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回归主题的小说征文范文(热门6篇)

回归主题的小说征文范文(热门6篇)



回归主题的小说征文范文 第1篇

关键词:人物设定;地点设定;主题暗示;本源意识

马克・吐温生活的时期正是美国资本主义时代向帝国主义时代转型的时代,也是美国从一个内部分裂之年轻国家蜕变为世界强权大国时期。大机器文明带来了美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西部扩张、工业化革命、奴隶制度的废除、科技进步、大政府的观念、对外战争等等。美国人的物质生活的确大大提高了,然而物欲与利欲正腐朽着人们的内心,一场看不见的繁杂与喧嚣之战正步步逼近。美国人该何去何从?如何为心灵疗伤?是在这场战斗中漂泊流浪,还是回归本源,寻找心灵之静。《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幽默讽刺的笔风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本源论。心灵才是人之本源,正如中国古文人欧阳修说得好:“好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弊之源。”美国人应该从这场喧嚣中治愈,而回归本心势在必行。

一、以孩子为故事主角,探索生命之初成

二、以返乡为结局,接近生命的本源地

三、以流浪回归为主题,呼唤生命之本源意识

四、结语

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集时间、空间以及主题回归于一体,深刻揭示了本源意识对于当时美国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三毛有句话说的很好“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都是流浪”,马克・吐温智者般地一样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要同社会疗伤当。面对社会的黑暗,他没有抱怨,更不是袖手一边,他有着睿智而清晰的头脑,他用幽默而讽刺的深刻文字,充满童趣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一步一步引导读者深入,也一步步影响着当时的美国人。

回归主题的小说征文范文 第2篇

这是一个拥挤的年代,语言的道路上,混乱不堪。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等在我们稚嫩的耳膜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在一片加强声中,我们的。母语被挤下了应有的位置,我们的普通话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堆积如山的字母,吸走了所有人的眼球,当然是为了那漫天飞舞的花花绿绿的钞票。语言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对于学习外语的热情让你仿佛一闭眼就到了哈佛,一睁眼才发现自己在哈尔滨。真令人惊奇,难道因为普通话读音不标准而演绎的闹剧还不够深刻吗?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声音,推广普通话,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的需要。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是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为了避免消沉中的它继续消沉,大力推广普通话,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中华民族还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人口大国,一个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知识文化交流,贯彻由城市到农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弘扬民族的传统美德,促进全国人民共同进步。

很小的时候,自打我呱呱落地起直至现在,妈妈就从来不让我多说闽南话,让我将普通话当作自己的“主语”。记得很清楚,妈妈曾经说过:“普通话,是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如果读音不当,有时是必须以生命作为代价的……”懵懂的我以为自己已渗透了这句话的内涵,没想到就在上周读了这么一则故事“……一个偏僻的农庄里,父亲为了给腹泻的儿子买一斤白豆,不料店主却听成了‘巴豆’,结果……可想而知,一次口误却导致了一次花季的陨落”才了解妈妈的那句话用意之深,是需要我用一辈子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的。

我曾因普通话口误遭到老师的批评,也曾因此与同学产生矛盾,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类似的经历,但我高搞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还要一错再错,执迷不悟于那些费解的“A、B、C”呢?

总之,当我们说起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时,那些节奏,那些音符,仿佛正与我们的神经一起舞动,心底一股无可言喻的感情油然而生,那便是对母亲的感情,那便是对祖国大地的感情!

最后,再唠叨一句:“方言诚可贵,外语价更高,若有普通话,二者皆可抛。”——请说普通话吧!

