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人格与成长论文范文(热门3篇)

人格与成长论文范文(热门3篇)



人格与成长论文范文 第1篇

内容摘要:

在高师非音乐专业开展钢琴集体课教学,其目的是为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情感素质,其教育教学的价值在于给学生带来内心的领悟和快乐,推进素质教育。通过钢琴课的学习,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使钢琴的学习成为引导学生体验审美情感,提高整体素质的途径和桥梁。

关 键 词:

非音乐专业 钢琴集体课 审美情感 素质教育 教学评价

前苏联杰出的钢琴家兼教育家亨利·涅高兹说:“学习音乐和音乐常识——在这方面钢琴如果不是唯一手段的话,也是最好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是一般的文化事业,对一个有修养的人来说,学音乐如同学习语言、社会科学、数学、历史、自然科学等一样,也是必要的。”美妙的钢琴艺术,总能以丰富的情感,深邃的音乐意境,折服万千的欣赏者,并使之在潜移默化间达到心旷神怡之美感。而钢琴教学过程则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一种手段。为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钢琴教育的社会价值,笔者在非音乐班进行了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尝试,对如何使钢琴的学习成为大学生们体验审美情感、塑造完美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培育自信心理、学会与人和谐共处等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培养途径和桥梁,从而为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整体素质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一、以审美体验为目的,培养学生情感素质

非音乐班钢琴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钢琴学习增添一条音乐审美的途径,并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情感体验,为学生参与艺术审美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增强审美情感。正如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所说:“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情感教育。”其教育教学价值在于给学生带来内心的领悟和快乐,通过钢琴训练使学生达到练脑、练心的目的,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这些走过高考独木桥的大学生们,虽说错过了接受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有的从小到大很少上过音乐课,有的则连真钢琴都没见过,即使接受过音乐教育,由于音乐启蒙教师的素质问题,也造成了不少的缺憾),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与渴慕,对钢琴的崇敬与向往,儿时的“钢琴梦”使许多同学萦怀至今。经过高考的洗礼,不少同学是带着沮丧和失落感,来到笔者学校,恰恰是悦耳的钢琴声又重新点燃了他们奋发向上的激情,每每路过琴房,他们总是流连忘返,沉醉于美妙的音乐之中。喜欢钢琴,喜欢听_琴,没料到自己也将要学习钢琴,他们用一个“爽”字诠释了内心的一切。这也许正是由于钢琴的魅力所在吧。

(一)优化教学方式,推进主体性教学

音乐是当之无愧的“最情感的艺术”。 音乐具有情感的特性是由音乐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要使音乐的情感特性成为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还必须有审美主体的积极参与,也就是说必须经过音乐审美的过程,才能把音乐的情感转化为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把美的情感体验放在钢琴教学的首位,一切以发展学生音乐思维、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为目的,切不能重技轻艺,扼杀了学生的钢琴之梦。优化教学方式,推进主体性教学,使学生在初学过程中愿学、乐学。首先,教师应以形象易懂的语言,来讲授钢琴技法,通过各种游戏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集体拍球游戏,让学生们体会那轻巧、短促而富有弹性的跳音奏法,以五指走路来形容优美的乐句奏法——连奏。在集体的钢琴课上,采用音乐接龙——一_奏一句(或者两小节)的方式,共享集体弹奏一曲的快乐。其次,通过集体大声歌唱乐谱,使学生既解决了识谱问题,又能初步感受音乐的意境与情感,感受到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然后,教师以生动而富有表情的范奏,让学生能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音响美、感觉美的情感认同,并以此唤醒他们的艺术感觉。通过聆听老师的范奏,学生不仅能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并且明了自己在弹奏技巧方面的努力方向,切实提高自己对钢琴、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将技巧教学融于美的音乐体验之中,使学生不至于被高深的钢琴技巧所吓倒,而是被美妙的音乐所感染,激起强烈的弹奏欲望。

