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原名景观设计原理)课程基于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注重在专业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导论介绍,使学生对于本学科专业基础理论有初步系统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专业观。教学单元由导论、基础理论、设计程序与方法和不同类型设计要点组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教学中侧重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以恰当的手段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掌握景观调查、分析、评价、决策、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术。目前课程存在主要问题有:
1.课程名称内涵不清晰
2005年国际风景园林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风景园林教育》中强调《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为风景园林教育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知识点,景观设计原理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在专业实践中理清设计思路,学会应用学科前沿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专业实践项目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因此有必要在课程教学环节中增加方法论的知识点,来拓宽本课程内涵与外延。2011年我国风景园林学专业一级学科成立,将景观、风景与园林名称合并统一为风景园林学。我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方向隶属于风景园林学科范畴,本课程名称应和学科称谓保持一致,故将本课程名称更名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
2.理论课程与设计实践课程脱节
作为专业主干理论课程,传统的教学体系存在理论课与设计课脱节的问题,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学完理论课程并完成教师指定的作业,收效甚微;学生在设计实践课上普遍存在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设计方法不正确的问题。因此如何将理论课程与设计主干课程结合,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与科学设计的实践能力,是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3.结课方式不易体现教学目标
景观设计原理课尝试过开卷考试、研究报告的结课方式。开卷考试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相关知识及热点问题进行文字考核,这一方式无法满足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报告以学生实地调研后撰写调研报告进行PPT汇报为考核方式,对学生实践调研、分析与表达问题的能力有提高,但也存在小组内部工作量不均等问题。
4.课程教材需要更新
本课程教材为2010年校内印发的讲义,随着风景园林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需要及时更新本课程教材,并为今后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教材出版工作奠定基础。
5.授课方式“满堂灌”
景观设计原理一直以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满堂灌”授课方式,这种传统授课方式无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点掌握程度,以及设计方法的应用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与考核。
二、课程创新理念及教学目标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采用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融嵌式”改革主线,按学生对专业实践课程的认知结构来搭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认知塔,精细化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单元知识点,与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度保持同步,成为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理论拓展平台,激发学生的理论学习热情。图1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认知塔。将学生认知过程分为概念认知、统觉认知、思维认知与创意思维四个阶段,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主要侧重前三个阶段的培养。概念认知侧重风景园林学的基础理论与设计方法培养,目的是帮学生树立科学专业观、掌握基础设计方法与形式表达方法;统觉认知侧重类型设计与调研方法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景观设计要点与思路,掌握调研方法;思维认知侧重理论体系与分析方法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并确定主题表达方式的能力。
三、多层次的创新模式与知识构架
根据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规范现有景观(风景园林)方向的学科知识结构,完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大纲与细化单元知识点。图2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架构图。将本课程拆分三个教学单元: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A、B、C(各16学时,共48学时),分别与主干实践课程环境设计A、B、C的教学环节保持同步,作为其理论教学拓展平台。
1、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A:基础理论与设计方法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A共分三个教学模块:风景园林学科导论、风景园林设计方法与风景园林形式表达。风景园林学科导论主要介绍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社会需求、专业实践、专业教育及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专业学习观;风景园林设计方法侧重讲授基本流程、场地调研、功能分析、交通分析、生态分析、行为分析等设计方法,以广场景观设计为例重点介绍,使学生掌握基础设计方法;针对初学者形式处理不好的问题加入风景园林形式表达的教学环节,通过几何母题法、有机曲线法、城市肌理法、文化符号法、自由组合法与空间整合法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形式表达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环境设计A的专业实践(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进行理论的应用,通过文字简图的形式表达设计构思,规范过程草图,深化设计成果,并作为本课程的检测途径。
2、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B:类型设计与调研方法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B由风景园林设计类型、风景园林设计案例与风景园林成图表达方法三个教学模块组成。风景园林设计类型主要介绍庭院景观、社区景观、公园景观、滨水景观、商业景观与旅游景观的设计要点,其中重点介绍社区景观的调研与分析方法,并带领学生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完成调研报告;风景园林设计案例环节分为国际案例、国内典型、扩初阶段、施工阶段、作业阶段与竞赛阶段6个类别,帮助学生理清不同案例设计思路与要求;风景园林成图表达以构思、过程与成果表达三部分构成,使学生掌握设计全过程的表达方法与技巧。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环境设计B的专业实践(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进行理论的应用,完成居住小区调研与分析报告,规范过程草图,深化设计成果,并作为本课程的检测途径。
