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条据书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优质14篇)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优质14篇)



通过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规划课程的整体结构和安排,使学生的学习有条不紊。在本部分,您将找到一些教学计划的范例,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了解发明文字前人们的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了解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知道一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4、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

重点难、关键。

1、了解古代的一些记事和通讯的方法。

2、收集资料,了解现代的一些信息传递的方式。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人类是由什么进而来的吗?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读的情况。

(1)全班齐读课文。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3)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学生从字的发音、字的书写上抒发自己的看法。)。

(4)教师适当的总结,并再强调下列字的读音和书写。“徽”“擦”“烁”“倒”(多音字)“摔”。

(5)开火车读生字词,并巩固。

三、整体感知,弄清条理。

1、反馈课文的分段情况。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教师小结,理清文章的条理。

4、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部分,了解过去的记事方式。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他思考:这一部分围绕哪一句话来描写。

2、指名反馈。(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3、理解“奇妙”。

4、导读,学生自读课文: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奇妙的方法记事的呢?

5、指名反馈(结绳记事、贝壳记事)(学生反馈后教师出示课文中相应的插图。)。

6、讨论:人们是怎样用绳子和贝壳记事的。

7、集体反馈,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

8、引导想像,各种绳子结以及贝壳可能代表什么意思?(学生发挥想像,自由发言)。

9、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开火车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古代人类是怎么记事的呢?(指名反馈)。

5、导读:那么他们又是怎样通信的呢?

二、学习课文,了解古人的通信。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他们又是怎样通信的呢?

2、指名反馈。(借助特定的事物表达一定的意思。)。

3、课文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指名反馈)。

4、学生读课文相关的句子。

5、引导学生想像,他们如果是报平安会怎么表示呢?(学生大胆想像,自由发言)。

6、教师小结:虽然古代的人类没有我们现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他们利用自己身边能够利用的事物进行通信,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我们现在所用的文字,创造了人类一个又一个的文明。

三、阅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

2、读完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呢?(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发言,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3、教师总结,鼓励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古代人类生活知识。

四、拓展延伸,说现代的通信。

1、小组讨论、交流:你们知道我们现代都有哪些通信方式。

2、集体反馈。

3、鼓励探究:你们知道吗。过去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人们的通信方式可多了,只是不及我们现在的迅速。[教师可以将一两个关于过去人类通信的方式告诉学生,(例如长城烟火台的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品味中感悟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独立识字,在学生自学生字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重难点字的分析。学生在低年段,多多少少了解中国汉字的发展由来,但是,在汉字出现以前,人们是怎样记录事情和通信的,学生大都不知道,因此我将此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课文时,我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理解课文、感悟课文;最后再将《语文天地》中的实践活动与之联系(形成一节求知与口语交际、动手绘画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知道人类有哪些不用文字的记事和通讯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自主识字,学认生字10个。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师;这里面都写满了什么?(字、汉字、文字)板书:文字。

师: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课文说: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可是在汉字还没出现的时候,人们是怎么传递信息的?(学生思考、讨论)。

生:那时候的人们是不交往的。

生:他们可以用语言交流。

生:他们可以送东西。

……。

师:你们知道那时候人们也有自己的书信,却是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你们信吗?(学生半信半疑)不信我们一起乘坐时光隧道去看看。

红笔板书课题:不用。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小组合作学习生词、生字,教师巡视,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4.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学生分组接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标出段序(5段)集体评价。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师引导学生再自读课文,说说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通过读我知道了古代有用“结绳记事”的方法记事。

师问: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第一段中讲到了“结绳记事”。

教师及时抓住“结绳”一词,(出示各色绳子)让学生边说边动手实验。(大结记大事,小结记小事,绿绳记――)。

[评析:用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直观、形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生:通过读我知道了用贝壳也可以记事。

生:通过读我知道了送给别的民族枪或是箭,就是一封宣战书。

(指导朗读:怎样读出严厉的语气?个别读、教师范读、集体读)……。

2.师总评: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讲得很好,看来自读的能力提高的很快。现在请两个同学完整地讲讲这一课的内容。

3.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默读课文,想一想自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在小组内提出,先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出来,全班一起帮你。

