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保健按摩的论文范文(实用3篇)

保健按摩的论文范文(实用3篇)



保健按摩的论文范文 第1篇

【关键词】养生思想;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

一、传统保健体育课程具备养生属性

从体育课程的视角分析传统保健体育,是我国古代传承至今的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同时传统保健体育还具备了养生及预防疾病的功能。对于一般医疗手段施治而言,传统保健体育更加注重发挥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控制自我心理及生理活动,进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对于医学不断进步,医疗手段增多的今天,参与传统保健体育锻炼,不但绿色低碳环保,对于体质虚弱、疏解心理压力、慢性疾病防预者有明显的养生作用。

二、中医养生思想

中医养生思想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上,《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认为养生是在未病时,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机能,提高抵抗疾病能力,避免病邪入侵,而达到防预疾病的作用。其主要通过积极调养身体正气、顺应自然、养性调神、不妄劳作、节制饮食等方法,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三、传统保健体育与中医养生思想两者契合

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闪耀的明珠,是中华民族实践积累的瑰宝。其不仅具备强身健体、益智防病的思想指导,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终生体育、培养学生养生保健的重要实施途径。因此,不能把中医药院校中传统保健体育教学单一列为体育课程。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学习,与中医思想的形成和完备,有莫大的关系。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与传统保健体育养生防病的思维模式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在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灌输中医养生治未病的思想,同时,应把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学习看成是治未病养生的一个重要的实施手段。

四、培养与落实

中医养生思想在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中渗透、培养、落实是一个复杂的体教结合、医体结合、医教结合的综合问题。本文主要通过课程教学大纲规划、课程教师的培训、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如何引导养生习惯的养成等四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一)教学大纲规划。教学大纲作为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其关乎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材内容的编写、授课计划的落实、课程考核办法、教学反馈评估等,对传统保健体育课程如何教学、如何实施、如何考试及学时如何分配等都有具体的要求,它是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为使中医养生思想与传统保健体育课程能有效落实,必须从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开始,设置以中医养生思想为指导思路的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从大纲上规范教学的实施,明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考核的办法,使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具备纲领性指导思想。

(二)课程教师的培训。现今,在中医药院校担任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任务的体育教师主要还是以学院派体育教师为主,鲜有中医药院校毕业的体育教师。为了能让传统保健体育课程能渗透中医思想,对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师进行中医养生思想的培训是有必要的。现今,大学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忽略的,同时,教师为适应学科的需要,健全学科知识体系,适当进行培训亦是理所当然的。

中医药院校中具备中医养生思想完整体系的中医学课专业背景的教师,教授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是可行的,其意义和作用在于,全方位对中医药院校的学生进行中医思想的培养,并涵盖在体育教学中。

(三)课程教学中落实。生命在于运动的口号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在业余锻炼中被广泛提起。而实践中应该是生命在于适当适度的运动。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说明了运动要养成习惯,同时适度适当。然而对于中医药院校学生来说,每位学生运动的适当程度是因人而异的,此与中医中辩证施治是同一个道理。因此,要想全面落实中医养生思想于传统保健体育课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分析掌握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状况,依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状况,进行分组分类教学。教学的内容相当,但是依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分组设置不同的体能训练目标;依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素质,分组设置不同的养生手法训练等,以期达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内容。

(四)引导养生习惯的养成。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能传授给学生各种实践功法,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易筋经等,并在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中医养生思想。但中医养生思想是一个体系完备的理论,不是单一功法的锻炼和思想的培养就是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中医养生认为,辩证认识自己的身体,顺应自然四时,起居有常,饮食调配,养性调神,动静结合,不妄劳作,方能全面使人体气血阴阳得到调整平衡,从而发挥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效能。

参考文献:

[1]马英.中国传统保健体育运动的中医学思考[J].辽 宁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2009,2(2).

[2]韩洋.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传统保健体育的意义[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9):74.

[3]袁跃,吴桂平.论中医养生与传统保健体育的社会功能演进[J].合 肥 工 业 大 学 学 报,2013,1(2).

[4]王博.中医药院校开展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思路探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6.

[5]翟立武.高等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改革特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3.