(二)扩展教学视野,发展学科综合效应

音乐与文学在情感的表现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钢琴教学中,结合文科专业学生的特点,将音乐与文学融合在一起,把学生的文学审美体验迁移到音乐审美体验中,从而达到对音乐的感悟。比如,当教学生弹奏舒缓清越的《送别》时,在引领学生感受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意境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文科专业的知识储备,展开关于送别题材的生发与联想,通过弹奏,有学生说仿佛看到“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别友人的情景,感受到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挚友情。音乐与文学的结合,更加激起了他们的弹奏兴趣。王磊同学在学习了古诗《春江花月夜》后,立刻跑到琴房去弹奏这首古曲。她感受到:“悠扬而柔和的琴声从手指间流泻出来,回忆着‘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诗句,仿佛坐在了一条小船上,飘荡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柔美的月光像一张轻盈透明的大网,网住了整个水面,也网住了我,好似躺在妈妈的怀里渐入梦乡的感觉。”通过钢琴音乐与文学的融合,真正使学生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

听、赏优美的钢琴音乐作品也是启发学生领悟其深刻内涵,丰富学生想象,加深情感体验,了解音乐大师的情感人格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欣赏和写“听后感”,再加上钢琴练习,使同学们读懂了莫扎特的清新典雅、贝多芬的昂扬激愤、舒伯特的浪漫抒情……何蓓蓓同学写道:“感谢钢琴让音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时而富丽堂皇,时而震撼人心,仿佛看见了伟大的奇景;时而像与友人谈心,思念亲人,轻轻摇曳我的心。聆听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这音乐——真美。”

二、以学生为本,突出自编教材的创新性

在非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中,使用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钢琴教材,是实施情感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根据大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年龄特点和学业重、时间紧的实情,不可能在演奏技巧上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自编了以提高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培养能力和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材,在自编教材中,我们选择了一些比较有艺术感染力的乐曲,将一个个训练课题融入到一首首活泼、优美、清新可爱的小曲之中,乐曲中形象的小标题为学生理解作品提供了依据。在教材安排上,遵循了钢琴学习中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富于艺术感染力的优美小品和中外名曲主题、片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大多内容都是学生耳熟能详、极富表现力的乐曲。在教材内容上设置了通俗钢琴曲、爵士钢琴曲、流行音乐弹奏等课题,充分体现了钢琴的趣味性、流行化、现代化,特别能激发学生的弹奏兴趣。同时我们还安排了合奏(四手联弹)练习,使学生学会合作,体验到一种默契的合作美,通过合奏培养学生与他人和谐共处的素质与能力。

为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修养,我们还选编了一些经过改编的同时又能被大学生们所弹奏的世界名曲,如巴达尔切斯卡的《少女的祈祷》,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选曲《饮酒歌》,圣桑优雅动人的《大鹅》……通过对各种不同题材、体裁及风格的作品情绪的把握,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审美素质。

三、尊重个体差异,发展个性,开展分层教学

由于大学生们各自生活环境及所受到的音乐教育的程度不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力和动作的协调性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的艺术素质是参差不齐的;再加上勤奋努力的程度不同,因此学生在钢琴学习上是有个别较大差异的。有的学生花费了很多时间,几乎天天晚自习都泡在琴房里,可弹奏效果还不是很好,而有些同学只需练习三四个琴点,就能比较完整地弹奏好一首乐曲。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就要尊重教育规律,进行差异教育。既要注意到全班同学的共同全面发展,又要注意到每一个人的个性才能发展;既要维护音乐基础较差学生的自尊心,又要充分发挥接受能力强、素质较好学生的最大效应,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一个好办法。在一个总的教学计划进度中,设立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进度,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完成各类计划。这需要教师花费很多心血去了解学生,区分学习态度上的差异与学习潜能的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特别要鼓励那些十分勤奋但音乐感觉不太理想的同学,重视钢琴教学过程的愉悦体验,而不能过分强调结果。根据钢琴实验班学生的情况,全班50人,大致分为四个学习层面:其中A组为音乐感好,又肯练钢琴的同学;B组为音乐感中等,也较勤奋的同学;C组为音乐感觉一般,但是很勤奋的同学;而D组则为音乐感觉较差,协调能力也差,但是却每天都花费大量时间练琴的同学。按照不同的层次,制订不同的教学量,并重视指导A、B、C、D四组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在教学要求上,不搞一致性,主要是教会每一层次学生如何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看自己学习钢琴的进步,在比较中,更重要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激发和调动每一个同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这种分层教学有利于营造一种竞争的环境,发挥个体的最大潜能。在教学中经常可以听到学生问:老师,她们已经弹了《爱的浪漫曲》了,他们已经弹了《河边春梦》了,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弹呀?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教学局面,真正把学习钢琴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带给每一个学生。

