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脊髓损伤;细胞移植;治疗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之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局限于药物和物理治疗来改善运动功能缺陷,人们先后试用了手术吻合、手术减压、神经移植、大网膜移植、药物治疗、局部冷冻、物理康复、以及应用酶制剂来抑制和消除结缔组织瘢痕等多种方法治疗脊髓损伤,近年来的实验研究着眼于干细胞移植来逆转不利于SCI轴突功能恢复的病理过程,从而减少脊髓功能丧失并促进其功能恢复。
脊髓损伤修复的常用移植细胞
1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
MSCs的干细胞相似特点和多方向分化潜能在最近几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MSCs的优点在于属于自体同源移植,容易获得和培养,通过髓内或静脉导入方法简单,移植途径有:(1)直接受损脊髓多靶点注射;(2)腰穿椎管内植入:将扩增的BMSCs移植于蛛网膜下腔,使之随脑脊液到达病变部位;(3)静脉移植:开放血脑屏障,将扩增的BMSCs静脉输入,使之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病变部位。MSCs能够转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填充物填补损伤部位,定向再生为神经细胞锚靠周围组织完成上行下传功能的重建,移植时创造抑制胶质细胞再生、保护神经细胞胞体存活、促进自体神经细胞再生的微环境。但是需要克服细胞融合、转分化神经细胞形态属性缺失的问题。最近通过Luo Jian-dal大量的文献调研显示MSCs对运动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MSCs及其分化的神经胶质细胞含有促进神经再生的营养因子及其受体,有助于损伤的脑和脊髓组织的修复,抑制不利于神经再生的瘢痕形成。Wu等[1]发现,将MSCs植入损伤的大鼠脊髓内,通过增强组织修复可促进损伤脊髓的再生,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空腔明显缩小。虽然移植后MSCs的数量逐渐减少,但不少治疗组动物仍显示明显的功能恢复。
2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cells,NSCs)
根据LiWe等[2]的研究显示,神经干细胞在脊髓损伤的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神经干细胞是干细胞的一种,干细胞是指同时兼具自我更新能力和产生分化细胞能力的一类细胞,这类细胞可经培养进行不定期分化并产生特化细胞。依据分化潜能的大小,可将干细胞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全能干细胞,此类细胞具有分化为完整个体的能力,如胚胎干细胞(ES);二是多能干细胞,这类细胞具有分化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但不具备发育为完整个体的能力,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三是单能干细胞(也称专能干细胞),这类干细胞只能向一种类型或密切相关的两种类型的细胞分化,如神经干细胞。
NSCs是一种未分化、多潜能、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目前已经可以分离和体外培养NSCs使之分化为各种神经细胞。有研究从鼠脊髓内取出未成熟细胞经培养后,移植到脊髓损伤大鼠断裂的脊髓中,结果瘫痪鼠在2周后均能活动,有些甚至恢复了站立和行走能力,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人们对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广泛兴趣。
最近,有人开始研究应用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SCI,并且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因修饰的NSCs不仅具有替代损失死亡的神经元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大量分泌各种神经营养因子以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及轴突的再生。Blesch等应用神经营养因子NT23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大鼠C3损伤SCI动物模型中,2周后发现相对于未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NT23基因修饰组可见高水平的NGF及BDNF的分泌,以及有大量的感觉神经投射形成,并且60%分化为神经元,3%分化为胶质细胞。当前,定向分化诱导是NSCs应用于临床的一个关键问题。现在体外或体内对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细胞异质性很高,分化程度不一,不能保证植入的NSCs按预想的途径分化,影响了移植的效果。另外,NSC移植治疗SCI需克服一个特殊的问题,即脊髓的神经元有着较长的突起,植入的NSCs能否参与并形成功能性的神经回路都尚待研究。
综上所述,干细胞移植治疗SCI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需要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学及神经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密切配合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随着神经科学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SCI后继发性损伤的病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今后的研究方向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由于单一细胞移植效果各有利弊,我们应该考虑联合移植几种细胞,或将细胞移植与其它方法联合应用。②通过转基因技术使移植细胞具有更多更有用的功能,加快NSC的定向诱导,分化及增殖的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使之能尽快应用于临床。③设计良好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使之具有更有利于移植细胞的搭载和再生轴突的定向生长的生物性能。相信不久的将来,细胞移植会在SCI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463医院探索用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取得较好疗效。患者今年58岁,患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肺心病6年。入院后诊断其合并肺心感染、Ⅱ型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专家们经认真分析,决定为其实施颈外静脉导管干细胞移植术。医生从患者骨髓中分离出内皮前体细胞,第一次植入后,次日患者病情即已减轻。10天后进行第二次干细胞移植,术后肺动脉压力已从57毫米汞柱降至50毫米汞柱,喘息、气短的症状明显减轻,病情逐渐好转。
