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课程开展的基础,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长等方面的安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制定一份完善的教学计划,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悔的精神。
5、增强诊断矫治意识,提高自我诊断矫治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整体初读,基础性诊断。
1、揭题。
2、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学生质疑。
(1)请学生提出读书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学生质疑,以学定教)。
(2)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3)交代学法: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深入学习课文。
二、精读品位,引导探究,理解性诊断。
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
(2)读书汇报交流、小结。
2、细读第六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读书汇报交流(注意理解“壮举”“嚣张”“气焰”)。
3、研读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相机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场面的壮观。
思考:a、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
b、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
c、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观看?
(1)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2)小结方法:回顾我们这几小节的学习,我们采用了“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下面我们还用这个方法学习下文。
三、自读领悟,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品读三至五节,感受硝烟的经过。
(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做到读中悟情,读中悟理)。
2、再读第六节和第一节。
(1)引读。
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2)齐读第一、六节。
四、迁移内外,读说结合。
1、出示:只见一群群光着背梁……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2、讨论: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课文用什么词三件事连起来的?(板书:先……再……然后……)。
3、小结:有时我们要完成一件事,要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4、指导说话,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件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
5、练习说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及其意义。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及其意义。
抓住文章关键词句,理解、体会。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虎门销烟》。(幻灯片1)(齐读课题):通过预习,你们已经知道虎门在我国的什么地方了吗?(广东省东莞市);“销”是什么意思?(销毁);这里的“烟”你知道指什么吗?(鸦片);你了解鸦片吗?(幻灯片23456)。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感受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情景吧。在读课文之前,老师想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幻灯片7)。
读完生字词后学生齐读课文,如果有读错字音的老师及时纠正。
二、精读感悟。
1过渡:说到虎门销烟这件事,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一天的虎门寨与往常有什么不同?
(1)自由读,指名说,理解“分外壮丽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说明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
为什么会这样呢?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场面的壮观和隆重。
3、学习第三自然段。
理解“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震惊中外”
(说明仪式很隆重。)。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销烟的场面,在表示销烟顺序的词语下面加“·”,在表示销烟动作的词语下面加“波浪线--”。
(2)指名汇报(先—再—然后)(撒—抛—倒)。
出示课件(幻灯片8)。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销烟经过吗?(试述用上先-再-然后)。
(4)你能用先-再-然后再说一句话吗?
师:看着鸦片在销烟池里咕嘟咕嘟的冒着泡,你们有什么感受?
4、学习第4自然段。
师:现在,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们有什么表现?
指导朗读。(学生模仿老百姓)。
5、学习第5自然段。
师范读,找出有关数字多读两遍。从这两个数字可以看出什么?
(说明销毁的鸦片数量多。)。
过渡:此时,我们已经充分地了解了鸦片的危害,非禁不可、非销不可,林则徐销得好、销得对,可谓大顺民心、大快人心。
6、学习第6自然段。
齐读。
师:你读懂了什么?
一举两得:打击了外国的侵略,表明了中国的不可欺侮。
7、小结:
虎门销烟让外国人明白中国人禁烟的决心,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虎门销烟将永远载入中国的史册,它是中华雄狮觉醒的标志!让我们铭记这一幕,牢记这一天-----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齐读第一自然段)为了纪念这一天,人们把这一幕雕刻在了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出示幻灯片12)。
三、练习(幻灯片13)。
1、学习课文,读懂课文,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2、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走进虎门销烟现场,感受老百姓激动的心情,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教学媒体:自制《虎门销烟》课件(文字、图片、声像),教师运用电脑等现代教学媒体,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虽已到了中年段的末期,但由于生活的年代与虎门销烟事件相隔久远,因此,对鸦片给当时中国造成的危害不甚了解,所以对老百姓当时的欢呼雀跃、销烟的历史意义也没有直接的感受,这些客观情况造成了对课文理解的难度。
1、我们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到1839年6月3日,林则徐领导广东军民在虎门寨销毁了二百多万斤鸦片。
2、这节课,让我们穿过历史长河,跨越时空,去销烟现场看一看那值得纪念的一幕。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默读课文。再次阅读,你们又有哪些疑问呢?请在书中做个记号。
(一)质疑
(二)交流
1、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是怎么销烟的?能找到吗?
出示句子:
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
(1)通过这句的介绍,你能说说销烟有哪几个步骤吗?
(2)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有3个步骤
(3)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
2、害人的鸦片就这样被销毁了,观看的老百姓非常激动,你们从哪儿感受到的?
