岁岁平安。

将新娘介绍给家中的长辈认识后,新人开始祭拜了: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洞房内,应以竹筛覆盖床面,桌子上摆放铜镜压制惊吓。新人共同坐在预先铺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以表示两人同心,并且祈求以后生男孩,然后新郎与新娘合饮交杯酒,以及吃甜汤,象征早生贵子。不过,结婚当天任何人都决不允许坐新床。

结婚,可是非常讲究的,一刻都不得马虎。家乡的结婚习俗俨然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一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乡习俗庙会作文

七月初七是高姥山一年一度的庙会,周边县市许多善男信女都会聚集高姥山祈祷风调雨顺、祈祷国泰民安。今年的七月初七正赶上奥运开幕前一天,早在前几天,我们便开始扭秧歌训练啦,每天晚上都要跳上几个钟头,为的是“迎奥运、登高姥山”为奥运乞福,为中国加油。

凌晨,调皮的星星才刚刚回家,可我早已耐不住性子,一大早就一骨碌地爬了起来,准备好东西,二话没说,便一鼓气跑到了公路,上了车。一路上,烟雾蒙蒙,传说这就是天仙娘娘撒下的仙气呢!进入高姥山路段,烟雾越来越大,车窗外的叶子都沾了上一层雨露,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一般。我透过窗户看着外面的山,山上雾气缠绕,好像一个柔情的少女蒙着一块白的面纱。车在山路上行驶了半小时左右,我们来到高姥山,沿着石头铺成的小路拾级而上,一路上微风习习,让人不禁打了个冷颤,一会儿,我们来到了山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光明亭。亭中一张小桌,格外优雅。我们买了蜡烛,虔诚祈福佛祖保佑。接着,一行人来到了仙女湖,仙女湖的静,美,让我不禁轻轻吟道:“松花摇香竹浪重,车影鸟翔上青峰。高姥云横连天碧,起伏宛然见苍龙……”参观完仙女湖,游人开始渐渐的多了起来。“集合啦,集合啦。”听,队长正在叫我们哩。想着,我马上系上了绿丝带,排到了队伍里。音乐响了起来,开始跳啦,说着,我摆动起了脚,一左,一右,退后,我在心里默默念着。我们绕着娘娘庙转了几圈,赢得了许多掌声,从那拥挤的人群中还不时可以听见“好”呢!大人们系着一条红丝带,而我和另外一个伙伴则系着一条绿丝带,在人群中显得格外耀眼。“哟,还是这两个小孩厉害呢,”听,有人夸我们。夸得我们心里乐滋滋的呢!

最后,我们在高姥山吃了午饭和点心,还买了点小玩意,留个纪念。我们便告别了高姥山。

家乡习俗庙会作文

骗子无处不在,想占便宜的人最容易被骗。有些人明明知道是骗术,还是心甘情愿去上当。为什么?因为就是抱侥幸心理,想占点小便宜,结果便宜没捞着,反倒碍于情面,把钱白白地给了骗子。

4月28日这天是我们村的庙会的日子。农村的庙会大多是卖便宜货的,有些东西便宜到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超市里卖几十甚至上百的东西,在这里十几就可以搞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地摊货。为什么便宜,因为摊主没有房租,管理费,雇员工资,再一个可能是过时的东西。所以我们农村人大都喜欢逛一逛庙会,或许就能淘到自己心爱的宝贝。但是,庙会上可能会有一些骗术,往往会使你破财。今天我就在我们村的庙会上遇到了这样类似的骗术。

