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需要综合考虑学科知识、教材内容、学生能力和兴趣等因素,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有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你,这个人就是你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1)学生快速浏览回顾文章。
(2)学生说:我是突发奇想地抱母亲。(这是你的感受,还有其他的吗?)。
学生说:那天母亲生病了,我抱了自己的母亲。
学生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这是你的记忆中的,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说: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电脑出示: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我们没有想到这么轻,我对母亲的关爱不够,母亲对我却很好。
学生说:我以为母亲很重。
学生说:左手……差点仰面摔倒。
学生说:母亲天天都要挑这样的担子。
学生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
学生说;没有想到她能挑一百八十多斤的担子。
(1)学生说;手里拉着我,还要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
(2)通过这句话,你们能看出什么?
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
(3)师生交流。
(4)同学们想像一下,一个八十多斤的人,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5)师生交流。还能体会到什么?(她有坚强的意志、十分关爱我们。)。
(1)指名读:课件出示: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2)大家读读这句话,你们体会到什么?
学生说:母亲非常爱我们,心疼我们。
学生继续说。
同学们在这句话中,有两个担子,这两个担子的意思一样吗?
(第一个担子就是指挑的担子,第二个担子指的是养育我们的担子,保护我们,天天烧饭、洗碗……)。
同学们这些都是母亲的担子,母亲的担子多重啊!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再这名读。
(3)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么轻,我心里为什么要这样难过呢?
(4)学生说;因为从小到大,都没有关心过母亲。学生说理由。
(5)母亲用80多斤的身子承受一百多斤的担子,一直在我们操劳。
(6)母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却没有为母亲做些什么?
(1)学生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不是这样过来的?
(2)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同学们看看这位母亲的语言和表情,她是个什么样的母亲?
(3)大家看看这个词语“哪个”?想想你们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行为呢?
(4)师生交流(随机出示20xx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田世国的颁奖辞,教师配乐朗诵)。
同学们这就是爱啊,这就是母爱啊!此时的作者也想到了这样一幕,让我们一起去抱母亲吧:
(1)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2)母亲的泪水是怎样的泪水?
(3)教师板书:无数次抱我。
(4)小时母亲无数次地抱我,而我抱了一次母亲,她就如此感动。现在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听着音乐,把你此时的感受写下来。
(5)有感情地把自己的感受读给大家听:母亲为我付出的很多,我为母亲做得很少。我们现在应该好好学习,长大报答母亲,我们不应该无理取闹了。
(6)我想说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老师此时还想说这样一段话:电脑出示。
最爱是你(献给我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的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医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2、同学们,你们此时愿意拿出笔来写上一句你们对妈妈感恩的话语吗?请动笔写写吧。(《烛光里的妈妈》)。
3、学生练笔。
学生说:亲爱的妈妈,我一定会在长大的时候好好报答你。
学生说:妈妈对我的爱就像“万丈深渊”……(这是多么“恰当”的一个说法啊?)。
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1、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知道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可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差点摔倒。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1、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找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2、学生交流。
3、“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再读读课文,谈谈你的体会。
4、学生交流。
相机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想想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什么?
b、学生交流。
c、这段话中有两个“担子”,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想想这两个担子的意思一样吗?
d、第一个“担子”是指什么?
e、第二个“担子”又指什么?
f、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g、指导读“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6、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清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生病时,母亲____________;
当我伤心时,母亲____________;
当我____时,母亲___________……。
8、同学们这就是爱啊,这就是母爱啊!作者也想到了这样一幕。
(1)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师配乐范读。)。
(2)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这是怎样的泪水?
(3)师:小时候,母亲从无数次的抱过我,而这仅仅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给了母亲无比的激动和幸福,让我们也读一读,让我们这个画面留住,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生齐读。
1、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回报母亲恩情的方式也很多。作者用“抱母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母之情,你们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呢?(播放《母亲》)。
2、学生各抒己见。
3、今天,正好有许多母亲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中,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母亲的恩情,让我们对着母亲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母亲的爱》。
4、请同学们去抱一抱自己的母亲,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
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以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
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二、教学步骤。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老师提出要求:拿起笔来,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勾划出来。
2、老师提问。
(1)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3、学生将勾划的内容拿出来交流。
先在小组之间交流。
(1)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
(2)学生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班上讨论。
(3)学生认为问题较好并且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先考全班同学,然后一齐分享。
4、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做答。
(2)“我”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睡觉。
6、读写拓展。
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7、学生写好后同桌交流,然后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8、读写拓展。
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好:现在我请各位小诗人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你妈妈。
9、学生创作成果展示。
三、小结:
唐代诗人孟郊曾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我们就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妈妈,好不好?今天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今天和雪柳、念海一起去听了梦回三国的《第一次抱母亲》,主要的目的是看看教者对文本的把握,从课堂教学来看,教者比较准确的把握了文本,但同时也引起了思考,就是如何去整合,流畅的实施自己的教学的问题。
下面是听课的时候想到的一些问题,思路不太清晰,随便写写:
1,形式和文本。
我们要把握文本,现在大家在上课的时候都注意到了要让学生“读”,多种形式的朗读。朗读的形式很多,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才最符合这一段的文本呢?我想,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2、你和您。
那天wjh老师在执教《月光启蒙》的时候,强调学生要用“您”来称呼母亲,而不要用“你”,我持保留意见。是否对母亲尊重,倒不在于用“你”还是“您”,而且,如果按照习惯的话,我想如果称为“您”的时候,大概反而之间的关系出了问题,而要强调“尊敬”。个人觉得还是在书面语的时候说“您”,口语的时候没有必要来出来说,遵照习惯吧。
3、谈谈自己的感受,你打算怎样做?
这样的说话练习容易造成语录式的语言,如何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如何让他们有话说?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动动脑子。
4、关于课文。
我想,课文的脉络似乎是这样的“愧疚”——“感动”(心动)——“行动”。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感受母爱,付出甚多,求之甚少。要引导学生去回报母爱,不一定是金钱、房产,只要用心去做就是了,也不一定要“常回家看看。”怎么做都行,只要心里有就可以了。
一、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课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侯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3、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4、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母亲。
5、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一、导入课文。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
2、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3、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些什么或者你心里有些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求:先画出生字新词,根据课文后面的生字表读几遍再读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个别读,小组读,涉机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和流利。
三、理清层次。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我”抱母亲,其它的自然段又是写是什么的?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2、交流:课文哪些内容是写“抱母亲”?
3、分段,概括大意: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说清楚。
四、学习字词。
1、读准课文后面的生字以及词语。
2、理解: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乡: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五、完成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古诗导入。
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同学们,歌颂母亲一直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
二、导入教学。
1、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自己读,个别读。
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
2、读课题。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注意到“赶紧”这个词语了吗?读出它的意思来。
我为什么要“赶紧”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是啊,我“赶紧说”,不仅是速度快,更表达我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对母亲的体贴。和后面我抱母亲的一句话连起来,再读。
“妈”喊响一点,表达一种急切,“你别动,我来抱你。”表示动作的词语刻意注意地用声音表达它的意思一点,就可以读得更进入角色!
3、看到我这样抱母亲,护士责怪起我来了,个别读一读护士说的两句话。评一评,有没有表达责怪的意思?再读一读。
4、母亲的话应该怎么读呢?个别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
5、读书要思考,读书的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6、个别分角色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从“竟然”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意思?(出乎意料,责怪自己多母亲太不关心了,难过)。
3、你还可以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出来?
