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物联网专业创业方案范文(共4篇)

物联网专业创业方案范文(共4篇)



物联网专业创业方案范文 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探索

城镇化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物联网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正在加速推进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经济竞争格局。未来几年物联网技术人才需求市场广阔,高职院校开办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正在起步阶段。为了促进校企共同发展,根据《_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依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加快打造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物联网专业建设需要探索诸多问题。

一、物联网专业建设要立足于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

以甘肃省为例,当下正面临六大转型重点任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经济增长动力转型、产业发展模式转型、城乡发展关系转型、空间经济格局转型、行政体制转型,试图从根本上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甘肃省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升。目前产业发展转型正致力于借助“互联网+”模式,物联网与人工智能也在大力发展中。甘肃省根据国家战略,出台了《甘肃省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加速推动互联网在工业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密切结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此外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开展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工程。甘肃省3个项目已列入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分别是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含能材料高能炸药数字化车间通用模型综合标准化与试验验证”、大禹节水股份有限公司“农业精量灌溉装备智能制造新模式建设项目”、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中高压气体绝缘开关设备智能制造系统”。在智能制造领域,物联网技术可连接大量不同的工业设备,嵌入在各个工业设备中的传感器会不断地将新数据上传至云端,然后在云端进行人工智能处理和分析,以生成所需要的信息并继续积累知识,形成生产制造的重大决策依据,最终建设成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甘肃在未来必须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而物联网作为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基础,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兰州市物联网的发展,也将进入全新的轨道。由此来看,甘肃省兰州市的未来经济发展已经与科技创新应用紧密结合起来,而物联网将是科技创新与应用的重要风口,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职院校将肩负着培育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创新人才的重任。

二、校企深度合作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共同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制定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实行基于“校企共培、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学生在校内学习阶段,重点学习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训案例,校外学习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校期间应该积极参与国内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将物联网相关知识融入各行各业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素质。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尝试实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式教学、物联网创新创业工作室、顶岗实习带动就业的总体方案。物联网创新创业工作室是该方案的特色,不仅让学生处于真实工作环境中承担各种岗位角色,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合作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物联网工程项目。在完成这些工程项目的时候可以结合地方经济特色,融合地方特色产业的物联网发展项目。通过地方特色产业项目来挖掘物联网创新创业项目,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职业能力,还能够培育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一旦创业团队的创业项目获得成功,整个专业的发展就会步入坦途。

三、校企双方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和教学项目

职业技能型课程的校本教材开发,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典型工作任务提炼。通过细化的岗位需求,全面细化了解相关岗位对本专业方向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并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提炼;第二阶段,确立课程框架。课程框架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来设定;第三阶段,制定课程标准。通过课程标准,全面描述课程基本信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教学建议。课程标准是仅次于人才培养方案的纲领性教学文件,物联网专业的课程标准一定要企业工程师深度参与制定过程,否则专业教师制定的课程标准很难体现校企合作的特色内容;第四阶段,建设专业资源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教材、项目案例、开源软件资源建设。其中,教材是指用于教学的课本、作业习题集、工具书及企业物联网产品的技术资料。资源库建设的重点是企业已经实施的物联网项目案例,例如,已经成功实现的智慧农业建设项目案例、智慧仓储项目等。资源库可以将校企合作形成的课程和资源形成共享,服务于当地继续教育和成人职业教育领域。如何获得这些成功案例并将其转化为教学案例,可以借助有实力龙头的企业在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开发教学项目。校企双方在合作的基础上可以就物联网专业进行教学项目的共同开发,如“食品追溯”“智能交通”“智能仓储”等项目,进行项目式教学。学校与龙头企业合作以后,企业可进行资源转化,把自己多家子公司的实际业务转换成可以教学的案例,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接触到的场景都是真实的市场需求,以保障学生未来的就业和社会接轨。

四、基于物联网的创新创业团队建设

自从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创新创业就一直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产业尚处于初创阶段,未来其应用场景非常广阔。在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建立一个依托企业的基于物联网的创新创业基地,对学生来说,可以培养一批优秀学生的创业团队,让专业充满活力;对教师来说,可以探索产教结合模式对职业教育的影响,通过创业实践交流科研论文、调研报告、教学案例,研究创业案例经验,最终提高教师科研教学水平。物联网创新创业团队建设的具体目标主要有:

