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的趋势分析(专业15篇)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的趋势分析(专业15篇)



报告的开头通常包括一个引人入胜的引言,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在写报告之前,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以下是一份由专业人士撰写的报告,为大家提供参考和学习。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的趋势分析篇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工作会议精神和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两个“着力”,建设“幸福资阳”,及时分析研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农民工就业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思路,确保全市农民工就业稳定,我们于20xx年8—9月在全市开展了农民工就业形势分析的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20xx年1—9月,全市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58.11万人,同比增长2.73%,其中男94.83万人,占59.98%;女63.28万人,占40.02%。按年龄划分:16—20岁16.14万人,占10.21%;21—30岁28.29万人,占17.89%;31—40岁86.25万人,占54.55%;41—50岁23.74万人,占15.02%;50岁以上3.69万人,占2.33%。按文化程度划分:不识字或仅识字的12.99万人,占8.22%;小学38.83万人,占24.56%;初中58.23万人,占36.83%;高中及中专文化44.66万人,占28.25%;大专及以上3.4万人,占2.14%。按区域划分:省内89.14万人,占56.38%;省外68.73万人,占43.47%;外派劳务0.24万人,占0.15%。省内除就地就近转移在资阳本土的外,其余主要分布在成都、德阳、绵阳等省内大中城市,省外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地区。按工种划分:加工制造业51.31万人,占32.45%;建筑行业55.56万人,占35.14%;服务行业25.58万人,占16.18%;其他行业25.66万人,占16.23%。

从农民工就业现状和形势分析看,我市农民工就业呈现出五个特点、四个转变。

1.五个特点。

(1)就业从事行业多样化。农民工就业相对集中,省内是就业重点。从事行业多样化,几乎涵盖所有行业,但主要以建筑业、服务业、商业、农业为主。从总体上看,体力劳动型输出仍占大部分,靠脑力劳动实现就业的相对较少。

(2)就业形式以血缘、地缘和业缘为主。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农民工就业以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聚集,有组织输出的不到劳务输出总数的一半,大多数农民工就业方式仍然是自找门路、投亲靠友或者通过劳务市场中介。在陌生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为了生存与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血缘、地缘及业缘为纽带的聚集现象。

(3)劳动报酬差距大。据调查统计,我市外出农民工收入高的达到5000元/月,低的不到1000元/月,差距主要来自于青壮年劳动技能型和老年体力型之间。劳动技能型务工人员,其工作相对稳定且收入较高,而老年体力型务工人员,其工作不稳定且收入低。

(4)年龄及性别结构差异明显。从年龄上看,外出农民工中,以中青年为主,30—50岁的青壮年约占70%,是劳务输出的主要对象。从性别上看,男多女少,男女比例达到6∶4。男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主要有技术工人、生产工人、建筑工人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女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依次为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一般职员及办事员。年龄差异和男女同工不同酬,是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

(5)文化素质整体较低。调查显示,约69%的农民工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文化素质的差异,决定了这些农民工只能从事靠出卖体力的简单而繁重的脏活、累活,且工薪待遇低。另外,由于文化素质不高,行业歧视、地域歧视甚至人格歧视时有发生。

2.四个转变。

(1)由低收入型向高收入型转变。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经过逐年技能提升培训和多年在外务工积累的实践经验,找工作相对容易且收入逐年增加,这部分农民工年均收入在3万元以上。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月收入大都在2500元以上。个别专业技术过硬的农民工月薪上万,安岳籍农民工高级服装设计制作师谢宗体年薪百万。我们在xx县八庙乡龙井村和吉庆村走访了20位务工人员,通过调查了解,20xx年1—6月份,日均收入为70—80元有12人,90元以上有8人,日均收入约为88元;20xx年同期,这20位务工人员日均收入为60—70元有6人,70—80元有11人,90元以上有3人,日均收入约为80元。20xx年年初以来,农民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

(2)由季节型向常年型转变。由于新农村建设、工业开发、城市建设、退耕还林等项目的实施,加上招商引资和回引创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落实,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由过去多是农闲外出务工,农忙回家种田,到现在转变为常年在外打工做生意,年底回家团聚。

(3)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大部分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村青年特别重视实用技能的学习培训,以前依靠体力劳动干粗活的农民工,通过培训和多年的实践操作,逐步成为有一技之长的砖工、焊工、装饰装修工、电工、缝纫工、家政服务员和厨师等新型农民工,技能型农民工比例大幅度提高,有各种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型农民工越来越多。

(4)由无序型向有序型转变。过去招工要去宣传甚至做思想工作。现在外出务工已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想和追求,是新兴职业。而且随着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工作,政府引导、部门组织、中介参与、职业培训、安全护送、维权服务等多措并举的劳动保障体制不断完善,农民工上规模、成建制的转移输出增多,全市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农民工就业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20xx年,我国经济增幅放缓到6—7%之间,对我市劳务经济的影响不大。由于我省特别是我市的经济发展迅速,第三、四季度用工需求量增加。预计,到12月底,全市转移输出的总规模将达到160万人以上,比20xx年同期增长1.6%以上。但,春节回乡过节的农民工中,估计将有3万人不再外出务工,其中2万人将就地就近就业,0.5万人将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之后重新就业,约0.5万人暂时失业在家。预计,20xx年,全市转移输出总规模将与今年基本持平,但劳务收入将稳中有增。

因此,今、明两年,我市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农民工返乡潮,劳务经济将持续平稳发展。但,由于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也将给我市带来一些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一是增加了市内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二是农村矛盾、问题、不和谐因素增多,社会管理成本增高,难度加大。三是部分农民收入减少,特别是农民现金收入减少,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会商品购买力。四是给农村社会治安带来新的压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量加大。

(一)进一步稳定输转规模,拓宽就业渠道。

一是巩固和拓展输出规模。以巩固现有规模为基础,坚持“立足西部、巩固南部、拓展东部、扩大海外”的思路,进一步畅通渠道,多管齐下,培育劳务输出新的增长点,扩大技能型农民工输出比重,实现输出劳动力由数量型向技能型转化。

二是抓好劳务市场组织建设。重点抓好龙头企业、劳务公司、劳务中介、劳务经纪人等市场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水平,从而提高劳务经济效益。

三是加大就地就近转移力度。以“1+4+2”主导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连片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等为载体,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继续实施“农民工人才回引工程”。在突出抓好工业开发和发展服务业的同时,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拓展农业功能,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

(二)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一是培训项目为载体,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大力实施劳务精品培训战略,积极抓好劳务“品牌培训”、“企业在岗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劳务扶贫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培训项目的实施,提高农民工就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工从“就业——稳定就业——选择性就业——充分就业——体面就业——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

二是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劳务培训中的主力军作用,全市通过联合扩张办职教、吸引社会力量办职教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大职教规模。进一步加强农村新成长劳动力职业教育,进一步扩大农村未升学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或劳动预备制培训的覆盖面。

三是进一步加强劳务培训基地建设。重点改善6个省级劳务培训基地的硬件及软件设施,打造高素质培训师资队伍,增加培训数量,提高培训质量。

(三)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

坚持“以创业促进就业”的思路,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搭建创业平台。

一是提供创业培训。各县(市、区)依托劳务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创业培训”和“农村青年技能培训”等项目,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条件的回乡农民工实施创业培训。

