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教学有效性
一、问题提出
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它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典型化,使学生从“个”推知“类”,由特殊归纳一般,通过典型的案例理解普通的规律性原理。案例教学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它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从基础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上来,打破了教学的封闭性,使地理教学愈趋开放,并很好地贯彻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地理课程标准》对案例特别重视,课标能力要求《必修》中用案例的占四分之一。“原理+案例”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同时也是近年高考发展的趋势。地理新高考重视案例学习的思维与方法在试题上的落实,以某一专题为载体,从不同层面、多个角度考查学生的学科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与学科素养的养成情况。试题着重考查某地理专题的原因分析与问题解决,要求学生透过对某地理专题的复杂影响因素分析,建立地理事象与本质规律的联系,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明确严谨的逻辑、正确和谐的观念来展示自己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成果。对于高一新生而言,在接触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背景下,地理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尤为重要。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能力,是提教学有效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案例分析
1.《地球公转地理意义》教学实例
(1)内容标准
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基础知识、基本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学习要求
①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②能够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培养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③借鉴与运用知识,进行案例迁移。
(3)教学程序
分析:虽然学生们对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但很少能真正了解、掌握其变化规律。地球的运动很复杂,学生的空间感要很强。本节教材在已阐述地球公转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该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呢?首先,从日常生活中的熟悉方法入手,从中发现地理问题,再从中找出规律,理解规律,上升至理性认识。怎么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三个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讲解法。教材中的图像统和文字系统都是学生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二分二至日照图)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初中时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凭借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教学效果不会好。
第二,利用多媒体来演示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经过整理,我合成了一个可以较好地演示地球公转的地理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确比较形象、直观,问题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上课时学生似乎都理解了,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又问题百出。看来,仅凭多媒体的演示很难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放弃了这种方法。
第三,选择合适的球体当地球。经过反复思考,我想到了用一个体积比较大的球体――篮球来代替地球,在课堂上演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的关系。
案例描述:
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①地球绕日公转,能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和教材插图所给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转。
②你能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中地轴的姿态吗?公转中二至二分位置的判断?
③你能总结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吗?
在上课之前,我找到了一个篮球,将篮球的中间一圈用白粉笔涂成白色,代表赤道,用透明胶在篮球上下侧各固定上一根粉笔分别表示南、北两极,并按比例画出北极圈和南极圈。
“咦,老师,你缴的是谁的篮球啊?”当我带着篮球进教室时,一个学生好奇地问我。我说:“不是,是上课要用的。”于是,学生们就先议论开了,并且猜测篮球可能是用来当地球仪的。我故意卖关子,没有跟他们解释篮球的用途,继续吊他们的胃口,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上课开始,我说:“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轨道面(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不重合,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的直射点在地球表面是移动的。现在我们就来演示一下。”说完这段话后,我拿出了篮球。学生终于知道了篮球的用途。当我说需要两个助手来演示地球公转时,学生的反应是不同的:有些活泼的学生积极要求参加演示,有些学生比较安静,也不够积极。最后,我在班上选了两名学生来在教室里演示。我先分配好两人的工作,一个人代表站在太阳上的观测者,另一个学生“拿着地球”与站在太阳上的观测者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面。在我的指挥下,太阳上的观测者站在教室的正中央,“地球”以同样的姿势绕着太阳不断地移动。我把整个教室四个方位作为地球移动的位置(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位置)。首先,我让“地球”站在春分日的位置,(观测者要随着地球的移动在原地转身,改变观测方向)让观测者说出他所看到的赤道的形状和南、北两极地区范围的大小。我的工作就是根据他所说的形状,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并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学生发现,每换一个角度,观测者观察到的地球形状与教材中的示意图(或示意图的变化图)总是大致相同的。当这两位同学在演示时,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其他同学,发现他们也在很认真地观察,并不时对照课本和地图册上的示意图。地球公转这部分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是在“地球”移动的方向上,我不应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移动,而应该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完成。其次,“地球”在移动的过程中姿势容易改变,换用地球仪误差会更小些。在后面的几个班上课时,我及时作了调整。
这个案例来源于实际,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1)通过地理案例分析,突出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案例分析的过程使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来理解地球的公转,使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2)转变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增强地理学习能力,提升学科素养。
案例分析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语
自然地理中有许多现象和规律需要我们用通俗易懂方法去诠释,如何用更有效、更直观的方法去让学生们理解这些知识,我们需要精益求精的。
教师要着眼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法的点拨与总结,考法的归纳与提炼,进行解题思路的整理,建构答题的模式和基本“公式”。强化案例教学,遵循学科的知识规律与学习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地理逻辑思维体系,学会知识迁移运用。通过这个典型案例的学习,学生对案例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分析、评价,学会从纷繁复杂的地理要素中抓住核心内容、探索本质特征,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案例所隐含的知识要素和基本原理,提高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了分析问题的原理和方法。
