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工程监理职业介绍范文(必备4篇)

工程监理职业介绍范文(必备4篇)



工程监理职业介绍范文 第1篇

加强技能培养是对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贯彻,若学生在技术学习中不能融会贯通,就很容易对所学内容失去兴趣,学生的技能培养也就不会理想。德国的职业教育一直是世界各国学习效仿的楷模。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虽然是以学生学习某一专业的技能为核心,但它同时也是一种建立在综合性训练之上的教学结构,学生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本课程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是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完成从“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的转变。基于真实环境监测操作岗位、工作过程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照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主要选取水体监测、大气监测、噪声监测等几个模块,对每个模块的知识都基于环境监测的工作流程———“受领任务、明确目的、现场调查、方案设计、采集样品、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进行整合与增减,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例如,水体监测模块,“概述”:学习“水体与水体污染”知识,让学生了解水体污染现象,了解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类型,“水环境标准”涉及如何运用标准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水体监测方案的制定”中“基础资料的收集”也就是现场调查的内容,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怎样确定监测对象、设计监测网点,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乃至整个方案的设计。“水样的采集和保存”———采样容器的选择与准备,采样器的选用;采样及流量的测定;样品的分装;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样品的分析测定”。“大气污染监测模块”中补充与大气布点、采样有关的“大气污染与大气扩散”知识。通过学习环境监测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监测方案设计、样品采集、监测项目实验室分析测试、数据处理与评价、监测报告编写等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以及污染源调查、某个环境要素监测的综合能力。在各个模块内容的讲解上,通过对整个知识的介绍让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是跟工作中哪个环节相关联,如何去开展工作,进而充分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采用现场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等教学方法,整合理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空气监测、噪声监测等章节的内容是以教学楼、办公室、师生宿舍、校园周边环境等为现场,教学中把仪器带到现场,监测现场就是课堂,教师将理论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实践操作中,并将课程内容融入几个学习情境中,每个学习情境下设立3~5个任务,每个工作任务完成后,根据学生各个过程操作熟练程度和理论应用情况,针对过程中的疑点和难点,教师结合理论现场进行分析,指出问题出现的原因,使学生掌握解决工作中常见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并且对相关知识点的运用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水体监测等章节的内容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任务。这种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做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工程监理职业介绍范文 第2篇

一般税源的管征现状及情况剖析

目前许多地方的税务机关对一般税源采用的管征模式是按属地划片由税管员进行户籍管理的管户制。随着一般税源的数量迅速增长,在现有的管征模式下,税务机关较难通过人员的同步增长来适应税源的增长。

(一)一般税源的管征现状

1.人少户多,税源管理流于形式。一般税源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近年来不断呈现增长的趋势。不断增长的户数给相对固定的税管员人数带来了较大的征管压力。截至9月,厦门市地税局共有管户153341户,其中一般税源98277户,占总户数的,共有税收管理员348人,其中管征一般税源的213人,剔除重点税源管征力量,一般税源的人均管户数达461户。在税管员人员不变的情况下,与同期相比,一般税源管户数增长了10%。人少户多的现状使一般税源的税源管理停留于完成日常涉税审批及应付自动化执法考核的浅层次工作上,无法及时总结和把握一般税源的管征重点、难点,更无法深入分析一般税源的行业规律,征管工作流于形式。

2.效率低下,征管投入与税收产出不成比例。一般税源主要为中小企业,具有持续经营的周期较短、财务管理不规范、纳税遵从度低的特点。为完成对一般税源的管征,税管员需花更多的时间进行辅导,投入时间精力较大。一般税源点多面广,经营变化大,税源分散,开业停业频繁,日常涉税事项琐碎,审批事项出现大量机械式重复,占用了较多的人员及系统资源。厦门地税现行“税管员平台”共290个业务点,其中一般税源占用的程序性审批流程、环节203个,占70%。可见,无论是征管人力资源还是信息技术资源,均集中在一般税源的日常事务处理中,未能更好地发挥对税源分析、预测、监控的高层次管理职能。

