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机械采摘茶叶论文范文(3篇)

机械采摘茶叶论文范文(3篇)



机械采摘茶叶论文范文 第1篇

肥料是指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1]。化肥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工业合成肥料,在提高农产品产量上具有重要作用,但化肥的长期施用也会造成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和肥料利用率降低等问题。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是提升耕地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助推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节本增效、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举措[2-3],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凤冈县为贵州茶叶主产区之一,茶叶种植面积广,现有茶园面积万hm2,建立有凤冈锌硒茶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茶产业健康发展。为推动凤冈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凤冈锌硒茶提质增效[1],探索不同品种有机肥在茶叶生产上的性价比,特开展不同品种有机肥对比试验,以期为凤冈县高性价比茶叶生产种植提供理论基础。

1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供试肥料:莲花牌有机肥(莲花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庄园保牌有机肥(遵义农神肥业有限公司),锦湘牌有机肥(贵州省锦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百佳一号有机碳菌肥(广州佰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爱格丽牌有机肥(深圳市爱格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勤运牌有机肥(贵州勤农运鑫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供试茶叶品种:小叶福鼎,来源于四川。该品种茶叶成品芽头肥壮,满披白毫,因其如银似雪而得名,在凤冈县种植面积较广。

试验地概况试验设置在贵州省凤冈县绥阳镇砚台村的成龄茶园,试验地总面积,地理位置东经°,北纬°,海拔高度848m,年均气温℃,年降雨量1260mm,无霜期271d,年均积温5530℃,年日照时数960~1336h,年均日照时数1128h,年均降雨数183d。试验地生态环境好,光照充足,土壤为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试验地的土壤理化性质为、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试验设计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试验,不设重复,以自制纯有机肥(凤冈县群丰烤烟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对照,每小区面积100m2,长20m,宽5m,每小区茶叶3行,各小区之间用绳索分开,安装标志牌,各处理管理一致肥料施用时期及比例见表1,且所有处理的肥料2020年11月26日在茶园冬季管理时一次性全部施用。测定指标采春茶(苔茶)鲜茶测产,测产方式为采3行中间的1行茶叶测产,测产期为2021年4月21日至5月8日,共计测产4次。2021年10月28日采秋茶(苔茶)鲜茶杀青烘干后送遵义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检测水分、水浸出物(质量分数)和游离氨基酸总量(质量分数,以谷氨酸计)等。

2结果与分析

不同有机肥处理的茶叶产量从表2可知,处理1~7的鲜茶产量分别92kg/667m2、140kg/667m2、142kg/667m2、122kg/667m2、128kg/667m2、124kg/667m2和120kg/667m2(表2),处理3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处理5)增产14kg/667m2,增产率达,其次是处理2,比对照(处理5)增产12kg/667m2,增产率为,其余处理的产量均低于对照(处理5)。

不同有机肥处理的茶叶品质从表3可知,处理1~7的水分含量分别为、、、、、和,处理2的水分含量最高,其次是处理4,处理1居第三;处理1~7的水浸出物分别为、、、、、和,水浸出物最高的是处理6,其次是处理1,处理2居第三;处理1~7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和,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的是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其次是处理4,处理6和处理7居第三。

不同有机肥处理茶叶的经济效益从表4可知,处理1~7的产值分别为3682元/667m2、5603元/667m2、5683元/667m2、4875元/667m2、5115元/667m2、4963元/667m2和4819元/667m2,处理1~7的投入分别为1210元/667m2、1401元/667m2、5360元/667m2、1676元/667m2、1427元/667m2、1585元/667m2和1483元/667m2,处理1~7的投产比分别为1∶、1∶、1∶、1∶、1∶、1∶和1∶。投产比最佳的是处理2,其次是处理5,处理7居第三。3结论试验表明,处理3(贵州省锦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锦湘牌有机肥)的春茶(苔茶)鲜茶产量最高,为142kg/667m2;其次是处理2(遵义农神肥业有限公司的庄园保牌有机肥),鲜茶产量为140kg/667m2;鲜茶产量第三是处理5(凤冈县群丰烤烟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制纯有机肥),其鲜茶产量为128kg/667m2。商品有机肥处理中投产比最高的是处理2,投产比为1∶;其次是处理5,投产比为1∶;处理7(贵州勤农运鑫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勤运牌有机肥)第三,投产比为1∶。在茶叶品质上,水浸出物最高的是处理6(深圳市爱格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爱格丽牌有机肥),其次是处理1,处理2居第三;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的是处理1、处理2、处理3(贵州省锦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锦湘牌有机肥)。综上,根据产量、投入比和品质总体分析得出,为改善凤冈县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凤冈锌硒茶”提质增效,遵义农神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庄园保牌有机肥可在凤冈县茶叶生产上推广应用。

