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骨干专业群建设方案范文(优选4篇)

骨干专业群建设方案范文(优选4篇)



骨干专业群建设方案范文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湘菜产业特色专业群

2014年6月23日,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更好地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自2006年国家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提出要重点进行专业群建设以来,全国高职院校对专业群建设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盲目建设、缺乏特色、管理运行不畅等问题。为了在国家新一轮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占据高位,高职院校应加快专业群建设步伐,进一步发挥专业群建设对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本文以长沙市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湘菜产业特色专业群为例,探讨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内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1.专业群建设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必然产物

专业群,一般认为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工作需要拥有多学科、多专业知识技能背景的人才能胜任。然而,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一般都以单一专业为主,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也较为狭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专业群建设应运而生,打破了这种供求矛盾的局面。专业群往往是围绕某一行业或产业链、或职业岗位群来构建的,其群内专业相关度较高,具有专业丰富、师资、实训等综合资源优势,能够培养具有多专业知识技能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更加能够适应社会要求。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湘菜产业特色专业群是以服务湘菜产业发展而建设的。湘菜既是烹饪菜系品牌,又是现代服务业品牌,更是基础民生产业品牌。2007年9月湖南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湘菜产业的意见》明确表示,要不断完善湘菜人才培养机制;2010年11月湖南省出台《支持湘菜发展的若干财税政策措施》,湖南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支持湘菜产业发展。目前湘菜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湘菜产业链的中下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纵观湖南省内对接湘菜产业的人才培养,仅有十所左右的专业学校,高职类院校仅一所,人才培养严重滞后。因此,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湘菜学院,建立了湘菜产业特色专业群,发展湘菜高等职业教育,加强湘菜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湘菜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是对接湘菜产业、服务湘菜产业、壮大湘菜产业的需要,是人才培养与湘菜产业的深度融合。

2.专业群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服务需求原则

在进行专业群建设时,首先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社会总体需求出发,根据所在地方或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来选择专业群所要对接的产业,确定重点发展的专业。在此基础上,围绕产业或行业企业发展所面对的职业岗位群的需求,确定群内的其他专业。同时,科学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产业转型升级方向,预测市场需求的规模,掌握同一区域内同类或类似专业的设置情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人才的规模和具体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盲目建设,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特色发展原则

专业特色是高职院校形成办学特色的基础,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专业群建设必须坚持特色发展的原则。一是要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二是要体现学院自身的特色。根据学院自身的师资、实训、财力等实际情况,注重学院长期办学以来所形成的的传统优势专业,尤其是办学前景广阔、产学研结合紧密、师资力量强、具有地方特色、在社会上知名度和美誉度高的专业,形成特色专业群。

产学研结合原则

产学研结合是专业群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首先,产学研结合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综合资源,实现教育、产业、科研实践等的有机融合,促进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只有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真正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其次,产学研结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校办学设施、经费及学生就业、师资培养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3.专业群建设的内容

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湘菜产业最新发展对专业群人才需求格局和岗位的变化,湘菜产业特色专业群以深度对接湘菜产业发展为宗旨,构建以专业群各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相互融通,行业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三层递进,产、学、研、训、赛五位一体的“1235”的工学结合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提升学生的湘菜理论运用能力、生产实践能力、研发创新能力、实习实训能力和团队竞赛协作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采取学业中和毕业后的多方多元质量评价模式。根据湘菜产业专业群职业岗位要求,建立职业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考核和评价实行“考教分离”等制度,形成学校、家长和学生实践过的行业、企业的三方联合评价机制,不断提高考核和评价的科学性。

图1 湘菜产业特色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图

课程体系建设

传统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往往忽略了学生职业能力的一致性、连贯性和可提升性,因此造成学生就业面过于狭窄、适应性不强,后续职业生涯难以提升等问题。湘菜产业特色专业群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时,尤其注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衔接,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方向,从就业岗位群出发,根据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要求,构建学生培养的知识和能力体系,确定学生必须掌握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在此基础上分析岗位的工作过程,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平台”即对群内各专业学生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各专业技术的共性发展和学科特征要求而设置;“模块”是根据群内各专业的特色而设置,每一个模块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过程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

