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辟地作文
盘古开天辟地
远古的时候,天地是混在一起的,被一个非常非常巨大的圆形的硬壳包围着,就像一只特别大的鸡蛋。那时,遇见一片黑暗,人类的祖先盘古就在这个大圆球中生长发育,他长得很快,每天都能长一丈。几千万年过去了,这个圆球已经容纳不下盘古了。有一天,他突然觉得周围空间太小,连身子也无法转动作文 ,而且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见,便使劲打碎了包在他身外的那层硬壳,跳了出来,盘古的头长得像龙,身体则像蛇,他会许多种变化。人只是他许多种变化形象中的一种。
就在盘古打碎他身外那层硬壳的同时,从那个圆球中产生出了许多种物质。那些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便形成了天;那些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最后形成了地。开地分离开了,空气开始流动起来,但天只是蓝蓝的一片,没有日、月、星辰,地也是光秃秃的,没有花草虫鱼,一切都是那么寂寞、单调。盘古站在天地之间,用双手尽量将天往上托,那些轻而清的东西就上升得更快,地也下沉得越来越厚。盘古自己也在开地间不断长高。又过了很多年,开升得很高很高,地变得很厚很厚,盘古也长得很长,很长了。宇宙就这样形成了。
盘古为了让宇宙彻底定型,不再回到原来的混沌之中,便撑在开地之间,这样坚持了不知多少年。最后终于累倒了,再也没有起来。他的左眼化为光芒四射的太阳,右眼化为皎洁的月亮;他的四肢化为了大地边缘的四根擎天大柱;他的头颅和筋脉化为了起伏的高山和丘陵;他的血液化为遍布的江河湖泊;他的肌肉化为肥沃的土地;他的牙齿化为坚硬的金石;他的精髓化为珠玉;他的汗水化为了滋润大地的雨水;他的声音化为震耳欲聋的雷声;他的皮肤化为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他的呼吸化为阵阵清风……
从此,天地间不再冷清了。太阳、月亮不断升起又落下,日夜更替,江河奔流,草长莺飞,世界变得充满生机,宇宙间也更加清澈明丽。盘古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给人类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传说,在人类未被女娲创造之前,这个世界还没有形成。是一位叫盘古的大巨人,拿着一个斧头把这个世界劈开的。
无数年前,有以为叫盘古的巨人在一片混沌中睡觉,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当盘古醒来之后他非常生气。于是他拿着放在手边的斧头,咻的一声就起来了,他提起他全身的力气挥舞着斧头,似乎要把这一片灰蒙蒙的地方给打开,他砍啊砍啊,过了一些时间,发出了一声轰隆的声音,似乎劈开了。灰蒙蒙的不知名物体慢慢的往上飞了起来,当时飞的很慢,盘古很生气。他变大变大,变的非常大,他两只手往上撑,然后接着变大,把灰蒙蒙的东西给推上去了。
脚下硬硬的东西就变成了土地,天上飞着的东西就变成了天空。太阳也出来了,他累了。他轰隆一声躺在了大地上,他的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座大山,他的汗毛变成了森林。
他休息下来了,静静的睡了过去,我们应该轻轻的走,不能把这个开天的大英雄给吵醒了。
我最喜欢的家乡美景是盘古园。有人问:“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为什么不喜欢桂林;“黄山归来不看岳”,你为什么不喜欢黄山,而盘古园名不见经传,你为什么要喜欢它?”我有一个肯定的回答:因为那里充满快乐,洒满阳光。
在那里,处处可以听见欢笑声、麻雀的鸣叫声,以及小虫子的“开会声”。在草地里夹着一些鹅黄的、淡紫的小花,它们随风摇曳,热情地欢迎着每一位游客,把自己最灿烂的笑脸显现给快乐的人们。
在那里,郁郁葱葱的草地衬托着湛蓝深远的天空,雨雾中,美如仙境,雨停了以后,小草愈发嫩绿,天空愈发湛蓝,空气愈发清新,我们也愈发高兴。
每到周末,我和朋友们便奔向盘古园,在我们的秘密基地——一个隐密的小凉亭集合。我们举行完“集合”仪式,便尽情地欢笑嬉戏。当然,我们也要守住自己的“城池”,以防“敌人”入侵。每当这时,晶莹的汗珠挂在每个人的脸上,幸福的感觉徜徉在每个人的心间。
这就是在我心中家乡最美丽的风景——盘古园。
宇宙初开的时候,还只是个圆球,这个圆球里面诞生了一位盖世英雄,这位英雄他就叫“盘古”。
这个宇宙圆球里面又闷又窄,盘古在这里面非常的难受,他左思右想,突然想到了:他拔下一颗最锋利的牙齿,不一会儿,那颗牙就变成了一把气势汹汹的斧头。
他拿着那把气势汹汹的斧头狠狠的朝着宇宙圆球从中间劈去,慢慢的那个圆球裂开来,一分为二。
盘古看到之后,心里特别高兴,但是看到圆球又开始合拢,他随即用手顶着上面,脚踩在下面,用尽全身力气不让合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天地之间稳定下来。
盘古觉得这天地之间太矮了,又担心再次合拢,他只能坚持着顶天立地的动作,使自己的身体变大,从而扩大宇宙空间。
无数年之后,盘古实在挺不住了,他全身无力地倒在了地上。
他两只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筋脉与血液变成了错综复杂的江河湖海;全身的骨头变成了山川峡谷;深深吹了一口气,变成了风;全身的毛发变成了花草树木,。
从此,这个宇宙空间有了生机,稳定了世间平衡。
古籍中,“天地合闭……左手执凿,右手执斧,犹如剖瓜相似,辟为两半。上半渐高为天,……下半渐低为地……”(《开辟衍绎》附录)、“元气骱,萌芽兹始,遂分天地,……首生,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表明他是开天辟地、为人类创造生存条件的伟大先祖。
