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颈椎病培训小结范文(推荐8篇)

颈椎病培训小结范文(推荐8篇)



颈椎病培训小结范文 第1篇

【关键字】社区保健慢性病自我管理效果探讨

慢性病自我管理是在医疗保健工作人员指导下,患者自己承担的预防、治疗的医疗保健活动【1】。慢性病自我管理具有全套的理论体系及严格的操作流程,可在不同慢性疾病、不同患者中广泛推广。目前我国慢性病患者数量较大,构成也较复杂,其中五分之四的人群均处在疾病稳定期,患者可进行自我疾病管理。我国目前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和预防工作均在社区及家庭内执行,需要慢性病患者主动参与,积极有效地进行疾病自我管理【2】。2013年我社区通过海报、板报、社区中心健康教育等形式,对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患者进行慢性病自我管理课程的培训。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本着患者自愿的原则,共报名慢性病患者8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45例,年龄在52-78岁之间,平均年龄岁,患者平均受教育年限11年,其中已婚患者78例,未婚患者2例,平均患者慢性病种数为种,研究对象均为参加过任何健康教育培训和课程。将80例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差异,具有组间可比性。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太极拳课程【3】。太极拳课程排除太极拳禁忌症患者,由太极拳老师教授24式太极拳,课程合计8个课时,授课时间为每周1次,每次小时。干预组患者接受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课程【4】。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课程内容主要为:维持改善力量、运动耐力、柔韧性;指导患者日常合理用药;了解和认识疾病症状的知识技能;自我管理身体疲劳及睡眠质量;管理自我异常情绪,如何与医护人员交流;有效解决自身疾病问题等。课程合计8个课时,授课时间为每周1次,每次2小时。社区健康中心医生担任课程讲师,按照《慢性病指导者手册》在社区健康中心通过小组的形式为慢性病患者进行讲解。课程模式除了讲解外还可增加患者互动和启发教程,鼓励慢性病患者积极分享个人经验,并且让患者参考阅读《慢性病患者健康幸福生活》。

效果评价

设立健康状况评定表,包括9个项目为躯体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身体状况、生命活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情绪状况、自述健康,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状况越好[5]。采用美国斯坦福大学自我效能测定表进行自我管效能评定,包括6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10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管理效果越好。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录入统计学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标准差,计数资料用%表示,分别进行T检验和X2检验,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性为P

2 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全部完成培训课程,且培训前两组患者的健康状况评定表和自我管理效能评定无统计学差异。在培训结束后干预组的健康状况评定表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一 课程结束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评价比较

干预组 对照组

培训前 培训后 培训前 培训后

躯体功能 ± ± ± ±

躯体疼痛 ± ± ± ±

总体健康 ± ± ± ±

身体状况 ± ± ± ±

生命活力 ± ± ± ±

社会功能 ± ± ± ±

心理健康 ± ± ± ±

情绪状况 ± ± ± ±

自述健康 ± ± ± ±

症状管理 ± ± ± ±

疾病共性管理 ± ± ± ±

3 讨论

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疾病与病人教育研究中心创办的教育课程,主要为指导在社区中对慢性疾病患者的慢性病教育课程,患者通过学习自我管理项目长我自我管理所用到的疾病知识、预防技能,重新树立与医护人员交流的技巧,在医疗架构工作人员的支持下,凭借患者自己对慢性病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进行应对和解决。

本次研究未能进行长期评估和持续随访,未能观察到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对患者疾病持续性影响及效果,但在短期干预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状况,降低慢性病急性发作的影响。社区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特别适合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对于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可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劳卫民.由娜.梁伯衡.广州市农村地区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效果初探[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3,29(12):1034-1037.

[2]李嘉祁.王鸣川.林峰.深圳地区实施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的效果[J].中国康复.2007,22(4):289-291.

[3]张红叶.李申生.符英英.社区实施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148-2150.

