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产业的GDP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首位,然而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近些年政府在此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效果并不显著。苏丹红事件、三鹿奶粉事件、饮料苯含量超标等食品安全事件,给食品行业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原因可分为技术因素和道德因素,从实际发生情况看,主要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多因道德因素而起,食品产业是典型的道德行业,有形的技术问题解决起来相对比较容易,而无形的伦理道德障碍则会产生更多不利的影响,一方面导致食品产业的信任危机;另一方面直接影响食品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和经营规模的扩大。
食品经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是未来食品行业的经营管理者,其职业素养和伦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高校是否进行食品经济管理伦理教育,对于学生在将来的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行为和伦理决策能力有深远的影响。在这方面,企业伦理学教学应该而且可以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食品经济管理专业商业伦理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
企业伦理学属于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伦理学与企业管理学的交叉学科,这一性质决定了企业伦理学一方面要以促进企业管理为目的,另一方面则要以伦理考量为基本方法和手段。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管理与经营活动如何平衡各种利益关系,以全面实现企业的责任。
我国对于企业伦理学教学的学科体系还在不断完善中,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该门学科的研究与对话,形成一套适合我国企业伦理学教育的教学模式。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做法是将商业伦理方面的内容融合在其他专业课程里面,用一章左右的篇幅来讲授,这表明商业伦理课程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伦理学教学必须回答三个基本问题:(1)为什么教,即企业伦理学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什么?(2)教什么,即企业伦理学教学的内容应该有哪些?(3)怎么教,即企业伦理学教学的方法应该是什么?
目前企业伦理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商业伦理认知,以知识的灌输为主。结果一个教学周期结束后,学生的商业伦理知识增加了不少,但是,伦理推理和伦理判断的能力几乎没有提高,将伦理分析的技能应用到真实的情境下作正确的决定的能力并没有提高。一个好的企业伦理学教育需要教师把握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和课程设置特点,让学生在知识层面、技术层面以及价值观层面进行完善。
国内的企业伦理学主要突出企业管理中的信息、知识与公平竞争,国内外的伦理学比较,以及跨国经营中的伦理问题,主要采用“理论+案例”的模式。国外的企业伦理学更注重全球环境中与利益相关者之间所遇到的问题,用案例的形式讨论伦理决策等经济大环境中所遇到的问题,主要采用“案例+伦理+案例”的教学方式。对于食品经济管理专业来说,就需要结合食品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特点以及食品行业的特点,突出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与食品产业发展、食品安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设计符合食品经济管理专业的企业伦理课程。
二、食品经济管理专业企业伦理课程设置的原则和教育目标
企业伦理学课程有三个层面的问题要考虑,一是学生要肯学,学了以后,要有实质性的提升,不管精神层面的提升、知识的提升还是技能的提升;二是老师要愿教,最好能把专业教学与学科发展结合起来;三是社会要接受,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总之,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上要能够充分体现食品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食品行业特点。
(一)教学目标
通过企业伦理教学,让商业伦理进入学生的大脑,要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明确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承担的相应责任,提高学生的道德反思能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培养具有新商业文明的新一代食品经济管理人才。
培养学生食品经济管理的行业伦理意识,使他们形成从企业伦理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行为习惯,能够正确判断复杂情境中的应然关系,善于维护和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推理判断能力,增加学生了解伦理问题的能力和道德推理能力,将伦理分析技术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对伦理两难问题作出正确的决定,使他们在遭遇或面对伦理困境和道德悖论时,能够运用伦理价值和原则提出富有创见的应对方案和措施。
