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共38篇)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共38篇)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1篇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征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跳出计划经济的模式,转而走市场经济道路,国民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我 国也深深的融入到了全球化浪潮之中。与此同时,金融业作为经济生活中的核心 用也更加明显。但是金融业与生俱来的高风险特性也必将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巨 大的冲击,尤其是 20 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动荡无一不是发端于金融危 机,远的有 1929 年的美国股市“黑色星期一”引发的经济大衰退,而从 1970 年代后,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动荡呈现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的特点,比如 1987年美国股市“黑色星期一”、索罗斯狙击英镑引发的欧洲汇率危机、墨西哥汇率波动引发的南美金融危机、索罗斯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热钱对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货币冲击导致的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债务违约导致的金融危机和长期 资本公司(LTCM)倒闭、美国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倒闭事件等,最近的一次是刚 刚过去余波犹在的 20xx 年以来的美国次贷危机。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2篇

人的学习能力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人类社会迈进知识经济时代门槛的时候,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研究学习能力培养问题,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理论意义

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学习的方法论。目前,知识经济已见端倪,21世纪人类将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学习方法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传统的勤学'、'苦学'固然还应该提倡,但是,相比之下,'巧学'显得更为重要。我们研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学习方法及其传授问题,重点是研究'巧学'问题,无疑对于丰富新世纪的学习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

今后的学习,主要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如果一个人在学校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各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是一个致命的缺陷。这里所说的学习方法,除了常规的学习方法以外,还要掌握面向未来的学习方法,包括如何使用电脑,如何使用因特网,面对知识的海洋如何选择,对形形色色的资料如何检索,如何加工和再生信息,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这种时代的变化,要求人们必须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必须具备搜集、检索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要知道学什么,知道怎样学,知道到哪里去学。同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巧妙、高效的学习方法,用以提高学习效率;要求教育必须由传统?_知识传授型'向'方法传授型'和'能力培养型'转变。因此,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求教育由知识传授型向方法传授型和能力培养型转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务。

2.研究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的实践意义

研究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是我国教育实际的需要。学会学习,是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传统的教育,是精英教育,虽然也强调教育的普及功能,但事实上人们更重视教育的选拔功能。由于教育的评价机制过分偏重于精英,家长、学校、政府都以考试成败论英雄,因此,教师和家长也往往把学生分成两类:一类是会念书的,于是加以重点培养;另一类是不会念书的,于是对他们采取放任态度,有的甚至把这些学生当成累赘,当成反面教员,对他们采取歧视态度,动辄贬低、挖苦、漫骂、斥责。结果是,许多会念书的由于过度劳累、单调乏味,而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许多不会念书的由于屡屡受挫,造成了心理性厌学。近年来,心理学界曾经有人做过实验:问学前儿童,你将来做什么?绝大多数孩子都挺着胸脯回答,将来上大学。可是,当这些孩子上了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以后,却只有16%的人对学习有兴趣、有信心了,其余的人或者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或者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几乎把全部注意力都指向学科内容的灌输和答题能力的训练上;学校、教师的战略战术就是'灯光加月光',中学生每天要学习15~16个小时。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学生每天浸泡在题海之中,整天疲于奔命,机械地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的劳动。受教育评价标准的影响,许多教师都表现出短期行为,每天忙于给学生灌输知识,忙于出题考试,忙于批卷评分,没有时间学习新知识,因而也没有精力研究学习方法,没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长远打算和动力。尤其是广大农村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能力偏低,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更谈不上了。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得不到推广应用。这种状况,导致了我国学生身体状况滑坡,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厌学已经不是少数个别学生的专利,而具有普遍性。20xx年,我到一所很不错的城市初中给教师讲课,学校领导都反映,约有一半学生有厌学情绪,不仅是'差生',学习好的学生也厌学。一位省实验中学的高中生写文章发泄内心的感受:我们同情孔已己,我们同情范进,然而在我身上已经没有什么同情心,有的只是孔已己、范进的影子。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进行了一项调查,样本是选自北京、河北、重庆、浙江、新疆等地40所中小学万多名学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3篇

1、研究思路:

通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教学的观念: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增强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会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2、研究过程

实验时间为三年,主要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认真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主体教育论》及有关信息、资料,吸取广大教师的有关经验和体会,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案。

(2)实践探究阶段:(—)

依据研究方案,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理念、方法、实施等方面的研究,加强日常沟通,不定期的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研讨、分析实验情况,完善方案。并将研究资料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

(3)实验的总结阶段: (—)

①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②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③举行课题实验的结题和鉴定活动。

3、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对具体措施的反应,努力做到“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

(2)观察法: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相关要素进行第一时间的记录和描述。

(3)比较法:一例多堂,一例多师,平行班对比等,分析相关要素的关系。

(4)调查法: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学后调查,把握当事者的感受和课堂教学实效获取“定性”与“定量”的双重资料。

(5)个案法: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采取提高效率后的成果。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4篇

1、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课堂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效率低下,课内损失课外补,仍然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学习中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提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实验。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5篇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许多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勿庸置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多位目标、生活化、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生成……成为热门词语和热门话题。我们的课堂日益呈现新变化、新气象。然而,我们还是在许多的课例中发现,不少教师仅仅模仿了新课改的“形”,许多课堂表面上热闹、生动,试图体现新课改的种种新理念。但静心反思时总觉得有许多缺憾。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效率意识的缺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它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也是全面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6篇

课题的提出

现实意义:

在一次次考试后我们经常会听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唉呀!这道题目怎么没看清楚。我审题不够仔细!我没理解题意。这样的解释从表面上看似乎合情合理,但我们更应该追根溯源,更进一步剖析是什么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又是什么原因让学生题目都没有看懂。我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对数学阅读能力的不足。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没有那种占据学生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学生就没有了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然而,谈到阅读,我们常常误认为那是语文老师的事,数学教学只要让学生会思考、会解题就足够了,课外阅读可有可无。然而有多少语文阅读能力很强的学生遇到数学题就犯糊涂,这样的例子我们并不鲜见。

另一方面由于是在小学阶段,老师总感觉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该阅读的时候不是被教师代替就是电脑课件代替,学生读的机会少,甚至一节课,学生没有机会读书,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听的多,而读的少。这种包办的形式,完全限制住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社会数学化正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一些产品说明书股市分析都需要数学阅读。因此,数学教学中须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成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导航

理论意义: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而专家强调: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

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转变的需要。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深入,强烈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也随之改变。作为教师应充分吃透新课标理念,充分挖掘教科书的阅读资源,充分发挥教科书的教育功能。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当学生遇见不会的时候,教师可适当点拨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阅读、思考、讨论。教师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学会阅读的促进者。

创新意义:

虽对数学阅读能力的探讨有很多,也对其重要性达到了共识。但大多数的研究都是概念化的描述和理性化的概括,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案例。本课题重在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资源,交给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住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课题的定义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

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题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

数学阅读不是机械地认知数学语言,按照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说法,数学中的阅读是指选择那些对于产生有效的猜测或指向问题解决来说是最必要、而且是最少的、最有效的线索的技能,只有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符合现代化的先进教育思想。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阅读的作用,有效地发挥数学阅读的教学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让老师体会到阅读数学课本内容的重要性,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教材;同时,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研究内容

(2)探索出适合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让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随意读,教师要深刻钻研教材,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哪些内容需要读,在什么时间读,读什么,怎样读才能使学生爱读、会读、读出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①对教材中概念、公式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教材中的概念、公式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这些内容语言精炼、准确、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学中通过哪些策略让学生能深入理解内容,是本课题需研究的问题。

②对计算题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计算题教学不仅仅是纯计算,有的学生答案做对了但题目却读错了,有的学生没有理解四则运算的含义导致算错。主要是平时很少读题,加强计算题阅读指导,对正确理解文字题、应用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③对图形题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看图题在小学各册教材中占有不小的比重,对于课本上的图片、线段图、几何图、统计图等,有一部分学生看不懂图或说不清图意。这部分内容教师如何组织学生看图,如何理解图中一些关系,如何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完整的进行表述,才能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并学会从多角度、用不同的叙述表达图意。

④对应用题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最头疼的是做应用题,考试时不少学生应用题失分最多,许多学生不会读题,看不懂题,理不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因此,应重视应用题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应用题的技巧,培养学生严密、有序的思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课内外数学阅读习惯的行动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1)组织本课题成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阅读能力。

(2)分别设立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目标、有对照的逐步完成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3)进行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对比,通过进一步分析、探讨,再次完善其能力。

研究方法

(3)行动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实验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4)个案研究法:对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解剖,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从中揭示教学规律。

研究路线与实施步骤

本课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调查、探索、研究等环节,积极探索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此问题的策略,所需时间一年。本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组织专题培训。

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和实验老师培训会议;

确立研究对象(本校六年级学生),对实验班(五四班)进行前期调查。

设计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自我论证。

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

(1)通过问卷调查《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活动调查表》和抽样分析,了解学生现有的数学阅读水平,对常见问题进行归类整理,从而分析出其不会阅读的原因。同时撰写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分析调查报告,为下一步研究做好准备。此项任务由翟素娟老师负责。

(2)搜集各种适合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探究相关经验,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初步梳理出可行性措施及方法。此项任务由和志娟老师负责。

(3)聘请专家(中心校李书平校长、市教科研苗东军)担任课题顾问指导。

第二阶段

(3)进行实验班与对照班相结合、相对比的研究形式,对每一阶段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进行调查,不断地调整方法。同时兼周召开一次专题研讨会,逐步完善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由王丽萍老师负责。

(4)完成阶段性研究总结。由蔡雅雅老师负责。

总结阶段()

(2)课题成果的汇集、写出课题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结题评估。由课题组长薛丽霞负责。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相关管理制度和经费保证,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严格科研制度和考核标准,建立激励机制,提供专门的科研经费支持。

研究能力的保证。整个数学组成员,都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年轻有活力,好学爱专研。同时学校不仅优先考虑让课题组的成员外出学习,还会定期聘请课题研究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对研究的课题进行指导。

时间的保证。每周四固定的教研活动,为课题组的成员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确保了研讨的次数和时间。

考核评价的保证。在本学校的教科研考核这一块,学校对每一位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都给予了高达十分的奖励。

今天,我作为课题主持人能在这儿宣读开题报告,感到十分的光荣和高兴!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能对此课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主要参考文献: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

卲光华《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话题》[m] 第十期。

李星云,一[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96.。

顾安国,让数学阅读走进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xx,(7)59 60。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3。

李佐峰,周淑芬.小学数学教师知识扩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9。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7篇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8篇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_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9篇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其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方面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开题报告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10篇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11篇

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课题名称叫“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佛山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鸿业小学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的不是很准确,比如,“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个名称,就没有把研究的对象、问题说清楚,你是中学生或者说是小学生、大学生,是所有的学科或者是单指语文、数学等。再比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我想,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好象是英语,是中学或者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或者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后来我看了一下内容,知道是小学英语教学方面研究,我想能不能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这里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我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我认为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这次各个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我就不再多说了。

