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论文
恰当设计 推波助澜
----浅谈问题设计的要点
课堂提问是师生的家常便饭,它既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恰当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可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几乎所有的老师都非常重视课堂提问,因为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提问能触及学生心理,使学生产生疑虑或困惑,从而迫使学生追求问题的解决;其次,提问有利于把学习主体的思维注意点引向被问的认识对象,因为思维是由问题开始,最终又回到问题上来的;第三,提问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因为教与学、提问与回答处于同步状态,所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情况,从而随机调节自己的教学方案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课堂提问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如何进行问题设计便成为重中之重,恰当的问题设计能帮助师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的,提高课堂效率。
以下是本人进行问题设计的几点体会:
1、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提问不只是提出问题,更是给学生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利用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既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又可以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之所以设置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从画面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对比着手来理解文章中心,即人比自然伟大,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抗日军民是最伟大的人,他们不光改造自然,更改造社会。
正如上文所说,该问题如同一把钥匙,有了它,学生们就能轻松地打开中心思想这把锁。这样的问题同时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效果。
2、设计的问题要使学生能有所发现。
好的文章学生也爱读,但他们的注意点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会忽略某些方面。作为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提出一两个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被忽略的一面,就可以在延长学生有意注意的同时重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通过思考有所发现。
例如在学习《雨中登泰山》一文时,学生们的注意力大都集中于登山路线这方面,路线明确后,学生们的注意力普遍松懈下来。如何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吸引他们的有意注意呢?我设置了如下问题:我们只忙着爬山了,看题目是“雨中登”,那么这登山时的风景与“雨中”有关系吗?
设计这个问题,主要是考虑到学生们在完成阶段目标后注意力可能有所松懈,如果不能将他们的求知欲重新激发出来,那接着讲“行文处处扣住题目”这一内容时就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而该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再次认真研读了课文,找出了各处风景与“雨中”相关的句子,真正体会到了行文与题目的丝丝入扣,从而可以顺水推舟地得出“行文处处扣住题目”这一结论。这样一来,学生们通过思考有所发现,并从中体会到思考与创造的快乐。
3、设计问题要从已知到未知。
已知,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未知,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已知是未知的基础,未知是已知的提高。问题的设置应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辅以引导,将思维之活水引向未知的领域。
如学习《琐忆》一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全文的总纲,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写照。如何理解“横眉”与“储首”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却和谐地统于鲁迅一体呢?根据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①这两种态度是分别针对什么人的?
②这两种态度分别体现了鲁迅什么样的情感?
③这两种感情的源头在哪里?
④这两种态度是相互矛盾呢?还是和谐地同于一体?
以上四个问题中,第①②是学生的已知领域,学生们一般都能轻松回答。③④则是学生的未知领域。③问的答案可以由前面的答案讨论得出,而④问的答案则是在前三问的基础上推导而出的。
这样看来,按从未知到已知的顺序设计问题,是遵循了思维递进律的。而且,从实践来看,教者无须赘述,学者领会轻松,印象深刻且不易遗忘。
4、设计的问题要注意安排好坡度。
在教学中,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一头雾水的现象时有发生,怎么办?我认为:安排好问题的坡度有利于解决这一现象。如果我们把疑难问题比作一个陡峭的斜坡,那么恰当地安排问题的坡度好比在斜坡上砌上高低合适的台阶,让学生沿着台阶,在不知不觉中到达坡顶。
例如《包身工》一文,该文之背景离现在的中学生太遥远了,学生们往往以旁观者的姿态无所动地学习,这样显然是达不到效果的。为了激起学生的感情,使他们溶入到课文中去,我决定一上课就讨论“包身工制度产生的背景”这一问题。但对于未曾学过文章的学生来说,这问题太深了。于是我在这个问题下面砌了几级台阶:
①什么是包身工?虽然课文还未学,但因为有课前预习,该问题迅速解决了;
②这些十六、七岁和大家一般大的姑娘怎么会成了包身工?该问题课文中讲得很清楚,所以学生们也能照样答出“穷”、“灾荒”、“不识字、上当受骗”等。
③今天不也有“穷”、“灾”、“不识字”吗?今天有包身工吗?这个问题已经离开课文,需要学生联系现状来思考了。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今天虽然也有“穷”、“灾”等等,但社会上有“扶贪”、“救灾”,还有法制教育等,国家与社会正在努力地帮助人民走上富裕的道路,当然不会有包身工了。
④她们那时候怎么没有这些措施呢?该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中领悟到社会制度产生了包身工。这样开头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我顺势激发感情:同为十六七岁,你们在享受美好的生活,而她们呢?请大家朗读“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还是被压迫着做工。”
在学生们充满感情的朗读中,一种鲜明的爱憎流露出来了,毫无做作。随后的课文分析,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得相当顺利。
从上例可以看出,对于一个目前的疑难问题,教师不必急着分析、讲标准答案,砌几个适当高度的台阶即能帮你省点口舌,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师生的双向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5、设计的问题要能够引起争论。
提出矛盾、引起争论,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好方法。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如果能恰当地利用矛盾,让学生从争论中求解,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如《孔雀东南飞》一文中,主人公以双双自杀来反抗是一种积极斗争。但是,如何让现在的这些思想活跃的学生认同这点呢?我动了一番脑筋,先是设计了这样两个矛盾:
①主人翁可能不自杀,可能逃走,或者说服双方父母等,大家的意见如何?
问题出来后,学生们顿时兴趣高涨、议论纷纷。我要求大家从课文中找根据,结果同学们讨论后认为:从当时的大环境而言,整个社会不容这样的逃走;从文中的小环境而言,双方家长态度坚决,无回转余地。
②太守家对迎娶兰芝非常重视,与焦家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那她还自杀干什么?该问题点出的这个矛盾,旨在诱导学生懂得:自杀是为保爱情的忠贞、对爱情忠贞是主人公的理想,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为保爱情的忠贞而自杀,当然是一种积极的斗争与反抗。
这两个矛盾问题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对这两个矛盾的争论中,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观点也逐渐明朗起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如何在日复一日的课堂提问中,问出学生的兴趣、问出他们的求知欲,问出问题,问出收获,当然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而且各人各法,提问本就应该五彩纷呈,百花齐放,甚至设计好的问题在课堂上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临时更改,因而我越钻研,越觉得这问题设计奇妙无穷。希望有一天我的学生们能不怕问、不躲问,迎问而上。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摘要:
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 力。
关键词:
语文课堂,氛围,激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 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 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tl,理相容、感情融 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一tk,理学家认为:积 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 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 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 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 愉快中学习。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 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 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 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 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 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 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 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 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 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 五方面的探究:
1、宽松和谐激趣法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 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在讲授 《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时,学生对文中写托尔斯 泰的眼睛“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 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 确元误的频波”无法理解,笔者就引用同学们正在 看的《西游记》激起兴趣:“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 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像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 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得到齐声否定 后,笔者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 学生答:“不能。”笔者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 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 去。”望着笔者“抓起”“塞入”的手势,同学们会心 大笑。进而笔者一手指着自己的眼睛一手指着课 代表:“我的眼睛能把卢婉敏吸进去吗?”同学们开 心答到:“能!”“对,通过眼睛我知道了她是个勤奋 好学聪明负责的女孩子。”接着再以好差两生的评 价让学生领会了什么是“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 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要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 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直至铃声响起还意犹 未尽。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 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 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 参与教学。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的魅力 在于此,语文课堂的活力也在于此。同一问题,由 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素养、心理状况等等的不 同,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这 就是创造力的表现,也正是我们要悉心呵护和着 意培养的。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 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 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 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
学生与众不同 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于 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 间,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往往能产生一种宽松、新奇、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诱 发潜在的创造智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语文 课堂的无限活力。
2、赞扬欣赏激趣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资源是第一教育资源,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事业的成败。当前,在缩短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为了解我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推动地方高校小学教育(语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成效提供现实依据,笔者对重庆市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的主要情况
以重庆北碚区、巴南区、南岸区、南川区、永川区、丰都、开县、奉节、秀山等37个区县的一线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为调查对象。主要采取纸质问卷和网上问卷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方式进行随机无记名调查。对北碚区、南岸区、巴南区等部分教师进行了300份纸质问卷调查;其余地区进行了100份网上问卷调查。共收回纸质问卷291份,网上问卷96份,共387份,其中有效问卷335份。同时,为获得全面而丰富的调查数据,我们还采用访谈、询问等方式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问卷内容以选择题的方式呈现,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等基本情况;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价值取向与工作态度;教研与科研能力状况;教学现状;专业发展机会和方式。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1.性别。
调查对象中,男性占;女性占,这表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性别具有明显失衡的现象特征。
2.年龄、语文课教龄。
调查对象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教师占,40岁以上的占;任语文课教龄20年以下的占,20年以上的。由此可见,中青年教师仍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他们精力充沛,具有继续提高自己语文综合素养的条件和基础。
3.学历、专业与编制。
调查对象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专科占,中专(中师)占。可见,重庆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学历水平偏高。但通过访谈得知,他们当中的第一学历大多是中师或专科,而大部分教师的现在学历是工作后,通过自考、函授、电大等方式获得的,非语文专业毕业的占。这表明农村小学教师中还存在学历高背景下的学非所用现象。
(二)知识结构
调查结果表明,熟悉度最高的是“专业知识”,除了“语文最新发展动态与研究成果”的熟悉度只有以外,其余各项的熟悉度均在70%以上,其中“语文基础理论知识”的熟悉度还达到了。其次是教育科学知识,除了“语文教育研究方法”的熟悉度是以外,其余各项熟悉度均在60%左右。排在第三的是“相关学科知识”和“人文与科学知识”,熟悉度均只有40%左右。对于“工具性知识”的熟悉度也不容乐观,“信息技术”是,外语只有。由此看出,重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面较窄,知识结构比较老化。
(三)能力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教育教学能力较强和很强的占60%左右;“创新教育能力”和“信息技术教育能力”较强和很强的占50%左右。但从对历届顶岗、支教学生的访谈、询问中得知,大多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较强,而创新教育能力和信息技术教育能力较差。而教研能力现状则是喜忧参半。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有必要撰写教学研究论文、参与课题研究;参加过区县及以上级别教学论文交流的占,从没参加过的占;有的教师主持或参研过校级和区县级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课题;的教师获得过区县及以上级别的小学语文教学成果奖;有的教师近3年从没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的教师在工作期间从没写过论文;有的教师是因为学校领导要求或评职需要而写论文。可见,绝大部分教师教研能力水平不高,而部分从事教研的教师的动力具有功利性和行政指令性色彩。
(四)专业认同感
从调查来看,70%以上的教师觉得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意义,并喜欢且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对于“为了适应教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和时展的需要,您制订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吗?”,只有25%的教师有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关于“对自己目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看法”,的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需要不强烈,只有的教师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专业水平;仅有的教师比较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学习和实践探索能成为一名“专家型”小学语文教师;仅的教师对专业发展充满热情。有的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常常感到紧张、焦虑、压抑、疲劳。可见,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大多数喜欢自己的职业,但职业期待不足,满足现状、缺乏动力、职业倦怠现象比较普遍。
(五)专业发展机会和途径
从调查中看出,的教师参加过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教师参加过区县及以上级别的公开课或优质课比赛;的学校每周1次主题明确的校本教师培训或校本教研,的学校每两周1次,的学校每月1次。的学校每学期1次;的教师认为任职期间学校提供的专业发展机会比较多。同时也发现的教师在任职期间从没获过任何专业发展机会:的教师从没参加过小学语文公开课或优质课比赛;的教师没参加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或学术会议;有的教师没参加过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学校从没开展过校本教师培训或校本教研。
(六)教师培训现状
有的教师认为参加教师培训或学历进修有时间、学校管理制度、经济、地方教育部门管理制度及家庭等方面的障碍(由大到小排列);有的教师认为参加科研活动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时间,的教师认为是资料缺乏信息闭塞,的教师认为是缺乏教研能力,的教师认为是缺乏合作交流的人际氛围,的教师认为是领导不重视;的教师认为参加教师培训最适宜的时间是寒暑假或上课期间的短期集中培训,不希望安排在节假日和双休日及业余时间;对培训效果的考察方式,的教师认为最佳的是“教学设计案例、课件制作、课题研究(小论文)、课堂教学展示等”。
调查中,“特别希望获得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内容”排在前三位分别是:课例分析、教育科研方法和科学教学评价、教法指导和课程标准解读;“认为最有效培训方式”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名师现场课堂教学示范、互动研讨交流、案例教学;“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途径”排前三的是:参加专业培训、专家指导、教师同行间的交流和课题研究;“影响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排前三的分别是:缺乏专业培训、专家没有专业背景、工作负担过重;认为“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最迫切任务”排前三的分别是:制定并严格执行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认定和准入制度、加强在职教师语文基础和技能专业培训、国家出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标准。
