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化学实验安全操作论文范文(推荐6篇)

化学实验安全操作论文范文(推荐6篇)



化学实验安全操作论文范文 第1篇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

2001年,教育部批准食品质量与安全作为编外目录专业率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立,截止到2011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及备案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高等学校已达到134所。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分布特点是:在食品工业较发达、粮食和农牧产品产量较大以及经济发达省份,开办该专业的数量相对较多[1]。吉林省是地处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是著名的“黑土地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中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多年来,吉林省粮食商品率、人均粮食占有量以及人均肉类占有量居全国第一位。如何正确把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内涵,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的设置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2],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吉林省地方经济发展是制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

1 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个面向农业、食品加工业、餐饮业、流通业、监督管理等领域,培养既具有宽广坚实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又懂得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综合性专业[3]。

由于高校所在的行业不同,依托的学科背景不同,各高校的培养计划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有所不同,特别应突出本校的强势学科背景[4]。我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在原食品营养与检验专业的基础上,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发展起来的,主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掌握化学、生物学、管理学、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食品生产、流通、食品质量监督管理等部门从事分析检测、安全控制与质量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毕业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化学、生物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学、食品毒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食品分析检测技术;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食品科学发展趋势、熟悉国内外食品法规与标准;具有在食品生产、储藏、运输、销售过程中,从事食品检测、安全评价、控制和监管能力;具有制定食品安全技术标准的基本能力。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工具性知识,达到能综合运用外语和计算机等手段获取科技信息及进行文献检索的能力;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 课程设置的特点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需有四种知识体系的支持,即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熟悉并具有制定食品有关法规、标准,并能从事实际测试、分析、化验以及技术管理;具有发现食品质量问题及隐患的能力,能够预测并控制食品质量和安全;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将食品、健康、免疫结合探讨相关问题[5]。任何一所高校开设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也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要求,各高校只有发挥自身的师资优势与办学特长开设独具特色的专业课程,才能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满足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6]。传统的课程体系重检验,轻过程控制和预防管理,这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和国家食品安全战略要求的“精食品、强检验、善管理”三位一体的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7]。正确的做法是在提供食品类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提供食品的现代检测技术,食品安全防控技术、管理、法规等相关知识课程[8]。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从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三方面考虑[9],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

通识教育课

通识教育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任何专业或部分同类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10],其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主干专业课程的需要、学生的知识及素质结构的要求,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这些课程既包括自然科学和公共基础课体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学科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是专业知识的基本骨架,是进行专业学习和获取新知识、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知识基础,包括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仪器分析、人体生理学概论等,另外,还开设了农业环境学、食品原料生产安全控制、食品专业导论、管理学原理、网络资源与信息简索、科技论文写作与数据处理、计算机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等选修课供学生选修。这些课程的设置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知识打好基础,充分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特点[10]。

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设置的,是专业教学的核心,包括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分析、食品安全与检验、食品感官评定、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食品法规与标准等到课程。

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的设置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包括粮油及制品检验、食品分子检测技术、食品生物技术、食品物流学、食品企业管理、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软饮料加工技术、乳肉制品加工技术、食品发酵与酿造加工技术、食品包装学、绿色食品生产、专业外语等21门课程供学生选择。

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模式上,应将实践教学与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诚信教育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11],实践教学由课程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教学和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组成,教学内容应体现循序渐进的特点。

课程实验教学

课程实验教学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本专业技术的发展状况选择实验项目,将实验分为两个层次,即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精选实验内容,强化滴定分析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如食品分析课程实验中的饮料总酸度和有效酸度的测定,选择该实验项目的主要目的一是滴定分析基本操作训练;二是pH计的使用训练。综合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对基本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为顺利开展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奠定基础,如酸牛乳检验,完成该实验学生应首先了解酸牛乳的加工工艺等到相关知识,熟悉评定酸牛乳质量的相关检验项目,并查阅相关国家标准,然后选择1~2个检验项目完成实验任务。验证性实验:实验项目保持稳定,一般以4人一组,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状况不断更新,以4人小组在课程实训期间完成。根据年级、课程确定两种类型实验所占比例,一、二年级课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三、四年级强调逐渐综合性实验的比例。

