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公务员编辑刘传建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公务员编辑刘传建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写下心得体会有助于加深对自身所学知识和经验的理解和巩固。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和层次的清晰性,避免内容的重复和冗杂。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种写作形式。

公务员编辑刘传建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一

张定是一位普通的中国人,他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才华,也没有丰富的社会资源,但正是因为他的善良和奉献精神,他在身边的人们心中成为了一个感动中国的人物。这篇文章将介绍张定的故事,并探讨他的体会和心得。

第一段:张定的故事。

张定是一个出生在农村的年轻人,从小家境一般,但他一直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热情。在读完初中后,他没有选择走上城市的大路,而是选择回到家乡,帮助父母种田。尽管种田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他从不抱怨,总是积极乐观地面对。他不仅努力工作,还尽力照顾乡亲们的生活,时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第二段:张定的奉献精神。

在张定心中,帮助他人是一种天职,一种责任。他热心参与当地的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当村里碰到困难时,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组织和带领大家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即使面对经济拮据的困境,他从不吝啬自己付出的努力和资源。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情操和人格魅力,深受村民们的尊敬和喜爱。

第三段:张定的感悟。

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张定也收获了很多。他认为,帮助他人不仅能改变别人的生活,也能启迪自己的心灵。他坚信,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影响和帮助别人,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正是因为这份信念,他在生活中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始终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

在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我明白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别人的奉献和帮助。张定的故事告诉我,只有在尽己所能去帮助别人时,我们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美好。其次,我认识到了帮助他人不仅能改变别人的生活,也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更多的意义和成就感。最后,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个杰出品质——坚持不懈。张定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和成就。

第五段:结束语。

张定的故事是中国社会中无数感人事迹中的一个缩影。他的善良和奉献精神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赞誉。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关心和帮助别人,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能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物。正是这种无私的付出,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社会的温暖。张定的故事将激励我们每个人去付出爱心,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公务员编辑刘传建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二

话说现代科学有两大支柱,一个是相对论,一个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的黄金年代是上世纪的前30年。到了上世纪的40,50年代,量子力学日臻完善,连计算机之父约翰诺依曼这样的人物都不得不放弃研究量子力学,转投其他领域。

当时科学家们就发现,这么多的粒子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费米子,一类是玻色子。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就打一个比方,假如一个东西可以无限切分,切到最后切不下去时,就会剩下基础粒子,其中费米子可以理解成最小的“颗粒”,占据一定的体积,最基本的费米子有夸克,电子等。

而玻色子更像是胶水,通过传递“相互作用”把费米子聚合在一起。科学家发现,宇宙中一共存在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分别是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

其中,胶子可以传递强相互作用,w和z玻色子传递弱相互作用,光子可以传递电磁相互作用,还有一种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可以赋予粒子质量。

在这个基础上,科学家们用“粒子”“相互作用”和“场”的概念,就把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统一了起来,创立出了一个叫做“标准模型”的理论,这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的又一座理论物理高峰。

杨振宁和他当时的研究生助手米尔斯一起做出的杨米尔斯理论,就是“标准模型”的理论,解决了强力的机制问题,用杨米尔斯理论来强力的科学家一共有5位,这5位被分为2批授予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仅如此,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还帮助其他科学家指出了研究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的一个新方向。于是,物理学家温伯格和格拉肖在杨米尔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弱电统一理论,实现了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

客观地说,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由于都曾凭借一人之力完成了一个核心理论的创立,因此他们应该属于独一档的存在,仅次于他们的是了量子力学和标准模型的奠基人们,他们是多人一起努力完成了一个核心理论的创立,而杨振宁就应该排在这一档,而且是排在靠前的位置。

持有这样观点的人有很多,其中也不乏科学家,比如:物理学家聂华桐就曾说过,我们常听到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像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量子力学的海森堡、薛定谔和狄拉克。现在再要往下排的话,我想杨先生的名字就应该算在里面。

公务员编辑刘传建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三

有报道说,一个短跑选手最大的年龄限度为28岁,苏炳添参加2021年东京奥运会时已经32岁。

在2021年的国内比赛中,苏炳添发现,参赛名单上的运动员内,他是唯一的“80后”,在以“00后”为主力的赛场上,他的年龄有些突兀。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苏炳添在本该退役的年纪,坚持自己的夺冠梦想,用实力证明了,只要付出努力,一切都不晚!

