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以喜剧为底色的电影档期,张艺谋导演的主旋律电影《第二十条》以不一样的姿态参与到春节档的竞争中,它以看似喜剧的底色阐释了严肃的“法制主题”,呈现了当下基层中国法制工作中充满复杂性的面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电影《第二十条》观后感心得体会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正在热映的张艺谋新作《第二十条》,是一部在喜剧外衣下聚焦“正当防卫”,揭示现实之痛,激活沉睡法条,让人含着泪去笑,在笑泪交织中深刻思考。
影片以鲜活的现实题材故事为底色,以小人物的视角作为切口,展示了刑法第二十条背后的公理人情,传递着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朴素价值期待,看后让人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中,张艺谋导演将一个关于公平正义的宏大命题放进一地鸡毛的生活场景中,让观众看到属于平凡人的英雄主义——那是做正确的事,却不甘不愿、咬紧牙关付出硬生生的代价,让一点点微弱却倔强的公平正义之光不被生活的细水长流浇灭的故事。
影片由发生在到上级检察院挂职检察官韩明(雷佳音饰)身上的三个故事串联而成。三个故事为三条叙事线,贴近百姓生活,涉及到黑恶势力、乡村恶霸、校园霸凌、未成年人违法、见义勇为、正当防卫、故意伤害、诚实守信、高利贷、残疾人弱势群体等多方面社会敏感话题。
主线故事是以韩明、吕玲玲(高叶饰)两个检察官提起公诉前的调查为线索展开的。
老实巴交的村民王永强(潘斌龙饰)为了给女儿治病,向村霸刘文经借了高利贷,这一次借贷就是这个家所有噩梦的开始。因为还不上钱,王永强被刘文经这个恶霸像狗一样拴在自己家的门口,而此时就在他家里,有听力障碍的妻子郝秀萍(赵丽颖饰)正在被刘文经强暴。
郝秀萍头发凌乱,满脸伤痕,衣衫破碎,但因不会说话,就连反抗都是无声的。施暴之后的刘文经告诉王永强,以后我还会再来,每来一次,就抵200元的高利贷。此时的夫妻二人生不如死,人格尊严被人践踏在脚底反复摩擦蹂躏!
王永强在长时间受到虐待和侮辱的绝望中,与刘文经发生了肢体冲突。当刘文经准备进入车内取刀扬言要杀掉王永强的时候,让王永强心中充满了恐惧。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他迅速拿起一把剪刀刺向刘文经,试图阻止他拿刀。这一行为导致刘文经造成村霸刘文经重伤抢救无效身亡。王永强被捕入狱,郝秀萍带着女儿四处躲藏。
这个故事描写了几位检察官在处理这桩案件中,对当事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或是应作其他法律定性,展开一系列复杂调查,揭开了一个近年来颇有争议的社会话题领域。
一条辅线案件讲述的是检察官韩明特别富有正义感的儿子韩雨辰(刘耀文饰),为救被霸凌的同学,在与施暴者张科的打斗中把对方打成鼻骨骨折。而张科的爸爸是学校的教导张主任(张译饰)。为了儿子的前途,韩明两口子选择委曲求全,苦求儿子向对方道个歉,可是儿子坚决不答应,被警察传唤。
这起“见义勇为制止校园霸凌,反被判定要负治安管理处罚责任”。“法律没错,那谁有错?”这是《第二十条》校园霸凌案中最发人深省的一句台词。整个霸凌故事如同这句台词一样,让人看得如一块大石压在胸口,憋屈又恼火,有如鲠在喉的刺痛感。
另一条辅线是韩明几年前办理的一起案子。公交车司机张贵生(杨皓宇饰)在看到女乘客被骚扰欺负时,挺身而出,与两名流氓搏斗。在打斗的过程中用器具砸到一个流氓的头上,以致颅骨骨折。张贵生的行为被拆分成几个阶段来审视,从开始的见义勇为,到后来变成互殴,最后定性为故意伤害。
张贵生不断地为自己申诉,最后不幸车祸而亡。张贵生的女儿在父亲去世后,伤心欲绝地问韩明:“我爸有罪吗?对他的判决公平吗?”这句话,让韩明哑口无言。张贵生的女儿相信法律,所以在父亲出狱后,一直鼓励他上访申诉。可是她的父亲为维护正义,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三个案件,每一个都让人愤怒又憋屈。路见不平,出手相助,却让自己摊上事,要么要年纪轻轻留下案底,要么因此坐牢。恶霸横行,弱者反抗却反过来要遭受牢狱之灾。
