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概括心得感悟(汇总20篇)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概括心得感悟(汇总20篇)



感悟让我们从琐碎的生活中抽离出来,看到大千世界的美妙和奇迹。如何写一篇真实而深刻的感悟?首先,要用心去感受和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感悟源自于生活,以下是一些真实而深刻的感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概括心得感悟篇一

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的报告厅里,同事和弟子们都表现出明显的紧张和兴奋,而袁隆平依旧和自己一样,眼睛亮亮的,露出调皮的笑容,和两个月前活跃在气排球场上的平静神态没什么区别。那篇薄薄一页的演讲稿拿在手里,他几乎不看。

这让记者想起了5月份他在长沙的新闻发布会上把演讲扔到一边的情况。袁隆平在会上发言显示了他的“大师风范”。

“我有两个野心。”

“请这么多领导和高层人士来听报告,我感到很不安,我并没有大家赞扬的那么好,我听之有愧。我觉得光荣应该属于国家,属于从事杂交水稻工作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干部。”对于同事们的夸赞,袁隆平表现出的是一个科学家的谦逊。

对于自己的功绩一带而过的袁隆平,在谈到超级水稻时却显得兴致勃勃:“今生,我还有两个心愿,也可以说是我的两个雄心壮志。”

拥有老骥伏枥精神的袁隆平说,他的第一个心愿就是争取在20xx年实现第三期超级杂交稻大面积示范亩产900公斤的目标。

“计划到20xx年在全国推广6000万亩,产出现有8000万亩所产的粮食,也就是说,等于增加了20xx万亩耕地,可多养活3000万人!”说到这儿,站在演讲台前的袁隆平抬起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第二个心愿,是在国外进一步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现在,全世界有22亿亩水稻,如果其中一半种杂交水稻的话,所增加的粮食可多养活4—5亿人。”

袁隆平不到10分钟的报告,被全场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打断。

“这一天早该来了”

在人头攒动的会场中,记者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前排忙碌,照相机、摄像机全副武装,时而对准讲台,时而对准细心聆听报告的领导和观众,她就是袁隆平身边的秘书辛业芸,记者与她在长沙曾有一面之缘。

在她休息的空当,记者抓住了这个大忙人。

“今天我太激动了,就像过年一样。”辛业芸眼眶微微发红。

“袁老师对于祖国、人民和全人类的贡献太大了,我以前也曾陪他到过很多地方作报告,甚至去过美国,但是,在人民大会堂的报告,这是第一次。我觉得袁老师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太大了,我始终觉得袁老师应该有一场这样的报告会,他早就该站到今天这样的演讲台上。”辛业芸激动得语调微微发颤。

一转身,又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了记者的眼帘,袁隆平的儿媳,也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工作的段美娟,也手举相机对准了演讲台,准备将这历史性的一刻记录下来。

“爸爸这次过来穿的还是20xx年来北京领国家最高科技奖时买的那套降价西服,这么多年,这套西服就是他每次出席重要会议的礼服。”看到台上的袁隆平,儿媳段美娟说:“平常很少能看到爸爸穿得这么正式,都是方便下田的休闲装。”

爷爷的梦。

在报告会进行到尾声时,演讲台上出现了8个身穿白色小纱裙、头扎羊角辫的可爱娃娃,她们是来自湖南第一师范附小的小学生们。稚嫩的孩子们用她们甜美可爱的童声,将一首《爷爷的梦》献给了她们心中可爱可敬的科学家爷爷———袁隆平。

亲爱的爷爷请允许我,一个吃着您发明的稻米长大的孩子来告诉您我内心的秘密和梦想———长大了我也要做科学家接过您手里的接力棒心怀世界,正直善良让所有的人都远离饥荒我也要成为天空中最亮的星星就紧挨在您的身旁我也要让世界的夜空因为我们中国人的存在变得更加美好,更加闪亮!

站在一旁的袁隆平看着孩子们可爱的模样,满脸的笑意,这位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人民科学家望向孩子们的笑眼里,也蕴含了对这些科学“种子”们的殷殷希望。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概括心得感悟篇二

暮色正近,水汽顺着草根儿往上爬,月儿悬在半空。月下一壁山崖,如一把刀平切下来,草木不生。再往下,隐约有一个人影从山腰向那壁上缓慢挪动。

“那个就是黄大发。”同行的遵义市播州区委组织部的一位同志笑道,一行人便从山脚追将上去,没几步,露水便将鞋面打得湿透。抬头看黄大发,他却已经驻身,一支烟噙在唇间,喷出的烟雾使他的面目更加模糊。

及至近前,黄大发未等众人喘口粗气,复又转身向上攀去,只隔着几人看见他头发灰白。再行十几分钟,竟见到一片稻田,如阶梯般层层叠在这陡坡上,正讶异间,却见稻谷掩映间一条石渠蜿蜒曲折。

溯渠而上,便到壁立处,这渠便从这绝壁中穿凿而来,如一条链子挂在人脖颈处。“这就是大发渠。”同行者介绍,“这是草王坝的救命渠!”

老人蹲下身去,撩一捧清水起来,招呼记者,“这水能喝嘞!”话匣打开,老人讲起这渠的来历。“‘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谷沙,过年才有点米汤喝。’这首民谣一直唱到1995年,那时候的草王坝,没水、没电、没路,群众一年到头吃包谷饭。”

与草王坝缺水的窘境相比,几公里外的野彪村却水源富足。只可惜两村之间被大山绝壁隔断,草王坝只能望水兴叹。1959年,23岁的黄大发被推选为村里的大队长,立誓修渠引水。

然而,10余年的修渠,测量靠竖起竹竿,两边人用眼睛瞄;没有水泥,沟壁直接糊上黄泥巴。“当时根本不知道什么导洪沟、分流渠。”洪水一来,几下子就把沟渠冲垮了。修修补补十几年,水就是进不了草王坝。村民们心灰意冷了,纷纷打起退堂鼓,修渠的事情一搁就是十几年。

在一次全乡大会聚餐时,一个干部打趣黄大发:“黄书记,是大米饭好吃,还是你们草王坝的包谷沙好吃呢?”1989年,已是53岁的黄大发,向组织申请到乡水利站跟班学习。“三年时间,掌握了修渠的技术,摸清了其中的奥妙。”

