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十(实用18篇)

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十(实用18篇)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之做出努力。要客观、全面地总结,并且避免空泛和模糊的表述。总结范文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总结写作的机会。

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十篇一

在政治科组长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听了高二文(3)班的政治课。通过这节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在听课后的教学收获和自我反思。

(一)好的方面:

1、施老师教态自然,在整个课堂中的表情非常好,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亲和力非常强,语调平和,听起来很舒服。

2、对教材比较了解,整节课各个环节连接比较好,没有出现停顿,课堂比较流畅。

3、教师的活动范围比较广泛,一节课40分钟很少在讲台上活动,能够深入到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和学生和目光交流,也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许多积极评价,有利用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

(二)值得思考的地方:

1、课堂内容太多,包括两个单元的重难点。

2、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较为混乱,问题的设计没有难度,难以让学生深入思考,在课堂的许多提问中,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但老师还是让学生讨论思考,然后再个别作答,一个说明练习太容易,二是老师的应变不好。

3、讲课内容的深度不够,不能够满足优等生的学习要求。

这一课例的讲授过程,给了我们一些新的思考:

1、教师只有熟悉教材,掌握内在的知识间联系,以及熟知学生的知识水平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才能促使自身素质和学生能力的飞跃。

2、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别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为此,教师组织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明确的共同任务,让每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承担个人的责任。除学生间的互动外,还要发挥“师生间的互通”对合作学习的促进作用。

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十篇二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本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种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程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升华的轨迹。当年的14岁的"我"和现在的14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又是多么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也反应了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在学习《永生的眼睛》一课时,出现了几处亮点。

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最受感动的人物,学生首先找到了作者的女儿,从文中找到小女孩的精神境界要更高,和作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我感到学生读书的细致。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同龄人之间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学中,学生对父亲、母亲进行了分析,感到他们是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人。同时都能深入地有感情地去读这些人物的对话。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很透彻,好不牵强,回答积极主动。这主要原因是我没有用更多的问题限定他们,使他们自由感悟,有感而发,谈得开心,悟得深刻。而与我讲《自然之道》却是两种效果。

在理解课文后,我引导学生回到课文的主题,"永生的眼睛"指什么呢?一个学生说:因为是外公捐献了眼角膜,虽然他死了,但眼角膜还在,就好像他还没离开家人一样,还活着。而在这个学生回答的同时,又有几个同学急着答到:这永生的眼睛指的就是永生的品质。

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十篇三

一忽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发现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语文是基础性的科目,是工具性学科,学好语文会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远非如此。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表达能力,其中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长时间地在字、词、句中转悠,我们学生的表达能力会有怎样的提高呢?我曾经每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阅读,用这点儿时间阅读别说万卷,就是一卷都是难上加难。没有办法,阅读课上我只好要求学生看一些《作文报》、《语文报》之类的报纸和《读者》之类的杂志,至于一些名著根本无暇顾及。因为时间的关系加之外界诱惑很多学生很难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因此,我的尝试常常无疾而终。

二忽略了对学生的预习,复习的全程监督和检测。

学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而我校学生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被动的接受,因而老师对他们自主学习的引导就显得特别困难,一段时间的努力不很见成效,放弃尝试,回到老路上去,驾轻就熟,我往往就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放松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然后,还是“吃力不讨好”地灌输,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浅尝辄止,课后地全程指导和检测的原有的规定形同虚设。

我相信,通过以上反思,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做得更好。

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十篇四

进行语文教学,一般是将目标设定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上的。所有的语文教师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准确的使用之,并且精彩的运用之,这或许就是语文课最基本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又因为语言的特性而使语文课搭载更多的信息,在达成以上目标的'同时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学生们的其他一些能力。这些能力大概包括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也许还应该有一些至今仍不落言筌的神秘的有待研究的另类能力。

在努力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内容"与"形式"这两个让人费思忖的概念。这两个概念纠缠不清,令人难以割舍。"内容"重要,还是"形式"重要呢?前几年,听说有的老教师在听年轻语文教师讲《老山界》这篇课文时,就曾提出年轻教师缺乏对红军长征艰苦性的理解,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革命传统教育这样的意见。我想这位老教师一定更注意语文课文的教育内容。近些时候,有一位教授在给继续教育中的语文教师讲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时,很郑重的提出了语文课应该以语言的形式作为教学目标的意见。我想这位教授一定属于不同于上述注重"内容"的"内容派"的"形式派"。

我想内容与形式是不可能断然分开的,也是根本难以分开的。谁见过没有形式的内容和没有内容的形式呢?大概谁也没见过。语文课偏偏又专门提供了深刻内容与精美形式几乎完美结合在一起的阅读材料,使学习者能够从其中任一方面得到应有的修养。语文教师如果只看到内容这方面,也许就会陷入那些其他专业的业务中;语文教师如果只关心形式方面,就会进入由思维符号组成的枯燥的没有人文色彩的抽象世界中去,或许给您一个"形式主义"帽子。语文课应将独辟蹊径,在内容与形式的胶合点中寻求一条生路!既不进入他人领域,也不踏入玄思泥潭,而是在内容与形式共同创设的精致完美的世界中遨游!教师揭示它,学生领悟它。在教师的揭示中,学生提高了运用语言形式传达语言内容的能力。所以我想说,探求语言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组合,并提高自身完美的组合语言内容与形式的能力,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目标。

