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知一方,学而思事,总结是我们努力的成果。针对这个情况,我们需要采取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措施。以下是一些关于总结的经典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1.人生如船,梦想是帆;道行若远,梦想系联.圆梦艰辛,梦想未息;梦想不灭,希望永在.
2.怀揣激情、怀抱梦想的人,我们都有一个复兴民族、强大国家、幸福家庭、完善自我的中国梦.
3.要想国家强大,要先让自己强大。
4.穿越了千年历史,畅想百年中国梦。
5.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
6.每个人的青春里都长过荒草,别因为那些荒草就否定人生的意义。不管你现在正经历暮雪飘落的黄昏,还是寒风习习的清晨,你都要相信,太阳尚远,可终究会有太阳。
7.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8.踏踏实实,梦想能成真.我有我的中国梦,有梦就有希望.伟大的中国梦人人平等共享光明.
9.生活有时会给我们惊喜,有时却又是坎坷.跌倒没关系,但梦想的力量支撑着我们走下去.或许没有改变世界的宏伟壮志,但只求所识之人平安健康,让人揪心之事渐渐销声匿迹.
10.托起红领巾编织成的中国心,成就心中国梦!
11.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xxx。
12.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1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4.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15.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梦想能够照亮生活,亦能成就未来.而有一个梦,它既是你的梦,也是我的梦,它诠释着万千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它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实现理想的梦,为理想而追梦!
16.红领巾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中国的梦想,也是党的希望。
17.红领巾在胸前随风飘动,渐渐实现心中的中国梦!
18.只要有梦想,才会有动力。
20.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有责任实现人民的中国梦,让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国家兴旺。
21.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22.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23.只要拥有梦想,就不会放弃,就会始终拥有希望。
24.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话,我就有义务把它献给祖国。
25.为我们的所处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天空做一点贡献,以人人心中的一片绿野,永葆中华文明.
26.种下理想的基因,在中国梦的怀抱里成长。
27.沾满鲜血的红领巾,上面印刻着无数中国人的梦想。
28.除非你能消除人类爱国的心,否则世界永远不会太平。
29.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让红领巾与永远飘扬在我们的心里。
30.放飞童年梦想,成就中国希望。
31.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32.梦开始的地方一定是一个简单的愿望,但梦的尽头肯定是信仰,希望从开始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中国梦!
33.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xxx阐述中国梦。
34.但愿那时的我们都能在各自的天空展翅翱翔,万志同道合的同胞,相信我们的力量足够磅礴!
35.我把梦藏在一花,一树,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星,一月里,于是梦便时刻跟随着我,不声不响,不离不弃。
36.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闻一多。
37.不怕在自己的梦想里跌倒,只怕在别人的奇迹中迷路,只做自己梦想的主人,不做奇迹的听众。
38.我是炎黄子孙,我理所当然地要为我亲爱祖国之梦而努力学习。
39.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之林。
40.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抬头看天,行便能远.
41.芸芸众生,各得其所,每个中国人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有梦想的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享受生活.
42.梦想就是你的天堂,在里面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44.为了照耀中国、闪耀世界,也为了自己的梦想,开始努力吧!放飞我们的梦想,一起加油!
4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我也一样,我的梦想不是医生,不是律师,不是演员,不是一种行业,我的梦想是给自己一个七彩的人生。
47.梦想是一双隐形的翅膀,惟有梦想的力量才能激励和激发我们的生命,让我们展翅飞翔,摆脱平庸和低俗,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精彩之路.让我们用自己的青春,高昂的唱出自己的梦.
48.我非常喜欢读书,所以我的梦想就在书中。
49.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这句话,我一直记得.是的,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经历坎坷依然前行,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历经沧桑信心不改.我们每个人梦想生长的土壤,都深深植根于中国梦.我们每个人梦想的成长,都有中国梦的成长相伴.
50.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只有他们才能实现中国未来的梦想。
53.当生命的第一声号角吹响,亲情就是那荡漾在母亲眼眶中的泪水,是那绽放在父亲脸的笑痕;当生命之舟开始摆渡时,亲情就是那拨动着清水推动小船向前的双桨,是那守候在空中为小船指航的灯塔;当生命之舟即将靠岸,亲情就是那静静的港湾,是...
54.一种信仰,在最美丽的岁月里,让我带着梦想前行,寻找我的中国梦;是一种亲情,在我最需要关怀的时候,温暖我自信成长,找到更美丽的自我;独秀奋发,岁月图强;我期待的师大共青团可以与我们昂首挺胸走在光明的前方!
55.畅想中国梦,美丽中国行!
56.有梦就有未来,同学们,中国梦需要我们来托起,青春万岁!
57.中国梦,深谋远虑规蓝图,高瞻远瞩掌舵时,脚踏实地前行启;中国梦,华夏梦,五千年文化传承,民心所向.
59.每个人都会做梦,但是只有经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实现的梦才是真正的梦。
60.让梦想插上金色的翅膀,载着小朋友的希望,崛起、飞翔。
61.我为我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而骄傲,为我胸前这块红领巾而自豪。
62.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安康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
63.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64.梦想没有距离,敢想敢做就一定能实现。
65.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66.戴着红领巾,迎着朝阳,为中国梦想,展姿放彩。
67.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有实现梦想的勇气和行动。
68.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喝一口干净的水、吃一口安全的食品.
69.这个世界因梦想而散发迷人的魅力!
70.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71.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72.经历了风雨不一定能见彩虹,但不经历风雨就一定不会看见彩虹。
73.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xxx。
74.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76.那几朵野菊花有一些是白色的瓣紧紧地拥抱着黄色的花蕊,有一些是黄色的瓣,像守候小弟弟似的守候着白色的花蕊。那些黄或白的花蕊在中间,安静的躺着,看着那些白或黄的花瓣们在随着秋风的节拍跳舞。...
77.最大的荣誉是保卫祖国的荣誉。
78.只有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并坚持努力,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79.历史的点点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滩上的沙石贝壳,我悄悄走过,贪婪地看着这些晶莹宝贵的财富,时而拾起一两颗打动心灵的贝壳,寄出一份梦想,蹲下投放.中国梦,流淌在岁月.
80.人生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青春则是一个坚持不懈的环节。
81.我的中国梦,我的心路里程.我的幸福感,我的希冀憧憬.我舒身展臂,抬眼万里苍穹白云碧空.
82.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本字典,在它的体内,你能找到欢乐和温暖,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颗明星,在漆黑的夜里,它能给迷途的心指引方向。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根绳子,用它的身躯,把心与心紧紧地连了起来,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罐蜂蜜,蕴含...
来自 fanWEN.ChAzIdiAN.CoM
83.人们都说只是雄鹰和蜗牛能够到达金字塔的顶端。雄鹰因其与生俱来的天赋可以毫不费力地飞抵金字塔的顶端,蜗牛没有雄鹰的天赋,但它却一直在坚持着。朝着自己认定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向上爬行。...
84.恨不抗xxx,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85.今天我为祖国而骄傲,明天祖国为我而自豪!
86.爱国主义的力量多麽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麽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甚麽呢!
87.一个人若是没有自己和国家的理想,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88.鲜艳红领巾,伟大中国梦!中国少先队是人生的明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90.当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失败时,不必伤心,要相信,只有坚持,总会有成功的。
91.先辈血染红领巾,后秀会聚推前浪。
92.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梦想是小船的风帆。
93.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要努力去实现。
94.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95.每个人都有梦想,为梦想而努力,每个人的梦想实现,国家的梦想就能实现。
96.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
97.未来是美好的,是一个未知的梦,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美好未来。
98.在追逐梦想的时光里,我们努力过,失望过,成功过,开心过.
100.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
101.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表现在漂亮的话上,而应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
102.祖国是我们亲爱的母亲,我们永远热爱您!
103.心向党,心向红领巾,为了中国明天的梦想而奋斗!
104.汽车转为环保车,吃饭要做光盘族;环境保护更重要,崇尚节俭是美德;人人有心这样做,中国将会更好——我的中国梦。
105.我渴望温暖和谐的家庭,那是我憧憬的尘世世界;我期盼能写出很棒的文字,这是我追求的精神世界;我还希望我能做一个快乐坚强的人,这是我理想的自我世界;若能对他人有一点帮助,对这个世界有一点贡献.
106.胸前的红领巾,永远的中国梦。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格言。
107.空谈误国,实干兴邦。xxxxxx。
108.人如果没有梦想,就等于生命没有价值,让我们一起努力,坚持不放弃,为梦想而加油。
109.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中国梦,就好像每个人都可以仰望星空,星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照亮更加丰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灿烂的中国.
110.谈人生豪迈,论英雄成败,中国梦与我同在。
111.我的中国梦再无饥荒冰冻,再无偷盗抢劫,出门听见的是欢声笑语,闻到的是清新空气,看见的是郁郁葱葱.民安国运泰.