(二)造成一般税源管征现状的原因剖析

属地管理的户籍管征模式,长期以来直接承担着一般税源的税源税基监控管理职能。该管征模式以户籍管理为基础,结合属地实际情况,夯实了一般税源的税基;以管户制为手段,在税源由产生到消亡的周期中,采集了对单户管户的监控分析数据;以税管员制度为依托,结合各种信息化管征手段,为实现对税源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依托。但一般税源的管征现状也反映出了该种管征模式的种种弊端,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

1.一岗多职责造成效率低下。根据《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要求,税管员主要职责有11项,在日常管征工作中主要负责户籍管理、宣传辅导、催报催缴、档案管理、发票管理、定额管理、欠税管理、信息采集、调查核实、纳税评估、任务执行等综合事务。在管户数量多、工作量大到无法合理分配各项工作的情况下,税管员疲于应付各项日常事务、限时审批项目,对各项工作事项无法按照管征需要有序开展,疲于应急,未能把握重点、难点工作,条理性较低,管征效率低下。

2.一员多管户造成集中度差。税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税源的分析、监控,及时反映地区、行业税源发展以及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掌握税源规模、行业特点、风险类别等因素。针对一般税源实行单纯的管户制,税管员在“以一敌百”的现状下,无暇落实管户制的本质,谈不上“真正管好每一户”;在辖区的属地限制下,管户所属行业分散,无法在日常管征中实现“管好一个行业,管住一批企业”的行业管理目标,无法针对一般税源的特点实施集中度较高的行业管理,对一般税源的整体状况把握较差。

3.一户多环节造成风险度高。税源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掌握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纳税人可能出现问题的常见情况,提高税源管征效率,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厦门地税的税源征管状况一体化分析数据表明:基于一般税源管理的管征现状,以户为单位统计,需要重点防范的风险管理点,基于税管员平台就有20个预警指标和38个提醒指标,基于纳税评估模块的有52个评估指标体系,一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管理工作,如注销清算、反避税等,风险指标个数虽然有限,但风险系数较大。目前一般税源的“粗放式”管征现状,无法有的放矢地防范和控制纳税人的不遵从行为,减少税收流失风险,难以实现“通过促进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综上,一般税源的特点已决定了对这类税源的管理应重在科学化,而不能片面追求精细化;进行税源分析应重视行业化、集约化,而不能只注重个体化分析。一般税源的现行户管模式不能适应对一般税源管理的专业化管理要求,因而构建一般税源管征新模式已势在必行。

构建一般税源管征新模式的思路

(一)构建一般税源管征新模式,打破观念限制是前提

要实现对一般税源的科学管理,就必须跳出对一般税源“管户式”管理的框架,要在数据依托、系统支持下,对税源管理过程进行环节细分,抓住环节共性,把握管征侧重点,对不同的环节采用不同的管征方法。通过对一般税源的科学集约化管理,实现集中把握税源整体发展情况的目标,把握一般税源,行业差异,实现风险管理,提高征管质量。

(二)构建一般税源管征新模式,合理细化管理环节是基础

建立一般税源管征的新模式,必须要因势利导,分流细化。区分税源管理的环节,是实现综合管征方式的基础。根据环节的内容、性质,可将一般税源管征各事项划分为两个环节:

