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事业单位应如何进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
答:竞聘上岗是事业单位内部产生岗位人选、实现人员能上能下的一种竞争性选拔方式。考虑到竞聘上岗只是事业单位的用人方式之一,条例仅对需要竞聘上岗的程序作了原则规定。下一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组织部还将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的办法,对竞聘上岗的条件、程序等内容作具体规定。
基本工资+绩效+津贴补贴
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条例提出,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
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所在单位发生人事争议的,依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有关规定处理。
与劳动争议不同的是,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还包括工作人员对考核结果、处分决定等不服发生的争议,这类争议不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争议,不适用调解、仲裁程序。可申请复核、提出申诉。
日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市工商业联合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本市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的通知》。20本市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为:平均线10%,上线16%,下线4%。《通知》要求,应当兼顾效率与公平,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工资水平较低的,工资增长幅度应当高一些;工资水平较高的,工资增长幅度可以低一些。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工资增长幅度可以低于下线。《通知》还要求,应当着力提高工资水平偏低的生产服务一线岗位人员工资水平,一线职工工资增长幅度应当不低于本企业职工工资的平均增长幅度。
什么叫企业工资指导线?
工资指导线是政府根据当年经济发展调控目标,向企业发布的年度工资增长水平的建议,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基本方式。也就是说,工资指导线只是企业决定工资的参照系,对企业并没有强制性。其作用是为企业与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及确定工资增长水平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对国有企业实现工资总额管理的重要手段。工资指导线测算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等。
统计数据
10省份公布工资指导线
206月17日,全国共有北京、天津、湖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新疆、四川、辽宁等共10个省(区、市)发布了年的企业工资指导线。在这14个地区中,河南和新疆的基准线最高,均为15%;湖北的基准线最低,为10%。其中,河南和新疆的基准线最高,均为15%。值得注意的.是,与相比,多地工资指导线的涨幅出现了下调。
中国_人口与劳动经济所副所长张车伟表示,多地企业工资指导线涨幅下调,与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和利润空间压缩有很大关系,这意味着今年企业整体工资增长态势可能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由于企业工资指导线只是指导性建议,对企业并没有强制性,所以它并不能代表工资的实际增长状况。”张车伟表示,工资应该更多地由市场决定,工资真正涨多少应该由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协商,关键是要形成和完善劳资之间的工资集体协商谈判机制。[1]
北京工资指导线
2014年6月,北京市人社局发布了北京市2014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确定2014年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的一般水平(即基准线)为12%,最高水平(即上线或预警线)为16%,最低水平(即下线)为。
8省份公布年工资指导线
截至6月24日,全国共有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四川等8个省份公布了2015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在这8个地区中,新疆的基准线最高,为12%;在工资增长上线方面,天津、山西、山东均为18%,并列第一;而工资增长的下线,陕西最高,为5%。
与2014年相比,8个省份今年的企业工资指导线涨幅均无增长,均为持平或下调。
在基准线方面,除四川与2014年持平外,其余7个省份基准线均出现下降。其中,新疆、天津、山西、陕西这4省份基准线均下调了3个百分点,降幅最大。山东下调了2个百分点,北京下调了个百分点,内蒙古下调了个百分点。
在上线方面,北京与去年持平,山东、山西两省均从去年的20%下调至今年的18%,内蒙古从16%调到,新疆则从18%调至15%,天津从22%下调至18%,陕西从19%下调到15%,四川从18%下调至17%。
在下线方面,四川、山东、山西三省与去年持平,均为4%;北京从下调至,新疆从5%下调至3%,天津从4%下调至3%,内蒙古从下调至3%,陕西从6%下调至5%。