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个别读。
b、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说一说。
c、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e、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爱与责任!
f、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
“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带着我们全家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在许许多多的风雨之中给我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g、同学们,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课文的背后!
h、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当我们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我相信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谊。指导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4、所以我愧疚啊,难过啊,再来读这两句话。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5、接读:护士动情的说:————。
母亲笑了笑说:————。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
6、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b、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c、同学们,你从“哪个”这两个字,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吗?你想到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这时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看,如小时候母亲抱我一般,我抱着母亲入睡。
2、看到母亲眼角流出的泪水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
3、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边说边板书:无数次)当我们回忆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字一起,(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对自己对母亲说句话吗?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5、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齐读。
6、拿出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咱们一起写。师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这是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一起来读一读。
四、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读《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像哥德说的那样,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崇敬和爱戴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下一节课,我们要继续投入我们的感情,把课文读地更好,并要写一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母亲无数次抱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于永正老师谈《第一次抱母亲》于永正老师谈《第一次抱母亲》今天下午,在我们学校开展了“解读名师,感悟成功”的名师研修班的活动。作为主持人,我特意请于老师谈一谈在西安上的《第一次抱母亲》。一、“读书至少十来遍!”于老师没有马上解读文本,而是声情并茂地读了一遍课文,听着听着,眼泪就从我的脸颊滑落下来。就像于老师自己说的“我的普通话不好,但是大家都为我鼓掌。”的确,常常听于老师读课文,常常会感动。也许源于他对于生活独到的理解,也许是他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力吧!谈到钻研教材,于老师说他从来不先看教学参考书。而是一遍一遍地读,一直读到自己满意,读到文章就像自己写的,就像写自己的事。二、读透字面,了解内涵。1、抓住“重担”进行教学。师: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生:我的理解是,母亲不只是承受一百多斤的担子,还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师:辛辛苦苦养大,不仅是养育儿女啊,还有什么?生: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师:是啊,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要做多少事情啊!生:我们长大以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生:就是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师:(转向另一名同学)你呢?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生:母亲很关心我们,虽然我们可以干活了,但是母亲还是要自己干一些重活。师: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这句话,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这个翻山越岭你现在是怎么体会的?生:可能是辛辛苦苦地养育自己的儿女。师:是啊,把可能去掉,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所走过的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能把第二段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把书立起来,一起轻声地把第二段读一读。母亲竟然这么轻……开始。生:(小声读第二段)2、“无数次”和“第一次”的“蒙太奇”手法。师:想一想,母亲眼角上流出来的泪水,是什么样的泪水?你是怎么理解的?母亲眼角流出来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说看。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欣慰的。师:欣慰的泪水。仅仅是欣慰吗?还有吗?生:我觉得母亲流出来的泪水是高兴的,幸福的。师:幸福的,高兴的,欣慰的。还有吗?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感动的。师:感动的。还有吗?是苦的吗?生:我觉得母亲流下来的泪水是激动的。师:激动的。于老师还有一点儿体会补充一下,(此时还有学生举手)哦,你说。生:我觉得母亲流下来的泪水是安祥的。师:换一个词儿--欣慰的。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甜的。师:是甜的。但是,我给你加一点儿我的体会,我觉得是又苦又甜的,走过的路是多么不容易呀,现在是甜的了。同意吗?(生齐答:同意。)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但是,同学们看黑板,(边说边板书:无数次)当我们回忆一下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们,当我们把这两个词(师边讲边把黑板上的第一次和无数次圈起来并用线连起来)放在一起的时候,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你想说些什么?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可是我们小时候母亲是无数次抱我们,这两个词放在一起,难道你就不想对作者、对自己说句话吗?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生: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她不需要什么回报。师:母亲的爱是无私的,不需要回报。还有什么要说的?生:作者应该多奉献少索取。师:不光是作者,我们每一个人对父母都要多奉献少索取。生:母爱是最伟大的。师:最伟大的,最无私的。还有什么要说的?请讲。生:母亲的胸怀是最宽阔的。师:最宽广的。你想知道于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游子吟》学过没有?(生齐答:学过。)你知道于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诗中的哪一句话?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师:掌声。(全班同学鼓掌)是的,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话就是她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我们对父母做出的再多,也难以报达父母对我们的恩泽,记住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读一遍。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师:拿出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咱们一起写。(生在书上写,师在黑板上写。写完以后,师又将末尾的句号改为叹号。)同学们坐好。此时此刻我第一句话要说的是这一句诗,我第二段话要说的,想不想知道?(师拿出一个笔记本)想不想听于老师读第二段话?(生齐答:想。)谢谢大家。(师读自己写的读后感。)《第一次抱母亲》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我能不能感动别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父母虽然去世了,但是别人的年迈的父母还健在,我要像爱我的父母那样去爱我周围的老人,我要像关爱我的孩子那样去关爱我的每一位学生。三、不放过文章中闪光的地方。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于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从护士的动作,从护士的话当中,她把床边的边边角角都拉平,然后告诉我,把母亲放上去,轻一点儿。从护士的动作,从护士的话语当中,你们一定也想到了自己,我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于老师说:“这些闪光的地方不要放过,但是一句话就够了!”搞完活动,我细细品味于老师的话,感到受益匪浅。
1、师:上节课我们阅读了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一起读!
师:第一次:这第一次,意义非同寻常!
母亲:听得出,你对母亲怀着深深的爱意。
抱:这一“抱”,抱起的是儿子深情的回忆,无尽的愧疚。
你们看,一个课题,只要用心体会,就能读出这么多的感觉和韵味。来,让我们带着各自的理解,齐读课题!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一直以为母亲有――(生:100多斤)而事实上,母亲这一生最重的时候也只有――(生:89斤)。作为儿子,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却在母亲生病住院时,才突然发现生读:(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4、师:听得出,你很难过、愧疚。(板书:难过、愧疚)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让我如此难过与愧疚?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4-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表现母亲的句子,批注你的感受。
二、感受母亲的无微不至、不求回报。
学生交流勾画批注。
句一:“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1、生交流感受,引导抓住“重、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交流一个读一个,结合金钥匙,抓住关键词语重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母亲翻山越岭时的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在烈日炎炎、挥汗如雨的夏天,我们仿佛看到了――生读:“母亲总是??直到我们长大。”
师:在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冬天,我们又仿佛看到了――生读:“母亲总是??直到我们长大。”
接下来又有哪句话写到了母亲呢?
句二:“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让我们放下,她自己来挑。”
1、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引导抓住“重担”进行理解,再回扣“翻山越岭”
2、大屏幕出示:(从学生对“重担”的理解,丰富开去)。
b、生读“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师:为了教育子女,母亲煞费苦心;
c、生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师: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师:是啊,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所走过的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
2、师:要挑起这样的重担,需要多大的“力量”啊!
师:难怪。
生:(齐读)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师:难怪。
生:(齐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负荷。
3、师: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能读得更有情。
生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句三:“母亲笑一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4、师:面对这深深的歉意与难过,母亲(生齐读)。
生:齐读句三。
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是什么句,你能改为陈述句么?生:每个母亲都是这样过来的!
师:同学们,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话语中,你想到了什么?生交流感受并个性朗读(感受不求回报)。
师:(评价语)为了子女,自己付出再多都是无所谓的。
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啊!