四、注重能力发展,设立多样化的教学评价

非音乐班钢琴课教学评价,应该是了解学生实际学习钢琴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最终实现教学目的,即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设立多样化教学评价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钢琴的信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加符合我们以审美情感体验为目的的钢琴集体课教学。首先,在评价内容上,改变过去钢琴考核时,都是由老师指定曲目,限制了学生的选择性和个性发展的状况。现在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弹的曲目,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爱好,学生会努力去寻找自己喜爱的钢琴作品,来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例如:有的学生要求弹两条乐曲,还有的学生主动要求弹奏较难的四手联弹。其次,弹奏钢琴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实践过程,同时也是想象火花不断碰撞与情感不断被激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学会评价。在评价方法上,由学生被动接受考核转化为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改变了过去老师一人听,学生一_,而其余学生或窃窃私语、或赶紧练习自己的曲目的状况。实行学生互评,每个人都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弹奏,然后在评价表上写上自己的评价,它包含着弹奏的表现力、音乐感、准确、完整等审美性的标准,排除弹奏曲目的难度性,这样能使每个层次的同学都有成功的感觉,在评价的过程中,也能使大家的审美评价能力得到提高,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学生互评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地、正确地对待自己,也正确对待他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同学,养成尊重他人的品质。

根据大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强的特点,还可以增加自我评价的模式,就是对自身钢琴学习的认知情况——识谱、弹奏能力的提高、学习钢琴的态度、兴趣以及对音乐的感觉、进步情况等方面的评价。在自我评价中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激发了学生刻苦学习的兴趣,也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倾听到学生的内心独白。

许多同学谈到:感谢自评方式给了我们一个自我反思的机会,使我们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钢琴课的教学评价必须伴随着整个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每次回琴中的表现与反应,及时了解学生的练琴情况,倾听学生的反映,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的评价。在评价中做到承认差异,重视个性发展,从整体的审美能力高度综合评价学生,使每个人都能积极愉悦地参与钢琴教育活动。

通过非音乐专业学生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实践,我们欣慰地看到:通过练琴,他们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发出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感叹;通过弹奏钢琴,消除了很多同学的自卑感,他们可以极其自豪地在亲友和老同学面前表演钢琴,有许多内向的同学,通过钢琴练习,学会了与人交流沟通,主动地请教同学,人也变得开朗、大方了。通过集体教学,促进了同学间的友谊,集体间的团结,大家经常在琴房里互相切磋技艺,在相互比较中,不甘落后,努力进取,表现了对集体的一份责任感。通过练琴,激发了学生们对音乐的热爱,钢琴已经成为他们排除烦恼、倾诉心声的工具,钢琴的巨大魅力使得他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为一个有责任的钢琴教师要不断更新钢琴教育教学的理念,努力探索钢琴教学新的途径和方法,全面提高同学们的音乐素养,使美妙的音乐和愉悦的情感体验时时伴随着同学们的学习生活。

最后,笔者拟用一位学生的感悟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更多的人喜欢以翩翩的舞姿诠释美的内涵,而我更青睐灵动的手指滑过琴键美妙的感觉,钢琴给我沉闷的学习生活注入了鲜活的生机。为了它,我沉迷过,曾经抛下了手边所有的琐事去练琴;为了它,我苦恼过,因为力不从心的烦闷不止一次地冲击着我的大脑;为了它,我也快乐过,那是付出后收获的充满幸福的成就感。当然,我也踌躇过、悲伤过……但我无悔。在钢琴这个神圣的殿堂里,我觉得贝多芬、莫扎特、肖邦、舒伯特……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与我们同在。”

参考文献:

[1]P·涅高兹著 《论钢琴表演艺术》 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年版

[2]戴定澄主编 《音乐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3]郭声键著 《艺术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

人格与成长论文范文 第2篇

摘要:“后宫甄嬛传”的小说和电视剧火遍大江南北,其女主角甄嬛更是当代女性热议的话题人物,获得了大量女性读者和观众的认同。本文采用中国本土人格理论“大七人格理论”分析了“后宫甄嬛传”的女性主角甄嬛的人格特征,并籍此发现甄嬛受到读者和观众认同的人格特征因素,以及在当代中国文化背景中隐含的对女性形象的认知解读线索。

