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帮助他人避免重蹈我们的覆辙。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主题。如果你对总结写作感到困惑,不妨先来看看以下这些范文,或许会有所收获。
写作时,要在认真观察和记忆游览的景物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写所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致于杂乱。观察景物,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作的顺序。
一次参观游览活动,看到的景物很多,我们不能记“流水帐”。要把看到的景物中印象较深的写下来,其余地可以写得简略些。我们要一边参观游览,一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仔细观察。比方说,我们要写游览看到的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写作的重点就是把看到的景物重点写下来。对于我们看到的特别好的景物,我们要进行具体地描写,突出重点。对于重点的景物,要注意详细描写出它们的位置、大小、动态、静态、颜色等。如我们写“菊花”,颜色就有“红的如枫叶、白的如冰霜、黄的如麦穗”等等,菊花的形状就有像“小姑娘的卷发,毛茸茸的小鸡,绣球”等等。我们要把过程写详细、具体,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突出重点,清楚明白,才能写出游览的意义,才有教育意义。
我们在写游记时,应把开头和结尾写得简略些。开头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如《游善卷洞》的开头“我的故乡江苏宜兴有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善卷洞”。结尾应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如《天然动物园漫游记》的结尾写道“‘哈哈……’我们在欢笑声中结束了这次愉快的野游。朱库米天然动物园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这样,写的文章有头有尾,读起来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我们要把感情融化于景物中,写出真意。写作时,我们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还有,我们在写景的同时,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在领略自然风景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
一、游记作文不要写成旅游路线图
二、针对你游览的某一地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点来作文
三、必须考虑游记的顺序,空间,时间,角度(远到近)
四、描写不必面面俱到,要懂得删减枝叶。
五、选着留有深刻印象的点来做发挥,其中一定要有详略,那几个略写哪几个详写要想清楚。
六、注意历史事物和历史事件,传说的巧妙结合,更能凸显出游览的意义和文章的深度。
七、借景抒情的手法应该运用
八、人文景观的描写中,环境烘托是必要的,选着恰当的景色进行烘托。
九、自然景观的描写中,修辞手法应该运用,但是不要落俗套,好好自己去用心感受,最好有些贴切的修辞创新。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作素材仓库的建立,要靠平时的观察积累,所以同学们要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阅读笔记,把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思考的随时记录下来,时间一长,自然是“仓库满满”。久而久之,语言就会丰富起来,写作能力就会随之提高。
首先引导孩子根据图画或作文题目,提出若干个相关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就等于找到了“写话”的内容,然后将内容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写作思路。为了让孩子有个样板可模仿,我按人、事、景、物四类文章分别编写了“问题提纲”,供孩子参考,让孩子在仿照中学会创新,能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使“写话”的内容丰富起来。
例:《我的妈妈》
但这种方法有个弊端,孩子也许只会简单地对答,形成一些散装的零件,写出的话呆板、单一,缺乏连贯性和条理性。于是我又采用了下面一个方法。
为了让孩子说起话来有条有理,写起话来具有连贯性,我常根据“写话”内容适当提供一些连接词,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有的——有的——还有的——”,“有时——有时——”等等。孩子可选择合适的词,将单个的“零件”串起来,很自然地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的“话”说起来才通顺,读起来才合理。
只搭好骨架,没有丰富的语言材料做血肉,读起来就会涩涩的、不生动。如何引导孩子将“话”中的重点句子写得更详细、更具体、更有文采呢?我运用“语句扩充法”逐步让孩子在分析和思考中把“话”写得更丰满些。
例如:孩子写《小闹钟》有关作用只写了一句话“它每天六点半钟叫我起床。”针对这句话,我提出这样的问题:
(1)六点半是清早还是傍晚呢?
(2)它用怎样的声音叫你呢?
(3)它为什么这么早就叫你起床?
(4)把它当成会说话的小伙伴,它会怎样说呢?
孩子经过一番苦思冥想,终于扩充写成一段话:每天清早,一到六点半钟,“铃——”小闹钟就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好像在说:“喂,快起来,快起来,早起身体好,上学不迟到。”
要使文章写得优美还需要好词好句的点缀,而且“语句扩充法”最重要的是扩充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这对于刚上学不足一年识字量不多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个难题。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认识水平、认知能力以及生活阅历非常有限。做家长的应充分利用家庭空间给孩子创造一个积累和运用好词好句的良好环境。
01.卡片积累
为了让孩子能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我准备了许多个小档案袋,分别配上名称,如颜色、味道、形状。每当他学完一篇新的课文或在阅读课外书籍时,我总是指导他收集较好的词语并制作成卡片分别装入相应的袋子中。这样既能让孩子在制作中学会识词写词,又能够让孩子了解词的类别,并学会应用在生活、学习中。
“味道”袋里有:香喷喷、甜滋滋、香甜可口、清凉酸甜、又苦又涩等等词语卡片;
“形状”袋里有:尖尖的、弯弯的、圆滚滚、细长、椭圆等等词语卡片。
有时吃水果,我就会让孩子自己去找出能表示这种水果的特点的词语卡片,拿出来认一认,读一读,并试着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或几句话,再将这几句话连成一段话写成日记。
这种卡片积累法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性和恒心,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收获。
02.游戏积累
要活跃孩子“写话”的思维,必须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周围的事物。因此词句的积累应联系生活的点点滴滴,引导孩子处处留心,处处分析、思考:怎样说会使句子更生动、形象?为了不让孩子承受太重的学习压力,我常常以各种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致。
说一说,看用哪个词最好?