112.有梦就有目标,有想就有力量;有梦就有方向,有想就有动力;梦是人生的期盼,想是生活的调剂;有梦才会去想,有想才能去梦.
113.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
115.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116.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117.人生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而奋斗。
118.梦想只有努力拼搏才会实现,我们小学生应该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去拼搏,去努力。
119.未来的途中,需要有梦想的同在。
12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天下父母之爱,其实都在一针一线、一封家书、一件小事之中。母爱是温暖的外衣,时时关爱着你的身体;父爱是贴身的背心,刻刻包围着你的心。...
121.爱祖国,首先要了解祖国;不了解,就说不上爱。
12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这就是我的梦想。
123.梦想是生命的志向,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舞蹈与人类的生存现实一直存在着本质性的关联,舞蹈与人类学也有着漫长的、相互联系的历史。闻一多先生很早就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舞蹈“是什么“作出了精辟的阐解:“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这一著名的论断,从实质而言是闻一多先生在客观的人类学视野中,通过舞蹈形态来解析、透视舞蹈的本质内涵。他的思维角度是从较为广阔的意义上来阐释“舞蹈是什么“这样一个哲学命题。他在《说舞》中根据澳洲风行的科罗泼利舞,进一步推论出世界各国的原始舞蹈都具有“生命机能总动员”的特点。应该说,闻一多先生的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对我们认识舞蹈的文化原理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看到的是与生命本能最贴近的文化。毫无疑问,舞蹈是文化的一种表述形式,人类借助了手舞足蹈的形式,把想象的、观念的、整合着多种文化因素的东西化为形象性的、象征性的舞蹈形态来转述我们对生命及自然规律的认识。由此看来,任何形态的舞蹈,都是由它的文化因素所决定的,我们了解和分析这些舞蹈形态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和最困难的是认识这些形态背后的东西。几年前,我曾和日本的几位文化人类学者赴西藏考察萨迦教派的喇嘛跳神。平心而论,如果仅从舞蹈形态上来欣赏萨迦跳神,它可能是一种低消耗的艺术审美,很难从形态上找出动律特征。举手投足极其缓慢,结构与情节全部仪式化了,一尊又一尊的佛神我行我素地表演法事仪轨,“局内“观众是那样地虔诚和顶礼膜拜,而“局外”人要从头到尾看完全部的跳神,还真需要耐性。然而,文化人类学者看到的是巫术与艺术、神学与美学、神格与人格的关联,看到的是一种文化模式,一种可印证的历史、社会、宗教、民俗的文化观念。也许萨迦人并不认为他们在跳舞或从事什么舞蹈活动,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明了生死之念的虚幻,体悟生时救度的征兆。在这里,跳神不是艺术形式而是心灵的表述。舞情、舞律、构图在这里没有更多的价值和意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他们必须跳神,跳神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中舞蹈是一种文化象征,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外显媒介和载体,它可能是最为民族化,最具地方色彩,最具有民俗意味,最受当地人认可的文化形态。另一层面是这种文化形态所包涵和体现的内隐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在这里,形态和文化是不可分隔的,这是因为文化因素形成了特定的形态,反过来形态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文化人类学的结论是:一定的文化意义是以一定的艺术元素为传播媒介的,艺术形式反映了一定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并进一步回答艺术形式的文化特质是什么,它体现和负载了何种文化意义,为什么会制造和使用这种艺术形式,等等。
二、采风与田野调查。
[1][2]。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自古以来就以勤劳、智慧与创新著称。近年来,中国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更是世界共同进步的成功典范。在中国探索宇宙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获得了珍贵的科学数据,更积累了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中国探索宇宙的过程展示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探索宇宙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和科学家共同协作,这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在中国的探索宇宙项目中,各个科研机构和实验室之间密切合作,共同攻克科学难题。无论是研发新型的火箭发射技术还是设计载人航天器,都需要各方的协同配合。通过这些共同努力,中国的探索宇宙事业得以迅速发展,见证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其次,中国探索宇宙的过程强调了持续创新的精神。要想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取得突破,就必须勇于面对挑战,并采取全新的创新方式。中国科学家们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不断地开展一系列的科学研究,提出新的理论和概念,推动了宇宙科学的进步。不仅如此,中国还大胆尝试新的航天技术,如嫦娥探月工程和天宫空间站等,这些项目的成功,正是持续创新的结果。持续创新的精神使中国探索宇宙的事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话语权和领导地位。
第三,中国探索宇宙的过程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人类之所以踏上探索宇宙的旅程,是因为我们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中国科学家们通过太空探索,不仅可以解开宇宙的奥秘,还可以发现新的知识和科学法则。中国的探索宇宙事业,不断壮大了国家的科学实力,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和理解。人类曾经对于宇宙一无所知,而今天我们已经掌握了一部分的宇宙真理。正是因为中国的探索宇宙事业,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宇宙的无限魅力。
第四,中国探索宇宙的过程体现了对传承与创新的重视。宇宙科学是一个积累性的学科,需要科学家们之间的经验传承和技术创新。中国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注重对宇宙科学研究技术的传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同时,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也不遗余力地进行研发,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推动宇宙科学的发展。传承与创新的重视,使中国在宇宙探索领域成为了世界的领导者。
最后,中国探索宇宙的过程启发了我们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探索宇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需要科学家们超越自我,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中国的探索宇宙事业,正是通过坚定的信念,追寻自己的宇宙梦,实现了伟大的目标。中国人民为自己的国家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也为探索宇宙的事业感到自豪。我们应该从中国探索宇宙的过程中学习,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中国探索宇宙的事业不仅在国内起到了推动科学发展的作用,也为全球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团队合作、持续创新、好奇心与求知欲、传承与创新,到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中国探索宇宙的过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体会。通过这些经验,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宇宙,推动人类科学的进步,并为人类的未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古以来,水星一直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地方,没有人登陆过那个星球。今天,我就要去看看,水星上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2050年的一天,我的好友周明烨博士制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飞船。有坚固的外壳,经七七四十九道工程锻炼而造,里面配备了先进的高科技设备,操作简易。正好我最近想去水星玩儿,便驾驶着它去朝水星驶去。
我飞出了大气层,来到了外太空。水星如同一颗璀璨的蓝宝石,被蓝色的浓雾所笼罩。当我靠近水星时,被排斥了出来。原来,现在的水星已经炼就了排斥金属物质的性质。我开足马力,强顶着水星排斥钢铁的性质,成功在水星上着陆。当我穿着太空服来到地面上时,一看温度计,温度直线上升,最后把温度计都给烧爆了,可见这里起码有高温五百度。我走了不到十几步,就已经大汗淋漓。由于水星的飞速自转,造成了昼夜多变的现象,在我们地球上,是二十四个小时一天,而这里,几乎是两个小时一天。
我继续向前走,看到许多巨石嶙峋的荒原和耸立的高山。这时,一声惊天动地的枪声传来,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皮肤灰色,长着鸡蛋大小眼睛的外星人翱翔在空中,手里拿着一把手枪。水星上居然也有外星人,这可真是一个重大发现!算了,顾不得想这些了,现在可是生死攸关的时刻。
那外星人恶狠狠的盯着我,并用枪对准我,好像见了仇人似的,示意我不要动弹。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个外星人,他们用我听不懂的语言交流了一下。那个外星人放下了手枪,用生硬的汉语对我说:“对不起,刚刚失礼了。先生,请跟我来。”那个外星人带我游览了水星的两处奇观:钻石窟和卡修斯兵团。
我们的第一个景观是钻石窟。一进石窟,美丽的景色使我赞不绝口。一排排钻石有规律的镶在窟壁上,外面的微光照进来,钻石好似一个多棱镜,叠映出五彩斑斓的颜色,让人看了如梦如幻,如同仙境一般。金碧辉煌的五彩光芒和钻石铸造的地面,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大舞台。我的眼前立刻变成了一片五彩斑斓的世界。
第二个奇观也使我大开眼界。卡修斯兵团,一个用水晶打造的造型精美的工艺作品展现在我眼前。据说,在一万多年前的水星上有一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大元帅,名叫卡修斯,他曾经攻并下火星、天王星、海王星三个星球,后人为了纪念他,给他建造了这个建筑。当我参观这个建筑时,不禁为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叹服叫绝。
我把这些美丽的奇观一一拍了下来,并且和水星人合影做留念。最后,我采集了水星的样本,供科学家们研究。回到地球后,我把这些发现告诉了人们。水星与地球的来往就由此开始了!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这个春节,我们在不寻常中度过。回想起以前的日子,华夏所有的道路人来人往,所有的孩子如期入学,所有的员工按时上班,所有的商业繁华如常,所有的聚会如期举行。可的这个春节,街道上看不见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水马龙的繁忙,行色匆匆的人们面带口罩,眼神里满是疏离和戒备。
让我们看看他们的样子——心怀大爱。
让我们瞧瞧他们的样子——无私无畏。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在这次抗疫中,我看到了最真实、最慷慨的负重,他们为我们诠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澎湃爱国情。大年三十这一晚,他们告别亲人,紧急集结,眼角的泪还未抹去,就乘飞机驰援武汉,全力支援武汉开展救治工作。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与武汉人民共度时艰。古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今有全国各地医疗队驰援武汉,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让我们瞅瞅他们的样子——不辞辛苦。
说起与时间赛跑,他们必须留有名字。医院是疫情防控第一线,随着病床的不断告急,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将为前线提供坚实后盾。他们忍受严寒,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地开展铺装工作,以最高效的执行力为火神山医院的建设添砖加瓦,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们的使命,火神山医院的建成少不了他们浸湿的衣裤和额上留下的汗滴。一转眼,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坐在地上的、躺在走廊的、蜷缩着身子的劳累的背影,如果要问,他们真的有这么累吗?我想答案是不可否定的,他们真的很累。上海首批援汉的医疗队员查琼芳说:“他们经历的比我们更艰难,付出的比我们可能更多,我们怎么好意思让战友写感谢信?”每一位逆行的医护人员都是一道光,都是眼里藏着星辰大海,心中怀有人间大爱的天使!