1.办理涉税事项环节。主要是纳税人上门办理各项涉税事项申请、审批的环节。包括:户籍管理、申报征收、催报催缴、

档案管理、发票管理、定额管理。其主要特点是:各项事务涉及纳税人的一些制度性的程序性工作,对管理员综合分析管理能力要求不高,便于制定实施操作规范步骤。该环节的管理应从规范操作流程入手,以流程确定岗位、以岗位制定职责。涉税事项环节的实施需要配备流程管理系统、监控决策系统和基层管理平台为主要功能结构的征管信息系统,主要是运用管事制,按流程设定岗位,以岗定责,实现流程化管理。2.税源分析监控环节。主要是税务机关对税源的分析、监控环节。包括:税源信息采集、税源信息分析、纳税评估、税收风险分析、征管状况分析等环节。其主要特点是:各项事务涉及税源管理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分析性工作,对管理员综合分析管理能力、税源分析评估能力要求较高。该环节的管理应从行业化、精细化入手,以管户制为基础,监控分析税源动态,结合涉税事项归集传递的信息,对管户实施典型解剖,形成行业分析,建立模型管理。该环节的实施需要考虑到同行业中不同规模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税源管理的侧重点,对征管系统辅助分析、单户单行业监控分析的要求较高。

分环节进行综合管理,将有助于合理分解税管员管理职责,把税收风险分析、专业纳税评估、大企业的风险监控应对、中小企业的行业性风险监控等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风险管理职能,从属地管理的税收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同时能克服全面实施管事制带来的税源分析环节脱节破碎、涉税事项多头管理等不足,解决按规模、行业、税种、风险类型等各种口径开展专业化管理要求之间的冲突问题。

(三)构建一般税源管征新模式,突破管户限制是关键

建立一般税源管征的新模式,之所以要跳出对一般税源“管户式”管理的框架,是为了能实现“抓住重点、主动出击”的高效管理质量。综合管理的管征新模式得以实现的重中之重在于突破管户限制,逐步实现以团队管理取代个人管理,以环节管理取代户籍管理。突破管户限制可以将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用于遵从风险较高的纳税群体,实现税收管理精细化;可以分解税收管理员过于集中的管理权限,防范内部执法风险。突破管户限制,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征管规程,明确突破管户限制后征收管理程序及方法,再造征管流程;同时还要构建与征管规程相适应的征管信息系统,实现以流程、环节为主的工作任务流模式,强化系统数据抽取、分析功能,再造系统架构。只有在制度上、技术支持上完成突破管户限制的转换,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综合管征的新模式。

构建一般税源管征新模式的具体做法

(一)分环节管理,实现流程设置标准化

税源管理的各个事项,根据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为办理涉税事项环节和税源分析监控环节。这两个环节包括了对税源管理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的所有事项。事前监控要全面、充分、不留死角;事中监控要规范、深入、有效;事后监控则应重点突破、有理有据。三阶段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全方位的动态的税源监控体系。在这个动态的税源监控体系中,这两个环节不是封闭独立的,而是不断循环往复、互相渗透影响的。

针对办理涉税事项环节,流程设置应充分考虑事前监控和事中监控,重视全面、规范。本环节的标准化流程设置应着重于规定按流程办理的具体执行细节,规定具体的涉税环节的流转细节。涉税事项环节以“一站式”服务作为执行平台。按照“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模式,规定涉税环节受理要件、内部流转人员、岗位办理人员、办理审批流程、办结审核流程、出件传递流程,建立以流程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体系,在本环节用事项管理取代户籍管理,用团队协作取代单兵作战。

针对税源分析监控环节,流程设置应充分考虑事中监控和事后监控,重视分析、深入突破。本环节的标准化流程应着重于规定按管户涉税信息分析、预警处理标准,明晰协作程序,充分发挥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衔接互动,实现管理资源的有机整合和管理环节的互联互通。在本环节,应该将纳税评估、税源分析等事项作为对涉税办理环节的工作效果跟踪问效、复核查实的过程追踪,并将执行情况作为管户基础数据,采集到征收信息系统,并反馈到涉税事项环节中,弥补管事制对管户状况把握不全的缺点,以信息传递共享取代管户制税管员“按经验、印象管理”的管理方式。

