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行政文明建设读后感范文(精选21篇)

行政文明建设读后感范文(精选21篇)



行政文明建设读后感范文 第1篇

xx市精神文明工作在市委的直接领导下,通过文明委各成员部门的协调配合,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前全市基本形成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态势。目前,我市以“拓宽思路、广辟途径、纵横调动、全面进步”为方向发展精神文明工作。为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继续努力,全市精神文明工作能够踏上一个新台阶,能够更好的与当前我市的经济发展相适应,更好的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

工作措施:

一、分类指导、各有侧重

当前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城镇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明显优于农村,而且城镇工作与农村工作也具有较大差异性。鉴于这种情况,具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应大体分为两个方面:城镇和农村、要求和标准也有所不同。

(一)城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纵横联动、全面推进。从横的角度讲,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文明办将与工青妇、科教文卫、综合治理、旅游等社会口单位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各单位服务基层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从纵的角度讲,文明办将带领街道、(镇)社区、文明单位开展创建工作。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考核标准不变,评分更加严格,检查更加常规性,通过文明办经常性的检查、指导、落实,使街道、(镇)社区、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重视性更加提高,工作更有成效。文明单位为社会的示范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全市300多个文明单位自觉地开展益民社会活动的较少,今年要求各级文明单位至少开展2-3次社会文明示范活动。

(二)城镇精神文明建设队伍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通过举办街道、社区文明专干、文明单位文明专干的精神文明综合知识培训,认真提高人员队伍的基本素质。

(三)动员街道社区联动辖区单位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活动丰富精神文明创建的形式和成果,提高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当前新农村建设开展的热火朝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迎来了一次大好机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实效、夯实基础、培养人才、形成氛围。

――抓队伍。落实乡镇、村精神文明建设人员名单,通过各乡上报精神文明工作计划及下乡调研对各乡精神文明工作现状进行评估。在充分吸收基层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调动各乡首先从思想上重视精神文明工作。

――抓活动。以“一乡一个载体”为目标,各乡主动挖掘本乡资源,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炼活动载体,以载体促活动,以活动聚人心,以人心促和谐发展,为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作出贡献。

――抓人才。深挖农村中的特色才艺人员,将他们组织起来,以浓郁的乡土文化活动传帮带,特别要突出体现当地民俗风情,传统的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形成体制,逐年提高。

――抓亮点。在全市100多个行政村中每年挑选2-3个示范村,根据该村实际突出特色,如“科技致富型新村”“崇文重教村”“艰苦创业型新农村”等,抓住亮点,深挖潜力,加快发展。

――抓投入。各乡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每年要有一定的比例投入,逐年积累,使乡镇在活动中有器材,有服装。

二、加强管理,突出文明单位的社会示范作用

当前,全市三级文明单位300多个,是我市丰厚的文明建设资源。在坚持过去验收的基础上,推行文明单位社会化服务活动。要求各级文明单位在较好完成本质工作的基础上,每年要承担两到三件社会性事务,为年终或届满验收的硬指标。具体事务由街道、社区列单,由单位选择承担。

三、加强学习,完善机制,不断提高本单位综合素质。

严格工作纪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学习,经常交流,共同提高。文明办在正常参加部里学习的基础上,制定每月业务学习计划,逐月落实。

行政文明建设读后感范文 第2篇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逐渐出现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问题,若不及时加以制止,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必将受到制约。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行部署,体现了我党的生谋远虑、xx远瞩,也为我党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实施的长远大计,我们要重视之,并把这一思想体现于政策制定中,贯彻在实际行动下。结合我局实际,体会如下:

一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在社会公众层面,在全区大力倡导“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决策管理层面,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在项目审批建设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从建设生态文明全局着眼,将保税区打造成适合商建、适合人居的生态文明品质之区。

二是鼓励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建设生态文明,既要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又要毫不放松节能减排。以绿色、环保、低能耗为发展主流,坚定不移走生态型、环保型发展路子。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投资进一步向社会公共服务事业、新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转移。努力运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设备,改善过度依赖资源环境的现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三是优化生态环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就没有未来。首先要改变以往先发展后治理的观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逐步推进河道污染,水土流失等相关问题的综合治理工作;同时努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四要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人少靠道德,人多靠制度。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体现生态文明要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在政府工作中,以考核体系为指引,逐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在民生工作方面,继续实施政府节能补贴工程,大力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的引导作用;在企业管理中,加大监管力度,有效遏制浪费资源现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保护赔偿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于破坏环境的单位或行为人严惩不怠。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必须坚持的伟大工程,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继续实施,更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能否延续。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你我共同参与。

行政文明建设读后感范文 第3篇

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来讲究礼貌。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汉代贾谊则把是否讲礼、守礼看作是人与兽的区别。在现代文明社会中,讲文明,懂礼貌,这种美德应当得到大力弘扬,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及我们城市的长远发展。不断提升现代文明建设美丽和谐新九江,是我们每一个九江人的共同责任与愿望。因此,我们应顺应时代的要求,自觉遵守,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合格公民。然而,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常有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的现象发生。

马路上被人随手遗弃的包装袋;社区公物上肆意破坏留下的痕迹……同学们,这些不文明的现象你们在生活中肯定看见过,那么,扪心自问,你们自己可曾做过这些不文明的事,看到身边有人做了这些不文明的事,自己又可曾提醒过他们呢?