“我觉得我还能跑”,苏炳添怀揣着这句话,一直跑进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比赛中,以9秒83的成绩,成为亚洲第一位站在百米决战现场的黄种人,又一次刷新了亚洲纪录。

然而,“超龄”苏炳添的名字成了中国优秀运动员的代名词,15岁开始练短跑,32岁才站上事业的巅峰,苏炳添庆幸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付出了毕生心血。

苏炳添提高0.01秒的成绩,用了近十年的时间,追梦的人,总会跑着与梦想相遇,没有天赋就靠努力创造奇迹。

在接受一次采访中,苏炳添说到:

当运动员不就是这样吗?到了一个高度,就想要另一个高度。

人生没有捷径,所有的成功都是要靠自己干出来的,所以,你只管付出,命运总会在不经意间给你最好的回报。

苏炳添用自己的实力打破黄种人无法进入田径短跑赛道的魔咒,让世界看到中国速度!

刷新纪录后,苏炳添又有了新的目标,他将身披红色铠甲,飞出亚洲、飞向世界!

公务员编辑刘传建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四

第一段:引言(100字)。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感人故事的国家,其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人物。在这些人物当中,张定无疑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感动至深的人。他的事迹曾引起全国的关注,并在人们的心中树立了一个坚强、乐观、向前的形象。在接下来的篇章中,将介绍张定的故事和他给我们带来的感悟。

第二段:疾病的考验(200字)。

张定曾经是一名运动员,正值当红之时就遭遇了不幸的疾病。他被诊断出患有一种罕见的心脏病,需要进行艰苦的手术,并长时间静养。这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然而,张定并没有沉沦于病痛之中,而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这一切。他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重新站起来,重拾自己的梦想。

第三段:勇气与坚持(300字)。

手术后的康复期间,张定经历了持续的病痛和身体的不适。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反而通过锻炼和康复训练,逐渐恢复了身体的功能。与此同时,他的精神状态也不断往好的方向发展。张定的坚持和勇气令人感动,他告诉我们即使面对逆境,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积极的心态去克服困难,重新找回自己的力量和信心。

第四段:弘扬正能量(300字)。

随着康复的进展,张定开始在社会上积极宣传健康的理念和乐观的态度。他参与公益活动,为其他病患和身体有缺陷的人提供帮助和鼓舞。他的个人经历以及他在康复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和技巧,使他能够给予他人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张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他的事迹激励着更多的人去积极面对生活,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第五段:感动人心(200字)。

张定的故事不仅在国内引起广泛的关注,也在国际上赢得了赞誉。他的坚强和乐观打动了无数人,许多人对他表示了钦佩和感激。他的事迹激励着更多的人去相信自己,去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张定无愧于“感动中国”的称号,他用自己的故事诉说着坚持和勇气的力量,为我们每个人树立了典范,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第六段:结论(100字)。

张定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生命课,他的坚持和勇气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它们,创造更好的明天。感谢张定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瞬间都值得我们珍惜,每个梦想都值得去追求,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会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公务员编辑刘传建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五

她没有生儿育女,却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学生和华坪儿童福利院50多名,集“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于一身,多次受中央、省、市、县表彰,但是她没有骄傲自满,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铭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岗位和繁琐的工作中。孤儿的“校园妈妈”、她30年如一日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平凡事业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坚守三尺讲台。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尽职尽责的精神,钻研学校教学和管理,身体力行,教学成绩突出。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

张桂梅同志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具体落实到了自己的事业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和执着追求。她不是英雄,但是她用朴实、真实、感人的事迹赢得了人们对她的敬重。她在以下几个方面所彰显的精神内涵,深刻地感动了我。

用她的话说就是“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她热爱党,热爱人民,更热爱贫困山区的人民,为了办好女子高中,她锲而不舍,历尽艰辛,但始终坚信,依靠共产党就能办成事,就能成就她的梦,办一所女子高中的梦,让无数个贫穷的女孩子圆大学的梦,她要通过培养女大学生来促进我们贫困山区脱贫,促进现代文明建设,让孩子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改变人生。

她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她热爱的教育工作和学生。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怀着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发扬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端正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公务员编辑刘传建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六

今年的夏天特别热,但还是热不过苏炳添,亚洲飞人、中国短跑男神……这些称号让苏炳添成为微博、微信上的热词,成为频频刷爆朋友圈的当下红人。这位仅仅有着1米72身高的大男孩,让国人刮目相看的同时,更让世界侧目———黄种人的“极限速度”是怎么突破的?全球短跑专家纷纷惊叹小个子跑出的“中国速度”。