回归主题的小说征文范文 第3篇

童年的时候一心希望自己长大,但是学了鲁迅先生的《故乡》之后才猛的发觉并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是好事情,假若泯灭了少年时的纯真,变成了为生活所累的汉子,没有浪漫,没有幸福,自己的成长却不是变成了虚度年华了吗?我喜欢童年的闰土,可怜中年的闰土,所有的快乐和天真随岁月的磨练都不副存在,剩下的都是对生活的负担和责任了。

回头想一想自己的这些年该怎样呢?拼命的读书,远离了养我的山水,跑到了纸醉金迷的城市,可我的心灵呢,在应付这表面的浮华,却又时刻想念我的故土,那山,那水,那片林呢。

我出生于一个小山村,人口稀少,民风淳朴,生活简单。我童年时干不了多少活,又是大伙公认的会读书的孩子,所以让我记忆最深的最快乐的最轻松的就是放羊了。牵上我亲爱的大白,喊上我的小伙伴,带一些好吃的,一起到山上去。山上春天碧草青青,泉水潺潺,把大白羊撵到水多草肥的泉水边,那就不要问了,一直到傍黑晚,羊儿都会乖乖的在那享受午餐,吃饱了坐下来打个盹睡一觉,看上去真是比地主婆还自在。我们就在一块拣石子、跳沙坑,或者胡瞎比画的练习武术,享受着温暖的阳光,体验着说不出的幸福,那种无忧无虑的感觉是用什么都换不来的。到了太阳西落,羊儿也吃饱了,喊上伙伴们,在傍晚金灿灿的阳光的陪伴下,象个得胜还朝的英雄般回家。羊儿由于吃的饱,肚子大大的,又特别老实的不再左顾右盼的偷吃路两旁的庄稼,一步三晃悠的慢慢的度着方步回去。灿烂的晚霞如同盛开的花朵,映衬着升起的袅袅炊烟,路边绿油油的玉米棵被微风吹拂地摇曳婆娑,沙沙作响,美极了,宁静的温馨的氛围随着飘渺的薄暮淡淡弥漫开来,那是多么如诗如画的情景啊!

现在想起那段时光还能呆呆的坐上半晌不说话,离那段日子太遥远了,刻在了脑海里都成了一幕幕发黄的老电影。农村的傍晚很黑,可那时一点都不觉得。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母亲帮我们缝缝补补,我们吃完饭后就去找小伙伴们就着明朗的月光做游戏。街道巷子里全是我们的笑声,一直到夜很深了才回去休息。第二天就比赛似的起的很早,看谁第一个到学校。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姐起的倍儿早,月亮还很亮呢,喊上几个女同学就去了学校里,结果在月光下蹦了好一会沙包,同学们才都陆续的到来,我们好象比考试得了第一都高兴。

农村的生活是单调而枯燥的,可作为孩子的我们可一点都不觉得,拼命的找乐子,任何一个多么简单的游戏我们都玩的认真而有序,我们在享受属于我们的童年生活。假若出生在城市,一切当然都不一样,城市里的孩子肯定是要比我们生活的好的多的。但是假若让我从头来一次,让我选择,我会选择是城市还是农村呢?这当然由不得我来选,也不可能再次选择了,只是终究放不下的还是我的农村的童年呐!那时的我无欲无求,听话,懂事,没有经过现代文明的熏陶,是多么的纯真而又可爱呀!想起这些,对比现在的患得患失、神魄难宁,我不禁心沉沉而泪潸潸了。

回归主题的小说征文范文 第4篇

不在大雾中前行

林欣瑜

人活一世,其实便是在大雾中前行,这其中,有多少人在迷茫中丢失了最初的自我,又有多少人乐意在短暂的人生中寻回它?

我曾认为,人生是个单向管,人是被生活推着前进的,哪里来的回头路可走?要想回归从前,是件多么不可理喻的事。然而,我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人,本身就是一个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物种。

我是在三年前认识她的,她是个和蔼可亲的语文老师,大概四五十岁的样子,正好教我们班,让我有幸认识了她。她很喜欢我们,很严厉、也很沧桑,饱受世间冷暖的眸子里透出丝丝浑浊,同时也沉积着希望。她常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旅游的喜爱,比如在讲游山玩水的课文时,她讲得兴致冲冲,光是景物图片就看了半节课……那天她在教“梦想”主题的单元作文,提到了她最初的梦想——旅游。我是真希望她能在暮年完成自己儿时的梦想,看她身体这么硬朗,我以为这只是迟早的事,我从没怀疑过她的身体素质。直到有一次,我在午休期间进入了她的办公室,却无意间看到她拿着十几粒药丸往嘴里塞。