回村再开动员会,有村民抵制,为首的就是黄大发的舅公杨春发。“大发,你要把水引过来,我拿手板心给你煮饭吃。”但会散后,杨春发还是悄悄将39元钱塞进黄大发的手里。

几斤黄豆、几只鸡、几斤蜂糖,陆陆续续凑到村干部手中,以便黄大发和村干部们拿到场口卖了换钱买材料。1992年春,水渠动工。

每天,200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开到山崖,施工队在前面用油钻机凿石壁打槽,村民在后面跟着填土方,干得热火朝天。

道路不通,是制约修渠的一大困难。有一次,黄大发去城里拉水泥回来,到离草王坝30公里的地方突然下大雨涨水,车陷入泥潭。天又黑了,黄大发怕水泥被偷,就睡在水泥上,淋了一整夜的雨水。第二天,黄大发在附近通过当地村支书找来十多个人帮忙,才把车推出了泥潭。水泥运到村里,村民们又用背夹,一袋袋步行六公里爬坡上坎背上大山。

擦耳岩是水渠最艰险的一段,壁立千仞,看着就叫人两腿打颤。黄大发们硬是靠着风钻和钢钎、二锤这些简单工具,在离地面高近300米的悬崖上开凿出一条长170米的水渠。

就这样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两年多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大渠终于竣工。那天,全村杀猪摆席,隆重地举行庆功宴,黄大发和村民们都流下了热泪。

汩汩清水流到草王坝,不仅解决了数百户群众人畜饮水难,还可满足稻田灌溉用水。草王坝从此旱涝保收,彻底结束了滴水贵如油的历史。有了水渠保障,黄大发又带领群众开展“坡改梯”,稻田从240亩增至720亩。昔日草王坝的荒山荒坡,如今变成了良田。

如今的草王坝,虽然还没有脱贫,但是百姓的荷包却日渐鼓起来。养殖成了每家每户的产业,少则一两头猪,多则二三十头牛、百多只羊。黄大发自己家,每年最少养两头大肥猪。“单是卖猪,一年少说也能挣个四五千。”黄大发咧开嘴,稀稀落落的牙却难掩笑容。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概括心得感悟篇三

“赵支书,最近这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很严重,你看看,我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2月2日早上,某市某苗族乡腰岩村疫情防控值守点来了一位村民,是白泥组村民某。

于是,一辆摩托车、一台小喇叭和一张口罩,组成某开展疫情防控宣传的全部装备。

据村党支部书记赵庆友介绍,按照乡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从1月28日开始,腰岩村就开始利用“村村响”大喇叭和宣传车在全村各组道路上循环播放防疫宣传音频,2月2日早上,某自愿加入疫情防控宣传工作。

“现在新型冠状病毒严重传染,请大家不要出门摆寨,不要聚会打麻将,不要吃酒、吃野味,这个特殊时期,请大家在家好好待到......”一段段接地气的广播宣传,让乡间小道更加“热闹”起来。

在宣传过程中,某坚持不用上级下发的普通话版本宣传音频,而是在村组干部的帮助下将其理解透彻后,自行录制的本土方言,“讲本地话,大家听得懂。”某说。

为了让村民听得清楚内容,他的车子开得很慢,路上要是遇到行人,或者到达一处民房,某都会停下来入户宣传,确认该户已经了解疫情的严峻形势并且自觉居家不随意外出后方才离开。村子不大,但走走停停,怎么也要大半天的时间。

“虽然这样更累,但是精准性更高。”某说到。

面对疫情防控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人手不足的情况,某苗族乡党委、政府向全乡人民发出号召令。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党员之一,某通过网络和电视早早了解到此次疫情的严重性,并且叮嘱亲戚朋友做好一切防护工作。当乡里发出全员号召令时,他放弃在家陪伴妻女的时间,果断报了名,自愿加入防疫一线,与全村干部群众一起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

“我是村民,但我更是党员,国家在这种危机的时候我就应该冲到前面。”62岁的某说道。

像某这样自发加入防疫宣传工作的人还有很多,如沙鹅村返乡大学生张宝、陈韦,马连村村民郭家林等人,组成了村级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概括心得感悟篇四

细微之处见精神,艰难之时显品格——_同志抗击疫情事迹实录(公司)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形势十分严峻,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全力防控疫情。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无数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奔赴一线,无数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守护人民的健康和安全,他们不计报酬、无谓生死。同样,为保护公司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企业的稳健发展,有一群群的共产党员和先进人物在接续奋斗,他们的事迹平凡而又熠熠生辉。公司综合管理部的_,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在_同志20__年度考核表中,主管领导对其评语的是:“尽心尽力服好务,勤勤恳恳老黄牛”。在后勤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的他,一直坚持“后勤无小事”的信条,用心做好每一件在别人看来不起眼的小事、琐事。

这次疫情防控,正值春节长假,他虽不是值班人员,但他几乎每天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忙碌,胸怀大局,不计得失。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时的初心和信念。

一、认真安排好每一个细节。

为有效应对和防控疫情,公司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公司领导带班值班。他虽不直接参与值班,但是为推进值班工作有序开展全力做好保障:排值班表、制作值班记录表、布置专门值班室、架设临时值班床铺、安排值班餐、向上级报送值班情况,事无巨细,认认真真安排好每一个细节。放假期间,大楼中央空调不供暖,他为值班室添置了电暖风机;值班室没有床铺,他将自己家的简易床铺贡献出来;为防止漏接值班电话,他找来无绳电话,并进行反复调试,保证值班员在一定的活动范围内都能可靠接到电话。从防护用品到吃喝拉撒,值班值守需要的每一样东西,他都准备得十分周到。每日消毒、防护、测温,他关心每一位值班人员的状态,在幕后默默守护每一位值班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二、细致统计每一个数据。

为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公司建立了“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为保障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作为公司平安工作群的信息收集员,他坚守网络阵地,仔细收集、核实各部门、各分(子)公司上报的每一份数据报表,每日仔细核对汇总,及时上报公司领导和省国资委等上级单位。对于公司_个部门(含电力事业部)、_家分子公司每日上报的数据,他都认真核实,每一个数字的变动,他都要问明原因,精确到人。全面细致地摸清了公司有哪些人是从疫区(武汉)过来的、哪些人与来自武汉人员有关接触、怎么接触的、是否隔离、医学观察情况等等。为公司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三、全力完成每一件交办任务。

为保障假日期间司务信息上传下达的渠道畅通,除了认真收集、报告信息外,他还认真完成了公司领导或者部门负责人交办的每一次公文印发任务,排版、打印、下发,他都“包打包唱”。为确保公文质量,虽不是文秘人员,他也会对排版的文件逐字逐句地阅读,戴着老花镜、吃力地盯着电脑屏幕,认真地核稿,并发现了个别增、漏字的情况。