颈椎病培训小结范文 第2篇

【关键词】 颈椎病;围术期;自护理论

【摘要】 [目的]总结对颈椎外伤病人围术期的自护培训指导的护理体会。[方法]对60例病人围术期分阶段性进行自护指导的培训。包括术前准备、术后床上功能锻炼及康复期的自护培训指导。[结果]经过系统性、针对性、计划性的指导,病人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自护指导在颈椎病人康复治疗中效果显著,通过自护培训指导,使病人能正确系统地进行自护,缩短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关键词】 颈椎病;围术期;自护理论

颈椎病病人在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不同程度受损的脊髓功能恢复以及尽可能保留现有功能,减少并发症,颈椎外伤属突发事件,对相关的自护知识缺乏,故对于围术期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功能锻炼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自护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科将自护理论运用于颈椎外伤病人围术期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4月—2007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颈椎外伤病人60例,其中男44例,女16例;手术治疗54例,非手术治疗6例;年龄20岁~68岁,平均41岁;住院10 d~45 d;运动感觉全部丧失6例,部分运动感觉减退54例。

2 自护指导方法及内容

方法

病人入院即由岗位护士根据病人病情分阶段制定自护培训计划,包括术前准备指导、术后床上功能锻炼及康复期的自护培训指导。要求病人及家属同时参与,采取床边示教讲解,并发放相关资料,认真听取病人及家属的意见,及时评估及全程监护。

指导培训内容

术前准备指导

术前心理护理:颈椎手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风险相对较大,术前病人对手术充满恐惧和焦虑的心理。完成自护活动需要智慧、经验和他人的指导和帮助[1]。针对此种心理,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心理护理:①术前常与病人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②了解病人紧张焦虑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对病人进行护理,并列举手术成功的范例解除病人紧张的心理。③向病人解释手术的大概过程,使病人心中有数,解除其恐惧的心理。④指导病人家属对其生活上给予细心的照顾,关心爱护病人。 术前饮食:指导病人多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强体质,提高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术前适应性生活功能训练:指导病人床上大小便及轴线翻身的方法。要求吸烟病人戒烟,每日早晚各做20个深呼吸训练,指导病人正确采取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方法。

术后床上功能锻炼

在执行颈椎术后护理常规中,要求病情稳定后着重强调床上功能康复训练的指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等并发症的发生,对瘫痪病人尤为重要,可指导主动或被动运动。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可应用部分补偿系统进行床上操练习,操作前指导病人进行全身肌肉放松练习,每个动作5遍。床上操练习方法:采取腹式呼吸,目的是激发小腹部的9条经络,使人体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同时有利于大脑的调整与安眠[2] 。身体仰卧,两手臂与躯干垂直,右手掌心压向左手掌心并慢慢深呼吸,同法两手臂与躯干垂直,左手掌心压向右手掌心并慢慢深呼吸。右侧腿屈膝平放,左侧腿抬起平放,右侧腿向旁侧打开30°后收回原位[3]。另左侧腿同法练习。两腿后跟不离开床面,同时外旋转内旋转左右摇摆,活动脚趾。床上操练习完毕后,可请家属帮助按摩。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进行床上操练习,做床上操的动作稍缓慢,并用好护栏,注意安全。

康复期的自护指导

在病情稳定后,要求指导病人从功能需要进行锻炼达到恢复该功能的目的,不论对于神经系统,还是肌肉本身,只有进行该项功能锻炼,才能达到康复的要求[4]。例如走路功能,只有进行走步的各项动作的训练与练习,才能学会走步。功能锻炼要求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如平卧、翻身、做起到自己吃饭、看书、穿衣等,要求护士给予全面指导,反复评估,才能做到安全有效。

3 结果

对60例病人分别在出院前1 d及初次复诊时进行问卷调查,对自护知识知晓率达98%,本组病例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4 讨论

对于颈椎伤病的治疗,无论是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之后,均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颈椎伤病病人,除采取各种临床治疗外还应包括治疗结束后的职业训练、社会活动、家庭生活的安排与训练等。颈椎外伤病人功能锻炼多数在病人及其家属的协助下共同完成。然而临床上病人及家属对于功能锻炼普遍有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术后病人需卧床休息,病人本身也不敢或是不愿尽早进行功能锻炼。颈椎外伤属突发事件,自护知识缺乏,给病人及其家属造成很大的困惑,对病人的康复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系统、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功能锻炼,自护指导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自我护理是个体为维持自身的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所采取的一系列自发的调整行为[4]。自护理论为评估人的自护需要和自护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不同时段进行康复功能指导,使病人及家属能及时掌握疾病自护的护理技巧,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同时也大大减轻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

[1] 李晓玲.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354.