总之,通过企业伦理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企业伦理思维,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材料的选择,都服从于一个明确统一的目标,促进学生形成内在的责任意识、伦理意识和伦理思维判断能力。
(二)教学原则
1.基础理论知识的把握。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在企业决策中恰当处理伦理问题,对伦理道德水平进行创新。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有大量的知识积累,综合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多门学科,将中外著名学者的观点进行整合,依据社会环境,给学生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发展趋势,同时布置理论和案例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让学生认识伦理问题的重要性,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理论基础。
2.协调经济与伦理的关系。企业处理各种关系,无论就其表面还是其本质来看,都是在扮演特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责任。在关注企业活动领域内各种复杂关系的同时,企业伦理学必须思考和辨析企业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包括企业所有者、客户、员工、供应商、媒体、消费者、政府、竞争对手、公众、社会等。分析企业应该何时、何地、在什么情况下进行何种伦理决策,为企业今后的伦理问题提供伦理判断原则。对食品行业来说,在教学中就要抓住食品行业本身的特征和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作出有针对性的分析。
3.道德情操的开发。企业领导的行为方式直接影响企业的行为,如果企业领导者实行德行领导,正直廉洁、关心下属成长、遵守社会规范和仁厚诚挚,那么这种领导方式将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能力,如何以一种公开的伦理方式行事,对下属起模范带头作用;如何在组织内有效地设立预警机制和伦理热线;如何为员工建立切实可行的伦理准则;如何开展有效的商业伦理和职业道德培训;如何设立奖惩制度使员工遵从伦理规范;如何有效地向下属灌输商业伦理价值观。总之,通过教学实践,要使学生认识到管理者在企业中的伦理责任,和对企业及员工伦理的影响,并有意识地进行伦理领导,做“经济人”和“道德人”有机统一的德行领导者。
三、企业伦理学的教学策略
如何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达到企业伦理学的教学目的,是企业伦理教学的关键。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企业伦理课的老师要懂伦理学,还要懂经济学、管理学,能融会贯通,因此,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进行企业伦理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通过成立企业伦理学教学与研究组织,使教学与研究的交流活动能够更加正规化,也可以通过建立网站,共享相关教学资源,使教授伦理学的老师有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而教伦理学的老师应该向教其他专业课如市场营销等专业老师传授伦理学知识。通过加强不同学科之间老师的交流,使从事企业伦理学的教师同时掌握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知识是可以并且应该做到的。
(二)加强伦理教育力度
在课程设置中,要对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经济人”假设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批判,使学生不仅注重经济指标,更要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和个人的道德修养,分析我国食品产业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企业的影响是什么,对行业的影响是什么。
(三)加强商业伦理教育和现实结合的力度
我国有丰富的伦理教育资源,儒家伦理、社会主义伦理都有大量的宝贵思想可以为我国商业伦理建设实践服务。但是,这必须把商业伦理教育与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仅重视个人的职业道德教育,更要重视企业的责任教育,不能空洞说教,不然,就达不到企业伦理教育的效果。
(四)教材选择
作为选修课程的企业伦理学,并无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教材往往受编写者个人兴趣、认识和篇幅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强烈的个性化色彩,如果只选用一种教材,就难免会使教学内容趋于简单化和片面化;而反过来选用多种教材也不太现实。最好的策略是教师根据企业伦理学的知识模块,用讲座形式覆盖主要教学内容,将教材的有关章节纳入讲座体系作为精读材料;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则另外指定有关阅读材料。这样安排,除了可以最大限度地使教学内容做到合理、全面外,还在于选修课的课时一般并不充裕,教学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只是给学生打开一道知识之门,好让那些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继续探索,重在呈现知识的宽度,并不要求在知识深度上作过多挖掘。当然,这样的安排对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对企业伦理学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据此安排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尽量全面掌握著作信息,选择其中最佳者作为教材,并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外阅读。中国文化是我国企业伦理学教学的知识和理论价值来源之一,可以把传统文化引入课程,但是如何与现代市场经济结合需要慎重对待,如何与食品行业相融合需要深入探讨。