这三条叙事线上的主要角色都有一个共同点——处于社会阶层中的底层与弱势。他们遇到了现实里的不公道,在缺乏足够社会资源的条件下去抵抗更大的不公正,这种巨大的悬殊也决定了《第二十条》议题本身的现实性、严肃性,乃至一种悲剧性。张艺谋直面这个现实,用喜剧的形式来表达了这个严肃议题。
《第二十条》的命题是“什么是正当防卫”,背景是昆山反杀案、福州赵宇案和涞源反杀案等等几个现实中被划为重点参考的典型案例。影片有真实社会事件作创作基础,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素材,强调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创作眼光。影片高度还原了现实中的办案检察官,他们也有工作压力和生活中的日常琐碎,人到中年升职的压力、孩子升学的压力,检察官也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这在电影中都以稍带诙谐的方式真实地予以呈现。
雷佳音饰演的韩明和马丽饰演的李茂娟夫妻承担了全部笑料。韩明和李茂娟的日常对话和家长里短争吵,用信息差来制造笑料,构成了一种喜剧效果。例如,韩明为避免妻子误解,将前女友兼现同事吕玲玲的来电姓名备注为“王铁军”,形成了姓名梗。又如,韩明、吕玲玲调查案件线索时,与小卖店店主夫妇上演了一段充满喜感的口角争斗。这种生活化的喜剧手法保证了《第二十条》本身的娱乐性,也续写着张艺谋向来坚持的观赏性。
喜剧是电影《第十二条》的保护色,但这部电影的底色,从来都是严肃的。喜的是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悲的是底层的人,仅仅是活着便拼尽了全力。电影中,用欢乐与悲惨的巨大反差,带来一个又一个反转,一次次用视觉冲击,给人一记又一记的心灵暴击。
而其中最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是赵丽颖所饰演的郝秀萍给的。电影用最短的篇幅,去刻画了他们一家人的悲哀,以及一个孤立无援的女人的悲哀。那样一个瘦瘦小小的身体,却长期遭受着肉体和心灵的双重摧残,为人妻为人母的身份令她不得不坚强,可最终却还是活不下去,绝望的选择了跳楼。
郝秀萍不会说话,却用堪比惊雷的音量,把底层的真相送达了每个人的心底——压垮弱者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苦难,而是绝望。当郝秀萍跳楼后,检察官吕玲玲红着眼眶对韩明说,郝秀萍为什么要去跳楼,是她的绝望,对法治,公平和他们的绝望,如果我们不能让这个母亲重燃希望,我们有什么资格穿这身衣服,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啊。
电影在情与法的纠葛中,主人公检察官韩明动摇了原本坚持的法律精英主义,开始思考法律真正的意义,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法律,应该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
电影中,有许多精彩的台词,每一句话都是老百姓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特别打动人心:
“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是有代价的,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
“追求公平正义是要付出代价的,但这个代价谁来承担?让老百姓吗?难道让他们用自己的命运,用整个家庭的命运,甚至几代人的命运去承担这个代价吗?”
“总有人要做一些看起来很蠢但是正确的事情。”
“如果正义都是一种罪,那么还会有人路见不平吗?”
“法律是是天理,是国法,是人情。我不相信没有天理的国法,也不相信没有人情的天理。”
电影《第二十条》的意义在于,当我们遇见霸凌的时候,有人能冲上来制止;当我们遭遇不公的时候,不再被别人袖手旁观;当他人有危险的时候,我们有勇气施以援手;当我们有危险的时候,有底气正当防卫。
电影院里最后的掌声让我们见证了这部电影的成功,它深刻地激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法律的权威是什么?是人民的期望!”