疫情防控工作事情多,春节期间上班人手少,对待领导交办的购置防疫物资、统计各下属单位防疫物资情况、收集下属单位疫情防控报告和节后复工方案等临时任务,每一件他都认真仔细完成。

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当值班领导和同志们表扬他时,他总是谦逊地说:“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比起各位领导日夜操劳,比起那些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党员干部们,这些都不足为道。”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概括心得感悟篇五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三亚试验基地做过一个梦:梦中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他和他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袁隆平投身杂交水稻研究,一干就是几十年。他说,搞这个研究工作,是很苦的,头上有太阳晒,脚下是泥和水,但是在这里有希望,有目标,有成果,所以只感到快乐。几十年来,他基本上是默默无闻,孜孜不倦地从事他的研究。衣着简朴,饮食清淡,闲时拉拉小提琴自娱。

他的快乐,他的充实,来自他所执著的事业。他总结说,自己一是不怕失败,搞研究难免有失败,怕失败就不要搞研究;二是淡泊名利,人活在世上,要高尚一点,不要斤斤计较名利得失,过于计较,一旦得不到就很不痛快;三是生活俭朴,身体要好。这是一位做学问的人的人生三昧,很值得玩味。

除了跳出“市场”思维模式,选择自己的专业,还要根据自己的性情所近和能力所及。在这点上,胡适有一段话说得很好,他说:他已经六十二岁了,还不知道究竟该学什么,还在东摸摸,西摸摸,“也许我以后还要学水利工程亦未可知,虽则我现在头发都白了,还是无所专长、一无所成。可是我一生很快乐。”他没有依他人的外在的标准去学时髦。“我服从了自己的个性,根据个人的兴趣所在去做。希望青年朋友们,接受我经验得来的这一个教训,不要问爸爸要你学什么,妈妈要你学什么,爱人要你学什么。要以自己性情所近,能力所能做的去学,这个标准很重要。”(《胡适口述自传》)。

生态环境对种水稻很重要,古人概括为任地、辨土、审时,违背这些自然规律,就叶大实少,多粃厚糠,食之不香。做学问也是如此:“强扭的瓜不甜”,也要看“天时”、“地利”,不能光盯着几个钱。从心理准备上讲,心猿意马难以到达彼岸,束腰禁欲,也不会爆出灵感的火花。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假如去掉“灵感”,就是“苦行僧”的哲学。灵感产生于快乐,产生于“性情所近,能力所及”的专心致志——这是成功的关键。

人生倏忽,把生命的光束集中在这一点上,深入地学下去和做下去,心无旁骛,才会有所成就。色诺芬说得好:大黄牛心目中的上帝,也只是一头牛。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他把理想、生命和爱付诸自己的事业,他的人生是快乐的,他的梦也是快乐的,温馨的。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概括心得感悟篇六

乡镇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前线,切断病毒在农村的传染途径,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__镇党委迅速行动,启动应急机制,充分发挥各村党支部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全区联防联控,大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迅速部署落实领导责任。针对疫情形势变化,__镇党委第一时间作出部署,迅速成立了__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坚决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具体。各村(居)、各部门树立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以担当精神和过硬作风,扛起疫情防控责任,做到人人领任务、人人有责任。成立专门督导组,强化督促指导,发现问题立即抓整改落实,绝不允许疫情防控工作出现纰漏,确保防控工作高效有序。

党旗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__镇各基层党组织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践考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自觉履行党员义务,争当志愿服务者,带领广大群众认真落实防治疫病的各项措施,积极进村入户宣传,主动要求站岗轮班,勇当抗击新型肺炎战役的战斗前锋,始终坚守在“战疫”的第一线。

筑起“战疫”最强防线。__镇结合实际,针对疫情形势变化,从“摸底数、防输入、筛存量、强协调”等多方面发力,多措并举,压实责任,确保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最终胜利。一是挂图作战,上墙上心。成立指挥部,将职责任务、监管工作上墙,并每日统计更新,以实现疫情防控动态监管、追踪疫情形势变化。专项工作明确到组,细化到人,确保工作有方向、行动有目标,切实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二是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形成全镇网格化模式,制定镇领导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小组、小组长包户的责任人制度,实现区、镇、村、小组四级联动,每村配备“公安+医护+镇村干部”三人小组,做到摸排监测全覆盖,有序稳定开展防疫工作。三是重点排查,不留死角。集中力量对围绕辖区内出租屋、娱乐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人群进行排查防控,全面排查造册登记,分类处理,确保如有情况能及时发现、有效处置,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理”。

依靠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家长会就是动员令,常态化宣传就是不间断动员。__镇各党支部密切联系群众,发放倡议书、张贴宣传标语、循环播放村内广播、开好家长会,增强群众自我防疫意识和社会信心,引导群众力量参与抗击疫情,做到群防群治。在全镇动员号召下,群众纷纷积极响应,自发采取防控措施:小组村民纷纷自主在村道设卡排查,在村庄构筑起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邻里邻舍间相互监督,自觉上报疫情发生地相关人员流入信息;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村村户户搞卫生,加大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力度,堵塞病毒传播渠道。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众志成城,没有越不过的坎。__镇党员干部勠力同心、严防死守,全镇上下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全镇社会大局稳定,展现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概括心得感悟篇七

“治愈患者带来的慰藉是任何酬劳都不能取代的”

“治愈患者带来的慰藉是任何酬劳都不能取代的”。李桓英对患者的关心不仅仅体现在治好他们的病痛,更如同亲人一般,时刻给予他们温暖,为他们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

1993年年底,云南省文山县有一位女生在临近高考前不到半年,被诊断患了麻风病,李桓英得知情况后非常着急,赶去为她仔细检查:“现在得了麻风,就像得了一块皮肤癣,只要联合化疗一周就失去传染性,你可以边学习,边治疗,最多两年就能治好,放心吧。”

李桓英还鼓励她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不能自暴自弃。因联合化疗中有一种药物会造成皮肤染色,李桓英又与当地医生一起,为这位女学生设计专门的治疗方案,并请当地的医生一定要保证她的治疗,不要影响学习。过后,李桓英仍然惦念着这位女学生,曾多次打电话、写信询问她的情况。后来,这位女学生真的考上了大学,并在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

麻风病是一个“穷”病,大多数麻风病患者的家境都不是很好,李桓英像照料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他们关怀和体贴。