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合并血癌
干细胞移植治疗多种癌症的效果已露端倪。但此前进行的干细胞移植多为自体干细胞移植,当用于治疗癌症病人时,移植的干细胞有可能被自身癌细胞污染,导致移植失败。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是将健康人的干细胞移植给病人,以帮助其恢复、重建造血系统。但需要经过配型、避免排异等环节。
最近,天津市肿瘤医院李凯副主任医师、梁彦副主任医师等,经过近5个月的努力,完成了国内首例异基因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惰性淋巴瘤合并急性白血病患者,获得成功。该患者入院时生命垂危,已无法从自身提取干细胞。经过医生的筛选,其姐姐与其HCA配型位点全部相合。医生便从其姐姐外周血液中提取造血干细胞,并经过科学严谨的预处理,在对患者进行大剂量化疗后移植到患者体内。由于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后丧失对感染的抵抗力,医务人员将患者转移到无菌病房,精心护理,并积极预防和排除可能出现的肝静脉闭塞症等并发症,以及超急性排异反应。目前,该患者病情稳定,只出现了轻微的排异反应,染色体检查已转为正常,标志着植入的异基因干细胞已经存治。
准确预测癌症复发转移
癌症之所以可怕,在于它几乎不可能根治,几乎都会复发或转移,最后失去治疗意义。因此,探寻准确预测癌症复发转移的技术方法,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由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专家学者的协作研究,建立了我国肝癌、乳腺癌复发转移预测体系。该体系应用至今,几家医院的肝癌、乳腺癌总体复发预测诊断率已提高到70%以上。据项目负责人、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刘银坤教授介绍,目前临床上较多用定期复查甲胎蛋白和B超束发现肝癌的复发转移,但效果不尽人意。同时,依靠检查淋巴结形态、肿块大小、雌激素受体等,也不能确切的反映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专家们应用基因组、蛋白质组学和血清学技术,发现了骨桥蛋白、细胞角蛋白--19、ERb等敏感和特异性的肝癌、乳腺癌复发转移分子标志物或联合标志物群,建立了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以多分子综合分析为特征的肝癌、乳腺癌转移复发预测体系,不仅使诊断准确率大为提高,而且敏感性和特异性也令人满意。他们还采用CDNA芯片技术首次建立了肝癌转移预模型,在原位癌阶段预测转移倾向的准率高达90%。
生物人工肝显现光明前景
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等,是目前医疗难点之一,由于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差,而且只有少数病人能够接受肝移植,因而患者死亡率极高。据临床统计,目前重型肝炎和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平均死亡
率为30%~40%,晚期患者更是高达70%~80%。
【摘要】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 对78例90眼翼状胬肉患者做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18个月,76例88眼一次治愈,2例2眼复发,翼状胬肉复发率为。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翼状胬肉
Limbal epitheli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treatment of pterygium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limbal epitheli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treatment of Limbal epitheli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was performed on 78 cases (90 eyes ) with pterygium postoperative followup period ranged of 18 months,of 78 cases(90 eyes),76 cases (88 eyes) are cured once and recover,the curing rate is 98%,2 cases (2 eyes) recur,the recur rate of pterygium is ,but the obvious complication has not Limbal epitheli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treatment of pterygium is easy,safe and effective,the curing rate is high,the recur rate is low,it deserves therapeutic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limbal epithelial stem cell;transplantation;pterygium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不仅可引起眼的刺激症状,外观缺陷,还可以不同程度地视力。到为止,翼状胬肉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翼状胬肉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传统单纯切除术或翼状胬肉头部转位结膜下包埋术的术后反应重,并发症多及复发率高[1]。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被认为是一种促进角膜损伤愈合、稳定角膜表面、修复角膜上皮糜烂和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减少角膜新生血管侵入,阻止假性胬肉形成,增进视力的有效方法[2]。自体角膜缘干细胞取材方便,移植安全,不会发生排斥反应,易被患者接受,不需要特殊的保存设备和技术,便于临床推广。我科自2002年1月以来,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78例90眼,经6~30个月(平均18个月)追踪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组共78例90眼,男45例55眼,女33例35眼,年龄35~70岁,平均岁,其中复发性28例35眼,均排除其他眼病,其中翼状胬肉侵犯角膜范围超过1/2瞳孔20例25眼,1/3~1/2瞳孔区30例35眼,至瞳孔缘28例30眼。病程1~20年,平均6年。
