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条据书信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学习心得(模板17篇)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学习心得(模板17篇)



学习心得是对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更高效地进步。希望这些学习心得范文能够激发大家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心得体会

革命先辈的伟业永垂不朽。在艰苦卓绝的抗日反侵略战争中,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用血肉之躯筑起救黎民于水火、挽民族于危亡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就了中华儿女抵御外侮的英雄赞歌。革命先辈用行动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他们的丰功伟绩永垂不朽。美好生活的争取来之不易。孩子们可以在温馨的家园里欢度童年,同学们可以在和谐的校园里汲取营养,大人们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这一份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自由来之不易,是无数仁人志士英勇献身、前赴后继,才为我们赢得了和平安定的环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军事上的大规模正面冲突或许罕见,但政治上的交锋、经济上的对抗却数见不鲜,温柔乡亦是英雄冢,况且法西斯侵略的殷鉴不远,我们当做到警惕但不紧张,居安仍需思危,切不可掉以轻心,重蹈覆辙。

我们弘扬的抗战精神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抗战精神的内涵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是赞扬和推崇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想信念,为国而死,死而无憾;爱国主义是“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担当,为民而战,吾辈之任;爱国主义更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前赴后继,一往无前。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是要树牢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培育爱国主义责任意识,练就爱国主义英雄气概,让爱国主义成为一种与生俱来的基因,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成为一种牢不可破的情感认同。

新时代,我们该如何继承伟大抗战精神?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今我们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昂首迈进。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在新时代,我们同样迫切需要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要树牢爱国主义理想信仰。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脚踏实地的行动践行五个“绝不答应”,坚决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政治立场。要发扬迎难而上的责任担当。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要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更要有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破藩篱”的勇气,要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昂首阔步,大步向前,纵使前路艰险,却越是艰险越向前。

鉴往事,知来者。艰苦抗战岁月早已步入历史,但伟大抗战精神仍然活在当下。我们要铭记历史、警示未来,深刻领悟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以此指引我们在新时代伟大征程的实践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学习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致敬老英雄心得体会字

1945年9月3日。举国欢庆,因为它是日本对同盟国各国递交降书的日子,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它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日!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宣告结束。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进犯,开始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这就是“卢沟桥事变”。7日深夜,在宛平城外卢沟桥旁的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城搜查,遭到了拒绝,之后,日军突然向宛平城内开枪,炮轰卢沟桥,引起了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

日本侵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这场战争中,日军占领后,进行了长达到一个星期的血腥大屠杀,被屠杀的平民百姓有30万人!多么惊人的数字,可想而知,日本侵略军是多么的残忍,他们残杀了多少无辜的生灵啊!一位目击者亲眼目睹日本侵略军惨无人道地让百姓们在江边排成一条长队,然后用机枪扫射,这群百姓就这样结束了的生命。还有的侵略军闯入民宅去烧房子,把屋内的人全部杀光,使得许多人家破人亡。

日本侵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1940年发动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热烈支持。许多海外华侨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日军抵抗不过,终于提出了投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

关于八年抗战中国的损失,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做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是数不胜数。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八年,漫长的八年。在这八年之中,有多少人为了国家而捐躯,又有多少无辜的老百姓被杀害啊!在这八年之中,中国换来的是一个国家应有的尊严!但这八年之间日本侵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累累罪行将是一段永远也忘不掉的耻辱,我们向这八年中牺牲的人们致敬!

学习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致敬老英雄心得体会字

随着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的临近,全国各地都掀起了聆听抗战故事、弘扬抗战精神的高潮.从干部到群众都以此为契机,在学习抗战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提升社会发展正能量,将抗战精神与时代结合,融入自己的血液,争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王二小”的英雄壮举令人感动异常.但是,那些亲自参加过“抗日”,亲历血战的老英雄们,感受与学习小学课文肯定不同.但当年的抗日将士们,如今健在的已经不多,且年事已高,聆听他们亲自讲述抗战故事的机会更加令人珍惜.从一幕幕悲壮的历史场景中感受伟大的抗战精神,并发扬广大.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充满革命豪情的话语是所有抗日志士的精神寄托.他们的美好愿望正在新一代华夏儿女的手中实现着.新时代的“大同”,正是幸福美好的“中国梦”.“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铿锵的誓言回响在耳边,那种为了国家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境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而是深入到骨髓中的.只有血液中流淌着那份爱国情怀,才可能有英雄的“壮举”.90岁的抗战老英雄张彤老人呼吁:“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就是要我们永远记住那段烽火岁月,记住那种顽强拼搏、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

习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将祖国的未来定格为“中国梦”.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有坎坷曲折,有委屈困难,但冰心说过:“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是呀,想想当年的悲壮,还有什么样的困难、委屈值得一提呢!

