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并能有效提高研究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20世纪初,以提出企业案例在课堂上讨论的形式开展,尤其是在商业、管理教育中被广泛应用,随着逐渐的完善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在80年代引入中国,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将案例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在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因而格外受到重视。案例教学作为中国目前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贸易经济学”“、管理学”“、发展经济学”等课程中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案例教学近年来在工学专业课教学所占比例逐渐扩大,这是由于它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有下文所述的优势。
1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教学是一种在教师再现案例情景的情况下,把研究生带入到特定角色,通过案例分析以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把一个个独特的生活应用情景展示给研究生,使他们能在短期内接触到生活生产中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地弥补了实践的不足和学习的片面性。
向研究生传授知识,大力提高研究生的基本素质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与其他方法的区别在于,其不仅能给研究生传授知识,而且能开发研究生的智力,提高研究生吸取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进行案例教学的好处,就在于它不仅能够使研究生获得知识,而且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锻炼。借助于案例教学的方法,教师与研究生之间的相互分析案例,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从中得出经验和教训,从而使研究生更深切地理解理论的真谛。通过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可以培养研究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从而将课堂教学逐步提升到培养研究生的独立学习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轨道上来。例如,进行到讲述农业机械开发与研制时,可以将铧式犁、水稻插秧机、谷物联合收割机做为典型,采用案例教学模式进行讲解、分析和讨论。师生在探讨和研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和学习效率,同时又锻炼了研究生的口才,增强了研究生的自信心。
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授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研究生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讲授知识,只能对理论知识进行阐述和论证。而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的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研究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具有生动形象、易于被理解的特点。对于专业课程,概念和原则占比偏多,表述上具有抽象性,比较枯燥,而由于案例具有鲜明的叙事性和特定的场景,比较生动,两者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研究生的记忆、有利于深化理论教学、巩固研究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是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而研究生要进行案例讨论,就要求能够全面理解理论知识,并能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可以特别安排海南特产的绿橙的采摘机构、传送机构的工作原理和视频进行学习。再让研究生综合所学知识和已有的成熟的装置进行绿橙采摘机构的设计。通过实际生活和生产的案例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这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作用。
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研究生处于被动地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研究生是“传”和“授”的对象,成了理论知识的接受者,着重于吸取知识,而忽视应用知识。案例教学同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研究生需要积极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在课堂上对研究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需要身临其境地处理问题,提出方案。案例教学的重心在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研究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得出结论,达到师生思维同步,有利于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教学效果,并且能有效地提高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对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原理时可以利用其工作动画作为辅助,另外可以通过参观企业,通过观察农机具的生产组装过程,从而让研究生们更深切地体会书本知识是为实践服务的。专业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强强联合,将使整个课堂更生动,研究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从而大大提高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效提高研究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研究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字撰写和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胜任相关的工作,案例教学在这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激烈的讨论,对提高研究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在案例讨论之后,要写出案例分析报告,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相长
案例教学有助于教师发现理论教学的不足。案例教学为研究生主动参与教学创造了机会,同时教师也能从研究生对案例的多视角分析、不同意见的争辩中激发出新的见解和观点,并且在教学中发现不足之处后进行改进,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2案例教学在农业机械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针对广东和海南当地的特色经济作物香蕉,以香蕉假茎的粉碎机为例。首先,对香蕉假茎的特点和其粉碎难点进行介绍,并对张进疆、荣等设计的假茎粉碎机进行基本原理、主要部件及关键技术参数的分析。再分组查阅有关文献和资料,掌握已有秸秆粉碎机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讨论已有结构及设计的不足之处,及优化应解决哪些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最后形成各组的最佳方案。在各组选定1名同学在课堂上介绍本组的设计方案。介绍完毕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认真讨论和提问。同组成员还要对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质疑做好记录,以便回应质疑和对方案做进一步优化。教师要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指导。待汇报和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引导研究生对本组在案例教学中所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各组利用改进后的方案可以申报院级课题、发表期刊论文(如2010年在农机化研究上发表的“香蕉假茎还田机研制与试验”;2012年在广东农业科学上发表的“切碎组合式香蕉秸秆还田机设计”;2015年在农业工程学报上发表的“滚割喂入式卧轴甩刀香蕉假茎粉碎还田机设计与试验”)等。案例教学以研究生主导,教师指导的形式,使教师和研究生都参与教学和科研,同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科研水平。案例教学使同学们亲身体会产品新方案的形成过程,锻炼了研究生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香蕉秸秆粉碎机粉碎装置的设计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研究生对课程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研究生的机械创新技能和科研能力;案例教学以研究生为主体,培养了研究生自我学习能力,使案例教学实现了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
3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最初案例教学始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如果仅仅是生搬硬套会引起教学上的“水土不服”,因此在农业机械专业课上使用案例教学方法可能往往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广大师生对案例教学方法产生怀疑。本文对工学专业课程案例教学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结合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谈谈在案例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缺乏符合当地特色的案例
