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建筑财务工作概述范文(精选3篇)

建筑财务工作概述范文(精选3篇)



建筑财务工作概述范文 第1篇

我们对财务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其根本目的是发现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减少企业财产不正常损失的可能性,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完全消除财务风险并确保永远不在发生是不现实的,财务风险的这种客观存在性对于财务风险防范有两方面意义:第一,不断的强调企业必然面临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可能导致财务机制不稳定并带来财务损失,被动地等待风险的出现进行事后弥补,不如主动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将风险及时的控制在源头;第二,完全消除财务风险不切实际,所以企业不能以零风险作为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财务风险控制目标应设定在一个合理且可接受的范围内。

二、建筑施工企业异地经营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原因

建筑施工企业的员工流动性很大,企业内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会经常性的发生变动。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季节性作业强度大,公司经常在异地设点,施工所需设施设备也是在不同地域间经常转换,相关人员将施工工作和日常生活混合在一起的方式使企业管理难度增大,财务风险提高。

1.内部因素。

首先,施工企业内部人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员工主观上缺少应有的道德规范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面对一些经济利益的诱惑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在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疏忽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其次,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及管理方法不够完善,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较为粗糙,没有实现精细化管理,还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去管人、管事,成本控制责任落实不清晰,管理架构划分混乱,缺乏对企业成本的全面控制。然而,每一项成本的控制会都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没有有效的管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

2.外部因素。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异地开发需要面对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有的建筑施工企业业务甚至发展到了国外,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市场环境、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建筑施工企业跨地域经营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在经营管理中也将面对更多大的威胁,复杂的外部环境给企业财务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其次,从目前国内市场情况来说,建筑施工市场的规范性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为了抢占工程签订有不合理条款的合同,有可能在工程施工初期就面临亏损的局面,企业的财务压力不言而喻。当企业资金不足时,为了完成合同约定企业不得不高额举债,紧张的经济环境造成企业赢利的不确定性,这样的财务风险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隐患,甚至可能瘫痪、破产。最后,在工程结算阶段建筑施工企业有可能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建筑施工行业的赊欠款情况严重,工程施工的最后阶段往往就是企业资金风险最大的阶段,这对资金压力本身就很大的建筑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财务资金面临断流的风险。

3.跨地域经营带来的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在异地经营的客观环境中,企业的所有者和企业的管理者两权分离,异地公司的实际管理权掌握在受托管理者手中,企业所有者的经营目标很可能与受托管理者的个人利益目标存在差异,部分职业素质较差的受托管理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利用异地管理受控性较差的特点与财务人员勾结舞弊,谋求个人利益却损害公司利益。此外,总公司与异地项目距离遥远容易使管理失控,地域上的差异性带来了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及多变性,总公司的管理者不可能触及到异地项目的每一工作环节,然而建筑施工企业的每一项具体业务基本都涉及到资金的流出,这使建筑施工企业的隐含财务风险加大。

三、异地建筑施工的财务风险防范

1.细分岗位、明确权责、相互约束。

组建财务班子时要积极吸收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财务人员不但要具有财务核算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能够敏锐的发现生产经营中的财务风险信号,并积极向总公司反映风险信息,以便及时抵御有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此外,对于异地施工项目岗位要细化,不相容的职务要分离开来,决不能由同一人兼任,实现工作中的互相监督,更好的约束部分人的私欲。工作中明确权责,责任与奖罚挂钩,对于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对工作中违反制度的行为要给予责任人严厉的处罚。

2.实行资金管理与资金使用分离。

总公司对所有异地项目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异地项目只有既定用途、既定数量资金的使用权。总公司应该建立起资金管理机制,对内部资金统一调配,合理安排,降低资金成本并控制资金风险。内部结算管理中心模式值得各建筑企业借鉴,总公司在银行设立账户,各异地项目定期将资金上划到总公司账户,资金由总公司统一管理,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实际操作中有如下一些建议:第一,实行异地项目备用金制度,异地项目可对留存备用金行使决策权;第二,实行多入口,一出口的管理模式,总公司对资金管理高度集权;第三,资金集中调拨模式,总公司将资金信息内部公开,项目根据实际需要向总部提出资金使用申请。

3.对异地受托管理者进行年度审计。

建筑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管理作用,做好对异地建筑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工作。建筑企业可以以年度为周期,对异地受托管理者的管理经营效果进行审计监督和管理评估,及时的发现经营中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不管建筑企业使用的是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都应该确保审计工作开展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4.采用电子信息技术系统,网上公开管理信息。

建筑财务工作概述范文 第2篇

(一)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的概念。

施工管理是指建筑项目修建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建筑造价通常是指进行某项建筑项目的建设所花费的资金,即从项目筹建到竣工验收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建筑造价部门是把每个部门的财务状况汇总起来的企业核心部门,而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关系的结合是建筑企业通过叠加所有部门的价值而实现的。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关系的结合是在建筑企业既定的总体规划下,通过对施工项目所需人力物力的投入,对资金的筹措以及对运营费用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过程。