20__年3月,热研所麻风室接诊了一位24岁麻风患者小马,小马生长在一个麻风病高发家庭,家里有5人患麻风病。李桓英无条件接收了这一家5位患者来京免费治疗。经过两年的治疗,他们的麻风病已基本治愈。一次复诊中,李桓英教授看到小马的手已破溃感染,并得知他一家租住在平房,生活十分拮据。“患者这么年轻,一定要为他的将来着想。”她既着急又心疼,立即拿出随身携带的1000元钱给了他们。

有条件干,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干。行医70余年,这就是李桓英的行事风格。

在深入麻风病区的途中,由于山高路险,道路崎岖,她曾经4次遇险,2次翻车,2次翻船。

她遭遇过最严重的翻车是从翻滚的汽车前窗挡风玻璃甩出去10多米,躺在覆盖着厚厚白雪的山坡上昏了过去。连车带人滚下坡底的同志们从车中爬出来,大声呼喊她。她才反应过来连声呼喊:“我在这里!”但是她爬不起来,李桓英歪头一看,雪地上留下一大片殷红鲜血。这次车祸导致她两侧锁骨和3根肋骨骨折,头部外伤缝了7针。大家都劝她好好休养,她却缠着厚厚的绷带、打着石膏投入了新的工作。

20__年,已是94岁高龄的李桓英,不顾膝关节手术后的行走不便,再次来到云南。一进寨子,那些当年经她治愈的麻风病康复者就像见到了亲人,眼含激动的泪水,扑上来就喊:“李妈妈,您回来了!”他们的子孙听说李桓英回来的消息,也纷纷请假,从打工的城市赶回寨子,只为见上李桓英一面。在他们心中,李桓英就是改变她们命运的“贵人”。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概括心得感悟篇八

因为工作泼辣,铁面无私,再加上“铁军”纪检干部的出身,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__同志在干部群众中早有“铁娘子”之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这位“铁娘子”局长带领文旅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反应,勇于担当,全面做好领域防控和服务中心工作,为我县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了不懈努力。

在已经进行的一个多月的防控战役中,她雷厉风行,身先士卒,先后直上火线指导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下沉一线牵头开展大河岸镇防控工作督查、坚守底线果断亮剑查处疫情防控中的违纪违法案件,以一波波的硬核操作确保防控工作政令畅通,措施落地。大家都说,有了“铁娘子”,再加上“三线”法,文旅系统的防控工作让人放心、省心。

直上火线。

1月22日下午五点,在结束全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后,__立即组织召开全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紧急会议,未雨绸缪,研判在先,果断作出了关闭全县文化、旅游市场、关停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取消春节文化活动、禁止旅行社接团的决定。

有人提醒,市县都没有下发通知,我们这个决定也没有依据,是不是先缓一步。前来参加会议的市场主体业主也纷纷议论。

“不行,这个没有价钱可讲。上面肯定要下发这个决定,我们提早执行,是为了与时间赛跑,是为了更早的阻断疫情传播!从今晚起,执法大队全体出动,对歌厅、网吧、游乐场劝停和关停!”__斩钉截铁的布置工作。

时间就是生命,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__不放心晚上的行动,回家简单的交代了几句,带上工作人员,一同参与工作,直到深夜。

由于部署及时,工作得当,当天晚上9点,全县网吧关闭,11点文化娱乐场所关闭。随着次日县防控工作指挥部一号令的颁布执行,全县春节文化活动、旅游景区、农家乐等全面停止。

县文旅局第一时间的超常快速反应,为罗田打赢这场防疫战赢得了先机。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__马不停蹄,带领工作人员奔波在全县文化娱乐场所和旅游企业,宣讲防控政策,指导防控工作,查漏洞,找死角,严肃整改,保障了文旅市场防控工作科学有序开展。一位网吧老板在微信群里说,该关还是要关,不要心存侥幸,碰上林局长铁板一块,划不来。

下沉一线。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推进,因为工作需要,__被县委抽调进行乡镇防控督办,牵头负责对大河岸镇疫情防控期间党员干部到岗到位情况、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和服务群众情况进行一线督查。

接到任务后,__每天准时准点和副局长李文一道赶赴大河岸镇,直接到村到户,详细检查道路封闭、体温监测、防疫消杀、服务群众等工作。

当时,正值疫情严峻复杂时期,大河岸镇有三个村出现确诊病例,群众谈疫色变,人心惶惶。基于此,__对李文说:“我们要多到那两个确诊病例村里去,一来是因为他们的防控工作要更加严密科学,需要指导督办;二来我们去了,也算给群众壮胆,让他们安心居家,服从防控命令。”

为了巩固工作成果,__决定变明查为暗访,不要镇里陪同,不开公车进村,不搞提前告知,步行到户,直接掌握第一手情况。

果然,暗访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__心急如焚。

“你们村群众体温测量到目前只进行一次,肯定不正常。你说人手少,不是理由,你可以发动党员、群众代表协同工作。不要解释,马上整改……”

“这个卡口的封闭很不规范,不仅行人能直接通过,还没有专人值守,形同虚设。被哪个破坏的,要赶紧查清楚,查不清楚你自己弄好,我下午还要来看……”

“不行,这样下去肯定要出问题!”__对李文说。“这样,我们要加大督查密度,增派力量,你马上通知史伟也来参加督办!”

于是,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史伟也加入到巡查督办的工作中来。他们每天兵分两路,奔走在大河岸镇25个村(社区),对照督办巡查的任务,严要求,明纪律,正作风,确保政令畅通。

一天晚上,在结束督查返回县城的路上,__接到儿子电话:“老娘你咋还不回家,这个生日到底还要不要过了?”直到这时,随行的同志才知道她今天过生日。她说,特殊时期,顾不了那多,这样的生日才有意义。

大河岸镇疫情防控督查组组长,县委委员、宣传部长段文俊说:“__是纪检干部出身,搞督查工作像办案一样,严密细致,我放心”。

坚守底线。

纪检干部出身的__,一身正气,铁面无私,对于督办中发现的问题,从不回避,更不手软,坚持及时严肃处理,及时督促整改,不到位不安心,不到位不收兵。

有一天,__一行到一个路边村暗访,被卡口值守人员拦住,坚决不予放行。同行的同事还现场肯定了该村作法,卡口值守严密,人员进出规范,其他工作也应该差不了。回来后,__心中还是放心不下,眼不见,就不为实,没到现场看情况,就不能过早下结论,万一出什么纰漏,那就是失职了。不行,还要杀一个回马枪,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__一行重新带着公务用车来到该村卡口,再次亮明身份说明情况后,才得以进到该村。通过涉及四个村民小组的入户走访,了解到该村不仅没有按规定对群众进行体温监测外,在防疫消杀、生活物资代购等环节上,也存在问题,群众意见很大。

“这还得了!战时状态,对村干部这种不作为、慢作为的行为必须严查重处!”__当即向镇党委主要负责人通报情况,并协调大河岸镇纪委及时介入调查。

“严重警告是不是重了点?他们也很辛苦,只是工作滞后,要不给个党内警告处分,让他们迅速整改到位?”

