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family的第六课时教案范文(16篇)

family的第六课时教案范文(16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为了规划学校教学工作而制定的一份具体计划。看过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后,相信大家会对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第六课时《近似数》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页例8及练习十六第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

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

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接着数数。

()()()9997()()()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9961008()()()。

205306402()()()。

二、新课教学。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出示例8的主题图。

聪聪去调查了育英小学的学生数,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小组汇报:

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

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

1500人的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

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

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

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2)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的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的人数。

是9992人,约是()人,先独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

交流。谁来说说你写出的近似数是多少?

个别汇报:

a、约是10000人,因为我觉得9992人接近10000人,

b、我写的是“约9990人”因为9992人和9990只相差2。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位写的呢?为什么?

师生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2、请你说说身边的近似数,找找生活中的近似数。按照教师的要求,

先独立想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3、组织活动3——猜一猜。

(1)(练习十六第9题)。

提出题中的要求。

请大家独立动脑筋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看你们手猜的一样吗?互相说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猜。

(2)组织进行集体交流。说一说你猜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猜的?

及时肯定回答好的学生,并帮助学生总结应当怎样猜。

说一说:再互相说一说对方所摆事出的数的组成;。

比一比: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三、课外训练。

1、组织数学游戏——猜价格/。

(1)电视节目“幸运52”猜商品价格的游戏大家看过吗?

其实这样的游戏应用的也是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这样的猜数游戏。

(2)游戏规则:老师给你一个提示,比如这个数几千几百的数,然。

后就开始猜,老师提示手中的数比你猜的数大还是小。同学们再根据这个提示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

(3)进行第一轮猜数游戏。

板书设计:

求近。

例8。

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

人约是10000人。

似数。

第六课时《近似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并会合理的取近似数。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以现实情境为基础,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在交流中体验近似数的特点,并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谁能起来介绍一下我们学校?最好是用上一些数据。

刚才你们介绍了我们学校的一些情况,老师课前也了解了一些情况,知道我们学校大约有20个班级,学生700多名,教职工大概70人。

问:你能猜猜我们学校的这些信息的准确数据是多少吗?

生猜。

老师去了解了一下,知道我们学校有21个班级,学生713名,教职工74名。

2、观察数据、比较。

用小黑板或者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数据,让学生观察这两组数据,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回答这两组数据很接近)。

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答案:(它们有什么含义?有什么区别很联系?)。

师:看来数字里面还有很大的学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字。

(设计意图;介绍自己的学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两组数据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感知近似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8的主题图。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1)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预设小组汇报结果:

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1500人的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

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

师:你认为那个数好记呢?

(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整百数。

汇报交流:都觉得1500更容易记住。

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预设回答:

a、约是10000人,因为我觉得9992人接近10000人,

b、我写的是“约9990人”因为9992人和9990只相差2。

这两个数都是1000的近似数,哪个更好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一个数的近似数并不是唯一的,教师要给予肯定,并让学生比较哪个数更容易接近准确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生讨论交流)。

板书:10000是9992的近似数。

问:生活中为什么要用到近似数?

师生共同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学习,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感受到近似数的作用,同时掌握会合理的取近似数)。

3、你还能举出近似数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价值,从而在生活中恰当选用近似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

(1)陈东家到学校有603米,约是()米。

(2)每台洗衣机售价为1198元,约是()元。

(3)这个果园有597棵苹果树,约是()棵。

(4)这个收费站昨天通过7006辆汽车,约是()辆。

2、下面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1)小明身高约140厘米,体重35千克。

(2)二年级二班有56人,全校约有800人。

(3)大天鹅可以飞越海拔88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入体会,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并会合理的取近似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

板书设计。

近似数。

10000是9992的近似数。

一年级《I

教学内容:

比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

2、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重点难点:

1、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2、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比例尺?求比例尺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

