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医保能力提升实施方案范文(通用4篇)

医保能力提升实施方案范文(通用4篇)



医保能力提升实施方案范文 第1篇

一、建设目标

实现“智医助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提高乡村两级(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下同)医务人员的诊疗服务能力和效率。着力破解基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短缺、技术水平有限等“短板”;优化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服务,加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改变基层诊疗模式,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电子病历规范化;优化县域慢性病管理与服务,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电子健康卡使用,实现医疗信息互通共享。

二、建设原则

(一)需求导向,创新服务。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为牵引,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率,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二)顶层设计,统筹建设。统一制定“智医助理”建设规范,明确系统架构、系统功能、安全保障等建设内容;各单位遵照统一规范,结合实际情况,组织项目建设、评估和验收等工作。

(三)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统筹结合“智医助理”建设和电子健康卡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发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中心枢纽作用,实现地区医疗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四)强化标准,确保安全。遵循国家、行业颁发的数据标准,逐步建立统一的“智医助理”标准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和制度,加强涉及居民隐私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实现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同步发展。

三、建设内容

(一)建设“智医助理”系统

1.辅助诊断子系统。建设乡村两级医务人员辅助诊断子系统,依托医学认知智能技术和医学知识体系,在诊疗过程中辅助基层医生全面了解疾病信息并提供所需的知识、经验、方法,协助基层医生对病情进行准确判断,逐步提升基层医生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降低漏诊误诊率;实现与电子病历业务系统无缝对接,减轻基层医生负担。

2.慢病智能管理子系统。建设乡村两级慢病智能管理子系统,利用电子健康卡的身份验证功能,并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检验检查、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辅助基层医生进行慢性病分类、分级管理,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分级,形成个性化健康干预方案,提供预约、随访、健康指导、满意度调查等智能化服务,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

3.远程会诊接入系统。将“智医助理”接入现有的远程影像、远程检验、远程病理、远程心电等远程会诊系统,借助电脑或智能移动终端,实现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实时远程会诊。通过电子健康卡核验患者身份后,上级医生可在线实时查阅患者的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检验检查等资料,制定诊疗方案,及时为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为县域分级诊疗提供支撑保障,最终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诊的良好就医秩序。

4.移动终端。每个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下同)配备一台移动终端设备,实现在移动诊疗场景下的智能辅诊、医学知识检索、共享调阅、慢病智能管理和远程视频技术援助。前期项目建设已有移动终端的基层医疗机构不再重复配备。鼓励以“智医助理”为载体,特别是以移动终端为载体,将医疗信息化其他建设工作嵌入集成其中,统筹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

(二)完善信息支撑体系

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基础数据库,进一步夯实智慧医疗应用基础。升级完善基层HIS系统,推进电子病历录入方便快捷。实现“智医助理”和基层HIS系统、公卫系统、基层LIS系统、基层PACS系统、电子健康卡、医疗便民服务平台、医学影像云对接,实现数据互通共享。积极推广居民电子健康卡应用,实现检验检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等核心数据实时推送。更换淘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旧电脑,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保护居民隐私信息安全。

四、经费概算

“智医助理”项目概算不超过400万元(含市级“智医助理”支撑系统建设硬件费用)。我区建设经费由省与市财政按7:3比例分担。

五、职责分工

(一)区级相关部门职责。区卫生健康委负责制定“智医助理”具体实施方案,落实采购、软硬件安装部署工作;负责升级完善基层HIS系统,协调“智医助理”和基层HIS系统、公卫系统、基层LIS系统、基层PACS系统对接;负责完善信息支撑体系建设,完成网络环境改造,做好与市级平台接口联调和网络互联等工作;制定本地“智医助理”信息系统使用相关政策、制度和规范;负责组织开展“智医助理”培训应用与评估验收工作。区财政局负责落实“智医助理”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和后期运维费用;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管理;配合做好项目招标采购等相关工作。

(二)服务承建商职责。经招标确定的服务承建商负责开发建设“智医助理”系统,其中“智医助理”系统分级部署在省、市两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智医助理”与基层HIS系统、公卫系统、基层LIS系统、基层PACS系统对接,负责信息系统的升级完善和运行维护;负责开展集中培训和个性化培训;招标文件确定的其他职责。