3、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C:理论体系与分析方法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C由风景园林三元理论、风景园林学科专题及风景园林主题表达三部分构成。风景园林三元论由景观美学、景观生态学与景观行为学三部分构成;风景园林学科专题由发展简史、文化遗产、棕地修复、生态设施与雨洪规划五部分构成,帮助学生熟悉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动态,搭建自身理论体系;风景园林主题表达模块重点使学生掌握主题立意的分析与表达方法,由问题分析、理论分析、学科分析与文化分析四部分组成。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环境设计C的专业实践(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进行理论的应用,从问题分析、主题确定、方案设计方面,规范过程草图,深化设计成果,并作为本课程的检测途径。
四、课程创新实施办法
1.优化课程体系:通过调研与分析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量化每门课程学生需要掌握与完成的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与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比对分析,去除重复的内容,深化重要知识点,将本课程的知识结构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整体教学框架中,减轻学生重复学习的工作量,优化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构架。
2.规范课程讲义:目前建筑类、农林类、美院类与综合类院校都有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不同的院校背景下也形成的不同的教学特色与优势,如侧重建筑设计基础与城市景观方向、种植设计与生态景观方向、公共艺术方向等。本校风景园林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以建筑学科的教学体系为依托,侧重风景园林学科综合知识的理论教学,探索独立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特色教学体系,按照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认知塔(图1),梳理与完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大纲与讲义,将本课程的重要知识点通过概念图解地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剖析,增加知识点并更新设计案例。这种按照学生认知过程来叙述风景园林设计原理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不同设计阶段之间的联系,更快速地掌握与理解原理知识。通过图解式的引导,来增强学生对风景园林学科理论学习的兴趣点,规范掌握设计表达方法。
3.增设课堂实践环节:由“满堂灌”向“实操型”转化,在重要知识点讲解完成后,让学生在课堂做练习,并进行评析,授课形式调整为讲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比如风景园林形式表达的授课环节中,让学生应用几何母题、有机曲线、城市肌理、文化符号、自由组合等形式表达手法当堂设计一处小型场地,并进行点评,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力与应用能力。
4.建立教学共享平台:提前将课程讲义、大纲、与各部分知识点提供到校园网共享平台上,学生可以提前自学,部分知识点改为学生课下自修的形式,为课程的实际操作环节打基础,也为今后结合MOOC做铺垫。比如风景园林发展简史的教学环节,内容繁多,可改为课下自修的形式,同时结合《苏园六纪》、《城市的远见》等专题片的自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点,拓展专业知识面。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定位;全过程;控制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建设园林化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公园园林绿化项目的实施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在保证项目质量和满足项目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园林的景观效果。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应做好前期论证研究工作,节约项目的投资成本,并且全过程参与到项目当中,对园林绿化项目中的各种景观要素进行对校,以达到控制景观效果的目的,从而确保项目实施的景观效果。
1、通过前期立项、可行性研究进行项目定位
一个园林绿化建设项目的实施不仅会对城市环境、人民生活、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而且项目的实施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项目的资金投入通过前期的论证分析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以合适的成本投入实现项目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前有些项目由于前期论证研究深度不够,出现建设资金不足,没办法开工;或是地址选择不对,项目荒废;或是定位重复,项目无人光顾等现象。为此,在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实施前一定要对工程周围环境分析、红线划分等进行项目定位,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地点,明确项目的建设的目的、性质和背景。通过项目的论证研究完成投资估算,确保以合适的成本投入实现项目的综合效益,并使项目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做好项目的前期筹划工作,确定项目目标,为下一步项目设计提供依据。
2、明确方案效果,绘制施工蓝图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个创意的过程,是艺术构思与表达的综合过程,需要设计师灵感的触发以及经验的沉淀。选择最佳的设计师,不仅需考察设计单位是否具有类似项目的设计经验以及设计团队的协作能力,而且要求设计师对施工工艺流程及新材料、新技术的熟悉运用,对景观大小空间的把控和对节点细部的灵活处理能力。同时,设计师必须对设计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做到对场地现状了如指掌,充分利用场地原有景观,发挥优势,弃其不足,合理规划,创造独具特色的景观效果。创意设计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即初步设计、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设计师应根据不同的设计阶段制定计划,按时按量完成设计任务。
方案设计阶段是设计的最关键阶段,决定项目发展的方向、目标与设计布局定位。设计师通过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的资料要求,结合现场勘查,经过构思提出初步的概念与创意,绘制方案平面布局图,确立设计功能与风格。方案阶段是项目的基础,在此阶段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广开思路,通过考察其他相类似的项目,多方对比,取其精华,吸收优秀的设计创意;也可以邀请各部门专家集思广益,从不同的专业出发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
扩初设计是在规划方案得到一致确认后对方案设计的深化,在确立方案平面布局、功能定位、景观效果的基础上细化材料的设计,明确景观空间大小尺寸、材料色彩搭配效果以及植物的色彩及季相变化,并能够依此进行详细的概算编制。扩初设计是方案效果的进一步量化,是将方案效果具体化到不同材料组合,为下一步施工图设计做好过渡。
施工图是整个扩初设计的延续,是方案效果的具体化。对于设计来说,施工图是设计的成果体现,是设计方案中每个分部详细的说明书,是对方案效果最有力的实施计划书。它要求严谨、准确,每个分部表达清晰明确,能够让施工技术人员直观明了地知道设计的意图与实施步骤。施工图必须以方案为依据,不能脱离方案而独立存在。而对于施工方来说,施工图是施工工艺的说明书,包含植物绿化、土方造型、园路铺装、建筑小品、灯光照明等每个要素具体细化的说明与实施大小尺寸。
3、以某公园项目为例,介绍各施工工艺的效果控制
“三分设计,七分施工”,虽然这句话不一定完全正确,但也说明了一个园林绿化建设项目从开始到完工施工队伍的重要性。施工队伍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项目效果的好坏,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从细节出发,以细节体现工艺,打造出精致的景观作品;而由不懂工艺的工人组成的施工队,即使是最优秀的设计师设计出的方案也可能做出最糟糕的效果。因此,好的设计团队与施工队伍是相辅相成的,是完成优秀项目的前提。设计与施工应该密切联系、沟通,互通有无,以设计为指导,以施工工艺为手段,打造精致的景观作品。以下以某公园施工过程中各工序遇到的问题为例,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及建议,以期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公园项目简介
该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中心以开敞湖面和水上音乐厅为景观焦点,公园四周由三河划分为东、南、西、北4个地块。围绕中心,东北区以硬质广场为主;北区分别布置临水观演广场、林荫休闲广场、演水草坪区、娱乐活动区;东区为时花广场、茶室;西南角为密林、疏林、草坪;南区以大草坪、游园步道、服务建筑及儿童游乐烧烤为主要景观内容;西区以密林湿地为景观特色。整个公园北规整、南幽深,形成鲜明的动静对比,既呼应L型生态轴的自然特征,又兼顾南北向公共活动轴的人文特征。