疫情当前,你们的样子,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风貌。你的样子,我们永远铭记在心,因为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请你们务必坚信:“每个冬天的句号都是春暖花开。”我们一定能迎接新的阳光和希望,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探索宇宙的渴望和兴趣。当今世界,中国正以异常迅速的速度在太空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不仅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也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体现。通过探索宇宙,中国探索到了许多重要的心得和体会,进一步提升了国家的科技实力以及人民的科学素养。
第二段:开启太空之路。
中国探索宇宙的第一个里程碑是1970年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此后,中国陆续实现了有人航天和月球探测等重大事件。这些探索活动不仅加深了人类对太空的认识,也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和经验。中国不仅致力于在低地轨道开展空间试验,还致力于深入太空的探索,如月球、火星和外太空等。
第三段:深空探测的突破。
中国的探月工程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自2007年开始,中国先后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嫦娥四号更是踏上了月球背面,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的壮举。通过这一系列的探测,中国首次展示了自己的月球车和多普勒雷达,探测了月球的地质构造和气候变化,取得了多项重要的科研成果。此外,中国还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发射更多的探测任务,以解开更多太空宇宙的奥秘。
中国的探索活动不仅仅是对科技实力的追求,更是对人类探索宇宙的理论和实践的追寻。人类对宇宙来说是微小的,但我们对宇宙的追问和探索,鼓舞着我们不断挑战极限和突破自我。通过探索宇宙,我们不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宇宙的奥秘,还能够推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促进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提升,同时提高人民的科学素养。此外,太空探索还能够促进国际合作和共赢,推动世界各国加强科学交流,共同解决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第五段:未来展望。
中国的探索宇宙之路还将继续延伸。中国计划在未来的十年内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并建立月球科研基地,同时还计划着手研发火星探测任务以及深空探测等。这些太空探索活动的实现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太空科技领域的地位,推动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中国的探索活动也将对全人类的科学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跨越发展。
总结:
中国的探索宇宙活动成就斐然,展示了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探索宇宙,中国不仅促进了自身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还为全人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未来,中国还将继续进行更多的太空探索活动,进一步加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合作,共同探索和利用宇宙资源,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摘要:当前,中国工业国外遭受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强烈冲击,国内则受制于成本上升、产能过剩和体制滞后等因素,工业发展瓶颈日益突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为此,收入结构和需求结构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理顺初次分配关系和消费投资关系是产业结构调整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使得我国经济总体上实现了巨变,已然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快速的经济增长不断积累了体制和机制上的矛盾,也使得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艰难的转型阵痛期,经济下行压力与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迫切需要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做出调整。考虑到中国复杂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任何单纯围绕产业结构展开的理论和实践分析可能都无法全面解决中国产业结构的实际问题,必须有耐心地探析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学逻辑,才是治标之策。
研究产业结构调整,首先要理解为何要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实质上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体现,之所以一再强调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动机无外乎两个,一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表现出经济发展上的供求严重失衡问题,不严重失衡是很难从宏观上直观察觉出的,出于治理经济发展症结问题的考虑,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结构,向供求平衡趋近;二是主观性的积极推动,急于向发达国家靠拢赶超,急于实现现代工业化的目标。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快速走完工业化,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强国战略目标是每个国家、每个理性经济人都求之不得的事情,关键在于步子不宜迈得过大、过快,我们应该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逻辑规律,经济制度和市场体制、劳动者素质水平都要跟得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否则必然出现结构失衡问题,阻滞经济进一步发展。
短期内能快速推动gdp增长的无非是投资和出口驱动。理论上讲,投资在短期内确实属于支出的构成部分,可以提高总需求水平,但长期中它又是供给的主要来源,投资的这一双重属性,使得它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旦操作不慎会加剧供求失衡的程度,既不能投资过度,也不能投资不足,消费也是如此。正确处理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实质上是处理供求平衡的问题,也是正确处理产业结构问题的决定性因素。从宏观经济运行的流程来看,经济体系有家庭、厂商、政府和国外四大职能部门。要正确处理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关系,要清楚消费与投资的来源,消费源自于居民家庭和政府,投资源自于企业和政府购买,理论上政府作为非盈利机构,没有投资的属性特征,但其在现实中确实对投资活动起着重要影响,在分析实际问题时应予以充分重视。用于消费的收入源自于收入分配,按照gdp的收入法核算原理,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与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分别可看作居民、企业、政府的分配收入来源,可以看出,收入分配结构决定着消费与投资的需求结构。由于消费面对的是最终产品,其结构相对较为简单;但投资结构较为复杂,由于不同类型企业、不同行业部门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效率互不相同,同样的货币,融资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产出的规模,决定了不同产业的供求结构。概括来讲,收入分配结构、融资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消费与投资的需求结构是否合理,也决定了产业结构是否合理。要解决产业结构问题,必须从收入分配结构、融资结构和需求结构分析入手。
(三)经济结构的关联关系。
经济结构的关联关系主要围绕资金分配结构(收入融资结构)、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三大方面展开。概括来讲,一方面,货币资金的分配结构决定了消费与投资的关系、内需与外需的比例结构,同时,需求结构又决定了产业结构水平;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又可以直接反馈经济的需求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同时需求结构也可以直接反馈出资金分配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总之,三大结构关系体现了经济发展的逻辑关系,资金的分配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着需求结构,最终决定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我们可以从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反馈信息中挖掘资金分配结构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分配结构问题,最终解决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问题。
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比重从最高值的15.1%持续下降到的10.0%,且近几年一直维持在10%左右的水平;第二产业(包括工业)的比重体现出超级稳定的态势,20以后一直维持在46%左右,最高值为的47.9%,最低值为的43.9%;第三产业比重总体上呈现出逐年上升态势,从年的39.0%持续上升到20的46.1%。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次产业呈现第二产业比重超级稳定、第一产业比例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比例持续上升,表面看来似乎是第一产业下降的比例转移到第三产业增加的比例上,体现出中国工业化发展的质量并不理想,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产性服务业并未快速发展,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并未跟上快速工业化的进程,使得第三产业的发展并未表现出工业化技术路线具备的正常水平。当然,可能存在统计核算方法的缺陷,当前中国的市场成熟度还不高,生产性服务业并未完全剥离出工业制造业,第三产业比例可能存在严重低估的可能。但必须指出,2000年以来的快速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收效甚微,可以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无效。
(二)国际比较分析。
为了便于掌握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这里对比分析世界上高、中、低收入水平国家的相关三次产业结构数据,以期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见表2)。按照当前中国的收入水平,应该属于中等偏上收入水平,20世界三次产业比例平均水平为7.4%∶35.9%∶56.7%。鉴于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第一产业比例10.0%的水平是比较合理的;第二、第三产业比例46.6%∶43.3%,对于投资驱动的中国经济增长来说也算是较为合理的结果。总体来看,中国的产业结构与韩国相似;与印度相比,中国工业较为发达但服务业相对落后;与日本、德国等发达制造业强国还有较大差距,与美国等服务业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若能从第二产业中分离出10个百分点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就比较接近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由此看来,中国从工业大国走向工业强国,必须完善市场,提升制造业的需求空间,快速发展和提高生产性服务业质量水平,这也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体现出超稳态势,产业结构调整总体上效果甚微。投资驱动、消费驱动决定的产业结构升级缓慢,表面原因在于消费率持续下降,投资驱动不足以弥补或支撑消费不足延滞的产业升级,消费不足使得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迟缓,技术创新不足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瓶颈,整个第三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与劳动生产率总体水平偏低。究其原因,在于我国依靠劳动密集性比较优势以及投资驱动带来的数字驱动的gdp质量并不是循序渐进式的发展,而是赶超式的跨越发展,各种市场体制与制度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血拼式发展带来的第二大国总体经济发展质量并不高,投资与消费失衡越来越严重,严重偏离了均衡发展轨道。长期的消费不足严重阻滞了我国的潜在经济发展速度,直接引致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面临较大的瓶颈,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并未随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迅猛发展。原因在于我国的工业发展总体质量尤其是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劳动力素质或人力资本不足以支撑我国快速走向工业强国的需要,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需求结构分析。
从最终消费性支出构成中可以看出(见表3),居民消费比例和政府消费比例在2000年以后基本稳定,居民消费率仅下降了1.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占比逐年下降,2000年以后年均下调约0.8个百分点,协调于城镇化进程的速度;最终消费率则从2000年的62.3%直降至的48.2%,相应的资本形成率则从35.3%攀升至48.1%,体现了2000年以后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战略。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优先发展的经济增长战略符合快速工业化进程的技术路线特征,但体制和市场机制的阻滞使得消费与投资的关系发生较大比例失调,直接引致产业结构为主的经济结构陷入瓶颈,调整步履维艰。那么,高储蓄、低消费、高投资的效果如何,这里主要从投资的行业结构来分析一下行业融资结构。从表4中可以看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在行业构成中,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占比明显较高,二者之和超过所有行业的半壁江山,接近60%,房地产业占比逐年提升,年攀升到了26.62%,而近几年制造业占比变化不大,约占1/3左右,2013年的制造业占比为33.10%;在其他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位列第三,差不多占1/1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比略低一些,占第四位,占比不到8%,但2013年占比达到8.44%,超过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位居第三位;其他行业占比就明显较低了,基本逐渐提高的有农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基本逐渐下降的'有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绝大多数行业都是提高的,第二产业行业基本下降,总体方向是利好的,体现了反垄断进程和市场化融资节奏的加快,但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占比却明显下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投资这块大蛋糕怎么分,对于产业结构优化非常关键,从行业投资结构来看,制造业占比是合理的,但房地产业严重压缩了其他行业的变化空间,设想从房地产业占比中拿出10个百分点用于第三产业各行业,结果会怎样,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到,除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两大行业,第三产业其他所有行业占比也就10%左右。从投资行业结构角度看,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相当程度上在于房地产业的重塑调整,充分释放第三产业各行业的提升空间。