六、实施步骤

1.项目启动(2020年4月)。制定下发项目建设方案,启动项目建设工作。

2.项目采购(2020年5-7月)。完成“智医助理”项目采购和网络环境改造。

3.部署联调培训(2020年5-10月)。完成“智医助理”部署和本地化改造,开展系统应用培训、上线运行及其他相关系统的对接联调等工作。

4.跟踪评估及验收(2020年8-12月)。区卫生健康委开展全程跟踪评估,对跟踪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整改完善;建设完成后及时启动项目验收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完成。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卫生健康委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智慧医疗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工作。倒排工期,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相关单位要确立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分工,层层压实责任。

(二)加强培训推广。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基层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培训,确保受训人员熟练掌握和使用系统各项功能。

(三)落实资金保障。区财政局根据建设需要,积极落实项目建设和运维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开展、按时完成。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

医保能力提升实施方案范文 第2篇

关键词: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医院管理影响

在费用控制中,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给予高度重视,并对其给医院管理带来的影响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医疗费用控制的整体效果,最终在合理支付医疗保险费用的基础上,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改革趋势

对不同地区的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进行对比和分析可知,其与医院的医疗卫生条件、医疗水平等有着极大联系,从而在医院管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根据支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其主要包括对被保险方的支付、对医疗服务供方的支付两个部分,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后面一各部门,即对单病种付费支付方式、按项目付费支付方式等进行研究,从而为医院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提供重要支持。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国家不断加大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力度,给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目前,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改革趋势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一)由后付制向着预付制方向发展

根据医院各种费用的支付情况来看,采用预付制来进行费用支付,可以使预期性成分得到增多,从而转变服务供方制定的激励机制,对于降低医疗服务供方的风险系数有着极大作用,是一种优化配置医院各种资源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医疗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从后付制向着预付制方向发展,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有着重要影响,是推动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现代化、多样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从单一支付方式向着混合型支付方式转变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单一的支付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医疗费用支付的发展需求,给医院管理水平提升带来了极大阻碍。同时,信息技术、高新技术等的不断应用,给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灵活性提出了更要要求,必须注重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才能更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从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从单一支付方式向着混合型支付方式转变,对于提高医疗费用结算的工作效率、实用性等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在进行身体检查时,可以采用按项目进行费用支付的方式;在进行社区卫生、预防保健等时,可以采用总额预付制来支付费用;在专科医疗机构进行重病治疗时,可以采用DRGs-PPS方式支付费用,可以大大提高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的实际效用,最终减少支付方式不适用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

二、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管理的影响

(一)医疗管理方面

在医院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各种发展战略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制定,对于提高医院管理的整体效用有着极大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给医疗管理带来的影响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注重医疗质量提升

在DRGs-PPS支付方式不断推广的情况下,医疗质量方面的监控已经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医院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基础。目前,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与其评级有着紧密联系,需要对医疗费用、就医条件、医疗服务水平、信息管理等多个方面给予高度重视,才能真正提升医院的管理效用,最终促进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不断创新。

2.注重医疗成本控制

在采用DRGs-PPS方式进行医疗费用支付时,患者支付的费用与医院的实际医疗消耗没有直接联系,并且,部分数据显示医院的医疗费用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给医院财务管理带来加大挑战。因此,医院想要更长远发展,就必须注重医疗成本的有效控制,尽量扩大成本与收入之间的差额,并制定更有效、更经济、更安全的治疗方案、检查方案等,才能真正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与此同时,根据医疗费用的结算情况可知,药品费用占据着极大比例,需要合理控制药品费用,才能真正实现医疗成本的有效控制,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合理性有着极大作用。

3.注重医疗效率提升

在医院管理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改革情况,与医院的医疗效率有着极大联系,必须注重医疗效率的不断提升,才能真正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快速提升。由于医疗效率的衡量标准是从病床周转率、平均住院日两个方面体现的,因此,医院必须极大这两个部分的管理,提高全体医务工作的管理意识,才能真正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目前,医院整体效益不断增长需要注重临床方面的质量提升,才能促进医院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从而在提升医院治疗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医疗费用无效支出的有效控制。因此,在我国医疗改革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临床路径的合理应用是提升医疗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推动我国医疗机构管理模式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医院组织方面

1.病案室的管理

在患者进行医疗费用的支付时,需要根据自己的病案来确定费用支付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等。因此,病案数据的有效管理,是各种疾病分组付费的重要急剧,对于提高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的可靠性有着极大影响。一般情况下,按照病种来进行医疗费用的结算,主要依靠的是患者的病案数据,如果数据的质量较好,才能降低患者支付费用的总额。在采用DRGs-PPS费用支付方式的情况下,其需要分析三个方面的数据,其中,病人的数据占据着关键地位,通常是体现在病案的第一页。因此,医院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全面实施,需要加强病案室的管理,让病案室的每个工作人员明白自身担负的重要责任,才能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的基础上,实现病案的参考价值和提高病案管理效用。