[2] 林菊英,金桥.中华护理大全[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9051909.

颈椎病培训小结范文 第3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慢性病管理模式;意义

精神分裂症的病程缓慢迁延,青壮年多发,致残性大、复发率高、治愈率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患者的精神症状、病程、疗程、用药种类、管理方式、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等各项因素能够影响其生活质量[1]。本文现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并且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3例分别实施慢性病管理模式与常规管理模式,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并且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3例,分为39例研究组与34例对照组。研究组:男20例,女19例,均龄(±)岁,病程(±)年;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均龄(±)岁,病程(±)年。纳入标准:①符合CCMD-3公布的诊断标准;②处于康复期;③未见躯体疾病、药物依赖或酒精依赖;④家中有家属负责照料患者的生活起居,可以提供详细的生活信息;⑤知情同意。两组患者病情、病程、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即建立随访档案,维持必要的用药指导,指导患者家属注意观察不良反应与药物疗效,定期给予复诊指导。研究组实施慢病管理模式,干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专职管理人员全面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例如年龄、性别、职业、病情,建立完整的病例档案;②加强病案管理人员与社区医生关于精神分裂症早期诊断、临床治疗、护理干预等方面的培训;③由于精神科责任医师、专职的护理人员与经过培训的社区医生组成一支慢性病管理模式小组,与患者家属主动配合,在建立相应的病例档案后给予患者定期的健康干预,内容包括生存技能锻炼、自我监控病情技能培训、健康教育、自我服药培训等。即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2次/月,详细记录、整理、比对随访内容,督促患者定时复诊检查,并且给予生活方式与疾病护理方式的科学指导,并且在病例档案上登记咨询问题;定期开展知识讲座,由精神科的专业医师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现场解答各种问题[2]。

观察指标 根据PANSS评分与SDSS评分量表掌握患者的生活状况与健康状况,对比两组患者恶化情况与复况。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分别为(±)、(±);干预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分别为(±)、(±)。研究组的PANSS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症状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评分 研究组干预前后的SDSS评分为(±)、(±);对照组干预前后的SDSS评分为(±)、(±),两组患者SD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恶化、复发 研究组恶化3例(),复发2例();对照组恶化10例(),复发8例()。两组患者恶化率与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属于一类特殊人群,其出院后还需在家维持长期的巩固治疗,一旦出院,患者就会于医院管理环境中直接脱离,其疾病护理效果、遵医行为是否坚持、人际关系是否适应、社会功能是否恢复等问题均于最终康复效果直接相关。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如何预防疾病复发或恶化仍是一项非常棘手的现实问题[3]。本研究中针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了慢性病管理模式,由专职护理人员、精神科的责任医师与社区医生组成管理队伍,在社区卫生室建立相应的病例档案,通过医院-社区医生-患者家庭的管理模式建立良好的帮扶关系,及时解决巩固期间患者出现的问题,针对性的提供解决方案,保证患者在宽松、舒适、自由的环境中接受康复治疗,进而改善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复发,巩固临床疗效。本研究中,实施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研究组PANSS评分(±)与SDSS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的对照组(±)、(±),两组患者PANSS评分与SD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实施慢性病管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能力与社会能力,稳定病情,预防复发,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朱爱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实施慢性病病案管理模式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34(11):95-96.

