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卫生院健康教育工作年度计划范文(最新4篇),希望大家阅读之后有所收获。
我镇妇幼卫生围绕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及公共卫生精神,全面落实贯彻妇幼保健服务,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降低孕产妇、婴幼儿死亡率,切实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而做出妇幼保健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社区妇幼保健工作
1.继续报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为重点的群体保健工作,加强以高危孕产妇管理为重点的孕产妇系统保健服务,不断提高产科量,提高新生儿急救能力和新生儿疾病防治能力。要求孕产妇基本保健覆盖率以镇为单位达95%以上,其中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规范化管理率达82%以上,产前检出率达95%以上,5次以上产检率达90%以上,孕13周以前检查率达90%以上,产后访视率达90%以上,孕产妇高危筛查率达95%以上,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100%,全乡镇主要分娩率达97%以上,非住院新法接生率99%以上,孕产妇死亡率应控制在28/10万以下,确保零死亡。
2.加强婴幼儿保健服务,一周岁以内体检6次,提高体弱儿筛查质量,体弱儿筛查率达3%以上,加强体弱儿的管理,尤其加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新生儿等高危儿的'早期干预,及时预防婴幼儿佝偻病、贫血等,要求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95%以上,其中5岁以下儿童体检率达9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5%,全面开展口腔、眼、听力保健。继续贯彻执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及《福建省实施<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细则》,做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重点做好一年一度入园前儿童体检,和在园儿童继续体检,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及意外事故的防范工作,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二、促进母乳喂养的提高
继续加强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认真实施福建省促进母婴安全十点措施,进一步完善社区母乳喂养率,使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逐年提高。
三、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
及时准确地做好妇幼卫生各种报表,原始资料的收集,统计上报工作。并做好一年两次孕产妇死亡、0-4岁儿童死亡漏报调查,抓好妇幼卫生年报、托幼机构报表及孕产妇、新生儿死亡报告卡的管理上报工作。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妇幼队伍服务素质
定时召开村级保健员、接生员例会充分利用例会时间,传播妇幼卫生知识,普及母乳喂养知识,充分发挥三级保健网络服务功能,村级妇幼保健员配备率达95%以上,同时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学习专研,做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促进妇幼卫生工作新年、新发展。
为加强我院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医疗工作环境,根据卫生部《关于20__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和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全国无烟医院评估标准》,结合卫生院实际,制定卫生院控烟工作计划。
一、巩固无烟医院的目的
1、为患者和职工创造健康良好的就诊和工作环境;
2、提高医务人员戒烟意识,掌握戒烟方法和技巧,降低医务人员的吸烟率,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3、完善医院控烟制度,建立科学的医院控烟模式,推动医院控烟工作持续开展;
4、总结医院控烟经验,为贯彻控烟政策及在全社会推动控烟工作提供依据;
二、完善医院控烟组织机构。
卫生院成立控烟领导小组,下设控烟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卫生院控烟工作计划、实施办法、管理制度和评估办法;协调各部门开展控烟的宣传、教育工作;监督落实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
1、卫生院控烟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夏同志任控烟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在卫生院办公室办公,负责落实劝阻吸烟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教育,进行日常监督,做好巡查记录。
2、医院控烟监督员和巡查员。监督员负责指导和监督控烟工作,巡查员负责加强巡视和规劝。
3、巡查员:清洁人员。
4、各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和控烟骨干为组员的控烟管理小组,各科室控烟管理小组负责制定本科室控烟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院工作计划开展控烟管理工作。
三、制定控烟计划和实施办法。
1、根据基线调查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控烟计划和实施办法,并将巩固无烟医院纳入医院发展计划。
2、建立健全卫生院控烟制度和管理办法。
(1)制定控烟领导小组的工作制度及职责,负责检查实施办法的执行情况。
(2)将创建无烟医院工作结合到卫生院的日常管理和医疗工作中,实行院、科两级管理。
(3)认真执行控烟考核办法与奖惩制度。
(4)落实控烟监督员及巡查员的工作制度及职责,定期检查记录执行情况。
(5)落实医务人员简短戒烟劝导规定,明确卫生院全体员工劝阻吸烟的责任和义务,将就诊者吸烟情况纳入问诊内容,并在病历中记录。
(6)落实戒烟门诊及戒烟医生工作制度及职责。
(7)完善室外吸烟区设置和管理办法,配置吸烟危害健康的警示语标牌。
四、加强控烟宣传,创建无烟环境。
1、通过媒体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宣布卫生院是“无烟医院”,接受社会各界的支持、理解和监督。
2、医院室内全面禁烟,在室外设置吸烟区。
(1)医院内所有室内场所,包括候诊区、治疗区、病房、检查室、手术室、医护办公室、值班室、会议室、走廊、楼梯、地下停车场等公众场所全面禁烟。
(2)在医院大楼的主要入口处等明显位置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警示牌,在所有禁烟区域张贴禁烟标志,告知医院员工、患者、家属及来访者不得在医院室内吸烟。