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保障,在产学研合作、学生岗位实践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湘菜学院通过“培养、引进、聘请”等途径,打造“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一是强化专业带头人团队的培养,群内各专业分别选拔一名具有副高职称和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教师通过出国考察学习、企业挂职锻炼、培训研讨等多种措施,使其掌握先进的职教理念、课程开发技术、实践技能与管理能力,成为专业带头人;二是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通过大师工作室、下企业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加强双师队伍建设,使专业群专业课教师全部达到“双师”教师标准;三是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行业、企业聘请了29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能手、校外大师、行业经理担任兼职教师,为兼职教师提供同等的培训机会,提升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四是强化师德建设,努力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实训教学体系和基地建设

一是统筹规划,建立实训教学体系。按照“共享性、实用性、先进性、前瞻性、拓展性”的要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实践实习实训新模式,形成以提高学生岗位主要专业技能和素质为中心,包含课堂教学的实验实习环节、实训室条件下单项仿真摸拟实训环节、实训室仿真或企业真实环境下的综合实习实训环节、企业真实环境下的顶岗实习环节和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共五个环节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二是配合该体系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在建设实训基地的同时,尽可能使实训设备配置水平与技术进步要求相适应,注重实训基地的仿真性、开放性与功能性。三是立足生产实际,模拟甚至直接置身于生产环境之中,不断创新实训项目,让学生在高真实性的环境中增强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

4.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专业群的管理与运行

专业群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打破了传统的按照专业来进行教学和管理的模式。在对专业群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构建一个与之适应的组织结构,尤其是在平衡群内各专业的师资、实训基地等资源;在人事安排、薪酬待遇等方面要综合考虑,科学设置岗位和岗位职责,确保专业群建设科学有序地开展。

群内专业的共同发展问题

专业群往往是以一至两个核心专业为重点建设对象,其他专业协调发展。因此,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核心专业的地位较高,容易获得支持和重视,享受更多的优势资源。而其他专业的发展相比而言则可能较缓甚至还不如以前的发展,出现专业群内发展失衡的问题。虽然群内专业地位与功能本来就不是等同的,但核心专业如何充分发挥支撑、带动、辐射、聚合作用,真正形成群优势,实现群内专业共同发展,共同提升,是专业群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专业群建设的评价和激励问题

目前对于专业群建设的评价还未形成科学的标准体系,现有的评价体系往往存在主观性、随意性等问题,不能很好的体现专业群建设的实效,不能正确指导专业群的发展。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具有指导性的评价体系,将评价与合理激励有机融合,从而提高专业群建设的水平,发挥专业群建设的最大效益,是目前专业群建设中急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动态性和灵活性

专业群建设是产教深度融合的结果,要适应市场需求。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优化,专业群的结构也要不断地调整。一些旧的专业或专业方向需要缩减或者改造,一些新的专业或专业方向需要开发或者拓展延伸。因此专业群建设要注意把握发展中的动态性和灵活性问题,始终处于动态调整之中,保持专业群建设的活力和持久力。

【参考文献】

[1]袁_.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04)

[2]沈建根,石伟平.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概念、内涵与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

[3]丁宗圣.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逻辑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群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02)

[4]曹兴,王栋娜,张伟.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及其绩效分析[J].科学决策,2014(12)

骨干专业群建设方案范文 第2篇

关键词:专业群;建设

2015年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群竞赛的宗旨是为进一步推进湖南省职业教育特色专业群建设,加快构建与湖南优势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专业体系,充分展示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风采,实现了以赛谋规划、以赛思建设,以赛促发展的目的。

一、专业群建设的特征

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对象相同、领域相近或专业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