2月14日,难得有闲,走进电影院观看了正在热映的电影《第二十条》,该片内容精彩,情节跌宕起伏,感受颇多。电影名称《第二十条》,是指我国《刑法》第20条关于“正当防卫”的相关规定,本人作为从事律师行业二十余年的法律人士,从律师视角浅议现实刑事案件中认定“正当防卫”所存在的难题。
首先,认定“正当防卫”的客观证据取证难。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调查取证的法定机关是公安机关,而不是“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公安机关一旦错过了时间,相应客观证据就会消失。
其次,侦查人员的司法理念滞后。普通群众包括侦查人员存在“死者为大”、“谁受伤谁有理”的传统观念。打击犯罪,惩罚犯罪是侦查机关法定职责,一般侦查人员不会轻易认定有“正当防卫”情节,因为案件后果其无法承担。
第三,被害人的复仇情绪及上访压力不可小嘘。众所周知:立场不同,观点肯定不同。作为矛盾的对立面,你方的公平正义,就是对方眼中的邪恶和罪过。司法机关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往往采取息事宁人,各打五十大板方式,来平息事态,在裁判文书中往往以“被害人存在过错”来体现。
综上,本律师认为:虽然“正当防卫”的辩护意见被司法机关采纳的概率不高,但只要有1%的希望,辩护律师往往会付出100%的努力的,因为那是辩护人的职责所在,也是被告人的希望所在。
春节期间,陪孩子看了几部电影,部部都精彩,但直冲我心灵的是张艺谋导演的影片《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片名取自刑法“第二十条”,讲述的是关于“正当防卫”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影片中的故事都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百姓身边的事情,很容易产生共鸣。
影片围绕着主人公韩明(雷佳音饰)亲历的三个事件展开。
第一个,韩明的儿子韩雨辰去学校卫生间时撞见教导处主任的儿子张科霸凌同学。韩雨辰解救出帮助被霸凌的同学,却遭到张科的殴打,在反抗过程中,韩雨辰不小心打断了张科的鼻梁骨,构成了轻微伤。继而,张科的父亲报案,韩雨辰面临着刑事处罚,韩明和爱人李茂娟(马丽饰)为了儿子的前途,想尽办法让儿子去给张科的父亲道歉,儿子却坚决不从,因为他想不明白,我帮助同学有错吗?我被打就不能还手吗?为此,韩明和李茂娟伤透了脑筋,甚至去送礼、托人、托关系……等很多办法,却始终未能取得张科父亲的谅解。
后来,张科叫了一帮社会上的小混混,在韩雨辰放学回家的路上拦截住他,打了他,期间,韩雨辰被打在地上,抱着头,却没有还手。回家后,李茂娟看见孩子满身的伤痕,心痛不已,让韩明报案,韩明说,这些伤都是轻微伤,没有一个伤口超过4厘米,不符合立案条件。他虽这么说,心却是痛的,孩子被打却不能还手,这是他这个父亲曾经说的,因为,还手就是互殴,打伤人就是故意伤害……这些他曾经对别人说的话,现在发生在自己儿子身上,让他怎能不痛心。
我问孩子,如果你被霸凌,会怎样?
孩子说,我才不会像电影里的那个被霸凌的学生一样,只会求饶,我一定会反抗,即便是打伤打残他们,我也绝不会被动挨打的。
我又问,如果你看见有人被霸凌,会怎样?
孩子说,如果打人的人多,我会选则报警并拍下证据,他们人多,我就是冲过去也打不过,反而也会被打啊。
孩子的回答,我很欣慰,被欺负不能忍,看见别人被欺负,一定要先报警,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拍下证据。
第二个,公告车司机张贵生(杨皓宇饰)看见三个流氓欺负一个女孩,于是他停下车,出面阻止,却遭到对方殴打,在与流氓打斗过程中,张贵生拿起车厢内的灭火器,将对方打倒在地。本来见义勇为的他,最终因故意伤害罪入狱,获刑三年。出狱后,张贵生多次到北京上访,韩明作为这起案件的主审法官,规劝他不要再上访,影片中,韩明翻着案发时的监控,一帧帧告诉他,哪一秒算见义勇为,哪一秒算互殴,哪一秒开始是故意伤害。司机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虽然,影片最后,张贵生被追认为见义勇为模范,但他和他的家庭却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自己在上访途中,被卡车撞死;妻子为了给他讨回公道,三年来不停的去上访,最终被疾病折磨致死;女儿在学校长期被这些流氓骚扰,每天都在惊恐不安的度日……
影片中,张贵生的女儿撕碎了自己过往写的所有上访信,抱着父亲被撞碎的头盔,颤抖着问检察官韩明:“我父亲是坏人吗?如果当时是你,你会怎么办?”
看到这些,以后谁还敢见义勇为?谁还敢做好人呢?因为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老百姓承受不起啊。法律只有保护好“见义勇为”的好人,让好人有好报,才可以造就更多的好人。
第三个,村民王永强(潘斌龙饰)为了给女儿治病,找村霸刘文经借了高利贷。因为还不上钱,半年多来,刘文经逼王永强喝尿,甚至多次强奸侮辱他的妻子郝秀萍(赵丽颖饰)。电影中有一幕,让人悲愤,妻子衣衫凌乱,满身伤痕的打着手语,自己不活了。王永强可以忍受村霸对自己的摧残,决不能忍受自己的妻子被人侮辱,他迸发了血性,冲出去和刘文经扭打在一起。恼羞成怒的刘文经扬言要砍死王永强,随即跑向车里取刀。害了怕的王永强抄起一把剪刀,在惊恐中捅伤了刘文经,对方最终不治而亡。
最后,韩明和吕玲玲(高叶饰),历尽艰辛,冒着生命的危险,找到了那把刀,推翻了王永强“故意伤害”的罪名。
影片中的一个个案件是沉重的,也颇具无奈。司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失守,失去的可能就是民心。庆幸的是,正因为有韩明、吕玲玲等一批检察官坚守初心,最终使得正义得以伸张,恶行得到惩处,使得我们在沉重和无奈中感受到了希望。
影片结尾,韩明说了这样一番话,振聋发聩。
“我知道改变一些事情很困难,追求公平正义要付出代价,但这个代价谁来承担?