追问:成千上万的人大声叫喊、大声欢呼,此情此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见?
3、文中还有哪些描写,也让我们觉得这销烟现场像过节一样呢?读一读。
4、千上万的老百姓为什么那样的激动、兴奋,?
(当时的中国老百姓给鸦片害惨了。那时侯,鸦片如同一个恶魔,在中国的土地上肆虐。许多中国人沉迷于鸦片中,中毒上瘾。)
请看下面一组真实的照片:(出示历史照片)
虽然,他们的面容不一,却有着一样瘦弱的身体,为什么?因为鸦片!鸦片使得他们不思劳作,鸦片使得他们倾家荡产!
大片的田地荒芜,大量的白银外流。多少老百姓在痛苦地.挣扎,又有多少年轻的妻子泪眼相伴!
最可怕的是:当时的军队中,许多士兵手拿两杆枪,一杆是作为武器的枪,锈迹斑斑;另一杆就是烟枪,油光锃 亮。当时的中国人被西方称为“东亚病夫”。
现在,深受其害的老百姓看见鸦片被销毁,怎能不激动不兴奋?!
他们会激动地叫什么?喊什么?
谁再读读第四节?
让我们走近些,再看看这激动人心的一刻。(看录像)
(看看中国人销烟的决心,警告)
那,外国商人看到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正如第6节所说的,他们的嚣张气焰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据史料记载,销烟前,外国商人根本不相信林则徐会把鸦片全部销毁。此时,亲眼目睹销烟过程的外国商人在懊丧之余,也不得不佩服林则徐。当时,就有外国商人向林则徐脱帽致敬。(出示史料照片)
6、你能勾勒一下心目中林则徐的形象吗?(看图片)
1、认读本课的十四个生字,读准三个多音字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
鸦片销毁的过程。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电影激趣导入新课。
1、观看电影《林则徐》片段。
2、谈观后感,自然导入。
师:作为一名中国人,这部电影所描写的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谈论。)。
师:的确,外来的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是灾难,是痛苦,是谁敢在当时挺身而出,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这个人的名字就是(师生齐说)---林则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个伟大的禁烟英雄,学习《虎门销烟》。
了解当时的背景,必然会激起学生们内心无比的激愤之情。
激起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出本课14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注意文中的三个多音字,遇到不认识的通过查字典解决。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小组合作,解决不懂的词语。
(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全班交流。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学生互评)。
6、说说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有意识的告诉学生要把工具书带进课堂,培养学生遇事自己解决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参与评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想象画面激发情感。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重要词句来谈读懂的内容。学生可能说到的有:
1、林则徐禁烟行为受到了人们的支持。
重点如下:
(1)、当群众知道虎门销烟的消息后,人们的语言、动作、神态是什么样的?(注意“笑嘻嘻”“兴奋”“大声地喊”以及“三个不怕”,想像当时的场面。)。
这些语言都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观看销烟的人数之多。(注意“人流如潮”)。
(3)、销烟过程中民工干劲十足。(抓住民工的动作,并体会表示顺序的词语的用法)。
人们面对销烟场景所产生的感慨。理解“今天,林则徐当众销毁洋人的鸦片,怎么能不叫人兴奋?(反问句)虎门滩上,围观的群众欢呼着,跳跃着。”
鼓励学生想象当时销烟时的场景,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林则徐禁烟很坚决。
重点如下:
(1)、林则徐高坐台上。(注意从两个“不管”和一个“都”中去体会。)。
(2)、林则徐对外商说的一番话。(理解“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林则徐是什么样的状态和心情。
3、林则徐销烟有深远的意义:。
提问:林则徐为什么要禁烟?(注意理解“东亚病夫”和三个“多少”的含义;人们受鸦片残害之大。)。
林则徐销烟有什么意义?