颈椎病培训小结范文 第4篇

基本情况开展调查的城区是广州市中心城区,共有18条行政街,设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7间预防接种门诊,2013年服务人口数为1558658人。所有门诊均提供第一类疫苗、包括流感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在内的第二类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共37人接受了访谈,其中公卫执业医师30人、公卫执业助理医师7人;男11人、女26人;年龄26~58岁,中位年龄31岁;工作年限3~36年,中位年限6年。

对流行性感冒以及流感疫苗的认知26人()在每年流感疫苗上市前接受过相应的培训。对于流行性感冒,所有的访谈对象都熟悉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的特点。24人()明确提到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病人感染流感后常并发肺炎,其中工作年限>6年的18人中有14人()提到这一点,工作年限≤6年的19人中只有10人()提及,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接受过培训的26人中有18人()提到这一点,未接受过培训的11人中只有6人()提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3人()认为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病人感染流感后有较高的病死率,其中接受过培训的26人中有18人()提到这一点,未接受过培训的11人中只有5人()提及,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对于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菌,31人()提到肺炎链球菌。对于流感疫苗,35人()认同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是接种疫苗,认为老年人、儿童和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病人适合接种流感疫苗的分别有20人()、24人()和9人()。见表1。

对肺炎链球菌性疾病以及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认知25人()在过去5年曾接受过至少一次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知识的培训。33人()知道肺炎链球菌可引起肺炎,28人()提到脑膜炎,23人()提到急性中耳炎,9人()提到菌血症,5人()提到鼻窦炎。对于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的高风险人群,33人()提到老人,31人()提到婴幼儿,15人()提到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病人。其中接受过培训的25人中有11人()提到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病人是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的高风险人群,未接受过培训的12人中只有4人()提及,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对于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所有的访谈对象都知道该疫苗适用于2岁以上的易感人群,但对疫苗应用效果的评价表示“不清楚、“没有抗体检测,无法知道免疫效果”,8名访谈对象提到,亲友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后,“抵抗力增强”,“罹患呼吸系统感染的情况较以往减少,即使感染,症状也有所减轻,痊愈快”。疾病风险的认知

对糖尿病患者免疫接种的看法访谈对象认为在糖尿病病人中推广接种流感疫苗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面临各种挑战。(1)群众认知度不高:由于很少有相关的公益宣传和健康教育,临床医生也很少向病人推荐,因此群众认知度不高,“很多人都不知道有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成年人预防接种意识本来就不高,认为预防接种是小孩子的事情”,再加上“疫苗费用不能通过医保个人账户来支付,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价格又稍高,群众自费接种的意愿不高”,“社区医生向他们推荐,还被误认为在推销疫苗”。(2)无工作要求: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的服务对象主要是0~14岁人群,成人接种疫苗以自愿为原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提供相应的服务,但是不会主动预约。对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服务侧重于监测血糖、血压、体重的变化,以及进行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的评估和干预,对于免疫接种预防感染未作要求。(3)社区医生担心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部分群众对疫苗质量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空腹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若并发症发生在疫苗接种后,本应属于偶合症,但受种方误认为是接种疫苗所致,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基层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有顾虑。

2讨论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改变而增加。2008年广州市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显示,广州市15~69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男性为,女性;城市,农村。糖尿病患病率男女性和城乡无差别。糖尿病容易并发各种感染。糖尿病患者感染流感后继发肺炎的风险增高,住院或死亡的风险增高。虽然肺炎链球菌是中国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但由于肺炎链球菌是苛养菌,营养要求高,培养时间长,患者使用抗生素后常出现假阴性结果。标本留取不规范也影响培养结果,因而在住院病人痰液标本中的培养阳性率通常较低,在临床医生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肺炎链球菌疫苗可预防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目前在中国使用的有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前者主要用于3月龄~2岁婴幼儿以及未接种过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2岁~5岁儿童。后者主要用于2岁以上高危人群。对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应用效果的评价结论不尽相同。总体而言,随机对照试验以及对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发现,在健康年轻人中,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对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性疾病和全因肺炎有保护作用。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对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性疾病也有一定程度的保护。