老百姓吗?难道让他们用自己的命运、用整个家庭的命运、甚至是几代人的命运,去承担这个公平正义的代价吗?
一次犯罪不过污染了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却污染了水源。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我们的法律,不能只顾着正确,而忽视了正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演员们演技在线,妙语频出,让人忍俊不禁,特别是雷佳音和马丽的对手戏,嬉笑怒骂中让人捧腹大笑,现实题材的电影愣是演出了喜剧的气氛,还未观影的朋友们一定要去看啊!
春节期间带家人一起看了张艺谋执导的一部法制题材电影——《第二十条》。片名取自《刑法》第20条规定。
不得不吐槽下,在我老家这里看电影太贵了,离家附近只有一家影院,晚上场的大都要60元左右,只有上午场九点多的比较便宜,但孩子们又起不来。只好忍痛带他们看一场了。好在我还挺喜欢这部电影的,觉得超值,要不然还不如在家里看电视剧或者老电影。
喜欢理由之一:影片的演员既熟悉又陌生
主演是雷佳音(饰演韩明检察官)和马丽(韩明的妻子),”前夫哥”雷佳音从一开始的“怂包”变成“正义的化身”,马丽一如继往地喜感十足,大部分笑点都是她贡献出来的。配角也是很多老戏骨,比如说范伟,演一个村霸,人狠话不多,一个眼神都可以让人胆战心惊。
影片里面的演员很多是《狂飙》和《漫长的季节》原班人马,特别多是《狂飙》里的,当演员一个个出场时,有种很熟悉的感觉,这是不是电视剧《狂飙》拍成电影了?
但看下去,又和以前的不一样,反派变正派,正派变反派了,高叶演的黑社会大嫂变成了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检察官吕玲玲,张译演的为民除害的安欣警官变成了自己孩子霸凌别人还振振有词的学生家长。
喜欢理由之二:案件来源于现实又不同现实
影片以《第二十条》为名,是因为《刑法》的第二十条,讲述了正当防卫的内容。电影情节有三条案件线:王永强故意伤害致死案,张贵生公交车见义勇为案,韩雨辰制止校园霸凌。其中叙述最多的王永强案来源于2018年的“昆山龙哥反杀案”。
当天夜里,于海明骑自行车下班回家,与身材魁梧浑身纹身的黑社会“龙哥”的宝马车子发生剐蹭。龙哥冲回车里,拿出一柄砍刀向于海明挥去。于海明趁砍刀落地的空隙,夺过砍刀,看准反击,龙哥不治身亡。后经过法院审查,一致认为于海明是正当防卫,无罪释放。
电影中王永强拿刀捅人,是因为自己的残障妻子郝秀萍(赵丽颖饰演)长期遭到村霸凌辱和威胁,忍无可忍拿刀捅死村霸。郝秀萍在遭遇不公投诉无门时选择以命抵命,跳楼自尽。
王永强案比现实中“昆山龙哥反杀案”更有悲剧性和感染力,赵丽颖瘦弱的身躯、绝望的眼神凸显了女性在现实中的困境,正如检察官吕玲玲说的:“为什么郝秀萍要去跳楼啊?是她的绝望!是她对法治的绝望,是她对公平的绝望,是对我们的绝望,如果我们不能够让这个母亲重燃希望,我们有什么资格穿上这身衣服?”
喜欢理由之三:嬉笑怒骂外表之下又有严肃内核
在一般人看来,“现实主义题材”和“喜剧”往往对立,但在张艺谋这部电影中,很多严肃沉重的话题讨论都换成了诙谐幽默的台词,上一秒让人捧腹大笑,下一秒让人潸然泪下。这让人想到罗翔老师上课说的“粪坑案”。有一女子将想要侵犯自己的歹徒连踩三脚,把他踩入粪坑,最终导致他冻死。罗翔老师抛出了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这到底属于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
有人认为踩第一脚算正当防卫,后面的属于防卫过当。可罗翔老师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他说持上述这种观点的人,往往带有“上帝视角”,是事后诸葛亮。如果他是那个女子,他会踩第四脚。
因为没人知道,如果男子从粪坑爬上来后,是否会对女子做进一步的侵犯。如果这都不算正当防卫,还有什么算正当防卫?