案例的选择在案例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要体现理论知识的特点,而且要切合主题。目前更多的是从国外教科书中引进的案例,但由于国内外种植制度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农业机械发展水平的不同,国外的案例在国内使用时面临适用性问题。其次,大多数国内出版的案例教材尚不成熟,真正符合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案例较少且更新不及时。由于缺乏适合我国农业机械发展前沿的高质量案例,案例教学的效果受到影响。我国高校的案例教学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因此,发掘具有我国特色的农业机械案例已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
案例讨论组织缺乏有效性
讨论中由于人数过多,平均下来每个研究生发言的机会不多,甚至有些研究生往往局限在枝节末梢问题上,跑题甚远,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另外在案例讨论中教师不能有效引导研究生深入正题也将成为案例教学的难点。
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
“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传授“最终结论”,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去诱发研究生进行思维发散。它甚至不一定有正确的答案,它真正侧重的是思考过程。这样,实施“案例教学”将会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首先,案例的搜集、筛选和准备的工作量很大,需要教师围绕课堂主题对案例进行适当人为加工,并将相关知识有效集中到一个案例中,这对教师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大考验。其次,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对整个课堂有整体把握,能够准确地把握讨论的进程和方向,教师还要善于根据研究生的特点调节课堂气氛。教师具备运用“案例教学”的能力,才能使案例教学有的放矢,尽可能大地发挥出案例教学的效果。
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关系
在农业机械教学中原理讲授应该处于主导地位,案例教学只是辅的教学手段。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案例教学,在课堂上轻讲授,重案例教学,出现主要原理和概念讲授不清,造成研究生基础不扎实,对原理难以获得全面科学的理解的情况。案例教学与基本概念讲授主次关系本末倒置,难以实现教学本来目的。
4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的现实背景及目的意义
网络环境下的内容使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流连忘返,影响学业,进而影响身心发展,有的甚至误入歧途;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减弱,随之而来的是责任感和责任能力减弱。
对于网络教育的接受者来说,网络教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特性,决定了网络学生要具备更强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持之以恒的精神。然而,未必每位学生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具备上述素质,特别是针对中国学生的特点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如何帮助学生在长期自主学习的状态和过程中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等问题都需要完善的服务体系加以解决。而对于教学的实施者来说,工作上要符合网络教育的特点,特别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这一思想要贯彻到教学策划、课件制作等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以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当前,我国中小学的教学系统正进一步朝着网络化、多媒体化、虚拟化、远程化的方向发展。互联网技术超乎预想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使我们每个人的学习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网络业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合理的存在”(存在即合理——黑格尔语)。与此同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互联时代的到来带给我们的并不仅仅是福音。有统计表明,学生利用网络聊天、玩游戏、观看不健康内容的时间,要远远多于网上学习的时间。由于网络数字化、虚拟化的特点,学生在网络交际中所表现出的是虚拟世界中的虚拟人格,容易使其忘记现实社会的责任与道德要求,造成规范内容的冲突和脱节,并引发了大量的道德失范、行为失规现象;网上各种良莠混杂的信息,也增加了中小学生辨别是非真伪的难度,影响到青少年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此外,由于有了网络作为感情依托,学生与师长的交流相对减少,导致的结果是老师、家长难以体察和把握学生思想变化的轨迹,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教育和引导,规范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三、研究课题的预期目标及主要内容
探究新时期的德育内容、手段和途径,提高网络德育的实效性,变传统灌输式德育为参与式德育,将教育内容由枯燥变为生动。同时加强网络媒介教育,使青少年把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层面加以学习和掌握,内在地培养出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道德责任,倡导以自律为主的自律他律相统一的道德监督机制。
1.网络环境下学生德育发展的现状调查。
2.造成目前学生德育发展问题的归因研究。
3.学生德育不全面发展对其个人以及对社会、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影响研究。
4.网络环境下对如何引导学生德育全面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四、运用的教育科学理论与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1.运用的教育科学理论:
《网络德育--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中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教育报《保护孩子上网的几点建议》;
一、课题的提出
历史教育一直被家长、学生乃至老师视为副科,这使历史学科的育人作用得到弱化。怎样转变错误的思想认识,让学生喜欢学习历史,教师只有从打造高效课堂这个抓手,遵循历史学科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通过历史新课改,切实实现历史的高效教学。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是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高效课堂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和谐、持续、全面地发展。
二、课题研究目的
通过此实验方案的研究,以打造历史高效课堂教学为宗旨,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通过此实验方案的研究,促进历史教师教学艺术的升华,探索新的历史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从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怎样使学生乐于参与、善于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
三、课题理论依据
该课题研究以有效教学理论、现代教学理论、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为依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习,在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的活动服务于“学”的活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以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为标准,不是看教师“教”的怎样,而是看学生“学”的怎样,教师为学生创设的课堂情境是否适宜,是否有效。
四、课堂遵循的原则
课堂遵循的原则:主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广泛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等。学生学习的“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促教,以教促学,教学相长;遵循课题科学化管理,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承担学校子课题研究;学校教研组积极开展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通过同课异构等形式的校本教研,进行有效教学实践研究,并及时积累经验;在实验方案实施过程中,定期开展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评比并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将选出的优秀课例、论文等向上级部们推荐,促进高质量的完成本教研课题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研究分析,从理论上明确本实验方案的相关问题;通过个案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和主要学习方式等,以此找准提高课堂效率的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六、课题研究思路
此实验方案实施过程中,参与课题的每一位历史教师立足于自己的实际,遵循“分析问题”、“研究行动”、“总结正思”三个步骤,根据自已的教学内容、不同班级的学情特点,针对不同的历史教学问题,采取适合自己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进行研究。学校要求每位老师作出自己的研究方案,进行课堂的观察研究,努力促进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总结实践经验,形成理论体系,撰写具有可行性、科学性的研究报告、论文和教学案例等。
