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内不断有由山体滑坡导致河流断流并形成堰塞湖的新闻:10月10日西藏白格村附近发生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并形成堰塞湖,并且在11月3日发生二次滑坡;10月17日西藏加拉村附近发生山体滑坡,堵塞雅鲁藏布江干流河道并形成堰塞湖。
在这几次山体滑坡引发的灾害里,科研人员及时确定灾害规模,政府及时宣布灾害级别,技术部门拿出解决方案,行政部门迅速转移群众,下游水库执行统一调度安排,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从容不迫。“等待江水自然溢流”的提案是现场专家组给出的最优解,不过这个最优解稍微显得当前人类技术的无可奈何,毕竟这几次事件中的堰塞湖以及山体滑坡规模巨大。而滑坡作为分布最广、危害程度严重的地质灾害也可见一斑。
既然对大规模滑坡无能为力,那么,对于规模不那么大的滑坡,工程界的技术人员们都有哪些防患于未然的常用手段呢?
这里我们先给出滑坡的严谨定义:滑坡是岩质或土质斜坡的局部稳定性无法维持,在重力或其他荷载作用下,岩土体沿其软弱破裂面整体下滑的地质灾害[1]。上述的几次大规模滑坡明显都是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而由自重引起的滑坡,内在因素就无非是岩土松软、地势陡峭、干湿交替、构造面发育之类的要素。
在土木工程界,至今为止出现的针对滑坡的支挡与加固措施有:挡土墙、锚杆挡土墙、加筋土挡土墙、锚定板挡土墙、土钉墙、抗滑桩、预应力锚索等等 [2]。而这篇文章讨论的是其中的抗滑桩。
抗滑桩(anti-slide pile)是穿过滑坡体深入于滑床的桩柱,也就是说在陡坡或者可能出现滑坡的地方,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浇筑成巨大的柱形,并使之立足于稳定岩层之中,从而抵抗岩土体的下滑。
抗滑桩设计计算中需充分考虑抗滑桩与滑坡岩土体相互作用,由于岩土体受力变形的复杂性,可靠度方法逐渐应用到抗滑桩结构设计中。针对抗滑桩的结构功能函数难以获得显式解析解,国外学者Wong[11-12]、Faravelli[13-14]等提出结构可靠度分析的响应面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响应面法先后得到学者们的改进,如Bucher等[15]。
随着可靠度理论的发展和对岩土工程认知的深入,国内学者逐步将新理论应用到边坡稳定可靠度分析中。苏永华等[16]利用试验数据对安全系数计算方程进行拟合,并建立近似极限状态方程;黄超等[17]推导了下滑力安全系数的显式表达式并给出边坡可靠度分析的极限状态函数;吕玺琳等[18]建立了模糊随机可靠性分析模型并推导了模糊随机可靠度计算公式。
随着数值模拟方法的普及以及试验手段的发展,针对抗滑桩土拱效应的研究日趋增加。
Vermeer P A[23]利用PLAXIS程序对桩后土拱效应进行二维有限元模拟,所得主应力分布图中可明显观测到土拱效应的存在。向先超等[24]利用PFC程序对影响抗滑桩各类因素进行离散元模拟,得出土拱在破坏后尚存在参与强度。崔海浩等[25]通过建立室内模拟箱,对悬臂式抗滑桩土拱效应进行研究,得到较为直观的成拱形状,并根据试验观测数据分析土拱形成过程及其机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qitafanwen/993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