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2024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优秀6篇)

2024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优秀6篇)



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近代发展的语境为改革开放新词语,将精神文明及物质文明并列的两种文明的理论及政策语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4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篇1: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

上海市文明办坚持创新内容和注重实效相结合、满足需求和提高素养相结合的思路,突出“四个着力”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一、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组织开展全国道德模范宣传教育活动和“感动上海人物”“十佳好人好事”等评选活动,开展各领域公众人士“重品行、树形象、做榜样”主题活动,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鲜明导向。持续培育“我们的节日”品牌,结合上海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主题活动。加强公益广告宣传管理,发布年度公益广告宣传主题指南,在重点区域合理保留拓展户外公益广告发布点位,推动《上海市公益广告促进条例》立项论证。深化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各类网络公益活动,继续推出“网络文明能量大放送”重点实施项目。推进市民修身行动,制作发布《市民修身手册》、《少年儿童修身与礼仪》活动资源包、“名家谈修身”系列视频等普及读物。

二、着力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修订新版《上海城市文明进步指数指标体系》,做好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城区资格推荐、全国文明城区评选申报工作和上海市文明城区首次创建复评工作。深化城乡结对共建,重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改变落后风俗习惯。完善文明单位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平台,开展评价评级,创新发展文明校园、文明医院等特色项目。落实《上海市交通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文明交通主题宣传力度,开展“倡导文明乘车,制止逃票行为”专项教育整治。依据《上海市文明旅游示范场所创建标准》,力争2017年实现文明旅游示范场所达标单位50个。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宣传学习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开展宣扬好家风好家训等主题活动,在城市文明指数测评中强化家庭文明建设内容。

三、着力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

完善组织运行体系,构建志愿服务项目资助信息平台和志愿服务信息汇集共享数据库,为志愿服务组织承接公共服务项目提供便利。推动《上海志愿服务条例》执法监督和修订工作,为学雷锋志愿服务提供法制保障。落实注册志愿者和专业类志愿者多重意外保险保障,为志愿者提供健康体检、心理疏导、就医便利等医疗服务。加强雷锋学院、市志愿服务培训中心建设,编写《志愿心》《志愿行》教材,研制年度《上海志愿服务发展报告》,汇编《上海志愿服务丛书》。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及地标性区域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落实“完善131家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民生服务功能”项目,制定社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评估标准。大力开展“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

四、着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

修订完善《未成年人成长发展指数评估体系》,开展新一轮实证调查,巩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推出《少年儿童修身与礼仪》活动资源包,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少年中国梦”励志讲堂、“上海好童书”评选和优秀童谣征集推广等活动。用好未成年人专属频道“东方少年网”,抓好网络、手机、荧屏、声频净化和网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加强学校少年宫内涵建设,试点推出示范性(星级)学校少年宫。新建16个市级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做好未成年人综合素质评价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篇2: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

重庆市文明办坚持突出重点、示范引领、整体提升的原则,提出2017年精神文明建设“12345”工作思路。

一、贯穿一条主线。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按照“上要接天、下要接地”要求,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实践养成,鲜明法规导向,注重典型示范,组织开展好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常态化抓好“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和“好人在身边”微访谈活动,深入开展“九童圆梦”活动和“红樱桃四季有爱”活动,进一步增强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自信心和践行力。

二、突出两大目标。

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工作目标,紧扣“文明礼仪我带头·争做重庆好市民”主题,围绕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重点强化“口不乱说、手不乱扔、脚不乱踩”基本要求,开展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文明礼仪传播活动、文明礼仪示范先行活动、文明礼仪成果展示活动,使人们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文明意识、文明行为和文明习惯。

三、补齐三个短板。

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较慢、市民文明素质参差不齐等突出问题,以“美丽乡村·善美巴渝”主题,推进“纯美农民”“洁美农家”“和美农村”“富美农业”建设,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整治大操大办、“脏乱差”、封建迷信、薄养厚葬。深化“我们一起奔小康”“重庆志愿服务季”系列活动,完善覆盖扶贫、救灾、帮老、助残等重点领域的专业志愿队伍和活动项目。深化“微笑满渝州”主题实践活动特别是“文明出游 人人有礼”活动,着力培育基础文明。

四、巩固四项行动。

深入开展“衣旧情深”行动,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细节,实施网格化宣传、社会化运作、公益化利用和透明化管理,推动闲置衣物再利用。深入开展“文明餐桌”行动,持续普及餐桌文明知识、倡导节约用餐行为。深入开展“邻里守望”行动,提倡每天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强化邻里和谐、互帮互助。深入开展“文明出行”行动,倡导绿色出行、礼貌让行,巩固“礼让斑马线·文明我点赞”活动成果。