(一)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意识,借助企业项目挖掘创业能力,带领优秀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一旦有物联网创业成功的案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整个专业建设的方方面面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另外,也要培养学生人生规划能力,提高社交能力,还可以通过创业缓解学习、就业的压力,保持师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提高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物联网领域有很多新的知识,创新创业团队可以探索域内知识产权问题,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提高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突破高职生低层次创业的局限,提高创业质量。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是信息化时代企业急需大批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是大量的毕业生就业难,就业岗位质量低。创新创业团队建设不仅可以改善这种结构性矛盾,还可以物联网创新创业为突破口提高计算机类毕业生就业质量,从而促进专业群建设和教学改革。

五、结语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产业目前尚处于初始阶段,未来必将成为我国的新型战略产业之一。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已经到了产业化推广的关键时期,在产业化和物联网通信核心关键技术方面有太多的创新创业机遇。国内5G技术的逐步商用化预示着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时代的到来。物联网作为万物互联的基础,将在未来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农业、智慧工业物联网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物联网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给了职业院校办好物联网专业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钱彬,孙春义,等.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探析[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77-78.

[2]李向文.物联网技术发展新趋势对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9(37):7-8.

物联网专业创业方案范文 第2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高职计算机;专业发展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我国计算机行业实现了迅速发展。我国在物联网技术领域的投入逐渐增长,让物联网行业实现了飞速发展,对于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升,这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必须牢牢抓住这一机会,加强人才培养。

1物联网的有关概念

物联网是一种将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射频识别装置(RFID)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技术进行结合,构建而成的一个巨大的网络系统。通过物联网,可以将不同的物品在网络中建立联结,便于集中化管理。物联网这一领域自产生之日起就迅猛发展,成为信息产业自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革命。近年来,由于传感网络技术(WSN),卫星定位技术、RFID技术以及物物数据通信技术的广泛运用,物联网俨然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核心问题。当前阶段,国内外都加大了在物联网研究领域的投入力度。中科院在二十一世纪初就开始了对传感网的研究。现在物联网的地位愈发提升,已经被当做国家战略予以重视,物联网行业开始快速发展。从国家发展全局的角度来看,物联网已然成为国家技术和产业创新的方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国家对于物联网的研究和开发予以高度重视,有效推动了物联网行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借助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形态和创新形态的变革,促进了知识经济时代下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形态的形成[1]。

2在物联网技术背景下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策略

推动教学改革

为实现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物联网行业应用技术人才的有效培养,高职教师不只需要让学生明确把握物联网行业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为学生的职业技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可以在教学内容上增设物联网工程导论、射频集成电路等方面的知识,将专业课程与行业应用实例相结合,建设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体系。高职教师可以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结合,综合运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及项目教学等方法,通过工作地与教学地的结合,促进教学一体,关注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在工作实际中灵活运用专业知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将教学范围进行拓展,通过开放式的方法开展教学,通过恰当的鼓励让学生可以积极利用视频,了解有关网络信息,以开展学习,促进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要在教学中将学生视作课堂主体,以教学目标为指导,让学生在有关问题和项目中分组讨论,以提升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在步入职场后所需的核心能力[2]。

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除了教学改革以外,高职物联网专业学生还应该针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在实验教学中关注对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快建设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步伐,加强对专业人才的技能培养。在建设实验室时,高职院校应该严格按照教学环境及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对物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前景有充足把握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拓展,促进实际教学和虚拟环境学习的衔接,以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开发需求。在物联网实验室的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到结构的稳定性和开放性,以及教学设备的互动性。在高职院校中要提高对于物联网有关实验室的研发力度,例如多媒体传感节点及RFID节点实验室、温度传感器节点和多种传感器节点等。同时,也要关注物联网融合实验室的搭建工作,通过网络传输、传感器、控制节点和数据处理等方式,让物联网的系统功能得以完整实现。此外,为促进计算机专业学生物联网技术应用水平的有效提升,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校物联网实践室和物联网企业之间通力合作,以便于学生对物联网企业的运营流程及状态有切身体会,通过在实训基地的学习,让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物联网技术。例如,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基础设施、智能交通等企业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物联网实验平台,以完善学校实验室的建设。

完善师资队伍

当前阶段,高职院校中计算机专业教师多从事于本专业的教学,对于物联网技术的了解较少,物联网应用技术作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结合,需要教师同时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积极提高物联网技术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高职院校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开展对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物联网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到物联网企业顶岗实习,促进教师物联网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从物联网企业外聘核心技术人员赴校进行知识的讲解,通过组建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将计算机专业教师、电气自动化教师和通信专业教师等聚到一起,组成专业的教师小组,让教师都能发挥所长,促进物联网专业的高效建设[3]。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抓住机遇,加强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培养,借助教学改革,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术能力,为其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出时代所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超.试谈物联网技术与高职计算机专业发展[J].电脑迷,2018(8):216+225.