这时,我才猛然意识到,老师老了,早已病魔缠身,翻过一座山都是问题,更别放眼旅行了。有一段时间,我一看到老师,心里就堵得慌。

我毕业后,老师也退休了,再没什么人问起她,于是,她就这样消失在了我们的谈话与视线中,直到初一期中考后,我才又想起她,便同几位同学一起去拜访她。她出乎意料地比退休前更精神了,目光炯炯有神,头发也烫卷了,连说话声音里都带着笑意,我都快认不出她了。当我问起她退休后的事时,她对我说,她的病目前不太影响她出行,虽然她的家人最开始不同意她旅游,但经过她长时间的软磨硬泡,她的家人最后还是妥协了,这两天刚旅游完回来,又计划着过两个月和老伴去哪里游玩。我看着她那孩童般的笑容,像是找回了什么宝贝一样,我想,这也许就是“回归”了吧,忙碌了一辈子,在最后的时间里变回了那个趴在窗子上憧憬远方的孩子,倒也不错。

“去追寻便好,哪怕是须臾的光亮”巴尔曾站在樱花树下,望着飘落的樱花,发出如此感叹。的确,“回归”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只要意志力足够强大,梦想终会打破物质的束缚,哪怕在奋斗了一生,终于“回归”了自我时,我们已垂垂老矣,又或是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但我们还拥有此刻,至少在精神上,我们依旧可以追寻梦想,回归本真。

此时,我们还在那雾中穿行,已有多少人陷入了迷茫的深渊?

回归主题的小说征文范文 第5篇

“海归文学”不是新世纪以来“新移民文学”的特有现象,但它将是世界华文文学领域的一个新热点。20世纪初期,大批海归学人,以其丰富的创作实绩为中国现代文学创造了新鲜与惊喜。我们暂且不去统计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有多少海归作家,仅仅是现代文学的六大家“鲁郭茅巴老曹”,就都有海外留学或者讲学背景,域外经验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海归文学”并不是当前“新移民文学”发展中的新生现象,而可以看做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海归文学”的延续和发展。

今年5月施雨的《上海“海归”》的出版是一个信号,虽然书中的“海归”是有地域性的,但“海归”由“新移民”主体的再次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考察视点,这既是“新移民文学”研究的一种细化,也是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次主动接轨。

刘俊在《“新移民海归文学”:新立场、新视野、新感受、新文学》一文中指出“新移民海归文学”是海外“新移民”作家的一次新出发,是海外“新移民”作家的一次新开拓,是海外“新移民”作家的一次新蜕变、新升华。而这种种新变的发生动因是“新移民”作家的“二次文化震荡”和“二次身份转换”。如果将“新移民”的界定扩展,不局限于20世纪70年代末从大陆移民海外的新移民,而是将这份名单延伸到港台,那么可以说,“新移民海归作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例如,旅欧的刘索拉,回国后创作了《女贞汤》《口红集》;龙应台回台后推出了《亲爱的安德烈》《目送》;虹影常住北京,往返中欧之间,相继推出了《上海王》《上海之死》《好儿女花》;旅美的施雨,今年完成了《上海“海归”》;薛海翔曾经是90年代美国“新移民文学”的重要力量,现居住上海从事影视剧编剧;旅加的阎真90年代归国后更是创作了重量级小说《沧浪之水》。