《后汉书・_传》却说(瓠)乃五色犬,有功于高辛氏,得其女为妻,生六男六女,自相婚配,“其后滋蔓,号曰‘蛮夷’”。宋人朱辅《溪蛮丛笑》中叶钱所作的“序”讲得更加明确:“五溪蛮皆种也。聚落区分,名亦皆随异,沅其故壤。……现今已有五个族:曰猫(苗)、曰r(瑶)、曰獠(僚)、曰(侗)、曰绐J(仡佬),风俗气习,大抵相似。”这里说是为“长沙武陵蛮之祖”。研究表明,与瓠实为同一神人在不同时期不同文献中的称谓。如前述,为华夏人类始祖。后者的瓠为部分少数民族的始祖。
“巫”虽然是与人类俱生的原始信仰,但自女娲在洞庭湖创建有神人崇拜的巫教后,三湘巫觋便不再只是蒙昧盲从的巫众了。他们尊崇,不仅因为是三湘苗、黎、瑶、侗诸族的祖先之一,更重要的是,对人伦始祖女娲伏羲有“救命”之恩。湘西著名的苗族文化研究者石启贵在1948编著的《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中,记录了苗族古巫歌《傩神起源歌》:天上的窝耸与地下的禾壁斗法,禾壁用计将窝耸抓住,关在谷仓内。后来,禾壁的一对儿女将窝耸悄悄放走。窝耸在逃走前,送给这对兄妹一颗仙瓜仔,嘱咐他们马上就有滔天洪水到来,他们要速种瓜仔,仙瓜种成后可在瓜内藏身,逃此一劫。不久果然天降洪滔,大地一片,人畜俱毁,兄妹藏在瓜内得以幸免。无奈之下,几经周折,兄妹成亲:
“……从此兄妹为婚配,天成二美一双人。成婚一年有一子,二年三载连连生。
……后来子孙多发达,二皇究系原始人。二皇确系原始祖,因此崇信这堂神。”
兄妹洪水劫后成亲的故事虽流传甚广,但窝耸这个角色却不多见。窝耸是何许神圣?上述苗歌中早有答案:
“……禾壁是苗名和姓,窝耸是雷公姓名。……因是雷公不服劲,用斧要劈禾壁身。
……说罢一声火光现,用斧劈破仓板门。……雷公炉内去打铁,打成快箭四五根。
把箭拿在手,分别插入海水门。………齐天洪水方消了,二人脱身瓜内存。”
这段歌词明确唱出“窝耸― 雷公― ”。雷公所用的斧子,是的专利,是形象标志性的道具。将比喻为雷公则可能是三湘巫觋所独创。正因如此,笔者曾拜访过南方、西南方各省很多地方的傩坛,仅在湘西南某县乡镇的傩坛神案上,得见左手执凿、右手执斧的雷公傩神(图1、图2)配享香火。此全身木雕傩神像在全国可能也是绝无仅有的。
是否是女娲的前辈?当时有没有开山辟地的斧和凿?这都是确定上述古苗歌合理性的关键。
女娲系列神话“抟土造人”、“采石补天”、“兄妹成婚”的时代背景,当是母系社会后期,属第四纪即全新地质时代,此时为我国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期至大汶口文化期,距今约6000年至4000年。也就是在此时发生了一次对人类毁灭性的大洪灾。
神话虽有众多版本,但关于他的身世却十分神秘。目前,仅见西晋人干宝的《_》,他在叙述(盘瓠)娶高辛氏之女的事迹之前,附加了一段出身,说他从高辛氏王宫中的老妇耳中所出,隐喻了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此当为我国地质年代第四纪更新世的中、晚期,亦为旧石器时代后期,距今约有5000年至10000年。盘瓠(犬)与高辛氏之女(人)的结合,是相交的婚姻形态,其后代亦同辈兄妹血缘婚配,均属原始社会中期的原始群的_行为。
盘瓠“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出身在巫文化中曾有明确的反映。晚清无名氏的《桂阳风俗记》载《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六帙云:“赛瓠者,本徭(瑶)祀。州中祈福禳病,或赛之。……巫以练帛两三尺,画诸神悬之竿。……或夜至野外灭烛舞,曰盘黑鼓。通志云报仇怨者,非也。有力者每岁或三岁辄赛,临(武)、蓝(山)尤多。其歌尾词辄曰:‘寻耶去!’。言盘瓠以寻父死于野,招其魂焉。”这段文字诠释了瑶巫“盘黑鼓”的真实目的,是为寻找父亲的盘瓠死在黑夜中而举行招魂巫术。
女娲伏羲与盘瓠的后代同为兄妹成婚的血缘亲,在其后几千年的传说以及各类文献中,对这两种婚姻的反应显然不同。盘瓠后裔兄妹成婚没有出现任何批判和责难。而女娲兄妹在各族各地的传说中,其兄对其妹的议婚,总是囿于伦理而再三推拒,并且还设置了一场令世上人畜绝灭的洪灾,铺垫“非此不可”的特殊背景,这就表明是先于女娲几千年的神祗。
在山西峙峪旧石器时期遗址中,发现了用水晶制成的斧状小石刀,轮廓似斧。内蒙呼和浩特出土的旧石器晚期石器中,已有了石质手斧。作为“长沙武陵蛮”始祖盘瓠故土的湘北,澧县梦溪亦出土了介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的屈家岭文化的石斧与石凿,距今也有两三千年。这证实了古籍中形象的记载有一定的科学性,时代的原始人执斧持凿创造奇迹是具备物质条件的。
三湘苗、瑶巫觋视为消灾纳吉的神灵,凡事均祈求于他。明嘉靖年《衡州府志》载:“衡人赛,病及仇怨重事设祈许,赛之日,巫者以木为鼓……击鼓吹角”。湘南瑶族巫师历来有盛大的傩祭活动“盘王愿”,歌颂的功德,祈祷护佑。瑶民喜爱击鼓歌舞,瑶巫做法事时必击鼓吹角,这均是击鼓巫术的孓遗(图3)。
傩戏中的开山大将
如同女娲在傩戏中的化身孟姜女一样,三湘傩坛戏剧中,亦有的化身,这就是“开山”。 “开山”一词多见于佛、道二教。佛教尊称名山古刹的首创和尚为“开山祖师”。道教有罗列上古神皇体系的《开山图》和《遁甲开山图》。二者对“开山”具有“创始”的意义是一致的。“即开山”的观念在民间由来已久,如浙江景宁县畲族兰氏的祖先图上,首先就写着“开山氏”。故三湘各地亦广为流行“开天地”之谚语,连各地木匠都将斧头尊称为“开山子”,内涵是用斧头来开天辟地。可见事迹的社会影响之大。
巫觋酬神将搬上傩坛,除了纪念这位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神祗外,主要是以他为核心,将有关巫傩的神人及其故事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并传承。此类傩戏湘西叫“搬开山”,湘西南又称“打开山”。饶有意味的是,的艺术代言人――“开山”所戴的面具却是蚩尤面具(图4),并且无一例外。这与的雷公造像呈鸟头羽身一样,反映出形象多元化的特点。各地巫师将这种面具直接称呼为“开山脸子”,凡傩坛班社必不可少。既然是酬谢神龛上的傩神,愿虚渺的神灵们高兴,并令出资延请巫傩班子的主东家满意,同时还要顾及傩坛周围不同层面的观众的审美情趣,开山戏经过历年的磨砺和嬗变,到上个世纪初,三湘各地的开山戏已经成为一组系列的小喜剧。虽如此,傩坛上的开山,无论其面具、造型、道具、剧本等,都紧紧围绕巫傩这一主题予以发挥。