五、深化五大创建。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坚持“创建带提名、提名带新创”,提升质量水平,推动建设宜居宜业、文明和谐的山水之城。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围绕乡风民风、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市级示范点建设。深化文明单位创建,依托“爱心进农家”文明单位志愿扶贫行动,发挥文明单位示范作用。深化文明家庭创建,评选表彰第一届重庆市文明家庭,开展“家风润万家”活动,集中展示家庭文明建设成果。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寻找最美校园、最美老师系列活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篇3: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

2017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

201x年1月9日,市文明办下发了《关于在201x年春节期间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邻里守望 温暖新春”主题活动的通知》(唐文明办字【201x】2号),对全市开展我们的节日——“邻里守望 温暖新春”主题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随后,各县(市)区文明办按照通知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周密部署,组织开展了“邻里守望”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道德模范帮扶慰问活动”、“迎新春送吉祥活动”三类主题活动。三类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满足了群众节日文化需求,也积极倡导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理念,在欢乐喜庆中倡导文明新风。现将各县区开展活动情况分2期选登,请各县(市)区学习借鉴推广。

“我们的节日春节” 唐山市各县(市)区纷纷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日主题活动(一)

路北区 春节期间,开展“邻里守望”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组织400余名社区、巾帼、医疗、青年等各类志愿者队伍,对全区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户、农民工等特殊群体进行关爱帮扶,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打扫卫生、与老人倾心交谈等方面的关爱帮扶。同时,开展了“送福字、贴春联”活动,为境内低保家庭、困难群众和道德模范送去了新春的祝愿。

古冶区 春节期间,组织437名社区、巾帼、医疗、青年等各类志愿者队伍,通过结对帮扶、亲情陪伴、组建模拟家庭等多种形式,从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精神关怀和帮困助学等方面对全区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户、农民工、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进行关爱帮扶。同时,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拜年走访和座谈联欢等活动,对全区32名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幸福市民”进行慰问走访,全力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困难,使他们温暖社会的同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截至目前,全区通过 “真情暖万家”、“社会各界伸援手 扶贫济困献爱心”、“真情暖春雷 携手共成长”等活动的开展,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筹集资金223万元,走访困难户6201户,实现了对全区贫困群体的无遗漏慰问。

开平区 按照《“邻里守望 温暖新春”主题活动的通知》要求,各镇街、单位精心组织,细致谋划,开展了一系列“邻里守望”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郑庄子镇,以迎接新春佳节为契机,结合全镇实际,组织开展了困难群众及低收入家庭春节走访慰问活动。共发放面粉220袋、大米219袋、食用油397桶,发放慰问金9000元,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1月10日,举办了“善行开平”道德模范迎新春座谈会。来自区企业、农村、社区、机关等方面的12名市区级道德模范代表、各党(工)委分管领导及文明办相关人员近50人参加座谈会。1月20日,区文广新局在越河镇后于家店村文化广场举办了201x年文化下乡演出活动,20余名文艺爱好者为村民和采买年货的群众送上戏曲、歌舞等文艺节目。同时,还举办了开平区“迎新春颂和谐”送春联下乡活动,10余名书法爱好者,现场为后于家店的村民书写春联,为村民送上新春的祝福。

曹妃甸区 1月21日,开展了“邻里守望 温暖新春”下基层活动,为老百姓送上特别的节日礼物。在唐海镇桥西二街社区,为社区居民发放《“讲文明,树新风”宣传画册》、《三农政策学习问答》、《公民道德建设读本》约1000余册。区书法协会的会员们纷纷挥毫泼墨,为老百姓送去吉祥如意的春联,他们的饱含激情地书写了百余幅春联。

迁安市 五支“领里守望”志愿服务队携手送温暖。一是公务员和党员志愿者走家串户,对低保户、困难户开展了“一助一”帮扶慰问活动,走访慰问贫困户近千户,上庄乡、建昌营镇志愿者服务队还专门深入到“中国好人”嫂娘杜玉茹,“中国好人”、省级道德模范喻长富,道德模范李卫超、李双全等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二是医疗志愿者深入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和军烈属家中,开展了免费健康体检、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活动8场次;三是“关爱空巢”老人志愿者真情温暖空巢老人,城区街道、上庄乡、城管局志愿服务队积极深入到空巢老人家中,送去年货,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与老人倾心交谈;四是青年志愿者开展“幸福少年——新年圆梦行动”,帮助全市200余名农村在校贫困小学生实现他们最想实现的“新年梦想”;五是学生志愿者走进福利院,第三高中志愿者来到市福利院,同孩子们分享成长的烦恼与快乐,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们快乐成长。