“华夏儿女追梦激,勇立潮头迎朝阳”,在聆听“抗战故事”的时候,不要只去欣赏精彩的片段,而要从那英雄的壮举中提炼出精神内涵,并将其融入到流动的血液之中,站立实现“中国梦”的潮头,做时代的“弄潮儿”.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心得体会

今天,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迎来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缅怀英烈的脚步我们却从未停歇。今天,我们以最高的国家礼遇,去缅怀那些为了争取国家独立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只为了告诉一个最浅显的道理:有国才有家,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因为昨天的苦,我们方知今天的甜。时光回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三省随后沦陷,成为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更是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巨大的民族灾难接连不断,南京大屠杀、生化实验、“三光政策”……多少无辜的中华儿女在惨绝人寰的摧残中饱受煎熬。但伟大的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从黄浦江边的硝烟四起,到吴淞口的血色弥漫,再到平型关重挫日军……经过的抗战,在付出了3500万军民伤亡、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的惨痛代价,终于迎来了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今天,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国度,不再为了生死存亡而疲于奔命,是因为有了伟大的祖国,有了强大的人民军队。胜利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去挑起仇恨,而是要通过不断重温这段历史,让历史的钟声时刻去敲响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多做和平的传播者、维护者、践行者。

因为今天的甜,我们方知明天的美。也许有人会讲,那段历史离我们有好长好长的距离,今天的我们,既不愁吃、也不愁穿,还怀念那段历史干嘛。正所谓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当前,我们正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个百年梦想奋勇前进,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前行的道路上并不平坦,脱贫攻坚战虽然取得了举目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深度贫困和持续巩固都需要我们花费更大的功夫;年初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给我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挑战,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尤其需要更细更实;还有中美的贸易之争,核心技术的短板掣肘,需要我们进一步重视基础研究等等。时势造英雄,平凡也伟大。生活在幸福的国度,我们能做的不应该是思考如何奢华地去享受,而应该是立足自己的岗位,学习先烈们的英勇献身精神,把祖国的召唤放在首位,时刻讲奉献,把每件细小的事情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愧对这个国家,不愧对这个时代。

每当深情的《献花曲》响起,望着那些浮雕上坚毅的面孔,我的泪水情不自禁地就流下来,因为内心珍藏着一个深沉的爱,那叫我和我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想每个中国人,都能如《八佰》电影中所说:丈夫许国,实为幸事。

学习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致敬老英雄心得体会字

95岁人生,71年党龄,深藏战功63年,每一个数字,都是不平凡的岁月刻度,都是实实在在的寒来暑往,风雨阴晴。张富清选择扎根苦境,艰苦奋斗,始终以突出队员的姿态,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树立起一段让普通人无法企及的英雄高度。“藏”起来的是功名,“露”出来的是初心。张富清的坚强党性和光辉品质,正是新时代“绝对忠诚”的鲜活教材,引导并教育我们,在走向民族复兴的光辉征程时,攻坚克难、甘于淡泊、克己奉公,仍然是一名共产党员应当坚守的党性本色、精神底色和境界特色。

只有对党绝对忠诚,才有“哪里最困难,我就到哪里去”的决心和勇气。与张富清的军功一同“重见天日”的,是他参加“突击队”“敢死队”浴血奋战的英雄经历。祖国从战争走向和平,张富清也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无论环境怎样变化,张富清从来都是用行动来回应党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设祖国”。他之所以把工作地选择在来凤,是因为“湖北最艰苦的地方是恩施,恩施最偏远的地方是来凤”。这种不怕苦、不畏惧、不懈怠的奋斗品质,见证了他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诠释着他全心全意听党话跟党走的绝对忠诚。党性的光辉,从不闪现在响亮清脆的政治表态里,而是悄悄绽放在脚踏实地的执着坚守中。张富清的党性,在平凡的岁月中始终闪耀着对党绝对忠诚的金色光芒。当下,党员干部选择到艰苦岗位任职锻炼,也是响应党的号召、对党绝对忠诚的精神传承,有了这个传承,就能从心底养一股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担当作为的决心和勇气。