是的,哪个母亲都是这样做的!(反问句转陈述句)此刻,你的脑海里一定也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吧。
5、师引读三遍。(深化母亲的不求回报)。
师:a、面对这样一位积劳成疾的母亲,我竟一直以为她力大无穷,我怎能不为自己的疏忽而难过、愧疚呢?(齐读――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您啊!”)。
b、面对这样一位无私付出的母亲,在儿女长大之后仍然不辞辛劳,不求回报,想到这里,我更加难过、愧疚。(齐读――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您啊!”)。
c、面对这样一位坚强如山、默默奉献的母亲,辛苦操劳数十载,儿女的疏忽大意却仍毫无怨言,听到这里,我无比难过、愧疚。(齐读――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您啊!”)。
三、抱母亲,感受母亲因为一点点回报而感动不已。
1、师:范读(10自然段一、二句)“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2、师:引读一次。
(描述:此刻,母亲那瘦小的身躯就依偎在我的怀抱里,正如儿时我千万次以为在母亲怀里一样,轻轻地、暖暖地,那久违的亲近,那儿时的味道,一点点沉浸、蔓延??)。
3、生读:10自然段一、二句。
4、师:尽管这第一次是那样的微不足道。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母亲终于闭上了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从母亲的眼里流出来??”
5、师:引读两次。
b、这是幸福的泪,虽然是平常普通的第一次,但对母亲来说是那样的弥足珍贵,这是她这一生最甜蜜幸福的时刻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深化拓展。
1、师:这就是母爱。
2、师:孩子们,你知道你的母亲有多重吗?(预设学生能否答出)。
3、可是,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体重每增减一斤,你们的母亲都一清二楚,(谁的母亲告诉我,你有?斤;谁的母亲告诉我,你最近长重了?斤;??)(如果条件允许就请几位家长来听课,现场问家长您的孩子多重)。
4、师:听到这里,你想对你的母亲说些什么?
5、生:写并交流(如果能邀请到家长到场,就请孩子过去读给家长听)。
6、师:评价。
一、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课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侯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3、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4、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母亲。
5、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一、导入课文。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
2、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3、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些什么或者你心里有些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求:先画出生字新词,根据课文后面的生字表读几遍再读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个别读,小组读,涉机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和流利。
三、理清层次。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我”抱母亲,其它的自然段又是写是什么的?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2、交流:课文哪些内容是写“抱母亲”?
3、分段,概括大意: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说清楚。
四、学习字词。
1、读准课文后面的生字以及词语。
2、理解: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乡: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五、完成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古诗导入。
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同学们,歌颂母亲一直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
二、导入教学。
1、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自己读,个别读。
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
2、读课题。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注意到“赶紧”这个词语了吗?读出它的意思来。
我为什么要“赶紧”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是啊,我“赶紧说”,不仅是速度快,更表达我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对母亲的体贴。和后面我抱母亲的一句话连起来,再读。
“妈”喊响一点,表达一种急切,“你别动,我来抱你。”表示动作的词语刻意注意地用声音表达它的意思一点,就可以读得更进入角色!
3、看到我这样抱母亲,护士责怪起我来了,个别读一读护士说的两句话。评一评,有没有表达责怪的意思?再读一读。
4、母亲的话应该怎么读呢?个别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
5、读书要思考,读书的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6、个别分角色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从“竟然”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意思?(出乎意料,责怪自己多母亲太不关心了,难过)。
3、你还可以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出来?
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个别读。
b、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说一说。
c、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e、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爱与责任!
f、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
“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带着我们全家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在许许多多的风雨之中给我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g、同学们,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课文的背后!
h、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当我们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我相信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谊。指导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4、所以我愧疚啊,难过啊,再来读这两句话。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5、接读:护士动情的说:————。
母亲笑了笑说:————。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
6、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b、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c、同学们,你从“哪个”这两个字,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吗?你想到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这时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看,如小时候母亲抱我一般,我抱着母亲入睡。
2、看到母亲眼角流出的泪水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
3、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边说边板书:无数次)当我们回忆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字一起,(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对自己对母亲说句话吗?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5、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齐读。
6、拿出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咱们一起写。师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这是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一起来读一读。
四、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读《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像哥德说的那样,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崇敬和爱戴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下一节课,我们要继续投入我们的感情,把课文读地更好,并要写一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五、板书设计:
母亲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有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你,这个人就是你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细读探究。
1、通过上午的学习,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什么?
(1)学生快速浏览回顾文章。
(2)学生说:我是突发奇想地抱母亲。(这是你的感受,还有其他的吗?)。
学生说:那天母亲生病了,我抱了自己的母亲。
学生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这是你的记忆中的,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说: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电脑出示: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我们没有想到这么轻,我对母亲的关爱不够,母亲对我却很好。
学生说:我以为母亲很重。
2.还有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我以为母亲很重?
(1)学生说:左手……差点仰面摔倒。
学生说:母亲天天都要挑这样的担子。
学生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
学生说;没有想到她能挑一百八十多斤的担子。
3.为什么作者会认为自己的母亲很重吗?
(1)学生说;手里拉着我,还要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
(2)通过这句话,你们能看出什么?
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
(3)师生交流。
(5)师生交流。还能体会到什么?(她有坚强的意志、十分关爱我们。)。
4.我们长大以后呢?
(1)指名读:课件出示: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2)大家读读这句话,你们体会到什么?
学生说:母亲非常爱我们,心疼我们。
学生继续说。
同学们在这句话中,有两个担子,这两个担子的意思一样吗?
(第一个担子就是指挑的担子,第二个担子指的是养育我们的担子,保护我们,天天烧饭、洗碗……)。
同学们这些都是母亲的担子,母亲的担子多重啊!
5.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游子……”出示相关的文字和图片,教师讲解,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母亲的时候,这样感受母亲的时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自己先读一读。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再这名读。
(3)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么轻,我心里为什么要这样难过呢?
(4)学生说;因为从小到大,都没有关心过母亲。学生说理由。
(5)母亲用80多斤的身子承受一百多斤的担子,一直在我们操劳。
(6)母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却没有为母亲做些什么?
6所以作者很愧疚,而母亲是怎样看待她所做的一切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不是这样过来的?
(2)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同学们看看这位母亲的语言和表情,她是个什么样的母亲?
(3)大家看看这个词语“哪个”?想想你们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行为呢?
(4)师生交流(随机出示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田世国的颁奖辞,教师配乐朗诵)。
7.同学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做的……多少个清晨当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母亲已经开始忙碌了,多少个中午我们的母亲急急忙忙地赶到学校接我们,多少个傍晚,妈妈工作了一天,她还要赶到菜场去为我们的食物忙碌着,多少个夜晚,妈妈劳累了一天,为我们检查作业,甚至晚上盖被子。
同学们这就是爱啊,这就是母爱啊!此时的作者也想到了这样一幕,让我们一起去抱母亲吧:
(1)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2)母亲的泪水是怎样的泪水?