(二)按职责管理,实现岗位分配科学化

落实对一般税源的管征新模式,归根到底,是对岗位环节的重新划分,对征管资源的重新配置。因此,按职责管理,根据环节要求,对岗位进行分配专业管理人员要从制度化入手,讲究科学化。针对一般税源管理的两个不同环节的特点,设置事务管理员及税源管理员,按岗定责:针对涉税事项办理环节,要求岗位配置要从流程管理的中心出发,以办理涉税事项为职责,考虑审批审核权限,结合一般税源规模、数量,安排设置事务管理员;针对税源分析监控环节,要求岗位配置要从税源分析监控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征管规律,依据税源分析结果,按照税源风险等级安排配置税源管理员。具体做法如下:

调整税收管理员岗位职责,突出按事设岗、分岗办事的特点,设置征收服务、日常管理、税源分析、综合管理四大类岗位,其中征收服务和日常管理为事务管理员,主要负责处理一般税源涉税事项办理环节事务;税源分析、综合管理为税源管理员,主要负责处理一般税源的税源监控分析环节事务。征收服务类主要设置申报征收岗、涉税事项受理岗;日常管理类设置户籍发票管理岗、调查核定管理岗、催报催缴管理岗;税源分析类设置预警比对岗、监控分析岗;综合管理类设置纳税评估实施岗、风险管理岗、日常检查岗三个岗位。

岗位职责设计要把税收风险分析、专业纳税评估、大企业的风险监控应对、中小企业的行业性风险监控等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风险管理职能,从属地管理的税收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把制度性、事务性管理服务职能保留在涉税事项办理的环节中。从制度、职责、岗位三个方面保障管征新模式的实现。

(三)按税源风险,实现行业管理模型化

在实现对一般税源分环节管理,突破管户限制的关键内容后,应提高风险分析识别的针对性,重视征管资源在一般涉税环节和税源监控分析环节的合理配置,对一般税源进行人机结合分析,做到宏观分析定方向、微观分析找问题,逐步建立行业模型,摸索一般税源行业规律,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根据涉税办理环节中收集到的管户信息,建立分析特征库。二是依托基层管理平台风险特征信息,结合行业归属、规模大小,分析评定风险等级,整合提交应对任务。三是直接开展高风险行业的风险规避工作。通过比对信息库、分析风险指数,比对行业模型,筛选出高危行业,实施典型解剖,形成了行业评估指南,运用纳税辅导、提示提醒、纳税评定、反避税和税务稽查等方式进行风险应对。

通过分环节管理,突破管户限制的一般税源管征方式,有利于实现对一般税源的风险分析,从而实现将有限的征管资源由管户向优先用于管好遵从风险较高的纳税群体转移,对风险相对集中的行业建立管征模型,提升一般税源管征质量。

(四)从数据入手,实现监控分析集约化

在税源监控分析环节,整合涉税事项办理环节采集的管户信息,对数据进行整合,是实现对一般税源规律分析的重要工作。监控分析集约化的条件是围绕高质量采集信息,充分依托大集中系统平台和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加大信息交换力度,建立数据采集、录入工作责任制;严格按照高标准来收集、整理信息,明确专人负责对各类数据进行常态化、制度化的审核监控、筛选整合,确保数据质量和时效。监控分析集约化的目标是围绕高水平分析信息,运用征管状况一体化分析成果,为行业征管措施制定提供模型、为案头评估提供方向、为控管税源奠定基础;完善内部信息利用制度,统一信息,加强对分析成果的增值利用,制定管理措施,防止税收流失。

工程监理职业介绍范文 第3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院校;环境监测技术;课程改革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区别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以职业为导向的能力本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专业课程建设密不可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模式,强调对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以现实的工作流程为主线,将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融入到实际工作过程中,是一种将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相融合的课程开发模式,尤其适用于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及技能的学习。

“环境监测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及应用性。笔者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探索“环境监测技术”课程改革,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监测专业知识与技能,获取相应的职业从业能力及职业发展能力。

“环境监测技术”课程定位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下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前提。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污染监测、污染治理和企业环境管理的能力,面向企业、工程公司、环保部门及环评机构等相关岗位。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要求,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即通过行业需求调研,对本专业对应的“社会职业”进行分析,明确职业岗位职责,再对岗位职责进行分解,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转换成学习任务,最终形成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二)课程定位

