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城市设计背景概述范文(合集8篇)

城市设计背景概述范文(合集8篇)



城市设计背景概述范文 第1篇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园林专业 课程内容 实验

园林专业背景的从业者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主要参与者,而在园林专业本科生的培养阶段,生态学相关课程所占的分量很小,通常四年中只有一门景观生态学或园林生态学必修课,学生对生态学知识尤其是最基础的概念理论了解不多。因此,在针对园林专业的景观生态学课程设计上,首先应该突出基础概念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其次应加强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应用过程和方法的讲解。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来加强素质和能力培养,从而增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学生对该景观生态学课程重要程度认知不充分。园林专业本科生比较重视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与工作实践紧密相关的课程,而对景观生态学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景观生态学相关概念、理论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

(二)生态学基础薄弱

在景观生态学课程开始讲授之前,学生对于生态学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另外,生态学很多理论的景观规划设计应用过程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如果学生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没有达到一定程度,那么在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应用实例的讲解过程当中,就会一知半解,学习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而园林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相对都比较薄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缺乏动力,认识不足。因此在课程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目前景观生态学课程选择的教材比较单一,园林专业更多应用了园林生态学的相关教材,比如温国胜、杨京平等主编的《园林生态学》,刘建斌等主编的《园林生态学》,刘常富、陈玮等主编的《园林生态学》,此类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更加偏向于城市生态系统和园林植物生态的基础概念和理论,其中也有一个章节是关于城市景观生态学的,但是涉及内容很浅,而景观生态学最主要的内容为尺度、格局与过程,这其中包括了很多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理念,因此只以园林生态学相关教材来备课的话,讲授的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在实践教学方面,目前的实验任务设计比较偏向于传统生态学,没有能够很好的体现园林专业的实践应用性。

二、教学改革探析

(一)强调景观生态学知识体系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传统的教材已经应用了很长时间,教材当中绪论部分的内容过于陈旧,不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学科前沿和社会相关热点。而园林生态规划设计、景观生态学领域相关的期刊报纸,比如《中国园林》、《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报》、《landscape urban planning》《landscape ecology》等相关领域的文献内容和理念比较新颖,有大量的城市热岛、城市空气污染、城市水污染、城市暴雨时节内涝灾害等城市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解决途径,可总结提升并做成多媒体课件,增加学生对于景观生态学知识体系的重视程度,增加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二)课程内容革新

本课程是园林专业本科生唯一的生态类的课程,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需要兼顾基础性和应用性。与本课程相关的教材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景观生态学教材,比如周志翔主编的《景观生态学基础》、王云才主编的《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第二类是园林生态类教材,比如温国胜、杨京平等主编的《园林生态学》和刘建斌等主编的《园林生态学》;第三类是传统生态学教材,比如宋永昌主编的《植被生态学》。本课程的内容体系是在详细查阅了以上三类教材和相关文献资料后形成的,总体上以景观生态学原理和规划应用为主线,适当融合园林生态学和传统生态学的最重要的基础概念理论的讲解,比如对植物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基础概念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讲述。总之,课程体系的设置尽量考虑学生的基础和社会的需求。

景观生态学课程56学时的教学任务。教学计划为16周,分讲述和实验两个部分,考察结果以考试为主。景观生态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景观生态学概念原理、种群及群落生态学基础、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园林植物与城市能量物质环境、园林植物与水、园林植物与大气、土壤与园林植物、城市生态系统、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等内容。绪论部分主要讲授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强调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在城市规划及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景观生态学概念原理部分主要包括景观格局、过程、尺度相关的基础概念理论,比如景观格局、景观功能、斑块、廊道、基质、景观异质性、景观多样性等概念及岛屿生物地理学、等级理论、复合种群理论和渗透理论等;种群及群落生态学部分主要讲授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数量密度、种群性比、种群年龄结构、种群空间格局、种内关系及种间竞争和种间互利等种间关系,群落方面主要包括群落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群落的基本特征、关于群落的主要观点、群落物种组成的定性分析、群落物种组成的定量分析、群落多样性(α多样性、β多样性、γ多样性)、种间关联与生态位、群落外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地下结构、年龄结构、群落的动态(群落演替、自然干扰与演替、群落的波动性、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关系)等概念理论;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部分主要从城市环境(环境的概念、尺度与类型、城市环境)和生态因子作用分析(生态因子分类、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原理)两部分来进行讲述;园林植物与城市能量环境部分主要包括光与园林植物(城市光环境、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温度与园林植物(城市温度环境、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温度的适应、园林植物对气温的调节作用)等两部分;水与园林植物部分重点讲授城市水环境、水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水分条件的适应、园林植物对水分的调节作用等内容;园林植物与大气部分包括城市大气环境、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园林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用、风与园林植物等几个方面;土壤与园林植物部分主要包括土壤理化性质与园林植物、土壤生物与园林植物、城市土壤特点、盐碱土与园林植物等四方面;城市生态系统部分主要包括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功能、城市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等内容;景观生态规划设计部分主要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书籍,梳理出近10年的相关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案例,通过案例对景观生态相关原理的应用实践步骤和方法进行详细讲述。由于本课程多为基础性的知识,包括很多园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传统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因此重点在于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记忆,能够在将来的规划设计实践中将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加以应用,增加实践当中的理性,学会从生态学的角度思考规划设计问题。授课过程中学生积极性较高,课堂参与度良好。

(三)实验课程体系

实验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外业调查,此部分实验的开展需要与教学团队的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项目相结合。科研项目主要是关于城市景观异质性与城市环境气候因子耦合关系的研究,在研究的前期阶段可以将班里学生分组,在研究区域布点或者设置样方进行生态环境因子数据的获取,通过这个过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学生参与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实践经验。工程实践方面,引导学生参与大尺度项目的前期调研分析,例如郑州市、洛阳市、南阳市的绿地系统规划项目。另一部分为计算机实践,景观生态学与传统生态学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研究对象的尺度差异,景观生态学侧重于大尺度对象的研究,而3S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景观生态学领域,那么一些最基本的3S技术也是园林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比如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波段融合、栅格图裁切、景观解译等一些技术的操作步骤对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或者大尺度的景观生态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通过计算机实践部分的讲授和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该部分知识。

三、小结

基于目前景观生态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的改革方式进行了阐述,着重突出基础性和应用性,希望能为景观生态学课程体系进一步改革完善提出新的视角。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关键阶段,如何协调城市化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是当今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而园林专业培养的学生绝大部分都会投身于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设计等相关领域,因此景观生态学课程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郑祚芳,高华,王在文,刘伟东.城市化对北京夏季极端高温影响的数值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2(10):1689-1694.