施工图纸交底,理解设计意图
在设计施工图纸交底前,管理人员应请设计单位对设计方案意图与创意效果进行简要说明,针对施工图纸中的要点、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建筑物功能特点等做设计意图说明。施工队伍应充分分析施工图纸中各工艺技术及要求,对存在的问题要设计单位给予解决,同时针对图纸中有关的规范做充分的理解与掌握。在理解图纸的基础上,根据设计内容安排施工组织方案,注意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使工程有序,安全施工。
地形设计应以土方基本平衡为原则,结合周边自然环境做地形营造
公园由于邻近河边,土方量大,转运场地困难。为解决实际困难,施工单位与项目管理人员对照图纸,吃透理解设计图纸,全局把控设计意图,经过多次推敲,在既不影响土坡排水,又保证景观效果的前提下,通过局部微调的方法进行土坡造型,最终保证施工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同时在土方转运时,针对不同场地的承载力,注意局部区域做施工防护。
绿化种植效果的控制
该公园绿化种植时,项目管理人员随时跟进,做到每到一批苗及时种植、及时处理。园林绿化是一门深奥的学问,绿化施工时需专业的绿化人员参与。如不同位置的树种选择树木朝向面也不同,对位于园路两侧的苗木,选择枝茂叶浓、主干挺拔的树种,树形好的一面朝向园路;而位于疏林草坡上的,应选择孤赏性强的树种;位于密林区的则选择主干高度相近的树种,按前低后高顺序种植。又如从搭配上来说,需要做到快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不同季相色彩等不同组合。而在植物生长环境的要求上,必须做到清除杂草、土坡排涝、黄土酸碱性适宜、季节养护等。园林绿化建设项目中绿化是重要的学科,项目实施时必须根据设计意图,寻找有经验的园艺人员,对树种进行种植养护。
园路广场等材料效果的控制
该公园工程涉及的地域范围大、广场造型多,景观效果要求高,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实施时,施工人员协同监理根据设计图纸,按驳坎、铺装、建筑墙体等不同石材分类,按颜色与产地分别从不同的地方寻找石材,基本每种石材按不同的色差挑选2~3种,联系设计院及邀请专家,积极听取专家及设计师的意见,以挑选出最适合的石材,力求做到最贴切的面层效果。
注重特色景观小品营造及细节完善
根据设计布局,在公园主入口及中心湖区分别布置水幕墙及音乐喷泉。音乐喷泉长120m、宽30m,建成后成为著名的景观亮点。建筑小品施工中应注重细节的推敲,项目负责人员与施工人员应严格要求自己,对于建筑小品、景观小品等设计,仔细推敲细部结构,注重大尺度小空间的精细化营造。
4、结语
公园园林绿化项目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有管理人员对项目的每个步骤进行精确的控制,而且需要专业人员对项目的设计、施工和景观要素进行把控和推敲,从而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以确保发挥出项目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景观;应用型人才;改革;综合素质
现代园林发展起源可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在古典造园、风景造园的基础上,经过科学革命方式建立起来的新学科。风景园林学是以强调建设和谐的人居户外空间环境为基础,把工程技术与艺术表现融为一体,并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植物学、艺术美学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丰富科学艺术手段,为人类建立了一种适合生存并促进自身发展的室外生活环境。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气候变暖、能源紧缺、环境危机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经济稳定增长和快速城市化仍将持续很长时间。物质主义和过度消费开始引起有识之士的关切和思考,对大自然和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初露端倪,因此风景园林应运而生。由于风景园林学科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使命,以保护和营造高品质的空间景观环境为基本任务,因此它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风景园林学科的时代背景、发展前景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社会发展、人类科技文化的进步,使得风景园林专业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风景园林的任务是丰富多变的,这就需要大量的知识面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正是基于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专业人才为目的,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开设了景观设计原理这门课程,通过优秀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该课程主要介绍有关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演变、景观资源的类型及评价方法及城市与区域的景观与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法。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是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对景观设计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了解了与景观设计有关的理论知识、景观设计的原则,熟悉景观的构成要素、景观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因此,从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实践教学、教学资源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分模块的改革创新,创造了一体式学生理论实践创新思维模式。
1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概述与目前存在问题
由于风景园林专业的特殊性,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景观概述、发展历程、影响因素、空间设计、景观构成的环境要素、设计程序与方法、设计表达、各种类型景观设计。此外,还有景观设计原理对风景园林专业的指导意义。景观概述: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景观的概念、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设计专业与风景园林专业、景观设计师)。发展历程:古典园林的传承、现代景观的产生。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功能因素:(功能属性、功能构成、功能、布局)空间因素、人文因素、生态因素、技术因素。景观环境与行为心理(人对环境的需求、环境感知与环境认知、个人空间与感觉尺度、私密性与领域性、环境行为规律)。空间设计:空间设计基础(空间概念、讲解点线面体以及空间)、空间处理手法(空间构成、空间类型、空间操作、空间界定、空间与功能)、空间要素与设计原则。景观构成的环境要素:地形、道路与场地、植物、水体与山石、景观设施与小品、照明设计、景观建筑单体设计。设计程序与方法:讲解一般景观设计的程序与主要内容以及各阶段的注意事项。设计表达:景观制图、景观透视。各种类型景观设计:城市公园、广场、居住区、庭院、滨水、道路景观设计。讲解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存在问题:第一,课程内容空洞,理论缺乏实际指导和借鉴作用;第二,课程内容浅显,未能满足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性人才的培养需求;第三,整个课程为48个学时,基本以理论课为主,未安排相应的实践课学时,未能很好达到锻炼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的效果。
2课程改革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
课程内容与实践、实际项目相联系
将课程与招标网的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通过理论知识点赋予相应的设计项目无缝衔接,配合指导老师进行指导。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风景园林学科相关设计竞赛,以团队进行考察的形式,从中培养设计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多维度、多地点进行设计考察
从理论课堂与室外课程进行呼应,通过案例图片和现场实际参观考察进行,把景观设计涉及的方方面面的设计类别进行阐述,对一些设计热点,如生态停车场设计、海面城市、雨水花园、美丽乡村等相关案例进行重点剖析。