师:当你了解了虎门销烟的故事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各抒己见,抒发自己个性化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
让学生体会总分的段落结构。
体会中国人对鸦片的痛恨之情。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想象体会销毁鸦片给人们带来的无限喜悦。体会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学生通过想象更能够近一步的理解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激起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有重点的指导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熟读成诵提升情感。
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读懂了这么多的内容,下面就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试着背给你的小伙伴听。
学生从读到感悟,再到背,是一个情感不断提升的过程。鼓励学生熟读成诵,也是在无形中教给孩子一个好的读书方法,让孩子终生受益。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记忆生字说话练习。
1、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辨别生字。
2、学生自己找窍门,然后小组内交流。
3、教师要特别强调“妻、历、督”的.写法。
4、指导学生用“首先……然后……再……”说一段话。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体会表示顺序的词语的用法。
(二)拓展延伸课外积累。
师: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很多赞誉的政治家,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评价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多读一些介绍林则徐的文章,相信大家的收获会更大。
为学生提供参考材料,利于学生针对性的学习。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及其意义。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抓住文章关键词句,理解、体会。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虎门销烟》。(幻灯片1)(齐读课题):通过预习,你们已经知道虎门在我国的什么地方了吗?(广东省东莞市);“销”是什么意思?(销毁);这里的“烟”你知道指什么吗?(鸦片);你了解鸦片吗?(幻灯片23456)。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感受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情景吧。在读课文之前,老师想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幻灯片7)。
读完生字词后学生齐读课文,如果有读错字音的老师及时纠正。
二、精读感悟。
1过渡:说到虎门销烟这件事,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一天的虎门寨与往常有什么不同?
(1)自由读,指名说,理解“分外壮丽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说明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
为什么会这样呢?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场面的壮观和隆重。
3、学习第三自然段。
理解“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震惊中外”
(说明仪式很隆重。)。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销烟的场面,在表示销烟顺序的词语下面加“·”,在表示销烟动作的词语下面加“波浪线--”。
(2)指名汇报(先—再—然后)(撒—抛—倒)。
出示课件(幻灯片8)。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销烟经过吗?(试述用上先-再-然后)。
(4)你能用先-再-然后再说一句话吗?
师:看着鸦片在销烟池里咕嘟咕嘟的冒着泡,你们有什么感受?
4、学习第4自然段。
师:现在,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们有什么表现?
指导朗读。(学生模仿老百姓)。
5、学习第5自然段。
师范读,找出有关数字多读两遍。从这两个数字可以看出什么?
(说明销毁的鸦片数量多。)。
过渡:此时,我们已经充分地了解了鸦片的危害,非禁不可、非销不可,林则徐销得好、销得对,可谓大顺民心、大快人心。
6、学习第6自然段。
齐读。
师:你读懂了什么?
一举两得:打击了外国的侵略,表明了中国的不可欺侮。 。
7、小结:
虎门销烟让外国人明白中国人禁烟的决心,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虎门销烟将永远载入中国的史册,它是中华雄狮觉醒的标志!让我们铭记这一幕,牢记这一天-----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齐读第一自然段)为了纪念这一天,人们把这一幕雕刻在了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出示幻灯片12)。
三、练习(幻灯片13)。
1、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另有3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能用表示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1、通过阅读、想象,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学生通过认识鸦片的危害,激发学生远离毒品的思想。
学生查找一些背景资料。
一、谈话导入。
学生对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可以畅所欲言地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二、初步感知。
师:的确,外来的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是灾难,是痛苦,谁敢在当时挺身而出,救人们于水火之中,这个人的名字就是---林则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伟大的禁烟英雄的事迹。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出本课14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注意文中的三个多音字,遇到不认识的通过查字典解决。边读边注意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互助识字。(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小组内互相拼读生字,解决不懂的词语。实在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解决。