罗翔老师他总能用他专业的立场,幽默风趣的语言为我们讲述法律知识。这个案例和《第二十条》电影中出现的案例异曲同工,在喜剧的外壳下蕴含严肃的法律知识。
如何区分“互殴”“正当防卫”“防卫过当”、别人打我该不该还手、见义勇为时如何保护好自己等都是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影片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我们看到法律背后的人性以及人们对公平公正的追求。法律不再是冰冷的一条条法律条文,而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为准则。
喜欢理由之四:影片中引发的”正当防卫”话题很有社会价值
影片最后韩明检察官(雷佳音饰演)的演讲把影片带入高潮:“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法律是让坏人的犯罪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影片结局郝秀萍跳楼后,原来不愿作证的证人愿意作证了,找不到的证据找到了,案子一个个破了,所有坏人都得到应有的惩罚,所有好人的正义得到伸张。
当然这是电影的处理,有理想的成分,春节期间放映,考虑到老百姓心理,以大团圆结局收尾。然而现实的真实的情况往往更为复杂。现实中“法”与“不法”,“坏人”与“好人”如何评判,谁来评判?很多时候坏人与好人不那么容易区分。
电影给你提供上帝视角,让你更好判断谁对谁错(“法”与“不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而现实中司法人员所能掌握的信息有限,很难判断。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只能”疑罪从无”。
韩明检察官说:“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然而这不仅是犯罪嫌疑人的人生,那也是被害人的人生。
尽管现实中司法人员执法仍是困难重重,但电影《第二十条》引发的关于”正当防卫”的讨论和思考让我们对法律更有敬畏之心,也让人对社会事件更加关注,更加容易感同身受。正如鲁迅所说:“今日若我冷眼旁观,他日祸临己身,则无人为我呐喊。”
罗翔在《圆圈正义》中说:“我们人类不断地在追求一个完美的圆。但是我们现实中,永远画不出一个完美的圆。画不出完美的圆,不代表圆这个概念不存在,因为它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公平与正义,是我们心中“完美的圆”,我们不能当旁观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画出。电影《第二十条》在春节期间放映,也彰显了我们国家法律在“正当防卫”方面维护公平公正的决心和勇气。春节档电影看什么,首推这部。
今天春节档的影片很多,我看了四部,都很好看,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张艺谋导演的《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片名来自《刑法》第20条规定,影片聚焦于相关案件中情与法的困境,取材都是大家身边关心的事。影片通过展现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让观众从中了解法律的意义。
影片总共讲述了三个事件,主线事件是韩明和吕玲玲处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的过程。该案件的被告是为了给女儿治病而借高利贷的王永强,面对恶霸般的债主反复欺辱自己的妻子,自己也恶霸被当狗一样用链子锁起来,忍无可忍的他扑倒恶霸,与之扭打在一起。恶霸威胁要回车取刀砍死他,恐惧之下他拿起剪刀反抗,不慎将恶霸捅死。参照之前全国办过的很多类似的案件,多数执法人认为王永强是故意伤害,应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检察官吕玲玲则认为王永强是正当防卫,应该予以免责。
影片的另一个穿插的事件是韩明的儿子韩雨辰看见同学被校园霸凌,见义勇为帮助受害同学,反倒被霸凌者父亲告了要被拘留,父母低三下四想要与人和解。等到他被小混混毒打时,他已经不敢还手了。因为他不能确定,如果他还了手会不会又给家里惹来麻烦。
影片的第三个事件是韩明办理的一个案件,公交车司机张贵生看到女乘客被流氓骚扰挺身而出,反被围殴。在围殴的过程中因反击不法侵害致人颅骨骨折。张贵生的反击行为被拆分成几个阶段来审视看待,韩明说一开始是见义勇为,后来变成互殴,最后变成故意伤害。张贵生被判坐牢,一家人都无法咽下这个苦果,女儿鼓励他要上诉讨要一个公道,在上诉过程中,张贵生被卡车撞死。
检察官韩明上学时因为看到师妹被人欺负出手相救,揍了那人一顿,结果被分配到一个小县城。如今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在阻止张贵生上访一案中,得到领导肯定,得以在市检察院挂职,在上司面前点头哈腰,就想早早转正。不料卷入分歧较大的王永强的案件,面对固执己见的检察官吕玲玲,韩明从开始的不解、退缩到最终和她一起顶住压力,将嫌疑人的故意伤害扭转为正当防卫,还人民以公平、公正。
在影片的观看过程中,案件的讲述会让人感到很憋屈,憋屈的原因在于,是非观念被混淆,正义感发生动摇。韩雨辰以一敌四见义勇为却被定性为打人者;公交司机见义勇为最后却锒铛入狱;王永强被反复折磨、欺辱,面临重大人身安全,勇敢反抗却被定为故意伤害。是不是谁伤得重谁就有理,谁能闹谁就有理?谁能还他们公平正义呢?