2.信息中心的管理

在采用DRGs-PPS费用支付方式后,医院、医保部门之间的联系会变得更加紧密,医保部门必须及时完成信息系统的对接工作,才能真正满足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需求,从而提升医院信息系统的整体水平。因此,在医院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不断推进,需要加强信息中心的管理,才能保证医院各种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在合理调整信息中心的工作重点的基础上,加强信息中心和病案室的互动,最终在完善患者电子档案的刚从恒指,实现各种信息的动态浏览和管理。

3.医保办公室的管理

在电子病历不断完善和DRGs-PPS费用支付方式不断推广的情况下,患者支付费用与医保部门不再有直接联系,可以在病案室与医保中心直接沟通的基础上实现费用支付。因此,医院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合理调整,必须加强医保办公室的管理,快速转变医保部门的工作重点和工作内容等,才能真正适应医院的发展需求,最终推动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改革不断创新。

(三)医院其他方面

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很多医院中,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已经获得一定成效,对于保障患者的权益、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等有着极大作用。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医院病案室、信息科、医务科、质控科医保科等多个部门还需要强化医政、药品、耗材管理,提高医院管理信息化程度,才能真正减少医疗保险费用滥用、挪用等现象。首先,要求各科室必须严格按照《临床诊疗常规》的相关内容对病人的病情实施检查和治疗,以确保病种诊治临床路径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从而达到保证医疗质量、减少药品浪费等目的。其次,合理进行医院药品种类和结构的调整,在药品拥有同样疗效的情况下,医院应首选国产适宜药品,才能在限制进口高价药品种类、数量的基础上,保障医院的运用成本,从而降低医院的生存压力。例如:在加强药品用量监控的过程中,需要每月对高用量药品的种类进行严格监督,并科学分析医生高频度用药种类,对于实现医院用药量、种类等的有效控制有着极大作用。最后,注重医院绩效考核机制的合理调整,加强各部门实践工作的考核,是医疗保险费用改革的重要内容。例如:在进行医院医疗收入结构的调整时,必须合理确定药品、耗材收入等在医院总收入的占比,并在考核体系中加大药品比例、耗材比例、医疗服务质量等多种指标的权重,才能在医院自查过程中及时发现相关不合理的检查治疗问题,从而在增大扣罚力度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经济奖惩手段来实现科室医保费用的有效控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不断转变,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因此,根据医院当前的管理现状,注重各种费用支付方式的合理应用,提高医院全体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并合理调整医院各科室的组成结构、智能等,才能真正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最终促进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韩俊江,胡丹.创新医保支付方式化解“看病贵”探析——以长春市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49-53.

[2]王阿娜.医疗费用的控制与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J].宏观经济研究,2012(5):76-79.

[3]蒋灵,黄崇超.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对费用控制的影响[J].新余学院学报,2012(5):48-51.

[4]廖进球,聂思痕.基于“医患同盟”预期的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5(1):59-67.

[5]黄星云,禹文沂.浅议我国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11-16.

[6]郭文博,张岚,张春艳.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研究评述[J].卫生经济研究,2011(10):23-26.

医保能力提升实施方案范文 第3篇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创新;途径;实践

当前我国积极推进医疗改革,医疗领域竞争加剧,行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形势,如何提升医院在行业改革与竞争中的发展实力成为重要发展课题,对医院而言,做好内功积极进行管理改革无疑是最佳选择。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涉及多个方面,档案管理作为医院丁作的重点,要顺应新时期新发展形势积极在变革中寻求发展。前医疗改革深化中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其可为医院医疗、科研活动提供重要参考资料,为医院内部各项管理活动与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医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目标高质量的实现,是新时期医疗改革背景下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要通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促进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下面简要分析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

1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1、社会进步发展要求对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创新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潮流的进步要求。创新作为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力量,要求全社会范围内各行各业都积极进行开拓创新,以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探索新的思想武器与技术成果,以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改善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状态。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正是基于这种大社会背景顺应时展要求作出的必然选择,也是顺应管理工作转型、开放与共享的必然要求。