[2]和晓娟.浅谈物联网技术与高职计算机专业发展[J].经贸实践,2017(19):288.

物联网专业创业方案范文 第3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

1物联网技术与网络工程

物联网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工程

网络技术和制造业在各个行业的有效整合带来了高效的回报。有关计算机的网络信息工程建设项目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相对重要的项目,研发了了大量优秀的网络技术。例如,普通自动售票机可以在自动售票机中自动对车票进行编程,这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操作和购买自己的车票。物联网技术基于计算机和其他辅助技术来实现功能的多样化。在中国,理论化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物联网的技术结构通常包括感知,网络到应用程序,通常分为三个层次。

2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经济方面

明确指出,物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促进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和智能建筑的发展和应用。目前我国互联网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一直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目前,产业链已经通过物联网完成。当前,中国的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正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带来经济发展,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技术发展需要物联网缺乏合格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情报领域和国家发展计划显然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通过技术人员的研发,可以降低目前的制造成本,为公共服务业提供更多便利。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效率,利用物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解决人才的供给不能满足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需要的问题。

3物联网技术下建设优化策略

优化建设目标

生产和商业活动中物联网的普及,在电子信息网络工程培训中应改变和调整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原始培训策略。但是,在专业人员的培训过程中,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仍然是发展的前提,而物联网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性密切相关,当前,应根据计算机网络工程和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在有关计算机方面的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中,培养技术出色的计算机学生的基础是信息采集、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技处理与传输;在微计算机系统和小型电子设备方面的设计,制造和研发人才的过程中,根据物联网行业的兴起和发展,根据行业的优化和升级,对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生进行培训,现场培训和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是不同的。在计算机工程建设中,有必要根据该地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协调计算机工程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建设实操实训室

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应采取专业与行业相结合的战略,建立培训的专业场所,而缺乏物联网技术下的信息工程应用经验的实训室,应将其转化为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积累的专业知识进行实践,学生可以通过对网络传输节点和传感器节点的体验,更好地了解网络传输节点和传感器节点过程控制系统。公司提供培训基地,实际操作要求高,也保证了专业人才的不断引进。

培养教师力量

物联网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是高度实用的技术。因此,在培训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合格人才时,必须具备大量完整而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物联网管理技术的专职教师。这方面的专业老师想要成为学生在这方面的建设带头人,不仅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超高的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本领域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教师还可以通过对网络工程技术的了解,,开展新的研究课题。

增加学生的专业度

要严格要求学生掌握该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无线通信网络和传感器技术,注意在大信息技术下电子网络工程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并将他们的专业知识结合到实际操作过程中,

4发展的建议

这项技术的产生是适应时展的结果。该专业成立于2001年,应被视为21世纪初,高校的重大决策,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软硬件应用知识在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专业开设了一些实践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随后的学科建设改革中,高校成立了信息学院,并在学院下设了一些网络信息相关专业。其中,该工程就是其中之一,物联网技术改革下的计网工程专业建设已成为高校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计算机信息工程专业的学习建设和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取长补短,结合自身优势发展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特点,可以独立成为一个专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多元化发展是一门学科长期发展的奥秘之一。计网工程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全新专业,网络工程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学科;虽然他们都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但还是有些不同。网络工程专业学生能否借鉴物联网的优势,建立基于互联网和计算机的专业,是我国学科建设改革的重点。有人说,在现在这个时代,对于计算机网络应用,如果网络发展只是一味遵循原有学习方面的建设的发展方向,就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逐步淘汰。相对而言,信息化物联网是一门新兴的专业技术。在制度、评价、学科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和疏漏。物联网工程专业可以借鉴一些比较完整的专业网络工程系统,实现真正的互补。

完善课程培养高级人才

普通招生,又称学科统一招生,是指新生成绩不高但专业分数高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成绩,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培养方式,它是一种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一些学生避免根本不知道所学的学科,而是选择自己的专业,这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感觉自己是一所大学。遗憾的是,学生对基础课的重要性缺乏一定的认识,因此,高校应更注重基础课,如高等数学、物理、力学等,大类的研究也使它们能够相互借鉴。所有低年级的主要类别都可以理解和训练,他们从全球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专业,学习自己学科的好处也在不断显现。因此,在网络工程教学改革中,最好将网络工程专业纳入其中,它是一个专业范畴,在国内许多高校都有实践,大多数高校将网络工程,物联网等专业分为信息或计算机专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但是,大规模招生后,对基础课程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基础课程应涵盖专业类别下所有专业的培养,并注意学科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大规模招生的时代,应该注意学科之间的关系。