关键词:文化心理学;大七人格理论;甄嬛

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后宫众多的女子形象,且每个人都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女主角甄嬛,更是引得大众热议,受到了许多女性观众的认同和喜爱,甚至以甄嬛的人生起伏、境遇经历为借鉴,写出当代女性职场生存途径等热门话题。之所以能够有这样广泛的影响,其原因就在于甄嬛角色的人格塑造,可以说是符合了当代女性对理想人格的一种文化心理设想,摸到了当代女性的文化心理原型。故此,本文采用了中国文化视域下人格研究中的“大七人格理论”来分析这位虚拟的女主角,以此来观测在当代中国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女性人格特征的心理认知,以及文化对女性人格特征的影响力量。

“大七人格理论”由中国学者王登峰、崔红等研发,他们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开发了针对中国人的人格特点的“大七”人格结构模型,用七个维度来解释中国人的人格特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和烙印。“大七”人格结构模型包括了七个维度,这七个维度分别为:外向性,这个特点包含直率好动、开朗大方、热情亲和等意义;善良,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好人”的内涵和特点,包括对人真诚、宽容、关心他人以及诚信、正直和重视感情等品质;行事风格,指个人的行事方式和态度,理想的高分者做事认真谨慎,思虑周密,行事目标明确,切合实际,自我克制等;才干,反映了个体的工作能力和态度,包含了决断、坚韧、机敏的关键因素;情绪性,反映的是个人在做事和人际交往中表现急躁和直爽的程度,理想高分者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处理问题稳重;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对待人际关系的基本态度,主要包括宽和和热情两个因素;处世态度,反映的是个人对人生和事业的基本态度,成就动机或追求人生发展的动机,包括了淡泊和自信两个小因素[1]。

一、甄嬛的人格分析

《甄嬛传》中,甄嬛的人物设定具有绝美姿容,又琴棋诗画样样皆通,性情温婉和善,顺从封建礼教,是一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女性特征的角色,但随着小说事态的发展变化和环境的改变,甄嬛走上了和古代传统女性决然不同的命运道路,其人格特征便是这种人生选择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外向性方面,甄嬛的得分是比较高的,她虽不似小说中淳儿那样开朗直率好动,但她却是热情亲和的,对于她信任的朋友,她都主动给予关注和示好,会赠与安陵容许多礼物,也会为淳儿做好点心;遇到种种波澜挫折的时候,并不绝望灰心,更不至于放弃生命,符合高分者合群、乐观的基本特征。

在善良的维度上,甄嬛在初期比较符合高分者的特征,她重视感情,相信朋友,相信爱情,甚至对于后来恨之入骨的皇帝,在她刚入宫没多久时,也是真诚相待的,在皇帝遭遇可能的政治_时,她随时准备好匕首,“你若有事,我也不独活”。对待自己的下人,也予以尊重和关怀。随着环境变化,甄嬛遭遇了宫廷的种种阴谋,随之变得谨慎,步步小心,也开始设计心计,与皇后开始斗争。但总体来讲,她并不做没有理由以及不符合道德的算计与陷害,所以并未落到低分者的区域当中。

在行事风格维度上,甄嬛也是受到封建贵族家庭的严格教育,所以严谨、自制、温婉含蓄,知书达理等特征都是比较明显的,除此之外,她从一开始进宫时備受欺侮的低阶宫妃,一步一步往前行进,让皇后感觉到她的“危险性”而不断采取措施打压,其他的妃嫔也渐渐认识到她做事的思虑周密。她行事也很有目标性,例如甄嬛为保全腹中骨肉,设计与皇帝相遇,重回宫中。因此,她是一个符合高分特征的人,行事目标明确,做事认真踏实,心思细腻谨慎。

在才干维度方面,甄嬛仍然偏向于高分者的类型,她在大多数环境下是冷静理智的,做事能力较强,态度明确。当他认清皇帝对自己的感情仅仅是把她当做上一位皇后的替身时,虽然伤痛,但决绝转身,内心并无丝毫纠缠留恋,反映了她爱恨分明,坚决果断的一面,在应对后宫中种种波诡云谲的阴谋诡计时,她总能敏锐的察觉到事情的关键点,例如从安陵容的遗言“皇后,杀了皇后”中悟到一个关键证据而扳倒皇后。反映了她非常机敏,锐于常人的一面。在恋人死去,独自面对更加危险的困境和前途时,她也始终能顽强的活下去并为生存奋斗,反映了她坚韧的一面。