当苏炳添正被世界瞩目时,他回到了家乡———中山,见到久别的父母,他说,很想念家里人,想好好陪一下父母,安安静静休息一下。没有荣归故里的张扬,有的只是对家人的牵挂,对未来体育事业的思索。这就是中山人,敢想敢思敢为天下先,这是中山先贤留下来的精神特质,它被中山人很好地继承,而苏炳添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在百米赛场上将这一精神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正因为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让苏炳添一次次创造奇迹。

苏炳添说,一开始,他的短跑事业并不顺利,而自己的进步源于起跑技术和前半程跑法的'改变,即从以前先出右脚改为先出左脚,并且重点训练了30米至50米,以及50米至70米两段途中跑技术,两项技术的改变让他进步飞速……看起来,这里面似乎没有太多秘密,更多的是一种善于发现问题,不断尝试改变,甚至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看到的是9秒99,而我们看不到的是9秒99背后的汗水与泪水、煎熬与奋斗,苏炳添用成绩证明亚洲人同样能站在百米决赛的跑道上,用成绩展示出“敢为人先、不断超越、奋勇拼搏、为国争光”。

“添仔回来了!”家乡人在朋友圈里欢呼、祝福,平静下来,作为苏炳添的家乡——中山需要这种“苏炳添精神”,它带给家乡人骄傲的同时,带来希望,激励着中山各行各业砥砺前行。

中山,曾创造出可喜的成绩,但成绩代表着过去,如今的中山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有机遇同时面临挑战和压力。如何破局,是否能从苏炳添的身上看到些什么,是否能像全球短跑专家研究苏炳添一样来研究学习些什么,“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像苏炳添那样发现问题的同时敢于改变,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从而推动中山新发展。

我们相信,香山先贤们留下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特质,不仅仅在苏炳添身上传承,同时会在每一个中山人的身上传承,成功没有秘密,成功靠的就是这种在苏炳添身上完美呈现的“敢为人先、不断超越、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精神。

我们希望这种精神不仅是带来9秒99,朋友圈里的雀跃,而是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凝心聚智,将中山推向最美的巅峰,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一天都感受到9秒99被不断刷新的愉悦!

公务员编辑刘传建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七

第一段:引言(约200字)。

感动中国人物是一档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在这个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平凡而伟大的人们用他们的善良和奉献,给我们带来了真挚的感动。其中一个特别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是张定。他的故事充满了勇气和奉献精神,他的人生经历让我们深思人生的意义。

第二段:张定的奉献之路(约300字)。

张定出生于农村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就对知识充满了渴望。然而,由于家庭的经济困难,他只能放弃进一步的学业,选择到城市打工。在打工期间,张定发现了城市中有很多流浪儿童无家可归,他们生活在极端贫困和艰苦的环境下。张定从那时起决定要帮助这些孩子,给他们以希望。于是,他辞去了工作,在城市的街头成立了一所临时的教室,为这些孩子提供免费的教育。

第三段:张定的坚持与付出(约300字)。

张定在面对生活的困难时,从未动摇过自己的初心。他尽最大努力寻求捐款和物资,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他走遍城市的大街小巷,四处蹦跶,为孩子们筹集善款。虽然开始时面临各种困难和质疑,但张定从未退缩。他相信只要坚持,一定会有人们的支持和相信。

张定并不是一位名人,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然而,他的勇气和奉献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个人,让我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张定告诉我们,即使是平凡的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来改变自己和身边人的命运。感动中国人物不仅仅是一档电视节目,更是一个反映社会正能量的窗口,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善良和勇敢。

第五段:结论(约200字)。

在感动中国人物的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像张定一样的普通人以自己的善举和奉献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变世界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贡献。张定代表了一种价值观念,告诉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关心和付出的事情。让我们共同努力,每个人都成为一位感动中国的人物。

公务员编辑刘传建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八

2022年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视一套如约而至。湖南省郴州市瑶族女孩江梦南当选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车水马龙、人声嘈杂,对于普通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但对于江梦南来说,所有的声音都是陌生的,她什么也听不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女孩,在父母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而且一路考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直到考上清华的博士。

江梦南说:“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了一个弱者。我相信自己不会比别人差,我也相信事情可以做得很好。”

央视对她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时间回到29年前,在江梦南半岁时,因为肺炎误用药物,被诊断为极重度神经性耳聋。于是,父母抱着她坐在镜子前,让她观察别人和自己说话的口型,进行发音模仿,并一遍遍地纠错。常人难以想象,在无声的世界里,小梦南是如何通过海量的重复与练习,学会读唇语的。