[2] 张正栋,蒙金华.基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城市降温通道规划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3(6):1261-1267.

[3] 孙小莉,李生才,曾庆轩,冯长根.城市空气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安全与环境学报.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4):73-76.

城市设计背景概述范文 第2篇

关键词:公祭公园 规划设计 兼容性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1项目背景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建筑密度也越来越大,建造商一味的建造房屋,虽满足了人们生活上的物质需求,却不能为其提供精神需要。并且,由于城市楼房的边界越来越近,一些位于城市中心的公园场所却被压缩,特别是一些名人故居、纪念遗址都游离于城市空间和人们的生活之外,被“象征性”地保留下来。因此,打造主题鲜明、兼容多元的纪念性公园景观刻不容缓。

哈尔滨市内目前现存的烈士纪念碑都是以一位烈士为主题的,与之不同的是坐落在长青公园的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是以“东北地区抗日战争、爱国自卫战争”烈士为祭奠对象,因此更具祭奠对象的广泛性和公祭主题的祭奠性。

哈尔滨长青公园位于道外区、道里区、南岗区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周边两公里以内绿化率低,没有一个较大的城市公园,而与其邻近的老八区体育场也一直疏于管理。位置好、主题明、拆迁少、适民生这四个优点,使长青公园更适宜扩建为红色哈尔滨的公祭活动场所。

2规划理念

注重人性的特征

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最终目标,这成为设计师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景观设计中不单单考虑形式的美感,更加注重的是景观中的主体一人,注重人的心理体验。因此在纪念性空间的设计中,要依据人们的心理特点,注重参观者的感受。让这些冷冰冰的纪念空间、沉重的历史,从人们不接受到主动接受,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思考,成为人们的情感寄托。

强调公众的参与性

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在空间的塑造中,越来越开始关注以人的体验为核心的设计,更加关注公众的参与性。通过各种不同的空间的参与、体验达到景观设计的最佳效果。

对于纪念性景观而言,现今大多数的纪念性景观多以单一纪念诉求的表达方式,其过于沉重,而针对在市区内部的大型纪念园区,更大程度上要表达的是空间的多元化,将纪念主题与公众的休闲体验结合在一起,努力达到自身的和谐性,营造出一个参与者与景观和平相处、共生共荣的和谐环境,同时给予参与者思考的空间。

哈尔滨长青公园位于市中心,其内的抗日纪念碑早已被数十载的乔木遮挡,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只将其当作休闲散步的公园,忘却了其本身的纪念价值。因此在设计中既要展现公园的纪念性,又要使其兼具功能性,不能为了“纪念”一味推倒重来,而是应该在保留和延续公园的基础上,增设纪念场所,从而达到人与景观的和谐型。

延续地方文化特色

哈尔滨作为全国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大城市,它的红色历史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一提起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历史,一般人最先想到的就是“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哈尔滨也是一座革命的城市、红色的城市。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立以后都做过了重大贡献。伟大的领袖在哈尔滨公开称赞哈尔滨为共和国长子,为解放东北乃至全国做出了重要贡献。将规划改造与当地历史文化脉络联系起来,保留和延续地方文化,展现哈尔滨历史文化发展的传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打造高绩效的景观

景观绩效是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来记录景观效益,这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冲突,在设计中如果利用好彼此之间的关系,那么可持续发展就会落到实处。

针对公祭及纪念性公园而言,这种高绩效更多反映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人们思想的教育,提醒人们不忘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对革命精神的继承与回忆。其二是对公祭公园设计的氛围营造,但这么大的市区公园空间,不能单纯为公祭所用,公祭之后的利用也必须纳入设计的考虑,设计手法也相应调整。

3规划定位

在政治意义方面,使其具有标志性,展现哈尔滨_十四年的红色历史,成为红色文化主题的公园;在民生需求方面,使其具有群众性,补全城市公园的缺失,完善升级健休闲设施,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公园;在使用要求方面,满足公祭、爱国主义教育、体育健身及休闲娱乐同时兼顾的功能,成为多种功能兼容的公园。

将分割、杂乱、无整体规划的现状协同整合,从而打造哈尔滨长青公园成为哈尔滨市第一个红色主题的城市公园。

4总体布局与改造设计

平面布局

在平面上总体分为四个部分:主要仪式空间、大型观礼空间、_雕塑体验园以及新长青综合馆。主要仪式空间指_纪念碑的原址,其周边环境并未做改动。大型观礼空间原址是门球场、篮球场、轮滑场地,现将其改造成为公祭广场,其内由含五心广场,五感花园等组成。_雕塑体验园原址是体育场,现将其改造成建党、抗日、解放、抗援雕塑区。新长青综合馆则是由幼儿园改造而成,其内部包含展览中心、接待中心、服务中心、管理中心。

在轴线上,将原址纪念碑的轴线延续扩展,形成轴对称的仪式感,这条中轴线也成为纪念的主轴,使空间更加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可以更好地突出表述纪念主题。在立面表现上,新长青综合馆与纪念塔的轮廓线,形成一种指向性,将视野不由自主地指向到纪念塔,缓解了周边住宅对于纪念塔的体量压迫,与周边环境形成较为宏大的气势。