只有对党绝对忠诚,才有“从没提过军功,也从没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的淡泊和满足。转业之后,张富清“藏”起了军功,但“突击队员”的本色没有藏,不仅选择最偏远最困难最艰苦的工作,而且“从没向集体借过一分钱,也从没享受过组织对困难干部的补贴”。我们常讲“先苦后甜”“有困难找组织”,但真正的共产党员都是在悄无声息地履行着吃苦耐劳的天然义务,战争时“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平时期自觉践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张富清老人说过:“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在党需要的时候,越是艰险,越要向前!为了党和人民,就是牺牲了,也是无比光荣!”一个经历过战火锤炼、生死考验的共产党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生死都看淡了,还有什么不满足,或者看不淡呢?而我们当下有些党员干部,竟然以功自居,或者跟组织讨价还价,面对“张富清”这面镜子,应当羞赧、反省,知耻后勇地砥砺品格,修养党性,见贤思齐,安于本职,艰苦奋斗。

学习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致敬老英雄心得体会字

是的,没错,就是他们,一群橙色精灵,随时准备着殊死搏斗。哪里有困难,哪里有火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永远冲在最前面,舍已为人。甚至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回别人的生命。他们也许为人子,也许为人夫,也许为人父,他们也有他们的家庭,但在困难、危险、紧急关头前面,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救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党员学习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心得体会篇

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从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到在陵园里默默守护,徐振明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老兵精神”,更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了后辈。革命战争老兵徐振明是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杨靖宇烈士陵园)管理所首任所长,他亲历过抗战,身上有战斗的伤疤,常常给人们讲解抗战的故事。他常常说:“历史不容忘却”。受他的影响,儿子也来到陵园工作,继续为靖宇将军守陵,在他看来没有比这份工作更光荣的。而徐永军,虽然没上过战场,却也把青春奉献给了陵园。父子二人身上,是不断传承下来的“老兵精神”,这精神也会被永远传承下去。

烈士陵园是铭刻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的纪念地。在吉林省通化市,老兵徐振明父子两代人共同守护杨靖宇烈士陵园,用两辈人的坚守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提醒着和平的来之不易。从徐振明老人身上,我看到了许多老革命军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值得现代人去学习以及弘扬,这些正能量永远不会过时。徐振明老人以能为抗日英雄守陵为荣,这是对革命事业的归属感,对革命先烈的敬畏感,心有归属,就能尽心尽力;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正是这种精神,让徐老能从一而终,发挥余热,用大半辈子守护着这座靖宇陵园,默默奉献改变陵园环境。

这样一位让人肃然起敬的老革命,为何放弃“招待所所长”“福利院院长”等其他优越选择,偏偏选择甘愿做一个守陵人?我认为徐振明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在他心里时时装有“老革命”,装有对靖宇精神不变的信仰,装有浓浓的大爱和战友深情。除此之外,更难能可贵的当属其身上的谦逊本色。

事实上,永葆谦逊本色的又岂止抗战老兵徐振明一人。虽然“抗战老兵”,是一个无比荣耀的称呼,他们经历了民族历史上最重要的苦难辉煌,但在徐振明他们心灵深处,并没有以英雄自居,生活和工作中只是视自己是一般的人,认为所走的路只不过是当时年轻人应该走的路,不是英雄的路。

谦逊是品质,更是境界。人有了谦逊,就不会稍稍取得一点成绩就耍大牌,就傲傲不可一世,仿佛全世界人都欠自己似的。有了谦逊,就不会自满,永远保持谨慎,低调做人。有了谦逊,就会心中装有他人,高看他人,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替他人着想。我们学习徐振明老人什么,就是要学习他身上可贵的谦逊品质。有了谦逊,我们就能做到徐振明老人说的:革命没有过时,革命先烈永远不会过时,年轻人要思想放远一点,眼光看远一点,不能看眼前,要向英雄学习,搞好团结,永远生活在老百姓中。

党员学习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心得体会篇

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的入党誓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听党话、跟党走、党把我培养成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一名国家干部,我要努力为人民服务。

今天学习了95岁的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张富清同志是解放战争中冒着枪林弹雨炸掉敌人4个碉堡,有着赫赫战功的西北野战军突击队员;是转业时前往鄂西山区,为一方贫穷百姓,默默奉献的基层干部;是在艰苦岁月里藏起战功,甘守清苦,不给党和国家添麻烦的退伍老兵。