网络平台资源的利用与整理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浏览相关专业网站,搜集相应素材。国内比较有名的,如生生景观、秋凌景观设计、国际新景观、筑龙园林景观、园景人、田园志、微设计、景观派等。借助这些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实践案例以及理论思想,并且提供相关设计素材丰富设计作业的层次感。
师生互动
平时课程作业让师生充分互动,进行思考,课堂上由一组学生讲解他们所欣赏的景观设计案例,内容包含案例的概括、案例优缺点、由此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专项作业训练
快速设计与草图表现能力是风景园林设计行业所必备的一项技能,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设计训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专题进行快题设计方案构思。例如,选择永川兴龙湖公园、观音山公园、渝西广场等地方进行景观改造设计。
3结语
一、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概述
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是人们为表达纪念情感而建设的一种园林景观形式。“纪念性公园设计理念上不同于纪念性雕塑与纪念性景点,它是对园林景观全方位的设计理念,涵盖了建筑、雕塑、水景、等人工建造方式和自然景观”。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是城市绿化景观的组成部分,是当代城市绿化当中最具纪念意义的园林表现方式。纪念性主题公园是具有某种纪念性意义和休闲性的城市公园景观,人们能在这里缅怀纪念和休闲娱乐。纪念性公园景观与传统的纪念陵园和纪念馆的庄重严肃氛围不同,这类公园也注重于公园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例如纪念孔子、老子、孙子等对中华文明产生深刻影响的历史文化大儒的纪念性公园,及国外的戴安娜王妃纪念公园、罗斯福纪念公园等,这类纪念性公园均充分表现出深沉的纪念性主题并满足游览休闲功能,且着眼于震撼心灵的设计理念。
二、纪念性公园景观整体布局
“纪念性主题公园的设计规划及布局与其他普通公园的设计规划方式不同,这类公园的纪念性主题在园区的设计规划及分区上都有自身的特点与布局构成方式。其设计规划上的应用门类也较繁多,更要做到景观规划的整体性与纪念性主题的协调性的统一和融合。”所以,应该从公园的纪念性特点出发,综合的考虑其功能及任务,设计出既具有纪念性特点又具有公园景观的游览休闲性的主题公园。“纪念性公园的规划一般多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规范形式来设计,并用中心式、局部分散式的设计方法,使公园的总体布局带有鲜明的景观中心点及组合得当的规划形式,从而表现出纪念性景观的历史性、人文性、整体性等特色”。
三、纪念性公园景观的规划原则
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的布局要按照景观布局规范的相关准则与规范为依据,既要符合当代人们的“设计思维的美感”,也要表现出“历史的厚重感”与“新时代”的气息。所以我们要着重注意遵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纪念性公园景观选址的适宜性
纪念性公园是人们开展纪念性活动的公共场所,它的纪念性作用体现出的是庄重与深沉的氛围,倘若周边的环境处于过于嘈杂和娱乐氛围中,对于纪念公园的纪念性主题会不相协调。因此, 我们在做设计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声音及环境因素,合理处理所涉及的问题规避有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
(二)纪念性公园景观规划的多重协调性
“对于纪念性主题公园中的景观搭配应运用合理的手法和设计规则,并且要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当地的地势地貌相融合,因地而造。同时,还要调研当地的气候因素及制约条件,选择适合的设计策略。例如纪念碑、烈士纪念广场类的纪念性景观中植物搭配就要以表现出庄重的氛围为主,适当多应用松柏类常绿植物,且植物的搭配也要依循主景与配景相协调的特点。”倘若是纪念重大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纪念性主题公园,则可以协调应用相关主题的系列雕塑或景观小品的形式来表现其主题,实现设计元素与设计主旨的协调性。
(三)注重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的烘托与点题设计
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的影响元素可以分为软质景观因素和硬质景观因素,并相互配合以达到烘托与点明纪念性主题的作用。“植物在公园所起的作用是最重要的,能起到烘托公园意境的功能。植物的种类、颜色差异及季节属性应合理搭配以充分的与公园的纪念性设计理念相呼应。”公园道路规划是硬质景观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道路系统组织可以将整个园区融会贯通,实现预期设计的游览体验,组织起每个纪念景点的缕缕情愫,逐步起到烘托纪念氛围的作用。道路的不同宽窄、不同路面形式、不同的材料搭配给游客的体验感觉也截然不同,均能烘托的作用。另外,纪念性雕塑与园林景观小品是纪念性主题公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既能直观展现出纪念的事件或人物,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也能以特定的、引发联想型的纪念性元素来隐喻,含蓄而深沉的传达纪念性情感。当今新技术的发展与材料制作工艺技术日臻成熟,纪念性公园运用的材料也更丰富,给设计师更多选择,因此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各自特点并与纪念性景观设计相融合。
(四)注重纪念性公园景观产生的内心震撼
当代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的核心表现方式是注重实现人的身心体验,因而设计者更加注重对人的心理活动能产生共鸣的方式来进行景观设计。以无声的景与境的搭配,以直击心灵的元素符号语言,把游览者的情感充分激发出来,而非用普遍的历史叙述与人物评价来起到纪念性作用,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所理解的纪念性公园应该是让人文的历史厚重感与自然的因素相互统一融合,并用与之相匹配的纪念性设计手法及参与性活动相呼应,从而起到让游客游览后产生更加深刻的心理震撼和影响。
四、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实践――以内蒙古多伦县成吉思汗纪念公园为例
(一)纪念性主题公园总体规划方案及纪念性设计理念
成吉思汗纪念公园方案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盟东南端,背靠草原、面向京津,因为地处内蒙古大草原边缘同时又与华北平原接壤,从古至今乃是兵家必争之地,据说当年成吉思汗南下路过此地,也被当地美景所吸引。在公园设计中将蒙古族文化元素与改善生态系统结合,力图营造出草原生态公园,弘扬民族精神,体现蒙古族文化,给人们提供一个多层次的生活空间。运用图腾动物(骏马),宗教图案(吉祥花纹)以及特色的蒙古族文化建筑,蒙古族文化雕塑,蒙古族文字成吉思汗精神融入到设计中,同时也满足现代人们生活和休闲娱乐。
(二)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各要素的布局及设计
成吉思汗纪念公园景观的布局为南北纵轴,东西横轴,对称构造,在公园主体道路中,运用蒙古的(哈达)抽象元素,哈达意义表示为吉祥、友谊、安康之意,同时意味这整个公园带给人们一种吉祥健康的含义。以曲线为主要的道路系统,使之组成既自然又活泼的的园林布局。纪念公园的轴线东西两侧都精心选用符合纪念性为主题的园林植物搭配在整个园区周围合理搭配乔木与灌木的植物种类,达到人与景观的和谐统一。
五、结语
关键词:城市景观;类型;手法
美国建筑大师沙里文曾说过:“根据你的房子就能知道你这个人,那么根据城市的面貌也就能知道这里居民的文化追求”。城市景观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传承,也是城市居民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念的体现。城市建设基于原有的城市文化环境,是长期型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城市化妆。城市景观设计在城市的统一性和建筑的协调性之上,是城市文化内涵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999年国际建协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通过的《北京》提出:“新世纪的城市将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者的融合”,并预言:“现代建筑的地区化和乡土建筑的现代化将殊途同归,而现代城市将更为讲求整体的环境艺术”。优秀的城市景观设计饱含着人的智慧和情感,是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精神追求。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城市病愈演愈烈,如何协调好人与城市、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城市景观设计任重道远。
