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道家与儒家辩论稿范文(推荐3篇)

道家与儒家辩论稿范文(推荐3篇)



道家与儒家辩论稿范文 第1篇

道家讲知足者,常乐也。不知足者,无足也!知道满足,知道适可为止的人,就不会有危险出现,就会快乐。反之,就不会有快乐了!只有思想上知足,行为上才能知止。也就是克制自己,制止自己的行为。

在人生态度上,儒家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有强烈的关切和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具有强烈的同情心;而道家却是消极顺从的,超越社会与现实的重重枷锁,在个人的心灵净化中实现无我的和谐超脱,对社会则超然视之。

我们在对儒家的有为和道家无为思想的学习上,更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和所处环境,吸取对自己和社会有益的思想,不断地完善自己,通过努力来实现自我价值,达成最终理想。

道家与儒家辩论稿范文 第2篇

在人生追求与社会价值关系的认识上,儒家突出强调人的社会价值或群体价值,道家突出强调人的个体价值或自我价值。儒家与道家的有为与无为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就对社会的态度而言的。

儒家的有为是要有为于社会,人的个体价值与追求应当与社会价值密切挂钩,人的自身追求必须对社会有用,有用于社会而作为才是人身自我价值实现的根本;道家认为人的个体价值与自身追求要与社会价值分开,人要得到自我认识的提升就必须脱离世俗,与世无争,在对社会价值的无所作为中去寻找人生的自我生命价值和理想境界的实现。

道家学派的主要思想是无为而治,以无为取天下,不要名利,不起争心,不起盗心,净化心灵。不自作聪明,不刚腹自用,满足人民的温饱,增强人民的体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持这样无知、无欲的天真状态。

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望。以无为来治世,道家三宝一是慈,二是俭,三是后。即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慈爱则视人民加赤子,而努力保护他关怀他,所以能产生勇气。俭故能广,俭则蓄精积德,应用无穷,所以能致宽广。后,为不敢为天下先,所以反而能得到拥戴,作为万物之长。三宝中慈爱最重要。

道家与儒家辩论稿范文 第3篇

道家的思想核心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自然无为、清静无为是道家的重要行为准则。无为就是不违反本性,不违背内在规律,顺势而趋,形似无为,实则达无不为之良效。因此有道者法无为,即“为无为”,以达到“无不治”的功效。道家贵柔主静,似水性柔弱却刚强,以静制动,宁静致远。主张处事之柔静,只有柔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道家学说,主张无为而治,对个人来说就是要宠辱不惊,豁达对世。内用道家,外示儒术,是说:做人做事首先要有儒家那种积极入世,努力进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同时还要保持一个很好的心态,不因一时的失意就悲观失望,要能自己宽容自己,明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顺势而为。所谓外圆内方是也。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