七、课题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5月-2012年9月)。申报历史学科课题,制定课改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组。完成调查报告,确立实验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4年6月)。依据方案组织实施,进行课改课题研究和实践,并分阶段性进行检查、评估、改进,不断完善研究成果。启动实验课题研究,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方面设计问题,进行摸底。探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多种方式,编撰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及典型课堂案例,形成课改实验课题研究经验和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7月-2015年1月)。完成课题的研究,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领导、课改专家和历史课题教研组鉴定。召开课题组总结会,全面检查课题研究过程;分类整理、汇总课题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八、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形成调查研究报告《打造历史高效课堂课改实施方案》,实验研究报告《初中历史课堂高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撰写历史课改课题研究相关论文。形成历史新课改研究成果集。
九、课题保障条件
(一)领导重视。课改全面推进,学校校长亲自担任本课题组组长,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二)时间保障。为使实验实施方案研究真正落到实处,课题组着手健全科学、严密的课题管理制度,课题组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经常『生组织校本教研活动,召开历史课改课题会议,组织教师参加理论学习、开展历史课题研讨活动,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用在实验方案实施研究T作。(三)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实验方案实施的常规管理制度。如计划管理制度、过程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总结评估制度及奖励激励制度等等。(四)经费保障。我校确保投入一定科研活动经费,用于购买资料、聘请专家讲学、培训相关教师和开展学术指导、外出学习等各类活动,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再有对实验老师在课改实验实施中取得的成果,给予必要物质、精神奖励。
十、课题领导小组
课题组组长:崔国民(全面负责)
课题组成员:河北省任丘市出岸镇工家务中学全体政治历史教师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管理;管理模式;学生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305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张,对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梳理、总结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经验,发现其中的不足、缺点,进一步完善、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是学术界在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因此,本课题从贵州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的角度出发,针对贵州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制作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开展调研。
1调研基本情况
调研时间:2016年6―12月
调研地点:贵阳地区、铜仁地区、凯里地区及安顺地区部分高职高专院校
调研对象:上述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和学生
调研方法:问卷调查,实地访问
调研内容:贵阳地区、铜仁地区、凯里地区及安顺地区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现状及不足,优势及经验推广;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文化管理班级的典型代表。
2调研情况分析
21问卷调研基本情况
(1)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教师问卷调研情况,本次调研共发放教师问卷200份,收回153份,有效问卷116份。在教师问卷中,调研辅导员(宿舍管理人员)55人、班主任26人、专职团干2人、教师25人、系处室领导(学生科科长)5人、校领导3人;学生问卷调研情况,本次调研发放学生问卷500份,收回426份,有效问卷338份。调研普通学生63人、班干部146人、学生会干部37人、社团干部(事)31人、团干部20人、宿舍干部41人。通过对调研对象的分析,我们发现,本次调研对象定位明确,覆盖面广,本次调研的数据真实可靠,对于课题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问卷调研数据梳理。在对贵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现状的调研中,629%的教师受访者表示目前采用了制度管理模式,137%的教师受访者表示依靠自身的管理经验对学生进行管理,232%的教师受访者表示在以制度管理为基础,积极开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文化管理模式;887%的学生受访者认为学校管理是管理者个人的情绪、喜好管理,1065%的学生受访者认为学校管理是管理者个人经验的管理,3875%的学生受访者认为学校的管理有严格的规章制度,3846%的学生受访者认为学校正在积极开发、建设文化管理模式。
在对贵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工作效果的调研中,分别有62%和775%的教师受访者表示对目前的学生管理工作效果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占调查比例的6975%,分别有267%和431%的教师受访者表示对自身目前的学生管理工作效果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仅占调查比例的3025%;分别有1005%和423%的学生受访者对目前的学校管理模式感到非常满意或满意,分别有4437%和325%的学生受访者对目前的学校管理模式感到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在对贵州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模式认同度的调研中,543%的教师受访者表示认同学生文化管理模式,413%的教师受访者表示认同但不了解学生文化管理模式,仅有434%的教师受访者表示不了解不认同学生文化管理模式;8491%的学生受访者表示认同学生文化管理模式,有1509%的学生受访者表示不认同学生文化管理模式。
在对贵州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模式优势的调研中,234%的教师受访者认为在高职院校推行文化管理是时展的趋势,23%的教师受访者认为文化管理是一种更高更合理的管理境界,221%的教师受访者认为文化管理以人为本,能够实现学生全面发展,232%的教师受访者认为文化管理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对贵州高职院校学生最感兴趣的文化管理模式路径调研中,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职业文化、社团文化、宿舍文化和网络文化等几种路径比较受到受访学生的青睐。
22实地走访情况
为了在问卷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同时能够了解学生管理工作中比较成功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具体开展情况,课题组成员专程赶到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对该校特色班级进行实地考察。本次实地调研,一共研究了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六个比较典型的班级,其中2008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智慧村”特色班级,该班的管理模式以普通村落管理模式为参考,打破以往的教师、班级干部管理的常规模式,由全体同学自发讨论,制定《智慧村公约》《智慧村村委工作职责》等班级管理文件,完全实行“村民”自治的管理模式,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2009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检验园”特色班级以“创新”作为学生文化管理的生命力,在班主任辅导员的带领下,学生自主制定了“一训、二强、三进、四有、五化”发展理念,着力培养和打造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合格型和全能型人才。