2、医院管理工作进步要求档案管理创新是医院工作改革与进步的必然选择。当前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快速发展,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率加快,尤其是档案管理方面,信息化改革步伐加快。档案管理作为肩负着医院诸多信息资料保存、收集及开发利用的部门,本身也面临着信息化及网络化方面的改革挑战,若不坚持与时俱进做到管理改革创新,无疑会影响医院整体管理工作质量与水平的提升.档案资料与信息就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使用价值,从而落后医院改革步伐,不利于医院工作服务质量的提升。

3、档案管理工作进步要求档案管理创新是基于本身内在发展规律所做出的必然选择。加强对医院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可为医疗工作提供诸多助益,推动医院管理工作进步与学术创新,有利于全面提升医疗水平与服务水准。档案管理正是因为不仅仅固守传统做重复性_丁作,伴随时代进步与革新不断推动自身发展,因此才能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步,为自身服务价值的实现创造更多全新的可能性,为医院整体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与动力。

2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途径探究

1、树立全新档案管理价值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首先要从理念创新入手,要引导工作人员树立全新的档案管理价值观、动态观、效率观与现代观。价值观方面,要让管理人员深刻意识到档案服务的价值,将其视为潜在高价值资源,从而为提升医院工作效益及服务水准提供支持,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动态观方面,要引导管理人员树立档案管理动态化观点,走出以往传统管理模式窠臼,改变守旧观念,积极推动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观方面,要引导管理人员树立竞争意识与效率观念,在工作中积极提升管理服务利用效率,为医院长久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支持与服务。现代观方面,深刻认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等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提升信息化水平与管理意识以适应新时期工作转型与改革需要。

2、应用新理念新技术督促创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中要积极应用现代管理理念及技术从管理手段上督促创新。要改变以往纸质档案的管理模式,推动信息化管理的普及与推广,从档案收集、整理、入库、鉴定、保存、利用、检索、编研等各个环节人手提升计算机与网络融入水平,施行文档一体化管理,做到管理理念与技术手段的同步发展与创新。要注意筛选档案中信息价值较高的一类档案做专门电子归档,将以往诸多纸质化档案电子化、信息化,实现档案实体与信息分离。建立专门的医院档案查询系统及服务共享平台,为医疗工作及学术科研提供服务支持。管理上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医院的先进经验,与科研机构、其他机构联合建立多媒体数据库及全文数据库,在保证数据安全性及保密性的基础上,实现优势资源的共享与互补,从而提升档案资源的数字化与信息化水平,为国内医疗工作的进步、改革与转型提供支持。

3、持续推进档案服务改革档案管理中要持续推进档案服务改革,走出以往重管理轻服务的发展模式,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充分拓展档案服务领域,最大限度的开发档案资源,以便为医院医疗丁作及学术科研工作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专业服务,为医疗服务改革创新提供帮助。服务方面要变被动为主动,构建全新的服务模式,围绕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树立超前服务、主动服务意识,了解医疗工作及学术科研的进步l展方向,建立优质的服务平台与体系,提升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与水平,从而将服务这个全新的核心理念作为档案管理不可或缺的发展选择。

4、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不能忽视制度方面的改革与进步。制度方面首先要积极完善档案管理岗位工作制度,根据新时期管理需求明确不同岗位工作人员职责,以督促他们认真、负责做好档案的归类整理、编研统计及利用工作;其次是归档及借阅制度,要明确各类档案的归档时间、范围、期限及其他相关要求并明确执行,借阅审批、登记要严格,以保证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及完整性,更好的发挥其服务医疗工作的价值;再次是档案保密、鉴定与销毁制度,对保密等级不同的档案作好分类管理,对于电子档案及纸质档案要严格入库管理,定期检查档案情况及有无泄漏,对违反保密规定者明确究责,鉴定销毁也要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坚持审慎原则完成入库及销毁;最后是库房管理制度,要做好库房内部防火、防盗、防虫、防潮、防尘、防光、防有害气体等工作,以保障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做到妥善保存与处理。