在所有的身份中,张富清最珍视的,是一名共产党员。那是1948年8月入党,从此70多年的漫漫岁月中,初心不改。带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诚,在战场上张富清舍生忘死,为新中国、为人民不畏困难、勇于牺牲。新中国成立后,张富清夙夜在公,哪里有困难,他就主动去哪里,吃苦在先、兢兢业业、不计得失。自家的日子再难,也从不向组织开口。他高度自觉:“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要为党和国家分忧,不能跟党讲价钱。”

张富清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人们感动于英雄无言,更感动于一位耄耋老人历经岁月磨炼而始终坚守的初心。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履职尽责、许党报国是张富清一生的修行,也应该成为每一位共产党员的修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经过学习95岁的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自己受到深深的感动。以后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关键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学习他们,就要把他们的思想、精神、作风体现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从自我做起,兢兢业业、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尽最大努力为党、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致敬老英雄心得体会字

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在生死关头,顾不上自己的伤痛,多次冒险解救同学;被压在废墟下,为安抚吓哭的女同学,带头领唱《大中国》……其道德境界和人格魅力,大放异彩。

地震发生时,班上在上数学课,小林浩同其他同学一起迅速向教学楼外转移,林浩刚跑到教学楼的走廊上,就被楼上跌下来的两名同学砸倒在地,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幸运的是,林浩很安全。而此时,废墟下的小林浩表现出了与其年龄所不相称的成熟,身为班长的他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歌来鼓舞士气,并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身材矮小而灵活的小林浩终于爬出了废墟。但此时,小林浩班上还有数十名同学被埋在废墟之下。9岁的小林浩没有惊慌的逃离,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展开了救援,经过艰难的救援,小林浩用自己瘦小的身躯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在救援过程中,小林浩的头部和上身有多处受伤。连续救了两个同学的林浩,再次跑进教学楼救人时,遇到垮塌的楼板,又被埋在了下面,他使劲挣扎,后来,是老师把他拉出来的。

他是那么的坚强,在他身上有一种同龄人未拥有的坚强。他仅仅九岁,不仅绽放出人性光辉灿烂,而且,坚强勇敢的行动也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代表。

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只是个抗灾过后的英雄林浩,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顽强、不屈、坚贞的精神。

在此,我呼吁大家:在学习上,我们要向林浩一样,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在生活中,我们要向林浩一样,在危难时刻还能帮助别人;在社会上,我们要向林浩一样,尽自己所能去造福他人。

英雄就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他们闪射出人性的光辉令人敬仰。因为他们都有一颗火热的心。作为同龄人的我们,更要学习他们这种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致敬老英雄心得体会字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五千年的文明光耀着华夏,四大发明的美誉灿烂着中华。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都应该为整个中华民族而骄傲、自豪。同样,处于这样一个崭新,一个进取,一个奋斗的时代,我们更应锻炼坚强不屈的伟大性格,应铸造华夏儿女不屈不挠的坚实脊梁。

近代炮火辱华夏。

我们的祖国拥有着千年灿烂的文明史,然而历史不会每天都是朝霞丽日,祖国拥有过光辉灿烂的篇章,同样也受到近代西方炮火的洗劫与磨难。

鸦片战争强行扭开了中国的大门,签下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法攻入北京,圆明园在满天大火中徒留灰烬;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西方列强一匹匹凶残的恶狼,撕咬着我们祖国的山河,国破家亡,众多同胞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更是付出了众多先烈的鲜血,才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即使山河破碎,但依旧有一代代勇士抛头颅,洒热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了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和一腔热血;巾帼英雄赵一曼即使面对日军严酷的审讯也从不低头;邓世昌不惜与日军同归于尽的英雄气魄。还有杨靖宇、赵登禹、赵尚志、狼牙山五壮士等许多英雄豪杰,他们让人铭记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名字与事迹,更是他们的精神与勇气。

勿忘历史不忘国耻。新时代的我们要继承这些革命烈士的英勇无畏,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当代曙光照中华。

经历了百年战火的洗礼,中华儿女用他们的血肉筑起了一个新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

即使刚成立的祖国是“一穷二白”,但仍有不少的勇士鞠躬尽瘁,为祖国的前途奉献出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两弹元勋”邓稼先,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为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而奠基;“大庆铁人”王进喜,为大庆油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以他为代表的那种艰苦创业的精神也被誉为“铁人”精神;“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为了能将兰考县的风沙治理好,而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更有何泽慧、程开甲、钱学森、于敏等众多老一辈科学家,为了祖国的前程而甘于奉献,鞠躬尽瘁。