交通流线

在景观设计中,交通流线的组织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览线路组织以方便旅游及与景观视廊相结合为基本准则。在设计中应该参考“象征一叙述一再现一隐喻”的手法,将所纪念的事件线索贯穿起来,既要自然顺畅又要秩序井然,令人们忘记了是在纪念空间环境中,而是置身于可以感受凝思的场所。

在长青公园设计之初,将设定的纪念主题通过情节线索贯穿始终,运用叙事的手法,从而将整个公园串联起来。公园为开放性质,主要入口为三个,为不同人群设置不同的参与路线。

北入口到_纪念塔、公祭广场、五心广场、_雕塑体验区,再至新长青综合馆的环线为主要游览路线。而其余连接主要游览线路与各个景区及出入口的线路为游览支线。结合游览线路,规划在东、西、南等出入口设置集中停车场。

其中公祭及游览参观人士将从北部的主要仪式空间进入,一眼望去的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给人们带来一种震撼感,随之来到大型观礼空间进行仪式,人们的情感得以升华,结束后则进入_雕塑体验园区,再现_时期的红色哈尔滨,留给人以思考的空间。周边居民则可以从不同入口进入,进行日常的休闲娱乐。

景观设计

入口景区与红色丰碑。

主入口和纪念碑分别作为整个公祭公园的主体部分。规划不改变原有的平面布局,沿用铺装及植被,只在原有基础上将门球场与足球场之间的围栏阻碍了两块场地的可达性,不能实现大型活动的疏散,将其拆除,创造空间的可达性与灵活性。在纪念碑周边植物体量较大,遮挡视线,导致纪念碑失去了原有的庄严之感。规划将大尺度的植物移栽别处,营造开敞的环境以凸显纪念碑的宏伟高大。

公祭广场

规划原址的门球场数量远远超出周边居民的使用需求,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设计将门球场缩减到三个,既为老百姓保留活动场地、体现人文关怀,又能够将更多的面积合理利用。

该区域以开场的活动空间为主,便于公祭活动时的人流疏散,两侧设有十四个文化传播的展板,有图片、有文字、还有相关的碑拓,讲述了_十四年里发生的重大事件。

运用情景再现的手法,将其分为_遗存展示互动体验区、五心广场、五感花园及红色长廊体验区。其中_遗存展示互动区域还原历史场景,将坦克、飞机、营地以真实的手法还原到公园中;

五感花园则从感官体验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对这段历史的鉴赏与感知;红色长廊体验区展现红色文化与_历史展示,通过花坛、树木与铺地体现长距离的视线效果。

_雕塑体验园

规划将足球场改造,可作为能够容纳上万人的礼仪空间,让更多的人聚集于此,学习革命先烈的精神。将蓝色废弃板房拆除,替换为舞台以及红旗雕塑,并配以LED大屏幕帮助人们更好地观礼,并且与纪念碑形成对景,增加场地的庄重感。

南部的雕塑体验区分为_记忆雕塑、_胜利浮雕墙、走向胜利群雕、_齐心雕塑四组雕塑,运用四种不同的雕塑形式反映从革命到_胜利的情景,表达敬仰、纪念之情。

在北部设计了相关于_第一枪及光复第一区的坦克雕塑,围栏用象征战车的轮胎为标志物,还能供人们在这些标志物上小憩一下,来往的游客也可在此处留影留念,互动感受这些历史文化。与此同时旗帜雕塑与纪念碑相互呼应,烘托整个景区的气氛。

新长青综合馆

规划原址为幼儿园,将其改造成为长青综合馆,内包含展览中心、接待中心、服务中心及管理中心。

设计完善了公园附属的服务功能,其中展览中心旨在为青少年及参观人士,进一步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以纪念1923年哈尔滨成立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哈尔滨做出的贡献,通过回顾哈尔滨的红色历史,不仅能继承光荣传统,还能正确定位哈尔滨的城市精神,继承和发扬哈尔滨的革命城市精神,起到资政育人的作用。提醒人们不忘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以反映对革命精神的继承与回忆。

5结语

每一个设计都是在创造一种场所。

城市设计背景概述范文 第3篇

关键词:投影寻踪法;生态城市评价;石家庄市

“生态城市”是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一个全新概念,指将“生态系统”思想引入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它最早是由前苏联生态学家0.Yanitsky1971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人与生物圈计划(MAB)”时提出的。之后,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定义。如1984年城市生态学家0.Yanistky提出,生态城市是指自然、技术、人文充分融合,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维护,一种生态、高效、和谐的人类聚居新环境。美国生态学家R.Richard认为,生态城市即生态健康的城市,是低污、紧凑、节能、充满活力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虽然生态城市的概念尚处于不停的争论、探索、修改、完善之中,但在原则问题上,人们已经达成一些基本共识:“生态城市”的核心思想是它的区域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且一般要求具有以下几种特性: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结构合理以及关系协调。

1生态城市测评方法概述

生态城市评价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工作,一套科学客观的生态城市评价体系应具备以下功能:①帮助在操作层次理解什么是生态城市;②使城市建设转向生态城市建设;③衡量生态城市建设的趋势和速度,综合衡量生态城市各子系统的协调程度。

具体到测评方法而言,不同的测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描述指标体系的属性,由于各种方法的机理不同,方法的层次属性相异,在应用不同的测评方法时,测评的结果也存在差异。因此,要反映一个城市的全貌,体现上述生态城市的内涵要求,必须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研究,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体现城市系统的本质和原貌。在数学分析方面,系统科学专家运用定量分析技术开发了几十种测评方法。目前,常用的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因子分析法(FactorAnalysis,FA)以及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等。但是,这些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层次分析法对应生态城市评价是不适用的,因为指标之间是不完备、不互斥的;因子分析法是较常用且简单的方法,能够反映生态城市建设的大概状况,但会丢失部分信息;网络分析法能够比因子分析法更全面地反映生态城市的概况,但其前提是各因子之间的关系比较清晰,这一过程需要作大量的研究工作。该文借鉴在水质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被实践证明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投影寻踪评价法,将其应用到生态城市评价体系中。