影片中韩明的儿子对爸爸说:
“我就制止了个霸凌,这事儿怎么就成这样了?”
韩明说:“法律没错”。
儿子再问:“那谁有错?”
韩明无言以对。
“爸,你说,如果我以后再遇到这种校园霸凌的事情的话,我还要不要去见义勇为呢?”
韩明说:“当然要。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
张贵生的女儿也质问韩明,她的父亲有罪吗?法律对她父亲的判决,公平吗?如果你在公交车上,你会怎么办?
生活中这样的案例也比比皆是,这些人明明是在做好事,却得不到公平的审判。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遇见不平之事不敢拔刀相助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什么受欺压的弱者长期选择忍辱偷生?是人心变冷了?还是被法治伤了心?我想是因为吕玲玲说的那句“为什么郝秀萍要跳楼啊?是她的绝望,是她对法治的绝望,对公平的绝望,对我们的绝望。”
影片主要讲的是法律的公平与正义,那么法律的公平与正义怎么还之于民众呢?我想影片主要告诉我们这几点:
首先,法律条文的制定。法律是国法,但不应该是冰冷的条文,应该从天下苍生的切身利益出发,从黎民百姓的生死安危出发,符合天理,符合人情,扬善惩恶。影片中说:“什么是法律,是天理,是国法,是人情。我不相信没有天理的国法,我也不相信没有人情的天理。”“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老百姓最朴素的感情期待不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
其次,执法者对法律的解读与实施。检察官吕玲玲说:“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法律条文是冷静客观的,但人不是。执法者的一个举动,影响着一个人、一个家庭的人生走向与定义。当法理与人情相悖的时候,执法者该如何抉择?“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一次错误的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执法者很重要,要保持初心,要正确解读法律条文,要不计代价的去寻求事情的真相,还受害者一个公平公正。
当吕玲玲与韩明在争论王永强这个案子到底应该怎么办。韩明举了很多的案例,原来都是定义故意伤害的啊。是的,原来是这么办的,现在就仍然要这样办吗?原来这么办就一定对吗?我们有没有回到法律的本质来理解法条的实质内涵。“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
影片最后通过韩明一行人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对王永强有利的证据,定为正当防卫,无罪释放。我想现实中还有很多个“王永强”“张贵生”“韩雨辰”,但是“韩明”和“吕玲玲”却不多,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初心,相信法律,敬畏法律,还事实一个真相。路见不平,该出手时就出手,正义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
希望好人越来越多,坏人越来越少,社会越来越安定和谐,国家繁荣昌盛。
春节档上映的电影《第二十条》,讲的是检察院公诉人员,冒天下之大不韪,敢于揭露真相,勇于质疑以往判例,追求公平正义的故事!
故事围绕一条主线,两条辅线的脉络并行不悖地推进,将整个故事逐步推向高潮!主线是一对聋哑夫妇,妻子被屡次强奸,全家被村霸长期欺凌,最后丈夫因恼怒恐惧而在反抗中误杀了对方,这一行为属于正当防卫,防卫过当还是故意杀人?进而引发双方当事人和检察院之间是否起诉,怎么定罪量刑的博弈!两条辅线都是与主线类似的案例,结局都是正当防卫而被惩罚或判刑。第一条辅线是主人公三年前经手的案子,作为公交车司机的当事人,女乘客遭到坏人猥亵,他挺身而出与坏人扭打过程中失手把对方打成重伤,最后公交司机因故意伤害而被判三年。见义勇为而被判刑,出狱后公交司机深感冤屈,一直在上访路上讨要公平!第二条辅线是主人公儿子,因制止校园欺凌而打伤校霸被逼道歉的经历…
记得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次犯罪不过是污染了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却污染了水源”。法律与时俱进,法治细节不断完善,才能让公平和正义得到最大的保障!致敬法治路上的先驱们!
电影名字呼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年修正第二章犯罪第二十条,摘录如下:
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每日六问,见证成长,今天你微笑了吗?你坚持了吗?你读书了吗?你锻炼了吗?你写作了吗?你完成学习任务了吗?