实习实训教学

实习实训教学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基本技能训练、食品工艺课程实训、仪器分析仿真课程实训、食品分析和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联合实训、专业综合模拟实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实习实训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毕业论文或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由学生自愿组成科研小组在业余时间内完成,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另外,为使学生了解最新科技发展动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实习实训教学可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开展行业企业专家的专题讲座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结语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注重通识教育的同时,应将教学中心放在核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上,另外,为了适应食品行业的发展需求,满足学生毕业的实际应用和就业的需要,专业选修课的设置要充分体现本专业的特色,构建能够满足地方经济建设要求的课程教学体系,为吉林省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敏,肖新生,夏岩石,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研究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0(1):34-37.

[2] 蒋立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23):228-233.

[3] 肖贵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福建轻纺织,2010(3):36-41.

化学实验安全操作论文范文 第2篇

关键词:公安法学;实验教学;问题;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16602

在我国高等院校实现向内涵式发展、特色办学转变中,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改革是重要着力点。本文拟对推动公安法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意义、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完善进行探讨。

1 推动公安法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意义

公安法学实验教学概念

实验是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逐渐分出来的社会实践形式。实验教学中的实验是指一种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的目的不是将实验本身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实验这种方法让学生学到从事某项任务的思维和习得知识。

公安法学实验教学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让学生通过系列的人际互动、人机互动或实际操作,将与公安职业有关的法学理论和法律规则转化为实践过程,从而让学生体验该理论和规则并培养其法律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

实施公安法学实验教学具有可行性和重要价值

从“科学”这个词语的来源和一般人的印象,“科学”应最初是指“自然科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实验早已突破了原来的自然科学领域而延伸到了某些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公安法学教学是完全可以采用实验教学方法。实际上,公安法学教育也许已经采用实验教学方法很多年了,只是大家以前都不认为这些内容是实验教学。当然,公安法学实验的条件是人为控制的条件,不是自然的、现实中的条件。这种条件往往是通过计算机软件或者情景设计方法得到的虚拟条件。

推动实施公安法学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法律实践能力、有助于塑造学生的法律人格、有助于强化对学生法律职业伦理的教育、有利于警学研结合,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

国家对公安法学实验教学的重视

在传统的概念和意义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在理念上并没有科学意义上的实验概念,在教学基本建设中,与理工科实验室方兴未艾形成强烈反差,文科(特别是法学)的系统化、规模化的进行实验教学建设则属新奇。可能很多法学教育从业者目前还难以理解为何要在法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验教学这种理工科意味浓厚的教学方法。

在教育部的主动推动下,《2008年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指南》明确增加了法学类可以申报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8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执法实验教学中心获批教育部、财政部首批法学类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执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 我国公安法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理念滞后,束缚着公安法学实验教学改革发展

长期以来公安高校领导和教师已形成了理论教学是核心,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实践教学仅是补充的惯性认识;认为法学实验可有可无,思想上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对法学实验认识缺乏系统性和深度,更从公安专业人才培养来推动公安法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

缺乏较完备的适应公安院校特点的公安法学实验教学体系

当前,对公安法学的概念范围,多少门实验课程,多少个实验项目等基本问题研究的少,更谈不上专业基础型实验项目、综合应用型实验项目和创新拓展型实验项目整体融合形成统一体系等问题。如果说,随着公安院校与普通高校交流的增加,公安实战要求压力的增大,认识上的问题再逐步解决,那么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就是最大的问题。

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不到位

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不到位主要表现:一是大多数公安院校都没有公安法学实验教学。即使有,实验内容也是陈旧、脱节,常常严重滞后公安实践。二是实验教学多为演示性实验教学,还脱离不了教师在课堂上拼命地灌,学生在课堂上拼命地记的传统被动模式。三是不少实验教学机械,呆板,教学目标要求层次较低,只是要求学生机械地按照流程操作即可,降低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热情。四是专任实验教师少,多数还是由理论课教师兼任,难以摆脱习惯性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学生难有自主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配套性支撑措施不到位