艺术成就

《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例如《豳风?七月》、《卫风?氓》都是赋体:前者铺叙了奴隶春耕、采桑、纺织、田猎、造酒、贮藏和准备过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劳动生活,表现了阶级的对立和奴隶们的悲愤之情;后者倒叙了弃妇与氓由恋爱到结婚直至被氓遗弃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弃妇的哀怨和决绝。又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比体:前者把剥削者比作贪婪的大老鼠;后者把_无耻的卫宣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极大的讽刺之意。另如《周南?关雎 》、《魏风?伐檀》都是兴体:前者以贞鸟雎鸠的“关关”叫声起兴,联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后者以奴隶们的“坎坎”伐木声起兴,联想到奴隶主阶级的不劳而获。在《诗经》中,赋、比、兴手法常常是交替使用的,有“赋而比也”,有“比而兴也”,还有“兴而比也”。如《卫风?氓》是赋体,但诗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显然是“兴而比也”。另如《卫风?硕人》,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庄姜美貌,但其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传神地表现出庄姜的天生丽质,这显然又是“ 赋而比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很早就传入汉文版《诗经》。从18世纪开始,又出现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译本。《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这种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叫“赋《诗》言志”,其具体情况在《左传》中多有记载。《论语》记孔子的话说:“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以看出学习《诗经》对于上层人士以及准备进入上层社会的人士,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诗经》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义。《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说,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论语》记载孔子的话,也说学了《诗》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即学到事奉君主和长辈的道理。按照孔子的意见(理应也是当时社会上层一般人的意见),“《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就是,《诗经》中的作品,全部(或至少在总体上)是符合于当时社会公认道德原则的。否则不可能用以“教化”。孔子言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就孔子所论来推测当时人对《诗经》的看法,他们所定的“无邪”的范围还是相当宽广的。许多斥责统治黑暗、表现男女爱情的诗歌,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仍可认为是“无邪”即正当的感情流露。第二,尽管如此,《诗经》毕竟不是一部单纯的诗集,它既是周王朝的一项文化积累,又是贵族日常诵习的对象。所以,虽然其中收录了不少民间歌谣,但恐怕不可能包含正面地、直接地与社会公认的政治与道德原则相冲突的内容。

秦代曾经焚毁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诗经》是易于记诵的、士人普遍熟悉的书,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但到了东汉以后,毛诗反而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12篇

关键词:唐代文馆;文馆与文学;研究历史;研究空间

近年来,唐代文馆逐渐为研究者所关注,涌现出不少与此相关的论著,比如李德辉先生《唐代文馆制度及其与政治和文学之关系》,吴夏平《唐代中央文馆制度与文学研究》等,极大地推进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毋庸置疑,以往的研究在制度渊源流变考镜、文献整理、文馆与文学关系的讨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总体来看,转变研究视角和思维方式,寻求新的切入点,宏观通照性地发掘文馆与文学更深层的关联,是当前此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梳理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力图探索解决问题的相关途径。

“文馆”到底指什么,关涉到研究对象的确立,各家研究都有所不同的表述。正史所记,无一统摄性确定概念,而仅出现于专有名词之中,如弘文馆、崇文馆之类。两《唐书》有“三馆”一词,如《旧唐书》卷八十八韦嗣立上武则天书云“三馆生徒,即令追集”及《新唐书》卷十四“三馆学官座武官后”,但此“三馆”当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三馆,与文馆概念相去甚远。

较早关注文馆的学者是日本池田温先生,他认为唐代学馆之盛,中古所未见,而学士荣誉,尤著于青史。唐朝官制,政府图书之署有秘书省,国史编纂之府则有史馆,而教授学生之学校亦有国子监,及州、县学。其外更有馆院之设,可谓备矣。唐朝馆院,名称屡改,兴废不常,其名目大致有文学馆、弘文馆、崇文馆、崇玄馆、广文馆、集贤院、翰林院。[1]190-192照池田温氏的说法,文馆的范围是很大的,举凡掌管学艺、庋藏图籍、教授生徒、政治辅弼之机构,概应纳入文馆范围。

李德辉先生认为文馆似不应包括秘书省、史馆、国子监。上揭氏著指出:“两汉以降各王朝_都以‘尊儒重学'为名,在掌理图书的秘书省之外设置了各种名目的‘馆',主掌图籍的校理编撰与生徒教授等事,以其多从事著撰文史等务,且馆中所聚都是文人,故统称文馆。它虽然属非常设性文化机构,但其在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发挥作用之大,却是一般秘书省、史馆、国子监等文化机构所无法比拟的。”[2]1这样就将文馆与常设性机构区分开来。

笔者认为,文馆概念所指,是与论题的选择密切相关的。研究者所关注的对象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对文馆的界定大可不必相同。拙著《唐代中央文馆制度与文学研究》,从制度与文学的关联性入手,在制度考辨的基础上,解决与此相关的文学问题。因此,从宏观通照的角度出发,将“中央文馆”界定为:(1)是指唐代中央文馆,与地方文化机构有别;(2)是指与文化建设和文学发展的联系较为密切的馆所。因而选定包括国子监、史馆、秘书省和崇文馆、弘文馆、集贤院、崇玄馆、广文馆等文化馆所作为研究的对象。[3]4-5正是缘于所解决的不同问题,其所关注对象也不一样。罗时进先生《唐诗演进论》比较重视文馆与诗歌关系的讨论,因此该书的第一章《唐初文馆与初唐诗风》说:“在初唐诗坛上有四代文馆学士相继主持局面,而四代人恰恰形成四个学士集团,这就是开国初太宗朝文馆学士集团、高宗朝文馆学士集团、武后朝的珠英学时集团和中宗朝的景龙学士集团。”[4]4-5另外,李福长《唐代学士与文人政治》[5]着重探讨的是学士与政治的关系,因此选取的对象依次为秦府文学馆学士、弘文馆学士、北门学士、集贤学士、翰林学士。聂永华《初唐宫廷诗风流变考论》[6],也是从实际研究需要出发,对文馆有不同的择取。

(一)文馆制度梳理和考辨

以文馆作为切入点来讨论,以往的研究更侧重于历史学和政治学,因此,制度考辨和文馆史梳理成为研究的热点。关于国子监研究,在一般论文之外,大都散见于各种教育史专书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台湾高明士《唐代学制之渊源及其演变》[7]和任育才《唐代官学教育的改革》[8]、《唐代官学体系的形成》[9],诸文在制度考论方面极为细致翔实。对唐代史馆的研究,本身就是史学界一个热门,讨论的文章和著作都很多。不过,相较而言,台湾张荣芳《唐代的史馆与史官》[10]一书尤有特色,张氏较为全面地梳理了相关制度。关于唐代秘书省的研究,主要有赵永东《谈谈唐代的秘书省》[11],陆庆夫《唐代秘书述略》[12]和曹之《唐代秘书省群僚考略》[13]。李万健《唐代目录学的发展及成就》[14],从目录学发展的角度分析了秘书省在古代目录学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弘文、崇文二馆的制度性考辨,亦主要散见于诸教育史著作中。论文方面,李锦绣《试论唐代的弘文、崇文馆生》[15]和牛致功《唐代的学士》[16]二文,较为详细深入。研究集贤院最珍贵的资料是唐代韦述的《集贤记注》,但原本已佚,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宋代王应麟《玉海》中所引的数十条。上世纪二十年代,朱倓钩稽排比,撰成《〈集贤记注〉辑释》[17],是研究集贤殿书院的基本材料。日本学者池田温《盛唐之集贤院》[1]从沿革、省舍、储藏、修纂、故实、职掌、禄廪、官联八个方面进行考察。随后,郑伟章、赵永东、刘健明、李湜等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集贤院制度进行考察。

关于崇玄馆的研究相对薄弱,一般置于对唐代道举和道教的考察之中。讨论广文馆的文章也不多,廖健琦《唐代广文馆考论》[18]从设立时间、设立原因和中唐之后的存否等方面立论,较有新意。关于广文馆的性质,台湾高明士先生认为“其目的在招收国子监学生之攻读进士科者,有如今日在学校内附设之补习教育。”[7]206但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合乎事实。招收国子监学生攻读进士科者固然不错,但所谓的补习教育因广文馆自身为一独立教育单位而不能成立,广文馆业进士者的资格亦非补习生。

(二)文馆与诗歌

文馆与文学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诗歌方面,包括律体律调分析、唱和诗集整理、诗学著作考辨和诗学理论溯源等。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13篇

摘要:赋诗言志是春秋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这在《左传》《国语》中有大量的史实记载。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从《左传》杜预注发轫之后,在历代都颇受学者的关注。本文欲在纵向上以时间为轴心将研究状况分为清代、20世纪2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及新时期四个时期加以概述;再者将从横向上以其研究的议题为对象来加以评述,以理清此问题的发展线索。

关键词:《左传》 分期 议题

赋诗是春秋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诸侯会盟、公卿燕享或者其他场合,常常会赋诗以明志。班固《汉书 艺文志》中这样记载到:“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①在《左传》和《国语》中有大量的史实记载,据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统计,《左传》引诗127条(除个别逸诗外,其余皆见于今本《诗经》),可见称诗在当时社会的普遍性。为了理清关于这一问题研究的发展线索,有必要对历代的研究状况作一个梳理和总结,以便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思路和研究点。

一、研究的时间分期

关于《左传》用诗的研究,从《左传》杜预注发轫之后,在历代都颇受学者的关注。由于清代以前针对《左传》用诗的论述散见于《左传》的各种注评中,因此在数量上的统计主要从清代以后算起,而且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内。从文献上看,迄今为止,发表于刊物上的近百篇,研究性的专著近几十种之多,可见,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研究殆尽,还是有一些东西是需要细化的。其次,为了理清问题的发展线索,有必要将其进行分期论述,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即清代、20世纪20年代、20世纪80年代和新时期,这种分期是以用诗研究的侧重点的变化为主要着眼点的。

1. 清代

要考察《左传》用诗研究的情况,清代当属萌芽期。这一时期有顾栋高的《春秋大事表》,针对《左传》头绪复杂,事件经历的时间长,分散到许多篇目中,史事的线索不显著,他从《春秋》和《左传》中提炼出五十个事目,各为其表,使读者一览便了然大势,且总结了春秋学的各方面,正如吴树平先生所说:“(《春秋大事表》)几乎把《春秋》和《左传》的内容,都用表的形式进行了类聚区分,进行了研究和总结”。②此外,研究性的著作还有梁履绳的《左通补释》,赵翼的《陔余丛考》,姚彦渠的《春秋会要》等,虽然它们多属评介性质,但仍对后世研究有所指导。除了这论述外,这一时期最值得关注的,也是后世研究不可缺的参考书,就是劳孝舆的《春秋诗话》,其中罗列了《左传》赋诗三十一则六十八次,排比诠次,考较异同,并逐条论析批点,可谓“发前人所未发”,并且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为后人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 20世纪20年代

这一时期是《左传》用诗研究的发展时期,虽然这一问题并没有掀起很大的研究热潮,研究性的文章在数量上并不可观,但是仅有的几篇论文却是非常有影响的。主要有顾颉刚的《在春秋战国间的地位》,通过对先秦用诗情况的深入考辨,将用诗分为典礼、讽谏、赋诗、言语等四类。他将中国传统治学方法和西方文艺理论相结合,继承了清人的朴学精神但已完全走出了经学家的窠臼,其分析更加精细严密,具有广泛基础和开阔视野,对后世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启迪和示范作用。40 年代,朱自清先生《诗言志辨》从诗与志关系的角度去探讨赋诗,指出赋诗言志多用于外交场合,“ 在这种外交酬酢里言一国之志,自然颂多而讽少,与献诗相反。外交的赋诗也有出乎酬酢的讽颂即表示态度之外的” 。③他以大量的实证材料论述了汉人说《诗》源于春秋赋诗言志。此外,还有伍剑禅《春秋左传引诗异同考》、季冰《左传中赋诗通则的探索》、李兢西《左传引诗研究》也都各有创造性的见解。