二是搭建融资平台。大力发展会员制担保机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市已有的3家会员制担保公司。进一步整合就业系统小额担保贷款、工会创业小额贷款、团市委小额信用贷款、妇联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等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工创业的融资需求,让他们成功创业,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三是搭建创业平台。积极为回乡农民工建立创业园区,为回乡农民工提供就业、创业条件和平台。在目前已有的50个农民工创业基地基础上,再兴建一批农民工创业基地,进一步拓宽创业基地覆盖领域。

四是搭建政策平台。继续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意见》(资府办发〔20xx〕14号),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回乡创业政策扶持体系、服务体系和组织保障体系,大力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

(四)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进一步抓好农民工权益维护,坚决杜绝和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伤害农民工利益的事件。

一是大力推进农民工参保。推进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

二是建立和实施居住证制度。农民工持居住证和在居住地已就业相关证明,享受子女教育、住房租购、医疗卫生等多种服务,从制度上逐步让尚未落户的农民工享有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

三是进一步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确保农民工随迁子女能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四是不断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企业、社区积极开展面向农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动。

五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继续开展“留守学生关爱行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增加投入,充分依托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农村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村推进建立儿童活动场所、托管机构等关爱服务阵地。加大农村文化设施投入,丰富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六是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民主政治权利。进一步规范职工代表大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落实农民工的民主权利。加强农民工基层党、团组织建设,注重在优秀农民工中发展党、团员,积极引导农民工参加工会,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

(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民工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农民工工作的组织协调。进一步加强市、县(市、区)农民工工作协调机制建设,增加编制,落实人员,保障经费。进一步建立健全镇(乡)政府农民工工作常设机构和专兼职岗位,充实工作力量。加强县(市、区)与镇(乡)两级之间的沟通与配合,提高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考评机制,落实相关责任。

二是加强农民工统计监测和调查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统计调查抽样方法、调查手段,充分利用联网数据,全面、系统、准确地采集农民工统计信息,掌握农民工队伍的发展变化趋势,为市、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信息依据。

三是引导农民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农民工的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国情省情市情的宣传教育,使农民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法纪教育,提高农民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倡导农民工勤于学习,不断提升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养成爱护公共环境、讲究文明礼貌、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提高农民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四是努力营造尊重关爱农民工的社会氛围。广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政策措施,宣传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进行文艺创作,开展农民工文艺创作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的作用,及时总结推广各级各部门创造的鲜活经验,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农民工、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的趋势分析篇二

许多医院过度关注毕业生的学历,入门级的学历就是研究生,低于硕士研究生的不予考虑,根本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这就导致了,很多基层医院非研究生不招,而真正需要高级人才的单位招聘不到人才,而本因该到基层医院就职的本科、专科医学生没有单位接收。这是引起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原因。

还有部分医院过度的追求工作经验。招聘条件都是3年以上工作经验、5年以上工作经验,我们不否认,医生这个岗位工作经验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医院忽视了一点,任何一位医生的工作经验都是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当然有很多小医院不具备培养人才的条件,只能是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医生,这就导致了医学生的就业路越来越窄,这是引起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另一个来自用人单位的原因。

1.就业人数上升,就业率日趋下降。

由于高等医学院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医学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人才供需之间的天平也越来越失衡,医学毕业生也不例外。

各层次医学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变为“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过于求”。重点院校比普通院校就业率要高;同一所学校内各专业就业率也有差异,预防、影像学、麻醉学和检验需求旺盛但毕业生少,临床等专业毕业生多但需求不旺,前者就业率略高于后者。但总的看来,医学生一次就业情况正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心城市更是难以插足。

2.新增岗位不足,且层次逐渐拉高。

经过多年的不断培养和补充,城市的医疗人才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有的还出现了饱和或超编,很多医疗机构正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调整,用人指标有限,难以大量接受毕业生。而医学生都渴望进入中心城市的大医院工作,但是目前大部分二甲以上医院现有医疗人员数量饱和,要想进入比较困难。大医院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比较高,除了个别岗位和特别优秀的人才,大医院的临床科室人员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李系仁介绍,大医院要硕士、博士,目前这种用人取向全国都如此,本科生多为麻醉、影像、检验等专业部门接收。其他学历的除非是特别优秀的,否则不予考虑。因为现有医疗人员数量已经饱和,招人,就是想提高质量。一家医院的人事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该院博士将享受人才引进待遇,硕士研究生享受的是“计划内指标”,而本科生实行的是“聘用制”。

3.逃避就业现实,转而走考研之路。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也做好了两手准备,一边找工作,一边准备考研,这或许就是在逃避就业现实。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在这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考研也就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既能在校园里继续享受单纯的生活,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暂时有效地规避现实的就业压力。根据了解,目前,考研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最多的选择,考研人多,落选的自然也多,因此连续考几年的也大有人在。在许多医学院校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不就业族”。“不就业族”中大部分人想考研,小部分是想申请出国留学或自主创业。在沈阳医学院,有一个班级90%的学生选择了考研,尤其是医疗专业的女生。他们说,现在医疗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很难留在大医院,他们要通过考研摆脱现有就业困境。许多同学表示,研究生是非考上不可,今年考不上,明年继续考。考研、出国留学已经被医学院校大本学生们认为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

1.就业倾向及薪资预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恶,毕业生的就业倾向也就因此而不同。有些人选择迎头而上面对困难,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当然,这些人中大部分还是希望去省、市当中的大医院,哪怕只是能去见习,积累经验,对于自己事业的发展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还有的人则会选择考研,不断学习,掌握知识,为今后找工作打下更好、更坚固的基础;当然也会有人想要出国留学,增长见识,继续深造……这些,往往都是因人而异的。而至于医学生的薪资预期问题,他们所期望的薪酬,与现实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41%的人选择xx~3000元,只有20%的人希望能挣到5000元以上。

有调查表明,毕业生毕业去向首选是东部沿海地区,达36.5%,最主要的原因是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收入水平较高;次选为中小城市,有30.6%;再次选为小城镇;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去农村医疗机构工作,待遇明显偏低和业务发展前途受限很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其中,53%毕业生认识到去农村医疗机构就业的必要性,却只有32.7%的毕业生选择会去农村医疗机构就业。

每个人对于就业,都是会有各个方面不同思考的,这因人而异。但是,大多数人的考虑,也存在着许多的共通之处:首先会考虑与自己的专业相关联的工作,来确定所挑选工作的范围;其次是考虑哪种工作更加地适合自己;再来是工作的性质,工资,与家里的远近等等这些也都是在考虑之列的。……因此,在就业的过程中,有学多的学问,也就需要很多的思考。第一个就是我们老生常谈的诚信问题:当我们考取职业医师资格证书成为难题之后,医学生们就想到通过其他的各方面的证书来提升自己的身价,所以大学期间就努力考取各种各样的技能证书,但是忽视了专业技术的学习,导致近几年的医学生的专业技术掌握程度越来越差,到医院工作后不能都达到一个毕业生应有的职业技能。这个自身的原因也导致了年医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第二,近几年的大规模扩招也波及到了医学院,原来医学院的招生分数线一直是遥遥领先,而近几年,医学院校的招生分数线也是日益降低,这就导致医学院校的生源质量不能的到保障,最终的毕业生的质量受到影响,最终也造成了年医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第三,任何人都想有一个高收入的工作,医学生也不例外,在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到自身的技能水平,自身能够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一味的考虑高薪工作,这就导致了与许多就业机会擦肩而过,这个原因也直接造成了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