(1)出示例7,明确题意,找出明华小学到少年宫距离的线段,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告诉了比例尺,又告诉了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2)说一说比例尺1:8000所表示的意义。

(3)根据对1:8000的理解让学生尝试练习。

注意:最后的单位要换算成米作单位的数。

2、做试一试。

(1)独立算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

(2)讨论怎样把医院的位置在图上表示出来。

(3)在图中表示医院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先独立解题,再组织交流。

2、做练习八第4题。

重点知道学生在地图上测两地之间的距离和在地图上如何找比例尺。

3、做练习八第5题。

重点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

4、做练习八第6题。

学生独立做题,投影展示,集体订正。

5、做练习八第7题。

互相讨论解决问题,集体校对。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五、课堂作业。

第六课时《近似数》教案

2根据题目要求,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3体会“四舍五入”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知识重点。

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要根据哪个数位来进行四舍五入。

教学用具。

电子幻灯ppt。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

(1)我们班有52人。

(2)仙岳小学现有学生数约600人。

(3)小明的身高是172厘米,体重大约60千克。

通过一些语句,让学生回顾准确数和近似数以及判断方法。

概念分析。

我们生活中有时候需要很精准的数字,比如:

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有时候只需要近似数,回顾四舍五入。

例题讲解。

一、小数四舍五入的练习。

保留一位小数。

0.5964≈1.025≈1.9937≈。

保留两位小数。

12.038≈12.3045≈。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大于5。

二、p10例6。

(1)让学生自读主题、读图,用自己的话讲述题意。

(a)题目的条件(b)条件的之间关系(c)题目求什么,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

(2)独立列横式和竖式求解。

(3)根据题目问题要求,如何用四舍五入求积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的练习是让学生判断根据哪一位来进行四舍五入。

因为题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数,这时候四舍五入要看哪一位?

(百分位,百分位上是0,小于5,舍去0和5,保留一位小数)。

课堂练习。

(1)p10做一做(2)p13第1、2题。

三年级unit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能流利介绍自己的小制作;学写毛笔字,写好笔画“折”。

一、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

1审题。

指名学生读题。

分析题中的要求:一要动手制作,二要说说制作过程。

2指导。

(1)学生开始动手制作。教师巡视。

(2)制作完,在小组内举行“小制作展示会”。

(3)我的十分钟:

a组内介绍自己作品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的设想。其他学生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

b小组内评选出优秀作品。

(4)每组选一件作品上台交流,并介绍制作过程。

(5)在班级评出“最佳作品”和“最佳解说员”。

3、教师小结。

二、书法指导。

1、交代本次练习任务:学写笔画“折”。

2、指导。

(1)出示本次要练习的笔画:横折、竖折。

(2)练写“横折”

a、学生观察笔画,并说说注意点。

c、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注意提醒:折锋缓行,节节加力。

(3)练写“竖折”。

a、学生观察笔画,并说说注意点。

b、教师范写,讲清运笔:这是竖横连写的复合笔画,起笔方法同“竖”,下行时略向右收,至“折”处微微提笔向左,旋即蹲锋右行,右靠笔画时,即提起收笔。

c、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注意提醒:折锋缓行,节节加力。

3、学生练习写“口、巨”

第一单元《方程》第六课时教案设计

乘法应用题(课本第82页、第83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会分析乘法简单应用题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活动引入。

1、师:小朋友,六一节要到了,大家为了布置教室扎了许多花,我们一起来看看扎了些什么花?(课件显示一个花篮里装了一些蓝花、红花、黄花)。

大家起来书数数每种花各有多少朵?

显示从蓝里拿出有2朵红花有4个2朵黄花有3个2朵。

2、理解:蓝花有2朵,红花有4个2朵,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黄花有3个2朵,可以怎么说?(指名回答)。

3、摆一摆。

学生拿出小图片。

(1)要求第一行摆2个圆片,第二行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第二行要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摆了几个圆片?你是怎样相的`?