4.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分辨:分别,区别。

代替: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因为用贝壳记事比用绳结记事更容易分辨所以用贝壳代替绳结。

譬如:就是举个例子,打个比方。(让学生用譬如说一句话)。

严厉:严肃。(让学生用严厉说一句话)。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师总结:学习了课文,你知道有哪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四)拓展活动。

1.师:现在科学进步了,人们有了更加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你们知道有哪些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吗?(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生:有电话,有互联网,有电报,有传真机,有手机短信,有bp机――。

2.想一想,将来人们还会用什么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进行交流?(同桌互说,个别汇报)。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了解发明文字前人们的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了解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知道一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4、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

重点难、关键。

1、了解古代的一些记事和通讯的方法。

2、收集资料,了解现代的一些信息传递的方式。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人类是由什么进而来的吗?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读的情况。

(1)全班齐读课文。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3)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学生从字的发音、字的书写上抒发自己的看法。)。

(4)教师适当的总结,并再强调下列字的读音和书写。“徽”“擦”“烁”“倒”(多音字)“摔”。

(5)开火车读生字词,并巩固。

三、整体感知,弄清条理。

1、反馈课文的分段情况。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教师小结,理清文章的条理。

4、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部分,了解过去的记事方式。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他思考:这一部分围绕哪一句话来描写。

2、指名反馈。(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3、理解“奇妙”。

4、导读,学生自读课文: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奇妙的方法记事的呢?

5、指名反馈(结绳记事、贝壳记事)(学生反馈后教师出示课文中相应的插图。)。

6、讨论:人们是怎样用绳子和贝壳记事的。

7、集体反馈,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

8、引导想像,各种绳子结以及贝壳可能代表什么意思?(学生发挥想像,自由发言)。

9、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开火车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古代人类是怎么记事的呢?(指名反馈)。

“八佰教育网”有你鼓励---每天都在进步!

5、导读:那么他们又是怎样通信的呢?

二、学习课文,了解古人的通信。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他们又是怎样通信的呢?

2、指名反馈。(借助特定的事物表达一定的意思。)。

3、课文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指名反馈)。

4、学生读课文相关的句子。

5、引导学生想像,他们如果是报平安会怎么表示呢?(学生大胆想像,自由发言)。

6、教师小结:虽然古代的人类没有我们现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他们利用自己身边能够利用的事物进行通信,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我们现在所用的文字,创造了人类一个又一个的文明。

三、阅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

2、读完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呢?(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发言,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3、教师总结,鼓励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古代人类生活知识。

四、拓展延伸,说现代的通信。

1、小组讨论、交流:你们知道我们现代都有哪些通信方式。

2、集体反馈。

3、鼓励探究:你们知道吗。过去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人们的通信方式可多了,只是不及我们现在的迅速。[教师可以将一两个关于过去人类通信的方式告诉学生,(例如长城烟火台的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

教材出版社。

北师大。

教者。

小蕾。

单元章节。

三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

教学时间。

80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分辨”、“惟有”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一定速度的略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有效的略读训练,提高学生的略读速度。

2.了解发明文字前人们的记事和通信的方法,通过收集资料,知道现代的一些信息传递的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发明文字前人们的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

2.学习古人的智慧,努力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内容分析。

重难点:1、了解古代的一些记事和通讯的方法。

2、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段,多多少少了解中国汉字的发展由来,但是,在汉字出现以前,人们是怎样记录事情和通信的,学生大都不知道,因此我将此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课文时,我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教学准备及。

教学资源。

1.收集有关人类早期文字的通讯资料,以及有关现代的通讯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一、谈话,激趣导入。

教师简单地介绍人类的文明发展历史。

板书课题:

1、同学们,平常你们是怎样进行沟通交流的?

自由发言,介绍常见沟通交流方式。

感知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理,形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自主。

识字。

感知。

文意。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提出自学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并指导书写。

认读词语:

人类 历史 形状 战斗。

躲藏 乱箭 对付 严厉。

记忆 民族 邮递 踏。

强调字音:族藏。

多音字:斗。

3.整体感知,弄清条理。

4.熟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学的情况。

(1)指名分段连读课文。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3)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

(4)开火车读生字词,并指导书写。

3.教师小结,理清文章的条理。

按要求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感知内容。

把课文分成“记事”和“通信”两部分。

朗读课文并正音。

认读词语感知词义。

从字的发音、字的书写上阐明自己的看法。

书写:藏 状。

反馈课文的分段情况,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理解。

课文。

三、学习第一部分,了解过去的记事方式。

明确:这一部分围绕“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来描写的。

引导想像,各种绳子结以及贝壳可能代表的意思。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问:这一部分围绕哪一句话来描写的?