当今的社会,不文明的现象却越来越多了,这其中又难道没有我们的责任吗?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地尽到我们身为社会人身为九江人身为外小人的责任与义务呢?

我们要尽到这些责任,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轻轻提醒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家人不要随地吐痰;只要我们悄悄将马路上被人乱丢的纸屑,放入公共垃圾桶;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不口出脏话;只要我们在过马路前停下脚步,再多耐心地等候一会红灯;只要我们在公交车上多尽一份爱心,将座位让给需要帮助的人……

这些简单的行为都是在维护社会文明,维护九江城市文明,维护自身文明。文明从我做起,如此简单,那么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只有一个素质高、有教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而只有一个整体上素质高、有教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的新九江,才会被世界认同,才能有城市的尊严和精神。

一个文明的校园里,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加上恬静、幽雅、舒适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才会启迪莘莘学子去不断探索,求知。一个文明的九江,和谐、安定的城市环境,更会引领千千万万的市民走向文明礼仪、不断进步的光辉!

行政文明建设读后感范文 第4篇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国_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理念。

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来说,我们的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面对近二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严重短缺状况,一些人大声疾呼:中国“地大物博”的观念该改改了。必须把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的理念,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树立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理念。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树立珍爱和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一些人更一针见血地指出:环境完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在于,经济危机往往是相对短暂的,影响一时的,而生态危机则是长期的。一旦形成大范围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最终将会导致人类与自然难以为继。

行政文明建设读后感范文 第5篇

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体会。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当然,也不能片面地讲生态而不讲发展,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能否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各级党政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只有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利用和保护,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安泽良好的生态优势,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坚持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的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了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当然,也不能片面地讲生态而不讲发展,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能否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各级党政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只有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利用和保护,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心得体会《生态文明建设体会》。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安泽良好的生态优势,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坚持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的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了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国_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理念

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来说,我们的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面对近二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严重短缺状况,一些人大声疾呼:中国“地大物博”的观念该改改了。必须把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的理念,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树立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理念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树立珍爱和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一些人更一针见血地指出:环境完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在于,经济危机往往是相对短暂的,影响一时的,而生态危机则是长期的。一旦形成大范围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最终将会导致人类与自然难以为继。

行政文明建设读后感范文 第6篇

我国已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了,但真正能穿越历史的就只有生态文明了。

如今,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又进行全面的开展。从原来的四体变成了现在的五体:“生态文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_而其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又是最重要,这不就又给予我们更深的忠告。

生态文明是一种形态,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成果。人与自然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应当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让我们尊重和爱护自然,进行“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活动。让自然远离破坏,远离威胁。曾经有人说过:“热爱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为最大快乐,是人类追求的志趣。”对待自然就应该公平,友好。

与生态相联系的就是文明,现在,人类对文明的了解有很多,文明从远古到现在一共有三个阶段,一:原始文明,是石器时代;二:农业文明,有大量农耕技术;三:工业文明,也就是现在,利用资源生活。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

可是,文明讲究的是节约能源,生态讲究的是保护坏境,对于人类社会的一步步改革,地球上局部的资源已经接近尾声,一些不再生资源也可能将消失在地球上,仅仅是局部受破坏,但也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地球上的沙漠化越来越广泛,植物越来越少。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4,是少之又少。可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全球气候变暖,天然气。石油。煤矿物质等资源急速枯竭,这些都是需要救援的,我们应该尽量少开发,多循环;要节约,少浪费,用生态理性代经济理性,建设制度,制定标准。一棵树好栽,一片森林却难养,我们要同舟共济建立小康社会,不能等到地球上的资源都枯竭了,你才知道后悔,世上是没有后悔药的,等到那个时候,河水干涸,树木枯萎,大片大片的沙漠就在眼前,但那是人们的自作自受。要想走的更久。更远,就得从这一分一秒做起,一起保护环境。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可大可小,可远可近,都取决于你自己。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就是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的时间还能比现在久几千几万倍,不让人类变成下个灭绝的生物!