我们现今的美好生活都是那些先烈、科学家的血肉、生命所换来的。新时代的我们要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承担起责任。

现代辉煌亮澧州。

青藏铁路连接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神舟五号的胜利飞空,杨利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南仁东先生为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天眼”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接连送入太空,嫦娥三号登陆月球,北斗卫星二代也早已启动,屠呦呦院士成功研制青蒿素,成为祖国第二个获诺贝尔奖的先锋,港珠澳大桥,智能服务……我国现今所取得的成就数不胜数。

告别耻辱的一页,中华民族正在崛起。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要拿好接力棒,坚强无畏,甘于奉献,坚持不懈,认真钻研。

“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历史已经过去,却从不容忘记。

历史的年轮依旧在记载,中华民族的辉煌也在继续。历史的长河里,我们终将会留下我们的故事。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观后感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总书记说的正是我们的抗战精神。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的典故可见于晋代刘琨的《劝进表》,这句话大意是说,对于个人,凡事多加思虑、时刻保持忧患意识,能使智慧与潜能得到启发;对国家而言,一些坎坷波折,可以增进民族团结,激发人们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斗志,促使国家走向复兴强盛。这也正是我们铭记抗战精神的意义。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让我们殷忧启圣,多难兴邦,铭记抗战精神。

一、维护和平与正义。

维护和平与正义,一直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与责任。二战期间,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并肩作战,以巨大的牺牲换来了战争的最终胜利,为战后国际秩序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的公平正义,是对抗战胜利的纪念。

二、铭记历史。

历史永远不能被遗忘,国虽大,忘战必危。虽然距离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已过去了这么多年,但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决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在胜利75周年之际,我们更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新中国成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人。铭记历史,我们才能认识到和平的珍贵。以史为鉴,我们才能更好地谱写辉煌的未来。

三、弘扬抗战精神。

抗战精神是中国军民为抗击外敌入侵而激发的一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是中国军民在残酷的环境中锤炼出来的一种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这种精神是不朽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伟大的抗战精神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抗战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又一次激发国人心中的爱国热情。

四、传承民族精神。

历史是的教科书,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倍加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发展成就与和平环境,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铭记今天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凝聚中国力量,传承民族自强精神。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铭记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心得体会感悟

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新年伊始,__新闻网精心策划推出独家原创栏目——[12小时],用影像真实记录各行各业一般人最寻常的一天,聚焦这些鲜活个体12小时的工作与生活,用一张张在“他”看来司空见惯,而“你我”看来或感动或共鸣或惊叹的“行程表”,感受彼此的艰辛与快乐,记录你我的梦想与光荣,折射这个伟大新时代的伟大光芒。

“这一年,脱贫攻坚传来很多好消息。全国又有125个贫困县通过验收脱贫,1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我时常牵挂着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们,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很投入很给力,一定要保重身体。”——新年前夕,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在贺词中,给包括第一书记在内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们点赞,嘱咐大家保重身体。这让__的“第一书记”们非常感动,倍感振奋。

自以来,自治区先后选派4个批次近名优秀干部深入到基层单位任“第一书记”,深入贫困村,“抓党建促脱贫”,“第一书记”活动在全区从此轰轰烈烈地展开,活动像一缕和煦的春风吹绿了八桂大地,似一场春雨滋润着贫瘠的土地。

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__市扶贫队伍里涌现出了许多勇于奉献肩挑担当的好干部,他们一路付出心血和汗水,收获快乐和真情。

80后田轶是__市隆安县南圩镇銮正村的“第一书记”,也是__市扶贫队伍中的一个缩影。

“不除穷根,誓不离任!銮正村的扶贫产业刚‘开花结果’,我怎么舍得离开?”……2月,__市隆安县南圩镇銮正村第一书记田轶的任期到了,但他主动请缨继续留任。月,田轶被组织留任隆安县銮正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继续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

请尾随记者的镜头看“第一书记”如何度过平庸的一天。

山路弯弯,延伸着期望,青山绿水,孕育着梦想。小小的村庄,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驻村“第一书记”们与村民携手奋战,红红火火的日子就在前方。

12月27日晚,__新闻网采访小组一行人从市区驱车2个多小时的路程,于当晚十一点钟到达__市隆安县,在县城住了一晚后,12月28日清晨天没亮一行人又辗转踏上了去南圩镇銮正村的征程。