2、理解:奇妙。

4、指名反馈,播放课件,板书:

结绳记事、贝壳记事。

(出示课文中相应的插图。)。

5、讨论:人们是怎样用绳子和贝壳记事的?

边听边思考问题。

集体反馈,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

发挥想像,自由发言。

抓住“结绳”一词,(出示各色绳子)让学生边说边动手实验。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加深理解。

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强烈愿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解决部分简单问题,老师在巡视时,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集体讨论解决,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学习第二部分,了解古人的通信凡方式。

结合文中例子,引导学生想象:文字出现之前人们又是怎样通信的。

体会文中提到的事物所代表的情感:

死鸟死老鼠死青蛙五支箭。

1、教师提出问题:文字出现之前他们又是怎样通信的呢?

2、指名反馈。.

3、提示:课文举了一个什么例子?

4、引导学生想像,他们如果是报平安会怎么表示呢?

5、教师小结:虽然古代的人类没有我们现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他们利用自己身边能够利用的事物进行通信,在长期的生活实践。

自由读课文并思考。

读课文相关的句子。

学生大胆想像,自由发言。

五、阅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师总结,鼓励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古代人类生活知识。

读完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

从个人的角度自由发言。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

拓展。

延伸。

拓展延伸,说说现代的通信方式。

如:网络视频、无线呼叫……。

1.启发:你们知道我们现代都有哪些通信方式?

2.鼓励探究:你们知道吗,过去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人们的通信方式可多了,只是不及我们现在的迅速。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大胆设想未来的通信方式。

关心身边的事,留意新生事物的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未来的遐想。较好地体现了大语文观的理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生自主识字,学认生字10个。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师;这里面都写满了什么?(字、汉字、文字)板书:文字。

师: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课文说: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可是在汉字还没出现的时候,人们是怎么传递信息的?(学生思考、讨论)。

生:那时候的人们是不交往的。

生:他们可以用语言交流。

生:他们可以送东西。

……。

师:你们知道那时候人们也有自己的书信,却是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你们信吗?(学生半信半疑)不信我们一起乘坐时光隧道去看看。

红笔板书课题:不用。

评析:创设认知中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抓住学生好奇心理,形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小组合作学习生词、生字,教师巡视,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4.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学生分组接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标出段序(5段)集体评价。

评析:在学生已有识字能力和识字方法基础上,在整个识字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听、说、读、写、看,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每个孩子的体验和认知水平不同,记忆生字的方法自然也不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识记,让学生自己悟出汉字的特点,编口诀记忆生字,互相教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一个学习活动的点拨者、引导者。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师引导学生再自读课文,说说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通过读我知道了古代有用“结绳记事”的方法记事。

师问: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第一段中讲到了“结绳记事”。

教师及时抓住“结绳”一词,(出示各色绳子)让学生边说边动手实验。(大结记大事,小结记小事,绿绳记……)。

评析:用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直观、形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生:通过读我知道了用贝壳也可以记事。

生:通过读我知道了送给别的民族枪或是箭,就是一封宣战书。

(指导朗读:怎样读出严厉的语气?个别读、教师范读、集体读)……。

2.师总评: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讲得很好,看来自读的能力提高的很快。现在请两个同学完整地讲讲这一课的内容。

3.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默读课文,想一想自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在小组内提出,先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出来,全班一起帮你。

4.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分辨:分别,区别。

代替: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因为用贝壳记事比用绳结记事更容易分辨所以用贝壳代替绳结。

譬如:就是举个例子,打个比方。(让学生用譬如说一句话)。

严厉:严肃。(让学生用严厉说一句话)。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析: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强烈愿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针对课堂时间有限,而学生提出的问题较多的现象,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解决部分简单问题,老师在巡视时,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集体讨论解决,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拓展活动。