优化教学明确方向

因为只有理论教学会使课程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因此,学生的理论无法实践,这对学生掌握学习课程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每门学科都是学生的教育培养计划,实践教学是每个学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来说,实践教学更为重要,对于大多数学科来说,网络工程是一流的学科教学,这证明了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如果你只学习理论知识,学生将无法掌握这些知识,这与我们的教育和培训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学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网络工程师,网络工程的一般实践教学是一些计算机设计,例如C++编程,软件课程设计等,但是这些实践无法最大限度地提高理论知识,使一些学生在实践中混淆了实际联系。我们可以从网络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学习,而物联网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具有校企合作的现实实践环节,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5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意见,对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培养新一代优秀的网络工程师。物联网科学背景下,对电子信息化大数据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机遇,这就要求教师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优化建设目标,提高建设目标,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嘉祺.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10).

[2]熊慕舟,潘胜利,曾德泽,等.“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初探——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网络工程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6).

[3]高正乾.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应用与技术探讨[J].信息记录材料,2020,021(003):69-70.

[4]张荻川.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IT经理世界,2020,023(001):42.

[5]黄均峰.“互联网+”视角下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生态课堂构建研究[J].信息与电脑,2020,032(003):238-240.

物联网专业创业方案范文 第4篇

1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和项目化教学的对比

为此学校教研室决定在两门课程中开展试点。本人所授课程“单片机高级应用”有幸参与此次试点探索。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上,在课程开头介绍任务需求,告诉学生需要新模块,接着介绍模块各参数作用,学生尝试着分析如何调整参数完成需求[1]。这一模式和传统的理论课程不同在于:理论课程注重知识的全面性、深度性,面对抽象、高深的专业课,学生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很难理解每一个知识点,更不用说全面掌握;项目化教学从实际应用出发,把专业知识生活化,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其次不追求知识全面化,侧重让学生掌握、应用重点知识,如果学生对其他知识点感兴趣,学生可在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做自我探索。从上述对比中可以看到,相比传统理论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下学生更容易吸收、应用知识[2]。另外最重要的优势在于项目化教学模拟的是企业开发环节,学生将来在企业的工作是把需求转换成代码的过程,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下没有机会让学生尝试去分析需求,导致学生刚进入企业时很难适应。所以项目化教学的优势比较突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大力推广这种模式,使学生和企业无缝连接。

2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知识

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学生的前导课程知识积累薄弱,影响了新知识的理解;(2)当学生能听懂原理后,在实践环节能对照原理完成开发的学生非常少,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从何处下手。针对上述问题,教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解决。第一个问题:在于如何补齐学生专业基础课短板。学生签到课程知识欠缺主要表现为2种情况,第一个:专业基础课的知识没有深刻理解,只有模糊的概念,一旦进行综合应用环节完全没办法动手,停留在回忆知识的步骤;第二个:部分专业基础知识欠缺,学生没有对应知识的积累,无法理解内容,比如在介绍传感器数据传输协议的时候,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过网络知识,对协议不太理解,导致在理解传输数据时感到困惑。基于以上2个问题,教师可以探索如何去解决。第一个问题在上文讲过,改变教学模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知识,在综合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上学生才能迅速上手。第二个问题:有两种方法,一是增加新课程,二是在使用某些新知识前,可以适当花费一些课时去讲解。在这两个方法中,比较推荐第二种。大学课程一般比较固定,插入新课程比较困难,尤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课程安排本来就紧凑,除非砍掉已有课程,不然无法增加新课。一些项目化教学的学校里采用第二种方法,当需要用到另外一门课程的知识时,提前讲解,一是减少新增开课,二是坚持以应用为主,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所以针对本问题,教师在安排项目化教学模式时,最好从基础课程开始推广,同时针对部分知识点,可以在项目化教学中完成传授。第二个问题则难度相对大一些,讲解个各模块原理的时候,大都可以类比日常生活,学生感官上容易接受和理解,但实际动手写代码时,往往无从下手[3]。在和学生的沟通中,发现他们常常觉得需要动手实现的需求比较多,无从下手。但实际上教师每次分配的需求异常简单,学生的这种表现一般是想得太多,束缚太多最终导致无法动手写代码。究其原因还是开发经验少,不知从哪里下手。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提高学生的技能而不是储备知识。如果教师借鉴开发人员的日常工作流程:开发者常常从架构师或项目经理处得知新的需求,开发者利用代码完成新功能。教师不难发现每个开发者将知识转换成动手开发能力,需要理解、分析需求的能力,熟悉业务代码的能力,需要调试代码的能力。