最后的教师“对贵校现行的教师评价机制”感到满意,的教师不太满意乃至很不满意。由此看来,我们教育相关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应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科学的培训和以人为本的管理。
三、重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建议
(一)正确价值观的回归
1.科学评价,减少教师“职业不良情绪”。
教师的思想会通过其言行表露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调查中发现仅有的教师“对贵校现行的教师评价机制”感到满意,50%的教师“在工作中常常紧张、焦虑、压抑、疲劳”。评价及评价结果是教师产生职业不良情绪的重要源头,应寻其根源,断其源头。所以评价时注意量与质的结合、横向与纵向的结合、过程性与终结性的结合等,“用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励教师”,[1]使教师从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满足,让他们变得“乐观、豁达、幽默、自信、进取”,提高工作效率。
2.提升认同,降低“骨干教师流失”。
据调查,教师认为教师职业是当今社会最易流动的职业之一,的教师认为教师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2]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成熟一个走一个”,出现了“乡村的涌向城市、城市的涌向发达地区”的现象,或者“直接跳槽流向其他行业”,造成了农村语文骨干教师的严重流失。当被问及“离开的理由”时,绝大部分教师的回答是:工作环境艰苦、福利待遇低、教育观念陈旧、培训机会少、信息闭塞。生活质量差、经济收入明显低于其他行业、“根深蒂固的‘官场文化’”[3]加快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流失的步伐。所以,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创设良好工作环境、优化学校办学理念及办学方式,让农村小学语文们从精神和物质上都切实感受到他们在学校“有地位”,是学校的“主人”,提升教师们对学校的认同感,让他们在农村小学幸福地教育生活。
(二)专业发展意识的提高
据调查,的教师没有“通过直接努力成为专家型小学语文教师”的欲望、的教师没有制定直接的专业发展计划、的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需要不强烈,乃至无所谓或有倦怠感。可见,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大多满足现状、缺乏动力。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要获得真正实现,还必须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一是找准差距,获得新动力。让城里的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顶岗,从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式等多方面带动农村教师;让农村教师到城里、到发达地区学习、接受优质教育教学模式的洗礼。通过支教顶岗活动,让农村教师感受差距,增强自身专业发展意识,真正意识到要用广博的专业知识来支撑自己的职业。二是规划方向,明确发展。不预则废,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有了自身专业发展意识后,还得对自我发展有详细的规划,循序渐进地实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
(三)专业知识的完善
1.制定并严格执行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认定和准入制度。
在对“当前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最迫切的任务”的调查中,教师们把“制定并严格执行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认定和准入制度”排在了首位,认为这是作为提高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水平“最迫切”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相关教育部分严把“入口关”,让进入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大门的教师在职前就应具有比较完善的专业知识,这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第一步,也是较关键的一步。
2.加强在职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提升。
首先,应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课标是国家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结果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评价学生学习、改进教学”[4]等的科学依据,教师对课标应非常熟悉,做到胸中有数。其次,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据调查,的教师对“语文基础理论知识”很熟悉、对“语文应用知识”很熟悉、对“语文最新发展动态与研究成果”很熟悉,而对于其他相关知识很熟悉的就更低了,只有百分之几到十几。优质高效的教学不仅需要明确的纲领,还需要“真材实料”的填充,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教育教学方法的优化等等都需要我们边工作边充实,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建立健全的继续教育制度,并与教师资格再认证、聘任、薪酬、考核、晋升、奖励进行有效“挂钩”,[5]不但可以提高专业素养,还可提升教师们的积极性,改善农村教师无计无划、自身自灭的状态。
(四)教学能力的提高
1.督促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调查数据显示,坚持每天或每周写教学反思的仅占34%。每节课后进行“课后小结”,每周、每月“小总结”,每学期“大总结”,这有利于教师们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形成教学个性,最终实现专业水平的提高。
2.多听、多上公开课。
“无论是上还是听公开课,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6]。各级公开课,特别是部级、省市级,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借鉴和模仿的样本;教师上公开课可迫使教师全方位地查阅相关资料、反复进行教学设计,克服“流于浅表和凌乱的常态课堂产生的惰性、倦怠感”[7],这是教育战线的领导和一线教师的一致观点。可调查数据却显示,我们有的教师从没展示过公开课或优质课。
3.积极开展多种竞赛。
优质课竞赛、教育教学论文比赛、教学设计比赛、说课比赛、课件比赛等多种竞赛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信心和专业水平,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展示进步和成长的平台。
4.改变传统备课方式,提倡集体备课。
以前的教师独自抱着教科书和参考书闭门“独创”教案,上交的教案如有雷同,轻者重新“创作”,重者“重创”加批评、检讨。现在有部分学校已推行集体备课——担任同门课程的教师分担任务精心备课;然后大家共同讨论、修改,形成共同教案;课前教师根据自己教学实际进行准备。集体备课不但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快年轻教师前进的步伐,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的共同发展,同时大大减轻了教师们的负担。
5、“师徒结对”不能丢。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对于独立承担教育教学任务会非常吃力,师徒结对能让“初生牛犊”迅速度过“生存期”,快速进入“发展期”。
(五)教师培训的强化
1.提供均衡的培训机会。
据调查,重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挺多、途径也不少,但机会不均等,如有的教师就从没参加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或学术会议”。培训机会的不均等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发展不均衡、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流失、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学校评价机制不满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机会多,应均衡实效;途径多,应规范引导。
2.选择科学的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前沿性。培训过程中,结合我国及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水平都得到真正提高,让培训落到实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小学语文教学法 教学模式 技能训练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专业技能人才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必须按照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多元化的改革。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设初等教育专业,是适应我国初等师范教育模式向职业技能教育模式转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这种新的教育模式,改变了人们将小学教师这一职业与其他技能类职业区分开来,过于强调它们的不同,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共性,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原则。它更趋向于把小学教师这一岗位看作与其他技术类工种等同的职业模式,在理论“适度够用”的原则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作为高职院校初等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如何适应这一新的教育模式,坚持以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需求为理念,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走出一条符合小学语文教育规律的道路,是小学语文学科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课题。笔者认为,只有紧扣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际,更新教育观念,创新符合这一新的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才是解决这一课题的最好方法。
一、积极参加各类小学语文教师师资培训,更新教育观念。
我国语文教学历史悠久,从最早的讲经,到民国时期的“国语”,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语文”,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教育资讯的迅猛发展,各类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思想层出不穷,小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也更加活跃起来。随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的专业化培养也成了教师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与时俱进,紧跟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经常“回炉”,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而师资培训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回炉”的平台。从国家到地方,从专家讲座到主题座谈,从现场教学到网络培训,可以说小学师资培训已经贯穿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遗憾的是,作为高职院校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教师却无法参与到这种只是针对小学教师的培训中来,无法从中受益。在教学中由于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去,总是追着影子跑,观念更新不及时。造成课程内容与教改动态严重脱节,也就是课程教学滞后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要求,难以反映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法发展的水平。老师拼命地教,学生拼命地学,到了工作岗位才发现知识陈旧,难以适应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现状,危害可见一斑。由此可见,要想紧扣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际,掌握教学法改革的最新动态,推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的发展,我们必须参与到这种师资培训中来。
对此,我们可以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搭建各种平台,鼓励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师积极参与到各类师资培训中来,积极参与小学语文课的课程改革。(1)将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教师纳入各个层面的小学师资培训计划;(2)聘请各类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面的专家开展学术讲座;(3)直接聘请小学优秀语文教师担任《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的教学任务;(4)走进小学教学第一线,让教法教师切身感受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法的改革。采取以上的方式,利用各种平台,积极参与各类师资培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做到教学内容与教改动态同步,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
二、积极创建各种教学模式,使课程从封闭走向开放。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这门课程的内容和性质,最终指向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应用,它不能仅仅存在于课堂教学和纸上谈兵中。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学习中,我们必须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际,打破书本至上、课堂至上、试卷至上等旧的教学和评价方法,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整合教学内容,变封闭为开放,将理论性与实践性、技能训练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等结合起来,创造出各种符合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
(一)适当整合章节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二)充分利用课外小组备课,努力实现全员参与模拟教学。
由于教学法课时有限,课堂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理论教学,教师只能拿出很少的教学时间做一些简单的模拟教学实践,因此只有极少数学生能从中收益,大多数学生参与模拟教学实践根本得不到保证,学到的理论知识更无法应用到实践中。虽然师生一起备课、一起听课、一起评课,没讲课的学生也能从中得到启示,但那只是缺乏切身体验的“纸上谈兵”。因此,本着“做中学,学中做”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个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集体备课、讲课、评课,教师及时检查,根据讲课情况,小组推荐代表参与课堂教学模拟实践。这样小组模拟教学与全班集体模拟教学评讲结合起来,既可以实现学生全员参与模拟教学实践活动,又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积极性,在训练中不断提高和强化自己的语文教学技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三)加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化语文教学相关技能训练。
开设小学语文教学法的目的就是讲授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基本规律,以及培养小学语文教学的各种技能。美国教育家舒尔曼说:“理论知识是从业资格的基础,而专业实践本身是所有知识指向的终极目的。”①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这门课必须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各种语文教学相关职业技能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教学法的教学目标。可是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那有限的时间去深入开展各种技能训练,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对教育的理解,只有在丰富的现实的实践生活中才能真正获得”②。笔者非常认同这一观点。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每学期教研组都会举办演讲、朗诵、辩论赛、学生讲说课、讲故事、粉笔字、板书设计等各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应变能力、站在讲台的胆量都有明显提高。在毕业生跟踪调查中,面对“您认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教学内容,对您现在教学工作帮助最大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毕业生都选择了“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化语文教学相关技能训练”。
以上事例恰恰说明了加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化语文教学相关技能训练的重要性。笔者认为,针对语文相关专业技能的训练,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课外,变封闭为开放,将其与演讲、朗诵、讲故事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活动中体味中国语言文字之美,在活动中训练教师口语,在活动中锻炼站在讲台的胆量,在活动中理解教学规律,同时在活动中进一步强化小学语文教学相关技能的培养。
(四)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课程的最终评价。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往往采用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这两种方式。
终结性评价,其表现形式为利用一张试卷来考察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这种终结性评价注重结果,而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和个体学习的过程性,重理论评价而忽略了实践技能考核。也就是说,单纯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培养出来的小学语文教师理论可能很扎实,试卷分数可能很高,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语文教学技能却得不到有效的考核评价。这种考核方式,考虑到了学生学习的横向比较,而忽略了学习的纵向比较,不能真实、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情感和态度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从教学实践和技能训练角度看,这种评价方式比终结性评价方式更客观,但它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在教学评价中过多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忽略了考核的统一性和公平性,考虑到了学习的纵向比较,而忽略了横向比较,也不能真实、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
所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这门课程的评价方式,我们要兼顾学习的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评价,不能简单地采用终结性评价或过程性评价。笔者认为,根据小学语文教学法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性质,我们在教学评价时,只有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平时考核、考试考核、技能考核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考核的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才能对学生进行客观而真实的评价,从而促使学生学习的均衡发展。
1.在评价内容上既要考查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法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变化。以100分为例,在教学评价时,平时成绩和试卷成绩可以确定为40分和60分。其中,40分为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这门课时的态度、情感,以及完成各类作业、任务次数及质量的评分。60分则作为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评分。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对学生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2.在评价方式上注重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理论知识考核与语文教学技能考核相结合。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学习现状,了解学习的优势与劣势,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
我深信:只要我们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教学中紧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际,与时俱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夯实学生在理论、语文教学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创新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教学改革定能在当代高职初等教育改革中生根、开花、结果。
注释:
①[美]李·S·舒尔曼.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王幼真,刘捷,编译.比较教育研究,1999(3):36-40.