专业群形成与建设是和行业的发展休息相关的,行业具有相同的工程项目对象或相似的技术范畴,根据行业的这一特性,专业群的形成与建设也形成了自己的特征:一是紧密对接行业发展需求形成一类专业,将专业设置和发展放在同一个教学体系中完成,实现教学资源、实习实训设施设备的共建、共享,形成抱团发展的优势,避免了重复建设。二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探索实践中,立足于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确定了以办学基础牢固、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专业为核心专业,其他相关专业围绕核心优势专业发展的专业群格局。这些专业有着共同的专业基础,也就意味着拥有共同的专业理论部分,可以开设相同的专业理论课程。将各专业的同一基础理论课教师集中起来,组建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团队,形成教学合力,大力推动教学改革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专业群建设的现实意义

1.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专业群建设的过程即专业形成集群发展优势的过程,整合学校各专业师资力量,打造教学名师引领的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专业教学团队,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将分散在各专业的实习实训场地、实验室等资源统一规划建设使用,实现建设成本的最低化、资源共享利用的最大化。

2.凸显专业教学特色。专业群建设中的核心专业都是经过学院的深思熟虑后确定的,有着良好的建设发展基础、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科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学校以专业群中的核心特色专业谋改变、促发展,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3.优化专业设置、专业群建设是学校专业规划发展的重点,科学合理的确定专业群及群内的各专业,是职业教育对接产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明确专业调整的目标,理清专业建设思路,适应了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对接行业和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使得学校制定的专业调整优化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

4.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定位是培养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使培养人才具有符合专业技术发展需求的专业技能,展现较好的办学效益。这些都取决于学校在制定教学建设思路的过程中能否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的“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选择专业群建设这个提高学校办学效率的直接有效的途径。围绕专业群建设进行学校资源的合力配置和优化组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激发专业的活力和创新力,提高学校教学的核心竞争力,培养的人才供不应求,且具有较大的专业技能发展潜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

三、专业群的构建原则

1.对接产业链规划建设。专业群的规划建设发展是基于相对应的产业发展需求进行的,以服务产业发展为目标,根据产业发展链每个不同环节的人才需求制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构建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链人才需求相符合的专业群体系,形成与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遥相呼应的专业群链条式建设发展模式。

构建专业群过程中,紧密对接产业结构的调整布局和优化发展。通过全面的市场调研,研究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认真细致的分析区域经济建设中,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及其形成的产业链条,根据学校的办学实际确定建设专业群。专业群建设过程中,科学分析、梳理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产业、整合学校已有专业进行建设,增加符合产业链条发展的专业,精简对接产业链不清晰,不能精准对接产业发展的专业,并在专业群建设中严格以此作为专业规划和布局的前提,逐步建设成为专业建设链与产业发展链紧密对接,形成学校特有的办学特色和独有的专业设置,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掌握职业岗位技能。职业教育区别于基础教育,是与从事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专业教育。专业群的构建从组建之初就应考虑到产业链条中企业的岗位设置要求,依据培养职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对不同企业相类似岗位来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尽可能实现同一专业覆盖企业相类似的职业岗位,满足企业的职业岗位群的人才需求,让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实现零距离就业。

3.准确定位核心专业。专业群的建设过程就是具有一定办学基础的相关专业围绕其中一个核心专业进行集群建设,形成专业发展链条。核心专业建设优势明显,建设成果丰富,能引导、带动群内其他专业形成抱团发展优势,使群内建设较弱的专业依据核心专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发展壮大,培养出完整产业链中企业职业岗位需要的人才。

湖南省教育厅积极倡导各职业院校根据“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原则,立足于每个学院自身特色专业,对接行业发展需求,构建专业群发展模式,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湖南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文化产业框架中的表演艺术专业群构建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骨干专业群建设方案范文 第3篇

【关键字】会计专业群,内涵建设,要素分析

专业群作为一个教育系统,无论其作为相同相近专业集群模式建设或是作为核心专业带动模式建设,都离不开这一系统构成要素的内涵发展。我们分析认为,构成专业群系统应包括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训条件、数字化教学资源、保障体系等5大要素。本文将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群建设为例,对高职专业群内涵建设的要素展开分析。