机械采摘茶叶论文范文 第2篇

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产茶省份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西汉末年就有茶叶种植历史的记载。安徽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以南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肥沃,植被丰富,雨量充沛,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孕育出品质优异的茶叶品种,其中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太平猴魁、霍山黄芽等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声誉。

一、安徽省茶产业发展概况

茶叶是安徽省传统优势产业,该省历来重视茶产业发展。近年来,安徽省茶叶种植面积、产量与产值在全国均稳居在7、8位左右。2015年以来安徽省茶叶种植面积和产业如表1所示。2019年,安徽省茶园面积、产量、产值仅分别位居全国第7位、第8位、第8位,茶叶出口金额居全国第3位,茶叶综合产值亿元,其中一产产值亿元,亩产值5191元;茶叶也成为安徽省山区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发挥重要作用。

二、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

安徽省茶园多分布在丘陵山区,地形复杂,茶园管理环节机械化难度大,只有修剪、加工环节机械化发展相对较快,其它环节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有的环节处于无机可用的情况。2019年,全省拥有茶树修剪机90995台,机械修剪面积万亩,机械化水平达到,部分县、区茶树修剪环节机械化水平已达到100%;机械化中耕面积万亩,机械化水平;机械施肥面积万亩,机械化水平;采茶机保有量11877台(包括单人和双人采茶机),茶叶机械化采收产量39676吨;茶园机械化植保面积万亩,机械化植保水平达到;全省茶叶加工机械264930台(套)。

1.茶园耕整地适宜机具少。茶园耕整地包括中耕、除草、施肥等作业。安徽省耕整地机械主要是小、微型机具为主,主要有微耕机、田园管理机、便携式割草机等。因全省茶园种植地区多为丘陵山区,很多山区茶园缺少专门的机耕路,道路窄,崎岖不平,机具难以上山作业,只有小型机具可以通过人工抬到山上进行作业;同时由于山区茶园土质硬,土壤板结,石块多,微耕机、田园管理机等耕整地机具适应性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目前安徽省山区茶园没有专用施肥机具,施肥方式主要是微耕机配套开沟机,开沟后再人工撒施肥料。由于丘陵山区地形和道路的限制,只能选用轻便型的开沟机进行作业,施肥要求开沟深度在10~15cm,山区土壤板结、土质硬,小型的开沟机往往因为动力不足而达不到开沟深度。

2.茶园植保效率不高。安徽省茶园植保环节主要采用背负式机动喷雾机、电动喷雾器等植保机具进行作业,此类机具对丘陵山区地形适应性好,但作业效率低。随着国家对茶叶的安全要求越来越严格,如何提高植保机械农药利用率、降低农药施用量、减少农药残留至关重要。目前茶园常用的背负式机动喷雾机虽然相对于人工具有效率高、省时省力的优点,但是相对于大田作物常用的无人植保机、喷杆式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来说,还具有剂量大、粗放式、高强度的缺点,山区茶园适用的“高工效、低喷量、精喷洒、低污染”高效植保机具是茶园植保机具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各地也相继开展无人植保机进行茶园植保作业的示范推广,与背负式机动喷雾机相比具有灵活性强、喷洒均匀、节水节药、效率高的特点。无人植保机在坡度较小、环境空旷、集中连片的茶园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但在高山茶园,地形复杂,无人植保机的操控难度更大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3.名优茶采摘无机可用。茶叶采摘环节是茶园生产中用工量最大的环节,占整个茶叶生产环节用工量的一半。目前茶叶采摘机械仅能做到大宗茶的采摘,名优茶为了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对茶叶品质要求较高,通常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作为采摘标准,机具很难获取采摘目标。名优茶的生产消费主要在中国,国外也没有名优茶采摘的机具,无从引进、无法借鉴,目前只能依靠人工采摘作业。安徽省名优茶生产占50%左右,名优茶的经济效益在茶叶生产中占有绝对优势,名优茶采摘机械化瓶颈成为制约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4.茶叶加工技术水平亟待提高。茶叶加工环节机械化技术和设备较为成熟,茶叶加工机械种类丰富,杀青机、烘干机、揉捻机、理条机、提香机等涵盖了茶叶加工的各个环节,安徽省茶叶加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由于全省茶叶种植生产是以分散经营为主,家庭作坊式加工依然存在,部分老茶区受自身经济发展水平限制,茶企、茶农自身投入能力弱,茶叶加工设备相对落后,茶叶加工清洁化、智能化、连续化改造进展缓慢,茶叶加工技术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茶叶加工品质不稳定,茶叶产品效益无法充分发挥。