1. 引言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运输为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保证,进而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需要一定的交通运输能力来对其进行支持,以便能够发挥出国家的最大潜在经济能力。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交通运输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交通运输发展如果跟不上经济的发展,那么它必然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想发展经济,必须先要将交通发展起来。目前,我国无论是在铁路上,还是在公路上等都有着非常强大的交通网络,因此,交通运输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对其推动机制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我国的一个发达区域和一个落后区域来分析交通运输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2. 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流动有助于区域增长率的提高
随着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区域间的生产要素的流通成本随之不断降低或者流通速度随之提高,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也随之加快,生产要素因此进行了更合理的分配。当生产要素能够在不同区域采用很小的成本就能实现自由流通时,市场将会更广、更复杂。以下通过我国某两区域模型来分析交通运输的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
在以下的模型,本文将两大区域用甲区域和乙区域来表示,并假设如下:
(1) 经济发达地区为甲区域,主要体现在技术先进,劳动力成本高,剩余劳动力不足但是资本有剩余。甲区域是需要新市场进行投资,需要在释放剩余资本的同时能够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这样既解决了资本剩余问题,又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经济落后区为乙区域,其与甲区域的优势完全相反,不仅技术落后,劳动力成本低,而且资本不足但劳动力有剩余。此时乙区域希望引进外部资本,释放多余的劳动力。
(2) 起初,这两个区域由于交通运输的落后,生产要素的流通较少。
(3) 过了一段时间,两者的`交通运输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降低了两区域间的生产要素的流通成本,要素市场也得到了较快的互补。
要素流动是如何促进两个区域的经济增长的?本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分析,其中,系统产出量用Y来表示;资金投入量用K来表示;劳动力投入量用L来表示;资金产出弹性系数用α来表示;劳动力产出弹性系统用1-α。对上述公式进行微分得到:…… (1)
从式子(1)中可以看出,资本投入增长率、技术进步以及劳动力投入增长率都与经济增长率有密切关系。如果没有交通支持的话,两个区域都处于各自封闭环境下,甲乙区域增长率分别为:
…… (2)
…… (3)
交通得到快速发展后,甲乙区域间的生产要素得到了流通。一般会发生以下情况:
(1) 甲区域的一些先进技术会向乙区域里传播,从而使乙区域的技术得以进步,而甲区域的技术并没有得到什么进步。
(2) 甲区域会将部分剩余资本转向乙区域,使乙区域的资本投入量有所增加。
(3) 由于甲区域的劳动成本要高于乙区域,因此,乙区域的部分劳动力会向甲区域转移。
(4) 在甲区域,进入了低工资的劳动力,但是由于资本剩余,在增加劳动力的同时,劳动资本投入也会随之增加,劳动力代替资本率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在乙区域,会引进甲区域的资本剩余,但是甲区域存在剩余劳力,新投入的资本没有代替劳动力,因此没有变化。
交通发展后,两区域的增长率如下:
…… (4)
…… (5)
用(4)-(2)得出
…… (6)
用(5)-(3)得出 …… (7)
由上面假设可以推出:。
从式子(6)可以推出,也就是说,当交通发展后,甲区域的经济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交通发展后,引入了乙区域的劳动力,劳动力的投入也随之增加,提高了甲区域的经济增长率。在该时期经济会持续增长,报酬也呈递增趋势。
从式子(7)可以推出,也就是说,在交通发展后,乙区域的经济增长率前后也有很大变化,发展后明显比发展前经济增长率大,因此,交通发展对乙区域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交通得到发展后,乙区域得到了甲区域资本的支持,既使资本的投入率增加,又使剩余劳动力被充分利用,同时采用某些先进技术,增大了技术的进步率,提高了乙区域的经济增长率。在该时期经济会持续增长,报酬也呈递增趋势。
交通运输发展所带来的间接效益就体现在两个区域比没有发展交通前所多出的增长率。当两个区域的生产要素的不断流通,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有可能会比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率高。通过上述模型可以看出:交通运输发展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增长,我国的经济是由各个区域经济组合合成,因此,也就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
3. 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的发展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交通运输发展使我国各区域的资源配置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能够充分利用我国区域的要素,扩大了产品市场,促进了区域分工,加速了经济的发展。运输成本是经济增长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分工水平的提高都可以通过交通运输发展实现,我国落后地区如何成功向发达地区过度的内在机理都在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中体现着。
参考文献:
[1] 孙海军. 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 ..
[2] 田大洲. 山东省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 中国市场, , (19).
[3] 姜丕军. 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美国的经验及启示[J]. 生产力研究, 2010, (04).
[4] 戴弘. 河南省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06)
[5] 赵坚,杨轶. 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02) .