一、课程体系要素的建设思路与具体实践

(一)专业群课程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

专业群课程体系的设计有别于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实践,我们认为,“平台+模块+方向”应可作为当前行之有效、便于操作的专业群课程体系。而在该体系的设计过程当中,应重点把握统筹平台课、搭建模块课、优化专业课的指导思想。

1、统筹平台课。在专业群课程体系设置过程当中,应首先考虑统筹安排群内专业所需开设的公共类平台课程。我们知道,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除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之外,也应有一定的人文素养、人道关怀、进行终身学习、批判思考、能开创自我及服务社会的能力。专业平台课程关注与回应的就是这一问题。专业平台课程将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传输人文知识与普世道德规范,专业平台课程将为培养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必要的基础。

2、搭建模块课。模块课程是指基于同一学科或相近学科基础的专业群中多个专业共享的课程,是群内每一专业的基础性课程。模块课程的设置不仅要符合群内专业学科的基本教学规律,还要满足后续专业方向课程的知识准备需求。模块课程的搭建是整个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至关重要的一环,模块课程将要解决专业群学生就业岗位适应性的教育问题,解决学生职业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学生职业发展后劲的问题。

3、优化专业课。优化专业课程首先应该进行较为详尽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社会需求的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现有课程建设的成果,明确群内各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主干课程,并分析梳理其在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上的独特性,确保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群内专业相近课程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的共性通读差异性,建设既满足各专业就业岗位需要、又可供学生按兴趣爱好培养职业迁移能力的开放性选修课程。

(二)我院会计专业群课程体系设计的实践

1、“平台”课程设置的实践。我院会计专业群 “平台”课程是由公共基础课程及校本课程两部分内容组成。公共基础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必备的文化素质类课程,包括教育部门要求的“基础”、“概论”、形势与政策课程及高等数学、大学英语、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校本课程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课程,我院是供销系统下属院校,设置了浙商文化概论、合作经济专题等体现主管系统特色的课程。

2、“模块”课程设置的实践。我院会计专业群 “模块”课程是由系本课程及综合实践课两部分内容组成。系本课程是从专业群角度出发,体现会计专业群职业技术和职业基础的课程,包括会计基础、财经法规、财会基本技能、财经应用文写作、经济法基础、财务会计实务等课程。综合实践课包括会计综合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创新创业实训等课程。

3、“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我院会计专业群 “专业”课程是由专业方向课、能力拓展课两部分组成。专业方向课确定各专业所对应的具体职业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融会相关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分解确定各专项能力模块及能力要素。专业方向课包括审计实务、纳税筹划实务、信用评估实务等课程。专业拓展课一般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侧重学生专业知识面的拓展与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内容包括财经应用文写作、证券投资实务等课程。

二、师资队伍要素的建设思路与具体实践

1、激发驱动力。专业带头人既是教学团队的核心,也是专业群建设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其前沿技术把握能力、教学改革能力和职业素养都会直接影响着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对于专业带头人这一层级的教师,我们的建设指导思想是以激发其驱动力为主,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学术魅力及人格力,求实现以点带面,以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来带动整个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

2、凝实战斗力。中青年教师是专业群教学团队的根基,是专业群教学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实施者,其专业教学能力、应用技术研究能力、师德师风水平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进而也影响着整个专业群的发展质量。对于这一层级的教师,我们的建设指导思想是以凝实其战斗力为主,多种途径设定、多项政策扶持,以期加强其执教能力、科研水平及社会服务能力。

3、提升贡献力。企业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相关的企业标准,熟悉生产的工艺和流程,对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完整工作过程了如指掌。对于这一层级的教师,我们的建设指导思想是以提升贡献力为主,使其在专业建设过程当中,不仅停留在课程教学和学生实训指导方面,而要吸引他们参与到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上来,进一步发挥兼职教师在专业建设中的贡献力。