师资力量雄厚的重点院校的教师都重视科研,对于本科生的教育不够重视,这就导致了毕业生质量下降,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医学生就业形势,而民办学校,对于本科甚至专科阶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视,但是自身的师资力量不够雄厚,许多私利学校都在其他学校请老师讲课,这样势必也会影响到毕业生的质量,对年医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目前,我国医疗改革正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基层医疗保健单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很多医疗机构正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调整,用人指标有限,难以大量接受毕业生;除此之外,大医院对应聘者的学历也设置了较高的门槛。而在医疗改革新时期的当下,与大城市大医院门庭若市人满为患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小医院、偏远地区医院对医学本科生有很强烈的需求。但是由于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医学生不愿意去,因此出现了一边抱怨工作难找一边抱怨人才难求的状况。不过在近两年,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提倡下,社区医院医疗设备的不断完善与政策的不断加深,所催生出的社区医院消费市场为各类的医学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其中,护理专业、外科、内科、中医学人才,都是在社区医院非常紧俏的。福瑞医生人才网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近期医药行业销售领域每天发布近2千个职位,占每天所发布职位的20%左右,医药销售代表和经理职位更出现了一“将”难求的现象。对于医药行业求职者而言,大多数销售从事的是医疗器械和一些医药产品的销售,医药行业的销售人员不同于其它行业,它对专业性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且如果是医疗器械销售,大多还要求和大型医院有着良好的关系。因此,医学生应当随时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随之调整自己的就业策略。

医学生如何应对就业?

1.降低自身期望,从实际出发。

现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医学毕业生要适时调整就业观和期望值,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面对如此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医学生理当从自己的自身环境、能力出发,适当地降低对就业的期望值,从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降低就业层次,抢先到那些目前经济虽然欠发达,但发展后劲足、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城市去施展才华。

如果大医院找不下工作,那么就去中小医院找;假若城市中找不到工作,那就应该扩宽自己的视野,适当地走向山区,走向农村,走向基层,去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一方面,可以比较有效地减缓农村地区严重缺乏医务工作者、人才的局面;两一方面,也可以使刚毕业的本科生先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同时积累经验,为以后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打下牢牢的基础。

2.提高就业能力,多参加培训。

为了增强竞争力,提高医学生学生自身素质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医学生要明确社会对自身的期望和要求,并且按照社会的需要去充实、完善及提高自己,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包括参加学校,社会举办的各项实践、辅导活动,以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正确指引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及时进行心理咨询,改变自己的消极认知,疏导不良情绪,调整就业的心态,做好心理准备,提高耐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改进自身的不足,以更好的心态培养自己的多方面能力,来促进就业。

3.拓宽就业思路,增强自信心。

医学毕业生应当拓展就业领域,不必拘泥于专业对口,敢于到那些与医学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工作,如保健、康复、美容、医药、家庭护理、计划生育、临终关怀、养老院等:要敢于从事相关职业,一些交叉学科的专业人才如保险公司的医药核赔师、医药公司的医药代表、专门处理医疗事故的律师;要敢于到那些新办的外资或私营的医院去,为自己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方便自己能个更快地寻找到更好的工作。同时,医学生要加强自己的自信心建设,给予自己充分的肯定,以更好的心态去对待现今紧张激烈的就业环境。那么,就要求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机会是非常多的,比如可以面向农村、中小卫生医疗机构和非公有制卫生医疗机构就业、面向小城镇卫生医疗机构就业、面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业、面向医疗保障部门和卫生执法监督部门就业、面向基础医学研究和相关医学领域就业、面向世界就业、就学延缓就业、创业代替就业等等,这些都是可供选择的方向。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的趋势分析篇三

掌握湖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了解和看法,更好的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1、调查对象:郑州华信学院大四学生。

220年1月15至1月25日。

大学生多当今就业形势的看法,根据当今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方向等。薪酬待遇,在校期间的表现对就业的影响。

调查发现,100%的大学生对当今就业形势都存在一定的了解。其中认为当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大学生高达67%。另外,普遍大学生都关注就业信息,且出现对就业过忧现象。从大一就开始关注就业信息的大学生高达45%,还有22%的学生在大学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就业信息,只有3%的学生在大四时才对就业信息进行关注。

从调查发现,普遍大学生对就业城市期望都较高。在调查的人群中,希望到发达的`大城市工作的人占65%,愿意到中部城市工作的人只有8%,愿意到西部工作的人更加少,只有4%。而且他们对就业的收入期望也较高。对于到小城镇工作,大部分大学生都不愿意,只把其作为后不选择。调查人群中,52%的人心目中可接受的工资都在20xx元左右,而对于1000元以下的收入没有人能接受。

3、就业依赖性大。

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最有效的找工作方法是依靠他人推荐,而并非自己的自荐与介绍。其中认为通过熟人介绍是最有效方法的大学生高达85%,通过学校推荐是最有效方法的有39%。

1、对就业信息关注。

在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都很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部分大学生都处于失业状态。而当今的信息媒体较为广泛,在校大学生对社会的接触较多,对社会就业形势的了解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较完善,是学生能较清晰的了解当今形势。

2、对职业的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见下图),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发展空间、兴趣爱好、城市位置、社会地位。导致这结果可能是由于当今社会过多的追求拜金主义,而缺乏了对工作内在价值的思考,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思考。就业观滞后。

3、就业依赖性。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求职都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普遍认为靠人际关系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导致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当今社会由于人才市场较为饱和,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各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有多重选择。在这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为,形成了一种靠人际关系上岗的潜规则。

针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小组经讨论,就关于缓解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少就业岗位并非人满为患,既存在着“人找岗位”的现象,也存在着“岗位找人”的现象。针对此,我们应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改变他们只选择在大城市就业的思想。让大学生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能只把职业活动当成谋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视个人素质的培养。

就业与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能够适应多种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业。

3、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能使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具有更深的了解,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对此,学校应多对学生开展开展就业指导。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的趋势分析篇四

就业”是大学毕业生面对市场进行自我定位,从而自主选择职业的过程。

在中国,随着“婴儿潮”和“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使该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并被赋予了多层次的社会意义。通过宏观层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经济的快速收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人才需求产生发化;新职位的涌现对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断增加;高校虽然在扩招,但学科的重复建设,以及扩招过程中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都在客观上增加了就业难度。

就业市场供求双方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高校因自身体制限制而对行业发化和市场要求的反应迟缓,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和压力。就此,我们小组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掌握湖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了解和看法,更好的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1、调查对象:郑州华信学院大四学生。

220年1月15至1月25日。

大学生多当今就业形势的看法,根据当今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方向等。薪酬待遇,在校期间的表现对就业的影响。

调查发现,100%的大学生对当今就业形势都存在一定的了解。其中认为当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大学生高达67%。另外,普遍大学生都关注就业信息,且出现对就业过忧现象。从大一就开始关注就业信息的大学生高达45%,还有22%的学生在大学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就业信息,只有3%的学生在大四时才对就业信息进行关注。

从调查发现,普遍大学生对就业城市期望都较高。在调查的人群中,希望到发达的大城市工作的人占65%,愿意到中部城市工作的人只有8%,愿意到西部工作的人更加少,只有4%。而且他们对就业的收入期望也较高。对于到小城镇工作,大部分大学生都不愿意,只把其作为后不选择。调查人群中,52%的人心目中可接受的工资都在20xx元左右,而对于1000元以下的收入没有人能接受。