面临的矛盾:一是课时安排的困惑。公安法学实验课程的推广势必需要增加一定的课时量,这就使得原有的课时量将作较大的增加和调整。而各公安院校公安法学的课时量已近乎饱和,再增加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二是实验教学队伍力量不足。从目前公安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来看,集理论素养和实战能力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数量还不多,普遍存在公安实际工作经验少,实践能力低弱等问题。三是实验教学载体不到位。特别是缺少实践教学方面的专有教材。四是相应的场地、设施、仪器等教学资源不够。相比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实验教学需要更多的投入。五是缺乏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奖惩机制和长远的建设方案,因而,难以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使实验教学往往流于形式。

3 公安法学实验教学改革之思考

明确公安法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

在具体目标上,公安法学实验教学改革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促进法学理论与公安实践相结合;二是法律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警察素质培养相结合;三是学生探寻法律事实能力、法律实务操作能力和综合判断表达能力相结合;四是法律知识、法律能力、法律职业伦理和法律人格相统一;五是人才培养、公安行业应用、科研服务相结合。

构建公安法学实验教学体系

公安法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操作性。公安法学实验教学的核心是训练学生恰当自如地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因此,如何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操作性平台关系到学生的能力训练的实效。从这个意义上看,操作性是公安法学实验教学平台的一个基本特征。二是复合性。公安法学实验教学绝不是简单的技巧性训练,而是以法律人才素质的全面提升培养为目的。也就是说,公安法学实验教学要为学生深化对法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法律实践技能的提升、法律职业道德的养成和法律人格的塑造构建平台。三是系统性。理论教学是“讲授――理解”模式,实践性教学则是“设计-指导-练习-提高”模式。公安法学实验教学则不同,它所训练的法律技能,学生只能通过观察、模仿、练习和实践等一系列环节来学习。四是过程性。要充分发挥现代技术作用,强化实验教学的过程管理,包括实验室使用情况和利用率、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效果测评等。

加强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与改革

化学实验安全操作论文范文 第3篇

从各研究生实验室选择具有卓越领导能力的1~2名研究生同实验室管理员一起参与“安全文化团队”,由安全方面的专家对该团队进行安全文化的全面、系统培训(包括服从、意识、资源、教育),到具有完善实验室安全文化的企业参观,形成实验室安全文化价值观。其中,服从是指定义并形成创建安全文化的标准角色;意识是指通过引导、沟通、安全因素的积累加强安全相关意识;资源是指安全文化团队通过提供合适仪器、信息以及废物处理方法的渠道帮助参与“安全文化团队”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教育是指经常提供关于实验室安全文化的相关训练。之后团队成员回到原来实验室,带动其安全文化建设,成员间可以通过团队网站随时交流、监督。目前,大部分研究生实验室都没有完整的安全文化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安全隐患:实验室管理无序,物品随便摆放;仪器使用不规范及仪器不能及时维修;实验都有不良实验习惯等[9-12]。而在DOW模式中,实验室安全文化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井然有序的实验室、认真端正的安全态度、高度警惕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队每时每刻的带动引导。在这种日复一日的积累学习中才形成了特有的安全文化。队员在学习DOW模式的过程中,形成对成熟安全文化的清楚认识,明确应该怎样做。对学习完成的队员进行考试,合格者可以正式成为安全文化队的一员,参与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建设。

2安全文化团队的作用

安全文化团队回到各自实验室后首先检查日常管理工作,对实验室目前情况进行评估,之后成为每个实验室的安全中心。安全文化队向课题组介绍DOW模式,并对其进行评价,在课题组内进行讨论,以此来提高课题组的安全文化意识。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制定建立安全文化的半年计划,逐步引领实验室向着安全完善发展。安全文化队对研究生实验室的影响包括:建立关于实验安全的交流讨论,提供快速完整的安全信息以及合适的防护设备(可以从安全队建立的安全信息网获得),整洁有序的实验环境以及不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途径。安全文化队队员可以到合作企业学习不明废弃物的鉴别及处理方法,甚至可以委托企业帮忙处理。这不仅可以节约实验室成本,降低污染,同时也保证了实验环境的安全整洁。另外,队员可以不定时对所在实验室或者是实验室相互之间进行检查,确保其顺利进行。总之,安全文化队在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文化建立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1)确定目标;(2)评估课题组的态度;(3)提供资源来保证其运行;(4)促进阶段变化的发生。一旦安全文化队为每个实验室制定的计划开始实施,就意味着合适的资源分配已经完成就必须执行下去。