“不行,现在是战时纪律,必须要严,决不能手软!”

就这样,“铁娘子”局长的八面无情,被全镇的镇村干部再一次见识。自此以后,全镇的疫情防控工作更趋严实。大家都说,有这样的干部督着,工作上出不了纰漏。

对于文化市场执法,__则显得更“铁”。她说,这是自己的责任田,把关不严,失之宽软,就是不担当,不作为。

正月初四,有群众举报大别山商贸广场有一处ktv疑似偷开营业。文化执法大队多次蹲点取证、现场调查,都无功而返。

__得知情况后,直接带领执法人员进到该娱乐场所,调取监控回放,锁定他们隐蔽经营的证据,当即予以立案处理。

有熟人打电话说情,她一句话回绝:“你也不看看是什么时候!”

作为一名女同志,“铁娘子”其实也有柔情的一面,隔三岔五地“督办”文旅系统社区包保防控和驻村防控工作,看望慰问坚守一线的同事们,叮嘱他们在履职尽责的同时,做好个人防护,确保工作安全。

正因为泼辣过硬的工作作风和缜密细致的工作方法,最近,她还被抽调到三里畈温泉,参与负责援鄂山东医疗队轮休的服务工作。

“铁娘子”局长硬核抗疫的故事还有很多,无法一一细说。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种精神,都有一股力量,引领着我们履职尽责,敢打敢拼,战胜疫魔,共迎春暖花开。

“危难之时,更显英雄本色。全民抗疫,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勇敢的站出来,做好自己的工作,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我是一名党员干部,就应该有更多的责任,更多的担当。”她说。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概括心得感悟篇九

20__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而今年的春节也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一场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肆虐全国。但中国人民并没有逃避,而是团结起来共同抗击疫情。

致敬奋战在前线的医护人员。你们是最可爱的白衣天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你们无疑就是最英勇无畏的战士。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宁身患绝症,医务妻子被感染,抗击疫情最前线奋战30余天,而身患渐冻症的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这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你们舍小家,为大家,为抗击疫情做出了最大的贡献。你们是最可爱的英雄!

致敬潜心研究的科研人员和疫情专家。面对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的威胁,你们没有退缩,迎难而上,先后研发出检测,预防,治疗的专用药物。为全国人民加了一剂定心丸。也展现出了我国的强大。而中科院新型冠状病毒所筛出能较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药物,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你们在关键时刻,用过硬的专业知识,为全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你们是最可爱的英雄!

致敬武汉市民。1月23日,一座人口超千万的城市-武汉封城了,全城被隔离。但是我们隔离的是病毒的传播,绝不会隔离爱。武汉市长周先旺说:面对今天疫情的威胁,封城下了很大的决心。我们把这个门关了,有可能把疾病阻断了,但是历史上我们都会留下骂名。但是我们认为,只要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只要有利于人民的健康安全,我们承担什么责任都可以,我们革职以谢天下。而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1月28日上演了令人振奋又泪目的一幕,武汉人民隔空合唱《歌唱祖国》加油武汉,加油中国。武汉这座城市只是病了,你们放心全国上下不会放弃你们,我们永远在一起。你们这种伟大的责任感显现出了武汉的担当。你们是最可爱的英雄!

致敬基层干部领导和民警。是你们将国家防控工作落实到位。对来往车辆严格盘查,认真记录。河南省长火了,原因只是上任六天就将防控工作落实到村。你们将疫情严格控制,不给病毒传播提供半分可能。挨家挨户上门提醒,是你们不畏辛劳,坚守岗位,将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到底。你们是最可爱的英雄!

除了这些,英雄还有很多,在国外仍心系祖国的爱国人士,有担当的私企,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者,匿名捐赠的热心人,无私的志愿者……你们都值得致敬!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国难当头,正是有了这一批批无畏的英雄,我们才能够打赢这场战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我们与你们同在!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概括心得感悟篇十

袁隆平先生是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通过艰苦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为全球解决了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事迹给予了我许多启发,让我明白了坚持与梦想的重要性,以及科学精神的力量。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袁隆平先生的事迹为例,谈谈我的感悟和体会。

首先,袁隆平先生的事迹让我深刻认识到坚持不懈的重要性。袁隆平先生从事水稻育种工作长达多年,他曾面临过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他才能最终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为全球粮食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让我明白,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其次,袁隆平先生的事迹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精神的力量。袁隆平先生在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中,秉持着科学精神,通过系统的实践和总结,不断改进育种方法,最终获得了成功。他的科学精神让我明白,科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发扬科学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寻求解决办法。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取得长远的进步。

此外,袁隆平先生的事迹也启发了我对于团队合作的认识。袁隆平先生在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中,组织了一个庞大的科研团队,每个人各司其职,共同合作,最终取得了成功。这让我明白,团队合作是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价值,只有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协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袁隆平先生的事迹让我明白,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最后,袁隆平先生的事迹让我看到了追求梦想的意义。袁隆平先生一直有着一个远大的梦想,那就是培育出高产高抗杂交水稻,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努力。正是因为他的追求,他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袁隆平先生的事迹让我明白,只有追求梦想,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只有坚定不移地追求,不计较艰辛和困难,才能最终实现梦想。

通过了解袁隆平先生的事迹,我对于坚持不懈、科学精神、团队合作和追求梦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这些精神,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袁隆平先生的事迹所传递的价值观。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社会做出贡献,成为像袁隆平先生一样的有益之人。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概括心得感悟篇十一