除此之外,2011级的“武陵卫生院”和“梵净山医院”两个特色班级打破了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以学生的职业文化、专业文化教育为切入点,模仿医院的管理模式和人员设置对学生进行定位和管理,使学生提前熟悉了临床实际工作岗位的相P知识,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武陵卫生院”和“梵净山医院”两个特色班级学生管理模式成功实践的基础上,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在2015年又创建了两个全新的特色班级:武陵康复中心和锦江济民卫生院,通过建设职业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网络文化和社团文化,对学生进行全新的文化管理,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3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首先,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还是以生硬的制度管理为主,以教师和学生干部的经验管理为辅,管理方式简单粗暴,不能够调动广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不能够适应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因此,对高职院校现有的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将制度管理、人为管理逐步过渡到文化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其次,贵州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探索如何进行文化管理,但是由于贵州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建设出一条切实可行,并且具有推广价值的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模式,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工作的路径选择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在课题结题时提出一条可行的贵州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模式建设路径;最后,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班级文化管理模式是比较成功的,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研究意义,因此我们会在课题研究中加大对该校特色班级文化管理模式的研究,挖掘出其中具有共性的内容,进行推广和宣传。
参考文献:
[1]王_,刘凯,刘雪梅“以人为本”学生工作理念初探[J].山东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4(4)
[2]白静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理性思考与实践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3]王振洪高职院校管理文化的独特性及其成因[J].中国高教研究,2012(3)
[4]戴璐高职院校文化管理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3
【关键词】高中英语 导学案 自主学习 有效性研究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一)课题背景
普通高中英语作业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课内外学习英语的重要形式,英语作业设计是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部分。对这一主题进行研究主要是我校英语作业的现实状况不尽人意,作业设计并没有像课堂教学设计那样受到应有重视,甚至被严重忽视了。其设计、辅导和评价成为英语教学的盲区,其有效性的问题很少得到探究。而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和发展思维。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作业是课堂学习内容巩固和运用的反映,体现着学习的过程,能有效地促进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对教师而言,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是有效调整和改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之一。因此,课堂导学案有效性设计的研究和探索迫在眉睫。
(二)课题的界定
在教学中,导学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学案就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运用的某些特殊的方法和手段,是学习者获取、储存、提取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步聚。也就是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总的对策、措施和方法,即以掌握英语为目的的一种“学习策略”。因此,我们必须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学案的意义,赋予它新的价值。通过对高中英语导学案的有效性的研究与探索,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转变与提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有效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负担,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使学生乐意学习英语、有效学习英语的目的。
二、高中英语课堂导学案有效性设计的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1.通过高中英语课堂导学案的设计研究,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差异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的高中英语课内外作业。
2.通过高中英语课堂导学案的设计研究,激发高中学生对英语作业的兴趣,培养高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3.通过研究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采取分层布置课前、课外作业的措施。
(二)研究内容
1.本课题研究以我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校学生英语课前、课外作业布置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对作业布置的量、布置的内容、布置方式等进行研究。
2.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课前、课外作业, 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修正教学方案,指导学生的学习。
3.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情况,了解影响作业有效性的因素,设计出合理、有效的英语课前、课外导学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实践和探索,边学习,边实践,及时提炼经验、摸索规律(附学生的学案设计文字材料);2.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不断总结已有经验,并召开课题研究会议,共同讨论并修正研究方案,力求有效实施研究课题;3.调查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设计了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课内外导学作业。
三、导学案设计原则
在符合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英语课前、课外作业内容尽可能灵活多样,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在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上下功夫。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有效的作业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1.导学案设计应具备少而精原则,目的明确,具有导向性;2.导学案设计必须有合作性;3.导学案设计必须有趣味性,还要突出启发性;4.导学案设计必须有选择性、基础性和层次性。
四、研究的具体措施
1.先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组成员讨论研究导学案的有效性设计。
2.根据新课标倡导的“任务型教学”原则,将英语作业分为口头作业、有声作业和书面作业。
3.对学生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对应作业,做到“因材施教”。
一、严把课题“立项关”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课题研究亦是如此。要使课题研究取得实效,必须严把课题“立项关”,全面考虑,周密部署,科学论证。做到“广积粮,深挖洞”,立足实际,选择有利于学校持续发展、学生健康成长、教师素养提升的课题立项。
第一,抓课题选题。选题是开展课题研究的第一步,也是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选题要有针对性、普遍性和适切性,主要是从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热点、盲点问题中进行选择。如何才能把问题转化成课题研究的选题呢?一是要做“有心人”,经常关注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并善于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二是要做“思想者”,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仔细分析,探明成因,寻求对策;三是要做“搜索者”,经常翻阅有关的教育教学报刊,上网搜索相关的研究成果,掌握选题的相关研究动态;四是要做“筛选者”,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长,从中选择一个别人没有研究过、或者别人研究不深入、或者与别人研究角度不同的问题,避免重复研究别人已经研究过、已经取得了成果的选题。同时,选择的切入口要小,便于深入具体研究。
第二,抓课题准备。课题确定后,就要立即着手对课题研究的关键词、相关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通过上网查询、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进行认真界定。这个过程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也是课题研究的一种价值体现。对研究的问题要反复查证研究,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中,进一步提升理性思维,丰富研究内容。对研究人员的确定及课题的前测,也是课题研究准备阶段的一个环节;对研究方法的深入思考、慎重选用,是课题研究的基本功的体现。总之,课题准备是进行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