3、就业依赖性大。

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最有效的找工作方法是依靠他人推荐,而并非自己的自荐与介绍。其中认为通过熟人介绍是最有效方法的大学生高达85%,通过学校推荐是最有效方法的有39%。

1、对就业信息关注。

在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都很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部分大学生都处于失业状态。而当今的信息媒体较为广泛,在校大学生对社会的接触较多,对社会就业形势的了解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较完善,是学生能较清晰的了解当今形势。

2、对职业的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见下图),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发展空间、兴趣爱好、城市位置、社会地位。导致这结果可能是由于当今社会过多的追求拜金主义,而缺乏了对工作内在价值的思考,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思考。就业观滞后。

3、就业依赖性。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求职都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普遍认为靠人际关系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导致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当今社会由于人才市场较为饱和,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各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有多重选择。在这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为,形成了一种靠人际关系上岗的潜规则。

针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小组经讨论,就关于缓解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少就业岗位并非人满为患,既存在着“人找岗位”的现象,也存在着“岗位找人”的现象。针对此,我们应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改变他们只选择在大城市就业的思想。让大学生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能只把职业活动当成谋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视个人素质的培养。

就业与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能够适应多种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业。

3、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的趋势分析篇五

班级:通信0803。

姓名:朱回。

学号:

20年7月5日。

前言:“就业”是大学毕业生面对市场进行自我定位,从而自主选择职业的过程。

在中国,随着“婴儿潮”和“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使该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并被赋予了多层次的社会意义。

通过宏观层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经济的快速收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人才需求产生发化;新职位的涌现对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断增加;高校虽然在扩招,但学科的重复建设,以及扩招过程中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都在客观上增加了就业难度。

就业市场供求双方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高校因自身体制限制而对行业发化和市场要求的反应迟缓,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和压力。就此,我们小组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掌握湖南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了解和看法,更好的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二、调查对象与手段。

1、调查对象:湖南科技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

2、调查手段: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湖南科技学。

院校园内随机选择学生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2份。

三、调查时间:20年6月26至6月28日。

四、调查内容。

大学生多当今就业形势的看法,根据当今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方向等。问卷共向学生提出了13个问题。(见附一)。

五、调查结果。

六、调查结果思考。

1、对就业信息关注。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求职都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普遍认为靠人际关系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导致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当今社会由于人才市场较为饱和,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各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有多重选择。在这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为,形成了一种靠人际关系上岗的潜规则。

七、结论。

针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小组经讨论,就关于缓解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少就业岗位并非人满为患,既存在着“人找岗位”的现象,也存在着“岗位找人”的现象。针对此,我们应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改变他们只选择在大城市就业的思想。让大学生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能只把职业活动当成谋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视个人素质的培养。

就业指导能使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具有更深的了解,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对此,学校应多对学生开展开展就业指导。

7您择业前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10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企业需要具备较高职业能力或者专业技术人才,对应届毕业生需求总量减少。

11您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

12您能接受的月收入水平是。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的趋势分析篇六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使用人群,大多数青年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形势严峻。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应届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中国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20xx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为495万人;到了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增至630万人。从20xx年开始,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规模以每年近30万人的数量增长,20xx年为699万人,20xx年为727万人,今年将达749万人。

伴随高校毕业生人数“水涨船高”,留在国内一线、二线城市工作、生活的门槛进一步提高了。据财新等媒体报道,有关部门缩减了20xx年度高校毕业生进京落户的计划指标,各中央单位在20xx年基础上指标压缩17%;毕业生进京落户条件比以往更加严格,并实施违规责任追究制等。

部分应届毕业生还反映,称已签订就业协议的国企以无法解决北京户口为由,要解除就业协议。引起应届毕业生不满的是,某一线城市对市属用人单位引进落户的应届毕业生提出年龄限制,要求毕业当年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

国内一线、二线城市高门槛、高房价、高房租的“三高”压力令大学毕业生对这里“望而却步”。据中青舆情监测室统计,在互动空间上有28.6%的人认为,今年就业形势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国内某教育协会秘书长向本报记者透露,连他们这类中介组织都有很多人求着给孩子的就业协议盖章。有的家长就说,帮忙盖章先交差,毕业后来不来就业是另外一回事。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毕竟是少数。有的网友认为,大部分高校毕业生还是要进入用人单位工作,急需解决的是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当下,国内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感到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与用人单位却普遍招不到想要的人,高校毕业生规模与社会用人需求出现结构性矛盾。

有关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国内高校压力最大的是在每年6月,开具派遣证明、毕业生离校后,巨大的就业压力就由教育部门转到了人社部门。

关于如何应对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有关人士介绍,首先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次是在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第三,在高校全面推进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等。

此外,如何帮扶大学毕业生实现有序就业和科学创业?《中国工商时报》等媒体刊文建议,一方面,建立健全与实施国家层面的就业规划,确保各类毕业生均衡有序就业。另一方面,不能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学历教育和学历待遇,对就业规划、指引、帮扶以及创业保障等一系列体系、机制进行再造或优化。

有时候你必须硬着头皮,朝着你坚持的东西走下去!加油!同学们!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的趋势分析篇七

从20xx年第一批扩招后的大学生毕业以来,就业难的问题每一年都会被舆论拾起,成为人们众说纷纭的焦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20xx年学子们在为工作奔波忙碌时,对前景似乎比以往更加迷茫。大学生面对就业市场众生相,无奈之余,只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本科生遍地都是,硕士生也没那么稀罕,博士都扩招了,所谓的高学历还能在市场上所向披靡吗?不看学历看能力,学历只不过是求职就业的“敲门砖”,很久以前人们这样说。时过境迁,曾经被人们看好的高学历在今天似乎怎么也敲不开企业的大门。

研究生白送都没人要。

根据麦可思对20xx年考研学生所做的调查显示,34%的人选择考研的理由是“就业前景好”,在众多考研理由中位居榜首。然而,研究生的就业前景真如学子们想像中那么好吗?在论坛上,有一位网友发表了“我是研究生,白送都没人要”的帖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其他网友的共鸣。在20xx年各大媒体不时爆出研究生找工作屡吃闭门羹的事件,学子这边手持高学历期盼企业能够多看自己一眼,企业那边挑挑拣拣到头来还是弃之门外。

就学历来讲,研究生在求职中处于“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位置。同样在论坛上,一位hr这样说:“我们公司只有研发部门才招研究生,其他的岗位还真是没有这个必要;如果要读研究生,那就读到博士,这样出来才会有‘销路’。”

选择考研,学子们本想以此为就业拓宽道路,期待获得可以给自己增重的学历砝码。然而,当他们走出象牙塔再次面临就业的时候,却发现学历在市场上的吸引力已大大缩水。

招聘洗碗工,要求本科学历。

20xx年厦门市公安局翔安分局要招聘一名高学历的洗碗工,其条件之高被网友怒称“这是对国家学历的藐视!”虽然在舆论的压力之下,招聘方修改了苛刻的招聘条件,丰富了工作内容,可被伤自尊的网友还是“穷追不舍”。相比之下,有些网友则显得“淡定自如”,51job论坛网友“时间换空间”回帖说:“听到这样的消息,15年前愤怒,10年前麻木,5年前呵呵一笑!”另有网友则在高唱“你伤害了我,我一笑而过,你要求贪婪我只能懦弱”。

这一事件,不仅直射学子就业难,同时也使学历贬值的问题凸现出来!