②宁虹.重新理解教育——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1(11):49-52.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但是在国内农村教育相对懈怠的情况下,个别贫困地区还面临这资源困乏的窘境。为此本文就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并提出相关完善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语文教学是对中国语言文字的传承,是对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的认识,通过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学生可以正确的学习国语及中国深厚的语言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让学生学会听说读写的语文技能,还要打好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教育基础,小学除了是学生达成初步的语言思维以外,还要进行德育、学习习惯等素质的培养。
1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在中国教育相对懈怠的农村教育环境下,尤其在个别落后的农村,其语文教学质量考核机制、教学观念、教学目标等方面凸显不足。有的地区还与现行的《教学大纲》背道而驰,脱离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工作。
1.1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小
小学语文是一个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它也是一个涵盖量较强的学科,教师不能一一尽善尽美的为学生教授所有,唯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让学生把学习的被动性化为主动,吸收更多语文知识。农村地方较为局限,学生的认知事物很有限,所以在认知广度与深度上都与大城市环境有着相对的距离,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农村小学认知更多事物的有效方法。但是,受到各方面的条件限制,个别农村小学生家庭条件较差,不能满足孩子的阅读量;校方教育经费有限,所以阅览室构建简单,藏书有限,不能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是的学生无法通过更广阔的阅读,来增加自身的知识视野。
1.2语文教学理念落后
农村信息更新慢,这样为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带来很大的阻碍,个别地区还沿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缺乏新教学案例启发,导致教学创新意识匮乏。大部分的课堂教学都是“我讲你听,我写你记”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扼杀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天真活泼的学习特性。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这样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3师资匮乏
在农村小学,能够真正掌握娴熟的综合语文教学的老师少之又少,受到农村条件的影响,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不会在农村小学常驻,都是向往进城市发展,进而导致农村小学教师资源缺乏,得不到新的师资换新。这样现状证明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技能有待提高,很多教师未必能熟悉的操作电脑,利用电脑来给学生进行多元化教学。
2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善对策
语文作为语言工具、科学的学习的窗口,也是表达交流的主要方式,所以掌握语文知识是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发展。针对以上提及农村小学语文现状问题,笔者谈谈一己之见,为求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得到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2.1注重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关键,它小学生学习语言、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有效的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往外衍生,拓宽学生的语文阅读量,是语文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发展措施。所以,农村小学不能忽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应该构建学校阅览室,增加其藏书量,及时更新其刊物。同时,建设班级间的图书角,鼓励学生自主阅览课外书籍,并对其内容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实现图书资源最大化的建设效果。教师方面,应该准确把握小学生的阅读心理,投其所好,引导学生适度的进行刊物的阅读,让学生找到阅读的乐趣,日积月累自己的词汇储备量,以便提高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育质量。
2.2转变教学理念
在给小学生教授新知时候,如果教学方式缺乏创新,会导致学生参与度降低,对语文的兴趣度也会随之降低。新课改背景下,注重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重要的改革措施,要把现金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小学语文中,不仅让学生学到新知,而且让他们养成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习惯。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论知识,与时俱进,争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增加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其中。因此,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增进学生趣味性的有效手段。
2.3加大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
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度已经日渐增高,在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集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小学可以通过帮扶、手拉手、捐资集资等方式,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基础建设,普及乡镇小学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与图书资料。个别条件较好的地区应该建设计算机机房,逐步完善小学多媒体教学设施。这种种的改进措施是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提升学生对语文教学热情。
2.4提高农村小学师资建设
强化小学语文教师团队,是提升小学语文质量的必备条件之一。型课程改革前提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专业的语文综合素质,尤其是农村小学较为年轻的教师队伍,更要有坚定的教学信息,力求让农村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提升教师团队质量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建设中占据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主动学习钻研教学方法,找到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要重视新课改理论的重要性,学习与升级自己对课标的认知度与教材教法的熟悉度,学习并掌握最新的教学技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得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3总结
综合上述,在新时代下,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社会各界的关注度、校方资源调配、教师资源的改良和教学设备完善程度等方面,都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的主要考虑出要素。而且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式,积极提升自身教学职业素养;小学构建图书室或图书角,是提升学生阅读量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难点,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作业优化设计小学语文论文
1表演表现型作业的设计
【案例】:执教完《牛郎织女》这篇课文之后,笔者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个表演表现型作业:要求他们自由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小组将课文改编成一个短剧剧本,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次课本剧表演赛。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积极,每个剧组都希望可以在比赛中大显身手。几天后的表演赛上,同学们为我们呈现了一幕幕精彩的表演,仔细听,你能发现剧本中很多对话都是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且合情合理。表演表现型作业有效突破了传统的作业设计形式,这样的作业设计形式可以给同学们眼前一亮的感觉,让他们增强完成作业的兴趣。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对于表演表现型作业是非常感兴趣的。这次作业完成后很多同学都希望我们能多设计一些这样类型的`作业。同学们的要求亦有效激发我们对设计表演表现型作业的信心。
2专题搜集型作业的设计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学生应该“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可以适时的设计一些专题搜集型作业让学生来完成。所谓的专题搜集型作业主要是指围绕某一个特定专题,要求同学们利用图书馆、阅览室以及网络等多种渠道来搜集和整理相关的信息。【案例】:去年暑假,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专题搜集型作业让学生利用假期完成――围绕《走进叶的世界》这一专题,要求从叶的形状、颜色以及功用等方面对叶展开调查和研究,并且呈现出一份完整的调查研究报告。开学的时候,同学们的作业完成情况让人颇感惊喜。作业的内容详实,形式多样,其中不乏有图片、标本、说明和实验数据等。并且几乎所有同学都对作业的封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由此我们可以充分看出他们完成该份作业的细心。有同学表示:“在整个暑假我不断地找资料,问别人,撰写研究报告,真的是花了好多时间,不过我并没有感觉到辛苦,通过这次作业的完成学到了好多知识,非常有意思。”专题搜集型作业的设计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过程,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信息搜集的相关知识,更可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效统一。
3社会实践型作业的设计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语文学科是最容易和我们的社会生活有效联系起来的学科之一。而社会实践型作业的设计亦可以成为连接语文课堂和社会生活的坚实桥梁,拉近语文与生活的距离。【案例】:学习完《只有一个地球》之后,笔者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个社会实践型作业:要求同学们分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对我们生活周边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找出有效解决对策,并用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作业布置下去之后,结果让笔者感到非常欣慰。例如,通过调查,有的同学发现河流中很多鱼发生了大面积死亡,这都是由于污水所造成的。追溯源头,原来最近水稻田里发生了大面积的虫害,因此农民在水田里喷洒了大量农药。农药融入水中造成了大面积的水体污染。由此学生提出这样的对策:研制一种新型农药,让水体不受污染,同时又可以有效除虫。虽然对策不见得目前可以实现,但是也充分体现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最终会走向社会。因此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多设计一些社会实践型作业,让他们早日增强对社会诸多现象的了解,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铺平道路。通过社会实践型作业的完成亦可以有效巩固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可谓是一举两得。
4结语
除了上述几种作业设计形式之外,我们还可以设计游戏型作业、分层型作业等。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允许多种作业形式的存在。不过,不管是何种作业设计形式都应该以促进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应该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准绳。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一定会呈现出更高的有效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优化我们的作业设计,设计出多种类型的语文作业。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 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 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理学家认为:积 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 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 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 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 愉快中学习。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 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 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 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 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 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 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 五方面的探究:
1、宽松和谐激趣法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将是在师生沟通的时候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讲授 《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的时候,学生对文中写托尔斯 泰的眼睛“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 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 确元误的频波”无法理解,笔者就引用同学们正在 看的《西游记》激起兴趣:“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 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像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 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得到了齐声否定之后,笔者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 学生答:“不能。”笔者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 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 去。”望着笔者“抓起”“塞入”的手势,同学们会心 大笑。进而笔者一手指着自己的眼睛一手指着课 代表:“我的眼睛能把卢婉敏吸进去吗?”同学们开 心答到:“能!”“对,通过眼睛我知道了她是个勤奋 好学聪明负责的女孩子。”接着再以好差两生的评 价让学生领会了什么是“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 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要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 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直至铃声响起还意犹未尽。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 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 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 参与教学。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的魅力 在于此,语文课堂的活力也在于此。同一问题,由 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素养、心理状况等等的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这 就是创造力的表现,也正是我们要悉心呵护和着 意培养的。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 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 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 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的方法。
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于 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 间,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往往能产生一种宽松、新奇、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诱 发潜在的创造智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语文 课堂的无限活力。
2、赞扬欣赏激趣法
3、 认真倾听激趣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掌握着“话语霸 权”,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老师往里灌 东西,可结果,园丁的辛勤,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 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 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多 倾听学生的发言。笔者认为,学生“讲”教师‘听”。 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 解学生。笔者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 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 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 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 生。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 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 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 譬如在教鲁迅先生的《雪》时,笔者让学生找 出喜欢的句子,先在学习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 流,一学生说:“我喜欢‘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 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雷罗汉’,这 写出了小孩天真活泼、充满生机的情景,尤其是 ‘呵’字非常的形象、传神、有趣。还有那‘紫芽姜一 般的小手’,很好玩。”当笔者一问什么是“呵”时, 大多数同学拢着两手呵气,一时课堂笑声一片,活 力迸发。又如《两A,JL辩日》,几乎都是学生在疏通 文意在争辩。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自主学习和协调学习” 的教育观,由传授知识向学生终生发展延伸。世界 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 不会学习的人。而这种学生多讲、老师多昕的教学 模式正是“授之与渔”“操练捕鱼”的有效途径。在 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极大地调动 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活 力与魅力。
4、平等评学激趣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 具有最高裁定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实 质上也漠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尤其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
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已得到激发,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权交还给他们,激发其活跃的主体意识,感受班集 体内平等、和谐、信赖的自由氛围。. 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把诸如抄写默写背诵等客观作业交给学生自检瓦评,取长补 短。学生在评改时,既能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也感 受到当一回老师的快乐,还把知识又复习了一遍, 一举三得。 作文评改是语文教师的重荷,而往往教师批得辛辛苦苦,学生一看了之,真正的高耗低效。对 于作文的评改,笔者经常“放纵”,具体的做法为:将本次作文评分标准板书在黑板上,先由学生独 立评改一篇作文,要求有勾画有旁批有总评有分 数并有签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补充,目的是 多多学习他人的作文写法及评法,最后由各组推荐出一两篇优秀作文或评文,借助实物投影仪师 生一起复评,选出最佳作文或评文。当热烈真诚的 掌声伴着笑声在教室里回荡,所有同学都陶醉在 这严肃又活泼、平等与信任的气氛中,眼神中闪烁着主动参与评改的自豪感。这样不仅让笔者从繁 重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 写作兴趣,让以往死气沉沉的作文评讲课变得活 力四射,每周六的作文评讲课也成了同学们的周末礼物——开心一刻,收获无限。 曾有老师感叹考试“不是考学生,而是考老 师”。的确,一次考试,语文老师需几天才能改完, 而那时学生早已把考试内容遗忘到九天云外,劳 而功小。对此笔者尝试着改革,在上学期,除了期中期末考试,单元测验笔者全“放手”:头天考,第 二天白评自改,老师讲评时作好评改指导,学生个人无法把握的可询问老师。刚开始实行时,笔者还 真担心学生乱给分数,但从事后收上来的试卷可 看出学生还是诚实可信的。这种评改方式可把学 生由过去的注重“形”(即分数)转而注重“质”(明 白每一题的得失),从而有利于下一阶段的学习下一阶段的测试。
5、教师魅力激趣法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即是有魅力的教师。一副自然大方亲切随和的教态,一身的时尚端庄搭配得当的衣着,一手龙飞凤舞刚柔相济的书法,一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一段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诵,一句委婉动听相得益彰的轻唱,都会对学 生的注意力具有无形的控制作用,对学生的审美 情趣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 语文教师要将学生带人美妙的文学殿堂,最 重要的还得用语文的真正学识去感染学生,使其 受到熏陶——教师满腹经纶,才气横溢,授课时, 或宏论滔滔,妙语连珠,或精点略评,字字珠玑,让 学生如饮甘醇,定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 体而言,教师的授课语言要有绘声绘色的形象性, 表情达意的准确性,辞约意丰的简明性,和谐悦耳 的音乐性,严密准确的逻辑性,教师用这种语言描 景状物,述说人事,说明特征,品味诗文,剖析事 理,定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 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对典范的名篇佳 作记忆成诵,而且应形成自己钻研教材的真功夫, 能常教常新,能给学生以艺术熏陶与美的享受,真 正成为学生求知与做人的良师益友。语文教师出 色的艺术审美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有助于激活 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朝气与生机,因为学生在教 师的引领与点拨下,能够从教材的字里行间发现 各种静态美、动态美、形态美、色泽美、韵律美,能 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教材横生的情趣。不仅如 此,教师匠心独运的板书设计也能给学生以美的 享受、美的熏陶,从而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焕 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 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营造轻松浓郁 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上 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摈弃 以往把语文课堂变成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施舍知 识的场所,摈弃家长制、霸道者的教风,要代之以 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真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亲 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以学生能力为基础的提问设计
以学生能力为基础的提问设计是基于针对性原则而进行的课堂提问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和测验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课堂提问的设计,以求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游山西村》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班级内学生的古诗学习能力并不好,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设计时,可以采取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提问设计,让学生在逐步完成提问的同时,将他们带入到课堂教学内容当中来,与教师一起进行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相对于其他提问设计模式而言,以学生能力为基础的提问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所以其在教学效果上也更明显,所以对其予以研究很有必要。
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的提问设计
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的提问设计是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和知识内容而进行的提问设计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问作为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其必须要确保提问内容能够始终围绕语文知识内容,才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提问过程中,获得语文知识教育,实现对他们语文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的每一个提问内容都必须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设计,切忌过于简单的盲目提问,或过于追求提问艺术而失去实效价值的提问,从而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打下基础。
以课堂表现为基础的提问设计
以课堂表现为基础的提问设计是基于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而进行的'提问,其是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而进行的实时性提问。想要保证这种提问的实际效果,需要教师在进行备课阶段做好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预估,并事先准备好提问的方向或模式,然后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对提问的内容、形式予以填充,从而实现针对学生课堂学习表现而进行的提问,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支持。相比于其他提问方法而言,以课堂表现为基础的提问设计具有动态性、灵活性优点,并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效果而进行教学方向的调控,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以学生需求为基础的提问设计
以学生需求为基础的提问设计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上,而进行的课堂提问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通过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分析,来掌握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能力,找到学生所存在的学习问题及语文知识结构的缺陷。然后通过科学的提问设计,来实现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能够在教师的提问帮助下,解决自己的学习困难,弥补自己的知识不足,提高自己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效果,为他们的学习进步带来支持。
4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研究,是提高语文教师教学水平,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进步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一定要发挥出自己的引导作用。通过对提问内容的有效设计,来实现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激发出学生解决提问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提问的支持下,去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果,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文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及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
[2]冯学敏.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J].新课程(小学),(10).