一、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设的骨架,连接城区各个功能区,犹如一个城市形象的展窗。比如哈尔滨城市规划局的虚拟影像公交车,通过公交车在主干道的行驶,上世纪初的哈尔滨市全景一览无余。城市道路承担交通运输、生态和景观的功能,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风俗风貌。北京奥运会以来,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在速度和质量上都有质的飞跃,然而在设计理念和景观布置方面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过度倚重道路的交通功能,“重车不重人”,道路过宽,人行横道不方便人群通过,并且绿化系统不健全。
(一)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元素手法
城市道路破坏了城市景观的整体美感,不论是主干道还是商业街,都难以产生美感。城市道路景观规划应在城市景观宏观规划指导之下,结合城市地形特点和人文环境来具体设计。首先,要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城市布局、地形、水文环境、气候等来设计城市道路网,加强道路设计来提升道路的承载量。如西安的混合式路网具有高架桥、环城高速等多种快速道路,但仍然无法缓解经济增长带来的交通压力。而山城重庆开山建桥,立体式交通网像海绵一样吸纳了大量车辆。其次,要以人为本,考虑车辆和行人的视觉习惯和道路使用规律,在细节处体现品质。公交系统、私家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在流通过程中都有各自的交通目的,要灵活布置交通标志和绿化,让车流畅通,行人舒适。再次,道路景观要与周遭环境融为一体,将城市历史建筑、古街道与现代建筑有机联系在一起。最后,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尽量避免道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原有的池塘、河流等自然景观融入进来,恢复和创造城市中的生态环境。
(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案例———南京长江路南京长江路
以展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历史文化为主题,将街道自西向东分为现代文化、近代文化和毗卢寺古建筑文化三段,途径总统府、毗卢寺、人民大会堂、金陵图书馆等南京标志性建筑景观。在洪武北路至太平北路南段增设一里的文化艺术长廊,街头雕塑、小品林立,处处体现六朝文化、民国风采。文化艺术长廊与人民大会堂隔街相望,是市民休闲玩耍的好去处。长江路的亮化工程更新了道路景观灯,采用造型古朴、照度低、光色暖的灯饰。道路中间增加绿岛,丰富了道路绿地层次。
二、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
城市居住区为人们提供居住和休闲的空间和场所。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过分强调绿化设计,景观设计成为了住宅小区附庸风雅的存在,没有真正深入设计内部。如今商业住宅区设计水平的提升,景观设计成为住宅区的标配,景观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楼房的售卖情况。
(一)城市居住区设计的元素手法
首先,居住区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池塘、洼地、河流、山丘等,合理改造园内水系,保留原有的树木、石头等,创造有特色的环境空间。其次,要满足居民的主要活动需求,提升小区景观设计的实用性。居住区是每个人的家园,身在其中要具有心理调适的功能,做到“动”和“静”功能的结合。“动”包括居民在园区运动健身、遛狗遛鸟、唱歌跳舞等,而“静”是居民的日常休息、下棋赏花等活动。园区通过水系、假山、树木来区分运动场地和休息场地,避免大面积硬装广场对园区生态的损害,“动”“静”区域要合理布局,避免干扰居民的日常休息。再次,景观的设计要与建筑风格相协调,并且具有层次性。现在小区建筑多以欧式为主,景观设计要在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渗透。在亭台水榭、假山、植物的引用上要层次化设计,注意营造私密的空间。最后,要坚持人性化的设计原则,营造浓浓的居家气息,处理好光照和通风问题,营造安静、舒适的生活休闲场所。
(二)城市居住景观设计案例———岭南城市居住区
岭南地区气候炎热多雨,并且地区人多地少,高层建筑密集,这种条件下要解决建筑的防晒和通风问题,就要在建筑的立体景观设计方面做文章。一方面,通过天井、池塘、小河以及庭院绿化来达到空间通透的综合降温目的。岭南的住宅高层居多,建筑的高度超出了植物的覆盖高度,就要在立体景观空间种植矮灌木和藤蔓植物,避免日照西晒和顶晒,还可以在顶层种植植被和布置水池解决顶晒问题。另一方面,高层建筑的立体景观能够使居住空间纳入一个良好的通风系统,种植在建筑外墙的绿植可以防止有害气体的入侵,还能调节空间的温度和湿度,营造室内小气候。居住空间的立体景观包括公共型、半公共型、私密型以及附加型。深圳万科金色家园把屋顶花园和底部架空层做成立体绿化,与数千平米的空中花园在视觉上形成整体,起到很好的通风和避热作用。
三、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包括公园的景观规划和公园的景观具体设计。城市公园是城市的绿肺,是保卫城市自然生态的卫兵,随着城市公园开放度的提升,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也逐渐受到重视。城市公园依山傍水,以山水、地势、绿植、建筑等围合而成的公共区域,融入于城市或者在城市边缘的公共场所,承担一定的社会文化和生态功能。
(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元素手法
城市景观设计包括硬质和软质两部分,硬质实体包括道路硬化、景观建筑、地形修葺以及小品构筑物等,水系、绿植等属于软质实体。城市公园的园路是园区景点的纽带,包括二级公路、普通园路、园桥等。公园为了避免硬化路面对土壤生态的破坏,园路铺设软硬结合,且曲径通幽,一般禁止车辆驶入。园区内的整体设计要结合水系和地形地貌,保留原有的山丘、池塘和河流,在公园开阔处营造高低错落的多层次立体绿色景观。公园的水系设计要注意雨水的循环利用,对于湖泊水系、大江大河支流应做好蓄洪排涝设计。对于滨江公园、滨海公园要做好防止意外落水的保护设置。河滩、江边、湖畔要避免水泥硬化损害原始生态,可采用卵石、软沙铺设。
(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案例———橘子洲公园
橘子洲位于长沙市区中湘江江心,是狭长的线性景观空间序列,长沙市的重点旅游景点。橘子洲分为“一轴四区”,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橘子洲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入园只能通过湘江一桥,游客由同一入口进入避免了游园路线的混乱,也不存在景观空间序列的错乱。园路的设置曲径通幽,意在营造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游园乐趣。通过诗词碑、“谁主沉浮”雕塑群到青年雕像,游园的情绪逐渐达到高潮,开始进入过渡景观,在问天台和望江阁让游客远眺宽阔的湘江水面,领略青年在湖南领导农民运动的壮志凌云。
四、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城市广场是现代城市的标志性公共场所,广场文化是城市文明的重要部分。广场的使用功能包括传承历史文化、体现城市精神、满足居民休闲娱乐需求等。城市中的广场景观设计不管是有规则的还是没有规则的地形,它都应该有一定的大小、尺度、对比、均衡、韵律、层次等审美原则,并且城市广场设计也要突出本身的特点。首先,根据设计作品角度的不同及突出重点的不同,在最终效果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城市的历史文化特征;其次,根据大众审美层次的不同,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更多考虑使用者的文化层次的需求,把它转换为设计思想,体现它的个性,但不能过于形式化,要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背景及气候的变化,这样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才有一定的风格特征。好的城市广场设计其实就是一种生活追求,是一段历史文化发展,又是一种时代的产物,所以它慢慢向多元化发展,既满足各个层面的人民的精神需求,还要体现当地居民生活的价值观念。一个好的作品,不仅能反映当地的生活方式和城市面貌,还反映着当地的城市文化积淀。城市景观设计要强化每一块区域的特定功能,创造多样化的休闲、娱乐、运动场地,来满足市民的需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生”的设计理念,为城市发展的现代化、人文化和和谐化做出规划设计方面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许媛媛,姜磊,吴运江.岭南城市居住空间立体景观设计的类型与手法初探[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2,(08).
[2]张益轩,许蕊,解如水.城市公园景观空间序列设计手法探析———以橘子洲公园景观空间序列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5,(03).
[3]余倩倩.城市景观墙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04).
[4]王珏.从江南园林到现代景观———江南园林营建手法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D].江南大学,2008,(08).
[5]刘龙.城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手法分析———以安庆市御景国际小区景观设计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6,(07).