3. 20世纪80年代

在前期研究资料逐渐丰富,奠定了基础之后,80年代关于用诗的研究得到了蓬勃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据统计,这以时期的论文数量达到70多篇,呈现出全方位、多元化、多视角的研究景况。出现了几部较为系统的著作,如傅道彬先生《中国文学的文化批评》 “先秦用诗论”一章,从“诗是全面的社会生活”谈起,认为用诗可分为“具有神圣意义的宗教祭祀用诗”、“作为特殊语言工具的外交用诗”、“作为真理依据和道德规范的政治用诗”和“具有教科书意义和生活指导意义的用诗”等。该书还从“用诗”的“发展过程”、“原则与方法”及“形成及意义”等诸多方面对《左传》赋诗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探讨,见解具有独创性。又有刘丽文《春秋的回声―左传的文化研究》专列“《左传》中的《诗经》文化”一章,从“《诗经》政治化的四种途径”、“赋诗言志是对宴享礼仪中乐歌形式的模仿和意义的替换”、“《左传》反映了周代采诗制度”等角度论及赋诗言志,视角独特、观点新颖。

4. 新时期

近十年《左传》用诗的研究呈现出新的趋向,即由以前的用诗的分类、诗的考证等边缘走向赋诗引诗这一现象本身,尤其是针对这种春秋时期独有的文化现象,它的文化渊源、兴盛以及消亡这样的流变过程,以其作为对象,成为研究的热点。刘丽文《春秋时期赋诗言志的礼学渊源及其形成的机制原理》就从礼学的角度论证赋诗现象的渊源及其形成机制,类似的还有丁进的《春秋赋诗的真相》,王清珍《赋诗现象分析》等。此外,赋诗与《孔子诗论》的关系以及借鉴西方文学理论对赋诗进行研究也是热点,代表性论文有黄金明的《春秋赋诗、言语引诗与孔子论―以礼用为核心的早期诗学观》,刘勇刚《试论“赋诗断章”对后世文学鉴赏的影响》以西方阐释学、接受美学作为参照,揭示这一现象在诗学演进中的审美价值和鉴赏误区,可谓具有独创性的研究视角。

二、研究的主要议题

纵观《左传》用诗研究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可以看出其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关于《左传》用《诗》的统计和考辨

从清代劳孝舆的《春秋诗话》到伍剑禅的《春秋左传引诗异同考》,再到台湾学者曾勤良额《左传引诗赋诗之诗教研究》和杨向时《左传赋诗引诗考》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都对所用之《诗》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统计、梳理和考辨,为其它方面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文献基础。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探讨

研究《左传》称诗,首先需要对先关概念有明确的界定,何为“赋”,“赋诗”“歌诗”“诵诗”的区别,是研究的必要前提。班固《汉书 艺文志》:“不歌而诵谓之赋”,80年代骆玉明以此为题来探讨赋体的源流,因此赋诗和赋体的关系就成为当时讨论的热点,相关的论文还有孙尧年的《驳议》,陈广宏《汉赋与赋诗制度》更将两者的关系推进了一步。

3. 用诗现象与《诗》的关系的研究

与《诗》的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从赋诗的角度来探讨《诗》的编纂和集结,日本学者冈村繁对此有所研究,他通过对引诗情况的统计分析得出《诗》的编纂结集分为以周室为中心和以鲁室为中心两部分,刘毓庆、郭万金《结集历程之研究》在继承冈村繁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三个逐次递增的层次的理论。其次是通过赋诗探讨先秦时《诗》的传播和影响,董治安《从看“诗三百”在春秋时期的流传》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揭示了先秦时期《诗》的流传,马银琴《春秋时代赋诗风气下的传播与特点》在董治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数据统计后得出赋诗风气的兴衰演变的因素。

从以上的研究研究状况和文献的综述来看,关于《左传》称诗现象的研究在一百多年来已取得丰硕的成果,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相当可观。但是我们也发现历来对词方面的研究都过于宏观,一些值得探究的点涉及的还是不够深入,比如《左传》中各国称诗的不同特质以及其文化特征,许多研究者已涉及到,但是仅仅是作为其研究范围内的一种现象提及,而未加以深入的论述,事实上,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春秋各国的政治文化作全面的了解,通过各个诸侯国在赋诗中表现出来的共性和个性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机制,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解决。

参考文献:

[1]班固. 汉书[M] . 北京:中华书局,1962.

[2]转引自张爱芳.春秋大事表的特点.史学史研究.2003年第3期.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14篇

[关键词]中学生 古诗词 教学探索

古诗词是诉诸心灵的、内心精神世界的文学形式,是人类美好情感体验的结晶。它们是通过读者的感悟、咀嚼、体味、深思、积累而慢慢地内化为自己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古诗词赏析作为语文考试的又一大亮点, 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 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最为头疼的。

新编《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诵读古诗词,不仅要有意识地积累,而且要有自己的感悟、理解,要能灵活的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特别强调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时代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且在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人的价值,强化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基于此,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在在西安市临潼区油槐初级中学校的教学经历,从我校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目前中学生了解与掌握中学生古诗词现状尝,试在中学生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改革,以期提高中学生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中学生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古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毋庸置疑,然而其教学现状却不尽人意,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学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理论的缺失

我国优秀的古典诗词作品浩如烟海,对其的鉴赏和研究不可谓不丰富,但是,但这些研究大多在文学的层面上,对中学古一诗词教学却很少有系统的研究,连语文课程教材专家也不得不承认“文学鉴赏能力如何具体化,理论界还缺乏研究_的结论。

2、现代中学生对经典古诗词的赏析现状不容乐观

主要体现在多数中学生因阅读与积累太少,学生学习兴致不高, 阅读赏析时间不够充裕,阅读范围较为狭窄,阅读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学习被动, 效率低下。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基本审美、想象能力和赏析方法, 难以感受其魅力,不知道如何学习古诗词而排斥古诗词。学生感觉古诗词太难,理解不了,平时考练中古诗词鉴赏类题目得分较少,逐渐对古诗词失去兴趣。任课教师在古诗词的讲授过程中也缺乏一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另外,家长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诵读都是影响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因素。

二、改进的方法与措施

1、以新课标为依据,及时转变对古诗词阅读观念

要改变现今古诗词课外阅读不容乐观的现状,就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在思想上明确古诗词课外的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理解,陶冶学生美育情操,从而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尤其要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走出新课标,树立大语文观念,而且要加大对阅读的宣传指导力度,向学生和学生家长提出具体的古典诗词课外阅读目标,使阅读的活动在中小学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2、教师应该从学生及学校实际出发,整合教学大纲

新课标对中学古诗词教学也作了明确要求:“理解作品思想内涵,探索作品丰富内蕴,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现在的语文教师所面临的授课对象大都是2000年前后出生的学生,与“80后”和“90后”的学生相比,生活和物质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思想非常活跃,自我意识比较强。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学生的实际状况,再经过详细的调研之后才能结合新课标去制定教学大纲,与时俱进的备好每一节课,让学生感觉教学能真正贴近自己的生活,能真正调动起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自身的认知结构。无论是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还是把社会经验、规范转化为学生的观念、情感、意志、习惯,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活动,学习活动只有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下才能进行和完成。

4、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兴趣

语文老师不仅要注重课堂的古诗词阅读训练,更要关注学生的课外兴趣和习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犹太人世代传言:书本是甜的。对孩子们而言,能够从小就体味到读书是一桩快乐的事情,从而终生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也许就是社会、学校与家长所共同给予他们的最好礼物。现在的初中生,大部分都有爱表现的欲望,他们强烈地需要别人对他们能力的赞扬与肯定,所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很重要。古诗词一般篇幅短小、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可根据古诗词的这一特点和学生的兴趣进行朗读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等。这样,学生赛得开心,古诗词背诵、默写的效果明显。

5、引导学生学会品析名言名句,感悟古诗词的形象美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15篇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后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研究的背景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4.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5.课题研究的目标

6.课题研究的内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7.课题研究的过程

8.课题研究的方法

9.预期研究成果

10.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1.参考文献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16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最后就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这是课题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提出的背景间有着必然的、照应的联系,不能游离或架空。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

阐述这部分内容必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力求表现出自己课题研究的个性及特色。这一部分的内容应力求精当,力求体现自身研究的价值。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指向操作层面,即通过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促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好处。它的阐述是通过假设关系,勾勒出通过研究可能会或一定会产生的实践效果。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在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可能比较匮乏,但也不可否认,通过研究,可能达到了对某一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对某一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与充实,或许还会产生赋予全新内涵的实用理论。这部分内容有就写,无则免。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17篇

本课题的研究从总体上分为3个阶段:

1、准备阶段(月——月)

内容:确定具体的实验对象,联系相关的学科教师予以帮助,请教育骨干对实施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制定出简单的实验构想。

2、实施阶段(月——月)

第一实施阶段

(1)组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进行调查,形成基础研究数据,建立研究档案。

(2)阶段研究总结及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3、总结阶段(月)

整理、收集课题研究的材料,撰写论文、案例及总结“理论与实践”成果,写好结题报告。并将成果推广。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18篇

我校是吴江区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很大,本课题的研究是从我校及兄弟学校化学教学实际出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不断加强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总结课例诊断的要素、方法、类型和化学教学再设计的方法、原则和策略。实现:(1)为高中阶段的科学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提供帮助,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2)有助于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厌学思想,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科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3)有助于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并掌握基于科学素养的教学设计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对国家、社会真正有用的创新性人才。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19篇

谈到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目前尚未完全进入主流文学史视野之内。即使有限地进入,也并没有被真正地整合其中,尚未根本上改变既定的文学史秩序。如果说旧体诗词创作呈现“边缘化”趋势,这个判断并非所有人都能认可。然而,说旧体诗词研究处于“边缘化”状态,这确实是没有疑问的。目前的这种研究现状是应当有所改变了。之所以会出现研究边缘化的状态,从内因上讲,主要还是研究者普遍对当前旧体诗词创作不甚满意,形式化、商业化、概念化的写作导致当代旧体诗词的深度研究乏善可陈。不过,任何一种文学创作,在没有经典化之前都是泥沙俱下的。研究者还是需要慧眼来关注其中一些优秀的创作。研究者有义务发现当代旧体诗词创作当中的优秀诗人诗作,将其引入文学史。当前学界主要有两类学者对旧体诗词研究比较关注。第一类是古典文学学者研究旧体诗词。究其研究特点,主要是将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当作古典诗词的余脉或余绪开展研究。第二类是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者涉足或呼吁旧体诗词研究,不过这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来看,现当代文学学界对20世纪旧体诗词研究还是比较有限的,更多的是古代文学研究者在介入,他们认为20世纪旧体诗词研究是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延伸性的组成部分。但实际上,20世纪旧体诗词研究毫无疑问应该是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一般不用“近现代(旧体)诗词研究”这个提法,因为“旧诗”或“旧体诗词”这个概念真正地出现是在五四新文学革命运动之中,五四之前的中国诗界是没有真正的新体与旧体之分的,晚清的“诗界革命”所说的“新体诗”与五四以来所说的“新体诗”或“新诗”不完全是一回事。同理,六朝的“永明体”也曾经被叫做“新体诗”,唐人全面确立的“近体诗”也曾叫做“今体诗”,但那些“新体诗”或“今体诗”的概念与五四后兴起的“新体诗”或“新诗”概念正好是背道而驰的。所以五四后的中国现当代诗歌应该由“新体诗”(“新诗”)与“旧体诗词”(“旧诗”)共同组成,既然“旧体”这个概念诞生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之中,那么旧体诗词研究自然也就属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范畴,因此我把旧体诗词研究统称为“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或曰“现代中国旧体诗词研究”,而不是“近现代旧体诗词研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主张画地为牢或者占山为王,那是学术上的江湖气息或小农意识的表现。