(二)收入分配结构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劳动报酬比例在―略有下降,当前维持在46%左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明显过低;固定资产折旧又称资本消费,占比逐年小幅提升,20达到峰值15.89%;营业盈余大致体现了企业资本积累的程度,占比呈现逐年提升再下降的变化过程,年达到25.66%,高出4.47个百分点,时竟高达31.29%;生产税净额比重体现了政府分配的收入占比,2003―20逐年下降,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而后两年基本稳定在12.9%的水平。总体来看,中国近年的收入分配结构体现了加速资本消耗和资本积累的速度,满足了快速工业化的需要,压缩了劳动报酬的占比和最终消费的空间,提升了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从长远来看,消费驱动经济发展的能力严重不足,必将压缩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空间,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劳动报酬比例、降低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占比势在必行。对于企业来说,不是劳动者报酬提高后,企业生存空间变小的问题,合理分配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的结构才是更为重要的问题。实际上,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长期供过于求,使得劳动者在利益博弈中始终占据被动地位,劳动者报酬占比始终较低。对于企业来说,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才是关键所在,不能一味地通过降低劳动者报酬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我国经济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增长,已经从总量上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总体上基本完成了工业化中期的发展历程,东部部分地区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完成了实现工业大国的战略目标。我国要想成为工业强国,需要从经济发展的逻辑出发,逐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需求结构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一是要充分意识到中国经济已经进入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此时必须充分重视经济发展的内涵,正视经济发展的逻辑,切忌重复数字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经济回归到有利于长期发展的消费驱动内涵式经济发展轨道;二是要理解实现消费驱动经济发展模式难度是较大的,要耐得住性子,充分理解新发展阶段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坚定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切忌再次出现政府职能越位,要认识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要素市场结构和需求结构调整的结果,不能本末倒置;三是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要素市场的规范上,充分发挥生产要素市场机制的调整功能;四是切实充分重视民生工作,理顺货币资金的分配结构,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重,提升居民消费比重,促进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逐步提高最终消费率,真正实现消费驱动的良性长期经济可持续发展轨道,最终实现产业结构实实在在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2]金碚.全球竞争新格局与中国产业发展趋势[j].中国工业经济,2012,(5):5-17.
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简述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答:近代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在华企业中。19世纪60年代后洋务派创办的大型军用工业和民用企业以及70年代以后的中国民族企业中,又雇佣了一批工人。到194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工人阶级总数达到200万人左右。
近代中国工人阶级主要来源于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早期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却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恶劣,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而且它还有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3.简述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或投资于洋务企业与民族企业。还有一些华侨商人,在国内投资或回国创办经营新式企业。一些地主、官僚,也开始把从地租剥削和贪污、搜刮积累起来的财富投资于工商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民族资本兴办的新式企业逐步发展起来。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不同,构成比较复杂。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他们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利用政治特权和和与外国资本的紧密联系,在剥削劳动人民和挤压民族资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他们经营的企业由于原始积累不足,大多数规模小,设备落后,并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发展缓慢,始终未能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主要地位。同时,民族资产阶级同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决定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他们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者在斗争中保持中立,但是缺乏革命的彻底性,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4.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帝国主义勾结、扶植封建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除了帝国主义割占的地区和直接管理的租界、租借地以外,它们主要是通过中国政府当局和各地的官僚、军阀来统治中国人民。
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这时,民族矛盾特别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地位。而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而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地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当国内战争发展到从根本上威胁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时候,帝国主义势力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的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5.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什么,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是要通过革命才能实现的。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通过现代化、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的。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和追求的目标,二者共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
6.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历史灾难。
第一,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了索赔款,抢掠财富,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第二,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使中国在政治上不再拥有完整的主权。
第三,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在经济上形成了对它们的依附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
第四,在传教的名义下,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7.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原因何在?
答: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列强并没能实现瓜分中国图谋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并不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世界各地争夺殖民地时,都存在着利害冲突,它们在瓜分非洲和东南亚时,都是如此。它们或者通过协商,或者直接采取战争的手段,还是把非洲、东南亚地区等瓜分了。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
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国情,请您谈谈对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性质的认识。
答: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中国已经完全丧失了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但由于中国人民的抗争,同时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使得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征服中国,也使得它们不可能共同瓜分中国。它们只能与中国的封建势力、买办势力相勾结,共同压迫、剥削中国人民,镇压中国革命。因此,近代中国尽管在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的地位,但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因此被称作半殖民地。
同时,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
界市场之中。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然而,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是并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在中国农村中,封建的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依然占着显然的优势。这样,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性质,体现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两者是密切结合、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这种既不是完全的殖民地,也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更不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体现着近代中国的特殊性,即基本国情。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主要问题、革命道路、革命风貌及革命前途等问题,均源于这种基本国情。毛泽东曾说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就是中国革命要从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状况出发,而不是从书本出发,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这种具体实际相结合。
9.试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从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
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
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其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
第一,社会制度的腐败。1840年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王朝的统治阶级,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御敌之策。许多官员、将帅为了自身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并常常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腐败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群众的广泛动员和组织,这是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封建的中国已被远远抛在后面。但是,经济技术落后并不意味着在战争中一定打败仗。而当时的中国,不仅武器装备落后,而且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并压制人民群众的动员。在这种情况了,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才一再失败。
第一,在近代中国,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争得民族独立,必须充分动员和组织人民群。
众的力量,必须改变中国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联合统治中国的局面。
势力的反动统治。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真正强大,人民才能当家作主。
第二章。
1.《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
2.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有哪些类型?
参考答案:主要有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等。
3.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创办?
参考答案:多数是官督商办的方式,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这些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虽然受官僚的控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但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4.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由维新派主办的影响较大的报纸有哪些?