遵化市 地北头镇开展了“邻里守望”帮扶慰问活动。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汇集社会力量,通过“一助一”,“多助一”等结对帮扶的形式,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党员、困难群众进行帮扶。截至目前,给16户结对贫困户送去了8000元慰问金;对413户低保户,59户五保户,290户低保边缘户进行了慰问,并送去慰问金15.24万元,面粉472袋,棉衣棉被140套;给30个留守儿童每人送去了一件爱心棉袄;给建国前的25名老党员发放9100元的慰问金;联合佛教协会给12户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3600元,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我们的节日·春节” 唐山市各县(市)区纷纷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日主题活动(二)

丰润区 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开展“邻里守望?温暖新春”主题活动,把真诚的'问候、节日的祝福和社会的关爱一起送到了困难群众、老弱幼残、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家里、炕头,把文化医疗等志愿服务活动送到居民、百姓身边,用浓浓的爱意温暖了千家万户,让这个冬天处处涌动着温馨和感动。

一是开展帮扶慰问活动。全区各地各单位认真开展了“一对一”帮扶慰问活动,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基层和农村,了解帮扶对象的实际困难,帮助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区文明办通过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公开寄发了《致全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春节慰问信》,表达了全区人民对他们的崇敬之意。并筹资10000元,对10名家庭困难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行走访慰问,送上了新春祝福。区教育局组织开展三项慰问活动,为困难党员、老区贫困户和困难教职员工送去价值15万余元的慰问金和慰问品,深入了解困难家庭和群众的所思所盼,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打好基础。

二是开展“邻里守望”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巾帼、老年、社区、文化等志愿服务组织和区级以上文明单位的志愿服务队带头,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志愿活动遍布城市乡村。1月21日,团区委、区文联组织医疗、青年志愿者60余人,分别在任各庄镇杨富庄村、王官营镇田各庄村开展了“暖冬慰问暨'送温暖、送卫生、送文化'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广播的形式对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区委三届四次全会精神进行了宣讲,发放宣传材料1200余份,现场书写赠送春联、“福”字500余幅,为300多名群众进行义诊,走访慰问了14个重点青少年群体家庭及特困户,发放生活物资和慰问金10000余元。银城铺镇刘庄子村百余名巾帼志愿者通过“一助一”、“多助一”等结对帮扶形式,以彭佐芝等孤寡老人、贫困户为重点,为他们提供家政服务、亲情陪伴、量血压、购买年货等服务,和他们一起喜迎新春。公园道小学的学生也参与了志愿服务,为12名空巢老人贴春联、打扫卫生、表演了节目。

三是开展“迎新春送吉祥”活动。燕山路街道各社区邀请社区内党员、居民代表、社区志愿者、残疾人代表等,分别举办了一次迎新春茶话会。“星光合唱艺术团”组织了迎新春文艺联欢会,社区200余名党员、居民代表、楼门长们在优美的歌声中提前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区文广新局、区书协组织书法家走进刘家营乡前刘家营村,开展“送春联下乡”活动。书法家们挥毫泼墨,现场书写春联和“福”字100余对,为村民送去新春祝福。石各庄镇400余名干部群众共同举行了多场文化演出,女过庄村还组织开展了象棋、乒乓球、歌咏、秧歌、广场舞等项目比赛,幸福的农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丰富多彩的新春文化盛宴。

篇4: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1】

重庆扎实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

今年以来,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精神,在志愿服务注册人数、项目数、参与率、覆盖面、保障力等各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一、整合多方资源,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着力健全市、区(县)、镇(街)、社区((村)4个层级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培育壮大助残、环保、体育、卫生、计生、交通、法律、消防、禁毒、扶贫等专业志愿者服务组织,建立各级各类志愿服务队伍31600多支,建立各类专业志愿服务组织1000余个。

同时,发挥社区工作人员、楼栋长、小区物业服务人员作用,引导居民立足社区实名注册,壮大社区志愿服务队伍。

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数量421万,占常住人口比例的13.9%。

二、推进阵地建设,志愿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

建好基层站点,在全市81%的社区建立志愿服务工作站,在商圈、楼宇、交通要道等公共区域设立志愿服务岗亭1200多个,打通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最后一公里”。

搭好信息平台,接入全国“志愿云”平台,纵向贯通市、区(县)、镇(街)、社区(村)4级架构,横向覆盖各行业系统、各类社会组织。

开通“重庆志愿者”官方微信和966966志愿服务热线,志愿服务信息化水平有力提升。

壮大成长空间,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基地,鼓励志愿服务组织“传帮带”。

协调民政部门加大志愿服务购买力度,指导团市委建立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基地,提高志愿服务组织化、社会化发展水平。