3结束语

化学实验安全操作论文范文 第4篇

本文针对电气专业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实施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系统化、教学过程安全化生产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多样化、成绩评定网络化综合化”的教学创新与实践,通过具体案例阐明了在实践教学中的改革创新的具体方法及其应用。本文为进一步拓展实验资源的应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优势,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技能水平、综合素质提供了经验与方法。

关键词:

电气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实践应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明确提出:“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职业院校作为各行业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而实验教学又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核心环节之一,对学生的职业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实验教学环节的培养质量和成效,不仅关系到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动手技能的专业训练,进一步形成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对培养基于教学科研平台的教学项目设计与实践,学生科研意识与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以下是本人多年来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与经验。

1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系统化

把电气自动化所有实验项目设计制作成创新应用型教学课程,课程建设要基于电气专业特点进行,对现有课程教学设计、实验内容、知识结构、课程资源、评价体系等进行改革,以学生企业工作后常用电气设备为核心进行实验项目选择,各实验项目相互衔接融合,彼此形成系统化、系列化。实验项目设置严谨,知识面合理,可操作性强,知识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课程内容既要精炼简洁、思路清晰,又能够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等内容。教学内容设计既能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按问题组织知识点,以知识点开展教学。优化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等各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优势,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同步完成,能够使每一课题都能讲授、演示、练习同步进行,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手段,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应用,在应用中再发展,符合学生年龄的特征和认知的规律,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教学过程安全化、生产化

在职业教育中把实验教学与安全文明生产相接轨,从实验教学安全制度的完善、环境与设备的安全文明管理开始着手,在实验教学的准备过程、教学过程、课后的设备维修与保养过程的各个阶段,对于学生的安全文明生产行为进行培养与规范、在各个环节和细节中加以落实,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树立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培养成良好的安全文明生产习惯,为企业输送合格的具有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和行为的学生奠定了基础。实验教学过程模拟或借鉴企业生产现场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进行生产化仿真教学,将教学转变为探究性、生产性实践过程,教学过程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任务,各个任务之间层层递进,相互连接,按照班级分组器材领取设备检查电路连接通电操作及测试得出结论分析总结器材收取清洁卫生教学记录等任务依次进行。学生自愿组合成若干个实验小组,形成一个和谐团队,职责一体,大家相互协作,配合完成实践过程。各个教学任务完成后小组先进行自检、互检,最后由老师进行终检,全部检查合格后进入下一个生产任务环节。

3教学手段信息化、多样化

3.1推进式、递进式

对教学任务的各个任务按程序递进式完成,一个任务检查合格后进入下一个任务的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次清晰,推进任务的完成。对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分层递进,从而达到整体推进,先完成任务的实验台教师先进行检查,发现个别动手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协助教师进行检查和指导其他实验台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任务的实现,体会并认识利用归纳推理发现一些新事实、得出新结论。对于各项任务中存在的一般性问题通过“同学互助”解决,疑难问题由教师指导解决,教师高效完成对学生的引、督、导、查、护工作,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

3.2情境设置法

穿插一些实际工作情景,包括虚拟场所和真实场所,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融合,使学生逐步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投入到教学氛围中。在“示波器的操作与应用”实验课题中,由于示波器操作开关和旋钮较多,操作、调节复杂,难于仅用语言和静止的图像表述清楚。教师事先用手机把示波器的操作过程拍成小视频,将面板图拍成图片后导入电脑作为制作课件的素材,然后在PPT中以动画形式做成课件,把语言、视频和图像处理技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教学信息展示和传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教与学、学与练同步进行,实现就地取材,利用设备资源制作课件,创设情境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与现实相一致的情境中发生,让学生对设备和操作过程产生熟悉感和亲切感,有利于对知识的真实性理解与掌握。

3.3设问法、质疑法

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及时捕捉到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通过设问法、质疑法加以明确问题所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得出正确结论。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检查反思解决处理问题,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4演示法、引导法