到达隆安县城的当晚,记者与田轶通过一次电话,得知他当晚十一点钟才从县里开完会回到村委住处,第二天却早早起床。“山里没有朝九晚五,也没有双休的概念。乡亲们来办事,我们得在。”田轶刷着牙对记者说道。

七点十五分,穿好衣服,仔细佩戴好党徽之后,田轶来到村委的食堂吃起了早餐。一碗面条“唰唰唰”不到2分钟吃完。

七点三十五分,銮正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覃小松也来到了村委办公室,田轶与她商讨村集体经济收入等问题讨论早上召开的村干部集体会议事宜等。

“田书记把村民的事当自己的事,他来了,路通了,戏台建成了,屯里都有篮球场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村里的变化可大了。”覃小松告诉记者,2年来,村里新建了村级公共服务场所台等公共服务设施,修建了11条道路,其中5条巷道,6条生产路,每个屯都修建了篮球场,危房改造26户,移民搬迁80户。村里还修建饮水设施,缓解全村季节性缺水问题。并引进企业成立10万元銮正村助学基金,到目前为止共资助了3名儿童1名高中生2名大学生完成学业。

上午八点三十分,在等待村干部来到村委开会的空暇时间里,田轶和记者聊起了他与这辆破旧摩托车的故事。田轶告诉记者,由于銮正村地处山区,修建的山路都比较窄,为了方便工作的开展田轶花在网上淘了一辆二手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这辆摩托车是我花了400块钱在网上淘的,买回来没开几次就坏了,又花了我230元的维修费,所以我对人说这辆车是我花了630元买的。”田轶打趣地说道。

上午九点整,田轶召集村干部在村委召开会议。传达前一晚在县城里开会的内容以及布置当天的工作安排等。

隆安县南圩镇的銮正村,四面环山,土地贫瘠,石漠化严重,常年干旱缺水。在开展精准脱贫前,銮正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看天吃饭”的深度贫困村。村民用石头把泥土围起来,在这个巴掌大的地里仅能种玉米木薯红薯之类等抗旱植物,怎么算一亩地一年都惟独不到1000元的收入。这样的村情该如何发展,当初没少让田轶心里犯难。

要精准拔出“穷根”,田轶认为,还得在“输血”过程中学会“造血”。在走访调研了解村里经济情况后,田轶发明村民们喜爱养马,善于养牛。村里人畜混居,农户家里两层的房屋,下面一层搞养殖,上面一层住人,既不卫生也不能规模养殖。

功夫不负有心人,田轶没有让村民失望!在向上级争取扶贫资金的同时,他和后盾单位联系爱心企业捐助,最终在10月,投资61.5万元,占地2500平方米,一共70间可养育肥牛300头的集中式牛舍建成使用。既解决“人畜分离”的问题,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了全村育肥牛产业的发展。

“去年我家靠养牛纯收入就有2万多,这个收入和在外打工差不多,而且在家门口干活开支小又能照顾家里,年底时候还能存住钱。”去年实现脱贫摘帽的村民赵世东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家养了30头牛,预计春节前能卖一批15头,收入也得有近4万。”在第一书记的努力下,村民们纷纷脱贫摘帽,日子过得有盼头。

事实上,养牛产业只是田轶为銮正村办的诸多实事之一。在上级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帮助支持下,此刻銮正村已经形成了以育肥牛养猪养鸡为主,和种植中药材大豆等为辅的特色扶贫产业。两年多的时间里,銮正村变化显著。20初銮正村建档贫困人口341户1277人,截至20底全村贫困人口降低到13户35人,贫困发生率降低到1.64%,成为__市56个深度贫困村里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的几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上午九点四十五分,开完村干部集体会议后的田轶马不停蹄的领着2位驻村工作队员,前往离村委5公里远的都正村中草药种植基地视察中草药的种植情况。途中田轶招呼司机停下了车,顺路考察村里路面硬化的情况。“致富路”修通了这让田轶很是欣慰。

记者尾随田轶走在銮正村里,路过的每一位村民都会热情地向他打招,叫他去自己家中做客,而田轶总会迎上前去把他的那句口头禅挂嘴边:“有艰难,找书记!”