许多年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小学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经常叹息农村的生活枯燥,学生知识面狭窄,作文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其实,农村并非一概不如城市。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闺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足可说明农村学生在一些方面自有其优势。正确认识和发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对于提高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很有裨益。
1、认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
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优良,他们住在树木茂盛、五谷丰登的村庄,游玩在广阔的田野,蓝天白云,绿草红花,潺潺流水,十里蛙声,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农村孩子有无穷无尽的趣事,上树逮鸟,下河摸鱼,爬树摘果,下地干活,月下听老人讲“古”,去田野捉蝈蝈,进树林捉知了……这些饶有情趣的事儿,会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农村孩子有丰富多彩的劳作实践,拨草喂兔,放牧牛羊,锄草护苗,插秧施肥、灭虫打药……这些劳作会给孩子带来深切的感受。
农村孩子可写的内容是很多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风光;
2、农村生活习俗;
3、农村的人际关系;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农村新成就;
5、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的新人新事;
6、农村家庭经济生活的变化;
7、农村文化生活的变化;
8、农民的农作生活;
9、农业科技活动;
10、农村各类人物;
11、乡镇企业盛况;
12、农村城市化的出现;
13、学生个人学习、生活及其认识、体会和感想……
农村学生“身之所历、止之所见”的客观现实较为丰富、较为真切,头脑中积攒的表象具有真实性、鲜明性。这就为学生描述事物的真实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农村学生操作机会较会多,动手能力较强,对事物的理解记忆就显得较为深刻。熟练于手,了然于心,这为学生的表述带来便利。总之,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充实了学生,为学生提供了较丰的积蓄——知识、语言、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积蓄。叶圣陶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深厚的'真实的情思来。”因此,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体现在:农村学生有着较为充实的生活,有着较为丰厚的积累。
2、发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
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原因就在于:
①应试教育抑制了优势的发挥。由于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作文教学围着考试转,功夫花在猜题、围题、套题上,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实际。
②作文指导重形式、轻内容,学生头脑中丰富的“生活矿藏”得不到应有的开发。
③划一的训练要求没能充分照顾到农村学生的实际,而我们教师又没有对作文训练灵活处理。
④忽视观察训练,以为农村孩子有了实践活动,观察就不成问题了,其实,熟视无睹、充耳不闻的现象还是较为严重的。现在农村教师注意到上述问题,但改革的幅度不够大。
我们的初步做法是:
①坚持教材的要求;
②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训练题目,挖掘出当地作文素材,发挥农村学生生活积累丰富的优势;
③先出“安民告示”——作文训练计划,达到学生心中有数,加强观察的目的性,激发学生搜集、积累素材的积极性;
④个别题目变动,加强观察的训练。
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新鲜奇异的事多,学生通过观察,触景生情地记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学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信念,为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奠定了基础。
一、如何将学生进行分层布置不同的作业
我们在作业分层方面的做法是,把所教班级的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层次,作业也进行相应的分层。
1、硬性分层:即老师只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分层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将全班学生分成:A层次为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B层次为成绩中等的学生,而C层次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好,人数也较少(不在班级公布学生所处的层次,但学生知道自己的层次)。这种分层相对比较公平,因为分数是硬性的。但也有很大的弊端,因为忽略了学生的其他因素,如智力水平的差异,学习兴趣的差异,和学习潜力的差异等。教学时,学生则按上课时的分层布置不同的作业,并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
2、软性分层:即老师给出分层题目,比如说同一节课后,布置三个层次的题目,让学生自选愿意做的层次完成就可以了,同时鼓励A层学生挑战B层题目,B层学生挑战C层题目,C层学生挑战课外资料。或者布置好对于绝大部分中等层次学生适当的作业后,可对层次好的学生布置几道加大难度的附加题,当然也可鼓励中等生尝试去解决难题,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软性分层的好处是使学生能够在自愿的基础之上进行自主选择,满足不同的需要。不足之处是容易造成惰性强的学生养成更大的惰性。
3、多样化分层:即老师不拘于常规,而是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多种分层方式,以完成不同时期对学生训练的要求。
二、分层布置数学作业的好处
这种做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尊重个体差异,面向有差异的全体学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也响应了“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课改口号。是优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1、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挖掘了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每次上完课,我都针对全班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必做题与选做题或定量不定时作业。例如:在布置课外阅读杂志《数学报》就是属定量不定时。我给这样不同要求,学生们都能愉快地完成自己力所能的作业。
2、评价方式随之改变。因作业的布置是因生而异,即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被评价者处于主动地位。所以,学生都能受到老师不同地鼓励性评价,这样的评价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例如:我班有两个学生,一个叫侯鞠,一个叫陆张杜。刚进入我班时,他们俩均很差。针对这种特殊学生,我给他俩布置的作业是每天坚持练习口算20条,适当练习新课教学中的基础题;班级或年级小测试时也给他删去一些难题,并且将这些难题的分数加到其他基础题中让他们进行测试。这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他们取得进步时,教师不断给以赞扬、鼓励。他们的学习就很愉悦,学习的干劲就很足。期末测试他俩与大家相同的试卷,也分别取得了62分和65分的好成绩,比以前有极大进步。
3、师生心情皆愉悦了。学生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所以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具有个性化,而分层布置作业正是这种个性化教学的体现,并且它改变了过去一刀切现象,避免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现象,现在他们各取所需,各有所得。饿的吃饱,饱的吃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了成功的有效的学习者,学生高兴了,老师也就愉悦了,因为“以学论教”,“教”就是为了促“学”。
三、实施分层作业的思考
由于进行分层次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致使教师的工作量相对增加,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熟悉整个教学年段的内容、熟悉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熟悉所教班级这三项基本功,这对一个教师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教师要改变原有教学的方式;要改变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充分关注学生: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学情分析,从而进行教案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要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正是这些改变,大大的提高教学质量。
分层布置作业,是老师尊重学生的体现。老师关注了学生个体差异,为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要,而创设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真正能起到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的目的。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布置论文
如今这个社会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等,这些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作业设计包括作业内容、作业的形式、作业的评价三个方面。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 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现谈谈我在作业设计中的几点体会:
一、作业设计的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
作业形式多样了,学生的选择面也就大了,教学中,可读、可写、可操作等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作性。而在作业创作中,一个有责任感的老师会把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当作一份计划书、一个值得研究探索的课题。我们的日常教学中, 仍不难发现这样的作业设计: 重复抄写, 机械的死记硬背, 枯燥的题海苦练, 呆板的知识仿效等,试想, 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怎能会主动积极、 心情愉悦地完成? 答案当然是“不”,常言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因此,我们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开发潜能,激发兴趣,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教学中完善激励机制,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师在课堂上善于驾驭,抓住学生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难相信, 只要我们多花点心思于作业的设计上, 学生们定能变“ 被动” 为“ 主动” ,变“ 苦学” 为“ 乐学” 。如教完《夜莺的歌声》课文后,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角色,自由选择伙伴,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课文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再加合理想象,并配上一些动作、表情,让学生进行话剧表演,最后评价出表演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精炼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通过角色表演活动,引导学生吧丰富的学生资源化为自己的财富,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个性。
二、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作业布置的好不好对于激发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所以,为了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自助餐”的形式,让学生有一个宽松的选择范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去做,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的参与作业,如:如学了《生命生命》一课,可以设计以下作业: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小憩( ) 擎天( ) 撼动( )
②骚扰( ) 茁壮成长(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肃然起敬:
②糟蹋:
3.仿照下列句子造句。
①飞蛾那双翅膀在我手中挣扎,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②风筝,任你飞多高也永远受人牵制。
4.下列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行影不离 昂然挺立 爱慕虚荣 B.无可奈何 极力挣扎 入木三分
C.狠之入骨 走头无路 一模一样 D.喜皮笑脸 三心二义 思前想后
5、课文围绕“生命生命”讲了哪几件事?
6、学了课文,请你也写一篇以生命为题材写一篇作文。
(以上作业,学生自选两三题做)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能力强的可选择难的做。不过学生们都具有好强的攀比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再上一层。
人和人的个性爱好、能力都是有差异的。 所以我们的职责在于传播知识, 让学生学语文、爱语文, 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但没有必要把每个学生都教成文学家, 从而遏制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发展。所谓“ 天生我才必有用” , 作为教师, 充分尊重差异,认可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布置作业的方向
(1)降低学习难度
没有任何资料、数据说明小学生的数学越难,学生的智力发展越高。数学越难,学生就越有兴趣;数学越难,学生的思维发展越有逻辑。中国的数学难度大概是世界第一的,中国的小学数学六年级难度相当于美国的初三,中国的初三数学相当于美国的高三。例如ACT是美国大学入学测试的简称,相当于美国的高考。有次在中国招生,其中一道数学题为:19+3x=5x+11,那么x=?,下面还有四个选项,而且ACT考试还允许考生在数学考试中使用计算器。
(2)要有实用性
教育的目的就是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和他的快乐成长,学会生活。我们从教材的改革已经看出,教材中数学内容的设定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符合学生自身的需求,更加从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而设定一定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因此,我们在作业设计上也要力求体现这样的思想,让每一道数学作业都能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且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大增,何乐而不为呢?
二、小学作业布置的类型
(1)设计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也要力求体现趣味性。比如数学教材中,我们可以尽量把作业中的数学知识编成童话、游戏、故事、谜语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游戏化作业
儿童是用“动”来感知这个世界的,玩是他们的天性。如果我们把作业内容和游戏有效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就能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游戏类作业适合低中年级的学生。比如学习《认识物体》一课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桌上的东西,说出是什么东西,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这样的游戏化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玩中学习并巩固了知识。
(3)设计实践性作业
数学作业只有和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彰显它的魅力,才能成为真正的数学,才能让数学作业成为学生的最爱。否则,学生面对枯燥的一组数字,只是在不停地计算,就会没有了兴趣。当一个数学问题和生活联系起来,学生通过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增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会加强,学习数学就会成为他的一种追求。如学习了《年、月、日》后,可以请学生们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你需要的年历;在学习了比例尺知识后,可以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让学生利用几天时间,分小组测量、计算,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再如学习完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就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小小的设计师,让他们计算一下把家中的房屋进行装修,地面和墙面一共有多少平方米?这样,能让他们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因此,我们应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4)设计探究性作业
课标提出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合作的、反思的、探究性的。探究性作业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学完“比例尺“教学内容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份探究性的作业供学生讨论完成。比如请学生自我绘制一份家里的平面图,并认真思考:你认为这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再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给学生设计这样的一份作业:请你按照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制一瓶消毒药水给家里的厨房和厕所进行消毒。
(5)设计分层性作业
学生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并在作业设计上也要体现这样的观点。设计中可以将作业按照难易程度分为基础、中、难三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来做,但学困生必须要完成基础的题目,这样能做到保底。此种设计会增加教师的负担,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广泛收集教材外的题型设计。