(3)分别在花园、停车场设置吸烟区,有明确的引导标识。
3、进行控烟知识宣传:
(1)在导医台、分诊台、病房、门诊候诊厅等处摆放控烟宣传资料供取阅或向就诊者、来访者发放控烟宣传材料,宣传烟草的危害和控烟知识(如吸二手烟的危害、戒烟的益处、戒烟方法与技巧)。
(2)利用医院网站、宣传栏、电子屏、院周会、职工大会、医患沟通会等形式,向全院员工、就诊者和来访者进行控烟宣传。
(3)将控烟宣传资料纳入住院及门诊病人须知,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医学知识,告诫病人、家属和来访者禁止在医院室内吸烟。
(4)每年为医务人员及社会吸烟人员安排吸烟危害性与戒烟方法的知识讲座,新员工上岗安排控烟教育培训。
(5)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主动向病人及家属口头宣传吸烟的危害性,积极劝阻在控烟区域内的吸烟行为。
4、医院室内禁止摆放烟草制品及烟灰缸等烟具。
5、卫生院餐厅等区域内禁止出售烟草制品,禁止各种形式的烟草广告和赞助活动。
6、控烟监督员加强对各科室的'控烟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控烟巡查员加强巡视及劝阻吸烟。
五、进行控烟干预活动。
1、对员工进行控烟培训。
(1)培训目的:加强员工控烟能力,了解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和医生对控烟的责任;掌握戒烟方法和技巧,降低医院员工吸烟率,提高控烟参与意识。
(2)培训对象与内容:
①全院员工培训内容:医院控烟计划、政策、奖惩和有关管理规定等。
②控烟负责部门工作人员培训内容:吸烟者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如何指导、监督、检查各科室的控烟工作。
③医务人员培训内容:控烟知识,对吸烟者提供简短的劝阻指导(包括:吸烟的危害、评估吸烟的程度、戒烟的益处及戒断症状的处理、防止复吸的技术指导和安排随访)。
④控烟监督员培训内容:以检查要点培训为主。
⑤控烟巡查员培训内容:重点是规劝技巧的培训。
2、进行控烟干预:
(1)向医务人员发放控烟知识材料。
(2)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活动:如控烟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征集控烟短信等,促进医务人员掌握控烟知识、戒烟方法和技巧。
(3)帮助吸烟员工设计戒烟方案,进行药物治疗,消除因戒断症状而出现的恐惧心理,提供防止复吸的技术指导,最大限度地减少戒烟带来的不良反应。
(4)对门诊、住院患者、家属和来访者进行控烟宣传。提供宣传材料或在患者就诊手册中加入控烟宣传内容,进行吸烟有害的健康宣传和促进。
(5)医务人员对门诊及住院患者要询问吸烟情况,进行简短的劝阻和指导,提出戒烟建议,并在病历中记录。
六、提供戒烟指导和服务。
1、在内科门诊设立戒烟门诊和。
2、各科室医务人员应掌握戒烟方法,对所有就诊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简短的戒烟询问和指导。
3、戒烟医生对准备戒烟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戒烟计划,进行戒烟干预,开展咨询指导和药物治疗并举的综合服务。
4、对戒烟者进行定期随访,及时提供咨询指导,努力提高戒断率。
20__年4月25日是全国第__个预防接种宣传日,按照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我乡于20__年4月24-25日期间开展以“接种疫苗,家庭有责”为主题的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特制定此计划:
一、宣传目的
借着宣传日的契机,围绕宣传主题,结合现阶段防病工作实际,大力宣传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政策,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的预防控制的相关知识,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民对免疫规划工作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国家免疫规划的良好氛围。
二、 宣传内容
1、国家免疫规划政策。
2、接种疫苗在预防控制传染病工作中的作用。
3、国家免疫规划所使用的疫苗种类、程序等。
4、接种方式及地点。
5、接种证的作用。
三、宣传的.方式方法
紧紧围绕“接种疫苗,家庭有责”这一主题,以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了解、支持免疫规划工作,提高其积极、主动参与预防接种的意识。
为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化解医疗危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务科将一如既往的在院领导班子的领导下,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扎实的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提高医政水平,不断将各项医疗工作推向深入。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疗质量
1、完善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实施、考核及改进措施。
(1)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即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病历书写规范管理制度、会诊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护理分级制度、死亡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同时规范落实转院转诊制度及院外会诊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使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有章可循,服务过程程序化、标准化。
(2)逐步推进临床路径工作,修订完善临床路径相关文本。达到或超过区卫生局要求我院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要求。
2、医疗技术管理。
(1)医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以维护人的健康利益、促进医学科学进步、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为工作目标,兼顾医患双方的利益。对新技术、新项目进行全程追踪管理与随访评价。定期监督检查,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应用价值、社会价值、应用能力、临床疗效、综合效益、不良反应、伦理道德、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存在的缺陷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反馈改进,对改进情况追踪检查。