2基于实数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评价法

投影寻踪评价方法是针对目前常规的系统综合评价方法的形式化、数学化等局限性,以及对某些高维、非线性、非正态评价问题的适应能力不强等不足之处,提出的一种由样本数据驱动的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思路是把高维数据通过某种组合投影到低维子空间上,对于投影到的构形,采用投影指标函数(目标函数)来描述投影值暴露原系统综合评价某种分类排序结构的可能性大小,寻找出使投影指标函数达到最优(即能反应高维数据结构或特征)的投影值。然后根据该投影值来分析高维数据的分类结构特征(即寻求投影寻踪聚类评价模型)。其中,投影指标函数的构造及其优化问题是运用投影寻踪方法成功的关键。

遗传算法是解决函数优化问题的数据挖掘方法。遗传算法源于对生物系统所进行的计算机模拟研究,是Michigan大学的Holland教授及其学生根据生物模拟技术创造出来的自适应概率优化技术。遗传算法通过计算机编码实现模拟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复制、交叉、变异、显性、倒位等遗传过程,实现系统设计、函数优化等复杂过程。它与传统的算法不同,传统的优化算法是基于1个单一的度量函数(评估函数)的梯度或较高次统计,以产生1个确定性的试验解序列。遗传算法不依赖于梯度信息,而是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来搜索最优解,它利用某种编码技术,作用于称为染色体的数字串,模拟由这些串组成的群体的进化过程。遗传算法是通过有组织、随机的信息交换来重新组合那些适应性好的串,生产新的串的群体。

城市设计背景概述范文 第4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设计原则;问题;策略

现代社会城市发展规模不断增加,与之相对应的发展空间和可利用资源日渐紧张,由此使得城市发展规划的设计质量重要性得以凸显。一个城市发展好坏与否,城市发展规划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基础作用。科学开展城市规划设计,是当代城市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1 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项高度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要全面、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务必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切实性。在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具体要坚持以下几方面原则。

社会原则

城市是人类社会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经济活动、人群生活、工作的重要环境。社会活动是城市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社会性,要将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有机融合到一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当前人类社会的共识,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开展城市规划设计首先要注意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要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引入生态环保理念,同时为社会活动提供服务。比如在设计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时,要以将其作为城市人流、沟通的场所为目的进行设计。同时注重引入生态因素,合理规划,做好绿化,保障光照充足、空气清新,在将现代化的设施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到一起,为人们提供条件优越的人居环境。二是要积极推动无障碍环境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既要为正常人群提供服务,也要满足老、弱、病、残、幼等特殊人群及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在公共设施、场所要设置无障碍通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

经济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的经济性原则,首先是体现在城市建设发展的经济效益方面。城市规划建设需要使用大量资源,投资规模巨大,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在项目决策阶段就要进行全面、细致、深入地探讨和分析,就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讨论,严格依照经济规律办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避免一言堂。要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高效、充分运用资金、资源,避免因为决策失误造成的巨大浪费。要坚持集约、节约建设原则,特别是要注意对土地资源的科学使用,做到精打细算,珍惜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尽量少占农田,不占良田。既要顾及当前的利益,更要注重长期性的发展需求。城市规划要有预见性,要为城市后续发展保留空间。

安全原则

安全是城市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和基础要素。一是城市规划设计要满足城市对地震、洪涝等各类自然灾害及火灾等各类公共安全事故的防护需求。对于位于地震带、洪灾区的城市要强化抗震、防洪设计,在消防安全隐患较多的位置要加强消防安全管理,落实消防措施。同时,城市规划设计还要注意社会治安、交通管理、人民防空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尽可能做到全面、细致,减少安全盲点。

生态原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追求日渐强烈。城市规划设计既要在物质层面满足多种用途的使用功能,又要在精神层面满足城市人群各种类型的审美需求。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一要注意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扬现代文化、当代精神文明特点,在历史建筑、名胜古迹的保护性维修、维护工作中,既要保护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又要体现时代精神,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将现代科学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艺术上和技术上的生化。二要注意两个“协调”,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和建筑格调与环境风貌的协调,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要在满足客观需求、用途的同时,通过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将现代城市的精神风貌、文化特征展现出来,成为城市的宣传“名片”。

整合原则

城市发展中涉及大规模资源的运用,受多种因素作用、影响,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不能将某方面的资源、要素割裂开来,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出各个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加以整合利用。一是要使城市发展重点、规模、项目建设与城市现实条件和具体需求相适应,编制城市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城市实际情况。二是要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的短、中、长期规划,做到环环相扣,彼此呼应,每一个阶段都要符合每一个阶段的实际条件,满足该阶段的发展目标。三个阶段的规划要做到协调统一、科学设置。三是要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避免工业生产造成环境污染,避免资源浪费,要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

2 当前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环境保护总是程度不够

在当前我国城市规划设计,普遍存在重视发展经济,忽视环境保护的现象。其结果就是在城市建设中更加重视经济效益指标的提升,而对于工业生产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审核把关不严。我国已经出台了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但在具体执行层面效果并不理想。

缺少长期规划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由于管理者任职期限等原因,在城市规划设计时,更加注重短期的效果,越是时限长久的规划越是粗略、不具体。再加上对经济发展的过度重视,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治理落后于工业生产,城市功能布局、用地平衡、资源配置等缺乏长期规划,存在一定程度的短视与浪费。

地方特色不够突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都在谋求自身的发展壮大,在这个过程中,单纯依靠城市自身资源难以实现既定目标,必须注意吸引外部资源对城市的投入。如何吸引外部资源就成为城市管理者重视的问题。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自身地方特色是吸引外部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城市规划设计时,需要注意凸显地方自身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而实际情况无疑是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

3 关于做好城市规划设计的建议和对策

首先,要坚秉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开展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对待当前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确保措施得当。其次,要努力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的最优化,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为之生产、生活,努力奋斗的目标,缺一不可。在编制城市发展规划时,要注重各方面平衡发展,避免单一发展造成结构失衡。