三、制约因素

1.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安徽省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丘陵山区,地形比较复杂,茶园地形以缓坡、梯田和陡坡为主,限制了茶园管理环节机具的使用,只能以小、微型机械和单功能机械为主,导致茶农在茶园耕整地、除草、施肥及采摘过程中使用机械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大大提高,使得农业机械的优势不能充分展现。

2.茶园基础设施薄弱。茶园管理机具对茶园的基础设施有一定要求,机耕路的修建,水、电的布局,茶园坡度、梯度及栽培方式等许多因素影响农业机械的使用。由于安徽省茶园多是种植多年的老茶园,在茶园建立初期没有综合考虑到农业机械的应用,很多高山茶园依然是崎岖不平的山区小路,微耕机、田园管理机这样的小型机具也很难行驶。

3.先进适用机具短缺。目前安徽省茶园管理环节应用的农机具主要是小型、微型农业机械,功能单一,机具性能、技术可靠性较差,适用丘陵、坡地的茶园中耕、施肥、名优茶采摘等机具缺乏。茶叶机具由于研发难、利润薄、单型号机具市场规模小,农机企业不愿涉足,除了技术较为成熟的微耕机、加工机械等,更不愿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去研发新型适宜山区茶园的中耕、施肥、名优茶采摘等机具,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的现状制约了茶园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4.农机化发展意识薄弱。丘陵山区从事茶叶生产的农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年龄结构普遍偏大,受土地条件和生活环境的限制,习惯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对于新理念、新型机械、新技术的接纳程度不高。同时对于部分相对落后的山区来说,购买和使用农机具的费用相对较高。现有茶叶机械作业季节短,作业时间集中,作业后闲置时间长,机具的使用效益低。并且茶叶机械的维修和售后都比较困难,影响了茶农对农机发展的积极性。

5.茶园生产集约化程度低。安徽省茶叶生产经营呈现小、散、弱的特征。分散经营使资金和人员得不到有效利用,调动不了茶农使用农业机具的积极性,增加了农业机械生产中的使用成本,使得农业机械的效益不能体现出来。

四、对策建议

1.加强茶园标准化建设。一是在适宜的地区开展宜机化改造,通过使地块坡度变缓、作业四角减少、机械行进路线拉长等方式,解决茶园管理环节农机“下田难”“作业难”等问题;二是加强中低产茶园改造、高标准茶园建设,对现有的老茶园结构进行调整,逐步做好茶园种植面积、道路、栽培方式及水电等整体规划建设,满足茶园管理各环节农业机具行间行走的需求。

2.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一是充分利用购机补贴政策的导向性,进一步加大对优质高效、先进适用的茶叶生产机具的购机补贴力度,完善农机补贴目录和相关产品种类,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引导农民选用适宜丘陵山区的茶叶生产机具;二是加大在茶叶机械研发和机械化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争取丘陵山区茶叶生产农机示范基地项目资金,形成以点带面,全面辐射,共同营造良好氛围。

3.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大培育茶叶专业合作组织,采取更加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引领合作社在茶叶生产各环节积极应用农业机械;二是完善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立一支结构稳定、素质高、战斗力强的专职农机推广服务队伍,做好茶叶生产中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的工作;三是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如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促进适应山区茶园作业新机具的研发。

机械采摘茶叶论文范文 第3篇

茶叶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短缺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休宁县茶叶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限制因素。其中,采茶工紧缺是导致茶叶生产严重受阻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农村地区劳动力数量严重下降,不能够满足现代化茶叶产业的发展需求。加强采茶机械设备的研究,推广应用茶叶机械化采摘技术,能够实现新鲜茶叶的机械化生产和运输,从根本上解决采茶人员缺、运输难的问题。同时,大大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休宁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休宁县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抓住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牛鼻子”作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推进茶业转型升级;全面实施全域茶园绿色防控,提高茶叶品质;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茶叶品牌;做好“茶叶+”文章,将茶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康养产业等有机融合,发展精致农业,讲好休宁茶故事。据统计,2020年茶叶综合产值达32亿元,茶产业绿色耕作新模式登上央视头条,茶叶出口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同时,坚持走生态有机茶叶经营发展之路,立足黄山绿茶产业优势,积极推广茶叶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截至2021年8月底,休宁县名优茶产量3800吨,同比增长7%,产值亿元,同比增长,茶叶综合产值达到34亿元。

二、休宁县山地茶叶机械采摘要点

1、机械化采摘茶园的建造

休宁县茶树主要在山区种植,地势较复杂,为应用机械化采摘技术,应指导茶农调整茶园,确保茶园方便机械行进和进行自动化采摘作业。机械化采摘茶园坡度应在15°以下,不存在断株、断行,主要采取条栽种植模式。同时,选择优良茶种,茶园内品种保持一致,树体生长发育良好,发芽整齐[1]。新建茶园应做好早、中、晚生品种的科学搭配。做好田间清理,保证不存在杂草和异物,避免机械化采摘中混入异物,影响人机安全和茶叶品质。同时,还应积极推广应用改土培肥技术,科学防治病虫害,严格控制农药用量,提高和保持机械化采摘的优质生产性能。