江梦南说:“父母安慰我,告诉我,听不见是既定的事实,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

于是,在学校里,梦南坐在教室前排,看老师的口型“听课”,并凭借着惊人的努力,成绩名列前茅。就这样,江梦南一路考上吉林大学的本科、硕士,并于2018年考上了清华大学博士。

江梦南用她的亲身经历给我们上了一课:面对缺陷,要学会接受现实、乐观面对、努力克服、扬长避短。对比一下,我们平时遇到的困难简直是微不足道,根本没有任何理由放弃。同学们,让我们汲取这种奋斗不息的力量,在生活和学习中向阳而生,逆风前行,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一起奔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公务员编辑刘传建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九

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成为中国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

9秒区,代表百米世界顶级水平,曾是亚洲人禁区,1932年,第一位站上奥运赛场的中国运动员,参加的也是男子田径一百米,他叫刘长春,最终以11秒1的成绩被淘汰出局。直到83年后的2015年,亚洲人才跨进9秒区,这个亚洲人就是苏炳添。

这样的突破,源自于他2012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苏炳添遇到了最强大的对手,世界第一飞人博尔特。

此次比赛,让苏炳添知道自己与奥运选手的差距,所以他给自己制定了目标,首先就是要过10秒区进入9秒区。

苏炳添:2014年的时候,我把起跑脚换成左脚,改变的话,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了,就好像重新学习跑步一样。

苏炳添坚持每天练习起跑几百次,即使走路也是练习起跑的样子,连睡觉也在思考如何跑得更完美。

2015年北京世锦赛半决赛,苏炳添又与博尔特站在了百米赛道上,这一次苏炳添跑出9秒99的成绩,博尔特则以9秒96险胜第一,两人仅相差0。03秒。

但那一年,苏炳添已经到了退役的年龄。

苏炳添:我觉得现在才开始掌握到百米的一些精髓,我还想继续跑。

9秒987、9秒92、9秒91……作为年龄偏大的运动员,任何微小突破,苏炳添都要付出成百上千倍的努力。

2021年,苏炳添以32岁的年龄备战东京奥运会,然而,在之前的2019年,苏炳添受腰伤困扰,接连退出亚锦赛、全国田径锦标赛等重要比赛。

苏炳添:当时受伤的时候确实挺难过的,差点就废了,真的,其实我当时没有,打算什么再突破了,毕竟以前的观点就是说,只要到这个岁数了,你还受伤的话,要重新回到巅峰,那还是很难。

苏炳添:我还想努力地去完成东京奥运会,因为,100米是全世界最受瞩目的运动项目,基本上大家的印象里面。我们的百米水平跟世界水平相差太远了,所以说我们去参加奥运会,希望我们与世界水平距离要缩短。我们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

在东京奥运会半决赛中,苏炳添以32岁的年龄跑出9秒83的成绩获小组第一,震惊世界,这个成绩比他2018年9秒91的亚洲纪录快了0。08秒,百米飞人世界排名高居第8位,苏炳添做到了,他超越了年龄,超越了伤病,超越体能的局限,被称为中国飞人,亚洲之光。

颁奖辞

来自 faNwEn.cHAZIDIAn.cOm

世界屏住了呼吸

9秒83

冲出亚洲的速度

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

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苏炳添

公务员编辑刘传建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十

最初,其实没人看好苏炳添。他的身体条件并不优越。小时候在体校,甚至曾因身材矮小,而遭遇教练劝他离开田径队。从10秒59到9秒99,苏炳添用了整整9年。

我们总以为天才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生来就是天才。殊不知,那个在舞台上闪着光的人,他在灰暗的角落遭受过多少寂寞,付出了多少无人问津的努力,又耐受了多少回脱胎换骨的自我蜕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是因为从父母眼中看到了光,孩子未来的模样才被被慢慢点亮。就拿运动健儿来说,如果您也想让孩子拥有良好的运动习惯,终身锻炼,终身成长,在家庭中也不能忽视体育的重要性。

首先父母要有体育锻炼的爱好,定时拿出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只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父母要有良好的体育习惯,以自己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带孩子多进行体育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体魄与身体素质。

其次,体育锻炼是提升孩子意志力、自制力的重要方式,当然,这需要家长充分引导,以身作则!孩子由于还处于未成年阶段,对待困难容易气馁,容易放弃。父母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失败观。

此外,家长还可以及时关注一些体育方面的话题,让孩子接受到一些体育知识,提升体育的兴趣。在饭桌上,茶余饭后之时,不再只一味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多给孩子讲讲体育新闻或者趣闻,对提高孩子对体育的兴趣颇有助益。

学会冷静是人生必修课

没有人会生来成功,如果孩子们在学习过程遇到了问题,我们也不能急于指责孩子,而是应该耐心地找出问题,分析解决办法。譬如,试着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建立错题集,改进写字速度……总之,请相信,这世上没有毫无理由的成功,不过是找准方向,然后不断努力罢了!