4 结束语

随着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增加,城市规划设计越来越显得重要。科学的发展规划,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保障。城市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城市规划设计,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规划设计城市安全、环境、建设等方面,以促进城市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背景概述范文 第5篇

【关键词】人居环境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异同

0.前言

国内在很长一段时间,指导建设方针是:经济、实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注意美观。这也是建筑教育所遵循的方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不满足仅仅是经济和实用的要求。这时美学从工程学科的附属物中逐渐的脱离,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艺术学作为美学的重要分支在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和人居环境设计也就呼之欲出。

1.环境艺术设计和人居环境学科的由来与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由来与发展

在谈到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由来有两位重要的人物不得不提;张绮曼和郑曙旸。张绮曼被誉为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领军人物,她是我国室内设计专业公派出国留学日本第一人。而郑曙旸则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他认为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概念的提出与日本环境艺术不无关系。

回顾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历史,从最初的室内装饰到建筑装饰,再由室内设计到环境艺术,以至于环境艺术设计这个称呼的传开,经历了不断扩展的过程。但环境艺术设计这个称呼争议是很大的,直至现在也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如果说环境艺术概念的提出是向更大更广的方向发展,可为什么在一步步扩大发展的过程中“设计”却没有多少呢?直到现在许多的环艺毕业生仍然是做“装饰”而多过于设计。

人居环境设计大学科的由来与发展

提出人居环境这个学科群的概念的人是中国设计界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吴良镛院士。人居环境学科的由来,从100年前城市规划学的先驱酝酿“ 田园城市理论” 与“ 区域观念” 起,1987年2月在“建筑学的未来”会议上,吴良镛院士正式提出“广义建筑学”。然而伴随着认识的深入,吴良镛院士逐渐理解到不能仅囿于一个学科而应从学科群的角度整体探讨学科发展,因此提出了“人居环境”这个众多学科的“学科群”的概念。2001年,发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提出以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为核心学科,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等多个方面,较为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集中体现整体、统筹的思想。

通过上述人居环境从提出到发展的过程可以明显的看出。人居环境设计或说是人居环境这个概念来源与城市规划的领域,经过不断扩展和完善变成了一个学科群或是大学科的概念,它主要解决的是与人类居住环境有关的一切工程设计包括,建筑、规划、园林。

2.环境艺术设计和人居环境设计学科的概念和内涵

根据上述两个学科的起源和新时代赋予的契机,我们分别引用两个学科的学术领头人郑曙旸教授和吴良镛院士,对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和人居环境大学科分别做出的学科概念和内涵。

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概念

郑曙旸清教授认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说,是扩展到整个的一种设计和艺术领域的创作的理念。从狭义上来说,环境艺术设计是运用艺术手段,根据建筑提供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一种特性,来进行空间组织。也就把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都涵盖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其内涵可表述为在空间限定和时间序列下用艺术手段去处理静态实体和动态虚形的关系。因此,它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就是它的空间的限定。第二个层次就是时间序列的概念。

人居环境设计学科的概念

吴良镛院士提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广义上来说,是一门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人居环境科学从狭义上说以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为核心学科,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等多个方面,较为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集中体现整体、统筹的思想。发展人居环境科学。学科的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而能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两者概念的交集——园林

从上述两个学科的狭义概念可以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不论是环境艺术设计还是人居环境科学在狭义的概念上包含了园林。环境艺术设计是室内+园林的双重组合,人居环境科学则是建筑+规划+园林三位一体的组合。如果单纯从各自学科的角度出发这种分法都有各自的道理。

3.环境艺术设计与人居环境设计的异同

2011年8月下旬,_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在文学门类下“蛰伏”多年的艺术学独立门户,升级为门类,即第13大类学科。一级学科由89个增加到110个。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同时升为一级学科。在此我们选用:建筑、规划、园林、环艺四个专业的全国高校前五排名的数据入手去分析两者的异同。

环境艺术设计和人居环境设计的异同点:

人居环境设计类专业主要以建筑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核心知识,强调客观地、科学地创造理想的人类生存空间,其用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原理来设计有用物体的进程。主要关注的是功能、技术、经济方面,处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更注重实践应用。辅助以艺术课程训练、实践,但是占的比重较小,涉及范围较小,掌握最基本的表现方法。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以图形形式设计、造型设计、装饰设计为核心知识,使其成为一种艺术手段,美化人类生存空间,其关注人类行为审美情趣以及美感。主要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强调造型语言的表现。在清华同济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关系密切,课程设置偏向建筑设计等方向。但是与人居环境设计类专业划分较为明显,一般不同属一个学院一个系。在各大美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则侧重培养艺术性人才,同时辅助以各类设计基础,但是占的比重不亚于艺术课程。

4.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与环境设计学科所涉及的领域都十分广泛,都属于快速发展的学科。再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与人居环境设计的异同点的分析,希望能给广大的有关环境设计的同仁以帮助。

【参考文献】

[1]代锋.从“环境”到“环境艺术设计”[J].艺术传媒.2009,(03):53-57.

[2]刘晓娜.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学科交叉特性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71-86.

[3]娄永琪.环境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9):8-10.

城市设计背景概述范文 第6篇

[关键词]城市电网 规划设计 基本原则 问题 对策

城市电网规划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健康发展。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的长远目标应该基于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指标,实现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和城市环境相协调,使得整个电网处于安全、稳定、可靠、经济以及环保的运行状态中,不断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使其更好地满足城市不断发展的用电需求。

1、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规划设计电网时,需要全面考虑电网的供电能力,满足城市各类用电需求,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应满足规定。②电网规划应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建设资金与建设时间力求做到效益最佳。③电网设施的选型应符合占地面积小、容量大、可靠性高、维护量小的要求,优先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建设技术先进的现代化电网。④对于电网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需要提前予以防备,尽量简化电网设计,减少电网事故发生。 ⑤新建的电力设施应满足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满足设备防火、防爆、防震等安全设防要求。⑥分层和分区的原则是电网规划设计当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⑦继电保护、通信和自动化的规划设计是电网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一次和二次系统必须配合发展。⑧各级电压变电总容量与用电总负荷,输、变、配电设施容量之间,有功与无功容量之间,应做到比例协调、经济合理。⑨城市电网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城市的各项发展规划相适应,同步实施。城市电网规划应有一定超前性,尽量避免重复建设与改造。