一开始看这个影名不太理解,后面看了介绍才知道取名于《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的条款),这个电影是得到最高检影视部门的支持(包括指导、题材等),后面最高检也发了两篇支持文章。出于自身职业的原因,某个深夜去看了一下(现在的电影票是真的贵)。
看到是老谋子导演的就想起他另外一个类似题材的作品《秋菊打官司》,这个影视作品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现在回头来说说这一部《第二十条》,老实说故事情节没什么值得点评的,很多安排都比较可以刻意,笑点很尬。只是电影所要表达的社会现象(司法实际),值得关注。正当防卫条款我愿称之为《刑法》的沉睡条款,要激活它太难了,这一点也了从影片中一个小情节体现出来“检察官在对话中列举了本院近些年承办的类似案情的定性”,不是定故意伤害,就是故意伤害致死,最好的一个是防卫过当。也就是说这类存在互殴情节的案件如果有一方受伤了,那么基本上就会转化为故意伤害罪。这个司法实践的惯性力量,要打破甚至扭转过来太难。
而这样的一条沉睡条款,为什么在今天被激活被关注,我想这和这几年的几个公众关注度极高的正当防卫案件有关:著名的昆山反杀案、丽江退伍女兵反杀入室伤人案、于欢刺死辱母改判案等。这几个案件一经报道就受到公众极大的关注,并取得较好的三个效果。
法无需向不法让步!这是最朴素的民众刑法价值观,在司法实践中要剔除“谁受伤谁有理、谁会哭谁有理、谁弱势谁有理”的和稀泥式的执法。(题外话:说到这个我就想起《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条第一款“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我在处理交通事故案件看到责任判定时引用了这一款我就知道你被“安”了个次责,典型的“你有保险你无理”。
最后想解释一个电影场景:(朋友询问)影片最后的听证是什么程序,还可以直播是真的吗?答:这个听证程序不是必须的,一般是案件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案件处理结果存在较大争议或是社会影响度大的情况下检察院依职权或是依申请作出召开听证的决定,听证公开是原则也可以去旁听,至于网络直播可以在检察听证网上观看。
作为一枚小律师认为:发生了刑事案件你能遇到一个正直的、公正的主办人员比所有的事情都重要,也是极为幸运的事情(但太难了),司法机器运行中的最大障碍来自于惯性(以往这类案件本院都是这样处理的,你确定要改?你确定要标新立异?那置我们何地?)
说一个秘密:大多正当防卫案件的成立源于或是说启动于律师的“较真”。
感谢电影《第二十条》提供了一个让外界了解检察工作艰辛的平台。也给了我们检察人一个契机去思考,在纷繁复杂的案件中,如何把握“三个善于”办好每一个案件,去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从韩雨辰反校园霸凌见义勇为,到张贵生公交车见义勇为反被起诉,再到王永强反抗恶霸欺凌奋起反抗,从轻到重的三个案件被电影用《刑法》第二十条层层递进地相串联,向观众呈现出我们检察人习以为常的讨论案情、释法说理、公开听证等究竟是怎样的过程,“公平正义”究竟是怎样得到维护的。
“法律的意义应该是让坏人的代价犯错的成本更大,而不是寒了见义勇为者的心。”守护法律的我们本身与那些平凡而普通的案件当事人一样,都是有感情、有温度的人。“法律的权威,来自于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我们有责任在办理每一件案件的过程中多想一点、多做一步,办好每一个案子,守护好更多人的人生。
“天底下哪条法律说,杀人不偿命?”答案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二十条”背后是朴素的正义观,体现检察机关坚守法治之魂——“法不能向不法低头!”
近日,电影《第二十条》深深震撼人心,久久难平。影片通过张贵生、王永强等人的遭遇,呈现社会中普通群众“见义勇为”后被定罪入狱的冤案。临走前,奋力为他们争取公道的检察官吕玲玲质问自己:“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啊!如果我们不能够让绝望的受害者重燃希望,我们有什么资格穿上这身检察官制服?”她的指责令人深思……
公交车司机张贵生目睹女乘客遭遇侮辱后毅然挺身而出却惨遭围殴,而他在反击中使施暴者受伤,结果被以“故意伤人罪”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出狱后的他一次次不甘地赴京上访,而在冰冷僵硬的法条面前,张贵生正义的呐喊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
他的冤枉背后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严重缺失,倔强套用法律条文导致冤假错案此起彼伏,法律也因此沦为毫无人情温度的逻辑。
高中生韩雨辰见义勇为正面对峙校园霸凌却因使施暴者受伤要被拘留,父母为了息事宁人低三下四想与对方和解。而当他被小混混群殴时,那个阳光、勇敢、正义的他已经不敢还手了……只因他不能确定:如果他还手了会不会给家惹上麻烦。
他的犹豫背后是让人憋屈的原因——是非观念被混淆,动摇的正义感。
陪伴着聋哑妻女的王永强,他的眼里有着治好女儿的一丝希冀,他以此为信念而活着、忍受着村霸刘文经日复一日的折磨。而当刘文经侵犯他的妻子后,他红着眼望着妻子噙满泪水的眼眶,听着妻子接近崩溃的哭诉“我活不下去了!”,他不再隐忍,他为了这个家奋力与刘文经殴斗却导致其不医而死。本可构成正当防卫,却面临故意伤人罪的定罪和入狱。
图片检察官吕玲玲却不以为然,她坚信着王永强的证词,为着本就艰辛度日王永强一家的圆满,为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她不遗余力为他争取公道:她一直在等,等证物,等法律能还他们一个公道!检察官韩明带着吕玲玲的信念,顶住重重阻力,追根溯源王永强案件真相,只为守护公平正义的底线。在最后的听证会上,他穿着最朴素的制服,愤然呐喊:
“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公平正义,对老百姓是多么重要!”