岁月不居,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一些时候,自觉不自觉地,会出现几分精气神不够提振、春困秋乏的现象,表现为对日常工作的“撞钟”思维,表现为写稿上的“吃老本”心态。午休时间,学习《典故后面有故事》第九集:这位“90后”让世界1/5的人吃上饱饭,颇有晨钟暮鼓、当头棒喝之感,一时间,睡意全无,思之良久,竟汗流浃背,其神采令人“心甚向往之”。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平凡人也要用心追梦,不可甘于平庸。伟大时代由伟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创造,这世界没有天生的英雄,有的只是平凡人坚守中的不平凡,有的只是平凡人奋斗出的不平庸。人民院士袁隆平的成功来自于数十年间,一以贯之的不懈追梦,这梦想背后,是但求百姓食无忧的父母之心,是世间再无饿殍人的凌云之志,是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赤子之心。为此,他不断攀登科技兴农新高峰,创造了这一领域的历史高度。2020年11月2日,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适应不同气候、不同土壤、不同水质的新型水稻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中国人把自己的饭碗端得牢牢的,把心放得稳稳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袁隆平的追梦人生令人钦敬,令人击节赞叹。

不敢比就没有进步,对照先进,学然后知不足,知耻近乎勇,善莫大焉。梦想,有着催人奋进的力量。关于梦想,从一个90岁的大科学家口中道来,更加具有激荡人心的力量。和袁隆平“放在古时可以修庙”的伟绩比起来,或许,作为普通党员的我,似萤火微光可以忽略不计。但90岁的袁隆平依然时刻警醒自己,“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依然醉心于提升杂交水稻产量,醉心于科技兴农大业。这份一生一事、一以贯之、慎终如始的激情、活力,巨大的张力、韧力,宏大的决心、毅力,着实令人心折。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岂可坐井观天、故步自封?岂可因为一时的遭际就一蹶不振,岂可因为一时的困难就止步不前?党员干部当在融入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一天有一天之得、一天有一天之进益——青春岂可无梦,人生岂可不追梦!

多想,将来也成为“90后”的我们,依然可以心中有梦,依然可以执着追梦。依然可以像90岁的袁隆平一样,“我梦见我们试验田里的超级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一人多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我就跟我的助手一起,就坐在稻穗下乘凉”。“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党员干部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为梦想而奋斗的人生本身就是一种深深的幸福,惟奋斗者进、惟自胜者强,党员干部当以“大我”砥砺“小我”,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立足本职岗位、主责主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研究之心对待工作,将工作当事业干,将工作当事业闯,在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在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拼搏奋斗、矢志奉献,书写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新篇章。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概括心得感悟篇十二

跟袁隆平很亲近的人说,袁隆平穿着很随便,一点也不讲究。

有一段时间,他的购物欲十分强烈,每到星期五午时,就要到商场去购物。可他有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价钱高的东西他不感兴趣。有一天,他与夫人邓哲逛商场,看到货柜里有打折到10块钱一件的衬衫,他说,太便宜了,加2块吧,12块一件。售货员笑着说,你这位同志真怪,人家买东西讨价还价,你却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气买了10多件,“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他对夫人笑笑说。深知他生活习性的邓哲不多说什么,只报以莞尔一笑。

他穿的最贵的西装,不会超过800元;他买皮鞋不会超过200块钱,什么意大利的“老人头”、“鳄鱼”牌等大牌服饰,他觉得这些昂贵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可是,中国颇具权威的评估机构报告称,袁隆平的身价为一千多亿。如此看来,就个人的物质财富而言,除了他脑袋里的智慧和知识值钱,袁隆平确实是中国最富有的“赤贫者”了。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概括心得感悟篇十三

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之所以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就在于他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把国家和人民放在心上,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与农业科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让很多人吃了饱饭,结束了忍饥挨饿的日子,他是共和国的脊梁,人民的功臣。

在物质生活非常丰富的今天,珍惜粮食就是对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缅怀。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仍有少数人不珍惜粮食,不爱惜食品,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前段时间,某选秀节目的粉丝为“打投”偶像,将买来的某品牌牛奶大量拆开并直接倒入沟渠中,只留下瓶盖内的二维码。视频曝光后,引发舆论强烈批评。现在,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已没有缺衣少粮的人,但从世界范围看,还有很多人挣扎在贫困和饥饿线上,特别是这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忍饥挨饿的人更是比前些年多。我们只要“手中有粮,心里就不慌”,只要有粮,就可以转化成我们需要的东西。

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坚守的道德良知。杜绝食品浪费,既需要刚性约束,也需要个人自觉。在刚性约束方面,除了继续重拳整治公务接待领域的浪费、扎实开展全民“光盘行动”外,还要加大执法力度,及时向浪费行为亮出法治之剑。对于普通百姓,要从道德层面上加以引导和约束,在外就餐或宴请客人时,适量点菜,理性消费,如果剩余饭菜比较多,要主动打包,回家加热后再食用。在家里做饭做菜时,要吃多少做多少,尽量不浪费。对于为了追星而把“牛奶倒沟里”之类的典型个案,已属于伤风败俗的恶性事件,光靠道德谴责已不够,还需要通过法律手段依法严惩。

袁隆平院士虽然走了,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那些忍饥挨饿的日子。在能够吃饱穿暖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懂得节约才对。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党和国家已多次吹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角,是倡导,更是警醒。节约,需要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家里的餐桌做起,重拾厉行节约的光荣传统,把反对浪费作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这就是对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缅怀!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概括心得感悟篇十四

袁隆平把毕生精力用在了杂交水稻的培育创新上,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袁隆平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身上所释放的精神却令人感动。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做一名农业科学家,1953年,23岁的他从西南农学院毕业之后,扎根基层,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科研工作,为了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他呕心沥血,把科研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科研成果写在人民群众饭碗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我们哀悼和纪念袁隆平,就是要学习他立志为国为民的追梦情怀。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依然牵挂着一方稻田,心心念念的依然是自己毕生追求的梦想。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像袁隆平那样,敢于播散梦想的种子,并让梦想生根发芽,抽穗结果。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深深扎根于广袤的大地,努力地吸取阳光与水分,奋力向上生长,哪怕做一株小小的秧苗,也要开出最绚丽的稻花,也要结出金灿灿的稻谷。袁隆平的一生是奋斗创新的一生。作为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科学家,袁隆平不仅敢于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而且始终淡迫名利,始终奋斗。面对鲜花与掌声,他始终牢记自己的“种子梦”。耄耋之年,依然奋斗不息。“外面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入院之后,袁隆平还牵挂着第三季杂交稻。敢于有梦,奋斗筑梦,青春追梦。“90”后的袁隆平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依然穿行在稻田之中。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创新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砥砺前行。“一粥一饭,当思来自不易,向袁老致敬!禾下乘凉,吾辈接棒!”。