上午十点五十七分,田轶来到都正屯中草药种植基地,跟村民了解种植情况,并与群众种植中草药“扶芳藤”。

“每个月的28日,是我们銮正村的党员活动日。”上午,十一点五十分,田轶召集村里的党员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

耀一家的生猪回到村委已经是中午一点十五分。田轶饿着肚子在他的宿舍里淘米煮起了午饭。

吃午饭后,田轶在村委的宿舍里歇息了半个小时后。田轶于下午两点二十分来到了銮正村都正屯肉猪养殖基地考察猪场的建设情况。

銮正村上礼屯育肥牛养殖基地于今年的8月份刚建成投入使用,但配套设施还不完善,这让田轶一直“牵肠挂肚”。下午三点十五分,田轶来到了銮正村上礼屯育肥牛养殖基地了解村民们的养殖情况。

下午四点十一分,田轶来到銮正村隆安县銮正育肥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了解农户的养牛情况。

都正屯贫困户梁玲家,是全村没有脱贫的贫困户之一。五年前,梁玲丈夫由于与他人斗殴导致残疾生活无法自理。梁玲家里还有两个小孩要上学,家庭经济条件不堪重负。为了维持生计,梁玲八十多岁的婆婆到处打零工补贴家用。梁玲为了照顾家里的丈夫和两个上学的孩子,在今年辞掉了远在广东的工作回到了村里,至今仍然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对于梁玲一家的状况田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梁玲的两个小孩在隆安县城的小学读书,学校当天举行校园活动,孩子之前与母亲约好了当天要去学校里看他们。由于在村里交通不便利,傍晚六点十分田轶开车送贫困户梁玲到离村9公里外的隆安县小学看望小孩。

记者手记:

行程爆表!“第一书记”很忙!一天到晚都在扶贫路上!当记者采访完这位驻村第一书记平平经常的一天后,突然感到汗颜。他一天的工作时间不是“8小时工作制”,而是超过了“12小时”,甚至更长。

两年一任期的扶贫工作转瞬即逝,“第一书记”们在村里的日夜忙碌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他们不但走遍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更深深地走进了每一个老百姓的心里,交上了一份又一份令人满足的成绩单。而对于选择留任的第一书记田轶来说,他还将继续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阔步迈进。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观后感

自发起党员们自愿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爱心捐款时,修文县离退休干部踊跃参与到捐款队伍中来,修文县委组织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更是身先士卒,率先完成离退休党员100%捐款,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共有党员18人,其中离退休党员14人,共捐款5600元(包括姚明槐在观山湖养老院捐款1000元)。

此次抗击疫情捐款没有捐赠仪式,只听得到支部副书记王大斌同志打电话的声音:喂,您好,我是大斌,最近身体还好吗?现在是非常时期,您老人家尽量不要出门,要做好疫情自我防护,保护好自己。现在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行爱心捐款,都是自愿的,您看根据您自己的情况,您是否……话还没说完,就听见电话那头的声音:我要捐,我捐500元,我不会微信,麻烦你帮我垫上,我随后给你送钱来……。为表达对离退休老党员积极参加抗疫情捐款的感激之情,副书记王大斌同志在离退休干部“老党员之家”微信群中写了给老党员们致敬的一封信。

尊敬的党员同志们:

在这场严峻复杂的疫情阻击战中,县委组织部离退休党支部战疫情捐款率达100%,大家守初心,担使命,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风貌,您们有的长期生病,有的家庭负担过重,有的长期住在外地,还需家人的照顾和组织上的帮助。但是,自疫情发生以来,主动联系,积极捐款。我们相信,只要大家站一起,英雄,不在高高的山上,或许就在您们这群人里,不在勋章里,却在故事中;我们有信心,只要大家一起战,疫情很快过去,春暖花开的明天很快就会到来。对您们的善行义举,我们年轻党员向您们致以诚挚的敬意。

灯塔大课堂心得

科研部主任林振义说,一个制度适合不适合一个国家,一套治理体系是不是科学有效,实践最有说服力。正是这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保障了新中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西方之乱”和“中国之治”的鲜明对比中展示出显著优势。事实昭告世人,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制度创造力,中国共产党有着高超的国家治理能力。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有坚定的自信。必须在全社会树立制度权威,确立制度思维和制度文化,形成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的氛围。

教务部主任王成志认为,建设一套卓有成效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制度建设的根本原则,以法治化作为制度建设的根本途径,以结构优化、产生合力作为制度建设的目标,切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这次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凸显了我们党的制度自信”。进修一部主任樊秀萍认为,这表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成熟,是我们党的伟大创新,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上的根本保证。全会归纳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13个显著优势,对广大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是贯彻落实全会部署的组织者、实施者、落实者,必须切实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提高制度执行能力。