3、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师:生字都认识了,课文也读得流利了,再仔细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学生汇报:
林则徐销烟有深远的意义。
结合课外资料来谈。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不仅在当时给帝国主义以重创,震惊了世界,而且在人类禁毒史上也写下了辉煌的一章。
师:当你了解了虎门销烟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朗读的重点应放在三和五自然段上,因为这两段充分的体现了林则徐销烟的决心和销烟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喜悦。
师:下面我们再认真的读一读书,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读给你的好朋友,如果你能背过来那就更好了。
学生选择性的读,并试着背诵。
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选择段落读一读或背一背。
四、书写生字。
今天上完了《虎门销烟》,整个教学流畅、清晰,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此,仅谈一点自己的上课心得。备课时,我一直在思考:难道这一课仅仅停留在销烟的过程吗?仅仅是通过品词品句理解到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吗?如何能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虎门销烟的重要意义呢?我在思索。
俗话说,要“教给学生一桶水,自己要有长流水”,带这个班,我也一直在想:要做个怎样的老师?对家长和孩子负责就够了!之所以学生喜欢我上这一课有以下原因:
1、补充资料是关键。课前,我让学生查阅了背景资料,课上我为学生补充了当时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国际情况(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这个王朝到嘉庆年间,已经危机四伏,日趋没落,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困难,农民起义连绵不断,道光即位后,封建统治更加衰落。清政府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阶段,英法美等国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其中美国工业发展水平最高,这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积极对外扩张。英国资本家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牟取暴利,竟无耻地把鸦片偷运到中国来。十八世纪中期,英国每年偷运到中国的鸦片为二百箱;十九世纪初期,增加到每年四千箱。1838年——1839年,更猛增到三万五千多箱,美国和沙俄也向中国偷运鸦片,1840年前的二十年里,中国外流的白银达到一亿两。),为学生体会壮举的伟大意义作了很好的铺垫。课后,我为学生补充了销烟后的背景资料(中国人民查禁鸦片完全是正义的,但掠夺成性的英国侵略者,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竟以着一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国借口保护通商,派舰队到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英俊侵犯广州,由于林则徐在广州作了充分准备,英军未能得逞,就沿海北上,转攻厦门,也被早有戒备的闽浙总督邓廷桢率军抵抗击退。英国又转攻战备空虚的浙江,侵占了定海县城,并继续北犯。八月英舰闯到天津海口,对清政府进行武力恫吓,提出了鸦片贸易合法化,赔款割地等侵略要求。英军到达天津后,道光帝吓慌了,忙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派琦善到广州和英军谈判。琦善到广州后,为了讨侵略者的欢心,他下令裁减水师三分之二,解散了林则徐招募的水勇,撤除了珠江口上的防御设备,英国侵略者见清政府如此软弱无能,气焰更加嚣张。英军采取先发制人,突然袭击,直扑虎门,琦善急忙派人和义律签订了《穿鼻条约》,答应割让香港,赔偿烟价六百万元等。),作为对文章学习的延伸。补充文字资料,增加课文厚度,备课时,我特意看了相关的小说,上课时,补充相关文字资料,如邀请外国官员来观看,外国官员惊叹销烟工作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乎他们的“臆想”。
2、通过影片增加学生感性认识。课中,我通过影片,让学生感受当时销烟过程,再回归课文内容,真正让学生走近销烟场面。
上完课,学生真的是发自内心感悟到了销烟的壮举,孩子们也是乐于学习的。不知道以上所谈对你的教学有没有用,只想与大家共享我的设计。
(第一范文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
;id=512。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x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x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调整了心态以后,感觉真的很好。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虎门销烟》这一课,因为今天是英语早读,学生没有读课文,虽然也布置了预习,好象效果不好。
接着提问:“你们了解这个故事吗?”学生无言。(要是前几天这样,我又会很失望,再叹口气),今天我笑着说:“不知道啊,好,那我们想想,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呢?”有学生问了:是什么烟?为什么要销呢?是谁要销烟呢?立刻有学生说了:“是鸦片。有毒的。”接着就开始谈起了鸦片,有的说用在医学上可用作麻醉剂,多食用对身体有害,引导学生谈它的危害,有的说士兵没有力气打仗,有的说人们没有力气干活,我再补充国民吸食鸦片使得大量的白银花花地流入了外国人的口袋,于是道光皇帝就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主持禁烟,这样就发生了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顺势又谈到了毒品,于是引导学生说出现在的毒品及危害。借机进行了教育,要求学生自觉地抵制毒品。
谈是谁销烟?再谈林则徐,有一个学生拿起了他抄的林则徐的简介读得结结巴巴的,我说:“这位同学有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你们知道吗?”学生说他会收集资料。我立刻加以肯定,并说:“不过我要向你提个意见,下次要说清楚说流畅,让大家听懂就更好了。”大家都笑了。
学生自由读课文。
讨论:这篇课文给你什么感觉?
有学生说林则徐真了不起,他领导的这一事件给了外国侵略者沉重的打击。我问在哪儿呢?