[6]魏万亮,李凤敏,汪结明,李瑞雪.西北干旱区城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景观设计手法探讨———以乌鲁木齐市南湖广场为例[J].山东林业科技,2013,(02).
景观设计作为人类造物的一项创造性活动,在设计中通过模仿各式各样的自然物的结构、功能、形态、色彩等,不断地对于景观内部空间进行新的分解组合,不仅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也增加了人们与自然之间的亲近感,赋予景观新的生命与活力。在设计中师法自然,可为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方式和造物法则。景观仿生设计中的师法自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仿生设计
景观设计中的功能仿生设计主要研究自然物和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功能原理,深入分析自然物原型(即仿生对象)的功能与构造关系,并与其形态相结合,将设计方法综合应用于景观空间中,以满足人们对功能与实用的双重需求。
2.形态仿生设计
景观内部组建形态仿生设计是景观仿生设计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将某种仿生对象的整体或局部经过加工和整理应用到景观产品外观上,让人产生某种相关联想的一种设计手法,从而带给人们乐趣,满足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情感需求。
3.功能仿生设计
景观的功能空间仿生设计指通过对仿生景观空间的功能认知,激发灵感,结合不同景观针对人群定位与设计目的创造性地选择和模仿这些功能,将其应用于景观设计中,使景观空间不但具备完备的功能、精巧合理的构造,而且具有自然生命的意义与美感特征。
4.色彩仿生设计
景观的色彩仿生设计就是从自然界丰富多样的色彩和色彩搭配中,探索和发现其特定的功能和形式规律,将它们表现出的巧妙的色彩装饰和图形以及物象本身的对比与调和关系运用于景观色彩设计中,使景观空间的色彩既适应设计对象的功能,又具有和谐的美感。
二、从设计的角度分析仿生形态设计在景观设计的实例
以荷兰阿姆斯特丹的IJ项目为例,在这个项目中设计师通过整合周围岛屿的发展、公园和实地,以肺叶作为仿生实物创造的一个新的融于海湾的城市。这是的生态过程的功能得以延续。如右图:其中廊道是该景观设计中较为出彩的一个仿生设计,其以生活中常见的绿篱作为仿生元素,廊道的线性,元素,常被用作连接地块的通道。它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特性,从房屋间的绿篱到能够促进动植物、人和营养物质流动的滨水走廊。尽管廊道的存在促进了景观中的物种和物质的流动,但它同时也对种群数量产生了不利影响。基于廊道的大小和条件以及利用廊道的物种所需的栖息条件,廊道能够在滤进理想物种的同时滤出不想得到的攻击性物种。廊道中的交叉点也能够作为障碍,降低某些物种在地块间移动的能力。例如,横穿河岸与溪流走廊的道路可以有效地阻碍鱼类和两栖动物在系统中的移动。尽管廊道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人们还是普遍认为城市里的生态廊道能够为重新建立一个更大、关联更紧密的积极开放的空间环境创造机会。
三、分析仿生设计在公园案例设计中的运用
以美国波特兰俄勒冈州的EeBenedictSkate公园为例,该公园设计所体现出来的多功能性都应归功于其中所涉及到的仿生设计,通过对叶片的仿生研究,对于整体公园元素的叶片型景观设计,内在同样体现出他所具有的手机和处理雨水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作为人们在此进行滑板娱乐的重要产所。从一开始,公园在解决设计问题方面,就已经开始对于生态系统中更类似公园景观系统的物种进行寻找并从中得到设计灵感,此举当然十分有效。如今,大量的研究表明,当人们进入公园,融入了仿生设计的景观参与度更加高,步道系统、参加令人身心愉悦的休闲活动以及享受身体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时,这些都会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仿生设计也被视为城市经济的再生器,提升了公园的环境设施,使城市成为适合所有人居住的地方。公园和人行步道也可以通过净化来自街道的雨水、变换栖息地的功能、降低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等方式,来改善逐步退化的场所条件。当仿生设计的多样性设计策略应用到公园的设计中,随着城市空间变得越来越宝贵,创造多功能公园对为各种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具有很高的价值。城市中的多功能公园可以将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人集中到一起,除了常规功能之外,还可以培养公众建立一种安全、易于交流和更具活力的景观区域。
四、在滨海国际论坛建筑规划设计案例设计中的运用
滨海国际论坛建筑规划中,建筑的外观设计主要是以临海的海洋生物珍珠贝为造型的灵感来源。珍珠贝贝壳是天然艺术品,同时是制作高级工艺品的材料,是较为珍稀收藏品。会议中心的主体建筑由珍珠贝的贝壳抽象成一个具象的海景建筑,整体造型优美、生动,既能体现建筑的形式美感,又能与周围的河海环境很好的融洽在一起。与会议中心的主体建筑相连的还有四个造型别致的附属建筑,通过优美的曲线将其与主体建筑连接在一起,几道舒展酣畅的动感曲线在天际和水面上划出美丽的弧线,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依相偎,主次之间错落有致,形成抱团共生关系,给人一种母子情深的亲切感觉,再加上建筑物本身优美的曲面造型,使得整个设计充满了生动的趣味。整个的建筑群在设计上以幕墙铝板材料为主,幕墙铝板质感独特,色泽丰富、持久,外形美观,品质优良,而且外观形状可以多样化,并能与玻璃幕墙材料、石材幕墙材料完美地结合。方案二采用的则是大船的造型,在中国传统里,船是天堂里的运载天体,船是水运工具,古代又称“舟”,再原始社会以及现代,船是非常普遍的,因此运用大船的造型,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代表此规划和地域将得到很好的发展。
五、结语
【关键词】山地公园;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国内外案例分析
山地城市公园对于城市景观的塑造和影响显然高于平原城市公园,因为它影响的不仅是城市的平面肌理,还影响了城市的立面景观,它是构成城市天际线重要而美丽的一部分。我国许多山地城市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已经有能力改造自然山水环境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但一味地改造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反过来阻碍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城市中环境资源减少、绿地空间狭小等问题。因此,因地制宜有效利用自然山体环境建设城市公园,改善城市风貌,避免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浪费是山地城市公园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本文从国内外山地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和文献浅析山地公园规划设计。