这种方法可称为“换词”游戏,主要是帮助孩子积累和运用同义词,使句子内容丰富而灵活。如孩子带回数学试卷,他得了一百分。
此时,我故意问他:“你的心情怎样?”“我高兴极了!”孩子不假思索地说。我笑着又问他:“换个词,还可以怎么说?”他想了想,说:“我开心极了!”我又鼓励他多换几种说法,孩子经过思考和查书寻找,最后竟找出了好几种都能表示“高兴”的词语。
仿一仿,看谁仿得像?
这种方法可称为“仿句”游戏,在生活的空闲里,说一说,仿一仿,轻松就能训练说话,为“写话”打下基础。
一天早上,我和孩子在公园里散步。我指着草坪说:“小草钻出来。”孩子抬头四处望望,跟着说:“太阳升起来。”我又说:“嫩绿的小草钻出来。”孩子说:“火红的太阳升起来。”“嫩绿的小草从土里悄悄地钻出来。”“火红的太阳从山上慢慢地升起来。”这样的训练,能让孩子逐渐学会把句子说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完整。
想一想,用怎样的话儿来形容?
外面下雨了,我让孩子去听一听,雨声是怎样的?看一看,滴落下来的雨花是怎样的?再用手接一接,雨水淋湿了自己的手,感觉是怎样的?孩子兴冲冲地跑出去体验,可回来时却皱起了眉头,“妈妈,我会学那种雨声,可不知用什么词来说?”我提醒他:“你去找你收集的表示“声音”的词语卡片。”
孩子一查,果然找到了好几个写雨声的词语:沙沙、哗哗、淅淅沥沥。我说:“你读读这些词语,再仔细听一听,用哪个词最合适?”
孩子听了听,又想了想,说:“外面下雨了,沙沙地响。”我提示说:“雨滴落下来,形成——”“一朵朵白色的雨花。”“用手轻轻地接着,感觉——”“真凉啊!”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从留意生活的点滴开始学会了积累,从切身的体会中学会了运用。
比一比,谁想得妙?
主要是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力求使句子说得生动有趣。有时,我有意地带引导孩子观察天上的云彩,我说:“一团一团的白云像棉花。”孩子想了想,也说:“一堆一堆的白云像墙壁。”我又说:“天上有个雪人儿在对我笑。”他朝向远处的天边,看了看后说:“天上有个小白兔在蹦蹦跳跳。”
适当展开联想与想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能开发孩子的语言思维能力。一天,我同孩子一起逛商场。忽然,看到一个小弟弟正在玩气球,我对孩子说:“你能把气球想像成一个小朋友,说一句话吗?”孩子眨着调皮的眼睛,冲着我说:“气球在跳舞。”“能说得再详细些吗?什么样颜色的气球,在什么地方,怎样地跳舞呢?”孩子思索了一会儿,得意地说:“又红又圆的气球在空中开心地跳舞。”我连声夸奖,买了个气球作为奖励,孩子高兴地拿着气球真的跳起舞来。
不管我们使用哪种方法来引导孩子学习“写话”,但我认为最好的方法还是“积极鼓励法”,尤其对于处在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写话”就如同幼儿“牙牙学语”一样艰难。家长要想做好孩子的启蒙老师,就应像期待宝宝喊出第一声“妈”、“爸”那样耐心而充满希望。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高,“话”中出现了一个好词,一个好句,有一点点进步就应及时鼓励、表扬。
鼓励的方法有多样:或用喜悦的神情大声朗读孩子的“佳作”;或将“佳作”直接发表在电脑网页上、家里的墙壁专设的“美文栏”里,并在好词好句下面划上醒目的红色波浪线,表示这里最精彩;或利用周末带他去公园玩玩,去他喜欢的地方转转;或赠送他平日里最喜爱的一件礼物等等。
只要让孩子在精神上能够获得成功的愉悦,使他对于“写话”产生浓厚兴趣,由爱说、爱写到能想着说,能认真写,这就等于说孩子真的“入门”了。
当然,还有最后一种妙法,就是参加开心作文寒假课程,每个年级、全年段,都有针对性的开心作文课,按照各年级的标准和习作要求,有坡度、层次地给孩子设立相应的学习课程,让孩子一步一脚印、扎扎实实地打好作文的基础和提升。
无论你的孩子处于什么阶段,作文水平在什么程度,你都能在这里找到相应的灵药,一针见效。
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
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在说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词或过渡句。
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造成喧宾夺主。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点,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彩色照片。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
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这同照相一样,放在照相机的前面和远离照相机,摄下来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采用远近结合法描写植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给读者以完美的印象。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说清楚是远看的还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文章才能条理分明。
植物各个部位的形态和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把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写出来,同时把前后有关的情况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时间给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这一组彩色照片,读者对它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采用时序变换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时积累资料。要有计划地在不同季节对同一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下观察日记,这样,写作时才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取舍,写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观察的连续。
植物总是要生长的,一般要经过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如果把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和生长的情况与下来,就好像给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电影。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过程。采用生长变化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长过程中最突出的变化写下来;其次要交代植物发生变化的原因、前后情况和过程;此外要注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写下来。
我们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联想到其它事物,这些事物往往与这棵植物有共同之处。例如我们看到棉桃,联想到洁白的雪花,这是因为雪花和棉花的颜色相同;我们看到大西瓜,联想到篮球,这是因为西瓜和篮球的形状相似;我们看到冰在雪地中郁郁葱葱的松树,想起那些在敌人面前不怕严刑拷打,决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树与英雄的品质上有相似之处。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首先要认真读书,了解生活,使自己的头脑储备丰富的知识。其次是勤思勤想,经常训练,使自己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植物总是由根、茎、枝、叶、花、果组成。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可以对植物的根、茎、枝、叶、花、果的各个部分进行描述,也可以只对植物的某一部分进行描述。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植物时,首先要找出这棵植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其次要对最能体现这棵植物特点的部分从颜色、形状、气味等多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此外还可以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我们描写植物时,往往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来突出植物的特点。对照比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这种植物与另一种植物进行比较;一种是把植物本身两种截然不同的特点放在一起比较。采用对照比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写的植物最显著的特点与其他植物作比较。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采用对照比较法还要注意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感人。抓住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找出矛盾点,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通常英语写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紧扣教学大纲对考生书面表达的要求;
2、突出试题的交际性,考查考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3、增强试题的实用性,所选话题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为学生所熟悉;