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湖南的《湘报》等。
5.“戊戌变法”时期颁布的政令中有关军事方面的规定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等。
6.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第二、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
亚洲的统治。
7.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在于。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8.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地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二,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第三,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1.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参考答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2.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答: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创作了《革命军》,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创作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推翻清政府。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相继成立。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10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
3.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三民主义”即名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则归国家,为民共享。国家还可以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4.简述三民主义的影响。
答: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5.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主要内容是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意义: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6.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辩论所暴露出的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答: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对“革命是否会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的问题不敢作出理直气壮的正面回答,只是希望通过“有秩序的革命”来避免动乱和帝国主义的干涉。
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他们所说的“国民”,主要还是指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而不是广大的劳动群众。
没有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土地改革制度,他们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否应该改革的问题也是语焉不详,并且反对贫苦农民“夺富人之田为已有”。
总之,这些理论和认识的局限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7.简述武昌起义和各省政权更迭过程中革命所蕴含的危机。
在武昌起义和各省政权更迭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既表现出了革命性和勇敢精神,又暴露出了软弱性和妥协态度。在一些地方,开始是由革命派发动新军或会党举行武装起义、宣布“独立”的。可是当反动势力反扑时,他们却不敢发动群众保卫已经夺得的政权,致使政权落到了立宪派或旧官僚、旧军官的手里。
在一些省份,旧官僚和立宪派实际上改头换面地维持着旧政权。
有的地方虽是革命党人掌权,但这些人很快蜕变为新军阀、新官僚。这就意味着,革命是很快地发展了,但它的基础并不牢固,在它的内部和外部都潜伏着深刻的危机。
8.袁世凯是怎样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
答: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以武力压迫革命派,并命其党羽联名通电,宣称“若以少数意见采。
用共和政体,必誓死抵抗”帝国主义列强调动军舰在长江游弋,为袁世凯助威,并攻击孙中山“缺乏管理国家的经验”。
在革命高潮中附从革命的立宪派、旧官僚等则从内部施加压力,大造大总统职位“非袁莫属”的舆论,力主袁世凯上台,以便早日结束革命。一些革命党人甚至主张只要袁世凯能逼清帝退位,就应该让他当大总统。
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不得不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拥护共和,就可以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他。
袁世凯在得到这些许诺后,即加紧“逼宫”。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致电临时政府,宣布“共和为最良国体”。同日,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但附以南京为首都、总统在南京就职、遵守约法三个条件,力图以此制约袁世凯。袁世凯不肯离开北京老巢,指使部下发动“兵变”,西方列强也调兵进京配合,以迫使革命派让步。革命派再次妥协。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4月1日,孙中山正式卸去临时大总统职务。随后,临时参议院议决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就此被袁世凯窃取。
9.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的主要表现是:
第一,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第二,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三,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总之,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中国重新落人了黑暗的深渊。
10.简述孙中山为挽救共和进行的斗争。
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他开始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毅然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坚持反袁武装斗争。在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的情况下,孙中山举起了“护法”的旗帜以此反对北洋军阀。
孙中山具有顽强的革命精神,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不断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始终坚持奋斗,不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他在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建立了历史功勋,是20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
1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答: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是辛亥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为对外支付巨额赔款,腐朽的清政府加剧了对人民的盘剥,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在中外反动派的严重压迫下,20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遍及全国,资产阶级开始成为主要的角色。
第二,清末“新政”的破产是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先后宣布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由于其根本目的在于延续其反动。
统治,清政府不断借改革之名加强皇权,最终使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没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统治危机。
第三,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并成为革命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就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
斗争高涨形势的推动下,开始摸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这些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了辛亥革命。
的中坚力量。
12.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答: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第一,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第二,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第三,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13.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答: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4.论述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辛亥革命有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1905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有自己的章程,有明确的革命宗旨和一套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并在国内外成立支部。在斗争中同盟会的领导核心地位逐步确立,并对整个辛亥革命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以往的革命组织所无法比拟的。
第二,辛亥革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指导。辛亥革命提出了系统的反映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政纲,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较完整的、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主要矛盾,并在长期斗争的基础上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三,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人民的反封建斗争跨出了重大一步,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辛亥革命进一步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人民在近百年的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第四,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的发展,使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获得了显著的增长,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得到壮大。
第五,辛亥革命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客观上有力地冲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对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辛亥革命尽管暴露出许多弱点和不足之处,但这些特点说明了它已达到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水平。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四章。
1.简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第一,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新的社会力量。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巴黎和平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和会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试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
第一,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五四爱国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卖国。
第二,从运动规模和群众发动的广泛性上看,辛亥革命虽有许多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五四爱国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遍及了中国城乡。从卷入阶层看,工学商等都行动起来了。其规模之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从结果和影响看,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被军阀袁世凯窃取了革。
命成果,没爱莫能助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特别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从此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3.简述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者的类型及代表人物。
第一,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代表人物有李大钊、陈独秀。
第二,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代表人物有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
第三,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代表人物有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中李钊、陈独秀属于先驱者和擎旗人,毛泽东等五四动动的左翼骨干则是其主体部分。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5.试论中国共产党对于1924至1927年大革命的重要作用。
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第二,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第三,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经过共产党的深入细致的工作,一向被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的力量逐步地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为国民革命的发展、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第四,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此外,共产党人还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配合正规军作战,而上海工人的起义武装更是充当了解放上海的主力。
中国共产党对于大革命所作出的独特的、重大的贡献,是当时人们所公认的。
6.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一,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第二,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第三,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第四,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7.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
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
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者、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而且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阶级根本不可能进行和平的议会斗争,他们很少可能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抱有期望。
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从来就勤劳勇敢,富于斗争传统。他们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根本改变了。