保健按摩的论文范文 第2篇

1.研究对象

从广西抽取出三所民办高校,分别为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和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研究这三所院校开设养生保健课程的现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与网络搜集、查阅大量养生保健相关文献与专著以及关于现行养生保健课程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与利用。

(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并通过互联网、电子邮件以及三所院校实地调查等方式发放和收集问卷。进而对问卷进行调研,获得相关数据。

(3)数理统计法。在剔除无效问卷后,对收集到的180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常规统计与统一整理。

(4)实验对比法。在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选取新生班级,通过新班级进行新课程教学模式实验,对比高年级学生与新生的实验效果。

3.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理论准备。首先,对广西三所民办高校的养生保健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其次,对广西民办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体系与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再次,进行实验教师的新课标实施方案学习培训;最后,分析体育教材,并实地考察调研广西地区地方养生保健发展现状。

第二阶段:建立健全养生保健课程的改革体系。研究并提出养生保健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包括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法改革和评价体系等。

第三阶段:实验阶段。在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的新生中,开展新养生保健课程教学模式的实验。

第四阶段:结题总结。对新旧课程教学模式的实验效果进行对比、反馈与总结,并撰写分析报告。

二、新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结果分析

1.新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第一,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对现行养生保健课程的教学活动具有方向性指导作用。因此,其立足于2003年《课程方案》和2004年《指导纲要》内的明确规定及广西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树立了具有正确导向的课程教学指导思想。

第二,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养生保健课程教材建设。广西民办高校的养生保健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广西地方养生保健教学需要,以及群众体育开展的实际,对民办高校养生保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材进行了重新选择与优化。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方面,通过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合理选用?n程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受教育者既是养生保健课程的接受者,又是未来养生保健知识的输出者,所以教学方法与手段也随之转变,加快现代化进程,即由单一的纸质媒介转向多元媒介的综合运用。

第四,完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将现行单一课程考评系统,即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技术评定和成绩达标等主要内容不断拓展、创新,转向多角度、多形式、多方法的综合评价。全面强化评价的导向、教育、检验、反馈、鉴别、规范、深化和激励的综合功能,加强对学生实际运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与评价。

2.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与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广西3所民办高校的养生保健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教学目标与指导思想不明确、教学内容简单和教材滞后、教学手段与方式传统、实践操作教学不足等,导致学生对养生保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较差,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然而,通过重新设计养生保健课程的教学模式,并将新模式在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新年级进行实验后,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新型养生保健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多元的学习资源和更为优越的学习条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升了养生保健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保健按摩的论文范文 第3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在“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健康工程学术大会”上说,要多方研讨养生保健“治未病”的深刻内涵,继承创新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全面发展。

早在2000年前《黄帝内经》中提出的“治未病”理念,一直是中医药重要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医药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各个环节。马建中说,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深刻变化以及医学目的的重大调整,“治未病”这一古老而前沿的理念,显现出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建立在“培元固本”、“辨证论治”基础上的养生理论、内外兼修的养生功法、治外调内的经络技术、调节脏腑的养生产品,对当今重大疾病尤其是老年病和慢性病方面,有着明确的现实意义。当一些所谓现代病、文明病相继出现之时,“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系统理论及灵活多样的技术手段,体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

马建中说,中医养生在社会各个层面广受欢迎,中医“治未病”思想受到广泛关注,各级政府推动中医养生预防保健的力度不断加大,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亚健康人群、老慢病人群从中获益匪浅,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尚未得到广泛普及,服务模式尚需不断完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手段和形式需要丰富,专业技术队伍缺乏,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同时,广大群众对于中医养生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认知有限,对于当前中医养生的各种说法和做法不具有判断力,一些打着养生旗号的人用极端的、片面的、违反中医基本原理的甚至是欺骗的手段,不实传播,在社会上造成大众对中医养生的认知偏差,长此以往,将对整个中医药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马建中强调,当前在医药负担不断增加的大环境下,中医养生在社会上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将加大对中医养生保健的推广和投入:一是不断创新和推广“有特色、系统化、实用性”相结合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方案,发扬光大“治未病”思想,为众多中老年、亚健康、老慢病人群提供优质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二是中医养生既要有理论深度,又要有科普宣传,要坚持“科学客观、实事求是、以人为本、服务社区”的原则,让广大群众学习到中医养生思想真实内涵,真正让群众受益;三是要积极引导中医养生产业健康发展、自我约束、科学规范。

“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健康工程”由中国保健协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元润堂治未病研究院共同发起,以学术方式推动中医养生的继承和传播,旨在推广科学的养生保健文化,推行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推进健康的养生保健方式,建立完善的养生保健体系,探索并构建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生保健需求的健康机构,让真正优秀的传统养生文化与技术为当今和谐社会服务。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