4、看图作文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英语写作注意两点
弄清写作要求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也是书面表达的基础。如果写偏了题,语言表达再好也很难得高分。审题时要注意两个方面:
1.认真地看两遍题目,包括提示,全面了解写作要求。
2.理清思路,确定体裁、框架结构和内容。
从现在起应逐渐加大阅读量和听的输入量,将阅读、听力训练与书面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经常体会和领悟作者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的方式。在话题讨论和写作中经常运用所学到的表达方式就会有所创造。还要尽量做到“五多”:多看、多听、多思考、多用心体验和感悟身边的人和事、多用英语说和写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写好读后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 不过在"感"之前还要先让孩子知道是谁写的文章,也就是作者是谁?其次再进入文章中,明白文章里讲述了什么人,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都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内容,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但是它又不同于记叙文中叙述故事的要求,无须讲述的那么具体、生动,只需简单扼要,只求能引出事理。孩子在最初写读后感时,常常犯这种弊端,总是引用原文,把简述变成了复述。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孩子还不能把握文章所要讲述故事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不仅简还要明。在父母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告诉孩子,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他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事情!这样,就能更有效地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一篇文章或是故事,可以排列出许多感触点,读了整篇文章后,有何感想?受到了什么启示?可是在一篇读后感里最好只阐明一个中心、一个要点。所以就要求孩子对这些众多的感触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认为感受最深、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得心应手的一个观点,然后作为读后感的中心,再加以论证便形成一篇完美的文章。家长可以先让孩子谈一谈他的想法,问他读后有何感想,得到了什么启示?然后再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告诉孩子,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可以相互探讨、相互交流。
再动人的情感,再真实的体验,脱离了现实生活就会飘若云烟。"生活乃文章",一切皆源于生活。所以,要让孩子从实际联想,从现实生活出发,可以从学校里、家里、街道上、公园里等场所的所见所闻入手,从生活的点滴入手,从小事入手,就更能让孩子有事可说,有例可举,有感而发了,这样才能把感受写真实。 家长在辅导孩子写读后感时,一定要告诉孩子: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
2、说明介绍法
3、环境衬托法
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造成喧宾夺主。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4、彩笔描绘法
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点,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彩色照片。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
5、远近结合法
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这同照相一样,放在照相机的前面和远离照相机,摄下来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采用远近结合法描写植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给读者以完美的印象。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说清楚是远看的还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文章才能条理分明。
6、时序变换法
植物各个部位的形态和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把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写出来,同时把前后有关的情况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时间给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这一组彩色照片,读者对它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采用时序变换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时积累资料。要有计划地在不同季节对同一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下观察日记,这样,写作时才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取舍,写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观察的连续性。
7、生长变化法
植物总是要生长的,一般要经过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如果把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和生长的情况与下来,就好像给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电-影。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过程。采用生长变化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长过程中最突出的变化写下来;其次要交代植物发生变化的原因、前后情况和过程;此外要注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写下来。
8、展开联想法
1
我们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联想到其它事物,这些事物往往与这棵植物有共同之处。例如我们看到棉桃,联想到洁白的雪花,这是因为雪花和棉花的颜色相同;我们看到大西瓜,联想到篮球,这是因为西瓜和篮球的形状相似;我们看到冰在雪地中郁郁葱葱的松树,想起那些在敌人面前不怕严刑拷打,决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树与英雄的品质上有相似之处。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首先要认真读书,了解生活,使自己的头脑储备丰富的知识。其次是勤思勤想,经常训练,使自己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9、突出重点法
植物总是由根、茎、枝、叶、花、果组成。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可以对植物的根、茎、枝、叶、花、果的各个部分进行描述,也可以只对植物的某一部分进行描述。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植物时,首先要找出这棵植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其次要对最能体现这棵植物特点的部分从颜色、形状、气味等多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此外还可以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
《小学生的写作技巧》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精选)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
研究物品的特点,可以训练我们的观察和写作能力。要写好物品工艺类的状物文,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抓住特征。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细微的区别,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抓住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抓住了这一物品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1)按整体一局部一整体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再写里面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写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比如,下面两段话的描写:
这个文具盒是用塑料做的,长方形,盒盖上面画着青青的草,红红的花,还有一棵古老的树,树下,白雪公主和蝴蝶公主正在笑眯眯地望着我,好像在对我说:“你也是美丽的小公主,你可一定要好好学习哟!”