学历贬值,大学真的无用?

当所有看似残酷的'事实集中呈现我们眼前时,人们很容易草率的得出结论,读完大学,有了学历依然很难找到工作。学历贬值、大学无用论便在学子们的脑海中应运而生。

前不久,“熊猫烧香”的作者李俊提前出狱,国内一些知名it公司得知消息后纷纷向他发出邀请函。李俊因“毒”得“名”,“熊猫烧香”虽不是为“名”而作,却让大众看清这位连高中都没有考上的水泥工艺技校生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天赋。早年李俊曾在北京、广州等地闯荡过,无一例外地被数家网络安全公司因学历低而拒之门外。在51job论坛上的一项调查显示,43%的人曾遭遇过“学历歧视”,位居各种常见就业歧视的前列。

高学历敲不开企业的大门,除了埋怨社会的不公,企业的苛刻,大学生能否从自身的角度来考虑“敲门”方式存在的问题呢?在采访德勤华东区校园招聘经理胡艳红时,她一再强调:“德勤非常看重应聘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许多大学生以学不到东西为由挥霍四年的青春时光,或者为拿一纸文凭而晃晃度日,面对hr的“火眼晶晶”,这样的学生定会“原形毕露”!

高学历敲不开企业的大门的原因之一,不是学历贬值,而是学历的“含金量”降低!学生在校不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实习时不积累为人处事能力,再高的学历对于企业来说只是一张象征意义的白纸而已。

20xx年9月末媒体报道“哈尔滨大学生‘回炉’短训就业受宠”,新年伊始,广东曝出“技校生就业好过大学生”,“企业争抢技校毕业生,造成人才提前‘脱销’”等类似的新闻。即学即用的技校培训pk“华而不实”的大学教育,学子们心寒之余,不得不“识时务者为俊杰”,纷纷加入“回炉”培训的行列。

曾经有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大学生“回炉”技校是一种人才和教育资源的浪费,然而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凸显,大学毕业生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回技校“充电”的现象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同,“回炉”大学生也从当初的“个别现象”发展到今天成为一个群体。

技校生受宠,大学生“回炉”,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却需要技校的“镀金”才能真正发射光芒。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燕波在解释这一“反常”现象时说:“技校、职校不可能替代大学教育,当大学毕业生纷纷回潮读技校寻找就业出路时,拷问的不是教育体制,更深层次折射出的是当前经济结构的问题。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完善导致一些重要产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有限,社会上需要大学毕业生从事的白领岗位不足。”

挣扎在职场中的大学生千辛万苦找到工作,还来不及庆幸自己拿到了众人相传的20xx元薪酬的市场价,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统计数据无疑又一次刺伤了学子脆弱的心灵。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xx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显示:“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和有经验的青年农民工的抢手,两者工资待遇有趋同的趋势。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1岁和22岁的大学毕业生与同龄的青年农民工的工资分布进行对比,都是“千元档”,甚至青年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略高于大学毕业生。”

社科院的这一统计也许是无心之举,可已经觉得倍受歧视的学子们这下似乎又被揭了伤疤。媒体上沸沸扬扬的炒着“大学生与农民工同酬”,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也表示:“部分青年农民工进入劳动力市场较早,积累了经验技能,具备一定的就业竞争力,可能会与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就业竞争关系。”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的趋势分析篇八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这个寒假,我采访了一位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学姐,了解到了当前就业的前景和存在困难,并通过调查以及查询资料,以找到问题并求得解决方案。

1、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二、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面对现在的社会,面对大学生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面对下岗工人的事实。企业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也是特别的挑剔。优中选优,而相对的那些不为所知的个人素质也进入了选择之列。

1、部分企业最看重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

从下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最需要大学生所具有的能力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是外语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分别占35.56%和34.66%,由此可见,在大学校园里,最主要的还是学习这一块,这也同时解决了大学生到底应以学习为主还是以工作为主的困惑。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也日趋细致,所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趋势。在招聘中企业也越发的重视员工的专业技能,因而在缺乏一个统一的客观的专业技能评价标准的情况下,企业选择了首先了解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这样的趋势: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专业化复合型”转变,在要求员工具有出色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求员工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业认为大学生综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数企业很是看重应聘者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于成绩与学历,社会应该更看重员工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也会是当今学生注重培养的能力。

3、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较高。

现阶段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61.90%的企业将思想道德列为对毕业生的特别要求),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为了应对目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诚信的表现以及逃避人力资源风险而采用的措施。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也日趋务实,在招聘中学历、学校名气等因素所占比重都日趋合理,企业的评价标准更加合理。

但是,还存在不少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别等,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造成就业歧视,影响企业形象。

三、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和能力。

1、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

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并且要具有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许多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品质之一。所谓有敬业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责任心的人,以圆满完成工作来衡量自己,而不用升迁和报酬来衡量自己。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应该体现在以下4方面的素质: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2、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能力。

1)对社会认识能力: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是由于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巨大不同和大学生总体上缺乏社会锻炼而造成的。

2)对自身认识能力:对自身的认识能力是由于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而导致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错误判断(通常是高估)。

因此,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用辨证的方法将两句话连在一起,就具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的:首先,要做事,先做人。作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必要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素质,尤其是成功必备的为人处世准则,才能在做事中正确思考、正确决断,最终取得成功。其中最起码、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坚守信用,行事专一。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由此可见,信用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他的人生成败,也与事业的成败息息相关。做人行事专一,持之以恒,认准目标,决不放弃,才能感天动地,化作精神,永世长存。另一方面,学会做事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将事情做好,做出成绩,是我们努力前进的目标,同时又对做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业有成并惠及他人,是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将做人与做事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只有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能依靠他的能力和修养去赢得别人的尊重与支持。

四、结论及建议:

1、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并与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等等。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3、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的趋势分析篇九

我校青少年书法教育活动坚持多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20xx年被评为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组织工作先进集体”;20xx年被评为江苏省第三届中小学书法展示赛优秀组织单位;20xx年11月被《书法报》社授予“全国硬笔书法实验基地”,被评为江苏省第四届中小学书法展示赛优秀组织单位;20xx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被评为“好字行天下杯”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写大赛暨现场总决赛优秀组织单位等。学校师生在国家级、省级书法比赛中获奖一百多人次。目前,学校书法教育已逐渐形成特色,飘香翰墨已逐渐浸润师生心田。

现将我校开展书法教育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根据《关于加强连云港市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通知》和《连云港市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方案》,我校成立了书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室为核心,逐步形成了教务处督导评价、年级组具体落实、书法工作室专业引领、语文教师组织指导的四级管理网络,确保了书法教育工作有组织、有制度、有计划、有措施、有活动、有评价,各项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

20xx年学校聘请了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会员、书法报社全国硬笔书法讲师团专家成员、赣榆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杨光担任专职书法教师,成立了书法工作室,负责书法兴趣小组活动和全校师生书法专业指导工作。

每年暑假,由书法工作室负责组织教师“三笔字”培训,要求全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至今有两期150多位学员毕业,第三期培训拟于今年暑期进行。

学校还不定期地聘请外来名家举行讲座。20xx年3月,中国通用格发明人、写字教育家、书法家黄德廉先生来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通用格写字法”培训。他从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总结出“十二字”书法精髓,为教师提供了一条快速规范写好汉字的有效途径,也为教师辅导学生写好汉字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指导方法。推动了华杰书法教学的发展。