开山面具:蚩尤本身就是傩神,是傩祭的灵魂,是三湘苗、瑶、侗、土家等民族崇拜的图腾。用蚩尤面相制作的面具具有驱鬼、纳吉的功能,自然是傩祭中不可缺少的法器。另者,传说中的是一位肩负造山置河重任的创世者,如果直接表演一些带有戏谑元素的世俗故事或随便戴其他什么神怪的面具,则有损他的壮烈形象。所以,借助蚩尤的面具是在情理之中。开山戴着面貌威严的面具,进行诙谐俚俗的演唱,看似不伦不类,但观者却习以为常。由于世俗生活非常丰富,开山面具在其蚩尤特征(双角、剑鬓、獠牙)不变的原则下,也随着剧情、民族以及地域的不同而变化多端。可以说,数以百计的开山面具中,没有两面面具是完全相同的,其中甚至还有直接采用传说中的雷公脸造型(图5)。
武将形象:既然戴了蚩尤面具,那么其造型必须与蚩尤的气质相近。古籍中的蚩尤是造兵器、斗黄帝的“战神”。傩戏中的开山装扮完全忠实于这些记载。如开山上场自报:“头戴乌纱角朝天……”(金盔)。随后的唱词中又唱道:“上头脱了梭织甲,下解战袍一两张”(铠甲)。开山的装束结合扮演者运用戏曲花脸的做派,俨然是一员威风凛凛的武将。(图6)
神斧道具:开山所用的斧头也是傩坛大神所赐。他唱道:“五郎赐我一把斧,斩尽天下鬼妖精,手执斧头不离身,要与东君斩财门。”唱词中的“五郎”全称叫张五郎,是楚巫的“开山始祖”之一。民国元年《湖南民情风俗报告书》“巫教缘由”中说,昔楚庄王为抗旱求雨而召见师教首领巫法真及其弟子张五即。后张五即施放巫术,果得雨水一昼夜,缓解了旱情。于是“楚王遂以师公姓巫,令改师教为巫教,张五即于即字上加一点,改为张五郎。”所以,至今三湘巫师人人皆有法名,名字中又必有一“法”字嵌入其中。自此张五郎声名大振,傩坛多供有显示他“翻云播雨”时身体倒立的木雕神像,置于神案之下享受香火。开山的斧头由他赐予,其法力自然高超。
剧本唱词:巫师多为农村中的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他们主持的傩祭活动也主要在乡村。因为要在傩祭现场吟诵或书写宗教性文牍,所以他们大多能断文识字,一些坛门的掌坛师往往还有祖传的唱本。不过包括几出傩坛大本戏在内的傩戏,在演唱者的实际运作中都有很大的随意性。开山戏有时还为独角戏,即一人扮开山上场,场面师傅(锣鼓师)与场上的开山作逗乐性的对答,以增添其戏剧性。其剧情内容乃至道白、唱词大多与傩祭有关,并呈浓郁的地方特色。
如桃源《出开山》:
“一去桃源有三湾,我是桃源洞中仙。……来到户主傩堂上,先参主东后参神。
张主东,某圣人,请入高衙龙凤门。请你出来无别事,同与开山拜神灵。
一拜公皇当庭坐,二拜娘娘坐首尊。三拜三清并大道,四拜满堂众神灵。……”
再如凤凰《搬开山》:
(出场诗)头戴乌纱角朝天,身佩板斧亮半边。不听皇王三召唤,单听岳王将令传。
(白)末将,张三。奉了岳王将令,去到湖南凤凰县与还愿信士砍精灭邪。就此走走。
《盘古开天辟地》为我们讲述了创世纪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的原因和经过,解释了宇宙的起源,赞颂了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精神。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抓住关键的语句,感受盘古敢于开创、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
2.了解神话传说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领悟课文主题。
2.在课堂上“读”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读得深刻。如第二节的“抡斧猛劈”通过学生自己的动作感受来加以读的感悟;天地分开后发生的变化,也是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加以体会,特别是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变化,我首先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然后通过师生对读,生生合作等朗读方式,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潜移默化中体会祖国文字的魅力及盘古的不朽精神。
3.有效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在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变化”这节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发挥想象,同学间启发合作,想象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仿造文中的优美词组也写下了很多优美的词句,同时达到了当堂课讲、练、写结合的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本节课的作业我没有硬性规定学生去完成哪些内容,而是让学生说说学习本课后回家想做些什么,其实学生所说的如:想再读一些神话故事,想把故事讲给家人听,想继续搜集有关神话故事的资料等,这些正是老师要安排的作业,而学生却自主地要去完成这些任务,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抓重点词语,提高朗读的质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如第一自然段我抓住了“混沌一片”,结合图片进行理解,既理解了词语,又为后来的盘古开天地作了垫设。后面两段的教学,抓住了几个动词“抡,劈,顶,蹬”体会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三、不足之处