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入,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创新档案管理意味着其可以更好地为院内医疗、科研工作服务,对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准有积极意义。创新作为医院档案管理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积极坚持创新才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为医院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促进医疗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医保能力提升实施方案范文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省、市、县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健康”建设,牢固树立常态化防控意识,把疫情防控作为前和今后较长时间的重点工作。紧盯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建立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措施,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将疫情防控工作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与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深度融合,找准群众关心的问题,坚持底线思维,改变工作作风,落实工作制度,创新服务模式,完善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提升卫生健康治理能力,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满意的卫生和健康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用三年时间,在全县医疗机构基本构建起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制度,制定常态化精准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将防控工作职责固化到现有的行政组织构架之中,将疫情防控制度和举措固化为卫生健康系统常态化工作,融入到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工作的方方面面,充分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路径,巩固深化改善医疗服务有效举措,推广固化医院工作制度,不断创新医疗服务模式,避免因疫情防控给人民群众就医带来不便,在疫情防控中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在改善医疗服务中坚守疫情防控防线,实现“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努力做到诊疗更加安全、就诊更加便捷、沟通更加有效、体验更加舒适、医患更加和谐,全县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最终取得疫情防控和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双胜利。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问题导向,提升工作实效。紧紧围绕我县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更新举措,健全制度,进一步端正医疗服务理念,夯实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持续改进医疗服务工作。

(二)坚持底线思维,做好疫情防控。医疗机构作为疫情防控的重点部位,要坚持底线思维,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在疫情防控中的功能定位,制定并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措施,认真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健康安全屏障。

(三)坚持平战结合,提高综合实力。突出“平战结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现有医疗资源,完成诊疗流程再造,强化人才培养,切实增强综合防护能力和医疗服务能力,能够履行“战时防控、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职能职责,将卫生健康系统打造成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医疗劲旅。

(四)坚持协调联动,统筹推进工作。加强与发改、财政、人社、医保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强化部门间协调联动,将疫情防控和改善医疗服务融入改革发展大局,与深化医改同部署、同推进,以改革促发展,以改善促和谐,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满意的卫生和健康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四、工作任务

(一)固化工作制度,构建平战适宜的管理体系。做好“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坚持做好“六稳”、落实“六保”的工作总基调,根据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出的不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健全完善集中统一高效的常态化疫情防控领导指挥体系,重新梳理医院各项医疗管理工作制度,在进一步完善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基础上,将涉及疫情防控的预检分诊、首诊负责、病人交接与转运、病人随访、陪护探视管理等制度固化为医院常态化管理制度,加强就诊患者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实行科学预防,积极落实“四早”措施,协助做好重点场所防控工作,形成机动灵活、运行高效、平战适用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医院管理制度体系的重塑和革新,为疫情防控和改善医疗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二)再造诊疗流程,筑牢疫情防控的有力防线。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发热门诊设置管理和医疗机构实验室检测的通知》《省肺炎境外输入疫情防控工作规程》等文件要求,二级及以上医院规范设置独立的发热门诊,严格落实三级医院“三通道”、二级医院“双通道”、其他医疗机构单向单通道流程要求,完成诊疗流程再造,完成率达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省发热哨点诊室设置要求(试行)》要求,加强发热哨点诊室的规范化建设,持续提升服务人员能力水平,当好健康守门人。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明确就诊指引,指示标识醒目、清晰可见,通过医院官网或微信公众号及时向社会公布就诊流程信息变化,引导患者有序就医,避免因疫情防控给患者就医带来不便,为疫情防控和改善医疗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三)强化院感管理,夯实疫情防控的整体水平。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站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高度,杜绝麻痹和松懈思想,排查漏洞,补齐短板,持续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开展院内感染风险排查整顿,落实落细院内感染防控网格化管理的各项工作措施,严格执行院感防控“四项制度”,一要固化坚持病区陪护和探视制度,传染病区取消探视陪护,呼吸、感染等科室实行视频探视,其它普通病区全部实行一患一护一探视,同时限制陪护人员随意走动,最大限度减少病区人员聚集,避免交叉感染;二要全面实行病区全封闭严格管理制度,设置唯一进出口通道,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出入病区。加大院内感染防控投入力度,严格落实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和医务人员防护要求;三要强化落实主管医师首诊负责制度,加强监测发现、依法报告和隔离,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规范转入定点医院;四要切实抓好医疗机构感控督查员制度,落实医疗机构感控主体责任和一把手负责制,按照《省医疗机构感控督查员制度(试行)的通知》要求,配齐配足感控队伍,加强感控的主动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果断采取防范措施。