从总体上考察“新移民海归文学”,它的文学题材是丰富的,“海归作家”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领域都有积极的文学贡献。中国故事无疑是“海归文学”的创作重点。中国叙事是“海归作家”的主动选择。与之前的“新移民文学”立足于海外生活和域外体验不同,“海归文学”沉潜进中国社会,以中国想象和中国经验为他们的叙述重点。但正如刘俊指出的那样,这类“海归文学”的立场、视野和感受都具有杂糅性和融合性。施雨的《上海“海归”》展示了一种新的视角。她采访的对象都是扎根上海的“海归”,他们已与上海融为一体,他们考虑的事情是如何在中国更好地生活,而不是回归西方重拾理想和抱负。不可否认的是,“海归文学”作家因受中西文化的熏陶,在讲述中国故事的时候在潜移默化间渗透着西方的文化视野和自由诉求,因此他们的作品与大陆当代文学作品相比较,具有十分个性化的写作风格和思维角度。阎真是“新移民海归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出现的一个交集。自加拿大写作“新移民文学”的代表作《白雪红尘》(大陆版名《曾在天涯》)之后,阎真回国后创作了完全是反映当代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沧浪之水》,在自审和他审男性心灵世界的同时,也关注女性,完成了《因为女人》。应该说,阎真的“海归”创作已完全脱离了留学题材和异国图景,而是贴合现实生活,聚集当今中国的热点事件。他实现了从海外华人作家向中国当代作家的全然回归。

回归主题的小说征文范文 第6篇

论文摘要:采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员工样本,运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定量方法对员工工作满意与组织认同态度变量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实证调查研究.工作满意感采用多构面维度,组织认同感采用单构面维度,数据资料均来源于员工所填调查问卷及深度访谈,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具有重要的管理学意义.

吴秉恩认为组织发展的 关键,潜藏于「人身上的资源,在于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对组织的认同〔‘〕.从管理观点而言,组织认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员工态度,因为有高度组织认同的员 工会做最符合组织利益的决策,即使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一样[2].员工的组织认同感一旦形成,往往会在很长时间里影响他们对公司的信心和评判〔”〕.而 这正符合当代的各种管理思潮,如参与管理、全面品质管理、团队管理及授权赋能等.但员工的组织认同感从何而来?工作满意与组织认同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 是研究者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1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组织认同(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具有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 特性.在1958年March和Simon提出第一个详细的组织认同模型以后的20年里,研究组织认同的著述并不多见,对于组织认同的定义,理论界尚未形 成共识[f}].组织认同则是指员工是否将自己认为是组织的一份子,进而认同组织的使命、价值观及目标,并将组织的利益纳人各项管理决策之中[2].目 前,组织认同已经成为组织行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当组织成员对组织有强烈的认同感时,其显示出的成员士气将使组织力量达到无可限量的境界.

反之,当组织成员对组织毫无认同感时,成员士气势必低落,低落的组织势必走向衰退与解散,因此,组织的领导者应体会到成员对组织认同的重要,提升成员对组织的认同,将是组织效能充分发挥的关键.

尽 管不少学者对组织认同进行了单变量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一些结论,但组织认同与工作满意感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虽然Dick等人对组织认同与工作满 意度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并没有发现他们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g] . Cheney研究指出:个人的工作动机、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明显受组织认同影 响,即组织认同的效果与组织内的决策、动机、工作满意、工作表现等多个层面都有关联[[9].例如,个人可能不满意于薪资或督导方式,但对于组织及组织目 标有高度认同,可能导致他不考虑这些不满意,而坚决继续留在组织.鉴于此,本研究假设如下:

假设1:工作本身、工作环境、主管领导、项目价值、裙带关系、升迁考核、薪资福利、角色冲突、工作自主性、企业发展前景等10个满意感构面与组织认同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假设2:总体工作满意感与组织认同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假设3:工作本身、工作环境、主管领导、项目价值、裙带关系、升迁考核、薪资福利、角色冲突、工作自主性、企业发展前景等10个满意感构面对组织认同具有显著影响力.

假设4:总体工作满意感对组织认同具有显著影响力,工作满意感可以作为组织认同的预测指标.