灯塔大课堂第九课观后感_学习灯塔大课堂第九课心得

严重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这个寒假注定过得不安稳。原本公路上奔流不息的车辆,现如今仿佛消失了一样,原本热热闹闹的公园和广场也变得冷冷清清,原本可以和亲戚朋友一起聚会欢度春节,而现在只能呆在家里“望门兴叹”....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这种病毒潜伏期最长14天,以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被传染的可能性极大。在重大疫情面前,最先挺身而出的就是我们的白衣天使,他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为患者筑起生命防护之堤,让大家仿佛看到寒冬里的一缕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身上,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温暖和希望。白衣天使们恪尽职守、临危不惧,穿梭在生死之间,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他人的生命。

在这个战场上,还有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80多岁的老爷爷钟南山教授。已经耄耋之年的他,依然挂帅亲征,奔波在抗战一线,与新型冠状病毒战斗,真令人佩服。

我们也要像钟南山教授那样,做一个有知识、有学问、刻苦钻研的人。知识不仅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还能救人于水火。当遇到困难,勇往直前,用知识战胜困难。

我坚信这次疫情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必将战胜攻克,正所谓“众志成城,共度难关”。

最后,我想说: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听从指挥,做好自己的安全守护,尽量避免出门游玩,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不添乱,为这次打赢疫情战役贡献自已的绵薄之力。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灯塔大课堂第37课学习心得

寒假里,我读了《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本书共有15课,每一课虽篇幅不长,但都意义深刻,每一课虽内容不同但都让我心生感触,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我自豪,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让我崇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不平凡的行动来诠释大爱的普通人更让我感动。

最美教师张丽莉在危险瞬间,奋不顾身推开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轮下,双腿粉碎性骨折,高位截肢;最美司机吴斌被铁块砸中后拼尽最后一点力气,把车停稳,打开车门,并挣扎着对乘客说出了他平生的最后一句话:“不要乱,一个一个下,站在路边。”然后光荣地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在飞来横祸的面前,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们勇敢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他人撑起了一片大爱的天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热心人常有,好心人常在!他们是我们的楷模,他们是我们的榜样。虽然我现在无法做到像他们那样伟大,但我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我不想让山东小悦悦的事件再在我们身边发生。

一开始,他们不愿意和我们说话,只顾窃窃私语,并不时地瞧我们一眼。我们都很纳闷,后来听院长介绍后我们才知道其中的原因。原来每年到了学雷锋日那段时间就不断有人来“探望”儿童,人来了之后,说是来帮忙打扫卫生,可是一块抹布都不带,还没弄一会儿,就忙着拍照走人。孩子们觉得他们被利用了,所以对外人他们有时会抱着戒备的心态。听到这里,我觉得很气愤,怎么能拿孩子们的自尊来作秀呢?他们需要的不是表面的形式,而是心灵的慰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愈来愈感觉到,只要人人都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伸出爱的双手,你我不再孤单!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观后感

在参观学习中,退休党员的心灵一次次地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与洗礼。当大家一步一步步履艰难地登上井冈山烈士陵园的几百级台阶时,当大家仔细观看和聆听那些为实现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献出宝贵而年轻生命的“英雄墙”大幅照片时,当大家看到高耸入云端的烈士纪念碑时,每个老党员都心潮澎湃,深切地感受到了:开创革命事业不容易,新民主主义胜利来之不易,今日和平环境来之不易,几代人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感觉到了作为一个党员的使命、责任与担当,在烈士们的面前,总支委员和老科协的党员面对先烈,面向党旗,再次由衷地发出了庄严的铿锵有力的誓言。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在黄洋界当年红军曾以少胜多多次打败赣军战斗过的地方,从五十多岁到年近八旬的党员,以满腔激情地在红军战士烈士纪念碑前,一起自觉地引吭高歌,唱起了《人民军队忠于党》和《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的革命歌曲,以表达对那些献身革命的先烈的缅怀之情。

井冈山,这座朱德赞誉的“天下第一山”,是我们工农红军出发的地方,是共和国诞生的摇篮。虽已历尽九十多年的岁月,但它却依然煜煜生辉,依然感染着千千万万的造访者。这次井冈山教育培训活动,退休的老党员们深受教育,大家纷纷表示,我们要不忘革命老前辈打江山的艰难困苦,不忘曾经的“挖井人”,不忘当初自己对党许下的承诺,不忘自己当年的理想追求,不忘尽一个党员的义务和责任,跟党走到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