手术方法 (1)切除翼状胬肉:所有手术均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用2%利多卡因及布比卡因混合液作球后麻醉及结膜下浸润麻醉。先将翼状胬肉自角膜面分离至巩膜面并沿角膜缘球形剪开球结膜,清除结膜下瘢痕组织,暴露平整的巩膜面,结膜囊变浅者,尽量让结膜后退以加深穹隆,剪开部分结膜作成角膜缘处4~5mm宽的裸露巩膜区。然后彻底清除角膜表面的新生血管、假性胬肉,去除异常的上皮组织,充分止血,获得良好的植床。(2)制作角膜缘干细胞植片:根据植床大小及形状,用刀片在同侧角膜缘12点位,角膜缘前处透明角膜上作一弧形的角膜板层切开,相应的角膜缘后1mm处巩膜上,作相同深度的巩膜板层切开,板层剖分角膜缘组织,获取角膜缘干细胞植片。取材处伤口不给予缝合任其开放。(3)植片移植:将植片置于受眼角膜缘相应部位,上皮面朝上,植片角膜缘侧紧靠受眼角膜缘,用10-0尼龙缝线间断缝合角膜侧,8-0可吸收缝线缝合巩膜侧。(4)术后处理:术毕眼筋膜囊注射庆大霉素与地塞米松,涂泰利必妥眼膏包扎术眼,每天换药1次,连续3天,第4天开始开放术眼,每天用抗生素及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滴眼4次/d,2周拆除未吸收的巩膜缝线,1个月拆除角膜缝线,继续滴上述眼液1个月。
治愈标准 角膜上皮愈合良好,角膜表面光滑透明,无明显新生血管及翼状胬肉样组织增生,否则视为复发。
2 结果
(1)取角膜缘干细胞后的角膜缘伤口均在1个月内正常愈合,无角膜新生血管侵入及假性胬肉形成。(2)1个月内所有植片存活、透明,角膜上皮覆盖于创面,荧光素染色不着色。术后随访6~30个月,65例75眼视力提高,13例15眼视力无变化,13例13眼角膜病灶部位表现为斑翳,30例35眼表现为薄翳,33例40眼为透明,2例2眼分别于术后6个月及1年复发,复发率为,且此2例术前均为复发性翼状胬肉。(3)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3 讨论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依据 角膜缘干细胞位于角膜缘基底部,含有丰富的蛋白酶,具有增殖潜力高、细胞周期长、分化程度低、呈向心运动,不表达角膜蛋白K3等特性[2]。角膜缘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细胞的向心性移行可修复、稳定受损角膜表面,阻止新生血管的侵入及假性胬肉的形成[2]。角膜缘干细胞的缺失或功能低下可使角膜上皮增殖能力丧失,角膜缘屏障功能下降,导致结膜上皮长入和新生血管形成等[2]。亦有认为,翼状胬肉组织的形成与角膜缘干细胞变性和缺乏密切相关[3,4]。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重建眼表功能、恢复眼表结构、防止翼状胬肉复发及保持角膜上皮完整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手术要点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优点:(1)患眼取材较健眼取材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不便更少,更易于被患者接受;(2)术前勿需进行血清学检查,术后勿需使用免疫_;(3)12点处有足够的角膜缘干细胞组织以满足移植的需要,在该处取材后的伤口为上睑所遮盖、保护,勿需特殊处理亦很少发生感染及愈合不良;(4)植片应是尽量包括角膜缘干细胞的角膜缘组织,不连带结膜下的筋膜组织;(5)移植时植片上皮面必须朝上,角膜缘侧需与植床的角膜缘相吻合;(6)取材时范围不要超过全角膜缘的1/3,以防发生角膜功能失代偿,诱发供眼干细胞缺乏,另外角膜缘也不能取得过深,否则术后易发生假性胬肉[2];(7)翼状胬肉及周围病变组织切除要尽可能彻底;(8)取材方便、手术安全、操作不复杂。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共选取了59名患者,分别使用不同的方法为其进行治疗,其中一组,便是使用的来自健康产妇捐赠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后的一年中,相比其他治疗组,干细胞疗法表现出持续改善心脏的泵血能力,不仅更大的改善了人的日常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且治疗过程是安全的,没有任何副作用或同种抗体的出现。
在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比其他人群发生足病的机率多15-20倍,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15%的人可能发生足病,85%的患者截肢原因是足溃疡。
在2017年,57岁的山东青岛市民吴秀华被查出右脚患有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坏死,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吴大爷病情危急,右脚随时面临着截肢。而在2016年,吴大爷就因为糖尿病足失去了左肢。当同样的命运即将降临在右肢上时,一种来自新生儿脐带组织的间充质干细胞使他免于再次截肢。
为了保住吴秀华的右肢,医院大胆调整了治疗方案,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吴秀华身上,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明显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医生说术后吴大爷的右肢有望保住。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侵蚀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信大多数的人家里,多少都有人患有风湿,这种疾病,轻是疼痛难忍,重则会导致关节畸形乃至丧失性命。