(五)注重基本概念的教学,充分发挥其知识枢纽功能
概念是特定知识系统对研究对象的独特把握方式。企业伦理学的基本概念是理解和运用企业伦理学知识的关键路径和工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可以先运用准确的语言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突出其关键特征,再呈现概念实例;也可以反过来,先举例再分析共同属性,最后揭示概念。
(六)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教师教授商业伦理时通常使用课堂讨论、教师讲述、阅读指定课本、案例分析、商业剧情讨论、专家报告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教师必须根据认知发展规律,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讲述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课堂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培训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可帮助学生分析伦理困境和发现可行的解决方案;邀请企业界的经理人员与学生分享他们在实践中面对的伦理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角色扮演法可帮助学生熟悉伦理困境情况,帮助学生透过不同的立场去讨论伦理问题而作正确决策。
教师讲述知识传授是企业伦理学教学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但离开具体情境和对现实问题富有说服力的思考,就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可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并运用于案例的实际操作中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把握现实问题的主动性。此外,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搜集企业运作过程中产生的伦理问题,或激励他们针对现代企业中普遍遇到的伦理的热点问题采用故事讨论、道德讨论等方式进行研究,并就其核心问题提出初步解决方案,再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中畅所欲言,在业务中掌握企业伦理学的专业知识,了解他人对企业伦理与社会价值的见解,丰富自己的道德观。教师还可以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管理咨询项目,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培养伦理选择能力、伦理判断力、伦理推理能力以及伦理评价能力。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将学生引入讨论的重点中来,并最终作出点评。
除了案例教学外,老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工作实践或媒体报道中选择一个热点企业伦理问题,围绕问题写成一个小组报告,包括问题描述、伦理分析等内容,然后在课堂上陈述,其他学生可以向他们提出问题。为增强学生对现实伦理问题的敏感性,可以布置个人作业,要求学生描述一个现实中的伦理问题,要求必须是自身经历或观察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在教学组织中,还可以让学生置身于道德冲突的情境中,进行情景模拟和命题辩论。首先可由教师展示从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经历的真实事情,从中提取出案例或情景,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该如何行动,而是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决定其伦理判断,学生每次辩论的时候,都会涉及好多企业伦理学知识,教师从中做点评引导。
四、结语
对食品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企业伦理学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企业伦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食品行业道德职业规范,从而培养自身的伦理意识,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使他们形成从食品企业伦理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行为习惯,能够运用伦理价值和原则提出富有创见的应对方案和措施,体现企业伦理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邬勇.美国商学院的商业伦理教育及启示[J].江苏商论,2005,(4).
[2]周祖城.面向现实问题的MBA企业伦理学教学[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4).
[3]欧平、周祖城.全国MBA企业伦理学教学研讨会综述[J].伦理学研究,2008,(1).
[4]张增田.工业企业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与教学策略[J].教育与现代化,2008,(9).
[5]刘雪梅、宋玲、蒋春艳.对我国MBA《企业伦理学》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展望[J].当代经济,2009,(11).
[6]柯丽敏.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商业伦理教育现状和课程设计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11).