1.写外形。首先,观察小动物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比喻词的使用。例如,下面这段话:
我有一只小白兔,雪白的绒毛,胖胖的身体,非常可爱!这只小白兔有一对长长的大耳朵,它的耳朵很灵敏,哪怕有一点动静,耳朵都会立即竖起来。它还有两只红宝石似的眼睛,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处闪闪发光。最逗人的是那张三瓣嘴,吃东西和呼吸的时候,向三面张开,露出粉红的牙床。
2.写习性。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小动物也有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和生活习惯,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但重要的还是要在描述当中,自然融入自己的感情,使文章声情并茂,分外生动。
比如说我们观察一只猫,对猫的大小、颜色、形貌,要有大体上的认识,再观察它的头、耳朵、眼睛、鼻子、嘴有什么特点,它的叫声有无变化?它在来生人、外出、进食、睡觉时,又是什么样子的?它对主人的态度如何?与其他动物的关系如何?它什么时候可爱?什么时候闹脾气?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在描写的时候,就要对观察得来的材料,根据文章内容需要进行选择,把最生动具体,最有用的材料写进文章里。
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
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另外,植物对阳光、土壤、肥料和水的需要如何……但也不需要面面俱到,要抓住最能反映植物特征的部位写。
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展开联想和想象,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例如下面一段话:
月季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涂上了一层光亮亮的油脂。光滑而明亮。整个花枝昂首挺胸,接受阳光母亲的沐浴。花的中心有黄色的花蕊,花蕊顶端粘着花粉,散发出诱人的芳香,所以常引来一群群勤劳的蜜蜂和美丽的蝴蝶。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枯萎,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各具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来写。
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例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我们在描写植物时,如果能进行人格化描写,就可以使笔下的花草具有思想品质特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有情趣。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也要写出对植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带着自己的感情去描写其特点,那文章会更有滋味。例如下面一段话:
春天,白杨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呈现出一片新绿,一场春雨过后,树叶带着晶莹透明的露珠,好像有无数的生命在颤动。
作文是决定语文考试成绩的“半壁江山”,小学生的每一份试题,作文都占了百分之三十的分数。因此作文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整个语文考试的成败。那么怎样才能让考试作文得高分呢?我觉得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首先必须审题,审题,就是要对试题展现的所有内容作全面、准确的审读和理解,把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把题目的各种限制审清楚,明确要我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真正做到全面领会,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写作文。评卷时,审题有问题的试卷最后得分一般都不高。由此可见,审题的准确与否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作为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审题能力,教会他们读题、审题。
其次要写好标题,注意段落的合理分配。标题新颖、得体、大方,阅卷老师就会对该篇文章产生很好的第一印象。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段落的合理分配也尤为重要,考试作文不是千篇一律地分成首、腹、尾三段式的结构,可以根据意思合理地分成多个自然段。自然段分得越自然,你的文章就更具有可读性。
再次要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考试试作文的开头结尾,就是文章的刀刃。平时在课内外所学的各种开头结尾的方法完全可以用在考试作文上。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开头和结尾,必须做到开头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结尾就要把文章自然收拢。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其整体。所以,考生交给老师的无论如何也应是一篇完整的作文。
最后,正确的书写和卷面的`整洁在作文评分标准中也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他们都占有相当的比分。一般不要求写得好看,但要求书写整齐易辨认,一笔一画清清楚楚,不写草字。标点符号书写也要规范,特别是格式要正确,句号、逗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不要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可以在这些符号后面挤着写一个字;引号、括号、书名号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上一行之末。省略号、破折号占两个格,不能断开,写不下时挤在一行之末。至于作文的卷面,正如人的容貌一样,给人的印象是重要的,尤其是考试作文,卷面整洁与否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的心理和情绪,书写工整,卷面清洁,让人一看心中先喜三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总之,考试作文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成功的事情,必须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文习惯,注重平时的积累,做到与胸有成竹、言之有物,这样才会有备无患。
2017年3月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
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 感。
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 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
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
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二、读后感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 了。
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
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 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
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 “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
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三、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
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 铺垫。
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