“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当灵车缓缓驶出医院时,在闻讯前来送行的市民悲恸高呼中,在车辆的呜咽鸣笛中,在每个人的泪水中,在湖南长沙,在全国各地,在国内外,大家都在不约而同地表达一种哀思与缅怀。为啥袁隆平的离去会触动亿万人心,关键就在于他始终心怀人民,心系人民的温饱。面对上世纪60年代的`粮食短缺,作为学农的袁隆平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提高粮食产量作为了他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理想要高雅一点,要向前看,不要专门向钱看。赚钱可以,但要赚对社会、对老百姓有益的钱。”心里装着人民、装着社会,人民才把他高高举在头上。“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袁隆平始终脚踩大地,专务于伟大事业,才赢得了人民的热爱与拥戴。

世间从此再无袁隆平,但在遥远的太空,有一颗星星更加闪亮,那就是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星”。我们在表达哀思的同时,延续他献身祖国和人民事业的伟大精神,才是对他的纪念与追思。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概括心得感悟篇十五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千里送温暖令人感动,而邻里之间的真情流露,同样涌现出令人动容的故事。

一辆出租车前车窗右下角贴着一张纸,写着“医护工作者免费接送”。大年初一,河北省唐山市出租车司机刘超得知全国的疫情形势后,粘贴了这个标识,还在小区的业主群、微信朋友圈承诺,医护工作者、老弱病残孕出行不便都可以找他,免费接送。

无独有偶,在广东省中山市,也有这样一位“别人家的好邻居”——每天免费给小区派发100斤新鲜蔬菜!免费派发蔬菜的好邻居是东区奕翠园的郭先生。看到邻居们外出买菜成了难题,他就将自家农场里的菜摘了送给大伙儿。

这些蔬菜平均5块多一斤,相当于郭先生每天要自掏腰包贴补500多元,但他对此并不在意:“乡里乡亲的,特殊时期,能帮一点是一点。”

遥远的祖国大西北,也正上演着相似的故事。1月30日中午,67岁的兰大爷按照约定的时间打开家门,一份午饭已经如约放在了门口,热气腾腾的抓饭让老人的心也热乎起来。

独居的兰大爷是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水塔山片区管委会团结北社区的居民,正在居家隔离观察。他的一日三餐和身体情况便成为社区工作人员的操心事,大伙儿成立了送餐组,轮流将免费的一日三餐送到老人家门口,还安排负责社区消毒的工作人员,及时将消毒用品、生活必需品等送去。“隔离不代表隔爱。”团结北社区书记贾智晖说。

“你们为了大家每天都坚守在这里,好辛苦,我送上自己的一点心意,为我们国家加油。”1月31日早上7点,在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宝湖天下小区,一位居民趁金凤区综合执法局执法中队值班人员交班时,送来了一箱牛奶、几个苹果和一包湿纸巾,留下了一张字条后便匆匆离去。其他居民也纷纷用温暖人心的举动来感谢执法队员们为防治疫情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概括心得感悟篇十六

2021年5月24日,注定是值得铭记的日子。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遗体送别仪式,在__明阳山殡仪馆举行。“我盼行至您的梦里,良田万里,禾下乘凉”“知道他走了,一定要来送送他。我们种田的,对他有感情”……各地群众手持鲜花赶来吊唁,其中不乏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他们脸上有泪,眼中有光。

人世间,“吃饭的事情”,袁隆平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件的事情。对中国人来说,“袁隆平”三个字,是嵌入百姓粥饭、天下粮仓的重要符号;对全球而言,他的“东方魔稻”“营造了一个粮食更为富足、粮食安全具有保障的更加稳定的世界”。

虽然今后无法再看到这位一生为民谋稻粱的耕耘者,但他播在每个人心头的种子,化作千千万万个“他”,蕴含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这种力量,有着爱国为民的情怀。“粮食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我是学农的,我应该在这方面尽我的努力!”在他心中,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

这种力量,有着信念坚定的分量。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他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

这种力量,有着矢志不渝的勇毅。“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他更因此立下收徒“门规”---“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这种力量,有着勇于创新的担当。充分尊重科学规律,敢于提出设想、勇于探索。从选种、试验、失败,到再选种、再播种、再观察……依据事实、发现真理、验证真理,伴随他的一生。

这种力量,有着朴实无华的品质。他留给人们的印象,总与水稻有关,是一位直到入院前还心心念念要下田看看、绝不愿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中国“老农”。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斯人已逝,风范永存。他留下的“种子”,将在无数后来者和奋斗者的代代传承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今天的中国,一项项代表着科技前沿的成果凝聚着全球关注的目光,同时,在尖端科技领域也有不少“卡脖子”问题,还有一些体制机制障碍阻隔着产学研的深度融合。面对成绩与不足,以自立自强的精神在科技领域不断攻坚克难、闯关夺隘,广大科技工作者需要的正是这种力量,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用“脚踏实地”的作风成就“顶天立地”的成果。

仰望星空,宇宙中有一颗编号为8117的“袁隆平星”光芒闪耀。未竟的事业,科学的价值,我们定会坚守,定去拼搏,定将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天地。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概括心得感悟篇十七

袁隆平与世长辞,全国人民悲痛不已,以各种方式表达对他的追思与缅怀。袁隆平同志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

斯人已去,巨星陨落。在表达沉痛哀思的同时,关键要学习弘扬袁隆平同志身上的高贵品质和崇高风范,立足本职工作岗位,砥砺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拼搏,开拓前进。

学习弘扬袁隆平的高贵品质。袁隆平的一生始终心怀祖国和人民,从小他就立志要当一名农业科学家。19岁的他义无反顾地选择报考农学系,从西南农学院毕业之后,他主动扎根基层,当一名农校教员。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与挫折,袁隆平始终没有忘记作为一名农业科学家的初心使命。他把自己的青春和年华献给了毕生追求的杂交水稻事业,他把心血与汗水献给了一方稻田。袁隆平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却熠熠闪光。我们缅怀和纪念他,就是要学习他这种从小立志为国为民的博大情怀,就是学习他矢志不渝追梦筑梦的高贵品质。

学习弘扬袁隆平的崇高风范。“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一生获得了各种荣誉与奖励。面对鲜花与掌声,他始终“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梦想,他一辈子躬耕田野,无论是在青春年少时,还是在功成名就时,或者是在耄耋之年,始终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下田,既是袁隆平对年轻人的第一位要求,也是他自己一辈子的追求。面对新时代的新任务,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我们要主动扎根基层,始终坚守工作岗位,心怀祖国与人民,脚踏实地,把业绩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用实际行动交出一份新时代的精彩答卷。