Thinking of the Business Ethics Course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 in the Food Economic Management Speciality
JIANG Qi-jun
(Economy management college,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
(一)学校社会工作
(二)伦理困境
二、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概述
社会工作伦理是社会工作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社工在具体工作中遇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冲突的价值时,伦理困境就会产生。其实,伦理困境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价值观的不同,有个人价值观与专业价值观的不同,专业价值观与机构价值观的不同,机构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不同。社会工作中主要的伦理困境有:保密和隐私权;案主自决还是干涉等等。
三、学校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及对策分析
(一)保密和隐私权
1.案例
A同学刚上大一,本来军训好好的,但近些日子她突然变得心事重重,频繁请假,学校社工在介入到这件事之后,了解到A同学竟然怀孕了,她说自己和男朋友已经商量好这个周末就去医院做人工流产,希望社工帮她对学校的辅导员、同?W还有家人保密,并且希望社工能陪她去医院做这个手术。
2.伦理困境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案主是希望社工保密的,面对这样一个情境,如果保密,让她悄悄去做手术的话,也许会有事,也许会没事。但我们都知道,人工流产手术具有一定风险,这个后果社工能承担得起吗?胎儿也是一种生命,如果替案主保密打掉小孩的话,也违反了社工的专业价值观,但如果社工不帮助案主进行保密,将案主的事情告诉她的老师和父母,案主又会受到很大的伤害,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不利于案主今后的生活,案主也会对社工失去信任。这就造成了案主的隐私权和家长的知情权这样的一个冲突。
3.对策分析
众所周知,隐私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作为社工有义务去保护案主的隐私权。但学校社会工作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还有与学生相关的家长、教师、学校等。老师享有对自己的学生,家长享有对自己的孩子的知情权,社工在介入的过程中有义务告诉他们案主的实际情况。保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因此社工比较正确的做法是将案主的实情告诉案主的父母,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努力做到最小伤害。具体的做法我认为可以是这样的:首先社工要与案主面对面的谈心,帮她分析每一种选择带来的后果是什么,鼓励她应该把这件事告诉父母,然后和她一起讨论是案主自己将事情告诉父母,还是由社工告知。社工可以为案主向其学校老师和同学保密,将给案主带来的伤害尽可能的降低。
(二)案主自决还是干涉
1.案例
学生小张,高中时期从农村中学转到某市一流中学上学。上学第一天,因为一直低着头受到语文老师的批评,从此一看到语文老师就害怕,总担心老师会批评他,他觉得在学校过得十分不开心,认为自己不适合在学校学习,于是他便旷课去打工,并作出退学的决定。但小张的父母出于各种原因考虑,还是希望他能够继续上学,于是便向学校社工寻求帮助,在介入过程中,案主屡屡要求辍学打工,他觉得自己成绩差,读书也没什么用,还不如出来打工。
2.伦理困境
社工应不应该遵循案主自决原则,同意案主辍学打工呢?做出这样的决定之后,是否有利于案主未来的人生发展呢?案主会不会后悔呢?当社工对案主的专业判断与案主坚持辍学打工的想法背道而驰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里的伦理困境便是案主自决与案主利益最大化的问题。
3.对策分析
伦理决策就是作伦理上的决定。护理伦理决策就是从护理伦理理论、原则和规范出发,从护理伦理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以做出恰当的、符合护理伦理的决定。而是否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关键又在于是否具有批判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是指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清晰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大多数护士学生缺乏这种能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能抓住护理伦理问题的本质,因此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故而提高护生护理决策能力重点应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以讲授方式为主。
这是一种以教科书为主要载体,由教师单向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系统地学习知识,但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因此,对于批判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较差。而案例教学以及角色扮演教学方式能营造较为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思考、分析以及讨论与交流。随着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加强,他们批判思维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能够较好地应用护理伦理的基本理论、原则与规范,做出正确地护理伦理决策。.护理伦理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护理伦理决策能力而实施的案例教学,其首先应该是针对这一目的进行恰当地案例选择。
所选案例应该具有代表性,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常遇到的伦理困境。例如,病人的自主需要与护士的专业伦理相冲(病人希望了解自己的病情,但如实告知病情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病人拒绝护士对其实施有利于病情的治疗)。进而让学生熟悉护理伦理决策产生的基本程序:
(1)首先认真分析案例,确定事件中存在的矛盾冲突及冲突的相关人员。
(2)明确矛盾冲突的核心,确认伦理问题。
(3)围绕伦理问题,列出各种可行方案。
(4)依据相关的伦理理论、原则、法律及其他因素,拟定双方均认可的行为方案。
(5)决定行动方案,做出伦理决策。
(6)实施并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讨论式学习。
把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案例实际情况运用基本程序,尽量开阔可行方案的设计思路,做出决策。
如对下列案例的决策分析:一产妇剖宫产后第六天,医生看没什么问题,说周一可以出院。周日,其丈夫和婆婆与产妇商量后想周日那天出院回家,医生不在,其丈夫和护士商量能否先行回家,等周一再回来办出院手续,护士说不可以,说得把钱结清。产妇丈夫说这是单位押的支票,不会欠医院钱的,而且已与有关部门通过电话证实。护士不让产妇走,便把孩子抱到了另一个房间,产妇想抱回自己的孩子,护士不给,遂和护士争吵起来。
针对此案例,同学们分析指出:
(1)此案例涉及的矛盾是护士和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的矛盾。
(2)此案例的伦理的问题是患者的自主要求与护士专业要求之间的冲突。
患者有拥有人身自由的权利,但另一方面病人在没有办理出院的情况的确不能擅自离开医院,否则不利于护士的管理。
(3)护士不能因为医院的规章制度限制病人的人身自由,更不能以产妇的孩子做为要挟。这种做法严重地伤害了患者的感情,违背了不伤害原则。
(4)护士此时应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尊重病人的权利,保护患者免于不必要的伤害。可以先向患者解释医院的管理制度,如果患者要求回家的意愿强烈,那么在其不会欠费并且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尊重患者的决定是最符合患者利益的行为。在此同时向科主任或护士长进行报告,寻求建议与帮助。另外患者需签订一份自己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文件。
案例分析教学之后还可进行角色扮演。这种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人物,体验护士的职业生活,在角色扮演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知识,以行动的体验内化I=1头的知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到正确的护理伦理决策的重要作用。例如对于上文中护士与产妇要求出院产生冲突。
应用伦理学教学在研究生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完善研究生教育内容和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手段。在国外应用伦理学成为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重要课程,教学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的环节比较完善,并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应用伦理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积极进行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与国际相接轨,对于培养文理兼通、能把握科技和社会前沿的创新型人才意义巨大。
一、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构建以科学的课程结构、现代的教学观念、先进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教学方法为一体的应用伦理学课程体系。
传统教育主要立足于向学生传授多少知识,现代教育应立足于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积极开发学生个性、特长,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实践、身心健康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因而在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注重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主体性,哲学上是指主体在对客体实现改造的对象性活动中展现出来的特性。在应用伦理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对应用伦理学教学能动地认识、掌握和实践的特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应用伦理学的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主体意识是学生主体性的发生机制,是自我意识的升华,是学生把自己作为主体,把应用伦理学作为客体,以及对自己在应用伦理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学生只有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对学习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同时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才会成为具有主体意识的自觉主体,只有自觉主体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主体意识对主体性的发挥起着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作用。主体的理想、信念、成就感等等都能激发主体的内在潜力,鼓励主体认真的学习,刻苦的钻研,并通过正确的自我评价,有效地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主体能力的发挥是是学生学习、掌握、实践应用伦理学的基本要求,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效应转换器的作用。一般说来,要搞好应用伦理学教学,应注意发挥学生以下几种能力:自学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查找、积累文献资料的能力等,自学能力是打开应用伦理学知识大门的钥匙,是学生由学习型向科研型转变的前提;分析能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会遇到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学生要进行思考、判断,然后得出结论,这就涉及到了分析能力,它是应用伦理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它是学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手段,对各类伦理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综合等活动的过程,是其他诸种能力的结合,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应用伦理学课程的效果。
主观能动性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使学生能够成为主体的根本特征。学生的能动性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学生在学习应用伦理学的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活跃的状态,它自觉地调动起潜藏在自身的生理、心理能量,并使之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这表现为学习的激情、需要和动机的力量;二是学生的学习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目的性是主体能动性的源泉,对于目的与达到目的的学习方法、措施的系统思考就形成了学生的学习计划。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加上明确合理的学习计划,就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为应用伦理学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的深人进行。
二、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
按照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基本理念,通过采取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由于各高校情况不尽相同,我们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进行研究。