庙会上人非常多。我和爸爸一边走一边看。突然被一群人吸引住了。只见一个叔叔站的高高的,用扩音喇叭高喊:“厂家搞活动,免费抽奖了,苹果手机啦,不要白不要呀……”我们也挤过去看热闹。只见广告牌上写着:免费抽奖。一等奖苹果手机一部,另付398元,二等奖电压力锅一个,另付58元,三等奖飞科剃须刀一个,另付15元,四等奖雨伞一把,另付5元,五等奖牙膏一个,另付2元,六等奖牙刷一个,另付1元。所有没有抽中一等奖的人均送手表一个。抽奖的人要先交100元诚信金,抽完后退给你。你还别说,抽奖的人还真不少,不过他们都运气都很“差”,抽中的都是四,五,六等奖,交几块钱得一把雨伞,或者是一管牙膏,另外都得到了一块石英手表,高高兴兴的离开了。我越看越心动,忍不住想怂恿爸爸试一试手气,里想,我就想要后面的小奖,白得一块手表,虽然家里有这样的手表,已经好长时间没戴了。正在这时一等奖诞生了。你说有人运气怎么那么好,一下子就抽得了一部苹果手机!我们离开了,没有参与抽奖,看了一会儿便离开了。事后爸爸说,那都是骗人的,那手机肯定是山寨货,值不了几个钱的。

我还是很好奇,吃过午饭后我手里攥着100块我过年得到的压岁钱,想再看看那个抽奖活动还有没有,真遗憾可是他们已经走了。

家乡习俗作文

“今天是什么日子?”刚一回到家,妈妈就急忙问我。我不解地说:“八月十五,中秋呀!怎么了吗妈妈?”“哎呀,我就记得好像是过节!可是我忘记买月饼了!”妈妈懊恼地皱了皱眉。我听了妈*的话,顿时明白了,原来是我这个忘性极大的妈妈把今天这个重要的节日给忘记了。

中秋节由来的传说有很多种,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不过我最喜欢的是嫦娥跟后羿的神话故事。这么重要的团圆佳节妈妈居然也能忘记,我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我想起来啦,今天我买了饺子皮跟鲜肉、香菇,还有你最爱吃的马蹄跟虾!我们干脆包饺子吧!”妈妈兴奋地说。包饺子?我疑惑地看着妈妈。妈妈得意的告诉我:“饺子表示了一家人团团圆圆。饺子中的肉馅就代表了我们,用饺子皮来包饺子就代表吧我们和起来——团圆起来!”哦,原来这样,我恍然大悟,对妈妈竖起了大拇指。

包饺子咯!

妈妈先把这些菜切成菜泥,肉泥跟不同的菜泥混在了一起,这样就可以包出:马蹄虾仁跟香菇肉馅的了。只见妈妈左手拿着饺子皮,右手拿小勺子把调好的馅料舀一勺放到饺子皮中间,再用两只手熟练地包了起来。哇!眨眼间,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饺子就在妈*的手中诞生了!妈妈把它们整齐地码好了放在了盘子里。我在一旁看着,心里一直在嘀咕:这么容易,我一定也行!我对妈妈说:“我也要包饺子而且我包的饺子一定比您报的饺子更漂亮千百倍!”妈妈听力我的话,狡猾地冲我笑了笑:“好呀!你先去洗手。”于是我高兴地洗了手,在椅子上包起饺子来。

我心里默念着妈妈刚刚包饺子的步骤:左手拿饺子皮,右手把馅料舀到皮的中间,接着用皮把馅料包起来……呀!我的饺子怎么开膛破肚啦!好可怕!我完全没想到这竟然是我的“作品”!我羞愧地说不出话来,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以为妈妈准会笑话我,结果妈妈只是摸摸我的头说:“你想包好饺子,一定要静下心来,不能急躁,要慢慢学习,熟能生巧,什么事不能想着一蹴而就。”我惭愧地点点头,妈妈见我听懂了,就手把手地再教我包起饺子来。

在我跟妈*的努力下,一盘盘美味又漂亮的饺子很快就诞生啦!虽然我包的没有妈妈包的好,但是也是有模有样,可爱的胖胖的。我正欣赏着我自己的得意之作,妈妈却突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我疑惑地看着她,妈妈忍着笑说:“刚刚妈妈不小心把面粉摸到你头上了,这下我们家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饺子啦!”

噢,原来是妈妈把我当成“饺子”包起来了!唉,我这个粗心大意的妈妈!