第三,抓方案制订。方案是行动的指南,如何撰写课题方案也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必备一环。课题方案撰写内容要具体、明确,有关条款要齐全,操作性要强。主要包括:明确表述课题的题目、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详细指出研究中运用的方法、设计课题研究的步骤、写出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等。总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是确保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实施根本保证。
二、严把课题“过程关”
课题研究方案如同工程的图纸,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按照“图纸”去施工、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为此,我们要抓实课题研讨课,适时组织研讨交流,关注研究过程,加强过程管理,使课题研究不流于形式。
第一,抓课题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实践研究主要是指围绕课题研究的主题而进行的课堂教学研究。在做课题研究时,课题组成员要围绕课题研究的主题,在不同的研究阶段扎实上好“研讨课”,并针对“研讨课”进行研讨交流,分析课堂实践的效果,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要围绕课题研究的主题进行一定数量的课堂观察、课堂反思和个案分析比较,收集报纸杂志上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资料,分析、整理和研究教育教学中积累的数据、素材和课例,比较课题研究不同阶段课堂教学的变化,反思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总结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
第二,抓课题的阶段总结。课题阶段总结是指课题在完成研究计划中的某一阶段任务后进行的书面总结。主要有: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课题研究运作情况、课题研究初步成效及存在问题。课题准备工作包括课题研究背景资料的收集、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的动态、课题的学习研讨准备等。课题的运作情况包括课题实施的学期工作计划、有关的课题活动安排和记录等。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指课题研究中开展的各项活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存在问题既有人、材、物及时间上的客观问题,更有研究者理论水平和教研经验及课题本身存在的不足等主观问题。
第三,抓课题的成果收集。一个课题只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去做,肯定能产生一定的成效。这些成效主要体现在师生两方面的变化上。一方面是学生在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教师可通过观察、比较和测量得出一些评价结论,也可通过一些统计数据来说明学生学业成绩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成效。另外,学生团体和个体在学科竞赛和特长比赛中取得的奖次和各级各类参赛评比的奖励,也可作为课题研究成果的体现。另一方面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自身教学、教研水平的变化。比如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教研竞赛中屡屡得奖,就属于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所取得的成果,应及时收集、归档,作为今后课题结题时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的重要凭证。
三、严把课题“结题关”
如果把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概括为“规划、实践、提炼、推广”四大环节的话,“规划”是基础,“实践”是关键,“提炼”是升华,“推广”是归宿。为此,在结题阶段,我们要扎实做好梳理过程材料,总结研究过程,形成结题报告,举办结题活动等各项工作。
第一,梳理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研究完成后,肯定会有一定的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去挖掘、去发现、去梳理。课题研究最大的“成果”应该是课题组成员自己在教育教学上的改进、变化,这些改进、变化,就要用课例、实录、图片、录像、数据等把它们展示出来,使之尽可能显性化。课题研究最有价值的“成果”是课题组成员撰写的相关论文、案例、反思、设计。只要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分工明确,扎实开展,深入思考,认真研究,肯定可以写出有价值的东西,对这类成果要尽可能档次化。
第二,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是在课题研究任务全部完成后对研究工作的一次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是课题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一般包括课题的提出(背景、现状、意义)、课题相关文献研究综述、课题的实施、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研究后的反思等。在课题研究中方法的运用和成效的取得要具体详尽地进行阐述,让别人看了能够借鉴、学习、运用。结题报告是课题组成员共同研究的结晶、集体智慧的产物,因此,全体课题组成员要分工协作,共同讨论结构,商讨框架,收集资料,撰写草稿,修改完善。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有一般的共同要求,但不同类型的结题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撰写时必须把握各类结题报告的特征。
第三,举办课题结题活动。课题结题活动是课题研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题研究过程的一个缩影,也是课题研究成果的有效见证。结题活动的流程主要包括:
1展示课题研究成果。要布置一个专门的课题研究成果展室,课题研究成果包括照片、奖状、课件、论文等。要建立一个材料档案袋,档案袋内必须有课题方案、课题相关背景学习材料、课题研究过程的体会及论文、课题研究过程的典型案例、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凭证、课题活动大事记、课题结题报告等。
2上好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展示课。课题研究成果汇报课要充分展现课题研究的魅力,让与会教师共享课题研究成果,实现听有所得,看有所获。
3有关领导讲话颁奖。主要谈对课题研究成果意义的认识及对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的建议。
4组织课题研究成果交流。让获得课题研究成果奖的教师介绍自己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果,并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打算和建议。
四、严把课题“推广关”
课题结题之后,应该认真总结研究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只有推广实施成功经验,才能真正体现课题研究的价值。“推广”是课题研究的必然归宿和价值所在。
第一,创办校刊简报。校刊简报是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的宣传阵地,是学校推广课题研究成果的主渠道,也是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交流沟通的桥梁。校刊简报的定位可以灵活多样,既可面向学生也可面向教师。校刊简报要办出特色,须在编排上有所创新,内容的选择要切合实际,要把教师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经验提炼为可推广的成果,要把学校富有特色的做法,上升为可借鉴的成果。
第二,发表教研论文。推广课题研究成果的最好途径是将成果写成论文,发表到报刊上。如果能在省市或部级刊物上,则说明其成果推广范围广,价值也比较大。撰写课题成果论文要注重文章的“简、明、实”。“简”是指文章的语言要简练,围绕中心,可有可无的话不说,可长可短的话少说。“明”就是文章的主题要鲜明,做到曲话直说,暗话明说,使文章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实”就是文章的内容要实用,对读者有所启发,使读者有所收获。总之,通过报刊,推广课题研究成果是学校教研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学校社会声誉的有效途径。
第三,指导教学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课题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是检验成果价值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必须将课题研究的成果灵活地运用于日常教学,让教学实践来检验课题研究的成果,并完善成果,真正让课题研究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实践证明,课题研究要有效,成果推广不可少。课题成果的推广范围可由小到大,由校到片,由片到县逐步进行,让更多的教师品尝到教研的成果。
最新范文
【关键词】浅谈;语文;思维品质;差异;教学策略;研究
1.课题研究原则及任务目标
1.1明确课题研究原则。
1.1.1坚持有利于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1.1.2坚持可行性、发展性、实效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1.1.3坚持“小、精、实、新”研究特点与语文特点相结合的原则。
1.1.4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与师生教学相长,和谐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1.2明确课题研究任务目标。
1.2.1通过开展研究,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形成简洁,实用的课堂教学策略或基本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使教学达到优化的目的。
1.2.2促使个人将内化的教育观念转化为与时俱进的教学行为,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师执教水平,增强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
1.2.3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以此评价机制为导向,强调双向反馈的功能,促进课堂实效性的提高。