实际上,对于“旧体诗词”这一片有待大力开拓的学术领地,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研究者之间确实存在争议,我们不妨套用一句政治外交语:“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在现代与古典交叉融合的学术平台上共同推进“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并不存在垄断性或独占性的学术领空,我们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需要的是精诚协作而不是文人相轻、彼此拆台。一般来说,古代文学研究者在研究旧体诗词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其纳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历史秩序中,这也是他们与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研究旧体诗词时最为明显的不同之处。在目前大陆内地的大学中文系学科体制下,一些古代文学研究者因为学科背景所限,往往容易忽视现当代旧体诗词与新文学思潮之间的关系,他们更多地看到了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对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延续与传承。这样就容易割裂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创作与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之间的联系,容易在旧体诗词研究中出现“非历史化”弊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在关注旧体诗词的过程中带有更强烈的文学史诉求,他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都是将旧体诗词整合进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秩序中。也许在古典文学底蕴和传统诗词格律方面有所欠缺,但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这种“大文学史”研究视阈是一般的古代文学研究者在研究旧体诗词时所不具备的。

中国新文学家的旧体诗词研究理应成为我们从事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的学术支点,甚至是研究新旧融合的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术支点。如同阿基米德所说的那个神奇的支点一样,我们虽然无力撬动地球,但却可以通过新文学家的旧体诗词研究这个学术支点撬动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大厦,最终目标是改写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学史进程或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叙述框架。研究中国新文学家的旧体诗词创作,不仅能推动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走向深化,而且还能够推进中国现当代新文学研究走向深化。一旦我们拓展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范围,旧体诗词一旦同小说、散文、新诗一样被纳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范畴,我们将会发现,原来有不少新文学家的新诗创作或小说创作实际上是比不上他的旧体诗词创作的。比如说,鲁迅的旧体诗是其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也是不可多得的部分。然而,当我们在文学史中提及鲁迅的文学创作成就时,多半关注的是他的小说和散文(包括杂文)创作。虽然有许多关于鲁迅旧体诗的研究专着出现,但还是无法改变现代文学史对于鲁迅叙述的刻板印象。实际上,以文化激进主义着称的鲁迅不仅旧学功底深湛,而且无论其小说还是散文创作中都蕴含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伟大传统资源。此类现象在田汉、郁达夫等人的身上也体现得比较明显。田汉虽然以创造社的新诗人着称,也以南国社的话剧作家驰名天下,但田汉的旧体诗词创作水平显然在他的新诗创作水平之上,而且他的旧剧新编水平也完全不亚于他的话剧创作水平。总之田汉是一个具有深厚的古典诗学修养和古典戏剧修养的现代民族文学大家,他的创作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至于郁达夫,他的旧体诗在民国新文学家中堪称风华绝代,着名画家兼旧体诗人刘海粟曾说郁达夫的文学创作成就排序其实应该是旧体诗词第一,散文第二,小说第三,评论第四,而郁达夫的老朋友郭沫若也说过大意相同的话,可见君子所见略同。(4)凡此种种,皆说明将旧体诗词创作从新文学史研究中“驱逐”是有待商榷的。因为如果把旧体诗词纳入新文学史研究视野中,将对许多现当代新文学作家研究形成有力的补充。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20篇

学习能力是人们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广泛使用的能力。职业或作业的水平越高,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高。学习能力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能力,是指人的行为水平提高的能力。如小孩模仿大人使筷子;被热水壶烫过以后,再不让身体接触热壶表面;到一个新的地方,很快就适应那里的环境等。狭义的学习能力,是指与学生学业相关的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语言、注意、记忆、推理、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学习能力一般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称为认知能力。它包括注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现代社会的学习能力主要是指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接受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适应新要求的终身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培养,是指通过教学活动,教师有意识地、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并通过给学生出题目,让学生解决问题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学习的学习能力。包括培养常规的学习能力,运用图书、资料和录音机、vcd、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习的能力,面对知识的海洋进行选择和对知识进行管理、加工的能力。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21篇

我国银行业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所取得的成绩令世人瞩目。在过去的三十年来,我国已基本确立了现代银行体系,创建了有利于银行稳健经营的外部环境。鉴于公司治理对于银行建立现代银行制度的重要性,我国于20xx年就颁布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用于指导银行公司治理方面的改革。目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共有14家,这些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制度环境,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虽然学术界对公司治理的研究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但鉴于银行业的特殊性,针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绩效的研究相对较少。正是基于此,本文通过借鉴以往的研究文献,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一步探讨如何改善我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蒋建华、陆桂琴(20xx)认为银行无效的公司治理会使社会公众对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管理失去信心,从而导致挤兑及流动性危机。而一家银行的流动性危机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很快传染到其他银行。这样会带来严重的金融及经济危机,甚至会带来政治危机,使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社会成本及恶性后果。

董中超认为,截止20xx年年底我国成功上市的16家银行为样本,基于其20xx年年报及其他公开信息,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机制、管理者激励这三个方面对我国上市银行的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上市银行这几年来虽然在公司治理方面有所改善,但仍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监事机制不完善、激励机制落后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根据上述分析对优化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提出来有益的建议。

蒲少平(20xx)指出判断一家企业公司治理水平,应看其现在的制度建设和实际运作,是否维护各有关方面的利益均衡和实现权力制约。他对民生、华夏、招商、浦发及深发这五家上市银行进行了公司治理比较。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22篇

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有利于丰富教学方法论,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实际的需要。本研究假设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积极意义。研究采用实验法、测验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从三所小学和三所中学中随机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作为被试。试图得出学习能力培养对于提高学生常规学习能力和面向未来的学习能力很有必要的结论。

关键词学习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培养

本报告主要回答四个问题:一是研究什么,二是为什么要研究,三是要研究出什么样的结果,四怎样进行研究。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23篇

课题的核心概念

科学素养

OECD即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做出这样的解释:利用前沿的理论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并未解决方案提供支撑力量,从而可以使人类更加客观的理解自然的改变,并处理以自己的结论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素养。

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学科优势。利用化学课程特别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素养的内涵、并将科学素养的内容在高中化學课程中进行细化,是利用高中化学新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也是高中化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化学教学再设计

是为了能够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的合理,并且依据理论知识、合理的宣传手段,利用系统的思想处理遇到的问题、设置合理的目标,策划处理方案进行筛选,之后实施方案,依据所得结果对方案进行评估修改的一系列过程。

课题界定

基于科学素养教育的化学教学再设计研究,以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出发点和归宿,深入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准确解剖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化学教学再设计科学渗透科学素养教育,探寻化学教学再设计实践操作的方法、原则和策略。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24篇

1、课题领导小组

顾问:张克敏邓小庆刘书华包锦安

组长:王世群

副组长:赵放鸣何江顺邓勇

成员:龚照华杨培石敏

2、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指导:

课题设计兼学术秘书:

课题研究人员:

第一研究组:组长:

第二研究组:组长:

第三研究组:组长:

第四研究组:组长:

档案整理: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25篇

摘要:寒山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关于寒山的研究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描述,并在其基础上,重点对寒山的生平、创作以及海外接受研究的相关文献作了简要概述。

关键词:寒山 寒山诗 研究

寒山是唐代的僧人、诗人,著有《寒山子诗集》,其生卒年、姓名均不详。因他常年隐居在浙江省天台县的寒岩,而自称为寒山或寒山子。四部丛刊景宋本《寒山子诗集》收有寒山诗三百一十一首,附拾得诗五十四首。因寒山诗是由好事者从“树间石上”抄录而来,在寒山诗和拾得诗之间也有重复现象,因此现存寒山诗或许不是寒山诗的全部,其中也有可能并非出自寒山本人之手①。

寒山诗全是无题诗,再加上其生平史料极其匮乏,故寒山诗很少有人问津,到了宋代,寒山诗得到了黄庭坚、苏轼、陆游等宋代文人的推崇。直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将寒山、王梵志、王绩并列为唐代的三大白话诗人,这时寒山其人其诗才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关于寒山或寒山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平、创作、海外寒山诗接受研究这三个方面。

一、生平研究

关于寒山的生平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活年代与身份确认两个方面。就寒山的生活年代而言,历来众说纷纭。陈子展主张“寒山子大概生在初唐、盛唐之际”②,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认为寒山生于八世纪初七至七八年,孙昌武推定“寒山应活动在大历到元和年间,可大致确定在七五至八二年”,项楚认为孙昌武的说法较为可信③。王运熙指出:“他的诗必定产生在律诗体制已经相当普及之后。”“杜光庭《仙传拾遗》关于寒山子大历间隐居天台寒岩之说,则是相当可信的。”④

就寒山身份确认而言,近年来较为有影响的文章为罗时进的《寒山的身份与通俗诗叙述角色转换》一文。罗文认为寒山生平经历了儒生、隐士、编外僧三种角色的转换,寒山应当出身于一个有儒学北京和中下层官宦身份的家庭;儒士是寒山的最初身份;隐士为寒山的第二身份,身为隐士的寒山虽心系寒岩,但其双脚却始终踏在乡村的土地上;编外僧的身份是寒山的晚年身份。

二、创作研究

近年来关于寒山诗的创作研究主要集中在寒山诗的分类与创作方法研究方面。张海沙在《论寒山子及其诗作——兼论僧诗的文人化倾向》一文中将寒山诗分为世情诗、佛理诗与禅境诗三类;认为寒山的世情诗主要创作于归隐天台以前,表现了青少年时期寒山的情爱与功名进取之情;佛理诗主要以佛教义理对世人进行教育批判,是寒山学习借鉴王梵志诗歌的成果,禅境诗创作了优美的意境,寒山在这一方面达到了一般文人难以达到的境界⑤。李振杰在《寒山和他的诗》中将寒山诗内容分为以下几种:表达对战乱时期社会伦理崩溃状况下社会中丑恶现象的讽刺和嘲弄;对山林生活的描写和吟咏;直接宣传佛理;记叙个人生活及身世。钱学烈《寒山子与寒山诗》对其诗歌也作了较为系统的分类,将其诗歌分为:自叙诗、隐逸诗、风俗诗、道家诗和佛教诗五类,并分别对各类诗歌作了较详尽的解释和说明。项楚也在《寒山诗注·前言》中指出寒山诗“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世俗诗与宗教诗,不过,二者并不是绝对泾渭分明的。”其世俗诗中又包括抒情咏怀诗、讽世劝俗诗、山林隐逸诗等⑥。