2、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的任务

对于城市电网规划,我们需要完成的任务很多,主要有四项:①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主要是针对政府部门对电力事业的相关政策进行调查研究,对电网以往的具体运行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对电网的负荷能力进行认真的分析。②做好城市电网的规划工作,具体包括电压等级的设置,电网的电路规划等具体的工作,对于电网在城市的布局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③对于电网的负荷能力也要有准确的预测,在预测模型的选择上主要是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而以科学合理的预测模型实现对当地用电负荷的科学预测。④要涉及到包括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网等在内的二次系统的规划。

3、城市电网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基础建设时有冲突

在为我国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在城市电网建设过程中,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基础设施之间很容易出现冲突。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基础建设最突出的矛盾是与城市道路改扩建之间的矛盾。电力企业线路走廊建设与城市道路建设不能同步进行,往往会在已有的线路走廊上进行新建或者改扩建道路,或者在已经建好的道路上需要新增线路走廊。造成道路反复开挖,给市内交通、市容市貌以及市民生活等都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不便。

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格局不协调

在我国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是为了满足城市各项功能的需求,将城市布局合理化。城市规划工作中,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发展需求,而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发展,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那种早期的城市规划布局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了。电作为现代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网规划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城市电力系统安全,保障城市供电的连续性。而电网规划大多是由电网企业进行指定的,没有结合城市经济的具体发展情况,再加上政府规划部门审批难度大,以至于电网规划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使得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存在很大的出入。

电网规划的监管力度不足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人口增加必然会导致用电需求的增加。而人们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求,会在原有的电网中搭接线路,这种搭接线路的行为就会增加城市电网系统的安全隐患。由于城市相关部门对电网规划的认识不足,不能够在电网规划中加强监管力度,从而使得这种乱搭接线路的行为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到了城市电网的发展。

4、加强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的对策

加强城市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负荷预测是电网规划设计的基础,要想保证电网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就要保证负荷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而负荷预测作为电网规划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包括城市用电量的预测、城市用电最大负荷的预测、供电量预测以及供电最大负荷的预测。规划人员在选用负荷预测方法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方法的优势进而确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法,以实现对负荷科学合理的预测,使整个电力系统能处于安全、稳定、可靠以及经济的运行状态中。

强化电网规划人才的培养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与发展,社会竞争已经演变为人才与科技的竞争。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人才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在我国城市电网规划中,必须重视人才的作用,充分发挥人才的重要作用。首先电网规划企业应当加强电网规划这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加强他们专业知识的培养,有条件的可以送往国外深造。同时政府要给予政府优惠,给电网规划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从而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加强城市电网规划的管理

在我国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许多乱搭接线路行为的出现就是在于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不到位。为了保障城市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在城市电网规划工作中,电网规划企业就必须加强相关政府之间的联系,与政府强强联手,加强电网规划的管理,要把城市配电网改造与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作为城网技术改造的重点,从而保障城市电网系统安全,促进城市的发展。

协调城市电网与城市规划发展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电网规划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部分,是城市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与城市电网规划的目的都是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为此,在城市电网规划工作中,必须做好与城规划的衔接工作,协调城市规划一同发展。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要把电网规划融入到其中,对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要细化土地利用、道路规划要更具体。在城市电网规划中,要将城市规划作为参照,避免在电网规划中与城市基础设施造成冲突,从而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保障城市用电的需求。

加大城市电网规划的宣传力度

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由于人们对电力安全知识的不足,以至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各种不安全的用电行为,对城市电网系统的安全性造成威胁。为此,在进行城市电网规划时,加大城市电网规划的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市民对电力事业的认识。在电网规划宣传中,利用现代媒体、广告、网络、报纸等行为来宣传电网建设的重要性,普及广大市民的科学知识,从而消除市民对电网建设的抵触心理,促进城市电力事业的发展。

5、结束语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电需求不断增加,做好城市电网规划设计是保障城市用电需求的根本保障,是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想要实现对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的长远目标,就需要根据城市的发展情况,做好长远的规划和设计,随着城市发展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的调整和修改,以完成最优的设计,为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赋累.关于城市电网规划问题的研究与探讨[J].硅谷,2010.

[2] 周轩.试析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的关键问题与技术[J].科技创业家,2012.

城市设计背景概述范文 第7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观;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小城镇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可持续发展观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的体现

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内容

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重要原则和依据,与此同时城市规划也是保障城市合理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有效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综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主要包括的内容具体可以总结如下,第一,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目标是: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性质规模等特点寻找到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规划发展之路,朝着规模化和效应化的方向发展。第二,土地利用:要对城市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和总结,结合不同土地类型,性质,功能特点进行区分,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规划和开发,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之上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第三,空间布局:指的是城市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一切空间结构与组合的总称,具体而言包括了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情况,地下空间的具体开发利用效率,以及沿城市轮廓线的空间结构特点,还有就是城市的景观以及风貌建设等方面的总和。第四,_署:这是围绕着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长期目标所开展的具体策略,通过统一的规划部署,阶段化的步骤实施,有效的实现远期和近期目标。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城市政策的设计和实施策略,城市交通运输网络结构的部署和规划,城市空间的有效性组合和部署,城市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有效利用,与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配套的基础设施设备配置问题。

可持续发展观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

城市规划设计建设是一项具有极强发展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公共策略,与此同时也是政府科学合理利用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经济等等手段对城市发展所开展的一次具有前瞻性的引导行为。新时代的背景下,城市设计规划建设已经成为了政府部门为人民服务的一项基本职责和义务,与此同时也是政府意志和有效执行力的重要体现和进一步延伸方式,是科学发展与群众智慧结晶有效结合的一项重要工作。城市规划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城市建设需要进一步的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首先是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必须要建立在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前提和基础之上,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进行经济建设,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过程当中不能够对环境造成丝毫损害,尤其要加大力度保护好城市的优秀文化遗产,比如说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等等。