我们开始读最后一节。先指名读,学生笑了,因为读得很温柔,再读,再小结,再改进。就这样师生边读边改进,其乐融融,就连一直都没有发过言的林訏也积极举手站起来读了。好高兴啊。
(第一范文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句外侮的精神。
了解销烟的过程。
虎门销烟-教案教学设计可以懂得销烟的'意义。
投影片、配乐录音
三课时
: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指导写字。
1、板书课题《虎门销烟》
2、质疑课题。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标出自然段落。
1、投影出生字。
2、指名读生字,难读的纠正、强调。
3、齐读生字。
用水泄不通说一句话。
1、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课文。
纠正错误:身着(zhuo)朝(chao)服;应(ying )邀;
倒(d ao )下去
2、自由读课文,画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谈谈是一件怎样的事?(指名回答)
1、出示生字,练读。
2、重点指导:
讯、泄、侮注意这三个字的笔顺。
讯的第四、五笔是十;泄的第五
作者:胡大菊。
《虎门销烟》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再现了中国历史上让人激动、自豪的一幕。文章语言简练,赞美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英勇豪迈的精神,荡漾着浓浓的爱国之情。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离学生生活年代久远,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浓厚情感,学生难以体会。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这一障碍,本课的设计思路为:课前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有关虎门销烟的时代背景资料,积淀情感;扣住销烟前、销烟时、销烟后的动人画面,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当时历史的回顾,把握文本内涵;通过激情朗读抒发爱国之情。
一、展示课外阅读。积淀丰富情感。
1.上课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查找阅读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资料,充分认识虎门销烟的大背景,形成对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的初步印象。
2.以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虎门销烟浮雕图片导人课题,认识这一壮举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齐读课文的第一句话。为什么说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当时中国历史又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呢?请学生交流自己的预习资料和感想,教师引导、补充、归纳:
(1)虎门销烟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是:中国国内各种矛盾激化,封建统治摇摇欲坠。国外英、法等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壮大、扩张之时,国力强大,都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为了从中国市场获得最大的利益,他们把大量毒品——鸦片源源不断地输人中国,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每况愈下,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稳定。
(2)鸦片是一种毒品,从查阅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国人吸食鸦片可使一个国家民不聊生,使清政府大量白银外流,国库空虚,士兵一副病态,战斗力丧失。
(3)让学生初步谈谈对虎门销烟的认识。
[设计说明:(1)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一方面为文本的学习加深认识,积淀情感;另一方面使学生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2)紧紧抓住“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句话,让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扣住文本背后的隐l生材料,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二、扣住壮举,丰富文本,精读抒情。
1.对照历史背景,自读自悟。
作者赞叹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壮举”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气势盛大的、雄伟的举动,那么在本文中的内涵又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自由阅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印象深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联系时代背景,在书边写上自己的阅读感受。(多媒体出示介绍时代背景的文字及图片)。
2.引导交流阅读体会,把握文本内涵。
(1)阅读交流第二段的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从第一句话中品出“壮丽”一词的含义,“蓝天、碧海、绿树”不仅描绘出大自然的美景,更体现老天爷也在为销烟这一壮举而高兴。
从“男男女女”“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等词中可以感受来的人很多,结合鸦片对人们的毒害,引导学生体会人们早就盼望这一天的到来,销烟是顺应民意的大好事。
(2)阅读交流第三、四段课文,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点拨引导。在销烟的过程中“群情沸腾,老百姓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从中感受老百姓会叫什么,会欢呼什么。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激发爱国情感。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名销烟者,请你用“先——再——又——顿时”说一说销烟的过程,可以加上动作,再说说你的心情。虎门销烟为什么会震惊中外呢?(结合时代背景谈虎门销烟的伟大之处。)。
(3)阅读交流第五段:体会“咆哮”一词的意思。咆哮的大海象征着愤怒的中国人民征服鸦片毒害的决心,象征着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三、激情朗读,升华情感。
1.谈谈你对“壮举”内涵的理解。(大长中国人志气,大灭外国人威风,震惊中外,举国欢呼。)。
2.带着这种情感,先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然后个人练读最后一段,师生互评,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3.出示书上林则徐塑像插图: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几句话或诗。学情预设:(1)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销烟的动人场面人手,表达对林则徐壮举的赞叹,抒发爱国之情。(2)今昔对比,表达毒品对人的危害和今天中国人禁毒的决心。(3)虎门销烟以后,中国爆发了鸦片战争,从此陷入被列强瓜分的痛苦之中。充分认识到,空有报国之志是不够的,切记落后就要挨打。
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机。]。
(第一范文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生:看过。
师:谈谈你的印象好吗?
生:那时的洋人太坏了,把那些鸦片运到中国,不但残害中国人,而且赚取我们的钱财。
生:我觉得林则徐真了不起,如果他是皇帝就好了。
生:我觉得那些抽大烟的人太可怜、太可气了。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段历史有一些了解,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虎门销烟》,讲的就是鸦片战争的事。
师:(边读边说)“销”是个生字,同学们可跟老师一起写。(学生写完后,齐读课题。)。
师:知道这里的“烟”是指什么吗?