海南省年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意见
8月26日,记者从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该厅印发了《海南省2015年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意见的通知》(以下称《意见》),通知要求各市、县结合本地、本企业实际,紧紧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充分发挥工资指导线对企业工资分配方面的指导作用,积极稳妥地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促进企业合理安排职工工资增长,完善企业内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意见》指出,根据海南省经济发展情况和工资收入分配现状,以及20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并结合就业等方面的'情况,为保证企业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随着经济效益提高而提高,就海南省2015年企业工资增长提出四项指导意见。
一、企业货币工资增长基准线为。这是2015年海南省职工货币工资的基本调控目标,对生产正常、经济效益稳定增长的企业,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经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协商后,按该幅度安排本年度工资增长。
二、企业货币工资增长上线为。对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较高的企业,可以适当提高工资增长幅度,但一般不超过,以确保今年全省企业货币工资增长在基准线以内。
三、企业货币工资增长下线为4%,且企业支付给在法定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上述工资指导线适用于企业在岗职工工资分配。
四、海南省各类企业应根据工资增长指导线和国家有关工资政策,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签订工资协议,促进企业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摘要:在我国现行税收体制中,流转税已经名副其实成为我国税收收入的第一大税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保证我国财政收入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做出了卓越贡献。
因此,对流转税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本文首先从微观角度分析流转税在投资、消费、出口和技术进步几个方面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其次,结合我国现状,对优化流转税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流转税;经济增长;税收政策
一、流转税税负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的传导机制
经济决定税收,经济是税收源泉和基础,但税收对经济有反作用,经济和税收活动之间既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又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的传导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流转税税负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的传导机制,实质上就是指在这一传导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相互作用的程序及规律。
由于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消费、出口和技术进步来拉动,所以,流转税税负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的传导机制,又要通过流转 税税负对投资、消费、出口和技术进步的影响来描述。
(一)流转税税负对投资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时拉动经济增长、增加个人收入和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原动力,微观税负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民间资本的收益率,从而间接影响私人部门的投资决策。
例如,企业和个人在进行投资选择时,往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倾向于投资回报率较高的项目或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某个项目或产品的微观税负较低,且投资回报率较高,投资者必然会跟进。
诚然,还应该看到,企业和个人的这种投资决策,从局部看是理性的,但从全局看则会造成低税负高回报行业的生产过剩,即发生所谓市场失灵和效益损失的现象。
(二)流转税税负对消费的影响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消费对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起着引导作用。
微观税负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消费品的价格,从而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即产生所谓的替代效应。
例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品的供给比较丰富,人们选择的余地比较高,势必引起物价波动,对消费者的选择产生较强的替代效应,从而扭曲市场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
反之,如果微观税负水平较低,则对物价的影响较小,对消费者的选择产生较弱的替代效应,从而较为真实地反映市场消费结构,满足消费需求。
(三)流转税税负对出口的影响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求,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商品和劳务出口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微观税负的高低,直接影响出口商品和劳务的成本和竞争力。
例如,我国虽然按照国际惯例,对商品和劳务出口实行了退、免税政策,但由于受国家财力的制约和政府行政效率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出口商品和劳务的成本,降低了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
(四)流转税税负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增长的科技贡献率已成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较低的微观税负有利于技术进步。
例如,微观税负的高低主要是由税基、税率、税收政策等因素决定的,在一定的税制条件下,税基和税率不会轻易改变,但税收政策的调整比较灵活。
国家为了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通常会制定优惠的税收减免政策,相对降低微观税负,来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反之,较高的微观税负直接阻碍技术进步。
例如,我国目前实行的“生产性”增值制模式,对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额不予扣除,直接增加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投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犹如,我国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尚未涵盖只是产权转让和软件开发等领域,企业购进的知识产权或受让是专有技术使用权所含的营业税税款不予扣除,直接增加了高新技术产品的成本,影响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