(四)强化防控意识,抓好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和防控意识,认真汲取哈尔滨聚集性疫情等事件经验教训,按照《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防护技术指南(试行)》(国卫办医函[2020]155号),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诊疗操作的风险高低进行相应等级防护,严格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流程,强化防控措施。严格实施三级预检分诊流程,在门急诊规范设置预检分诊点,安排临床经验丰富的感染性疾病科或相关专业的医师,从事预检分诊工作,实现关口前移,提升预检分诊能力。加强入院人员排查和管理、尤其是加强境外入(返)开人员的排查力度,大力推进健康通行码查验工作,做到不漏一人,及时发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五)强化检测能力,提升肺炎诊断水平。按照“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实验室建设,县人民医院要建设核酸实验室,达到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务件,县中医院、复康医院要加强实验室建设,逐步达到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条件,满足大规模开展核酸抗体检测工作需要。县疾控中心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实验室全链条质量保证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做好肺炎核酸检测信息记录、上报等相关工作,分级分类推进检验检测专业培训,开展定期抽查复检一致性评价和室间质量评价,保障检测质量和实验室生物安全。

(六)强化分级诊疗,落实医疗机构服务功能。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因势利导,聚焦公立医院门急诊患者高密度聚集、长时间等候的诊疗点位、检查点位、手续办理点位等,通过扩容、增源、错峰、限制人流等手段,进一步推进减量提质。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线救治作用,推动优质疗资源下沉和上下转诊机制落实,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医疗安全。

(七)推进“互联网+医疗”,切实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一是落实预约诊疗制度。二级以上医院通过采取自助预约、网络、银行卡、电话、手机APP等多种方式实现预约诊疗服务全覆盖,全力推行分时段预约,预约时段精确至30分钟内,完善就诊和检查时间段(点)告知,减少预约患者候诊时间,提高预约诊疗效率,避免因患者聚集加大疫情防控风险。到2020年底,二级公立医院预约诊疗率大幅度提升;二是推动落实远程医疗制度。积极建立完善县、乡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立远程会诊平台,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培训等服务,推进实施“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避免因不必要的转诊出现基层患者的流动和聚集;三是推进其他智慧医疗服务。围绕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开展检查检验结果、电子病历自主打印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诊间(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减少就诊人员流动。

(八)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内涵。一是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要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设置多学科诊疗门诊,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避免患者院内流动,降低院感风险。二是落实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医院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设立医务社工岗位,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立医务社工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工,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为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疫情防控知识宣教等支持服务。三是提升后勤服务能力和水平。各医疗卫生机构要积极探索后勤服务中心模式,加强后勤服务管理,大力改善服务设施和就医环境,为患者提供优美、整、干净、贴心、舒适的就医环境。

(九)优化诊疗服务,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一是落实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并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逐步扩大临床路径病种数,入径率达到30%以上,推行日间手术,增强临床诊疗行为的规范化和透明度,减少住院天数,避免过度医疗;二是继续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二级以上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达市卫发〔2019〕50号),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避免过度检查,进一步减轻群众经济负担;三是提供优质护理及延伸服务。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纵深力展,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二级以上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覆盖率达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健康教育指导等服务;四是推进合理用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要求,严格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加强点评结果的应用与持续改进,二级及以上医院配备临床药师,实现药学服务全覆盖。依托药学质控中心,组织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处方点评,提升全市合理用药和用药水平。

(十)加强行风建设,持续提升患者满意度。一是严格落实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卫生计生系统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及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达市卫办发〔2017〕236号)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医德医风考评制度,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市医德医风考评信息化平台,继续开展第三方行风满意度测评工作,持续提升患者满意度;二是严格落实医患沟通制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将医患沟通技巧培训纳入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定期组织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意识和水平。完善“一站式”服务功能,对患者咨询做到一次性告知清楚,减少患者奔波。并将疫情防控内容纳入医患沟通的内容,助力疫情防控;三是加强医疗行为监管。充分利用医疗“三监管”平台,加强对不规范医疗行为监管,及时通报平台监测结果,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二级及以上医院要进一步规范建设医患沟通中心(办公室),实行“首诉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处理制度和机制,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6月底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根据本工作方案要求,于2020年6月底前制定本辖区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并召开专题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动员和安排部署。

(二)督促实施阶段(2020年7月至2022年11月)。各地各单位要对照具体的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及时发现疫情防控和改善医疗服务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建立工作台账,制定整改措施,逐项整改提高。我局将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该项工作进行督促落实和指导,每年进行阶段性评估,对工作开展较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三)总结评估阶段(2022年12月)。各单位要对该项工作推进情况、工作成效和问题不足进行全面总结,将好的经验和工作模式用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认真分析,不断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和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认真组织落实。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