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只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统一思想认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变陈旧的课堂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主动适应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这需要全体教师继续学习,不断提高。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坚持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分科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新教材,认真领会新标准的内在函义和要求,分析新教材内容和特点。结合区教育局新课改工作部署和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以“写”做为重要抓手,积极倡导老师写读书笔记、教学设计、课后反思、教研文章。一个学习型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学校一方面坚持发挥校本培训的主阵地作用,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校外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凡是各级组织的各种培训,我们都尽可能组织教师参加,使实验教师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尽快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去年选派张勇等5名老师参加陕西师大举行的为期一个月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在教导处和统一安排下,各教研组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各项教研活动撰写教学论文,教后反思,教学案例等共计60多篇。
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不仅在课堂上,还要在校园科技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之中,教师的科学活动指导能力影响着学校的科技教育水平,制约着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研训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分工合作,周密安排,齐心组织了抚顺市小学科学“太阳能小车”大赛活动,活动得到基层学校和科学骨干教师的重视,从参赛人员选拔、报名、赛前指导、赛中管理等环节中得到全面的锻炼,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关注和支持,得到了多家宣传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这次活动促动了很多科学教师在自己的校园中开展特色科技活动,如:实验小学的实验室建设形成特色;抚顺城四校的“科技乐园”系列活动和“倡导低碳 呵护地球”科技月活动等,在校园中形成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
为使新教师及早了解我市教育发展情况,初步具备新课改情况下教育教学与班级管理的基本素质与能力,昆山市教育局于8月19日至8月21日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小学教师岗前培训。我校14位新教师参与了此次培训。
本次培训包含四个模块,分别是教师职业与师德修养、教学常规与教育技术、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以及教育科研与专业发展。围绕这四个方面开设了八个专业讲座。培训第一天,新教师们听取了金涛老师的安全知识讲座以及郭仁兴老师关于教育科研的讲座。晚上,大家观看了教育电影《一个老师的学校》,影片中小高老师用自己的执着、坚韧和坚持为山里的孩子带来希望,给新教师们带来了莫大的激励与鼓舞。
培训第二天,新教师们分别听取了教学技能以及班主任艺术两个讲座。曹青梅老师细致入微的班级卫生管理方法、十八年持之以恒的师者姿态令现场的新教师肃然起敬!钟海琴老师激情洋溢地为大家讲解了作业管理的种种办法,现场掌声不断。最后,于洁老师《我怎样把班级带向优秀》的.讲座更是令人震撼!随着幻灯片镜头的切换,各司其职岗位安排、善于输入正能量、法制主题班会等做法,充满了教育机智,饱含了一个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无限爱心。
通过这次培训,新教师们获得了一次完美的洗礼,正如于洁老师所说,让我们做一个辛勤耕耘的农夫,用山泉水浇灌祖国的未来,让鲜花茁壮成长!
幼儿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幼儿园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内驱力。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提高教育质量、优化园所氛围、激发师幼潜力,还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启迪其心志,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更好的展示我省学前教育基地建设成果,省教育厅于12月12日至18日进行学前教育试点示范基地建设线上经验交流周活动。12日上午9:00,西安市未央区长庆湖滨花园幼儿园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以“辐射引领 质量提升——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经验交流”为主题的线上学习会。
辐射引领 质量提升
活动中,西安市新城区大明宫幼儿园郭明新园长和两位老师结合幼儿园文化理念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并分享了劳动课程的开展,以及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经验。
西安市新城区实验幼儿园辛燕园长就“城墙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园所文化特色案例展示及示范幼儿园建设中的点滴经验交流。
西安市新城区秦川幼儿园刘辉园长带领老师来了一场生动的“云参观”,并且介绍了其“制度文化”与“课程文化”,还交流了家园共育机制探索过程等,最后进行了以“‘润’文化建设之我谈_为主题的云论坛。
培训中专家从专业的视角、细致深刻的讲解,以实际案例为例,引导教师专业化成长。同时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也是一个很好地促进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反思优化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支持幼儿长远的发展。
萃取经验 提炼成果
教师们认真倾听三所幼儿园的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经验交流、经验分享,认真书写学习笔记,思考如何科学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自我提升、助力老师们专业成长的过程,此次培训,收获满满,受益匪浅。无论是对幼儿园文化内涵的深刻解读,还是对园所文化系统性构建的实施路径分享,都带给老师们莫大的启迪与帮助。长庆湖滨花园幼儿园将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园所实际,学以致用,努力挖掘园所特色,提升幼儿园办园品质。
教育,是塑造人的重大工程,是通过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宣传影响来塑造人灵魂的伟业,而新闻舆论又处于意识形态的前沿,新形势下如何切实掌握新闻宣传本领,进一步发挥教育新闻宣传作用,助推教育事业发展呢?4月8日下午,庐阳区教体局在南国花园小学启动开展第二届“新庐阳新教育”通讯员培训暨新闻写作评比活动,为全区近百名通讯员、网宣员详实解答了这一命题。
庐阳区教体局计财科科长袁军,区各中小学负责宣传的校(园)领导等出席了培训班开班式,区组宣科任琨同志主持培训。
通过培训,同志们更加认识到教育新闻宣传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大、任务重、要求高;增强了做好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责任感与自信心;同时,对教育新闻宣传稿件的撰写也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通讯员们摩拳擦掌,纷纷表示要用好手中的“生花”妙笔,勤写稿,写好搞,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庐阳教育创先争优、塑造精品添彩增辉。