行政文明建设读后感范文 第7篇

党的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定义为中国在20xx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并明确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近段时间通过认真学习,我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几点更深的认识。

一、建设生态文明要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机制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摒弃传统观念。要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要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发展应该始终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明建设,是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以有利于而不是有损于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标准的。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更要加倍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切实把建设和发展生态文明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并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

二、建设生态文明要改革干部政绩考核体制

要建立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综合考核投入和产出、速度和效益、经济和社会、发展和环境等方面的指标,力求将经济增长、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使用三者结合起来,作为地方政绩的考核指标,不断完善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制度。

三、建设生态文明要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机制和环保税收制度

要建设生态文明,建立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必须积极推进生产要素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政府要逐步培育形成对土地、矿产资源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能够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建设生态文明,环保要加强征税的力度。

行政文明建设读后感范文 第8篇

一、认真发动,层层落实,让创建活动深入人心

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宣传文明学校创建的意义,帮助教师提高创建认识,增强教育的服务意识。

其次,学校在全体成员中认真学习文件,细致推敲创建的工作程序,研究确定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创建文明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办公室,做到了工作人员落实,责任落实,为顺利开展创建工作奠定了组织保证。

再次,学校创建文明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讨论、研究并制定了我校创建活动的具体方案,并及时下发至全体教职工,对各阶段所要抓的主要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最后,还充分调动了广大家长的积极性,让广大家长参与学校的创建活动,对创建工作中加强监督,对学校创建工作和学校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与此同时,各校开展了争创文明班级和文明学生的主题教育,落实了创建活动方案,为在全校顺利推进文明创建工程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精心实施方案,促学校各项工作的规范

1、认真抓教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

提高教师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师德修养。学校利用周末工作会议、教研组会、党员会及全体教职工会议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法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及教师职业道德条例的学习,与此同时,对学校有关创建活动的要求及时传达每位教职工,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当今教育要增强依法执教的意识,增强服务意识,要以尊重、理解学生为出发点文明执教,依法管理,克服封建式和自由式的管理。

以规范有序的管理促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学校还利用党员学习和政治学习时间,组织素质教育理论学习,请有关专家来校讲学,促进教职工工人先进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本年度围绕以上内容开展的学习活动共计约15学时。

2、认真抓文明集体的创建活动

并以此为载体促文明学校的创建。各学校积极开展创建活动,从成员的协作、气氛的营造、人际关系的和谐、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效率、学生的评议等方面开展创建,通过创建,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大家气氛融洽,氛围浓厚,卫生能经常保持清洁,师生在办公室的交流和谐、教师爱岗敬业,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

3、积极开展校园建设

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以优秀的校园文化引导和激励师生。

学校各类活动丰富多彩,各种兴趣小组(共近十种)为学生发展特长优化个性创造了条件,学校今年举行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如元旦文艺汇演、工会活动、田径运动会并组织学生参加,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舞台。

5、严格管理规章,努力实现依法治校

以制度促管理是我校一贯的指导思想,为此,学校创办初期就制定了学校管理的一系列管理规章,其中也涵盖了创建文明学校的管理制度,并进行过一次修改。

目前有关班级的各种制度已上墙,教师的管理制度印发至每位教师人手一本。但学校设立了校务公开栏,对重大的问题及时地向教职工公开,设立了校长接待制度,接受师生及家长的来信和监督。

与此同时,学校还依据市教育局对社会的八项承诺,制定了学校对社会的八项承诺并印发至全体学生家长,为家长监督学校的办学行为提供了依据。

在学校管理中,学校领导班子率先垂范,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并带领党员身体力行,以自身模范的行为促教职工职业道德的规范,作为学校领导干部,大家也依照学校制定的廉政建设责任制及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勤奋敬业,受到师生好评。

6、严格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

按照市物价局和市教育局的统一要求,我校严格按要求和文件办事,凡不符合政策的收费一律不收。学期初的收费也能按规定做到统一收据、统一填写收费卡、统一收取,同时做到公开项目、公开标准、公开金额、公开支出项目,发放致学生家长一封信,提出收费的具体内容。几年来,学校各项收费严格按规定执行,从无乱收费现象。

经过近一年的创建,我们认为学校的组织是得力的,创建活动促进了学校领导班子及广大教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了广大教职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观念的形成。

行政文明建设读后感范文 第9篇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尊重自然,就是强调自然与人出于对等状态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绝对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都应该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二、顺应自然,强调人类在日常活动中要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我们日常生活、工作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建设则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的区位、资源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战略。推进产业生态化,培育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保护自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保护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绝不能把自然当做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过改造为我们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我们不能对其加以改造和破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行政文明建设读后感范文 第10篇