(6)设计自主性作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也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之后,让学生结合已经学习的乘法运算定律,自拟10道有关小数的简便运算(要求:题目类型灵活,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编题后交给同桌去做,同桌做好后再交给出题人去改。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上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开拓,让作业成为小学数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论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说明在现代社会,对人才出现了不同的要求,那么在人才培养上,也应该出现不同的途径及方法。而作为课前课后的纽带,联系学校与家庭的作业,更应该摆在突出位置上。
(一)传统作业的弊端:
1、作业负担过重,学习效果不显著。江苏省就在《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 》中规定:“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小学一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学生不背书包回家,每日课外作业量二、三年级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我想各地的教育局也先后出台过相应的规定。但是,各地的规定是规定,各地的老师依然我行我素,作业布置得让学生抬不起头来,作业本、练习册、课外辅导资料加上各种学习类的报纸,学生们做呀做,看得连家长都觉得心累,有的干脆直接替孩子完成了事。因此,作业的繁重,已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休息与健康。但是,我们反过来看一下,老师一片苦心布置的作业,效果如何呢?不说大家也都明白,肯定是收效甚微。
2、作业无差异化,全部一视同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课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但是,现在老师布置的作业,全部千篇 一律,不管学生的程度如何,接受力如何,作业的数量和难度,所有学生都一样。这样,成绩好的学生认为太容易,造成“吃不饱”的现象,而那些成绩差的学生,认为自己跟不上,完成不了,而出现“吃不了”的现象。
3、书面形式的作业过多,活动形式的作业过少。因为,在传统观念上,家长和老师认为只有在作业本上写的才是作业,而且认为书面作业好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正确对错可以一目了然。而别的形式,就不能算做作业。我认为,只要是对知识进行了巩固,技能得到了提高,实施过程中方法得当及适宜,学生受到了情感熏陶并得到了一定的德育教育,那就是一项值得提倡的好作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作业可以不拘于形式而百花齐放,如:编排话剧、参观访问、动手实验等等。
(二) 理想中的作业设计:
1、人文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语文作业作为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石,也要具备此特征——人文性。我们老师和家长,不能只把作业看成是简单的书面符号,而应该把作业看成是一座沟通老师、学生、家长三方心灵的桥梁,因为,它反映了孩子成长的足迹——智的提升、德的同化、美的蕴量、劳的所获。我们知道教师在批改作业时,都喜欢批个分数或打个等级,学生打开作业也只是关注有没有哪里做错,除此以外,教师和学生之间再没有什么过多的交流。所以,在这里我不妨建议老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要带着感情,充满激情,换一种批阅方式。简笔画,如:彩色的星星,可爱的笑脸,鲜艳的花朵……鼓励或安慰性的话语,如:你真棒!你进步了!下次要细心点!继续努力哟!加油!……这些简单的图案,简洁的话语,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老师那默默地关心和那份浓浓的爱!如果作业评价中注重了人文性,就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所说“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实践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所以,老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要充分地注意到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性,开发学生的实践行为,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如:学了《走,我们去植树》布置学生回家和父母种一棵树,为地球的绿化做贡献;学了《云雀的心愿》,为我们平天湖的水环保设计一条标语;学了《春联》,建议每个学生收集几幅喜欢的对联,并倡议毛笔字写得好的同学为市民写对联。
3、趣味性及多样性。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才可能从中收获益处。”可见,兴趣是一个人一生最好的老师。如果,把作业布置得有趣味性,那么学生不仅乐做,乐学,而且,做中学,学中做,事半功倍。趣味性的作业形式多样,下面我来详细例举趣味性作业的各种形式:
学了《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可以布置学生们来学唱这首歌;学了《西湖》,可以让学生们画一画西湖的美景;学了《三袋麦子》,让学生演一演故事中的`小猪、小牛和小猴,让学生们编排一个童话剧;学了《永远的白衣战士》,带学生去医院拜访医生、护士,了解白衣天使们工作的辛劳,感受他们救死扶伤的伟大,试写访问后感受;学了《黄山奇松》,带学生去郊外踏青,游玩池州齐山,让学生仿写一篇游记;学了《装满昆虫的衣袋》、《蒲公英》,让学生学会观察,培养观察能力,撰写观察日记并热爱自然界;学了《李时珍夜宿古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李时珍和司马迁的生平资料,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了《伊索寓言》、《林冲棒打洪教头》,可以激发学生对世界及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建议学生课后借阅《伊索寓言》全集及《水浒传》,并开展一次读书会活动;学了诗《游园不值》让学生针对古诗的意思,将诗改写成白话文,或发挥想象力,设想将要发生的人或事来续写此诗;学了《第一次抱母亲》、《师恩难忘》,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一份礼物给母亲和老师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4、差异性及自主性。人的外观有高低胖瘦之分,人的智力也良莠不齐有优劣之别。所以,尊重差异性,是现实的客观需要,也是教学所要依据的准则。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注重实行差异性原则,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而,好学生,可以得到更高地提升;差学生,也因为有要学,有所学,也得到了稳步地提升。怎样实行差异性原则?我认为,作业可以布置不同的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及兴趣来自主选择。例如:在学习了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后,教师可以布置如下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地选择两项来完成。1、画一画诗歌中的景物。2、给短诗谱上曲,来背唱这首诗。3、改写短文。4、仿写一首诗。5、续写短文。6、编排音乐剧。正因为作业的差异性及人性化,学生们对待作业会更有热情,更有兴趣。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份作业,所以,完成的态度会更积极、更主动。
总而言之, 作业作为课堂教育的延承,它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课堂改革的重点,作为每一个老师都应注意到作业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作业设计优化观,从而为我们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
摘要:以小学数学作业辅导中的微课应用为例,分析微课在小学数学作业辅导中的应用优势,提出在小学数学作业辅导中微课的开发应用策略和其在开发与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作业辅导;自主学习;教育信息化
1、前言
微课教学已经成为目前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微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深入理解相关知识,保证学生学习效果更加理想。数学作业是学生发挥个性化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小学数学教师借助微课方式实现数学作业辅导,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
2、微课在小学数学作业辅导中的应用优势
与传统“黑板+粉笔”的授课模式相比,借助微课为学生进行作业辅导,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部分教师在利用微课进行作业辅导过程中,会以动画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出习题的思考路径以及习题中所包含的重要信息,让学生在动态化课堂教学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能够快速融入习题辅导之中,在教师指导下对数学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日后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与小学数学学科特点更加贴合,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更理想数学本身是一门严谨、抽象的学科,若教师在讲解习题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抽象理解,理解效果会大打折扣;若教师能够在微课中引入生活内容,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则他们可以在理解数学作业题目的同时,从情感态度、思维能力以及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出发,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自主性,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由于小学生前期成长的速度差异较大,因此,教师为学生提供单一的作业解题思路是不够的。在应用微课方式为学生辅导作业时,教师可以在微课中为学生呈现出多种解题思路,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符合自己的角度入手,选择相应的解题思路,从而实现个
3、微课在小学数学作业辅导中的开发应用策略
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作业讲解微课小学数学教师要想保证自己在课堂中能够真实、有效地为学生讲解数学作业,就需要将作业内容与数学教学内容结合制作出相应的作业讲解微课,通过将学生在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与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需要应用到的知识有效结合起来,保证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拥有更强的知识联系能力与应用能力。
1)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分析、总结出自己在课堂中都为学生呈现了哪些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应该通过回顾自身教学环节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案,准确了解上节课数学教学要点与重点,进而使微课在短时间内能够呈现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小学数学教师应回顾自己在上节课中都为学生布置了哪些数学作业,在了解数学作业内容以及布置作业的目的后,重点分析相关作业过程中需要使用哪些知识,以便后期微课中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3)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制作作业讲解微课前,了解班级学生相关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完成效果较为理想,但大部分学生采用单一方法完成作业的情况,可以在微课中呈现出多种解题方法;针对大部分学生尚未给出正确回答的作业,则需要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从原因入手,为学生录制讲解微课。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解决学生疑惑在作业讲解微课的支持下,相信班级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作业题目,掌握作业题目的解题方法。但是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班级中可能存在部分学生无法理解作业解题方法,甚至可能存在对知识似懂非懂的学生。此时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并根据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所产生的疑惑制作微课,以便学生能够更透彻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如在讲授完“认识时间”一课后,为学生提出“1小时50分钟等于多少分钟”这一题目时,部分学生由于听课效果并不理想,在刚刚接触时间观念时,难以理解时间点与时间段之间的关系,会将“1小时50分钟”认为是下午的“13:50”。教师在利用微课为学生解决这一题目时,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疑惑,就应借助微课中为学生放映出的钟表,为学生讲解时刻与时间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自己所提出的“1小时50分钟”并不等于“13:50”,让学生明确“1小时5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以便学生能够更顺利地完成时间换算。
设置相关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举一反三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组成因素,只有能够灵活地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同类型题目解题过程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运用数学理论知识,数学水平才会得到提升。因此,建议教师在应用微课为学生进行数学作业辅导过程中,灵活利用微课,以数学概念为支撑,为学生设置相关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在解决作业的同时能够进行多次数学练习,使得学生举一反三,发散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同时,在为学生设置数学问题时,教师应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通过合理使用前期布置作业的方式,尽可能避免学生对布设的新问题出现唐突和陌生的感觉,让学生产生“我做过类似的题目且已经学会了解答方法”的想法,从而更积极地参与题目解决过程。若学生能够自己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则可以起到增强学习信心的作用,在做题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环;若学生无法顺利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呈现出原题目,让学生对比一下都改动了题目中的哪些内容,并一步步引导学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以便再次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自己来完成作业。
分析题目解题要点,呈现正确解题方法分析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可以发现错误解题方法与正确解题方法之间往往只在很小的细节上存在差异。基于此,教师在提供作业辅导过程中可以采用反例教学法,在微课中引入错误的解题方式,并呈现出正确的解题方式,让学生在对比观察的基础上找准题目解题要点,促使学生在后期做题过程中,为了提高做题准确率,可以详细划分题目要点与重点,并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通常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在一堂教学课后会为学生布置几道数学作业题,以便学生可以在完成过程中消化课堂学习的数学知识。教师应了解学生对每一道题目的完成情况。针对班级中所有学生均出现错误的题目,教师需要加大微课中的分析力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拿到一道题目后,应从何处入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在合理分析后利用微课为学生呈现出正确的解题方式,让学生对正确解题方式的印象更加深刻;针对班级中学生准确率较高的题目,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则应收集不同学生的解题方法,并将其呈现在微课视频中,保证学生所接触到的题目解决方法更全面,让学生可以在接触不同解题方法后,结合自身的数学解题能力,选择更适合的解题方法,促使学生朝个性化方向发展。
总结作业题目类型,梳理习题解题思路在能够明确不同类型的题目解题思路后,学生日后遇到相关题目时,就可以顺利完成解答。基于此,为了提升学生数学解题水平,让学生拥有更强的数学能力,笔者建议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微课中引导学生积极总结作业内容相类似但题目类型不同时,自己所采取的解题思路。若学生在不同题目类型中的解题思路并无较大差异,教师则可以通过微课为学生呈现出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如排除法的解题思路、反推法的解题思路等,促使学生可以将解题思路与教师提供的作业联系起来,在验证与利用的基础上,梳理出不同习题的解题思路,并在后期做题过程中合理利用。
如在讲解“简易方程”一课时,学生不仅会接触到选择题,还会接触到应用题。虽然对于学生而言,做选择题与做应用题的思路相同,他们都会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但是由于选择题中已经给出特定的答案,往往只是让学生在四个答案中选择出一个正确的,若学生可以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则能够通过反推或排除的方法做选择题。此时学生的做题准确率与做题效率均会得到提升,学习积极性会更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利用微课为学生呈现“简易方程”选择题与应用题的区别,引导学生形成多角度思考与解题的意识,让学生能够总结出选择题做题技巧,促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准确。
4、微课在小学数学作业辅导中的开发应用注意事项
在小学数学作业辅导中开发并应用微课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利用微课为学生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辅导时,教师必须以适当的讲解方式,保证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理解其中所涉及的数学内容。
2)将微课内容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微课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水平。
3)不断提高微课制作水平。由于小学生通常会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好奇,因此,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抓紧时间学习微课制作方法,保证在微课中可以引入更多动态元素,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进而帮助他们理解数学作业题目,更好地完成作业。
5、总结
总之,在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潮流。小学数学教师要想让学生能够做好数学作业,让学生在做作业环节更扎实地学习到相关数学知识,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作业讲解微课,为学生呈现正确的解题方法,梳理习题解题思路,解决疑惑,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保证学生可以在微课的支持下掌握正确的做题方法,在勤加练习的过程中实现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王罗娜,章苏静,唐彩斌.综观小学数学微课时代[J].小学数学教师,2015(Z1):17-21.
[2]杨财英.探究微视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考试周刊,2017(73):88.