3.试述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历史意义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势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使民主革命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空前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革命影响。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工作,领导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传大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同时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并且从大革命的失败中汲取了历史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大革命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大革命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
失败的原因。
客观方面: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方面: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当时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没有经验,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国情的深刻认识,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共产国际不真正了解中国的情况,对于中国革命作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
经验教训党的领导、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和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推进革命事业的发展,并取得最后的成功。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找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第五章。
1.简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经济政策。
南京政府建立初期,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第一,大力整顿金融、税收、财政:建立了“四行二局”的国家金融体系,统一货币,改革币制,实行了法币政策。统一税制,裁撒厘金,实行统税,整理田赋、盐税。
第二,推行新的产业政策,重点发展国家资本工业,对采矿、冶金、机械、化工、电器等行业大力投资,初步奠定了国营重工业基础。同时,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产业的发展。
第三,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推行农村信用合作,实行租佃改良等,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国民政府尽管在整顿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重大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洋政府后期经济发展停滞的状况,但是,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膨胀,影响和遏制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其二,没有改变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的局面;其三,国民政府出台的经济政策和措施虽然很多,但很多措施并没有落到实处。
2.为什么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中国革命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一开始就面临着组织武装斗争的任务。
第二,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也是异常凶残的,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用武装的革命。
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三,敌我力量对比、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国内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状态,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3.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有:
第一,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广泛存在,这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第二,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农民又是革命的主力军,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浓厚的阶级基础。
第三,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和相互间的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这使红色政权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第四,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有广泛回旋余地。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有:
第一,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第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
4.为什么说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主要是落实在对广大农民的领导上。
第二,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力之一就是反封建,而反封建的核心是解决农的土地问题,因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5.简述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土地分配方法及意义。
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
经过实践中的反复摸索,到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土地革命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阶级路线和正确进行土地分配的方法,即: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土地革命,是中国农村真正的社会大变动,它要摧毁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从政治经济上解放广大农民,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雄厚的群众基础。
6.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
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正如毛泽东同志所宣称的那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长征用铁的事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她们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
8.“长征精神”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9.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第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第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第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
中国的银行业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随着国际化和市场化的推进,银行业不断完善和优化,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中国五大国有银行之一的中国银行,在这个领域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在实践中,中国银行体系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在探索过程中,我有幸参与了其中,收获颇丰。以下将就中国银行体系探索心得体会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够对银行业界和大众产生帮助。
第一段:创新思想是关键。银行业的体制机制、业务范围和产品创新一直是银行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在中国银行体系探索的实践中,创新思想是推进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中国银行率先在金融科技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布局,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通过人工智能的智能风控,区块链的物流核心数据追溯体系以及大数据的数据挖掘服务,线上线下的银行业务不断链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接近全面的金融科技生态。
第二段:专注金融服务的细节。在银行体系探索中,中国银行高度关注金融服务的细节。除了传统银行业务外,考虑到金融生态中各类利益主体的需求,中国银行率先提出了生态服务区的概念。生态服务区代表着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和结合。中国银行通过生态服务区,推动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使金融服务更加人性化。
第三段:体系建设是实现长期增长的必要条件。在金融科技创新和服务优化的同时,线下银行体系建设同样别具意义。在实践过程中,中国银行将重心放在了支行网点建设上。此举从客户服务的覆盖面广度和效率等角度出发,借助人工智能的智慧化服务,协助生态生态服务区对线下业务和客户统计逐渐达到智能化、精细化和标准化。同时,支行也成为了中国银行推行金融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的扎实基础。
第四段:文化与制度的重要性。在银行体系探索中,除了技术和服务之外,文化和制度对于实现长期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银行在内部文化及制度的建设上下足了功夫,建立了符合市场化和专业化发展的体系。同时,在内部压力和复杂的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积极推行内部培训与升迁机制,通过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完善,把培养和留住人才放在了首位。
第五段:结论。总之,中国银行体系探索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考虑技术、服务、文化和制度等多个方面。在中国银行体系探索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创新思想、金融服务的细节、体系建设、文化和制度的重要性都是最关键的点。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中国银行在银行业领域中走在了越来越前面。此外,在过去的经验分享及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银行正在不断探索更好的发展模式,希望能够为银行业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文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广大党员干部应坚定道路自信,回溯“昨日中国”,深思“中国道路从何来”;着眼“今日中国”,细悟“中国方案何以能”;建设“明日中国”,明辨“中国巨轮向哪去”。读懂“何以中国”,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中国道路从何来”:千年蜗行摸索,百年筚路蓝缕,十年砥砺奋进。千年来,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百姓孜孜以求的伟大梦想。它植根上下五千年深厚历史,从奴隶制到封建王朝,从小农经济到商品经济,从诸子百家到独尊儒术……诸多尝试、百般探索,为中国道路厚植理论沃土。百年来,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宏伟目标。把准中国国情之脉,汲取苏联模式经验教训,创造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高屋建瓴、步线行针,为中国道路奠定实践基石。十年来,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光明前景。打赢脱贫攻坚战,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一步……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为中国道路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方案何以能”:坚强制度保证、打破西方迷思、创新发展途径。“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我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得起治国理政实践检验,深得人民群众拥护。着眼今日中国,优越的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从根本上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避免大国崛起路上的“修昔底德陷阱”。既吸收借鉴其他现代化文明成果,遵循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又注重“走自己的路”,顺应时代发展大势,超越“零和博弈”思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多样的途径。
“中国巨轮向哪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中心,坚持斗争精神。建设明日中国,要坚持党的领导。“越是壮阔的征程,越需要领航的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认真把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坚定不移跟党走,矢志不渝树忠诚,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建设明日中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众智谋事必明,众力举事必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将人民群众的关切和利益放在心中、落在实处,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办”,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明日中国,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党员干部要积极主动投身到伟大斗争实践中去,经受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不断增强斗争本领,在斗争中经风雨、壮筋骨,坚定斗争意志,锤炼斗争本领,努力在现代化进程中创造新业绩、展现新作为。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文章指出,要把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变为成功实践,把鲜明特色变成独特优势,需要付出艰巨努力。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面对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发展环境,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重大原则,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合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奏响忠诚、担当、奋斗的“时代和弦”,激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最强音。
心中有魂,脚下生根,奏响“矢志不渝跟党走”的忠诚“和弦”,让中国式现代化走得更正。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需要党员干部有“瞄准旗帜”紧跟党走的忠诚姿态。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砥砺前行、奋斗不止的基石和根本,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核心与灵魂。如今全面小康梦圆,复兴气象激荡,我们迎来“如你所愿”的盛世。我们更要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把对党忠诚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修身立业的“定盘星”、干事创业的“度量衡”。必须丢掉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的不切实际的幻想,自觉在重大斗争、挑战、风险中磨炼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复兴有我”的誓言,迈出“对党忠诚”的坚定步伐,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奏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担当“和弦”,让中国式现代化走得更好。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寄托民族梦想、承载人民期待,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当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按下“加速键”,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但还有许多未知领域,也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加快“本领升级”,勇于挑“最重担子”、敢于啃“最硬骨头”、善于接“最烫山芋”,攻破“卡脖子”,不断锤炼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领”,做“召之即来”的行动者、“来之能战”的拼搏者、“战之必胜”的能力者,在时与势中继续开创出更加辉煌的时代伟业。