1.2.4探寻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改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2.5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与教师的教学思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语文课上成生动有趣,学生能说会写的情感教育课,要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自己悟出文中的人生哲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才能,而不是象以前那样教师告诉给一个结论去死背。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时刻记住这一点。我们教学生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变得灵活机动,会用所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死读书,读死书。
2.课题研究方向要明确
2.1尊重学生主体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差异和学生情感、态度、性格、气质、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及学生学习的接受性,再造性和可塑性,从班级学生个体实际出发,从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课后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成绩考核等各个环节常规工作入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转贴于
2.2在研究中,要从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差异,思维品质差异,学习品质差异(习惯、方法、态度等)和学生潜质差异入手,强调个体全面和谐发展,突出整体推进,探寻规律,总结方法,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可操作的研究成果。
2.3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课题实验研究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到有事实、有数据、有比较、有鉴别、有思想、有对策、有发展。
2.4要充分发挥个人智慧在研究中的独创性,又要统筹集体智慧在研究中的广泛性和互补性,采取个人探索,大家讨论、交流,整体推进的策略。
2.5在实施过程中要优化过程,突出实践,抓到重点,注重质量,体现出四个“为主”,即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学校教师为主,以学生学习发展为主,以全面提高质量为主。
2.6在课题研究中,要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让课题研究与校本研训紧密、有机结合,使教、研、训三位一体,整体推进。
3.研究步骤及时间安排要合理
一般课题研究为期三年,其间共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实验阶段、成果整理阶段和成果应用阶段。
3.1初步实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确定研究课题,明确目标任务,确定研究方向,学习并掌握先进理论,进行广泛交流,掌握研究方法,初步进行课堂教学实验,进行第一阶段小结和阶段性成果整理,即教师个人要有课题研究计划和阶段小结,同时将一些较好的经验总结整理以备第二阶段开展应用。
3.2成果整理阶段。全面进入课堂教学实践实验阶段,开展各种形成的研究活动,初步归纳整理出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差异性的一般规律和教学策略,教师个人写出第二阶段小结,围绕个人所研究课题写出相关论文。这一阶段教师把自己好的经验成果进行整理消化,以备以后能够很好应用。
关键词:外语焦虑;英语学习;焦虑心理成因;策略分析
近年来,研究表明,外语焦虑普遍存在于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徐敏青将语言焦虑定义为“与第二语言学习有关的,包含在听、说、学习等过程中的一种紧张、恐惧的感受。”
在国外,美国学者Horwitz和CopeJ等人发现,外语课堂学习焦虑由交际焦虑、考试焦虑、对否定评价的焦虑三部分组成。焦虑水平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负相关,而且语言焦虑可以导致学生无限期地推迟语言学习或者改换专业。在国内也出现了大量对英语学习焦虑的现象的研究,如任小华认为听力的不可重复性是影响焦虑成因的因素。吴秀芳的研究报告表明性格、缺乏自信、缺乏交流机会是产生口语焦虑的重要因素。李航的研究表明,学生在两次测试中写作焦虑与写作成绩均呈显著负相关。
研究普遍认为,引起大学生在英语四个主要方面的焦虑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心理素质、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课堂活动形式等。鉴于焦虑对英语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解决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心理至关重要。因此,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形式就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焦虑心理成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
调查温州医科大学及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的在校本科生,包括临床医学、精神医学、英语、日语等15个专业的学生。问卷第1~7题研究听力焦虑心理成因,第8~15题研究口语焦虑心理成因,第16~23题研究阅读焦虑心理成因,第24~31题研究写作焦虑心理成因,第32题为简答题,大学生可对这四个方面未涉及的焦虑心理成因进行补充。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按负评价焦虑、考试焦虑、课堂焦虑、交际焦虑、偏题焦虑等类型进行分类出题。
2.访谈
分别访谈一位医学专业和一位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对他们的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焦虑心理成因进行进一步的定性研究,从而验证本项目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研究对象的普遍性。
二、研究结果分析
1.听力焦虑心理成因分析
大学生在听力方面偏向于课堂焦虑和考试焦虑。在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材难度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考试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在听力播放前已存在紧张心理,在预习听力内容时,又看到大量偏僻的生词和与自身文化差异大的内容,内心更是忐忑。在第32题的简答题中了解到,由于英语听力模式的改变,学生听英语的时候更加容易产生焦虑的心理。
2.口语焦虑心理成因分析
大学生在口语方面较偏向于课堂焦虑和交际焦虑。在课堂方面,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由于自身的词汇量匮乏、语法错误而造成紧张的焦虑心理。课堂氛围和师生互动方式的不同也影响着学生的焦虑程度。在交际方面,集中表现在因词汇的缺乏而造成的与他人交流的阻碍。
3.阅读焦虑心理成因分析
大学生在阅读方面较偏向于负评价焦虑和考试焦虑。在负评价方面,主要是因为怕自己朗读不好教材而遭到同学或教师的嘲笑,因自身基础较差而感到信心不足。在考试方面,词汇量的缺乏、时间限制是导致大学生焦虑的重要因素。
4.写作焦虑心理成因分析
写作焦虑主要是受规范焦虑、偏题焦虑的影响。在规范焦虑方面,担心自己使用的英语不地道的学生和语法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易产生规范焦虑。在偏题焦虑方面,由于英语作文的题目较广,担心自己怕受到已有知识的误导,而导致偏题。
三、策略分析
1.听力策略
针对课堂焦虑,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听力材料,培养学生的听力习惯,增加学生的听力训练。
针对考试焦虑,学生应巩固自身的语言基础,丰富背景知识,制定训练听力策略。
2.口语策略
针对课堂焦虑,老师应增强课堂活动,努力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针对交际焦虑,教师应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学生应多与他人交流,锻炼自己。
3.阅读策略
针对考试焦虑,教师应多普及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人文习俗,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生应自主拓展自身专业领域,训练阅读速度。
针对负评价焦虑,教师和学生都应积极地对他人和自身进行评价。
4.写作策略
针对规范焦虑,学生应加强自身词汇和好句积累,巩固语法基础。教师应加大对学生写作练习的监督力度。
针对偏题焦虑,教师应有效地教授学生写作策略。
四、研究意义
本项目通过访谈、调查问卷、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四个方面(听、说、读、写)产生的焦虑心理成因及其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力图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四个方面的心理健康水平,以便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在英语学习四个方面的焦虑心理问题,使他们全面、充实、和谐、主动地发展。
物理教学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一、前言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方式之一,课堂教学的效率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物理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科学课程,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物理的现象、相关概念、自然规律、实验过程、实验方法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教学目标的教学课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学理论为教学开展的主要依据、要依据物理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师的教学风格等原则制定教学策略。有效的实施增加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拓展学生视野、把握和启迪学生思维性逻辑的开发等教学策略,从而高效地开展物理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的学习能力。