随机对照试验没有证实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在各年龄段有免疫缺陷的人群中对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性疾病和全因肺炎的保护作用。大多数的观察性研究发现,在健康成人中,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预防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的效果为50%~80%,在某些高危人群中也有类似的结果。美国计划免疫实施顾问委员会(ACIP)建议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均需接种流感疫苗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从本次访谈结果看,访谈对象对流行性感冒、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的危害及免疫预防有一定的认知。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上市已有一定年限,并且伴随着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推广使用,社区医生对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的认识不断提高,虽然能较好地掌握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适用人群,但对其应用效果仅限于感性认识。不到四分之一的访谈对象认为慢性病人适合接种流感疫苗,认知不够全面,是今后培训的重点内容。本次访谈调查还发现,工作年限较长、接受过培训的访谈对象对慢性病人患流感后并发肺炎风险高的认知度高,接受过培训的访谈对象对“慢性病人患流感病死风险高、慢性病人是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的高风险人群”的认知度高,虽然由于样本量较小,与对照组比较均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仍提示培训的重要性,尤其是要加强对年轻医生的培训。

颈椎病培训小结范文 第5篇

一、就业创业情况

一是技能脱贫培训,现阿城镇已有4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完成技能培训。二就业技能培训,我们先后组织了三次技能培训,分别是中式面点、保健按摩师、公共营养师培训,培训人数109人,我们把免费培训的优惠政策宣传到位,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免费培训政策的好处,群众反响都非常好。明年继续对各村有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人员进行摸底,让他们再学一技之长,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二是人才招聘情况

通过开展“春风行动”活动,举办现场招聘会,招聘和求职信息,免费提供公共就业等服务,为本地企业招募各类人才。

三是劳动力调查工作

对全镇19259的劳动力全面摸排调查,对省外、省内、市内就业人员全面摸排清楚,摸清全镇劳动力就业状态。

四是就业创业情况

今年,我镇就业创业形式良好,已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32人,并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充分宣传到位,申请了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优惠政策。完成了县局分配的任务。

二、医疗保险工作

(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

按时完成全镇参保缴费任务,及时修改维护参保人员信息,保证系统内各项数据准确无误,保证参保人员及时缴纳到位。

(二)医疗信息维护工作

颈椎病培训小结范文 第6篇

1慢性精神病患者特点

慢性精神病患者常表现有精神呆滞、退盾、对外界不产生兴趣、联想迟缓、思想混乱、记忆不好、智力减退、抗拒、执拗以及大小便不能自理等。在病理变化上慢性精神病患者主要是退行性慢性病变,脑部由于大量神经细胞的死亡或者破裂导致出现脑萎缩的现象,患者的精神活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而且神经机能以及其他的机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

慢性精神病患者受到妄想和幻觉的控制和支配,会出现自杀、破坏、伤人、自伤、逃跑以及冲动等行为,严重的慢性精神病患者会出现精神衰退的症状,而且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反应不会伴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慢性精神病患者的住院治疗过程反复且时间较长,即使治疗结束也会有躯体并发症、体质衰弱、生活自理能力差、独处一隅、情感淡漠、思维贫乏以及行为退缩等残留症状的出现。一些慢性精神病患者行为离群、退群,行为动作减少,性格变得孤僻,经常性的缄默不语或者语言重复单调,有相当一部分慢性精神病患者的情感容易受到本能活动和直觉的影响,情感衰退,自控能力变差,反应变的迟钝,而且会出现情感冷漠的现象。一部分慢性精神病患者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差、生活能力低,很容易感染皮肤病和内科疾病或者其他疾病。

2慢性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策略

选择适合慢性精神病患者职业和年龄的劳动项目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劳动技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病情也会有所缓解。在选择劳动项目时一定要根据慢性精神病患者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当劳动强度的劳动技能训练项目,并且在劳动的过程中要安排适当的娱乐和休息的时间,这样有利于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意志,提高慢性精神病患者对劳动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有利于慢性精神病患者工作能力和精神状态的进一步恢复和改善。

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基础护理为患者营造出和谐舒适的治疗氛围和环境,护理人员要及时地观察室内的湿度和温度,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室内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在合理的适宜的范围内,加强室内外空气的流通,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对于懒散的慢性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要督促患者进行洗澡,晨间护理和晚间护理都要定期按时做好,要确保患者床铺的干燥度和平整度,让床铺保持清洁状态,做好慢性精神病患者的个人卫生护理工作;对于体质弱、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年老的躯体患者要采取相应的重点护理措施,做好关节的活动护理和肢体的按摩护理,避免肌肉痉挛现象的出现,定期为患者翻身同时为患者增加床档,避免患者出现褥疮以及坠床摔伤;对于可以下床活动的慢性精神病患者,要加强活动、睡眠和进食的护理和观察,时刻警惕,确保患者的安全。另外,要及时将此类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变化报告给相关的医师,避免出现意外[1]。