[3]刘花.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36):60-61.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系统设计论文
一、合理分配教学目标与内容
教学目标与内容确定后,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出发,接下来就需要将这些目标内容合理地分解到课前预习、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课后练习、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后练习等环节中。毫无疑问,对于上述确定的8条教学目标,上述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能全部承担并完成,而必须通过上述五个环节的依次全面实施才能达成。对此,就必须对目标内容进行合理的分解与分配。课前预习:主要完成本篇课文除第⑥条目标中“能养成课后及时巩固内化的习惯”外全部目标的初步感知和运用,其中①③⑧条目标和②中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⑥中的“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还必须达到基本完成的程度;第一课时:主要完全达成①③⑧条目标和②中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⑥中的“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这些目标;第一课时的课后练习,主要是巩固完成第一课时要完全达成的目标任务;第二课时:主要是完全达成④⑤⑦⑧条目标和②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些目标;第二课时后的.作业练习:主要是巩固完成第二课时要完全达成的④⑤⑧及⑥中“养成课后及时巩固的习惯”这些目标任务。从上述教学目标的有机分解分配可以看出,要想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只有站在系统的角度,将相应的目标合理地分配到语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使每一条目标的实现都有一个“学生自学、交流提升、巩固深化”的过程,才能使目标的达成落实更扎实。同时,根据教学目标的需求,相关教学内容也应合理地分别提供到对应的各个环节中。如课前预习:需分别提供预习单、课文《20谈礼貌》、四下课文《16说勤奋》和学生自主搜集的材料;第一课时:需提供预习单和课文《20谈礼貌》;第一课时课后练习:需提供课文《20谈礼貌》和第一课时后的课时作业;第二课时:需提供预习单、课文《20谈礼貌》、《17爱如茉莉》片断、课文《16说勤奋》;第二课时课后练习:需根据“课后请同学们先查阅资料,找到一个古人、一个伟人两个事例,然后进行改编,与刚刚写的事例一起(还要修改完善),补上开头和结尾,以形成一篇新版的《谈礼貌》说理文”要求,提供第二课时课后作业、课文《20谈礼貌》和学生自主搜集的材料。而上述所有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解分配,都必须在教地发挥出系统设计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各环节前后互补
在围绕一篇课文进行教学过程的系统设计时,除了要将整体设计的目标内容进行合理的分解分配之外,还应充分考虑到语文教学过程实施的复杂和动态因素,对不同环节中的同一目标达成进行关联设计、动态互补,才能效益最大化。这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第一、有些目标的达成因为难度相对较大,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在具体实施之前让学生事先作些铺垫性的感知和思考,然后再进行重难点突破,目标达成就会相对容易顺利;第二、事先设定的某一目标原本想在某一到两个环节中达成,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突然发现学生或是已经全然掌握了,或是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就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适当调整相关环节内容,以减少或增加相关的学习环节和内容予以弥补。在《谈礼貌》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因为在总体设计的时候就预计到要完成“初步感知说理文的结构、表达方式及语言特色”这一目标有难度,因此,在具体设计时就特意在预习中先安排学生结合《16说勤奋》这篇课文进行对照思考,等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之后,再在第二课时中引导深入学习体会,这样,由于有事先的初步思考作铺垫,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对简单容易得多。再如,对于“能用简练的话概括本课主要讲了什么”这一目标的完成,按照最初的设计,是必须在第一课时就要切实完成的任务,结果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却意外发现仍然有好多学生未能达到预期的“能用简练的话概括”这一目标,为了弥补,老师便在第二课时全课总结时适时添加实施了相关环节,从而有效修补了第一课时教学的不足。像这种为了切实达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各环节互补的设计,也只有在整体系统设计的视野下才能实现,同时,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只有经常采用这种系统内的前后互补策略,才能真正将效率提高落到实处。要想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我们就必须以过程思想来审视和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充分注重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篇课文教学的整体思考、系统设计。同时,也只有充分注重语文教学各环节教学活动的系统设计,才能最终形成一个相互衔接、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教学过程,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1由题导入,整体感知
记叙文分为记人和记事两种(记人的,着重通过人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来认识所写之人的精神品质、道德风格;记事的,要抓住事件的发生、发展及过程,了解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从具体的人物、事件的记叙中,领悟事件的本质意义),教师要指导学生去了解所要学习的课文的类型。从课文的题目中引申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2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读准生字新词,学会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布局,在这一基础上研究文章怎样开头、结尾,如何伏笔、过渡、照应等问题,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学习课文,借鉴写法围绕课文所写的事件,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整体脉络。对于文章之中的描写部分(包括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要着重讲解,让学生能在整篇文章之中抓到可圈可点之处,更好更快地掌握文章主旨。
4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教师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对重点的描写部分进行情感分析,并作朗读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品出自己的感受,做到融情于文之中。除此之外,帮助学生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语言运用的魅力,加深对文章的解释。
5总结课文
教师理清课文的发展脉络,和学生一道总结课文的思想情感,把握记叙文的文体特征,积累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和扩展生动的语言。笔者在这里所说的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主要是指与写作相结合的阅读教学设计模式。小学语文阶段的习作主要还是以记叙文为主。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注重帮助学生对文章整体布局(包括文章线索的安排和结构的类型)进行把握,以便在自己的写作中尽快理清思路,做好文章写作的布局谋篇这一步;要求学生学习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常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迁移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指导学生对记叙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品味、解读,使学生体会领悟语言的艺术魅力,并在自己的文章写作中借鉴与运用。
说明文教学
1由题激趣
一般来说,说明文在内容上可分为说明实体事物和说明抽象事理这两大类。但是,大部分说明文在小学语文课文中都是科学小品文。教师可以从课文的题目入手,出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提出围绕课文中心内容的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2初读指导
教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在准确掌握生字新词之后,学着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实际生活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教师帮助学生在全文阅读后,把握课文所说明的事物的主体特征,从而领悟课文中的思想感情。
3理清层次
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按照所介绍的不同内容对课文进行分段处理,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方便学习。
4分段学习
教师按照分段的各个部分进行指导教学,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说一说本段讲述了那些内容,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较为重点的词语进行理解,体会语言的特点(三个特点:一是正确严密,二是简明清晰,三是生动形象),真正做到读懂课文。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归类不同的说明方法(包括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当然,课文的有感情朗读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指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感情并且读出自己的情感。
5扩展总结
教师要求学生去丰富课文的内容:对于课文中的事物,还有哪些是文章没有讲到但是你知道的?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使所学的事物更加清楚地呈现在眼前。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课文,注意课后的巩固和复习。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当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了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的时候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意活跃课堂的气氛,也不知道怎样活跃课堂的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论文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彻底剔除“硬塞知识的办法”。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会逐步走向高效课堂,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彻底剔除“硬塞知识的办法”。因为只有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学习了,掌握了学习方法,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会逐步走向高效课堂,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那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仍是我们在不断实践和摸索的课题。我想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抓钢携领,编制教案,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提
就是要吃透新课标,要弄清课本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编制科学实效的教案,将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要使优秀生从教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预习交流,预设目标,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
三、创设情境,质疑导学,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导线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能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能把学生带到想象的世界中去,使想象丰富活跃起来,完成思考的全过程,实现知识的内化,使学生智力得到新的发展。其次是质疑导学。在课堂上,要发动学生质疑问难,把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把这些问题按学习的层次归类整理,然后据此组织学生研讨。采用“质疑导学”的方法,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学生踊跃发言,课堂真正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如教学《雾凇》中这样一段: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读欣赏、充分感悟后,设计了如下练习:假如你看了雾凇奇景,会怎样赞叹?学生语言丰富,思路开阔。
四、科学分组,合作探究,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础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为了教好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两点。
第一,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学生只有积累了一定的字词句之后,才能写出较好的文章。怎样才能有效地掌握一定的词汇呢?笔者认为首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其次可以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第二,注重学以致用,教师要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xx”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身旁,她出门我陪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很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第三,要注重评价。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
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评价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写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信息化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信息技术,其可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及工具性充分凸显出来,活跃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同时,信息技术既能带领学生融入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那么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强制性劳作,不能将学生自身的热情激发出来,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也无法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使其反感语文学习。
所以,教学的关键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对小学生而言,现代信息技术非常新鲜,且多媒体教学逼真的视频情景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引导学生融入教学并主动探究。例如,教师在讲授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的课文《大自然的秘密》时,若一味照本宣科,教学就会枯燥,不能将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激发出来。
这时,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图、文、声、像演示功能,如课前从网上收集一些小海龟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精美的教学短片,表现小海龟群离巢及入海过程中被出没的肉食鸟啄食的情形,配上背景音乐,用精美的图片及富有感情的.音乐同时吸引学生,使学生受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潜移默化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特定情境,使学生迅速融入情境、产生学习意愿。
二、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想要学习语文,首先应该识字。我国传统的语文识字教学一般是利用反复读写的手段来帮助小学生正确识字。然而,这种识字教学手段非常枯燥乏味,学生无法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1]。尤其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因为他们的年龄比较特殊,注意力持续集中时间通常是 20~30 分钟,所以,课堂上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
可想而知,缺乏趣味性的识字教学会显着降低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将现代信息技术当做识字教学的辅助工具。比如,语文教师在讲解生字笔顺的过程中,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生字的动态笔画顺序,加深小学生对生字笔画顺序的印象。同时,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可辅以多媒体动画或图片,创造轻松愉悦的识字教学环境,培养小学生自身识字能力的同时改善教学氛围。
三、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然而,根据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实际情况可知,学生如果仅凭自己主观的认识去阅读文章,就无法深入理解文章。
所以,语文教师应在适当的时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文阅读教学,使学生全面理解文章内容。
比如,教师在讲授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的课文《东施效颦》时,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相关影片,以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图画反映文字内容,促使学生深切体会东施效颦的寓意,并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
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同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十分有限。因此,语文教学难点之一是作文。我国传统作文教学主要是语文教师利用范文对学生的写作予以指导,教学手段十分单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潜力,使学生只能机械地依据范文来写作,降低了文章应有的创新性。
同时,小学六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作文能力,但还十分有限,部分学生甚至无法确切表达内心所想。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作文教学方法,采取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将学生的创造力有效激发出来[3]。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命题作文《春天来了》时,可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涉及春天风景的视频,让学生观察春季大自然的景色如何变化,然后播放一首韵律比较舒缓的轻音乐,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或用心感受、用眼睛看、用耳朵倾听春季的美好,然后让学生将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既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又能通过声音、视频或图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听课状态,使学生依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及兴趣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获得理想的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湘伟.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4(10):164.
[2] 钱爱东.让多媒体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精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5(18):184.
[3] 杨昌会.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探究[J].中外交流,,8(24):221.
1、优化题型设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老师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在数学测试中,学生一旦遇到没有见过的题目完成的正确率就很低;有很多老师讲过的问题还在测试中依然出错,问题的症结在哪里?问题其实出在老师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认真审视一下今天新课改的教材,就会发现教材中的算法学习均在问题情境中出现,也就是学生在学习算法时候就在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而我们的教学多是把算法学习单列出来,唯算而教,学生只是单一地接受,算法能力没有得到提升。我们教学应该把题型训练存在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中,这样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提升,问题就不会只是孩子见过,而是孩子每天都会看到。比如,学习6+9等于几,我们就可以这样做:引入问题———运动会上,有15个运动员,箱子里有9瓶饮料,箱子外面有6瓶饮料,每个运动员一瓶,够吗?解决问题后进行巩固进行题型训练:7+9、8+9。小明有7支铅笔,8个橡皮,一共有多少个文具?一个加数是5,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多少?
2、合理控制作业量,要做到减少学生的负担,又要能实现作业的最大效益
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总是在“付出的越多收获就越大”的误区中挣扎,孩子们在题海中无暇抬头,书呆越来越多,甚至有的孩子在偏、难、怪的题型中越走越偏。“减负万里行”成为了现阶段教育的一个焦点、热点,其实要做到“减负万里行”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作业,用质量减轻数量的压力,从而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作业量的减少,又要增加教学效益,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从而孩子的能力得以提升,即使没有作业孩子的能力依然提高。也要求教师精讲多练,联系既要有基础知识的训练,也要有各种题型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拓展。把学生的作业集中在课堂上完成,孩子在共同学习中、共同探讨中完成作业既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3、尊重个性化差异,落实分层次布置作业有效操作
作为教育者,都不否认一个事实:每一个班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因为这种差异成就了教育的多样和精彩,同时也为教育者提出了一个挑战———教师必须“因材施教”,作业也必须分层布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面对这个问题茫然:考试的时候,考卷不会分层,对教师的考核也不会因为学生的差异对教师合理考核。教师为了业绩,就必须选择让所有的学生完成相同难度的作业。教育,期待对教师的考核多方位,对学生的评定多角度,不以一次考试成绩论成败,实行单元考试或模块考试综合评定,才能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创新作业的形式,研究学生喜欢的作业形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在多媒体教学发达的时代,作业也应该走进聚声、色、文字为一体的时代,这样也符合不同孩子的认知需要。我们可以多设计一些在电脑上完成的作业,甚至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这样的作业才会富有感召力,让孩子爱作业。这里要说明的是在课件中出示作业,课件的背景图一定不要太过于花哨,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背景最好是色调比较适合儿童就好。同时,题目一定是围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进行,不要太过于偏、难、怪。
5、探究作业分段完成时间,把高效课堂与高效作业有机整合
很多教师单一地认为作业就是课后巩固作业,我个人认为作业还包括课前预习作业、课中的巩固作业、课后的拓展延伸。很多教师在有意和无意中都在分段完成作业。但是,要保证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作业,教师的教学必须精讲多练。同时,还要为孩子创造交流和展示的空间。作为教师最不喜欢的就是孩子抄作业,孩子为完成任务而抄作业那是一种机械的劳动,既让孩子疲劳,也毫无意义。但是,孩子不懂的问题请教同学或许比老师讲解更加有效,所以教师必须让孩子有交流和合作,这时教师的有效引导和评价激励是变“抄”为“交流合作”的最有力的保障。
6、化作业的批改
作业的批改要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也要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关注教研、关注教育。很多教师都提到了一个问题:老师批阅作文是最费时间、最辛苦的事情,但是很多孩子对于老师精心修改的作文看也不看,反而对其他同学的文章很感兴趣。这就告诉教育者,其实并不是教师批阅作业才是最好的方式,让同学互相批阅作业对孩子的学习更加有效。孩子在批阅别人的作业时,会形成更加清晰的思路,会发现别的同学与众不同的优势策略,会从别的同学的错误中汲取经验。作业的批阅,也需要教师大胆放手,需要教育管理机构给予教师放手的勇气。