今年是_100周年,全国各地正在开展学习教育。我们要把学习袁隆平的高贵品质与崇高风范作为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公开课,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赓续袁隆平身上的宝贵精神,始终保持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概括心得感悟篇十八

袁隆平,这个名字在中国人的心中早已不再陌生,他是稻米之父,也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奠基人,为中国的农业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的事迹是一个充满着拼搏、奉献和革新精神的传奇。通过学习袁隆平先生的事迹,我深感到了勤奋、坚持和不怕困难的重要性。

第二段:拼搏的力量。

袁隆平先生从小生长在湖南农村的贫困环境中,但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他面对恶劣的环境,凭借着勤奋和拼搏的精神,不断探索实验,终于成功地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收获成功。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与挑战,我们都不能轻易放弃,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三段:坚持的毅力。

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中,遇到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从未退缩。在实施杂交水稻的艰苦过程中,他要面对恶劣的环境和暴风雨般的批评,但他以卓越的智慧和坚强的毅力一一克服了这些困难。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取得真正的成功。正如袁隆平所说:“只有在不断尝试中失败,才能在失败中不断尝试”。

第四段:永不满足的探索精神。

袁隆平先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人。他在取得了杂交水稻的突破后,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探索其他粮食的高产性。他带领团队,努力研究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中国的农业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不论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我们都不能自满,应该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通过学习袁隆平先生的事迹,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勤奋、坚持和不怕困难的重要性。他的事迹告诉我,只要我坚持不懈地追求,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取得真正的成功。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与挑战,我都不能轻易放弃,只有勇敢地面对困难,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不断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不断追求新的突破。

总结:

通过对袁隆平先生的事迹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勤奋、坚持和不怕困难的重要性。袁隆平先生的拼搏精神、坚持毅力和永不满足的探索精神,都给予了我巨大的鼓舞和启示。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我将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不断学习和创新,坚持不懈地追求,实现自己的梦想。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概括心得感悟篇十九

20__年5月22日13时07分,那位永远不服老、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国家功勋获得者的“90后”袁隆平老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斯人已去,精神长存。缅怀先生,踏着他奋斗的方向努力前行。

传承追求实践出真知的科学精神。袁隆平院士生前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院士是亲力亲为的,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到田里检查,他对所带的研究生说“培养研究生,因为是搞水稻的,我第一个要求你要下田,不下田,我就不培养”。正是有着异于常人的科学精神,吃苦奋斗精神,湖南衡南基地早稻高产攻关田最高产量达到了亩产1500公斤,在江苏南通的海水稻试验田,最高亩产802.9公斤。打赢种业攻坚战、端好中国人自己的饭碗,才有保障。袁隆平未竟的事业,将由中国水稻科学家们奋斗实现,他所弘扬和代表的杂交水稻精神,将永远成为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

转载自 FAnwEn.chazidian.COm

学习他淡泊名利追求卓越的人格品质。袁隆平院士从来不关注金钱的多少,即便获得各方面的奖金,他也把这些奖金用在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费中。穿几十元的衬衫,戴十几元的领带。即便荣誉无数,他仍然能够扑下身子,两脚沾满泥土来到水稻中研究水稻长势。淡泊名利,才能矢志于毕生致力的事业。他已经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钟南山院士对袁老的评语真挚和简约。这是袁隆平院士的人生写照,也应是每一位中国人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精神标杆。

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安全。袁老的梦想是解决吃饭问题,但另一方面,浪费无度问题又从另一方向抵消着增产的努力。就在不久前,《反食品浪费法》刚刚获得通过。在袁老去世后,有网友称“今天他好好吃饭了,一粒米也没剩”。确实如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牢记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以珍惜每一粒粮食来永远缅怀这位不知疲倦的老院士。

如今,天问一号已经着陆火星,祝融号已经开始巡视火星。天宫一号飞翔太空,更多的成就正在创造,袁隆平院士未竟的事业,将在每一位中国人身上延续,将在每一位自强国人的奋斗中实现。

国士无双,彪炳千秋。袁隆平院士逝世后,无数湖南人,亿万中国人纷纷深切缅怀袁隆平,联合国官微高度赞誉。荣誉无数,难抵亿万民众的口碑,这就是袁隆平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处。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概括心得感悟篇二十

回忆起当年的那场灾难,袁隆平那种济世情怀,那种对生命的.真挚的呵护与关爱,让人分明感受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内心的崇高与博大。

梦当然只是梦。为了通过科研的力量在实践中一步步接近这个梦,袁隆平以一种义无反顾的精神一头扎进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中。不为别的,就为了让现实中落后、贫困的农村能变得富饶而美丽。为此,他所经历的困苦与磨难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但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努力着,“真的,我从没后悔,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一定要走到底”。他一直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杂交水稻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培育杂交水稻,是他生命中最强的音符

对于一个几千年来受贫穷与饥饿折磨的民族,有着高产量的杂交水稻良种来帮助解决吃饭问题,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贡献啊。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全人类的福音”。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股票隆重上市。袁隆平,由安江农校的一名普通教师,终于登上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殿堂。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辉煌、荣耀、名利,却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发生任何改变,他还是始终如一的恋着杂交水稻事业。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的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分秒必争的察看着育种基地。他心中想的只有他的试验,只有他的杂交水稻。

通过科技进步,现在我国常规水稻的亩产平均为“700斤左右,我们培育的杂交水稻平均亩产达800斤左右。我们正在研究一种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将达到1500~1600斤,有希望在2~3年内培育成功,那时又将推动全国的水稻产量上一个大的台阶。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都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我就可以随时对情况进行分析。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

1998年,国家国资局对“袁隆平”品牌进行了无形资产评估,认定其价格达1000亿元人民币。对此,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各方面给予积极评价,并誉为昭示着中国知识经济的风暴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时代的真正到来。

农平高科“”上市后,社会上有人称“袁隆平一夜之间变成了亿万富翁”,他却很平静,对此一笑了之。他仍然一如往日的奔波在试验田地里。

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还有两大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研究成功,大面积“应用于生产,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让杂交稻进一步由中国走向世界,?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虽已届古稀之年,但袁隆平仍是魂牵梦萦着杂交水稻;虽已没有了园艺场的美丽与缤纷,但那种淳美与质朴,却更能透出一种科学巨人所特有的崇高品质与境界。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