如今,“绿色”成为时尚,绿色食品、绿色发展…。我们须意识到,全球恶化的生态环境形势已不是单纯的科学技术就可挽救的,要靠政策、靠政治,更要靠全社会觉悟的生态道德文化观。否则,如何拯救“濒临失衡的地球”。通过对十八大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深入学习,结合保护区工作,就生态文明中的生态道德教育谈点体会。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认为要以“绿色通道”中特殊先行的“绿”来为生态道德教育开道。

一、生态道德教育意识的.“绿”

人类对社会的依赖性与其对自然的依赖性,构成了自己生存与发展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沙尘暴、雾霾天气、经济发展中的透支等现象,并非主要出自科学上的无知或技术上的缺失,而是与人们的道德水平直接相关。确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生态道德这一触及人类的道德规范的必然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而展开,相对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类与其他生命之间关系的教育,没有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其中的重点来进行。针对目前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全民对生态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很是必要。

二、生态道德教育制度的“绿”

学校在“生态教育”的统领下,用生态教育思想关注每一位孩子,关注孩子的每一个方面。学校通过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将生态道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管理结为一体,利用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形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从外部环境促进学生把接受的生态教育内化为自己所认可的价值观,再外化为学生的生态行为。

三、生态道德教育目标的“绿”

生态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其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选择和运用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方法和途径。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使生态道德思想转化为人们的生态道德实践,并且使其真正成为公民的一种素质,其中,开展自然价值和生态美意识的教育,进行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意识的教育,以及实施生态保护和生态创造意识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几个方面。从生态道德规范教育的作用来看,主要在于使人们尊重生命、尊重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正确处理控制人口与合理消费、适度发展与维护生态平衡、消除贫困与反对奢侈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持续、有效地提高人的生态道德素质,才能使人拥有保护自然和生命的道德意识、道德能力与道德习惯,才能自觉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四、生态教育行动的“绿”

生态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帮助人们树立绿色的消费理念,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学校要让同学们从利用身边的废物做起,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在手工制作中,要引导同学利用废弃物制作精致的小作品。

五、生态道德教育心灵的“绿”

在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时,要通过继承传统美德教育的合理内核,通过创设情景、诱发道德体验、引导反思等方式,以心理体验的形式促进德行的生成和发展,比单纯的说教或灌输要更有效。学校的“环境爱护,从我做起”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感与欣赏之情,来消除人与自然对抗的情绪,从而积极地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努力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培养起人与自然积极健康的生态道德情感。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如环保讲座、知识竞赛、征文等来传授生态和环保知识,并注重校园的绿色环境和绿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接受绿色环保教育的氛围。还要通过组织学生野外实地参观考察及在“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特殊日子里参加校内外环保宣传和环保行动等方式开展环境教育。

六、国家生态安全教育中的“绿”

要把国家生态安全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点。全球环境的变化,国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状况,跨越国境的污染,生物的入侵以及军事冲突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如今我国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严峻的生态安全问题,如果对国家生态安全不及时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严厉措施,就会给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建立国家生态安全预警与防范体系,改变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方式,开展国家生态安全的国际合作,形成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环境战略影响的评价等;另一方面,要把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相关举措作为全民生态道德教育的重点,并且通过各种现代传媒对有关案例适时加以披露,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对一切导致生态恶化现象的危害性引起高度警觉,进而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化为全体国民的自觉行动。

保护区应充分发挥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以学校为主阵地;积极有效地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引导人们运用科学理性和道德规范来指导、约束自己的需要,提升公民的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行政文明建设读后感范文 第11篇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_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20xx年以来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_汇,为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行政文明建设读后感范文 第12篇

党的_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定义为中国在20_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并明确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近段时间通过认真学习党的_大报告,我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几点更深的认识。

一、建设生态文明要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机制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摒弃传统观念。要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要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发展应该始终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明建设,是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以有利于而不是有损于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标准的。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更要加倍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切实把建设和发展生态文明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并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

二、建设生态文明要改革干部政绩考核体制

要建立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综合考核投入和产出、速度和效益、经济和社会、发展和环境等方面的指标,力求将经济增长、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使用三者结合起来,作为地方政绩的考核指标,不断完善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制度。

三、建设生态文明要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机制和环保税收制度

要建设生态文明,建立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必须积极推进生产要素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政府要逐步培育形成对土地、矿产资源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能够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建设生态文明,环保要加强征税的力度。

