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山南生态环境综述范文(通用4篇)

山南生态环境综述范文(通用4篇)



山南生态环境综述范文 第1篇

初冬的桑日贡德林草原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格外美丽,小溪清澈见底,牛羊嬉戏成群,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五年来,我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切实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建设美丽山南。

打赢蓝天保卫战。我市着力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全面清理整顿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大力开展油气回收治理和餐饮行业油烟整治,淘汰关闭燃煤锅炉,在华新水泥、西藏矿业等企业推行实施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图为我市美丽村居一角。

打响碧水保卫战。大力开展污染源普查和固定污染源排污单位排查登记工作,加快截污改造和排污口整治,实施城市污水设施建设,督促重点排污企业实施污水处理站建设,组织实施农村污水处理试点项目8个,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建立乡镇水源地“一源一档”,强化水质监测监管,全力确保全市饮水水源地安全。

大力组织实施羊湖、哲古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和雅砻河、隆子河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等一批重点河湖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组织实施水源湿地保护、清洁能源利用、土壤污染防治等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推进净土保卫战。我市明确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加大对全市涉土环境企业的监管,督促开展粮食主产区县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方案,大力开展危废专项整治,指导并监督转移废机油、过期农药、废铅酸蓄电池等危险废物,全力守护好这片净土。

五年来,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6%以上,2019年和2020年达到99%以上;主要江河湖泊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达标率保持在100%。

图为扎囊藏草万亩藏草公司一角。

山南生态环境综述范文 第2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山南市始终把生态保护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用制度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了联动执法监管制度。近3年来,累计开展各类检查3007次、下达整改通知68份、罚款200余万元。

——建立市场参与建设制度。率先在全区开展了垃圾处理、医废处置、绿化托管运营。主动引导企业参与生态保护与建设,成功引进亿利集团、蒙草公司等优质企业在江北连片荒漠化区域开展沙漠治理、生态扶贫工作。

——建立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实行环保信用与扶持政策挂钩,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企业,按照破坏环境程度严格执法,严重者列入“黑名单”。

——建立环保政策引导制度。制定了政府绿色采购和环境标志产品清单,建立了节能环保产品推广补贴和政府强制采购制度,有关产品政府绿色采购比例达到89%。

全盘带动,实现生态效益多元化

“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山南市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实现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建立了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确定了清洁能源、生物制药等“九大产业”,实施了百亩车厘子、千亩葡萄、万亩红土豆等绿色产业“百千万”工程,采取“种、产、销”全程对接机制,初步建成车厘子供应基地。

——建立生态+精准扶贫模式。及时兑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落实生态扶贫岗位万个,引导贫困群众参与造林绿化工程增加现金收入。

——建立生态+城乡统筹模式。整合资金5亿元,完成了全市550个行政村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泽当镇、桑耶镇列入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乃东区金鲁居委会列入国家级生态示范村。截至目前,山南市共建成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7个、自治区级生态乡镇43个、自治区级生态村居234个。

——建立生态+搬迁固边模式。通过“生态岗位倾斜、产业扶贫跟进”,创新开展固边富民整乡推进试点工程,优先安排96个边境小康村建设;试点启动了304户、1137人的高海拔生态搬迁工程,引导群众安心守边、生态护边。

山南生态环境综述范文 第3篇

每天,市民们在市体育场散步、健身,有的则在草坪上享受休闲的美好时光。放眼皆是绿意,这里随处一拍便是美丽的风景。

贡嘎县江塘镇村民拉巴卓玛说:“以前我们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村的河道里可以看到不少的垃圾,现在我们每天坚持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整洁,如今河边成为了村民们过林卡的好地方。”

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离不开更好的生态环境,这需要我们共建共治共享。五年来,我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加强生态环保宣传,强化生态环境监督执法,美丽山南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图为西普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外景。

五年来,我市持续推动五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区卫星遥感实地核查及“绿盾2017—2019”专项行动,加快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6月的措美县措美镇哲古社区蓝天、草地、湖水相互掩映,一排排干净整洁的房子和欢蹦乱跳的孩子们……处处彰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

五年来,我市积极开展“爱护雅鲁藏布江、拒绝白色垃圾”和“河湖水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对河流、湖泊、水库沿线等地进行水环境治理和河湖沿线垃圾的清理。

我市还结合“6·5”世界环境日,开展环保一条街、“低碳环保、绿色出行”自行车骑行、“环保知识”进校园进社区、“环保模拟法庭”进校园、“环保公众开放日”等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引导群众树立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让生态文明思想植入群众心中。

图为干净整洁的城区一角。

五年来,我市组织实施环保大检查、环境执法大练兵、环境安全大排查和环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将环评文件及批复落实情况、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等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日常执法监管,为建设美丽山南保驾护航。累计开展现场检查6200余次,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57份,处理环境违法案件85起,累计处罚万元;处理“12369”环境投诉举报211起,办结率和回复率100%。

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五年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望未来,我市将满怀信心,砥砺奋进,以更加创新的理念和更加扎实的作风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山南。

山南生态环境综述范文 第4篇

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基地建成后,我一直在这里上班,负责浇水、剪草、补草籽等工作,现在一个月能拿到5000元左右的工资,还学到了植物栽种技术。”藏草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工作人员次仁罗布说。

扎囊县阿扎乡章达村村民对过去的恶劣环境记忆深刻,那时村里只要一刮风就只能待在家里,出门风沙遮天蔽日、寸步难行,自从藏草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建成并运营后,风沙少了很多。

这几年,扎囊县藏草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依托内地先进技术,实施生态修复和培育生态产业。如今,基地内雪松、河北杨、苹果树等40多种常绿乔木、果树、花灌木及热带苗木争相吐绿,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桑日8500亩葡萄基地里,塔木村村民扎西开始了一天紧张又忙碌的工作。他说:“我几乎每天都到基地里打工,一天下来能拿到150元工资,现在我们村的大部分村民也会到基地里干活,我们不出远门就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很方便。”随着农林项目和绿色产业的发展,许多群众吃上了“生态饭”。

从2017年至今,月均用工人数1250人次,每人每天120元工资,累计用工人数万人次,年人均增收7000元,累计支付当地群众务工工资1258万元。用增收推动创收,引导一部分有知识、有思想的村民成为葡萄产业相关的服务从业者,使周边10个村居村民实现不离乡不离土、就地就近实现务工增收。

青山绿水间,一幅美丽画卷正在雅砻大地徐徐铺展开来。在生态文明建设这场持久攻坚战中,山南的思路愈加清晰、步履愈加坚定。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