(3)教师板书:无数次抱我。
(4)小时母亲无数次地抱我,而我抱了一次母亲,她就如此感动。现在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听着音乐,把你此时的感受写下来。
(5)有感情地把自己的感受读给大家听:母亲为我付出的很多,我为母亲做得很少。我们现在应该好好学习,长大报答母亲,我们不应该无理取闹了。
(6)我想说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拓展训练。
1.老师此时还想说这样一段话:电脑出示。
最爱是你(献给我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的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医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2.同学们,你们此时愿意拿出笔来写上一句你们对妈妈感恩的话语吗?请动笔写写吧。(《烛光里的妈妈》)。
3.学生练笔。
学生说:亲爱的妈妈,我一定会在长大的时候好好报答你。
学生说:妈妈对我的爱就像“万丈深渊”……(这是多么“恰当”的一个说法啊?)。
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语言洗练质朴,母子情感暗流涌动的亲情佳作。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文章大意及重点词句的意思,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
能力目标:以读为主线,以情为基点,以悟为强音,让学生融入课文,与文本交流、对话、感悟。
情感目标: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我”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教学难点】。
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设计理念】。
以情为重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
【教学过程】。
课间活动:聆听歌曲《母亲》。
一、引——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唱的是谁?(母亲)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和母亲有关的文章(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读——疏通词句,整体把握。
1、自由读文,明确要求。
整个故事其实就源于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抱”(板书:抱)请同学们拿起文章,自由读课文,有两个要求:(课件出示:阅读小提示)一是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是找出直接描写作者抱母亲的动作和心情的句子。
2、检查生字。
课件出示:仰面翻山越岭背上背着担子重担愧疚。
(重点讲解“担”字的读音和“愧疚”的意思理解上。)。
3.整体感知情感差异。
a、“抱”的动作。
(1)谁找到了直接描写作者抱母亲的动作的句子、请你来读一读、课件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着。
(3)指名说。第一处是怎么样的抱?第二处呢?(板书:使劲、轻轻)。
b.“抱”的感受。
(1)同样是抱着母亲,由最初的“使劲”一抱到后来发自内心的“轻轻”地抱。这个过程中作者的内心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作者的心情怎样呢?(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理解:“竟然”。
细细读这个句子,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你看,抓住重点词语好好品味,我们就能感受到作者此时出乎意料、难过后悔的心情,请大家把这句话再读一读。
三、品——咬文嚼字,体会母爱、1、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我为什么还看不准母亲的体重呢?为什么还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2、我为什么会一直认为母亲“力大无穷”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原因。用上(课件出示)“如果母亲不是力大无穷,怎么能……”的句式来说说理由。
3、汇报。
预设一:如果母亲不是力大无穷,怎么能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1)从哪些词让你感受到她力大无穷?
(3)“总是”“年复一年”——这样的拉,这样的背,这样的翻山越岭,仅仅是一次吗?哪些词告诉了我们。(年复一年、总是)。
(4)指导朗读:是啊,无论是细雨绵绵的春天,还是烈日炎炎的夏天,她总是---无论是枫叶浸染的秋天,还是白雪皑皑的冬天,她总是---如果不是力大无穷,怎么能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呢!
预设二:如果母亲不是力大无穷,怎么能在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1)从哪个词感受到母亲力大无穷?
(2)“总是”——不管我们二十岁,还是三十岁,但逢有重担(引读)——。
(3)“重担”——什么是“重担”?同学们,想象一下,生活在山区农村的他们,在什么情况下,母亲会说:儿呀,快放下,让我来!(课件出示句式:在儿子的时候,母亲会说:“儿呀,快放下,让我来!”)。
同学们想得真好,就像你们所说的那样,这位深爱自己孩子的母亲,无论是轻松的家务,还是繁重的农活,她都不会让孩子们干,她都是这样说了一句“儿呀,快放下,让我来!”就把活接了过去!孩子当然就以为自己的母亲是——力大无穷!
(4)刚才同学们想到的这些都是生活中看得见的重担,但是,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还有很多看不见的重担,比如繁琐的杂事,甚至是困难和磨难。面对这些,你想母亲会怎么说?(课件出示:面对生活的繁琐杂事、困难和磨难,母亲会说:“”)。
坚强的母亲把战胜困难的信心传递给她的孩子。年复一年,母亲就这样默默承受这些重担过了几十年!
4、母亲真的是力大无穷的吗?是什么让母亲这弱小的身体支撑起了这么沉重的担子?(板书:爱)。
(1)(出示两幅插图,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同学们,你们看,承受了这么多苦和累的母亲,有哪些变化?(出示句式:昔日的母亲,如今的母亲。)。
(2)看到母亲这样的变化,你的心情怎样,想说什么?这种难过,后悔,内疚的心情,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表达出来!(板书:愧疚)。
(3)带着这份难过,带着这份愧疚,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5、面对母亲的付出,我很难过,更是愧疚。就连边一旁的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可是母亲却只是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2)同学们,这就是母亲!大妈说: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的确,作者的母亲、我的母亲、我们的母亲都和大妈一样了不起!她们深爱自己的孩子,心甘情愿为儿女付出,毫无怨言,她们坚强、无所不能、她们伟大!
四.悟——以情促读,感悟母子情深。
1、此时此刻作者最想表达自已爱的方式是什么?——抱母亲。请同学们想象着画面,深情地读读这轻轻地抱。
3、指导朗读:这轻轻的一抱,是孩子对母亲爱的回应,是孩子对母亲无限的眷恋和热爱!让我们再次回味这动人的时刻!
五、说——真情表达,述说感恩。
六.拓——课外延伸,表达感恩。
(mtv《母亲》)一篇文章永远不是一节课品得完的,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身份读这篇文章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让我们在歌声中重温母爱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在歌声中延续孝子那深深的感动,也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这节课,下课!
1、母亲,一个伟大的名字;母爱,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3课,来了解母亲。(生齐读课题)。
强调抱:这个姿势很特别,小孩子才会用这个词语。
强调母亲:抱得不是别人,而是母亲,一个生我养我的人。)。
根据你的理解,我们再次读一读课题。
生回答。(母亲了不起,感动……)。
师:相信学了课文后,每个人不仅仅是感动,而是对母亲的由衷地敬意。
二、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1.循题入文,探寻爱的足迹。
师:课题是《第一次抱母亲》,文中有两处直接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他们画出来,读一读。(生边读课文边找句子)。
师:大屏幕出示句子:
(1)“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差点仰面摔到。”
(2)“我坐在床沿上……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指名读这两处。短短几十字,字字含情,句句有爱,这两次抱母亲有何区别呢?(第一次重,第二次轻)为何有这样大的区别呢?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仔细品读。
2.“轻重”对比,体会“我”的难过。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
第1。
自然段,思考两个问题:
(1)一开始“我”在什么情况下要抱母亲?
(2)划出“我”抱母亲的动作,你能看出“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一开始抱母亲是因为母亲病了。
生:母亲不仅病了,而且病得很重,护士来换床单,母亲连起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是啊,在这种情况下,母亲确实需要有人抱她下床,“我”这个做儿子的当然义不容辞了。我们来交流第二个问题:
(动作词:左手托住,右手托住,使劲一抱)。
你能模仿这个动作做一做吗?
生:从“使劲”“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可以看出,“我”当时以为:母亲一定很重。
师:(追问)“我”以为有多重?
生:100多斤重。
师:可实际呢?
生:只有89斤重。
师:是吗?
生:(略一沉思)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重。
师:是啊,这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母亲可能连89斤重也没有。
咱们同学体重超过80斤重的请举手!
(有六、七位学生举手)。
师:天啊,母亲的体重竟然跟十岁的小学生差不多!
课文中用一个词语表达了我知道这个真相的感情!(难过)。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师:竟然”是什么意思?(居然、出乎意料,没想到)“我”为什么难过?
生:“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直以为母亲有100多斤,竟然不知道她这么轻,“我”太不关心母亲了,所以难过。
“我”还难过些什么呢?
3.透过“回忆”,感悟母亲的无畏慈爱。
师:一起生活了几十年,“我”为什么连母亲的体重也看不准呢?