1.师:现在科学进步了,人们有了更加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你们知道有哪些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吗?(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生:有电话,有互联网,有电报,有传真机,有手机短信,有bp机……。

2.想一想,将来人们还会用什么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进行交流?(同桌互说,个别汇报)。

评析: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关心身边的事,留意新生事物的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未来的遐想。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

1、观看视频,说一说你听懂了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大屏幕出示生词,学生认读。

4、辨析&“历”和&“厉”,并给它们组词。

6、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记事:1---2自然段、通信:3---5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1、2自然段,找出这一部分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

2、指名反馈,板书:奇妙的方法。

4、找出描写结绳记事和贝壳记事的句子,指名读一读。

5、出示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类用绳结和贝壳记事的方法。

(二)、学习第二部分。

2、指名读3、4、5自然段,思考:(1)古代人类是怎样通信的?(用一些东西表示意思)(2)课文中举了哪几个例子?(一杆枪或一支箭就是一封宣战书、四样东西)。

3、指名反馈,板书:用东西表示意思。

4、这四样东西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读课文中的句子。

5、什么时候你们的脚踏上我们的土地,我们就用乱箭来对付你们,这可以称为什么?(对另一个民族的提醒或警告)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话?(严厉、严肃)。

6、指导朗读。

7、如果在现在,我们收到这样一个包裹,我们会怎样认为?齐读第5自然段。

8、想象:他们如果报平安会怎样报?

2、我们从古人的身上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聪明才智。

1、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了解古代人类还有哪些记事和通信的方法。

2、说一说现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

3、古代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利用他们的聪明和智慧创造了许多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今天,我们早已经有了文字,并且有了更先进的信息传递的方式,相信同学们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先进的通讯手段。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让学生了解没有文字之前人类交流的方式,从而感受文字带给我们的便利。

教学重点     有效阅读文章提取有用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打电话,传真……。

师: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离不开语言和文字,看来语言文字的作用是非常之大,可是在文字未被创造使用之前,人类又是如何记事、通信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了解古人是怎样的聪明与智慧写出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把书翻到92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是什么样子的,那些自然段是写不用文字的书,那些自然段是写不用文字的信。

生:……。

第一部分。

(有些同学能不能直接认识到记事的方法就是写的书。此处可能有些同学划分错误,通过让他们说每段的大概意思来说明问题)。

师;(总结)文章一共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写不用文字的书是1、2自然段一部分是写不用文字的信是3、4自然段。

师:谁来说?生:……。

师:非常好,(写板书)奇妙谁查词典了,什么意思?生:……。

师:古人到底用了什么稀奇巧妙的方法记录事件的呢?谁来说?生:结绳 贝壳。

师;绳结的大小,和贝壳的大小可能代表重不重要,形式和颜色代表不同类别的事件。结绳记事和贝壳记事的方式你更喜欢那一种呢?为什么?喜欢结绳记事的先说……生:贝壳比结绳颜色鲜艳更容易分辨。

师:这位同学用到了书中的一个词,分辨,谁预习了说一说什么意思。生:区别,识别。

第二部分。

读完想好古人怎样通信的就坐好。生:用东西物体,实物。

师:那么这句中那个词告诉你了,作者是在举例子?生:譬如。

师:谁查字典了,譬如什么意思,生:……。

师:注意看老师是怎样写这个字的,你用什么方式可以巧妙的记住它?

师:回到文章中,作者出了举出了……的例子,还说了什么古人通信的例子?生……。

第三部分情感体验。

师:古人真是有趣,有创意,用这些物品,东西就能写出,恐吓信,和宣战书,那么假如咱们也是原始时期的一个大部落,我们还没自己的文字,跟其他的民族部落也不通语言。经过考察发现在咱们的不远处有个小部落,咱们想让他们归顺咱们的部落,有不想直接用武力解决,你们就是军师,处处注意看看跟他们什么东西怎样做,能让那个部落加入咱们的部落。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比一比那个小组的方案可行,有创意。

生:……。

师:谁来说?生:……。

生;淘气的小朋友。

第四部分 总结。

师:同学们学习的都非常认真,收获也很多,古人没有文字却可以写出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古人一样,当遇到困难时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的克服困难!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