家乡习俗作文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最喜欢过的传统节日,比如说:有的人喜欢过元宵节,有的人喜欢过端午节;有的人喜欢过中秋节而我最喜欢的是家乡的春节。

在除夕来临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贴福。不过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每一家都要贴福字。我问爸爸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爸爸说你看到这个字会怎么说?我说我就想提醒别人,福字倒了,爸爸说是的,福字倒着贴,意思就表示福到了,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转眼就到了除夕夜,家家户户围在一起吃团圆饭,从中午饭后,爸爸就开始忙碌着,做了非常多的菜,差不多全是肉类,有:鱼、扣肉、鸡肉、鸭肉、红烧肉那满满一桌,色香味俱全,让人看了很有食欲。团圆饭到,一家人围在桌前边吃边聊,多美好的画面。

吃完了饭,我们就去放鞭炮了。家家户户的孩子们竞相把鞭炮放上天空,那烟花犹如春日的繁花,在黑夜中绽放,如同宝石,一闪一闪的,亮的耀眼!放完烟花该做什么呢?是的,没有错,人人必看的春节联欢晚会,老老少少围坐在客厅里,一边天南地北地聊着,一边看着小品,一边守岁。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我们的诗词接龙中,我们又度过了一个的春节。

家乡的习俗

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有一个历史或传说,这些传说有的是真实的,也有的是虚假的。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春节的时候,我们可以逛庙会、赏花灯,每家每户都必须要贴春联,小孩、大人穿着新衣服,在一起放鞭炮,可热闹了。

春节这些特点是从一个传说中演绎而来的。传说很久以前,在某一座山上住着一只怪兽,山下有一个村庄,村里的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怪兽下山来觅食,它找了很久,最终喜欢上了吃小孩。然而这一天刚好是正月初一,人们便把这只怪兽叫做年。连续几年,都在这同一天,许多小孩被年吃掉,村民们开始害怕起来。到了晚上,大家做了一个同样的、奇怪的梦:一位老者说:“年怕红色、怕鞭炮声,大家只要有这些就不用再怕年了。”

正月初一到了,年下山来了,来到山脚还是没有进村庄,因为它看到村庄里到处都是红彤彤一片,心里害怕起来,还看见几个小孩在放鞭炮,它吓得慌,逃走了,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村民们知道了这个喜讯,开心得不得了,于是就把赶走年的这一天叫做大年初一。

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他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我要了解咱家乡的习俗。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死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果然没死,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家乡的习俗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听着这首儿歌,是不是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呢?接下来,我写的,就是我们这儿过春节的事:

过年的前几天,就开始准备年货,有:糖、瓜子,鸡鸭鱼肉等等。我们在大年初一前,就会扫房子,就是把家里扫除一次。那时,我就会帮着爸爸妈妈把家里里里外外的清理干净,好在过年时有个新的气象。

除夕,在外的人都会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到了晚上,人们都会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这时,鞭炮声就会时不时的想起来,让人们感到浓浓的年味儿。

初一,起五更。不到天亮,人们就都起床了,穿上新衣服后,就去放鞭炮。所话说得好“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迎新年!”放鞭炮,为的是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放完鞭炮后,就会回家吃饺子,这次吃饺子可不同,饺子里面可“藏”着钱呢!谁吃到了钱,谁在这一年里都会交好运的!所以,谁都盼着会吃到饺子。

饺子,我们就会跟着爸爸去老家串亲亲,每当我们走进哪一家时,都会收获到红包。这一趟下来,我们能赚好多钱呢!当然,我们最喜欢的就是串亲亲了!能拿到红包,谁不高兴,谁不欢喜呢!

再过几天,就是元宵节了,我们在当天,都要吃汤圆。这是习俗,当然,这一天我们也会过得十分愉快。想一想:全家人坐在电视机旁,看着丰富多彩的元宵晚会,吃着热腾腾的元宵,不会感到满满的幸福么!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十五十六,小孩子就该上学的上学,大人们该上班的上班了!每当这时,总会不经想起:寒假可过的真快呀!这么快就该开学了。过年真好!好想再过一次年呀!但是,你再这样想还是没有用的,还得去上学还得去上班。时间是不可能停住不走的。

是我们家乡的春节,和你们那儿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的话,就快来写写你家乡的春节吧!