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
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
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四、写读后感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
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
因此,要写 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
以大家 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 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
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 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 “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
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
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抓住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见解。
题目自拟。
你最喜欢什么书?是卡通漫画,还是侦探小说?是校园文学,还是科幻故事?既然是自己最喜欢的书,请你说说喜欢的理由。
看了这本书,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你会从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内容说起。
有些书的故事特别惊险或有趣。
比如,看了《名侦探柯南》,你会说柯南被坏人变成一个小娃娃的那一段,因为你读时感觉特别惊险、刺激;读了《西游记》,你会从长着青面獠牙的妖怪要吃唐僧时说起,因为你读到那感到特别恐怖。
有些书里主人公的遭遇特别感人。
比如,看了童话《丑小鸭》,你就想讲丑小鸭在成为白天鹅之前的凄惨经历;你特别崇拜鲁滨逊,喜欢讲他在孤岛上恶劣环境中的生活。
有些书的语言读起来既有趣又浅显。
比如,你特别喜爱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里幽默风趣的语言。
有些书的封面、封底、内页装帧格外精美……
在说这些印象深刻的内容时,你也不妨说说你当时的感受和想法。
读后感写什么?很简单。
把你刚才讲的书中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以及你读时的感受和想法,写下来就可以了。
如果你还能联系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那就更棒了。
另外,有些同学写读后感时,怕读者没看过书,读不懂,常常大段地抄写原书内容,这个没有必要。
你只需要简单介绍一些书里的内容就可以了。
写好“读后感”要做到四点:
一、读懂原文抓中心:
我们在读中可分三步去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读”,才有写“感”的条件。
二、选择重点作感点:
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点很多,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感点,作自己读后感的切入点。
三、读感结合有侧重:
指导学生处理好写读后感时“读”与“感”的关系,做到二不二要。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
指导学生联系自己或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关键词]:读后感;感点;实际
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都可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想,把自己的收获或感想写出来,就是心得体会,也叫读后感。
一、读懂原文抓中心?
“读后感”的“感”是从读中产生的。
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能感得深刻。
如果有必要的话,在读文章前我们可先让学生了解一下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作者等。
在读中可分三步去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以《小音乐家扬科》为例,一是初读感知,理清层次,把握文章的来龙去脉,建立起对课文的初步总体印象。
初读《小音乐家扬科》我们知道文章记叙了具有音乐才能的波兰穷孩子扬科为了看看、摸摸地主仆人的小提琴而惨遭毒打,含冤死去的事。
二是细读深思,抓重点,引导学生评词析句,细读深思,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
细细品读文章,可先让学生找出一些能反映扬科热爱音乐的重点词句,再细细体会语言的形象生动,故事的扣人心弦之处。
三是研读体悟,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思想,用心去感悟生活、研读文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们进一步明白了夺去小音乐家扬科生命的罪魁祸首是人吃人,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没,甚至遭到被-迫 -害至死的悲惨命运,使学生感悟到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如此幸福。
我们只有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读”,才能领会到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才具备了写“感”的条件。
二、选择重点作感点?
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的读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读后感,必须选好“感点”。
什么叫“感点”呢?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它不是凭空产生的。
面对众多的感点,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感点,作为自己写读后感的切入点,切不可面面俱到。
例如《三顾茅庐》这篇文章,有这么三个方面可以作为感点:一是张飞对诸葛亮粗鲁无礼,张飞很莽撞。
二是写刘备的语句和写张飞的语句对应起来可以看出刘备态度很谦恭。
三是从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完成统一国家大业,从中体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我们可发现第三个感点是这个故事的中心,也就是反复读这个故事后感受最深的一点,那么我们就选第三个作为读后感的切入点。
三、读感结合有侧重
写读后感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
我们说,“读”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读”的结果和目的。
读后感中少不了对原文的“叙”述,但它不像记叙文中的“叙”那样具体、形象、生动,读后感中的“叙”要做到简明。
小学生写读后感常犯的毛病是复述原文,没有做到简明扼要。
有的只“感”不“读”,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编乱写,说道理时空发议论,而缺乏身边的实例。
写读后感可以说经验,也可以谈教训。
1、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1、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同学看见别的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1、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2、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3、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4、“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1、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2、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3、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4、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作文是写人记事的,或多或少都要写到人,而那些专门写人物的作文如何才能写好呢?要写好一个人物,无外乎是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肖像)、心理等等。鲁迅先生说:“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说明人物语言的重要。此外,写人物的行动、外貌(肖像)、心理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惯常写法,同样重要。