20xx年我校组织一百多位教师参加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第七届教师“三笔字”书写大赛,杨光老师获硬笔一等奖和毛笔一等奖;刘健、王有亮、顾绍蕾、郝田媛等老师分别获得毛笔、硬笔六个二等奖,另有十九人三等奖,五十六名优秀奖,获奖率在80%以上。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通过培训和比赛活动,教师的书法技能得以提高,基本上满足了日常教学需要。

书法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为了使学生真正能写好汉字,学校对学生写字能力的训练分成四个板块进行。

一是开设写字课。七八年级每周开设书法课一节,利用周四或周五大课间时间进行训练。

有段时间,由我校刘建老师书写语文教材中的规范汉字,提供给学生使用。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和摸索,由杨光老师负责,组织编写了书法校本教材三本,教材内容涵盖硬笔楷书、行楷书和毛笔字。目前师生统一使用杨光老师编写的书法校本教材,训练以硬笔为主、兼习毛笔。教师根据教材安排和教学需要,制定写字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

学校要求利用书法课进行书写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书写习惯。“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是书法教育的核心文化,更是我们的.教育目标。

二是落实每天练习。学生利用中午二十至三十分钟时间练字,由班主任管理,语文老师指导。每天的练习,巩固了写字课的教学成果,提高了学生常态书写的水平。

三是开展书法兴趣小组。为了培养特长学生,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都利用下午大课间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学生书法兴趣小组命名为“展怀书院”,有专业的书法老师指导,内容以毛笔为主。学生在学习书法技能的同时,掌握书法的基本理论,丰富自身的素养。兴趣小组学生每年为学校书画展提供大量优秀作品,许多作品直接展示在教学楼墙面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是坚持日常写字规范。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以来,“三环五模六度”模式坚持五分制多元评价标准,其中“美观性”一项要求“板书工整,要点清晰,概括性强,有吸引力”。此外,学生使用校本导学案有“书写等第”的评价;每学期教务处组织的校本视导将书写作为检查的重要内容予以量化评估。这样,每堂课上,每一次作业,学生都要认真书写,教师都要认真指导和要求。规范书写已形成常态。

学校每学期初举行一次“振兴写字”启动仪式。由校领导和书法教师参加,对全体学生进行写字教育。

每学期举办一次师生书画展。每年元旦和五月校庆之前,学校出资,美术组组织,全体师生舞文弄墨,画画儿、写字。很多人要提前一段时间训练,以争取拿奖。

每学期举办书法教学观摩课活动。由杨光、刘建等老师执教,全体语文老师参加,研究书法教学,提高教师书法课的教学水平。

每学期开展一次班级文化展评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班级环境氛围设计、学生学习小组展示环境设计等,师生书法作品和板书书写评比纳入班级考评,分三个等级奖励。

学校还与澳大利亚官方牵头,与马斯顿学校和叶柔嘎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实施学生互访交流事宜。20xx年常务副校长杨国诗带领访学团与澳洲姊妹学校进行访学交流,师生书法作品漂洋过海,成了双方感情交流的纽带。

此外,学生每学期手抄报评比由团委组织,参加省市各级比赛由美术组组织,活动很多不能一一赘述。仅以20xx年为例,我校一百余名学生参加书法报社和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横峰杯”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写大赛,刘常羽荣获金奖,另有两人获银奖,七人获优秀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书法兴趣,培养其对书法的深厚感情,学校下力气美化校园。和以前相比校园环境有了很大变化。

学校新改建的大门宏伟典雅,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的九字校名,颇有“龙腾虎卧”的气概。进门迎面的文化石上由杜军方撰文、杨光书写的《华杰赋》,颇有“铺陈流畅”的风范。“中华英杰”墙上历代先贤鲜明的形象和沉郁的.文字在时刻激荡着学生的情怀。校园西隅的“百草园”,石刻的“野草”、“朝花夕拾”等汉字,配上鲁迅的训导话语,发人幽思。国粹廊的楹联等书法作品,令人流连忘返……校园内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文化气息,为现代化教育,为学生求学成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在正对校门的英华楼上,六个大字“华杰创造未来”赫然映入眼帘;悦读厅内闪耀着“我们从这里走向世界”,一只只稚嫩的小手触摸着大厅内的地球仪,教育的国际视野悄然印在学生的心目中。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的趋势分析篇十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综合素质不符合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而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应教育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加强能力培养,树立诚信意识,学会职业规划.

作者:王b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310023刊名:新西部(下半月)英文刊名:newwest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4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主观原因对策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的趋势分析篇十一

1、减少结构性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到村任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通过放松户籍限制、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工作;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积极吸纳和稳定大学毕业生。

2、减少或推迟供给:加大力度落实部队征兵更多面向大学生;研究生或第二学位扩招。通过见习实习制度,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4、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所有高校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同时将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提供职业介绍,培训等系列服务。

5为困难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援助。

(四)针对返乡农民工的政策措施。

1、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益;稳定粮食和食品价格,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务农提高收入。

2、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3、一些劳动力输出地方已经出台支持返乡农民工的政策:3个月以上未能重新就业的,当地政府可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的70%给予失业救助,救助期不超过半年。上述政策措施对稳定现有的就业岗位、解决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农民工群体和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将发挥作用,但还远不足以消除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局势的影响,需要全社会各方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的趋势分析篇十二

1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国家高校扩招的政策实施,大众化教育毕业生太多,遍地都是。但工作少,竞争就很激烈。因此国家不再负责包分配,毕业生必须自己去寻找工作。但是劳动力市场信息又杂又多,找工作很不容易。

并且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经济景气的影响,就业形势度出现非常严峻的局面。20第四季度以来,新增就业人数明显下降,失业率也不断上升。各项数据显示,当前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下我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当前就业形势的合理分析,不但能够为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也能为改变当前的就业形势提供一下参考。

纵观改革开放30年,中国青年就业观念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服从分配、走向开放、自主择业。

服从分配――计划体制遗留阶段:从1978年到1980年代中期,在计划经济体制惯性的影响下,农村青年与广大农民一样还不能自由流动;城市青年中,由于高等教育仍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就业实行的是“统包统分”,由国家包下来分配工作,负责到底。

走向开放――“民工潮”和城镇青年的双向选择: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中期,国家的就业管理制度有所松动。之后,政府又进一步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允许和鼓励农村劳动力的地区交流、城乡交流和贫困地区的劳务输出,于是带来大规模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民工潮”,农村青年就业的观念逐渐走向开放。

自主择业――追求发展的多元化时代:1990年代中后期-至今。农村青年就业199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农村青年开始在城市工作、生活甚至定居。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青年在就业选择上走出了“糊口策略”,外出务工也不再以“赚钱”为第一原则,而是以“经济理性人”形象把寻求发展放在第一位;不再甘愿充当城市的“过客”,而是力争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想成为城市的一员。

2.1就业困难程度急剧增加。

大学生从20多年前的佼佼者成为一个集中的弱者群体。年之后,不少大学生开始出现失业或者隐形失业的状况,到年大学生失业问题开始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能够影响劳动者就业的因素,已经远远不限于本国国内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高校毕业生自身素质能力,更多或更宽的是来自于全球经济状况和国内外的'人才竞争力。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就业困难急剧增加。