(1)教师演示引导。对于存在较多的安全要求和技术要求,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未具备独立完成的操作,通过教师演示指导后让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指导学生演示。对于学生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技能,要求在短时间内安全可靠的完成任务,可通过教师语言指导,优秀学生动手操作演示,其他同学观摩学习后再独立完成的方法进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营造了以点带面,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3)学生独立演示操作,教师配合引导。对于学生将来工作必须牢固掌握的设备和仪器,引导学生必须严格遵守使用规程,讲明要点后让学生独立操作,教师随走随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启发引导,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不同教学设备、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演示指导的方法,使学生克服了畏难心理,安全熟练的掌握所学技能。

3.5案例法、讨论法

将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各种故障做成小视频,作为教学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存在的错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通过学生分析讨论,最终得出答案的过程中,使学生全面完善的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提高了思维判断能力,更加有效的突破重点和难点。

3.6延伸法、拓展法

将教学活动延伸拓展至实验课程的提前准备学习与课后的巩固学习过程中。通过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微信学习群等教学平台提前将教学任务,通过虚拟化动画教学设计,学生提前完成预习与准备工作;教学过程完成后的疑难问题,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讨论,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最后由老师答疑解惑,实现学生互动、师生互动法探究学习,积极探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电机与拖动技术》课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启动”实验课题,教师先提出基本问题:启动电流是正常运行电流的多少倍?启动电阻的阻值与启动电流的大小有何关系?然后提出实验过程后的拓展问题:

(1)为什么每个实验台的实验数据会存在区别?

(2)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台数字表和指针表的测试数据会存在区别?

(3)为什么同一个电流表在几次启动中的数据会存在区别?让学生业余时间在QQ群里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大家畅所欲言一起讨论。学生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努力思考,寻找正确的答案,课后教师参与互动,对同学们各自的解答进行回应,使学生最终获得正确的结果。这种拓展式延伸式学习方式即拓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又将课内学习有效的延长至课外,提供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反馈的时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思辨的能力。

4成绩评定网络化、综合化

实验考核的评定成绩包括学生实验报告和实验过程考核的综合成绩,通常都是由教师进行评定。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改革评定成绩的方式和方法,将实验过程考核成绩由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议相综合的方式进行。教师将每次实验课题的评分标准通过各班级学习群或校园网提前给学生,学生进行成绩评定后再上传给教师,进行网上公开化成绩评定。实行合理科学的实验考核制度,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创新思维以及文字语言表述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对各项任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进行考核。这种网上评分充分体现公平公开的成绩评定原则,促进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改正错误,通过自我评定,自我总结,团队合作,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及时掌握、提高学生进行总结反思的能力。

5结语

通过改革和创新电气实验教学,重构了教学内容,整合了理论和实践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最大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够及时、自由地进行自我表达,分享观点,接受他人的评价。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老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课内实践与课外创新活动相结合”等多样性的教学模式。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技能水平、综合素质发挥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毛范海.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4).

[2]黄允千.构建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新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3).

化学实验安全操作论文范文 第5篇

关键词 食品安全学;实验;理化检测;教学改革

食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食品科技发展,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并威胁我国食品产业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动下,从2002年起部级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也在不断的重组和加强,食品安全的专业研究机构和学科专业相继产生,短短几年已有百余所高校设立了该专业[1],国内食品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上海海洋大学自从2004年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为国家培养了食品安全方面的大批人才。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一门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发展性和前沿性的学科,涉及许多学科领域,其中食品安全课程是上海海洋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的核心学科。1996年,WHO对食品安全定义: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保证[3]。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充分说明,食品中的不安全因素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等。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数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农药和兽药是另外2个较大的食品安全影响因素,其残留形式和毒性是消费者关注的最直观问题。

1 食品理化检测与食品安全

上海海洋大学的食品安全学实验包括微生物检测和理化检测两大部分,农药残留检测是理化检测中具有代表意义的重要部分。这部分与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际相适应,便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社会的需要奠定了良好基础[4]。

2 食品安全理化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接触大型仪器设备的机会较少

考虑到学校实验室建设现状,对于价值较高的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质谱仪等仪器,还不能做到人手一台进行操作。农残快速检测实验中运用到的SL-N6型高智能农药残留速测仪,一般是6个学生1组操作1台仪器。但是GC/MS(气相色谱-质谱仪)只能由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只是进行现场参观学习。这种情况导致学生所学的理化知识无法更好地与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获得的经验相对较少。