由表1可知,“环境监测技术”属于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监测的方法及程序,了解环境监测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环境监测职业技能及专业综合素质,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奠定基础,也为从事污染治理、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管理等岗位工作提供一定的专业技能储备,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课程之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应用化学”、“仪器分析”、“分析质量控制”、“化学分析与检测技术”等课程的综合应用,也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等后续课程的基础性支撑,同时可为水环境监测工、污水处理工、废气处理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奠定基础。

该课程的授课对象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调查发现,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对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有一定的了解,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为端正,但在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学习主动性等方面仍需提高,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也有待加强。因此,“环境监测技术”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除需培养学生掌握环境监测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外,还需加强学生合作意识、责任感以及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的培养。

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以社会需求为背景,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环境监测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专业课程开发与设计,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采用“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模式,从“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二)课程设计思路

以工学结合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为指导,将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相融合,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开发和建设全过程,从确定工作岗位,明确工作任务到形成教学内容,再到实施教学方案,整个过程都有企业参与,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思想。课程开发基于真实的环境监测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进行课程教学的组织和设计。

课程内容体系的确定

(一)课程内容的选取

以相应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首先,通过召开行业、企业专家研讨会、问卷调查、深入企业调研、本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活动,确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即环境监测岗位、污染治理岗位、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及其他分析检验类岗位,这些岗位中与“环境监测技术”课程相关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水及废水监测、环境空气及废气监测、土壤污染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噪声污染监测等;然后,由专业教师及行业技术专家组成工作小组,从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三方面分析完成这些岗位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如表2所示。

(二)参照岗位工作实际,构建教学内容体系

参照岗位工作任务及相应的职业能力,借鉴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校企合作共同进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从环境监测实际工作任务中提炼出学习任务,将岗位综合职业能力融入其中,设置了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4个学习项目、8个子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学习任务,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每一个学习项目又分为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两个子项目,其中第一层次项目属于基础性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项目过程;第二层次项目属于主导性项目,学生在完成第一层次项目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等方式自主完成整个项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组织引导的作用。相较于第一层次子项目,第二层次项目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每一个子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这种递进式的项目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获取专业知识,逐步形成岗位综合职业能力。

在项目设计上,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尽量选择周边环境作为我们的监测对象。如环境水体监测我们选取南通市的护城河――濠河水体作为监测对象,大气环境监测及生活垃圾监测选择学校附近的居民区,城市交通噪声的测定选取学校门口的青年路主干道,废水、废气及噪声监测选择校企合作企业。这样做一方面考虑到项目的实际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将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生活环境、将来的工作环境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于环境监测方法、手段发展迅速,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兼顾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及时补充新方法、新技术、新标准,增加环境监测技术最新研究成果,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

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以工作情境为基础组织教学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采取仿真化的情境设计,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营造职场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到环境监测实际工作流程。具体教学过程包括任务导入、分析探究、方案实施、综合评价等阶段。现以水和废水监测第二层次项目××企业生产废水监测为例。

任务导入 将学生分成若干工作小组,每组4~5人,教师作为项目委托方,将对某校企合作企业生产废水监测的任务交给每个工作小组,并签订项目任务书,按照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完成项目工作,包括监测方案的制定、样品的采集、保存、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及建议,最终形成监测报告。

分析探究 各工作小组接到任务后,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企业用水情况,废水的类型、排放量,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及排污去向,废水处理情况,排污口的位置及数量等,然后组内成员共同讨论,确定监测项目、点位,采样时间及采样频率,采样及分析方法,质量保证措施等,在此基础上完成监测方案的制定。然后各组选派一名学生进行PPT汇报,师生共同讨论,形成最终方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项目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穿插讲解。