第三自然段的处理可以再紧凑些,也可以通过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得再充分些,老师的讲解少一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本节课拖堂两分钟,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以改进的地方,争取在不断的改进、完善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得更为合理。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读懂课题。了解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中神话故事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接着初读课文6—9自然段,整体感知盘古怎么撑天的。然后交流分享读书感受:从“直挺挺”“撑”“不让”“孤独”“坚持”“实在”“终于”可以体会出盘古与自然坚持斗争的献身精神。最后搜集阅读优秀的古代神话故事。
元始天尊(盘古大神),全称“一气化三清玉清居清微天圣登玉清境始气所成日天宝君元始天尊妙无上帝”,也称“盘古大帝”、“玉京大天尊”、“太上道尊”、“元始天王”、“天宝君”。
元始天尊是公认的阐教始祖,为道教经典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首,三清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元始天尊的师傅为天道鸿钧道祖。元始天尊的师傅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老子创立道教,而他创立了阐教。
唐代以后道教宫观大多设有“三清殿”,元始天尊常以手持混元珠像居于大殿神像之中位。在大型道教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三清神位或神像,均以元始天尊为中位,元始天尊的神诞之日是正月初一,民间亦有在冬至日供奉元始天尊的。
元始天尊的师傅”首见于东晋葛洪的《枕中书》记载:“昔二仪未分,溟滓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元始天王,开天辟地,治世成功以后,蜕去躯壳,一灵不昧,游行空中,见圣女太元,喜其贞洁,即化成青光入其口。圣女怀孕十二年,始化生于背膂之间,言语行动常有彩云护体。因其前身是盘古、元始天王,就称为元始天尊。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称:“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天界之祖,即为元始。”居天最高:据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之《真灵位业图》称,神灵所居之处是“玉清三元宫”,元始天尊居其“上第一中位”,即三十六天中之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天之最高位,即三十五天之上。
玉清境内,有紫云之阁,碧霞为城。众神仙按时上玉清境朝元始天尊的师傅。《隋书。经籍志》称元始天尊以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即授以秘道,开劫度人。“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诸仙官”。元始天尊的师傅鸿钧老祖(《封神演义》)中称为鸿钧道人,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师父;是部分道_所信仰的仙祖。
传说元始天尊的师傅鸿钧为众仙之祖、众圣之师(天道圣人的老师)。鸿钧又称“鸿元道祖”。鸿元指天地未开、虚空未分之际的宇宙本始状态。有“先有鸿钧后有天”之说。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神奇故事。课文通过盘古开天辟地,顶天立地,体现了巨人盘古的不畏艰难的献身精神。课文处处充满神秘的味道、神奇的想象,让学生感受着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1.教学效果(思效)。
学生对于课文中描写“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这部分有所质疑,因为课文插图中是盘古手托着天,所以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究竟是盘古“头顶着天”还是“手托着天”?是故事描写有误还是课文插图不够精准?其实,学生讨论不出结果也无所谓,只是借助这样一种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盘古开天地的艰难而已。
2.教学收获(思得)。
(1)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遵循主线展开教学。以“传说中的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从而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始终坚持“以读为本”,尤其是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以及盘古身体发生变化这两部分,不需要教师过多的分析和讲解,而是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谈出自己的体会。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盘古抡起斧子开天辟地的高大形象就跃然眼前。