三、突出项目引领,志愿服务活动不断丰富。

在市级层面,推动各部门联合打造“我们一起奔小康”扶贫志愿服务行动、“重庆志愿服务季”系列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党员志愿服务、“红樱桃”关爱留守女童志愿服务、“洁净家园”等品牌项目125个。

在区(县)层面,推动实施“邻里守望”社区志愿服务,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失独家庭志愿服务等品牌项目。

据统计,全市围绕扶贫济困、救孤恤病、助残救灾、文明礼仪等内容,建立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1.5万个,有59个项目在全国志愿服务项目比赛中获奖。

今年全市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1.6万余场次,参与活动560余万人次。

四、健全制度机制,志愿服务保障力不断增强。

出台《重庆市志愿服务条例》,为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提供法治保障。

优化志愿服务工作流程,重点完善人员招募、需求采集、项目设计、业务培训、活动开展、服务记录、激励嘉许等7个环节要求。

探索志愿服务嘉许激励机制,推出“志愿服务时长换服务”、星级志愿者每年免费体检一次等激励措施,为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险19.6万余人次。

推选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全市共评定星级志愿者47万余人,公众推选市级志愿服务先进典型175个、全国志愿服务“4个100”先进典型14个。

邯郸着力提升学雷锋志愿服务水平

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以加强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品牌建设为主线,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

一、加大志愿服务培训力度。

市文明办定期对各县(市、区)文明办主任和负责志愿服务工作人员,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品牌负责人,优秀志愿者、街道宣传委员、社区志愿服务站站长和骨干,国家、省级文明单位志愿服务工作负责人等进行集中封闭培训,就招募注册、团队管理、需求征集、项目设计、队员培训、服务记录、嘉许回馈等进行课堂讲授和现场演练,培训结束后,根据考试成绩授予结业证书,并为每名参训志愿者建立学习档案。

组建志愿服务培训教师团队,对300余家各级文明单位和197个社区全部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理念知识、服务礼仪、应急救护等培训,提升志愿者形象和服务技能。

依托市内8家省级志愿服务培训基地,每月开展一次志愿者专业能力培训活动,截至目前,共培训志愿者5000多人次。

编印《志愿服务培训教材》,统一发放到志愿服务培训基地、实践基地,以及各级文明单位、社区志愿服务站、志愿服务驿站和社会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志愿者集中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二、不断拓展志愿服务覆盖范围。

主城区所有社区按照有队伍、有制度、有活动、有场地等标准建成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提供“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订单式服务,常态开展文化、教育、法律、体育、卫生等志愿服务,打造服务社区居民志愿阵地。

在公园、广场、车站等客流集中场所设立志愿服务驿站,常年免费提供饮水、雨伞、地图、针线包、打气筒等物品,并开展文明劝导、生活信息咨询、周边环境清洁等便民利民志愿服务。

在文明单位周边区域,开展“我为党旗添风采”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劝阻散发张贴并全面清除小广告,捡拾垃圾维护环境卫生,发挥知礼仪、讲秩序、守规矩示范带动作用,劝阻不文明行为。

在中小学校,依托全市214个乡村学校少年宫组织文艺、医疗、科技、心理疏导等专业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志愿服务,把乡村少年宫建成“留守儿童之家”。

三、精心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

坚持以品牌树旗帜,引领全市各项志愿服务工作有声有色开展。

目前推出的“爱心超市”、“微爱接力”、“微爱圆梦”等志愿服务品牌在全市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爱心超市”是按照群众需求,定期组织专业志愿服务队伍走进社区,开展医疗保健、应急救护、电力检修、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

“爱心超市”现已走进38个社区,参加活动专业志愿者2000余人次,覆盖社区居民8万余人。

“微爱接力”是围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定期组织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扶贫助学、心理疏导、健康体检、体育游戏和季节性疾病预防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送知识、送健康。

“微爱圆梦”是组织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开展“你的微梦想 大家帮你圆”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热线服务电话、微信的公众号、公共邮箱收集市民的生活微梦想,在邯郸日报、邯郸文明网、邯郸文明网微信的公众号公示,并征集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帮助梦想者圆梦,营造文明尚善文化。

包头学雷锋志愿服务培训做得实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把培训作为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基础工作,夯实培训阵地、创新培训模式、健全培训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工作不断上台阶。