1、出示一本书和一封信,师问: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一本书和一封信)板书书和信。这里面写满了什么?(字、汉字)板书文字。现在书和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用来干什么?(书用来记事,信用来通信)。

2、对,现在人们用写满了文字的书和信来记事和通信,然而在古代,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人们又是怎样记事和通信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板书课题并齐读一遍。

1、观看视频,说一说你听懂了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大屏幕出示生词,学生认读。

4、辨析“历”和“厉”,并给它们组词。

5、同学们不光字音读得准,刚才读课文时也读得很认真,相信你们一定了解到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名反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古代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记事和通信的方法。)板书记事和通信。

6、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记事:1---2自然段、通信:3---5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1、2自然段,找出这一部分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

2、指名反馈,板书:奇妙的方法。

4、找出描写结绳记事和贝壳记事的句子,指名读一读。

5、出示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类用绳结和贝壳记事的方法。

(二)、学习第二部分。

2、指名读3、4、5自然段,思考:

(1)古代人类是怎样通信的?(用一些东西表示意思)。

(2)课文中举了哪几个例子?(一杆枪或一支箭就是一封宣战书、四样东西)。

3、指名反馈,板书:用东西表示意思。

4、这四样东西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读课文中的句子。

5、什么时候你们的脚踏上我们的土地,我们就用乱箭来对付你们,这可以称为什么?(对另一个民族的提醒或警告)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话?(严厉、严肃)。

6、指导朗读。

7、如果在现在,我们收到这样一个包裹,我们会怎样认为?齐读第5自然段。

8、想象:他们如果报平安会怎样报?

1、学了这篇课文,你了解到了哪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他们有什么优缺点?

2、我们从古人的身上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聪明才智。

1、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了解古代人类还有哪些记事和通信的方法。

2、说一说现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

3、古代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利用他们的聪明和智慧创造了许多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今天,我们早已经有了文字,并且有了更先进的信息传递的方式,相信同学们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先进的通讯手段。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创造文字之前(没有文字),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表现出人类无穷的智慧。文章层次清晰,语言准确,体现了说明文的写作特点,有利于学生充分感受“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所折射出的人类的智慧。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譬如”“分辨”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够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层次。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并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知道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从而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充分感受人类的智慧。激发学生充分发挥人类的智慧,并愿意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的情感。

4、提高学生理解文章主要重要语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谈话激趣:

师:上周二的秋游活动,大家玩儿得开心吗?

生:开心高兴……。

生:a、直述用来做事——。

师:怎么记啊?——。

生:(用自己话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

师:你认真做了预习,真不错。它在人们创造文字之前,是被人们用来记事的。

b、多角度答——师:你们知道吗?这串贝壳在人类创造文字前作用可大了,它还被人们用来记事呢!

2、揭题解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生:a、置疑——。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

b、解题——。

(1)生发挥——。

师:你是怎样了解到的?——。

生答——。

师评价:你真是爱读书的好孩子……。

(2)生直述——。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师:(接上)自己边读边来了解课文介绍了哪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理解体会。

1、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第二自然段。

师:好,就请大家认真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人们是怎样用贝壳来记事的。

生:默读第二自然段。读后说出“贝壳是怎样被用来记事的”,可直接读句子。

师[出示句子:贝壳大小不一,颜色形状也有许多种,比结绳容易分辨。一条穿着好些贝壳的带子,在他们看来,就是一本书,“读”了这本“书”,他们可以知道本民族的许多故事。]:这串贝壳就是一本书,每个贝壳记了什么事,这是本怎样的书?展开你的想象,和你学习小组的伙伴交流一下你想到的。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读后感

宋丹格“你们有多久没有读过一本书了?”在书中阿卡西教授曾这样试问过镇民,回答他的却是一片寂静。我也这样问自己,问家人,不过另外我庆幸的是连外公都保持每天看报纸、读杂志的习惯。