下面我就自己的感受和经验谈几点切实可用的方法或注意点:
首先,要写好人物作文,就要写自己熟悉的人。只有自己熟悉的人,才能感受得最真切最鲜活,对他(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才能有最直接的、深刻的印象。如下面例文《我是你爹》(见后文),写的是作者非常熟悉的人,所以全文写来既栩栩如生,又给人非常亲切的感觉。如果你写一个陌生的人,虽然也能够写,但写出来的就可能毫无特色,会是千千万万个中的一个,这样写来不要说感动别人,有时就连自己都觉得别扭、生造。
其次,要凸显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共性的东西人人都有,写得再多作用也是不大的。只有有特色的、独具个性魅力的东西,才能给人以冲击,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让人拍案称奇。
第三,不要什么都写,更不要事无巨细地写,要择其一二浓彩重墨地写。这当然是要根据主题需要去择取了,决不能无的放矢。如《我是你爹》中,“爹”的话语很少,前后加起来总共才三四句而已,可一个独特的“爹”的形象却跃然纸上了。
转载自 faNwen.ChAzIDiAn.com
第四,要让人物的言行、心理、个性特征等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不要让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说六十岁人的话,也不要让一个无文化的老太太专说些理论大话等,否则就是无视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而乱写人物,是不能写好人物的,更谈不上写出个性特点了。
第五,写人物离不开写事、写细节。要仔细地观察人物的日常行为,挖掘他们的典型事例,而且事例要新颖,因为人物的性格和品质,是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出来的。比如我们要写一个热心肠的人,就要写他怎样帮助周围的人,或哪里有困难他就在哪里出现等事例。写事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从细节方面入手。细节描写包括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以及特定的环境等的描写。描写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个人的每一个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动作都描写清楚、具体、详细。
我们来看这一段话:“回到教室,大家全都涌到郭枫面前,问:”坏小子,你捐一毛钱怎么能代表我们呢?‘郭枫眨了眨眼,骄傲地说:“其实我捐了100元!说捐一毛钱,那是逗你们玩的!’听了郭枫的话,同学们哭笑不得……”这一段话把细节描写得很好,“眨了眨眼”“骄傲地说”“哭笑不得”等词语把“郭枫”可气又可笑的性格描写得淋漓尽致。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动作描写。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本站发布领导讲话稿、演讲稿、发言稿写作技巧大全,更多领导讲话稿、演讲稿、发言稿写作技巧大全相关信息请访问本站演讲稿频道。
平时多留心,闲在不闲间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写文章同样如此。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平时的日积月累,储备不足,肚子里没货,一旦接到文稿任务,决不可能很好地满足工作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篇讲话稿的写作,并不是从接受任务这一刻才开始的,此前的一系列日常工作都属于酝酿准备阶段,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对一个优秀的秘书而言,秘书工作辛苦,这是一个重要的体现。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秘书工作轻松,也体现于其中。因为平日花了功夫,关键时刻就能从容应对,显得“清闲”,反之,平时积累不够,面对文稿则会一筹莫展,折腾来折腾去,总写也不对路。平时的积累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阅读文件报刊。广泛阅读文件报刊,有助于及时领会上级精神,学习外地经验做法,把握上情、了解外情。
前开后聚合,放收两相宜
任何文章的写作都有两个运思过程,即起笔时的发散性运思和定稿时的收敛性运思。在面对讲话稿时,要先根据会议主题、讲话场合、参会对象等,明确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大胆地“放”,打开思路“胡思乱想”,罗列出与主题相关的讲话观点及相应素材。这些内容准备好了之后,接下来就是予以整合,紧扣主题确定可用的材料,并按照一定的布局形成写作提纲,作一些展开即成为富有条理的文章,这个过程就是“收”,也是正式行文。人们常说“文无定法”,这是不错的,但写作大体上还是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所谓的“文章无法又有法”。
不难看出,半命题作文的立意,实际上往往与作者的补题构思同步进行。考场作文立意水平的高下决定着作文的成败,而立意水平的高下又取决于作者平时的生活积淀和感悟人生、提炼思想的水平。半命题作文立意的三点要求要清楚:
1、准确。准确是前提,立意不准,全盘皆输。求准,首先就是要准确理解文题中的关键词语:也有人称之为“题眼”“题魂”。立意前须把握题中已有的修饰或限制性词语,准确理解已给文字的含义十分重要。同时,半命题作文如果有引语,往往以精辟优美、寓意深刻、情感浓郁的语句导人作文情境,或阐释,或举例,或提示,往往有着激发写作情思、界定选材范围的作用。
2、新颖。即对题中已有概念的理解要避开一般层面而取题意允许的新层面。同时,所补题目须利于我们选用自己熟悉的、有感情、有特色的题材,这样就能做到有材料可写,有情可抒发。
3、深刻。这不是指故作高深,而是指由表象进入本质,由感性进入理性。例如作文题“我多想____”,你若补“唱”,则文章未免肤浅;你若补“飞”,这比“唱”可能要好一些,但也流于一般。有位考生拟题《我多想把你留住》,作者从运河水当年的清澈、宁静写到现在的浑浊、喧嚣,写到了人对大自然的毁坏,也感悟到世态沧桑和“水如人生”的哲理,平中见奇,于一般中见深刻。
作文为什么写不长?都是成语惹的祸!有家长说多用成语不才显得作文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如果在写作中,只是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的细节就没了。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例:写春天不用“风和日丽”可以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泛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轻摆动细长的枝条,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学生作文写不长的难题。
投石问路有备无患。
让学生比较以下三句话:
小明说:“......”;。
小明无可奈何地说:“......”;。
小明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让学生掌握了这样的技巧,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切实提高。让学生学会细节描写,不再只会干巴巴地写“某某说”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学生,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当学生遇见这些高频字词的时候,请家长提醒孩子,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一定要出现这些字眼?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描写来体现热。例:骄阳似火,感觉不到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小草蜷缩着身体......这样写,文章自然能写长。
平凡的植物,不平凡的历程!