2研究方法

为 了控制员工所在行业和所服务的组织层面的差异对离职倾向可能产生的影响,本研究的样本取自我国一家特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的32个下属企业的全 体员工(截至2007年8月31日正式员工总数为18 345人).正式调查时间是2007年9月1日至10月31日.问卷共发出478份,回收419 份,剔除填答不完整及刻意乱答者36份,共取得有效问卷383份,有效回收率 %,符合抽样原则.为了消除员工之间的个体差异可能产生的影响, 让研究结果比较稳定,本研究引人年龄、年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职位及所在单位性质等个人特征变项于模型中,作为分析中的控制变量,其中男性占 岁以下的员工占,年资在15年以下员工占.按照员工离职研究对理想样本的要求,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对象仅限于该企业的 正式员工.

(1)工作满意感问卷.该问卷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个案企业的实际严格按照设计流程,经反复 修改、征询专家意见及信效度检验组编的新问卷.共由10个分量表37道题目组成,10个分量表分别是工作本身、工作环境、主管领导、项目价值、裙带关系、 升迁考核、薪资福利、角色冲突、工作自主性、企业发展前景.示例性题目“建设项目所创造利润情况”、“从自己的工作中看到合理的晋升机会”及“本单位的薪 资水准”等.采用Likert五点尺度法对每个项目进行评分,其中1,2,3,4,5分别表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得分越高表示越 满意.Cronbach a系数.

(2)组织认同感问卷.该问卷采用Miller et al . , ( 2000)修 改Cheney(1983)组织认同问卷测定.共有10道题目,示例性题目有“成为该单位的员工,我很自豪”及“我向朋友提及我所工作的单位时会称其是很 优秀的公司”等.计分方法同上,分别给予1一5分,1为非常不同意,5为非常同意,填答者与此项的分数愈高,代表对组织认同感愈高.Cronbach a 系数.

研究程序

为使样本更具代表性,本文采用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概率抽样法.数据资料均采用 员工自填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为了避免共同方法偏差(common methods bias ),除对引用国外成熟量表采用专业人士翻译和回译 (translation&back-translation),确保中文测量题目含义的精确性外,本研究还对全部问卷的内容做了单一因素分析, 发现所有的题目没有落到一个因素上,基本不存在共同方法变异问题.采用Spss for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相关分析、方差 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来检验工作满意感与组织认同之间关系,在数据分析中对缺失值的处理均采用了整列删除(Listwise)法.

3结果分析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及Cronbach a系数

从表1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各变量的测量量表信度水平即Cronbach a系数均在以上,说明量表具有很高的信度,问卷的同质性、内部一致性程度高且内部结构良好;

(2)就员工切身感受到工作满意10个构面来看,员工填答的满意程度平均值介于一之间,且绝大部分低于总体均值,同上,说明员工对工作满意因素中表达了自己不满;

(3)员工总体上的工作满意感和组织认同度较低.其中员工最不满意构面分别是项目价值、裙带关系及角色冲突,这应引起管理层的高度关注,需加以改善.

工作满意感各构面与组织认同关系验证

(1)工作满意感各构面与组织认同相关分析

经 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并做双尾检验(2一tailed ),其结果显示如表2所示,工作满意感10个构面和组织认同均表现出了水平 上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如表所示).该结论验证了假设1;“员工工作满意感各构面与组织认同具有显著正相关性”.根据系数判断,主管领导和企业发展 前景与组织认同相关程度一致,且最高,说明这两个构面可能对组织认同产生较大影响,但仅仅根据相关程度不能判断各变量对组织认同的影响程度,即相关分析只 是表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而不能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回归分析则弥补了这个缺陷.

(2)工作满意感各构面与组织认同回归分析

本论文采用强迫进人回归法进行各研究变量的回归分析,经运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中第一列为模型代号,第二列为输人的变量,第三列为剔除的变量,第四列表示采用的方法为强迫进人回归法.从表中可以看出,10个自变量全部用作输人变量,没有变量被剔除.