1山地城市公园相关概念
所谓“山地”,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是指陆地表面形成的高耸的地貌形态。山地具备两个明显的地理学特征:有一定的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而从风景园林的角度来说,它是不同于平地概念的具备特殊地理环境特征的园林基地,也就是地形起伏比较大。而“山地公园”是在规划设计用地范围内基地地形为山地或具有山地的地形特征的公园绿地。山地城市公园是利用山地的特征和植被所营造的游玩休憩场所,是一种复合生态系统。山地城市公园顾名思义就是山地公园在城市中的一种存在,是山地公园与城市公园的结合体。
2国外相关文献
(1)斯德霍格雷(Thomas•J•Stohlgren)等一行研究者以一定的技术为研究基础,分析美国洛杉矶国家公园的植物种类,重点分析其多样性景观,且对麋鹿生境和水岸生境的植物种类进行丰富度调查以及分析,统计出不同尺度下物种多样性和不同生境下物种多样性的相关科学数据。(2)拉福林(DanielC•Laughhn)等一行研究者对美国大峡谷公园的山地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他们从森林防火、森林结构、可燃物载量以及地形学角度对不同海拔地区的下层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适宜较低山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和适宜亚高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3)国际上有名的“宫胁昭方法”是一种在城市中营造近自然林的方法,是由日本宫胁昭教授提出的。这种方法是将所选的乡土树种的幼苗,按自然群落的结构密集种植在接近天然森林土壤的种植带上。种植以后利用种群之间的自然竞争,优势种会被保留,2~3年便可郁闭,10年后便成林。这种“宫胁昭方法”管理粗放,种植简单,而其最后形成的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国内相关案例
案例分析总结———以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为例: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位于兰州皋兰山山顶,占地面积5200亩,整个公园以山体本身为基调,依山而建,是典型的根据山地本身的地形特点所建造的山地公园。兰山山地公园最独特之处在于黄河穿城而过,不仅仅让公园有山可依,同时也有水可寻,所以该公园的设计主要围绕“水”这个主题进行设计。为了让设计更加贴近自然,该公园的设计在水的世界里巧妙地融入了“石”这一角色,山静水动,再结合各种类型的“石”,让公园整体上体现着生态和谐的景象。因此,兰山公园的主要景点是“叠石假山,流水瀑布”,充分展现了“水石结合”的原则。它的次景点是“九龙吐水”,既有典故,又具戏耍乐趣。兰山公园整体上融合了“水的阴柔”和“石的刚劲”,刚柔并济,独具特色。案例分析总结———以鳌山公园为例:鳌山公园位于四川省简阳市新城东区,它所依附的鳌山的相对高度是40~50m,最高处可达到468m,最低处是400m。它位于新旧城交界处,视野良好。鉴于鳌山的天然植被稀疏,植被覆盖率相对比较低,所以在鳌山公园的设计上着重于“植物规划设计”。因此,鳌山公园的设计的特色就在于它的“生态廊道”。以生态恢复,生态保育为主的生态绿地植物是它的一大特色,各种类型的植物增加了物种多样性,在美化公园的同时也保护了整个生态系统。鳌山公园的植物规划主要分为“规则式植物景观”、“自然式植物景观”和“混合式植物景观”,不同区域的植物配置不同。鳌山公园的生态廊道在遵循“整体性、保护性、多元化”的原则下,设计出了“山脉型生态廊道”、“道路型生态廊道”和“河流型生态廊道”。这些廊道的设计能营造出独具特色的山地景观,且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和生态的恢复。案例分析总结———以狮山公园为例:狮山公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占地面积高达17000m2,与广深铁路和黄埔港相邻,附近有密集居民区。狮山整体山体多为低山地,起伏变化不大,整条山脉由三个山头组成,给公园留出了足够的开敞的空间来进行发挥设计。鉴于该公园紧邻密集居民区,所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适于居民进行休闲活动的居住区公园,因此,该公园的设计主要是需要将“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公园在总体布局可概括为“一环,三区”———“一环”是环山路,它依山而建,是浏览主线;“三区”是三大功能区,分别为“休闲观赏区”、“康体活动区”和“后勤管理区”,刚好以三个山头为划分依据。另外,公园在视线设计上主要有三个控制点:最高峰上的“主山炮台”,不受遮挡的“闻香亭”和“环山路”。在园林建筑布局上遵循的是“小、散、隐”的原则,以保持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该公园的设计意在体现“尊重山地现状”的重要性,只有在真正了解了山地特点,深度挖掘山地空间优势,借其自然山水,做到“景到随机”,才能得到理想的设计效果,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节约了造价成本。
4小结
从上述内容可知,国外的关于山地公园的研究多从物群落的多样性、动物保护、森林防火等角度出发,在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功能基础上,尽可能让设计在美学的角度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国内虽有关于山地公园的大量学术资料,但无论是关于山地建筑还是山地植物景观,更多的仍是关注功用方面的问题,甚至在设计让没有成熟到如国外那般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关于山地城市公园在设计方面的不足之处,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设计师应在尊重自然场地地形的基础上设计破坏小且能够满足基本山地公园的功能需求的同时,追求设计的美感,沿着“绿化-彩化-香化”的设计理念,同时结合人们的游赏需求,设计出既具有功能性,有生态保护为主兼具美感的特色性山地城市公园。
参考文献
[1]黄光宇.山地城市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9.
[2]赵世伟,张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3]卢新海.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
[4]邱少斌.福州市大福山自然景观设计的探讨[J].福建农业科技,2004,3.
[5]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6]张立磊.山地地区城市公园地形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08.
[7]张建林.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植物群落特征与景观设计[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1.
[8]魏育娟.基于生态恢复的福建山地公园建设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0.