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现在的孩子生活都很平淡,我们就不能要求他们写出一波三折的内容,那就让学生学会一波三折的动作。就要学会动连着动——学会连续使用动词,某学生写一场乒乓球。比赛:“他发了一个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句话就把场景写完了)。
学会动词技巧后:
例:“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碰触到球拍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地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对方飞去,你来我往,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原本一个动词,此时瞬间成倍增加,文字立刻灵动丰富起来了。
很多学生不会用标点,写作中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有的学生甚至一句到底只出现句号,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针对这些问题,可以让孩子进行一段话里至少出现5种标点。比如,。?!......“”
家长想一想,这些标点符号学生文章中都有吗?多训练训练,你会发现学生意味深超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结合进去了,还会用反问了,这些句子加进去了,文章自然而言就生动起来了。
写作一定是:真情实感。
还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描写一秒钟内发生的事情。如关于打破校运会跳高记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一二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
求职信往往是首次交往,未必对用人单位有关人员的姓名熟悉,所以在求职信件中可以直接称职务头衔等,如“上海煤气总公司负责人”、“国发公司经理”、“北京配件厂长”。求职信的目的在于求职,带有“私”事公办的意味,因而称呼要求严肃谨慎,不可过分亲见,以免给人以“套近乎”或者阿谀、唐突之嫌。当然礼貌性的致辞还是可以适当使用的。
2、问候要真诚。
无论是经常通信的还是素昧平生的,信的开头应有问候语。向对方问候一声,是必不可少的礼仪。问候语可长可短,即使短到“您好”两字,也体现出写信人的一片真诚,而不是“应景文章”。问候要切合双方关系,交浅不宜言深,以简捷、自然为宜。
3、祝颂要热诚。
笺文的最后,要署上写信人的名字和写信日期,为表示礼貌,在名字之前加上相应的“弟子”、“受业”;给用人单位领导写信,可写“求职者”或“您未来的部下”。名字之下,还要选用适当的礼告敬辞,如对尊长,在署名后应加“叩上”、“敬亲”。“叩禀”、“拜上”、“敬启”、“肃上”等;对平辈在署名后加“敬白”、“谨启”、“敬上”、“拜启”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写作技巧100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考试前几日,可以有选择地翻阅一些高品质作文图书,以帮助打开思路;。
2.考试作文的最低要求是文顺和切题,达到了这两个要求,基本分数就可以拿到;。
4.一篇文章起码分有四段,在六七段最为适宜;。
5.书写整洁极其重要,阅卷老师的第一好感来自于你的字迹;。
7.遇到生冷的作文题,不要害怕,缩小其范围,发现其核心,即可行文;。
8.如果考试题已经做过,那肯定是一件大好事,当然,需要你“更上一层楼”;。
9.像叙述一个故事给好朋友听一样,口语化的语言就像录音,非常生动有趣;。
11.想象类的题目不要表现什么主题,只要写得有趣有益就行;。
14.语文大考时,起码要为文章留好一个小时的时间,基础知识的检查放在作文之后。修改时要使用标准的修改符号,并注意卷面的整洁。
15.认真的书写是成功的前提。阅读者会在第一眼就对你留下良好印象;。
17.文章中应充满强烈的感情色彩,因为唯有强烈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心;。
20.以第一人称写作最适宜抒情,并增加文章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25.用“第一幕、第二幕”这样的话剧形式来进行写作,新颖别致;。
27.用角色自述的方法,给人亲切感、真实感和趣味性。如爸爸说、妈妈说和我说三部分,来写《我的家》这篇作文。
28.想象使情感丰满,并使你进入到一个真正的情感世界;。
29.所谓创作的冲动,是指你的情感酝酿已久,到了不得不发和出口成章的地步;。
30.好文章,是情感的产物。字里行间,应该有泪在飞;。
31.阅读图书和观看戏剧,可使你的情感世界得以丰实;。
34.真挚的情感使人感动,夸张的情感令人不适;。
35.让语言浸濡情感的泉水,叫词句表达你内心的涌动;。
36.情感的程度通过形容词表现出来,惟一的情感,只有惟一的词语。
37.比喻是最简便的修辞,形象、生动和大众化是它的特点;。
38.直接使用喻体能使语句婆娑生姿,产生趣味;。
39.在文章中使用与主题或场景相关的喻体,能收到异趣;。
40.把a事件比作b事件,这样的比喻方式比较困难,但却有奇趣的艺术效果;。
42.比喻应该为人物和主题服务,贬褒之喻都可看出作者的写作取向;。
44.拟人之法是文章的生动之源,你一定要掌握和擅长;。