60岁的曾大爷(化名)是湖北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的一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他的双腕、指掌、近端指、踝关节、肿痛已经16个月了,而四肢肿胀、疼痛,行动逐渐困难使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入院后,医院征取到曾大爷的同意,开始使用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治疗。在为期4周的治疗后,曾大爷觉得自己的手、腿疼痛明显减轻, 饮食、睡眠、体力、疲劳等临床反应也明显改善。在随后一年的复查中,也并未观察到与治疗有关的副作用,且症状持续缓解并无复发。
我国是全球肝硬化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我国的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数为酒精性肝硬化。肝硬化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再生结节形成等,最终使肝脏逐渐变形、变硬。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腹水、癌变等并发症。
解放军302医院的肝病生物治疗中心的王福生院士便使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了30例乙肝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显示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河海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曾尝试对6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动脉灌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临床结果显示可以改善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显著改善肝功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曹葆强、许瑞云团队曾对4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都有明显改善。
2016年,新乡医学院报道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的研究成果。共招募肝硬化患者9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经过肝动脉移植或前臂静脉回输治疗8周后,患者食欲、精神、体力都明显好转,86%的患者腹水消失,84%的下肢水肿消失,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总胆红素水平 (TBIL) 、血清白蛋白 (ALB) 、凝血酶原时间 (PT) 、纤维蛋白原水平 (Fbg)等 明显降低,肝脏功能得到改善。
2017年,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报道了利用期待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的研究结果。研究共招募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 每月一次, 共3次。治疗3,6,12,18个月进行随访调查。治疗3月后,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开始稳固回升,凝血酶原时间开始下降,肝脏合成功能得到改善,临床症状好转。
2019年,石河子大学研究团队利用荟萃分析对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失代偿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对8篇临床试验,共394例肝硬化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3个月后,显著改善终末期肝脏疾病评分、血清谷丙转氨酶指标。MSCs移植治疗有效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降低病死率。
提到这种病症大家可能都有点陌生,但是提到科学家霍金,可能就会对这种疾病有一定的了解了。患病人会随着时间流失,四肢、驱赶、头面部肌肉、大脑、颅神经核会慢慢硬化,整个人变得无法说话,也无法动弹,因次,该疾病患者常被称为“渐冻人”。
患者李女士作为接受北京武警总医院干细胞移植治疗的ALS病人之一,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刚入院时,李女士言语不清,吞咽进食也十分困难,上肢无法使劲,下肢抬举困难,基本完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但在接受治疗后,李女士穿衣、卫生、上肢肌群肌力等能力都明显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治疗后,双腿便能迈开走路。
安沂华主任对住院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99位ALS患者进行了疗效分析,发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ALS的运动功能,在半年内效果较好,且整个过程十分安全。
先天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类型,这种疾病的唯一治疗手段就是进行修复手术,即是用一块被称为“移植物”的组织代替受损区域,但是,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心脏也在发育长大,因此需要反复进行植物手术。这样一来,患儿会不断的接受来自手术带来的痛苦。
都说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是折翼的天使,当这小小的天使还得遭受治疗疾病带来的无尽痛苦时,一种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东西诞生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布里斯托心脏研究所的MassimoCaputo和Paolo Madeddu教授利用分化能力强大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出了一种同人体组织无二的新一代移植物,用于代替需要进行反复移植手术的移植物,进行心脏修复性手术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qitafanwen/970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