(二)我院会计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

1、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首先要做好专业带头人选拔工作。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是高职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专业群提升办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我们按照“敬业爱生、理论扎实、技能精湛”的总体要求,出台专业带头人选拔规定、制订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并要求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做出个人发展规划。我们对专业带头人的课题申报、精品课程申报、专著出版、进行有力的政策倾斜,并严格做出年度考核。

2、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中青年教师素质和水平就是对专业长远发展的人才资源的储备。为加强教师梯队建设,促进新一批学术骨干、技术能手的成长,形成一支适应专业群发展需要的素质优秀、战斗力强、结构优化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我们出台了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规定、制订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并要求培养对象做出个人发展规划。我们要求中青年骨干教师必须完成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改工作,同时每两年不少顶岗实践时间不少于2个月。

三、校内外实训基地要素的建设思路与具体实践

(一)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1、群内专业协同建设。在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考虑满足多学科、多专业的实习。专业群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应重在选择及运行管理。一个实训基地不能只满足一个专业的使用,而应该是整个专业群都能够共同使用的;一个实训基地不能分属多个教学部门管理和使用,而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发挥基地的多专业共用功能,避免重复建设。

2、群内专业资源共享。专业群应对实训基地进行教学、科研、容纳量、基础条件等全方位的评估。实训基地应满足群内不同专业学生实习的需要。不同专业学生在同一基地实习,不仅有利于学科知识的融合和实践技能的互补,也有利于实践教学的管理,同时还可以有效实现降低建设基地的成本的目的。

(二)我院会计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会计专业群依托学院经管实训基地优良的硬件条件,着力加强校内实训的内涵建设与发展。在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大实训特色项目。生产性实训基地巨都经贸会计实训基地,采用了校企紧密合作的形式,将记账、税务等业务引入校园,方便学生在校内从事了全真的实训教学内容。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会计专业群依托行业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积极为学生“零距离”参与专业实践、为专业开展顶岗实习创造条件。我们依托供销系统,着力提升校企合作、服务系统的内涵和深度,并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局等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安排群内专业学生进行与岗位技能结合的顶岗实习或毕业实习。

四、教学资源库要素的建设思路与具体实践

(一)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指导思想

1、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通过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集中群内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通过克服各专业课程资源分布上不均衡的现实障碍,有效的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不仅给学生增加学习机会、扩大教学规模,而且降低教学成本、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各专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2、推动个性化学习。学习者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学习,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基础自主搭配“学习套餐”。另一方面,系统对每一个学习者的个性资料、学习情况等可以实现跟踪记录,并可根据各学习成员的情况记录,提出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建议,进而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现实有效的实现途径。

3、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实施教学的主要实现途径是远程教育,由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无障碍的学习特点,使得专业教学资源库成为各专业教学有力的扩展和补充,促进教育改革,特别是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二)我院会计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实践

1、教学模式突破传统。会计专业群共享型资源库的建设,改变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组织形式,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突出重视了会计专业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其增强主体意识,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增长知识和才干。

2、教学资源生动丰富。资源库建设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化特点,通过图片、声音、音视频等技术手机变单一纸质教材形式为丰富多彩的电子教材形式,将“死”知识变为“活”知识,为不同需要的学习者提供了学习选择。

3、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会计专业群共享型资源库有效地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传播、共享、整合和创造出优秀的教育学习资源,深入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并极大程度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五、保障机制要素的具体实践

1、管理机构保障。我们在管理机构和职责构建过程中,应配备适合专业群保障机制运行所要求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相互关系清晰、不同层次、职能部门、机构之间在相关质量活动中进行有效沟通。我们成立了会计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由系主任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各专业主任及部分骨干教师,负责专业群建设的实施和推进工作;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及教育质量评价委员会,指导并监督专业群建设工作。

2、师资队伍保障。会计专业群拥有22名专职教师队伍中,其中高级职称1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16人,占72%,省级带头人2人,双师型教师20人、比例达91%;外聘兼职教师25人,高级职称5人,这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证。