45.夸张使语句产生奇效,夸张亦产生幽默;。
47.反复是一种不常用的修辞方法,但你应该了解和懂得;。
48.对比的手法很有趣,高山平原,请你去鉴别和感悟。
49.作文需要主题,但不一定非得高尚和伟大。你也可以写喜欢一只蚂蚁;。
51.语文老师常常强调立意,别太听信于他们。只要不是低级趣味,都行;。
53.同一题材能表现不同主题,这要看你的笔力,你的写作重心;。
54.表现主题、表明中心和文章立意,说法不同,但内容一样,这对于语文学习也很重要。
56.在作文评分标准中,题材的分值占了相当的比例,你应该高度重视;。
61.观察是积累素材的最主要途径,但经历和体验更是人生的重要内容;。
81.把一句话分成两句或三句来说,能避免病句的出现;。
84.开头段不能太长,控制在30到50个字内最佳;。
85.写记叙文时,如果无法开头,可以从“时间+时令+景色”开始;。
87.写景作文,可以从景色的一处细小的美丽开始;。
88.在第一段中出现一次妙语或一个妙句,是一种很讨好的开头方式;。
90.叙事中如果交待时间和地点,可以通过写景的方法来间接地说明。
91.最好把最为抓人的场面放到叙事文的开头来写;。
92.用几个字来归纳动物的特点,然后分别说明的描述,这是高超的写作手法;。
94.用省略号结尾,既含蓄又节约,是一种“价廉物美”的结尾方法;。
95.用人物对话结尾,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文学效果;。
96.用一句精辟的语句作结尾,也是一种含蓄有力的结尾方法;。
97.用大段的议论结尾,是赶跑读者的最好方法;。
98.在结尾处大呼口号、大表决心和大作检讨,是最幼稚愚蠢的做法;。
99.倒叙法的结尾应该与开头相呼应。
100.引用诗词或者歌词结尾,是一种余味悠长的收尾方法。
有一次,我在一个分校做中年级的公开课。有几个家长反映,郭老师您作文理论知识讲得天花乱坠,案例分析的细致入微,我们家长感觉您的课堂妙趣横生,但是,您能不能当场和我们示范一下,让我的孩子能够迅速成文。
当时正好有八九个孩子在听讲。我询问了一下,不是三年级就是四年级。于是,我信手从讲台上捡起一根粉笔。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写这个——粉笔。
当时所有的孩子先是一愣,接着议论纷纷,这有什么可写的。后面的家长也在交头接耳。我接着说,今天我们我们利用五官进行作文。(五官指的是眉、眼、耳、鼻、口)。
学生们纷纷回答,我们能看到粉笔的颜色、形状、长度。我让一个学生总结发言:“郭老师的手里有一支白色的粉笔。它是圆柱状的.身体,一头粗,一头细。大约十二厘米长。”
一学生迅速举手,“郭老师,粉笔没有生命,怎么会发出声音呢”我笑了笑,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然后问他,“刚才听到声音了吗”“听到了,发出‘吱吱’的声音。”学生如实回答。我接下来又引导了一下,“你能不能在想象一下,粉笔在说什么话”学生沉思片刻,说道:“当老师拿着粉笔在黑板上进行书写的时候,粉笔发出‘吱吱’的声响。他好像在说:‘同学们,要认真学习,老师书写的都是你们要学的新知识。’”
“能闻到”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有一股粉笔灰味,还略带香气。”我手里的粉笔正是北京某教具厂生产的香味无尘粉笔。“写完一行字,粉笔也消磨尽了。字留在了黑板上,香味留在教室里。这时,你能不能像到什么”我继续启发道。一学生举手发言:“老师,我想到了奉献精神。粉笔像蜡烛一样默默无闻。”另一个学生犹豫道:“老师,我还想到了一句诗。不知道用在这里是不是合适”我用眼神鼓励了一下他。“说下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元代画家王冕的《墨梅》。
课讲到这里,我就打住了。让学生互相讨论三分钟,争取能在思想层次有所突破。十五分钟后,大多数的学生都写了300字以上的作文,后面的家长互相传阅后感到很满意,纷纷当场报名缴费。
其实作文很简单,只要掌握方法,用心观察,巧妙构思,成文自然就水到渠成。当然,平时的语言积累也很重要。
在看学生作文时经常出现让教师惋惜的情况,本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作文,看得出是一位很有写作才能的孩子,却因为所写内容不够紧扣主题而得到了较低的分数。某次训练出现这种情况还好,若是因此影响了孩子对写作的积极性,那么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在这里要对作文紧扣主题的问题进行讲解。
让我们看一篇四年级的开放式作文题:“我不再______”,可以随孩子的想象填写,并在下方给出了多种选择:“孤独”、“天真”、“贪玩”、“糊涂”、“自卑”、“嫉妒”、“相信眼泪”……有个孩子的题目是“我不再‘慢性自杀’”,他的“慢性自杀”是指“内向”,在文中很细致的描写一个朋友是如何通过行动鼓励他,让他了解到“内向等于慢性自杀”,并开朗地展示自我、和朋友相处。其实,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精致和流畅,逻辑顺序和结构把握上都很到位,但最后却不能拿到高分,因为他在追求新意的时候忘记了扣题这一关键。
因此,在作文进入偏离中心的不理想状态时,在自己不清楚是否能紧扣作文题目时,我们可以采取补充说明的方法,在新的段落中加入自己对中心的理解,解释所写内容和作文题目的关系。这样一来,跑题的几率就会减少很多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qitafanwen/926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