2、树冠培养

茶树树冠培养主要包括机械化采摘茶园的树冠培养、手工采摘茶园改机械化采摘茶园的树冠培养和年度修剪管理等。(1)机械化采摘茶园树冠培养中,应保证绿叶厚度控制在20cm左右,叶面积指数调控为3~4。条栽种植模式的茶园,树冠呈水平状,或者略呈弧形分布。要保证整个茶树树冠表面相对较为平整,避免出现质感撕裂。机械化采摘的茶园,茶树高度一般控制在80cm,树冠直径控制在100cm左右。(2)手工茶园改为机械化茶园一般茶树高度控制在80cm,保证茶树生长健壮,不形成鸡爪枝,树冠表面相对较为平整,主要以青壮年茶树为主。树冠高低不平、已经形成鸡爪枝、中下部骨干枝较为健壮的茶园,应及时对树冠进行20cm左右的修剪,第2年用修剪机械设备进行轻修剪,然后即可进行机械化采摘。树龄相对较大的衰老茶园,应进行重剪或台刈,一般经过1~3年培养后会生长出新枝,即可进行机械化采摘[2]。(3)日常茶园管理每年第1次机械化采摘前进行1次轻修剪,深度控制在5~7cm,维持茶树正常生长发育,协调好发芽密度。每次机械化采摘后都应立即进行1次掸剪,去除茶树表面木质化枝条、突发枝叶以及病虫害枝叶,深度控制在3~5cm。茶园经过多年机械化采摘后,如果树干相对较高,树体生长发育不良,鸡爪枝较为严重,可以采用改良措施维持良好的树体形态。机械化采摘茶园改造周期一般为5年左右,每间隔5年进行1次深修剪;连续2次深修剪之后进行1次重修剪;连续2次重修剪之后进行台刈或改种其他茶树。

3、采摘前准备

茶叶采摘中,可以使用修剪机械代替采茶机械,这样能够做到一机多用。当前推广应用较好的有刀片长70~75cm的单人修剪机,以及修剪幅度在105~110cm的双人修剪机。进行第1次机械化采摘前应进行轻度修剪,宜早不宜迟。面积较大的茶园应保证机械化采摘和修剪错开进行,不同地块的茶园应每间隔3~5天进行1次轻修剪,然后分批次机械化采摘。机械化采摘中,应先手工采摘过大、过长新梢,有利于机械进行大面积的新梢采摘。驾驶操作人员上岗前需接受岗位培训,熟读机械使用说明书,明确机械设备的操作方法,熟悉机械设备的性能。使用前应对各个部件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和维护,禁止机械设备带病或者缺少零部件作业。使用采茶机械设备专用的采收袋,及时将茶叶收集到采收袋中。

4、采摘方法

巡视检查茶园,树冠80%以上新梢达到制茶产品的原料要求后进行第1次机械化采摘。采摘结束后用修剪机械设备对茶树进行1次全面掸剪,培养新梢,以开展下轮修剪。采摘深度应根据茶叶的质量要求,保留一定余地;或在上次采摘的冠服面上提高1~2cm。采摘中,刀头方向应与茶叶芽生长方向保持垂直。使用单人修剪机或采茶机进行机械化采摘作业时,每行茶树必须进行来回采摘,来回过程应在树冠中心线5~10cm左右,以方便下次采摘,并能将剩余部分全部采收,保障两侧的采摘高度一致,机械化作业中一定要匀速前进。采摘的新鲜茶叶从积叶袋中装入到备用容器后,可放置在阴凉处,需及时运回进行摊放或加工处理,防止新鲜茶叶变质。机械操作人员应与辅助人员有效配合,及时更换采集袋,及时加油,并注意人机安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3]。茶叶的田间地头可以修建单轨运输机,该机械具有单轨、骑坐、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大的特点,由机头、车厢和轨道组成,沿途可根据上下货需要随时停靠。单轨运输机操作具备一定的智能性,既可人工控制,也可根据设定实现“无人驾驶”,运行的最高坡度达60°,适合在交通不便的山地、丘陵地带使用,每台运输机可承载500kg左右的货物。

三、结语

不断加强机械化采摘技术的有效研究,大力推广茶叶机械化采摘技术,实现新鲜茶叶的机械化自动化采摘,可从根本上解决采摘用工难的问题。同时还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保证茶叶品质。相关技术人员需深入茶园,开展广泛的技术推广和宣传,使茶农认识到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的收益,从而转变传统认知,加快机械化采摘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