行政文明建设读后感范文 第13篇

文明,是一个城市和谐的音符,是人们的道德体现。它是一朵最美的心灵之花,我们要以礼貌为肥,去浇灌这朵花,让它开出最美的花朵,我们才能共创文明城市。

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更应该注重文明,礼貌待人。文明其实很简单,一句道谢的话,一个善意的举动,这些都是文明。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我背着琵琶从兴趣班回家。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店主阿姨,只因太过熟悉,反而显得单调。我站在红路灯前,看着红灯,心里暗暗地数着秒数。绿灯一亮,我便跟着人流飞快地穿过斑马线。忽地,一个场景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只见站在路中央的警察叔叔正在扶着一位老人过马路。是的,这个场景我在电视里不知道见过多少回。但是,真正亲眼见到是第一次。看着这一场景,我的心里只觉得一阵微风拂过。在这炎热的太阳的照射下,我竟奇迹般的感到清凉。这一刻,你会发觉文明是多么美好。

其实,我们身边到处有文明的体现。当你在楼道捡起一个垃圾,当你早上把清洁区打扫的干干净净,当你在别人随地吐痰时的忠言劝告。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

当你在别人帮忙时说一声“谢谢”,当你在做错事时说一句“对不起”,当你在与别人交流时的微笑相对。这些举动也无形之间拉近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感情。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着“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讲文明,懂礼仪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将这种优秀品德传承下去,并将其发扬光大。在这次创文中,我们身为东台人,更应养成文明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创建文明城市,你我一起同行!

行政文明建设读后感范文 第14篇

城市交通环境和秩序是城市文明的窗口,以遵章守法、安全有序、畅通快捷为主要取向的交通文明建设,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门。打造交通文明,是交巡警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一项社会工程。

打造交通文明,首先要着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成区面积逐步扩大,但为数不少的城市居民是“洗脚上岸”的农民,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较差。应当以这部分群体以及车辆集中单位、学校、企业和城市周边的乡村为重点,通过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案例分析、警示宣传、创建交通安全村等形式,强化交通行为人的文明意识。

打造交通文明,需要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有机结合。我们认为,交通文明建设必须防止宣传教育与严格执法“两张皮”倾向。据调查,95%以上的交通违章行为,都是行为人在明知违章的情况下发生的。对这种“习惯性违章”,教育的作用虽然有效,但是也很有限。应当打破“法不责众”的惯例,按照交通法规规定的处罚上限执罚,以形成相应的威慑力。同时,应当加强对交巡警队网伍的教育管理,以理服人,以法服人,文明管理,以良好的执法形象树立执法权威。

打造交通文明,离不开必要的物质投入特别是交通管理设施投入。xx建市以来,城市框架拉开很快,公路密度成倍增加,但交通管理设施建设比较滞后,我们多方筹资,投入。

行政文明建设读后感范文 第15篇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行政文明建设读后感范文 第16篇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党的_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定义为中国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并明确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近段时间通过认真学习党的_报告,我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几点更深的认识。

一、建设生态文明要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机制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摒弃传统观念。要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要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发展应该始终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明建设,是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以有利于而不是有损于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标准的。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更要加倍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切实把建设和发展生态文明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并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

二、建设生态文明要改革干部政绩考核体制

要建立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综合考核投入和产出、速度和效益、经济和社会、发展和环境等方面的指标,力求将经济增长、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使用三者结合起来,作为地方政绩的考核指标,不断完善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制度。

三、建设生态文明要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机制和环保税收制度

要建设生态文明,建立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必须积极推进生产要素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政府要逐步培育形成对土地、矿产资源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能够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建设生态文明,环保要加强征税的力度。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范文

今年,x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国率先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重点解决乡村建设脏乱差、人无厕、畜无圈、饮食不卫生等问题。

为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村,全省投资10亿多元。随着这项建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生态文明村得以建成,许多农民的居住环境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怀着想要深入了解身边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心情,我来到了位于海口演丰镇的曲口生态文明村。从海口驱车20公里左右,沿途就可以看到去演丰镇的路标。演丰曲口片区,包括环东寨港的演东、山尾、演中、演海、边海5个村委会、92个自然村、1841户、6163人,在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这里,就像进了乡村公园,连路边的路牌都花费了一番心思,木头做成的各种路牌不仅美观、大方,其造型更有味道,采用的是犁、船舵等造型,将海边农村的特色展现了出来。

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在当地一位村民的带领下,我参观了他们的住所。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真的不相信该地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居然这样好,甚至可以与城市相比较。红白砖瓦所砌的两层小楼,楼前种植的绿树,二者交相辉映,显得非常协调。进入楼内细细观看,可以看到几乎每家每户都配有电视、音响、dvd等全套的家用电器设备。茶余饭后,三两人坐在一起看电视便成了他们的消遣方式之一。漫步于村中,我看到有的孩子在尽情嬉戏,有的人在织渔网,而有的人则出海捕鱼。从村民的口中得知,出海捕鱼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一年下来,村民们每户年收入约为3~5万。如此而来,每个村民都成了小富翁。对比于过去,这里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缺水、缺电、出入交通不便成了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但现在,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村民们可以正常用水,可以欣赏到精彩的电视画面,可以通过笔直的公路来往于城乡之间。