二、我国流转税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1994年进行的全国税制改革,以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方式,保障财政收入为指导思想,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税制体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税制框架。
流转税为保证我国的财政收入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每一个国家实行的税制是由自身的经济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决定的,所以我国也不例外。
我国流转税税收比例占总税收的比例很大,这种税制结构的形成是与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紧密相连的。
由于流转税征税范围广,而且税收收入稳定,为了能够筹集到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我国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采用以流转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我国税制最大的缺陷是流转税在税收总额中所占比重过大,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例如抬高物价,制约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无法改善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
流转税作为税收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也必须逐步进行改革。
(一)政策建议
1.生产型增值税存在的天然缺陷决定改革增值税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即对纳税人固定资产买价中的税额,在固定资产购入时不允许一次全部扣除,而是根据固定资产使用年限,逐期扣除每期提取折旧额中所含的税金。
由于生产型增值税对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不予扣除,因而企业投资的税负较重,不利于企业扩大投资,促进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另外生产型增值税将购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增值税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因此会导致对固定资产的重复征税,加重企业的税收负担。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这样在增值税税负成本上,这些国家的产品就比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的中国要低,不利于我国产品与外国产品竞争。
改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将固定资产购入时所支付的增值纳入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并允许一次性全部扣除,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加速更新设备和积极采用新技术,也有利于减少资源配置中的税收扭曲、公平税负。
同时要拓宽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将交通运输业和建筑并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是增值税的抵扣链条能够顺利连接。
在保证财政收入的前提下,逐步降低税率,以充分发挥税收中性的作用。
2.改革营业税。
由于增值税和营业税范围划分不合理,导致了重复征税问题的出现。
营业税的征收范围和营业税各个税目的划分不清楚,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税收流失、不同经营者之间税负不平衡,有悖税收的公平原则。
调整营业税的征收范围,按照新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将第三产业全部征收营业税、同时简化税目税率,以促进从事第三产业的各类企业平等竞争。
为了保持对某些行业的特殊税收调节,可以对这些行业实行幅度比例税率,其中奢侈性消费项目税率还应当从高。
3.改革消费税。
我国目前仅对烟酒等11个税目征收消费税,但对于目前市场经济发达,商品种类繁多的我国来说,消费税的征收范围还是显得很窄。
而且,即使是在原来的税目中,也存在着一些遗漏。
调整征税范围,对酒精、汽车轮胎、护肤护发品等普通消费品停止征税;对一些收入一般的消费者极少问津的高档消费品、奢侈品和不利于资源、环境保护的消费品征税,并课征高税率,这不仅符合优化商品税理论的原则,也能加强消费税的调节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雍君.税制优化原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2]胡怡建.转轨经济中的间接税[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3]倪秀莲.发展相关经济,增加“两税”收入[J],《税务研究》,7.
工资增长,民生问题,亦是管理问题,
沸沸扬扬的《工资条例》修改牵动着社会的神经。目前,《工资条例》草案修改接近尾声,该草案最大的亮点是工资增长需要协商,企业增长要与职工工资增长适度挂钩。这一个很好的风向标,其码,可以作为分配机制的重要原则。
早在许久前,我就撰文《工资增长: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出:员工工资的标准应遵循利润同比增长的原则,即给员工加工资绝不是恩赐与犒劳,而是与企业分红理念一致,理所当然的事情,不是道德使然。因为企业在不断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员工亦是一样的。企业追求利润的增长,员工追求工资的增长――老板最关心的与员工最在意的完全是一样的。
当领导在员工大会上激情洋溢地高呼公司业绩翻倍的战略目标时,为什么员工并不是心潮澎湃?要知道员工内心最感兴趣的还是自己工资的增长,与其和员工总谈业绩目标,不如谈他最感兴趣的工资目标。所以,将员工的工资增长作为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来抓,更能促进公司业绩的增长,这是一种成正比的关系,即企业的目标不是简单的销售额增长、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而是包括员工的工资增长比例,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作为企业要想赚大钱首先得学会分钱。赚钱容易分钱难――不少企业在分配上分得朋友不是朋友,亲戚不是亲戚,兄弟不是兄弟。一个不善于分配的人,结果把人都给分跑了。企业分钱能力要比赚钱更重要,如果掌握了分钱的能力,赚钱会变得更容易。只有让别人赢的人自己才能大赢,如果企业想持续地赢而又不能保证员工的赢,那只能是天方夜谈而已。
然而,不少企业用过去的标准衡量员工的需求,认为员工是“贪得无厌”。想一想,员工工资不高,如何能死心踏地干活呢?这是最基本的道理。把工资当作企业重要成本的概念要逐渐地舍弃,如今,员工是企业没有写进董事会成员的另一种形式的“股东”。员工的工资不是由企业说了算,而是由市场说了算。
另外,有说法工资增长将与CPI挂钩。当时有学者指出,与CPI挂钩难以操作。个人认为,不只是难以操作,而是不符合原则。CPI是整体指标,范围过大,在不同单位或公司的贡献或收益不一样的情况下,与平均主义分配的原则没有区别的,反而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在市场体制下,工资增长与企业增长相挂钩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qitafanwen/972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