20xx年2月20日。

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十篇五

语言学习,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我认为都应该按照听、说、读、写这样的顺序来循序渐进地进行。听,首先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使用口语,刺激学生的听力;说,就要求在英语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开口,说英语,无论对与错,最重要的是让说英语成为一种习惯,说的'同时有能刺激学生的听力,听说之间彼此联系,共同发展;读,是指阅读英语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解英语短文时,提出几个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先泛读然后再在我们老师的知道下进行精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听讲的时候有所侧重,效果更好;写,每单元课后都有相对应的写作训练,我们可以在学生背诵短文的基础上,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先模仿着写,基础稍好的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之上拓展,使其写作水平慢慢提升。

基于以上观点并针对开学以来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首先,我在课堂导入上做了些改变,如果本节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那么我就会创设一个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自然的张口说英语,如果本节课是知识点讲解并训练的话,课前我会找句名人励志语并跟大家分享一下他背后的故事,比如“nobodygetstowriteyourdestinybutyou!(**)”,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士气!其次,在新授课时,一般都是呈现新的语言任务,比如对话之类的,我就会在师生对话的基础上,让他们进行生生对话,然后小组进行展示,这样不仅有助于他们对新的句型的理解,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能力!最后,在背诵时,我会分层次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跳一跳都能够得着”!并且为了激发优等生之间彼此竞争的良好局面,我会有意识地在他们之间“挑起战火”,比如,今天背诵短文时a落到了b的后面,在a背诵的时候我就会走到他跟前悄悄地说“人家b可都已经给我背会了哦!人家现在正在背下一篇呢!”,这样虽说效果只能保持那么一小会儿,但如果每次都能提醒他一句,时间久了,他们之间必定就会形成良好的竞争局面,成绩自然就会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以上几点仅是我自己的思考与看法,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我会更加用心,细心,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十篇六

针对学生对语文缺乏热情的现象,教师应该倾注更加浓厚的感情,施以厚爱,关心学生。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该怎样评价呢?首先我倾听学生的回答,乐于倾听学生的“错误”,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保护出错时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小学教学实施发展性评价是崐深具现实性和前瞻性的,对于小学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意义深刻。所以要想让学生喜爱语文,就要转变观念,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情感教育。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应重视质疑方法的指导。如在教《中彩那天》一课时,根据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是在矛盾中展开的这一特点,我提示学生一个提问的思路,那就是通过“找矛盾来发现问题”。我告诉学生,课文中前后有矛盾的地方常常是问题的所在,从矛盾中去发现问题,这是质疑的方法之一。根据这一方法,学生很快提出了“中彩以后,为什么父亲却神情严肃,丝毫也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想与父亲共享着幸福的时刻,为什么父亲却让我滚开”、“父亲梦寐以求的是有一辆自己的汽车,而汽车给库伯先生开走后为什么父亲却非常高兴”。这些问题正是本课的重点。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学会了一种提问的方法,提高了质疑的能力。

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课,我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后评价。用有感情朗读的方式表现海水的美,读后请同学来评价,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样不仅进行了听说能力的训练,同时,同学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了友谊。在知识和能力的维度上,强调综合和整合。教学中分组讨论后,集体交流汇报,由老师给出的知识提示,再整合,跳出过去强调语文知识系统性的老圈圈。

注重语文工具与人文性的统一。例如,整个课堂结构设定为研究汇报活动,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愉悦地学习语文知识。如学习海鸟这一部分的时候,顺势进行保护鸟类的环保教育。最后让学生饱含激情地朗读最后一段,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

对学生的作文训练,我们习惯于按基础训练中的作文要求进行。有些作文题目,学生有话可说,而有些题目与学生的生活相去太远,一定要学生去写这实在是一件苦事。教学中我根据每次作文训练的要求和学生生活实际,灵活的安排作文内容,力求每次作文训练都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注意挖掘教材中可写的因素,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加以指导。比如教学《小摄影师》一文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小摄影师再次给高而基拍照片的情景,说说小摄影师如何再来的。再次见到高尔基时,他可能怎么说,高尔基可能怎么说,小摄影师是如何拍照的,结果怎样。在学生充分练说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把刚才所说的内容写来下。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中,西沙群岛的海水五光十色互相交错的景象很难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画面,而这又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为了帮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把教室的墙壁想象成是西沙群岛的海面,演示了一个阳光折射的实验。顿时墙壁变成了色彩斑斓的世界,学生兴奋的无法形容,而这时他们忍不住说出“我真想变成一条小鱼,在这样的海里自由自在的游玩”“我真想去西沙群岛安家。”

《一定要争气》一课教学拾贝。

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发愤”的意思是什么?联系下文,说说童第周是怎样发愤学习的。)在学生懂得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的原因后,引导学生学习时找出描写童第周“发愤学习”的具体内容。讲读时引导学生:让学生依据时间:每天天没亮,夜里;以及地点变换:校园的路灯下面,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理解词语:悄悄、溜、努力、终于。弄清每句话的意思。这一自然段哪几句是具体描写童第周发愤学习的?童第周发愤学习的结果如何?童第周是怎样想的?这里的“争气”是什么意思?(第一要有信心,我并不比别人笨;第二要努力,家里穷可以促使自己发愤。)再通过进一步朗读第二大段,加深对本段内容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这一段的方法。

概括与具体结构的段,是指段落内的两层意思,是概括介绍和具体描述的关系。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先概括写,后具体写,一种是先具体写,后概括写。如,《一定要争气》中的一段话:“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每天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学习。”这一段话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概括与具体的结构段,通过理解、品评、复述、背诵等方法,引导学生积累一些精彩的片段,再要求学生仿写,把一段话写具体。