(二)中国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的内容。

科学的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结合关系是中国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的重要内容。在了解建筑企业的现实状况和市场供需条件后,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结合关系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前途至关重要。明确市场的发展方向是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结合的基本内容。所有的建筑企业目标都要取决于市场,市场是决定企业胜负的平台。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的结合要明确目标,对于变幻莫测的市场需求能及时作出财务调整,这样的建筑企业发展才能长远。财务数据资料也是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结合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筑企业的财务数据和资料是其发展的重要记录,这些数据和资料通过整理、计算、总结不仅能反映出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关系的结合程度,也能为企业未来一定时间内的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关系发展提供依据,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但是这些价值都在财务数据和资料的记录真实、完整、准确的前提下。

(三)中国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关系的结合模式。

正常情况下,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关系有三种结合模式。集权型模式是建筑造价部门对资金有非常严格的把控,一般采用统一管理的方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资金的控制、决策全部取决于建筑造价部门,而施工管理部门只拥有很小的权力。建筑造价部门将施工人才的选拔、资金筹措等重要事宜统一掌握,这使得建筑造价部门权力完全集中。这种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关系模式的优势是它能统一决策和控制财务,有利于建筑企业对费用的宏观掌控,减少施工管理部门的资本风险和管理风险。这种模式也有明显的缺陷:建筑造价部门的权力过于集中,容易打击施工管理部门的自主性,使得决策失误的风险变大。还有一种分权型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关系模式。分权型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关系模式下的企业部门享有足够的权力。企业部门在人才的选拔、资金的筹措、运用等方面都有足够的权力,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决策。分权型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关系模式的优点是部门决策方便快速,容易抓住机会,减轻建筑企业的管理压力和风险。它的缺点是企业很难统一决策,各部门独自决策,容易忽视企业的宏观利益,企业很难对总体费用进行控制。由于这两种模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针对这些缺陷,集权和分权结合型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关系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关系模式强调建筑企业适宜的集权与分权,这样不仅能发挥建筑企业的总体控制作用,激发施工管理和建筑造价部门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同时也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的结合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结合关系的制度不健全。

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结合关系的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人员之间的分工任务界限不清,缺少专业的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人才,或者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的责任由一些业余的其他部门兼管或直接由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会造成各部门的责任不能落实。此外,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部门岗位设置容易产生重复或披露的情况,影响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专业职能的发挥,这些结合制度的不健全尤其会给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负面影响。

(二)费用预算控制执行力度不够。

建筑企业的建筑造价部门在预算财务时因为没有相应的预算控制,导致严重的资金费用浪费,对企业的信誉产生了负面影响。各部门对财务预算的理解不到位,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的结合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限定财务预算,会导致施工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基础预算资金时通过其他资金来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发生。

(三)对项目核算不够重视。

施工管理部门往往侧重于强调项目设计方案和项目进度,绝大部分只是重视项目能够准时完成,却不会结合建筑造价更多地注重本来重要性很强的工程核算,如此也就使得工程在核算上会出现了很多的缺陷和问题。

三、解决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结合关系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结合关系的制度。

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部门要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严格把关各项施工费用的审批。对于部门内部制度的实行状况必须由专业管理人才定期进行严格检验。充分发挥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专业人员在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结合关系中的作用。对于存在的问题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进而将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结合关系推向制度化管理的道路。各部门应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定期检查建筑项目的资产,把每项施工费用都记录得真实完整准确。

(二)具体化施工财务预算。

建筑企业项目报审制度的建立对于完善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结合关系中财务预算的作用不可估量。在各项目的部门预算之前,组织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部门的监督人员对纳入部门预算的前一个项目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各部门项目经费的使用状况,为部门的建筑项目预算计划费用提供依据。企业财务制度是各部门内部财务约束制度建立的基础,只有预算机制细化,才能使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部门人员按照制度严格执行相关预算,提高施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中国企业的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部门预算改革制度并没有真正改善,企业应该根据预算执行的实际问题,作出适当调节,使之适合企业发展的规划。

(三)强化工程核算。

建筑财务工作概述范文 第3篇

文/钮雪涛

建筑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监督工程项目财务及相关职员将有关的财务管理措施和规则落实到各个岗位中,规范工作流程,保证项目顺利进行。我国建筑企业数量众多且多处于高负债经营的状态,财务风险较高,再加上建筑企业的经营项目投资金额大,生产周期长,工程项目分散,员工流动性强,增加了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难度。

建筑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现状

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财务内部控制基础薄弱。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改造,但是仍有一些企业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监事会的监督流于形式。建筑企业多采取多级管理模式,各级公司之间经营权限不清,各自为政,权力分散,经常出现摩擦。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为方便工程管理,建筑公司会针对单个工程临时设立项目部,公司资金收支集中于项目部,不利于资金在项目间流动。实际上,由于建筑企业的资金回笼较慢,当一些子公司或项目部出现资金缺口向银行贷款时,另一些子公司、项目部却资金充裕,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这是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个难点。另方面,项目部设立的资金账户繁多,一些子公司私设账户以减少利润上缴,而总公司缺少统一的账户设立、审批和控制手段,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除此之外,对于垫资项目,建筑企业内部通常未建立关于建设方的资信调查、信用评价方面的控制制度,缺乏资金风险防范意识。