方案实施 各工作小组按照最终方案,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监测分析工作。教师作为工作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及时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如对所用到的采样仪器及分析仪器的使用进行介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对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综合评价 项目实施结束后,各工作小组展示最终的项目成果,小组成员与教师一起从方案设计合理性、实际工作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工作态度、团结协作、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点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完成新的知识体系的构建。

采用“教、学、做、评”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组织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获取知识及技能,了解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以项目带动教学,以实际工作任务为教学推动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也是对企业对员工的基本的素质要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任务导入阶段,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在分析探究阶段,多采用小组讨论法、启发引导法,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要用到各类采样仪器及分析仪器,可采用演示讲解法、现场教学法,在综合评价阶段,运用自我评价法、学生互评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如对于采样点的布设、分析仪器的结构及操作过程、监测机理等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的表现力和教学效果。同时,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网站,包括课程设计、教学课件、课程学习参考资料、练习题、在线答疑等,构筑一个网上学习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借助课程学习网站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课程的自学,并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及时解决课程学习中的疑点。

(三)拓展实验实训的途径

“环境监测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拓展实验实训的途径。

良好的实训条件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为保证每一项工作任务顺利实施,应推行实验室开放机制。如对于土壤中重金属的测定,整个过程包括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预处理、分析、数据处理等,其中样品制备及预处理所耗费的时间很长,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应实行实验室全天开放,学生提前预约时间完成部分工作任务。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参与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优势,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教学。如组织学生到当地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企业环保部门等进行参观实习,使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环境监测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邀请环境监测站的技术人员定期为学生做专业知识讲座,了解最新的环境监测手段、技术及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课程考核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良好的课程评价体系是激励学生学习、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对学生的考核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思维能力等。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以学生完成每个学习项目的过程评价为主,期末考核为辅,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全过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过程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在每个项目中的综合表现,从学生完成每个项目的学习态度、方案制定、方案实施、结果分析、项目报告等方面加以评价,如表4所示;期末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最终成绩由过程性评价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其中过程评价占70%,期末考核占30%。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下的专业课程改革是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高职院校“环境监测技术”课程进行改革,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等专业综合素质,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

――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2]赵志群.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及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2):1-8.

[3]杨春和,蒋云霞,闫生荣,等.高职环境类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41-43.

工程监理职业介绍范文 第4篇

何谓“监理责任”?深圳大学的王家远教授认为,该责任是合同责任的总称,具体来说,凡违反我国相关现行法律,以及监理委托合同未被履行或被不适当地履行,从而给委托人或第三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那么被委托方即监理单位或从事监理服务的工程师必须对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工程监理责任风险因素

工程监理的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非法律责任等,造成工程监理责任风险的因素有很多。在对工程监理责任风险进行识别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不确定性、确定风险事件、得出责任风险因素。

工程监理责任风险因素的识别方法

工程监理责任风险因素的识别方法包括核对表法、因果分析图法、工作分解结构WBS法、事故树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历史文献分析法等。本文综合釆用了工作分解结构WBS法、专家调查法、历史文献分析法三种方法对监理质量责任风险因素进行识别。

工程监理质量责任风险因素分析根据上文所述方法,可将工程监理质量主要责任风险因素归纳为:①监理工程师专业技术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②质量管理体系未被有效实施;③内部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④监理工作未得到业主的积极配合;⑤业主未及时提供资金;⑥施工所用机械设备不配套;⑦施工材料以次充好;⑧施工方案缺乏合理性,作业人员未接受良好的技术培训,作业水平较低;⑨工程被施工方挂靠承包,甚至多次转包,其设计规范脱离实际,所设计的施工方案可行性不高;⑩主管部门未规范管理监理中的问题。

3对责任风险因素的防范策略

为提高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和热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必须完善监理单位和监理机构内部的管理体系,从而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管理风险。监理单位应强化内部约束制度的建设,完善管理制度,针对质量和安全问题制订明确的方针政策。