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十篇七

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应当针对自己所面对的特定学生群体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

将这两个方面的教学方式进行比较,就会发现,适度的练习和抓住学生兴趣(或抓取学生注意力)对于知识与能力的掌握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科论文和文言文知识相对比较枯燥,如果不能抓住学生注意力,课堂讲授就无法达到效果;而此时若再疏忽练习,则问题很快就会在考试中反馈出来。

在之前的科论文教学中,我讲得太多,学生做得太少,虽有讨论但质量不佳。今天下午课后学生关于连考试卷科论文的问题却让我发现学生视角之独特,而理解学生视角正该是教学的起点。我之前的教学却较多从自己出发,忽略了学生可能会出现的诸多问题。从学生对知识或能力的问题出发,我们的教学必将事半功倍!而这一点,也正是教育的真正乐趣所在——千变万化因人而异而非枯燥乏味。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教师在教学中并非仅仅上完课而已,还有布置适量作业并批改(至少是审查)作业,发现作业中的问题,也就是发现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或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难。譬如,我讲过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手法,但学生是否掌握是否听懂还需要在作业中验证。当准确无误,我自然无需重复;当学生不明白虚实结合的手法内涵时,我必须再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再作讲解。

然而,问题还有另一方面。当我们找到了问题,又在课堂上做出了讲解,学生却依然犯错或无法理解时,很可能是我们的教学方式出了问题。这问题又包括我们是否考虑到学生当时的知识储备以及学生课堂的情绪状态。这时,为了保证课堂效率,我们还需要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学生之前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要做到真正了解,却又十分困难,这就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真正困难之处。因为教学不仅包括知识能力的教学还包括人格人性的教育。

即便以上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如何开展教育教学仍非易事。教育教学毕竟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人所具备的种种情绪、理智、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复杂都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

我想,如果学生在课堂或课外积极提问、质疑,那么我们了解学情和学生这一难题大概可以很便捷顺利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难题仍然有赖于和谐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流来解决。如果教师能包容学生那些在老师看来可能“稀奇古怪”的问题,能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学生的建议或意见,能认真倾听学生可能并不完美的发言,能在一定限度内对每一个敢于发言的学生的发言耐心指导;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提问同时倾听,那么很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最关键的是,在此探讨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许多以前存在的问题以后都能独立解决。难怪某些十分活跃的班级总是在平常学习和考试中总是表现优异。

也许双方主动之下,教学的难题就解决了呢?

对于我而言,了解到本班学生的某些弱项问题,然后针对性地讲解、练习、反馈、总结,再能适当对某些同学加以点拨,问题就一定能得到解决!

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十篇八

今年我带九年级语文,我的观点是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结合应试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应试技巧,应当是目前初三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语文素养的提高虽然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但只要找准切入点,也并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知识和本事,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语文素养的三方面资料。所以归结起来就两个字:积累。

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所以,"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如何快速积累课堂教学之外,我们是这样做的:

1、抄写、背诵。每星期布置三篇的抄写作业,分别是美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词。既能够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从抄写的文章中自选题材写一篇同题作文,教师面批面改;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背诵,课内外名篇佳句全不放过,因为"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礼貌的办法"(黎锦熙)。

2、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和学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钟效率。教材既要讲得精,又要渗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学习资料上,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和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可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如:在学习《论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时,就让学生讨论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使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尽情的燃烧。

3、作文积累。增加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以帮忙学生构成乐写的习惯。坚持每一天写日记,每周写美文点评,每学期自编自写两到三本书.。

经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本事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必须程度的提高,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些工作抓得越早越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过实践,效果是明显的。

时间不等人,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但单纯的题海战术又会陷入恶性循环。所以,应针对中考具体情景,设计多种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应试本事。

1、每星期的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观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赏美文中提高解题技巧。教师的讲解是应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课外阅读的考点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

2、让学生经常接触中考题型。如果等到中考前让学生训练综合试卷和模拟考题已为时过晚。所以,从上学期就开始发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试卷让学生训练。以免学生怯场,便于学生的应试。

3、注重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语文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4、课文复习考点化。课文复习有逻辑性的分为各个考点,指导学生系统的掌握课内知识。

出处 FANWen.ChazIDIaN.COM

综上所述,九年级语文教学和复习,应着眼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2、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应明确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即使在最为紧张的总复习阶段,也不能因为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而忽视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

3、有针对性的短期效益训练,能够弥补语文学习和复习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反馈应当及时迅速。

5、以阅读和写作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关注思考人生为学习的外延。防止一味陷入呆板僵硬的考试教学。

最终,要让同学们关注社会、人生,用自我的心灵和敏感的笔触时刻理解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的完美信息,时刻与世界上所有的完美事物交流沟通,时刻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并让自我和它们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语文,才是终身的语文,也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十篇九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无论是讲读课文、阅读课文,还是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朗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那么,怎样进行朗读训练呢?两个月的教学,我也在不断的摸索、尝试,有了一些体会:

1、解决学生朗读中“一字一顿”

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字、词、课文,如果一开始就要求他们流利的朗读课文是有困难的。所以,在自由读课文时,我允许他们“点读”并且认为这是“读正确”的最好方法。等他们读通顺后,在脱离点读会更轻松一些。在读通顺后,强调不丢字、不加字,才是读正确。学生课文虽然会读了,但始终停留在读对的层次上。其次、教师可采用“范读”的方式来进行朗读指导。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领会语句的停顿重音及语调的变化,对于那些字数较多的长句子,“范读”是最好的方法。每一节课,我都进行范读,让学生听的同时,去体会文章的感情,创设意境。