顶级运动员如此,我们的孩子更如此。

苏炳添父母对儿子的评价很低调,只说努力了就好,结果怎么样现在谁都不能下定论;儿子能有多点时间回家看望父母,他们倒是高兴,一年见不上一两次面,挺想念儿子的;当然,不能影响比赛和学习,儿子既要好好比赛,也要好好读书,将来年纪大了跑不动了,能有份稳定的工作就好。

也正是苏炳添父母对孩子不骄不躁的教养态度,苏炳添对待比赛时才能永远保持一颗冷静踏实的平常心。

自律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苏炳添一直很小心地看护自己的身体。他作息非常规律,晚上23点睡觉,早上7点多起床,不抽烟不喝酒,也不追求大运动量训练。他曾提过自己在2020年上半年训练到骨裂的一段“小插曲”。

“2020年在封闭备战的时候,成绩也不比今年的成绩差很多的,但是一直没有比赛,然后在5月底的时候就训练过度,就出现了一些骨裂,然后看到钻石联赛取消,国内所有的比赛都取消,我自己就请假回家了。”

这就是苏炳添之所以能够在31岁依旧成为中国短跑领军人物的重要原因——不管面对任何情况,他都极度自律地完成训练计划;不管年龄多大,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成绩,将技术推进到新的高度,他都愿意做出改变和尝试。

有时,那些努力和尝试并不一定能帮助到他,就像他所说,有的带来了伤病,让人不得已选择放弃,但有也有另一些带来了积极的进步,激励人继续打磨到完美。

正是苏炳添对待短跑的极度自律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他才能一次次突破极限,做到更好 。我们的孩子不一定要成为冠军,但也应该有进取心,对待自己想要做好的事保持专注的态度,自觉自律地努力达到目标。

“我们这一代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一点(站上奥运决赛)了,我希望我们后面的年轻运动员,可以借鉴我的训练手段,然后调整,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资源。”

站在东京奥林匹克体育场里,苏炳添说到了刘翔,“刘翔就像是中国田径的开路人”。而如今,苏炳添成了下一座灯塔,把刘翔给他带来的那束希望之光,照得更亮、照得更远。

公务员编辑刘传建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十一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打造的一档精神品牌栏目,该栏目通过投票方式选取年度最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和团队。“爱”是崇高的,也是具体的,爱人、爱家、爱民、爱国。这是节目宗旨,也是民族具象,体现在一言一行中,坚守在一生一世里。若说优秀中华民族文化品德是一座座丰碑,那我们就是刻碑者;若说它是精神支柱,那我们就是奠基人。继往开来,奋斗当前,感动中国,以爱灌溉人生,以爱汲取力量,以爱浇筑家国。那些人性中最闪耀的瞬间,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人心向善、推动着社会进步。一步一脚印,岁月峥嵘,静水流深,我们向光而生,亦将逐善而行。

振长策,击长空,君子清芬,华夏增辉。他十四岁参军,血战百次,披上戎装,将自己的身躯和一腔热血献给祖国。荣誉过眼云烟,誓言掷地有声,“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只要理想信念不倒,精神不垮,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如今,他的名字响彻整个中国:永远的战士——朱彦夫。他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是党的意志最崇高的践行人。回顾朱老的一生,一路艰辛,万般坚守,残肢抱笔,挥洒荣光。向困难宣战,留感动在人间,世界以痛吻你,你却报之以歌。

真相遥遥,踏往无穷之路,于霓虹中逆行,用真相打破隔阂。作为新时代媒体人,陈贝儿以镜头代戈,记录下时代最真实最美的风景,将感请投入细节,于神州收获感动。正如我校校训所言:传媒是社会之良知,人类之道义。以良知追求真理,用真理维护道义,以情传情,夯尽无穷。她励志讲好时代真相,讲好百姓眼中的中国故事,深入云贵峡谷,投身戈壁荒漠,穿越全国,用脚丈量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以心感受祖国的每一次脉搏,向世界介绍着脱贫攻坚背后每一个感人的故事。记录真相,传递能量,一条无穷之路,搭建真情桥梁。

榜样是无止境的力量源泉,每一个荣誉背后,都承载着无数的.泪水和汗水。那些精炼的颁奖词,浓缩了他们近毕生的光辉。他们背景不同、经历不同,却都穷尽自己的赤子之心去诠释人生价值、建设祖国事业。意志顽强,生命坚韧,这是无形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品格;锤炼品德,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记初心,担使命,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致敬榜样,争做榜样,心怀感动,逐光而行。

公务员编辑刘传建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十二

生活在和平的地区,永久想象不到原来还有这样1片土地,夹杂着战时留下的痕迹,年轻的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在从事着这片土地的扫雷工作。这是中国的土地,不能让它成心思危险,这也是人民生存的土地,1定要干干净净!