这个寒假,我读了作家霍尔迪塞拉依法布拉写的《无字图书馆》,作为国际大奖小说,那纯朴、真实的语言打动了我。故事由火车站站长塔德欧无意间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很多四处漂亮的字母引起,本杰明镇长发现因无人光临已经关闭一年多的图书馆中,书全部成为无字天书,在阿卡西教授的点拨下,才明白是因为镇民没有看书导致。大家有发现书不肯接受字母,而镇长女儿玛嘉却奇思妙想和小伙伴一起深夜闯入图书馆写属于自己的书。偶然被母亲发现不在床上,而揭开了这个秘密。在玛嘉的讲话后,全镇人一起写作,构成了一道独特而又美丽的风景线。

继续开头的问题,也许大多数人们的工作量让他们难以招架,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大人们明明知道孩子们房间中的书在不断增加,却从未正眼去瞧过。哪怕只是翻一翻封面,他们也会明白,自己的孩子是那些书的作者。他们终究因为睡眠缺乏,行动古怪引起了大人们的怀疑,大人们也没房子心上,每天坐下来安安静静看一会儿书已成为了意见奢侈的事情,更不要说去花时间在孩子身上了。而正如玛嘉的话一样,孩子们和大人缺少沟通、交流,大人自然而然的离书越来越远。

我原本也讨厌写作,但爱读书,读了这个故事后,发现好像当一位作家,写作令人更快乐。镇上的人好像都为写书而快乐、自豪。“重要的不是写的好不好,而是动手去写。”我第一次听到,写得不好有什么意义吗?还不如不写,但是往往没有修饰的语言是真实的,是你所亲身经历的。当然要修饰心定要读过许多书,有所积累才会有的功力。

“你有多久没有读过一本书了?”请你扪心自问。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创造文字之前(没有文字),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表现出人类无穷的智慧。文章层次清晰,语言准确,体现了说明文的写作特点,有利于学生充分感受“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所折射出的人类的智慧。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譬如”“分辨”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够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层次。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并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知道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从而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充分感受人类的智慧。激发学生充分发挥人类的智慧,并愿意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的情感。

4、提高学生理解文章主要重要语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谈话激趣:

师:上周二的秋游活动,大家玩儿得开心吗?

生:开心高兴……。

生:a、直述用来做事——。

师:怎么记啊?——。

生:(用自己话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

师:你认真做了预习,真不错。它在人们创造文字之前,是被人们用来记事的。

b、多角度答——师:你们知道吗?这串贝壳在人类创造文字前作用可大了,它还被人们用来记事呢!

2、揭题解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生:a、置疑——。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

b、解题——。

(1)生发挥——。

师:你是怎样了解到的?——。

生答——。

师评价:你真是爱读书的好孩子……。

(2)生直述——。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师:(接上)自己边读边来了解课文介绍了哪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理解体会。

1、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第二自然段。

师:好,就请大家认真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人们是怎样用贝壳来记事的。

生:默读第二自然段。读后说出“贝壳是怎样被用来记事的”,可直接读句子。

师[出示句子:贝壳大小不一,颜色形状也有许多种,比结绳容易分辨。一条穿着好些贝壳的带子,在他们看来,就是一本书,“读”了这本“书”,他们可以知道本民族的许多故事。]:这串贝壳就是一本书,每个贝壳记了什么事,这是本怎样的书?展开你的想象,和你学习小组的伙伴交流一下你想到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无字书图书馆》这本书。

它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小镇上,因为人们长时间不读书,导致图书馆里的书上的字母都离开了书本,书成了无字天书。大人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但仍然束手无策。后来,镇长的女儿玛嘉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掉落的字母重新编写自己的故事。在玛嘉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了写书的行业,但是,玛嘉的妈妈发现了这个秘密,后来孩了与大人消除了误会,大人们也跟着他们一起写书。最终成功拯救了图书馆,这座小镇也成了诞生作家最多的小镇。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书也有生命,如果人们不阅读,就会变成无知的人,书的生命也会消失,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要多读书,读好书,我们才能成为更加优秀的人。从今以后,我也要多多看书,多多写作,争取像玛嘉一样,成为一个小作家!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了解发明文字前人们的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了解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知道一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4、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

重点难、关键。

1、了解古代的一些记事和通讯的方法。

2、收集资料,了解现代的一些信息传递的方式。

课时划分。

两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人类是由什么进而来的吗?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读的情况。

(1)全班齐读课文。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3)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学生从字的发音、字的书写上抒发自己的看法。)。

(4)教师适当的总结,并再强调下列字的读音和书写。“徽”“擦”“烁”“倒”(多音字)“摔”。

(5)开火车读生字词,并巩固。

三、整体感知,弄清条理。

1、反馈课文的分段情况。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教师小结,理清文章的条理。

4、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部分,了解过去的记事方式。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他思考:这一部分围绕哪一句话来描写。

2、指名反馈。(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3、理解“奇妙”。

4、导读,学生自读课文: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奇妙的方法记事的呢?