1.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
(1) 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即把理论教育与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和焦点等前沿问题结合起来。北京理工大学应用伦理学的课程教学主要在多种教材中精选教学内容,一方面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也注意到课程的前沿性,把当前学术界讨论的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介绍给学生,提高学生对学术前沿动态的洞察力及创新能力。
(2) 把教学与当前国际国内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传统伦理学只关注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而现代伦理学则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纳人伦理学的视野,这就需要人类对生态、资源、环境、人口、生产等关系问题负有一定的道德责任与道德义务。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伦理、生命伦理、科技伦理、制度伦理、经济伦理、法律伦理等应用伦理学飞速发展;北京理工大学的应用伦理学研究生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重点选择环境伦理、战争伦理、生命伦理、科技伦理、经济伦理作为教学的部分内容,对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文化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网络行为自律、珍视生命等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与讨论,使学生对现代社会中出现的一些心灵困惑和行为失范问题有深刻的了解。
(3)把教学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结合起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如何认识社会、把握自己的人生,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社会现实问题。在应用伦理学课程的讲授中,重点选择各领域的善恶价值、社会正义、个体良心等问题进行讲解与讨论,有利于解决同学们面临着的实际问题。使研究生的培养做到“德业双修”。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 专题教学法。针对一些学术前沿问题,例如应用伦理学的发展和研究,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来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
(2) 比较教学法。针对伦理学理论流派繁多的特点,在教学中,将不同学派伦理学流派的观点进行比较,帮助学生了解伦理学发展的历史,更好的掌握应用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3) 互动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辩论、讨论和个别交流等教学互动形式,通过提前布置讨论题目,要求学生在课下搜集资料,然后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布置的问题进行辩论和讨论,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和教师有沟通,让教师了解学生运用应用伦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带着问题在研究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有创造性的人才。
(4) 情境教学法。应用伦理学不是一门纯粹理论科学,它是一门同人们的道德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实践科学,是一门关于改造人类自身的科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克服从理论到理论的倾向,注重于从事实分析到基本理论再到生活实践的阐述,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使有关伦理道德的理论与社会实际充分结合,将伦理学理论还原为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对人生的切实思考,培养他们自觉运用伦理学理论去分析和应对现实道德问题的能力。
(5) 案例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案例分析与基本理论相结合,采取启发式教学。如安乐死的案例、网络黑客的案例、美军虐俘事件的案例等,配合生命伦理、网络伦理、战争伦理等方向授课的需要。主要采取了以下案例引用方式:
①开篇导人式。即在应用伦理学教学中,上课伊始就巧设案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造成悬念,能使学生产生期待心理,迅速进人学习状态。然后从对案例的分析人手,一步步引导出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引用方式,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处于爱听乐听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致趣、动情、引思的作用。
②穿插例证式。即在应用伦理学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穿插引用有关案例进行分析论证。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③练习巩固式。即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精心设计案例,进行训练,以巩固深化知识,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练习的过程中,注意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由浅人深,由易到难,以提高综合分析和多向思维能力。
(6) 实践教学法。应用伦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应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根据应用伦理学学科的特点,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社会实践,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应用伦理学的实践性,从而更好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鉴于应用伦理学学科的特点,不拘泥于某种方法,而是把这些教学方法灵活结合,进行多元化教学,注重发挥教师不同学科背景的优势和个人的特长,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在确保教学大纲的内容得到贯彻的前提下,保持教师各自的教学风格。确保教学风格的多样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不仅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也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7) 网络化、多媒体化教学手段利用Powerpoint^和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电子教案,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利用网络论坛和邮件往来等形式,促进师生间的双向讨论交流,使课堂教学效果能够得到及时反馈,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保证了课堂互动的效果。