年轻的战士杜富国就是我国云南扫雷大队中的1名勇敢的战士!在他扫雷的生涯中,已不记得扫过了多少的雷,排除多少的危害。但是不幸还是降临了。在2018年的10月11日这天,同志们扫出了1颗雷,身为扫雷作业组组长的杜富国同志,让其他的同志退后,自己来进行着进1步的扫雷工作。但是在作业的进程中,这颗雷突然爆炸,杜富国同志也因此被炸毁了双腿和双脚。

当他被鲜血淋漓的抬出的时候,战士们都哭了,但是这位战士很坚强!在后期恢复进程的采访中得知,虽然家里人和医院和部队直到11月17日才告知他再也看不见光明的这个凶讯,但是这位战士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他很坚强,也从未后悔!更是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自豪!

从事扫雷工作,是杜富国同志的选择!在2015年的时候,本来可以安心度过的服役期杜富国同志,在看到云南扫雷大队抽调人员参与扫雷工作时决然的决定报名了。在经过了1系列的培训和考核,他成了1名光荣的扫雷兵!能够参与扫雷工作,是他特别自豪的1件事情!乃至他还将自己的微信名字改成了“雷神”,这是对自己工作的1种崇敬之情!

是甚么让这样的1位年轻的战士选择了扫雷这条路?固然是他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对国家的1种使命感!这片土地是中国的土地,中国的土地就要是和平的、安全的!战争为这片土地留下了生存的隐患,会要挟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他义无返顾,带着崇高的理想和使命,进行着扫雷!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酷爱生活的中国人。犹如杜富国同志1样的中国扫雷兵们,为了他们能够安居乐业,为了让这片中国的土地再次充满生机,凭仗着过硬的本领和英勇的精神,将这片雷区变成了人人都能到来的乐土!

生活在那里的1位老乡谈起来这些扫雷的战士们,不但感叹,过去由于这片雷区,虽然他已很谨慎翼翼了,但是还是前后两次炸伤了双腿,现在这些战士们将这片雷区清算干净了,他以后就能够安心的在这片土地上进行生产和生活了!这位老乡每天都会来和战士们1起看看扫雷的情况,就在杜富国同志失事的那天,他也在现场,看到这1幕也是泣不成声!

有人或许会问,为何要扫雷?这是中国的领土!由于这片雷区的存在,我国的通商遭到影响、土地的耕种也难以播种、矿场资源也难以开采,对这片地区的巡查也遭到影响,这里是中国的边疆,由于这片雷区的存在,也可能成为安全的隐患,所以必须要扫!

以杜富国同志为代表的中国扫雷兵们,就是怀着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天都谨慎翼翼的进行着扫雷工作!这些战士们每天都游走在生死的边沿,即便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他们,仍然接受着战时的考验!在这些战士的努力下,已扫清了300多平方米的雷场,中国仍有雷场需要进行清除,这些战士们仍然会继续讲扫雷工作进行下去,让中国边疆变得安全,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致敬这些扫雷兵们,我们会极致杜富国同志,会记住像杜富国同志1样奋战在扫雷1线的中国军人们!感谢你们为了祖国做出的如此大的奉献!

党人精神,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公务员编辑刘传建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十三

1934年,沈忠芳出生于上海市,从小目睹国破家亡、战火纷飞纷飞,他燃起了报国梦想,造飞机成了他最大的愿望。

新中国成立后,沈忠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航空学院,在飞机设计专业学习。1958年,沈忠芳和他的同学们,大干一百天,终于将中国的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送上蓝天,这是他的毕业设计,也是儿时的梦想。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防部从事导弹研究工作,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就是沈忠芳导弹人生的开始。

中国的导弹是从仿造开始的,但是真正创新则是依靠我们自己培养的人才。当时美国最先进的u2高空侦察机频繁进入我国空域侦察,高炮部队设伏防卫,当时碍于其飞行高度达到了21000米,飞机够不着,高炮打不准。