(3)小练笔的设计恰到好处。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盘古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变成了自然界的某一种东西,盘古身体的这一部分和它所变成的东西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声音变成雷声,眼睛变成太阳月亮……从而让学生体会,想象不是凭空乱想,而是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这时候布置学生练笔——除了课文中描写的,想象一下盘古的其他部分会变成什么?学生就有了想象的思路。
3.不足之处(思失)。
复述课文是四年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的语文技能。在开始备课的时候我是设定了这项任务的,自己也以为很容易达成,结果发现我太高估学生了,他们只是用非常简单的语言概括了故事内容,缺少复述的趣味。这样说明学生并没有掌握复述课文的诀窍,尤其是精彩片段的精妙之处,包括一些关键词句,学生并没有运用到自己的复述当中。
4.改进措施(思改)。
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文本本身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利用合理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创设情境让学生有问题可思考,有时间可思考,有机会去思考。不管何种类型的课文,老师都应该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启发;少一点讲授,多一点学生的思考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可在古代先民的脑海里,宇宙却像一个大鸡蛋混沌不堪。是一个大英雄,开天辟地创造了世界。这到底是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传说在万物之初,一只鸡蛋包含着整个宇宙,盘古沉睡在这个大鸡蛋里。有一天,他醒了。他看到世界一片漆黑,黑暗的世界让他感到烦躁,于是他拿起斧头对着周围用力一劈,只听见“轰”的一声,“大鸡蛋”被他的神力劈开了。轻而清的东西往上飘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往下降变成了地。为了不让它们再合到一起,盘古用手顶着天脚踏着地支撑了一万八千年。后来他疲惫不堪,在熟睡中死去了。他的血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身躯变成了宽阔的大地。
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我们新生一代所需要的。盘古用开天辟地的创举创造了这个世界,也鼓舞着我们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坚持不懈,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教材简析】
学习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混沌、孕育、筋脉、甘霖”等词语。
2、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奇特而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准备】请学生搜集、阅读自己喜欢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一)激趣谈话
同学们,你听过或读过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牛郎织女》、《女娲造人》、《神笔马良》等。
(二)动情简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起源
神话故事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因此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奇特、大胆、合理的想象把自然界拟人化,创造了神话。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板书:奇特、大胆、合理的想像)中国神话学专家袁珂先生撰写了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全书从世界是怎样开始的,黄帝和蚩尤的战争,帝俊、帝喾和舜,后羿和嫦娥的故事,鲧和禹治理洪水,远国异人,夏以后的`传说等几个方面对支离破碎中国神话作了最全面、完整、通俗的讲述。
(三)引出课题
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人们百思不得其解,那蓝天、大地从何而来?为什么天清澈如水?大地浑浊厚实?啊!人们开始想像了,原来是人类的祖先“盘古开天辟地”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同学们翻开书55页,走入这神奇的故事之中,感受那奇特、大胆、合理的想象吧!
二、走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轮读课文,相机正音,互相评价.
(注意:混沌hùn dùn 冉冉rǎn上升可恼nǎo)
3、读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预设:学生可能对故事中的盘古印象深刻,也可能认为盘古用大板斧划分开天地印象神奇无比,还可能对盘古倒下后周身发生的变化感到惊叹┅┅总之,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感受。
三、品读神话故事,感悟想像