“我认为王永强的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正当防卫。”
他们用掷地有声的声音质疑着社会与人性的偏见与谬误,用饱含深情的凝视传递着法律的公正与温度;他们为承继天道正义,为天下苍生请命;他们唯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他们那稀缺和脆弱的勇气背后是为了还王永强清白,是为了还王永强一家一个清白的人生啊!可这哪里是案子,这本就是别人的人生呀!案子的背后是别人的人生,它关系着是非、公道和人心。
什么是法律?是天理,是国法,是人情,是为了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用真正的公平正义去回应每一个老百姓的诉求,去回应他们的情感,去回应他们最朴素的期待。法律的背后是生命,是公道,是整个社会的心声;法律的背后是社会的的进步,当社会经历了人性的拷问,才足以为后来者提供更公平更正义的对待,而法律也在不断完善,回报世人一个更加光明的世界。
可想:
张贵生,是来不及的第二十条;
王永强,是来得及的第二十条;
韩雨辰,是未来勇敢的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背后是公平正义,是无数检察官和人民对美好社会的期许,他们的背后亦是法律……
还在从老家回来的路上,就把电影票给定了。我喜欢现实主义题材类,尤其是名导作品。最后果然没让我失望,我不是一个专业影评家,只是从电影给我的最直观感受谈起。
我看电影不喜欢提前看剧透,怕影响了自己的观影体验。依稀知道第20条是刑法真实条款,但具体内容是什么不知道也没去查,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所以普法意义有了。
影片从雷佳音饰演的韩明挂职检察官身上,通过先抑后扬的表达方式,表明了这个社会对于公平正义的朴素情感和基本法治,有着多么强大的渴望和需求。
韩明出场时就是一个被现实搓磨后的圆滑世故,谨慎低调的中年男人形象。为了孩子上重点高中,有机会挂职到检察院,并因为谨慎处理过一个见义勇为的案子,而被领导赞赏!而这个案子实际上并未体现公平正义!最后当事人的孩子一再替父亲伸冤,鼓励他继续上访,却不幸车祸去世!
韩明经历的第二个案子是影片贯穿始终的王永强刺杀村霸导致对方死亡案。如果没有叶玲玲坚守正义的初心和职业信仰,恐怕也会早早起诉,和所有类似的案件一样,被处以故意伤害或者过失杀人罪。
韩明经历的第三个案子是自己的孩子见义勇为,却先被告,后被报复殴打。
当自己的孩子叩问自己,“爸爸我做错了吗?我以后再遇到这种事情,要绕开吗?”
当死去的张贵生女儿质问他,“我父亲是坏人吗?如果当时是你,你会怎么办?”
当郝秀萍绝望而无声的纵身一跳,叶玲玲停职时对他说,“郝秀萍为什么要抛下残障的女儿和狱中的丈夫去死?因为她太绝望,不仅是对村霸的畏惧,也是对我们的不信任。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啊!”
所有的连环反馈,唤醒了本来就心存正义的韩明心底的法律信仰,圆满接过王永强案子,并最终在听证会上有理有据有情的演讲,让王永强无罪释放。
影片的主题很沉重,但导演用韩明和马丽饰演的妻子不断拌嘴的喜剧效果,来中和了一下气氛,使之更符合春节档。所以是一会儿笑一会儿哭,笑中有泪的看完。
另外,喜欢张译演的张主任,虽然戏份不多但是很出彩。赵丽颖真是朝着实力演技派的方向,一路向前。聋哑妈妈,被欺凌的弱女子形象,太震撼人心了。
影片三处泪点,郝秀萍跳楼的时候;叶玲玲被停职时和韩明的对话;韩明听证会上的演讲,以至于我走出影院时都是流着泪。
“法律应该让坏人的犯罪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的出手代价更大。不然的话,我们将把一个怎样的世界交给孩子?”这是非常精彩的点题金句!
虽然热度不高,但强烈推荐。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qitafanwen/949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