为了震慑敌人,摧毁u2高空侦察机,我军开始自主研制地对空导弹系统。其中艰辛自然不必多说,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地空导弹“红旗—号”横空出世。

自此u2不敢来犯,我国导弹核心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独立自主研制的路子上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规范。

公务员编辑刘传建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十四

有人说平凡衬托伟大,但不如说是平凡孕育了伟大。不平凡的20_,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让我们由心的感动。20_年感动中国中每一个人物都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内心,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万佐成夫妇。

谁能想到在一家肿瘤医院的旁边,只一墙之隔竟会有一家“抗癌厨房”,在厨房里做饭的又不是什么大厨,而是病人家属。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很早以前在医院旁摆摊卖油条,每当他们收摊回家时总有病人家属请求用他们的余火做些饭菜给病人吃,夫妇俩从未拒绝。甚至,在收到越来越多的求助后他们买了十几套厨具专门放在小巷里开了一家“抗癌厨房”。而更令人感动的是夫妇俩从未想过从中盈利,他们定了一块钱的价才勉强收支平衡。

夫妇两人的初心十分简单:“有的病治不好了,就让病人吃的好点,让家属少些遗憾。”

他们似乎完全为了初心忘了自己。为了病人他们不去旅游不去休假甚至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连年也过不了。但他们的内心仍然是快乐的,他们开导过的教导过的人都感谢他们,墙上有一排排的电话号码,他们都想邀请老人去家里做客,小小的巷子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温暖,令无数人为之感动。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这两位六旬老人无私的爱与善。

夫妇两人,如此平凡又如此伟大,他们的善他们的爱足已感动中国感动人心。

公务员编辑刘传建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十五

在这个寂静的夜里,我望着远方,脑海里不断闪现着火车餐车上,那台打开的电脑,那陷入沉思又疲惫的脸!是在一篇新闻中,我第一次看到了您的身影——钟南山爷爷!

我在秦皇小岛上向您问好!您知道吗?是这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我认识了您?听说,在16年前的“非典”防控的战役中,您就冲锋在前!如今,武汉告急,新冠肺炎出现了人传人的状况,您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连夜冲奔武汉!

钟南山爷爷,当我在新闻上听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这个新名词时,我觉得离我们很遥远;当延期开学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我又有些恐惧!除夕夜我看到第一支驰援武汉的军医队伍集结的时候,我深深地体会这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您已经84岁高龄,但您不怕困难,奋勇当先,奔向最需要又最危险的地方,是您告诉我们不要怕!也不能怕!是您让我看到了一种精神——临危不乱,奋勇当先!您是这场战役的先锋!

您为社会尽责,为国家奋斗,你肩上担负着许多责任。然而责任并不是亲切可爱的字眼,选择承载它往往需要付出,需要勇气,也需要坚持。

人间有大美,因人心有大善!感谢有您相伴!加油,钟南山爷爷!03年非典抗疫战争中您胜利归来!

公务员编辑刘传建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十六

如果说苍蝇和老虎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有些灰暗,那么钟扬这样的同志就是我们的色彩绘画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道路上,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中华民族屹立起来的基石,而那些在平凡的生活中作出不平凡的贡献的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他们用自己平凡的双手创造出不平凡的世界,用自己初心和民族气节浇筑华夏儿女的灵魂,他们是永不逝去的伟人!

在钟扬同志的记录片中,记录了钟扬同志为了祖国科研和教育事业忘我耕耘、播种未来的事迹,宣扬了钟扬同志的崇高精神和他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知识分子的时代风采。有人用“疯子”、“战士”深深刻画了钟扬同志对科研的坚守和付出,他用了整整16年的时间,不忘初心的走着自己的追梦路,成果丰硕、赞誉颇多。然而他并不追名逐利,更是倾注心力去关心国家、社会的发展,关注专业学科的建设及人才的培育。他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好的践行者,也是“两学一做”学习的标杆和榜样,钟扬精神也正是我们需要弘扬、学习的新时代精神。虽然他走了,但他的学生、他培育的每一粒“种子”,在他的用心浇灌下,早已经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相信他们一定会携带着钟扬同志的精神和梦想,奋力前行、开创新时代的美好未来。

色彩的多样在于初心不改,只有纯洁心才能画出最美的画卷。坚持党性纯洁是钟扬同志给我们树立的良好榜样。在入党誓词里我们庄严宣誓,我们说过我们愿意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可总有人接受不了党和人民的一切考验,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而钟扬同志的事迹又为一些迷茫的人指明了方向,点亮了航海的明灯,为大家保驾护航。坚持一心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我们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我们要牢记我们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