重点:理解课文思路,掌握盘古开天辟地的具体细节,通过读,把课文内容弄懂、弄熟。
难点
理解古代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学生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
二、教师点拨: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传说写的。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劳动人民看见一些大自然现象,像日月出没、电闪雷鸣等等,得不到解释,以为有“神”在支配这些现象,就创作了许多神话。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天真烂漫的幻想,最初是口头流传的。从神话中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观念,可以看到他们怎样进行劳动和斗争。神话里英雄形象的无比强大,反映了人类对于战胜自然的信念和向往。今天我们阅读神话,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想象丰富奇特,气魄极大,朴素的解释了宇宙的起源。它围绕了一个“变”字,先写天地的形成,而后着重写盘古运用他的力量和智慧“开天辟地”。夸大的表现盘古的神力,是对人的力量的大胆的幻想和歌颂。想一想,幻想、想象、夸张在神话创造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三、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并完成练习:
(1) 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并根据所填内容写一个阅读提要。
第一至第五段总写
第六至第九段写
第十段详写
第十一段写
(2) 从课文中找出五个褒义词,做词语卡片:每个词一张,写出词的用法,有几种写几种,并分别造句
这个成语来源于徐整《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远古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他们很想知道天地是怎样形成的。渐渐地,他们创造出一个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是一片混沌。它无边无沿,没有上下左右,也不分东南西北,样子好像一个浑圆的鸡蛋。这浑圆的东西当中,孕育一个人类的祖先——盘古。
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在这浑圆的东西中孕育成熟了。他发现眼前漆黑一团,非常生气,就用自己制造的斧子劈开了这混混沌沌的圆东西。随着一声巨响,圆东西里的混沌,轻而清的阳气上升,变成了高高的蓝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变成了广阔的大地。从此,宇宙间就有了天地之分。
盘古出世后,头顶蓝天,脚踏大地,挺立在天地之间。以后,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这样又经过一万八千年,天高得不能再高,地深得不能再深,盘古自己也变成了九万里长的顶天立地的巨人,像一根柱子一样撑着天和地,使它们不再变成过去的混沌状态。
语文 -盘古开天辟地
教学设计示例一
重点:理解课文思路,掌握盘古开天辟地的具体细节,通过读,把课文内容弄懂、弄熟。
理解古代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学生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
二、教师点拨: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传说写的。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劳动人民看见一些大自然现象,像日月出没、电闪雷鸣等等,得不到解释,以为有“神”在支配这些现象,就创作了许多神话。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天真烂漫的幻想,最初是口头流传的。从神话中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观念,可以看到他们怎样进行劳动和斗争。神话里英雄形象的无比强大,反映了人类对于战胜自然的信念和向往。今天我们阅读神话,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想象丰富奇特,气魄极大,朴素的解释了宇宙的起源。它围绕了一个“变”字,先写天地的形成,而后着重写盘古运用他的力量和智慧“开天辟地”。夸大的表现盘古的神力,是对人的力量的大胆的幻想和歌颂。想一想,幻想、想象、夸张在神话创造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三、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并完成练习:
(1) 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并根据所填内容写一个阅读提要。
第一至第五段总写
第六至第九段写
第十段详写
第十一段写
(2) 从课文中找出五个褒义词,做词语卡片:每个词一张,写出词的用法,有几种写几种,并分别造句。
.教案点评: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练习。
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的
1.发扬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2.培养改写神话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难点:
(l)理解古代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2)改写神话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字的注音。
浊 混沌 孕育 霹雳 冉冉上升 巍峨 雷霆 骨髓 甘霖
2.正确解释下列词语.
(l)盘古:我国神话中的开天辟地的人物。
(2)开天辟地:古代神话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后方有世界。因此用“开天辟地”指有史以来。
(3)宇宙:本课指~切物质及其存在的形式的'总体。
(4)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响声很大的强烈的雷电现象。
也叫落雷。
(5)冉冉:本课指慢慢地。
(6)湿润:本课指(玉、石等)质地柔和、细腻光滑。
(7)甘霖: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3.朗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
二、导入
上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看见一些自然现象,像日月出没、电闪雷鸣等,得不到解释,以为有“神”在支配,就创作出了神话。神话最初是口头流传的,从中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思想观念;神话里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人类对战胜自然的信念和向往。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传说改写的。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天地是怎样成形的?大自然的一切是从哪里来的?古人思考着这些问题,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创造了巨人盘古这个英雄形象。
改写后的神话,结构清晰,条理清楚,情节丰富而生动。
神话按照宇宙起源的历史顺序,从混沌初开到天地成形,再到自然界万物的产生,条理分明。
先写混沌初开。巨人盘古在一片混沌中孕育、成长,醒来时,眼前模糊一片。他顺手抓来一把大板斧,用力一“挥”,天和地就在这挥动之间被分开了。
文章在叙述宇宙起源时,时间的推移交代得很明确,如“很多很多年以前”“一直经过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这样又经过了十万八千年”“又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代”等,不仅显示了宇宙产生的漫长过程,而且使得全文条理清楚,脉络十分清晰。
重点:理解课文思路,掌握盘古开天辟地的具体细节,通过读,把课文内容弄懂、弄熟。
理解古代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学生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
二、教师点拨: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传说写的。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劳动人民看见一些大自然现象,像日月出没、电闪雷鸣等等,得不到解释,以为有“神”在支配这些现象,就创作了许多神话。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天真烂漫的幻想,最初是口头流传的。从神话中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观念,可以看到他们怎样进行劳动和斗争。神话里英雄形象的无比强大,反映了人类对于战胜自然的信念和向往。今天我们阅读神话,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想象丰富奇特,气魄极大,朴素的解释了宇宙的起源。它围绕了一个“变”字,先写天地的形成,而后着重写盘古运用他的力量和智慧“开天辟地”。夸大的表现盘古的神力,是对人的力量的大胆的幻想和歌颂。想一想,幻想、想象、夸张在神话创造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三、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并完成练习:
(1) 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并根据所填内容写一个阅读提要。
第一至第五段总写
第六至第九段写
第十段详写
第十一段写
(2) 从课文中找出五个褒义词,做词语卡片:每个词一张,写出词的用法,有几种写几种,并分别造句。
教案点评: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练习。
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的
1.发扬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2.培养改写神话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难点:
(l)理解古代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2)改写神话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字的注音。
浊 混沌 孕育 霹雳 冉冉上升 巍峨 雷霆 骨髓 甘霖
2.正确解释下列词语.