在内容上,寒山诗表现出驳杂的儒、释、道思想;在表现方法上,其诗以教戒说理为主,除间有出以庄语、工语者外,多用村言口语,语气诙谐,机趣横溢,与当时诗坛重典雅含蓄的风气格格不入,故不为时人称引。

三、海外寒山诗接受研究

寒山曾一度被世人冷落,但由于其诗长于以通俗机智的语言表现人生哲理,二十世纪以来,一直受到日本学者的推崇,自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起,寒山诗就在日本一版再版,并且有十多位学者对其诗作了大量研究、注释及翻译工作。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寒山诗远涉重洋传入美国,美国被称为疲惫求解脱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将寒山奉为偶像。寒山诗被翻译成英语和法语为众多的读者所接受,在海外,寒山赢得了比李白、杜甫还要高的声誉。在中国,五四运动时期大力倡导白话文,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将寒山、王梵志、王绩并列为唐代的三大白话诗人,方引起学术界对寒山等以唐代口语创作诗歌的兴趣。大陆及台湾学术界也纷纷撰文评议寒山,新中国成立后到八九十年代,寒山研究呈现出雨后春笋之势。

钱学烈发表的《寒山诗的流传与研究》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简要勾勒了寒山诗在海内外的流传概况。李文为文献学研究专文,对于研究寒山诗版本情况补益良多,同时李文还罗列了朝鲜本寒山诗的不同刻本凡四种,寒山诗在朝鲜受欢迎之程度由此已可见一斑⑦。

周晓琳,胡安江发表的《寒山诗在美国的传布於接受》一文,简要勾勒了寒山诗在美国的流传情况:寒山诗自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开始接受并翻译以来,各种译本纷纷问世,并在美国产生了持久影响⑧。

四、近年来研究状况的整体评价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26篇

随着银行数据统一集中及规模的不断扩大, 如何有效管理操作风险、减少损失成为金融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巴塞尔监管委员会在20xx 年正式发布的《新资本协议》中把操作风险纳入管理框架内,对国际银行业操作风险的度量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我国来看,近几年由操作风险引起的大案要案及重大违规事件频频发生,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既影响了银行的社会形象,也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操作风险,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吸取管理失败的教训,建立科学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成为我国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27篇

摘要:隋唐以来,由于文学作品的散佚,北齐文学的历史地位一直没有收到重视,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北齐根本就没有文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北齐文学逐步走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野,学术界从北齐文学兴盛的原因、北齐文学作品、北齐作家、北齐文学的影响等方面对北齐文学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后来的研究者开辟了道路。同时,北齐文学的研究依然存在着许多空白,需要后来者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北齐;文学;综述

北齐是一个战乱中的短命王朝,但是文学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在诗歌、散文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著名作家。但是就北齐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学术界有着一定的分歧。有些人认为北朝是没有文学的,南北朝的文学也就是南朝文学。有些人给予了北朝文学积极的评价,认为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

新时期以后,随着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全面展开,北齐文学也逐渐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从各个方面展开了对其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学术界对北齐文学的研究主要从北齐文学兴盛的原因、北齐文学作品、北齐作家、北齐文学的影响等各个方面展开了对北齐文学的研究,下面我就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个简单综述,以期有利于研究者的研究之用。

北齐文学兴盛原因综述

吉定在《北齐文学兴盛及其原因初探》中指出,北齐文学的主要成就在诗歌、骈文、辞赋、民歌等方面,而北齐文学兴盛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北齐统治者的重视;文林馆的创办;北齐文风的“南化”;南北文士的交流。他认为北齐文学在模仿南朝文学的同时,保持北方文学的贞刚之气、开阔境界是北齐文学的一大特点,在哀婉之情的抒发中,包蕴了一份生命价值的终极关怀 ,折射出南北分裂 、融合时期动乱现实给士人心态造成的精神失落和特殊人生的深悲沉恨 ,这一点部分地继承了汉魏风骨 ,是北齐文学的又一特点。

陈娟、徐中原在《东魏北齐散文发展的动因及其表现》中也指出,东魏、北齐的散文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一方面是受到北魏的影响,另一方面,北齐统治者的重视和文士自身审美意识的增强也是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东魏北齐不管是在作家、作品数量还是在作品题材、艺术性方面都比前代有了一个重要的发展,并且开始出现了散文的文学流派,这也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

北齐主要文学成就研究

1985年,张皓在论文《北朝诗风刍议》中肯定了北朝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通过对北朝诗歌的进一步分析,他认为北朝诗歌应当分为三种:汉魏遗响,燕赵悲歌;民族交融,乐府新声;南北初融,寒木春华。

曹道衡先生在论文《论北齐诗歌的历史地位》中肯定了北齐的诗歌创作,虽然现存数量不多,但是却代表了北朝文学比较繁荣的一个阶段,与北魏、北周相比,诗歌创作在数量上明显要多,就创作技巧而言,相比北魏时期也是比较成熟的。由于地理、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北齐诗歌呈现出不同于南朝的特色,数量上也无法与之相比,但总体来说,北齐诗歌是代表着上升的趋势。当然,北齐也是在借鉴南朝诗歌的经验,体现了南北文风的大融合。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28篇

研究内容

本课题力求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给学生一个空间,一个发挥创造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化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能够对与生活有关的理化生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利与弊,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研究、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从而为将来有可能成为科研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研究重点

通过对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调查,分析原因,从科学素养教育与化学教学再设计的内在关系,基于科学素养教育的化学教学再设计的特征、要求和原则等方面,切实有效的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29篇

关键词:修辞同义关系;“同”;“异”

三年前,我曾给李艳红女士的《单音节形容词同义关系研究》写过序,其中说:

可喜的是,这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一直有人在研究,今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诗经〉修辞同义词研究》就是程国煜先生奉献给学术界的一项新成果。程先生2006年曾来北京师范大学访学,在确定研究课题时跟我商量,我就建议他做这个题目。尽管我对“修辞同义词”并没有什么研究,但凭语感觉得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诗经》中有许多词语的语境表达义应该近同,却无法按照一般的同义词沟通理解,我想应该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加以阐释。程先生接受我的建议,一年访学结束,写成《〈诗经〉修辞同义词研究》的论文,刊发于《励耘学刊》总第5期(2008)。那篇论文已就《诗经》修辞同义词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了探讨,作为访学成果,我很满意。没想到几年后,程先生来信说他把论文扩展成了一部专著,希望我能给他写个序。我一看稿件,竟然从论文的万多字扩充到了专著的25万多字,这令我既高兴又惊讶。专著在原来论文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诗经》修辞同义词的有关问题,“上篇”不仅有诸如修辞同义词跟词汇同义词的关系、《诗经》修辞同义词的研究方法、《诗经》修辞同义词的形成基础与基本类型、《诗经》修辞同义词的构组与辨释、《诗经》修辞同义词的修辞作用等着眼“修辞”的论述,而且有从《诗经》修辞同义词看古汉语同义并列复合词、从《诗经》修辞同义词看古人的认识能力等内容,基本形成了描述《诗经》修辞同义词的自足框架。更为难得的是,“下篇”按照《诗经》修辞同义词的基本类型列举了全部词例,每组修辞同义词例都包括构组和辨释两项内容,这样翔实的材料分析,大大增加了专著的分量。

当然,这部书稿在标题拟定、行文表述方面还不太精致,有关问题的讨论及材料分析上也可能见仁见智,但它以专书为研究对象,又以专著的形式来展现,第一次从修辞和词汇相结合的角度正式提出专书修辞同义词的问题,第一次描述《诗经》修辞同义词的基本面貌并穷尽性地提供全部材料,这种开创之功是值得肯定的。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再深入讨论某些问题就会方便得多。下面就《诗经》修辞同义的认“同”和别“异”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通常所说的同义词,是就储存状态而言,即两个词的数个义项中,只要各有一个义项相同,就算同义词。储存状态下的同义词的认同别异是针对词的全部功能的,所以一组同义词既要“认同”,也可以“别异”。而修辞同义词则与此不同,它是就使用状态而言,是针对具体的某个义项来分析的,所以要么是“同”,要么是“异”,“同”时要说明该组词“同”的是什么义,为什么能同义;“异”时要说明它们的不同意义各是什么,为什么要共现使用。可见对具体语境中的某组修辞同义词,站在理解赏析的角度,认同和别异是各有偏重的。这就需要首先弄清楚具体语境中的一组修辞同义词究竟是在“同”的义项上发生了关系,还是在“异”的义项上发生了关系。

古人有所谓“对文则别,散文则通”,可以借用来帮助我们确定修辞同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义是取“同”还是取“异”。“对文”就是一组词相对出现,即在不同的语位上共现,这时它们的意义是不同的。“散文”就是一组词的某个成员单独出现,但在这个成员的语位上可以换用同组的其他成员,那么替换使用的一组词表达的应该是同一个意义。就《诗经》而言,异位共现的修辞同义词和同位换用的修辞同义词都有,分析时应区别对待。例如:

(1)去其螟,及其蟊贼。(《小雅・大田》)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30篇

【摘 要】古诗文是世界文化遗产,其语言优美,充满画意,且意味隽永,经常出现“言在此而意在彼”或“言近而旨远”的情形,是诗人反应当时社会政治动态、风俗习惯、自然现象、劳动生活以及个人感受的主要形式。本文主要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古诗词的篇目、题材、内容等方面,深刻阐述和分析了苏教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的特点和选编现状,提出了“以诗解诗”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苏教版教材;方法研究

古诗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记忆力以及语文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启蒙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及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指出分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有助于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传承中国优秀文化

随着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化,部分青少年盲目追求国外文化、轻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古诗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的文化遗产,更是人们的精神家园,让学生从小接受古诗文的熏陶,感受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沉淀,珍惜自己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形成强烈的爱国理念和荣誉感。

2.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非常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课程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受到许多教师、家长、学生以及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同时,部分学校改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把古诗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平台。

3.有助于教材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随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选编的古诗词暴露出的典范意义缺乏、脱离学生生活、缺乏必要的注释以及儿童题材的古诗文数量所占比例小等突出问题,同时,教学方法陈旧、教师思想观念保守以及老师忽略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意义,致使小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低下,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效率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改善,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中国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学习。

二、研究角度及创新论点

1.心理学角度分析

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遵循语文教育教学规律,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有效开发古诗文教学资源。

2.艺术角度分析

将美学理论与古典诗词教学活动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寓思想教育于形象感染、动画呈现等方式,在充分利用教材范本的前提下,通过诵读过程中发现美,全面提高学生古诗词阅读欣赏水平,让枯燥无味古典诗词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角度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务必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注重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在语文新课程改革国际化、全球化的背景下,高度重视并研究古诗文教学,是追求教育民族化和本土化的要求,也是学生充分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结晶的有效途径。

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在苏教版小学古诗文研究中,对于教学教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理念的研究比较零碎。从教材的角度分析,小学语文教材的诗歌包括古诗、古词、儿歌以及儿童诗。而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中,古诗成为古典诗词学习的全部,在小学语文教材文体选择上,务必考虑到古诗文题材的复杂性,全面满足儿童的生长状态、情感萌动以及心灵世界。