在情绪性维度方面,甄嬛也是个内心细腻,情感丰富的柔婉女子,入宫时间不长的时候,她尚不能特别掩饰情绪,例如华妃害她失去孩子的时候,她终日以泪洗面卧床不起,对皇帝不理不睬,随着经历的增多,渐渐变得喜怒不形于色,面对许多事情波澜不惊,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再到后来,即使是在和皇帝感情决裂时也没有歇斯底里,到了甘露寺后,虽有心灰意冷之感,但也不放任自己的内心情绪,让自己沉溺于忧伤,而是很快的调整状态,尽力去适应环境,努力生存。因此,甄嬛在情绪性方面稳重可控,属于较高分类型。

在人际关系维度方面,甄嬛也算高分的类型。首先她待人较为宽和,如果不是非常深重的陷害,她是可以原谅的,例如敬妃因为不想把胧月帝姬还给回宫的甄嬛,所以对皇后告密,导致瑾汐的事情败露被捕,她也因此受到连累,在孕中也劳心费力。但她后来在端妃的点悟下明白了敬妃的做事动机,并从心底同情和怜悯她,因此不仅没有对敬妃打击报复,反而将胧月帝姬送给敬妃养育,虽说有着她明白厉害的原因,但总体上她是宽和待人,以诚待人的,而且对待“自己人”,她是竭尽全力的去热情帮助的,由此也收获了坚实可靠的后宫盟友。

在处世态度维度方面,甄嬛在尚未进宫时,她的理想是嫁给这世间最好的男儿,做他的唯一,过平常生活。进宫之后,也并没有主动追求后宫荣宠,甚至一度想埋没自己,直到环境逼迫,才一步步走上刀光血影之路,所以淡泊因素方面,可以认为她的得分比较高。甄嬛在自信方面,也是得分较高的,她一直都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力,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她在自己人生最落魄的时候,也能接受果郡王的爱情,并为之投入身心,对果郡王也是予以信任,对未来充满信心。

二、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的潜意识中,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也在不断悄然的前进和改变。“后宫甄嬛传”这部小说虽然是描述古代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但其中的人物塑造却隐藏着现代化的人格特征,因此才让观众和读者们有了关于职场和人事处理等的联想空间。观众和读者认同甄嬛这个角色,是因为她符合了这个时代的文化状态,她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带着当代女性独立而坚韧,不屈从于环境的奋斗意识,不依赖于男性的强烈生存意识和女性主义文化心理,带着当代女性的爱情价值观和人事价值观。我们可以从这些被大众广泛接受的文学形象之中,触摸到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和人民大众的思想与动态。

参考文献:

[1]王登峰,崔红.人格结构的行为归类假设与中国人人格的文化意义[J].浙江大学学报,20xx,36(1):26-33.

人格与成长论文范文 第3篇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人格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系统地分析了人格心理学课程中自我剖析案例的操作过程,并指出在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自我剖析;案例教学;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研究个体内心世界领域的心理科学,学习人格心理学首先要让学生分析自己、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作为心专业的学生只有全面透彻剖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别人,了解每个人的人格特异性。这样一门探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学科,如果单纯进行理论讲解,没有学会实际分析人的性格特点,那么,学习本门课程就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自我剖析、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先学会分析自己的人格特征,推演分析别人的心理特点,把不同流派和不同理论家的观点都可以运用在个体分析中。

一、案例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大部分学生对待专业课比较认真,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学生对待这门课有较多期待,能投入更多的热情,教师如果能在学生较高热情基础上,在教学中适当采用案例教学,就能强化学生投入学习的热情。讨论分析是个案教学的主要手段,案例是学生自身相关经历以及自我剖析的心理状态,这样的案例促使学生参与热情高涨。

(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质疑能力,是教学的必要目标,案例教学可以作为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实践活动,较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把书本知识和学生自身特点融为一体,能让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自己的人格特点及成长经历,案例教学以课堂分析讨论、小组学习、解决问题作为主要途径,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在学习过程中较好地体现主动性。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却没有提高。因此,可以在课堂中尝试使用案例教学,实现把心理学知识应用在具体现象和人格特征的分析中。分析讨论的过程是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应变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发现问题能力等一系列能力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水平,从而,为专业学习提供保障。新课程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主体性,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案例教学体现了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加强教学相长的体验。