二、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相关原则
实施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制定物理课堂策略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目标,其制定物理教学策略的原则主要有:
1.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学理论为主要依据。物理课堂教学是以教师教学的相关理论作为制定策略的指导思想,课堂教学的质量受到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学理论为教学开展的主要依据,制定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2.以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为依据 。在实施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时,教师要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培养的目的,充分思考要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达到培养目的。要依据教学的知识、过程、价值观等物理教学目标和课本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3.要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制定依据。学生的个体心理特点决定了物理课堂教学策略实施的效率,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的心理品质,对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必须仔细研究学生已有的能力和特点,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制定依据制定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4.要依据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制定教学策略。不同的教师相应的教学的风格也不相同,教师的教育素质水平与教学策略必须相互对应,教学策略的实施必须是在教师掌握的水平范围内,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策略的作用。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依据自身的教学方式制定教学策略。
三、物理课堂教学的相关策略措施
1.设立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开拓学生学习知识的领域的策略设立教学情景,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于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善于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依据这个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开拓学生学习知识的领域。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设立物理课堂教学情景:
首先,以问题的形式设立物理课堂教学情景,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知识的逻辑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在设立的物理课堂教学情景中,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以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形式,丰富物理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增强学生对于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的探索精神,有效的推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另外,学生在探讨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推理方法和假设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知识的逻辑能力。其次,以实验的形式设立物理课堂教学情景,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用科学知识探讨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课堂上,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设立“疑、趣、难”等特征的物理课堂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使得学生通过实验的实践过程,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的认识,从而掌握物理规律。最后,以多媒体的形式设立物理课堂教学情景,从而培养学生抽象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的形式,将难以通过实验操作得出物理规律的教学内容演示出来。如物理教学中的天体的运动轨迹等教学内容。
总之,在设立时应该注意几个基本策略:设立时要明确教学的主旨内容;要将教学过程连贯起来;要广泛运用多媒体知识和网络的相关资源;要以培养学生为最终目的。充分把握设立教学情景的基本策略,有效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2.创设教学问题:把握和开拓学生思维的策略。创设教学问题,是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分解物理教学的问题和重新整合物理教学的问题。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创设物理课堂教学问题:
首先,利用物理教学实验创设问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验产生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再围绕提出的问题,研究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策划其子问题。其次,结合生活实践创设问题。教师可以将问题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得学生在探讨研究问题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最后,运用学习活动创设教学问题。如在长度测量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创设测量高大建筑物高度的问题,提出在没有足够长的皮尺情况下该怎么进行测量,不管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是运用秒表测自由落体时间,还是标杆的影子来进行测量,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独立学习教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创设教学问题时应该注意几个基本策略:把握教学问题的层次性,研究教学整体结构的系统性;在学生对问题情景产生一定的联想后再提出问题;针对性对不同学生创设问题。
3.解析教学问题:感悟和深化学生思维方法的教学策略。解析教学问题,是教师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交流,对教学问题由内向外展开研究解析。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解析问题:
首先,教师要依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来制定解析教学问题的出发点。其次,教师要以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制定解析教学问题的出方向。最后,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形成的方法的决定解析教学问题的目标。
总之,解析教学问题时应该注意几个基本策略:充分让学生体验问题和经历问题,促使学生在时间问题的过程不断改变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充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将分析环节和分析思路转换成教学内容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解决问题开拓性思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物理教育教学要以科学素质教育为目的,全面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物理教育教学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创造良好的教学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进行开拓性思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以《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 阅读技能教学 阅读方法
一、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
本学期在海拉尔区在教研员的带领下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集体备课,并在海拉尔各基点实验学校上了七节阅读研究及观摩研讨课。课题组成员还在教研员的组织下到其他区域中学听了五节阅读课与不同地区的老师就相同的阅读课题进行互相交流与学习。同时海拉尔地区通过英语学科的“三级联片教研活动”在海拉尔区的各个学校进行的磨课活动中也积极的向老师们推广阅读策略研究的教学方法。老师们通过初次备课上课后自己的反思及各位老师的点评与指导进行二次备课上课,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课题组教师在上课备课的同时积极学习理论知识,在研究课题的同时对自己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研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核心,阅读教学目标的规划必须根据具体的学习需求设定。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其背景图式、语言基础等各不相同。课题组研究的每名教师都对自己的研究及时的做了阅读课题的阶段性总结。