7、创新批改评级体系
把作业评价与学分制有机结合,让学生的每次作业都记录在学生的学分中。搭建学生作业展示平台,促进学生高质量完成作业。孩子的作业总是一次一次的完成,教师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给予评价,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成绩没有沉淀就不会累积成精彩,所以很多孩子对作业完成得并不够精细,喜欢的就认真完成,有难度的就放弃或者草草了事。然而,运用学分制把孩子的每一次成绩进行累积,就会成就作业的精彩。同时,优秀作业展评也是提高作业整体效益的有效方式。我们学校采用的是学分制,就是每位孩子入学时都是100分,然后根据出勤、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进行加分和减分。其中,学生的作业得到一个优可以加2分,得到一个良加1分。学分一直累积到六年级毕业,进入到学生的成长档案。学生的作业完成得认真了很多,孩子之间的竞争也加强了。
作业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智慧精心设计题型,用质量替代数量,用多样的作业激发孩子完成作业的兴趣,让高效课堂为孩子的分段完成作业护航,学生互评会提高作业的效益。归根结底,教师要以育人为准绳,而不是以分数为目标,因为我们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不会天天考试,但是且需要天天解决生活问题。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资源在教育教学领域中重要性正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且它的运用适应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同时为本来较为枯燥的作文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起到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网络资源,能够使教学达到最优化,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爱学,乐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网络资源与作文教学的优化组合浅谈几点体会:
一、网络资源形象具体生动的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探索的一种动力和成功的重要因素。”小 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敏感,特别是对直观、生动、图文声动态的画面有保持较长时间的兴趣和注意的特点。如果老师单凭一支粉笔, 一张嘴是不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的。我将网络资源运用到作文教学中,目的就是凭借网络教学直观、形象、新颖、感染力和可控制性强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了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五彩缤纷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增添了作文教学的魅力,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引发了他们的思维,促进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卸下了害怕写作文的
心理负担。比如在教学作文《找春天》时,我利用网上资源搜集了一些有关春天景象的图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春天的美丽。我对学生说:“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吧!”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欣赏着五彩缤纷的画面。他们边看边议论,有的还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有的完全陶醉在美景中,两眼呆呆地盯住屏幕,生怕漏掉了一处。看着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欣赏和感受之中时,我再次和学生一起引发共鸣:“春天多么美丽,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说给大家听听好吗?”我的语音刚落,有的学生早已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桃花露出了粉红的脸蛋,梨花也穿上了漂亮的白裙子,公园里好多花儿竞相开放,它们好像在比美呢!”有的说:“泉水叮咚,它唱着欢快的歌儿来迎接春姑娘的到来,河水变得更清了,草儿变得更绿了。”有的说:“春天来了,可把农民忙坏了,他们忙着耕田,忙着播种,忙着种下一年的希望。”由于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创设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了现成的素材,激发了他们观察、思维、想像和表达的兴趣,使学生作文的思路豁然开朗。
二、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有效唤起学生的想像力
想像力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没有想像力的作文是没有生机的。学生的作文源泉在于生活,但由于他们平时对周围的生活注意不够,写作文时,很多学生都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有的干脆胡编乱造,这样的作文也就谈不上生动了。为此,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在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作文《假如我会克隆》时,学生对于“克隆”一词没有充分的理解。我先在网上下载有关克隆的资料,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克隆;然后,我利用网上下载的世界上有关克隆的植物和动物图片,使学生感受到克隆技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展现。这时,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哦!原来克隆具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课堂气氛顿时热闹起来: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出许多的水,让缺水的国家和人民从此不再受到水的威胁;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出许多的粮食,让缺粮的国家和人民从此不再饥饿;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出许多的珍稀动物,让它们从此不再受到灭绝的威胁;假如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展示,爱心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时,我利用计算机把大家的想法呈现在学生面前,并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勤奋学习,你们的假如在明天都会实现。学生在真切地情境感知之后会展开丰富的想象,畅所欲言,具有独创性。
三、网络资源的丰富内容,可以极大地点燃学生的写作灵感。
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没有过多的留意,再加上平时缺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而且生活经历有限,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平淡无味。如果在作文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就能克服小学生思维和洞察事物的局限性,挖掘他们平时没有留意的生活内容,整理以后呈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情感信息,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扩大视野,积累素材,并能跨越时空,随时随地再现多种风俗画面和风景画面,从人生百态到自然万象,无所不包。这些被忽略的司空见惯的东西都是可以运用的写作
素材。例如我在教学《我们和周围环境调查》的作文时,学生对我们地球环境的整体状况,我们国家环境的整体状况不怎么了解,究竟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我在上课时就利用网络的便利,搜索更多的资源来帮助学生挖掘写作的素材,知道我们地球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的国家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大物博,而是人均资源非常有限的,并且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现在的工业“三废”,农业上过度地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人们的生活垃圾的任意置放等等,通过网络资源提供的一系列数字和事例,让他们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不再无从下笔。
四、丰富学生的表象感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即说和写的综合能力。说是写的基础,会说才会写。教学时要求学生在仔细观察画面和实物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看到的和听到的以及想到的具体表达出来。我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让学生对着画面把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学生在第一次说时也许语言不连贯,这时可通过老师或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纠正补充,或大家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生就会很快形成较为连贯的语言。同时,在作文教学中使用网络资源,既能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内容,还为学生提供了相关优美形象的范文,让范文为作文引路。这不仅能使小学生领略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促进了小学生从模仿范文到自己安排材料作文。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成学生自主发挥。把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讨论、想象、表达、评改。同时可以利用课件中的语言材料,恰当选用,准确表达。比如:在指导学生写人时,网络资源可以提供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词语,如:“魁梧黧黑”,“神采飞扬”“目不转睛”“精神抖擞”“眉飞色舞” 学生可以选用。即使是写同一个题目的作文,学生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如在写一种小动物时,有的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有的却流露出对它的不满,这样达到了创新表达的效果。
当然,网络还可以在课堂上调节气氛,利用它独有的搜索功能,欣赏一首歌,看一段笑话,赏析一节名诗等等,使课堂活跃起来。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优化作文教学结构,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一、布置数学作业
(一)小学数学作业布置要有新颖性、实践性
以往数学教学当中的作业只是写和算,枯燥无味。而现在应将数学作业看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思维、激发创新能力的施展平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实践。学生只有在生活实践当中才能感悟到数学的真谛,养成自主探索、亲身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笔者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经验,设计一些学生主动操作、试验的作业。如认识完长度单位“米”后,笔者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去后,在父母的帮助下,量一量家里人的身高,并作为家人的小资料记录保存下来。通过这些作业,使学生意识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布置小学数学作业要形式多样,具有层次性
数学作业形式多样,学生做作业就有好奇心,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笔者在给学生上完“方向”这节课后,留给学生一道口头作业,利用上学与放学路上的时间,认真观察,说说学校到家里或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学生在愉快的游戏当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在“寓学于乐”中提高了学习效果。在教学当中,每一个班的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布置的作业就会使优秀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事情发生。为了照顾全体学生,首先,我们可以布置一些“自助餐”式的作业,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将作业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适合水平差一点的学生,B层适合中等水平的学生,C层适合优秀的学生。以圆锥的体积为例,A层是已知圆锥的高和底面面积,求圆锥的体积。B层是已知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或圆锥的高和底面直径,求圆锥的体积。C层是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圆锥的高,求圆锥的体积。其次,布置一些“套餐”式的作业,如在学生学习完小数的混合运算后,笔者提供给学生这样的信息,苹果每千克3援5元、梨2援25元、桃子1援78元、橙子2援56元,根据信息自己提问自己解决。这样的作业因人而异,优秀生提的问题难一点,学困生提的问题简单一点,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二、作业的批阅
(一)及时面批
作业批改是教师的常规工作,学生刚交上来的作业,教师要及时批改,最好是面批。面批时,及时指出学生不正确的地方,有利于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之处,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改正,也有利于教师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在纠正时具有针对性,在以后的教学调整中起到关键作用。面批还可以避免学生对答案或个别抄袭作业的现象。
(二)暂不评价
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都不一样,就是优秀的学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多时,为了防止给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教师可以采取暂不批阅的办法。帮助学生弄清错误原因,提出修改方法,让学生重新做完之后,教师再进行批阅。
(三)双向交流,鼓励上进
教师与学生课内课外的交流面较小。我们可以借助作业双向交流,以鼓励学生上进为目的。首先,教师批阅要细致,注重每一个细节,如果学生弄错了,弄清原因,写上小批语。其次,鼓励学生写数学小日记。数学小日记写在作业后面,只需一句或两句话,记录今天的课是否听懂了,哪些地方没有听懂以及对教师的意见等。教师根据数学小日记,可以调整教法与教学进度,确定个别辅导的学生。
(四)多方面评价
语文教师批阅学生作文时是很认真的,不但从作文写作手法、文章结构入手,而且还特别关注遣词造句、修辞的运用以及书写方面等。我们在批阅数学作业时,不能只关注对与错,还要从学生解题思路、方法、算法、计算结果、书写等多个方面入手,给学生一个全面的评价。现在笔者给学生作业上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如果学生本次作业评价结果是“优甲A”,至少说明,本次作业全对才得“优”,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很好得“甲”,书写很整齐得“A”。总之,每次布置的作业,我们不要让学生仅仅看成做了一道题,完成了一项任务而已,不要让教师视为例行其事地画几个符号。而要看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操作能力的活动,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教师掌握教学境况,实施个别辅导、鼓励学生上进的必要过程。
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一、自主性作业
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从实际出发,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作业的余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如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自主性作业:
1.学习了《颐和园》你能按游览的顺序画出路线图吗?请试着做一做。
2.当一回导游,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听。
3.小组合作出一期以“颐和园”为主题的手抄报。通过这些自主作业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同时又适合自己的方向去完成,他们非常乐意,学习兴趣浓厚。
二、储备性作业
教师在课前要让学生收集学习内容的相关资料,可通过查阅图书、网络下载等途径进行搜集,借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如在学习《跨越千年的美丽》一文时,课前有的学生翻阅了《居里夫人传》,有的在网上查找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上课时学生踊跃发言,交流展示了文本中没有的知识:“在镭提炼成功以后,居里夫妇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19,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等。显然,有了这些内容铺垫和润色,使这篇科普性文章不再显得那么枯燥了,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也提高了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三、情趣性作业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教师要兼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具有童趣性和亲近生活的语文作业。学习课文时,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内容在课堂上布置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演一演、唱一唱等形式各异的实践性较强的作业,把学生引向一个有趣的文本世界,给他们实践锻炼的机会,启发其思考,激发其想象。情趣性作业可以设计成表演式的,比如把课文《晏子使楚》《将相和》改编成课本剧。在改编课文、表演课本剧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达到让学生深入理解的目的。在学习《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一课时,我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合作,分角色进行创新表演。学生经过反复朗读,用心体味,不仅揣摩出了嘎子的'机灵、争强好胜,还在角色表演中加入了动作,丰富了人物的情感体验。在课文快结束时,我又设计了一个拓展性作业:嘎子第二次比赛,他会赢吗?学生略作思考之后,纷纷站起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接着,我又大屏幕出示原著中的片段让学生进行比对,当学生发现文章的结局大大出乎自己的意料之时,课堂马上变得热闹起来——居然引发了学生对“人物性格”的大讨论,让课堂再次掀起新高潮。勇于实践,乐于实践,实践中获真知,这是我们设计作业的目的。这一小小的片段,不仅提升了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及蕴含的思想品质的认识,也真正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探究性作业
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设计一些探究性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使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探究者。比如《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题:“‘别饿坏了那匹马’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有什么用意?”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很好地起到了探究性学习的作用。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展延伸、深化提高,使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参与实践,对知识有了更真切的感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五、体验性作业
“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这是一种“大语文”学习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观察、体验等活动,加强他们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在生活体验中掌握知识。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根据具体内容,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如学习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难忘的小学生活”之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体验性作业:整理自己的旧照片,办一个“我的成长”记录册,把自己童年最美好的时光记录下来,并配上插图文字作以说明。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不仅了解到了许多生活中必备的常识,而且将学习与生活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这样的设计,使作业由枯燥变得有趣,让学生在体验中主动掌握了知识,让家庭作业更具有实效性。总而言之,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设计时,教师要对作业的内容与形式进行顶层设计,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在实践中让学生通过作业这一载体激起求知的欲望,充分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充分感悟语文的魅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新视角的教学论文1500字
应变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价值取向,因为无论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还是思维的差异,独特的体验,都是激发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创新精神,提升价值观念的良好契机,应变得好能凸现教师的创意和教学的亮点,拓展课程资源的空间。
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预先规划和构想。教学设计的视角指向取决于教学理念。以传授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设计,视角指向多重在讲授的逻辑性、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其过程与程式是可以依据教材预设;而以人的发展需求为本位的课堂教学设计,尤其是小学语文,比其他学科具有更加显著的多元解读特征,其过程与程式是难以依靠教师的意向进行固定和预设的。那么,它的视角如何指向才能适应这种教育理念的要求?教学过程与程式的非预定性确实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增加了难度。诸如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学习等,都无法预计且显现出即时性和多样性,伴随着一个“变”字,这就是教学设计的难点所在。因此,应变性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视角的必然指向。
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突出应变性呢?
一、在总体规划和构想中渗透应变策略
就一堂课而言,这种宏观应变构想主要包含如下方面:一是依据教材实际,研究学生思辨生奇的基础和资源条件,如他们对教材内容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会依据哪些信息资源进行探索等,以便做好各种应变的准备。二是依据学生的'经验和学力,推测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和疑义等,以便确立应对方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性思维习惯;三是在多维教学目标建构过程中,当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和技能目标失衡时,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予以恰当应变与调控,实现多维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从多元解读课文内容着眼拟设应变“预案”
语文课程的显著特点,就是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个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学习内容他们也会有不同的感悟和理解。因此,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智慧生成,不能强求唯一的答案,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答案,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必须拟设多样性的应对方案,作为预案,一般说来,主要有如下视点:1 在能够产生多样化解读的内容上,从拓展学生思路,优化学生思维出发拟设应对“预案”,这种“预案”应是求异与优化整合的。如对一个问题的多种理解,如何引导他们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张扬个性;对片面和局限性的见解,如何通过点拨使之深化和完善;对偏颇和创见共存的体悟,如何进行引导,使之在研讨比较的基础上达到消除偏颇、提升创见的目的等。2 在容易产生疑义的内容上,多角度地拟设应对“预案”,预设怎样指导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资源,通过讨论、争辩消除疑义,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再如面对一些含有人性哲理、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设计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演示、联想、操作等不同层面去认识和体悟。3 在生成性问题上,从诱导学生思辨、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创造精神出发,拟设应对“预案”。促进学习生成的“预案”一般应从若干层面考虑,一是怎样拓展教材空间,进行启迪和诱导,以引起学生的思辨;二是怎样依据学情进行点拨和激发,以引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深化和优化。如:你对这个问题有哪些看法?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哪些方法和方式?你的这种认识的依据是什么?