就像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无非是例子,通过例子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本领。”我们应使案例教学由“个”到“类”,进而形成知识结构和规律性认识的目标,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讲解和重复,为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参与活动的空间与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独立自主、耐心专著、果决判断、勇敢自信的良好品质。
2、培养幼儿的敏捷性、灵巧性、爆发力、体耐力、距离感和协调性。
活动准备:
足球与幼儿数量相等,小球门4个、U盘及其播放器、音乐
活动过程:
1、引导部分:
(1)师生问好
(2)介绍足球
(3)即兴带动
2、主体部分:
(1)球感练习:小朋友分四组,在操场上随意踢球、玩球(听到哨声马上要回到自己的位置)
(2)罗纳尔多射门:小朋友分四组,每组前面摆个小球门,让小朋友把球踢进球门,则算胜利,踢球以后没有踢进的小朋友要表演节目。(给不同的距离小朋友选择射门的难度)
(3)传球练习:小朋友分四组,每组围一个小圆圈手拉手,每个圆圈放两个足球给小朋友们互相传球。
结束部分:
(1)找朋友互相放松。
(2)集体放松
(3)师生再见
课后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独立自主、耐心专著、果决判断、勇敢自信的良好品质和培养幼儿的敏捷性、灵巧性、爆发力、体耐力、距离感和协调性。在这次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兴趣很高,充满积极性。活动引导部分进行热身练习,在这一环节中为下一个环节奠定了基础。孩子们都很爱球,以往的练习中多以篮球、皮球等球做运动,而这次用足球一下子就增强了孩子们的新鲜感。因此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也高了很多。但还是存在不足之处,本次活动主要以技能训练为重,在游戏化方面体现的还不够,在以后的活动设计中应多增加游戏的成分。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多样化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初中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太过于单一,教学模式一般采取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跟着练习――教师纠正错误的大致流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者,学生则被动的接受学习,这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自主的开展学习。为了保障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我们有必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多样化。
一、合作教学法
在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些学习任务和锻炼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锻炼任务[1]。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应该选派一名学生作为小组长,由小组长进行小组成员的分配,小组成员各有分工,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进行短跑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短跑中需要注意的动作和事项交代给学生,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实践、去练习,通过小组成员互相指导、互相帮助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的掌握短跑的要点,提高短跑的速度。在课堂结束之时,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短跑动作,如:起跑、冲刺等,了解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学习效果,针对于学生在短跑中的不足,进行课堂的总结,指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对学生的优势之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在课下多加练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游戏教学法
三、多媒体教学法
由于网络技术逐渐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从而有效提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初中体育课堂引入多媒体教学法无论是对学生还是体育课堂教学都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初中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学的课外实践的课程比较多,而课堂的教学主要是一些理论上的知识。体育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有很强的抽象性,以至于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导向,理论知识的欠缺直接影响着实践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体育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体育知识的理论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视频等功能,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与形象性,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兴趣,强化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记忆,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进行足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理论课堂上播放关于足球比赛或者是足球运动员训练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足球训练中的知识和技巧。在视频结束后,教师要根据视频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同时对视频中的动作进行回放,并分析动作要点和难点。第一遍的教学视频主要是给学生一个关于足球的整体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对足球的兴趣。第二遍的视频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足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帮助实践课的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四、案例教学法
体育教学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技巧或体育理论,需要现场示范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注重实践观摩的教学方法就叫做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虽然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实践,但实施过程仍不规范化、科学化。我认为可通过以下步骤开展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前,教师首先要亲自认真分析需要进行案例教学的体育内容,同时选择出最佳的案例,这样能够使教学内容安排得更为合理、科学。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现场示范的案例进行讲解,示范时应当准确、具体、形象、生动,这样才能充分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最后,在示范完成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进行适当干预,纠正他们的错误理解和认知,对他们的模仿进行耐心指导,这样就能确保案例教学法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进行乒乓球教学的时候,教师除了要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教授学生动作的要领,包括握拍的方式、扣球的力度等,教师进行亲自的示范之外,还应该将世界冠军孔令辉等的教学案例应用到乒乓球的教学中,这样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更快的学会打乒乓球。
五、结语
关于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论述,本文主要从教学方法多样化发展的必然以及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方法的并用化来展开综合性的探讨。旨在与教育行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和探讨,在此也希望有更多的教育界相关同仁提供更多、更科学的理论研究,从而为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提供明确的理论指导体系。
参考文献:
[1]徐日泉.试析21世纪体育教师的时代特征[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2).
[2]顾晓宁.浅议中学体育运动会改革[J].青年与社会,2012(2).
[3]叶志锋.体育游戏在现代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3).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qitafanwen/964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