(l)盘古:我国神话中的开天辟地的人物。
(2)开天辟地:古代神话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后方有世界。因此用“开天辟地”指有史以来。
(3)宇宙:本课指~切物质及其存在的形式的总体。
(4)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响声很大的强烈的雷电现象。
也叫落雷。
(5)冉冉:本课指慢慢地。
(6)湿润:本课指(玉、石等)质地柔和、细腻光滑。
(7)甘霖: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3.朗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
二、导入
伟大的盘古把自己的身体奉献给了宇宙后又过了十万八千年,他醒了。但不能动弹,因为他明白自己是个宇宙了,动了就会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困难,他静静地躺在那里。突然,觉得全身像千刀万剐般痛得忍不过来。他的汗毛渐渐减少,肌肉也被一种叫"电池"的东西染成了青色,像中了毒,血液也变成了黑色。他急得直喘气。
然而,他呼出的气变成狂风,引起了巨型沙尘暴。盘古看到这一切,伤透了心。开始不停地流泪,却引发了大洪水。盘古绝望了,只有在睡下去,可是,他又一次觉得钻心的痛。他咬着牙强忍着,开始全身发抖,让世界大型地震一次又一次暴发。他一定一次又一次的想对人类说:"人类呀!救救我吧!同时也在就你们自己呀!如果这样的话我会撑不住的!"没错,好好想想吧!盘古为我们做了多大贡献,我们却这样对他。我们改改了,请挽救那最后的一点环保之心吧!盘古忍受着,忍受着。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神话的创作与远古时代人民争取生存、向自然力抗争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与远古的生活和历史有密切关系,往往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力的抗争和对提高人类自身能力的渴望。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远古人民结群而居,在集体劳动和共同生活中,创造了原始工具、木刻符号、图画文字、原始的音乐和舞蹈,同时也创作了原始神话,神话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并伴随漫长的历史进程,不断创造和发展。
神话中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它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根据原始人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与提高自身能力的要求而想象出来的。
原始神话是人类在童年时期特有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认识形式。它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活动。处于蒙昧时代的远古人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不能超越其生产力低下的状况和对自然抗争的无力状态。因而在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中,就多是直观、猜测和臆想,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类智力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原始神话一般不再产生。但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文化知识程度的不平衡,在一些实践上还不能有效地控制自然,和在认识上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起源和自然现象变化的地区和民族,神话性的幻想仍不可避免,或不能完全避免。但这些作品与原始神话是有一定区别的。
神话中有远古人民种种幼稚的思索和追求,多方面地反映了原始人的宇宙观。其中往往寓含着原始科学、原始哲学、原始宗教的因素。相信有超自然的主宰,相信万物有灵,相信灵魂和神灵的存在等种种原始观念和意识,以及图腾崇拜、巫术信仰、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组成远古人民世界观的因素。在神话中,一切自然现象乃至某些社会存在都被看成是有生命的,都被赋予人的特点和超自然的能力。神话中的奇禽奇兽、怪神怪物以及氏族神、部落神、雷神、雨神等夸张与想象的形态,都不能和这些观念分开。神话中对于人和动物、人和自然、自然与自然之间的某些因素联系的认识与想象,是作为处于神话时代的人们意识形态的种种表现而存在下来的。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qitafanwen/983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