2.2就业时的薪酬难以接受。

即使是就业了的大学生,也在面临微薄的收入与生活支出的巨大压力。大学生经过了最少15年的教育过程,但是15年后只有2000+的工资时,如果在一线城市独立生存的话,这些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的体面生活支出。这让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更加艰难。对于那些借助国家贷款或者是生源地贷款的毕业生而言,他们的生活压力就更大了。

2.3就业难对后期教育的影响。

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产业链。如果大学生无法就业的话,还会影响到无数中小学生家长的观念意识。中小学生家长就会反思,自己给孩子进行了大笔的投资,而且学生学习很刻苦、很努力、成绩也很好,但结果却是找不到工作。这不仅浪费了金钱、牺牲了孩子的美好童年,还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当中小学生家长观念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的时候,直接会影响到教育这个产业链,以及依附于教育的附属产业,进而影响整个中国的经济形态。

3.1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扩招)。

数的增加,找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也就越来越难了。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但从国家长远的利益看,高校的扩招也是迫不得已的一个选择。

3.2教育机制的弊端。

有的专业过热,出现了扎堆的现象,有的专业则无人问津,人才过缺。很多的大学生在大学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没有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与大学教育的机制有关系,很多教育活动只是走走秀,搞搞形式,表面是完成了教育的任务,没有深入激发学生的潜能。

3.3高校毕业生自身问题。

大学生就业大多数集中到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这样就造成了重东部,轻西部;重高层,轻基层的不合理分布。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某种程度是相对的过剩,这与大学生的观念选择就业造成空间布局不合理密切相关。

高校毕业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过程中,脱离了高中那种艰难的学习生涯,认为大学就是用来玩的,以至于到毕业的时候不能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导致面试的时候被用人单位不予录用。

4针对性对策。

4.1国家和社会方面。

例如针对大学生当前的就业问题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稳定的就业环境和公平的就业机会;加快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拓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4.2学校方面。

学校应不断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拓宽学生知识面。切实培养具备各种综合技能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大学生要在工作中得到实现自身价值也离不开创新,学校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大学生有能力进行自主创业,才能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给自己创造就业机会。

4.3高校毕业生自身。

(1)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实现自身价值,在认真学习好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汲取书本以外的营养,以满足社会对所需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

(2)要有创新能力。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对会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能够降低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3)培养责任意识。毕业生在求职前一定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在工作中积极肩负自身的责任,以呼唤人才市场的责任感与诚信,为自己的求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做事要坚持到底,不要轻易的跳槽。要有责任意识,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

参考文献。

[1]李迎军.大学生就业――高校的责任与对策.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

[2]刘晖,马良,张彩霞.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的趋势分析篇十三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下降,供需比日趋上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难在以下几点:一,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加,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二,受长期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影响,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一方面,县,市中小企业急需人才,一方面部分毕业生不愿去第一线,去基层,有业不就的错位现象依然存在。毕业生的基层意识和创业意识有待加强,有待做更加细致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三,高校毕业生流向不够合理。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流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这些地区往往占据各种优势,而且吸引人才的力度较大,形式多样。

1、社会原因,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自身原因,很多大学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

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

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的趋势分析篇十四

许多医院过度关注毕业生的学历,入门级的学历就是研究生,低于硕士研究生的不予考虑,根本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这就导致了,很多基层医院非研究生不招,而真正需要高级人才的单位招聘不到人才,而本因该到基层医院就职的本科、专科医学生没有单位接收。这是引起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原因。

还有部分医院过度的追求工作经验。招聘条件都是3年以上工作经验、5年以上工作经验,我们不否认,医生这个岗位工作经验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医院忽视了一点,任何一位医生的工作经验都是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当然有很多小医院不具备培养人才的条件,只能是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医生,这就导致了医学生的就业路越来越窄,这是引起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另一个来自用人单位的原因。

1.就业人数上升,就业率日趋下降。

由于高等医学院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医学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人才供需之间的天平也越来越失衡,医学毕业生也不例外。

各层次医学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变为“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过于求”。重点院校比普通院校就业率要高;同一所学校内各专业就业率也有差异,预防、影像学、麻醉学和检验需求旺盛但毕业生少,临床等专业毕业生多但需求不旺,前者就业率略高于后者。但总的看来,医学生一次就业情况正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心城市更是难以插足。

2.新增岗位不足,且层次逐渐拉高。

经过多年的不断培养和补充,城市的医疗人才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有的还出现了饱和或超编,很多医疗机构正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调整,用人指标有限,难以大量接受毕业生。而医学生都渴望进入中心城市的大医院工作,但是目前大部分二甲以上医院现有医疗人员数量饱和,要想进入比较困难。大医院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比较高,除了个别岗位和特别优秀的人才,大医院的临床科室人员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李系仁介绍,大医院要硕士、博士,目前这种用人取向全国都如此,本科生多为麻醉、影像、检验等专业部门接收。其他学历的除非是特别优秀的,否则不予考虑。因为现有医疗人员数量已经饱和,招人,就是想提高质量。一家医院的人事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该院博士将享受人才引进待遇,硕士研究生享受的是“计划内指标”,而本科生实行的是“聘用制”。

3.逃避就业现实,转而走考研之路。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也做好了两手准备,一边找工作,一边准备考研,这或许就是在逃避就业现实。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在这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考研也就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既能在校园里继续享受单纯的生活,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暂时有效地规避现实的就业压力。根据了解,目前,考研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最多的选择,考研人多,落选的自然也多,因此连续考几年的也大有人在。在许多医学院校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不就业族”。“不就业族”中大部分人想考研,小部分是想申请出国留学或自主创业。在沈阳医学院,有一个班级90%的学生选择了考研,尤其是医疗专业的女生。他们说,现在医疗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很难留在大医院,他们要通过考研摆脱现有就业困境。许多同学表示,研究生是非考上不可,今年考不上,明年继续考。考研、出国留学已经被医学院校大本学生们认为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

二、毕业生方面。

1.就业倾向及薪资预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恶,毕业生的就业倾向也就因此而不同。有些人选择迎头而上面对困难,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当然,这些人中大部分还是希望去省、市当中的大医院,哪怕只是能去见习,积累经验,对于自己事业的发展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还有的人则会选择考研,不断学习,掌握知识,为今后找工作打下更好、更坚固的基础;当然也会有人想要出国留学,增长见识,继续深造……这些,往往都是因人而异的。而至于医学生的薪资预期问题,他们所期望的薪酬,与现实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41%的人选择~3000元,只有20%的人希望能挣到5000元以上。

2.就业地域意向。

有调查表明,毕业生毕业去向首选是东部沿海地区,达36.5%,最主要的原因是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收入水平较高;次选为中小城市,有30.6%;再次选为小城镇;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去农村医疗机构工作,待遇明显偏低和业务发展前途受限很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其中,53%毕业生认识到去农村医疗机构就业的必要性,却只有32.7%的毕业生选择会去农村医疗机构就业。