其次,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要从整体性的角度对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和预测,预先做好应急准备策略。尽管在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会受到诸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比如说基础设施设备,科学技术环境,城市自身性质和规模等等方面的影响,都会影响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但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却有足够的能力将这些方面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再次,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进程当中,当受到外界无法预估和抵抗的因素干扰的时候,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够拥有足够的能力来对抗这些干扰要素,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自身旺盛的生命力,而不是从此一蹶不振,不堪一击。

二、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我国城市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选择

国家需要建立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才能确保在公平、合理、高效的原则下,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投入的制度化、规范化、市场化。”

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

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首先必须宣传、普及生态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使公众特别是领导决策层观念转变过来,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

制定园林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实施符合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政策

园林城市环境保护应作为我国城市今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把这种思想贯彻到政策、计划中去。改变以前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政策、计划,制定城市各领域、各行业生态化发展的战略、步骤、目标等,并确定优先发展领域,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加快城市生态化发展步伐,使城市逐步走上生态化发展道路。

加强环境生态立法

建立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法规综合体系,使城市生态化发展法律化、制度化,是保证其战略、政策顺利实施的有效途径。这样城市生态化发展得到法律保证,有法可依,对不符合生态化发展的行为采取必要的行政和经济手段,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三、对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建议

注重引导,加快人气集聚

加快集镇人口的集聚是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必由之路。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是推动城镇化的物质支撑,才能有效吸纳农村人口。为此,要加快城镇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重点抓好道路、污水和垃圾处理、城镇绿化和小街小巷提质改造,建立和完善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等社会服务网络建设, 搞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品位,营造整洁优美的小城镇生活环境,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根据小城镇特色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尽快建立起涵盖面广,不同城镇居民者能受益的失业保障、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解除进镇农民及其相关人员的后顾之忧,加快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的过程。

着眼长远,实施配套改革

破解城镇化进程的各项政策制约,还必须辅之综合配套的改革。改革城镇户籍制度,全面实行按属地和职业划分户口类别,鼓励吸引农民进镇落户、务工经商,其子女入托、入学、就业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为农民进入小城镇消除户籍障碍。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对小城镇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应由政府统一征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出让(出租)、统一管理;小城镇建设用地,除法律规定可以划拨外,一律实行有偿使用,以地生财,流动造城;稳定农民对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的政策,保留进镇落户的农民对承包地的承包权利不变,解决入镇农民后顾之忧。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在保持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应扩大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范围,除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外,宅基地可以进入市场流通、抵押等,解决农民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适时改革行政区划,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小城镇区划调整工作,促进城镇合理布局。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背景概述范文 第8篇

为贯彻“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设计原则,践行节约、节能、生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造平面布局合理、功能流线便捷、环境空间优美、医疗设施一流的智能化、生态化的“绿色”医院,文章通过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医院工程设计方案,论述了在总体布局、建筑设计等方面所做的有关“绿色”医院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

医疗主街 立体交通 模块化功能

Abstract

Pingdingshan new city hospital uphold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High starting point,High standard, high-level ,Practice the concept of Saving, energy saving, ecological, people-oriented,Efforts to build Reasonable layout,Streamline and convenient,Beautiful environment,First-class facilities,Intelligent,Ecological green hospital。Through this Proje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ttempt of green hospital In general layout, building design, etc.

Keywords

Medical Main Street Three-dimensional traffic Modular function.

为了配合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市政府将新城区医院定位为一家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现代化、数字化、省内一流、辐射周边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设计床位1500张,总建筑面积219095m2(图1)。

医院选址位于新城区中心偏北地带,毗邻环境优美、风光旖旎的平西湖风景区,南临龙翔大道,北靠阳路,东扶崇文路,西依育英路,规划用地共178亩。用地南侧为河南城建学院和市卫生学校,北侧为高新产业集聚区,东、西两侧均为高档住宅区。

基地位处山坡北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大高差达16m。同时,基地与周边道路之间也存在一定高差,尤其与龙翔大道之间高差较大。基地内除少量建筑需拆除外,其余均为基本农田用地。基地周边多为小体量建筑,且布局凌乱,无法形成该区域的核心建筑。新城区医院应建设为该区域的核心建筑,展现大气、开放、精致的城市新形象。

一、总图布局

(一)功能分区

通过对用地现状及周边环境的分析,设计将医院布置于基地东南侧,且面向龙翔大道开设主入口。西南侧则作为医院未来的发展用地。医院相关功能集中布置于两栋大楼内,一栋医疗综合楼(含医院所需的全部医疗用房及后勤保障用房)及一栋行政楼(图2)。医疗综合楼主楼15层,裙房4层,地下2层,行政楼共6层。

医疗综合楼采用左中右的布局方式,门诊、医技、病房三大功能由东向西依次排列。门诊采用模块化设计,靠东侧崇文路布置。崇文路上还开设多个门诊辅助入口,既方便了就诊患者,又分散了主入口的人流。医技位置居中,兼顾门诊及住院患者。住院部共3栋住院楼,由南向北依次为急危重症治疗中心住院楼(设500张床位)、微创治疗中心住院楼(设500张床位)及肿瘤治疗中心住院楼(设500张床位)。住院部位于用地中部,远离城市道路避免噪音污染,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优美的住院环境。行政办公位于门诊区最北端体块内,位置相对独立,并且在北侧设有行政专用出入口。

行政楼位于基地北侧,设置医院行政及文体活动用房。

医院西侧的预留用地内拟规划集预防、治疗、护理和临终关怀为一体的老年护理中心。中心依托新区医院强大的医疗资源,患者可享受“大病不离院、小病不离床”的医疗服务,秉承“让家人放心,让老人安心”的服务宗旨。