板书:3个22×3=6。

(2)要求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

一块讨论:你是怎样摆的?又是怎样摆的?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1、看显示:蓝花有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你能说出黄花有多少朵吗?你是怎样想的:(四人一组讨论)。

交流: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背,黄花的朵数用2×3=6,因此黄花有6朵。

2、想想: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红花有几朵?

(组内互相说说)列出算式:2×4=8。

3、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这个数的和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计算。

三、形行应用,加强实践。

1、课本第82页、83页“想想作做”第1、2题,看图理解图意并填空。学生独立完成。

2、第3题,学生边摆边列式。

3、游戏,变蝴蝶(把第5题做成头饰,学生根据题目选择)。

5的4倍5×42的3倍2×3。

3个43×44的2倍2×4。

四、自我评价,加深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五、课堂作业。

第83页第4题。

教学后记:学生理解得不好.

第六课时《近似数》教案

1.数学课上老师给出了下面的数据,精确的是(d)。

a.某战争每月耗费10亿美元。

b.地球上煤储量为5万亿吨以上。

c.人的.大脑约有1×1010个细胞。

d.七年级某班有51个人。

2.近似数1.40所表示的准确数a的范围是(a)。

a.1.395≤a1.405b.1.35≤a1.45。

c.1.30。

三年级unit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

2、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组合学生解答练习七中的习题。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5、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

1、第2题。

“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时逐步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第4题。

解决问题以后,可以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

(1)两个倍数为什么不一样?

(2)再过一年(即小孩7岁时),老人的年龄是小孩的几倍?小孩8岁时呢?

(3)有什么规律吗?

3、第5题。

解决问题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每周存的钱数越多,存的周数就越少”的规律。

4、第7题。

数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知道比较“谁打字打得快”,是要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打的字数多。学生可能用以下的方法解答:

看1分谁打字多。

126÷3=42(个),90÷2=45,45〉42(个),所以笑笑打得快:

看6分谁打字多。

126×2=252,90×3=270,270〉252(个),所以笑笑打得快。

5、第8题。

数学中要结合这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可以:

(1)理解题意,说说从弄脏的购货发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6、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7、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

看1分谁打字多。

126÷3=42(个),90÷2=45,45〉42(个),所以笑笑打得快:

看6分谁打字多。

126×2=252,90×3=270,270〉252(个),所以笑笑打得快。

二上Unit

教学内容:

第六课由一个故事、一些游戏和自我检测活动组成。这些活动有利于对全单元的词汇和重要结构进行复习巩固。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反思。故事可作为扩展性的活动。它复习了本单元学习的结构和部分词汇。游戏是有效的学习活动,因为学生在做游戏时身心放松,这有助于他们学习和运用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

3、句型。

who'sthat?that'smy(mother)。who'sthat?that'smy(ant)。

能力。

1、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的能力。

2、培养小组合作的能力。情感: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态度。

重点难点:

1、正确朗读新单词。

2、对本课中新句型及以前旧句型的正确朗读及应用。

3、表演therhymeandthesong.

教学过程:

1.booky大叔的故事。

(1)放录音,让学生合上书听故事。

(2)让学生打开书,翻到第36页故事这一页,让他们看图。让学生在故事中找熟悉的词语。学生默读故事,鼓励他们猜测生词的意思。

2.关于家人的游戏。这个游戏用来复习本单元出现的关于家庭成员的词汇和结构:“thatsmy(mother)。”

(1)把全班分成小组,让学生取他们在第一课上的画的家庭成员的画像。

(2)让每个学生出示他画的画像,并介绍每个成员:“thatsmyaunt.”