家乡的习俗

我的家乡有很多节日习俗,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庆祝方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如春节舞狮、舞龙、放鞭炮,中秋节吃月饼、赏月,清明节祭祖、踏青……这些跟其他地方并无多大差别,而有几个我要跟大家讲讲。

或许大家并没有猜到了我的家乡,没关系。我觉得习俗必须是要与其他节日不同的性质,节日是大家都过的,而习俗代表的是一个群体的习惯、风俗,是具有特殊性的。

社日是我的家乡特殊节日之一它包括了春社和秋社,人们常常凑钱在社庙里举行祭神仪式,杀猪煮肉,就地分食,而吃不完的肉就带回家供神。

牛王诞是个蛮有趣的节日。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传说是牛王的诞辰,所以称为牛王诞。而这一天村民们不能驱使牛去干活,让牛好好休息。还要在牛栏门口供奉牛,大人们则嘱咐小孩们爱护耕牛。牛是一个多么神圣而威严的动物啊!

而“三月三”是属于壮族人民的节日,但不身为壮族的大部分人在我们这个地区也和他们一样过这个习俗。

说起我们“三月三”习俗的来历,虽然我不是很了解,但我知道两件事——一,“三月三”是指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二,传说它与王母娘娘举行蟠桃会的日子相同,且又同盘古的诞辰时间一样。虽然本质上他们没有什么关联,但如此有意义的一天,活动当然多种多样了。俗话说得好:最香不比五色饭,最美不过三月三!这五色饭即为五色糯米饭,里面有紫、黄、黑、白、红五种颜色的米饭,把他们蒸好舀出来时会散发古朴而醇香的气味,五谷杂粮一般的味道,极吊人胃口。

三月三的双人对歌也是极常见的,我们家乡人有唱山歌的传统,经过我的调查与生活经验,我发现除了日常生活中、娱乐、劳作等自歌或对歌,还形成了歌圩(就是对歌的专门时间,村民常常会聚在一起对歌庆祝),他们唱的歌都是一些古朴的民谣,很具有年代感。

每到三月三,无论宅在家里还是出街游玩,都会时不时听见敲锣打鼓的声音,气势磅礴、震耳欲聋。他们的鼓声和铜锣搅拌在一起有条不紊,还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前排的人们舞着狮头,后面的人负责敲锣打鼓,好不热闹。家乡的三月三热闹得像过某一盛大而隆重的节日一样,它不像春节那样更加热闹非凡、鞭炮齐鸣,反而只是小小地庆祝这个节日,常常过了三月三跟没过并无多大差别。

让游子们都想回去,脱下繁忙的包袱,与他们最亲爱的家人们一起庆祝,一起欢笑。

家乡的习俗

每年的春节,我们都会包饺子、放鞭炮,去拜年,而且还会领到红包。

在除夕那天,大人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在包饺子,有的去粘春联,等到了傍晚,爸爸就让我去点燃鞭炮,刚一点着噼里啪啦便响起来,那声音呀,可大了。

等我们放完了炮,就去吃饺子了。来到屋里,奶奶说,他在一个饺子里放了一块钱,谁吃到了,他就有福了。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心想:一定要吃到那一块钱。可是我已经吃了五碗了,还没有吃到那一块钱。弟弟却吃到了。于是奶奶说,弟弟真是幸运,是个有福之人。

天完全黑了下来,每一家又都放一些好看的烟花。我们家的烟花放完了,我们就会坐在房顶上面,观赏别人家的烟花。

到了正月十五,我们都会吃元宵,妈妈买的元宵,有山楂口味和黑芝麻口味的,吃到嘴里,甜甜的,而且还非常的松软可口。

到了晚上,孩子们都会挑着小灯笼出来逛灯会,玩游戏。

到了正月十六,早上天刚刚亮每家每户门前都会燃起一堆熊熊燃烧的篝火。大人们会拿着小孩子的衣服在上面烤,听说烤一烤还能治百病呢。

我起床后马上拿了一个苹果,把一根棍子扎进了苹果里面,把它放到火上慢慢烤,终于我把苹果烧的红彤彤,热乎乎的.,摸一下还有可能会烫到手呢。于是我就大口大口地吃完了这个又大又甜的苹果。