一、夯实阵地,保障培训扎实开展。

一是成立志愿服务学院。

学院建有专业项目培训室、志愿服务展览馆、“互联网+公益”媒体工作室及各类活动阵地14个,多功能培训室3个,标准化培训住宿楼1栋。

在高职院校将志愿服务以学分制形式与学生课程实践、老师教学考核挂钩,与6家区外高校合作组建志愿服务联盟,共享师资库。

目前,学院开发编写52万字志愿服务教材,举办志愿者骨干、公益领袖、社区、文明单位等培训班32期,开展各类培训活动80余次,培训人数达5000人次。

二是打造社区志愿服务站。

出台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方案,以“有固定场所、有志愿服务标志、有专职工作人员、有志愿服务队伍、有服务对象和项目、有便民工具”推动社区志愿服务站标准化建设。

现已建成社区志愿服务标准示范站20家,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培训近2000次。

三是建设文艺志愿服务基地。

以满足农村牧区群众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三级联动、四层推进”模式推动文艺志愿服务培训开展。

目前,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音协在包头开办文艺培训班3个、乡村音乐教师培训班2个,自治区文联开办乡村美术教师培训班1个;建立市级文艺志愿服务基地近100个,受益群众达3?2万人次。

二、创新模式,不断提升培训水平。

一是请名家。

先后邀请全国学雷锋楷模、志愿服务专家举办培训讲座;邀请37位文艺名家开展文艺志愿服务培训工作,8000余人次受益。

二是去名校。

组织志愿者骨干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参加各类公益培训,邀请专家教授就志愿服务理论知识、实践案例进行专业化培训。

三是组队伍。

以应急救护、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全民健身等为主题,组建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培训队伍,定期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开展针对性强、受益面广的'专业志愿服务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达5万人次。

四是建联盟。

整合本地先进典型、文艺名家、优秀企业家、著名学者、知名媒体人等群体力量,组建百姓雷锋公益联盟、文艺明星公益联盟、百企公益联盟、专家学者公益联盟、媒体公益联盟,定期举办公益培训,现场交流分享培训经验,推动社会民间组织共享资源、强化合作。

三、完善机制,实现培训规范化。

一是抓立法。

20xx年颁布实施《包头市志愿服务条例》,对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管理使用、保障激励等作出明确规定。

二是抓考核。

组织10个旗(县、区)、23家部门单位、6所高职院校成立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包头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志愿服务培训工作列入各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

三是抓激励。

每两年举办一次评选表彰活动,对志愿服务培训工作先进地区、荣誉组织和杰出个人进行表彰,嘉许回馈优秀典型,并依托各级媒体、各类载体广泛宣传报道。

无锡学雷锋志愿服务“三创新”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围绕弘扬“奉献、友爱、互 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着力在创新上下功夫、求实效,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一、围绕体制机制抓创新。

创新搭建崇德乐善“一月一主题”公益活动平台,全年依次开展迎新送暖启程月、传统文化弘扬月、学习雷锋榜样月、卫生健康普及月、舞动青春奉献月、绿色环保践行月、红色经典传承月、拥军爱民共建月、尊师重教感恩月、温暖夕阳敬老月、安全防范宣传月、公益志愿展示月等活动。

创新推出一套务实管用的工作制度,如岗位培训制度,常年对志愿者进行滚动培训,截至目前达40.2万人次;供需对接制度,抓好志愿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摸清需求基础上,向社会公布一批“菜单式”项目;表彰激励制度,出台礼遇志愿者12条举措,确立“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二、围绕项目载体抓创新。

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创新发起环太湖生态文明志愿服务大行动,打造出全社会参与、跨区域联动,以志愿服务建设生态文明、用全民公益弘扬核心价值的响亮品牌。

聚焦清朗网络建设,创新组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形成一支以无锡本地网络知名人士为主、无锡籍网络名人为补充的31人、粉丝人数2500多万的专业队伍。

聚焦社区邻里守望,创新推出“社工+义工”、“项目+基地”、“动态+常态”模式,引导基层志愿服务组织、辖区单位、市民群众积极参与“邻里守望、情暖无锡”系列活动,不断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释放公益正能量。

三、围绕活动阵地抓创新。

突出“实”,大力推进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建设,在全市1253个社区(村)建有服务站点,建站率100%。

同时,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广场、志愿服务惠民大篷车,为市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供水供电、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

彰显“亮”,建好宣传阵地,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对无锡志愿服务工作进行报道,组织开展“寻访最美志愿者”活动,评选表彰志愿典型,在全社会唱响“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的时代好声音。

立足“育”,建好孵化阵地,按照“筑巢引凤、孵化公益”的理念,设立志愿服务孵化园,为160余家志愿服务组织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和设备,指导其承接政府公益创投项目,让志愿服务组织在接受短暂输血后实现自我造血,做大做强。