生:指鸦片,又叫毒品,它对人非常有害,吸“烟”严重,会导致死亡。
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虎门销烟究竟是怎么回事。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怎么读都行。
(第一范文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第一范文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本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工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全国程,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具体的语句理解几个重点词语,并指导朗读。
3. 感受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并通过朗读来表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抗拒毒品的意识。
三、说教法。
抓住课文第六小节中的中心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这次销烟的伟大和壮观,并通过朗读指导来进一步的体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新授。
1.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一次怎样的事件,默读课文,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1)交流板书:伟大壮举。
(2)依次理解“举”“壮举”“伟大壮举”。
(3)指导朗读“伟大壮举”。
2.为什么说它是一次“伟大壮举”,先来读第二小节。
(1)自读,思考: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画出有关句子,圈出关键词语,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2)交流。
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引导学生找到有关句子,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请具体说说自己的感受。(注意“挤”)。
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人多)。
小结指导朗读。
3.引读第三小节,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1)交流出示“礼炮……”,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
(2)引读“随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模仿“先撒盐巴”用简单的语句概括。)。
(3)看图简介销烟过程。
4.指名读第四小节。
(1)师抓住“跳啊,叫啊”点评。
(2)练习后,再指名读,并请学生模仿老师进行评价。
(3)齐读。
5.引读第五小节。
(1)这一小节中哪些词体现出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说说你的理解与感受。
(2)练习朗读,评价。
(3)齐读。
6.观看销烟录象。
你想对在场的外国商人说些什么?你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
7.小结齐读课文。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预习小练笔: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
五、板书。
4、1。
第2课时。
1、熟练朗读课文,感受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受。
3、激发学生的团体意识和爱国注意情怀。
说说你对鸦片的了解。
1、听到虎门销烟的消息,人们有什么反映?谈谈你的体会。
2、展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词句。
1、虎门销烟那天,出现了什么壮观的场面?谈谈你的体会。
2、用“……………………”概括虎门销烟的具体过程。
1、销烟后,人们有什么反应?说说你的感受。
2、“”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受。(提示:“代表什么?“”代表什么?)。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壮观的场面或感受到过民众团结的力量吗?请说一说。
今天上完了《虎门销烟》,整个教学流畅、清晰,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此,仅谈一点自己的上课心得。备课时,我一直在思考:难道这一课仅仅停留在销烟的过程吗?仅仅是通过品词品句理解到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吗?如何能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虎门销烟的重要意义呢?我在思索。
俗话说,要“教给学生一桶水,自己要有长流水”,带这个班,我也一直在想:要做个怎样的老师?对家长和孩子负责就够了!之所以学生喜欢我上这一课有以下原因:
1、补充资料是关键。课前,我让学生查阅了背景资料,课上我为学生补充了当时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国际情况(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这个王朝到嘉庆年间,已经危机四伏,日趋没落,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困难,农民起义连绵不断,道光即位后,封建统治更加衰落。清政府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阶段,英法美等国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其中美国工业发展水平最高,这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积极对外扩张。英国资本家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牟取暴利,竟无耻地把鸦片偷运到中国来。十八世纪中期,英国每年偷运到中国的鸦片为二百箱;十九世纪初期,增加到每年四千箱。1838年——1839年,更猛增到三万五千多箱,美国和沙俄也向中国偷运鸦片,1840年前的二十年里,中国外流的白银达到一亿两。),为学生体会壮举的伟大意义作了很好的铺垫。课后,我为学生补充了销烟后的背景资料(中国人民查禁鸦片完全是正义的,但掠夺成性的英国侵略者,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竟以着一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国借口保护通商,派舰队到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英俊侵犯广州,由于林则徐在广州作了充分准备,英军未能得逞,就沿海北上,转攻厦门,也被早有戒备的闽浙总督邓廷桢率军抵抗击退。英国又转攻战备空虚的浙江,侵占了定海县城,并继续北犯。八月英舰闯到天津海口,对清政府进行武力恫吓,提出了鸦片贸易合法化,赔款割地等侵略要求。英军到达天津后,道光帝吓慌了,忙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派琦善到广州和英军谈判。琦善到广州后,为了讨侵略者的欢心,他下令裁减水师三分之二,解散了林则徐招募的水勇,撤除了珠江口上的防御设备,英国侵略者见清政府如此软弱无能,气焰更加嚣张。英军采取先发制人,突然袭击,直扑虎门,琦善急忙派人和义律签订了《穿鼻条约》,答应割让香港,赔偿烟价六百万元等。),作为对文章学习的延伸。补充文字资料,增加课文厚度,备课时,我特意看了相关的小说,上课时,补充相关文字资料,如邀请外国官员来观看,外国官员惊叹销烟工作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乎他们的“臆想”。
2、通过影片增加学生感性认识。课中,我通过影片,让学生感受当时销烟过程,再回归课文内容,真正让学生走近销烟场面。