表 4包括回归模型进行拟合时模型的相关系数(R)、相关系数的平方值(R Square)、调整的相关系数的平方值 (Adjusted R Square)、估计值的标准误差(Std . Error of the Estimate)以及方差膨胀因子 (Variance inflationfactor,即VIF)和Durbin - WatsonL两种多重共线性测度系数.相关系数等于, 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有比较好的相关性.R2等于,表示这10个自变量一起,可以解释因变量的变异 性 .VIF = - W = 1. 846,均在标准范围内,说明自变量的残差之间不存在自相关,也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5模型方差分析表明,由于显著性概率小于5%,拒绝原假设,即认为回归方程中各系数均不为零,回归方程有意义,R2的F值的显著性表明回归模型的总体效果非常理想.

表 6中列出了常数项和各个自变量对应的非标准化系数(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包括常数项和变量系数的取 值及其标准误差

回归分析表明,工作本身、工作环境、主管领导、项目价值、升迁考核和企业发展前 景等6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和常数项达到了水平上的显著性,从而对组织诀同产生了直接影响,被引人回归方程.而裙带关系、薪资福利、角色冲突及工作 自主性等4个自变量对组织认同没有产生直接影响.尽管相关分析表明该4个自变量与组织认同显著相关,这主要是由于该4个自变量通过其他6个自变量而与组织 认同产生了显著相关.从回归系数来看,企业发展前景影响最大,其次是工作本身和主管领导.综合以上信息,经回归分析最后得到的多元回归方程为:

组 织认同二0. 566 + 0. 211 x工作本身+ x工作环境+ x主管领导一0. 107 x项目价值+ x升迁 考核+ x企业发展前景.模型的回归系数为.以上分析部分验证了假设4_工作满意感各构面对组织认同均具有显著影响”.

总体工作满意感与组织认同关系验证

(1)总体工作满意感与组织认同相关分析

经 皮尔逊( Peatson)相关分析,并做双尾检验( 2-tailed ),其结果显示如表7所示,总体工作满意感与组织认同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r=,表现出了在水平上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该结论验证了假设2:“总体工作满意感与组织认同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2)总体工作满意感与组织认同回归分析

用强迫进人回归法运行后,简化的分析成果如表8所示:

根 据表8回归分析成果表,总体工作满意感回归系数及常数项达到水平上的显著性,对组织认同产生了直接影响,被引人回归方程.回归结果中,F值为 ,在水平上显著,表明回归效果非常好,相关系数等于,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有比较好的相关性.R2等于,表 示整体工作满意感自变量,可以解释因变量的变异性.方差膨胀因子VIF = 1. 838 , D - W = 1. 648,均在标准范围 内,说明自变量的残差之间不存在自相关,也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综合以上信息,用全回归法最后得到的多元回归方程为:组织认同二0 . 484 + 0 . 845 x总体工作满意感.

模型的回归系数为.以上分析支持了假设4_总体工作满意感对组织认同具有显著影响力,工作满意感可以作为组织认同的预测指标”.

4结论

本文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员工样本检验了工作满意感与组织认同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结论包括:

第 一,经相关分析,发现工作满意感及各构面和组织认同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员工的工作满意感越高,对公司的组织认同就越高.其中主管领导和企业发展前景两个 构面与组织认同的相关系数最大,这充分说明了公司主管领导和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影响员工满意的重要因素.上行透式公司针对“求职者偏爱什么样的企业”这 一问题做过调查,在对1 217人调查中,选择“企业有发展前景”的人最多,占总人数的22 . 84 %(见2000年1月巧日《北京人才市场报》). 工作本身和薪资福利与组织认同的相关系数也较大,这说明员工比较关注自己工作本身以及对薪资福利的追求,福利报酬不仅是员工的生活资料、能决定员工的生活 品质,同时薪资福利的多少也是现在社会对人的评价标准、是员工自我认定的标准,员工以所得报酬的多少作为对公司认同的重要标准.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