在演丰镇,无人不知红树林。当我来到红树林时,我立刻就被红树林的天然美所震撼。一丛丛浓密的树叶覆盖在水面上,每当微风吹拂,树冠的那一抹翠绿便随波荡漾。当地人亲昵地称其为“海底森林”。据介绍,红树林是奇特的植物景观,是生长在海南热带海边滩涂的一种特有的植物群落。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生态环境,能防浪护航,又是鱼虾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由于该地红树林生长历史悠久,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状态,所以不少游人听说红树林后都慕名前来观看。演丰镇就抓住这个契机结合当地4XX年前因地震而形成的“海底村庄”等独特历史、自然、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合为旅游资源。游览红树林、吃着海鲜,看着乡村美景,城里人乐了,村里人腰包鼓了。我不得不佩服演丰镇人的商业头脑。

曲口盛产膏蟹、虾、剪刀贝、泥蚶、石斑鱼、牡蛎和黄蟮等多种名优海鲜,“曲口海鲜”成为宾宴上的佳肴,名声远播。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后,我了解到演丰镇在XX年开展生态游后,海口市演丰镇接待客人在30万人左右,海外客人万人次。旅游全收入3050万元,农家乐和渔家乐收入200万元,旅行社收入500万元,政府第三产业税收达5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8元,比开发前净增收达500多元。解决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500人以上就业,从事旅游项目经营的农户达300户,全镇直接参加旅游就业的人数200人。

经过此次游览曲口生态文明村,我受益匪浅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摘自十八大报告)

笔者记得看过一部电影《天下无贼》,里面有人问“21世纪什么最贵?”电影桥段中答案是“人才”。我想大家对这并不陌生。人才确实重要,但是一直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打的时代发展到现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国家乃至这个地球,发展中带来的负面效应,资源、能源、环境这些越来越阻碍我们进步的步伐,不,应该是我们前进的步伐严重影响了环境、自然的规律,资源的锐减,能源的紧缺,环境的破坏,自然规律的更张,这一些都亟待我们去解决。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始终贯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是未来国家乃至全球共同的建设目标,因为生态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建设美好家园的基础。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我们“真爱自然,保护生态”。笔者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一是保护好各种资源,珍惜资源。要科学发展,科学利用,集约高效利用。二是合理规划、调整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三是开发与治理并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得提高各方面资源开发能力。开发新能源,才能永不落后,细水长流,同时要综合治理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等。

笔者认为无论是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还是调整产业布局、机构,最后目的就是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行政文明建设读后感范文 第17篇

自从会议召开以来,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这些会议中提出来的词语便迅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从往年的建设的:三位一体;到后来的四位一体;再到20_年召开的会议中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中,不难看出,国家近些年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增加了不少。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思考:生态文明是什么?它和美丽中国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这两个词汇我到是不陌生,可是当它们结合到一起,变成生态文明时,是什么意思呢?保护环境是它的同义词吗?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他们不是同一个意思。生态文明的含义要比保护环境深一个层次,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它和传统的工业文明、农业文明有很大的不同,它倡导的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互爱互助。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之间是条件关系:只有建设好生态文明,才可以创造出美丽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工业发展迅猛,一跃成为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工业强国,然而,当我国的经济在迅速增长时,也同样在面临着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被破坏等一系列的困扰。试想一下:一个水资源被污染、空气被污染、土地被污染的中国,能被称之为美丽富饶吗?当中国基本上摆脱了贫穷与落后时,当国人的钱包越来越鼓时,人们是不是也开始意识到:物质生活的好坏,并不能衡量生活质量的优劣。并不是说人们过上好日子了,就幸福了。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适宜居住的环境以及安全的食品,都是生活幸福的必需品。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林难育。为了国家、为了自己,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建设好我们的国家,为生态文明做出我们应该有的努力。

行政文明建设读后感范文 第18篇

20_年,为配合好哈密市创建自治区级文明城市,今年以来,哈密市环卫处切实按照哈密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始终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为指导,以深入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为契机,狠抓组织协调,狠抓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从实际出发,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创优服务、创新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基本达到了创建任务进度。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机制,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年初,我处建立健全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制度,制定了《20_年度精神文明计划》,进一步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对精神文明、平安建设综合治理、普法和环境卫生等工作由处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在工作中做到有组织,有制度,有检查,有落实,使精神文明工作落实到头、责任到人,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总结,层层落实责任。同时,党、团、工、妇女组织对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要分工合作,齐抓共管。要落实兼职工作人员,及时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资料收集齐全,整理规范,确保了将精神文明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领导干部及管理人员的学习力度