这就是我们家乡春节的习俗,我从里体验到了无穷的快乐。

家乡的习俗

我家在濮阳,在濮阳有许多的习俗。例如:婚丧嫁娶,过年,过节。

在春节: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齐,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大人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房子。人们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准备年货。

每当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我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关于对联还有一个来历: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先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之后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所以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氛围装点的更加浓厚。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女同志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老人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我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期望自我能走好运。

除夕,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人们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我们小朋友“挣钱”的最好时机。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们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可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

家乡的习俗

我的老家在河源紫金的农村。那里谈不上有什么十分特别或有趣的文化习俗,但对于像我这样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许多事情也确实稀奇了。

寒假的时候,老家有一户亲戚盖了新房,装修好后,便通知各路亲戚,摆桌设宴。我家也受到了邀请,于是父亲便驱车前往,也带上我去见见世面,看看素未谋面的老家是个什么样子。

到了目的地,还没下车站稳,耳边就响起了振聋发聩的鞭炮声,红色的纸四处乱飞,这在城市里是不可能见到的。父亲带着我紧赶了几步,向着前方一个大红棚子走去。棚子下摆着二十来张桌,棚子旁边就是那幢新盖的楼房。走进客厅,里面热闹非凡。父亲与他们一一握手,一边笑一边认人,让我给他们问好。还没问候几个人,我就已经被辈分搞得晕头转向了。

请来负责烹饪的师傅们都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我初到农村,自然要趁着这点间隙,去看看周围的环境。乡下空气确实十分新鲜,有许多小道七弯八拐地通向山上。周围都是密密的大树、竹子。在这种地方,倒没人会想到竹子的优秀品质,编个簸箕或是烧个柴的却是好材料。林子里有些许鸟儿,不多,但叫声明亮,使人心旷神怡。

到了开饭的时间,大家就要先喝一口酒,喝不了的以饮料代替,再动筷子吃饭。我小呷了一口米酒,随即一饮而尽。那酒的地道的醇香,不是市面上那些以“农家出产”为噱头的酒可以比拟的。再者就是吃菜。在南方,“无鸡不成宴”,每桌都摆上满满一大盘白切鸡,金黄的皮,肥而不腻,肉质鲜美爽口,让人欲罢不能。其余鸭、鱼、猪肉的丰盛更是不必说。

我本以为简单吃个饭了事,没想到添饭都还大有学问。东家要为客人添饭,还必须让能劳动的妇女去添饭,而男子都必须留在饭桌上陪酒吃菜。饭必须高过碗边,以示主人家粮食充裕和待客热情。喝酒要有肉下酒,否则只顾埋头喝酒就是对主人家的不敬。吃完饭后还不能离席,要等个几分钟才能起身离开,并且不能端着酒杯离开,否则这会损害自己的形象......

乡下的孩子有些怕生,外出的亲人又不常回乡,能依靠这种活动维系家族之间的感情,我觉得很温暖。

家乡习俗作文

我的家乡坐落在连州的一个小山村,一出门就会看见一座座郁郁葱葱的小山丘再配上那一把把风力发电的大风扇,有时候风扇还会发出嗡嗡的叫声,就犹如勤劳的小蜜蜂。我们家乡的人非常热情而且直爽,老妈常自嘲说那是“开门见山”的`缘故。

在我的家乡有个非常非常热闹的习俗,那就是中秋节的舞“火龙”,要说这火龙它却不是真龙。它的龙珠是由柚子与龙香组成的,龙头与龙身是由稻草和龙香组成的。而所谓的龙香用料则是平时人们祭拜的那种香的原料,它只是做得比别的香更大些长些,因为这样舞龙的时候才会更耐烧,不用时常的换龙香。

中秋舞龙时间为三天,八月十五吃了中午饭,村里有经验的中年人就开始着手准备了。搬来割稻谷时准备好的稻草在村里门楼的大树底下就开始编龙了,先把龙头弄好。接着编龙身,这龙身的编法其实就跟女孩子编辫子是一样的,可别着简单要编出二三十厘米宽,十几米长的“大辫子”还是挺费手劲的,如果舞龙的时候不小心拉断了可是要倒霉的。

