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鼓楼那些事儿》观后感500字范文(精选3篇)

《鼓楼那些事儿》观后感500字范文(精选3篇)



《鼓楼那些事儿》以基层法官的能动司法故事为线索,生动描绘了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作品不仅展示了基层法官工作的艰辛与快乐,还强调了走街串巷巡回工作的重要性,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鼓楼那些事儿》观后感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或帮助。

《鼓楼那些事儿》观后感500字 1

2月22日上午,我们集中观看了话剧《鼓楼那些事儿》,该剧以基层“背包法官”赵晓海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其调解几起案件的形式深刻重现了当前我们基层法院法官及其他司法辅助人员的日常工作状态。这部话剧不仅以小切口出发向大众讲好了法院故事,让百姓更理解和支持法院的工作,同时,也为我开展日常审判执行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优化工作方式方法,促推解决纠纷矛盾。“多讲一讲群众听得懂的话,效果才会更好。”剧中,因老奶奶砍伐了自己种的树,被园林局工作人员通知将对其进行罚款。在听证过程中,赵晓海法官向老奶奶耐心细致地解释了原因并向其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安抚了老奶奶的不安情绪。而且就处罚方案积极与园林局工作人员沟通,为老奶奶争取到了能够接受的解决办法。张军院长讲过,群众到法院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走程序的。如果我们仅仅生搬硬套法律法规,机械司法,最终对案件的处理并非能够让当事人服判而息诉,甚至可能导致案件二审再审,极大消耗当事人及法院的精力和资源。多倾听当事人的诉求,找寻纠纷解决突破口。

剧中周工与其妻子闹离婚,赵晓海法官并非是直接打断他们,而是让双方先陈述一番,反而能更有利于找到案件处理的突破口。实际生活中,往往有很多案件的当事人面对法官可能更想说说心里话,发泄心中的不甘不满和遗憾等。所以只有走近当事人,倾听他们的心声,在案件的处理上才会更有利于我们找到破解方法。时代楷模鲍卫忠常年奋战在执行攻坚一线,案子再小,他都追求案结事了人和;对待每一位当事人,他都以心换心;他把当事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像家人朋友一样时时刻刻为群众着想,只要群众有需要,休息日、节假日都是他的工作日,田间地头、大街小巷都是他的办公室……这些事迹和道理都提示着我们在工作中要以“如我在诉”的态度来处理好每个案件。法律是有人情味的、是讲温度的。有时候案件的解决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突破,多方了解与当事人有关的情况,可能会更妥善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纵深推进诉源治理,源头化解纠纷隐患。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注意关注身边的细节。比如剧中提到胡同里新装的护栏引起了多起事故,赵晓海法官就准备通过司法建议的形式来解决潜在的纠纷隐患。诉源治理就是要把纠纷解决在源头。我们平时做工作,不仅是来什么做什么,更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身边存在的潜在风险,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和解决。比如枝城法庭在案件审理中发现当地土地纠纷涉诉案件多发,便在总结原因的基础上向当地党委政府发出司法建议并得到了有效回复,对后续可能存在类似情形案件的妥善处置有极大帮助。我们要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增强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审判自觉,不断做好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诉调对接、诉前调解等工作。加强府院联动,做好与综治中心衔接,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让大量简单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和初期,减少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

“背包法官”赵晓海说:“作为一名法官,代表着的就是法律”。我们每一名法院工作人员,同样代表着法律,也更代表法的温情。法治之途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愿我们都散发法治之光,共同谱写新时代法院工作的美好蓝图。

《鼓楼那些事儿》观后感500字 2

观看话剧《鼓楼那些事儿》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动。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视角深入展示了基层司法工作的真实场景,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法官们的工作状态和职业精神。他们不仅处理复杂的法律问题,还与群众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从而更好地提供法律服务。这种亲民、接地气的表现方式,使得司法工作更加贴近群众,也让人们更加关注和信任法律制度。

剧中展现了各种各样的人情冷暖,反映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在“鼓楼苑”社区中,各种不同的家庭和人物的生活经历和价值观各异,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这些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呈现,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社会现实,也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

剧中“背包法官”的形象令我印象深刻。他们骑着电动车走街串巷,深入基层、深入社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意。这种敬业精神和为民服务的情怀,让身为法院干警的我也感到非常敬佩。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不仅体现了司法工作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也体现了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总之,《鼓楼那些事儿》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法律制度的公正性和人文价值。这部话剧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思考,也让我更加认真对待审判工作。我们审判的不只是案件,还是别人的人生。

《鼓楼那些事儿》观后感500字 3

11月15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和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联合出品,以“背包法官”为创作题材的原创话剧《鼓楼那些事儿》在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该剧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剧目,塑造了以赵晓海为代表的“在百姓中间,离群众最近”的社区巡回法官的鲜活形象,讲述了基层法官“入社区千家户、管群众身边事、解百姓心中结”的能动司法故事。

该剧充满了正能量。骑着电动车、用背包背着国徽的赵晓海穿行在鼓楼苑社区,用耐心和知识解决各种邻里间鸡毛蒜皮的小事,用爱与信仰守护一方正义,既能教育人,又能鼓励人,这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感动。

该剧有着强烈的真实感。它所选取的案例来自老百姓生活,一会儿是婚姻不和谐,一会儿是家庭遗产继承问题,一会儿要调解交通事故,一会儿又要解决洗衣店矛盾。语言通俗、直白,细节丰富、生动,让观众上了一堂沉浸式普法课,同时也体会到了基层法官强烈的责任心、敬业心、爱民情怀和奉献精神。

该剧带来了不一样的法官形象。《鼓楼那些事儿》中的赵晓海法官,是一个接地气、办实事、有血有肉的法官,从他成功化解一起又一起矛盾纠纷的精彩表现中,我们感受到了一名基层“背包法官”对职业的珍爱尊崇,对公平公正的执着守护,对老百姓的深厚情谊。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