5、指名反馈(结绳记事、贝壳记事)(学生反馈后教师出示课文中相应的插图。)。

6、讨论:人们是怎样用绳子和贝壳记事的。

7、集体反馈,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

8、引导想像,各种绳子结以及贝壳可能代表什么意思?(学生发挥想像,自由发言)。

9、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开火车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古代人类是怎么记事的呢?(指名反馈)。

5、导读:那么他们又是怎样通信的呢?

二、学习课文,了解古人的通信。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他们又是怎样通信的呢?

2、指名反馈。(借助特定的事物表达一定的意思。)。

3、课文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指名反馈)。

5、引导学生想像,他们如果是报平安会怎么表示呢?(学生大胆想像,自由发言)。

6、教师小结:虽然古代的人类没有我们现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他们利用自己身边能够利用的事物进行通信,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我们现在所用的文字,创造了人类一个又一个的文明。

三、阅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

2、读完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呢?(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发言,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3、教师总结,鼓励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古代人类生活知识。

四、拓展延伸,说现代的通信。

1、小组讨论、交流:你们知道我们现代都有哪些通信方式。

2、集体反馈。

3、鼓励探究:你们知道吗。过去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人们的通信方式可多了,只是不及我们现在的迅速。[教师可以将一两个关于过去人类通信的方式告诉学生,(例如长城烟火台的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附板书设计。

记事绳子。

方法奇妙贝壳古代人类聪明。

通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了解发明文字前人们的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了解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知道一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4、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

1、了解古代的一些记事和通讯的方法。

2、收集资料,了解现代的一些信息传递的方式。

两课时。

课件,收集资料。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1、课前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通讯的资料,哪些同学收集的是人类早期的通讯资料?请展示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共睹一下。

3、大家一定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人类创造了文字,那么人类一定先于文字出现。那么在文字被创造之前,人类是怎样记事和传递信息的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二)读文识字,初步感知。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读的情况。

(1)全班齐读课文。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3)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学生从字的发音、字的书写上抒发自己的看法。)。

(4)教师适当的总结,并再强调下列字的读音和书写。“徽”“擦”“烁”“倒”(多音字)“摔”。

(5)开火车读生字词,并巩固。

(三)、整体感知,弄清条理。

1、反馈课文的分段情况。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教师小结,理清文章的条理。

4、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部分,了解过去的记事方式。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他思考:这一部分围绕哪一句话来描写。

2、指名反馈。(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3、交流阅读收获,重点了解“贝壳记事”的方法,注意发散学生思维,想象不同的贝壳可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可以先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4、、理解“一条穿着好些贝壳的带子,在他们看来就是一本书。”这句话的意思。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加深理解。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开火车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古代人类是怎么记事的呢?(指名反馈)。

5、导读:那么他们又是怎样通信的呢?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他们又是怎样通信的呢?

2、指名反馈。(借助特定的事物表达一定的意思。)。

3、课文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指名反馈)。

4、学生读课文相关的句子。

5、引导学生想像,他们如果是报平安会怎么表示呢?(学生大胆想像,自由发言)。

6、教师小结:虽然古代的人类没有我们现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他们利用自己身边能够利用的事物进行通信,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我们现在所用的文字,创造了人类一个又一个的文明。

1、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

2、读完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呢?(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发言,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3、教师总结,鼓励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古代人类生活知识。

1、小组讨论、交流:你们知道我们现代都有哪些通信方式。

2、集体反馈。

3、鼓励探究:你们知道吗。过去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人们的通信方式可多了,只是不及我们现在的迅速。[教师可以将一两个关于过去人类通信的方式告诉学生,(例如长城烟火台的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方法奇妙记事结绳古代人们的智慧。

贝壳。

通信。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