加强对患者的观察慢性精神病患者缺乏对躯体疾病的主诉能力,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的仔细认真的观察,重视慢性精神病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以及体温的变化,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躯体并发症,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2]。如:当慢性精神病患者出现食欲减退现象时,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的排便时间、性状以及次数,鉴别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是药物副作用、懒散、食欲不振、肝肺疾病以及乏力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做好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的体重测量护理工作,对于体重减轻、日益消瘦的慢性精神病患者要及时报告医生并且采取相应的处理解决措施。

保证慢性精神病患者营养的摄入量慢性精神病患者一般体质较差、懒散、孤僻以及活动少,护理人员要设法加强慢性精神病患者的营养,引导慢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气功、太极拳、打球以及散步等体育锻炼或者体力劳动,促进患者体质和食欲的增强,提高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于年老体弱的老年躯体患者,在食物的选择上,护理人员应该选择适合患者摄入的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3]。

加强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学习技能的训练慢性精神病患者长期不能融入到社区活动中,通过文化知识教育等学习技能的训练可以培养慢性精神病患者应对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慢性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基本上不与社会有过多的接触,因此,在慢性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医院要加强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科学知识教育、卫生常识教育以及时事形式教育等教育性活动和社交礼节、采购物品等应付工作与生活的技能,培养患者对新知识的学习习惯,帮助慢性精神病患者知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如:安排慢性精神病患者看报纸、看新闻联播以及言传身教一些卫生知识与文化知识。护理人员在此过程当中具有一定的耐性,耐心地对慢性精神病患者进行训练。

3小结

颈椎病培训小结范文 第7篇

社区护士参与健康教育形式和内容多样,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影响护士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性的因素。社区护士回答实施健康教育工作时,影响其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按照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困难环节。200名社区护士在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从高到低依次排列。进一步对健康教育参考资料进行调查发现108名(54.0%)认为专业性太强不适用于病人,105名(5%)认为知识点分散需要很多时间整理,97名(48.5%)认为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社区护士参加健康教育培训情况及培训需求。针对现有培训方式进一步分析发现,136名(68.0%)社区护士通过网络学习相关知识,通过个别讲座进行培训的112名(56.0%),参加健康教育观摩和一对一指导的较少,分别为59名(29.5%)和29名(14.5%)。社区护士对常见疾病医疗、护理相关知识、沟通知识、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健康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授课技巧及课件制作等培训需求大。

健康教育形式和内容多样,护士积极参与。我国慢性病呈现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卫生费用支出率高和控制率低的“四高一低”现象[3]。慢性病与不良生活方式和卫生行为习惯有关,吸烟、不健康膳食、缺乏身体活动导致国人体重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吸烟、缺乏身体活动、中等量以上饮酒、不健康心理都是可以改变和控制的[4]。调查数据显示,95.5%社区护士已经认识到健康教育工作对预防慢性病、促进健康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并采用多种形式,对社区居民和患者实施多方面的健康教育。如表2所示:开展健康讲座和发放宣传手册及资料分别为95.0%和87.0%,主要内容为常见慢性病的防治(95.5%)、健康生活方式知识普及(90.0%)。如表2所示,健康教育形式的前4种(健康讲座、发放资料、健康教育橱窗和专栏、健康促进活动)为单向传播,不易开展行为干预。而电话咨询、居民和患者座谈会、一对一健康指导为双向交流,针对性强,易于发现健康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但参与人数相对少,双向传播较单向传播更易被采纳[5],因此会影响健康教育的实施结果。