“以诗解诗”是古诗文研究的趋势。所谓“以诗解诗”,就是以相关的诗文为中介,让学生通过已经学习的诗句更好地感受古诗的艺术形象,深刻领会诗人的感情,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诗句灵性的美妙古诗意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有助于小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全面培养,使得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爱国情感得到普遍提高。同时,“以诗解诗”的教学形式,既能很好的促进古诗文教学的开放性和有效性的实现,又能充分体现教师课程理解能力与资源开发的能力,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中,理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例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最后两句诗句时,即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时,诗中的“孤帆”、“唯见”等词深刻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意。但对于缺乏情感经历的小学生在理解该句诗句时,且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已学过的送别诗,如在《别董大》中,以物送别;在《赠汪伦》中,以歌送别;在《送元二使安西》中,以酒送别,通过这样的“以诗解诗”教学方法,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以景送别的写作手法,埋藏在学生心底的情感不再仅仅是依依惜别之情,还有对友人的祝福以及两人友谊天长地久的祝愿。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在小学古诗文教学方面做出了许多实践与探索,值得一些教学新手学习和借鉴,但是他们的研究与实践较为零散。笔者认为,要改变目前广大一线教师、专家学者对小学教材古诗文选编及教学缺乏系统理论研究的现状,既要从内容、朝代、体例等方面对目前古诗文选编进行改革,又要及时转变应试教育对古诗文考查的形式。总之,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古诗文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在充分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在感受古诗文美感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士宏,崔亚冲.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成语选编问题[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6)

[2]尧新瑜,张红玉.还给儿童想象的翅膀—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童话选编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4(13)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31篇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2.调查研究法:通过运用问卷、访谈、研究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创造条件,对实验对象施加影响。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本课题研究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32篇

关键词:新中国;韩国文学;古文献整理

中国的韩国文学研究,在新中国成立后随即开展,而1992年中韩建交之后,得到迅速进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本文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朝鲜―韩国文学研究状况。

一、朝鲜―韩国文学研究

“朝鲜”一词,历史上曾经是两个时期使用过。一是始于公元前2333年,终止于公元前194年的,含檀君朝鲜、箕子朝鲜、卫满朝鲜的“古朝鲜”。二是李成桂所建立的“朝鲜王朝”(1392―1910)(或“朝鲜朝”),简称“朝鲜”。其统治时期则称之为“朝鲜时代”、“朝鲜时期”。1897年(高宗34年),此王朝国号改称“大韩帝国”,13年后被日本并吞(1910)日本投降后朝鲜半岛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因此,在当代“朝鲜”一词被用作为它的简称。

“韩国”一词,用于1897年至1910年由朝鲜朝改称的“大韩帝国”。日本投降后,在半岛南部建立了“大韩民国”。因此,在当代“韩国”一词用作为大韩民国的简称。

“朝鲜”“韩国”名词虽然代表这些,但是也将之用于整个朝鲜半岛由古及今的历史与地理等上,如:“韩(朝鲜)半岛”、“韩(朝鲜)民族”、“韩(朝鲜)语”、“韩国(朝鲜)文学史”等。

我国对韩国文学的介绍、评论与研究,始于20年代。1925年,《语丝》杂志1月26日第11期发表了开明的《朝鲜的传说》,是现在可以查到的最早的介绍朝鲜文学的文章。此后一直到1949年,有关朝鲜文学的评论和研究处于零的状态。1949年,《小说》杂志第2卷第3期发表了浦剑的文章《北朝鲜的人民文艺》。50年代,我国的有关报刊杂志每年都有两三篇以上的朝鲜文学的评介文章。主要是介绍北朝鲜的文坛状况。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到70年代,这个时期韩国文学的全面介绍都没能展开。

进入80年代,中国学界对韩国文学的研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恢复了硕博学位制度,形成了学术自由的氛围。我国的朝鲜文学介绍和研究由北朝鲜而及于韩国。评论和研究的范围也从古典文学一直到当代文学。

1992年中韩建交之后,随着中韩交流的蓬勃发展,再加上对韩国文学研究的一定的经验与理论基础,中国的韩国文学研究也迈出了稳健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往的代表性的中国的韩国文学研究论文有蔡美花的《中韩建交之后的中国的韩国文学研究》(中韩建交后的韩国学研究现状和展望学术会论文集,2012年8月)、尹允镇、金顺女的《建国50年来中国的朝鲜文学研究状况与未来》(《东疆学刊》,2000年7月)、刘介民的《转型期的朝鲜―韩国文学研究概述――以延边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为例》(《延边大学学报》,2011年2月)、牛林杰、张懿田的《中韩建交二十年来中国的韩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述》(《当代韩国》,2012年)等。

本文在参考上述论文的基础上,加以补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中国韩国学的特性、韩国研究丛书与文学史编篡、韩国古典文学研究、韩国近现代文学研究、古文献整理与研究,梳理中国韩国文学的研究的发展历程。

二、韩国学的特性

早在1980年,在韩国就已提出“韩国学”(korean studies)的概念。郑判龙曾指出:朝鲜学(韩国学)是研究朝鲜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文学、教育、艺术等专门学科,在中国属于外国学。蔡美花在《中韩建交之后在中国的韩国文学研究》一文中阐述了中国的韩国学学科特性。她认为,所谓中国的韩国学,在中国属于外国学,它同时具有地域学的性质以及跨文化、跨学科研究的性质。中国的韩国文学的立足点是中国文化。中国的韩国学学者立足于中国,以中国人的学术思考和价值观来研究韩国的人文科学。中国韩国学学者的心中潜在地扎根着中国式的学术视野和学问的经验,以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这样的潜在意识,会成为研究中国韩国学的基本价值观念。所以所谓的“中国的韩国学”是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研究团队或个人,以中国的文化价值观来阐述韩国的历史、哲学、文学、政治、经济、文化的学问。此基础上,决定中国韩国学的研究方向,决定韩国学的方法论,选择韩国学的研究课题。

三、中国的韩国文学研究概况

1.韩国学研究丛书和文学史。1992年中韩建交之初,国内大学开设韩国语专业的高校不到10所,随着中韩两国关系的迅速发展,国内高校的韩国语专业快速增加,如今开设韩国语专业的高校已超过200所。其中延边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等50多所大学招收韩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这些高校中,其中已经有9所开始招收韩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

国内的韩国学研究中心有100余所;按地域分布形成来看,它们有以中央民族大学朝鲜文学系为首的京津地区,以延边大学和吉林大学为中心的东北地区,以复旦大学为首的江苏地区,以中国海洋大学和山东大学为首的山东半岛等。

这些研究中心出版了许多学术丛书。如:延边大学的《朝鲜学研究》、《朝鲜―韩国文学研究》、《朝鲜―韩国语言文学研究》、北京大学朝鲜文化研究所的《韩国学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的《朝鲜学》、山东大学的《朝鲜韩国学研究丛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中韩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天津师范大学韩国文化研究中心的《中韩语言文化研究》等。

中国的韩国文学史著作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陆续出版。它们有许文燮的《朝鲜古典文学史》(沈阳辽宁民族文学社,1985年)、韦旭升的《朝鲜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朴忠禄的《朝鲜文学简史》(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1987年)、文日焕的《朝鲜古典文学史》(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年)、李海山的《朝鲜汉文学史》(韩国文化社,1999年)、《朝鲜―韩国当代文学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许辉勋、蔡美花合著的《朝鲜古典文学史》(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年)、金炳珉、许辉勋、崔雄权、蔡美花合著的《朝鲜―韩国当代文学史》(昆仑出版社,2004年)、崔雄权的《朝鲜―韩国当代文学史》(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年)、尹允镇、池水涌、丁风熙、权赫律合著的《韩国文学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金英今的《韩国文学简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朝鲜―韩国文学史》(上、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金明淑的《朝鲜近现代文学史》(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年)《朝鲜现代纯粹文学思潮史》、《多角度解读现代文学》(韩国亦乐出版社,2010年)、金宽雄、金晶银合著的《韩国古典汉文小说史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林国雄的《韩国文学简史》(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13年)等。

其中,李岩的上中下卷编篡的中文版《朝鲜文学通史》长达120万字,把朝鲜文学史上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思想、主要影响关系、主要典籍等多角度多层次展现的一部大作。

2.韩国古典文学研究。长期以来,中国的韩国文学研究一直以韩国古典文学为主要研究对象。这是由于中韩两国文化和文学具有悠久的交流历史和密切的关系而产生的必然现象。古典文学研究中占比例最大的是诗歌文学研究。研究对象是崔致远、李奎报、李齐贤、徐敬德、李辍⑷近、李达、许筠、许兰雪轩、申钦、洪万宗、李尚迪、丁茶山、朴齐家、李德懋、高敬命、金泽荣等汉诗作家与其作品。

代表性的汉诗研究成果有徐东日的《李德懋文学研究》(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5年)、朴正阳的《朝鲜乐府诗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李永男的《清代文化与茶山汉诗关联研究》(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温兆海的《李尚迪文学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10年)、李雪花的《朝鲜朝闺阁汉诗研究》(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11年12月)、郑日男的《楚辞与朝鲜古代文学关联之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孙德彪的《明清与韩国文学诗歌交流史》(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12年)、曹春茹《论朝鲜汉诗对韦应物及其诗歌的接受》(《云南大学学报》,2012年2月)、柳昌娇《韩国古典文学史上唐诗的影响与接受》(《文史知识》,2010年5月)等。

韩国古典小说研究比汉诗研究数量少。金柄珉、徐东日合著的《朝鲜实学派文学与中国之的关联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8年)、孙惠欣的《冥梦世界中的奇幻叙事―朝鲜朝梦游录小说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李官福的《汉文大藏经与朝鲜古代叙事文学》(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金哲的《朴齐家诗文和中国文学关联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汪燕岗的《韩国汉文小说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谭红梅的《朝鲜朝汉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肖伟山的《三国演义和韩国传统艺术盘骚里》(《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王治理的《朝鲜时代汉文小说用典考》(《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11月)等。

诗话诗论研究是中国的韩国文学研究者所关心的研究领域。诗话和诗论的研究大概始于1980年,至今诗论研究所占的比例大概有总论文的25%。蔡美花主编的《中韩文论关联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孙德彪的《朝鲜诗家论唐诗》(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王佑夫的《论朝鲜―韩国古典诗歌理论批评的自立与开放》(《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4月)、李春青的《略论许筠文论思想要点及其价值》(《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5期)、_霆的《韩国古代诗学的中国情结》(《理论观察》,2010年2期)、王成的《朝鲜诗家李对韩愈诗学观的审学批评》(《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4期)等是代表性的著作或论文。

3.韩国近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的韩国近现代文学研究起步较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的韩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数量上占大多数是现代小说。其次是诗歌。

小说研究中涉及最多的作家是李光洙、此外还有金东仁、廉想涉、蔡万植、金东里、李箕永、崔曙海、韩雪野、朴泰远、朴启周、李无影、金承钰、申采浩、崔仁勋、李文烈、崔仁浩、孔枝泳、申京淑等。诗歌研究中涉及的诗人有尹东柱、金素月、郑芝溶、李箱、金光燮、白石、沈连洙、金朝奎、李陆史、李庸岳等。