上完课,学生真的是发自内心感悟到了销烟的壮举,孩子们也是乐于学习的。不知道以上所谈对你的教学有没有用,只想与大家共享我的设计。
(第一范文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id=512。
1、精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描写动作的话。
在读中感悟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爱祖国、拘外辱的精神。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7虎门销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这里的“烟”指什么吗?(没错,鸦片是一种危害生命极强的毒品。同学们请看,短短的几十年间,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的鸦片从最初的4千箱递增到4万多箱,在当时,我国吸毒人数达到200多万,使得大量白银外流。这是多么令人气愤!)让我们永记这一天----1839年6月3日,(课件出示齐读)这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让我们来看看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这一天是怎样禁烟的。
二、赏读课文。
(一)、品读“壮”
生:伟大壮举。(板书)。
2、生交流、汇报。
过渡:哪些句子体现了事件的“壮”,谁来说说。
生a: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写出虎门寨景色的壮丽,暗示今天这里气氛特别。
指导朗读。
生b: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说得真好!水泄不通是什么意思?形容人多的词还有哪些?(人山人海人流如潮人如潮涌)。
师小结: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老百姓对此事十分关心,反映了销烟行动深得人心。
指导朗读。
生c: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彩旗林立”说明场面壮观;前来观看的有老百姓,官员,外国商人,说明此次销烟的隆重意义非同寻常。
3、指导朗读。
生d: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小结:“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也说明场面壮观、隆重,同时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
4、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小组赛读。
(3)齐读。
总结:这些词句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二)、品读销烟的方法。
1、哪些句子写销烟的经过。(指名读)。
2、分几步销烟?
3、作者用哪些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
4、指导用“先……再……然后……”说话。
5、齐读第三自然段。
6、观看销烟的场景。
(三)品读人们的表现。
1、老百姓有什么表现?
2、人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3、出示课件,师总结:正因为这些鸦片,使多少中国家庭卖儿卖女、妻离子散!正因为这些鸦片,给中华儿女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正因为这些鸦片,使我们由一个强国变为一个弱国。今天,我们将这罪恶的鸦片销毁了,怎能不叫人兴奋,怎能不叫人欢欣鼓舞呢?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语气自读第四段。
4、指导朗读。
5、被毁的鸦片太多,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6、齐读最后一段。(读出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气势。)。
7、再齐读(师相机板书)。
(二)观看影片,升华情感。
过渡:多么振奋人心啊!人们将这辉煌的篇章记录下来,请看!
1、观看影片。
2、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三、总结。
同学们,毒品是万恶之首,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其深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保持了三十年“无毒国”的声誉。但是,如今毒品死而复燃,时时刻刻在侵蚀人民的生命,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抵制毒品对人类的毒害!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去查阅资料,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为主题,做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值得纪念,伟大壮举。
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描写动作的话。
教学重点:在读中感悟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爱祖国、拘外辱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7虎门销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这里的“烟”指什么吗?(没错,鸦片是一种危害生命极强的毒品。同学们请看,短短的几十年间,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的鸦片从最初的4千箱递增到4万多箱,在当时,我国吸毒人数达到200多万,使得大量白银外流。这是多么令人气愤!)让我们永记这一天----1839年6月3日,(课件出示齐读)这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让我们来看看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这一天是怎样禁烟的。
二、赏读课文。
(一)、品读“壮”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壮举?
生:伟大壮举。(板书)。
2、生交流、汇报。
过渡:哪些句子体现了事件的“壮”,谁来说说。
生a: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写出虎门寨景色的壮丽,暗示今天这里气氛特别。
指导朗读。
生b: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说得真好!水泄不通是什么意思?形容人多的词还有哪些?(人山人海人流如潮人如潮涌)。
师小结: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老百姓对此事十分关心,反映了销烟行动深得人心。
指导朗读。
生c: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彩旗林立”说明场面壮观;前来观看的有老百姓,官员,外国商人,说明此次销烟的隆重意义非同寻常。
3、指导朗读。
生d: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小结:“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也说明场面壮观、隆重,同时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
4、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小组赛读。
(3)齐读。
总结:这些词句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二)、品读销烟的方法。
1、哪些句子写销烟的经过。(指名读)。
2、分几步销烟?
3、作者用哪些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
4、指导用“先……再……然后……”说话。
5、齐读第三自然段。
6、观看销烟的场景。
(三)品读人们的表现。
1、老百姓有什么表现?