财务预结算方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建筑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采用的定额计价模式明显缺乏实效性和准确性,由于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早于竣工结算,工程项目的工、料、机价格波动,必然导致预算不能科学地反映资金需求情况。另一方面,由于三边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更改设计工程)的普遍存在,工程项目出具设计变更通知与技术核定单的状况也很多,然而财务人员对工程的设计变更与技术核定单的真实性与合理性缺乏了解,企业也并未建立有效的现场签证监督机制,造成了结算的不准确。

内部审计监督职责弱化。内部审计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水平,加强企业成本管理,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在我国的建筑企业中,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监督的效果,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建筑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隶属财务部门管理,缺乏独立性;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较低,审计质量有待提高;内部审计以工程预算、变更环节检查为主,忽视对竣工决算的审计,以财务报表作为审计重点,无法合理评价内部控制的运行状况;企业不重视内部审计的测试与维护,导致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提出了有效的审计意见,也难以实施,无法发挥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与此同时,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由于不了解建筑企业的经营项目,因此很难对建筑企业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督。

企业不重视财务内部控制。财务内部控制虽然是隐形的,但是却对企业的平稳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建筑企业的负责人多将工作重点放在施工技术上,“重业务、轻管理”的现象广泛存在于国内建筑企业中。虽然有的大型建筑企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执行力度不足,根本无法有效地贯彻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中来。企业长期忽视财务、审计等管理流程的内部控制,导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处于失衡状态,很多工程项目虽然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质量一流,但是却赚不到钱,甚至出现亏损。

建筑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树立科学的财务内部控制观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够有效施行的关键在于员工,我国建筑企业的员工构成复杂,文化素质比较低,很多人认为财务内部控制只是会计的工作,与自己没有关系。只有将财务内部控制的观念普及到每个部门的员工,让全体员工都能树立起积极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并且设立多维度的奖惩机制,才能顺利地施行各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包括财务预算审计、施工投入审计、项目结算、账款回收的审计,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是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建筑企业应设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审计监督机构,对资金使用情况、材料购入、固定资产等方面进行重点审核,跟进财务指标完成情况,组织定期与不定期的财务监察,并且跟踪监察审计结论执行情况,从而切实落实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能,确保审计意见得到采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监事会制度即政府和产权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监督企业经营和财务会计状况的一种制度,能够有效增强财务控制和监督,值得引起建筑企业的重视。

加强资金集中管理。针对建筑企业投入资本大、资金回笼慢、工程项目分散、财务控制困难的问题,建筑企业可推行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在总公司设立资金管理中心,由总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公司的筹资、资金调配、备用金拨付、工程款结算等工作,工程项目用款需审批,各工程项目部按季度上缴利润。这样,当某项目部出现资金短缺时,直接向上级申请即可,建筑企业由此实现了资金在子公司与子公司、总公司与分公司间的合理调配,提高了资金使用率,减少项目管理层克扣利润现象的出现。当公司资金不足时,由资金管理中心联合相关财务部门进行筹资,可以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加强预算与核算控制。建筑企业的预算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公司总部投标成功,由总公司建立管理班子并编制整个项目工程的总预算,与项目利润指标息息相关,是整个项目业绩考核的重要参考标准;其二是项目责任成本预算,工程项目部结合实际的施工方案和投标报价,并且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预算阶段的财务控制要点是工程预算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利润指标是否科学,责任成本预算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反馈机制是否通畅。对此,企业在编制工程总预算时应当组织工程、技术、财会人员进行会审,对编制依据、工程量、定额套用、项目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验证;工程项目部应在总预算的基础上编制项目责任成本预算,并且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筑企业应建立明确科学的总预算控制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权限,对于不能及时上报问题的责任部门进行批评并与绩效考核挂钩。在会计核算方面,建筑企业应建立严格的业务审批流程和财务核算清查规定,明确财务审批的范围,加强财务自查,保证实际工作与财务内控文件相符,为财务内部控制的施行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施工过程的财务控制。建筑施工阶段是建筑企业最重要的业务流程,也是创造利润的基础环节。在这一阶段,财务内部控制的重点是项目成本控制。建筑项目成本是指建筑企业为完成工程项目的建筑安装施工任务所耗费的各项费用总和。由此可见,此阶段的控制重点包括两方面,管理行为和成本指标。对此,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成立专门的项目成本管理部门,负责对项目成本进行管理,对比分析施工过程中实际成本支出与计划支出的不同,及时将问题上报,给予纠正;对合同中规定的主要费用实施计量,随时检查: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根据材料市场行情指导价格,控制材料购入环节:定期盘点施工资料、机械器物,并做好实物资产收支登记;设立岗位人员在成本管理中的职责并且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并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当施工过程中实际支出与计划支出出现偏差时,因地制宜地调整月度、季度计划成本目标以及相应的考核指标,确保控制措施的效果。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