社区护士专科知识有限,居民参与热情不高,。本科以下学历的社区护士占83.0%,即社区护士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与以前的研究结果相似[6]。因此,社区护士在提供健康教育时,如表3所示,57.0%认为自身专科知识有限,47.5%认为居民参与热情不高,是影响其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如表4所示,55.0%的护士认为开展健康教育最困难的是组织居民参与活动。本次结果显示,实施健康教育的护士和护师占59.5%,副主任护师占2.0%,护士长和教学护士占13.0%,(见表5),护士心理学、沟通知识等经过培训百分比远远小于需要培训百分比,如何实施健康教育和讲授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健康教育效果,最终影响到居民和患者参与的热情。无方便实用的参考书籍、不适用于病人、知识点分散,都会影响社区护士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实际技能缺乏会导致居民参与热情不高,一方面是高职称和有经验的社区护士对年轻护士给予培训指导,另一方面,与三级医院和专科护士相比,社区卫生整体医疗水平相对较低,仍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难以建立长期有效的信任[7]。

因此,社区护士应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健康教育能力,实施健康教育时从自己熟悉的知识讲起,利用与居民、患者接触的机会建立信任,针对发现危险因素和健康问题进行指导,如遵医嘱服药,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血压、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等技能,帮助他们解决医疗需求,吸引患者和居民主动参与和接受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的相互协调、配合,单靠_门唱独角戏,是无法完成的[8]。社区健康教育应列入政府的整体规划,让健康教育找到有力的支撑点,得到办事处和居委会的配合,不仅有效地利用了各种资源,又能吸引居民和患者参与健康教育活动,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对社区护士的培训,提高健康教育技能。如表5所示,社区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在专业知识、沟通技巧、交流方法的掌握上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9-10]。

颈椎病培训小结范文 第8篇

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培训,提高健康教育

工作人员在慢性病防控中的能力,建设举办了3期的市、乡、村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方法、社区健康指导员等培训。通过培训增强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能力,能够对慢性病做好宣传,使更多的人群知晓慢性病,从而做好预防工作。

抓好重点人群的慢性病防控知识培训

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深入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老年大学、学校、医院举办健康讲座、康乐大讲堂、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等互动式的知识讲座,宣传慢性病防控知识,提高公众慢性病防治知识水平。

2加大宣传力度,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利用媒体进行宣传

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媒体传播计划。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加大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通过电视台进行核心信息传播,在城市中心街道设立了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宣传一条街和2期大型户外广告,在全市各乡镇街道社区及医疗卫生单位的电子屏幕滚动播出慢性病防控知识,扩大了受益群体。

加强宣传技术材料支持

市卫生局疾控中心作为慢性病综合防控技术指导机构,围绕慢性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等重点内容,积极开发大众宣传材料和知识信息模板,为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技术支持,提供公众健康核心信息和知识讲座讲义模板,制作发放慢性病防治知识音像光盘。通过大量的宣传增强人们的防控意识。

加强社区宣传和支持性环境建设

在全市社区和学校设置多处健康教育阵地、健康教育宣传栏和健康教育活动室,健康教育室每天向群众开放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在全市社区和农村放映慢性病公益广告片和慢性病知识宣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提供多种宣传材料且定期播放宣传视频,将慢性病防控知识传播给就诊群众和社区居民。

加强各种卫生宣传日宣传活动

按照“媒体宣传与阵地宣传相结合、大众传播与主题宣传相互补充”的原则,积极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每年结合世界卫生日、世界高血压日、世界无烟日、联合国糖尿病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肿瘤防治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宣传主题,深入社区、学校、工地、公共场所、集市,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咨询活动,全方位高频度地向社区公众宣传慢性病防控知识。

3加强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依托

创建青少年健康教育基地,重点开展互动式的慢性病、艾滋病、青少年心理健康、学校传染病、健康素养66条、急救和意外伤害等健康教育工作,并设有自助式的健康自助检测室,引导师生对健康概念的科学认识,培养良好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各级各类学校均将学校健康教育列入学期教学计划,定期开设健康教育课,做到有教案、有课时、有考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培养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市疾控中心发组织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辖区内群众性健身活动团体有广场舞、腰鼓队等,增加居民的活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4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