篇5: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

今年以来,福建省出台《农村社会风气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意见》,从组织领导、重点整治、宣传引导、典型带动、督促考核等方面入手开展专项治理,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强化部门联动,明确责任分工。文明委成员单位带头抓好本单位职工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结合各自职能积极支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员工行为规范,引导员工移风易俗、勤俭节约,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村镇、社区负责将反对封建迷信、抵制黄赌毒、反对大操大办红白喜事和比阔斗富等具体要求纳入村民、居民文明公约,劝阻有碍公序良俗行为。各级文明办作为牵头部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二、围绕突出问题,实施重点整治。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集中开展了破除封建迷信活动、加强宗教活动管理、打击赌博违法犯罪行为、整治文化娱乐市场等工作,形成了声势、营造了氛围,让群众看到党和政府整治不良社会风气的决心。整治过程中,各专项治理牵头和责任单位按照任务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倒排工作进度和完成时间,加强对基层工作指导和检查,推动专项治理各项工作措施逐一得到落实。

三、加强宣传引导,倡导文明新风。各地文明办牵头创作一批反映社会主流价值、展现时代风尚的公益广告作品,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集市、工地围挡、文化文明墙等地广泛传播。各级新闻媒体在群众婚丧嫁娶活动相对集中的时间节点,开设专题、专栏、专版及开展专访等,大力宣传农村地区在弘扬文明新风、培育文明新人等方面的特色经验和典型做法;同时曝光一批负面影响大的大操大办、比阔斗富、封建迷信等典型事件,形成震慑作用。

四、抓住重点对象,发挥示范作用。一是抓党员干部。要求党员干部带头从简办理婚丧事宜,不参加各种不按规定报批的婚丧寿宴活动,教育亲朋好友和周围群众摒弃陈规陋习。二是抓文明单位干部员工。全省各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与职工签订承诺书,倡导红白喜事简办,不参加搞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的人情宴请等。三是抓商界人士。协调省工商联制定规范行业文明标准,把反对大操大办、比阔斗富等行为纳入其中,倡导全省行业商会(协会)共创文明新风。

五、建立考评机制,确保工作成效。全省各级纪检、组织部门把移风易俗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要内容,作为党员干部考察考核和评优评先重要依据,通过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等形式加强督导推动。各级文明办把移风易俗工作要求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创建标准,每半年开展一次集中督查,督查结果及时通报。各级综治部门将农村社会不良风气治理情况纳入XX县(市、区)考评内容,综合运用沟通警示、诫勉谈话、挂牌整治、一票否决等问责措施,推动农村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山东潍坊四措并举整治农村不良风气

山东省XX市围绕建设美丽乡村,以整治农村不良风气为抓手,从传导责任、示范带动、反面曝光、以文化人等方面用力,形成了“好人好事有人夸、歪风邪气有人抓”的良好局面。

一、层层落实责任。市级层面出台农村社会风气突出问题治理意见,重点整治打牌赌博、封建迷信、红事预喝、白事择日和大操大办等行为;成立专门督导组,不定期进行暗访抽查。县级层面制定具体整治方案和措施,指导镇村抓好村规民约修订完善,不断提升乡风民风文明程度。镇村层面重点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律组织,负责婚丧嫁娶、化解纠纷等事宜,定期开展乡风评议。

二、典型示范带动。发挥农村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一方面,加大对村干部党风、作风培训力度,带头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带头抵制农村不良风气;另一方面,市委向所有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选配“大学生村官”,通过行为示范、结对帮扶,带动农村整体文明素质提升。发挥乡贤队伍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开展“推乡贤、学乡贤”活动,选举威望高、接地气、品德好的村民作为“新乡贤”,激励广大群众合力共建美丽村风乡风。

三、加大曝光力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报纸、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开设曝光专栏,加大农村不良风气习俗曝光力度,对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事件深度报道、持续跟踪,督促问题解决。同时,发挥农村大喇叭贴近群众优势,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膨胀升级、“灰色娱乐”等定期点名,引导村民健康文明生活。利用农村社区电子屏、宣传栏、公示栏等建立道德点评台,对不文明行为和歪风邪气进行曝光,组织村民现场点评,形成舆论压力。

篇6: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

山西潞城市坚持“五化”并举,着力开创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

一是价值观培育分众化。在党员干部中,紧扣“为民、务实、公正、清廉”的价值追求,引导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打头阵、当先锋、做表率。在农民群众中,围绕“爱心、孝心、善心、诚心”的价值追求,着力引导他们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信守践行道德公约。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围绕“立志、立德、立言、立行”的价值追求,扎实开展以党史国情、乡土文化、经典诵读、道德模范、网络文明、法律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六进校园”活动,着力引导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是文体活动群众化。办好“二月二”“四月四”“上党赛社”“微子文化”等民俗文化艺术节和“我们的节日”节庆文化活动以及广场文化、校园文化活动。深化“中国梦”主题创作,深度挖掘本市普通人的感人故事。将新编戏曲《唐宫悦》、舞蹈《你是我的眼》等本土农村题材作品打造成为特色浓郁、群众欢迎的精品力作。继续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实施“政府买单、送戏下乡、群众看戏”工程,每年为70多个农村送戏各5场,3年完成202个村(社区)全覆盖。