生:(读句子)“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屏幕出示)。
(大屏幕出示:连绵起伏的大山,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一位母亲肩挑重担,带着两个孩子在艰难地走?着……?)。
师:(深情地)你看到山了吗?什么样的山?
生:连绵起伏的大山。
生:又高又陡的山。
师:山路呢?
生:山路崎岖不平,到处都是石头。
生:山路很远,一直看不到边。
师:你看到担子了吗?里面是什么?
生:里面可能是玉米、小麦等粮食。
生:还可能是喂牲口的草。
生:是石头。(余生笑)。
师:母亲挑石头干什么呢?
生:挑回家盖房子、垒院墙。(余生点点头)。
师:这担子有多重?
生:(齐回答)100多斤。
师:(追问)母亲肩上的担子只有100多斤吗?
生:后背还背着妹妹呢!
师:你看到妹妹了吗?(深情描述)她哭着喊着:“妈妈,我饿!”母亲会怎么说?
生:她会说:“别哭,回到家我给你做好吃的!”
师:此时,母亲多想“飞”回家为女儿做顿虽不丰盛,却可口的饭菜呀!可是,“我”拉着妈妈的手,使劲往后拖,边哭边说:“妈,我累了,走不动了!”
生:母亲说:“孩子,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生:“年复一年”说明母亲一直这样劳累,几十年如一日。
秋天来了,丰收在望,可是要下雨了,为了抢收粮食,母亲赶紧怎样?
好不容易等到我们长大后能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叫我们放下,由她来挑,在她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永远需要她的关爱。
生: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吃了很多很多的苦。
生:母亲太无私了,重活都留给自己干。
师:你能把这份感动读出来吗?(指名有感情朗读)。
读到这里,你觉得“我”除了感动,还会有什么样的感情?(难过)。
为什么难过?(联系上下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中“第一次”和“抱”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几次抱母亲及作者对应的感情;
2、理解课题中“第一次”和“抱”的含义。
方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
准备:ppt、预习单。
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共鸣。
1、播放母亲节沙画视频(暖场视频ppt1,约3分钟)。
2、师(出示ppt2):看完这个小视频,老师想到了冰心写的一首小诗:“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进你的怀里。”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张炜月和其母亲的故事中。
二、理清思路,品读课文。
师(出示ppt3):你来读一下课题。
师:我听出你把“抱”字读得特别深情。(板书着重号标注“抱”字)。
师:文中的我抱了几次母亲?
生:两次。
师:抱了哪两次?你能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吗?
生: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出示ppt4)。
师:作者在抱母亲做什么?
生:换床单。(出示ppt4:抱母亲换床单;板书:换床单)。
师:还有一次呢?找出相关语句。
生: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出示ppt4)。
师:这一次作者抱母亲做什么了?
生:入睡。(出示ppt4:抱母亲入睡;板书:入睡)。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抱母亲换床单(出示ppt5)你来读。
生: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师:作者抱母亲换床单是怎么换的?(出示ppt6)。
生:托抱。
师:抓得很准!(板书:拖抱)。
师:此时作者拖抱的是怎样的母亲?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生: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母亲病的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哦,原来作者拖抱的是一个生病的母亲。(出示ppt7;板书:病人)。
师:抱着生病的母亲,此时此刻作者心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快速浏览第2、3节。
生:难过、愧疚。
师:作者难过的是?(板书:难过)。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出示ppt8)。
师:好,读得再轻些。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师:来,读出自己的意想不到。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师:母亲竟然这么轻,可母亲总是——(出示ppt9,师引读)。
生: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
师:母亲竟然这么轻,可母亲总是——(出示ppt9)。
生: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师:(范读)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再读。
生: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师:母亲竟然这么轻,可母亲总是——(出示ppt9)。
生: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师:是啊,母亲这么轻,而我却一直以为母亲——。
生:力大无穷。(ppt出示:力大无穷)。
师:我好愧疚啊!(板书:愧疚)。
师:孩子,你来读出作者的愧疚之情。(出示ppt10)。
生: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师:哎呀,有点小愧疚了。你来。
生: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师:哎呀,真愧疚啊!你来。
生: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师:哎呀,真是太愧疚了。
师: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师:我听出了你们的难过和愧疚。
(二)抱母亲入睡。
师:所以此时作者突发奇想,要抱母亲——。
生:入睡。
师:(出示ppt11)你来读。
生: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师:读得声情并茂。
师: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出示ppt12)开始讨论。
事件。
“我”如何抱。
“我”把母亲当作。
“我”的感受。
抱母亲。
换床单。
托抱。
病人。
难过、愧疚。
抱母亲。
________抱。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这一次“我”抱母亲是怎么抱的?
生:摇抱、搂抱、怀抱……。
师:你们说的都对,这些都是拥抱啊!(板书:拥抱)。
师:此时此刻,母亲在作者眼里是什么?
生:孩子。
师:概括的很准确!了不起!(板书:孩子)。
师:拥抱着母亲的作者,此时此刻心里有怎样的感受?
生:对母亲的感恩、幸福、愧疚之情……。
师:这就是对母亲的疼爱啊!(板书:疼爱)。
师:除了疼爱,我抱母亲入睡时还享受其中。(板书:享受)。
师:(出示ppt13)谁愿意读读这段文字?
生:我坐在床沿上。
把母亲抱在怀里。
就像小时候。
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
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
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师:我听出了爱的味道。
师:你来。
生:我坐在床沿上。
把母亲抱在怀里。
就像小时候。
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
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
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师:我听出了你的享受。
师:我们带上动作一起来。
生齐读。
师:母亲在你们的怀抱里一定很幸福。
三、强化思考,加深理解。
师:把题目再读一遍。
师:这一次我听出了你把第一次重读了。
师:作者明明抱了两次母亲(手指板书示意),这里的第一次到底指的是哪一次?
生:第一次指抱母亲入睡。因为这次作者是好好抱母亲的,是把母亲当作孩子一样用心抱的。
师:是啊,作者抱母亲换床单时,把母亲当作病人,并不是发自内心地主动去抱母亲。而这里的抱母亲入睡才是作者发自内心地把母亲当作孩子来抱,充满了疼爱和呵护之情。抱母亲入睡不但教育了儿子,而且感动了母亲。
四、拓展延伸,练习写话。
师:想一想,“我”把母亲抱在怀里时会想些什么?母亲躺在‘“我”怀里时会想些什么?(出示ppt14)。
师:要求:1、4组写“我”的心里话;2、3组写母亲的心里话。
师:(ppt音乐)儿子,你抱着母亲,读读你的心里话。
生:妈,这么多年让您辛苦了,我真是太对不起您了。
师:好愧疚的儿子。
师:母亲,你躺在儿子怀里,读读你的心里话。
生:儿子终于长大了、懂事了,真好!
师:好欣慰的母亲。
师:孩子,你抱着母亲,读读你的心里话。
生:妈,这么多年您一个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担,现在儿子长大了,您肩上重担也该卸下来由我们扛了!
师:好感人的儿子。
师:母亲,你躺在儿子的怀里,你想说?
生:这么多年的苦没白费,有这么孝顺的儿子陪伴我左右,我应该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妈妈了。
师:好幸福的母亲。
师:儿子,你想说?
生:妈妈,您歇一歇吧,这么多年的付出真得辛苦您了。现在,您就好好享受我们兄弟姐妹对您的爱吧。
师:好孝顺的儿子。
师:母亲,你想说?
生:儿子啊,母亲你点也不辛苦啊!能把你们拉扯大,我心里别提多开心了!母亲心里只期盼你们能过上好日子啊!