(2)医疗技术风险及突发事件预案。医疗技术风险及突发事件预案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要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医疗技术损害,保护患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减轻医患双方损失,防止严重后果发生。
(3)对实施手术、麻醉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授权”制,定期进行技术能力与质量绩效评价。按照我院手术医师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对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能力与质量绩效评价。
(4)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按照新技术建档制度对新技术的技术原理、实施方法、质量标准、操作要求、场所等条件,运行情况、评估、中止,患者例数、病情、并发症、记录在案,及时整理归档。
3、坚持文书质控各项举措,提升医疗内涵质量
病历质量管理。加强环节质量的监控,定期或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病历质量,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病历中查房、病例讨论、医嘱病情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控。注重提高终末病历质量,每月对抽查的终末病例进行点评,不断提高病历质量。
二、医疗安全管理
医疗安全是医疗管理的重点。医疗安全工作长抓不懈,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各司其职,层层把关,切实做好医疗安全工作。
1、继续抓好医疗安全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依法规范行医,严格执行人员准入及技术准入,加强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适时在院内举办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理讲座、培训。
2、加强医疗安全防范,从控制医疗缺陷入手,对于给医院带来重大影响的医疗纠纷或医疗不良事件,要进行责任追究,着重吸取经验教训。
3、做好疫情常态化工作。要求每位临床医护人员做好流调工作及排查工作,不放松警惕。
4、从控制医疗缺陷入手,强化疑难、医源性损伤、特殊、危重、严重并发症、纠纷病人等的随时报告制度。
5、加强医疗安全院内巡查,每周固定周二至周四汇同护理部及院感办分别对三大临床科室进行医疗安全检查.定期召开医疗安全会议,通报医疗安全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处理情况,总结经验。
三、人员培训及继续教育
1、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继续加强业务学习管理,并进行考核实际学习情况。积极派人参加州市组织的各种培训及讲座活动,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及医疗质量。每年要邀请州内、市内知名专家来我院进行技术指导、学术报告。
2、继续强化“三基”培训,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范,加强考试考核内容,以“三基”为基础,加强医务人员应知应会知识培训和考核。同时加强对《抗生素使用原则》、《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处方管理办法》及《医疗核心制度》的学习,要求全院人员都能够掌握。
3、根据目前医务人员现状,尽可能的选送医师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对外出学习返院医师增加科室考核环节,写出学习体会,在科室内组织医务人员听取学习汇报。涉及多学科时,可在院内举办讲座。
四、临床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非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加强环节医疗质量监控与管理,强化核心制度落实,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2)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
(3)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落实医院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4)加强重点病种质量监控管理。
2、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除了类同非手术科室管理外,重点监控。
(1)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
(2)加强围手术期质量控制。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术前查对、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患沟通制度的落实。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分,与患者及时沟通并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手术前查对无误。术中:手术操作规范,输血规范,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式改变等及时告知家属或委托人。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
(3)严格执行卫健委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指南。
(4)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麻醉意外处理及时,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
3、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加强医疗文书书写及质量监控。
(2)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落实各种预案与措施。
(3)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服务,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4、急诊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加强急诊质量全程监控,落实首诊负责制,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科间配合密切,保障患者医疗服务连贯性。
(2)保障急救设备、药品处于备用状态。
(3)急诊医护人员急救技术操作熟练,对急诊医护人员不定期进行急救技术考核。每年组织1次急救技能培训,进行1次急救演练。
(4)急诊抢救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及时、完整。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qitafanwen/954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