2、改变“拖腔拖调”的现象。

学生刚开始学习朗读,有时为了更好地将感情表现出来,经常会出。

上班主任才一年的时间,所以当上辅导员的时间也不是很长。不过说起我们班的那帮孩子还是很可爱的,他们会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在你的讲台上放上几颗糖,要不就你下课的时候帮你把讲台理干净;可是他们也有不听话的时候,在上课时有一些小朋友不专心,玩一些不是上课时能玩的游戏,有时讲过好几次的作业题目还是错的……这一切都让作为班主任的我很生气,不过想想他们的年龄,还有他们那一些可爱的地方,真是让我又想气,又想笑,所以就想让他们也担心一下,和他们约法三章,只要他们一个星期乖乖的,不出现什么大的问题,我就让他们好好的玩一节课。当然这里的玩不是去室外玩,而是在教室里玩有意义的事。没想到他们都同意的。

这个星期他们还是很听话的,没有出现什么很大的问题,所以他们来要求是不是可以上班队课。我同意了,可是想不出什么可以上的东西。让他们自己去准备,真得不放心,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弄好,可是让我来定吧,他们也不一定会喜欢,所以班干部要开个小会,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他们想进行一次背诗比赛。想想也不错,和我们现在进行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主题就这样确定下来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让他们去准备去了。我们接触到的诗,李白和杜甫的比较多,所以让全班分为两大组,一组是背李白的诗,一组当然是背杜甫的诗咯,让他们自己去看书吧。

时间过得还是很快的,一下子就到了上班队课的时候了。看到黑板上那些不是很好看的字,就知道他们很重视这次活动。当我正式宣布活动开始的时候,两组小朋友已经沉不住气了,想要把对方压倒,你一句,我一句,根本就听不到,现场可以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这样是不行的,你们这样让评委怎么评呢?”我的一声大喝让他们安静下来了,于是我只好让他们派出代表,让代表说出题目,组员进行集体背诵。这个法子果然有效,活动就这样下去了。

两边都不服输,一边的声音响了一点,那边的声音就更高。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热闹,我都不知道原来我们班的小朋友的声音还是那么响的哦,真是人不可貌相哦!平时上课回答问题的声音就没有这么响了,哎,还真是要靠兴趣的。

时间在他们热闹的背诵声中逃走了,很快时间就到了,要评比结果,因为比赛不能没有结果啊,可是发现两边背的一样多,所以两边都是冠军。小朋友们还是意犹未尽,我们约定下次在玩这个游戏。

我想他们应该知道要上这样的课需要他们什么样的表现,果然在以后的几个星期,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听话,让我以为他们都一下子转性了呢,不过想想也对,对于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一定会做得很好的,对于他们还不是很感兴趣的事,想得到他们的青睐,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哦。

这个就好像我们的学习一样,只要让让学生对读书有兴趣了,那再多的事情他也会做,如果他们还没有兴趣,那么不管你说什么、做什么,他们也不会来理你的。所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他们的天性还是很可贵的。

从那次班队课以后,我就在找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每找到一种,就让他们去试,现在我和他们是走得越来越近了。慢慢的,我想总有一天他们会对学习感兴趣的,到那时就不用我操心了,希望这一天快快来临!

现“拖腔拖调”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听读、比读的方法,如:比读时让学生自己评价,会出现“拖腔”问题,学生会指出,这种读法不对,孩子就会改变读法,长期下去,孩子不但会评价,“拖腔拖调”的现象也会减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刚刚入学的孩子,要想喜欢语文就必须从喜欢朗读开始。由于学生的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很短,让他们面对枯燥的文字感兴趣是很难做到的,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来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如果没有插图,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让学生展开想象,加强朗读的兴趣感。如教学《小溪生病了》一课时,通过看插图,看小溪的神情,让学生去猜测小溪的心理,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孩子不但有兴趣读,而且语感也特别的强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通过肢体语言来展现朗读效果也会增强孩子的朗读兴趣。

其实,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我们都要懂得朗读要将孩子的情感,孩子的想象,孩子的动态语言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十篇十

从学生学情来看,《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遥远,但是学生对历史故事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文章中的思辩之美,仍给我们留下了亲切自然的感觉。

但本课的学习光是兴趣是不够的,学生感兴趣的仅是精彩的故事情节,却忽略了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对10岁的孩子来说,故事深远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的特征却不好把握和理解。

因此,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资料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对晏子所处的历史背景,关于晏子其人的各种情况作一些了解。学生的交流也是一个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提高的过程。从课堂上学生交流的情况看,学生收集的资料还是比较全面的,这为后面深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我认为,整个教学环节还是不错的,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给了学生比较多的学习讨论时间。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经过引导及发兴趣,多数学生读得较好,而且读得入情入境,特别是“楚王侮辱晏子”的话读得比较传神。

在本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及时、有针对性,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探究语言文字的兴趣,比较成功。这其实是我在语文课上一直追求的状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尽可能地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会坚持做下去。

在这节课中,我还设计了一个片断想象的环节,请学生想象齐王给晏子设下庆功宴的情景。使学生受到启发。思维得到发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所以我让他们都参与到课文里,担任齐国小记者的身份。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我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在此基础上,通过表演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十篇十一

先说几个让我记忆深刻的语文事件:

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成了一名语文老师,我给学生讲的第一篇课文是朱自清的《春》,下课后我感慨道:一人难称五十人心。

2004年9月,课改伊始,新学期的第一课是新闻《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我把刘翔奥运夺冠的新闻引入课堂,学生们很感兴趣。

2015年5月,赴杜郎口参观学习归来后,我模仿杜郎口模式上了一节语文口语交际课《我想对你说》,同学们积极发言,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

2015年9月,我在泊头市六年级小学语文抽测质量分析会上做报告《加强积累,适度延伸》,介绍了我在加强学生的积累和课外延伸方面的一些做法。

四个小小的语文事件证实了一个问题,在语文路上我的脚步越来越坚实了。回顾十二年的语文教学之路,我从课上不敢多说一句到讲到关键处侃侃而谈,从纯书本的语文之路走向生活化的语文道路,从反对学生读课外书到倡导、悉心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一切的一切,我品尝了语文人的酸甜苦辣,也与学生一道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十二载语文路,我是这样做语文老师的:

1、对语文自觉的关注。作为语文教师,我对生活中一切与语文有关的事都关注。具体说:(1)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举两个小例子:让学生说说自己姓名的含义;带领学生观赏校园内盛开的月季花,用几个词或一两句话写写自己看到的景象。(2)关注电视、网络等媒体中的语文现象。指导学生电视看广告,摘录广告词,摘录商标名称;听歌,摘抄优美的歌词;指导学生上网查阅学习资料;师生互评日志。(3)时刻从语文的角度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写字要工整规范、朗读要有感情、见到好的语言材料要随时积累、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等。作为语文教师,数年如一日的严格要求,学生才会习惯成自然。(4)关注语文课改的最新成果。怎么关注,唯有多读理论专著、教育杂志。在读书看报中,我结识了天卉中学的“大单元语文教学”,我接受了张东兴老师“常态精品课”的观点,尝试了于映潮先生的“板块式”教学思路,领略了于永正老师“简简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搞训练”的精髓。

2、潜心钻研教材,在教材里淘金。著名教育专家张奠宙说: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根。新的教学理念的实施必须建立在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之上,否则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也是徒劳的。在钻研教材上,有几点很关键:(1)把教材读“厚”。教任何一篇课文之前都要大量搜集相关资料;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调动自己的情感积累。(2)精挑细选每一课的教学内容。一篇文章中需要教授的内容很多,教学时要精选。我的做法是:一看课标的学段要求;二看课后练习题;三是抓最能体现文章特色的内容教。教一篇文章决不能面面俱到,那样就没有教学重点了。(3)依据教材适度延伸。可以依据课文内容延伸,也可从语言的积累运用上延伸,还可依据单元主题延伸。如学了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传统文化吐幽香”。我依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搜集春联、上网了解中国茶文化、认识京剧脸谱,又根据单元内容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其他传统文化,像中国书法、传统节日等。(4)自编单元测试题。这同样是对教材的钻研,而且是深度的、全面的钻研,单元测试将课标、课本、学生、教师连在了一起。

3、创新课堂,让自己成为魔术师。再好的美味大餐,总吃也会不喜欢,教师上课同样如此。这就需要改变单调的授课方式,不断创新自己的课堂。举几个教学实例吧,学习《黄河象》,我让学生当解说员,介绍黄河象化石的有关情况;教《科学幻想之父》,让学生为儒勒.凡尔纳制作名片;学习《穷人》,学生小组辩论,穷人到底穷不穷?背诵古诗,男女生接龙背诵,小组竞赛背诵;学《蟋蟀的住宅》,学生用第一人称模仿蟋蟀的口吻介绍自己的“家”。

4、让学生爱上读书。一位编者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有一种学习没有老师、没有教室、没有作业,却有眼泪、有欢笑、有启迪,能让孩子成长、让老师满意、让家长欣慰——那就是孩子自己的阅读。这是激发孩子求知兴趣的学习,是最轻松、最有效、最享受的学习。”为了让孩子们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我也做了积极的努力。有时我把课堂搬进图书室,学了安徒生、冰心、李白、老舍文化单元后,带领学生到图书室阅读他们的相关作品或传记;学了二年级第四单元的“哲理故事”,我指导学生每人读3——5个小故事(如学校图书室的《小故事,大道理》、《大名人,小故事》等)并将其中的一个故事讲给小组成员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时向学生推荐好的课外读物,像《木偶奇遇记》、《西游记》、《小鹿斑比》等。

5、鼓励支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学语文是为了更好的运用语文,课标也着重强调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基于此,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每年的读书活动都有学生获奖;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征文比赛每年必搞一次;雏凤杯作文竞赛,我辅导的学生作品在报刊上发表;组织学生办手抄报、黑板报;每学期开展一至二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总之,要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你就要用语文的眼睛去看语言,用语文的耳朵去听声音,用语文的嘴巴去交谈,用语文的心灵去感受、去思考、去体验。最后,用几句改编的歌词来做结束语:

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十篇十二

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之所以能始终保持平和快乐的心态,每日精神饱满地从事常规工作,很大程度上要庆幸我参加了读书社团的活动。读书汇报活动中,听着前期成员精彩的汇报,我深深感到自己需要厚重的内容真是太多了。读书,让我每天经历不一样的人生;读书,让我的心越来越柔软;读书,让我的课堂教学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过去我的语文课上,不自觉地就要问一些浅层次的封闭性问题:学生无需进行深入思考,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就可以了。由于提问只停留在简单的认知状态,对学生的思维挖掘的很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思维的广阔性是作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我想,走出校园的学生可以忘记我曾经在课堂上向他们传授了那些学科知识,但一定要记住的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全面地看问题,即对同一问题或现象能多角度地思考,多因素分析,多方法解决。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现在我的课堂上经常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初读课文后,我会问:文中的主人公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后,我会问大家:结合组内讨论,说说你的看法?说说相同和不同之处?总结全文时我会问学生:学过本文,你在阅读方面有什么收获?你在写作方面有什么收获?你在做人或做事方面有什么收获?由于在备课时就能有意识地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和习题设开放式的问题,课堂上有效地提出问题,就可以引领学生运用比较、演绎、归纳的思维形式,激发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开放式提问,其重点恰好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和技能,从而为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拓展思维空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教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按照学校优秀教案的标准设计教案。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清楚,教学流程注意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留有足够的空间,板书简洁,课后反思既能肯定师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进步也能及时发现不足并及时在后期教学中加以改进。

2.听课。认真参加每一次组内、学校及校外听课活动,学期听课达30节以上。每次听课都能认真记录,及时思考、评价,并能把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3.书法。本学期在第一课时预习检查的环节,加强了写字指导。利用课件中的虚宫格,指导学生观贴,说出字形特点,然后临帖。由于每课生字数量不等,学生字帖中空行部分用来指导学生订正在听写、习作中出现的常见错别字。为了让学生规范间架结构,我建议学生买了一本与教材配套的字帖,每周描写5页,一周检查一次,同时评出本周书写星。导学期末,学生的整体书写水平较上学期有了明显的进步。

4.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出开放性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比较、综合等思维方式,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写作能力培养,通过指导学生习作、接力日记,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个性化写作。每天拿出10钟,给学生创造展示、欣赏、评价习作的机会,使学生的布局谋篇能力、口语表达力及书写水平都能够得以提升。学期末整理学生“优秀作文集”,共有82篇上传习作经过教师修改、排版、插入背景后打印成册。

5.作业。对学生的作业格式有统一的明确要求,批改及时,订正、改错落实到人。班级设立作业评比星,对于书写不规范、正确率低的作业要求返工,指导合格为止。

6.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目前我的语文课上,预习字词的检测能够很好地在小组合作学习阶段完成。阅读课上的小组汇报初见效果。讲评作业后的小组作业订正、评价工作做得最好。一些口头背诵项目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得到有效检测。

7.教学任务完成。语文课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六年级的综合实践课预计完成三个主题,前两个主题如期完成,各种材料已经准备齐全。第三个主题按照学校临时工作布置改作其它项目,正在认真进行中。

1.古诗积累要有深度,注重其应用价值。本学期积累的20首古诗,我只是配合班主任多次进行了默写的书写纠错工作。没有重视名句的积累,致使测试中在这个项目大量丢分。所以,以后的教学工作,要把目标定在学以致用上,要考虑学生学到这方面的知识对他的终身发展的价值。

2.通过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对提优补差还需加强力度。通过星级评价及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效果。优生中已经出现了主动竞争的意识,优生的整体学习水平还有提升空间,要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进一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班级内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放学后是处于无政府状态的,这部分学生由于家长外出打工,或者不会教育子女,家庭作业不能有效落实,或者根本就不做。教师每天要拿出很大一本分精力,监督学生补前一天欠下的作业。本学期通过经常与家长电话沟通及个别面谈的的方式,使得几名差生的放学后作业完成状况有了改进,但不能坚持经常。更令人困惑的是有的家长在电话里答应的是好好好,最后仍然看不到她做了什么。我想,一定是我的原因,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沟通方式,或者是对家长的建议不到位。

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十篇十三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很快的,一个学期已过大半,回首过去的日子,反思这一段的教学经历,也有一些收获和问题。在反复研读《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上,有很大的收获。

我尝试借鉴了几个做法,发现效果还挺好的。

1、语文的课堂上,把肢体运作学习活动和语文科联系起来,让学生搭一搭、动一动、演一演、说一说,将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也是容易的事。在语文教学中,我一方面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进行讲解,化难为易。另一方面大胆的运用肢体语言,形象而又夸张的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既觉得活泼,又变得生动。学生不仅兴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

2、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发现和提出,经常意味着一个新领域的开辟”。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可以提些问题,如: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联系自身回答问题,提高内省智能,同时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内省智能、交际智能得到了培养。

3、“以人为本”,这是新课程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把宝贵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里,享受阳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目标。

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十篇十四

第一次段考是对学生复习情况的检查,也是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检查。这次段考,我授课的两个班级(高三财会班和机电班)语文平均成绩分别是62.8分和62.7分,复习效果不够明显。唯一可喜的是,全年级上80分的有六位同学,其中我带的两个班占四名。

结合这次段考,我对两个月的语文复习教学工作进行了反思,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进一步改进。

通过第一轮复习,语文知识已经达到全面覆盖。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不会灵活地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答题,答题的准确率低,一些难度不大的题目,学生都容易出错。因此,今后要增加做题量,以考代练习,以考代复习,通过量变达到质变。只有通过做题数量的增加,才能达到做题质量的提高。

段考后,我抽查了部分学生试卷,发现不少学生缺乏应有的做题技巧。例如选择题,有的学生忽视了选项中的“迷惑点”或“陷阱处”;又如阅读题,有的学生抛开了例文中的“暗示语”或“告知句”,缺乏做题技巧,答题就费时费力。今后在做题技巧方面要精心辅导,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他们能够“以一法应万题”。