师:好惹人疼爱的母亲啊!
生:我可以为母亲洗脚。
师:我想母亲一定很幸福。
生:我可以为母亲捶背。
师:你真是个孝顺的好儿子。
生:我可以为母亲做饭,因为她下班很晚。
师:我想这个母子情深的场面一定很温馨。
五、课后作业,巩固提升。
师:(出示ppt15)课后作业:以“第一次xxx”为题,把你第一次为母亲做什么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有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你,这个人就是你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细读探究。
1、通过上午的学习,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什么?
(1)学生快速浏览回顾文章。
(2)学生说:我是突发奇想地抱母亲。(这是你的感受,还有其他的吗?)。
学生说:那天母亲生病了,我抱了自己的母亲。
学生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这是你的记忆中的,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说: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电脑出示: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我们没有想到这么轻,我对母亲的关爱不够,母亲对我却很好。
学生说:我以为母亲很重。
2、还有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我以为母亲很重?
学生说:左手……差点仰面摔倒。
学生说:母亲天天都要挑这样的担子。
学生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
学生说;没有想到她能挑一百八十多斤的担子。
3、为什么作者会认为自己的母亲很重吗?
(1)学生说;手里拉着我,还要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
(2)通过这句话,你们能看出什么?
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
(3)师生交流。
(4)同学们想像一下,一个八十多斤的人,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5)师生交流。还能体会到什么?(她有坚强的意志、十分关爱我们。)。
4、我们长大以后呢?
(1)指名读:课件出示: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2)大家读读这句话,你们体会到什么?
学生说:母亲非常爱我们,心疼我们。
学生继续说。
同学们在这句话中,有两个担子,这两个担子的意思一样吗?
(第一个担子就是指挑的担子,第二个担子指的是养育我们的担子,保护我们,天天烧饭、洗碗……)。
同学们这些都是母亲的担子,母亲的担子多重啊!
5、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游子……”出示相关的文字和图片,教师讲解,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母亲的时候,这样感受母亲的时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自己先读一读。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再这名读。
(3)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么轻,我心里为什么要这样难过呢?
(4)学生说;因为从小到大,都没有关心过母亲。学生说理由。
(5)母亲用80多斤的身子承受一百多斤的担子,一直在我们操劳。
(6)母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却没有为母亲做些什么?
6、所以作者很愧疚,而母亲是怎样看待她所做的一切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不是这样过来的?
(2)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同学们看看这位母亲的语言和表情,她是个什么样的母亲?
(3)大家看看这个词语“哪个”?想想你们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行为呢?
(4)师生交流。
7、同学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做的……多少个清晨当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母亲已经开始忙碌了,多少个中午我们的母亲急急忙忙地赶到学校接我们,多少个傍晚,妈妈工作了一天,她还要赶到菜场去为我们的食物忙碌着,多少个夜晚,妈妈劳累了一天,为我们检查作业,甚至晚上盖被子。
同学们这就是爱啊,这就是母爱啊!此时的作者也想到了这样一幕,让我们一起去抱母亲吧:
(1)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2)母亲的泪水是怎样的泪水?
(3)教师板书:无数次抱我(4)小时母亲无数次地抱我,而我抱了一次母亲,她就如此感动。现在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听着音乐,把你此时的感受写下来。
(5)有感情地把自己的感受读给大家听:母亲为我付出的很多,我为母亲做得很少。我们现在应该好好学习,长大报答母亲,我们不应该无理取闹了。
(6)我想说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
拓展训练。
1、老师此时还想说这样一段话:电脑出示。
最爱是你(献给我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的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医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2、同学们,你们此时愿意拿出笔来写上一句你们对妈妈感恩的话语吗?请动笔写写吧。(《烛光里的妈妈》)。
3、学生练笔。
学生说:亲爱的妈妈,我一定会在长大的时候好好报答你。
学生说:妈妈对我的爱就像“万丈深渊”……(这是多么“恰当”的一个说法啊?)。
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3、联系生活,组织学生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4、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激发情感,训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投影片,带花边的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
一、导入。
1、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每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自己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我们以前就学过有关歌颂母亲的课文,还记的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思路:通过歌曲激qing,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为进入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可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差点摔倒。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二、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一)体悟难过。
1、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找画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2、学生交流。师投影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很难过。”(师板书“难过”)。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再次进入课文,深入了解母亲的形象)。
4、学生交流。体会儿子的难过与母爱的伟大。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住手拉,背背,肩挑,翻山越岭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伟大。
指名学生朗读欣赏令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5、师总结指导说话:读到这里,我们已经被母亲的坚强而感动了,现在了解了儿子为什么会感到难受了吗?生自由交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思路:通过对学生的追问,感悟,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文字,揣摩人物的言行,正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1、激疑:母亲虽然瘦弱,但却表现的如此坚强,不能不让人感叹母爱的力量。这力量实在是太伟大了,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就不用说那亲生体验的儿子了。
(2)齐读第二处抱母亲的句子。体会儿子难过、愧疚的心情。
(3)激疑: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让护士感动了,引读:护士。
也动情地说:————。但是,母亲呢?
(4)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生自由交谈。
2、激qing:母亲是坚强的,母亲又是伟大的,她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我们苦着。
“愧疚))。
师:望着母亲瘦小的脸,让我们深情地对母亲说一声……(指名说两次)。
(1)师投影出示最后一段的内容:
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
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教师配乐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2)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这是怎样的泪水?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入情如境,发表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感情积淀,让学生从各自的理解所进行的角度进行论说,在分享中丰富自己的想法)。
(3)师:小时候,母亲从无数次的抱过我,而这仅仅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给了母亲无比的激动和幸福,这是幸福的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让我们再读一读,让我们这个画面留住,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生齐读。
3、自由表达,加深体验。
(设计思路: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对于子女伟大而无私的爱心,感受儿子动人的孝顺之情,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
(2)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本段。
三、联系生活,表达情感、总结课文。
1、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无私博大的母爱。此时此刻,你们一定也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朝夕相处之中,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呀!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现在请同学们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或一句话写在卡片上,送给妈妈。(板书无私博大)。
2、生练写展示结果。
3、请大家把这份心意卡,轻轻地放在她的床头,她一定会非常感动的。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设计思路:发挥语文学习的情感功能,让学生懂的孝顺的美德,学会做人)。
四、作业设计:
1课外阅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贤士都用优美朴实的语言歌颂母爱,赞美母亲,课后大家可以找几篇相关的文章来读一读。
2、小练笔: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有关和母亲相处的文章。
{难过。
愧疚。
爱{。
{无私。
博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的句子,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感受母慈子敬,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重难点:能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感受母子情深,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课前预习:查字典理解词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唤醒生活感受,导入新课,读题生疑。
1、导入。同学们,你还记得母亲抱着你的情形吗?什么时候,什么感觉?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不是妈妈抱孩子,而是一个成年人抱妈妈。
3、围绕“抱”这个字,头脑里出现了哪些问题?
(谁抱母亲?怎样抱母亲的?为什么抱母亲?我抱母亲是怎样的感受?母亲又是怎样的感受?)(板书:谁?怎样?为什么?感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理解部分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读课文,了解朗读情况。正音,正确断句子。
3、读了课文,第一个问题已经能解决了。谁抱母亲?