为民迢迢,步履不停,奏响“愈是艰难愈向前”的奋斗“和弦”,让中国式现代化走得更远。中国式现代化锚定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需要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人民所想,即是目标所在,人民所急,即是使命必达。“三年一腾飞,十年一跨越”的谢军、“一辈子为国家深潜”的彭士禄、“振长策,击长空”的顾诵芬,奋斗中的每个人都了不起,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历史敏感性,充分发扬“钉子精神”,继承“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优良传统,讲好“半条被子”的故事,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以“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毅力,以“进京赶考”的状态步履不停,拒绝“摆烂”“躺平”心理,时刻保持奋发有为姿态,集聚一起向未来的“奋斗”之力,一茬接着一茬干,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巍巍巨轮”驶向兴盛彼岸。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发展迅速,其中中国银行体系的探索成果显著。在这个进程中,我也有着一些深刻的心得体会,下文将从五个方面展开。
一、数字化转型是王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转型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中国银行系统也在不断追赶数字化转型的新时代。可以说,中国的银行业已经开始了数字金融时代的探索,并在这个过程中留下了不少深刻的经验。数字化转型不仅使银行更加高效,更加便捷,同时还能极大地提高服务质量,推动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智能化服务是未来方向。
目前,人工智能(AI)技术已经引领了金融领域的变革,银行系统也开始加速应用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服务已成为中国银行体系未来发展的方向。例如,面向客户的客服大多已经采用智能客服,通过语音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为客户提供更为高效、及时的服务。智能化服务不仅能够提高服务效率,也能够提高服务品质,使客户获得更加舒适、贴心的服务体验。
三、风险防范是重中之重。
在金融业这个风险极高的行业中,风险防范是必不可少的。中国银行体系一直在不断完善风险管控体系,优化风险防范措施。尤其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加强风险防范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够保护银行的资产安全,还能够吸引更多客户的信任,推动整个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人才培养是基础。
虽然现代科技已经取代了许多人工操作,但是银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仍然十分强烈。随着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银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中国银行体系认识到这一点,已经开始加强人才培养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金融学院、实训基地等一系列人才培养平台,为银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五、推动金融业对实体经济服务。
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而中国银行体系为推动各类经济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服务。中国银行体系不仅为大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也为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供支持。同时,银行也积极拓展国际金融市场,推动国际贸易以及国际金融合作。
总之,中国银行体系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服务、风险防范、人才培养、实体经济推动等方面均走在了前列,不断向着更为高效、智能、科技化的银行业发展目标前进。这些举措不仅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为世界各国金融业提供宝贵的借鉴。
在中国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可以用于启发和指导我们发展现代社会的元素。但是,中国的现代化之路都深受国内外各种势力和影响的影响,反应出一种特殊的、多变的、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因此,我们需要对这种特殊性进行思考和总结,以了解中国现代道路的本质和特点。
中国近代以来,在营造国家独立、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过程中,中国人民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独立、民主、富强所做的各种开拓性探索和努力,成为我们值得肯定和珍视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反思过去,然后带着更加完善的思路,更好地探索中国特色道路,实现更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发展。
三、追求政治民主化。
现代中国通过重重困难和挑战,重在民主实践中真正展现了民主化的必要性和必要性。面临着实现民主化的种种困境和弊端,我们必须加强思想领域、组织领域、文化领域等方面的改革,以为实现政治民主化创造有利的条件。
四、高效推动发展。
发展是重要的基础,高效推动发展是根本。中国近代政府始终将发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和开放政策,为全面推进发展探索出一条高效发展之路。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探索怎样真正落实“人民利益至上、物资利益和文化利益同等重要”的原则,提高发展效率和质量,切实可行地实现发展目标。
五、强化创新意识。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等领域取得的进步引人注目。这个成果的背后,是中国不断强化的创新意识,以及我们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以此为鞭策,我们仍需激活和鼓舞科学家和专家,开展前沿的科技创新工作,切实提高中华民族在其中的地位和发展。
总之,在中国近代道路探索过程中,我们所取得的历程和积累的经验,即便到目前为止我们所面临的种种困难还没有解决,但仍无时无刻地在鼓舞还没破土而出的新生代以及全国民众,给人们以继续前行的勇气。因此,我们必须永远用欣赏、肯定和总结的态度面向过去,勇于探索和创新,努力实现中国特色道路的高质量发展。
景区生态文明,是景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石,是景区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景区文化伦理形态。
景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得益于景区先期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又能更好地保护与改善现有的生态面貌,进一步促进景区的全面发展。云龙湖风景名胜区作为一个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高度融合的区域,同时也是正在打造的徐州市唯一一个5a景区,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促进全市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路更畅、城更靓”五大生态功能、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以及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等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笔者实地调研了云龙湖景区,并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了近年来景区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进一步推进景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主要包括云龙湖、云龙山、珠山、大头山、韩山、西凤山,面积达到14.4平方公里,其中云龙湖水面(含小南湖景区)面积已达到6.67平方公里。已建成的景区主要有:水族展览馆及水面游览区、滨湖公园、湖东文化古迹游览区、小南湖生态游览观光区,以及珠山风景区等。
(一)水更清。
1.加强监测,保护湖体水质环境。
云龙湖截污工程正式运行使得云龙湖实现了湖水雨污分流,自10月起,我委委托具有专业资格的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徐州分局,通过布设20处监测点加强对云龙湖及入湖河流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水质变化原因,准确掌握动态水质信息,云龙湖湖面整洁美丽,湖体水质达到国家重点风景区二类湖泊水质的要求,并且保持稳定。
2.加强监管,加大违规惩处力度。
通过制定水源污染防治预案和水源保护预案,并与周边29家单位签订污染排放承诺书,进一步明确了排放要求;每天组织专门人员对每个污水出入口及泵站进行检查并记录在案;同时,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切实加强对周边单位污水排放的监管,一旦发现有违法违规排放,必及时依法严处。
3.做好打捞工作,确保湖面洁净清美。
针对水草生长的季节性,每年春夏时节及时组织水库管理处、环卫站、养殖场和滨湖公园等相关单位进行打捞作业,并确保在汛期到来之前完成,安排专门队伍负责湖面漂浮物打捞,并实施长效化管理,以保证河道畅通、水质清洁、湖面美丽。
4.提升人员业务素质,保证工作质量。
针对水质监测工作,邀请水文专家对检测人员、技术人员以及部分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水质简报编制、水质评价依据、监测的七项标准、水质富营养化和常见水草防治等水环境监测知识和技能,保证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地更绿。
1.湖西路绿化改造。
湖西路绿化改造工程位于云龙湖湖西路及玉带路临湖一侧,全长约2.8公里,9月底绿化改造完工。此次改造以“秋”为主题,在原有绿地景观基础上进行提档升级,增加了树阵广场、亲水平台、雕塑小品、林荫游步道等服务设施,以及座椅、休憩亭、厕所、标志牌、生态停车场、可坐式花坛、无障碍坡道等服务设施,对原有少量枯死及病虫害严重的树木进行更新,新栽植物苗50余种,并以秋季观赏植物为主,最终呈现了“丹枫烂漫锦装城,要与春花斗艳明”的盛景。
2.湖中路景观提升。
湖中路景观改造工程中,通过多种植物合理配置,营造了四季变化的视觉感受,新增“福临门”、“结发葫芦”等雕塑小品,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氛围;同时利用地势建设亲水平台和游步道,营造移步换景的效果。
3.泉山森林公园敞园改造。
泉山森林公园改造是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还绿于民、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又一重大工程。曾被誉为“徐州绿肺”、“天然氧吧”的泉山森林公园,此次改造特意依托景区原有的植物资源,按照‘自然、生态、原始’的理念将其改造成集自然生态、休闲游览、生物多样性于一体的生态森林公园,注重突出植物造景及山水相依的自然特色,主要景点有烟柳春色、风荷夏韵、枫林染秋、冬岭寒松、松迎梅香、楸韵樟馨、竹林茅舍等。此外,龙泉湖景区作为泉山森林公园的点睛之笔,此次改造通过扩大湖面面积、丰富和提升湖边小景,加之环湖游园路的贯通,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好空间和意境。
(三)城更靓。
1.云龙山敞园改造,提升文化遗产保护。
云龙山是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组成部分,长约3.15公里,自北向南有9个山头。云龙山作为“三云”品牌的重要一品,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典故,又有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此次改造工程分三期,一期工程范围为云龙山东北门上山道至原市广电局,以景观绿化为主,进一步提升云龙山景区的景观水平,改善云龙山的生态环境,挖掘和弘扬历史文化内涵。改造后的一期工程,以苏轼文化为核心,黄茅冈群羊坡为主线,再现了苏东坡诗歌意境。在整体布局上,结合原有侧柏树林及特有地貌,突出园林植物的生态多样性及自然原始景观。同时,采用现代的敞园园林建设模式,集游览、观赏、服务、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涉及工程内容丰富,达到历史古迹与自然山水的有机融合,重点突出文化符号的人文色彩与价值。
二期工程范围为原市广电局至云龙山隧道西口,启动云龙书院、张山人故居等古迹重建,重建的张山人故居将对故居的外立面设计和建筑结构布局进行大胆创新,故居内的房间进行了适当扩大,使房间更具实用价值。云龙书院在原址进行重建,建筑结构为砖木,以充分保持清初官式建筑风貌,同时增设展示厅和汉学讲堂,使云龙书院成为一个既具有历史底蕴的旅游景点,又能够弘扬传统文化的教学场所。并设置苏轼、萨都剌、白居易等古诗人游徐州、赞彭城的诗词石碑,达到历史古迹与自然山水的有机融合,原有珍贵的历史风貌将修复还原,显著提高徐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及景区的生态文化建设。
三期工程范围为云龙山东北门上山道至云龙山隧道东口,以佛教文化为主,将是云龙山的精品区,目前还没有投入施工,还要面向全国进行设计招标并广泛征集全社会意见,在此基础上再投入建设。
2.珠山景区改造,弘扬道教文化。
珠山景区的改造是徐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显山露水”工程的又一创举,也是徐州生态文明城市创建的又一实事,同时还是自然山体保护和宕口修复的标志性工程。景区的创建是将原来杂乱的民房和小饭店一一拆除,拆迁面积达55万平方米,总投资高达17亿元。其以道教文化为核心,以徐州丰县籍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仙路历程为主线,设有鹤鸣台、百草坛、天时广场、创教路、天师岭等景点来展示道家文化。以植物配植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动静分区,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完备,是集休闲、生态、自然为一体的全融入、无障碍、开放式主题性景区,切实做到了“退建还绿、还绿于民”,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
此外,珠山景区的改造在强调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的同时,也融合了现代元素,更加注重人的参与性与融入性。其人文精神的弘扬、好人园的打造、道家文化的挖掘、古树名木的保护,以及尽最大可能让市民融入景区的设计理念,都体现了极大的人文精神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这正是生态文明创建的根本要求。
二、存在的不足。
生态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是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和价值意识的载体。现代社会生态文明的缺失正是因为人们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因此导致人们藐视自然、忽略自然,最终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1994年12月11日,云龙湖与杭州西湖结为“姊妹湖”,两姊妹湖的美各有特色,然而西湖美的不仅仅是风景,更是文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赞的也不光是西湖的美景,更是西湖的品牌和杭州的知名度。西湖以“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故事”名扬天下,“西湖十景”的每一个景点从形成到命名也都是由先贤达人用智慧与情感重笔勾勒而成的,是西湖风景与文化内涵的集中呈现,象征着西湖的精华所在。历史上关于云龙湖景区的文化传说有很多,诸多文人雅士也曾对其不惜笔墨,除此之外,还有“云龙湖十八景”,但这些却没能够家喻户晓,有的甚至鲜为人知,而如果能够像西湖那样,有着家喻户晓的文化传说,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对景区的.生态环境会自然而然地增加几分敬畏和爱惜。
(二)景区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有待加强。
生态旅游产品是针对旅游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作用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指的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中心吸引物,按生态学目标和要求,实现环境优化组合、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旅游产品,强调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景区内以高端生态度假与高尚活动类的旅游产品、观光与生态休闲类的旅游产品以及宗教类旅游产品已经初具规模,而珠山景区以及泉山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产品就相对单一,其生态资源并没有最大化利用。
三、两点建议。
结合徐州的历史文化,为云龙湖景区撰写一个美丽的传说,并加大文化宣传,不局限于口口相传,要合理利用网络、报纸以及媒体等;在景区内开展多项全市乃至全国性的活动,也应注重宣传报导,增加云龙湖的吸引力;此外,可以引进电影电视等传媒宣传方式,以云龙湖景区为题材背景,拍摄电影电视等,进一步打响云龙湖品牌,提升徐州市和云龙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建设生态旅游景区。
生态旅游景区是指一系列生态旅游景点组合而成的、具有生态美学特征的、具有较为明确的主题和功能的一个旅游地域系统,是协调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最佳选择。而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够迎合旅游者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感受,增强游客融入自然的欲望。以珠山景区为例,可以将道家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思想观点“道法自然、道常无为、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等融入其中,在已有的道教景点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建设宗教文化类旅游产品。