关键词:山体休闲公园;公园设计;游泳价值;娱乐场所;公园景观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2-0031-02 DOI:
为了使社会大众的休闲娱乐需求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就需要以“向山体借绿”为思路,充分利用城市周边已有山体的景观文化要素,构建一个系统的山体休闲公园。本文即针对小型山体休闲公园在设计方面的主要工作要点进行分析探讨。
1 山体休闲公园的设计原则
第一,山体休闲公园的设计需要遵循低成本原则:在现代园林建设向着节约型方向发展的背景之下,园林设计需要向着低成本景观设计方向转变。在这一背景之下,需要工作人员重新展开对景观行业社会经济因素的深入思考,通过低成本的设计理念,使景观设计领域能够走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正确发展道路。
第二,山体休闲公园的设计需要遵循生态化原则:在对山体休闲公园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也需要将生态化原则作为基本原则之一,根据山体所处区域的实际情况,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使其与城市发展趋势相互融合,并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风向标。
第三,山体休闲公园的设计需要遵循原生性原则:在山体休闲公园的设计工作中,需要充分利用山体原有的景观形态,充分体现山体自身独特的气魄与魅力,将自然生态的山地风貌充分展现出来,尽量避免人工雕琢对其原生态性特色造成不良影响。
2 山体休闲公园设计的特殊性
第一,山体休闲公园设计具有地形的多变性特点:山体自身所表现出的外观的轮廓线就是受到了地形高低变化的影响。这种变化除了使山体的形态更加多样化以外,还能够在山体公园设计过程当中,为主体景物的呈现提供具有艺术性的背景轮廓。通过合理的设计,使两者形成一种具有美感的图底关系,从而构成具有艺术性的景致。同时,地形高低变化下所产生的坡向、坡形以及坡度则为山体形态的多样化提供了基础。
第二,山体休闲公园设计具有空间多样性特点:山体的地形变化是导致空间属性发生变化与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从竖向角度上来说,或开阔,或宽广,或幽静,或深远。例如,从山顶经过山腰再到山麓,在不同的位置上,山体的空间性质也会有不同的改变,因而可以在游览的过程当中感受到环境的开敞到封闭再到开敞的
变化。
第三,山体休闲公园设计具有机理丰富性特点:从山体形态的角度上来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山石天然且富有艺术性的机理,这些往往是后天人为方式所无法打造与呈现出来的。充分利用这些自然且丰富的山体机理,能够使受众有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并充分体现地域特点的特殊性。
3 山体休闲公园设计实例分析
以某小型山体公园项目为例,该项目位于一牛仔城附近,周边商贸发达,建筑密集,交通便利。山体保护完好,树木繁茂,是目前城区内自然绿地中最大的山体绿地。本项目规划研究设计面积约42公顷,其中山体面积公顷。景观设计将公园定位为市民休闲健身公园,是一个集市民休闲健身、城区生态绿化以及反映牛仔文化的多功能综合性城市公园。通过公园建设和景观规划,改善周边环境,提升城市绿地价值,打造新型都市形象,为市民创造宜居宜业美丽的新形象。设计中遵循四个基本原则:第一,生态保护,最小冲击;第二,周边共生,全局规划;第三,配套完整,市民休闲;第四,岭南文化,本土特色。在对本山体休闲公园进行设计建设的过程当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将该公园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景观风貌充分展现出来,使受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其中的美景。为了提高对该山体休闲公园的设计效果,在实际工作中重点关注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从公园园路设计的角度上来说,本公园交通组织流线结合山体登高线走向特点,园路结合周边道路及出入口情况考虑,园路宽度以尽量不破坏山体结构及减少土方工程的原则设计流线,每条园路设计遵循从出入口到山顶广场的通达性原则,且中间设计两条内环形道路串联各条登山园路,形成完整的内部园路体系。根据人登山行走舒适度的要求,每隔200m长的园路尽量设计休息平台。从生态设计原则出发,人行园路的宽度不宜太宽,尽量控制在3m以内,园路的材料也采用环保型的透水材料,尽量减少人工化的痕迹和不造成山体的水土流失等。同时园路与山体的结合要考虑安全设计,结合山势适当设计栏杆,保护游人安全行走。后期公园交通规划园区内能够形成包括消防道路、电瓶车以及步行三种方式对应的路线,实现人车分流,同时对应不同的线路主题,使整个景区中景点的连接更加紧密。
第二,从公园建筑及配套设计的角度上来说,根据公园设施设置体现精简化、必需化原则,设计公园出入口、管理用房、休息亭廊等设施。单体建筑的风格需与整个公园规划风格统一,既能融入整体环境,又能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管理用房和厕所的选点需结合公园维护管理方便的设计原则,充分考虑行人游览需求,同时也需结合山体山形走势,尽量选择在山体较平缓的区域建设,减少人工痕迹。除了公园景观建筑设计要有设计风格外,配套的小型单体建筑,如泵房、后勤管理房和t望台等建筑也应该体现设计特色,风格上也应实现统一标准。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园区内对挡墙、座椅以及入口建筑等景观小品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外观形态多选择安全流线形态的设计方案,且材质多选用耐用性材料,其原因在于:开放性公园的设计除了考虑美观外,整个公园的管理维护也是后期公园的一项重要课题,设计需考虑方便公园日后的管理和减少维护成本。
第三,从公园绿化设计的角度上来说,需要充分保护利用现有植被。新植绿化采用乡土树种,乔、灌、地被植物相结合。植物的选择上应当以花、果有一定观赏性或彩色性的植物植株为首选方案。同时,针对山体公园多存在的土壤瘠薄以及干旱问题,所选择的植物需要具有一定的耐干旱以及耐瘠薄性能,以确保其生长的理想。同时,参考以往的工作经验来看,原有的山体公园植被覆盖多以常绿针叶植物为主,从景观上来说比较单一,容易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针对这一问题,需要种植不同颜色的开花阔叶植物树种,增加植物多样性,形成四季有花开的山体软景观;同时,为了使植物的可观赏性得到有效的提升,使景观效果更加丰富与多元,同时达到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还应当在树种的选择上以本土、区域性树种为首选方案,减少修剪和病虫害等处理成本。以本园区中的绿化为例,在绿化方案的选择上需要充分结合景点的精神内涵,合理选择植物进行搭配。周边绿化上以常绿乔木,各季开花灌木以及草花相互搭配的绿化形式,形成一种四季有景观,春季鲜花灿烂,夏季绿树成荫,秋季色彩丰富,冬季有绿的景观形象,同时结合当地岭南主题特色,增加当地水果荔枝品种等。
第四,从公园的土方处理和施工便利角度来说,因为山体公园有其特有的垂直空间设计,在山腰或山顶上建设会产生大量的垂直运输,施工对山体的破坏和土方的开挖是山体设计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难题。为减少破坏和成本节约,山体公园设计也不宜大量开挖和堆砌,景点设计和园路的尺寸需因山而行,不能盲目扩大建筑体或平台的比例尺度,要以节约和便利施工为原则。同时,施工便道和材料及土方的运输也可以结合设计道路的走向,充分利用原有山体已形成的人行或车行土路,避免大量破坏原有山体植被或造成日后水土流失等。
4 结语
在城市公园建设发展的过程当中,山体公园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在山体公园设计工作的开展中,需要以城市空间环境为依托,结合山体设计的特殊性,发掘能够与城市发展形成良好互动关系的元素,并将其运用于山体公园的设计中。文章即结合某小型山体休闲公园项目实例,从包括园路设计、配套建筑设计、绿化设计及土方和施工便利在内的四个方面,对小型山体休闲公园项目设计中的几项问题以及相关原则进行了综合分析,希望能跟同行一起交流探讨。
参考文献
[1] 魏巍,汤晓敏.娴雅与简约的交融――上海市松江休闲公园景观规划设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25(3).
[2] 葛书红,吴忆明.北京市乡镇生态休闲公园体系规划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qitafanwen/98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