4、我是怎样抱母亲的?读课文,找找有关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指读两处句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知道课文大意。
1、轻声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怎么分段,试着用概括一下每段的意思。
2、交流。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3、出示词语。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说清楚。
四、理解词语。会写字词,
1、读。会正确书写生字。
2、理解词语。
愧疚:惭愧不安。疚:对于自己的错误感到痛苦。
突发奇想: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翻山越岭。
五、完成作业。
1、习字册。
2、朗读课文。
3、思考余下的两个问题。
第二课时。
1、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第一次抱母亲》。生字词语谁来读?
2、出示词语。
轮流 脖子 仰面摔倒。
瘦小 重担 翻山越岭。
难过 愧疚 突发奇想。
谁来读一读?
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两个学生。
打开书。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课文,找出“我”的感受。
浏览课文,把直接写“我”感受的句子用线画出来。
2、谁先读?
3、出示句子。
4、谁来读好这句话?
从“竟然”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意思? 个别读。(两个。
5、“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是为什么呢?
三、读课文1-3自然段,体会“我”的难过和愧疚。
1、提示方法:要想理解这句话,有个好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去思考。
2、谁来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好这段。
我多粗心呀,不知道“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4、联系下文再想想这句话。自己读一读第二段,
5、交流。“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为什么?
同时出示“我”的话。
哪些词语牵动了你的心?
还有哪些句子?
年复一年,就是——。
“我们长大以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这句话该怎么读??
6、分男女生读“我”的话。女:在我的记忆中……我们长大。
男:我们长大后……让她来挑。
一起读:我一直……那么重的担子。
7、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是这个儿子,你心里怎么想呢?
8、现在母亲累得病倒了,还病得不轻。我心里很难过,更有一份“愧疚”啊。
9、而母亲是怎样看待她所做的一切的呢?谁来第三自然段。你们读懂了什么?
交流。从哪里读出来的?
母亲笑了笑说:“提……?”从这句你读懂了什么?(母亲无怨无悔付出,不求回报。
四、读课文4-5自然段,体会感恩与亲情。
1、引读:我突发奇想地说——。
2、我是怎样报母亲能入睡的呢?指读最后一段。谁来读读我抱母亲的句子。点评。再读。
哪些词语打动了你的心?谁能读好这句话?
3、引读:护士不忍离去,……流下来……。
4、同学们,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这是什么样的泪水呀?
出示: 两行( )的泪水。
5、读书还要会读标点,课文最后用了省略号,说明母亲的心里很不平静,母亲想些什么呢?用一两句话写下来。交流。
6、同学们,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呢?打算怎么做?
7、同学们,唐代诗人孟郊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用心去爱妈妈!用行动回报妈妈、爸爸以及关心爱护自己的人。
8、第一次抱母亲,母爱子,子敬母,多么真挚的感情呀!请让我为你们读读最后一段,再次感受母子深情。
9、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朗最后一段,把这个温馨的画面留在我们的脑海里。生齐读。
五、课外拓展阅读《妈妈的账单》。
1、读准字音,画出喜欢的词语。
2、这个孩子的“突发奇想”,与本文儿子的“突发奇想”一样吗?
3、你认为这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写一段不少于50字话发表你的看法。
板书:
难过 。
愧疚 。
报答。
教后修改:
对前两次教学不满意,于是三易教案,简化问题,整个教学就扣住这以下问题讨论交流:“我”是怎样抱母亲的?“我”为什么会这样抱母亲呢?这样抱母亲,结果怎样?这样,教路、学路一下子清晰起来了。
第三次教学过程回忆如下:
(一)读懂“怎样抱”,体会“抱”的变化。
教师:“我”是怎样抱母亲的?谁能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学生:找出了两处描写“我”抱母亲的句子。
1、出示第一处的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教师:谁愿意读读这一句话?
学生:朗读。
教师:出示填空。
我 抱母亲。
结果 。
学生:思考、交流。
2、出示第二处的句子:“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教师:自己轻声地读读这两句话,想想怎样才能读好?
学生:边轻声读边琢磨。
教师:谁来读这一句话?
学生:感情朗读。
师生评议。
教师:出示填空。
我 抱母亲。
学生:思考、交流。
(二)读懂“为什么会这样抱”,体会母亲对子女的“疼”和“我”对母亲的爱。
教师:先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我”为什么会这样抱母亲的?
学生:根据本段中的句子回答问题。
教师:能读好这一段吗?
学生:感情朗读这一段。
教师:默读第2、3、4自然段,想想“我”为什么又会这样抱母亲的呢?
学生:根据段落中的相关句子,回答问题。
教师:在学生说到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时,从“小时候”和“我们长大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那么重的担子”,体会母亲的辛劳和对子女的疼爱。
教师:能读好这一段回忆吗?
学生:感情朗读。
学生继续交流。
(三)读写结合,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第二处抱母亲的句子。
学生:找出最后一段中的句子:“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教师:这是怎样的泪水呀?
出示: 两行( )的泪水……。
学生:理解、交流。
教师:读书还要会读标点,课文最后用了省略号,说明母亲的心里很不平静,母亲在想些什么呢?作为儿子的“我”,看见母亲流泪了,又会想些什么呢?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体会一下,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出示:
学生:选择角色,写体会。交流。
课文《第一次抱母亲》记叙了“我”去医院看护母亲,抱母亲换床单时,才知道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曾经以她瘦弱的身躯承受了那么重的生活艰辛,我十分难过和愧疚。于是,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把母亲抱在怀里,轻摇着让母亲入睡,却突然发现母亲流泪泪了。
课文语言明快,没有雕饰,但字里行间却包含着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在教学中,我觉得教师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点:
文中有两处作者抱母亲的细节描写:一处是在课文的开头——“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推挽,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另一处在课文的结尾——“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作者两次抱母亲的动作之所以前后完全不一样,是因为抱的原因不一样,作者抱的心境不一样,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好好体会。作者第一次抱母亲仅是因为方便护士换床单,所以作者的动作比较随意,稍稍显得有些鲁莽,要不是护士扶了一把,险些把母亲摔着。作者第二次抱母亲,抱得那么柔情,是因为作者在心灵受到巨大震撼后,对无私母爱的一种特殊回报。
二、联系生活去体会文中“身体轻”与“担子重”这种强烈反差中蕴含的内涵。
文中母亲说自己最重时只有89斤,学生对这个数字所包含的意义一般不会太注意。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将母亲的体重与自己的体重、学生的体重进行比较,用较为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母亲的瘦弱。而就是这样一位瘦弱的母亲,超负荷地承受着看得见的肩上的担子和看不见的生活的重担。肩上的担子可能担了些什么?生活的重担又是承担的什么?可以让学生联系平时自己生活中,母亲是怎样为家庭为儿女默默付出的,来进一步丰富对母爱的感受和理解。
三、体会文中人物内心的感情波澜。
四、拓展渲染。
古往今来,歌颂母爱的诗词、名言有很多多如:《游子吟》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吟诵,即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文章。由于母亲生病住院,需要更换床单,就在这样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第一次抱了自己的母亲,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撞击与融合。儿子在这一抱中产生了对母亲新的理解,感受到了母爱的朴实与伟大,母亲也在这一抱中感受到了儿子的一片孝心。语文教学不只是教语言文字,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因此,本课的教学应首先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母亲的伟大;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帮助激发情感,促进情感的感悟升华。教学流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第一次抱母亲》,去认识那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2、齐读课题。(抱母亲是作者的第一次,要注意把这个词突出些,再读。)。
二、品味轻与重。
2、学生交流,板书:重 没想到 轻。
3、抱母亲,简单的一个动作,却让我的心情很不平静。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一下1——2自然段,画出作者没有想到的句子,用心地读一读。
1、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2、“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3、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中没有“没想到”三个字,你怎么看出来的?)。
4、“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齐读这四句,体会一下作者的意外。
最年轻最健壮的时候,母亲只有89斤。现在年纪大了,生病了,体重一定还要轻许多。
5、我与母亲生活了几十年,却一直以为母亲很重,这又是为什么呢?说来说说。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学生自由读。
6、研读。有人把读书叫做“煮书”(板书)。饭可以煮、菜可以煮,这书怎么可以煮呢?“煮”就是告诉我们要把书读熟,读的遍数越多,书就煮得越熟,它的味道,它的意思才能被体会出来。请大家结合课文插图,一边读这段话,一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7、学生交流。
(3)“我一直以为母亲……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那么重的担子”,担子里有些什么?而这样的担子全都落在了只有八十斤重的母亲的身上,母亲真是板书(力大无穷)。
8、这样的母亲太能干了。(出示图文)你看,她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能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怎么能让我们相信,她只有80多斤的身体!