三、从学生自主学习需求出发拟设应变“预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新课标理念下的自主学习形态及其目标内容,必须把握实质,拟设应对“预案”。1 依据学生个体需求。即这种预案留给学生广阔的自主空间,且贯穿于课前──—课内──—课后等环节的全过程。课前准备内容设计,要体现出广、活的特点,因为这是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式收集信息资料,为学习新知作铺垫为主,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自主设定活动的时空等。课堂自主学习指导内容设计,要充分体现民主、开放,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氛围,如选取相机引导、自主感悟的阅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和竞争意识,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激发学生个性潜能等。课后拓展性学习内容设计,要充分体现个性舒展和创造。主要从培养学生独特个体与自主参与出发,如拓展途径、扩大视野,动手操作、深化体验,访问调查、加强交际等,为学生营造广阔发展的空间,增强学生自主意识。2 依据学生交流合作需求。对于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更好理解的课文内容,要从互补性出发拟设预案,而拟设预案的前提,一是考虑内容的交流合作价值;二是交流合作要有明确目标与责任;三是交流合作的方式和方法,避免交流合作流于形式和表面化。如:针对学习内容,考虑学习小组如何划分适宜?如何引导他们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如何设计问题才能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保证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老师应如何倾听,如何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相机点拨和引导等,而不是让学生按老师的意图或按老师规定的程序进行。3 依据学生好奇和乐于探究的需求,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出发,拟设应对预案。主要应根据教材内容,多选择一些令其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如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请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一下。你想了解这个奥秘吗?请设法实践一下等。
四、根据学生整体发展需求,拟设应变“预案”
在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中,其发展需求也会呈变化的态势。往往在读懂一篇课文之后,他们会产生很多联想,甚至有时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如课文中的事物还会怎样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类似情况?我们应如何对待、怎样解决?……因此,这些情况都应在教学设计中提前考虑,并从多角度、多层面拟设多种应变预案。一是让学生得到综合、全面发展,即运用整合的观点,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拓宽语文学习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二是注重学生个性和差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如同样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拟设调查采访,实践考察,网上查询等不同途径的活动方案;同样是考察学生语文能力,可拟设演讲、答辩、图片展示等不同方式的方案,以备学生的自主选择,实现主动参与,各显其能,整体提高的目的。应变性小学语文教学法设计,突破了传统教学法设计观念的樊篱,为研究性学习课堂营造更广阔的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许多即时情况是我们无法预料的,因此教学设计必须多作宏观上的把握,有充分的应变意识,对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也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
摘要: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们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及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渐形成优良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1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先带领着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词,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到学习状态,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讲授新课作情感铺垫。
2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和霭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习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这就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会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信并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应该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认为自己的人格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短时间似乎会起到些许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3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4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特别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分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5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到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兴趣。
6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外作业设计小学语文论文
一、如何设计小学语文课外作业
教师设计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很重要,因此,以下的几种方法将充分的解决这一问题,改变这一现状。
其一,作业的锻炼目标明确。课外作业是检查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也是巩固学生课堂知识的关键性途径,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明确了这一点,老师就应该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考虑到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情况三者保持一致,重在研究作业的有效性设计问题。同时,在设计作业之初,老师个人必须清楚自己设计的作业内容重点在锻炼学生哪一方面内容,或者帮助学生掌握哪方面的知识,只有明确了这些相关性内容,老师所设计的作业才能目标明确。
其二,作业具有趣味性和多样化形式。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课后作业内容,只有老师设计的作业具有趣味性和多样化的外在形式,学生才愿意去完成作业。比如说,在教完《燕子》这一课之后,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下的作业:请学生根据课文画一幅画,或者请学生根据课文制作一张剪纸。这类的作业看似与语文没有关联,事实上学生在作画的过程中往往会将上课教师所说的重点回忆一遍,这样就起到了巩固学生知识的目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热情。亦或,老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完成口头性作业,这样既解放了学生的课下玩耍时间,也丰富了作业的形式。
其三,作业任务量适当化且体现知识能力的结合。现阶段,小学教育十分提倡“减负增效”,即在减轻作业任务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老师应该和别的代课老师一起商量探讨,在保持训练效果的基础上合理布置家庭作业,并体现能力和知识相结合的结果。因此,老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秉持差异设计的方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让优等生和学困生都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让不同层次学生均体会到学习的喜悦和成功,享受别样的精神体验。再者,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以考试为目的,所以作业呈现出明显的枯燥、无聊乏味的'色彩,针对此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调节作业的平衡状态,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将小组合作的作业穿插在平日的作业设计中,完善学生的作业完成方式。
二、总结
总的来说,目前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问题确实处于一个不乐观的状态,大多数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存在较大问题,亟需要尽快改进。因此,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应该超越文本范畴,保持作业内容的灵活多变,将单一的知识训练转变为多元、综合且创新力极强的训练,给学生奉上一种新颖高效的课外作业。
论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论文
国家三令五申给小学生松绑减负,如今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在数量上总体有所减轻。在此背景之下,小学生语文作业有了哪些变化?存在什么问题?是否数量减少而质量提升了?为了了解上述情况,近阶段,我对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业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提高作业质量远比减少数量来得艰巨、复杂。大多数学校的作业内容应试训练色彩浓厚,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解决策略
1、重新包装作业的“趣味外衣”。
首先我们要纠正一个常常容易忽视的问题:是不是没有趣味性的作业我们就不能做了?比如抄词、背书等。如果因噎废食,是否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为了趣味而趣味?如果因为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本身“缺乏趣味”就加以忽略或淡化,那就违背了“三维”目标的要求,造成学生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缺失。我的经验是:设计作业的时候,像抄词语、组词、造句等苦口良药,可以给它一个趣味性的外衣。比如,为了训练学生辨别形近字,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火眼金睛”栏目的作业,此方法操作简单,但不减疗效,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
2、本身就有趣味的课文,作业应增强探索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开放性语文作业就是让学生自己收集、整理资料,自己去发现知识,激发学生新奇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挖掘出学生创作性思维的潜能。
3、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自主性、合作性的结合。
这三个名词的`含义相信读者都明白,我想强调的是这三者的有机结合,以及如何在作业设计中具体操作。
以完成一份手抄报作业为例,手抄报的主题和内容可以由学生自由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确定主题后,有的同学负责找资料,有的负责誊抄或打印,有的负责排版美化,有的负责报纸上墙或装订。每一项作业都得经过小组完成,遇到困难相互帮助,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还可以请社会人员帮忙,包括家长和老师。这样,学生在作业中学会了合作,在合作中学会了交流,在交流中逐渐成长,从而增强了责任心,健全了高尚的人格。在这方面,去做的学校不少,做得好的学校不多。 但是真的认真去做了,你可能会得到惊喜的成果。
4、提高口语作业的比重和持续性。
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口语作业在许多班级中都有过布置,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作出了大胆的尝试:每天的课前五分钟留给学生,让学生按学号上台演讲(演讲内容事先要自己准备好,不准看稿子),后一名学生必须点评,其他学生可以举手点评,最后教师做出评价。因为只有5分钟,学生的演讲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因此演讲者还需要有采集编创的能力,把外在的读物化作内在的独特感受,然后把这种感受通过演讲的形式传递给大家。这项训练已经持续了两年半的时间,学生已形成了习惯,不需要教师提醒,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
5、作业的评价应讲求时效性、沟通性、多元化。
(1)作业的批改是有保鲜期的。学生作业交上来,会有一种天然的期待,希望能早一点得到教师的肯定。实践发现,这种期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降低,甚至消失。因此,及时批改有助于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提高作业完成质量。
(2)从单纯批改走向相互沟通。学生水平各异,作业质量也会存在差异,因此,评语的设计需要老师精心准备,或微笑鼓励,或颦眉愠怒,或鼓掌赞赏,或哀叹可惜……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也写上类似的话语。这样,作业本成了师生沟通的桥梁、情感的纽带,学生倾力而为,作业质量自然得以保证。
(3)评价方式需要多元化。除了必要的评分和打等级之外,评价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从评价的方法上来说,可以采用图表符号评价、短语评价、表情评价等,还可以通过展示、汇报、交流等方式来检查评估作业。从评价的维度来看,我们可以紧密结合“三个维度”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教师还可以把评价权交给学生、家长,比如说小作文的初评。笔者通过几年的研究发现,小作文经过家长的初评,再经过教师的批改,能激发起学生空前的写作兴趣,他们会对比教师与家长不同的评价角度和语言表达方式,进而迸发出自己的评价,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同时,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也很重要。研究表明,同伴的评价不亚于教师的当众表扬激励,群体的肯定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去。因而要加强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校应考虑予以采纳推广,而不应视为教师偷懒。
二、结语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依据应该是新课程标准,作业观应该是以生为本、面向全体、新颖多样、学以致用。同时,也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次布置作业,以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让不同的学生都“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将所学运用于实践、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的运用,而创造性的作业设计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在创造性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前提之下,配合以创造性的作业设计,广大的小学生应该可以充分地享受语文学习之乐趣,美美地体验语文滋养之幸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论文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能有效增强课堂教学交互性,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再一方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模式也能调动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基于学习欲望与兴趣驱使下形成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该文从自主探索、合作互动、组际交流、成果展示、总结评价5个环节着手探索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设计。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组织;设计
语文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性课程是小学教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小学生通过课堂合作学习能够形成一定的集体观念,使其能够更好地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1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索阶段的组织设计流程
在搭建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模式过程中,应该将自主探索阶段视为是最主要的前期准备阶段来设计。在这一阶段,学生主要通过教师引导来围绕已设定问题展开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的讨论过程,并在讨论中总结归纳和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索阶段中,教师应该尽可能改善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让他们对语文内容学习产生强烈渴望。因此自主探索阶段作为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基础阶段,它也是关键阶段,能够对后继教学工作产生重要的直接性影响。
2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互动阶段的组织设计流程
3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组际交流阶段的组织设计流程
4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成果展示阶段的组织设计流程
成果展示阶段是对上述教学流程的总结,是教学成果的收获与分享过程,同样需要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个案进行分析,评价学生在个案中所展示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思路,最终做到统一评价标准,在统一标准过程中也发现学生问题,从而让其对语文学习认知与解题思路有所提升,这些工作都能为最终的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模式总评创造有利条件。在成果展示阶段,教师也鼓励学生对学习问题进行相互之间的不断辨析,通过互动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思路,让他们在踊跃的发言过程中实现潜移默化的学习信息交换与共享,最大限度丰富自身学习范围,在这一流程中,学生的文学素养也能得以快速提高。
5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总结评价阶段的组织设计流程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师生之间针对教学内容予以沟通和交流的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好对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研究,能够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带来帮助,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
1引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保证课堂提问有效性是考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课堂提问设计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做好对课堂教学元素的多方面研究,确保课堂提问既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又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思维启发,为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进步带来支持。
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策略论文
一、传统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有其合理性,譬如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充实课程内容、巩固知识等。但是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推行,我们不难发现,传统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弊端逐渐显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缺乏差异性。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往往没有考虑学生的具体差异、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不管学生是否掌握,是否能够接受,作业设计只是片面强调学生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作业中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较少,学生所做的无用功较多。第二,缺乏多样性。教师在作业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作业内容的丰富与形式的多样,而是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去重复抄写和背诵课本上字词句段,导致作业没有挑战性,含金量低。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而且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使学生对作业,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和排斥心理。第三,作业布置随意性较强。这种随意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教师设计作业上。一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没有规划,随心所欲,致使学生缺乏心理上、生活上和技能上的必要准备,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二是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要求和指导上。一些教师不注重严格要求和具体指导,放任自流,或者任务式地检查,缺乏对作业质量的关注,导致学生在思想上对作业不重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的具体策略
笔者认为要突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个性化,一方面要充分依托文本,另一方面要适度超越,求真务实,创新思路。下面就以古诗文练习作业设计为例,具体探讨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的几点策略。
(一)放飞想象的翅膀,大胆创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创新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是儿童的天性,这种天性只有在教师的引导和训练下才能成为能力,很多诗歌和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情感,如何通过古诗文练习作业设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文言文续编故事、编演课本剧等作业,这些都是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比较好的作业形式。比如,在学完《滥竽充数》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故事:南郭先生离开宫廷后去了哪里,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相信他们编出来的故事充满了童趣,五花八门。再比如在学完《春江晚景》后,让学生把诗歌描写的美丽景色画出来,除诗歌描写的景物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景物,使景色更加美丽。小学生本来就喜欢画画,这样一来,他们的想象力在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链接生活,在情境中灵活运用
小学生而言,知识运用应该是最好的一种学习方式。如果我们精心创设一些具体可感的情境,学生就会充分调动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在情境中灵活运用古诗文的过程,也是他们在古诗文学习的道路上跨越发展的过程。
(三)巧妙迁移,在整合中加深感悟
教材中编排的有限的文言文无非是个例子。每篇文言文,在用词造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介绍事物、揭示道理等方面,都会有鲜明的特色。如果教师能够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善于挖掘课文中最富有鲜明特色、最具有迁移价值的`“点”有机迁移,或以读促读、或以读促写,就能构建开放型、立体式、一体化、趣味性的语文练习设计,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浅析学习中实现新的发展。这里笔者选取了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矛与盾》的练习设计为例作为参考。新课改如火如荼,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将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作业个性化的设计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今后应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挖掘教材训练点,创设各种机会,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尾巴”,让个性化作业活动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部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qitafanwen/976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