3基于上述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培养学生

培养理解、分析需求的能力

在每次提出需求后,不要急着讲代码,而是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分析如何使用代码完成功能,当然在需求分析的起始阶段,学生不知道需求分析从哪里下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把需求分解成小的需求,通过逐级分解,将最终的问题转换成能用几行代码解决的小需求。在这一步里,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解需求的意识。分解的过程不会太难,关键是要想到分解这个动作。这一过程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分解需求主体应该是学生,老师只是引出问题,学生思考,侧重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在每次练习时都要着重向学生表明需求是分解出来的,培养学生分析需求的意识。

培养熟悉业务代码的能力

在分解需求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熟悉工程代码的习惯。很多学生理解需求后,仍然无法开始写代码。在和学生交流中发现多数情况下,他们经常纠结怎么定义变量、怎么实现基本代码,而这些内容工程代码里是已经实现过的,也就是说学生并不知道需求和代码对接时,哪些是现成的,哪些需要自己完成。在以前的专业课学习中,可能代码量很小,几乎所有代码需要自己写,所以没有机会培养熟悉业务代码的能力。在项目化教学中,这种能力就显得很重要,如何培养呢?首先:确定工程里使用哪些模块功能,初始化、调用函数是否齐全,调用接口函数里的参数是如何定义的;其次,从main函数开始,查看整个工程运行过程中的逻辑,再结合前面理解的需求,推理出在何处补充代码、如何使用各个模块的接口函数。进过上述2个步骤学生写代码就会容易很多。

调试代码是另一重要能力

在工作中写好代码只占开发人员很少的时间,大部分时间用于调试代码。而学生的表现恰恰相反,他们只有写代码的时间,几乎没有调试过代码。他们的代码如果出现问题只会等着老师来解决。因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培养调试代码的能力。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学生不会调试代码主要原因:没有调试代码的意识和看不懂英文。(1)没有调试代码的意识。主要原因在于物联网或者电子信息类专业在开设课程的时候,虽然也有软件开发的专业课,但没有系统地学习软件开发的课程,比如缺少软件测试一类的课程,导致学生在写完代码后,没有调试代码的意识或者习惯。以至于很多学生写代码依靠“运气”,一旦出现错误,什么办法都没有,只能依靠教师来解决,甚至有的学生在写完代码,发现运行不起来之后,会有沮丧、甚至放弃专业课的想法。写代码好比写文章,文章里总会遇到写错别字的时候,我们改掉就好,代码里如果出错,我们改正就能成为合格的程序。所以要培养学生克服代码出错时无奈、沮丧的心态,其次要有调试代码的意识,不能期待代码一次成型。(2)看不懂英文是很多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在以前的一次调查中许多学生甚至提议希望开设英语公共课,但学生看不懂调试代码里出现的英文信息,并不是因为语法难度,更多的是陌生单词的原因,而统计开发人员调试信息里的英文之后,教师会发现都是固定的内容,常见的代码错误是符号错误、重复定义、未定义等,那么代码调试里英文提示经常出现的单词也就是固定的那几个。所以对学生而言,整句英文虽然看不懂,但是只要看到某个单词,通过反推就可以猜测错误的原因。

4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解决学生不会调试代码的问题比较简单,首先教师在学生写完代码后,要着重提示学生尝试自己去修改代码,刚开始可能学生都没有掌握技能,但培养意识很重要,通过多次提醒,学生养成习惯后,就会主动调试代码。在解决具体代码错误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把代码错误里常见的英文单词列出来,同学们对照单词,理解问题描述,再去解决错误就容易许多。这个环节也是多次练习后,学生就能独立看懂并解决调试错误,当积累多次成功的经验后,对专业课更有信心。教师可归纳常见的英文表述,学生在实践中多看几次就能明白。项目化教学相较于以前的纯理论教学优势比较突出,值得每一位教师尝试。虽然本人在实践中发现了一些新问题,但只要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各种技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成为一名技术过硬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戴月.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4):38-40.

[2]徐锋.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要素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8):16-18.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