吃过晚饭大概七点钟的时候,咚咚咚咚锵,罗鼓声喧天而起。这时只见十几个早以准备好的赤膊青壮年,大声喊道:“舞龙咯”,他们把准备好的龙珠、龙头、龙身等,先在一头插上一根直径五厘米左右的小木棍,以便舞龙时操作。龙身一般是九至十三人,取其吉祥之意,舞龙的青壮年们迅速的把香点着再快速的把香均匀的布满在龙珠、龙头、龙身上。

一切准备这时指导员一声令下,十几个赤膊青壮年齐刷刷的把龙举起,那龙珠上下翻动,那龙头摇来晃去,那龙身则是s形的,那龙香发出的光芒是火红火红的,表示生活定会红红火火。仪式开始要先祭拜村里的祠堂、水井,这时的鞭炮声是小量的。

祭拜完了也就即将进入高潮了,只见那龙珠像个圆圆的大火上下翻飞,逼真的龙头也跟着摆动,龙的身躯也跟着一摇三摆的出现了。“嘿哈”舞龙者双臂用力龙舞动着,活灵活现生动极了,更像一条真正的火龙在半空腾跃。

咚咚咚咚、锵锵锵,锣鼓喧天,人们的情绪顿时高涨,只见天上有紫色、红色……各色的烟花,光彩夺目。还有的观众把鞭炮往舞龙者的身上扔,别看他们打着赤膊,可他们并不害怕把鞭炮烧伤,据说挨的鞭炮越多来年的生活也将越红火。

这就是我们家乡带有传奇色彩的中秋节,据说舞火龙能避邪、祈福、来年风调雨顺。

家乡的习俗

虽然现在很少地方保持着原有的习俗,但我还是要说两句。

金华还保持着端午和元宵灯会的习俗。

相传这一节日是为纪念战国时楚人屈原,并有相关的习俗,比如龙舟竞渡、包粽子等。在金华地区,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金华到了端午节,不管你在哪,也是迫不得已不回家,这天是女儿们回娘家看母亲的日子,送到娘家的礼品是一担粽子(或一些礼品),俗称“担端午”,担端午从初一到初四都可以,方言“四”与“喜”谐音,做母亲的喜欢女儿初四来。俗谚云:“三日清明,四日年,端午一个大午前。”到初五日吃过中饭,端午节就算过完了。而今,端午节更像是孝敬长辈的日子,晚辈往往在这一天给长辈送绿豆糕或各种营养品。

其实,可以说金华的端午节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了,金华的端午节是不完整的。以前正版的端午节在端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灶头及床上悬挂菖蒲、艾草,认为菖蒲、艾草可以驱鬼辟邪。还有流行的挂香包、推端午船驱五鬼、“驱蚊虫娘”这些独特的习俗现在都落空了。

另一个就是金华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娱乐活动,人们通过迎灯以示驱邪除瘟,去灾祈福,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旧时灯会都在元宵举行,因此,元宵节又称"灯节"一般于农历正月初十起灯,廿日散灯,十四、十五、十六三日最兴。

金华灯彩品目繁多,造形千奇百妍,绚丽多姿龙灯是灯会的主灯,龙灯中最有代表性的数"桥灯"一般均有百余桥一节为一桥,长者数百桥,甚至千余桥桥灯分"龙头"和"灯桥"两部分龙头下托以木板,上建支架,以竹箴扎于板架,成棘龙形状外校棉纸,描以彩色龙磷云彩腮挑龙须,嘴衔龙珠,四支擎有各种彩灯,背上插旌旗数面,上悬"天灯",下挂"地灯",制作极为精细灯内燃点蜡烛,色彩鲜艳夺目灯桥下托木板,每板长23米,阔18厘米,厚5厘米,板两头各有一孔,间距70厘米,用以接灯板上设有灯架,每板两枝龙尾是最末一桥,呈龙尾巴形状,披以绸缎彩虹迎桥灯主要阵式有:"钦索箍""肚里滚""青蛇溜""麦饼挑""荷花旋""剪刀股""双开门""绕房柱"等极为精彩惊险。

金华也是改变的城市,希望越该越好,日新月异。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