此外,泉山森林公园作为“徐州绿肺”,以“看树”为主的观光仅能给游客带来视觉上的壮美感受,如果能够在原有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增设碳汇教育基地,增建森林博物馆、标本馆,设置生态科普长廊等生态旅游产品,不仅可以促进景区生态建设、提升景区的综合效益,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游客从根本上做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切身融入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漫漫生态路,美哉云龙湖,壮哉中国梦。相信在以习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伟大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完成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经典力学的建立:
奠基:17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建立: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表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书中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和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实验和数学为该体系的两大特点)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相对论: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者统称为相对论。相对论的提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量子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爱因斯坦则进一步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方式。
进化论: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标志着生物进化论诞生。他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就是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瓦特对蒸汽机作了进一步改进,促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这一时期的发明有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和电视。
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加紧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人类进入到“信息时代”。
新世纪新形势,体育信息和体育理念的传播传遍了大江南北,包括各种各样的媒介,影视、报纸、网络,等等。体育纪录电影是这些传播媒介中非常独特的一种,通过用电影来记录体育,从而反映国家的体育、社会文化状况,反映该国的经济文化实力。
21世纪随着我国体育水平在世界体育水平的地位逐渐上升,我国的体育纪录电影数量和质量都在上升,中国的体育纪录电影发展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本文运用电影学和传播学的理论,分析我国体育纪录电影的现状,从体育传播与社会文化的角度提出我国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策略,为中国体育纪录电影建言献策,为体育精神的传播提供有力保证。
一、体育纪录电影。
电影的雏形就是纪录片,通过真实生活、真实人物、真实事情的挖掘,通过艺术加工,搬上银幕,进一步引发人们的思考,这就是最早的纪录片。中国纪录电影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纪录片一词可以追溯到1926年,纪录电影大师格里尔逊评论弗拉哈迪的《梦阿拿》时引出“纪录片”这个概念。格里尔逊说《梦阿拿》正在记录着波利尼西亚青年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具有非常珍贵的文献价值。这是最早的从概念上提及纪录片,其实任何影像记录都起到了纪录片的作用。在纪录片基础上,产生了新的类型电影,包括故事片、科教片和动画片,等等。体育纪录电影也叫体育纪录片,为某项体育运动或某个体育明星或某个体育赛事而专门拍摄的电影。
国内外对于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格外关注,中国的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伴随着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早期我国体育电影研究者基本上都是研究外国体育电影的发展、特点以及外国体育电影对我国体育纪录电影的启示。20世纪80年代,我国急需用体育精神来鼓舞民众,我国的体育赛事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体育运动员的捷报频传,中国的体育纪录电影也进入了最辉煌的时期。不过这一时期的纪录片项目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与我国体育强项相关,像排球,素材比较单一。
到了90年代,我国的体育纪录片开始走下坡路,这与这一时期的政治色彩比较吻合。我国开始走向全面经济生产时代,已经不再需要用体育来鼓舞人们的士气。进入21世纪,中国的体育纪录电影又进入一个新的高峰,奥运会要在中国北京举行,我国人民齐心协力要办出最好的东方体育盛会,我国要在全世界65亿人口中树立起最强大的经济和体育实力。由顾筠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奥运会筹备的体育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将我国体育纪录电影推向了历史的最高点,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体育电影。获得了第26届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的特别大奖和纪实纪录片单元最高奖。
电影是多种艺术的综合体,电影的娱乐性、艺术性和商品性是本质属性。体育纪录电影是众多电影门类中的`一种,体育电影也要回归电影的娱乐属性。电影艺术的综合门类包括音乐艺术、拍摄艺术、动画艺术、声音艺术和建筑艺术,等等,吸引众多艺术门类达到多元融合是电影的最终目的。体育纪录电影从选材到目标观众分析都要考虑娱乐性这个属性,仔细分析体育电影与娱乐的结合,将娱乐元素广泛应用于体育纪录电影。体育纪录电影将惊险的动作、离奇的故事、荒诞的情节和恶搞的场景掺杂在一起,增加电影的娱乐性。当然娱乐性的广泛使用过程中,不要忽视电影的最终目的———体育精神的弘扬,不能只强调观赏效果而弱化国家意志和国家形象。娱乐性还会体现在数字化技术的参与,许多新奇的娱乐元素的加入,使体育纪录电影变得更加丰富。
(一)引导体育纪录电影上了一个台阶我国现阶段的体育纪录电影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基本上都是公益组织为了某项体育赛事制作得非常简单的纪录电影,这些电影制作周期非常短,投入经费比较少,没有专门的电影公司运营,产生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效应也是非常有限的。实际上我们的体育电影观众并不缺乏,我国的电影观众呈现上升的趋势。尤其是最近几年,奥运会、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都在中国举行,民众关注体育的情绪特别高涨。虽然最近有些体育纪录电影出现,但还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引导体育纪录电影上个新的台阶,积极借鉴外国体育纪录电影的运营方式和制作方法,丰富我国体育电影理论。这种新的运营方式要大胆些,力度大些。要建立起专门的机构来引导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专门的风险基金来投资,从商业的角度挖掘体育纪录电影的价值。进一步挖掘体育的内在精神,用精神士气鼓舞民众,让全民爱运动,喜欢看体育纪录电影。
(二)丰富体育纪录电影的关注内容我国体育纪录电影一般都过多地关注我国体育强项,像20世纪的女排、女足,现在的女子跳水,或刘翔的跨栏,或姚明的篮球等,没有承担体育本身应该承担的社会现实作用。体育纪录电影的内容也比较单薄,只是记录运动员的训练场景或社会生活细节,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我们应该丰富体育纪录电影的关注内容,选题上就要关注整体体育项目,不仅仅是竞技项目;群众项目或非参赛项目都要关注。电影内容要从单个运动员或单个运动项目的小环境转向整个社会的大环境,通过大环境下的社会折射个体的体育精神。
(三)增强体育纪录电影的竞技性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礼让、谦虚,要求人们做事做人都要低调。这些传统文化都使中国体育纪录电影缺乏竞技性。体育比赛中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体育纪录电影中也是仅仅关注体育人的内心世界或体育精神的培养。我们应该增强体育纪录电影的竞技性,回归运动的本质,大大加强体育竞技的表现能力。电影创作者要将体育竞技的激烈感和速度感表现到体育纪录电影中去。通过竞技性表现体育项目,进一步展现体育运动的真正魅力,通过体育的运动美挖掘体育的内在美,通过体育运动员的表象进一步表现体育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单万里.奥运与体育纪录片:七年磨一剑筑造五环梦———简评“新影”奥运纪录片《筑梦2008》[j].当代电影,2008(07).
[3]王珺,湛洋,齐晓芳.奥运官方电影知多少[j].电影文学,2008(13).
[4]鲍晓慧.关于我国体育纪录片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01).
[5]蒋文雯.中国体育纪录片发展史及未来发展方向[j].新闻爱好者,2009(11).
[6]王科飞.奥运电影的体育文化特色与精神传播[j].电影文学,(07).
中国的革命道路源远流长,从辛亥革命到现代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国人民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这个道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近两千年前的秦汉时期,但在现代的中国,特别是20世纪初,中国革命真正走上了探索之路。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尝试,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这次革命以推翻满清政权为目标,成为中国人民寻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开始。
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充满了曲折和磨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只有通过推翻封建统治,实现土地革命,并团结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才能实现彻底的民主革命。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以农村为纲”和“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遵循。然而,这个革命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国共内战、对外侵略、内部分裂等一系列问题使革命的道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1949年的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革命道路的新起点,也是中国革命实践取得巨大成就的标志。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成为新中国的新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斗争,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一过程中,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境和挑战,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可以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革命道路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康庄大道。
中国的革命道路一直备受国内外争议,特别是与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存在差异时更是如此。一些西方学者批评中国的革命道路是“非民主”的,认为中国缺乏政治多元化和民主参与。然而,我们不能忽视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国情。中国革命不仅仅是为了争取国家独立,更是为了摆脱千年封建压迫和贫穷落后。因此,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现实情况下,中国走出了一条适应自身国情和民族特点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虽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它的正确性和可持续性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将继续,中国的革命事业也将不断发展。回首过去,我们深感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是非常伟大的,同时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我们仍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在国际环境的变化下,中国需要继续加强自身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一个不断推动、不断反思的过程,我们需要从历史经验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找到适应时代需求的新路径。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革命必然取得胜利,中国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伟大事业也必然取得胜利!”
总之,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一条曲折但充满希望的道路,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的成就无疑是中国革命探索的最好见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格局的变化,中国的革命道路将不断演进,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路径将始终是我们前行的指引。
中国革命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苦探索和努力,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这条道路的形成离不开许多伟大的先行者的奋斗和牺牲,也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血性。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革命道路经历了艰苦的摸索和曲折的道路,其中蕴含着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中国革命探索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到了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要建立在对中国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之上。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广大的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多样。因此,在制定革命道路时,必须综合考虑国内外的众多因素。同时,要认识到中国的社会矛盾是非常复杂的、多样化的,仅仅靠单一的道路来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的探索必须坚持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其次,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需要广泛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一人难以独立完成伟大事业,只有依靠团结的力量,才能突破困难,取得胜利。因此,我们必须团结广大的劳动人民,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强大而有力的革命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追求革命道路的探索中,走得更远。
第三,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在制定和完善革命道路时,不能够凭空臆想,也不能够一味地追求个人的利益。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的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逐步地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第四,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需要有勇气和担当。在革命探索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就能够克服这些困难,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因此,我们必须具备勇于担当的精神,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勇往直前,永不言败。
最后,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需要有正确的导向和目标。中国革命的目标是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只有明确了这个目标,我们才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不偏离方向,不走弯路,始终坚持正确的道路。我们的探索要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中心,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的革命道路,以实际行动为人民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有广博的知识、正确的思想、实际的行动来支持和推动。只有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我们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实现更崭新的辉煌。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宣传中国革命的历史,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努力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qitafanwen/951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