代表著作有金虎雄的《在满朝鲜人文学研究》(韩国国学资料院,1998年)《来华朝鲜人离散文学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10年)、崔玉善的《文学家丹斋申采浩新论》(韩国晓明出版社,2006年)、朴银淑的《日据时期朝鲜人文学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金长善的《满洲文学研究》(韩国亦乐出版社,2009年)、田月梅的《在中朝鲜诗人眼中的满洲》(韩国亦乐出版社,2014年)、尹允镇的《来华朝鲜人文学研究》(韩国新星出版社,2006年)、李春梅的《金史良文学的后殖民主义象征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崔昌的《现实主义与韩国现代文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方龙南的《来华朝鲜人移居民小说研究》(韩国文化社,2011年)、许莲花著《金东里小说研究》(民族出版社,2012年)、崔鹤松的《来华朝鲜人文学研究》(韩国晓明出版社,2013年)、崔美兰的《金亿的汉诗翻译与创作诗的关系研究》(韩国学术信息出版社,2013年)、金海鹰的《沈连洙诗文学研究》(韩国学术信息出版社,2006年)等。

论文有牛林杰的《论韩国战后文学中的少年战争体验小说》(《东岳论丛》,2009年12月)、金春仙的《论20世纪60年代韩国纯粹文学与参与文学的争论》(《当代韩国》,2002年)、王巨川的《试论余光中与郑芝溶的现代乡愁诗之异同》(《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李圣华的《论韩国诗人对明诗的接受与批评――以韩国诗话为中心》(《中州学刊》,2007年4月)、温旭的《素月诗辉意象化――韩国诗人金素月诗歌意象性质分析》(《青年文学家》,2011年8月)、杨倩、史哲的《浅析韩国诗人郑芝溶童诗中的俄狄浦斯情结――以初期诗歌为主》(《科教导刊》,2012年1月)等。

近现代文学的文献整理和出版方面,延边大学朝鲜文学研究所编篡的《中国朝鲜民族文学大系》(全30册)(韩国图书出版宝库社,2007―2009年)收录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之间在东北三省创作活动的安寿吉、沈采浩、朴荣F、金泽荣等作家的作品,给韩国近现代文学研究者们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4.古文献整理与研究。中韩建交之后,中国学者对韩国文学的关心急剧增加。再加上东亚文化圈形成了以比较的视觉,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汉文学的热潮。中国学者们认为,在东亚的汉诗研究中参照已有的研究成果很重要,但必须挖掘原始材料,进行各国汉诗原文的基本的统计和分析。同样,汉文小说领域中首先解决的是相关资料和原文的整理与出版。在这样的氛围下,以中国上海师范大学为中心,韩国高丽大学、越南汉喃研究院、台湾成功大学合作设立了《东亚汉文小说丛刊》研究团队。团队决定先收集约1000万字的亚洲汉文小说,其次把这些庞大的资料集在中华书局出版。根据这些资料编篡《韩国汉文小说述略》、《越南汉文小说述略》、《日本汉文小说述略》。东亚汉文文学的整理与出版给国际学术界开拓了新的领域。先后出版了邝健行等的《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料选萃》(中华书局,2002年)、党银平的《桂苑笔耕集校注》(中华书局,2006年)、赵季的《箕雅校注》(中华书局,2008年)等。根据这些文献,研究出版的著作有赵季《箕雅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张伯伟《朝鲜时代女性诗文集全编》(凤凰出版社,2011年)。2009年以延边大学为中心,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和韩国延世大学合作设立了“韩国诗话研究”团队,团队于2012年出版了蔡美花、赵季主编的《韩国诗话全编校注》(全12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全12册近1000万字的文献资料集《韩国诗话全编校注》以系统的结构,成为了诗话研究的最基本的材料。

本文在检索中难免出现很多遗漏的部分,并且这篇论文几乎没提及中国学者在韩国发表的专著以及期刊论文。估计这部分的论文数量也不少。

总之,中国的韩国文学研究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韩国文学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同时,研究队伍的日益扩大与壮大,形成了比较稳健的学术期刊阵地,为今后的研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仍有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33篇

课题主持人:张蓉

二OXX年六月

开 题 报 告

一、为什么研究?

1、个人的学术兴趣

从1995年开始,我既从事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是从事经济管理领域的学习和探索。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和企业管理学交叉领域的内容引发了我的兴趣。尤其是自20xx年深入学习和探索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以来,我对职业院校教育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交叉领域越来越有兴趣,同时,我发现这个领域的研究对提升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管理效率、效果都非常有意义。

这些年,我的研究脉络是这样的:首先是职业院校战略管理的探索,在职业院校战略管理的过程中,我使用了战略分析工具——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在分析过程中,我发现职业院校战略实施和战略管理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是人力资源的调配和管理,也就是教职员工是关键;接下来,我进行了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我进行了职业院校教师满意度的研究,期间我承接了相关的课题“高职院校教师满意度和学生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并撰写、发表了9篇论文。在教师满意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迎来了绩效工资改革,职业院校教师待遇提高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但是,职业院校很多老师还是牢骚满腹,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兴趣,我发现,仅仅是工作满意并不能使教师乐于工作。

乐于工作的教师乐在哪里?苦于工作的教师苦在哪里?所以,我选择了“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结构的实证研究”。

在此期间,我还发现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众多因素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职业信念”,因此,我同时还主持了江苏广播电视大学规划课题“江苏城市职业学院青年教师职业信念的实证研究”,旨在这两项研究相辅相成、提升研究价值。

2、职业院校解决生存压力、提高办学质量的需要

《扬子晚报》刊登、“人民网”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从报名数据看,20xx年江苏省高考生源持续减少,共有474229人报名参加高考,较20xx年同期报考数499284人减少了25055人,减少”;“今年全省共录取417760人,录取率创历史新高,已经达到了,假设明年录取人数保持今年的水平,录取率将达到88%左右”。1江苏的高等教育已经真正走入了买方市场。

从能够上大学到要上好的大学的转变中,生源人数的下降,报考人数持续减少,生源不足,首当其冲受挤压的是以招收大专生为主的职业院校。本科院校因为实力雄厚、层次较高、品牌较硬,受挤压的程度较小;相反,高职院校主要是依靠学生人头数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办学层次较低,规模、实力都相对较弱。20xx年,江苏省首次在部分高职院校实行注册入学试点,总的招生计划完成率达;参加注册入学试点的26所高校中,全部完成计划的有11所,完成计划达50%至99%的有12所,有3所院校完成不到一半的计划。大部分职业院校在未来的2至3年内,生存危机显而易见,并将进一步加深。

但是,即使在如此严峻的生存危机下,仍然有一部分院校不仅完成了招生计划,而且大大超额。可见,在职业院校重新洗牌的过程中,被淘汰的将是那些办学质量相对较弱的院校。因此,职业院校必须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

影响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核心因素中有一个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职业院校要培养的是有社会价值、有职业品德、有职业能力的毕业生,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社会价值、职业品德、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专业课教师的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

一所职业院校凭什么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胜出?培养出的毕业生长期被学生自己认可、被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

什么样的毕业生能长期被学生自己认可、被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他的职业需要得到满足,他的潜能得到发挥,他能持续进步、成长。

一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到增长叫什么?叫职业幸福感。也就是说,一所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要是有职业幸福感的学生。

因此,持续培养有职业幸福感的学生的职业院校更能被学生认可、被用人单1 20xx年江苏高考人数下降万 文科生比例减少理科上升,被社会认可,最后市场竞争的浪潮中扎稳脚跟。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34篇

文献研究法

根据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其作用有:(1)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2)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3)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4)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问卷调查法

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由教师或与专家及研究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把教师的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切实关注课堂实践,关注教师课堂中的教学行为,筛选与研究采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问题,以研究促行动,提高行动效益,加强行动改进。

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35篇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是社会信用的中介,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是我国银行业改革从边缘推进转向核心突破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频频发生,世界性的银行破产以及国际间银行业的兼并重组情况层出不穷。而这些现象频发的原因,则离不开上市银行内部治理所存在的缺陷。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在世界各国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总结我国上市银行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完善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银行业如何更好的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和核心任务。中国的银行业上市早在1991年就正式揭开了帷幕先。本世纪初,国有商业银行也是的热潮。至此,银行这个中国最大的金融机构上市问题已经引起政策制定者、经济学家及社会的普遍关注。新形势下对上市银行的公司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内部公司治理需进一步完善,以此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以及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因此研究上市银行治理结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36篇

摘要:梁宗岱的研究大体分为生平研究、诗歌创作研究、翻译研究、诗学理论研究四个方面,对梁宗岱的诗学理论研究的成果是最为丰富的,受到关注最多的自然是象征主义诗学。然而在众多的象征主义诗学研究成果中,却没有对这些成果进行较为完整的整理与梳理,本文的出发点就是对已经取得显著成绩的梁宗岱的象征主义诗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个综述式的罗列。

关键词:梁宗岱;象征主义;纯诗;诗学意义;宇宙意识;本土化思

“五四”是新旧文学转型的时期,新文学在与传统决裂的同时缺乏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内在资源,于是“求知识于异邦”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在19世纪末产生于法国的象征主义与其他思潮一起涌入中国,20世纪20年代,象征理论已经在中国有所传播,穆木天和王独清的诗论标志着中国象征主义诗论的发轫,戴望舒的诗论则是中国象征主义诗论发展的标志,而成熟的标志就应当是梁宗岱的象征主义诗论。

1926年,留学在法国的梁宗岱在法国巴黎大学结识了法国后期象征派诗人保尔・瓦雷里,他对瓦雷里很是推崇与崇拜,自己的诗学理论是深深的受到瓦雷里的影响,他传承着瓦雷里的象征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在与对梁宗岱的生平研究、诗歌创作研究、翻译研究,这几个方面的对比之下,梁宗岱的诗学理论研究的成果是最为丰富的,受到关注最多的自然是象征主义诗学。然而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却没有对这些成果进行较为完整的整理与梳理,本文的出发点就是对已经取得显著成绩的梁宗岱的象征主义诗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个综述式的罗列。

1984年,外国文学出版社将梁宗岱在30年代研究外国文学艺术的两本论著《诗与真》和《诗与真二集》合并一册出版。这两本分别出版在1935年和1937年的论著,收集了他的新诗批评文章,是他的代表性的批评论集,《诗与真》和《诗与真二集》一共15篇评论(另有瓦雷里的3篇论文中译),大都是评说外国文学(主要是法、德文学及其代表作家、如瓦雷里、歌德、罗曼・罗兰、波特莱尔、韩波、马拉美等等),或者作中西文论比较的,而且偏重学术性。这些文章常被划入外国文学研究范围。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梁宗岱在对外国文学进行学术探讨时,或隐或显地总是连带作中国新诗的;他孜孜以求讨论的“纯诗”理论,也是从外国文学中袭取,以针对中国新诗的状况,再作出独特的理论阐发。梁宗岱的新诗理论是对中国新诗发展流弊――反诗倾向的反拨,对今天仍具有诸多的启示意义。