三、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成果及发展趋势
应用伦理学属于新兴交叉性学科,适合理工科高校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特点。北京理工大学作为“以工为主,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点不应在传统的人文学科,而应以新兴、交叉型学科为主。应用伦理学这门新兴交叉型学科,易与学科前沿紧密联系,学科生长点多,学术潜力大,实用性也强。在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已凸显出北京理工大学应用伦理学专业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为:将伦理学与高科技和现代生活带来的各种问题结合,进行综合性和交叉性研究;充分利用理工科学术资源优势,与相关理工科院系合作,如与理学院、科技哲学硕士点合作,研究科技伦理问题,与环境科学学院合作研究环境伦理问题,与生命科学学院合作研究生命伦理学问题,等。致力于文、理、工科的相互渗透,培养文理兼通的研究生;重点发展战争伦理;注重对应用伦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与国际接轨。
目前,在研究生课程改革方面,建立了以“伦理学原理”课程为基础,以“中国伦理思想史及原着选读”和“西方伦理思想史及原着选读”为两翼,以“应用伦理学”研究为重心,以“伦理学方法论”、“新兴应用伦理学分支学科”及“伦理学学术前沿讲座”为补充的集开放性、创新性和研究性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并重点发展战争伦理,使之成为特色专业。创设了“德业双修、学贯中西、博通古今、服务现实”的教学改革模式,教学改革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和重研究为宗旨,与国际相接轨,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在应用伦理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北京理工大学应用伦理学专业的教师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先后主持课题3项,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多篇,并成功主办了“高科技时代的伦理困境与对策”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了《高科技时代的伦理困境与对策》一书。这些研究成果为今后的伦理学研究生系列教材的出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在应用伦理学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中国特色与国际前沿接轨作了铺垫;为课堂讨论准备了高水准的学术问题,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索精神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工程伦理;高职;理工科;综合训练
高职理工科培养的是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将来主要从事生产一线的操作、技术革新、项目实施和管理工作,除了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较高的工程伦理素养;而毕业综合训练是高职理工科教育的最后环节,是考查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工程伦理素质的重要载体。本文就如何在高职理工科毕业综合训练过程中实践工程伦理教育的思路和具体方法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探究。
一、工程伦理在高职理工科毕业综合训练中的作用
工程伦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养成人们在具体的工程活动中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以伦理道德的视角和原则来对待工程活动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能力[1-3]。工程伦理教育在高职理工科专业教育中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一定的理论学习和研讨,掌握对现代专业技术活动进行社会评价和道德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专业技术活动中的决策、设计、管理、实施等进行科学、严谨的评价和抉择,逐步养成工程伦理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能力。在高职理工科毕业综合训练中增加工程伦理的实践环节,是督促学生利用工程伦理知识指导真实的专业技术活动,通过这种实践过程的体验,去体会、认识专业技术活动可能对社会、自然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引发对工程伦理道德的思考,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工程伦理道德意识,掌握正确运用工程伦理道德评价的原则、方法,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自觉养成工程伦理道德行为,确保在以后的专业技术活动中主动实践工程伦理观,使专业技术活动符合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二、工程伦理在高职理工科毕业综合训练中的实施
高职理工科的领域较广,工程伦理教育的重点和实施方案也不尽相同;同时,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工程伦理教育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分析机械、材料等专业教学目标,反复进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对这些专业传统的毕业综合训练项目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增加了工程伦理的训练内容,采用“项目驱动”的训练方式,并结合“六步教学法”做了详细的训练要求。具体的实施方案如表1。
三、工程伦理在毕业综合训练中的实践效果分析
为了检验在毕业综合训练中开展工程伦理实践的作用,通过对机械、材料两个专业毕业生连续4年的尝试,把同一级的毕业生分成两组:传统教学组(1组,没有增加工程伦理内容的毕业综合训练)和实验教学组(2组,增加工程伦理内容的毕业综合训练),分别完成专业技术要求相同的毕业综合训练项目,并就他们在毕业综合训练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了评估对比分析,表2是考核的具体项目和两组学生的表现情况。
同样,为了了解在毕业综合训练中开展工程伦理实践对学生进入社会,在不同岗位上综合素质的影响,在学生毕业一年以后,对这些毕业生的用人单位、部门进行跟踪问卷调查,就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表3列出了调查项目和各项指标中相应的被调查对象所占的百分比。
四、结论与启示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qitafanwen/978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