语数英合卷,学生第一次做这样试卷很不适应。学生做题速度慢,不能合理地支配做题时间,用于作文时间过长,极大的影响了考试成绩。今后复习,要加强作文速度训练。不能因为写作文而占用基础知识题和阅读题的做题时间,当然更不能占用数学、英语两科的做题时间。其实,只有熟练而全面地掌握知识,做题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才能提高做题速度,保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卷。

总之,这次段考给我自己敲响了警钟。教师教学存在问题,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存在问题。教和学都存在问题,就必然在考试中显现出来,学生考试成绩就难以大幅度提升。因此,对教学工作常常进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十篇十五

我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颗颗充满活力的教学弄潮儿,一个个充满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民主衣袂飘飘,楚楚动人,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款款地向我们起来。我们激动得想,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铜陵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铜陵就真的要停止呼吸了。可喜的是,我们在一批老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铜陵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

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二、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乌鸦喝水》时,我们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车的世界》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小小交通警》、《洒水车》、《让车》等十余首儿歌,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车、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而且无形中又认识了许多生字。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水乡歌》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北方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呢?通过录像展示美丽的水乡,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十篇十六

这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任教一学期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特别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语文课堂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上课时我充分体现了这种学习方式。如上课时的小组内质疑解疑,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让集体来解决;小组合作,让学生不但理解了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学习的乐趣。

另外,在课堂上也特别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较差,比如说常写错别字,写文章病句多,表达不清晰等等。本学期我注重了这方面的训练。训练时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再如对生字的教学方法多样,有比较法,有重点突破法,有归类法等等。总之是想办法让学生记住易错的字。在整个过程中都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研究。

但是,在教学中也有几点问题值得反思: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感受和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缺乏朗读指导,所以学生通过学习后朗读水平没有得到大的提高。在平时上课时的备课设计中没有朗读指导的设计。通过这学期的教学后,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加强朗读训练这一环节。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

1、缺乏朗读技巧的指点。课文朗读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何通过朗读来体会,除了理解课文内容外,应该要有朗读技巧运用的问题,比如说逻辑重音的处理等。学生对重音的处理也是五花八门。而我平时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默认了学生各种各样的处理方式。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势必得不到提高。

2、缺乏示范。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老师的示范往往收效很快。但是在课堂上我经常忽视了这点,几乎没有示范读,学生自然收效甚微了。

作文是用文字或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综合训练的重要方式,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创造力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式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用新方式表达新思想。它要求老师通过创设的情境,使学生能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的基础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而写去中文来就难免空泛。细致的观察带来了学生具体的描写,不同角度的观察产生了不同的形象创造。想象是由当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人或事物的过程。它是探索和创造的一把重要钥匙,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联想开始的。联想对排除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开阔思路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联想能力既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也是提高中作文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许多学生的作文,思路狭窄、语言干瘪。与他们的联想能力薄弱有一定关系。从多角度有体裁上的、内容上的、主题上的。许多事实证明,变换角度能导致发现和创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山想象丰富,学会全面地考察事物。

教学是艺术,反思是为了明天,是为了学生,为了自己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下个学期,我将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继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继续新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相长,乐此不疲。

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十篇十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运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在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但从一些“新课堂”中,却还是可以经常看到,由于教师对“新课标”的精神实质领悟不深,在实践过程中偏离课改轨道的现象。

误读《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于是就出现了将“实践性”放在首位,却弱化“双基”的误解。有的教师谈知识色变,甚至学生读错几个字,说错几句话都充耳不闻,认为讲授了“知识”就不符合课改精神;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形式变化多端,却对“字、词、句、段”的教学如蜻蜓点水一般,基本的识字教学没完成,短短的课文读不熟,“双基”受到了不应有的弱化。

反思语文课程虽然具有实践性,但仍有学科特征,弱化了“双基”就使语文教学成为空中阁楼。“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是核心目标,扎实的“双基”功底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与衬托,舍去“双基”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在新课标下要树立新的“双基”观,要不断地更新“双基”内容,要有广博的“双基”视野,合理的“双基”结构和良好的“双基”素养。

误读《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学中就出现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误解。有的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放手让学生提问,一节课提出二、三十个问题,教师不加归类、筛选,结果导致教学环节散乱、重难点不突出、效果不理想;有的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问题七、八个学生回答,各不相同的答案教师都加以肯定、表扬,该做结论的不做结论;有的过度注重“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学哪部分就学哪部分”、“想和谁合作就跟谁合作”等现象,结果一节课被闹得支离破碎。

反思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如果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迷失方向。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弱化,当能够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当可以分辨出优劣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清好坏;当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时,要引到正确的认识上来。

误读《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于是就出现了学生“爱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爱怎么说就怎么说”的过度张扬个性,弱化文本的主旨和价值观的误解。如教学《狐狸与乌鸦》时,针对“学了本文后,你最喜欢谁”这一问题,有不少学生喜欢狐狸的小聪明、会想办法、做事永不放弃、会讨人喜欢……教师对这些答案却大加赞赏,认为有个性。而这恰与文本所揭露的“狐狸的阴险狡猾”这一价值取向背道而驰了。反思上述现象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学似乎热闹了,文本的体验似乎多元了,但忽视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是说学生的一切都没有错误。尽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谁也不能否认他是一个忧郁、犹豫的王子。因此,“个性化”阅读不能走极端,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是必需的;创造性的、个性化的解读翅膀不可以任意飞越文本所不能及的境界。