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内在约束

从合同管理方面降低质量责任风险

监理合同的订立过程不仅复杂,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风险性在合同内容上有所体现,因此,监理单位必须仔细研究合同条款,分析其是否存在风险,以保证自身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在监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监理单位不仅要严格履行合同义务,还要积极防范欺诈、串通和胁迫等合同风险的发生,对违背我国法律制度的强制性规定、如何解决争议以及对不同语言文本的解释和效力界定等风险也要作出防范。

重视对项目部人员的管理

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监理工程师所提供监理服务的优劣,因此,监理工程师需要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提升专业水平,这是现代化工程项目建设的客观要求。如果不注重业务学习,只是依赖以往的经验,墨守成规,那么必然会与时代脱节。监理工程师只有通过主动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强化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才能在现有技能不足的情况下抵御潜在的风险。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外在约束

由于我国现行法律还有待完善,加之行业标准和相应的地方性法律法规还未能全面覆盖工程监理领域,因此,建议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下,科学、合理地规划监理质量服务的各个环节,对服务深度作出具体规定,细化和量化“三控二管”,并具体阐述监理成效。业主、监理和承包方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参与者,约束三者的问责机制直接关系到道德风险的发生概率,因此,为防止失责行为的发生,必须加强制度实施机制,强化监控力度,完善管理、约束和激励等机制的建设,杜绝有法不依现象的发生。只有严格管理现场监理人员的行为,完善约束制度,从根本上避免承包方寻租行为的发生,才能大大降低监理单位的监理质量风险。

完善职业道德教育和市场信用评价体系

完善职业道德教育

要防范监理工程师因职业道德缺失而造成监理质量责任风险,就必须建立该行业的职业道德标准。遗憾的是,我国目前还未对此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现有的一些职业道德标准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应在充分考虑监理工程师职业特点和实际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制订明确的职业道德标准,以便监理工程师依规行事,并基于此标准强化其职业道德建设,使监理工程师的行为变被动为主动。另外,监理行业协会也应在日渐完善的监督机制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完善监理市场信用评价体系

当前,人们的社会信用观念和意识较为淡薄,不同的人,对信用的认知、认同和信赖程度各不相同。一般来说,人们较为认可由政府部门的信息,因此,我国监理市场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总体上应遵循以下思路:建设主管部门积极发挥其监管职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依靠社会各界建立和完善信用监管制度,提高监管市场信用工程的建设和发展速度。

推行质量监理职业责任担保与保险制度

质量监理职业责任保险制度的实施,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监理单位所承担的质量责任风险。投资巨大、与社会和民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是监理单位所从事工作的特点,因此,一旦出现重大事故,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可能会发生人员伤亡的情况。在此情形下,监理单位根本没有应对事故赔付的能力。如果监理单位投保,那么经济赔偿将由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承担,会大大缓解监理单位质量责任风险的压力。此外,由于监理过程中存在潜在的质量责任风险,因此,监理单位可以采用保险这一方式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这样更能体现出公平、合理的精神。监理职业责任保险的实施,促进了监理行业的良性发展。

引入监理质量责任担保制度

监理质量责任保险已经获得我国学术界的认同,知名学者谭庆链(我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曾经谈到,在世界范围内,工程质量保险已被广泛使用,而我国才刚起步,因此,可逐步实施监理质量责任担保制度。一旦工程发生质量问题,就可通过保险来避免更大的损失。这无论对建设单位来说,还是对使用者来说,都是利大于弊。保险公司在接受监理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业务后,可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比如对工程前期规划设计的审查、对监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等,防患于未然,降低自身风险。

监理工程师职业责任保险

监理工程师的麻痹大意和过失会损害建设单位和委托监理工程师工作的第三方的利益。如是是故意行为,则不属于监理工程师职业责任保险的赔付范围。例如在某工程项目中,监理工程师由于自身疏忽,未进行检查,或者虽然进行了检查,但未发现质量问题,从而导致建设单位遭受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承包商需要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而且担任监理的工程师也必须为此负责,承担职业责任。

4结束语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