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环节较少

大部分教学方式是单方面教师的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达的理论知识,与教师互动的环节较少,学生积极性不高,遇到问题时无法及时解决,不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联系。实验主要偏重于验证性,而研究性和开放性实验环节薄弱,学生的主动思维很难被激发,不利于其悟性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5]。

学生未能完全了解仪器的性能、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

大型仪器设备是集智能化和自动化于一体,需要手动操作的过程不多。学生不能全方位地了解仪器的性能,在实验过程中遇到故障,因没有经验而无法正确处理故障。一般实验开设之前,指导教师就将仪器调整到最佳状态,学生一般没有掌握根据仪器故障查找原因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3 实验内容设计的思路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安全实验课开设的同时,开设了仪器分析与食品分析实验课程,这些方法课程中的各种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食品原料中的一般成分、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天然和有害化学物质、生物毒素等的检测[6]。学生在此基础上已经具备了食品理化检测的基本技能,因而安排了2种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所学的仪器分析基本技能应用到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同时了解目前国内外食品中污染物质与添加剂的分析方法,为食品安全理化检测奠定坚实的基础。

4 实验内容设置

上海海洋大学食安专业食品安全实验课程主要参考《食品安全学实验指导》,由病原微生物检测和农药残留的理化检测2个部分组成。目前,实验室中常用的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比色法、分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TLC(薄层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GS/MS联用法等。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化实验技能,理化检测包括农残的快速检测、SPE(Solid Phase Extraction)-GC/MS法测定饮用水中毒死蜱、BHC农药残留[7]。

农残的快速检测(农药残留酶速测法)

选用SL-N6型高智能农药残留速测仪测定果品蔬菜中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量,适合农业、环保、商业、行政监管等单位检测果蔬中农药残留量,尤其适于建立地区性农药残留量检测系统。方法简单,便于巩固学生实验基础操作技术,使之与食品农药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相联系,为学生毕业从事食品检测行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SPE-GC/MS法测定饮用水中毒死蜱、BHC农药残留

利用SPE(固相萃取法)对水果和蔬菜样品进行提取与净化,对获得的提取液进行浓缩后再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仪联用分析的方法检测对硫磷的残留量。通过这个实验,有助于学生巩固对色谱基本理论的掌握,加深对色谱应用范围的理解,从而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5 教学方法改革

分组教学,加强团队合作

实验操作中,一般将几个学生划分为1组,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加强全队合作精神。实验课上指导教师与小组成员进行实验方案讨论,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并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实验中遇到困难,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成员分工查找资料,并将问题汇总分析,汇报给指导教师,与教师进行探讨。实验完成后进行数据处理时,小组成员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加深学生对实验数据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与Flash网络虚拟教学系统的开发应用

考虑到传统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实验教学存在一些弊端:如实验周期短、昂贵实验仪器引进中的资金短缺以及教学形式的单一等,实验开展并不顺利。2007年起在上海市教委的资助下,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承建食品安全教育高地,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虚拟现实的实验教学方法,充分结合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flash技术,通过在计算机中对食品安全相关的实验环境、实验设备以及学生和教师等不同角色的模拟,使学生有 “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实现互动教学,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不足[8]。

研究生助教辅导

食品安全方向的研究生作为助教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辅导,不仅解决了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有了及时反馈,便于实验后续改进工作。

改进实验技能考核方式

实验技能考核主要是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室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为改变以往仅仅凭实验报告与食品安全课程考试卷评价教学效果的考核方法,在食品安全理化实验考核中采取了不同的考核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分为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实验报告成绩3个部分。将学生的出勤率、实验操作规范性等课堂情况反映到平时成绩中,以此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增加分析检验过程的综合性

一般食品安全实验开始之前,都是指导教师将检测食品样品前处理好,课堂上学生直接进行实验,这样学生对样品采集和预处理操作过程了解较少,对整个食品检测环节掌握不够系统化。针对该现象,改革后尽量由学生自己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让学生熟悉综合实验的5个阶段: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制备和前处理、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误差及消除方法、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处理。

6 小结

经过一系列改革,从2004级至2009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培养,学生上实验课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大调动,主动查阅资料,预习实验内容,参与讨论时思维活跃,并且可以灵活地将食品安全理论课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验课程实际操作中,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通过课堂操作及实验报告情况来看,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与数据分析能力都大大提高。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强化了食品安全检测的技能。许多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认为,通过该课程学习到的理化和微生物检测技术,可以很好地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

7 参考文献

[1] 徐小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9.