三是人居环境洁净化。开展乡村清洁工程,扎实推进农村改路改水改厕、旧村改造和水源污染治理工作,力争两年内50%的村实现垃圾不落地,40%的村达到省级卫生村标准。采取财政投入为主、农村转移支付为辅、群众义务缴费为补充的筹资办法,继续完善农村垃圾池、填埋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各行政村配备垃圾收集车,在乡镇建设垃圾转运站,努力实现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市处理”。

四是道德实践常态化。持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倡导移风易俗,遏制陈规陋习,涵育文明乡风。组织道德模范、潞城好人、新乡贤选树和宣传学习活动,开展弘扬优秀村规家训活动,不断扩大“善行义举”好人榜覆盖面。

五是志愿服务规范化。统一协调规范全市志愿服务工作,搭建平台完善制度,健全供需对接机制,力争年内30%的村成立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农村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邻里守望”“送温暖、献爱心”等主题活动,重点服务“三留守”人员,让志愿服务成为农村新风尚。

辽宁海城市召开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要实现50%以上村镇达到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围绕实现这一目标,将从五方面着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巩固提升已建成果。对已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103个村,进一步完善村容村貌保洁等长效机制,教育群众爱惜整治成果,自觉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为全市新农村建设作好示范。

二是落实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依照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和海城市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程、美化绿化硬化亮化提升工程和改水改路改厕改圈普及工程。继续采取整合涉农项目、争取社会帮扶、发动群众自筹等方式,完善工作规划,分年度、分步骤抓好各村创建工作。积极争取对口援建、省市共建和联点单位的支持帮助,深化拓展投资共建领域,加大资金投入,着重在组织建设、技能培训、项目引进、资源开发等方面搭建好合作平台。

三是深入培育乡风文明。培育乡土特色文化和乡贤文化,引导农民建立良好乡规民约,摒除陋习移风易俗,积极开展志愿服务,营造健康淳朴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

四是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坚持把产业强、农民富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精准扶贫工作与全面深化改革相结合,以国家新型城镇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四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为牵动,激发扶贫开发活力,持续增加贫困人群收入,让贫困人群更多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是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全市目标考核,细化考评指标,健全考评办法,完善考评体系,坚持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季度通报和年度综评、通报表扬和以奖代补相结合,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安徽巢湖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创新载体、完善机制、凸显特色,努力争当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样板市”。

一是培育乡贤文化,成风化人涵养乡风文明。成立乡贤文化研究会,评选表彰“巢湖乡贤”。组织开展有巢氏、涂山文化、“焦姥·陷巢州”等文化学术研讨会,编印出版《巢湖乡贤志》《巢湖故事》等7部乡贤专题书刊。打造市、镇、村三级乡贤馆示范点,展示乡贤优秀品质、感人事迹。发挥新乡贤的模范引领作用,创新开展“乡贤+渔网扶贫”“乡贤+留守儿童关爱”“乡贤+文明旅游志愿服务”等活动,帮助农民就业致富、帮扶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县内外游客。

二是打造精致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坚持规划主导,今年启动40个中心村和784个自然村环境整治规划工作,突出“一村一品”,力争精品示人。坚持点线结合,以美丽庭院创建为切入点,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评选表彰一批美丽庭院示范点,同时全力开展“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市场化运作形式全域推进垃圾整治工作,实现“沿线美如画”的整治目标。

三是繁荣民俗文化,增强群众精神文化获得感。继续落实好154个村的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整合村(居)农家书屋、文化共享服务点等资源,建设村级(社区)文化活动室,推动19个农民文化乐园项目设施提档升级。依托地域文化资源,举办巢湖牡丹观赏节、烔炀桃花节、中垾番茄节等民俗文化活动,持续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书香巢湖·快乐阅读”等品牌活动。创新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巢湖民歌,举办民歌广场舞大赛和民歌歌会,编排《巢湖好人多》音舞快板等主旋律文艺作品,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歌曲竞赛和村歌传唱活动。

山东胶州市实施创建标准化、考核导向化、验收现场化、管理动态化和内涵拓展化“五化”工作法,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创建标准化,因地制宜分类建设。结合实际设定卫生洁净村、乡村文明家园达标村、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乡村文明家园特色村四类创建标准,指导全市811个村自选类别、标准化创建。