二、人格心理学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为包头医学院医学心理学专业学生选用郑雪主编的《人格心理学》,该教材系统性强,各个理论流派知识连贯,为了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笔者基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理念,把教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专业知识的讲解,第二部分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作用是服务于专业知识的讲授,使专业知识更加形象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一)选取案例

人格心理学的案例可以选取学生个人成长经历的生活事件,也可以是个体特点的自我剖析,还可以是对学生影响较大的创伤性事件。同时,我们在课堂上要强调,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都应该遵守“保密原则”,对每一位学生提供的案例,只供课堂学习,不能私下议论,更不能传播,同时对每一个案例,在课堂前需经学生同意作为教学个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共同学习讨论,在讨论中使用的案例不是随意列举的例子,而应在教学目标的要求下,在尊重个案学生本意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设计研讨的事例。案例运用得当,可以帮助学生应用知识,提高技能,还能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人格特点。

(二)呈现案例

选择合适的案例后,就要把它呈现在课堂上。人格心理学案例大多采用自我剖析的方式,通过学生自己描述具体事件发生时间、过程、当时的心理感受,以及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再次提及此事件时的感受。通过学生自己描述,可以观察学生的声音、表情、语言和动作,甚至一部分学生在陈述案例时痛哭流涕或欲言又止,通过这样一系列微表情和语言都能让学生们更准确地体会这个案例,更好地分析个体的心理过程。同时,这样的释放和倾诉也能让案例本人得到一定的心理疏导,许多压抑在心里的问题随着倾诉逐渐释怀,反而能让案例本人在这件事件中的阴影消失。这类案例分析安排的时间应该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之后,这样在巩固课本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进行知识的应用具体化,能让学生把两者统一起来。

(三)指导分析

对于学生提出来的个人案例,同学们未必把握个案的核心内容,也不能快速分析个人的个性特点,这也是个体案例教学的优势,它通过教师启发性指导,利用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分析个案描述的事件与个人人格特点的相关性,进而引发学生主动地思考自己的心理特点。

(四)课堂讨论

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必要环节,是检验学生掌握业知识情况、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参照对比,进行自我分析的有效手段。课堂讨论一般按人数划分为若干小组并让每名小组成员把自己的思考、观点、疑惑都表达出来,然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们主动性和参与性。课堂讨论的过程是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个案讨论中了解别人的观点,学会理解个体的心理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思考方式。在讨论过程中,需要师管理课堂,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及时指导,使学生始终围绕个案进行讨论分析,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完全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纵深分析,拓展广度,尽量避免表露教师的观点,以免给学生过多的心理暗示。

(五)课堂总结

个案讨论后,教师要及时给予总结,对学生表达的观点、思考的方向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专业知识在个案中的运用,分析个案中显示的个体的人格特点,并对相关人格特征及问题进行分析与辨别。教师在总结的过程中要及时肯定并回应学生,同时也要指出问题所在,这样能使学生在参与案例的讨论中,既有动力又有压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案例教学在人格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选材不恰当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案例需要教师和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紧紧围绕课堂知识点进行。如果案例选取不得当,那么在学生讨论分析的过程中不能把个案和个人特点及专业知识联系起来,不能正确地分析各种人格障碍,那么案例教学就失去了分析的意义。所以在对人格心理学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案例的恰当性需要认真把握。

(二)教师和学生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管理课堂的能力在个案剖析中十分重要,在个案教学中,需要教师有耐心认真地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方式,而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往往因为授课时间有限,学时数有限、学生知识有等缺少必要的引导。同时,人格心理学作为分析人的一门学科,在分析个体人格特点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痛哭、崩溃、发狂等心理焦躁的状态,给教师带来不小的挑战,需要教师应对这些特殊情况,对一部分特殊案例和情绪失控的学生及时做出安排。同时学生也要改变只接受讲授的方式,要调动自己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使自己成为课堂的一分子,而不是旁观者,所以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能力上有待提高。

四、结束语

在以探讨人的个性形成的特点以及人格障碍为主线的人格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能让学生体会不同的人格特点,在这些差异中,积累不同的案例素材,可以丰富他们的背景知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为以后心理学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丽娟.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丹东师专学报,1999,(4).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