游戏。

这项游戏复习第四单元出现的人物名称、词汇和字母。

(1)为每个学生复印一个bingo的游戏板。

(2)教师任意说出一个字母或单词,学生迅速找出教师说的字母或单词,每画出完整的.一列字母或单词,学生说一次bingo。直到所有的字母和单词都圈完。

(5)游戏结束以后,全班一起复习词汇。

游戏。

本游戏用来复习第一至四单元学习的词汇和字母。适合两人一组进行。

(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第1、2、3、4单元小卡片(黄色,红公,蓝色和绿色。)。

(2)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把每组的卡片混在一起,卡片正面朝下平推在一个桌子上,每组学生轮流翻卡片,使卡片正面朝上,一看到两张相同的图片,学生喊“snap”,并说出图片的英文单词。

(3)先喊出“snap”和正确的单词或字母的学生,保留那两张卡片,游戏进行,直到桌子上没有卡片,游戏最后拥有卡片多的学生获胜。如果两张卡片不是一组,学生喊“snap”或说错了单词,另一个学生就把这组卡片拿过来,放在自己的卡片里。

5.自我评价。

学生两人一组独立完成自我评价的各项内容。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评价。鼓励学生相互比较评价的结果,相互学习。

(1)第一项活动,让学生把家庭照片贴在方框内,两人一组介绍家庭成员。学生也可以画出自己的家庭,但要在上课以前完成。

(2)第二项活动,让学生两人或多人一组,找出起始字母相同的单词。也可以组各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字母,看哪个组中最短的时间里找出该字母形状的所有的单词,让各个小组读出找到的单词。

(3)第三项活动,向学生解释,我们已经完成了三个单元的学习,现在该进行自我评价了。让学生根据左栏中各条目自我评价,再完成右栏中的各项陈述。

检查学生的自我评价情况,在学生用书上贴小贴画。

第六课时《近似数》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页例8及练习十六第6题。授课日期__年__月_日星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接着数数。

()()。

9997、()、()、()。

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008。

()()()。

205306402。

()()()。

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出示例8的主题图。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小组汇报:

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1500人的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

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

个别汇报:

a、约是10000人,因为我觉得9992人接近10000人,

b、我写的是“约9990人”因为9992人和9990只相差2。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位写的呢?为什么?

师生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通过活动的学习,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感受到近似数的作用,同时掌握近似数的写法。

2、请你说说身边的近似数,找找生活中的近似数。按照教师的要求,先独立想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3、组织活动3――猜一猜。

(1)(练习十六第9题)。

提出题中的要求。

请大家独立动脑筋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看你们手猜的一样吗?互相说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猜。

(2)组织进行集体交流。说一说你猜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猜的?

及时肯定回答好的学生,并帮助学生总结应当怎样猜。

说一说:再互相说一说对方所摆事出的数的组成;

比一比: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通过“说一说、猜一猜”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近似数与生活的联系。

三、课外训练。

1、组织数学游戏――猜价格/。

(1)电视节目“幸运52”猜商品价格的游戏大家看过吗?

其实这样的游戏应用的也是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这样的猜数游戏。

(2)游戏规则:老师给你一个提示,比如这个数几千几百的数,然后就开始猜,老师提示手中的数比你猜的数大还是小。同学们再根据这个提示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

(3)进行第一轮猜数游戏。

此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

九年级第六课第2课时《多彩的职业》教案

设计意图:

抓住“仅有”,从生活体验导入,感受“房子这一点财产”的珍贵、珍惜,从而体会炮手的内心情感,语文三组:《炮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只有学生先体会到炮手心里对家的`爱,才能进一步理解、体会炮手内心多么痛苦,但又面临“小家”与“大国”的冲突选择,洞析他的行动如此坚决,才突出炮手的奉献精神如此难得,如此令人钦佩。

教学目标:

1.能够抓住文中神态、外貌的描写体会炮手当时的内心世界,感受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2.通过学习课文,感悟炮手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

3.布置作业,写一写炮手回到故乡后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结合描写炮手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炮手的心情,理解炮手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概述课文。

1.读词语。

2.选词补白,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情境导入,体会“仅有”