为了提升领导班子成员及基层科所负责人的政治理论水平,我处多次组织干部职工进行集体学习。在保证学习时间的同时,对理论学习的内容也做了细致的安排。同时,我单位非常注重建立完善的领导班子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始终把民主集中制贯穿于工作决策的全过程。每一位班子成员都牢固地树立一盘棋意识,在认真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时,心系全局,通力合作,确保了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从而有效提高了整个班子的工作效率。

三、加大内宣外宣力度,提升环卫工作水平

在环卫工人节期间,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知识竞赛、环卫职工文体娱乐活动、“以身边的先进为镜,争做优秀城市美容师”座谈会、以“传递青春正能量,我以青春美家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环卫知识进社区、进校园”宣传活动,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全体环卫工人每人发送一条短信,送去节日的祝福,并积极联系_、宣传部、报社等新闻宣传部门相关事件进行关注和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社会对环卫工作的理解与尊重。

开展“廉政文化进环卫”活动,将诚信守法、廉洁奉公的有关内容纳入环卫工作体系,通过“反腐倡廉”教育,净化职工心灵,使其树立“崇尚廉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哈密瓜节前夕,开展“我为瓜节代言”活动,并通过地委外宣办等公众微博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展示环卫工人风采。同时,每月开展“环卫明星”评选活动,号召广大环卫职工“学先进、比先进”,在全体环卫职工中形成“比、学、赶、超”向环卫明星的良好氛围。

四、以建设品牌党支部为目标,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环卫处党支部按照市委要求,以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严格按照“三级联创”工作标准,全面加强党支部建设。一是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了领导班子成员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断丰富学习方式和内容,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二是聚焦政治坚强及“四风”方面问题,反复查摆,边查边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三是鼓励培养班子成员创新意识,积极借鉴外地环卫工作好做法、新理念,转变工作思路,促进环卫工作的科学化和标准化。通过政治理论学习,经常性地开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教育首位,培养职工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职工的学识和人格魅力。

五、关心困难职工,积极开展“暖人心”工程

激励全体党员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宗旨意识,关心群众生活,主动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自觉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做群众的暖心人、贴心人。针对环卫处弱势人员较多,职工经济困难的情况,环卫处党支部积极开展“暖人心”工程活动。每月为环卫职工过“集体生日”。七一前夕,组织全体党员为扶贫基金捐款5160元,20_年8月,环卫处党支部开展“春蕾救助”及“金秋助学”活动,共资助困难职工就学子女19人,累计投入资金10000元。20_年环卫处工会积极协调上级工会组织,争取救助资金9000元,救助大病职工6人,获赠图书185册。

在“八一”建军前夕,开展对工作中表现突出及家庭生活困难的复转军人及现役军属代表慰问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单位的关怀和集体的温暖,并为他们解决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组织复转军人、现役军人家属和退伍军人代表共15人参加庆“八·一”座谈会,共同庆祝建军节,每人发放床单等慰问品价值100元,发放慰问品价值合计1500元,让在大家既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气氛,又感受到了环卫处的关心和照顾。

六、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职工队伍稳定教育工作

党支部以了解职工诉求、解决职工困难作为活动的切入点,积极做好矛盾化解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信访信息收集力度和信访排查力度,及时了解职工工作、生活情况,确切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市环卫处加大信访排力度,主动下访调查了解。一是发挥党员联系作用,在信访排查工作中,环卫处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凝聚作用。环卫处现有在职党员43名,每位党员按照一点四户、一点五户联系制度,入户走访或面对面交谈,深入了解困难职工、公益性职工、合同制职工、退休职工的思想动态、所想所思及利益诉求,走访或交谈职工人数600人次,收集各类意见及诉求20条;二是加强调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由处领导带队,以科所队为单位,逐所对正式职工、公益性岗位职工、合同制职工以及基层管理人员进行调查,自调查开展以来,调查职工人数410余人,收集涉及职工家庭生活、日常管理、职工待遇、日常工作、城市管理等职工意见13条;三是发挥信访三级体系的作用,及时、准确地在第一时间获得深层次、预警性、内幕性的信息,掌握信访工作的主动权;四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际活动,进一步加强问题的排查、收集、解决力度。制作以党的群众路线为主要内容的展板2块、民族团结、平安建设为内容的宣传板报4块、横幅4条,建立100名平安建设义务宣传员队伍,发放平安建设宣传资料2000余份,使职工知晓率达到100%。