梁宗岱的象征主义诗学的研究,是卞之琳率先对梁宗岱的现代诗学的意义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梁宗岱30年代的译述论评对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发展作出应有贡献:“译述论评无形中配合了戴望舒二三十年代已届成熟时期的一些诗创作实验,共为中国新诗通向现代化的正道推进了一步。”“较早参与引进法国为主的文艺新潮而促使新诗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纯正方向的迈进,作出过应有的贡献。”[1]近年来,对梁宗岱的象征主义诗学更多的集中在“纯诗”论、象征说、契合说,这三个方面也是构成梁宗岱象征主义诗学体系的最重要的部分。这些方面的论著也相对比较多,代表性的人物有:温儒敏、龙泉明、潘颂德、吴晓东、许霆、王泽龙、杨思聪、廖四平、段美乔、曹万生等的研究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

在1995年温儒敏的《梁宗岱的“纯诗”理论》[2]则是专篇论述梁宗岱的“纯诗”说,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象征主义不足以概括梁宗岱的批评,贯穿于他的代表性批评论集《诗与真》和《诗与真二集》的,是“纯诗”理论,这是更能体现梁宗岱的理论批评特色的。从批评史上考察,与其把梁宗岱视为象征主义诗论的译介者,不如说他是“纯诗”理论的探求者。他联系了新诗的历史发展,重新审视梁宗岱“纯诗”理论的价值。吴晓东在《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3]、许霆的《梁宗岱:纯诗理论的探求者》[4]都对梁宗岱契合论和纯诗说的论析具体深入,认为中国新诗史上梁宗岱对象征主义阐释最精到。吴晓东谈到了梁宗岱对中国象征主义诗学的贡献“只有借助于另一个异质的文学传统的参照,民族自身所独具的文学特征才可能更清晰地呈现出来。异质的文学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对自身文学传统的重新观照和体认。中国新世纪的现代文学对西方象征主义诗学的引进和接受,走的正是这一条路径。它不仅引入异域文明的诗学之花,更重要的是它把异质的根芽嫁接在自身的文学之树上,从而打破了中国古典文学近亲繁殖的生长格局,使两种诗学在互相融合中结出了新的果实。”许霆从梁宗岱倡导纯诗理论的原点是在于中国的新诗坛,是为了救治诗坛弊端和纠正主流诗学偏颇的现实动机而论开,揭示了梁宗岱纯诗理论提出的现实原因,纯诗审美发生的机制,纯诗追求的审美境界;接着他谈到了梁宗岱基于对纯诗的理解,在一系列诗学理论和批评文章中,从中外诗学中咀华掇英,重点探讨了象征主义,成为现代新诗史上对象征主义阐释最精到的诗人,而且这种阐释又是同具体的创作同我国传统诗歌理论结合着的,所以又是最切实的。段美乔《实践意义上的梁宗岱“纯诗”论》[5],从梁宗岱结合中国二三十年代新诗创作现状,对纯诗理论作重大的调整和发挥,以强烈的针对性而使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来论述梁氏的纯诗并不是纯粹诗学理论,而是建立于一定的实践意义之上的。梁宗岱的“纯诗”理论的提出,实质上是对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风气的反驳,这种反驳是在胡适一代新诗创建和先驱者对旧诗的整体性的反驳基础之上进行的。为诗与散文勾画具体的界限,强调生命哲学与宇宙意识,要求观念的具象化和戏剧化以及现实生活的背景化都是针对中国新诗坛的种种问题和弊端提出的,是对新诗内在艺术结构的调整。

潘颂德较早论述梁宗岱的象征诗学意义。潘颂德在《中国现代诗论40家》[6]中的《梁宗岱的诗论》一文中从梁宗岱对象征主义的象征意义和特性的解说,象征主义追求的境界,同时也提出了梁宗岱的诗论跟象征派的诗论之间也是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它跳出了象征主义强调表现“内心梦幻”的藩篱,提出了观察生活的现实主义的论命题;通过外国诗人格的与瓦雷里的比较中引申出了最高的智慧,也就是真正掌握真理,在于从一件特殊的事物或现象中找出它所蕴蓄的那把它连系于其他事物或现象的普通观念或法则。对梁宗岱提出的“诗人是两重观察者”的主张,对于纠正诗坛的偏颇是有益的。

龙泉明则将梁宗岱的诗论纳入中国现代诗学发展维度进行历史观照,认为梁宗岱是现代派诗学代表,在《中国现代诗学历史发展论》[7]一文中:“梁宗岱的诗论不仅在理论上较系统全面,而且结合诗歌创作实际深入阐发象征主义的本质特征,较李金发、穆木天等人的理论基本停留于介绍阶段是一个突破”;他关于“象征即兴”,“纯诗”论和“契合”论等的提出,为现代派诗艺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另外有一些论者将梁宗岱象征诗学建构的触角不仅深入到民族传统诗学资源探究,而且从世界文学视野审视其中透出的宇宙意识,阎玉清在《郑州大学学报》上发表的《梁宗岱诗论的宇宙意识初探》[8]一文中,认为梁宗岱的诗学理论的核心是宇宙意识,这种宇宙意识的生发,是从“心斋”状态进入“陶醉”状态,进而达到形神两忘,最后完成与宇宙大灵的“契合”的。宇宙意识渊源既有庄学、玄学的余续,又有对西方象征主义的接纳,是中西合璧的体现。范劲《中国现代新诗中的宇宙意识的嬗变》[9],此文从梁宗岱在《诗与真》中将宇宙意识的确立,作为他所倡导的“纯诗”创作的最高标准,希望中国新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浩荡苍凉的宇宙精神出发,对这种宇宙意识的表现形态及嬗变线索进行梳理、阐发,探究中国新诗中有没有这种超越性的宇宙意识表现。从比较文学的主题角度入手,董强的《梁宗岱穿越象征主义》[10]将梁宗岱的创作、批评和翻译活动放置到法国乃至世界性的象征主义大视野中,从而对梁宗岱的象征主义诗学进行整体评价,将梁宗岱象征主义的一些重要主题进行了溯源整理。

在对梁宗岱的象征主义本土化的思考中,杜金玲的《象征主义的本土化思考――评梁宗岱象征主义诗论》[11]中,从本土化方面论述梁宗岱象征主义并非只是对西方象征主义诗论的继承,纠正偏于他对外国文学的评论,因为梁宗岱的象征主义诗学理论,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论的意象论、意境论,是综合了中西文论中寓言的思想而形成,分别从三个方面:意象与象征的关系;意境与象征的缠结;寓言与象征的区别,讨论了他的诗性智慧和诗化精神在本土化方面的体现。文学武、黄文丽在《梁宗岱诗学与中国艺术精神》[12]中从中国艺术精神方面探讨了梁宗岱诗学,在哲学层面他的诗学受庄禅哲学的影响,在文学批评的范畴和概念上受中国传统文论的影响,在批评话语的选择上也借助了中国传统批评话语的形式和方法。

至此,对梁宗岱象征主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些许整理,但如上的评述自然并不足以涵盖这么多年来梁宗岱象征主义理论研究的全部观点,对与梁宗岱这样一位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的诗论家来说,随着研究的深入展开,可以研究的课题会越来越多,许多我们尚未发现的问题会得以进一步的揭示、讨论。全面客观的评价梁宗岱在象征主义理论方面的成就,以及这种理论的来源与影响仍然有待深入与拓展。除去前文所述,有一些尚未得以重视的角度也是有必要提出。

其一,翻译的角度。很多学者对梁宗岱的象征主义诗学中的“纯诗”理论的看法都是,梁宗岱吸收了法国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瓦雷里的纯诗理论后,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或者是结合中国的传统后自己的发挥,但是是否有从翻译的角度进行思考。虽然梁宗岱跟瓦雷里私交甚好,也颇受瓦雷里的教诲,然而梁宗岱是一个翻译家,他具备着能够融贯中西的知识,他对象征主义诗歌的翻译过程或者翻译诗歌本身也是能够对他的诗歌理论产生影响,而且看其理论的代表作《诗与真》这一书名与歌德的自传《诗与真》的书名是一样的,这也应该从翻译的角度去加以解释。对于翻译过程或者译诗本身对梁宗岱的象征主义理论的影响这一方面的研究尚属缺乏。

其二、从传播学、读者接受等角度的关注还不够。这些是影响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象征主义诗歌发展的因素,同时也是对象征主义诗歌在新时期的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对梁宗岱的象征主义诗学的研究中,这方面的论述相对是很少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象征主义是以何种传播媒介传播,读者对这种理论的接受情况如何等等,这些能更好的让读者对象征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

在一个对诗歌这种贵族式的文体任意“践踏”的时代,口水诗、梨花体的滥觞到诗歌成为一种最简单的文体,在需要提高写作的难度,鉴赏的深度的时代,梁宗岱的“纯诗”理论或许正好是这种良方妙药,象征主义的优点会更多的体现出来,也会有更多的研究者对梁宗岱的象征主义理论进行阐析,将来一定有更多的成功问诸于世。

参考文献:

[1]卞之琳.人事固多乖[J].纪念梁宗岱.新文学史料,1990:01.

[2]温儒敏.梁宗岱的“纯诗”理论[J].文学研究,1995.

[3]吴晓东.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A].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59.

[4]许霆,梁宗岱.纯诗理论的探求者[J].常熟高专学报,2001:01.

[5]段美乔.实践意义上的梁宗岱“纯诗”论[J].北京大学学报,2001:02.

[6]潘颂德.中国现代诗论40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

[7]龙泉明.中国现代诗学历史发展论[J].文学u论,2002:0l.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37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制定本课题目标:

1、分析造成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的客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

2、探讨教学过程与方法,分析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主客观因素,并由此改进教学过程与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3、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使每一位学生身心和学习能力都有所发展。

诗经研究课题作文范文 第38篇

从20xx到20xx年3年我国银行的经营情况来看,金融危机中我国商业银行 除了在金融衍生品交易领域发生了一些直接的资产损失,因为欧美经济萧条影响 消费力,影响我国出口企业,从而间接的给我国银行造成一些损失外,可以说并

没有对我国银行业产生重大的实质性影响。相反,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业在世界 金融领域的地位空前提高,全球银行市值十强榜的变迁亦遵循了前述的此消彼长 规律,发达国家上榜的的银行数量持续下降,其中从20xx年至20xx年,美国银行由4 家降至3家,欧洲银行仅存1家,日本的银行则完全从榜单上消失;与此同时,来自金砖四国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则从的2 家增至6 家,中国商业银行表现更是可圈可点,从3 家增至4家,其中,中国工商银行(ICBC)的市值排名由上市之初的第5 名不断攀升,在相继超越老牌的美国银行和汇丰银行之后,于20xx年7月25日超越花旗银行成为全球市值最大银行,并一直保持“全球市值第一银行”的位置。中国农业银行20xx年7月上市,目前市值排名第五位。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中国银行业能够从这次危机中幸免的原因并不是我们的风险管理比华尔街和伦敦的金融巨头们先进多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 的后发优势、我们国家战略上的英明和我们的幸运。金融危机的一些根本性因素 比如高杠杆、大规模的证券化,我们在金融领域的改革中还没有来得及开展;我 国的资本项目的管制没有开放;我们巨额的外汇储备等因素,客观上保证了我国的金融领域没有受到大规模的、直接的冲击。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经非常深入,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对外开放政策是我国顺 应历史潮流的要求,也是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在对外开放过程中, 加强金融业治理,增强金融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就具有了突出重要的地位。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