1、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2、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重要过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让家长更深入了解小学阶段的教育和学习特点,帮助孩子们从心理上和行为上做好入学准备,3月30日晚,我园特邀新北江小学的戴素美老师为大班级家长开展幼小衔接家庭教育讲座。
讲座上,戴素美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经历,以《有备无患,淡定应对》为主题,从“心理准备”、“技能准备”、“习惯养成”等方面对幼小衔接进行了阐述,并给家长提出了几点温馨提示:
1.稳定自己的情绪。
2.维护教师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3.常与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沟通。
4.重视家长榜样的力量。
5.给孩子一个固定的学习地方。最后,还与家长现场互动,解答家长们关于孩子入读小学的各种问题。
戴老师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向家长们传授了幼小衔接的有效方法,有针对性地为家长释疑解难,为家长今后的育儿之路指引了正确的`方向。鲜活生动的案例给在座家长以深刻启迪,得到众多家长的高度评价。
活动的最后环节是家长与班级教师的沟通交流。教师们着重介绍了我园大班级在健康和身体素质、心理适应能力、阅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规则意识、前书写能力等方面开展的幼小衔接工作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并真诚地希望和家长在互相信任、尊重、支持的基础上实现家园共育,为孩子们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场气氛温馨融洽,家长们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相互交流。
通过本次幼小衔接主题讲座,不仅为家长们创造了一个与名师对话的机会,同时也增进了家园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次讲座让他们受益匪浅,收获满满,进一步感受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为加大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广的宣传,广泛总结、交流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要充分发挥各种传媒的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关心、理解并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成有利推进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争取社会、家长的共同参与并积极配合,使社会、学校、家庭在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课改。
为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兰州市榆中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提出的各项改革目标,在市、县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和清水驿乡学区的有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我校在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通过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师资培训、教研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在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中,使课改实验工作顺利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课改中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这里所说_实验初期_是指刚开始实验的前两个问。本次课改是历次课改中步子最大的一次,在操作上又比较急促,学校领导、学科教师心理准备不足,再加上我区初中只有化学一科进行课改实验,所以,在实验初期表现出比较强烈的不适应,主要是:
1、对课程标准的不适应。由_教学大纲_变为_课程标准_绝大多数教师感觉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依据性和导向性不强,教师反应强烈的主要是对_内容标准_部分叙述的不具体,对具体知识没有做详细的要求说明再就是对_学习目标的水平_中叙述的层次要求难以把握,不知具体要达到的程度,行为动词太多,教师在教学中感觉到混乱,有时分不清轻重高低。
2、对新教材知识体系的不适应。尽管我们所选用的教材是采用_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_相融体系,教材编写既考虑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又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但由于教师长期养成的教学习惯,依靠教材、使用教材,而不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材、利用教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还是感觉到抓不住主线。
3、对教学方式的不适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课程目标,必然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当时出现两种不适应的情况一种是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知识与技能_的目标要求,对_过程和方法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_的目标要求基本不与考虑,依然是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另一种是比较全面考虑了_三维目标_,课堂上教学方式也发生改变,讨论、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广泛用于课堂,但只求形式,不求效果,探究活动只求过程的完整,而对每个环节的深入不够,求数量,而不求质量,观念与行为脱节。
4.他对学习方式不适应。初三学生大多数有自已的主见,又处在即将中考的阶段,长期以来各方面对学生升学意识的灌输,在学生心理的烙印是比较深刻的,学生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哪些学习方式对将来中考是有利的,哪些是作用不大的,再加上已经养成的学习习惯和只有化学一科课改,所以,实验初期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不适应。例如:对自主探究、社会调查、家庭小实验等学习方式不感兴趣,做的不认真或甚至不做。
再比如:刚开始使用实验教材时,学生通过实验和活动与探究得到的现象和结论等,根本不敢往书上填写,不少平时学习好的学生要求教师告诉他们答案,然后背下来就行了。
总之,教师不适应的根本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认识不高,教学观念转变不够所致;另外一点就是当课程标准和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太大时,给教师充分自主权时,教师反而不知该如何教学。学生不适应的原因,是由于长期处于被动式的接受学习方式,一旦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让他们主动探究,主动体验去获取知识时,学生也不知如何去学习,当然这里有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利的因素。正所谓: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qitafanwen/988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