设计模块化、秩序化的功能布局充分体现医院“大专科、大综合”的规划发展思路。急危重症治疗中心、微创治疗中心及肿瘤治疗中心的病房、医技、门诊一一对应,各功能紧凑合理、流线高效快捷,构成一个以医技为核心的规模化、专科化的大型医疗城。

(二)竖向及流线设计

设计结合基地的自然高差,顺应基地道路走向,将院区分为几段台地处理。既可以保证各出入口与道路之间能顺畅衔接,又有效的减少了工程的土方量,降低工程造价。

设计以基地现状绝对标高层作为正负零层,各出入口以其为基准,沿坡地向上或向下布置(图3)。主入口位于二层标高层,与龙翔大道路面标高取平,患者通过架设于二层的入口广场进入门诊大厅。急危重症治疗中心住院楼入口及门诊最南端的辅助入口位于116m标高层,微创治疗中心及肿瘤治疗中心住院楼入口和门诊最北端辅助入口位于112m标高层,后勤及值班公寓楼入口位于108m标高层。另外,顺应崇文路的坡度走向,门诊中部的辅助入口位于114m,与崇文路路面标高取平。

设计在不同的标高层开设出入口,利用立体交通形式组织医院各流线。门诊流线可由主入口或崇文路门诊辅助入口进入。急诊流线由主入口进入。住院探视流线由西侧育英路次入口进入,由南向北依次到达各住院大楼。工作人员及后勤物资由阳路东侧出入口进入。另外,医院污物在地下室汇总后,由专用车辆经阳路西侧出口运出医院。通过出入口的分设,将原本大量集中的流线分散化解,各流线便捷清晰、快捷高效。

(三)绿化景观设计

院区绿化顺应坡地布置,高低错落、丰富多变。门诊与医技之间的景观内街,延续了室外的坡地绿化,由南向北层层跌落。街内阳光明媚、廊桥纵横,内外景观相互交融,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设计还在建筑内部设置多处绿化庭院,将室外绿化引入建筑内部。丰富了建筑空间的同时,也引进了更多的自然采光和通风。

(四)停车配建

设计按照“车流在外,人流在内”的原则,将地面机动车停放场地布置于基地。各车流由出入口进入后,就近停放于相应的停车场内。地下机动车停车场位于医疗综合楼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地下一层为门诊患者停车场(单层停车45辆),地下二层为住院患者停车场(双层机械停车255辆,单层停车155辆)。

非机动车地面停放场地也布置在基地,靠近各出入口。另外,门诊区地下一层还设计了供门诊患者使用的非机动车停车场。地下二层布置了行政办公专用的非机动车停车场。

二、建筑设计

医院功能采用左中右的布局形式,门诊、医技、病房三大功能由东向西依次排列。设计在这座庞大的医疗城内引入“医疗街”的理念,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三纵”“三横”六条医疗街构成一个高效、快捷的大型交通网。医院功能围绕主街布置,交通组织清晰明了,将以往繁复的就医流程变得轻松、愉悦(图4)。

设计将门诊大厅、医技主街、门诊主街和医技与门诊之间的景观内街,组成一个供患者休闲、交流、娱乐的大型共享空间。患者等候厅及竖向交通等公共空间均沿内街布置,使行走在医疗主街上的人们和候诊区的患者可以享受到明亮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另外,沿内街还布置有咖啡、茶座、图书、购物等商业设施。

医疗综合楼平面布置如下――

地下二层:布置有医护专用非机动车停车场、双层机械停车库、职工厨房、二期预留设备用房及太平间。

地下一层:门诊区由南向北依次为门诊病人非机动车停车场、门诊病人机动车停车场及门诊预留用房。医技区布置有静脉配置中心、中心药库、中心供应、放疗中心及营养厨房。住院区依次为设备用房、微创治疗中心住院大厅及肿瘤治疗中心住院大厅。

一层平面:门诊区布置有传染门诊、体检中心、VIP体检中心及门诊预留用房。医技区布置有病区药房、放射科、微创治疗中心及对外餐厅。住院区依次为急危重症治疗中心住院大厅、康复中心及肿瘤患者俱乐部。

二层平面:门诊区布置有中西药房、内科门诊、儿科门诊、肿瘤科门诊及门诊预留用房。医技区布置有急诊中心、输液中心、超声中心、电生理中心、内镜中心及职工餐厅。住院区依次为急诊观察区、微创治疗中心护理单元及临终关怀病区。

三层平面:门诊区布置有妇产科门诊、中医科门诊、皮肤科门诊、口腔科门诊、肿瘤科门诊及门诊预留用房。医技区布置有血库、全院计算机中心、检验科、病理科及学术交流中心。住院区依次为血透中心、微创治疗中心护理单元及临终关怀病区。

四层平面:门诊区布置有外科门诊、耳鼻喉科门诊、眼科门诊、专家门诊及病历档案图书阅览等用房。医技区布置有手术中心、综合ICU及多功能厅。住院区依次为分娩中心、NICU、PICU中心、及肿瘤治疗中心护理单元。

五至十五层平面布置三大中心的标准护理单元。

行政楼平面布置如下――

一层平面:布置有医护活动健身用房。

二至三层平面:布置有行政办公用房。

四至六层平面:布置有专家公寓及值班公寓。

三、造型设计

设计通过体块之间的穿插对比,创造出流动开阔的建筑空间与完整的建筑形态,既烘托了主体建筑,又增加了医院的凝聚力。主楼高耸挺拔,与裙房形成高低错落的立面效果,构成气势磅礴的建筑群体,树立标志性建筑形象(图5)。

主入口三层通高大厅,光线充足,视野开阔,与主入口广场景观小品相映成辉,创造出医院开放性的建筑形象。明亮大气的景观内街造型柔美活泼,内部空间丰富多变,立体绿化穿插其中,形成功能与环境互动的空间。三栋住院大楼气势磅礴、大气舒展,外形如三片风帆,完美地契合了白龟山水库优美的自然环境。医院如扬帆起航的巨轮,在医疗事业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永不停航。

四、结束语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