七、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在工作中不断完善、修正规章制度,使一些不适应当前发展需要和工作实际的制度得到完善,一些原有的行之有效的制度进行细化、巩固,同时,有针对性的建立了一批新的制度。如:党内信息发布制度、党务六公开制度、党员学习考勤制度、信访“四家”工作法(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五必访”、“六必谈”制度(“五必访”即职工有困难必访、职工生病住院必访、家庭婚丧大事必访、职工子女上大学必访、老党员老职工必访。“六必谈”即工作变动时必谈、受到表彰或处分时必谈、遇到困能或挫折时必谈、出现矛盾或意见分歧时必谈、群众有不良反映时必谈、退休时必谈),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四知”即:知每位职工家庭基本情况,知每位职工的思想政治表现,知每位职工遵规守纪情况,知每位职工工作表现情况;“四清”即:科所工作职责清、业务整体情况清、人员变动清、工作进度清;“四掌握”即:掌握热点难点问题、掌握困难群体情况、掌握稳定团结情况、掌握职工宗教活动情况)。

20_年工作计划

一、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健全各项制度,用制度促进和推动环卫处精神文明建设。

二、强化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发挥群团组织作用,丰富活动载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精神文明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真正取得实效。

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_的信心和决心。

五、加大先进典型的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强宣传策划,大力宣传在优质服务、确保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感人事迹,用典型推动工作,通过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等方式,不断深化优质服务工作。

行政文明建设读后感范文 第19篇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_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20xx年以来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

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_汇,为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行政文明建设读后感范文 第20篇

鳞次栉比的商贸大楼,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线,休闲舒适的商业街……。好看、好吃、好玩,真是一个美丽中国!”睡梦中的我流着口水,“啊,天为什么开始变黑,花草开始枯萎,河水开始干涸,鸟虫开始灭绝,空气里弥漫着呛人的味道,我呼吸变得……”我从噩梦之中惊醒,我不要!不要!我梦中的美丽中国不该如此!“天蓝、地绿、山青、水净”,未来中国多么美好!这才是我的绿色中国梦,更是全中国人的梦想。

?美丽中国——勇做生态文明建设者》一书让我惊叹,我们的中国是如此美丽,经济也越来越发达,就像我的家乡新桥,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名不见传的小镇,发展成开放时尚、文明雅致、均衡协调的花园城镇。但是正如书中所说“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也不是美丽中国。”地球母亲受伤了,中国的伤情也正在加重:水资源污染、食物链被破坏、生态环境遭破坏,大气受污染、土地荒漠化,生产、生活垃圾污染……而美丽的新桥也抹上了一层灰色,原本那条贯穿整个新桥的“母亲河”蔡港河早已不再清澈,往日的鱼虾已不见了踪影,越来越混浊的河水让人不忍目睹,我不禁痛心,不禁惊呼:保护地球,爱护自然,这是我们人类唯一和正确的选择。

社会在呼吁,人类已觉醒,国家在行动。徐秀娟、杨善洲、姚明、王君婧等这样一批批最美的绿色卫士给我带来了榜样的力量。作为一名小学生虽能力有限,但是我很想像他们一样,勇做生态文明建设者,规范日常行为,养成良好习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学会垃圾分类,废电池回收,不用一次性碗筷,节约水电……滴水成川,积土成山,只要人人肩负责任,捍卫地球,相信总有那么一天,天空会变得蔚蓝,河水会变得清澈,森林会变得茂密,空气会变得清新,美丽中国一定会更加美丽。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多么美好的中国梦,我愿做一名最美的绿色使者,实现最美的绿色中国梦。

行政文明建设读后感范文 第21篇

近年来,河南省水利厅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开创新局面,助力水利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我们的体会是: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围绕中心、全员参与、彰显特色。

党建引领、凝神聚力,是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推动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创建深度融合、双向提升。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各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统一安排部署、定期检查考核、年终述职评议、选树优秀典型、表彰激励先进,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精神文明各项工作中,走在前、做表率。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河南水利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召开全厅精神文明建设会议,制订工作方案,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形成创建工作与水利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格局,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与水利事业同促进、共发展。

全员参与、以人为本,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力量源泉。切实抓住群众关心、职工关注的大事、难事和实事,让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成为服务群众的过程,使精神文明建设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深入开展“身边好人”“最美家庭”“最美水利人”等评选活动,用身边人和事激励广大职工参与文明创建,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不竭动力源泉。

弘扬文化、彰显特色,是全面提升文明创建层次和水平的有效途径。成立水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印发《贯彻落实水利部<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建设“河南省防洪抗洪宣传教育中心”,在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刊发河南水利改革发展的稿件500余篇,广泛开展国情水情教育。积极开展“青年文明号”“文明工地”“水美乡村”等水利特色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增强水利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下一步,我们将以成功争创全国水利文明单位为契机,在新的起点上,锲而不舍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奋力谱写河南水利改革发展新篇章!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