二、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组研究成员就阅读课的教学目标达成了一致的想法。阅读教学设计的第一任务就是设计课堂阅读目标。阅读的教学目标有以下的不同层次:①知识性目标:阅读材料包含的知识;②理解性目标:阅读教学的最基本目标就是理解;③分析性目标:指能够将材料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弄清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方式;④运用性目标:阅读材料的运用、阅读技能的运用、阅读策略的运用;⑤综合性目标:阅读后要求学生写成一个语篇就属于综合能力的体现;⑥评价性目标:指为了某种目的,对观念、作品、答案、方法和资料等做价值判断。
2、阅读策略与技能。①语言。语言是否应该作为阅读的教学内容?很多老师以“精读”为借口,把阅读课上成了词汇、语法课,阅读课上成了分析句子课,讲解单词和语法,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但是,阅读教学不是不处理词汇和语法,而是如何处理词汇和语法的问题。阅读教学中语言的处理应该以服务于阅读理解为目标。②阅读方法。阅读技能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同样也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阅读方式,培养以下正确的阅读习惯:核心词阅读、语段阅读和默读。克服以下不良的阅读习惯:逐词阅读、总是朗读和唇读、有声默读。③阅读策略与技能。学生有必要掌握各种阅读技能,如Skimming,Scanning,Word-Guessing, Inferring等,以根据具体的阅读任务选择适当的阅读方式。学生同样需要掌握Planning,Monitoring,Management,Self-Evaluation,Resourcing等策略,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计划能力,阅读中的元认知能力。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仅要注意策略、技能的培养,更要注意培养每个学生技能、策略的具体支撑技巧与方法。比如Skimming中的首尾句阅读等。④教师通过阅读课的研究提高了自己教学素养,学生通过阅读课的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成绩实验进行前,有一大部分学生对英语阅读有为难情绪,他们在做英语阅读理解时,要么胡乱写一气,要么就是干脆空着不写,每次测试阅读理解的失分率都居高不下。就连一些程度稍好的学生也对自己没有信心,总是克服不了生词阅读障碍。自从在实验班进行英语技能型阅读策略训练实施以来,绝大多数学生克服了为难情绪,能够主动使用策略进行阅读,由于策略的正确使用,使得他们做题的准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也大大增加了他们英语阅读的自信心。通过几次测试成绩的前后对比,有些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教师们通过听评课互相学习交流,在市区两级教研员的带两下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在阅读课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存在的问题
下一阶段将通过课题总结会与课题组成员沟通,发挥团队优势,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尽可能提供展示的平台,缩小差距。
对于有些简单的篇章,不必使用策略他们就能读懂,有时用策略阅读反而阻碍了学生对整体篇章的理解。势必会造成有些急功近利的学生仅仅是为了做题而阅读,而不是欣赏精彩地道表达而通篇阅读了。过多追求条条框框反而失去了语感的培养。跨区域听课活动还应增加,达到资源共享互相学习。
四、改进措施
在个人研究备课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集体备课。开展有实践意义的阅读教学交流研讨活动。①继续在研究过程中呈现课例,把优秀的教学设计进行集体研读;②教师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学情设计出符合自己学校学情及教学风格的阅读教学设计;③全体课题研究成员教师要及时反馈,达到培养教师学会做研究的效果。反馈内容要包括课堂评价、学生表现、成效体现、教师素质等等;④在课题研究的后期要积极的整理过程性材料包括教学成果展示及学生成果展示。
五、阅读策略训练方法
1、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深入理解文章。训练学生通过寻读、略读、跳读等方式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
2、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寻找中心句,了解文章写作手法。
3、通过抓主要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教师通过抓主要核心问题的方式,不仅检查了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程度,还教会了学生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核心疑问词为:who what when how why?
4、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对主题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创造性的想象,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可采用就课文主题做进一步的讨论、辩论等活动形式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教师要认真琢磨课题实施方案,及时做好计划、资料收集、小结等方面的工作课题阶段流总结活动。
我们要特别注重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课题组教师要经常学习与课题相关的文章,观看教学录像,通过学习,转变课题成员的观念。此外,还要求课题组成员自学业务理论,在课题组集中学习时进行交流,以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
我们总结了阅读课教学要把握以下策略:
第一,整体认知是原则:语篇首先要整体感知,再进入细读环节。切忌第一遍就进入细读环节。
第二,技能训练有侧重:关注技能训练的整体,但每一单元根据文本内容有所侧重。
第三,结合文本巧拓展:读后检测与评估也很重要。根据文本与学生实际设计拓展活动,使文本走进学生生活。
第四,教师作用重发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与点拨。如何落实效果,取决于教师作用的最大化发挥。本次阅读策略专题研讨活动,对英语教师启发颇大。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尤其是他们的课后反思,更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不仅全面、深刻,而且对今后继续研究阅读课很有借鉴作用,值得认真学习。
参考文献
1 朱萍。苏晨杰。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英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张洲。课程标准(2011)导读与教学实施。初中英语。北京理工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拓展教育科学知识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为目的的,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研究始于问题,教师从事研究要从问题入手。有的地区或学校为了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每学期都进行论文评选,这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没有研究的实践过程,论文从何而来?东拼西凑的组合文章,失去了论文的灵魂----独到与创新。所以为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必须先组织教师参加研究的实践,认真研究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在新一轮课改中,强调了对教师进行培训及教师的反思性实践。但如果教师在培训中只是听听讲座或参与一些教育教学活动,而没有将培训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特别是不能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用在培训中学到的理论做指导进行深入研究,将教、训、研结合起来,这种培训对教师也是作用不大的。新课改带来的大量的鲜活问题,给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我们常看到一些教师或学校也很重视教育研究,但他们不重视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只是盲目去攀比大课题,追求课题的级别和档次,将研究和学校教育变成两张皮。诚然,参加一些大课题的研究对一些学校也是需要的,特别是在一些合作的大课题中,有专家指导,有来自全国的仁人志士交流,也会受益匪浅。但对于学校特别是对教师个人不能忽视联系自己实践的研究。为了有效地发现问题,可以请其他教师帮助审视自己的教育过程,相互切磋并提出问题。当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大有小,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恰当选择,在选题上总的要求是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虚,宜活不宜死。就是说应尽量选择小课题,以小见大,做深做透,而不要大题小做,浮光掠影,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不选择抽象空泛的问题,要随着改革的发展灵活选题,也可以根据实际研究需要对原题做适当调整,而不要固步自封,一成不变。
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教育科研要以教育经验做基础,教师往往是凭自己的经验来工作来研究,许多教师的论文往往是“经验式论文”,但经验又往往是局部的、片面的,这就要求在研究中将经验和理论、实践结合起来。在课题研究中应建立必要的理论基础,并注意理论和实际结合,注意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经验知识,转化和拓展经验知识,并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必要的实证材料的支持,将经验上升为具有一般规律性的可以推广的理论知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qitafanwen/963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