我们为这样的母亲感到骄傲,谁来读一读,读出你读母亲的崇敬。
9、诗人歌德曾经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着书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文字会说话,这段文字中还隐藏着什么内容呢?老师发现,这里有一道数学加法题,你能读出来吗?静心默读。
100多斤的担子+我+妹妹+翻山越岭+年复一年+总是=母亲的重担。
过渡:而这样的重担压在了母亲八十多斤的身上,母亲真的是“力大无穷”吗?她是靠什么挑起了那么重的担子?板书:(母爱无边)。
10、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读出了这一份情感,相信你再来读读这段话,一定会读得更好。自己试一试。
(配音乐:烛光里的妈妈)指名读,齐读。
三、体会作者的感恩。
1、想到母亲这几十年来为我默默地付出的一切,我的心中充满了愧疚,可母亲却笑了笑说(引读)。
2、自由读一读,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指名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母亲把这些辛苦的事情看得很淡;母亲非常谦虚;母亲很乐观,生活虽苦,始终保持着微笑。)。
“哪个母亲”,说明了什么?你的母亲,平时是怎样关心你的呢?
3、我为什么要突发奇想抱母亲入睡呢?
母亲抱了我“无数次”,我想“抱一次”自己的母亲,以示感恩。
于是,“我坐在床沿边……”引读最后一节。
4、出示课文最后一节。
母亲睡着了吗?你怎么知道?
(1)这是两行怎样的泪水?
(感动、自豪、汇报……)。
(2)这时,有两行泪水从护士的眼角里留下来,这是怎么的泪水?
(感动,为这一对母子浓浓的亲情所感动。为母亲的伟大而感动)。
5、作者仅仅抱了母亲一次(指题目“第一次”,仅仅抱了一次,母亲就如此感动,如此欣慰。而我们小的时候,母亲抱过我们无数次!记住这个词:无数次。我们欠母亲的实在太多了,我们对母亲的关心关爱实在太少了。
严老师这里有一份补充阅读《一碗馄饨》,发下去,大家读一读。
教师范读。
总结:母爱是一首歌,一首需要我们时时记在心中,又要付诸实际行动的歌。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课题,再深情地读一读。 下课。
教学反思:《第一次抱母亲》一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写出了我抱母亲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然而,我在“备学生”中,了解到四年级的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大都是片面的,是肤浅的,更有甚者认为母爱就是理所当然。基于这样的认识背景,要学生走近母爱,感受母爱,进而孝顺自己的母亲,成为了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更是难点。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评课中这样说过:“语文课并在追求花哨的亮点,如果真要说我的语文课有什么亮点的话,那么归结起来,一是我的朗读,二是学生的朗读,三是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和处理。其它还有一些,如老师的讲解和板书的字等。”我在本课教学中,以朗读为面,以关键词句为点,以生活链接为线,建立起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朗读中接受母爱这场春雨的充分滋润。
一、“轻”“重”之间,掂量母爱之沉。
作者无意之间第一次抱了母亲,就抱出了许多的“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一抱,抱出了意外,更抱出了一份自责,一份难过。母亲到底有多重呢?她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我们可以想象,在母亲最年轻健壮的时候,她也才89斤。现在年纪大了,身体病了,体重之轻可想而知。而“我”,却疏忽了。
母亲的身体是“轻”的,可母亲几十年来身上的担子却一直不“轻”。“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没想到她是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在这部分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一“轻”一“重”,让他们从中真切地掂量出母爱之沉。母亲不是力大无穷,她是用母亲的责任、母爱的力量,扛起了那么重的“担子”。
设计思路:《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引导感悟母爱、学会孝敬的好文章,对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的教学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自主朗读中产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情,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探究中激发情感的升华,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片断,以此来赞颂母亲。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朗读的基础上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1、通过自主阅读探究课文大意。2、通过小练笔歌颂母亲。
教学准备:1、课前请学生收集有关赞颂母亲的歌、文章。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歌德的话: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指名学生读)。
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还包括想象。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求,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母亲生病住院了,在“我”守护母亲的时候,护士来换床单,母亲病得很重,转身下床都很吃力,于是便有了“我”的第一次抱母亲。抱母亲,多么简单的一个动作,却让“我”的心情很不平静。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地品味一下作者的第一次抱母亲。
二、自读感悟。
1、《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吸引人的不是其故事情节的复杂,而是文中一个个细节,要求同学们在阅读时能关注这些细节,哪怕是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伟大的母爱或者儿子对母亲的拳拳孝心;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深厚的母子亲情。读书时要读出声,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2、(教师巡视,提醒在书上做上记号,写出感悟。学生读书时间要充足。)。
三、讨论交流。
1、先把自己划出来的读给大家听,从哪些细节,那些语段中你有所感悟。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谁愿意第一个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
2、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随机引导。
3、对几处重点细节讨论的预设:
(1)第1自然段:注意“赶紧”这个词语,我为什么要“赶紧”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我“赶紧说”,不仅是速度快,更表达我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对母亲的体贴。)理解后,和后面我抱母亲的一句话连起来,再读。(“妈”要喊响一点,表达一种急切,“你别动,我来抱你。”表示动作的词语读稍重一点,就可以读得更进入角色。)。
看到我这样抱母亲,护士责怪起我来了。“责怪”是什么意思?读一读护士说的两句话。评一评,有没有表达责怪的意思?再读一读。
母亲的话应该怎么读呢?个别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
(2)第2自然段: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母亲这么瘦弱,为什么做孩子的却没有发现,是因为他们不关心自己的母亲吗?那究竟是为什么呢?投影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个别读。
b“重担”指什么?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重担子,你觉得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d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啊!
e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还指什么?(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全家度过了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
f同学们,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课文的背后!
g母亲为了子女付出了多少啊!谁能把这段话读好?指导感情朗读。
(3)第三自然段: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b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是啊,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b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觉得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蜜。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一定也很不平静,现在你们最想对谁说些什么呢?(可以对文中的母亲或作者说,也可以对自己或自己的母亲说)。
d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齐读。
e这是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让我们再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读了《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我们像哥德说的那样,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到了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崇敬和爱戴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课后延伸。
课堂上如有时间可交流部分感言。
板书设计。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学反思:《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
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接下来,我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
课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制作一张心意卡,写上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语,送给妈妈,或写一篇文章:妈妈,我想对你说。孩子们都跃跃欲试,也百感交集,许多感人的话语也跃然于纸上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tiaojushuxin/447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