3、教育质量保障。在专业群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教学常规、课程建设、质量监控等几个方面的要素展开。会计专业群领导小组能随时掌握各专业教师教学情况、专业各教学环节教学情况和质量。每门专业课程有课程负责人,负责制定授课计划、研究教学方式和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4、制度建设保障。会计专业群建设根据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要求,不断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实习实训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人才引进和管理制度、教师考核制度、教研和科研奖励制度、教师培训进修制度、教师顶岗实践制度等,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来确保专业建设持续、健康推进。

参考文献:

[1]黄小平.高职专业群建设探析.机械职业教育,2012(09)

骨干专业群建设方案范文 第4篇

以家电产品创新设计为核心

课程群建设的目的是对学科体系内的课程进行重组,剔除课程之间的重复部分,让学生学习掌握并能综合运用所学习的产品设计知识,这必然要求在课程设置时强调各产品设计课程之间的整体联系。

课程群中的每门课程围绕家电产品设计流程来设置,包括家电产品概论、手绘草图技法、创意方法、人机工程学、材料与工艺、外观造型设计、UI设计、用户研究与市场调查等课程,课程之间具有层次性和关联性,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家电产品设计的完整流程,重点培养家电产品设计人才,并与家电企业对接,大大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满足就业需求。

建立家电产品设计实验工场

产品设计专业是一个要求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的专业,而且是一个实用型很强的专业,好的创意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必须通过三维实体表现出来,让人们亲身体验、操作,才能体现产品设计的价值,从而也才能检验产品设计的成功与否。

所以,在学校实践教学环节中建立实验工场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产品样机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高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走进工场,了解真实产品的生产流程,对材料和工艺有更好的认识。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在现有的模型实验室的基础上,引进了三维打印机、快速成型机和手工工具等设备,扩大规模,增设实验师傅,有一些是从企业一线工人中聘请的,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辅导学生将设计创意转化为实体模型或样机,以供进一步探讨、改进方案,同时使学生的设计创意不再停留在概念化,而具有更大的实用性。

工作室模式的实践教学方式

工作室模式对于产品设计这样一个实践性要求比较高的专业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硬件设施,学生和教师组成设计团队,主要利用实践教学完成一个完整的设计项目,可以是学校科研课题,也可以是校企合作项目,或者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自拟课题。完成的方式采取分组、集中的方式,对某一课题可以自由组合成设计团队,团队成员须由不同特长的同学组成,比如擅长外观设计的、擅长界面设计的和擅长设计方案表现的,等。最后在工作室老师的辅导下,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

同时,以工作室的名义,增强与国内家电企业的连接,一方面可以与市场接轨,使得教学与企业模式紧密连接;另一方面与家电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工作室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实干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教材建设创新

家电产品创新设计作为课程群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要求学生把所学的造型基础、人机工程学、设计表达、模型制作和市场调查等基础课程的知识、技能综合起来,完整地将一个或若干个家电产品从设计的准备阶段、初步阶段、深入阶段、完善阶段到完成阶段做下来,使学生熟悉整个设计流程,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并且学以致用。

这是一部全面、系统、详细介绍家电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手段及其应用的教科书,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学校与企业合作才能完成的。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要以家电产品为核心,展开其它课程的教材建设,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组建教材建设团队来完成。

教学团队与分工协作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群建设的主要内容,能否形成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衡量课程群建设成果的首要标准。高校可以通过培养、引进、外聘等途径,形成既能从事产学研开发工作、又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通过课程群的建设,可以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学团队,锻炼和培养教学队伍的教学和科研的整体协作能力。

学校通过建立家电产品创新设计平台,专业教师在共同的目标下完成每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引进企业设计人员作为顾问,使得整个课程群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互相促进,层层逼近,环环相扣,学生可以对家电产品为核心的产品设计流程有一个完整和全面的掌握。

结束语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