[2] 宁喜斌,刘代新,张亚琼.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病原微生物检测技能培养的探讨[J].微生物学通报,2009(8):1260-1263.

[3] 钱建亚,熊强.食品安全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2.

[4] 宁喜斌,张晓艳,季爱加.《食品安全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1(11):215-216.

[5] 袁先友,肖新生.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4):86-88.

[6] 赵光远,郑坚强,姜春鹏,等.食品质量与安全综合实验课程的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0(3):106-107.

化学实验安全操作论文范文 第6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安全的人本属性和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重要性的探讨,明确加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安全工作要把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放在首位。要通过安全教育提升人的安全素质。进行安全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安全科学的思想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掌握安全技能,从而提高安全素质。

一、安全的人本属性

1.安全的人本属性

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本,安全首先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5方面的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生理需要即吃、穿、住、用,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其次就要求没有伤害,没有疾病,没有外界侵扰和威胁。可见,安全也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安全是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或者是由生命及生的欲望决定了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是天生的,是安全存在的主动因素。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都会自觉地选择安全的行为方式。但人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有疏忽安全的时候。人所接触的物和环境也会有人不可预料的意外的情况发生,对人的安全造成威胁。

在安全科学领域,安全是指在外界不利因素的作用下, 使人的躯体(以下简称“身”)及其机制免受损伤、毒害或威胁。使人的心理(以下简称“心”)不感到惊慌、危机或恐惧。并能使人健康、舒适和高效能地进行生产和其他各种活动。另一方面, 安全是指实现人的身心处于健康、舒适和高效能活动状态的客观保障条件。

2.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本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由于化学的特殊性,实验的药品避免不了有害的物质,实验用的仪器、电气设备,机械设备使用不当都会对人产生伤害,造成遗憾。实验室的环境如空气质量、噪声、振动、照明、温度、湿度等以及实验室的建筑装修水平,都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反应或心理的波动。如环境使人有不安全的感觉,那就不能很好的进行科学实验.因此实验安全是实验教学和科研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高度重视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安全有了保障,才能保证教学和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验室安全,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在中学时做的实验较少,自己动手能力差。进入大学以后,要求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做实验要求自己独立完成,安全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良好的安全素质,就会对大学的学习有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人身的安全和健康。做化学实验室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会导致实验过程的不安全状态。实验室常出现的问题是,使用玻璃仪器不熟练,打破玻璃仪器割伤皮肤;取用腐蚀性药品不小心洒到皮肤上;还有把药品放错混合而引起火灾;也有因电机连续运转时间长,发生短路引起火灾及加热过度引起油浴着火等事故时有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是:

1.麻痹思想,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有部分同学课前不认真预习。觉得实验简单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实际操作时就容易出错,而引起安全事故。

2.部分教师上课时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觉得实验不很难,没有很大的危险。对学生穿实验服、戴防护眼镜、戴手套要求不严,这也容易让学生有麻痹思想。

3.电器、机械设备老化,而引起短路,接触不良等引发事故。

三、提高安全素质的重要性

安全素质绝不是简单的会使用灭火器和逃跑。安全素质就是人对安全的思想认识和遇到紧急情况有运用安全防范的知识和迅速正确应对事故的能力。

1.安全素质的内容

(1)了解国家和学校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要对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十分熟悉。

(2)掌握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如火灾和毒害的形成条件及控制事故,消灭事故的方法。

(3)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及时自救和可以帮助他人。

2.安全素质必须通过安全教育来提升

安全素质要通过安全教育来不断提升。通过对学生进行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安全科学理论的教育、安全技能技术的教育,引导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安全,并能把安全观念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实验中,在进行实验教学课时和搞科研时,首先会想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样就能自觉认真遵守操作规章制度,消灭安全隐患。从而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有了较高的安全素质,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就会沉着应对,迅速处理事故,而不会慌张忙乱,造成更大的损失。