二是考核导向化,加大激励狠抓落实。制定《“美丽胶州”建设考核办法》,将乡村文明行动作为全市重点推进工作进行专项考核,考核结果与以奖代补政策挂钩,按时完成硬化任务的村庄,建设资金由市、镇两级财政按60%和40%的比例予以拨付;每建成一个示范村或特色村,奖励20万元。

三是验收现场化,定期交流推广经验。从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文明办、市委农工办和市建设局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考核验收队伍,对卫生洁净村采取抽查形式验收,对达标村、示范村和特色村逐一实地验收,确保建设达标。每月召开现场观摩推进会,分批次选取不同创建类型的村庄典型交流经验,有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广有益建设经验。

四是管理动态化,奖惩分明注重长效。对验收认证的达标村、示范村、特色村进行日常动态管理,由第三方定期暗访,达标村抽查,示范村和特色村全查。第一次暗访不合格村庄挂牌警告、限期整改,两次暗访不合格村庄取消相应资格。设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专项经费,对合格示范村和特色村给予2万元奖励,用于移风易俗和文明家庭创建等工作。

五是内涵拓展化,逐年设标全面提升。坚持年年有主题、年年有重点,先硬件后软件,在已有“70%以上的村庄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庄”的基础上,将工作着力点放到移风易俗、建设良好乡风民风上,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湖北远安县坚持用“开放、进取、诚朴、大气”的远安精神凝聚力量,以身在深山、比学沿海的工作目标鼓舞斗志,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呵护自然生态美,让乡村靓起来。编制《远安县全域景区化发展规划》,按照精致县城、风情小镇、诗画村庄、靓丽社区、淳朴农家的建设目标,对全县所有乡镇、村(居)整体布局。实施生态修复、低产林改造和景观植物工程,开展沮河流域综合治理和河道采砂整治。打造梦里老家、沧海桑田、古树山花等景点景区,启动“最美乡愁”评选活动,遴选出20个村落,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是营造人居环境美,让乡村净起来。坚持一手抓人居环境改善,一手抓文明卫生习惯普及,探索建立卫生保洁队伍、垃圾处理、经费保障、责任考核机制,实现全域基本无白色垃圾。结合土坯房较多实际,政府补贴帮助农民完成2万多栋土坯房乡土风格消危改造,改善居住环境,保护山区农村原生态自然风貌。

三是彰显人文道德美,让乡村雅起来。扎实推进乡镇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卫星数字农家书屋、“三室一场”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搭建平台。挖掘整理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推动嫘祖信俗、远安呜音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面向全国开展以嫘祖为主题的民间故事、楹联、诗词、戏剧影视剧本征集活动,宣扬地方传统文化。开展道德模范和“好家风好乡风新乡贤”评选表彰活动,提升农民文明素养。

四是展现富裕和谐美,让乡村富起来。为全县117个村(居)委派“第一书记”、引进“经济顾问”,推动行政和社会资源向农村倾斜,培育特色产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稳定优质水稻生产,发展食用菌、柑橘、茶叶、景观植物等绿色产业。按照“全县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人人是导游”标准,突出“乡”味道,优化“村”环境,完善“旅”设施,增加“游”项目,延长“业”链条,全面推进乡村休闲游,建成一批核心景区。

甘肃康县坚持治理与造景相结合、涵养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统一、整体协调与核心片区相辉映的发展思路,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

一是培育崇德向善、创新创业的'新型农民。坚持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提升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的关键之举,充分发挥乡镇党校、村级活动室的宣讲平台作用和好人榜、文化墙、文化石的德育阵地作用,建设一批以弘扬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宣传长廊,实现“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景”,凝聚起推进改革发展的道德正能量。

二是繁荣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农村文化。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确保乡村舞台建设在年底前实现全覆盖。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举办系列富有农耕文化特色的文体活动,激活农村文化内生活力。坚持建设与保护、培育与传承相结合,挖掘整理出康南毛山歌、木笼歌等一大批反映村落个性、极具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民俗,以“乡愁”记忆凝聚人心。

三是建设家庭和睦、民风淳朴的文明乡风。动员农村家庭挖掘、整理、编写家训,免费发放宣传好家风的中堂3000幅、字画1500张。持续发挥“五星级文明户”评选等品牌活动影响力,弘扬培树好家风。打造一批以德文化、善文化、慈孝文化为代表的地域道德品牌,为培育文明风尚提供丰富滋养。

四是构建城乡统筹、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坚持规划先行,形成以美丽乡村建设总规划为龙头,乡村舞台、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专项规划相衔接的规划体系。持续强化县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推动形成政府投入、农民投入、社会力量支持乡村文化建设的多元投入格局,为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提供经费保障。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