钟扬同志是一个造船人,一位扬帆者,而此刻同行人愿意继续推动他的梦想,而更多人会从他的信仰中汲取精神力量,成为真正关注人类命运的工作者。钟扬同志在植物学研究中不畏艰险,在西藏建设中矢志不渝,他的一生充分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一心为公的优良作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公务员编辑刘传建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十七

一个绝壁中的“天坑村”,一条悬崖上的“天路”。

20多年来,全国各大媒体对下庄人战天斗地、绝壁开路的事迹进行了多次报道,“下庄精神”曾鼓舞了不少偏远贫困地区的群众。

20__年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巫山县委县政府利用帮扶资金对这条绝壁天路进行了硬化,并将路面宽度拓宽至4.5米。随着交通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城里游客将私家车开到了下庄村,慕名前来寻访下庄“天路”,感受“下庄精神”。

虽然已卸任村支书,但毛相林依旧闲不下来。这一次,他又萌发了打造民宿村落,发展乡村旅游的念头。

“下庄村地靠五里坡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丰富,若能将村民家的农房改造成乡间民宿,将游客留下来,就能实现农旅融合的效益叠加。”毛相林盘算着。

可是,农房改造需要资金,村民们没看到效益,都担心这是“赔本生意”。

于是,毛相林带头将自家房屋简单改造,办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民宿。“你看,以前白色的外墙被我涂黄后,更有乡村风味,室内用木条吊顶,凸显原生态气息……”毛相林领着记者在改造后的民宿中穿来穿去,兴奋地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

去年红叶节期间,毛相林的农家民宿平均每天能接待上百名客人,短短一个月,就为他带来上万元收入。

有了老支书带头示范,村民们积极性高涨。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初,县里也决定投入资金,帮助下庄村民实施民宿改造计划。目前,下庄村已改造19栋34户民宿,二期72栋88户民宿改造也已纳入规划,很快将启动建设。

“下一步,我们还将引入旅游公司,打造‘下庄古道’‘鸡冠岭’等旅游景点,并与巫山县博物馆合作,在村委会广场打造一个‘下庄精神陈列馆’,将‘下庄精神’融入到旅游开发中,让乡村旅游更有内涵……”如今,毛相林已很少吟唱那首古老的歌谣。站在“天路”的尽头,他心里还有着一箩筐打算。

公务员编辑刘传建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十八

我觉得我今天晚上看完《感动中国》后,对我的人生又有了新的启发。我发现伟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在平凡的生活中才能找到伟大的所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聚集起来,那就是伟大,渲染了环境,也感动着他人。

201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吴锦泉、张宝艳、秦艳友、郎平、屠呦呦、阎肃、徐立平、莫振高、官东、买买提江·吾买尔、王宽,还有特别颁奖人物:抗战老兵爱国侨胞。他们都有一些相同点,那就是勤奋、低调、不喜欢空谈。

“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你们给予了濒临绝望的家庭一丝的希望。正因为一次意外,他们体会到丢失孩子的痛,所以致力于帮丢失孩子的家庭寻找孩子,其后并建立了“宝贝回来寻子网”。到了2015年11月,已经帮超过1200名被拐及走失的孩子找到了亲人。他们并非一帆风顺的,期间受过不少的威胁,要断他胳膊什么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畏惧,反而更加坚定不移的,因为他们知道那些被拐及走失孩子的亲人,现在是多么的绝望、多么地渴望见到自己的孩子,那些孩子可能受着什么样的伤害。张宝艳说,他们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能与时间赛跑,尽快帮助他们找到家和家人,尽早实现天下无拐的梦想。

并不是只有英雄才有创造感动的力量,不用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了。你做的是幕后的工作,但却是那么的重要。徐立平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一有差错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他用生命换来国家的繁荣。别人问他为什么一直干这活,他总笑着说,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他的愿望却是那么简单,就是多陪父母,和父母去转转。他的平凡可能不足以让所有的人都认识他,但他却能感染他周围的人。让人感动的不是“伟大”,而是行动。

《感动中国》不仅是一个节目,还是一颗定心丸。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中国人在世界各国都留下了不良的形象。感动中国的得奖人,他们用行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中国人依然用行动感动着世界,不应以一部分的不文明掩盖了闪闪发光的美德。

只有用心去体味,美的时刻、感动人心的时刻,才会在你眼中、心中绽放!即使那是那么小的一个动作或者一件事情,你也会发现它的闪光之处,还会不自觉间自己也受到感染,去感动别人,带动别人。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