2、人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3、出示课件,师总结:正因为这些鸦片,使多少中国家庭卖儿卖女、妻离子散!正因为这些鸦片,给中华儿女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正因为这些鸦片,使我们由一个强国变为一个弱国。今天,我们将这罪恶的鸦片销毁了,怎能不叫人兴奋,怎能不叫人欢欣鼓舞呢?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语气自读第四段。
4、指导朗读。
5、被毁的鸦片太多,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6、齐读最后一段。(读出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气势。)。
7、再齐读(师相机板书)。
(二)观看影片,升华情感。
过渡:多么振奋人心啊!人们将这辉煌的篇章记录下来,请看!
1、观看影片。
2、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三、总结。
同学们,毒品是万恶之首,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其深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保持了三十年“无毒国”的声誉。但是,如今毒品死而复燃,时时刻刻在侵蚀人民的生命,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抵制毒品对人类的毒害!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去查阅资料,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为主题,做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值得纪念伟大壮举。
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作者:胡大菊 。
《虎门销烟》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再现了中国历史上让人激动、自豪的一幕。文章语言简练,赞美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英勇豪迈的精神,荡漾着浓浓的爱国之情。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离学生生活年代久远,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浓厚情感,学生难以体会。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这一障碍,本课的设计思路为:课前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有关虎门销烟的时代背景资料,积淀情感;扣住销烟前、销烟时、销烟后的动人画面,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当时历史的回顾,把握文本内涵;通过激情朗读抒发爱国之情。
一、展示课外阅读。积淀丰富情感。
1.上课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查找阅读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资料,充分认识虎门销烟的大背景,形成对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的初步印象。
2.以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虎门销烟浮雕图片导人课题,认识这一壮举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齐读课文的第一句话。为什么说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当时中国历史又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呢?请学生交流自己的预习资料和感想,教师引导、补充、归纳:
(1)虎门销烟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是:中国国内各种矛盾激化,封建统治摇摇欲坠。国外英、法等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壮大、扩张之时,国力强大,都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为了从中国市场获得最大的利益,他们把大量毒品——鸦片源源不断地输人中国,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每况愈下,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稳定。
(2)鸦片是一种毒品,从查阅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国人吸食鸦片可使一个国家民不聊生,使清政府大量白银外流,国库空虚,士兵一副病态,战斗力丧失。
(3)让学生初步谈谈对虎门销烟的认识。
[设计说明:(1)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一方面为文本的学习加深认识,积淀情感;另一方面使学生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2)紧紧抓住“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句话,让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扣住文本背后的隐l生材料,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二、扣住壮举,丰富文本,精读抒情。
1.对照历史背景,自读自悟。
作者赞叹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壮举”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气势盛大的、雄伟的举动,那么在本文中的内涵又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自由阅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印象深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联系时代背景,在书边写上自己的阅读感受。(多媒体出示介绍时代背景的文字及图片)。
2.引导交流阅读体会,把握文本内涵。
(1)阅读交流第二段的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从第一句话中品出“壮丽”一词的含义,“蓝天、碧海、绿树”不仅描绘出大自然的美景,更体现老天爷也在为销烟这一壮举而高兴。
从“男男女女”“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等词中可以感受来的人很多,结合鸦片对人们的毒害,引导学生体会人们早就盼望这一天的到来,销烟是顺应民意的大好事。
(2)阅读交流第三、四段课文,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点拨引导。在销烟的过程中“群情沸腾,老百姓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从中感受老百姓会叫什么,会欢呼什么。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激发爱国情感。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名销烟者,请你用“先——再——又——顿时”说一说销烟的过程,可以加上动作,再说说你的心情。虎门销烟为什么会震惊中外呢?(结合时代背景谈虎门销烟的伟大之处。)。
(3)阅读交流第五段:体会“咆哮”一词的意思。咆哮的大海象征着愤怒的中国人民征服鸦片毒害的决心,象征着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三、激情朗读,升华情感。
1.谈谈你对“壮举”内涵的理解。(大长中国人志气,大灭外国人威风,震惊中外,举国欢呼。)。
2.带着这种情感,先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然后个人练读最后一段,师生互评,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3.出示书上林则徐塑像插图: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几句话或诗。学情预设:(1)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销烟的动人场面人手,表达对林则徐壮举的赞叹,抒发爱国之情。(2)今昔对比,表达毒品对人的危害和今天中国人禁毒的决心。(3)虎门销烟以后,中国爆发了鸦片战争,从此陷入被列强瓜分的痛苦之中。充分认识到,空有报国之志是不够的,切记落后就要挨打。
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机。]。
(第一范文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tiaojushuxin/550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