三、语境识词,体会情感。

1.出示课文第2-10自然段。

2.比较“苍白”“煞白”“惨白”

3.理解“苍白。”(出示课件,学生自读)。

4.理解“煞白”。

5.理解“惨白”。

6.抓关键词,体会炮手的决心。

7.思考“一无所有”与“富有”,升华主题。

四、布置作业。

深入浅出,静能生慧。

九年级第六课第2课时《多彩的职业》教案

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一片荒凉,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为孩子们的范围,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动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想画面。

2、感受爱和分享的美好,领悟冷酷和孤独会带给别人和自身最大的伤害。

3、感受童话的语言特色,激发学生对童话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读童话想像画面,感受童话的语言特色。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冷美对比,引发疑问。

鲜果飘香。

白雪一片。

草翠花开洋溢笑声)可是,后来巨人的花园却是――(课件出示:北风呼啸隆冬来临。

刺骨寒风。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瑟瑟发抖)这严寒持续了多长时间?(漫长)。

2、当村子里春天来临的时候,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他想“今年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课件:中间一个大大的问号)。

3、你能用课文里的`话来回答吗?(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二、细读课文,认识自私。

1、巨人的心究竟是怎样地任性、冷酷,使春天都变得如此寒冷了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3-8自然段,去找一找,划一划,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的任性和冷酷。

2、生自由读课文,找找划划。

3、集体交流。

板块一: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里来玩的!都滚出去!”

(1)你从巨人的言行中感受到了?(冷酷、凶恶……)。

(2)当时孩子们都在干什么?欢乐地玩耍,这突如其来的吼声让他们---四处逃散。

(3)巨人他赶走了孩子,也赶走了――快乐。(板书:快乐)是啊,他的心真是太――冷酷了。

(4)今年的春天为什么那么冷,这么荒凉。同学们,如果你站在巨人的面前,你可以告诉他,引读――唤来寒冷的,是你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版块二: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1)你从哪里感受到他的任性冷酷?“砌起围墙”“禁止入内”。

禁止了……。

禁止了……(禁止了孩子们的进入,禁止了欢乐,禁止了美丽……),所以,当春天来临,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时,围墙里边却是?――引读(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大都。)巨人啊,你这一堵围墙,围住了……围住了……围住了……(围住了寒冷、围住了孤独、围住了荒凉……)。

(3)当巨人迷惑不解时,同学们,我们多么希望能站在他的面前告诉他,告诉他――引读:唤来寒冷的,是你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板块三: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斥责。

(1)谁来学学巨人如此大声的训斥和斥责?

(2)你多想说?(巨人,你太自私了,你太任性了!你也太残酷了吧!你的斥责只会讲美丽、欢乐、幸福赶走。)。

(3)是啊,今天的春天为什么那么寒冷,那么荒凉,孤独。同学们,让我们告诉巨人吧!引读:唤来寒冷的,是你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4)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跟巨人说话?在你的诉说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着急、同情、愤怒……)。

(5)是啊,巨人,我们怎么才能让你知道――引读:唤来寒冷的,是你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三、再读课文,感悟孤独。

1、巨人的任性、冷酷的心唤来的难道仅仅是寒冬吗?请大家在自由读读第6、7自然段,他还唤来了什么?(孤独、寂寞、冷清……)。

2、在这个村子里,谁最不幸?

九年级第六课第2课时《多彩的职业》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座位图)。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小组进行学习小结。

11、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12、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巩固练习:40页2、41页3、5。

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一年级《I

设计说明:

《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凝练、传神、充满艺术张力的诗。远足的吸引力对任何小朋友来说都是巨大的。但这个吸引究竟是怎么个大法呢?大到……大到……睡不着觉呢!全诗短短三节,三节中作者都用同一个感叹词“唉”,三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教学本课时主要运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一起感受诗歌的童趣,激发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学前准备:

1.教学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会认生字。

学前准备:

1.教学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师:同学们,明天老师要带大家外出游玩一天。明天就能去郊游了,你们的心情怎样?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表达这种兴奋、激动心情的小诗《明天要远足》。

3.“远足”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识字。(用时:5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圈画出生字。

2.学生自由读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3.自由识字、组词。

4.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5.全班交流,逐个点名交流自己记得快的字的方法。

6.课件展示生字,多种方法识字。

(1)开火车认读,认识偏旁“目”。

(2)小组竞赛读。

(3)全班齐读。

三、朗读课文,巩固识字。(用时15分钟)。

1.老师领读课文,巩固识字。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流畅。

3.全班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检测识字,总结全课。(用时:5分钟)。

1.课件展示字、词,检测识字情况。

睡不着大海老师天亮。

什么地方真正同学。

2.这节课你有哪些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由释题引入新课,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学习兴趣。识字教学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自主识字,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小组合作识字,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和精神,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在全班展示交流识字时,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发言与表现的机会,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九年级第六课第2课时《多彩的职业》教案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5、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背诵。

二、研讨课文:

1、朗诵全文。

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

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全文的主体)。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四部分(6段):点明作“记”的时间。(这是全文的核心。)。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5、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7、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8、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12、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借代)。

13、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现箴之意。

14、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5、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调明“古六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四题。

四年级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1904010359赵湘蕊。

教学。

内容。

教材分析。

《笔算除法》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一节课。小学生从二年级开始认识除法,三年级接触除法竖式和有余数除法,四年级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五年级学习小数除法,六年级学习分数除法,可以说,除法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中,除法计算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因为除法的算理比较复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有余数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后续数的运算的学习做了铺垫。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并且可以很熟练的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题了,同时学生们也已经掌握了如何估算被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了,为本节课的探究提供了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法。

3.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算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主要活动。

设计意图。

一、热身运动。

看着算式直接报出答案。

60÷20=3。

150÷30=5。

160÷20=8。

210÷70=3。

240÷60=4。

350÷50=7。

450÷90=5。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进行口算的的?

预设生回答:把450看成45个十,90看成9个十,45个十除以9个十等于5个一。

师:回答非常完整,请坐。我们在口算的时候啊,我们先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看做几个几相除的表内除法,再利用乘法口诀求商。我们把这种思想叫做转化。

看来同学们的口算除法已经掌握的很不错了,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板数课题:笔算除法)。

通过复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初步渗透转化思想,为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笔算除法的算理埋下伏笔。

二、探究新知。

师:请看大屏幕。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同学们思考一下,可以用我们之前学过的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预设生回答:可以使用估算法,把92估算成90,因为90÷30=3,所以92÷30≈3(个)。

预设生回答:我是采用乘法,30×3=90.所以92本连环画可以分给3个班。

预设生回答:可以用小棒代替连环画,通过分小棒来计算。

师:那就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让你们提前准备好的小棒,摆一摆分一分,老师看看谁分的又快又好。我看你分的已经分好了,你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分的吧。

预设生回答:我把每十根小棒捆成一捆,捆了三捆,就是90根小棒,还剩下两根小棒,所以92本连环画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两本。

预设生回答:竖式法。

师:那好,老师现在就来带着同学们用竖式法来解决这道题。同学们先自己在草稿纸上写一写,待会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预设生回答:

那竖式应该怎么写呢?

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增强学生们的估算意识,为接下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做好前提准备。

分小棒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学会在发现抽象的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可以借助实物或者画图的方法来解决。

利用错题,让学生们的思维产生碰撞,产生思考结果,加强学生对算理的充分理解。

三、

巩固新知。

师:学习了这些知识,我们现在来练习一下吧。

30÷10=40÷20=64÷30=85÷40=。

140÷20=280÷50=565÷30=324÷40=。

四、课后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学习了用竖式进行计算,课后同学们要好好进行复习巩固,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板书设计。

笔算除法。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