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十篇十八

当我被告之,要接手初三(2)班时,压力顿时倍增,因为,这个班虽然是一个实验班,但是在各方面的纪律都比较松散,成绩不突出,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和动力,使得整个班级缺乏初三毕业班所需要的认真、积极、拼搏的风气。经过一翻深思熟虑,我决定先从“提升班级信心”入手。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他可以改变恶劣的现状,造成令人难以相信的圆满的结局。充满信心的人,永远击不倒,他们是人生的胜利者,自信可以克服万难。拿破仑曾说:“有方向感的信心,可令我们每一个意念都充满力量。当你有强大的自信心去推动你的成功的车轮,你就可平步青云,无止境地攀上成功之岭。”

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内心里真正能自己给自己打气,在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召开了第一个主题班会《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我对学生说:要赢别人,先得战胜自己。在你心目当中你自己是怎样一种形象,有哪些优点和长项,又有哪些缺点和不足,希望同学们能够抓住这次班会比较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将自己的长处展示给大家,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让更多的同学认识你;同时,也希望同学们有勇气说说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确定一个努力方向。为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我先给学生三分钟准备时间,各自写一个书面提纲。同学们一一走上讲台,从学习态度,到为人处世;从性格爱好,到学习方法,长项、短处、努力方向、奋斗目标都有涉及。整个班会掌声不断,笑声不断,在这热情洋溢的气氛中,每个人都受到了感染和鼓励。趁热打铁,我接对大家恳切地说道: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是单靠哪一个班主任独挑大梁就能干好的,关键要靠每个同学共同的努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把这个集体当作自己的家,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集体的荣誉,象对待自己家人一样对待集体中的每一个人,我们这个集体才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班风才能越来越正,有了良好的班风、浓郁的学风,我们还愁学习成绩上不去?希望学习好、有能力的同学,敢于冲破小我,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共同营造“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良好集体。

第二天开始,同学们自己制定的“近期目标”、“远期目标”便陆陆续续地出现在了各自的桌面上。并另折成“心”形粘贴在教室前方墙上的心愿树上,待毕业之时再拿下,看看谁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达成自己的心愿。并在心愿树的旁边张贴了一组极具自我刺激的宣言:面对理想,大声宣誓,让同学们明确自己的责任重大(关系自己的前途),必须做到新中有数,心中充满斗志,鼓足干劲(为树立信心打下心理基础)。每当抬头看黑板,便会得到墙上心愿树与宣言的暗示,及时为自己充电、加油。

在第二期主题班会中我便通过一些事例让他们懂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变你,只有你能改变自己。生活中,失败平庸者多,主要是心态:遇到困难,总是挑选容易的倒退之路,结果陷入失败的深渊;成功者,遇到困难,仍然能保持积极的心态,所以他们成功了。所以班标中的其中一组就是“我行,我能”,让同学们不断的给自己良好的心理暗示,树立信心,从而鼓励自己,在学习生活中便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活。”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士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在与学生的交往中,适当的赞美学生,会增强一种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感情,而且,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来启迪学生潜在的动力,自觉的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比你去责怪,比你去埋怨会有效得多的多。这样会使学生怀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我认为赞美要应人而异、丰富多样,有时我们可以在班级中进行正式的赞美,让赞美变成一种荣耀;有时我们可以在操场或走道进行个别的赞美,让赞美变成一种关爱与温暖;有时我们也可以进行非正式的小群体的赞美,让赞美变成相互促进和竞争……。曾有这样一次经历让我记忆犹新。一次数学测验,班上有四位学生成绩不理想,但他们有人是因为一时疏忽造成的。看着试卷,我冥想苦思:如何让他们振作起来,重拾自信呢?第二天,我对全班同学说:“这次测验,你们是不是不满意?”有人点头,那几个同学的头垂得很低。

我不动声色,接着说:“我也做过学生,也知道偶尔一次考不好的滋味,这样吧,这张卷子改完后可以不签字,但不签字的同学下次测验前一定要认真复习,争取取得好成绩。”只见考得最不理想的这几个同学使劲点了点头。我盼望着这种特殊的激励方式能收到良好效果。果然,在下一次测试后,他们都能正常发挥,成绩比较理想。我问他们为什么进步这么大,他们说:“老师,上次没考好,特怕回家被家长批评,您这么理解我们,允许我们不签字,当时我们就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复习第二单元。”我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们做了自己的主人,利用自身的要强、聪明、自信战胜了自我,发现了心中那个“强大的自我”。一个小小的“变相激励”让一个学生重新恢复了自信,重新燃起了学习的希望。可见,非常事件采用非常手段是很必要的。有时,“变相激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赞美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对别人的赞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受到赞赏的人能激发出一股自信与冲劲而引发出潜力。

在紧张的初三学习生活中,我尽量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互相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宽容学生,对学生的不足与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允许学生反复,允许学生犯错误。但宽容决不是纵容,当发现学生犯了错误后,我会及时进行说服教育,当然要建立在人与人平等的基础上,使学生从教师对他的尊重、理解、帮助、关怀、爱护、谅解中,学到尊重、理解、帮助、关怀、爱护、谅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意欲,尽施于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面对初三。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所接手的这个班,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我与他们已然成为好朋友,好姐妹。有人说,信心是奇迹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成为学生的“心理建筑工程师”,使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生命旅程中永远信心百倍,不被挫败。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