3.就业过程思考。

每个人对于就业,都是会有各个方面不同思考的,这因人而异。但是,大多数人的考虑,也存在着许多的共通之处:首先会考虑与自己的专业相关联的工作,来确定所挑选工作的范围;其次是考虑哪种工作更加地适合自己;再来是工作的性质,工资,与家里的远近等等这些也都是在考虑之列的。……因此,在就业的过程中,有学多的学问,也就需要很多的思考。第一个就是我们老生常谈的诚信问题:当我们考取职业医师资格证书成为难题之后,医学生们就想到通过其他的各方面的证书来提升自己的身价,所以大学期间就努力考取各种各样的技能证书,但是忽视了专业技术的学习,导致近几年的医学生的专业技术掌握程度越来越差,到医院工作后不能都达到一个毕业生应有的职业技能。这个自身的原因也导致了年医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第二,近几年的大规模扩招也波及到了医学院,原来医学院的招生分数线一直是遥遥领先,而近几年,医学院校的招生分数线也是日益降低,这就导致医学院校的生源质量不能的到保障,最终的毕业生的质量受到影响,最终也造成了年医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第三,任何人都想有一个高收入的工作,医学生也不例外,在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到自身的技能水平,自身能够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一味的考虑高薪工作,这就导致了与许多就业机会擦肩而过,这个原因也直接造成了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

三、用人单位有问题,医学生有问题,高校同样存在问题。

师资力量雄厚的重点院校的教师都重视科研,对于本科生的教育不够重视,这就导致了毕业生质量下降,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医学生就业形势,而民办学校,对于本科甚至专科阶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视,但是自身的师资力量不够雄厚,许多私利学校都在其他学校请老师讲课,这样势必也会影响到毕业生的质量,对年医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的趋势分析篇十五

我校青少年书法教育活动坚持多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20xx年被评为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组织工作先进集体”;20xx年被评为江苏省第三届中小学书法展示赛优秀组织单位;20xx年11月被《书法报》社授予“全国硬笔书法实验基地”,被评为江苏省第四届中小学书法展示赛优秀组织单位;20xx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被评为“好字行天下杯”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写大赛暨现场总决赛优秀组织单位等。学校师生在国家级、省级书法比赛中获奖一百多人次。目前,学校书法教育已逐渐形成特色,飘香翰墨已逐渐浸润师生心田。

现将我校开展书法教育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根据《关于加强连云港市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通知》和《连云港市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方案》,我校成立了书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室为核心,逐步形成了教务处督导评价、年级组具体落实、书法工作室专业引领、语文教师组织指导的四级管理网络,确保了书法教育工作有组织、有制度、有计划、有措施、有活动、有评价,各项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

20xx年学校聘请了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会员、书法报社全国硬笔书法讲师团专家成员、赣榆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杨光担任专职书法教师,成立了书法工作室,负责书法兴趣小组活动和全校师生书法专业指导工作。

每年暑假,由书法工作室负责组织教师“三笔字”培训,要求全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至今有两期150多位学员毕业,第三期培训拟于今年暑期进行。

学校还不定期地聘请外来名家举行讲座。20xx年3月,中国通用格发明人、写字教育家、书法家黄德廉先生来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通用格写字法”培训。他从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总结出“十二字”书法精髓,为教师提供了一条快速规范写好汉字的有效途径,也为教师辅导学生写好汉字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指导方法。推动了华杰书法教学的发展。

20xx年我校组织一百多位教师参加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第七届教师“三笔字”书写大赛,杨光老师获硬笔一等奖和毛笔一等奖;刘健、王有亮、顾绍蕾、郝田媛等老师分别获得毛笔、硬笔六个二等奖,另有十九人三等奖,五十六名优秀奖,获奖率在80%以上。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通过培训和比赛活动,教师的书法技能得以提高,基本上满足了日常教学需要。

书法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为了使学生真正能写好汉字,学校对学生写字能力的训练分成四个板块进行。

一是开设写字课。七八年级每周开设书法课一节,利用周四或周五大课间时间进行训练。

有段时间,由我校刘建老师书写语文教材中的规范汉字,提供给学生使用。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和摸索,由杨光老师负责,组织编写了书法校本教材三本,教材内容涵盖硬笔楷书、行楷书和毛笔字。目前师生统一使用杨光老师编写的书法校本教材,训练以硬笔为主、兼习毛笔。教师根据教材安排和教学需要,制定写字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

学校要求利用书法课进行书写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书写习惯。“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是书法教育的核心文化,更是我们的.教育目标。

二是落实每天练习。学生利用中午二十至三十分钟时间练字,由班主任管理,语文老师指导。每天的练习,巩固了写字课的教学成果,提高了学生常态书写的水平。

三是开展书法兴趣小组。为了培养特长学生,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都利用下午大课间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学生书法兴趣小组命名为“展怀书院”,有专业的书法老师指导,内容以毛笔为主。学生在学习书法技能的同时,掌握书法的基本理论,丰富自身的素养。兴趣小组学生每年为学校书画展提供大量优秀作品,许多作品直接展示在教学楼墙面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是坚持日常写字规范。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以来,“三环五模六度”模式坚持五分制多元评价标准,其中“美观性”一项要求“板书工整,要点清晰,概括性强,有吸引力”。此外,学生使用校本导学案有“书写等第”的评价;每学期教务处组织的校本视导将书写作为检查的重要内容予以量化评估。这样,每堂课上,每一次作业,学生都要认真书写,教师都要认真指导和要求。规范书写已形成常态。

学校每学期初举行一次“振兴写字”启动仪式。由校领导和书法教师参加,对全体学生进行写字教育。

每学期举办一次师生书画展。每年元旦和五月校庆之前,学校出资,美术组组织,全体师生舞文弄墨,画画儿、写字。很多人要提前一段时间训练,以争取拿奖。

每学期举办书法教学观摩课活动。由杨光、刘建等老师执教,全体语文老师参加,研究书法教学,提高教师书法课的教学水平。

每学期开展一次班级文化展评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班级环境氛围设计、学生学习小组展示环境设计等,师生书法作品和板书书写评比纳入班级考评,分三个等级奖励。

学校还与澳大利亚官方牵头,与马斯顿学校和叶柔嘎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实施学生互访交流事宜。20xx年常务副校长杨国诗带领访学团与澳洲姊妹学校进行访学交流,师生书法作品漂洋过海,成了双方感情交流的纽带。

此外,学生每学期手抄报评比由团委组织,参加省市各级比赛由美术组组织,活动很多不能一一赘述。仅以20xx年为例,我校一百余名学生参加书法报社和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横峰杯”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写大赛,刘常羽荣获金奖,另有两人获银奖,七人获优秀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书法兴趣,培养其对书法的深厚感情,学校下力气美化校园。和以前相比校园环境有了很大变化。

学校新改建的大门宏伟典雅,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的九字校名,颇有“龙腾虎卧”的气概。进门迎面的文化石上由杜军方撰文、杨光书写的《华杰赋》,颇有“铺陈流畅”的风范。“中华英杰”墙上历代先贤鲜明的形象和沉郁的文字在时刻激荡着学生的情怀。校园西隅的“百草园”,石刻的“野草”、“朝花夕拾”等汉字,配上鲁迅的训导话语,发人幽思。国粹廊的楹联等书法作品,令人流连忘返……校园内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文化气息,为现代化教育,为学生求学成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在正对校门的英华楼上,六个大字“华杰创造未来”赫然映入眼帘;悦读厅内闪耀着“我们从这里走向世界”,一只只稚嫩的小手触摸着大厅内的地球仪,教育的国际视野悄然印在学生的心目中。

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我校书法教育才刚刚起步,目前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兴趣不浓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所以我们将继续加大研究探索的力度,努力把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提升为理论,更好地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根基的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