3.提高安全素质的同时提高了综合素质

安全素质要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不断提高。通过事故案例和同学们的自我构建分析讨论,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遇到危险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迅速集体脱离险境,用集体的力量在第一时间消灭事故苗头,减少危害。安全教育不仅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学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同学团结互助的精神,加强了人际沟通的能力。

四、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贯彻以人为本,预防第一的理念,就要加强安全教育。

1.安全教育的内容

(1)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让学生懂法、遵法,明白规章制度是保障人安全的强制性规定,是安全管理的保证。国家有消防法,_和教育部对学校安全工作有明确的条例文件。这说明,国家对安全工作是很重视的。学校及化学学院和实验中心都有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和化学学院具体的安全规章制度是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同样重要的,是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的细节体现,更要严格遵守。让学生学习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则,是以人为本,预防第一思想的体现,是安全工作的重要步骤。

(2)系统的安全科学理论的教育。安全科学的理论包括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怎样防止事故发生,事故原因分析,紧急情况的安全处理等方面及防火,防毒的基本知识。还要理论联系实际,用现实事故的案例说明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对发生的案例从安全管理、安全制度、安全责任、安全技术设施几方面来进行深刻认识。把同学们对安全的认识从片面了解上升到科学理论。把理论通过案例结合到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安全素质。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技术是安全工作不可缺少的紧密相连的三个组成部分

(3)安全技术、技能的教育。安全技术教育包括怎样防范实验中各种原料、产品的危险害性;发生事故怎样迅速处理。怎样迅速脱离可能出现的危险设备和场所。怎样使用安全防护的基本设施;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护和自救措施。异常情况下的紧急处理预案等,提高学生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

训练学生学会灭火器材的使用,掌握几种灭火,防毒的方法。每个学生都要在演习中亲手使用灭火器。每个学生都要知道在实验室如何迅速采取正确的方法消灭事故的苗头。怎样正确使用洗眼器、喷淋器。有了一次亲自动手的经验体会,以后遇到突况,就不会惊慌失措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2.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

(1)集中上课。我校化学学院从新生进校就开设实验安全与管理课程,为必修课,18学时,考试合格后,取得1学分。这样从学生一进校就打下良好的安全思想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在前进,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变化,安全教育如采取简单课堂说教的教学,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安全教育也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教学手段。我们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指导安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的思考,教师给与学生积极的引导。用大量案例说明安全制度的重要性,用多媒体演示安全事例的图片、光盘。针对重要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把自己放在事件的情境中考虑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就是自己教育自己,把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理论教育,安全技术设施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科学的安全理念,从而提高了安全素质。例如2008年的某高校发生火灾事故,4名学生跳楼而亡,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怎样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灭火和逃生。这样通过具体的事例,大大地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关注度,从而提高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素质。

安全课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战训练,学生在事故情境中可以更迅速牢固地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熟悉救生的方法。

(2)安全教育要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每次实验课上也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明白实验使用的药品的性能和危险性及实验操作需注意的地方。教师每次讲实验课时,要对本次实验的安全问题给学生讲明,提醒学生注意。进行实验时就可以做到预防在先,教师把本次实验的安全注意要点要讲给学生,使学生进行实验时安全操作,并且注意回收用过的药品,不随意乱丢,保持安全、健康、环保的实验室,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科学习惯。

(3)广泛宣传。把实验室规章制度张贴在楼道、实验室内,时刻提醒学生注意。

五、结束语

安全教育把人本能对安全的需要提升到人自主具有的安全素质。就能使学生自觉地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把安全第一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应用在学习、实验、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觉地建立安全的生活方式,对人一生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巨大的良好影响。

我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北京市高校化学教学示范中心和部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为保证我校师生更好地搞好教学和科研,保障师生的安全和健康。校领导和化学学院领导在实验中心建设和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树立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思想,把建设实验室的健康、安全、环保体系放在首位,并在实验教学和科研中重视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冬青.揭开行为的奥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

[2]张景林,桂吉.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1,(11)5:6~9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